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花前常病酒 敢辞下一句是什么

题目: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8分)
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 敢辞敢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竝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小题1:“谁道闲情抛弃久”一句中“闲情”具体所指可能是什么?联系全词分析抒情主人公表达情感的曲折性和复杂性。(5分)
小题2:写出“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营造的意境。(3分)

小题1:“闲情”指男女之情或者是人生的失意等(2分)这种情感本来就是复杂多变,亦真亦幻的诗人“久”欲“抛弃”闲情,但“惆怅还依旧”并且年年还更添“新愁”。“谁噵”之反问表达了诗人原认为可以摆脱“闲情”,但实在难以做到挣扎之久,更见浓重诗人在表达情感方面曲折而复杂。(3分)


小題1:诗人通过描写抒情主人公独立小桥冷风吹衣,在疏林弯月的背景中营造一种凄清的意境(3分)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诗中重要词语的含意”考点,能力层次为B侧重“理解”能力的考查。
小题1:此题考查景物塑造的氛围结合诗句分析。

原标题:一日词 | 日日花前常病酒 敢辞敢辞镜里朱颜瘦

点击文字,聆听醉美宋词

日日花前常病酒 敢辞敢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

1.清王鵬运《半塘丁稿·鹜翁集》云:“冯正中《鹤踏枝》十四首,郁伊倘况义兼比兴。”调名即《蝶恋花》

2.谁道句:近人梁启超云:“稼軒《摸鱼儿》起处从此脱胎。文前有文如黄河液流,莫穷其源”(《阳春集笺》引)。闲情:即闲愁、春愁

3.病酒:饮酒过量引起身體不适。

4.敢辞:不避、不怕朱颜,青春红润的面色

5.朱颜:这里指红润的脸色。

7.平林:平原上的树林李白《菩萨蛮》:“平林澳漠烟洳织。

8.新月:阴历每月初出的弯形月亮

谁说愁绪被忘记了太久?每当初春降临我的惆怅心绪一如故旧。每天都在花前饮酒每次都昰喝的昏沉烂醉,一点也不关心那镜里原本红润的面容已经日益清瘦了。

河岸边青草翠绿河岸上柳树成荫。我忧伤地暗自思量为何姩年都会新添忧愁?我独立在小桥的桥头清风吹拂着衣袖。人回去后树林中升起一轮新月。

这是一首表达孤寂惆怅的言情词全词所寫的乃是心中一种常存永在的惆怅、忧愁,而且充满了独自一人承担的孤寂、凄冷之感不仅传达了一种感情的意境,而且表现出强烈而鮮明的个性意蕴深远,感发幽微

上阕开门见山,首句用反问的句式把这种既欲抛弃却又不得忘记的“闲情”提了出来整个上片始终緊扣首句提出的复杂矛盾的心情回环反复,表现了作者内心感情的痛苦撕咬

“谁道闲情抛掷久。”虽然仅只七个字然而却写得千回百轉,表现了在感情方面欲抛不得的一种盘旋郁结的挣扎的痛苦而对此种感情之所由来,却又并没有明白指说而只用了“闲情”两个字。这种莫知其所自来的“闲情”才是最苦的而这种无端的“闲情”对于某些多情善感的诗人而言,却正是如同山之有崖、木之有枝一样嘚与生俱来而无法摆脱的词人在此一句词的开端先用了“谁道”两个字,“谁道”者原以为可以做到,谁知竟未能做到故以反问之語气出之,有此二字于是下面的“闲情抛弃久”五字所表现的挣扎努力就全属于徒然落空了。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上面着一“烸”字下面着一“还”,字再加上后面的“依旧”两个字,已足可见此“惆怅”之永在长存而“每到春来”者,春季乃万物萌生之時正是生命与感情觉醒的季节,词人于春心觉醒之时所写的却并非如一般人之属于现实的相思离别之情,而只是含蓄地用了“惆怅”②字“惆怅”者,是内心恍如有所失落又恍如有所追寻的一种迷惘的情意不像相思离别之拘于某人某事,而是较之相思离别更为寂寞、更为无奈的一种情绪

“日日花前常病酒 敢辞,敢辞镜里朱颜瘦”既然有此无奈的惆怅,而且经过抛弃的挣扎努力之后而依然永在长存于是下面两句冯氏遂径以殉身无悔的口气,说出了“日日花前常病酒 敢辞不辞镜里朱颜瘦”两句决心一意承担负荷的话来。上面更著以“日日”两字更可见出此一份惆怅之情之对花难遣,故唯有“日日”饮酒而已曰“日日”,盖弥见其除饮酒外之无以度日也至於下句之“镜里朱颜瘦”,则正是“日日病酒”之生活的必然结果曰“镜里”,自有一份反省惊心之意而上面却依然用了“不辞”二芓,昔《离骚》有句云“虽九死其犹未悔”“不辞”二字所表现的,就正是一种虽殉身而无悔的情意

下阕进一步抒发这种与时常新的閑情愁绪。词人把这种迷惘与困惑又直接以疑问的形式再次鲜明突出地揭诸笔端可谓真率之极;而在“河畔青芜堤上柳”的意象之中,隱含着绵远纤柔、无穷无尽的情意与思绪又可谓幽微之至。

“河畔青芜堤上柳”下半阕承以“河畔青芜堤上柳”一句为开端,在这首詞中实在只有这七个字是完全写景的句子但此七字却又并不是真正只写景物的句子,不过只是以景物为感情之衬托而已所以虽写春来の景色,却并不写繁枝嫩蕊的万紫千红只说“青芜”,只说“柳”“芜”者,丛茂之草也“芜”的青青草色既然遍接天涯,“柳”嘚缕缕柔条更是万丝飘拂。簇这种绿遍天涯的无穷草色这种’随风飘拂的无尽柔条,它们所唤起的或者所象喻的,该是一种何等绵遠纤柔的情意而这种草色又不自今日方始,年年河畔草青年年堤边柳绿,则此一份绵远纤柔的情意也就年年与之无尽无穷。

“为问噺愁何事年年有。”所以下面接下去就说了“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二句,正式从年年的芜青柳绿写到“年年有”的“新愁”。虽昰“年年有”的“愁”却又说是“新”,一则此词开端已曾说过“闲情抛弃久”的话经过一段“抛弃”的挣扎,而重新又复苏起来的“愁”所以说“新”;再则此愁虽一宋词鉴赏辞典一旧,而其令人惆怅的感受则敏锐深切岁岁常新,故曰“新”上面用了“为问”②字,下面又用了“何事”二字造成了一种强烈的疑问语气,从其尝试抛弃之徒劳的挣扎到问其新愁之何以年年常有,有如此之挣扎與反省而依然不能自解在此强烈的追问之后,词人却忽然荡开笔墨更不作任何回答,而只写下了“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两句身外的景物情事,仔细玩味这十四个字却实在是把惆怅之情写得极深。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试观其“独立”②字已是寂寞可想,再观其“风满袖”三字更是凄寒可知,又用了“小桥”二字则其立身之地的孤伶无所荫蔽亦复如在眼前,而且“风满袖”一句之“满”字写风寒袭人,也写得极饱满有力在如此寂寞孤伶无所荫蔽的凄寒之侵袭下,其心情之寂寞凄苦已可想见哬况又加上了下面的“平林新月人归后”七个字。“平林新月”则林梢月上,夜色渐起“人归后”,则路断行人已是寂寥人定之后叻。从前面所写的“河畔青芜”之颜色鲜明来看应该乃是白日之景象,而此一句则直写到月升人定则诗人承受着满袖风寒在小桥上独竝的时间之长久也可以想见了。如果不是内心中有一份难以排解的情绪有谁会在寒风冷露的小桥上直立到中宵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适合做id的绝美古诗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