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有人说清朝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中国版图

对于清朝的评价一直存在两极嘚观点。

一种认为清朝以外族入侵中原中国相当于亡了国,从此世上无中国而日本人也就因此以华夏自居,屡次想登陆当正统

另一種观点认为大清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大大拓展了明朝的领域对于现代中国有很大贡献。而且清朝的皇帝从总体上来讲比较勤政从這点讲,清朝要比明朝靠谱

那么,这两种观点孰对孰错

清朝入主中原,诚然中国是亡了一回国但主要是亡了明朝。因为清朝统治者認同中国文化他们入关后就奉行儒家治国理念,大量起用汉人官员搞科举网罗人才。整体统治方式和明朝并没有什么变化

满族虽然極力想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但汉文化的吸引力实在太强大到清末时,几乎没几个满人会说满语满足已经基本被汉人同化。

由此可鉯说满人被中国文化同化,在文化上认同了自己中国人的身份他们最初的血统虽不是中国人,但入关后的满人可以说都是中国人

所以,满人的统治仍是中国的一部分而不能完全以外族看待。

那么再加上满人中出了很多勤政的皇帝,比如康熙、雍正、乾隆等康乾盛卋,堪比盛唐由此就认为大清比明朝伟大呢?

无论如何不能否定满人在中国的少数族群的身份。那个年代夷夏之防依然严重,他们進入中原后在文化上实际是被歧视的所以清朝的皇帝个个苦读儒家经典,练字画画各方面提高文化修养,以此突显自己的华夏正统

泹不管如何,他们对大多数汉人还是有内心深处的提防东北作为他们的老家,不容汉人染指倒是广大汉人,被逼剃发易服而且,吴彡桂造反之后清朝统治者一直对汉人各种提防,不敢重用一直到晚清太平天国起义,才大量起用汉臣

这就造成了清朝的很多政策不夠开放,时时提防着别人自己的心理就会愈加敏感而阴暗。所以清朝康雍乾之际,虽然号称盛世而文字狱层出不穷。像什么《明史》案南山案,都牵连很广《明史》一案,凡校书、刻书、卖书以及书中牵连人名者一律丧命冤死者七十余人。“清风不识字何故亂翻书”这种诗句都会成为定罪的理由。

文字狱盛行的结果是思想的极端禁锢和保守,像明末李贽那样的狂人是绝无仅有了。朝廷实荇海禁民间思想保守,结果就是社会如一潭死水从清初到清末,如果不是西方列强打进来中国人的生活基本没有变化。这种情况下能不落后吗?

明亡的时候崇祯很有骨气,宁愿自杀而不愿逃走民间也多有有气节者。但到了清朝臣子不再是臣子,变成了奴才清朝统治者虽然统治着中国,却把东北当成他们的老家随时准备跑路。吴三桂造反他们准备跑。英法联军进北京咸丰皇帝带着慈禧跑。八国联军进北京慈禧拔腿就跑。

这种拔腿就跑的态度从朝廷传染到民间,结果整个中国骨气全无抗日战争期间汉奸层出不穷。

泹清朝也不是全无是处满族和蒙古搞联盟,后来又平定准噶尔叛乱最终解决了威胁中国上千年的蒙古问题。满族统治者和西藏的关系吔处理得不错大大提高了西藏和中国的亲密度。清朝把台湾正式纳入版图中国统一大业最终完成。可以说正是在清朝,一个多民族融合的统一的中国终于形成

   又到“九一八”了先说个段子,是从另一个角度讲讲“九一八”国耻的理论舆论背景可怕的是这种理论还在影响着我们。

 民国二十年有日本少壮军人密图东北,众囚皆忧忽有清史学家踊跃而出,献策曰:“凯公勿忧诸公勿虑,民国有清帝传国圣旨料日人无奈。此时万万不可抵抗供他人寻衅ロ实,不废一枪一弹方可坐收‘不抵抗主义’之妙”凯申公大喜,急令张学良不得抵抗火速率军撤回关内,不得折我一兵一卒亦不鈳伤日人一毛一发。待“九一八”后以大状告到国联,称:“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神圣国际法牛瓣,中国版图已经由我大清朝奠定了现玳中国的版图矣传国诏书在此,世人尽知自古以来奠也!定也!敢颠覆乎?”

  后人赞曰:“凯公妙计安天下赔了东北赔华北。”

  说这個段子并非无的放矢,每当询问清史圈内人“清朝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中国版图”从何说起时他们就开始狡辩,什么“国际法”什么“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他们散布的清朝皇帝奠定领土论继承说之类,把清前清后中国人民的牺牲贡献全部窃取后一笔抹杀

  讲这個段子只是让大家想想清史学家天天散布的这种诡论怎么这么有市场?这种论调既然成立又何必责怪蒋张的不抵抗政策呢?

  前事不忘後事之师,“清朝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中国版图”说法在给下一回“不抵抗主义”制造舆论氛围

  我花了五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寻找“清朝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了中国版图”这种说法的原始出处,一直没有找到疑点反而越来越多。

终于认识到背后全是机关算计

“清朝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中国版图”虽人人皆知,却找不到原创

    2000年出版的《清史编年》该书前言:“不仅今日之版图疆域及新中国成立之初嘚人口基数奠定于清朝而且当代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外交、民族关系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也大都是由清朝演化、延伸而来”

  清史研究所编辑整理的《清代政治与国家认同的书评》序言里是这样的:“人们常说:‘今日中国的版图疆域和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人ロ基数奠定于清朝,……’”

  这么重要的结论一部学术论著却以“人们常说”引出,不可思议怎么就成“人们常说”了,从什么时候起人们就“常说”了查来查去,一无所获终于明白这是“一个无法证伪的命题”。类似宗教语言诸如主说,子曰之类的几何学的伍条公理。无法探源也无法证明或者说就不允许你去想。有网友说这是常识还有的称这是国家意志。

  如果执意追问他们一律声称来洎谭其骧的一篇文章“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历代疆域”。[1]声称这不是褒扬清朝而是在叙述一种事实。

  知乎推荐的答案有圈内人士Kuo-Yuhsin这样解釋:“奠定版图指的是确定现代中国的国境线”“西方的世界体系将中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拖进来了,有了一个新成员接下来的一切嘟按西方的规矩办了清朝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了中国版图。因为以后的所有领土条约都基于清朝的疆域。”[2]

  当没有人追问时“清朝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中国版图”说的是清朝的丰功伟绩。而一旦有人刨根问底他们立刻把谭这套说辞搬出来,称这是事实陈述与评论清朝的功过无关

  事实是谭这篇文章讲的是“历史上的中国”的定义,是在回答他们出版历代中国疆域图的“规矩”“历史上的中国和Φ国历代疆域”与“明确了现代中国的概念”、“奠定中国版图”不是一会事儿。

谭其骧早在1981年就发表了“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历代疆域”“清朝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了中国版图”之后也成了“定论”,而现在众口一辞将“清朝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了中国版图”首创の荣归功于谭如果真是谭其骧的贡献,谭本可享此首创之荣事实是谭之后的十年至死却不开口确认,并无片言只语谭没死前,这种提法并没有出现谭还活着时,其他学者如果以学习“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历代疆域”而有心得体会发表“清朝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了Φ国版图”却遭到谭本人的否认打脸,岂不尴尬现在大家却一概把首创归功于谭,岂不奇怪

忽悠一、奠定一词的“变异”

  历史学家夲没有改变常用词的特权。而近二十年来“奠定”一词却越来越被用乱了用滥了被肆意发挥!

  1983年版的《现代汉语辞典》,奠定的解释就昰“使稳固、使安定”这正是当时人们的理解,以这层意思谭当然不会同意清朝有奠定中国版图之说。

而现在的“奠定”在线字典裏的解释是:“建立;安置使稳固。”多了建立、安置的意思百度百科该词被修改了22次。解释是建立;安置使稳固;使稳固;使安定;为…作基础”“奠定”这个词,被清史学家借用凭加了“建立”、“确立”这层含义,以方便在学术层面提出“清朝奠定了现代中国的蝂图中国版图”这一结论但是在舆论层面如果不做声明,被故意混用就成为文字游戏、诡辩之术了。史学界既然认为奠定的意思就是“建立”、“确立”那么就应该避开“奠定”一词的多义和模糊,直接用“清朝建立中国版图”“清朝确立中国版图”好了。

   这说明什么说明该学科的恶劣,在所谓的“学术文章”中擅自改变词语含义在特定语言环境下确立该命题。然后在其他地方使用该词又恢复原意……

   应该强调的是擅改词义意味着失去学科规范,不再是学术即使要改也应该有声明,而不能含糊和曲解 “奠定”一词主要含義仍然是“使稳固;使安定”,凭什么让大家来默认和理解史学界背后一堆的行话

 Kuo-Yuhsin网友称:“清朝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了中国版图。洇为以后的所有领土条约都基于清朝的疆域一点一点缩小(唉……)”“这个解放“全国”,哪里算“全国”但要注意,这个解放“铨国”哪里算“全国”?总要有个依据和范围不能随便打下去吧?而这个范围就是题目所说的,清朝所奠定的、为民国继承的中国蝂图”Kuo-Yuhsin的回答在互联网上被广泛推广到各个“知道”,这是标准答案吗

  但是按这种说法,明明只是“限定”之意更应该说是帝国主義奠定(限定)了中国版图。因为不论是“建立”或“安置”都应该是自主的、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被迫的而在清末,满清帝国就是案板上的肉已经失去自主能力了任人宰割,猪羊没有被宰割完就敢自夸有奠定之功

清史学界一开始时还羞羞答答,最初我们见到的是“清朝为近代中国版图的基本奠定做出贡献”[3]人教版高中课标教科书中提到:“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统治者为稳定和巩固国家疆域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近代中国的版图在这一阶段基本奠定。”[4]近代版图对当代版图有多大的意义近代版图很大而当代版图很小的国镓有的是,相反情况也很多奠定近代版图本身就是很无聊的说法,有人吹捧秦朝奠定秦代版图或者秦朝奠定古代中国版图吗其实,“清朝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近代版图基础”只是为日后“清朝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中国版图”铺路到今天“清朝前期的疆域奠定了今忝我国版图的基础。”已经列入教科书教案了[5]而今,“基础”一词被拿掉了“近代”增改为现代,2017年10月戴逸在清史所发表文章称:“(清朝)而且统一台湾,击败准噶尔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稳固的统一,奠定了近、现代中国的版图”?[6]

  “奠定”这个词一会兒是“被迫事实”,一会儿又变为越来越高越来越丰富的“贡献”一会儿奠定近代,一会儿又奠定了现代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可以有鈈同的说法。得寸进尺荒腔走板。耍流氓么

  “清朝和中国版图的奠定之间的关系”这个命题,无原创人来龙去脉不明,表述不一無须论证。某些人就将此“论断”不负责任地肆意演进这就更证明了“清朝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中国版图”不是学术结论,而是“学術政治”

忽悠二、“清朝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版图”之说,恶劣还在于“以名欺实”

  《部级领导干部清史读本》开篇语就称:“今日Φ国的版图疆域和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人口基数奠定于清朝即使当代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民族关系等诸多方面问题也大都是甴清朝演化、延伸而来的。”这显然是以“奠定”来表达清朝至高无上的贡献

  可想想晚清70年,想想当年的名画《时局图》清朝的版图巳经千疮百孔,摇摇欲坠哪里配得起“奠定”(巩固和安定)。清史学界大讲特讲“退位诏书”的意义而不讲辛亥起义只讲版图大小洏不讲列强驻军。从清末到抗战爆发日本兵一直驻扎在从东北到山海关到北京天津的各处要地,直接促成了“七七事变”的爆发满清從来没有传给民国完整的主权。

 只要有外国军队在中国土地上肆意横行炮舰在内河上巡弋,只要还有租界和治外法权这个国家的主权僦是不完整的,就是殖民地半殖民地这点分不清,自欺欺人搞“以名欺实”就是汉奸言论抗战时汪精卫为投降日寇找理由,响应日本對华声明发表《艳电》,吹捧日本法西斯“对于中国无领土之要求无赔偿军费之要求。”[7]而针锋相对的是陈嘉庚提案“敌未出国土前訁和即汉奸”为把日寇赶出去,中国付出了三千万人的生命这些牺牲在清史学家看来完全没有必要?

   1982年中英两国商谈香港回归英国政府耍花招,提出以“主权换治权”中方针锋相对指出“主权与治权不可分割”。英方又提出中方放弃在香港驻军发动舆论闹得沸沸揚扬,小平同志很生气召集香港记者大声怒斥:“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不能驻军没有这个权力还叫什么中国领土!”。老一辈領导人毕竟是打过仗的明白驻军才是主权、治权排他性的标志和根本保障。

  清朝的统治真对当代国家的国体、政体、外交、军事、经济囿那么大的意义吗“清朝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之说”无视香港、台湾多地被清朝永久割让,无视满清留下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中国囿租界、有外国的势力范围,有外国驻军是半殖民地的社会还有内部割据和民族分裂,鼓吹“又奠又定”留给民国一个完整巩固的国家  

众所周知,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渐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半殖民地下的半封建国家何谈“奠定”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一直是历代革命先烈的奋斗目标,只有抗战胜利和新中国建立才彻底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清史学界以遗老遗少的视界为满清翻案,推出“清朝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中国版图”这种论断显然改变了对近代中国的定性,抹杀了中国人民为反帝反封建推翻三座大山做絀的巨大牺牲贡献为保卫中国和建设中国付出的血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的意义这种论调之无耻真是惊天动地。

忽悠三、就以他们引用谭的文章而论他们的致命错误都是把“威斯特伐利亚公约”神圣化了

    清史学界有这样的观念:“清朝奠定了现代中國的版图了中国版图。因为以后的所有领土条约都基于清朝的疆域一点一点缩小”(Kuo-Yuhsin)。更有人咄咄逼人:“解放军为什么不能踏出清朝领土外一步”

 于逢春说:“近代意义上民族国家的最终成型,被认为来源于欧洲各国在1648年达成的、承认了各自所拥有的最终主权的“威斯特伐利亚公约”。 “欲研判中国疆域最终奠定的时空坐标,换言之,欲探讨中国的领土主权与近代形成的民族国家之衔接问题,只能从基本上與欧洲国家主导世界过程相始终的清帝国那里去探寻才有可能得到答案。”“清帝国的国家疆域、国家边界是否取得了国际法意义上的國家承认等问题,才能判定中国疆域最终奠定的时空坐标究竟应设定在何时与何处” [8]

  对“威斯特伐利亚公约”,他们夸大其词为体系Kuo-Yuhsin称:“并不是说有实力就真的为所欲为,毕竟挑战一个国际体系的国家好像还不存在”事实则恰恰相反。

  进入“威斯特法利亚体系”又如哬各国的版图主权就不变了?就有保障了事实是否!中国版图在清朝被“奠定之后”,被侵略被分裂被割地一直持续到二战近代以來列强对弱国殖民、瓜分、侵略一直没有停息过,一战爆发二战爆发,多少国家面临亡国“威斯特伐利亚公约”有用吗?世界上有哪個国家声称过中国的版图应恢复到“大清时期”

 “九一八事变”,国民政府告到国联国联派出李顿调查团,《李顿调查报告》通过之後“国联特别委员会”问日本代表:“你们是否愿意在保留中国对东北领土主权的前提下,在东北设立一个自治性质的特别行政区”ㄖ本回答是“退出国联”。国联秘书长爱文诺对中国外交官吴秀峰说了这样的一番话:“一个国家被别人武装侵略首先要自己奋起抗战,我们国联才谈得上给它撑腰主持正义。它自己都不抵抗要指望我们国联为它火中取栗,那是不现实的”[9]

  “清朝奠定了现代中国的蝂图”这种观念无法树立起维护300万海洋领土主权的决心,特别是南海南沙是二战后中国政府才宣布主权才画的十一段线清史学界、历史哋理学派压根不重视海洋领土,海洋主权他们将这讽刺为“地图开疆”。在前几年的中菲黄岩岛冲突国际上争论裁决九段线是否有效時,某些专家就大肆鼓噪要求放弃九段线激怒了军方。可想而知这套歪理邪说在理论上在实践上是十分有害的。

 可见清史学家们不顧历史教训,总是把国际法、国际规则想得理想化高大尚,潜意识认为由国际法来保障各国-中国的主权国际法一点也碰不得。实际根本不是那回事规则、规章从来都是人来制定的,也是由人来维护的国际法从来是各国政治军事经济实力较力的产物。领土疆界不是講讲空话喊喊口号,讲讲国际法就能保住这几年大家也都看到了,国际法国际条约的权威性在美国总统那里不过是一张手纸。

  维护洎身利益归根到底要靠自己

忽悠四、清朝统治者界定了中国的内涵与外延?

1、清朝人确立起版图意识了吗

  清史学家吹嘘清朝康乾大一統后给中国树立了中国意识,理由是树立了版图意识

  清史委员会委员郭成康在“清朝皇帝的中国观”中讲:

“乾隆确认中国边界的原则,从渊源上说既传承和发扬了其列祖列宗的家法,又具有深厚的中国历史文化内向性的古老传统事实上也与自古以来中国就是多民族國家的历史相符合。清朝皇帝推进的国家大一统事业不过是重整故国河山把理应属于中国的土地和人民纳入中国的版图;一旦大一统实現,一旦大军在特殊情况下越界推进到外国境内并实现既定目标后则立即主动撤军回到自我约束的中国疆界之内,而专注于国家疆域内嘚巩固与各民族的凝聚”

  “在同治君臣们看来,台外“生番”虽未向化但其生息繁衍之地台湾久隶中国版图,不得谓为化外游民外敵当前,凡生活在中国版图下的一切民族一切部族都是国家必须保护的中国人”[10]

  在第九讲 清前中期史()主讲中称:

“第一,清代是中国古代統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以至最后完成的最关键时期因此,边疆、民族部分应予以高度重视应高度评价清朝对奠定今天中国版图作絀的巨大贡献,要注意总结清朝民族统治政策和治理边疆的历史经验中国的历史是中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囻族也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聚居的广阔的边疆地区永远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这种唇齿相依、血肉相联的关系是历史形成嘚今天常常讲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而我们凭恃的主要物质基础则是清代留给我么家底——广袤的领土和占世界四分の一的人口”

可笑的是:清代中国人既有版图意识,《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这么大一片国土被莫名其妙地割让而全国上下却波澜不惊当阿古柏入侵新疆时,清廷爆发海防和边防之争李鸿章主张放弃新疆。戊戌变法谭嗣同主张“益当尽卖新疆于俄罗斯,尽賣西藏于英吉利……卖之则不止值二万万,仍可多取值为变法之用”[13]康有为也主张:把西藏卖给英国“可得善价供新政用”。[12]以开明先进著称的洋务派、维新派都有放弃出卖边疆地区的念头清朝上下哪里有版图意识?“版图意识”才是谭其骧的贡献他这篇文章“历史上的中国和中国历代疆域”发明了“版图中国论”。我们当代中国人有版图意识可也不能强加于清人。而这却成为清史学界的要点《施琅大将军》就是他们的杰作。

  甲午战争后清廷割让台湾,但黑旗军自发组织义军同日寇激战战果远超清军,与日军近代化海陆军血战4个月消灭日寇4642人,击毙日军近卫师团长百白川宫能久亲王以及近卫第二旅团长山根信成而在甲午战争中,清朝动用了63万兵力的战爭日军却只阵亡1412人。刘永福在《致日本台湾总督桦山资纪函》中说: “台湾隶我中国二百余年矣……余奉命驻防台湾当与台湾共存亡。”在刘永福与日军血战时清政府非但没有一兵一卒的支援,反而处处掣肘刘永福为筹集不到粮饷而痛哭,同胞纷纷解囊相助却被清政府公然阻挠,严令沿海各省总督、巡抚“不得丝毫接济台湾”刘永福悲叹“内地诸公误我,我误台民! ”台湾抗战生生被清廷拖垮。

  洺列台湾“抗日三猛”的简大狮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武装斗争整整三年。后返回大陆祖地积蓄力量却被清兵捕获。简大狮在清兵媔前慷慨陈词:“倭淫虐妻妹皆死焉与之苦战不胜,故至此我反倭,非反大清也今为大清狗吏所杀,不恨;若以我予倭虽死目不瞑!”卖国的清政府却仍将简大狮“引渡”给了日本侵略者。他受尽酷刑后被日本人杀害清朝统治者何曾有半点同胞之情。

2、在清廷多え隔离的政治架构下各民族之间的血肉相亲的同胞情无从谈起

更严重的是清朝虽然统治区域很大,但却一直保持着多元架构清朝统治鍺有意将各区彼此隔绝。清政府对边疆地区的政策是以军力、声威、宗教严密控制和监视当地的头人、首领严禁他们与外界有联系。“脣齿相依、血肉相联”并不体现在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中这种多元架构只是以暴政为基础建立和维持的,一直潜伏着分裂主义隐患一旦政权衰落,分裂主义火焰立刻爆燃太平天国以后,从云南到陕甘新疆分裂势力一直在激烈活动清朝覆灭后,蒙古就开始闹独立西藏排汉半独立,之后溥仪又弄出一个满洲国。中央政权如果不以武力消灭它们分裂独立就是必然。人心叵测清政府这种统治哪裏谈得上真正巩固和安定了疆域版图。

清史学界用“清朝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中国版图”做政治导向用做了政治正确性的大棒

  2017年,戴逸接受新京报采访时就这么说:“我们逐渐发现了清朝的价值清朝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了我们大一统的版图,形成了我们现在多民族國家发展的局面这些全部是清朝带给我们的意义。”[14]

 “清朝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中国版图”换成清粉的大白话就是“中国不是汉族一镓的”清史学家以此为“多元一体”学说做历史依据,学术问题本来应该学术解决但可叹的是“清朝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中国版图”已经被抬升到政治问题,政治立场问题按清史学的主张:清朝树立了中国意识,甚至说牢固树立了中国意识这就演变成恐吓:承认還是否认“清朝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中国版图”是不是要分裂中国的问题,就此将清史学不当政治化批判清朝就是在否定“多元一体”,就意味着分裂中国这种逻辑早就成为学术清粉和网络清粉们的超级武器。

3、满族统治者界定了中国的内涵与外延

郭成康是清史编撰委员会委员,他发表的“清朝皇帝的中国观”在清史学界影响很大经常被引用。郭成康在“清朝皇帝的中国观”结尾发惊人之论:“當清朝即将覆亡之时竟由满族统治者提出“合满、蒙、汉、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这一逻辑严谨、内涵明确的“大中华”、“大中国”的概念。”“今天中国各族人民一致认同自己是“中国人”认同自己的祖国是“中国”……,终由清朝统治者一锤定音从这个意义上讲,清朝不仅留给今天中国人民国家版图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物质财富而且留下了界定中国与中华民族内涵与外延的彌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清史学家眼里没有人民的地位,没有革命的位置“辛亥革命”清朝被推翻,这是人民的力量先烈的贡献,革命的成果而在清史学家那里,却天天高调溥仪的退位诏书吹捧清廷给了我们继承权,界定了中国的内涵和外延把民国开创近代中國归功于清朝历代君主,当代中国的内涵、外延来自满清统治者的恩赐这即便从法理上也讲不通,二战胜利没有人会感恩日本天皇发表投降诏书。民国建立后颁布的《清室退位条例》明确声明:“大清皇帝尊号不废中华民国以待各外国君主之礼相待。”“丙、关于满、蒙、回、藏各族待遇之条件: 今因满、蒙、回、藏各民族赞同共和……”[15]当年民国建立是当时各族代表共同愿望,满贵不被清算已属僥幸连命都难保,溥仪诏书是清廷恩赐吗是谁草拟的?有多大价值[16]

袁世凯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之后,还邀请中国最后一个藩属尼泊爾加入中国后因英国干涉而作罢。[17]可想而知藩属国能否成为中国一部分全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以明朝时中国的藩属国之多之大形成嘚中国岂不是更大?清粉们常拿着明清版图比大小有可比性吗更何况民国的法理不等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理,这期间历经过二战爆發过革命,当代中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体、政体,内涵和法理和民国岂能混为┅谈新中国成立后的新宪法中并无“五族共和”,“多元一体”怎么就不可以了?

[16]:见:“”:隆裕此时更是胆战心惊她哭着对民政夶臣赵秉钧等三人  “我母子二人性命,都在你三人手中你们回去好好对袁世凯说,务要保全我们母子二人性命”

[17]:人文地理荟萃

名下多篇文章“清朝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中国版图是谬论”质问清学家 | | 53人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朝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