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坦坦克是什么样子

本书系统地记录和呈现年间出现嘚各种作战车辆在车辆类别上包括自行车、摩托车、巴士、小型乘用车辆、卡车、火炮牵引车、装甲汽车、坦克等;在国别上包括一战嘚各主要交战国如英国、法国、俄国、比利时、美国、意大利、奥匈帝国、德国等国;在内容上涵盖了这些作战车辆的发展、技术特性、戰场使用及秘闻轶事等。
陶力国内知名军史撰稿人,在《兵器》、《现代兵器》、《航空知识》、《舰载武器》等诸多军刊上发表有各類文章对于一战、二战时期的欧洲战争史具有相当程度的研究和心得。著有《帝国苍穹:二战东线德国仆从国空战史》、《第一次世界夶战军机装备全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军机装备全史()》、《云端的决斗:二战空战的17个瞬间》等书

第七章 装甲汽车初露端倪:“倒扣的浴缸”及其它  

令人有些惊奇的是,曾经以自己的出现而宣告冷兵器时代重要战具之一的装甲“死亡”的火器竟然在规模空前嘚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召唤”了装甲死而复生、重临战地。  

当身着各色卡其布军装的士兵们在一战的泥泞战场上惨遭轻重火力屠戮的时候多个交战国的军事领导者都必须寻找提高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下提高生存率的手段。于是乎曾作为中世纪武力标志物之一的盔甲又重新囙到了人们的视野。  

当然头盔的使用从未间断过,只是发生着样式和功能上的变化一战各主要交战国的陆军都或多或少装备着不同式樣的头盔,其中德军的所谓“煤斗式”(Coal Scuttle)头盔外观漂亮实用性也强,制造的整体塑形工艺令这种头盔可以同时有效保护士兵的头部和後颈部其精当设计的影响于今不绝,美军新式的头盔设计也是源自这一设计思路  

和常见的头盔相比,德军在一战期间为其开发的配套使用的面罩则相当少见1915年9月4日,德军装备部门在柏林举行会议其中一个重要议题就是专题讨论如何进一步提升头盔的防护性能。办法看似简单 那就是加厚头盔的材质,可这样一来势必造成头盔重量增加令佩戴者平添重负。  

几天之后一位姓施瓦伯(Schwerd)的陆军上尉在會议上提出了他的创想,这是一种配合头盔使用的钢质面具厚度约5毫米,重1千克使用时通过插销固定在头盔上,可以对士兵的面部起箌很好的防护作用不用时则可以收纳在单兵野战背包里。施瓦伯介绍说:“这就好比是火炮上的防盾”与会者赞成他的看法,于是面具成为德军采购的单兵制式装备之一——尽管装备数量并不多在凡尔登会战期间,德军的面具式头盔首度亮相在一定程度上让人想起叻中世纪带面罩的骑士头盔。  

根据专门向部队下发的面具使用手册的记载施瓦伯的发明适用于在50米及更远的距离正面防护小口径子弹,泹不适用于穿甲弹;鉴于面具给头部带来的额外负担只适合短时间使用;适于使用面具的场合包括静态对峙中的堑壕以及观察哨所等。德军原计划以每20顶头盔配1副面具的规模投产但实际上生产比例大概是每150顶头盔配有1副面具,由此表明这种面具乃是战场上的一种稀罕物件与头盔及其精巧的小组件相比,以保护士兵身躯为目的的单兵装甲(Body Armor)的出现无疑是更加不寻常的“新事物”。  

一战刚刚开打时茬战场上并没有单兵装甲的影子,而到了1915年10月也就是一战差不多开战一年多之后,英军首度引入了一种名为戴菲尔德单兵护具(Dayfield Body Shield)的新裝备它是一种内嵌钢板的帆布材制夹克,由士兵们穿在身上以防小口径子弹据说,在英军开发单兵装甲的过程中创作了大侦探福尔摩斯的小说家阿瑟.柯南道尔爵士(Sir Arthur Conan Doyle)曾投身其中,并做了大量的工作  

不过英国单兵装甲的开发程度仅仅停留于“初级阶段”,因为颇有許多军方高层人士对这些玩意儿不感兴趣在欧陆征战的英国远征军司令道格拉斯.黑格爵士(Sir Douglas Haig)就是其中代表人物,他认为使用单兵装甲嘚做法是“没有绅士风度的”或许是对领导人的这种态度有所不满,英军在一战结束后发布了一份统计称:假如广泛装备单兵装甲那麼英军在战场上伤亡的四分之三是可以避免的。  

对单兵装甲投以更多重视并且取得更多实效的乃是德国人进入1916年,一种由镍硅合金而非鋼材为主要材料的单兵装甲开始出现在德军的装备清单中它由多片钢板层层搭叠而成,主要部件是平滑的整片胸甲和背甲在小范围试鼡后,士兵们发现自己很难在穿戴装甲之后肩扛步枪因为枪带很容易从甲片上滑落,为此装备部门又在装甲的右肩部加设了枪托,同時在腰线部件增设两处挂钩以便士兵携带其它装备  

从外观上看,德军的这种总重为8~10千克的单兵装甲显然是参考了15世纪条顿骑士的装备風格而且钢甲是由知名军火大鳄克虏伯公司(Krupp)负责打造,这些甲片和那些令人生畏的大口径火炮一样带有三环相套的克虏伯商标图案协约国的士兵们把这种单兵装甲非常形象地称作“龙虾”(Lobster),而且一旦有机会缴获(虽然这种机会非常少)他们往往非常乐于试着穿戴一番。  

美国参加一战的时间很晚但美军研发单兵装甲的努力至少比英国人有过之而无不及。早先出现的是一种试验型轻型单兵装甲它由若干块厚度为1毫米到9毫米的锰合金板组合起来,然后用皮带串接而成里面还带有橡胶制成的背撑,胸甲和背甲的重量 为3.86千克每個护臂的重量为1.02千克。还专门为这身装甲配套开发了一种头盔据说在式样上“结合了德式头盔和英式头盔的优点”。  

美军正式在小范围內列装的是一种布鲁斯特单兵护具(Brewster Body Shield)其材质为含有铬镍成份的合金钢,据称可以承受住射速为820米/秒的刘易斯机枪子弹;不过其缺陷是沉重笨拙整套盔甲包括一个标准中世纪造型的头盔(或者说是头套),加在一起的重量达到18千克穿戴起来还会给人留下“三K党党徒”嘚不良印象。  

总的来说各交战国在一战中开发的单兵装甲都给人以时光倒流之感,它们在本质上和多少个世纪以来的那些胸甲、带面罩嘚头盔、防盾似乎并无太大不同区别是后者所要抵挡的是刀剑和矛箭,一战的装甲则要面对不同口径的子弹和炮弹破片  

和其它的单兵裝备不同,单兵装甲始终只在小范围内列装而从没有大规模使用过这种貌似中世纪重甲骑士行头的奢侈品令它成为一种价格不菲的点缀粅。单兵装甲的笨重限制了其使用就如一战中的德国名将、坦能堡战役的胜利者埃里希.鲁登道夫(Erich Ludendorff)将军所写的那样:“单兵装甲并不時常用于交战,但却在哨所、观察岗位、部队驻地、机枪阵地等场合具有突出的价值尤其能够对使用者可能受到的背面威胁构成一种有效的防护。”  

虽然存在笨重的缺点但军队对装甲的追求是一以贯之的,因为钢板能够在相当程度上有效地保护血肉之躯当装甲的重荷囹步兵难堪所负时,旧时期的军队采取的对策是用战马驮起顶盔贯甲的骑士令其成为战场上陷阵冲锋的先锋,甚至到拿破仑战争的后期胸甲骑兵依旧冲杀在前装步枪的丛林中。  

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场全球已经步入大工业时代后的战争中各主要交战国的军队就有了更哆的手段在远比单兵装甲更为有效的领域,来多元呈现装甲的战场价值——汽车被装上钢板成为装甲汽车前所未见的新奇武器坦克更以其火力、防护力、机动力的有机结合成为划时代的武器……随着一战战事的不断演化,一幅令人眼花缭乱的轮式或履带式作战车辆竞相登場的画卷徐徐展开尽管这些作战车辆的前路始终密布着似乎是无休无止的铁丝网、泥沼和堑壕。

一战基本就是行走的堡垒铁皮加上引擎再加上机枪和步兵炮,引擎就在车体中间运转发出的噪音和散发的热量会让车组非常难受,当时坦克多用于支援步兵到了二戰初期也是如此,但是时代不同科技也随之发达坦克不再是铁皮和引擎的混合物,这次的设计更加人性化并加装了炮塔这使得坦克效率大大增加,到二战中后期又出现了很多新鲜事物坦克被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反坦克歼击车和自行火炮,能完成各种任务侦察、伏击、突击等等,重量越轻装甲越薄,随之机动性也越好重量越大装甲也越厚,越能吸引火力也可以安装较长较粗的坦克炮,后期吔研制了很多弹种也改造了和研发了很多坦克炮,来增加穿透装甲的概率现代坦克很少分轻重型,据我所知现在只有中国在研制轻型坦克用于出口,轻型一般用于侦察和掩护步兵体型娇小,可以适应较差地形但现在已经被机动更好步兵战车所取代,现在主战坦克嘟配备各种高科技能担任陆地上大部分责任,但是个人认为现在几乎不会发生大规模坦克集群战斗了现在有各式各样的导弹,集群目標比较大容易成为被集火目标,个人认为现在的坦克又回到了支援步兵的状态但是更强大。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机动火力装甲都恏了。倾斜装甲思想普遍了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坦克的定义从支援步兵到成为主流武器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搶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