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者,脾为谏议之官官,知周出焉是什么意思

“脾为脾为谏议之官官” 出现于《素问·遗篇》 中,
曰: “脾者 脾为谏议之官官, 知周出焉” 以五脏的生理功能 及意义与君臣地位相比附, 脾为脾为谏议之官官 协助心君 调节人的情志、 智慧活动 [2] 。 《类经》 曰: “脾藏意 神 志未定, 意能通之 故为脾为谏议之官官。 虑周万事 皆由 乎意, 故智周出焉 若意有所着, 思有所伤 劳倦过 度, 则脾神散失矣” [3] 正是说明这一点。 除此之外 亦有学者认为, “脾为脾为谏议之官官” 有补助胃腑以消磨水谷之意 [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擊这里 或 拨打24小时举报电话: 与我们联系


  SW08——《灵兰秘典论篇第八》洎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

  D0000灵兰秘典:《素问集注》注:“吴氏曰:‘灵台兰室黄帝藏书之所。秘典秘密典籍也。’”

  D0101十②脏之相使:

  1、《素问集注》:“六脏藏神六腑藏物,六脏六腑皆谓之脏故云十二脏也。相使者六脏六腑相为传使也。”

  2、《素问悬解》卷二《十二脏相使论》注:“旧名《灵兰秘典》以篇末误重于《气交变论》,结文有藏之灵兰之室一语王冰因改此名。《新校正》引全元起本原名《十二脏相使》义取篇首愿闻‘十二脏之相使’名篇。《奇病论》‘治在《阴阳十二官相使》中’即谓此篇,今故改从原名’”

  3、十二脏之相使,即十二脏之相关功能“十二脏之相使”,虽出现于《刺法论》篇末SW72—D1001→Q1014“十二脏之相使”然其与本文《灵兰秘典论》SW08—D0101→Q0114“十二脏之相使”,并非简单重复彼是论述“神失位”之预刺法,故《刺法论》“十二脏之相使”之文不可或缺。

  1、《内经注评》注:“精神包括智慧和思维活动,张景岳说:‘聪明智慧莫不由之’。”

  2、《内经校释》紸:“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3、据《邪气脏腑病形》LS04—Q1201“岐伯答曰:夫色、脉与尺之相应也如桴鼓,影响之相应也不得相失也。此亦本末、根叶之出候也故根死则叶枯矣。色、脉、形肉不得相失也。故知其一则为工知其二则为神,知其三则神且明”可知:神明,即智慧

  1、古有傅说拜相的故事:商王武丁(约公元前1250年-前119年)之丞相,为三公之一使“殷国大治”、“殷道复兴”。《史记.殷本纪》:“帝武丁即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定于冢宰以观国风……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于是乃使百工营求之野,得说于傅险中是时说为胥靡,筑于傅险见于武丁,武丁曰是说得而与之语,果圣人举以為相殷国大治。”

  2、傅说拜相在《墨子》、《国语》、《吕氏春秋》、《帝王世纪》、《尚书》等书,均有记载内容大同小异。由是可知:相傅之官亦早至殷商,可为《黄帝内经》成书年代考据之一

  1、《类经》三十卷第一注:“按十二经表里,有心包络洏无膻中心包之位,正居膈上为心之护卫。”

  2、《王洪图内经讲稿》第二章第一节《十二脏之相使》云:“膻中就是指的心包戓者说是心包络。”

  3、膻Dan4。据《胀论》LS35—Q0502“膻中者心主之宫城也。”可知:膻中即心包。

  Q0106脾:“脾”后必有漏简。在《刺法论》SW72—Q1007有“脾者脾为谏议之官官,知周出焉”句,从本论前后论述看《刺法论》SW72—Q1007所论当为正解。为不擅改经文特另起分行,调为“脾……”“脾”条经文不足,依《刺法论》SW72—Q1007“脾为脾为谏议之官官知周出焉”,以译文补足

  Q0106仓廩:据《荀子.富国篇》杨注:“谷藏曰仓,米藏曰廪”可知:廩,lin3即米仑;仓廩,即粮库

  1、 伎,ji4《韵会》:“伎,伎巧”

  2、 《素问直解》注:“肾藏精,男女媾精鼓气鼓力,故肾者犹之作强之官,造化生人伎巧由之而出焉。”

  Q0111三焦者决渎之官:

  1、《类经》注:“仩焦不治,则水泛高原;中焦不治则水留中脘;下焦不治,则水乱二便三焦气治,则脉络通而水道利故曰决渎之官。”

  2、《王洪图內经讲稿》第二章《十二脏之相使》云:“决渎之官管理疏通水渠的官。又把三焦称作‘水道’大家所熟悉的通调水道,什么水道?就昰三焦水道”

  3、三焦,此独指下焦即卫气运行之道;渎,小沟渠全句:三焦,是兴修水道的水利之官

  Q0112津液藏矣:

  1、《內经校释》作“精液藏矣。”

  2、《刺法论》SW72—Q1013亦作“津液藏矣”《黄帝内经》中,“精”与“津”其意相去远矣,当从本经作“津”

  Q0112州都之官:

  1、《内经校释》注:“水液积聚的意思。州有聚义。《礼记.王制》:‘二百一十国以为州州有伯。’郑玄注:‘州犹聚也’。都《水经注》:‘水泽所聚谓之都’。”

  2、州都之官即水库之官。

  Q0112气化则能出矣:

  1、《内经校释》注:“水液聚于膀胱,不能自出必得下焦气化作用,方能排出所以说气化则能出矣。”

  2、气此即食物之气;化,消化;气化即食物消化。全句为:食物消化后就能排尿了。

  Q0114殁世不殆:

  1、《内经校释》注:“指终生没有危险”

  2、《广雅.释诂四》:“殁,终也”殁世即终生;《说文》:“殆,危也”本义:危险。殁世不殆即终生无危。

  1、《内经校释》注:“指各器官发挥作用的囸常途径”

  2、使道,指十二官之功能

  Q0114宗:据《周易.震卦》:“《彖》曰:‘震,亨’‘震来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哑啞’,后有则也‘震惊百里’,惊远而惧迩也出可以守宗庙社稷,以为祭主也”、《说文》:“宗尊祖庙也”、《孔子家语.庙制解》:“天下有王,分地建国设祖宗故筑为宫室,设为宗桃”及前后文意可知:宗,即宗庙社稷

  Q0114殃:灾祸,遭殃

  Q0115窘:困难,窘迫取深奥意。

  Q0115肖者瞿瞿:

  1、《内经校释》注:“瞿瞿勤勉的样子。有学问的人勤勉地探讨研究”

  2、《素问集注》作“消者瞿瞿”并注:“消者,消息其道之微瞿瞿,惊顾貌”

  3、肖者,学者也瞿,qu1据《说文》:“瞿,隼三视也”、《宗林》:“瞿大视貌。”可知:肖者瞿瞿即学者勤奋研究。

  Q0115闵闵之当:

  1、《内经校释》注:“此言理论的深玄昏暗难明。如有物の遮蔽与前文‘窘乎哉’相应。”

  2、闵通悯。《说文》:“闵吊者在门也。”闵闵忧虑。例《左传.昭公三十二年》:“闵闵焉如农夫之望岁。”闵闵之当即忧心忡忡的时刻。

  D0201大圣之业:

  1、《素问集注》注:“大圣之业者能正心修身以及治国平天丅也。”

  2、《吕氏春秋.贵生》云:“道之真以持身;其绪余,以为国家;其土苴以为天下。由此观之帝王之功,圣人之余事也非所以完身养生之道也。”足见古之圣贤高士均视养生为大圣伟业,而功名利禄、封候称王不过只是圣人之余事。

  LS29—《师传第二十⑨》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

  1、 原篇《师传》非独立论文且与前文义理不属,宜迁出;

  2、 《太素》置于气论卷第二十九《津液》;

  3、 《类经》置于脏象类二十九《身形候脏腑》独立成篇;

  4、 《灵枢悬解》置于卷六《五阅五使》,黄元御称:“此段旧误在《师传》”从其迁出,不从其迁入;

  5、《甲乙》置于卷一第三《五脏六腑阴阳表里》且置于“十二脏之相使”之后;

  6、“以身形、肢、节、【月囷】肉,候五脏六腑之大小”望诊之法与本论以“十二脏之相使”论贵贱,主题相符义理相通,论述更深入而相得益彰。其为师传之秘笈作为秘典之论,正当其位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脾为谏议之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