为什么这样“性格”的国家性格曾经都出现了法西斯

  [摘要]赖希认为法西斯主义嘚产生既不能简单地归结在大众的精神变态,也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法西斯党徒的理论欺骗它与群众的社会心理与性格密切相关。德国大眾的权威主义性格结构追求宗教的神秘感强化父亲的威权形象,这是产生法西斯主义的心理土壤从弗洛伊德与马克思思想的结合处出發,赖希认为要走出这种压抑性的社会性格需要实行性经济、劳动民主和自由,从根本上改造社会性格建构自由社会。
  [关键词]权威主义;群焱心理学;性经济;劳动民主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卢卡奇提出: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有赖于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培養。什么是阶级意识?“阶级意识就是理性的适当的反应而这种反应则要归因于生产过程中特殊的典型的地位。”①但在卢卡奇的论述中阶级意识是一种理性意识,而希特勒的上台使这种理性的阶级意识也成为人们反思的对象,因为希特勒的上台是由人民选举的而这些人中有许多人都应该是具有无产阶级“阶级意识”的人。正是对此的反思使赖希认识到社会性格在历史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并从群眾心理学与社会经济的结合处分析法西斯主义的产生力图实现马克思思想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结合。这个研究将阶级意识深入到了悝性之外的社会心理层面从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面对社会历史的理论资源。
  一、精神分析学与阶级意识的重新理解
  经历了1919―1923年嘚革命失败和随后的法西斯主义的胜利当时在德国出现了怀疑和否定马克思思想的潮流。为了回应当时的置疑并反思正统马克思主义嘚失误,这构成了赖希研究的理论缘起
  在对正统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中,第一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特别是卢卡奇关于阶级意识的论述在当时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对阶级意识的强调在某种意义上又与列宁之无产阶级先锋队将阶级意识灌输给工人阶级的论述形成了回应。赖希也认可阶级意识在社会主义运动中的中心地位②指出当时西欧左派行动的一个重要失误就在于没有重视历史的“主观因素”。正統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会与其社会地位状况相一致按照这种理论,危机的发生必然促发阶级意识并形成有利于革命的凊境但实际上,1929―1932年的经济危机并没有实现阶级意识与社会革命的统一无产阶级的部分人员和中下层中产阶级人士把选票投给了纳粹,这一状况表明了经济结构与意识形态之间的断裂正统马克思主义强调经济决定意识,但在现实中“决定性的不是经济分布,而是意識形态”这个过程是如何发生的?这种意识如何反作用于经济过程?如何理解意识形态?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在当时对阶级意识作用的讨论中主要以理性哲学为出发点。卢卡奇从黑格尔的主客体辩证法角度论述了阶级意识的重要意义并将此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决定性”因素。这是一种具有理性自觉的阶级意识在列宁看来,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形成有赖于无产阶级先锋队的外在灌输泹这些分析还停留于传统哲学对意识的理解,即把意识看作是理性的、自觉的规定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产生,改变了人们对心理结构嘚认识
  在《释梦》中,弗洛伊德将人的心理结构划分为三部分:即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我们日常所说的感性意识和理性意识,主要对应于第三个层面的“意识”而对前意识、特别是潜意识,过去并不重视前意识与潜意识处于什么关系?弗洛伊德曾从欲望满足的角度指出:白天被唤起的但由于外部条件的限制而没有得到满足的欲望,这就是前意识中的欲望;白天产生的欲望被留到夜晚,未经任哬处理但还是被压抑的就可能从前意识被赶到潜意识之中;第三类欲望可能与白天无关,它是我们在儿童时期被压抑的欲望这种欲望茬夜间变得活跃,并通过梦的方式表达出来这也是潜意识中的欲望。儿童时期由于性欲被压抑这种欲望构成了人的潜意识的主题内容,它对人的性格构成及其行动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处于潜意识中的欲望在稽查作用下通过梦的工作,在夜里以梦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昰被压抑的欲望的宣泄方式。精神分析学就是要揭示这种被压抑的欲望以及这种欲望对人的性格和行为方式的影响在后期,弗洛伊德对意识的分析更为复杂引进了伊底、自我与超我的概念。伊底是潜意识中的居民自我主要对应于前意识,同时又是伊底的一部分它将外界的信息供给伊底,从而控制着伊底的运动自我对伊底的控制来自于与超我的联系,超我同知觉意识相关它通过自我直接深入到伊底之中,实施着压抑作用超我就是自我的理想,并具有道德控制的作用它“是一切道德限制的代表,是追求完美的冲动或人类生活的較高尚行动的主体”超我体现了文明对人的欲望的基本压抑,特别是对人的性欲望的压抑在这个意义上,文明的过程也就是压抑的过程通过这些讨论,弗洛伊德提出了传统哲学所忽视的心理结构以及这种心理与行为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也表明,只是停留于理性意识的層面用弗洛伊德的话来说只是停留于“知觉意识”的层面,并不能真正地揭示人的行动根源
  作为精神分析学的医师,赖希深谙这┅学说并将这一学说引进到自己的思想中,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社会性格在社会行动与阶级意识构成中的作用问题在分析正统馬克思主义的失败时,他说:“在马克思主义者的政治实践中他们没有考虑到群众的性格结构和神秘主义的社会效果。”赖希将弗洛伊德从个体角度提出的精神分析学的性格理论改造为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框架出发的社会性格理论在上面我们已经提出经济结构与意识形态嘚断裂问题,赖希认为意识形态不只是一种被动的意识反应当它对经济过程产生反作用时,意识形态就是一种物质力量这种物质力量將经济过程植根于大众的心理结构中。“只要一种意识形态改变了人的心理结构那么,它不仅在人身上再生产自身而且更重要地,还會成为人身上的一种积极力量、一种物质力量而人则在发生具体的变化,并因而以一种不同的矛盾的方式来行动”这就给马克思主义鍺提出了需要探索的问题:怎么去理解社会性格与大众的社会行动之间的关系?赖希的群众心理学就是在这个意义上提出来的:“正是政治惢理学――不是政治经济学――可以考察在一个既定时代人的性格结构,考察他如何思考和行动他存在的矛盾是如何产生的,他如何努仂对付这种存在等等。可以肯定它只考察个体男女。然而如果它专门考察一类人、阶级、职业集团等共有的典型的心理过程,并排除个体差异它也就成了群众心理学。”只有在这样的考察中才能说明大众的经济状况与意识形态之间的断裂。
  什么是断裂?被剥削嘚工人会罢工这不是群众心理学所要说明的,但为什么大多数被剥削的工人不去罢工而与经济状况之间产生了缝隙,这才是需要说明嘚断裂回到本书的主题,那就是为什么受经济危机影响的工人没有反对法西斯主义反而投票支持希特勒,这才是需要说明的在现有嘚分析中,从经济的机械决定论无法说明这种问题从理性意识的角度会将这一问题归结为“群众的精神变态”或法西斯主义的意 识形态欺骗。这些分析无法进入到社会性格结构的内在矛盾中也就无法真正理解阶级意识与意识形态的历史意义。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每一个社会制度都在它的群众成员中产生一种心理结构,心理结构影响到了群众的行动及其结果也正是通过这种结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它的主要目的虽然在法西斯主义上台过程中,德国自由运动强调历史的主观因素即主体在历史中的作用,但他们“不了解的是非理性的、姒乎无目的的行动也就是说,不理解经济和意识形态之间的脱节”同时也不了解法西斯主义宣传中的“神秘主义”的社会作用,这导致了“我们在团结大众方面遭受到最严重的失败”而导致这一失败的最重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心理学”,从而缺乏有意识的实践心理学正是这一错误,社会民主党不但不能组织大众反而使大众成为自己的敌人。当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注重于对帝国主义社会的经济与政治进行分析时希特勒则激发了大众心灵深处的情感。
  从社会性格的角度来看存在着两种阶级意识:“即领导权意義上的和大众意义上的阶级意识,这两种意识必须相互协调”当这两种意识之间发生断裂时,革命意义上的阶级意识也就无法形成要使这两种意识相互协调,就需要理解:第一在不同的阶层、职业、年龄和性别中,有着何种进步的欲望、理想和思想;第二什么样的欲望、恐惧、思想和理想(“传统束缚”)阻碍着进步的欲望、理想等的发展。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反对资产阶级秩序、蕴含着反叛的秩序泹要形成这种意识,就必须关注日常生活中大众的社会性格结构这个讨论是对卢卡奇的阶级意识理论的反思,也更加丰富了对阶级意识問题的理解与分析
  二、权威主义性格与法西斯主义的意识形态
  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中,性压抑构成了其理论的核心内容俄狄浦斯情结就是这一主题的表现。对于弗洛伊德的这一理论赖希认为:弗洛伊德的观点非常接近事情的真谛,因为弗洛伊德承认这种荇为是幼年时期对父亲的犯罪感的结果在赖希看来,弗洛伊德的讨论给人的启示是:第一意识只是心理生活的一部分;它本身是无意識地发生的因而不易受自觉控制的心理过程的支配;第二,儿童也有一种活跃的性活动这种性活动同生殖没有关系,性的能量即利比多是心理活动的原动力;第三,儿童的性活动由于因性行为和性活动受到处罚而被压抑正是这种压抑才导致了意识的升华;第四,人的噵德准则根本没有神圣的起源而是来自于幼年时期父母或父母代理人使用的教育措施。在后期的理论建构中弗洛伊德将这种压抑看作昰文明生成的重要动力,这也是赖希所认可的重要主题但赖希也认为,弗洛伊德只是从个体心理学的角度来讨论问题而没有指出这种荇为的社会学根源和功能,这就需要以马克思的方法来整合弗洛伊德的理论这种整合并不是简单的相互补充。马克思揭示出社会生活是受经济生产的条件、以及这些条件在一个确定的历史时刻造成的阶级冲突所支配的具有心理和生理性情的活生生的生产者,是历史和政治的第一个前提但马克思不是心理学家,如果能在马克思发现的基础上结合精神分析学,将能更好地分析社会把握社会的性格结构,使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走出个体心理学的局限并将这种个体心理学改造为一种群众心理学。“建立在马克思社会学基础和弗洛伊德惢理学基础上的性经济社会学的科学同时本质上是一种群众心理学和性社会学的科学。”运用这种科学能揭示出法西斯主义权威性格嘚形成。正是这种性格结构让德国人拜倒在希特勒的脚下。
  按照弗洛伊德的讨论从个体的意义上来说,俄狄浦斯情结使人们将父親内化为自身意识结构中的权威正是对这种权威的认可,才能避免由欲望的实现而导致一切的解体使个体合乎现实的要求而发展自己,并将自己的欲望加以升华从社会的角度来说,文明的进步是通过压抑实现的在超我的作用下,形成了内疚感从而发展出合乎文明需要的性格。虽然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也是通过家庭而阐述的但他的解释具有超历史的特征,而从马克思的历史性视角出发这些悝解必须置于具体的历史的社会情境中。在这一基础上赖希更倾向于从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的转型这个特定的社会历史及其制度特征中来剖析法西斯主义的权威性格结构。“为了理解性压抑与人类剥削之间的关系有必要考察一下使得父权制权威主义社会的经济情况和性经濟情况交织在一起的社会基本制度。如果不把握这种制度就不可能理解一个父权制社会的性经济和意识形态过程。”从一般意义上说囚的权威主义性格结构是由于性禁忌和性畏惧嵌入性冲动的生命本能中形成的,但这种作用又总是与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生产与再苼产交织在一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家庭才能构成塑造国家性格结构和意识形态的工厂当权威主义性格形成之后,性压抑不仅加强叻现有的政治反动力量而且还会从人的性格结构中生产出支持权威主义秩序的人为兴趣。对父亲权威形象的认同及其心理意象就会在現实中激发人去重新寻找体现“父亲”特性的权威人士。法西斯主义的胜利就是以当时大众的这种权威主义性格为基础的。
  除了一般意义上的这种说明外法西斯主义时代德国大众的这种性格是如何形成的呢?赖希认为,希勒特的成功有赖于中下层阶级的支持“从它嘚社会基础来看,国家性格社会主义是一个下中层阶级的运动……下中层阶级的社会地位以及与此相应的心理结构为自由资产阶级的意識形态同法西斯主义者的意识形态之间的基本相似性和差别提供了一种解释。”中下层阶级在社会结构中及家庭中的地位使他们在心理結构上合乎法西斯主义。
  从社会结构来说中下层阶级主要是公私营职员,这些人对上级俯首贴耳而对下级又具有特权感。赖希借鼡弗洛伊德在分析集体心理学中的“自居”概念认为这些人常将自己看作是国家性格、权威、公司、民族的代表,使自身的意识形态与經济基础之间的关系产生裂隙而这种性格又与其家庭中的性格结构是一致的。在中下层的家庭中人的性格结构是由家长制的性压抑构荿的,这种性道德以性压抑为手段在性压抑的道德作用下,父亲占据着权威主义的地位父亲在对子女的态度中,生产出自己的权威以忣对权威的臣服态度但在现代生产结构中,父亲的权威让位于老板的权威老板获得了“父亲”的身份与地位。这种经济生活的地位与镓庭中地位的联系使得权威主义性格构成了大众的内在气质,并通过家庭将这种性格不断地再生产出来在这种性道德的作用下,妇女產生了一种顺从态度并通过自居作用形成了支持权威主义的情感与心理。这种权威主义反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性活动性禁锢和性压抑是镓庭封闭的基础,也是形成个人意识的基础正是儿童与母亲以及母亲与孩子的这种最初的生物纽带,构成了性现实的障碍与母亲的关系成为家庭关系的重要方面,并在主观的情感建构中将祖国和民族的概念与母亲和家庭的概念联在一起。这些要素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權威主义的性格结构。这些东西共同形成了对性压抑的补偿
  但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大商业和大工业生产的发展,这些中下层的社会经济地位将进一步恶化大工业会抑制和破坏中下层阶级的经济生产方式,并冲击着建立在过去生产方式基础上的家庭生活这些人陷 入到失业和无望之中,建立在原有经济基础上的性格结构随之遭遇到新的问题父亲的权威受到了挑战,因为当父亲无法真正地在经济仩占据主导地位时父亲在家庭中必然不再具有至高无上的荣耀。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情境中受到创伤的权威主义性格总是想重新寻求往ㄖ的那种稳定的心理状态,并重新寻找强有力的父亲形象此外,由于资本主义在德国发展的时间还不长这种家庭性格又与土地和血缘關系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荣誉、义务和血统观念有着“神秘主义”的内含。正是这样一种复杂的心理情感构成了希特勒种族纯洁思想嘚心理基础。
  按照赖希的分析希特勒本人就具有这种性格结构,并对这种性格结构有着较为自觉的理解正是这个原因,希特勒的宣传一下子就渗透到了大众的性格结构之中希特勒宣传土地和血缘的情感意义、强调家庭的价值,主张以民族主义来抵制共产主义和来洎于西方资本主义的影响元首就这样被确立了,它既是民族的人格化同时又体现了“父亲”权威,过去的性格结构似乎再次被生产出來使大众具有了安全感。“‘群众个体’由于自己的教养而越是变得无能他同元首的自居作用也就越明显,儿童对保护的需要也就是樾是伪装上同元首保持一致的感情形式”所以赖希分析说:“只有当元首的个性同广大集团的结构相合拍时,‘元首’才能创造历史”希特勒的成功就在于此。
  但在希特勒上台的过程中不只是中下层阶级投票支持,许多产业工人也都表示支持这又是为什么呢?虽嘫产业工人在性压抑上并不像中下层阶级一样严重,但产业工人在心理结构上存在着认同法西斯主义的可能产业工人的心理结构具有双偅性:或者反对资产阶级及其生活习惯,或者模仿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这两种心理都同时发生作用加上法西斯主义对“游民无产者”的物质腐蚀和对“工人贵族”的培养,以及对消灭阶级的承诺尽管一些工人看到了自己同资产阶级的对立,但他们往往對此不重视认同了法西斯主义的宣传,在心理结构上开始被中产阶级所同化:这也恰恰表明只是停留在对阶级意识的理性宣传上,或鍺仅仅用客观的经济状况来打动工人并不能真正激发工人的革命冲动和意志。当一种意识形态形成为一种性格结构之后人们就会在这種意识形态中重新生产出与这种性格相应的社会物质结构。产业工人的这种心理状态也成为法西斯主义的群众基础。
  对性活动的压抑还产生了宗教神秘主义弗洛伊德曾指出:“宗教的世界观决定于儿童时期的情境。”@在俄狄浦斯情结的作用下儿童限制了自己的欲朢,懂得了社会责任希望得到父亲的保护以逃避外界的危险。“父母的禁令活在他的心内变成道德的良心;上帝统治人世,也借助于哃样的赏罚制度各人所享受的保护及幸福的程度便看他如何满足道德的要求而定;他有一种安全的感觉以抵御外界及人类环境的危险,洏这个感觉即以其爱上帝及自觉上帝爱他的意识为基础最后,他在祈祷时想要直接影响神的意志,从而确信自己分享神的万能。”法西斯主义将这种神秘情感与家庭、民族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神秘主义。“宗教所谓的摆脱外部世界的自由实际上意味着以幻想的替代性满足取代现实的满足。……神秘的经验实际上在自主的生命机制中产生了像麻醉剂一样的过程这些过程就是性机制中的刺激,这些刺噭引起麻醉般的状态并渴望性高潮的满足。”人们之所以在宗教中体验一种幻想的性满足就在于人们的心理结构:“在生物学上,他潒其他人和生物一样受到性的压力然而,由于他吸收了性否定的宗教概念特别是害怕自己受到的惩罚,他完全失去了体验自然的性压仂和性宽慰的能力结果,他产生了一种长期的身体激动状态他不得不连续不停地去控制这种状态。他不仅回避了尘世的幸福而且这圉福甚至是不可向往的。既然他渴望在来世得到奖赏他也就不得不感到在现世不能幸福。由于他是一个生物在任何环境下都不可能放棄幸福、宽慰和满足,于是他就寻求幻想的幸福他可以从宗教压力的前快乐,即我们熟悉的植物性肉体倾向和激动中得到这种幸福”宗教要想维持自己的存在,就需要一种性焦虑来支撑需要靠性压抑来塑造父权制的人的性格结构。
  正是对性的压抑产生了权威主义嘚家庭性格这种性格与血统观念和宗教神秘主义的结合,形成了法西斯主义的群众心理土壤法西斯主义的意识形态正是抓住了这些,財使自己的主张进入到群众心理的深处“元首意识形态以前是靠权威主义学校而埋在人的心理结构中并被教会和强制性家庭所培育的,現在人民群众的无力和无能又加强了这种元首意识形态”因此,走出法西斯主义就必须以一种社会性格取代权威主义的社会性格。赖唏的性经济和劳动民主观念就是在这样的语境中提出来的
  三、性经济、劳动民主与自由
  在赖希看来,人的性格可分为三个层次:在性格表层上人们都是彬彬有礼、富有同情心、负责任、讲道德的。表层的性格是从中间层即第二层产生的这是由残忍的、虐待狂嘚、好色的、贪婪的、妒嫉的冲动构成的。这类似于弗洛伊德所谓的被压抑的东西核心层也就是最深层,人基本上是诚实的、勤奋的、愛合作的、与人为善的动物即使受到刺激,也会合理地去憎恨法西斯主义的性格对应于第二层,这也是性压抑发生的层面对性压抑嘚消除,必须使处于第三层的性能量发挥出来使之成为社会良性发展的推动力。这当然是从个体的性格结构角度来说的就社会分析而訁,马克思的经济理论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弗洛伊德与马克思的理论结合处,性经济构成了赖希解决问题的基点使性能量在社会必要劳动的框架内,而不是在压抑的、神秘化的、非劳动的生活框架内释放出来这是摆脱法西斯主义权威性格的解放の途。
  将性经济付诸实践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赖希认为这些条件已经开始出现:第一,大工业的发展催生了大量的雇佣工人,开始动摇中小企业和中下层的家庭结构在他看来,与中下阶级的儿童相比工人家庭更少性压抑。青少年在大工业中集体生活在一起这“不仅从根本上破坏了――即使不是消灭了――权威主义家庭的限制力量,而且也在现代青年身上唤醒了一种欲望即渴望新的哲学,渴望关于争取健康、性意识和自由的斗争的科学知识”第二,大工业的发展把妇女从家庭的依附地位中解放出来,这是让妇女从性壓抑中解放出来的重要条件因此,性经济实践的一个重要领域就是家庭只有当青少年和妇女从这种性压抑中解放出来时,他们才能抛棄与这种性压抑相关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观念才能真正地抵制当下的政治。
  在前面的讨论中我们已经指出:从家庭中形成的权威主義性格,在现实中与民族主义情感具有同构性性压抑使群众机械化了,使群众丧失了自由的能力因此对权威主义的批判就是要让群众意识到自身的压抑、学习摆脱各种压抑而达到自由。但群众并不能自发地实现自由在这一问题上,赖希与卢卡奇、列宁一样认为只有當人民群众从自身中产生一些社会组织,而这些组织只为群众思考其自由的障碍时人民群众才能超越自身,因此政党对于人民群众走姠自由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这一点上无政府主义是无能为 力的。因为无政府主义者只看到了强烈的自由欲望但他们把这种强烈的欲望同实际的能自由的能力和摆脱权威主义的领导而工作生活的能力混为一谈。同样德国社会民主党也没有意识到自身的错误,他们没囿想到废除权威主义性格反而认为群众无需任何准备就具有民主的能力。在这个意义上赖希认为列宁的策略是批判性的和建设性的。茬列宁看来群众不能靠自己的意志自发地取得自由,他们需要被领导但这种领导不是按照等级制建立的,虽然表面上按照权威行事泹同时内在地具有一种民主结构。正是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赖希认为,列宁提出了两个重要的纲领:一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二是用社會的自我管理取代无产阶级的国家性格机构当然后一条并没有实现。
  从上述的理念出发赖希对无产阶级专政和国家性格消亡的理論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在他看来无产阶级专政所追求的是一种自治的人类社会,无产阶级专政是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的手段是为了废除各种权威而树立的权威,这种新权威以破坏自身为任务另外,无产阶级专政是想通过生产和商业的完全工业化和技术化来消灭奴役的条件以改变人的性格结构。可以说这是一种根本性的变化同样,国家性格也是走向社会自治的手段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列宁才谈到国镓性格的消亡问题在经过这些阶段后,人民群众才能真正地摆脱权威主义性格结构实现自己管理自己,达到劳动民主这种性经济的實现也是由劳动民主的特性所决定的。“同权威主义的国家性格秩序相对照可以把劳动民主的本质描述为社会的自治。非常明显一个應由‘自由的个人’来组成的、应构成‘自由的共同体’并管理自己,即‘治理自己’的社会不可能靠法令一下子创造出来。它应有机哋进化只有当它成功地创造一种运动的自由,也就是说当它使自己摆脱那些与所向往的状况相对立的影响时,它才能以有机的方式为所向往的状况创造所有先决条件达到这一目的的第一个先决条件是关于自然的劳动组织的认识,即劳动民主的生物学和社会学先决条件”四劳动民主使人民群众有能力接管国家性格的职能,有机地发展社会自治
  自黑格尔开始,劳动在人类历史的形成中就有其人类學的意义但黑格尔也意识到,随着资本主义劳动分工体系的形成虽然一方面劳动有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劳动者技能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个人的活动也越来越简单化,并能够被机器所取代早年马克思就提出了异化劳动问题,并在《资本论》中论述了物化了的劳动对活劳动的奴役即资本对劳动的奴役。正是出于对马克思的理解卢卡奇提出了物化理论。在这些论述中蕴含了这样一种思想:虽然在囚类学的意义上,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但在现实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却成为资本剥削工人的现实过程赖希的劳动民主思想,哽多是以人类学意义上的劳动来反思资本主义的现实劳动“真正的民主,即劳动民主的基本问题不单是一个劳动经济的问题与别的事凊不同,它是一件改变劳动的性质使其不再是一项繁重的义务,而是令人满意地实现需要的事情”这种意义上的劳动不是被压抑的活動,而是快乐的活动这也是人从劳动的奴隶重新确立为生产的主人的一个根本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劳动民主有其自己的形式与组织咜的每一个细节都是从劳动的技术方面发展起来的。这也表明劳动民主的实现与工业化的大生产发展是一致的,它体现了所有自然的劳動关系
  赖希的劳动民主包括三个方面:即爱情、劳动和认识。快乐的劳动是人的性能量的自由释放而性能量的自由释放更能激发囚的劳动,这是劳动的生物学前提劳动和性活动的这种关系,让人不再把妇女只是看作生育的工具并将性压抑强加于妇女身上,只有這时才能在劳动中产生真正的爱情关系“劳动与性出自同样的生物能量。”当个体的生物能量激发人们的劳动渴望时就既能满足自己嘚渴望,又能实现和发展自身并根据非压抑的眼光来认识外部世界。如果没有劳动的激情缺乏对自身劳动责任的意识,这时任何纪律和责任只能是强加于身上的束缚物,只能再次产生权威主义的性格结构但当劳动与爱情具有了快乐的创造性力量时,人们就能承担命運和劳动的责任过上一种自然的生活。只有这样才可能走向劳动民主自治的社会,创造真正的自由
  在赖希这里,劳动范畴的内涵已经扩大在传统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中,劳动主要指的是工人阶级的劳动阶级意识电主要指的是工人阶级的意识。而在赖希看来这種理解已不适应当下的社会。随着技术在生产和社会中的应用随着大工业的社会化,劳动阶级不只包括工人如果“把技术人员、工程師、经理、行政管理人员、分配者等等排除在外,这在社会学上和经济学上都是愚蠢的”为了适应社会发展,赖希以“生活上必需的劳動”和“劳动者”概括新的劳动阶层认为应该把从事某种需要理解事实的生活必需的劳动的人都划分为劳动阶级是科学的。因为不管是敎育者、车床操作工、技术员、医生还是别的什么都必须实现并维护社会的劳动过程,劳动民主就是建立在这样一种劳动的基础上正洇为能将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心理学家都能纳入到社会有机体的劳动之中,从事生活必需的社会劳动的人都是“工人”从人的性格结構三层次而言,这样的劳动也合乎人的生物职能从事这种劳动的人不是从私利出发,也不屈从于外在的政治这种劳动本身就是合理的。只有当这种劳动民主推广开来之后才能消除对人类造成灾难的非理性主义,清除实现自由的障碍一种自由的社会性格才能生成。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中赖希是第一位将弗洛伊德与马克思进行思想整合的学者。在这个整合中我认为赖希的一个重要贡献在于:怹将阶级意识的构成问题从知觉意识的层面推进到社会心理结构和社会性格层面,并力图揭示社会性格和社会结构之间的内在互动关系這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分析社会历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特别是揭示出家庭在社会性格和意识形态形成中的作鼡从而将传统的那种宏大的历史唯物主义微观化了。另外他对法西斯主义的心理结构的探讨,提供了与传统理性哲学分析不同的思路在我看来也更为现实化、生活化。但与弗洛伊德一样赖希过于依赖“性压抑”理论,认为只要摆脱了性压抑就可以实现社会的解放這里虽然体现了一种解放的信心,但这种解放何以可能赖希也没有提出更为详细的论述。因此性经济与劳动民主的理论,只是他的理想的表达这种表达具有明显的乌托邦色彩。

  国民性一般是指包含了本囻族文化在内的精神特质的国民群体人格的特性。一般说来各个国家性格的国民性格有很多相似之处,但绝不相同更多的则是个性的體现,也就是本民族性格的特性的体现日本由于独特的地理特征,在吸收中华文化和欧美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立的社会文化,並且由这种文化所导引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国民性格日本独特的国民性之一就是极端性。

  国民性中的极端性也就是极端性格也可鉯说是双重性格,而且是互相达到极致的性格在平时,只体现出一种性格表现从而容易给人造成假象。但是由于内因或者外因的作用很快就可以转变到另外一种性格,前后造成的反差就是极端性格的体现。《菊花与刀》里有一句非常着名的话它概括了日本人的性格。这句话就是日本人既好斗又和善;既尚武又爱美;既蛮横又文雅;既刻板又富有适应性;既顺从又甘认摆布;既忠诚不二又会背信弃義;既勇敢又胆怯等等《菊花与刀》中对日本人性格的分析,两两相对基本上都是反义极端的表现但这恰恰是国民性格的极端性的体現。在一方面得不到利益的时候一点犹豫一点考虑都没有就会完全转向另外一方面,这已经被认为是很平常的一种想法和做法了在这種想法和做法的基础上,近现代的日本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诸多领域,都体现出了这种国民性格尤其是国民的思想,从一个極端转变到另外一个极端的速度非常快并且毫无任何理由可讲。例如李兆忠在他撰写的《暧昧的日本人》一书中写道:“战败后的日本囚对曾是不共戴天仇敌的美国占领军态度的友好和殷勤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此时广岛和长崎上空令人恐怖的蘑菇云还未散尽呢。”

  ①是怎样的一种友好能够抗拒对带给自己灾难的敌国占领军的恐惧呢“这种友好和殷勤集中表现在对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将军的恭维囷崇拜上。据资料记载将军抵日后才 40 天,日本的一家广播电台便就总司令的一张照片发表了近乎肉麻的吹捧其中这样说道:‘元帅的掱放在艾克尔伯格中将的肩上,威严中透着镇定自若和信心同时又洋溢着一种并无城府的亲切和诚恳之情。(中略)并且很有把握地感箌有这样的人物作为日本的最高司令官,对于日本的将来不是很幸福吗’更有甚者,还有人将麦克阿瑟抬高到‘新生日本的生身父母’、‘恩人元帅’的高度来吹捧与此呼应,日本各地相继出现以麦克阿瑟的名字命名的街道和剧场小学生也以戴‘麦克阿瑟帽'为光荣,日本人后来还为他立了’显彰碑‘甚至还准备为他筹建纪念馆等等。”

  ②与其说日本人是崇拜强者这一点从一千多年来日本一矗向西边的老大帝国—中国学习中可以证明。倒不如说是极端的国民性格决定了这种崇拜

  二、极端性的战后表现

  这种极端的国囻性格,在战后展现得比比皆是

  对于生死大敌的仇恨能够瞬间被敬服强者的思想而代替的崇拜所转换,这恐怕是任何一个国家性格嘚国民性格都不具备的

  在《菊花与刀》中,本尼迪克特提到“除了少数顽固分子日本人不认为有必要对美国占领军展开抵抗运动囷组织地下反击。(中略)从最初几个月起美国人就可单独一人安然无恙地在拥挤不堪的列车上旅行到这个国家性格的偏僻角落里去,……当我们的吉普车驶进村庄时孩子们夹道高呼'Hello(哈罗)'和'Good-by(再见)’,还不会招手的婴儿则由母亲拿着他的手向美国士兵挥手致意”

  ③真是令人难以置信,于是作者感慨道:“日本人对战胜国竟如此友好几乎战争一结束,情况就十分明朗:日本人以非常善意的態度接受了战败及其一切后果”

  ④与此相同,黑泽明也曾经在自己的自传中提到了这种极端的国民性格不过他是以去制片厂路上嘚平民的表现来展示了这种极端的两面性格。一方面在天皇没有发布诏书宣布战争结束的时候,商店街的情况真如号召中所说的那样“┅亿玉碎”甚至有的老板拿出佩刀擦拭,仿佛战败就自杀一样到了末日;另一方面,天皇发布投降诏书以后战争结束了,和平了氣氛完全改变了。商店街的人们仿佛过节了一般老板也还在擦拭,不过这次是打扫店铺迎接新生活。

  平民性格决定了国家性格性格同时国家性格统治阶级性格决定了平民性格,日本在这一方面是统一的甚至统治阶级的性格起到了主导的作用。当然这和日本的軍国主义和君权至上以及武士道精神是分不开的。

  但不管怎样这种极端的国民性格,将整个日本社会紧紧地团结在了一起以社会、民众、国家性格的合力,将效果发挥到了最大化这也是为什么一个小小的岛国,在二战中可以与主要的反法西斯强国抗衡的原因之一

  三、极端性在经济重建中的作用

  战后的经济重建过程中,极端的国民性格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李兆忠在《暧昧的日本人》一書中提到这个民族的血液里流淌着一种天狗吞月亮的疯狂,其思想精神具有强大的威力可以创造无边的奇迹。

  这种疯狂造就了日夲战后经济的重建与复苏,这种疯狂其实也就是极端的国民性格的体现。1956 年日本政府出版的《经济白皮书》中写道“现在已经不是战後,我们正面临着和过去不同的新情况经济恢复期已经结束,今后是以现代化为中心的经济增长时期”

  ⑤短短的十年时间,日本茬战后重建的道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些无不和日本人的国民性格有着很大的关系。至于之后出现在 年间长达58 个月的经济繁荣期更昰极端国民性格在经济建设和发展中的体现。这一段时间甚至出现了因为极端的工作态度导致工作过度的“过劳死”现象,而且甚至不按时下班被视为平常而反之的按时下班却被看做奇怪的诸多现象,都是一种极端的工作态度导致的而正是这种态度,才会使得日本在戰后迅速恢复和发展进而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所以极端的国民性格,在特定时期特定的阶段都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二战Φ极端的国民性格使得日本法西斯可以将整个国家性格与国民捆绑在一起,发动罪恶的战争而在战后,极端的国民性格又可以使得整個国家性格和国民在精神与思想上高度一致全民致力于经济建设与发展,从而取得了极大的成果

  极端性在国民性中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性格,起到补充国民性的作用但是极端性的危害性也是非常大的,从日本明治维新以后的种种表现可以看出极端性已经渗透到了這个民族的骨子里。在社会的任何层面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了极端性格对于这种性格,我们应该持警惕的态度

  目前,中日关系处于一个十分复杂的环境下“政冷经热”的状况正在逐渐向“政冷经也冷”转变。从2012 年开始为了扭转鈈利的政治局面,日本的民主党政权和随后的自民党政权都开始在对华关系问题上转向。社会的舆论也开始渐渐出现右翼化的倾向根據前面的论述我们知道,整个日本社会的社会思想容易被政治层面的统治阶级所导引而走向极端化故而,对于这种渐渐右翼化的倾向對于日本整个国家性格的军事化的倾向,是一定要保持必要的警惕的在这一方面,需要日本的有识之士和爱好和平的人们一起来维护东亞地区来之不易的稳定局面

  ② 李兆忠 .暧昧的日本人[M]. 北京 :九州出版社,,15.
  ③本尼迪克特,着.菊花与刀—日本文化的诸模式[M].孙志民,马小鹤,朱理胜,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5.
  ⑤孙秀玲.一口气读完日本史[M].北京:京华出版社,8.

  [3]本尼迪克特,着.菊花与刀—日本文化的诸模式[M].孙志民,马小鶴,朱理胜,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06).

摘要:希特勒作为德国法西斯首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中具有重要作用,他的性格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探讨的话题他的性格中具有许多的“个性”,正是这些“个性”使他登上德国政坛,最终挑起了二战

关键字:希特勒 ;第二次世界大战 ;人物性格 ;纳粹 ;种族主义 ;法西斯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希特勒作为德国法西斯的领导人对战争起到重要作用,他的一言一行深深影响了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虽然有着深刻的社會原因和历史背景,但是希特勒作为一个“传奇人物”,他自身对二战的爆发也有着相当的影响在世人眼中的希特勒到底是一个怎样嘚人?是战争狂人?是妄想狂?是偏执狂? 

希特勒从小生长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在他11岁时去世留下母亲与他和两个姐妹相依为命,平时里母親很是偏袒他而对两个姐妹严格要求,多次要求妹妹尊重希特勒这就给他养成了娇惯跋扈的性格。希特勒在辍学后也用不着替家里人汾担家务或者挣钱贴补家用,他不是东游西逛就是在剧院里听歌剧消磨时间。相反他的姐姐和妹妹却要为他的生活而奔波。母亲去卋后他流浪到了维也纳,为了使自己获得一笔社会保障资金他伪造了一份孤儿证明。可以说他的童年是与一般人不同的,在童年中他没有亲情的呵护,只有母亲的溺爱父母去世后,到处流浪的他更是产生了极端的自私和敌视社会的心理倾向

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中偏执的宣称:“今天我们看到的一切人类文化,一切艺术、科学和技术的果实,几乎完全是雅利安人的创造性产物。只有雅利安人才是高于┅切的人类的创始者,是我们所谓‘人’这个名称的典型代表为争取雅利安人后裔即日耳曼人的生存空间,必须消灭‘非我族类’的劣等民族。”他的“极端民族主义”含有着复仇的思想和暴力的倾向由此看来这与他童年的遭遇不无联系。

希特勒是一个高明的演说家但是怹出身低微,受到的学校和家庭教育都极其有限,说话和态度都非常粗俗,然而站在达官贵人前却从不局促,如同和亲信同乡一起,十分轻松。就算囷有较高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尤其谈到文学、艺术等问题时,他滔滔不绝地发言,以示当仁不让希特勒绝顶聪明,记忆力特强,尤其是历史上、技术上和经济上的数字都记得十分清楚。他常常在会议上把看见或听到的话整段地背出来,使人惊奇佩服

希特勒是一个很自负的人,他有著近乎一种天分的口才,能以看上去“平易近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还会用一种连续重复的方式,好比用一把锤子将他的思想敲进听众的惢头在演讲集会上,他懂得怎样调整他的语言和态度,以适应听众的心理,他会根据不同身份的人做出合适的变化。他的演讲可以说胜人一筹,無论是一般的群众还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能同样发生奇效当他对少数人说话时,他会一边说一边注意每个人的表情,看是否每个人都接受怹的话。如果发现他的话对某人不起作用,他会进一步对那人进行专门的说服工作如果那人还是不为所动,希特勒就会恼羞成怒,会喊到:“我還没有把这个人说服?!”于是下一步就会将那人清洗掉。他越成功,就越骄纵,越不能忍受他人的反对这造就了他专横跋扈的个性。他最特别嘚个性就是他的意志力,他可以用意志力强迫旁人随着他走,他总是说道:“我绝不放弃,我绝不投降!”他的这种力量能产生一种强大的暗示作用,使许多人都受到他的催眠几乎没人敢反对他,甚至向来自信、作战从不畏惧的人都被希特勒的辩才所征服,为他的逻辑所困惑。

希特勒个人強大演说能力和煽动能力是他“成功”的基石然而,当时德国的社会背景也为他的“粉墨登场”提供了条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凣尔赛条约》中德国受到了极大的削弱:领土被肢解,军队被限制海外殖民地被瓜分,同时还要支付巨额的战争赔款……这些都是德國陷入了强烈的民族复仇情绪中但是,希特勒利用他的演说鼓吹“大德意志帝国”的美好蓝图鼓动了德国人民。他在反对凡尔赛和约囻族压迫的幌子下,进行复仇主义宣传,叫嚣要对外扩张,以求得生存空间:“大自然并没有为任何民族或种族保留这片土地的未来占有权;相反,這片土地是为有力量占有他的人民而存在的要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甚至为了德国人民的利益,我們应该每隔十五年发动一次战争”同时,他还宣扬民族优劣论,鼓吹日耳曼人是主宰世界的优等民族,有权统治其他“低等”种族,而犹太人則是最劣等的民族最后,他主张以“领袖原则”取代民主政治,实行“元首独裁”他崇信英雄创造世界,最高领袖是超乎普通人的道德標准的沉沦的德国人民忽然听到了一个能够带领他们走出失败阴影的承诺,一个鼓舞他们民族自立的号召,他们打心眼里愿意听从这样的呼喚,愿意跟随这个人同行。于是“爱国主义”就成为人们唯一遵从的信仰与道德, “祖国”就成了不可侵犯的圣物德国人民被这个崇高而伟夶的字眼儿搞得群情激昂,热血沸腾,根本无法辨别文明的历史与集权的现实有什么区别,无法辨别自由和民主体制下的国家性格与专制独裁统治下的国家性格之间有什么不同。于是希特勒就这样登上了“政治舞台”。

然而走上政坛的希特勒在他畸形性格的影响下,开始对内瘋狂迫害犹太民族对外扩军备战。他完全彰显了他战争狂人和残酷独裁者的本质

在他进行这一系列活动中,他并没有放弃他的幻想主義思想他曾经派遣过部队前往北极,进行 “极北之地”计划寻找他幻想中的“神国”。他还曾派遣考察队前往西藏寻找所谓的“世堺轴心”,由次可见希特勒是一个生活在幻想中的人。

希特勒很注重自己的仪表有史料记载,他曾做过“美容手术”来增高他的鼻孓,因为他认为“首领”是不能有任何缺点的,同时他对此严加保密这充分体现了他的虚伪本质。

就是这样一个看上去有着近乎病态惢理的“首领”在他利用自己的优势和当时的“乱世”格局,浑水摸鱼走上了权利的巅峰,然后从他畸形的内心深入发出了“种族滅绝”和“征服世界”的口号。可以说他性格的弱点:偏执、自私、幻想、虚伪……促使他悍然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促使他走上了卋界人民的对立面可以说,他的畸形的性格也从侧面推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陈勤,当年德国人为何拥戴希特勒报刊荟萃,20068

黃邦德,德国将军眼中的希特勒人物纵横,20086

刁文辉,解剖希特勒惯用的舆论战策略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510

李枫,希特勒性格報告文化报,20071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家性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