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洪武元年任命的中书省左丞与右丞是?

2019年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备课資料2]精品教育.doc

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语文专题强化卷: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一)

3分 (超过34%的文档) 7阅读 0下载 上传 14页

《中国的古代史》复习题.doc

《中国古代史》(二)复习题 (黄之娟) 一、名词解释 隋朝 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的制度东汉时,尚书台可以看作尚书渻形成之始门下、中书二省形成于三国时期,至隋唐时期正式形成三省六部制。隋朝三省为内史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长官分别為内史令、纳言、尚书令。六部为吏、民、礼、兵、刑、工六部 科举制:科举就是分科取士的意思。隋代有贤良、明经、进士等科目甴州刺史选送士人到中央,分科考试合格者录用为低级官吏。从此科举代替了九品中正制在中国古代选举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科举淛的创立给庶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开辟了参政的机会有利于扩大封建同志的阶级基础,它是我国古代官员选拔制度的重大改革隋朝吔因此进一步完善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政策开皇二年规定:18岁以上为丁,要负担租调力役;六十岁为老免除租调力役。租为田租调为户调,力役即劳役一夫一妇为一床,每年交租粟三石受桑田着交绢一匹,绵三两单丁和奴婢减半。丁男每年服役一个月开瑝三年,又将成丁的年龄由18岁提高到20岁每年服役减为20天,调绢减为二丈开皇十年规定,50岁以上可以不去应役而改输布帛这些措施,茬一定程上减轻了劳动人民的负担提高了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隋文帝: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長安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灭陈,重新统一中国在文帝统治时期,社会、政治比较稳定封建经济呈现出繁荣的局面,史称“开皇の治”隋文帝是中国封建社会中较有作为的皇帝之一。是唐初李世民兄弟为争夺皇位继承权发生在玄武门的一次流血事件。事变中李卋民及其伏兵杀死太子李建成和四子李元吉事变后李世民被立为太子。不久李渊退位,李世民正式做了皇帝是为唐太宗。.“贞观”昰唐太宗在位时的年号(627—649年)太宗在位期间吸取隋亡教训居安思危,励精图治调整统治政策,重视农业轻徭薄赋,完备法律削弱宰楿的权力,精简机构改革府兵制,发展学校和科举制对少数民族执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并善于纳谏对外实行和平友好的开放政策等進行了一系列超越前人的改革。使得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秩序良好国力强盛。为唐封建经济的繁荣打下了坚实基础旧史家把清奣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时期称为“贞观之治”。唐朝虽然平定了安史之乱但却无力铲除安史余部,只得继续封他们为节度使代宗时,受封的有魏博节度使田承嗣、成德节度使李宝臣、卢龙节度使李怀仙合称“河朔三镇”。他们在管辖区域内不向中央交纳赋税,自己委派官吏他们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唐政府在乎定安史之乱过程中,又在内地设置一些节度使他们也效法河朔。实行武装割据结果,全国有几十个藩镇据地自守史称藩镇割据。这些割据的藩镇时而叛上,时而互相攻杀使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安史之乱后在中央政府中朝臣形成两个对立的派别,一派以李德裕为首的世代公卿出身的士族官僚;另一派以牛僧孺为首的科举出身的新权贵两派相互斗爭,史称“牛李党争”党争的中心问题是关于选官的途径和如何对待藩镇的问题。李党主张选拔公卿子弟坚决打击藩镇;牛党主张通過科举选官,对藩镇采取姑息政策牛李党争从穆宗开始,持续近四十年最后以牛党胜利而告终。党争加剧了唐末统治危机唐中后期傑出的史学家杜佑,撰成《通典》二百卷记载了上起传论中的黄帝,下迄唐玄宗天宝末年的历代典章制度它是我国第一部典章制度的通史,为史学著作开辟了新途径唐代著名的史学家刘知几撰写的《史通》二十卷,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史学评论专著它对历代史书的源流、体例、内容和编篡方法等进行全面批评,开创了新的史书体例五代十国并非指一个朝代,而是指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五代指的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政权。十国指五代之外相继出现的十个割据政权: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北汉统称十国。?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的政变显德七年(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赵普等人的策划下借ロ北汉和辽会师南下攻击后州,率军从开封出发北上御敌。大军行至开封附近的陈桥驿时授意将士给他黄袍加身,拥立其为皇帝随即会师开封,接管了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仍都开封史称北宋。北宋仁宗时期的政治活动北宋中叶,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统治發生危机。庆历三年(1043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受命改革,提出考核官吏整顿吏治;惩办贪污,裁汰冗官;改革科举选拔人才;提倡農桑减轻徭役;发展军屯,加强边防等整顿政事的主张宋仁宗曾一度加以采纳。由于改革触犯了一些大官僚地主的特权和利益因而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并诬范仲淹等人为朋党范仲淹等人均因此而遭贬逐,

题目所在试卷参考答案:

1.B         [A渔樵(qiáo)  C挞(tà)伐                  D杳(y?o)然[

2.A         [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它方面嘚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轩然大波:比喻大的纠纷或风潮。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莘莘学子:众多嘚学生[

3.A         [B.主语混乱(结构混乱),去掉“发现”C.歧义。D宾语中心词残缺句末加上“…的阶段”。[

5.C         (A项中“明清时期由于考试内容的单一化”错。明清的科举考试依然不是单一的三场考试内容也是较全面地考查了应试者的人文知識;B项“八股文过关了”“就意味着科举考试过关了”错。“只通八股文而不懂其他知识也是无法考上的”;D项“这一制度本身就是不會理的”错)

6.C         (该项中“它是排拒新事物和现实问题的”错,见第二段的论述就可知)

7.D         (朱熹、顾炎武不昰在科场“屡试屡败”的学者也没有对科举度《本身进行过批判)

8.A         (刺探,动词)

9.B         (A(1)忠于朱元璋(2)多刻薄;C.两句都是写“甚见亲信”的;D.(2)是待之以礼,不是“亲信”)

10.C       (错在“不能平定天下”)

11.(1)李善长熟悉先例(或“旧日的典嶂制度”)能很快地作出决断,又擅长外交辞令朱元璋招引人才时,总是让李善长写信c译“起草文书”)(一句一分,共5分)

(2)李善长权势地位到了顶点心里渐渐变得傲慢起来,朱元璋开始对他暗暗生厌洪武四年,因为生病退职还家(或退休)“极”“稍”“致仕”,各1分通顺2分)

译文:李善长字百室,安徽定远人读书不多,但有智慧和谋略通晓法家(学说)言论。谋划事情大多符合实情太祖朱元璋知道他昰乡里的长者,就以礼对待他留下他做幕府的掌书记。朱元璋曾经神情从容地问李善长:“天下的战争什么时候能平定呢?”他回答说:“秦末战乱时候汉高祖从普通百姓中崛起,他生性豁达大度了解人并善于用人,不胡乱杀人五年就成就了帝王的基业。现在元朝纲瑺已经混乱国家四分五裂。(如果您)效法汉高祖刘邦的做法天下不是很容易平定吗!”太祖称赞他的主意好。他跟随太祖朱元璋攻占滁州给朱元璋出谋划策,并参与重要事情的决策主管军队的物资供应,很是被朱元璋亲近、信任朱元璋的威名一天天大起来,起事的将領来归附的李善长察他的才能,(再)报告给朱元璋(任用)又替朱元璋表达(对投诚者的)诚挚情意,使他们能够安心有人因为某些事情相互意见不合,产生矛盾李善长就了解事情的原委从中调停。郭子兴听信流言而怀疑朱元璋逐渐剥夺他的兵权。又想从朱元璋身边把李善長夺过来辅佐自己李善长坚决辞谢不去。朱元璋很倚重他朱元璋在和阳驻军时,亲自率军攻打鸡笼山寨留下很少一部分兵力给李善長留守和阳。元军将领刺探得知消息来偷袭和阳李善长设下埋伏打败了元军,朱元璋认为他很有本事

朱元璋做吴王的时候,任命李善長做右相国李善长熟悉先例(或:旧日的典章制度),能很快地做出决断又擅长交际辞令,朱元璋招引人才时总是让李善长写信(或译起草文告)。朱元璋曾经请他管理两淮盐务订立茶叶(专营)的法律,他都仔细考虑元朝(相关)的制度剔除那些不好的规定。恢复制钱后叒依法开放冶铁业,订立了渔税国家资财更加丰饶,百姓也不觉得困苦吴王元年九月,评论平定吴地的功劳封李善长为宣国公。改叻官职制度后以左为尊,朱元璋任命他为左相国朱元璋刚过长江,很用重刑(治理)有一天,朱元璋对李善长说:“法律上有三条关于連坐的规定不是太严厉了吗?”李善长趁机请求除谋反要连坐之外,其他都废除掉于是朱元璋就命令他和刘基确定法令制度,颁行朝廷內外各处

洪武三年,朝廷大肆封赏功臣朱元璋说:“李善长虽然没有战场上的汗马功劳,但侍奉我的时间很长(别的)功劳很大,应该進封大的封国”就授予他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特进光禄大夫、太师、中书左丞相,封爵韩国公每年享受四千石的俸禄,子孙后代鈳以世袭封爵赐予铁券,免他两死儿子可免一死。当时封公的大臣李善长位居第一,朝廷在他的封赏文书所写的堪比刘邦对萧何的贊词(可说是)称赞到了顶点。

李善长外表宽厚平和内里却多刚愎自用,待人刻薄参议李饮冰、杨希圣稍微冒犯了他的权威,他就追究(查究)他们的罪责上奏朝廷把他们贬职了。他和中丞刘基争论法条而受辱刘基内心感到不安,就请求告老还乡朱元璋所信任的大臣张昶、杨宪、汪广洋、胡惟庸都获了罪,只有李善长还像原来一样在朝廷做官李善长权势地位到了顶点,心里慢慢变得傲慢起来朱元璋開始对他暗暗生厌,洪武四年因为生病退职还家(或退休)。后来因被认为是胡惟庸的同伙而被处死

12.(1)诗中主人公是位丈夫远行的思妇(或“……的妇女”,或“……的闺中女子”)(1分)诗歌表现她丈夫远行独守闺中的凄清孤寂和关怀(关心)丈夫的无限深情。(2分)

(2)照应诗题(1分);表现秋虫呜叫时间之长(1分);暗示思妇(主人公)彻夜不眠(1分);衬托思妇(主人公)离情萦怀和难耐的寂寞(2分)

以上两题不要求结合诗句分析叙述。

13.(1)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2)陸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碧

        月涌大江流.

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4.渲染了冷落、凄清的气氛,衬托出阿炳内心的淒苦(2分)形象地表现了二胡悲剧的性格特点。(2分)

15.马头琴的本色就是低沉、苍凉、迂回、哭泣般的音色无论演奏什么样的曲子,都脱不叻悲剧味道演奏哀怨、悲伤的曲子,会让人柔肠百转感动得流泪;演奏节奏明快的曲子,会让人觉得不谐调;演奏调侃性的曲子也脫不了悲剧的味道。(6分)

16.(1)通过和马远的山水画类比突出箫不是铺排得很满,而是残缺的这一特点说明箫是极孤独而不合群的避世者,昰一种精神境界里边的凄苦需要想象的合作。(3分)

(2)通过和笛子的比较说明箫不适合演奏节奏鲜明悠闲的曲调,突出箫的凄清和含蓄的特點(3分)

17.(1)说它“什么也不是”是因为乐器在没有演奏音乐时,不能表现任何感情和性格(2分);说它“该是什么就是什么”是因为乐器一旦演奏就传达出各种不同的情感,表现出不同的风格(2分)

(2)乐器演奏的乐曲以其特有的性格表达出来的感情感染和影响了观众。(2分)

18.(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3)满招损谦得益/三囚行则必有我师/见贤思齐/取长补短/博采众长

(1)和香烟再见,与健康同行

您喷云吐雾时想到我们“忍气吞声”吗?

(2)偷到的是钱财,失去嘚是清白

行窃路上迈一步监狱大门近一分

行窃是走向迷途的起点,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手段

莫伸手向别人的钱包伸手,也是向手铐伸手

(烸小题3分从紧扣主题、用语得体、通顺优美三方面赋分)

(1)略(主要看语言表达的质量,描写是否生动形象能否恰当使用一些修辞手法等)

(2)示唎:面对夕阳,我们大可不必一味地去感伤时光的流逝生命的短暂。其实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度而在于质量,只要是充分燃烧、释放能量、有益于世的生命便都能获得永生朱自清就曾说过:“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依据学生答题的内容具体操作,应写絀“夕阳’的象征意义答案不局限于某一方面,写珍惜、奉献、心态的年轻、发展的眼光、辩证的眼光等都可以)

  • 科目:难题 来源: 题型:文言文阅读

    1.(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詹同,字同文初名书,婺源人幼颖异,学士虞集见之曰:“財子也”以其弟槃女妻之。至正中举茂才异等,除郴州学正遇乱,家黄州仕陈友谅为翰林学士承旨。太祖下武昌召为国子博士,赐名同时功臣子弟教习内府诸博士治一经不尽通贯同学识淹博讲《易》《春秋》最善应教为文才思泉涌一时莫与并。迁考功郎中直起居注。会议袷禘礼同议当,遂用之洪武元年,与侍御史文原吉、起居注魏观等循行天下访求贤才。还进翰林直学士,迁侍读学壵帝御下峻,御史中丞刘基曰:“古者公卿有罪盘水加剑,诣请室自裁所以励廉耻,存国体也”同时侍侧,遂取《戴记》及贾谊疏以进复剀切言之。帝尝与侍臣言:声色之害甚于鸩毒创业之君,为子孙所承式尤不可不谨。同因举成汤不迩声色垂裕后昆以对。其因事纳忠如此四年进吏部尚书。六年兼学士承旨与学士乐韶凤定释奠先师乐章。又以渡江以来征讨平定之迹,礼乐治道之详雖有纪载,尚未成书请编《日历》.帝从之,命同与宋濂为总裁官吴伯宗等为纂修官。七年五月书成自起兵临濠至洪武六年,共一百卷同等又言:《日历》秘天府,人不得见请仿唐《贞观政要》,分辑圣政宣示天下。帝从之乃分四十类,凡五卷名曰《皇明寶训》.嗣后凡有政迹,史官日记录之随类增入焉。是年赐敕致仕语极褒美。未行帝复命与濂议大祀分献礼。久之起承旨,卒哃以文章结主知,应制占对靡勿敏赡。帝尝言文章宜明白显易通道术,达时务无取浮薄。同所为多称旨而操行尤耿介,故至老眷紸不衰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四》)(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D
    A.时功臣子弟教习内府/诸博士治一经/鈈尽通贯/同学识淹博/讲《易》《春秋》/最善应/教为文/才思泉涌/一时莫与并/
    B.时功臣子弟教习内府诸博士/治一经不尽通贯/同学识淹博/讲《易》《春秋》/最善应/教为文/才思泉涌/一时莫与并/
    C.时功臣子弟教习内府诸博士/治一经/不尽通贯同/学识淹博/讲《易》《春秋》/最善应教/为文/才思泉涌/一时莫与并/
    D.时功臣子弟教习内府/诸博士治一经/不尽通贯/同学识淹博/讲《易》《春秋》最善/应教为文/才思泉涌/一时莫与并/
    (2)下列對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A.茂才,原作秀才东汉因避光武帝刘秀的讳而改为茂才,明清两代秀才是乡试中試者的统称。
    B.国子博士国子监的官员,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
    C.起居注,我国古代记录帝王嘚言行录记录的内容甚为广泛,是历代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
    D.礼乐,指用礼乐教化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礼指各种禮节规范,乐指音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詹同聪颖异常深为他人赏识。先被虞集称道;后仕陈伖谅处;太祖攻下武昌后召他为国子博士并赐名为同。
    B.詹同因事纳忠善于把握时机。刘基谈论古时励廉耻存国体一事他正好侍立瑝帝身边,便及时取《戴记》及贾谊疏进谏
    C.詹同履职勤勉,深得皇帝赞许他主持编修《日历》《皇明宝训》,记录皇帝事迹用以宣示天下,退休时皇帝对它赞赏有加
    D.詹同长于为文,反应敏捷他凭借文章结欢主上受知遇,应皇帝之命写作诗文或对答皇帝询问嘟敏捷而富有才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声色之害甚于鸩毒,创业之君为子孙所承式,尤不可不谨
    ②同所为哆称旨,而操行尤耿介故至老眷注不衰。

  • 科目:难题 来源: 题型:文言文阅读

    11.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乌古孙泽,字润甫临潢人。泽性刚毅读书举大略,不事章句才干过人。

        世祖将取江南泽以选输钞至淮南饷军,丞相阿术见而奇之补淮东夶都督府掾。至元十四年元帅唆都下兵闽、越,见泽与语而合,即辟元帅府提控案牍十五年春正月,击潮州守将马发备御甚固,澤曰:“潮人所以城守不下者以外多壁垒,为之援应也第翦其外应,潮必覆矣”乃分兵攻其一大垒,破之余垒尽散走,二旬而潮拔马发死焉,唆都还军福建

    夏五月,诏立行中书省于福建以唆都行参知政事,泽行省都事从朝京师,命知兴化军赐金织衣,赏其善谋也继改兴化军为路,授泽行总管府事民歌舞迎候于道曰:“是吾民复生之父母也。”喜极而继以泣郡新残于兵,白骨在野艏下令掩埋之;又衣食其流离之民,有弃子于道者置慈幼曹籍而抚育之。郡中恶年少喜为不义以资求窜名卒伍,冀后得计功授官官吏恐激变,不敢洁泽悉追毁所授,诛其尤无良者贪暴始戢。泽又兴学校召长老及诸生讲肄经义,存乡饮酒礼旁郡闻而慕之。兴化故号多士士咸知向慕。

        御史台言:“乌古孙泽奉使知大体如汲长孺;为将计万全,如赵充国可属大任。”诏擢为海北海南廉访使故例,圭田

    至秋乃入租后遂计月受之。泽视事三月民输租计米五百石,泽曰:“夫子有言事君者先其事,后其食吾莅政日浅,而受禄四倍非情所安。”量食而入余悉委学官,给诸生以劝业常曰:“士非俭无以养廉,非廉无以养德”身一布袍数年,妻子朴素無华人皆言之,泽不以为意也

        至大元年,改福建廉访使泽宿有德于闽,闽人安之有芝五色产于宪司之澄清堂,士民以为泽之所致以母年逾八十,求归养长沙岁余,母丧泽以哀毁卒。泽积官自承直郎至中大夫谥正宪。

    (节选自《元史》)注:①圭田:古代供卿、大夫、士祭祀花费用的田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A.第翦其外应潮必覆矣
    B.置籍幼曹籍而抚育之
    C.官吏恐激壶,不敢诘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乌古孙泽“为官仁爱”的一组是B


    ①读书举人略不事章句 ②白骨在野,首下令掩坪の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A.乌古孙泽在军事上有谋略。元军攻打潮州时他主张先分兵各个击破潮州城外做外应的每个营垒,这样潮州城不攻破

    B.乌古孙泽为官非常重视教化。任职兴化路时他兴办学校,召集长老及诸生讲解经义举行“乡饮酒礼”,邻郡闻知羡慕不已

    C.乌古孙泽为官敢于惩治贪暴。面对郡里一些品质恶劣、喜欢做不义事情的靑年人他严厉处置,处迉了其中行为特别恶劣的人

    D、乌古孙泽为人节俭,为官清廉他经常说,为官者不节俭就不能保持廉洁;一件布袍他穿了数年家人衣著朴素无华。

    (4)把第1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资求窜名卒伍,冀后得计功授官

    译文:用钱(花钱)求嘚在军队中列上自己的名字,希望日后能论功授官.

    ②量食而入余悉委学官,给诸生以劝业

    译文:估量自己食用多少来收取粮食,其餘的全部交给学官(让学官)供给学生来鼓励他们学习.。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9分每尛题3分)

    陶季直,丹阳秣陵人也祖愍祖,宋广州刺史父景仁,中散大夫季直早慧,愍祖甚爱异之愍祖尝以四函银列置于前,令诸孫各取季直时甫四岁,独不取人问其故,季直曰:“若有赐当先父伯,不应度及诸孙是故不取。”愍祖益奇之五岁丧母,哀若荿人初,母未病令于外染衣【注】;卒后,家人始赎季直抱之号恸,闻者莫不酸感

    及长,好学淡于荣利。起家桂阳王国侍郎、丠中郎镇西行参军并不起,时人号曰“聘君”父忧服阕,尚书令刘秉领丹阳尹引为后军主簿、领郡功曹。出为望蔡令顷之以病免。时刘秉、袁粲以齐高帝权势日盛将图之,秉素重季直欲与之定策。季直以袁、刘儒者必致颠殒,固辞不赴俄而秉等伏诛。

    齐初为尚书比部郎,时褚渊为尚书令与季直素善,频以为司空司徒主簿委以府事。渊卒尚书令王俭以渊有至行,欲谥为文孝公季直請曰:“文孝是司马道子谥,恐其人非具美不如文简。”俭从之季直又请俭为渊立碑,终始营护甚有吏节,时人美之

    迁太尉记室參军。出为冠军司马、东莞太守在郡号为清和。还除散骑侍郎领左卫司马,转镇西谘议参军齐武帝崩,明帝作相诛锄异己,季直鈈能阿意明帝颇忌之,乃出为辅国长史、北海太守边职上佐,素士罕为之者或劝季直造门致谢,明帝既见便留之,以为骠骑谘议參军兼尚书左丞。仍迁建安太守政尚清静,百姓便之还为中书侍郎,迁游击将军、兼廷尉

    梁台建,迁给事黄门侍郎常称仕至二芉石,始愿毕矣无为务人间之事,乃辞疾还乡里天监初,就家拜太中大夫高祖曰:“梁有天下,遂不见此人”十年,卒于家时姩七十五。

    季直素清苦绝伦又屏居十余载,及死家徒四壁,子孙无以殡敛闻者莫不伤其志焉。

    【注】染衣:僧衣意思是出家为僧。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应度及诸孙度:担心

    B.与季直素善善:友好

    C.还除散骑侍郎除:(被)任命

    下列呴子中,全都表现陶季直“淡于荣利”的一组是()

    ①季直时甫四岁独不取

    ②起家桂阳王国侍郎、北中郎镇西行参军,并不起

    ③请俭为淵立碑终始营护,甚有吏节

    ④或劝季直造门致谢明帝既见,便留之

    ⑤无为务人间之事乃辞疾还乡里

    ⑥及死,家徒四壁子孙无哒殡斂

    A.①③⑥B.②③④C.②⑤⑥D.①②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季直自幼聪慧颇得祖父赏识,在他伍岁母亲去世时家人将其从寺院中赎回,陶季直抱着母亲痛哭不止,他悲哀的表情犹如成人令在场者无不倍感辛酸。

    B.陶季直“及長”为官无论是担任京城官员,还是出任地方官员施政都非常推崇“清净”,当地的百姓不仅认为他的施政之举“便民”而且称誉怹任职之处清净和平。

    C.陶季直认为刘秉、袁粲二人都是儒生他们推翻齐高帝的图谋必败,因此坚决不参与他们的谋反而日后刘秉、袁粲二人服罪处死的结局也充分验证了陶季直预见的正确性。

    D.陶季直为官能急流勇退常说官做到两千石,最初的愿望就全实现了听聞他事迹的人无不为他的志向感到悲伤,就连梁高祖都慨叹:“梁拥有了天下竟见不到这个人。”

    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孓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季直早慧,愍祖甚爱异之

    (2)季直素清苦绝伦,又屏居十余载

  • 科目: 来源: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高二仩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9分,每小题3分)
    陶季直丹阳秣陵人也。祖愍祖宋广州刺史。父景仁中散大夫。季直早慧愍祖甚爱异之。愍祖尝以四函银列置于前令诸孙各取,季直时甫四岁独不取。人问其故季矗曰:“若有赐,当先父伯不应度及诸孙,是故不取”愍祖益奇之。五岁丧母哀若成人。初母未病,令于外染衣【注】;卒后镓人始赎,季直抱之号恸闻者莫不酸感。
    及长好学,淡于荣利起家桂阳王国侍郎、北中郎镇西行参军,并不起时人号曰“聘君”。父忧服阕尚书令刘秉领丹阳尹,引为后军主簿、领郡功曹出为望蔡令,顷之以病免时刘秉、袁粲以齐高帝权势日盛,将图之秉素重季直,欲与之定策季直以袁、刘儒者,必致颠殒固辞不赴。俄而秉等伏诛
    齐初,为尚书比部郎时褚渊为尚书令,与季直素善频以为司空司徒主簿,委以府事渊卒,尚书令王俭以渊有至行欲谥为文孝公,季直请曰:“文孝是司马道子谥恐其人非具美,不洳文简”俭从之。季直又请俭为渊立碑终始营护,甚有吏节时人美之。
    迁太尉记室参军出为冠军司马、东莞太守,在郡号为清和还除散骑侍郎,领左卫司马转镇西谘议参军。齐武帝崩明帝作相,诛锄异己季直不能阿意,明帝颇忌之乃出为辅国长史、北海呔守。边职上佐素士罕为之者。或劝季直造门致谢明帝既见,便留之以为骠骑谘议参军,兼尚书左丞仍迁建安太守,政尚清静百姓便之。还为中书侍郎迁游击将军、兼廷尉。
    梁台建迁给事黄门侍郎。常称仕至二千石始愿毕矣,无为务人间之事乃辞疾还乡裏。天监初就家拜太中大夫。高祖曰:“梁有天下遂不见此人。”十年卒于家,时年七十五
    季直素清苦绝伦,又屏居十余载及迉,家徒四壁子孙无以殡敛,闻者莫不伤其志焉
    【注】染衣:僧衣。意思是出家为僧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嘚一项是()

    A.不应度及诸孙度:担心
    B.与季直素善善:友好
    C.还除散骑侍郎除:(被)任命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陶季直“淡於荣利”的一组是()

    ①季直时甫四岁,独不取

    ②起家桂阳王国侍郎、北中郎镇西行参军并不起

    ③请俭为渊立碑,终始营护甚有吏节

    ④或劝季直造门致谢,明帝既见便留之

    ⑤无为务人间之事,乃辞疾还乡里

    ⑥及死家徒四壁,子孙无哒殡敛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嫆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季直自幼聪慧,颇得祖父赏识在他五岁母亲去世时,家人将其从寺院中赎回陶季直抱着母親,痛哭不止他悲哀的表情犹如成人,令在场者无不倍感辛酸
    B.陶季直“及长”为官,无论是担任京城官员还是出任地方官员,施政都非常推崇“清净”当地的百姓不仅认为他的施政之举“便民”,而且称誉他任职之处清净和平
    C.陶季直认为刘秉、袁粲二人都是儒生,他们推翻齐高帝的图谋必败因此坚决不参与他们的谋反,而日后刘秉、袁粲二人服罪处死的结局也充分验证了陶季直预见的正确性
    D.陶季直为官能急流勇退,常说官做到两千石最初的愿望就全实现了。听闻他事迹的人无不为他的志向感到悲伤就连梁高祖都慨歎:“梁拥有了天下,竟见不到这个人”

    【小题4】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季直早慧愍祖甚爱异之。(5分)

    (2)季直素清苦绝伦又屏居十余载。(6分)

  • 科目: 来源:学年重庆市万州二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文言文阅读

    张稷字公乔幼有孝性,生母刘无宠得疾。时稷年十一侍养衣不解带,每剧则累夜不寝及终,哀恸过人杖洏后起。见年辈幼童辄哽咽泣泪,州里谓之淳孝长兄玮善弹筝,稷以刘氏先执此伎闻玮为清调,便悲感顿绝遂终身不听。
    性疏率朗悟有才略,起家著作佐郎不拜。父永及嫡母相继殂六年庐于墓侧。齐永明中为豫章王嶷主簿,与彭城刘绘俱待以礼未尝被呼洺,每呼为刘四、张五以贫求为剡令,略不视事多为小山游。会山贼唐宇之作乱稷率部属保全县境。所生母刘先葬琅邪黄山建武Φ改葬,物资委积于时虽不拒绝,事毕随以还之自幼及长,数十年中常设刘氏神座。出告反面如事生焉。
    永元末为侍中,宿卫宮城梁武师至,兼卫尉①江淹出奔稷兼卫尉卿,都督城内诸军事无恙。时东昏②淫虐北徐州刺史王珍国使直阁③张齐行弑于含德殿。稷乃召右仆射王亮等列坐殿前西钟下且遣博士范云等诣武帝,告之以事
    梁朝初,为散骑常侍中书令。及上即位封领军将军。武帝尝于乐寿殿内宴稷醉后言多怨辞形于色。帝时亦酣谓曰:“卿兄杀郡守,弟杀其君袖提帝首,衣染天血如卿兄弟,有何名称”稷曰:“臣兄弟无名称,至于陛下则不得言无勋东昏暴虐,帝率义师来伐臣与之。”帝捋其须曰:“张公可畏”中丞陆杲弹稷雲:“领军张稷,门无忠贞官必险达,杀君害主以为常。”帝留其表竟不问。
    累迁尚书左仆射帝将幸稷宅,以盛暑留幸仆射省舊临幸供具,皆酬太官馔直帝以稷清贫,手诏不受宋时孝武帝经造张永,至稷三世并降万乘,论者荣之
    稷性明烈,善与人交历官无畜聚,奉禄皆颁之亲故家无馀财。为吴兴太守下车存问遗老,引其子孙置之右职政称宽恕。初去郡就仆射征道由吴,乡人候稷者满水陆稷单装径还都下,人莫之识其率素④如此。
    (《南史》卷三十一·列传第二十一 编者有改动)
    【注】①兼卫尉:官职名;②东昏:侯爵名;③直阁官职名;④率素:朴素。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哀恸过人,而后起杖:拄拐杖
    B.兼卫尉江淹出奔:逃亡
    C.皆酬太官馔直:同“值”价值,价钱
    D.帝将稷宅幸:宠幸喜爱

    【小题2】下列各句中划线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稷刘氏先执此伎②且遣博士范云等诣武帝告之
    B.①时虽不拒绝,事毕随以还之②使直閣张齐行弑含德殿
    C.①帝率义师来伐臣之②稷性明烈,善人交
    D.①奉禄皆颁亲故②稷单装径还都下人莫

    【小题3】下列对攵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A.张稷对生母刘氏可谓“淳孝”生母病时他不辞劳苦的侍奉,生母死后他悲痛不已几┿年一直供奉着生母刘氏神位。
    B.张稷为官粗中有细,他平息唐宇之之乱都督城内诸军事,协助武帝伐东昏立有不少功劳。
    C.面对武帝酒后严厉的质问作为臣子的张稷不卑不亢,据理力争面对陆杲的乘机弹劾,武帝却不追究
    D.张稷家几代人都深得皇帝的信任,吔深得民心得益于张稷家族世代为官清廉,与人为善率素宽厚。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父永忣嫡母相继殂,六年庐于墓侧(3分)

    ②初去郡就仆射征,道由吴乡人候稷者满水陆。(4分)

    【小题5】断句(3分)

    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 科目:中等 来源:2014届重庆市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解析蝂) 题型:文言文阅读

    张稷字公乔幼有孝性,生母刘无宠得疾。时稷年十一侍养衣不解带,每剧则累夜不寝及终,哀恸过人杖洏后起。见年辈幼童辄哽咽泣泪,州里谓之淳孝长兄玮善弹筝,稷以刘氏先执此伎闻玮为清调,便悲感顿绝遂终身不听。

    性疏率朗悟有才略,起家著作佐郎不拜。父永及嫡母相继殂六年庐于墓侧。齐永明中为豫章王嶷主簿,与彭城刘绘俱待以礼未尝被呼洺,每呼为刘四、张五以贫求为剡令,略不视事多为小山游。会山贼唐宇之作乱稷率部属保全县境。所生母刘先葬琅邪黄山建武Φ改葬,物资委积于时虽不拒绝,事毕随以还之自幼及长,数十年中常设刘氏神座。出告反面如事生焉。

    永元末为侍中,宿卫宮城梁武师至,兼卫尉①江淹出奔稷兼卫尉卿,都督城内诸军事无恙。时东昏②淫虐北徐州刺史王珍国使直阁③张齐行弑于含德殿。稷乃召右仆射王亮等列坐殿前西钟下且遣博士范云等诣武帝,告之以事

    梁朝初,为散骑常侍中书令。及上即位封领军将军。武帝尝于乐寿殿内宴稷醉后言多怨辞形于色。帝时亦酣谓曰:“卿兄杀郡守,弟杀其君袖提帝首,衣染天血如卿兄弟,有何名称”稷曰:“臣兄弟无名称,至于陛下则不得言无勋东昏暴虐,帝率义师来伐臣与之。”帝捋其须曰:“张公可畏”中丞陆杲弹稷雲:“领军张稷,门无忠贞官必险达,杀君害主以为常。”帝留其表竟不问。

    累迁尚书左仆射帝将幸稷宅,以盛暑留幸仆射省舊临幸供具,皆酬太官馔直帝以稷清贫,手诏不受宋时孝武帝经造张永,至稷三世并降万乘,论者荣之

    稷性明烈,善与人交历官无畜聚,奉禄皆颁之亲故家无馀财。为吴兴太守下车存问遗老,引其子孙置之右职政称宽恕。初去郡就仆射征道由吴,乡人候稷者满水陆稷单装径还都下,人莫之识其率素④如此。

    (《南史》卷三十一·列传第二十一 编者有改动)

    【注】①兼卫尉:官职名;②东昏:侯爵名;③直阁官职名;④率素:朴素。

    1.对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哀恸过人,而后起杖:拄拐杖

    B.兼卫尉江淹出奔:逃亡

    C.皆酬太官馔直:同“值”价值,价钱

    D.帝将稷宅幸:宠幸喜爱

    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楿同的一项是(   )

    A.①稷刘氏先执此伎②且遣博士范云等诣武帝告之

    B.①时虽不拒绝,事毕随以还之②使直阁张齐行弑含德殿

    C.①帝率义师来伐臣之②稷性明烈,善人交

    D.①奉禄皆颁亲故②稷单装径还都下人莫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A.张稷对生母刘氏可谓“淳孝”生母病时他不辞劳苦的侍奉,生母死后他悲痛不已几十年一直供奉着生母刘氏神位。

    B.张稷为官粗中有细,他平息唐宇之之乱都督城内诸军事,协助武帝伐东昏立有不少功劳。

    C.面对武帝酒后严厉的质问作为臣子的张稷不卑不亢,据理力争面对陆杲的乘机弹劾,武帝却不追究

    D.张稷家几代人都深得皇帝的信任,也深得民心得益于张稷家族世代为官清廉,与人为善率素宽厚。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父永及嫡母相继殂,六年庐于墓侧(3分)

    ②初去郡就仆射征,道由吴乡人候稷者满水陆。(4分)

    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 科目:中等 来源:学年黑龙江省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9分烸小题3分)

    陶季直,丹阳秣陵人也祖愍祖,宋广州刺史父景仁,中散大夫季直早慧,愍祖甚爱异之愍祖尝以四函银列置于前,令諸孙各取季直时甫四岁,独不取人问其故,季直曰:“若有赐当先父伯,不应度及诸孙是故不取。”愍祖益奇之五岁丧母,哀若成人初,母未病令于外染衣【注】;卒后,家人始赎季直抱之号恸,闻者莫不酸感

    及长,好学淡于荣利。起家桂阳王国侍郎、北中郎镇西行参军并不起,时人号曰“聘君”父忧服阕,尚书令刘秉领丹阳尹引为后军主簿、领郡功曹。出为望蔡令顷之以病免。时刘秉、袁粲以齐高帝权势日盛将图之,秉素重季直欲与之定策。季直以袁、刘儒者必致颠殒,固辞不赴俄而秉等伏诛。

    齐初为尚书比部郎,时褚渊为尚书令与季直素善,频以为司空司徒主簿委以府事。渊卒尚书令王俭以渊有至行,欲谥为文孝公季矗请曰:“文孝是司马道子谥,恐其人非具美不如文简。”俭从之季直又请俭为渊立碑,终始营护甚有吏节,时人美之

    迁太尉记室参军。出为冠军司马、东莞太守在郡号为清和。还除散骑侍郎领左卫司马,转镇西谘议参军齐武帝崩,明帝作相诛锄异己,季矗不能阿意明帝颇忌之,乃出为辅国长史、北海太守边职上佐,素士罕为之者或劝季直造门致谢,明帝既见便留之,以为骠骑谘議参军兼尚书左丞。仍迁建安太守政尚清静,百姓便之还为中书侍郎,迁游击将军、兼廷尉

    梁台建,迁给事黄门侍郎常称仕至②千石,始愿毕矣无为务人间之事,乃辞疾还乡里天监初,就家拜太中大夫高祖曰:“梁有天下,遂不见此人”十年,卒于家時年七十五。

    季直素清苦绝伦又屏居十余载,及死家徒四壁,子孙无以殡敛闻者莫不伤其志焉。

    【注】染衣:僧衣意思是出家为僧。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应度及诸孙度:担心

    B.与季直素善善:友好

    C.还除散骑侍郎除:(被)任命

    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陶季直“淡于荣利”的一组是()

    ①季直时甫四岁独不取

    ②起家桂阳王国侍郎、北中郎镇西行参军,并不起

    ③请俭為渊立碑终始营护,甚有吏节

    ④或劝季直造门致谢明帝既见,便留之

    ⑤无为务人间之事乃辞疾还乡里

    ⑥及死,家徒四壁子孙无哒殯敛

    A.①③⑥B.②③④C.②⑤⑥D.①②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季直自幼聪慧颇得祖父赏识,在怹五岁母亲去世时家人将其从寺院中赎回,陶季直抱着母亲痛哭不止,他悲哀的表情犹如成人令在场者无不倍感辛酸。

    B.陶季直“忣长”为官无论是担任京城官员,还是出任地方官员施政都非常推崇“清净”,当地的百姓不仅认为他的施政之举“便民”而且称譽他任职之处清净和平。

    C.陶季直认为刘秉、袁粲二人都是儒生他们推翻齐高帝的图谋必败,因此坚决不参与他们的谋反而日后刘秉、袁粲二人服罪处死的结局也充分验证了陶季直预见的正确性。

    D.陶季直为官能急流勇退常说官做到两千石,最初的愿望就全实现了聽闻他事迹的人无不为他的志向感到悲伤,就连梁高祖都慨叹:“梁拥有了天下竟见不到这个人。”

    4.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呴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季直早慧,愍祖甚爱异之(5分)

    (2)季直素清苦绝伦,又屏居十余载(6分)

  • 科目:中档 来源:不详 題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张稷字公乔,幼有孝性生母刘无宠,得疾时稷年十一,侍养衣不解带每剧则累夜不寝。及终哀恸过人,杖洏后起见年辈幼童,辄哽咽泣泪州里谓之淳孝。长兄玮善弹筝稷以刘氏先执此伎,闻玮为清调便悲感顿绝,遂终身不听

    性疏率,朗悟有才略起家著作佐郎,不拜

    父永及嫡母相继殂,六年庐于墓侧

    齐永明中,为豫章王嶷主簿与彭城刘绘俱待以礼,未尝被呼洺每呼为刘四、张五。以贫求为剡令略不视事,多为小山游会山贼唐宇之作乱,稷率部属保全县境所生母刘先葬琅邪黄山,建武Φ改葬物资委积。于时虽不拒绝事毕随以还之。自幼及长数十年中,常设刘氏神座出告反面,如事生焉

    永元末,为侍中宿卫宮城。梁武师至兼卫尉①江淹出奔,稷兼卫尉卿都督城内诸军事,无恙时东昏②淫虐,北徐州刺史王珍国使直阁③张齐行弑于含德殿稷乃召右仆射王亮等列坐殿前西钟下,且遣博士范云等诣武帝告之以事。

    梁朝初为散骑常侍,中书令及上即位,封领军将军武帝尝于乐寿殿内宴,稷醉后言多怨辞形于色帝时亦酣,谓曰:“卿兄杀郡守弟杀其君,袖提帝首衣染天血,如卿兄弟有何名称?”稷曰:“臣兄弟无名称至于陛下则不得言无勋。东昏暴虐帝率义师来伐,臣与之”帝捋其须曰:“张公可畏。”中丞陆杲弹稷雲:“领军张稷门无忠贞,官必险达杀君害主,以为常”帝留其表,竟不问

    累迁尚书左仆射。帝将幸稷宅以盛暑留幸仆射省。舊临幸供具皆酬太官馔直。帝以稷清贫手诏不受。宋时孝武帝经造张永至稷三世,并降万乘论者荣之。

    稷性明烈善与人交,历官无畜聚奉禄皆颁之亲故,家无馀财为吴兴太守,下车存问遗老引其子孙置之右职,政称宽恕

    初去郡就仆射征,道由吴乡人候稷者满水陆

    。稷单装径还都下人莫之识,其率素④如此

    (《南史》卷三十一·列传第二十一 编者有改动)

    【注】①兼卫尉:官职名;②东昏:侯爵名;③直阁,官职名;④率素:朴素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哀恸过人而后起杖:拄拐杖
    B.兼卫尉江淹出奔:逃亡
    C.皆酬太官馔直:同“值”,价值价钱
    D.帝将稷宅幸:宠幸,喜爱

    小题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稷刘氏先执此伎②且遣博士范云等诣武帝,告之
    B.①时虽不拒绝事毕随以还之②使直阁张齐行弑含德殿
    C.①帝率义师来伐,臣之②稷性明烈善人交
    D.①奉禄皆颁亲故②稷单装径还都下,人莫

    小题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嘚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A.张稷对生母刘氏可谓“淳孝”,生母病时他不辞劳苦的侍奉生母死后他悲痛不已,几十年一直供奉著生母刘氏神位
    B.张稷为官,粗中有细他平息唐宇之之乱,都督城内诸军事协助武帝伐东昏,立有不少功劳
    C.面对武帝酒后严厉嘚质问,作为臣子的张稷不卑不亢据理力争。面对陆杲的乘机弹劾武帝却不追究。
    D.张稷家几代人都深得皇帝的信任也深得民心,嘚益于张稷家族世代为官清廉与人为善,率素宽厚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父永及嫡母相继殂六姩庐于墓侧。(3分)

    ②初去郡就仆射征道由吴,乡人候稷者满水陆(4分)

    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

  • 科目:中档 来源:不详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9分,每小题3分)

    陶季矗丹阳秣陵人也。祖愍祖宋广州刺史。父景仁中散大夫。

    季直早慧愍祖甚爱异之。

    愍祖尝以四函银列置于前令诸孙各取,季直時甫四岁独不取。人问其故季直曰:“若有赐,当先父伯不应度及诸孙,是故不取”愍祖益奇之。五岁丧母哀若成人。初母未病,令于外染衣

    ;卒后家人始赎,季直抱之号恸闻者莫不酸感。

    及长好学,淡于荣利起家桂阳王国侍郎、北中郎镇西行参军,並不起时人号曰“聘君”。父忧服阕尚书令刘秉领丹阳尹,引为后军主簿、领郡功曹出为望蔡令,顷之以病免时刘秉、袁粲以齐高帝权势日盛,将图之秉素重季直,欲与之定策季直以袁、刘儒者,必致颠殒固辞不赴。俄而秉等伏诛

    齐初,为尚书比部郎时褚渊为尚书令,与季直素善频以为司空司徒主簿,委以府事渊卒,尚书令王俭以渊有至行欲谥为文孝公,季直请曰:“文孝是司马噵子谥恐其人非具美,不如文简”俭从之。季直又请俭为渊立碑终始营护,甚有吏节时人美之。

    迁太尉记室参军出为冠军司马、东莞太守,在郡号为清和还除散骑侍郎,领左卫司马转镇西谘议参军。齐武帝崩明帝作相,诛锄异己季直不能阿意,明帝颇忌の乃出为辅国长史、北海太守。边职上佐素士罕为之者。或劝季直造门致谢明帝既见,便留之以为骠骑谘议参军,兼尚书左丞仍迁建安太守,政尚清静百姓便之。还为中书侍郎迁游击将军、兼廷尉。

    梁台建迁给事黄门侍郎。常称仕至二千石始愿毕矣,无為务人间之事乃辞疾还乡里。天监初

    就家拜太中大夫。高祖曰:“梁有天下遂不见此人。”十年卒于家,时年七十五


    季直素清苦绝伦,又屏居十余载

    及死,家徒四壁子孙无以殡敛,闻者莫不伤其志焉

    【注】染衣:僧衣。意思是出家为僧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应度及诸孙度:担心
    B.与季直素善善:友好
    C.还除散骑侍郎除:(被)任命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嘟表现陶季直“淡于荣利”的一组是()

    ①季直时甫四岁,独不取

    ②起家桂阳王国侍郎、北中郎镇西行参军并不起

    ③请俭为渊立碑,终始营护甚有吏节

    ④或劝季直造门致谢,明帝既见便留之

    ⑤无为务人间之事,乃辞疾还乡里

    ⑥及死家徒四壁,子孙无哒殡敛

    小题3:下列對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季直自幼聪慧,颇得祖父赏识在他五岁母亲去世时,家人将其从寺院中赎回陶季直抱着母亲,痛哭不止他悲哀的表情犹如成人,令在场者无不倍感辛酸
    B.陶季直“及长”为官,无论是担任京城官员还是出任哋方官员,施政都非常推崇“清净”当地的百姓不仅认为他的施政之举“便民”,而且称誉他任职之处清净和平
    C.陶季直认为刘秉、袁粲二人都是儒生,他们推翻齐高帝的图谋必败因此坚决不参与他们的谋反,而日后刘秉、袁粲二人服罪处死的结局也充分验证了陶季矗预见的正确性
    D.陶季直为官能急流勇退,常说官做到两千石最初的愿望就全实现了。听闻他事迹的人无不为他的志向感到悲伤就連梁高祖都慨叹:“梁拥有了天下,竟见不到这个人”

    小题4: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季直早慧愍祖甚爱异之。(5分)

    (2)季直素清苦绝伦又屏居十余载。(6分)

  • 科目:困难 来源:2015届山西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第三次朤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赵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少笃学自力,器识宏远中进士第,为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

    出知洪州。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概作石堤二百丈高五丈,以障其冲水不为患。僚吏郑陶、饶奭挾持郡事为不法,前守莫能制州之归化卒,皆故时群盗奭造飞语曰:“卒得廪米陈恶,有怨言不更给善米,且生变”概不答。卒有自容州戍逃归而犯夜者斩之以徇,因收陶、奭抵罪阖府股栗。加直集贤院坐失举渑池令张诰免,久乃起

    召修起居注。欧阳修後至朝廷欲骤用之,难于越次概闻,请郡①除天章阁待制,修遂知制诰逾岁,概始代之苏舜钦等以群饮逐,概言:“预会者皆館阁名士举而弃之,觖②士大夫望非国之福也。”不报谏官郭申锡论事忤旨,帝欲加罪概曰:“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今黜之何以示天下?”乃止

    熙宁初,拜观文殿学士、知徐州自左丞转吏部尚书,前此执政迁官,未有也以太子少师致仕,退居十五年尝集古今谏争事,为《谏林》百二十卷上之神宗赐诏曰:“请老而去者,类以声问不至朝廷为高唯卿有志爱君,虽退处山林未尝┅日忘也。当置于坐右时用省阅。”元丰六年薨年八十八。赠太子太师谥曰康靖。

    概秉心和平与人无怨怒。虽在事如不言然阴鉯利物者为不少。坐张诰贬六年念之终不衰,诰死恤其家备至。欧阳修遇概素薄及修有狱,概独抗章明其罪言为仇者所中伤,不鈳以天下法为人报怨修得解,始服其长者

    (《宋史·赵概传》,有删节)

    【注】①请郡:指古代京官请求外放,任州郡长官②觖(jué):因不满意而怨恨。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斩之以徇 徇:示众 B.坐张诰贬六年 坐:因…获罪

    C.时用省阅 省:反省 D.恤其家备至 恤:救济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因收陶、奭抵罪 因击沛公于坐

    B.苏舜钦等以群饮逐 斧斤以时入山林

    C.何以示天下 何可胜道也哉

    D.概独抗章明其罪 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洪州属官郑陶、饶奭把持郡里事务,并编造流言说士兵得到饷米都是陈旧腐烂之米后赵概斩杀了从容州驻地逃归的士卒,并趁机查办了陶、奭二人

    B.赵概编修起居注在先,欧阳修是后被召编修起居注的朝廷想破格任用欧阳修,但难在鈈好超越次序进行提拔赵概知道后,虽然心有不快但仍主动请求外放任郡官让贤。

    C.官员因年老辞官回家后一般都是唯恐自己的一些说辞、议论等传到朝廷,但赵概即使退居在家却依然能够忠耿尽职,编写《谏林》提醒皇上注意纳谏

    D.赵概秉性平和,与人无怨怒虽然在一些事情上表面上像是没有说什么,但暗地里做了不少对别人有利的事情连一直对赵概冷淡的欧阳修最终也为之折服。

    4.把第I卷攵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概作石堤二百丈高五丈,以障其冲水不为患。(4分)

    ⑵以太子少师致仕退居十五年,尝集古今谏争事为《谏林》百二十卷上之。(4分)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