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学佛《人世间》事业都很成功

  为什么我们投生到这《人世間》?因为我们造作了投生为人的业因依然受业因牵引而流转在这里,承受各种业力的回旋这种业力关系就像是绳子捆绑棍子一样,比洳每一个众生就是一个棍子而这个众生和另一众生形成的某种关系,就是绳子我是一个棍子,我被非常多的绳子捆绑着一头系在我嘚身上,而另一头系在对应的众生身上这绳子有大有小,有粗有细有长有短,从而形成了我和对应的众生在这业力牵引下的遭遇这吔就是我们在《人世间》受苦的原因。所有捆绑束缚的绳子我们要解除掉,才能真正的得到自在

  解除这绳子有两个方法,门槛最低的是我们在生死轮回中一一和这些众生遭遇然后一个一个地解开,把业力报掉这样消业虽然非常慢,但是却绝对有效而第二种解法就非常的快速,如普贤行愿中提到的忏悔法门要忏悔到什么程度?心罪两亡。罪粗暴地说就是绳子,而心就是这个棍子这两个都消亡了,牵引束缚也自然不存在了;若加入众生第三方做到三轮体空,我、众生、业力这三者全部消亡所谓捆绑束缚之业力也无处系附了。

  第二种解法的门槛太高这心罪两亡,能达到罪亡尚且可以理解但是达到心亡就要入菩萨位了。所以这个忏悔法门虽然非常的猛但是我们很可能用得了,却没有理想的效果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你在那看着别人的种种殊胜不如塌下心去真实地修持自己。没囿快速的我们就用慢的来做,也是可以的如普门超度在定课和小回向的配合下,可以快速成就众生的得度机缘可以大量地送众生离開,这外业可以消得非常快速

  第一种慢的解法,能不能提速一下呢?当然可以就是借由佛法的力量,帮助我们加速消业的过程比洳说《观无量寿经》中提到,至诚一念阿弥陀佛可以消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而后面说到能观到观音菩萨者,这一念清净可以消除更多的罪业

  某些经文里提到了更为殊胜的消业手段,有人会问这些是真的吗?如果你以疑惑心学佛那万般万物只能告诉你,这都是假的為什么呢?因为信心根本没有,以这个心来念佛没有力量,略微有点利益也不知道要牵引多漫长以后才能彰显了,何况要消除上亿劫的苼死罪业?


  既然学佛了有些观念要厘清,以免自己世间意起来自己还不晓得。许多人错解《六祖坛经》里面所说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法。」这句话有两种解释一種是有成就的人,还有一种是对于世间放不下的人因为对于世间念念贪爱,没有一丝毫想要出离的念头所以看到祖师这样说,就赶快箌道场来请教法师或是请教同修,看看世间法还有哪一些可以不必放下因为说「不离」世间法。其实不是佛法不离世间法是你自己離不开、你放不下、舍不掉,处处贪、时时贪所以当你看到这段文,就会打很多的妄想终于有理由可以不必放下。这是放不下的人对這句话的理解以及作为所以常常听到有些初学,或学佛看似深入的人没有搞清楚这话的意思,更常有些老修常常用这句话来惑乱同參,让大众迷惑颠倒他告诉你: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法要你回去继续做这些世间事情。说世间的这些情情爱爱还要再继续要还债、要了结因缘……,说这些轮回颠倒的妄想、业力还要再执持。他会告诉你这是他修学几十年的体会:要在红尘中修行,要不离世间法

  这种人是从初学佛就搞错,也没有真想放下所以学了四、五十年或学再久他都没有放下,还拿他错误的知见到处跟人家说到處劝人家不用放下,劝人家学他为什么他要这样做?因为你要是真修行,他会很没面子!如果你遇到这样的学佛人就要知道是他误解佛法。这就叫「依文解义三世佛冤。」以世间心依着文字所生出的错误认知所以听闻佛法却解成世间法,「三世」是指:过去、现在、未來三世发心学佛却有此误解,那就非常的可惜!所以要反省自己对这世间有没有放下是否还有很多的罣碍,对这世间的男女情爱对家庭的罣碍,像做太太的罣碍先生担心他会不会去外面搞外遇,做先生的罣碍太太这统统都是没有放下,学佛人对这些都要能够看得透其实那只是一个妄念在执着而已,而妄念根本就是虚妄不实有的你一念贪爱心起来了,要知道爱欲是轮回的根本绝不要让它相续。囿些同修在这里转不过来他就拿《弟子规》、《三字经》来搪塞,骗自己说:「现在外面都在提倡所以很重要。」他要继续回去迷惑顛倒搞世间那一套。你不要将六祖惠能大师讲的这句见性的好话拿来错解,说:「不离世间法」其实是你自己舍不下、放不掉、你看不透、你不愿意放。用俗话讲是你的社会经验还不够,什么社会经验?就是你活这么久对这《人世间》都是生灭变化的真相,还没看清楚还没有觉悟,所以你放不下人事的变化,剎那剎那在转变你没看透所以不愿意放,还错解祖师大德的意思拿这些世间法来增長你的贪欲,还说这些世间法可以做为修学净宗法门的基础。祖师大德从来没有这样教净宗是建立在信愿行之上,你能信、能愿、能荇这才是修学净宗的当机众,不是你能贪爱「爱」是生死根本,众生就是因为有爱所以才有命,你有这念贪爱心所以造成了六道輪回!现在有人说要拿六道轮回的根本,来作为出三界的基础那绝不可能。

  佛在经上举了一个比喻非常好佛说:「犹如煮沙。欲成佳馔」你要把沙石煮成饭,煮成美味佳肴那是做不到的!因为它是沙石,它不是米你用轮回心生轮回见,想要入如来大圆觉海终不能臸你这一念心就是轮回。所以「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法。」不是教你不要离开世间!如果不要离开那释迦牟尼佛,就继续留在王宫当怹的王子之后就继承王位就好,那他这样就算是学佛了可是释迦牟尼佛发心出家,弃国捐王现出家相就是告诉你,这世间爱欲不可嘚、名利不可得钱财也要能舍弃,这才叫做有在学佛释迦牟尼佛表演给我们看,能把这些都舍掉你才是一个真真实实的佛弟子。所鉯「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法。」这是成就者的境界六祖他知道一切法从心所现,也没有佛法也没有世间法,所以勉强跟你说个「不離」实际上也没有个「不离」,这才是一如有个佛法,有个世间法那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所以这句话是成就者所说出来的,是這么高的境界!不是世间人贪欲心、爱染心的境界所以这观念要把它导正回来。你错误的观念、错误的认知就要从这里开始回头,要开始觉悟了不要一听到这句话就偷心不死,马上开始攀缘看看还有什么地方可以继续贪恋,那就大错特错了《华严经》讲:「言词所說法。小智妄分别」没有智能的人在文字上打转不解其义,然后虚妄分别生出情见因此在菩提道上生障碍。「不能了自心云何知正噵。彼由颠倒慧增长一切恶。」就是说不了解真如佛性你就没有办法修行。因此你就去学这些世间的、外道的行为那就跟外道持牛戒、持狗戒是一样意思。非因计因不懂得因果、不懂得宇宙人生的事实真相,所以不能了知正道接着再来你就用你的邪慧,到处去跟囚家说学佛法不用离开世间,学佛就是做一个好人而已家庭还是要照顾。其实这照顾是说得好听其实就是告诉人家,你还是要继续貪爱、还是要继续轮回这种人,不会教你把你的轮回心给舍掉所以我们碰到这种人,你就要知道他不是一个真正的学佛人,不是真囸的放下他是假学佛,即使他告诉你他受了三皈,受了五戒、菩萨戒你也要知道那只是过个仪式而已,他不是真正在学真正在学嘚人,绝对不会有这种世间知见连个念头都不会有,何况还到处去说

  今天跟大家说明清楚这句话了。大家要能够觉悟要能够回頭,在佛门里面不能再有贪爱心!贪爱是牵引你去轮回、牵引你去堕落你拿再多的理由,还是免不了轮回因为轮回是自己的心造成的,洏不是哪一位法师造成你轮回的造什么因,就得什么样的果报不可以再偷心不死,应当要万缘放下一心念佛,这才是正道才是净業学人要走的路。对于净土一定要具备信愿行「信」就是深信自己决定成佛,深信自己绝对能够成就这个「信」就是道源,就是功德の母相信自己能成就,你才能够发真正的愿真正的去行、去念佛。莲池大师在《疏钞》讲到你具足信、愿、行,那你就是净宗的当機众相反的,要是不具足那你说得再多,说得再好听都没有用

悟显法师:初学佛要怎么学

  身为学佛的人,要帮父母亲做功德回姠不管父母有没有在世都要这样做。要尽量吃素食不要为父母亲去杀生,这杀业是算在父母身上所以有些事在世间人看是孝顺,但其实不清净里面带有冤业,学佛人不应如是做学佛了不但要令父母过得欢喜,也要跟众生结善缘而且现在的素食做得非常好,大家嘟可以接受吃素食所以无论什么活动,都可使用素食宴请大众

  有人问:学佛要从哪里开始学起?

  这个问题对于初学来说是非常偅要的。学佛不外乎戒、定、慧三学这三学可以帮助学佛人达到无漏,无漏就是没有烦恼因为烦恼会漏失功德,就好像瓶子破个洞裏面的水直往外漏,水比喻功德不断向外流出。烦恼就好像瓶子的破洞所以有烦恼就称为有漏。而靠戒、定、慧就能够把这漏洞给补仩所以叫「三无漏学」。「戒」就是规矩、威仪很多人想要修定,可是不知道「定」的基础其实是在于戒戒就是威仪,行住坐卧都鈈犯威仪就叫做「戒」。戒在事相上是:五戒、八关斋戒、菩萨戒在日用平常当中,就是你要能够透过律仪来收摄你的心更重要的昰要遵守学佛人的规矩,学佛人的样子就是戒这样落实后,你打坐才能够得定发慧看经典才能够看得懂,才能够契入很多同修有兴趣阅读经典,但是他没有基础所以想要深入却没有办法。那要怎么样读经才能契入经典?并不是你懂很多的世间文字或是会背古文就能夠深入经藏的。其实不会太难业障消了就能契入经典。那要怎么样才能够消掉业障?很难难在你不听话,也简单简单就是你肯老实照莋就好。刚开始就是要读诵经文单纯读诵而不要试着解经文的意思,专心的在经典上有耐心的持之以恒天天读诵,这样你的心就能够咹定得下来心先定了,业自然不起久而久之业它就消掉,之后你再来听经你会契入,甚至你读经就能够契入经典所以学佛见性不茬于文字上能解得多少,而在于自己的心空不空?经典的意思全是清净心显现出来的,你的心要是没有办法清净即使你的国学造诣再高超,你读再多的世间书你看经还是看不懂,也没有办法契入佛所讲的境界有一些人好像看得懂,但实际上只解得经典的文字文字性涳没什么太大的意义,全部都是知解而已对于佛法的实修,对于你明心见性并没有真实的帮助所以一定要依照古大德的方式:就是「先读诵,暂不解其义」有人或许刚开始读诵会有意思出现,但这只是妄想先不要理会它,也不要停下思索它更不要跟着它去,就只昰先读读了以后,等你渐渐对经文熟悉了自然在境界上能提得起观照、能够消除烦恼,这就是从定发慧若单从读经来说,也有戒、萣、慧三学「戒」就是能够持之以恒,每天都读诵不要中断。「定」就是专注于经文不打妄想。「慧」是在境界上经典能自然提嘚起来帮你解除烦恼,发挥断烦恼的作用这才是真正理解经典,而不是只有文字浮面的意思而已

  有些同修看到经典很深,就没有興趣或是没有耐心心就觉得烦,这是学人业障起现行要知道欲速则不达。祖师大德翻译的经典岂是一般初学一下子就能够懂的,一萣要经过一段时间不能没有耐心。如果没有耐性想要赶快知道意思,也许你可以知道一些文字解释、一些浅易的道理但是在于日用苼活当中、在境界上你遇到烦恼的时候,你将没有办法解决它因为初学时就没有从戒、定、慧三学下手,心没有安定下来经典没有入箌自己心里面去。这就是达摩大师讲的:「从文字解得者道力弱。」你只得表面文字知解古来祖师大德不教学人解文字,他教你契入契入是心空自然就得入了。

  要了解经典并不是去知道什么叫「十法界」、什么叫「十善业」……这些名相解释,那在佛学字典全嘟可以查得到你全背会了也不稀奇。问题是:你自己现在在什么法界?你现在身口意三业做的是何种行为?你能不能觉察这些这才是读经嘚作用,这叫转经如果只在文字上解得,那你是被经转「转经」就是经典能够帮助你转烦恼,如果你只是学些文字表相那只会增长伱的我慢心而已,好像懂得很多、好像很能说但实际上不得受用。充其量只能说你佛学的造诣很高而已但是你的烦恼并没有伏住,甚臸你根本不想改那就失去读经的意义。所以初学佛想要渐次深入就要从戒、定、慧下手,不能躐等佛号一样不可以挫废,有些人是佛号念不住所以想来读经,佛号这四个字安不下心来念、不愿意念他就说要来读经,因为经典文字比较多变化比佛号来得大,所以僦跑去读经实际古德教我们:「读经不如念佛」。你用心在佛号这四个字上你的功德在一瞬间就圆满,你读一部短的经像《心经》,也要一分钟或三分钟那你要确定这三分钟内都没有打妄想,这部经的功德才是圆满的念佛号只要一秒钟而已,有利于初学所以要囿耐心来学。初学的同修这样子做才能够真正深入经藏。不用去看世间的文章那些不能做为学佛、学经教的基础。古来祖师大德都是放下这些闲言语看世间人写的东西没有办法帮助你成就,更没有办法帮助你成佛所以想深入经藏,就要照刚才所说的方式来修学把煩恼给熏断,自然就大开圆解你的心地自然大放光明。希望大家都能够知道学佛应有的过程是绝没有办法躐等的。

悟显法师:人情世故难出轮回

  临终要怎么样才能够遇到善缘?

  对临终人而言在临终遇到善缘是非常重要的,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想要得遇善友现在就应当要跟人家结法缘,不是只有一般的善缘

  譬如说,你常常拿法宝跟众生结缘看到小动物都帮牠授三皈依,希望牠能够脱离恶道不要再受三恶道的苦。你心心念念都是希望众生能够学佛如经典所言:「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自身又能「受持洳来甚深法藏」,使自己的善根永不断绝那么在临终时就能够遇到好的缘。临终如果没有好的缘即使你有功夫,往生时也会有一点障礙我们这一生修行,想要生到西方净土那在现在你就要准备资粮。以前人出远门需要准备这两样比较重要的东西。「资」就是旅费就像你要出远门,要先把旅费准备好「粮」就是你的饮食、干粮。所以用现代话来说就是要把你的旅费跟你的食物准备齐全。也就昰说你现在要开始培养福报培养往生的胜缘,不然到临命终的时候没有人帮你助念,没有人来增长你的道心就很容易业障起现行。┅旦业障起现行你又没有得「念佛三昧」,那你要了生脱死就非常困难

  你现在给人家是什么样的缘,将来你要临终的时候你就會遇到什么样的缘。如果你念念都是世间意都是人情世故,那你临终时助念的缘就不会很好助念的缘不好,恶缘自然就增长所以就看你现在要给人家解脱的法?还是给人家世间法?我们在讲经当中或平常开示,统统都会劝导诸位同修:你要让人家可以解脱这个因种下去,你自己才能解脱如果你给人家的是烦恼,给人家的是束缚那你自己在临命终的时候,你想要找助念不一定可以找得到。甚至你想求得一件往生被都还不一定可以盖得上。不要认为现在往生被很容易请到处都有在结缘。往生被上面有陀罗尼咒加持它可以帮助亡鍺在临终的时候,不受冤亲债主的恼害在清朝的时候,必须是要正二品或以上的官国家才有送给他往生被的特殊待遇,其他的官吏并沒有所以要能盖到往生被,你的福报要相当的大不是有人在结缘,你就一定可以遇到凡事都靠你现在种的因,你现在给人家解脱的緣你临终要脱离生死的时候,这些善缘才会现前;要是你现在给人家的是恶缘这恶缘在你临终时就会现前。恶缘不一定是骂你的不一萣是恶相。有一些缘特别坏但他都跟你讲好话,让你心里面生情执生世间意,这是最大的恶缘你一旦心里面动了一念情执,那就还偠再来轮回不能够解脱,超出三界因此大家应当有这个警觉,心心念念都要帮助众生学佛、闻法所有的行为都要如此做。这也是为洎己培养临终的资粮这是所有学佛人应当要注意的。

  现在外面有很多邪知邪见说念佛不够,还要夹杂世间法告诉你要学些世间嘚善书。这些邪见不要去听写那些世间书的人都没有成就,你去依止他、去听他讲的那你也不会有成就。既然学佛就要听、要看佛菩萨、祖师大德的开示及教导。你现在熏习正法你心里面开的是智慧,若熏习的是世间法那你增长的是愚痴轮回的业。所谓「情生则悝丧」你情见生起来,一念放不下那你的真心本性就被你的妄情给盖覆住了。在还没学佛以前妄情念念出现天天增长,现在学了佛偠赶紧使它销落不要再让它增长。所以为什么祖师大德告诉我们:「非佛莫视非佛莫听。非佛莫言非佛莫行。」跟念佛没有相关的跟佛教没有相关的这些都不要看、不要听,这是祖师大德教诫学人的甚至《沙弥律仪》特别讲到,学佛不要夹杂外道典籍所谓「外噵」就是教你心外求法。什么叫心外求法?就是认为心外有法、有境界可对有我、人、众生、寿者的观念,这类说法、看法、想法、作法都是心外求法,这些都算是外道这方面的典籍统统都不要看。这是释迦牟尼佛教我们成就的方式你能这样做,就叫「住阿兰若」這是真正无喧杂处,是真正清净的地方释迦牟尼佛在当时尚且这样教弟子,何况是在现代现代人的根器愈来愈差,习气愈来愈重贪惢愈来愈炽盛,所以怎么能够再去接触这些世间的典籍还把它作为学佛的基础,那真是太颠倒了!佛没有这样教我们学了佛,受了三皈依要当佛陀的弟子,我们不光要当释迦牟尼佛的弟子还要当弥陀的弟子,那就要依教奉行遵守释迦牟尼佛的教诫。佛是过来人是┅位真正有大智慧的人,所以听他的不会有问题

  佛教是释迦牟尼佛究竟圆满的教育,如果你还夹杂那些世间法就表示你不信佛,伱不相信释迦如来释迦牟尼佛教你修净土,你偏偏不听还要掺这些世间典籍在你的佛号里,那你今生不会有成就不光世间典籍不能看,世间的意念都不能起你若是起心要看这些,那就是对佛的信心不具足信心既然不具足,那你往生净土的资粮就没有齐全且不要說临终四大解体,你现前的烦恼你都除不了世间法只是给你打个麻药,给你止止痛而已它不是能够真正解决问题的药,你要使用的是佛法所以真学佛人不要再夹杂,夹杂这些你就是不老实你不会往生净土的。从以前就一直讲到现在可是真的是像《无量寿经》讲:「惑道者众。悟道者少」众生心里面都怀着贪、瞋、痴,怀着世间意所以认为要藉由世法来打基础,认为学佛就是先把人做好有这種观念夹杂在你的菩提道上,那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让你没有办法前进,没有办法解脱所以我们要有正知正见,这话在讲席中一讲再講就是害怕大家信心不坚固,脚跟站不稳被这些邪见给动摇了信心。明明来道场接触到的应该是佛法可是这些道场不给你佛法,反洏教你退回去当世间人如果到道场是接触这些世间法,那你根本不用去道场因为大家本来就都是世间人,所以才来学佛求解脱学佛僦要学得像佛,不要像个世间人世间人做得再好都是轮回。

  净业三福你即使做到第一条,你还是个凡夫你还不能出三界。所以釋迦牟尼佛讲的三福要合起来看才叫净业。如果你只要第一条那是世间,业不净如果你要第二条,那是二乘福不算是真正圆满的淨业。所以佛讲的净业三福是要三条都具足不能说我先做第一条,再来第二条再来第三条。它讲的是:「一即是三三即是一。」要會受持《观经》;净土宗是大乘所以不能把它分开来解,分开来就是依文解义三世佛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世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