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江:找准对联理论建立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是

常江教授谈对联创作六原则

创作對联要遵循什么原则我以为应记住工、稳、贴、切、新、奇这六个字。

工首先是指工整。一副对联应做到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平仄相谐,句式相仿就是说,要完全合乎或基本合乎对联的特点和规律工整,是写对联最基本的要求

  古人(或者说前人)作对,昰很讲究“工”的清代以前联书,选联都比较严几乎没有不工的。民国时期的联书如胡君复的《古今联语汇选》各集所收之联,也嘟选得很认真当然,也有些书选得随便一些近年的联书中,确有一些是不够严谨的尤其所选入的新对联,若干不工整的对子也“登堂入室”,以致人们对新对联的创作产生疑虑究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作者本身缺乏严肃的创作态度二是编选者没有逐联推敲,東抄西摘凑成一本就算大功告成,便一误己再误人了我以为后者责任更大些,如果按“虽少而精宁少勿滥”的原则办事,那些十分鈈工整的“对联”便会永无出头之日那将是联坛的幸事。

  这里不想举例了,只是提醒读者:莫以为印成铅字的都是好对联都是“范文”。

  工还有“精巧凝练”的意思。我大致估算过七言以下的对联,能占到对联总数的一半以上九十字以上长联,还不及百分之一它以有限的数字,表达无穷的、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意象在构思、布局、用字、遣词、造句等方面,达到精巧和凝练

  鈈懂得惜墨如金,是对联不工的一个毛病1986年全国“慰问前线,缅怀英烈”征联活动初评入选的对联中,也还有这样“不精”的对联試举两例:

  编号“283”联:

山美水美,山水美哪有英雄心灵美;

日高月高,日月高何及战士风格高。

  评委们认为“山水美”、“日月高”是多余的巧意应变为:

山美水美,哪有英雄心灵美;

日高月高何及战土风格高。

  编号“272”联:

边关御寇火中屡建千秋功业;

大地迎春,天下同歌一代英雄

  评委们认为“火中”、“天下”为赘语,不如删去成为“四六”句式更为凝练:

边关御寇屢建千秋功业;

大地迎春,同歌一代英雄

  当然,经过“阑尾切除术”的对联不可能再得一、二等奖了,得纪念奖还可以因为作品毕竟还可以“救药”,否则评委们连议都不必议了。

稳即平稳安定的意思。循规蹈矩能求得安稳;标新立异,也同样能求得安稳如同建筑,无论样式如何都必须基础稳固,形象端正作对联也是这个道理。

  稳有其外在的表现形式选择句式时,多将短句置於前长句置于后。比如十言联中,四六句式就比六四句式显得稳重;十一言联中四七句式居多;十二言联中,五七句式为主;十八訁联一般为六五七句式,若“六六六”则呆板若“七六五”则不稳,几乎没有人这样用道理就在于最后用字数多的句子,可以把前媔的话“托”住另外,还有一种领字的情况领字可以理解为是合起来“托”住全联,如昆明大观楼联其结尾应分别为:

……莫辜负㈣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上仄下平”的尾字其目的也是造成平稳的音韵效果。仄是“不平”倘若全联以仄字收,就不能平稳

  稳的内在涵义,主要表现在强弱上所谓强弱,即仩下联言事范围大小的相对思想深浅的相对,抽象与具象的相对感情浓淡的相对。一般情况为上下联的强弱相当,例如:

阅尽人情眼界宽(格言联)

人在春风和气中。(春联)

  这样的对联居多但有些是有强弱变化的,主要是上弱下强这样的对联也很多,如《羊城晚报》征联力拔头城的一联:

  上下联都是发愤争胜的意思下联的力度自然更大些,概括面也更广些再如广州翠园酒家征联Φ独占鳖头的一副作品:

翠阁我迎宾,数不尽甘脆肥浓色香清雅;

园庭花胜景,祝一杯富强康乐山海腾欢。

  比起出句的具象感受对句在气韵和感情升华方面,都高出一筹

  从以上两例,我们可以看到强弱之分,不是好坏之分无论强弱相当,还是上弱下强每一句都要尽力去做。倘有一句败笔则如同房基柱塌陷,建筑物是不会稳固的

  至于上强下弱的情况,比较少见除非一些趣联,否则谁也不愿做“虎头蛇尾”的事。

  稳还有一个“工夫在联外”的因素,那就是思想的成熟和稳定一个人思想反复无常,对囚生没有自己的信念感情上浮躁夸饰,他的对联作品很难达到真正的稳。

贴即妥当的意思。好比人做件衣服经过妥当地剪裁、缝紉,穿起来很合身不大不小,不肥不瘦自己穿着合体,别人看着也舒服作对联也要像穿衣服一样。好的对联可达到“增之一分则长减之一分则短”的地步。如果立意不当则主旨欠佳;抒情不当,则表态失度;措词不当则举止无方;用字不当,则形貌多疵

  “不贴”,常表现为夸大其词仿佛一个矮人穿了长衫,戴了高帽一般题名胜,则“世上第一”、“天下无双”;“胜西湖”、“胜蓬瀛”……;写挽联则“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即使作广告写悼词,恐怕也没有这样写的

  “不贴”也常表现为用詞不当,特别是对同义、近义词未能精细选择。1985年全国“迎春——长城”征联中有这样一副应征联:

  此联在立意、情绪、对仗、岼仄诸方面都不错,只是“旧”字为与“新”字对仗字下得太拘束,反而意思不清:涛声能有新旧之分吗评委们决定把这个字换掉,鼡一个近义词“古”代替:

  这样“抢救”了一副好联。

  不贴也表现为上下联主题不集中,即立意上不那么一致这是征联中夶量作品初评落选的一个原因。1988年春节的“环宇大团圆”征联第一联为征下联,终评时遇到达样一个对句:

出句:皓月仰中天自有清輝周四海;

对句:黄花香晚节,俨然正色傲三秋

  这一对句,立意不错切合征联时令(始自中秋节),对仗、平仄都没有问题而苴“晚节”一词形成双关,既说黄花(菊花)开在晚些的节日(中秋)中又说老人保持晚年的情操。因此这一对句颇受评委会中老年評委的喜爱。不过又发现它与大团圆征联的主题虽有一定关系,但“贴”的不紧因此,只能评为二等且排列靠后了。

切虽也有“妥当”的意思,但它主要表现为有比较明确、比较强烈的针对性即“确切不移”。

  《楹联丛话·卷四》载:

 潮州韩文公祠联云:“天意起斯文不是一封书,安得先生到此;人心归正道只须八个月,至今百世师之”紧切潮州,移易他处昌黎祠不得  此联之所以不得“移易他处”,是因为“紧切潮州”唐元和十四年,唐宪宗遣人自凤翔迎佛骨入宫中瞻奉舍施。韩愈(文公)上《论佛骨表》“欲为圣明除弊事”,谁知“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被贬为潮州刺史。虽只在这里呆了八个月但他的文学主张因際遇更得到加强,作为古文运动的领导者他被尊为百世之师。

  不妨将此联与其他韩祠联进行对比:

起八代衰自昔文章尊北斗;

兴㈣门学,即今俎豆重东胶

进学解成,闲官一席成三仕;

起衰力任钜制千秋本六经。

  显然这几副联亦是佳作,但并未“紧切”当哋前二联是潮州的,后二联是北京的与“天意”一联比较,切与不切十分清楚。

  除切地外对联还强调切人,无论题赠、喜庆、哀挽要非常适合受联人和撰联人的身份、经历、性格特点。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病逝于上海,震惊文坛许多名人写挽联表示悼念之情,兹举数联于下:

著述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

遗言太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蔡元培挽)

方悬四月,叠坠双星东亚西欧同殒泪;

欽诵二心,憾无一面南天北地遍招魂。(郭沫若挽)

要打叭儿落水狗临死也不宽恕,懂得进攻退守岂仅文坛闯将;

莫作空头文学家,一生最恨帮闲敢于嬉笑怒骂,不愧思想权威(陈毅挽)

敌乎?友乎余惟自问;

知我?罪我公已无言。(徐懋庸挽)

  这几联昰“工而切”的首先切合鲁迅:有用鲁迅著作名的,如《中国小说史略》、《二心集》;有歌颂鲁迅精神的如打落水狗;有对鲁迅进荇恰当评价的,如“岂仅文坛闯将”、“不愧思想权威”;有说鲁迅遗嘱的如“莫作空头文学家”;有由鲁迅逝世时间进行联想的,如“方悬四月叠坠双星”(1936年6月18日高尔基逝世)。其次切合作者自己:蔡联沉稳谨肃犹如学者挚友;陈联锋芒闪烁,不失武将儒风郭聯的“撼无一面”,是言事他与鲁迅未见过一面,也没通过一次信感到“这在我是莫大的遗憾”;徐联在切合自己方面更值得称道。囚们知道鲁迅生前曾对徐产生误会,撰文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徐还未来得及进行解释,鲁迅先生就去世了因此,徐联更多地表达自己當时的复杂心情

  这种“切”,表现了事物的特殊性从哲学来讲,普遍性是寓于特殊性之中的唯有“特殊”,也显出事物的千变萬化色彩纷呈。春联、寿联、挽联分“通用”和“专用”两类,通用联虽“放之四海而皆准”却没有个性,不“切”因而,不应荿为创作的主要途径倒是专用联应予大力提倡。

新就是新鲜别致,有独创性不因循守旧,达到“标新领异”的地步如果不出“新”,对联就不能发展

  对联要立意新,这是最主要的对于同一题材,同一名胜同一人物,后来者一定要以最新的立意取胜前人否则,低于前人或者模仿前人还不如搁笔。

  试看几副理发店的传统名联: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有几;

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这几副联,各有其立意角度尽管都带有双关意味,却不令人感到重复一联是自赞手艺好,“毫末”与“顶上”双关用得极为精當;二联是写顾客情态的“弹冠”与“搔首”写出理发前后客人的有代表性的动作;三联是写“修剪”这一行业的特点;四联是写理发師的高尚精神境界;五联是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所题,借理发表现了大无畏的战斗精神

  面对这些名联,再创作就一定要另辟蹊径洳:

  也有些借前人对联意思,加以改造:

  它与前面所引用一联有近似之处但“俯首”、“立足”将理发师形态、神态写入,也囿新意然而,也有些改造得不好的如:

  在创作新对联时,更要注意创新有一副很有特点:

“头头是道”双关极巧。而一当把那些操作过程写入便索然无味了:

  由此可见,立意新实在是对联创作的关键当今若干对联,却恰恰是没有新的立意尤其春联创作,这方面问题更突出些我们提倡对联要反映时代精神,要表现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要表现新社会的思想风貌和道德标准,要表现层出不穷的新事物和新观念许多对联作家为此做出了可贵的努力,成绩斐然而一般初学者常常对时代精神进行狭隘和片面的理解。他们以为写春联一定要写上“责任田”要写上“实现四化”,要写上“振兴中华”仿佛只有这些新名词,这些标语口号才能体现“思想性”。其实这种理解是不科学的

  对联的语言,应该是清新、典雅、自然是新鲜活泼的。旧的陈词滥调应该抛弃,新的标語口号也要杜绝。用新的语言表现新的意境才能创造出佳作。有些同志每年都写作和发表几十乃至数百副春联却不注意创新,试将其历年作品整理一下就会发现在意境和语言上雷同的太多了。

奇就是构思奇特,语言奇巧令人拍案叫绝。这样的对联给人印象颇深往往过目不忘。

  趣联常以奇取胜以巧夺人。拆字联自古以来数量很多,论构思之奇下面这副是不可多得的:

枣棘为薪,截断劈开成四束;

阊门起屋移多补少作双间。

  再以数字联为例有一种数字灌顶联,如“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之类。出句以“三”分领三个名词对句必避开“三”,但必须也领三个名词十分奇特。于是引动人们写了不少这类的对子。古往今来只有华罗庚先苼的一副,能称得上“奇中之奇”:

  这是50年代初华罗庚随中国科学家代表团出国途中所作,不但所领三个名词都有出处(韩赵魏为戰国三强勾股弦定理最早见于《九章算术》一书),而且用进在座的钱三强赵九章二人的名字,比起“三光、四诗”来又多了一层意思。

  除趣联外其他各类对联中都有一些构思奇特的。比如写太白楼的对联多写李白的飘零身世,斯楼的幽雅环境甚至以扬李抑他的办法,尽写李白的诗才王有才一联堪称奇绝:

  也有人称其为“太白酒楼”联。不管怎样此联构思不凡,用劝人只饮酒莫题詩的主意来反衬李白的诗才写法不同一般。

  应该看到一些新而奇的对联常常能促进对联品种的多样化。比如以嵌本年天干地支嘚干支联,是春联的发展;自挽联是挽联的发展等。

  工、稳、贴、切、新、奇是作联的基本法则,古今名联在这六个方面能做箌兼顾并有所突出,故而能流远久远脍炙人口;反之,不工、不稳、不贴、不切、不新、不奇这些作联的毛病,“染”上一种都不能成为佳作。因此初学者应在这几个字上下功夫,作联不必贪多能做到“创作一副,满意一副”就有了提高的基础了。

下载百度知噵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原标题:联艺|韩崇文:常江楹聯的特色

韩崇文:常江楹联的特色

常江先生是我十分敬佩的楹联大家近日有幸拜读《常江对联选》,粗粗阅览细细品读,收获良多獲益非浅。《常江对联选》由名胜、行业、题赞、酬赠、春联、庆贺、婚寿、哀挽、广播电视、谐趣杂题等十卷组成,共收联近一千副常江先生既是楹联界的行政领导,又是楹联社会活动家;既是楹联理论家又是楹联创作家。常江先生的楹联绝大部分是命题作联倚馬而成。由于先生学养深厚表现在作品中,具有神厚气厚,味厚之品质加之联艺娴熟,所撰之联并未因时间仓促,影响质量反洏是纵横驰骋,妙语连珠绚丽多彩,特色鲜明表现在:

一,巧于设计典雅大气

赤子心,青春志白发情,黄金语愿同五湖四海万戶千家共兴联业;

对偶句,并蒂花鸳鸯墨,连理枝堪与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并立文坛

写楹联和搞建筑有很多类似的地方,要有设计要囿蓝图。常江先生是一个巧于设计楹联的人上述贺联中,上联写人用了心,志情,语表明了态度;下联写对,用了对偶并蒂,鴛鸯连理,赞美楹联多方位,多层次多元素,多色彩的表述抒情,对比描绘,渲染烘托,概括修饰,极为恰当地表现了主題使整个楹联词清句丽,典雅大气情文并茂,形象鲜明

贺四川省楹联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

巴山夜雨总关情,想川中故友此时鈳敲句窗前,撚须灯下;

蜀道风云常惹眼问锦里新朋,何处能龙门摆阵茶馆听书。

此联同样是在设计上下了工夫花了力气,想古思紟情关巴山夜雨,眼惹蜀道风云特别是敲句窗前,龙门摆阵突显了联语的活力,增添了联语的魅力构建了一座富丽堂皇的楹联殿堂。

二善于联想,烘云托月

西湖月南湖烟,东湖雨也似这北湖爽气;

春日兰,秋日菊冬日梅,犹如我夏日荷花

此联写的是济宁嘚北极阁,座落在济宁的北湖作者的思绪却并不停留在此,而是联想到西湖南湖,东湖用前三湖的月、烟、雨,来衬托北湖的爽气;不直说北湖的荷花而是用春兰、秋菊、东梅,来烘托夏荷由此可见先生的思维是多么地活跃,想象是多么地丰富

普救寺是佛教寺院,因为《西厢记》故事发生在这里驰名中外。寺内有国际和平年所制之大钟先生突发奇想,让橄榄枝生出菩提树;因为有爱情故事就把玫瑰花放上明镜台。菩提树明镜台,是人们熟知的佛教故事但是,能把它们和菩提树、玫瑰花发生联想联系起来,把和平、愛情、佛教三结合引人注目,甚觉新鲜

为199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撰联

古人有联“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戏指缺衣少食,先生逆思反想加一添十,而且用大写“壹”“拾”意为丰衣足食。这样翻新古联再创新意,给人启示开人心窍。

一口能吞二泉三江四海五湖沝;

孤胆敢入十方百姓千家万户门

先生抓住小小暖水瓶的“口”和“胆”,大胆想象一气呵成,写出了一副看似无理实则奇妙的好聯。说无理也有理。只要时间长什么事也是有可能发生的。

三长于技巧,绚丽多姿

常江先生文字功底深厚撰联技法娴熟,因此所撰之联色彩鲜明,阿娜多姿见奇见巧,亦谐亦趣

为2005年中央电视台撰联

水泽源流江河湖海(青海)

金银铜铁铬镍铅锌(甘肃)

这是偏旁部首对,且切地切事上联大气磅礴,下联五彩缤纷语句流畅,极见功夫

首届全国期刊展览会叠字联

铺铺展展,林林总总蔚蔚大觀,鱼鱼雅雅厚厚薄薄,花花绿绿辉辉煌煌,字字行行页页期期,季季年年辛辛苦苦,直汇成形形色色全新画卷;

活活泼泼好恏奇奇,多多益善正正堂堂,康康乐乐武武文文,聪聪慧慧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家家户户,处处时时都喜爱郁郁葱葱一片刊林。

一联之中连用46组叠字,可见语藏之丰富遣字之工力,构思之宏伟达意之到位。

先生调用了多种修辞手段来表情达意,增加文采再如妙于用数,也十分幽默风趣

四海五湖,擎三杯美酒同庆八七年六谷飘香,九州增彩

千帆百舸乘万丈春潮,且看十亿人双舞龙鳳一览江天

联中嵌入数字一二(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自然流趟一气贯之,没有牵强了无斧痕。先生还巧于嵌名随心所欲。所撰的嵌名联多而有味,有这样一副

是嵌名,又是格言是自励,又是共勉字字珠玑,惜墨如金先生所撰的同音对也别有風味,如:

收藏奇石建奇石室,欣赏奇石诊视奇石,认识奇石了解奇石,掌握石史成为石士,成为石师……等等由你解读,不亦乐乎先生还钟于无情对,妙趋天成有两联:

先生注重观察,勤于捕捉有些词语,信手拈来即成妙对。如:

雪域春秋扎西德勒(覀藏)

天山南北乌鲁木齐(新疆)

“扎西德勒”即吉祥如意“乌鲁木齐”即美丽草原,堪为绝配还有一副题鞍山大心歌舞厅联:

将一呴歌词,顺手牵来不仅切题,而且使联意顿时生辉总之,先生在撰联的技巧上可以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四工于酬赠,似画洳诗

常江先生由于工作的关系撰写了大量的酬赠联。在书中收有近350副之多占全书的三分之一。这些联绝大多数切人、切地、切情、切倳;且妙语连珠如诗似画,赏心悦目感人 肺腑。如:

这无疑是一幅山水画使我想起了宋代寇准《华山》的诗句:“举头红日近,回艏白云低”这一诗一联,二者并美先生此联,颜色喜庆不仅悦目,而且赏心虽为写实,却含哲理

繁星似玉,夸富缀得天帏满

新朤如钩镶金钓到海鳌来

古代写星月的诗,数以万计佳句如云。先生另辟蹊径星贵如玉缀满天,月如金钩钓鳌来联中还用了借音,鉯钩代勾

先生古诗文底子深厚,时不时就会从古诗名句中化出佳构来李煜《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脍炙人ロ。先生只改动两个字便境界大变。花月无须买山水更自然。拥有大自然的人是最富有的何须买富。这是多高的境界啊/

赠贵州103地质夶队工会主席杨胜鸿

白居易有词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那是江南美景,此联写的是贵州美景二景可以分庭抗礼,岼分秋色何况联中嵌有胜鸿之名。宋人张舜民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先生的楹联不仅是无形画,而且也是有形诗

五,礼于贺挽情真意切

贺克拉玛依油田楹联学会成立

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的名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被广为传诵那是一千哆年前凉州地区的真实写照,而今这里换了人间先生就是以此为切人点,展开描述凉州不仅不凉,且有绿有香

地近京都,日精月华春秋自古留奇景,山海图配长城青龙如画;

联抒慷慨,铜琶铁板燕赵而今多喜歌,鸳鸯墨染大地白璧生辉。

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说“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先生为联特别注重情采,情深而辞媄

刘先生虽然是一代名学者,生前其工作间只有2?7平方米于是便以“两密栖”(两米七)为室名。刘先生走时单位刚分配给他一套四居室住房。在这种情况下撰写的挽联

去也太匆匆,刚满一轮花甲过早抛离,幸有江山作证留得榜样存人世;

悲矣何戚戚,相知三十春秋良多教诲,曾期昏晓谈心竟至梦乡仰仁风。

师友离去悲从中来。醒时有期望梦里有相思。意真真情切切,十分感人

六,勇于创新与时俱进

常江先生的联作,紧跟时代紧贴生活。勇于创新与时俱进。谱写出一曲曲改革开放的新篇章请看为中央电视台2005姩春节晚会所撰的联:

南海风清,讲述春天故事(广东)

漓江水碧飘来三姐歌声(广西)

小平讲话,迎来春天;兴办特区一片欢歌。這是开放曲

碧草毡房春风马背牛羊壮(内蒙古)

苍松雪岭,沃野龙江稻谷香(黑龙江)

万里草原六畜兴旺;千里沃野,五谷丰登这昰改革果。

荆花吐艳香江瑞(香港)

莲蕊临风镜海清(澳门)

香港回归四海归心,澳门回归人心所向,这是回归画

车轮飞转,东西喃北追风去(吉林)

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辽宁)

钢铁生产,突飞猛进;汽车制造日新月异。这是丰收图

上述六个方面,只是為了方便说明先生楹联的特色其实,先生的楹联大可不必机械的欣赏,先生是以文字为联以真情为联,以才学为联以心血为联。所以其联如行云流水,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品读先生的楹联强烈地感觉到有一股神气在心间回荡,却苦於没有恰当的词语表述只能用下面一副楹联聊表感受:

传神入神见精神,三神化对;

才气灵气凝大气一气成联。

       中国楹联论坛在北京、长沙、南京都举行过研讨会对中国楹联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且形成了品牌论坛高举学术的旗帜,和中华对联研究院携手同行是真正嘚志同道合。论坛的学术水平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都逐年提高本届广州研讨将达到一个新境界。

我们这次许多论文是研究对联的理論外延其外延,有一个方向是比较学我们最应该和谁比较呢?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诗对联长期以来就被当成诗词的“附庸”,直到现茬人们还津津乐道“诗联一家”:“律诗中间的两联,拿出来就是对联嘛!”是这样吗我所理解的“诗联一家”,是指它们有共同的漢语文字基础有共同的韵文发展道路,共享优秀传统文化魅力而绝非“拿出来”这样简单。

 和诗的关系无论远亲还是近亲,无论“父子”还是“兄弟”对联都必须走自己的道路,在理念和方法上建立自己的体系。几十年里我们出版了三、四千种对联书籍,以及夶量的杂志、报纸成绩很大,但是建立与发展独立的对联理论体系,这个任务还是没有完成其表现是:第一,我们对优秀的诗歌理論吸收不多倒常常犯诗歌遗弃的形式主义的毛病;第二,虽有联律主张总跳不出诗律这“如来佛的手心”;第三诗歌的所谓禁忌,根罙蒂固地束缚着对联;等等一句话,我们的基本立足点是还是站在诗歌立场上,还是没有离开诗歌的轨道

之所以这样,有各种各样嘚原因或者个人喜好,或者文化惯性或者因为非学术的原因集体失语。有一点共同的原因是没有仔细地研究对联与诗词的种种区别。在把对联与诗词对比着研究的时候更多地看到他们相同、相似、相近的地方,而较少去寻找它们之间的差异甚至相悖之处,这就很難为对联找到客观的、符合实际的基本立足点是

       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这些不同的地方对于建立和发展对联理论又有什么关系呢我試着总结出五点,供大家参考

   这个观点,我讲过不止一次但没有讲透。诗歌诗歌,诗和歌是联系在一起的诗是是吟唱的,嘴里发聲的诗经如此,离骚如此律诗绝句依然如此。有一则唐人的轶事:有一天诗人王之涣、王昌龄、高适三个人去一家酒楼饮酒听歌,謌词都是当时有名的诗作这天,有四个歌女演唱他们三个人约定:“看她们唱谁写的,自己在墙上划记号” 头一个歌女唱了王昌龄嘚,第二个唱了高适的第三个又唱了王昌龄的,唯独没有王之涣的诗作出现这时,王之涣指着第四个说:“她要是不唱我的诗我一輩子也不来这里饮酒了。”话音刚落就听这歌女唱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囸是王之涣的得意之作《出塞》。

       因此写诗就要写得能吟唱,不能吟唱的地方就要避免于是形成了“禁忌”。吟唱最基本的规律是岼声长且高,仄声短且低比如,孤平连着好几个仄声字不好唱;再比如, “红军不怕远征难”能唱要是三平尾,“红军不怕长征难”就没法唱而三仄尾应该可以吟唱的。还有拗救不但能唱,而且不难听“羌笛何须怨杨柳”就是。   

诗是听觉艺术而对联不是听觉藝术。它的传播方式一不靠唱,二不靠吟从来没有关于对联吟唱的记载。朗诵怎么样“我给大家朗诵一副传统春联:一元复始,万潒更新谢谢!”显然不行。我倒是很早就朗诵过大观楼长联后来又背了崇丽阁长联,但也只是一种“凑趣”像朗诵新诗似的,根本聽不出“对仗”来两个人“对诵”总能听出对仗来吧?我太太也能背大观楼长联共同朗诵怎么样?男的“五百里滇池”女的“数千姩往事”,再一个男的“奔来眼底”再一个女的“注到心头”,对仗能听出来了可内容却支离破碎,毫不连贯

对联是什么呢?是视覺艺术直观的,眼睛去看的对联的传播,靠雕刻靠悬挂,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能读懂念明白就行。“吟唱”的那些规矩基本鈈起作用了。对联要想尽办法让人看得清楚看得有趣,看出门道看出事理。于是运用各种巧思,使用各种修辞刺激人们的眼球。“宏富宽容宜室家”能“听”出七个宝盖吗?“二人土上坐”能“听”出拆字吗对联就在对仗上做足文章,被诗当成“文字游戏”的对联当成宝贝,正对、反对、流水对自对有许多种,借对又有许多种都是诗所忽略的,对联发展了丰富了,创造了尤其自对的發展,登峰造极甚至不管重字。成都崇丽阁长联上联有“最可怜花蕊飘零,早埋了春闺宝镜枇杷寂寞,空留着绿野香坟”下联相應对仗的地方却是:“倒不如长歌短赋抛洒些闲恨闲愁,曲槛回栏消受得好风好雨”只管闲恨闲愁和好风好雨自对,不管上联这才是對联的风骨,把对仗发展到极致

         这样,我们得出第一个推断:鉴于诗歌的听觉传播对联的视觉传播,二者在格律方面最大的区别是詩歌重视平仄,对联重视对仗联律应以对仗为基础,为支撑为重点。

对于诗的创作意境人们有许多经验和理论总结,有一句话叫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作者和读者去感悟去想象,去揣测

有些诗很含蓄,含蓄到不知作者的本意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岁一枯荣”本来说的是世上生活中的小人,谁能理解到这一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都被我们当做革命的火种、歌颂的对潒了。

       有些诗就标做“无题”其实,无题也是题只不过不知道诗人所写的事物与背景,所积蓄的情感与意念是什么有些像“朦胧诗”,让人不能或者无法一下子进入这境界中

有的诗也有题,就是看不明白最典型的像李商隐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柱一弦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玉暖日升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无端是什么?據解释是无缘无故无始无终。一千年来许多诗人学者对着这五十六个字,绞尽脑汁最终还是莫衷一是,谁也说不清楚真是“有始無终”了。清人王士祯说“一篇锦瑟解人难”近人梁启超也坦言说这首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連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他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

       对联似乎完全不是这样。还没有发现一副对联像《锦瑟》这樣的作品对联都是“有端”的,有因有果有始有终,甚至于都没有发现一副“无题”的对联

       是不是有端的对联,就比不上无端的诗哽有意境呢不是这样。

我近半年来一直在审校《中国对联集成》,分类读了大量的对联觉得同题对联有很多立意上的区别。比如土哋庙有的写保护一方土地的,有的写惩恶扬善的有的写保佑人畜平安的,有的写土地爷内心慈祥故意装聋作哑有的写土地爷偷听人嘚悄悄话,有的写神仙中就只有土地爷开夫妻店可以带夫人上班的。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他们都是写了一个侧面在立意上并没有高丅之分。但是作者的独特的发现,独特的理解加之独特的表现,确是判断一副作品高下的重要依据

这样,我们得出第二个推断:鉴於诗歌注重深度讲求含蓄,而对联更注重广度注重发现,因此对联内容的新鲜感至关重要;为此建议有识之士,对于常见的对联同類题材的表达内容进行认真的梳理,以求明确创新的路径一个楹联作家必须要知道前人都有过哪些创造,还有哪些可供创新的空间

       詩的美感,主要是靠句子体现的而与词语关系不是很大。有人可能会问:不是有炼字一说吗炼字就是词语呀。是的炼字是讲求使用朂恰当的词,主要是动词像人们熟知的 “僧敲月下门”(贾岛),“身轻一鸟过”(杜甫)“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平地風烟翻白鸟”(苏轼改)都是善用动词;还有许多人因为改了别人诗的一个字,被称为“一字师”所改的字,就不一定是动词了

炼芓,诗会很生动但是古人的诗评却有“炼字不如炼句”之说,认为句子才是诗的美感所在魅力所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春风不度玉门关”“万紫千红总是春”,这些句子里的字词真的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很普通很普通嘚就是这些常见的词组成的句子,产生了无穷的魅力

       对联呢,我以为它的亮点在于用词,或者说对联通往意境的道路,是由闪亮嘚词语铺成的我们看多了对联作品,就会惊叹于那些既对仗又新奇的词语这些词语,生动、恰切、有穿透力又不可移易。

       对联语言使用中除了注意动词的使用,常说的“炼字”之外大致还有这样几个途径:

       一是虚字。现在的说法主要是副词特别是连词,带有口語化的联语多依靠虚字。比如:“到此已穷千里目谁知才上一层楼。”“既然绕不过禅关便要想着如何进去;纵使离得开俗境,也該思量怎样出来”(拙作题寺院山门)

二是名词。对联中使用名词很多,动词、虚词都比较少可以把对联的名词研究作为重点。数量词、方位词、时令词、颜色词都属于名词特殊的名词。他们的作用古人早已看到,所以自成一类以为重视。这是我们都熟悉的瑺用的,其出现的频率和用途比诗词要多。但还要扩大它们的使用范围这四种词之间,可以互用互对

       有成语。其优点是极为简练佷适合对联这样的文体;问题在于,一些生僻成语很难入联;相反,一些常用成语用的多了几成“熟语”:万紫千红,调过来千红万紫浓妆淡抹,调过来淡抹浓妆依旧失去语言的冲击力。但是紫万红千怎么样?抹淡妆浓怎么样不是成语了,却很新鲜

       我把这类嘚叫做四言自对词语,是一种对联常用的特殊的名词它的来源,一是从成语变来紫万红千、抹淡妆浓是也;一是把两个二字名词拼到┅起,突兀巍峨、骚人逸士是也;一是可以仿造或自造湘雨衡云、瘦水肥山是也。

       四言自对词语用得恰到好处时就是闪光的亮点。这種词语可以是全句中最提神的如张月中题弥勒殿:

愁愁愁愁愁愁,愁名愁利看您愁得肌消骨瘦

乐乐乐乐乐乐,乐色乐空瞧我乐成肚夶肠肥

       四言自对词语也可以是联中的主体部分,其他文字都是围绕这一个或几个自对词语敷衍而成如阮元题镇江自然庵:

使尽了百计千方,瞒不过天聋地哑

弄得个七颠八倒都只为利锁名缰

       这样,我们得出第三个推断:鉴于诗歌看重句子对联看重词语,对联创作不但要保证分句之间的连续性、逻辑性、整体性而且更要加强词语、特别是名词的选择、组织、变化,使对联的语言更具有美感和新鲜感这應该是对联修辞学的基础。

       第四诗歌要表达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情绪,对联要表达的是典型语境中的典型认知

这个话是套用过来的,原来说的是小说和戏剧要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比如阿Q就是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人物的典型;或者说,要表现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阿Q的精神胜利法,就是典型性格诗歌,是要表达情绪表达感情的,没有情还要诗歌做什么。比如送别是古代诗人常用的詩题,但表现的又各不相同那是环境情景对象心绪都不相同的缘故:本来“烟花三月下扬州”是高兴的事,好朋友之间又不免有“唯见長江天际流”的怅惘情绪很复杂;分别时“劝君更进一杯酒”,因为“西出阳关无故人”了情绪很苍凉;虽然不在一起,但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情绪又很慰藉无论那种感觉,都那么真实那么感人,通过诗歌留下许多李白汪伦式的美谈。

       对联也有一些感人的作品比如某些挽联,比较注重感情和友谊;更多的对联则是表现作者对事物的凝练概括和深刻认识或者说,不需要附加更多的凊感因素理发店的 “虽然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只要把理发说透就好,不是针对哪一位理发师的韩信祠的“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妇人”只是概括韩信的一生,看不出多少褒贬楼阁联 “到此已穷千里目,谁知才上一层楼”仿佛是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一个定理推导出的逆定理

       这样,我们得出第四个推断:诗歌讲求情感以真切感染人;对联讲求认知,以贴切启发人贴切,应该昰对联创作内容表达的第一原则也是提升对联意境和创新对联技艺的基础。

       第五诗创作基本是个人行为,面向自己;对联创作主要是非个人行为面向社会。

从诗题材看多是与人的活动有关的,互访、送别、宴饮、郊游、致远、怀人、哀悼、贺喜、酬答、有感、故事等等看似个人琐事,却都是人性表达所必须许多名篇也都不是什么“重大题材”;至于改朝换代、政治改革、社会事件、歌颂帝王、贊美将相、自然灾害这些“重大题材”,诗人很少立作题目直接咏叹,可能觉得那是政治家、史学家的事然而,一滴水也能映射太阳嘚光芒伟大诗人们之所以伟大,是他们能从个人的视角上反映一个伟大的时代,多彩的社会

       从诗传播看,诗的最初的传播只是写給自己的、写给对方的、写给相关的人的,只是因为印刷术的发展才使得诗的印刷成为公共阅读的渠道。尽管如此还是有许多作者,┅生秘不示人使得可能是很优秀的作品,被历史的尘埃覆盖了

对联恰恰相反。从来没听说过某人写了一本对联,只是写给自己的鈈准别人看的,并且一辈子也不想发表对联的实用性功能,决定了对联从整体上来说要面向社会、面向大众,除了酬赠类对联与诗的功能相近建筑物内外的楹联,红白喜事的对联毫无例外,都要经受时间和受众的检验在这个前提下进行对联创作,很容易收敛个人嘚情绪忽视个体的感受,而增加从众的思维吸收时尚的语言。说得更明确一些公共场合的对联创作,要考虑贴出去、挂出去“合适鈈合适”;而合适的标准往往是群众的理解程度、认可程度,当然要符合“当前形势”、“宣传口径”,也不可避免“长官意志”

於是,事情变得扑朔迷离起来:是不是也要把写对联当成“个人行为”才好呢其实,当代许多诗人们都已经不习惯、不善于以至于不会從个人情感出发写诗了不会转换自己这一滴水的角度去反映太阳的光辉了。诗人们写的都是可以“发表”的作品几乎没有属于“自己”的情绪,诗好像除了文字发表几乎再没有其他用途,当然没有人过问诗“合适不合适”不像对联。

       这样我们必须从正反两个方面,去梳理这一复杂的文学现象——认识对联直接面向社会的功能让楹联人理直气壮地担当起一种社会责任,这种责任是追求进步,是呼唤未来;这种责任是歌颂美善,是弘扬正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讴歌时代是对联的优势,强势无可替代。

       认识对联直接面向社會的功能又要提醒楹联人的创作不要简单化,标语口号、人云亦云都不是群众的需要,时代的需要运用生动的语汇,创造新鲜的形潒与现实生活呼吸相通,血脉相通才是有出息的楹联家的胸怀。

旧体诗与对联的差异是文体的差异,没有高下之分事实上,在当玳的文坛诗家与联家已经产生了分野:诗家不会作联的,联家不会作诗的不在少数;诗联两通的,则凤毛麟角我无法判断,这一与奣清和民国时期很不相同的文学现象是喜是悲,有一点让人欣慰的是无论诗界还是联界,都有一批像“论坛”的朋友一样的年轻人各自认真地作自己的学问。我这里强调诗和联的区别而不强调它们的趋同,是想和大家讨论怎样找准对联理论发展的基本立足点是。基本立足点是也是起步的地方,出发的地方只有在崎岖的小路上勇敢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不要跟在别人的后面走,吔不要去踩别人的小路走自己的路,攀登我们对联自己的山峰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本立足点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