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须放屁,请君裹我饥腹

毛泽东一生经典语句_阜平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50,397贴子:
毛泽东一生经典语句收藏
 毛泽东最霸气的一句话: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毛泽东最得意的一句话: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毛泽东最洒脱的一句话: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3·毛泽东最傲气的一句话: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4·毛泽东最强硬的一句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5·毛泽东最壮胆的一句话: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6·毛泽东最震撼的一句话: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7·毛泽东最男人的一句话:不到长城非好汉! 8·毛泽东最清醒的一句话: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9·毛泽东最劝导的一句话: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10·毛泽东最睿智的一句话: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要时刻提高警惕!  11·毛泽东最雄辩的一句话: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   
在职研究生报名入口,在职研究生名校报名
伟大的领袖
17·毛泽东最讽喻的一句话:别了,司徒雷登!  18·毛泽东最劝勉的一句话: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19·毛泽东最形象的一句话:(新中国)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20·毛泽东最入景的一句话: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21·毛泽东最抒情的一句话:江山如此多娇!  22·毛泽东最感恩的一句话:人民万岁!  23·毛泽东最精辟的一句话: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24·毛泽东最决断的一句话: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
25·毛泽东最关爱的一句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还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象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光,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26·毛泽东最惊世的一句话:东风吹,战鼓擂,现在世界上究竟谁怕谁?  27·毛泽东最自信的一句话:我们的目的能够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定能够达到!  28·毛泽东最深刻的一句话: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29·毛泽东最智慧的一句话: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30·毛泽东最鼓劲的一句话: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31·毛泽东最和蔼的一句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32·毛泽东最警戒的一句话: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33·毛泽东最愤青的一句话: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34·毛泽东最畅快的一句话: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35·毛泽东最伤感的一句话: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  36·毛泽东最高傲的一句话: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37·毛泽东最谦逊的一句话: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  38·毛泽东最入镜的一句话: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39·毛泽东最豪迈的一句话: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  40·毛泽东最惜时的一句话: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41·毛泽东最提气的一句话: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飚为我从天落!  42·毛泽东最精辟的一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43·毛泽东最委婉的一句话:你办事,我放心,不要急,慢慢来。
44·毛泽东最狂放的一句话: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45·毛泽东最阔达的一句话: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46·毛泽东最自负的一句话: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47·毛泽东最爱将的一句话: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48·毛泽东最自得的一句话: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49·毛泽东最霸气的一句话: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  50·毛泽东最直爽的一句话: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猛烈的行动。
51·毛泽东最无奈的一句话: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  52·毛泽东最律己的一句话: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53·毛泽东最战胜的一句话:用最大的力量、最快的速度打击敌人最薄弱的地方!  延安时期,毛主席测问别人什么叫军事?别人回答了书本上解释的很多东西。  主席说:“没那么复杂吗,军事就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  主席又问:什么叫政治?别人又洋洋洒洒说古论今。主席笑着说:“没这么复杂,所谓政治,就是让对手下来,咱们上去!  主席又问什么是宣传?别人又引经据典,滔滔不绝。  主席不屑一顾地说:没那么复杂!所谓宣传,就是要让大家都认为咱们好,别人不好。  主席又问什么是爱情?别人又引经据典,滔滔不绝。主席笑着说:“没这么复杂,所谓政治,就是让对手下来,咱们上去!  主席又问什么是宣传?别人又引经据典,滔滔不绝。  主席不屑一顾地说:没那么复杂!所谓宣传,就是要让大家都认为咱们好,别人不好。  主席又问什么是爱情?别人又引经据典,滔滔不绝。
非常好,但是我看了半截!!!
好象后一部分是阎锡山说的。
我最喜欢的 毛泽东的话是: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
2017年在职研究生有没有取消,具体的政策有什么变化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出自当代诗人毛泽东的古诗作品《七古·咏蛙》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注释】  ①独坐:独自坐下。刘熙的《释名》中说:“人所坐卧曰床  【翻译】  这是毛泽东在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就读时写的一首言志诗。毛泽东从偏僻的韶山来到地处繁华闹市的新式学校东山小学,同学中大多是富家阔少,衣着讲究,举止文雅。而毛泽东通常是身着破旧的短衣和裤子,且来自外乡,年龄也比其他同学大6岁。这个“新来的乡巴佬”受到了大多数同学的嘲笑和蔑视。但这种自卑不但没有使他沮丧,却更加激发了他宏伟的抱负和奋发向上的勇气。  【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通过对青蛙的形象和心里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想主宰国家命运、救国救民的伟大抱负。  首两句:“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是说,独自坐在池塘边上好像老虎蹲着,在树的绿荫下修养精神。写青蛙的形象和自身修养。  青蛙经常生活在稻田、沟渠和池塘的水边。“独坐池塘”,既写出了青蛙的生活习性,又突出了青蛙的独特个性。“如虎踞”,这一放大了的青蛙形象,正是作者广阔胸怀的一种表现。那是到东山小学来读书的,多是些有钱人家的子弟。他们穿绸缎,着轻裘,入学时不是坐轿而来,就是有人护送。毛泽东穿着粗布大衫,很旧,口音难听,年龄很大才读小学,而且是外乡人。那些阔气的学生觉得他很“土气”,瞧不起他。毛泽东并没有因此而感到矮人一等,倒觉得比那些求官发财的学生和骄横傲慢的富家子弟高大的多。“独坐池塘如虎踞”的青蛙,既是胸怀大志青少年形象的写照,也是作者自己形象的写照。  第二句通过写青蛙在“绿荫树下养精神”的描写,道出了自己在学校期间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的情况。他争分夺秒地阅读了中外的历史、地理、社会科学和哲学方面的书籍,边读边记边批,从中寻找救国之路和成才之道。他写过《救国图存论》、《宋襄公论》等作文,国文老师谭永春阅后批到:“视似君身有仙骨,寰观气宇,似黄河之水,一泻千里!”他的学习精神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赞扬。毛泽东还时常在黄昏的时候,与大家聚在一起,讨论时事,谈吐理想,抒发自己盼望祖国迅速富强起来的迫切心情,激励同学们为国家为民族而努力学习,将来多贡献力量。  末两句:“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春天到了,如果我不先叫唤,哪个虫儿敢发出叫声来呢!以此写出自己救国救民的雄心壮志。  从这首诗可以看出,毛泽东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为座右铭,为此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叫“子任”,意思是决心以救国救民为自己的崇高责任。这种救国救民的理想,表现了他青少年时代的远大抱负。  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主要构思巧妙,托物言志新颖。写青蛙,既不能离开青蛙,又要高于青蛙,这样既真实又感人。毛泽东把青蛙本身的形象升华到如此高妙的境界。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是谁说的?
[原创]《念奴娇·鸟儿问答》是毛泽东对刘少奇的宣战书《念奴娇·鸟儿问答》
一九六五年五月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
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
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
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
借问君去何方,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
不见前年秋月朗,订了三家条约。
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
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念奴娇·鸟儿问答》写于1965年9月(后改为5月),最早发表在《诗刊》日。写作背景年,毛泽东发动“抗美援朝”战争,后来与苏联关系崩溃,使毛泽东在全国的威望受损。年的全国大饥荒,使毛泽东的威信降到了冰点,人们开始怀疑他的执政能力。1961年9月,应该是中共九大的法定召开时间,但毛泽东以种种借口延迟会议的召开。1962年年初,中共在北京召开了一个“七千人大会”。在此期间,中共高层出现了分裂,刘、周、邓等开始预谋在九大期间将毛泽东拉下马。所以,此后每至9月,毛泽东都提心吊胆。1965年9月,毛泽东终于下决心反击。《鸟儿问答》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炉的。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
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鲲鹏,无疑是毛泽东自喻。 扶摇和羊角,都是指意图掀翻自己飓风。毛泽东在手稿中使用了 翻过(翻起、翻着)扶摇羊角,说明当时他已经感觉度过了最危险的时刻。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原文是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民城郭。这时毛泽东想起了“人民”,这是他的基础,也是他的武器。
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
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
毛泽东开始意淫起来,他要发动一场“人民战争”,其规模便是“炮火连天,弹痕遍地”,他要不惜一切手段“吓到蓬间雀”,这个“蓬间雀”当然指的就是倒毛势力。毛泽东对这场战争乐观而又自信,这是一场鹏与雀的较量。
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
借问君去何方,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
不见前年秋月朗,订了三家条约。
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
这几句是毛泽东的展望。“蓬间雀”倡导发展自由经济,毛泽东则给他们定性为“修正主义”和“资本主义”,毛用了“仙山琼阁”来代喻。“三家条约”指的是以国家主席刘少奇为首的倒毛势力的约定;“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家牛肉”,指的是“苏修”派的经济发展路线。
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原文是“不须放屁,请君充我荒腹”。“不须放屁!”是毛泽东气急败坏的一声断喝,他将一切违背自己意愿主张的言论都视为放屁;“请君充我荒腹”显示了毛泽东已经有了大开杀戒的阴谋。最后一句,我们仿佛看到了“鲲鹏”已经伸出利爪,眼中充满了杀机,他要捕食那些不自量力的“蓬间雀”。“君”字第二次出现,上句是“借问君去何方?”这个“君”,就是蓬间雀,就是倒毛势力和所有正义人士。这一句,曾经难倒所有的人,他们认为毛的这首词是表达与苏联决裂之决心。但毛泽东有那么大的肚子吞下苏联。苏联,能叫“蓬间雀”吗?显然是望文生义,曲解了作者本意。1965年仲夏的一天,毛泽东主席接见外宾,邓颖超也参加了。谈话间,邓颖超对毛泽东主席说:“很久没有读到主席的新作品了,很希望能读到主席的新作。”毛泽东主席当时没做声,只是微微一笑。有一天,他给邓颖超送去了《水调歌头
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
鸟儿问答》两首词。还在词的上方幽默的写下几句话:“邓大姐,自从你压迫我写诗以后,没有办法,只得从命,两夜未睡,写了两首词,现在送上请教。如有不妥,请予痛改为盼。”毛泽东是在用这两首词,暗示并警告周恩来在接下来的较量中,别站错了队。他要以“重上井冈山”的魄力,对刘少奇的进行反击。历史的发展,也验证了这一切。这首词是1965年9月写的,接下来,就是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倒毛势力一个个被“充我荒腹”。1976年元旦,在“文化大革命”的高潮中,中央党报高调发表了毛泽东1965年写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鸟儿问答》两首词。
从时间上看,写作到发表,已经过去了10多年,毛泽东行将就木。他,已经心满意足,似乎在炫耀自己的胜利。
第一大吹 打倒美帝解放全人类吗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不须放屁,请君充我荒腹!”多么豪迈!“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无穷遐想!
楼主正文显示宽度
跟帖显示为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图文编辑模式
17:34:47&)
0字(346/9)
( 18:11:37)
16字(17/0)
( 17:44:32)
19字(24/0)
( 17:44:22)
15字(25/0)
( 17:43:05)
31字(28/0)
( 17:40:16)
15字(18/1)
( 17:44:46)
23字(22/1)
( 17:46:53)
12字(28/1)
( 17:53:28)
12字(25/1)
( 17:55:52)
14字(17/0)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强国社区-人民网“不须放屁”难倒全国人民_辽化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84,459贴子:
“不须放屁”难倒全国人民收藏
“不须放屁”难倒全国人民——毕星星  批林批孔开始以后,我被调到北京部队的写作小组。那是中国人“倒过来”走路,以头脑支撑身子的时代,意识形态的位置至高无上,写文章是空前吃香的行道。各部队也都纷纷成立写作小组,拉起一支人马,吃了饭专门写文章。或者歌颂中央的新决定,或者批判刘少奇、林彪“一类骗子”。我分在文学艺术这一摊,那就或者评《水浒》批宋江,或者赞颂革命样板戏,文章是写了不少。那是典型的遵命写作,那个时候也没有明白自家的脑袋还要自家思考,顺着上头精神拼凑文字就是,这一年倒还顺利。  “文革”中间,每年元旦,《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红旗》杂志即所谓“两报一刊”都要发一个元旦社论,等于总结一年,传达中央新精神,展望来年,号召为什么什么而奋斗而奋勇前进之类。“两报一刊”是当时舆论阵地的制高点,它的社论基本上等同于中央文件的细化论述。大部分看不上中央文件的老百姓,就依靠“两报一刊”社论,猜度又要让全国人民干什么了,因此举国上下都非常重视。  说话就到了当年12月,年底年初我们要写什么?大家都在猜测,打听。不久,我们听到说,元旦各大报刊要发表毛主席的两首新词,毛主席的指示肯定是报刊一个时期的宣传中心,今年初的宣传,看来要围绕这两首新词做文章了。  不久写作组就得到了两首新词的复印件。现在办公自动化,拾破烂的都会把自家的身份证复印了交到派出所。那时的复印机可是稀罕,怕是中央机关才有。听说这东西文件一过,呼啦啦就会出现一模一样的另一份,我这个乡巴佬只觉得神奇的了不得。两首新词的复印件很快传到手上,领导告诉我,虽然不是主席亲笔,那上面的字儿可是照着原来手写的手迹复制下来的,不差一分一毫。还是大机关好,距离中央近,下边老百姓稀里糊涂还在东张西望不知道明年又要咋整,我这里这么快就看到了毛主席的真迹,我实在兴奋又骄傲。  毛主席的两首诗词是《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和《念奴娇·鸟儿问答》,前一首里边的名句,比如“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很快成为全国一派大好形势的形象化表达,至今依然有人袭用。“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也很快成为中国人民横扫一切害人虫的决心誓言。“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则是将“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的战斗口号。后一首《鸟儿问答》原词是这样: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借问君去何方/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不见前年秋月朗/订了三家条约/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  因为是毛主席的新词,我当然要仔细看。“秋月白”的“白”字,被主席划掉,改成“朗”,“朗”好在哪里呢?我不明白。全篇都是对话,旧体诗词,如果不加标点,如何判断哪一句是大鹏,哪一句是“雀”?不过我当然不敢深究。最后一句,原词是“请君充我枵腹”,即把“雀儿”吃掉。主席划掉了,改成大家见到的定稿。吃掉“雀儿”,挺符合对话情景,不过还是“试看天地翻覆”有气势。主席改的,还有错?何况人家是改自己的词。  这几处改动,从笔迹看,主席用的是铅笔。从笔画的行走看,早已没有了当年的龙飞凤舞,天马行空,雄视天下,指点“小小寰球”的气势。字形小,笔画横竖都不稳当了,横行不平,下垂不直,看得出运笔之手强烈抖动,把持不住。一个印象:主席已经老迈年高,多病体弱。写一把字,手也不听指挥了。不过那个时候也只是一闪念,不敢细想。  这个时候,复刊不久的《诗刊》约我们写一篇学习毛主席新词的文章,赶在明年一期刊登主席新词时配合发表。我们学习哪一篇呢?商量来去,我们感到,《重上井冈山》说的是国内,《鸟儿问答》写反帝反修,说的是国际。以我们所想,现在“文化大革命”已经取得了伟大胜利,我们该关注国际,强力反对帝修反才是。我们甚至主观猜度,新年的元旦社论,很可能题目就叫《试看天地翻覆》。  主席这首新词学习后理解了。两个鸟儿,一个“鲲鹏展翅九万里”,一个“蓬间雀”鼠目寸光。这里一个象征“革命力量”,一个象征“赫鲁晓夫修正主义”被革命吓破了胆。词中“三家条约”指美英苏三家签订的禁止核试验条约,我们认为那是核垄断。“土豆烧牛肉”式的共产主义,是对“赫鲁晓夫修正主义”的讽刺,一看就明白。最后大鹏怒斥“不须放屁”,革命要席卷,天地要反转,这都是当年习惯使用的自我膨胀式的豪言壮语。  难就难在这个“不须放屁”。  中国文学传统中,有“词乃艳科”之说,凡作诗填词,是件极为风雅的事情。屎尿屁一类肮脏之物,大体不入诗词。鲁迅先生就曾经说,画家可以画这个那个,总不好画鼻涕,画大便。文人墨客偶尔打油一回,不过私下逗趣,登不得大雅之堂。这回却是伟大领袖的诗词堂皇地要在国内所有大报大字登上头版,还要你写出赞颂文章,这确实有些难为人。  我们只能挖空心思找美感,或者说把反感叙述转变成美感叙述。比如说,从古至今,俗语不能入诗,主席大胆使用俗语入诗,表现了主席一空依傍超越前人的革命首创精神。比如说“不须放屁”属于痛斥,表现了主席对于赫鲁晓夫修正主义的切齿痛恨和鄙视。言之不足,故痛骂之。使用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表达方式,这又表现了革命领袖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通俗易懂,普及提高,和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的文艺方向完全一致,主席身体力行等等。看来,只要不顾事实,不顾感受,道理全在人说。写作组的责任,是把一件毫无道理的事情说得有道理,还要说得理论化。  其实这时,最难交差的并不是我们。事后我们得知,歌舞团的日子,比我们难过多了。  主席发表了新词,词是要配唱的。除了移植样板戏,各地歌舞团没有什么能审查通过的作品演出。好容易有了主席诗词,唱歌跳舞的当然跃跃欲试。可是难也难在“不须放屁”。我们写文章胡搅几句大话空话还能说得过去,唱歌那是一板一眼要唱那四个字,把放屁唱成乐音,还要拖出跳跃跌宕的旋律,谁也觉得别扭,这也太难为了。不过逼到绝路上就会出聪明人,不久各地歌舞团一直到中央乐团都有颂歌献上。据我有限的感知,对付“不须放屁”,大致有以下三种方法:  第一:回避法。只唱《重上井冈山》,不唱《鸟儿问答》。既交代了歌颂主席新词的政治任务,又回避了难题。大多数基层歌舞团,都是这样做的。  第二:朗诵法。全诗都用合唱,到“不须放屁”处,音乐停止,一人站出来,类似领唱,但他不唱,一边挥臂指斥,一边高声诵骂:不——须——放——屁!前三字拉长,“屁”要短促有力,喷吐而出,显示对于修正主义的无比义愤。  第三:抑扬法。这种方法要求比较高,我记得只有中央乐团用过。前两种无论如何都还在回避,没有唱出主席的词句来。小乐团可以推说自己水平低,不敢轻慢主席诗词,中央乐团当然不行。你是中国水平,你不行谁行?中央乐团只好硬着头皮知难而上。据我的记忆,中央乐团的演唱,“不须放屁”当然是正儿八经谱了曲。演唱时强调“不须”,在“不须”之后拖长尾音,旋律略为上扬,然后突降,“放屁”低唱,轻唱,短促。全国只有一家中央乐团,能够正面突破,它也必须正面突破,否则《鸟儿问答》将不能演唱。至于到后来,其他团体还有些小创造,比如混声交响“不须放屁”之后,再来女声反复几次“不须放屁-不须放屁-不须放屁”,显示鄙视蔑视,那些都是小发明了。  无论如何,这一关总算过去了。国人自己难堪了一回,那可是给足了主席的面子。  若干年以后再回想这一个不大不小的事件,人们会问,毛主席一首诗词,为啥给全国人民出了难题?这问题首先在毛主席作为一个词人,其创作突破了社会认可的写作伦理。当时不要说中国,即便全世界的写作传统,也忌讳不洁之物写进作品。没有别的原因,人生之为人,对不洁之物生理厌恶。文学作品描写此类,绝难产生美感。毛主席自己在训诫延安作家的讲话中,也曾讲过高下之分、粗细之分、文野之分。早先在欧洲,教堂禁止放屁。《犹太法典》禁止犹太人在拉屎或者放屁时将屁股对着圣都耶路撒冷方向。“如果某人在读完念功或祷告词之前忍不住要放屁的话,那他最好忽略悼念功或祷告时间的限制,而不要带着不洁之身继续祷告。”在社交场合放屁,是非常尴尬的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法兰西是一个特好娱乐的民族。一百多年以前,巴黎曾经有过职业放屁人的娱乐表演,他们能够自控肛门,用放屁模拟各种音调。即便如此,一场世界大战之后,玩屁的把戏立刻销声匿迹,因为在严重的战争创伤面前,放屁再无滑稽可笑可言。欧洲有说不尽的放屁笑话,然而在多数屁笑话里,放屁人都是尴尬可笑的角色。这些都说明,略为讲究举止文明,放屁之类脏话当然不好请上大雅之堂。  中外作家中也有写过放屁拉屎之类“题材”的,不过那些,或者打油,聊博一笑。或者自己私密写作,或者游戏制作,并不曾想到拿出来展示。近年公开的吴宓日记中,有好事的读者就发现了这位名教授的若干首歌咏骡马排粪的诗作。比如:  已过长衢土辙安,流汗身热胃肠干。  渐抟玉液成浓块,更炼金丹作巨丸。  节节竹环蛇出洞,高高金座珠满盘。  频看尾举连排泄,妙龄食量可惊叹。  稍微接触过牲口的人都知道,这里写的是骡马拉粪。够形象也够恶心也够可笑。不过人家写在他的日记里,本来也没有打算拿去发表,兴会一时呈才使气,如之奈何?  毛主席的诗词不同。两首新词发表在各大报头版,那是当时分量最重的新闻,套用“文革”中常用的话,那是指导全党全国工作的总方针。对于主席诗词,当然只能做正面阐释。那时的所有报刊,所有舆论工具,也都只能这样解读,否则有违圣意。  或许,毛主席只不过和读者开了个玩笑?这可是个搅乱江山的玩笑。在“文革”的政治高压下,全国人民噤若寒蝉,专制使人民变成集体痴呆,沉默寡言满脸死相是最安全的表情。即便传个笑话,也还是板起面孔保险。笑已经成为一种特权,在全国各大报刊开玩笑,那是最大的特权。估计当年,也只有他一人能够这么开玩笑说笑话。他爆了粗口,可没有人敢说这是粗俗,是使性子骂街,只能正面理解。
今天我们的许多一把手,胡乱发一通言,要求下属深刻领会,学出花样,学出创意,也常见。追溯当年,乃祖之风,山高水长。  不禁想起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屁颂》。说是阎王一不留神放了个屁,有秀才小鬼连忙即兴创作一首《屁颂》呈上,赞曰:  高耸金臀,宏宣宝气。依稀乎丝竹之音,仿佛乎兰麝之味。臣值下风,不胜馨香之至。  我们写作组的文章,当年没有迎合了圣听。1976年的元旦社论谈的恰是《重上井冈山》,题目叫《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不过并不影响我们“学习毛主席另一首诗词”的文章发表。回头看,我们不过也是献上一份小小的《屁颂》罢了。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档案专家:毛泽东的“秘密”越来越少_军事频道_新华网
档案专家:毛泽东的“秘密”越来越少
日 19:45:37
【字号 】【】【】【】
这些年来,由毛泽东身边人写的回忆录等出版物越来越多,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等部门整理的毛泽东相关档案公开的也越来越多。档案专家覃兆刿说,随着时代的发展,毛泽东的“秘密”越来越少。
覃兆刿收藏了不少关于毛泽东的出版物,如《毛泽东批注&毛主席诗词十九首&》、《毛泽东诗词手迹》、《毛泽东哲学批注集》等,虽是公开出版,但都是限量发行,普通人难以看到。
记者在覃兆刿家中看到,《毛泽东诗词手迹》共收入毛泽东46首诗词的手迹112篇,多数为书法之作,少数为手稿。其中一些手稿,生动地反映了其诗词创作的过程,是一窥主席内心世界的原始依据。如著名的《念奴娇·鸟儿问答》,手稿与最终发表稿差别很大。例如最后一句,初稿为:不须放屁,请君充我荒腹。而最终发表则为: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覃兆刿解释说,毛主席用字十分慎重,面对国际政治强敌和国内贫困环境,主席内心异常清醒;一些字词的改动,既能反映主席对国内形势所具有的内心压力,对人民生活疾苦的切肤之痛的领袖情怀,又能反映在国际政治中的睿智策略。
在《毛泽东批注&毛主席诗词十九首&》中,“前言”介绍了此书背景。1958年9月,《毛主席诗词十九首》出版。当年12月,毛泽东在广州对这个本子写了多条批注。记者在书中看到,毛泽东在批注中有这样的话:“我的几首歪诗词,发表以后,注家锋[蜂]起,全是好心。一部分说对了,一部分说得不对,我有说明的责任。1958年12月,在广州,见文物出版社1958年9月刊本,天头甚宽,因而写了下面一些字,谢注家,兼谢读者……”覃兆刿说,由此可以发现,毛泽东当时为自己的诗词作注,应该最能反映创作的心情、寓意和环境,是研究者贴近主席本人创作真实的一手原料。
覃兆刿曾于2001年在中央档案馆得见毛主席写给华国锋的手书原稿四页。他回忆说,当时在北京西山的中央档案馆,工作人员手捧一个十分精致的樟木小箱,内有白色绢帛覆盖,打开后见得四张便笺,毛泽东以红蓝铅笔之红色一端写成,字迹行草流畅。内容分别是:“你办事,我放心”、“照过去方针办”、“慢慢来不要招急”、“国内问题要注意”。覃兆刿说,“不要招急”那个,一般认为,着急之“着”误写为“招”,也有人认为毛泽东用此字本有深意。(胡孙华)
) 【字号 】【】【】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在后发表评论。
只有新华网社区注册用户可以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饥荒 包裹mod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