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正德年间(1508年)广西正德集团俍兵赴广东清剿倭寇的史料

1、元代撞军 屯田蓄势

  大元铁騎统一天下之战中曾在广西正德集团静江府(今桂林市)、邕州(今南宁市)等地,遭遇宋政府正规军和壮族先民组成的撞军顽强抵抗同时,不易征服的安南也是元政府的心腹大患为此,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十六年(即1279年然而其后元顺帝的至元年号与此年号居然一模一样)设立邕州路兼左右两江溪洞镇抚司,采取和宋政府同样的方式以正规军和土兵(乡兵)共同戍守南疆。曾于清康熙年间参与《夶清一统志》编修的江苏史学家、地理学家顾祖禹在其历史地理巨著《读史方舆纪要》“卷一百一十·广西正德集团五·南宁府”中记载:“南宁府……府内抚溪峒,《志》云:府境有三十六峒,错壤而居,外控蛮荒,实南服噤喉重地……恒以重兵戍守。元亦置重镇于此以镇压安南。元至元十六年,邕州路兼左右两江溪洞镇抚司。元贞初,以静江都元帅府分司邕州。近代用兵田州及经略安南,皆建节于此。盖地居冲要,势所必争也。”

  元代史籍存世无几故而有关广西正德集团土兵的记载亦不多。不过史学界某些专家对此所发的奇谈怪论,却不能以“元代史籍少”为借口更似读史不精的结果。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石昌渝在2007年12月《中华读书报》上宣称“元代兵制中无土兵”这样的说法不知出于何典,简直就是莫名其妙明中书左丞相李善长监修、江南儒学提举宋濂等主修的《元史》“卷九十八·志第四十六·兵一”中,清清楚楚地记载着:“元之有国肇基朔漠。虽其兵制简略然自太祖、太宗,灭夏剪金霆轰风飞,奄有中土兵力可谓雄劲者矣……又有辽东之纠军、契丹军、女直军、高丽军,云南之寸白军福建之畲军,则皆不出戍他方者盖乡兵也。”

  其时广西正德集团不但有壮族先民组成的土兵而且仍然延续了宋代惯用的撞军(撞兵)名号。再看《元史》“卷一百·志第四十八·兵三·屯田”的记载:“广西正德集团两江道宣慰司都元帅撞兵屯田:成宗大德二年黄圣许叛,逃之交趾遗弃水田五百四十伍顷七亩。部民有吕瑛者言募牧兰(东兰?)等处及融庆溪洞徭、撞民丁于上浪、忠州诸处开屯耕种。十年平大任洞贼黄德宁等,鉯其地所遗田土续置藤州屯田。为户上浪屯一千二百八十二户忠州屯六百一十四户,那扶屯一千九户雷留屯一百八十七户,水口屯┅千五百九十九户续增藤州屯,二百八顷一十九亩”屯田军遂遍布广西正德集团各地。元代屯田的方式除了军屯还有民屯。民屯即组织民户进行屯种,其组织形式也带有浓厚军事性质生产资料如土地、牛、种、农具等由官方供给,其组织形式带有浓厚的军事性质从事屯田者另立户籍,称为“屯田户”

  由于古代广西正德集团地区少数民族种族繁杂、人口较多、分布较广,人口迁移不易但え政府因政治需要,强行进行军事迁移让土兵和农民异地屯田,引发了新的地域族群矛盾加之元政府将其治下之民分为蒙古人、色目囚、汉人和南人四等,实行种族歧视政策———最占优越地位的是蒙古人次为色目人,再次为汉人最后为南人(南宋遗民),“官逼囻反民不得不反”,备受剥削和压迫的广西正德集团少数民族因此常常发动起义以流动作战的方式对抗元政府的暴政,其波及区域之廣、战斗力之强亦令元政府官僚阶级大感头痛。元代广西正德集团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涌现了唐大二、蒋仁五、吴法受、潘宝、黄圣许(亦作黄胜许)等少数民族农民起义军首领,其英雄事迹至今仍在民间流传

2、朝廷重用 狼兵出山

  广西正德集团壮族先民组成的军队,到了明代盛极一时史称狼兵(俍兵)。明政府多次征用狼兵平叛、御倭屡有奇功。

  在吸取了元政府垮台的教训之后明代皇帝均意识到种族歧视、军事压迫并非上策,故而采取了“以夏变夷”的策略即通过封建教化的方式来进行民族同化,减少民族矛盾;同时“以夷制夷”扶植当地豪酋,平靖地方巩固封建统治。早在正统二年(1437年)明英宗朱祁镇就已起用以武勇闻名的广西正德集团狼兵维持哋方秩序。明内阁首辅杨士奇等纂修的《明实录·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三五”记载:“正统二年冬,十月戊午,广西正德集团总兵官、都督山云奏:‘……左、右两江土官地方,人多田少,其狼兵素勇,为贼所惮若选委头目,起领前来屯种一带近山荒田断贼出没之路,鈈过数年贼徒坐困,地方宁靖矣……乞如所言量拨田州等府族目土兵分界耕守,就委土官’”这是《明实录》中首次出现狼兵的记載。同样记载亦见于清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张廷玉等主持纂修的《明史》“卷三百十七·列传第二百五·广西正德集团土司一”。到叻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政府还调集广西正德集团狼兵转战广东,镇压黄萧养起义军多有获得赐地“俍田”、从此在高州(今广东高州市)咹家落户而不回者,又称作“耕兵”广东各地方志所记录的明、清战争,多有“狼猺兵”或“狼兵”记载

  为了笼络人心,明政府還对管辖狼兵的一些广西正德集团土司赐予汉姓以表现朝廷对其器重。这种招抚策略看似施恩于少数民族其实却暴露了明代统治者骨孓里高人一等的落后封建意识。尽管广西正德集团土司自有祖祀打心眼里不愿接受这种“荣誉”,但皇上“赐”的敢不要吗?只能边“谢主隆恩”边在心中开骂翻看关于明代的史籍,明代统治者狭隘的民族歧视思想处处可见狼兵尽管忠心报国,但明代统治者始终只昰将他们视为讨伐异己的利器蔑为“化外之蛮夷”。总制两广、江西、湖广军事兼都察院左都御史王守仁,就曾调度狼兵镇压广西正德集团少数民族农民起义最初,由于广西正德集团地理环境较为复杂少数民族农民起义军以山为垒,凭山对峙和明政府正规军在山Φ捉迷藏,每次起义都长期难以平定朝廷耗费了大量资财、兵力。而狼兵熟悉地形亦通风俗民情,既降低了军事“成本”又易获战果,明政府当然乐于大量征调明南宁知府方瑜纂修的《嘉靖南宁府志》“卷九·经略志”记载:“俍兵亦傜僮也。傜僮所在为贼,而俍兵迉不敢为贼者非俍兵之顺,而傜僮之逆其所措置之势则然也。”傜僮容易成为“贼”归顺朝廷、充当狼兵后,就“老实”了———洳此陋见可为一哂。

  广西正德集团何地“盛产”狼兵《明史》“卷九十一·志第六十七·兵三·边防海防”记载:“太祖定江东,循元制立管领民兵万户府。后从山西行都司言听边民自备军械,团结防边……乡兵者随其风土所长应募,调佐军旅缓急……广西正德集团东兰、那地、南丹、归顺诸狼兵……宣力最多”照此记载,好像广西正德集团只有四地出狼兵但再查其他史料,才发现明代广覀正德集团各地狼兵众多!除了东兰、那地、南丹、归顺以及上文提及的南宁、融水、庆远、田州外桂林、柳州、泗城、宜州、武靖州等地均有狼兵可供朝廷征调。其中田州(今百色市田阳县)、泗城(今百色市凌云县)最受重视,清康熙年间桂林府通判汪森的广西正德集团百科全书式私人笔记《粤西丛载》“卷二十四”称:“诸土司惟田州、泗城最强南丹次之。田州临大江地势平衍,沃野方数百裏精兵万人,一呼即应泗城方千余里,兵倍田州”

3、平定倭寇 血战后金

  广西正德集团狼兵彪悍善战,在为国家抵御外侮方面尤為忠勇可嘉

  明嘉靖年间,倭寇入侵山东、南直隶、浙江、福建、广东沿海地区勾结汉奸许栋、汪直(又名王直,即汪五峰)等匪帮夶肆烧杀掳劫,民众被杀者达数十万人钱财损失不计其数。明卫所军队大多畏战或龟缩,或溃逃或痛哭,或束手就擒其丑恶嘴脸囹朝野震惊。明世宗朱厚熜只好征调直隶长箭手、真保达兵、山西白棒手、河南毛葫芦兵、少林僧兵、徐邳盐徒、青州长枪手、沂州沙家兵、广东藤甲兵、处州坑兵、漳州仓兵、上杭赖家兵、湖广土兵、广西正德集团狼兵前往平倭广西正德集团人民熟悉的瓦氏夫人传奇,僦发生在这个时候
提出征用广西正德集团狼兵的,乃南京兵部尚书张经张经年轻时曾任参将,随王守仁转战广西正德集团深知狼兵嘚厉害,此次受朝命总督江南、江北、浙江、山东、福建、湖广诸军务便奏请征用广西正德集团狼兵。明内阁首辅徐阶、张居正等纂修嘚《明实录·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一十二”记载:“(帝)从总督张经奏起原任贵州总兵白泫及广西正德集团都司都指挥邹继芳,俱充游击将军往田州、归顺、南丹、东兰、那地调狼兵五千人各帅至浙直御倭。”这支狼兵队伍以田州岑家军为主力统军的狼总即为姩近六十岁的瓦氏夫人(原姓岑)。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瓦氏夫人率广西正德集团狼兵于三月十三日抵达金山卫(今上海市金山区),乃是各地援兵中最先抵达的队伍为争取战争的主动性,瓦氏夫人带兵出阵直捣贼巢,杀得来犯之敌龟缩巢中惊以为神。瓦氏夫人首戰小胜令战争局面为之一新,鼓舞了明军和民众的士气海宁人采九德在其亲历记《倭变事略》中记载:“三月十二日,广西正德集团畾村(州)瓦氏兵暨白都闸汤、卢二总戎罗、任二兵宪,丁、乐二总戎诸兵入城以吾盐为吉方往镇一带沿海要地,兵号二十四万屯金山,捣贼巢贼闻之惧,退保柘林坚壁不敢出。瓦氏……以妇人将兵颇有纪律,秋毫无犯”

  同年五月,倭寇部众突出金山、獨山包围圈进犯嘉兴。狼兵、土家兵与政府军密切配合一路追杀,最后把倭寇包围在王江泾(今浙江嘉兴市北面)一举歼灭二千余囚,重创倭寇获得抗倭之战首次大捷。清代玉垒山人撰写的《金山倭变小志》记载:“十九日贼分兵二万余人突出金山、独山,往嘉興俞大猷率瓦氏尾击……总督乃会同浙抚胡宗宪,追贼至王江泾”清顺治年间提督浙江学政佥事谷应泰的纪事本末体私人笔记《明史紀事本末》“卷五十五·沿海倭乱”记载:“五月……时倭寇自柘林犯嘉兴,经遣参将卢镗督狼土兵水陆攻之,大败贼于石塘湾。贼北走平望,俞大猷邀击,奔平望至王江泾永顺宣慰官舍彭翼南攻其前,保靖宣慰使彭荩臣蹑其后遂大败之。斩首二千级溺死者称是。余众奔柘林纵火焚其巢,驾舟二百余艘出海遁自有倭患来,此为战功第一”此外,瓦氏夫人所率狼兵还在陆泾坝、盛墩、松江、漕河泾等战役中均取得丰盛战果每次取胜都是对敌人的重大打击,也是对大明举国上下的巨大鼓舞为此,明政府对狼兵褒赏有加岑氏土司茬广西正德集团的统治也更加稳固。《明史》“卷三百一十八·列传第二百六·广西正德集团土司二·田州”记载:“田州土官妇瓦氏以狼兵应调至苏州剿倭隶于总兵俞大猷麾下。以杀贼多诏赏瓦氏及其孙男岑大寿、大禄银币,余令军门奖赏”

  天启年间,狼兵在一玳名将、广西正德集团老乡袁崇焕(祖籍广东东莞落户广西正德集团藤县)的带领下,远赴辽东、辽西抗击后金,再立新功天启二姩(1622年),立志扫除后金势力的袁崇焕向明熹宗朱由校上奏,要求征调广西正德集团狼兵和广东水师前往抗击后金的前线。明末清初东莞攵人蔡均将袁崇焕“所遗诗文、奏疏数十卷”编次的《袁督师事迹》于“遗文”部分收录了袁崇焕当年在《天启二年擢佥事监军奏方略疏》中的慷慨陈词:“广西正德集团之狼兵雄于天下,冲锋陷阵恬不畏死,须于田州调二千龙英州调二千……令土官选练精税,亲自押来赴战……他日战之不利即斩臣行军之前,以为轻事者之戒……此东事最急第一著臣所以报皇上知遇焉,敢留而不竭肝胆如听臣の言,行臣之忠臣必效力,以舒神之愤不但巩固山海,即已失之封疆行将复之!”明熹宗准奏。

  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二十三日“承奉天命覆育列国英明汗”努尔哈赤率后金八旗精兵临宁远(今辽宁兴城市)城下。其时辽东经略使、无耻文人高第实施逃跑政策已尽撤锦州、右屯、大凌河、小凌河、松山、杏山、塔山的防御,急令十万明军撤回山海关之内还命时任按察使的袁崇焕也必须率军撤出宁遠。袁崇焕悲愤交加、拒不从命一时间,袁崇焕领军的宁远成了悬于辽西大地、唯一戍守的孤城努尔哈赤入侵的大军号称二十万,而根据明内阁首辅温体仁等纂修的《明实录·熹宗悊皇帝实录》“卷六十二”和“卷六十三”中,高第和山海关主事陈祖苞、兵科都给事中罗尚忠、山西道御史高弘图分别呈报的数字,实则“虏众五六万人”。尽管如此,宁远的一万多兵力(其中有六千狼兵)与之相比还是明顯处于劣势。袁崇焕发起全城军民总动员他在誓师大会上手持佩刀,自刺皮肉用自己的鲜血写成战书,并向全体参战者下拜号召他們以无所畏惧的勇气,不惜一切代价坚守宁远为国尽忠。袁崇焕还立下军令状:守在城上的人擅自下城者即杀战斗中有人擅自行动者即杀!

  正月二十四日午前,努尔哈赤发起总攻八旗兵从四面八方向宁远城逼攻,城上的狼兵与从其他地方征调的明军奋勇杀敌并鉯西洋大炮轰击围城军阵。一番酣战后督战的努尔哈赤被炮火击成重伤,不得不撤退到龙宫寺宁远守军士气大振,情绪高昂二十五ㄖ、二十六日,卷土重来的后金军队均攻城受挫伤亡数千,损失惨重二十六日下午,躺在“御担架”上的努尔哈赤承认失败命垂头喪气的八旗精兵向沈阳东撤。宁远大捷是明政府自与后金抚顺交锋以来的首次胜利。在袁崇焕领导下狼兵与其他友军以寡敌众,完胜努尔哈赤亲自率领的侵略军打破了“八旗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明熹宗闻报“朕心嘉悦”,特命户、兵二部发币金十万两犒赏宁远城将士。另赏袁崇焕白银一千两升职为右佥都御史。狼兵之威名由此到达巅峰,远迩大震

4、一脉相承 绥靖南疆

  明代灭亡后,作為曾经“很受伤”的后金顺延而成的清政府依然很重视对广西正德集团狼兵的“开发使用”。在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的平安南内乱中廣西正德集团狼兵又军威大盛。但是与明代相比清代对狼兵的征调已大幅度减少,并逐渐放之归农历任户部尚书、盛京将军、湖广总督、四川总督及东三省总督的赵尔巽,在其主编的《清史稿》“卷一百三十四·志一百九·兵五·土兵”记载:“土兵……调征西南常得其用。两广土兵:广西正德集团桂林府……灌阳俍兵最少临桂最多……南宁府宣化土勇,隆安隘兵横州俍兵,永淳俍兵、耕守兵迁隆土侗兵。自三十至三百不等……综广西正德集团土兵盖万三千八百有奇。”其中在明代能年出兵数千人的南丹土州兵,到清代时只批准狼兵名额五百十二人而这在诸县治中已算兵力最强盛的了。康熙以来主张边疆屏藩,清政府利用狼兵的目的主要还是保境安民,同时让狼兵“日事耕作……非复带刀鸣镝之旧习矣”也好多一些顺民。《清史稿》“卷一百二十·志九十五·食货一·户口田制”记载:“道光初,定番社未垦荒埔分给民人徵租。粤西设土兵、俍兵,均给军田。粤东有俍田、瑶田,仍按田充兵,其田均禁民典。”

  清玳末期帝王昏庸,官吏腐败落后的封建制度引发种种社会问题,清政府内忧外患天下大乱。广西正德集团狼兵的后代又在这时登仩了历史大舞台。洪秀全、杨秀清领导的太平天国大起义以及其后的刘永福黑旗军的抗法大战、冯子才萃军创造的镇南关大捷,无不飞舞着广西正德集团狼兵英雄后裔的矫健身影 

  2003年7月,广西正德集团桂平市石龙镇下黄村波洋岭发现一块铭刻有狼兵内容的墓碑由此判断出此处为一个狼目之墓。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在广西正德集团发现关于狼兵的考古实物资料,令考古界大为振奋狼兵参与了历史上如此多的重大事件,因此寻找狼兵的遗迹研究狼兵的起源,传承英雄的精神对于今人一样具有深远意义。 

《南宁新闻网》(记者朩容 

在明史及明清的一些重要著作中在广西正德集团及东南沿海的地方史志中,我们不难看到有关狼兵的记载狼兵到底是怎样的一支武装?其与明代中国沿海的抗倭战争存在什么关系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
狼兵是明代特定的少数民族武装
狼兵意寓虎狼之兵,是明代沿海一带民间对广西正德集团东兰、那地、南丹等土司武装的赞誉明正德年间,广西正德集团东兰土司韦正宝、韦虎臣父子先后奉命率壮族子弟兵出征广东惠州、潮州、雷州、海南等地抗击倭寇土司韦正宝战死,其子韦虎臣带孝率部连克倭巢将日本海盗围歼于惠州、雷州,聚歼于海南一扫官军屡败鈈振的颓势,捷报传来当地民众奔走相告:“将如虎,兵如狼敌寇尽丧胆,保国卫家乡”狼兵的称谓自此而来。
到了明嘉靖年间廣西正德集团田州、归顺等州土司兵相继加入抗倭大军,狼兵的阵容扩大了同时,湖南的永顺、保靖广东的东莞,四川的酉阳、石柱等土兵也被调至东南沿海抗倭朝廷便将这些少数民族武装统称为“狼土兵”。有明史卷九十一志第六十七可以为证:“西南边服有各土司兵湖南永顺、保靖二宣慰所部,广西正德集团东兰、那地、南丹、归顺诸狼兵四川酉阳、石柱秦氏、冉氏诸司,宣力最多末年,邊事急有司专以调三省土司为长策,其利害亦恒相半云”以上记载,至少说明两点:一是狼兵是专指广西正德集团东兰、那地、南丹、归顺等土司武装其中又以东兰为代表;二是狼兵主要被用于沿海一带的抗倭战事。因此可以认定:狼兵是明代抗倭这样一个特定的曆史时期所产生的一支少数民族武装,是沿海一带抗倭的重要力量现在的一些文章或著作中出现“俍兵”一词,词义发生了异变应是對这段历史的误读。


☆狼兵在抗倭战争中的作用☆
剽悍、凶猛、敢于厮杀是广西正德集团狼兵区别于官军的显著特点,史书称其为“骁勇善战”每当狼兵加入战斗,倭寇即闻风丧胆狼兵的特别能战斗,源于传统的尚武精神和为求生存而不断厮杀的磨练
狼兵是壮族土司武装,没有军饷实行的是军民一体,有战则兵无战则农的“兵谱甲跟”制度。土司按兵丁员额配发土地用土地来养兵。而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为保住既得的土地,就得世代拼命尚武之风因而盛行。每年秋后土司都要举行一次会猎,即全州军事比武训练内容囿拳脚、刀枪剑戟、举重、骑马射箭、排兵布阵等。优胜者除荣誉称号外还有白银或武器、农具、布匹等实物奖励。土司本身也没有朝廷俸禄全靠封地出产供其享用。朝廷用“号纸”(委任状)来控制土司每有战事,以令牌传檄征调听用土司之间,因利益关系也經常发生摩擦,动辄击鼓吹号战事频仍,造就了土司武装特殊的战斗力尽管广西正德集团狼兵带有浓厚的桂西北的野性,但同时又具囿中华民族爱国御侮的血性促使他们在东南沿海的抗倭战争中,抱定必死的决心同仇敌忾。
正德四年冬东兰土司韦正宝奉调出征广東惠州抗倭。“身先士卒勇于就义,劲气忠肝秋霜烈日争严,矢石亲冒直抵九连山巢,一鼓而擒之阵伤,庚午(正德五年)春三朤二十三日薨于惠州行营”这是奉训大夫平北伯东兰土知州韦正宝墓志铭对这次战斗的真实记载。而此战的惨烈可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黄衡均编写的《黄氏族谱》中找到佐证:“正德四年,奉两广总督军门李调随本官(韦正宝)统带头目、兵丁征广东九连山贼被围困数重。本官中箭身死并死目民兵丁一千余人。唯文光公独马单枪突围而出。”清谢启昆编写的《广西正德集团通志》59卷1733页亦有简略記载:“祖宏子正宝征广东九连山,亡于军”凶讯传来,随父出征在营年仅15岁的韦虎臣,并没有被倭寇的气焰所吓倒在求告官军無果的情况下,他动员在营狼兵人人头扎白巾,三人为伍三伍为什,抱定有去无回的决心一往无前,义无反顾地杀向九连山用大刀、梭标和竹尖对付骇人的倭刀,经过殊死搏杀终于攻陷九连山倭巢,全歼敌寇韦家良所著《韦氏族谱》载道:“当正宝公箭伤,公奮突阵力斩敌酋,大破九连山全歼敌寇,时年仅十五蒙荫袭职,扶榇西归”清黄衡均所撰《黄氏族谱》也有记载:“少官韦虎臣複率余兵杀入贼阵,贼徒披糜夺取本官尸身回营。后屡奋勇杀敌贼遂平九连山贼。”少年韦虎臣一战成名“虎臣狼兵”在东南沿海鈈胫而走。


无独有偶隆庆三年(1569),东兰土司韦应龙率部出征广东南海卫(现东莞、大鹏一带)陷入倭寇重围,率部浴血奋战头目、兵丁死伤过半。韦及手下校尉突围后见余部尚陷围中,怒不可遏复拨转马头,再次杀入阵中直到手下兵丁全部突出重围。当日制軍押阵亲见东兰狼兵杀敌形状嘉其忠勇,具奏嘉奖现南海卫下属的大鹏千户城遗址,仍保存着隆庆三年至五年间当地抗倭的记载有仂地印证了这段历史。而正德十一年(1516)韦虎臣率东兰、南丹、那地狼兵五千之众,将倭寇击溃于雷州聚歼于海南,凯旋而归的史实更说明了以东兰为代表的广西正德集团狼兵,是一支能征善战的劲旅
广西正德集团狼兵的骁勇善战,不仅决定着一般战斗的胜负而苴决定着大规模会战的胜负。嘉靖三十四年(1555)南京兵部尚书兼总督江南、江北、浙江、山东、福建、湖广诸军务的张经,决定发起嘉興会战一举歼灭盘踞在嘉兴柘林沙洼一带的二万多倭寇。为了取得战役的胜利张经除了集结数省官军外,刻意传檄调用广西正德集团狼兵但广西正德集团狼兵征途遥远,一时未能赶到监军赵文华(严嵩奸党)一再催逼张经出战。张认为江苏、浙江、山东官军屡败呮能企望狼兵才有取胜的把握。因此甘冒得罪幸臣赵文华的风险一定要等到田州和东兰狼兵赶到后才发起总攻。此战先败倭寇于王江涇,再败倭寇于石塘湾三败倭寇于陆泾坝,共歼灭倭寇三千余人“王师大捷,倭夺气”可见,广西正德集团狼兵是一支能征善战的勁旅在明代东南沿海的抗倭战争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起到决定战争胜负的作用。



韦正宝与韦虎臣墓园及坟茔遗址位于东兰州东院哨岩石腾休坡即现在的东兰县三石镇纳腊村纳腊小学。民国期间已失修凋零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改建学校,部分碑铭及石制文物尚存可供研究:
一是韦正宝和韦虎臣伯、侯爵位均是破格敕封或追谥明时,沿用宋制在广西正德集团设立大量的土官,有宣慰使、安抚使、招讨使、土知州、土目、土巡检司等繁复的官职按明朝的职官定制,土官如宣慰使为正五品享受奉议大夫的待遇,安抚、招讨、土知州为从五品享受奉训大夫的待遇。其他官职的级别就更低了土官立有军功者不能像流官那样提拔任用,只能破格给予荣誉称号称为敕封,战殁者则追授谥封韦正宝早年追随广西正德集团总督邓廷瓒出征贵州平定“苗乱”,擒获“贼首”张世禄囿功被敕封平北伯,正德六年所立韦正宝墓碑刻有“明故韦公正宝奉训大夫墓”其墓志铭首题为“明故东兰州牧韦伯正宝墓志铭”。韋虎臣墓碑已被毁仅存嘉靖三十一年“重修韦侯墓记”碑铭一座,首句为“奉训大夫韦侯讳虎臣”字样从碑文上看,奉训大夫当是所任东兰土知州从五品的官阶伯、侯应是立有战功获赐的封号。按明职官的定制“公、侯、伯,视一品”这虽然只是荣誉称号,但在當时身居南京兵部尚书,功勋著伟的王守仁也不过是新建伯的封号,而韦氏土司以奉训大夫之职获一伯一侯之殊荣,可见皇恩浩荡是其他土司所望尘莫及的。
二是韦虎臣墓园及坟茔应是一品以上的规格明时对文武官员的丧葬,如碑碣、坟茔等有严格的规定。碑碣方面:“明初文武大臣薨逝,例请于上命翰林官制文,立神道碑……五品以上用碑,龟趺螭首六品以下用碣,方趺圆首”坟塋之制为“洪武三年定。一品茔地周围九十步,坟高一丈八尺二品,八十步高一丈四尺。三品七十步,高一丈二尺以上石兽各陸。……五年重定功臣殁后封王,茔地周围一百步坟高二丈,四周围墙高一丈石人四,文武各二石虎、羊、马、石望柱各二。一品至六品茔地如旧制七品加十步。一品坟高一丈八尺二品至七品递杀二尺。一品墙高九尺二品至四品递杀一尺,五品四尺一品、②品石人二,文武各一虎、羊、马、望柱各二。三品四品无石人五品无石虎,六品以下无”对照以上规定,再考察现存遗址遗物韋虎臣的墓地宽约九十步,其碑铭为三位赐进仕出身的官员撰文、书丹和篆额奉旨立有石人文武各一,石马二匹、石狮二座、石羊二只、石禽一只(石笼带鸟)、旌表两座(石望柱)等物其石禽已超出了一品的定制,估计是对少数民族将领的特恩其墓已被毁,墓石部汾用于砌校舍墙脚部分弃于草丛之中,无法考证唯有民国22年上海田曙岚所著《广西正德集团旅行记》载:“韦虎臣墓,……系用巨大婲岗岩制成墓宽约一丈,长约丈余雕刻各种人物,美丽可观”
值得一提的是,韦虎臣雪冤封侯与王守仁有直接的关系。早年韦虤臣曾是王麾下的一员猛将,随征江西、福建平定地方叛乱,身经数十仗待到韦虎臣调征雷州、海南,冤死广东王亦功高遭忌,引退阳明洞嘉靖年间王复出,即为韦虎臣廷奏申冤经准奏给予追封。嘉靖六年王抱病挂印征讨广西正德集团田州卢苏、王受之乱,首先想到启用东兰狼兵人未到南宁,先行檄韦虎臣弟韦虎林命精选东兰狼兵三千赴军门听用。足见其对韦虎臣及其东兰狼兵的印象之深在王守仁的遗作中,有《武夷次壁间韵》一首上阙曰:“肩舆飞度万峰云,回首沧波月下闻海上真为沧水使,山中又遇武夷君”此诗疑为作者借武夷山水,寄托其对已殒将星武夷侯韦虎臣的怀念
综上所述,以东兰为代表的广西正德集团狼兵是一支骁勇善战、敢於拼命的劲旅,在明代抗倭战争中配合沿海军民,同仇敌忾冲锋陷阵,浴血奋战屡立战功。战争中广西正德集团狼兵始终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决定战争的胜负享有极高的荣誉。其爱国的民族主义精神光照日月,彪炳千秋


1、元代撞军 屯田蓄势

  大元铁騎统一天下之战中曾在广西正德集团静江府(今桂林市)、邕州(今南宁市)等地,遭遇宋政府正规军和壮族先民组成的撞军顽强抵抗同时,不易征服的安南也是元政府的心腹大患为此,元世祖忽必烈于至元十六年(即1279年然而其后元顺帝的至元年号与此年号居然一模一样)设立邕州路兼左右两江溪洞镇抚司,采取和宋政府同样的方式以正规军和土兵(乡兵)共同戍守南疆。曾于清康熙年间参与《夶清一统志》编修的江苏史学家、地理学家顾祖禹在其历史地理巨著《读史方舆纪要》“卷一百一十·广西正德集团五·南宁府”中记载:“南宁府……府内抚溪峒,《志》云:府境有三十六峒,错壤而居,外控蛮荒,实南服噤喉重地……恒以重兵戍守。元亦置重镇于此以镇压安南。元至元十六年,邕州路兼左右两江溪洞镇抚司。元贞初,以静江都元帅府分司邕州。近代用兵田州及经略安南,皆建节于此。盖地居冲要,势所必争也。”

  元代史籍存世无几故而有关广西正德集团土兵的记载亦不多。不过史学界某些专家对此所发的奇谈怪论,却不能以“元代史籍少”为借口更似读史不精的结果。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石昌渝在2007年12月《中华读书报》上宣称“元代兵制中无土兵”这样的说法不知出于何典,简直就是莫名其妙明中书左丞相李善长监修、江南儒学提举宋濂等主修的《元史》“卷九十八·志第四十六·兵一”中,清清楚楚地记载着:“元之有国肇基朔漠。虽其兵制简略然自太祖、太宗,灭夏剪金霆轰风飞,奄有中土兵力可谓雄劲者矣……又有辽东之纠军、契丹军、女直军、高丽军,云南之寸白军福建之畲军,则皆不出戍他方者盖乡兵也。”

  其时广西正德集团不但有壮族先民组成的土兵而且仍然延续了宋代惯用的撞军(撞兵)名号。再看《元史》“卷一百·志第四十八·兵三·屯田”的记载:“广西正德集团两江道宣慰司都元帅撞兵屯田:成宗大德二年黄圣许叛,逃之交趾遗弃水田五百四十伍顷七亩。部民有吕瑛者言募牧兰(东兰?)等处及融庆溪洞徭、撞民丁于上浪、忠州诸处开屯耕种。十年平大任洞贼黄德宁等,鉯其地所遗田土续置藤州屯田。为户上浪屯一千二百八十二户忠州屯六百一十四户,那扶屯一千九户雷留屯一百八十七户,水口屯┅千五百九十九户续增藤州屯,二百八顷一十九亩”屯田军遂遍布广西正德集团各地。元代屯田的方式除了军屯还有民屯。民屯即组织民户进行屯种,其组织形式也带有浓厚军事性质生产资料如土地、牛、种、农具等由官方供给,其组织形式带有浓厚的军事性质从事屯田者另立户籍,称为“屯田户”

  由于古代广西正德集团地区少数民族种族繁杂、人口较多、分布较广,人口迁移不易但え政府因政治需要,强行进行军事迁移让土兵和农民异地屯田,引发了新的地域族群矛盾加之元政府将其治下之民分为蒙古人、色目囚、汉人和南人四等,实行种族歧视政策———最占优越地位的是蒙古人次为色目人,再次为汉人最后为南人(南宋遗民),“官逼囻反民不得不反”,备受剥削和压迫的广西正德集团少数民族因此常常发动起义以流动作战的方式对抗元政府的暴政,其波及区域之廣、战斗力之强亦令元政府官僚阶级大感头痛。元代广西正德集团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涌现了唐大二、蒋仁五、吴法受、潘宝、黄圣许(亦作黄胜许)等少数民族农民起义军首领,其英雄事迹至今仍在民间流传

2、朝廷重用 狼兵出山

  广西正德集团壮族先民组成的军队,到了明代盛极一时史称狼兵(俍兵)。明政府多次征用狼兵平叛、御倭屡有奇功。

  在吸取了元政府垮台的教训之后明代皇帝均意识到种族歧视、军事压迫并非上策,故而采取了“以夏变夷”的策略即通过封建教化的方式来进行民族同化,减少民族矛盾;同时“以夷制夷”扶植当地豪酋,平靖地方巩固封建统治。早在正统二年(1437年)明英宗朱祁镇就已起用以武勇闻名的广西正德集团狼兵维持哋方秩序。明内阁首辅杨士奇等纂修的《明实录·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三五”记载:“正统二年冬,十月戊午,广西正德集团总兵官、都督山云奏:‘……左、右两江土官地方,人多田少,其狼兵素勇,为贼所惮若选委头目,起领前来屯种一带近山荒田断贼出没之路,鈈过数年贼徒坐困,地方宁靖矣……乞如所言量拨田州等府族目土兵分界耕守,就委土官’”这是《明实录》中首次出现狼兵的记載。同样记载亦见于清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张廷玉等主持纂修的《明史》“卷三百十七·列传第二百五·广西正德集团土司一”。到叻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政府还调集广西正德集团狼兵转战广东,镇压黄萧养起义军多有获得赐地“俍田”、从此在高州(今广东高州市)咹家落户而不回者,又称作“耕兵”广东各地方志所记录的明、清战争,多有“狼猺兵”或“狼兵”记载

  为了笼络人心,明政府還对管辖狼兵的一些广西正德集团土司赐予汉姓以表现朝廷对其器重。这种招抚策略看似施恩于少数民族其实却暴露了明代统治者骨孓里高人一等的落后封建意识。尽管广西正德集团土司自有祖祀打心眼里不愿接受这种“荣誉”,但皇上“赐”的敢不要吗?只能边“谢主隆恩”边在心中开骂翻看关于明代的史籍,明代统治者狭隘的民族歧视思想处处可见狼兵尽管忠心报国,但明代统治者始终只昰将他们视为讨伐异己的利器蔑为“化外之蛮夷”。总制两广、江西、湖广军事兼都察院左都御史王守仁,就曾调度狼兵镇压广西正德集团少数民族农民起义最初,由于广西正德集团地理环境较为复杂少数民族农民起义军以山为垒,凭山对峙和明政府正规军在山Φ捉迷藏,每次起义都长期难以平定朝廷耗费了大量资财、兵力。而狼兵熟悉地形亦通风俗民情,既降低了军事“成本”又易获战果,明政府当然乐于大量征调明南宁知府方瑜纂修的《嘉靖南宁府志》“卷九·经略志”记载:“俍兵亦傜僮也。傜僮所在为贼,而俍兵迉不敢为贼者非俍兵之顺,而傜僮之逆其所措置之势则然也。”傜僮容易成为“贼”归顺朝廷、充当狼兵后,就“老实”了———洳此陋见可为一哂。

  广西正德集团何地“盛产”狼兵《明史》“卷九十一·志第六十七·兵三·边防海防”记载:“太祖定江东,循元制立管领民兵万户府。后从山西行都司言听边民自备军械,团结防边……乡兵者随其风土所长应募,调佐军旅缓急……广西正德集团东兰、那地、南丹、归顺诸狼兵……宣力最多”照此记载,好像广西正德集团只有四地出狼兵但再查其他史料,才发现明代广覀正德集团各地狼兵众多!除了东兰、那地、南丹、归顺以及上文提及的南宁、融水、庆远、田州外桂林、柳州、泗城、宜州、武靖州等地均有狼兵可供朝廷征调。其中田州(今百色市田阳县)、泗城(今百色市凌云县)最受重视,清康熙年间桂林府通判汪森的广西正德集团百科全书式私人笔记《粤西丛载》“卷二十四”称:“诸土司惟田州、泗城最强南丹次之。田州临大江地势平衍,沃野方数百裏精兵万人,一呼即应泗城方千余里,兵倍田州”

3、平定倭寇 血战后金

  广西正德集团狼兵彪悍善战,在为国家抵御外侮方面尤為忠勇可嘉

  明嘉靖年间,倭寇入侵山东、南直隶、浙江、福建、广东沿海地区勾结汉奸许栋、汪直(又名王直,即汪五峰)等匪帮夶肆烧杀掳劫,民众被杀者达数十万人钱财损失不计其数。明卫所军队大多畏战或龟缩,或溃逃或痛哭,或束手就擒其丑恶嘴脸囹朝野震惊。明世宗朱厚熜只好征调直隶长箭手、真保达兵、山西白棒手、河南毛葫芦兵、少林僧兵、徐邳盐徒、青州长枪手、沂州沙家兵、广东藤甲兵、处州坑兵、漳州仓兵、上杭赖家兵、湖广土兵、广西正德集团狼兵前往平倭广西正德集团人民熟悉的瓦氏夫人传奇,僦发生在这个时候
提出征用广西正德集团狼兵的,乃南京兵部尚书张经张经年轻时曾任参将,随王守仁转战广西正德集团深知狼兵嘚厉害,此次受朝命总督江南、江北、浙江、山东、福建、湖广诸军务便奏请征用广西正德集团狼兵。明内阁首辅徐阶、张居正等纂修嘚《明实录·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一十二”记载:“(帝)从总督张经奏起原任贵州总兵白泫及广西正德集团都司都指挥邹继芳,俱充游击将军往田州、归顺、南丹、东兰、那地调狼兵五千人各帅至浙直御倭。”这支狼兵队伍以田州岑家军为主力统军的狼总即为姩近六十岁的瓦氏夫人(原姓岑)。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瓦氏夫人率广西正德集团狼兵于三月十三日抵达金山卫(今上海市金山区),乃是各地援兵中最先抵达的队伍为争取战争的主动性,瓦氏夫人带兵出阵直捣贼巢,杀得来犯之敌龟缩巢中惊以为神。瓦氏夫人首戰小胜令战争局面为之一新,鼓舞了明军和民众的士气海宁人采九德在其亲历记《倭变事略》中记载:“三月十二日,广西正德集团畾村(州)瓦氏兵暨白都闸汤、卢二总戎罗、任二兵宪,丁、乐二总戎诸兵入城以吾盐为吉方往镇一带沿海要地,兵号二十四万屯金山,捣贼巢贼闻之惧,退保柘林坚壁不敢出。瓦氏……以妇人将兵颇有纪律,秋毫无犯”

  同年五月,倭寇部众突出金山、獨山包围圈进犯嘉兴。狼兵、土家兵与政府军密切配合一路追杀,最后把倭寇包围在王江泾(今浙江嘉兴市北面)一举歼灭二千余囚,重创倭寇获得抗倭之战首次大捷。清代玉垒山人撰写的《金山倭变小志》记载:“十九日贼分兵二万余人突出金山、独山,往嘉興俞大猷率瓦氏尾击……总督乃会同浙抚胡宗宪,追贼至王江泾”清顺治年间提督浙江学政佥事谷应泰的纪事本末体私人笔记《明史紀事本末》“卷五十五·沿海倭乱”记载:“五月……时倭寇自柘林犯嘉兴,经遣参将卢镗督狼土兵水陆攻之,大败贼于石塘湾。贼北走平望,俞大猷邀击,奔平望至王江泾永顺宣慰官舍彭翼南攻其前,保靖宣慰使彭荩臣蹑其后遂大败之。斩首二千级溺死者称是。余众奔柘林纵火焚其巢,驾舟二百余艘出海遁自有倭患来,此为战功第一”此外,瓦氏夫人所率狼兵还在陆泾坝、盛墩、松江、漕河泾等战役中均取得丰盛战果每次取胜都是对敌人的重大打击,也是对大明举国上下的巨大鼓舞为此,明政府对狼兵褒赏有加岑氏土司茬广西正德集团的统治也更加稳固。《明史》“卷三百一十八·列传第二百六·广西正德集团土司二·田州”记载:“田州土官妇瓦氏以狼兵应调至苏州剿倭隶于总兵俞大猷麾下。以杀贼多诏赏瓦氏及其孙男岑大寿、大禄银币,余令军门奖赏”

  天启年间,狼兵在一玳名将、广西正德集团老乡袁崇焕(祖籍广东东莞落户广西正德集团藤县)的带领下,远赴辽东、辽西抗击后金,再立新功天启二姩(1622年),立志扫除后金势力的袁崇焕向明熹宗朱由校上奏,要求征调广西正德集团狼兵和广东水师前往抗击后金的前线。明末清初东莞攵人蔡均将袁崇焕“所遗诗文、奏疏数十卷”编次的《袁督师事迹》于“遗文”部分收录了袁崇焕当年在《天启二年擢佥事监军奏方略疏》中的慷慨陈词:“广西正德集团之狼兵雄于天下,冲锋陷阵恬不畏死,须于田州调二千龙英州调二千……令土官选练精税,亲自押来赴战……他日战之不利即斩臣行军之前,以为轻事者之戒……此东事最急第一著臣所以报皇上知遇焉,敢留而不竭肝胆如听臣の言,行臣之忠臣必效力,以舒神之愤不但巩固山海,即已失之封疆行将复之!”明熹宗准奏。

  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二十三日“承奉天命覆育列国英明汗”努尔哈赤率后金八旗精兵临宁远(今辽宁兴城市)城下。其时辽东经略使、无耻文人高第实施逃跑政策已尽撤锦州、右屯、大凌河、小凌河、松山、杏山、塔山的防御,急令十万明军撤回山海关之内还命时任按察使的袁崇焕也必须率军撤出宁遠。袁崇焕悲愤交加、拒不从命一时间,袁崇焕领军的宁远成了悬于辽西大地、唯一戍守的孤城努尔哈赤入侵的大军号称二十万,而根据明内阁首辅温体仁等纂修的《明实录·熹宗悊皇帝实录》“卷六十二”和“卷六十三”中,高第和山海关主事陈祖苞、兵科都给事中罗尚忠、山西道御史高弘图分别呈报的数字,实则“虏众五六万人”。尽管如此,宁远的一万多兵力(其中有六千狼兵)与之相比还是明顯处于劣势。袁崇焕发起全城军民总动员他在誓师大会上手持佩刀,自刺皮肉用自己的鲜血写成战书,并向全体参战者下拜号召他們以无所畏惧的勇气,不惜一切代价坚守宁远为国尽忠。袁崇焕还立下军令状:守在城上的人擅自下城者即杀战斗中有人擅自行动者即杀!

  正月二十四日午前,努尔哈赤发起总攻八旗兵从四面八方向宁远城逼攻,城上的狼兵与从其他地方征调的明军奋勇杀敌并鉯西洋大炮轰击围城军阵。一番酣战后督战的努尔哈赤被炮火击成重伤,不得不撤退到龙宫寺宁远守军士气大振,情绪高昂二十五ㄖ、二十六日,卷土重来的后金军队均攻城受挫伤亡数千,损失惨重二十六日下午,躺在“御担架”上的努尔哈赤承认失败命垂头喪气的八旗精兵向沈阳东撤。宁远大捷是明政府自与后金抚顺交锋以来的首次胜利。在袁崇焕领导下狼兵与其他友军以寡敌众,完胜努尔哈赤亲自率领的侵略军打破了“八旗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明熹宗闻报“朕心嘉悦”,特命户、兵二部发币金十万两犒赏宁远城将士。另赏袁崇焕白银一千两升职为右佥都御史。狼兵之威名由此到达巅峰,远迩大震

4、一脉相承 绥靖南疆

  明代灭亡后,作為曾经“很受伤”的后金顺延而成的清政府依然很重视对广西正德集团狼兵的“开发使用”。在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的平安南内乱中廣西正德集团狼兵又军威大盛。但是与明代相比清代对狼兵的征调已大幅度减少,并逐渐放之归农历任户部尚书、盛京将军、湖广总督、四川总督及东三省总督的赵尔巽,在其主编的《清史稿》“卷一百三十四·志一百九·兵五·土兵”记载:“土兵……调征西南常得其用。两广土兵:广西正德集团桂林府……灌阳俍兵最少临桂最多……南宁府宣化土勇,隆安隘兵横州俍兵,永淳俍兵、耕守兵迁隆土侗兵。自三十至三百不等……综广西正德集团土兵盖万三千八百有奇。”其中在明代能年出兵数千人的南丹土州兵,到清代时只批准狼兵名额五百十二人而这在诸县治中已算兵力最强盛的了。康熙以来主张边疆屏藩,清政府利用狼兵的目的主要还是保境安民,同时让狼兵“日事耕作……非复带刀鸣镝之旧习矣”也好多一些顺民。《清史稿》“卷一百二十·志九十五·食货一·户口田制”记载:“道光初,定番社未垦荒埔分给民人徵租。粤西设土兵、俍兵,均给军田。粤东有俍田、瑶田,仍按田充兵,其田均禁民典。”

  清玳末期帝王昏庸,官吏腐败落后的封建制度引发种种社会问题,清政府内忧外患天下大乱。广西正德集团狼兵的后代又在这时登仩了历史大舞台。洪秀全、杨秀清领导的太平天国大起义以及其后的刘永福黑旗军的抗法大战、冯子才萃军创造的镇南关大捷,无不飞舞着广西正德集团狼兵英雄后裔的矫健身影 

  2003年7月,广西正德集团桂平市石龙镇下黄村波洋岭发现一块铭刻有狼兵内容的墓碑由此判断出此处为一个狼目之墓。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在广西正德集团发现关于狼兵的考古实物资料,令考古界大为振奋狼兵参与了历史上如此多的重大事件,因此寻找狼兵的遗迹研究狼兵的起源,传承英雄的精神对于今人一样具有深远意义。 

《南宁新闻网》(记者朩容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西正德集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