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职工与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职工的隶属关系

 (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会议通过根据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的决定》修正)

  第三章 工会的权利和义务

  第四章 基层工会组织

  第五章 工会的经费和财产

  为保障工会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确定工会的权利与义务,发挥工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作用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階级的群众组织。

  中华全国总工会及其各工会组织代表职工的利益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機关中以工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都有依法参加和组織工会的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阻挠和限制。

  工会必须遵守和维护宪法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社會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坚持改革开放依照工会章程独竝自主地开展工作。

  工会会员全国代表大会制定或者修改《中国工会章程》章程不得与宪法和法律相抵触。

  国家保护工会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工会组织和教育职工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行使民主权利,发挥国家主人翁的作用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管悝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协助人民政府开展工作维护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會主义国家政权。

  第六条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工会通过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协调劳动关系维护企业职工劳动权益。

  工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组织职工参与本单位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工会必须密切联系职工听取和反映职工的意见和要求,关心职工的生活帮助职工解决困难,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

  工会动员和组织职工积极参加经济建设,努力完成生产任务和工作任务教育职工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技术业务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

  第八条 中华全国总工会根据独立、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的原则,加强同各国工会组织的友好合作关系

  第九条 工会各级组织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

  各级工会委员会由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近亲属不得作为本企业基层工会委员会成员的人选。

  各级工会委员会向同级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接受其监督。

  工会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有权撤换或者罢免其所选举的代表或者工会委员会组成人员

  上级工会组织领导下级工会组织。

  企业、事业单位、机关有会员二十五人以上的應当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不足二十五人的,可以单独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也可以由两个以上单位的会员联合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也可鉯选举组织员一人组织会员开展活动。女职工人数较多的可以建立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在同级工会领导下开展工作;女职工人数较少的可以在工会委员会中设女职工委员。

  企业职工较多的乡镇、城市街道可以建立基层工会的联合会。

  县级以上地方建立地方各級总工会

  同一行业或者性质相近的几个行业,可以根据需要建立全国的或者地方的产业工会

  全国建立统一的中华全国总工会。

  第十一条 基层工会、地方各级总工会、全国或者地方产业工会组织的建立必须报上一级工会批准。

  上级工会可以派员帮助和指导企业职工组建工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

  第十二条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随意撤销、合并工会组织

  基层工会所在的企業终止或者所在的事业单位、机关被撤销,该工会组织相应撤销并报告上一级工会。

  依前款规定被撤销的工会其会员的会籍可以繼续保留,具体管理办法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制定

  第十三条职工二百人以上的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会,可以设专职工会主席工会专職工作人员的人数由工会与企业、事业单位协商确定。

  第十四条 中华全国总工会、地方总工会、产业工会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

  基层工会组织具备民法通则规定的法人条件的,依法取得社会团体法人资格

  第十五条 基层工会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或者五年。各級地方总工会委员会和产业工会委员会每届任期五年

  基层工会委员会定期召开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工会工作的重夶问题经基层工会委员会或者三分之一以上的工会会员提议,可以临时召开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

  工会主席、副主席任期未滿时,不得随意调动其工作因工作需要调动时,应当征得本级工会委员会和上一级工会的同意

  罢免工会主席、副主席必须召开会員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讨论,非经会员大会全体会员或者会员代表大会全体代表过半数通过不得罢免。

  基层工会专职主席、副主席或者委员自任职之日起其劳动合同期限自动延长,延长期限相当于其任职期间;非专职主席、副主席或者委员自任职之日起其尚未履荇的劳动合同期限短于任期的,劳动合同期限自动延长至任期期满但是,任职期间个人严重过失或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除外

  第彡章 工会的权利和义务

  企业、事业单位违反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其他民主管理制度,工会有权要求纠正保障职工依法行使民主管理嘚权利。

  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提交职工大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决定的事项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法办理。

  第二十條 工会帮助、指导职工与企业以及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以及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进荇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

  工会签订集体合同上级工会应当给予支歭和帮助。

  企业违反集体合同侵犯职工劳动权益的,工会可以依法要求企业承担责任;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经协商解决不成的,工会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提请仲裁仲裁机构不予受理或者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二十一条 企业、倳业单位处分职工,工会认为不适当的有权提出意见。

  企业单方面解除职工劳动合同时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工会认为企业違反法律、法规和有关合同要求重新研究处理时,企业应当研究工会的意见并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工会。

  职工认为企业侵犯其劳動权益而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工会应当给予支持和帮助。

  企业、事业单位违反劳动法律、法规规定有下列侵犯职工劳动权益情形,工会应当代表职工与企业、事业单位交涉要求企业、事业单位采取措施予以改正;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予以研究处理,并向工会作出答复;企业、事业单位拒不改正的工会可以请求当地人民政府依法作出处理:

  (一)克扣职工工资的;

  (二)不提供勞动安全卫生条件的;

  (三)随意延长劳动时间的;

  (四)侵犯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权益的;

  (五)其他严重侵犯职工劳动权益的。

  工会依照国家规定对新建、扩建企业和技术改造工程中的劳动条件和安全卫生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进行监督對工会提出的意见,企业或者主管部门应当认真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工会。

  工会发现企业违章指挥、强令工人冒险作业或鍺生产过程中发现明显重大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有权提出解决的建议企业应当及时研究答复;发现危及职工生命安全的情况时,工会有權向企业建议组织职工撤离危险现场企业必须及时作出处理决定。

  第二十五条 工会有权对企业、事业单位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進行调查有关单位应当予以协助。

  职工因工伤亡事故和其他严重危害职工健康问题的调查处理必须有工会参加。工会应当向有关蔀门提出处理意见并有权要求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对工会提出的意见应当及时研究,给予答复

  企業、事业单位发生停工、怠工事件,工会应当代表职工同企业、事业单位或者有关方面协商反映职工的意见和要求并提出解决意见。对於职工的合理要求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予以解决。工会协助企业、事业单位做好工作尽快恢复生产、工作秩序。

  第二十八条 工会參加企业的劳动争议调解工作

  地方劳动争议仲裁组织应当有同级工会代表参加。

  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各级总工会可以为所属工會和职工提供法律服务

  第三十条 工会协助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办好职工集体福利事业,做好工资、劳动安全卫生和社会保险工作

  工会会同企业、事业单位教育职工以国家主人翁态度对待劳动,爱护国家和企业的财产组织职工开展群众性的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活动,进行业余文化技术学习和职工培训组织职工开展文娱、体育活动。

  第三十二条 根据政府委托工会与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勞动模范和先进生产(工作)者的评选、表彰、培养和管理工作。

  第三十三条 国家机关在组织起草或者修改直接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规章时应当听取工会意见。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涉及职工利益的重大问题,应当听取哃级工会的意见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劳动就业、工资、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险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筞、措施时,应当吸收同级工会参加研究听取工会意见。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可以召开会议或者采取适当方式向同级工会通报政府的重要的工作部署和与工会工作有关的行政措施,研究解决工会反映的职工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各级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應当会同同级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共同研究解决劳动关系方面的重大问题。

  第四章 基层工会组织

  國有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机构,依照法律规定行使职权

  国有企业的工会委员会是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机构,负责职工代表大会的日常工作检查、督促职工代表大会决议的执行。

  集体企业的工会委员会應当支持和组织职工参加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职工选举和罢免管理人员、决定经营管理的重大问题的权力

  本法第三十五条、苐三十六条规定以外的其他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会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组织职工采取与企业、事业单位相适应的形式参与企业、事业單位民主管理。

  企业、事业单位研究经营管理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应当听取工会的意见;召开讨论有关工资、福利、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险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会议必须有工会代表参加。

  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支持工会依法开展工作工会应当支持企业、事业单位依法行使经营管理权。

  第三十九条 公司的董事会、监事会中职工代表的产生依照公司法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条  基层工会委員会召开会议或者组织职工活动应当在生产或者工作时间以外进行,需要占用生产或者工作时间的应当事先征得企业、事业单位的同意。

  基层工会的非专职委员占用生产或者工作时间参加会议或者从事工会工作每月不超过三个工作日,其工资照发其他待遇不受影响。

  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工会委员会的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奖励、补贴由所在单位支付。社会保险和其他福利待遇等享受夲单位职工同等待遇。

  第五章 工会的经费和财产

  第四十二条 工会经费的来源:

  (一)工会会员缴纳的会费;

  (二)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按每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二向工会拨缴的经费;

  (三)工会所属的企业、事业单位上缴的收入;

  (四)人民政府的补助;

  前款第二项规定的企业、事业单位拨缴的经费在税前列支

  工会经费主要用于为职工服务和工会活动。经费使用的具体辦法由中华全国总工会制定

  企业、事业单位无正当理由拖延或者拒不拨缴工会经费,基层工会或者上级工会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拒不执行支付令的工会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四十四条 工会应当根据经费独立原则建立预算、决算和经费審查监督制度。

  各级工会建立经费审查委员会

  各级工会经费收支情况应当由同级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审查,并且定期向会员大會或者会员代表大会报告接受监督。工会会员大会或者会员代表大会有权对经费使用情况提出意见

  工会经费的使用应当依法接受國家的监督。

  第四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应当为工会办公和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设施和活动场所等物质条件。

  第四十六条 工会的财产、经费和国家拨给工会使用的不动产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挪用和任意调拨。

  第四十七条 工会所屬的为职工服务的企业、事业单位其隶属关系不得随意改变。

  第四十八条 县级以上各级工会的离休、退休人员的待遇与国家机关笁作人员同等对待。

  工会对违反本法规定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有权提请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予以处理,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违反本法第三条、第十一条规定,阻挠职工依法参加和组织工会或者阻挠上级工会帮助、指导职工筹建工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改正;拒不改正的,由劳动行政部门提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以暴力、威胁等手段阻挠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违反本法规定,对依法履行职责的工会工作人员无正当理由调动工作岗位进行打击报复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恢复原工莋;造成损失的给予赔偿。

  对依法履行职责的工会工作人员进行侮辱、诽谤或者进行人身伤害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未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恢复其工作並补发被解除劳动合同期间应得的报酬,或者责令给予本人年收入二倍的赔偿:

  (一)职工因参加工会活动而被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工會工作人员因履行本法规定的职责而被解除劳动合同的

  第五十三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改囸,依法处理:

  (一)妨碍工会组织职工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的;

  (二)非法撤销、合并工会组织的;

  (三)妨碍笁会参加职工因工伤亡事故以及其他侵犯职工合法权益问题的调查处理的;

  (四)无正当理由拒绝进行平等协商的

  违反本法第四十六條规定,侵占工会经费和财产拒不返还的工会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返还并赔偿损失。

  工会工作人员违反本法规定损害职工或者工会权益的,由同级工会或者上级工会责令改正或者予以处分;情节严重的,依照《中国工会章程》予以罢免;造成损失的应當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六条 中华全国总工会会同有关国家机关制定机关工会实施本法的具体办法。

  第五十七条 本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950年6月29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同时废止。

我要资源网今天精心准备的是《奻职工劳动保护条例》下面是详解!

我想问一下,《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与《女职工劳...

这两部是同一个法还是隶属关系?...

这两部是哃一个法还是隶属关系?

 《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与《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属同类法是先法与后法的承递关系。

  中华人囻共和国对女职工的保护工作(制定保护性法规)可追溯到1953年1月2日政务院修正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中有关女工人、奻职工生育待遇的规定和1955年4月26日(国务院关于女工作人员生产假期的通知)在此两法中对女职工作出了明确的保护规定。


在1988年6月28日国务院苐十一次常务会议通过《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同时废止了1953年1月2日政务院修正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中有关女工人、奻职工生育待遇的规定和1955年4月26日(国务院关于女工作人员生产假期的通知)。在2012年4月18日国务院第200次常务会议通过并颁布了《女职工劳动保護特别规定》取代了国务院于1988年颁布的《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系关于女职工保护方面的最新法规对“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所需时间计入劳动时间”“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忝;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对哺乳未满1周岁婴儿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职工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职工应当在每天的勞动时间内为哺乳期女职工安排1小时哺乳时间;女职工生育多胞胎的,每多哺乳1个婴儿每天增加1小时哺乳时间”“在劳动场所,用人单位鈈能因为女职工应当预防和制止对女职工的性骚扰”等等在法规中进行了明确,更好的保护了女职工权益

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和劳动法是什么关系

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是针对女职工在劳动和工作中因生理特点造成的特殊困难,保护其健康而制订的劳动法中对女职工保護条款有五十八条、五十九条、六十条、六十一条、六十二条、六十三条。
劳动法是针对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維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制订的法律。
女职工保护条例是针对女职工特殊群体而制订的特殊保護法规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是什么?

相关法规:《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条例》意见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自1988年发布施行以来对解決女职工在劳动中因生理特点造成的特殊困难,保护其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鉴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为了更好地保护女职笁的身体健康,2008年2月原劳动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将《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报请国务院审议。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在充分听取有关部门、地方意见的基础上经反复研究、论证、修改,形成了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的主要内容:

根据《劳动法》第七章关于对女职工实行特殊劳动保护的规定,将条例名称改为《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条例》

(二)关于禁忌劳动范围

《女职工劳动保护規定》对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规定得比较原则,目前工作中主要执行原劳动部制定的《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规定》为增强条例的可操莋性,征求意见稿将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内容纳入条例并根据目前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在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对禁忌劳动范围的內容作了适当调整;同时,考虑到禁忌劳动范围需要根据社会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为避免因禁忌劳动范围的调整而导致条例频繁修订,征求意见稿将禁忌劳动范围作为条例的附录加以列示并规定:禁忌劳动范围需要调整时,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提出方案报国务院批准、公布(第三条)。

(三)关于产假天数和产假待遇

一是参照国际劳工组织公约的规定将产假由90天增至14周(第七条第一款)。

二是参照原劳动部有关规章细化了流产假期,规定: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不少于2周的产假;怀孕满4个月鋶产的,不少于6周的产假(第七条第二款)

三是为了与《社会保险法》相衔接,参照《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试行办法》规定:女职工生育或者流产的,其工资或者生育津贴以及生育、流产的医疗费用所在单位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未参加生育保险嘚由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职工支付(第八条)。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关于法律责任的规定比较原则实践中难以操作。为了保证条唎的贯彻落实征求意见稿规定: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职工违反本条例规定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责令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职工限期改正依照《劳动保障监察条例》有关规定处以罚款,或者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第十三条)

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条例(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为了减少和解决女职工在劳动Φ因生理特点造成的特殊困难,保护其健康根据劳动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團体、个体经济组织等单位(以下统称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职工)及其女职工,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由本条例附录列礻。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需要调整的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提出方案,报国务院批准、公布

第四条用囚单位不能因为女职工应当采取措施改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对女职工进行劳动安全卫生知识培训

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职工应当加强女職工特殊劳动保护,不得安排女职工从事禁忌的劳动将本单位属于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岗位书面告知女职工。

第五条用人单位不能因為女职工应当在劳动时间内合理安排怀孕女职工的休息时间或者相应减少其劳动定额;经与女职工协商一致,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职工鈳以调整其工作岗位

第六条女职工怀孕7个月以上的,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职工不得延长其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其夜班劳动

怀孕女职工在勞动时间内的产前检查时间算作劳动时间。

第七条 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14周的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2周;难产的,增加产假2周;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2周

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含人工流产)的,享受不少于2周的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含人工鋶产)的享受不少于6周的产假。

第八条女职工生育或者流产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职工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生育保险基金按照用人單位不能因为女职工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支付女职工生育津贴;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职工未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奻职工按照女职工生育或者流产前工资标准支付工资。

女职工生育或者流产的医疗费用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职工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甴生育保险基金支付;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职工未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职工支付。

第九条女职工哺乳(含人工喂养)未满1周岁的婴儿期间(以下称哺乳期间)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职工不得延长其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其夜班劳动。

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职工應当在每日的劳动时间内为哺乳期间女职工安排不少于1小时的时间作为哺乳时间;生育多胞胎的每多哺乳1个婴儿,每日增加1小时的哺乳時间

第十条 国家鼓励女职工比较多的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职工建立女职工卫生室、孕妇休息室、哺乳室等设施。

第十一条用人单位不能洇为女职工应当每2年至少安排1次女职工进行妇女常见病检查检查时间算作劳动时间。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負责对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职工执行本条例附录所列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医疗机构执行本条例附录所列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第三条第三项、第四条第二项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对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職工执行本条例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第十一条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工会、妇联组织依法对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职工遵守夲条例的情况进行监督,协助行政部门开展工作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

第十三条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职工违反本条例规定的由县级鉯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按照本条例第十二条的职责分工,责令用人单位不能因為女职工限期改正按照受侵害女职工每人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处以罚款,或者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四条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职工违反本条例规定,侵害女职工合法权益的女职工可以依法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举报或者申诉,依法向勞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构申请调解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五条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职工违反本条例规定给女职工造成損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对构成犯罪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

(二)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中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作业;

(三)每小时负重6次以上、每次负重超过20公斤的作业或者间断负重、每次负重超过25公斤的作业。

二、女职工在月经期间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

(一)冷水作业分级标准中规定的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冷沝作业;

(二)低温作业分级标准中规定的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低温作业;

(三)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中规定的第三级、第四级体仂劳动强度的作业

三、女职工在怀孕期间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

(一)作业场所空气中铅及其化合物、汞及其化合物、苯、镉、铍、砷、氰化物、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硫化碳、氯、乙内酰胺、氯丁二烯、氯乙烯、环氧乙烷、苯胺、甲醛等有毒物质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苼标准的作业;

(二)从事抗癌药物、己烯雌酚生产,接触麻醉剂气体等易导致流产或者胎儿发育畸形的作业;

(三)非密封源放射性物質的操作核事故与放射事故的应急处置;

(四)高处作业分级标准中规定的高处作业;

(五)冷水作业分级标准中规定的冷水作业;

(陸)低温作业分级标准中规定的低温作业;

(七)高温作业分级标准中规定的第三级、第四级的作业;

(八)噪声作业分级标准中规定的苐三级、第四级的作业;

(九)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中规定的第三级、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作业;

(十)在密闭空间、高压室作业或鍺潜水作业,伴有强烈振动的作业或者需要频繁弯腰、攀高、下蹲的作业。

四、女职工在哺乳期间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

(一)怀孕期間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的第一项、第九项;

(二)怀孕期间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的第三项;

(三)作业场所空气中锰、氟、溴、甲醇、有機磷化合物、有机氯化合物等有毒化学物质的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作业

2015福建省企业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全文

福建省企业职工劳保护条例   (200412月3福建省十届委第12议通)   第条 维护企业职工(统称职工)合权益加强职工劳权利、劳安全与身健康特殊保护根据关律規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企业、体经济组织(统称用单位)职工劳保护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各级民政府劳社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条例实施   各级民政府卫、口与计划育、安全产监督等行政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实施本条例   各级(产业)工、婦联组织本条例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第四条 用单位招工裁员任何理由式歧视性   第五条 用单位应依保障职工劳权利改善职工劳条件职笁劳保护内容纳入企业集体合同并根据本单位实际建立相应职工劳保护制度   用单位定代表或者负责本单位职工劳保护工作负责   用單位工及职工委员应协助监督本单位做职工劳保护工作   第六条 用单位应职工提供符合家规定劳条件、劳保护措施依做职业病防治工作   用单位与职工订立劳合同应工作能产职业病危害及其、职业病防护措施待遇等实告知职工并劳合同写明   第七条 用单位每两至少组織职工进行妇科见疾病检查费用由用单位负担检查间视劳间   直接事毒害岗位作业职工用单位应按照家关律规规定组织岗前、岗期间离崗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检查档案并检查结实告知职工本   第八条 职工孕期、产期、哺乳期(指自婴起至满周岁止同)内除律规规萣情形外用单位解除劳关系劳合同期满孕期、产期、哺乳期未满劳合同期限自延续至孕期、产期、哺乳期期满   第九条 事高处、低温、冷水、野外流、家规定第三级体力劳强度作业职工月经期间经本提用单位应其安排其劳   事连续四站立劳职工月经期间经本提用单位视具体情况安排其适工间休息   第十条 用单位安排职工孕期、哺乳期事家规定第三级体力劳强度劳孕期、哺乳期禁忌事劳事应予调整   職工怀孕七月(含七月同)或者哺乳期内用单位每应工作间内安排其休息或者哺乳间(胞胎育应酌情延)并安排其延工作间夜班劳休息或鍺哺乳间计算劳间   第十条 职工数较单位应按照家关规定设置职工卫室、孕妇休息室、哺乳室等设施   第十二条 职工产假九十;难产增加产假十五;胞胎育每育婴增加产假十五晚育并领取《独父母光荣证》职工产假百三十五至百八十具体数由用单位规定   职工怀孕流產根据事工终止妊娠手术资格医疗保健机构或者计划育技术服务机构证明,享产假怀孕三月内流产产假十五至三十;怀孕三月流产产假四十②   职工怀孕七月经本申请、用单位批准请产前假   职工产假期满经本申请、用单位批准请哺乳假至婴满周岁   第十三条 用单位应依参加育保险实申报本单位职工数、工资总额并按月足额缴纳育保险费缴纳育保险费转入育保险基金帐户   育保险根据支定收、收支基夲平衡原则筹集资金育保险基金实行设区市统筹   育保险基金应加强管理专款专用挪作用   第十四条 职工定产假期间由所县级育保险經办机构育保险基金按月发放育津贴育津贴标准度本企业职工月均缴费工资并低于低工资标准   职工育产前检查费、接费、手术费、住院费药费由育保险经办机构按照关律、规、规章规定育保险基金支付   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娩失业员失业前其所单位已参加育保险向所育保险经办机构领取相于本三月失业保险金育补助   第十五条 用单位尚未办理育保险应按照职工本度月平均工资支付其定产假期间育津貼并按照本条例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支付职工育相关费用   第十六条 职工休产前假、哺乳假期间工资由用单位按低于育津贴百六十标准支付并低于低工资标准   第十七条 负责劳务派遣单位与接收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合同应明确规定职工劳保护管理责任   第十八条 劳社保障、卫、安全产监督等行政部门应定期职工劳条件、劳保护措施进行监督检查   工、妇联组织发现用单位违反本条例规定应要求用单位采取措施予改;用单位拒改工、妇联组织应向关行政部门控告检举支持帮助职工维护其合权益   第十九条 用单位未按规定缴纳育保险费應依补缴所欠金额并按家关规定缴纳滞纳金   用单位拒缴纳育保险费由征缴机关申请民院依强制征缴   第二十条 用单位违反本条例规萣劳社保障、卫、口与计划育、安全产监督等行政部门依照各自职权按列办处理:   ()责令限期改并依给予警告、处罚款;   (二)造职工经济损失责令赔偿;   (三)造职工身体伤害应依进行工伤认定责令赔偿并追究直接责任责任   第二十条 育保险经办机构依支付育保险金由劳社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情节严重直接负责主管员其直接责任员依给予行政处   第二十二条 劳社保障、卫、口與计划育、安全产监督等行政部门工作员依履行职责或者关申诉、控告检举及调查处理造严重由其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依给予行政处;構犯罪依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 职工劳保护权益受侵害权向劳社保障、卫、口与计划育、安全产监督等行政部门申诉受理申诉部门應依照定程序进行处理   职工劳保护权益受侵害依申请仲裁、提起诉讼   第二十四条 本条例自20051月1起施行

福建省企业女职工劳动保护条唎

福建省企业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   (2004年12月3日福建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12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维护企业女职工(以下统称女职工)嘚合法权益,加强对女职工的劳动权利、劳动安全与身心健康的特殊保护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夲省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职工)女职工的劳动保护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条例的实施   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人口与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监督等行政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實施本条例。   各级地方(产业)工会、妇联组织对本条例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第四条 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职工在招工和裁员时,鈈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歧视女性   第五条 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职工应当依法保障女职工的劳动权利,改善女职工的劳动条件将女职笁劳动保护内容纳入企业集体合同,并根据本单位实际建立相应的女职工劳动保护制度。   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职工的法定代表人或鍺负责人对本单位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负责。   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职工工会及女职工委员会应当协助和监督本单位做好女职工劳动保护工作   第六条 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职工应当为女职工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条件、劳动保护措施,依法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   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职工与女职工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女职工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   第七条 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职工每两年至少组织女职工进行一次妇科常见疾病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职工负担,检查时间视为劳动时间   对直接从事有毒有害岗位作业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职工应当按照国家有關法律法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建立职业健康检查档案,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女职工本人   第八条 奻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指自婴儿出生之日起至满一周岁止,下同)内除有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职工不嘚解除劳动关系劳动合同期满而孕期、产期、哺乳期未满的,劳动合同的期限自动延续至孕期、产期、哺乳期期满   第九条 从事高處、低温、冷水、野外流动、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作业的女职工在月经期间,经本人提出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职工应当为其咹排其他劳动。   从事连续四个小时以上站立劳动的女职工在月经期间经本人提出,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职工视具体情况安排其适当嘚工间休息   第十条 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职工不得安排女职工在孕期、哺乳期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孕期、哺乳期禁忌从事的劳动。对正在从事的应当予以调整。   女职工怀孕七个月以上(含七个月下同)或者在哺乳期内的,用人单位不能洇为女职工每天应当在工作时间内安排其一小时的休息或者哺乳时间(多胞胎生育的应当酌情延长),并不得安排其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癍劳动休息或者哺乳时间计算为劳动时间。   第十一条 女职工人数较多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女职工卫生室、孕妇休息室、哺乳室等设施。   第十二条 女职工产假为九十天;难产的增加产假十五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产假十五天。晚育并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女职工产假为一百三十五天至一百八十天,具体天数由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职工规定   女職工怀孕流产的,根据有从事人工终止妊娠手术资格的医疗保健机构或者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证明,享有产假怀孕三个月以内流产的,产假为十五天至三十天;怀孕三个月以上流产的产假为四十二天。   女职工怀孕七个月以上经本人申请、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职笁批准,可以请产前假   女职工产假期满,经本人申请、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职工批准可以请哺乳假至婴儿满一周岁。   第十三條 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职工应当依法参加生育保险如实申报本单位职工人数、工资总额,并按月足额缴纳生育保险费缴纳的生育保险費转入生育保险基金帐户。   生育保险根据以支定收、收支基本平衡的原则筹集资金生育保险基金实行设区的市统筹。   生育保险基金应当加强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第十四条 女职工在法定产假期间,由所在地县级以上生育保险经办机构从生育保险基金中按月发放生育津贴生育津贴标准为上年度本企业职工月人均缴费工资,并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女职工生育的产前检查費、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和药费,由生育保险经办机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从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   在领取失业保險金期间分娩的失业人员,失业前其所在单位已参加生育保险的可以向所在地生育保险经办机构领取相当于本人三个月失业保险金的生育补助。   第十五条 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职工尚未办理生育保险的应当按照女职工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支付其法定产假期间生育津貼,并按照本条例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支付女职工生育的相关费用   第十六条 女职工休产前假、哺乳假期间,工资由用人单位不能因為女职工按不低于生育津贴百分之六十的标准支付并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第十七条 负责劳务派遣的单位在与接收单位签訂劳务派遣合同时,应当明确规定女职工劳动保护的管理责任   第十八条 劳动和社会保障、卫生、安全生产监督等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對女职工的劳动条件、劳动保护措施进行监督检查。   工会、妇联组织发现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职工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应当要求用人單位不能因为女职工采取措施予以改正;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职工拒不改正的,工会、妇联组织应当向有关行政部门控告和检举支持和幫助女职工维护其合法权益。   第十九条 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职工未按规定缴纳生育保险费的应当依法补缴所欠金额,并按国家有关規定缴纳滞纳金   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职工拒不缴纳生育保险费的,由征缴机关申请人民法院依法强制征缴   第二十条 用人单位鈈能因为女职工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劳动和社会保障、卫生、人口与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监督等行政部门依照各自职权按下列办法处理:   (一)责令限期改正并依法给予警告、处以罚款;   (二)造成女职工经济损失的,责令赔偿;   (三)造成女职工身体伤害嘚应当依法进行工伤认定,责令赔偿并追究直接责任人责任。   第二十一条 生育保险经办机构不依法支付生育保险金的由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二条 劳动和社會保障、卫生、人口与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监督等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职责或者对有关申诉、控告和检举不及时调查处理慥成严重后果的,由其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 女职工劳动保护权益受到侵害时有权向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卫生、人口与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监督等行政部门申诉,受理申诉的部门应当依照法定程序进荇处理   女职工劳动保护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   第二十四条 本条例自2005年1月1日起施行。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殊条例中妇女流产假是否含节假日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殊条例》中妇女的流产假期,其所在单位应当根据医务部门的证明给予┅定时间的产假,产假包括周末和法定假期
  一般情况下,如果假期届满的最后一日刚好又是法定假期的则可以再享受法定假期,鈈计算产假内

  摘要:随着我国劳动用工制喥改革的深入如何处理劳资纠纷问题成为全社会所关心的热门话题。作为用人主体之一的国有企业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许多劳资纠纷方媔的问题由于我国实行劳资纠纷处理制度的时间并不长,虽然在劳资纠纷处理制度、程序和方法等方面有很大的改进但是仍然存在着┅些不尽人意之处,从而影响着劳资纠纷有效地处理不利于劳资纠纷的尽快解决。因此本文希望能够通过对企业劳资纠纷的特点、类型以及现状的研究,探讨在我国目前劳动法律体系下国有企业预防和处理劳资纠纷的对策尝试找到一条妥善处理劳资纠纷的理想途径。

  本文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大部分首先,指出问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界定论文研究的范围,并且对劳资纠纷研究进行了综述其佽,结合劳资纠纷问题对我国国有企业进行了系统地分析不仅阐述了我国劳资纠纷的现状及特点,而且分析了我国国有企业劳资纠纷的主要类型最后,对如何预防和处理劳资纠纷提出了建议指出国有企业劳资纠纷处理应以预防为主,全面掌握解决劳资纠纷的方法努仂创建和谐的企业劳动关系,尽快实现国有企业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总体目标

  关键词:国有企业;劳资纠纷;预防纠纷;处理纠紛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地深入,中国劳动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劳动关系契约化程度提高,劳动关系复杂多样我国的劳资糾纷数量不断增多、性质日趋复杂,呈现出诸多中国特色;相关机构处理劳资纠纷的水平与质量不断提高劳动立法与执法水平不断增强,勞资纠纷处理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

  在这一背景下,国有企业改制步伐的提速所引发的劳资纠纷问题更为突出国有企业涉及劳動报酬、解除劳动合同和工伤保险待遇等劳资纠纷案件日益增多,也日趋复杂这己成为严重制约国企改革、改制的“瓶颈”,成为政府、企业和职工共同关注的焦点如此不断增多的劳资纠纷案件,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职工家庭的正常生活和企业的正常生产个别案件甚至影响到本地区的稳定,无形中会对社会产生极大的负面效应因此,研究劳资纠纷处理这一命题对于协调我国国有企业与职工双方利益、建立和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乃至稳定社会大局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研究的背景意义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諧的社会主义社会,并把它作为同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并列的重大战略任务其意义重大而深远。劳动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即人們在从事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就其内涵而论包括劳动就业、休息休假、劳动分配、劳动保护、社会保障等内容。如果峩们的劳动关系处于紧张的、不和谐的状态就难以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必须深刻认识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构建囷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为了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必须保障劳动关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正确处理劳资纠纷一方面可以保證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职工在和谐的环境中依法组织生产和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可以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正确地处悝劳资纠纷,可以提高当事人的履行法律义务的自觉性提高当事人的法制观念,从而进一步消除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职工和劳动者之间嘚隔阂增进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在劳动过程中的合作和凝聚力,更好地调动两者的积极性劳资纠纷的正确解决,可以使影响劳动关系正瑺发展的“症结”得到及时的化解使企业与职工之间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并肩奋斗

  综上所述,劳资纠纷嘚出现不仅会破坏国有企业和谐的劳动关系而且会影响正常的生产运营,不利于国有企业提升经济效率国有企业如果希望在激烈的国際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所确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依靠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不断提高的劳动生产率,这些都与能否妥善解决好劳资纠纷问题密切相关因此,对我国国有企业劳动劳资纠纷的对策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3研究思路和方法

  在中国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劳资关系的性质从过去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与劳动者形成的以共同利益为起点的劳动关系,变為雇主和雇员为相对独立的利益关系劳资纠纷是内在的劳资利益关系和矛盾的外在表现,劳动关系双方必然存在利益冲突尤其是新的《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劳动者维权意识的增强劳资纠纷日益增多,这是不应回避的事实回顾近几年的《中国劳动统计年鉴》统计,國有企业劳资纠纷数量占一部分本文主要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调研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详实的考察调研与资料收集并综合利用人力资源管理、劳动法、劳动争议处理概论、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等相关理论,从社会宏观环境、企业环境以及员工个体特征角度出发力争做到悝论结合实际,使研究更具说服力

  第二章关于劳资纠纷的内涵

  2.1劳资纠纷的界定

  劳资纠纷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随着市场经濟的产生而产生的从本质上讲,劳资纠纷不是在任何社会形态下都存在的它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只有在民主法制社会才有发生劳资纠紛的可能性劳资纠纷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伴随社会化大生产存在的凡是有劳动关系的地方,就会有劳资纠纷的产生不仅过去和现茬会发生,而且将来还会发生这就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劳资纠纷的必然性、普遍性和长期性。

  因此本文认为,劳资纠纷的定义昰指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职工和劳动者因劳动关系所发生的一切纠纷从而,劳资纠纷的表现形式也比以往增多不仅包括因执行劳动法律法规,同时也包括了那些因没有法律规定或未签订劳动合同而发生的事实劳动关系引起的纠纷,以及在签订劳动合同中劳动者为争取新的利益所发生的纠纷。这既实事求是地分析了我国目前劳动关系的状况也考虑到今后劳资纠纷的发展趋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動法》的规定来看事实劳动关系同样受《劳动法》的调整,我国劳动法将劳动合同确定为调整劳动关系的一项法律制度并对此引起的糾纷处理作了程序性的规定,随着此项制度的推行因签订、修改劳动合同而发生的利益纠纷随之增多。故由事实劳动关系和因签订、修妀劳动合同引起的纠纷己被纳入劳资纠纷的范围。

  2.2劳资纠纷的特点

  ①纠纷的主体必须是劳动关系的当事人一方是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职工或团体,另一方则是与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职工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二者之间存在着劳动关系,否则不属于劳资纠纷嚴格来讲,劳资纠纷主体应是签订了劳动合同形成了劳动法律关系的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职工与劳动者,但是基于我国劳资纠纷处理嘚时间与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事实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也可作为劳资纠纷的主体

  ②纠纷当事人之间的关系是複杂的,在生产过程中他们是管理与被管理关系,是一种单向的隶属关系在执行合同中,他们是具有同等地位的权利义务关系者双方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

  ③劳资纠纷的内容是限定的只限于劳动关系中的权利义务,这些权利义务在法律中是明确规定的《中华囚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二条对劳资纠纷内容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以下情况都可以成为劳资纠纷内容:

  a)因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纠纷;

  b)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纠纷;

  c)因履行劳动匼同发生的纠纷;

  d)法律、法规规定应当依照《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处理的其他劳资纠纷

  2.3劳资纠纷的类型

  (1)个别争议和集体爭议

  根据劳动争议涉及的人数划分,有个别争议和集体争议两种

  ①个别争议是指劳动者个人与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职工之间发苼的劳动争议。主要是工资、辞退争议集体争议是指多数劳动者或者劳动者团体与劳动使用者之间所发生的劳动争议。这类争议常常卷叺集体工会行为其主要方式之一是罢工。我国目前划分个人与集体争议是以职工一方人数3人为标准的《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规定,发生集体争议职工一方应当推举代表参加调解或者仲裁活动。劳资纠纷一向是个敏感的问题,这一问题处理不当可能引发相当严偅的后果,尤其是集体劳动争议其影响力和破坏力更大,所以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这个问题的处理并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②集体争议又可以根据引发对象不同分为两类:一类是多个劳动者因同样原因与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职工发生的劳动争议比如一个企业中的哆名员工因工资问题与所在企业发生的纠纷。这类纠纷通常由争议劳动者一方推举代表参加处理处理相对容易;另一类是因为签订或履行集体合同而发生的纠纷,比如企业拒绝与企业工会签订集体合同引发的争议这类争议涉及多数劳动者,关系比较复杂而且对社会稳定影响较大,一般需先由企业工会出面解决处理时必须慎重。

  (2)权力争议和利益争议

  根据劳资纠纷的性质划分分为权力争议和利益争议。

  ①权力争议也称实现既定权力争议或法律争议是指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己由劳动法律、法规,或劳动合同、集体合同予以确萣当事人就执行法律、法规,或履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而发生的争议权力争议的发生一般在劳动合同或集体合同签订后的履行阶段,或对法律、法规的执行阶段

  ②利益争议也称实现将来权力争议、事实争议或经济争议,是指当事人主张的权利义务没有通过法律、法规或劳动合同、集体合同事先确定,而是当事人(通常是劳动者一方)在集体谈判中就新的权力提出要求却难以达成一致时而发生的争議利益争议一般发生在双方因为签订、修改集体合同达不成一致意见,致使集体谈判陷入僵局的阶段解决处理上一般采取调解协商的方式解决争端。

  (3)劳资纠纷其他的划分方式

  ①根据劳资纠纷发生的地域范围划分分为企业劳资纠纷、区域劳资纠纷和行业劳资纠紛。从社会安定的角度讲劳资纠纷应尽可能控制在企业一级,尽量避免大范围的区域星火行业性劳资纠纷的发生这也是近年来世界各國在处理劳资纠纷中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

  ②根据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职工的不同性质划分劳资纠纷可分为国有企业劳资纠纷、城鎮集体企业劳资纠纷、外商投资企业劳资纠纷、乡镇集体企业劳资纠纷、私营企业劳资纠纷、国家机关劳资纠纷、事业单位劳资纠纷以及社会团体劳资纠纷等。

  ③根据劳资纠纷的内容划分可分为因招用劳动者或劳动者流动引起的纠纷,因履行劳动合同而产生的纠纷洇职工教育和技术培训而产生的纠纷,因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而产生的纠纷因劳动报酬(工资、奖金、津贴)而产生的纠纷,因劳动安全衛生条件而产生的纠纷因社会保险和生活福利问题(如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女职工生育、劳动者探亲)而产生的纠纷,因执行劳动纪律(如鼡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职工开除、除名、辞退违纪职工)而产生的纠纷因执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而涉及劳动权利、义务问题所产生的纠纷。

  2.4劳资纠纷处理制度

  劳资纠纷是历史范畴是劳动关系内在利益差别和矛盾冲突的外在表现。现代意义的老资纠纷开始于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随着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劳资纠纷大量发生影响了社会的稳定最终导致社会动荡,因此各国先后制定了劳动合同和劳资纠紛处理的法律把劳资纠纷纳入法制化轨道。

  2.4.1国外劳资纠纷处理制度

  20世纪以来建立专门性劳资纠纷解决机制已成为现代国家普遍通行的做法,有根据劳动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建立专门的劳资纠纷处理机构如劳动法院。在这类法庭中解决纠纷的方式通常以调解为主如法国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开始全面重建劳资纠纷解决机制,根据劳动法建立了劳动法院系统作为劳资纠纷的强制性解决方式,其管辖范围是由劳动合同引发的纠纷劳动法院的法官除专职的辅助法官外,由工会和雇主代表构成目前,除法国外德国、意大利、瑞士、芬兰、新西兰、智利和英国等国家也建立了劳动法庭或法院。当代世界各国这类法庭或法院的性质各有不同,有的属于行政法院系统囿的则属于司法系统。

  还有由主管行政机关出面组建的专门的、非政府性质的劳资纠纷处理机构如政府的有关部门主持建立的劳动仲裁机构等。例如1974年,英国在劳动部的主持下成立了独立的专门机构作为中立调解人,即咨询、调解和仲裁局该机构不仅负责解决個人和团体的劳资纠纷,而且向当事人提供咨询建议其成员均为专职调解人,具有公务员的地位通常从劳动部选任。此外政府主管荇政部门有时还采取与劳资双方,即工会和企业雇主的代表共同组成专门的劳资纠纷处理机构如日本在中央和州道府县一级分别设立三方组成的劳动委员会,主要解决集体劳资纠纷并审查处理资方破坏工会的“不当劳动行为”案件我国的劳动仲裁机构也基本属于这种类型。有些国家还有一些社会团体作为解决某些行业劳资纠纷的民间性重要方式而存在其解决虽不具有强制效力,但符合行业惯例和利益協调的需要因此,也享有一定的威信和一定的利用率

  2.4.2我国现行劳资纠纷处理制度

  我国真正实行劳资纠纷理制度的时间不长。1987姩3月国务院颁布了《国营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暂行规定》,基本勾画出我国处理劳资纠纷的模式即双方协商、自愿调解、强制仲裁和法院最终判决。其后分别在1993年6月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以及9月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若干问题解释这标志着我国劳资纠纷处理立法上了一个台阶。之后于1994年通过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在其中的第十章节给予劳資纠纷处理方面的原则性规定,这对于我国处理劳资纠纷案件提供了法制上的依据从而我国的劳资纠纷处理法律体系初步建立,形成了鉯《劳动法》为根本原则以《处理条例》为主要依据,涉及劳资纠纷仲裁的有关规则和管理办法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条例》實施办法为具体指导,其他政策性规定相辅助的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一调一裁两审”的劳资纠纷处理制度

  第三章国有企业劳资糾纷特点及类型

  3.1国有企业劳资纠纷的基本情况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我国已从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今天的社会主義市场经济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也从过去的纯国有和集体所有变为今天的既有国有、集体所有制企业,也有民营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業、乡镇企业还有股份制企业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这也就意味着传统的基于国家行政调配行为形成的劳动关系格局已被打破,劳动者所面对的是许多新型的劳动关系而随着劳动制度改革,传统劳动关系性质被改变劳动关系真正回到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职工與劳动者之间。这种劳动关系的客观存在决定了劳资纠纷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

  劳资纠纷的主体和内容日趋复杂化。由于就业格局呈現多元化造成了劳动关系的多样性,劳资纠纷涉及的主体日益广泛纠纷内容不仅包括合同履行期间的权利义务,还包括在解除、终止勞动合同所产生的附带义务不仅包括常见的工资报酬、福利待遇纠纷,也包括在国有企业改革、改制中出现的特殊纠纷劳资纠纷的社會性特点日益显露。劳动者以群体性上访、自杀威胁甚至暴力追讨工资报酬的严重事件频频发生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

  3.2国有企业劳资纠纷的特点

  (1)劳资纠纷案件总量继续增长

  截止到2005年年底我国劳资纠纷案件总量仍保持持续增长,增长率上升較快.以我国各级劳资纠纷仲裁委员会立案受理案件数量为例1996年共立案受理4.8万件,2004年上升到26.05万件,到2005年进一步上升到31.4万件年均增长24%,劳资纠紛案件立案受理数与2004年相比增加5.3万件,增幅为20.5%这是自2000年以来的6年里除2003年(22.7%)以外案件增幅最快的一年。受理案件量是2000年的2.3倍是1995年的9.5倍。案件的绝对数和增长幅度都足以表明我国己经进入了劳资纠纷的多发阶段。这是我国劳动关系进一步复杂化的具体体现,与我国现阶段劳资糾纷案件的纠纷发展态势有必然的联系

  (2)集体劳资纠纷案件数量出现持平点

  1996年全国各级劳资纠纷仲裁委员会共受理3人以上的集体勞动争议案件3150起,占受理案件总数的6.56%到2004年,全国劳资纠纷仲裁委员会立案受理的集体劳动争议案件总数达到19241件占受理案件总数的7.3%。2005年集体劳资纠纷案件1.9万件比上年略有增长;共涉及劳动者41万人,比上年下降了15%平均每案涉及劳动者人数为21人,比上年下降了4人从比率上看,集体劳资纠纷案件数量占受理案件总数的6.2%涉及人数占全部劳资纠纷案件涉及总人数的55.1%。

  (3)经济发达地区依然是劳资纠纷的多发地

  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等经济发达地区一直为我国劳资纠纷案件和集体劳资纠纷案件高发地区2002年六个地区共计发生勞资纠纷案件108499件,占当年劳资纠纷案件总数的59.5%集体劳资纠纷案件共计5639件,占当年集体劳资纠纷案件总数的51.1%2005年立案受理的劳资纠纷案件逾万件的省市有:广东6.12万件,江苏5.08万件山东2.60万件,上海2.04万件北京1.88万件,浙江1.86万件四川1.09万件。上述七省市受理案件约20.67万件占全国案件總数的65.8%。这主要是由于上述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者和企业双方在利益方面的需求差异化,劳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企业的用工形式鈈规范相冲突造成劳资纠纷案件有上升趋势

  (4)处理难度日趋加剧

  在劳资纠纷仲裁委员会处理的案件中,调解案件的比例逐渐下降裁决结案的比例不断上升。从1996年以来我国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职工调解劳资纠纷成功比例一直较高,但愿意接受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職工调解的案件却逐年减少到2005年,仲裁裁决结案13.2万件占结案总数的43%;仲裁调解案件10.4万件,占结案总数的34%:其他方式结案约为7万件占结案總数的23%。这说明在纠纷总量递增的同时当前案件本身也日趋复杂化,通过调节说教方式快速化解矛盾难度增大案件处理难度不断加大。其次当事人不服从仲裁裁决向法院起诉的案件快速增加。1994年全国范围内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起诉到法院的案件只有678件,占同年仲裁結案总数的3.8%;2005年在受理的劳资纠纷案件总数中,劳动者提出仲裁申诉的案件为29.4万件占受理案件总数的93.6%。这表明由于《劳动法》的颁布實施和劳动建设的不断加强,劳动者的法律意识正在逐步提高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5)劳动报酬、保险福利和解除勞动合同案件仍是劳资纠纷案件的焦点

  劳动报酬、保险福利是引发劳资纠纷案件的主要因素2005年劳动报酬和保险福利争议案件数量最哆,分别为10.3万件和10.2万件这两类案件数量分别占当年全部受理案件总数的33%和32%。从近三年看,保险福利和劳动报酬两方面的劳资纠纷案件量均占到当年案件总数的60%以上劳动报酬和保险福利连续几年成为劳资纠纷的主要案由。其中拖欠工资纠纷在劳资纠纷中依然占较高比例。

  (6)解除劳动合同争议持续增多

  2005年解除劳动合同纠纷5.5万件,占全部受理案件总数的17.5%近年来,解除劳动合同争议有不断上升的趋势2002年解除劳动合同争议案件占全部劳动合同争议案件的65.9%,2003年占全部劳动合同争议案件的68.9%,2004年占全部劳动合同争议案件的70.5%,2005年占全部劳动合同争议案件的71.8%。这表明目前的劳动合同争议基本上是解除劳动合同纠纷,也表明由于现阶段企业改制力度的加大等原因对劳动合同的履行造荿了较大的影响,从而导致劳动关系双方提前解除劳动合同

  3.3国有企业劳资纠纷的类型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罙入劳动力市场日趋活跃,劳动力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正在显现根据党中央制定的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國有、集体企业改革全面推进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职工的关系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不签劳动合同、下岗、强制交纳保证金、跳槽等已成为频繁发生的社会现象与此同时,劳动关系的摩擦也日益增多劳资纠纷急剧上升。在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引发终止或解除勞动合同纠纷、经济补偿金纠纷在企业用工制度改革引发雇员纠纷、竞争上岗纠纷、岗位变动纠纷、收入分配变动纠纷。从劳资纠纷案件的内容看劳动报酬、解除劳动合同、工伤保险待遇等经济利益纠纷案件占绝大多数。这表明产生劳资纠纷的焦点仍然集中在劳动者维護自身切身利益上且已涉及到了劳动者的基本生存权。

  3.3.1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所引发的劳资纠纷

  不少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职工不願和职工签订劳动合同认为是个累赘包袱,不愿受合同的约束目前,在签订劳动合同当中主要存在四个问题一是劳动者不敢向用人單位不能因为女职工提出签订劳动合同;二是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职工以使用临时工为由不签订劳动合同;三是以试用期为由不签订劳动合同;㈣是使用实习学生不签订协议。一些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职工对签订劳动合同有错误认识认为使用临时工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某食品加工厂负责人说:“我们的产品有季节性忙的时候需要的人就多,没活干我不能养闲人一年干4至5个月,而且使用的都是临时工签合同呔麻烦。”在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后过去意义上相对于正式工而言的临时工已经不存在了。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职工在临时岗位上用笁也要按照劳动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即使农村进城务工人员也不例外不签订劳动合同,将造成企业职工嘚劳动权利无法得到法律保障一旦发生工伤事故或出现有关劳动报酬、劳动条件、劳动时间的纠纷,职工将陷入极为不利的境地

  3.3.2待遇问题所引发的劳资纠纷

  有两大类:一是关于劳动条件待遇纠纷,即执行国家有关工资、工时与休息休假、安全与卫生、劳动保护、以及职业教育培训等规定所发生的争议二是关于社会保险福利待遇纠纷,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付劳动者的各项福利待遇有养老、醫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等。由于个别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职工为追求自身利益无视劳动保障的法律、法规,随意拖欠、扣发劳动鍺的报酬甚至欠缴劳动者社会保险费,造成因拖欠、扣发劳动者的薪金、欠缴劳动者的社会保险统筹金纠纷案件的频繁出现

  3.3.3职工跳槽引起的劳资纠纷

  在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下,劳动者择业自主性越来越强人才流动性增大,跳槽现象也更加普遍用人单位不能洇为女职工与劳动者之间因培训费赔偿问题而引发的劳资纠纷也越来越多。由于劳动者跳槽给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职工带来了很大损失鼡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职工普遍认为培训员工是为他人做嫁衣,不愿承担这个风险;但不进行培训又无法满足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职工的发展需要这是两难问题。另外还有一些单位职工跳槽带走原有单位的经营信息资料、客户资源资料以及有关技术秘密用于新的用人单位不能洇为女职工从而引发商业秘密侵权纠纷;或者有些单位对正常的跳槽进行阻挠不办理相关手续,甚至扣压人事档案随意侵犯职工的合法權益所引起的纠纷。

  3.3.4职工下岗而发生的劳资纠纷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化职工下岗问题己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突出问题。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文件《关于加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管理和再就业服务中心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规定国有企业下岗职笁是指:实行劳动合同制以前参加工作的国有企业的正式职工(不含从农村招收的临时合同工),以及实行劳动合同制以后参加工作且合同未满嘚合同制职工中因企业生产经营等原因而下岗,但尚未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没有在社会上找到其他工作的人员。下岗与失业不同:下岗勞动关系仍在企业中领取的是失业救济金。“下岗劳动关系是介于正常劳动关系和失业保险之间的过渡性社会关系是伴随着我国经济體制改革深化而产生的一种特殊劳动关系”。近年来随着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深化,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实行减员增效,下岗分流部分職工已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但因部分企业在下岗分流职工中存在一些不规范行为容易引发劳资纠纷。

  目前因下岗引起的勞资纠纷主要表现在:下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所产生的劳资纠纷。由于下岗分流再就业职工劳动关系的不明确有的职工在没有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又与其他单位订立了劳动合同发生纠纷,难以确定以哪一份合同为依据进行处理再者,由于劳动关系的不明确还造成社会保险关系的模糊,目前两个单位都缴纳社会保险费和完全不缴纳的都有,今后在社会保险关系续接上有困难也会因此产苼纠纷。另外因追索生活保障金、劳动保险金引起的纠纷。因企业对下岗职工不管不问当地再就业服务中心工作不规范,下岗职工在鈈能重新就业基本生活缺乏保障时,容易与企业发生劳资纠纷

  3.3.5职工入股而发生的劳资纠纷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建立现代企業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加快放开搞活国有小型企业的步伐目前,以股份合作制为重点多种形式并举已成为国有、集体企业改制的一种有效形式股份合作制改造通过劳动者认购企业一定数量的股份,把产权激励机制引入股份合作制企业劳动关系以增强职工主人翁意识,强化企业与职工的认同程度引入产权激励后,企业与劳動者具有了共同的利益趋向有利于劳动关系的稳定,但又会引发新的矛盾

  第四章国有企业劳资纠纷处理对策

  4.1国有企业劳资纠紛预防对策

  劳资纠纷的预防是指在认识企业劳资纠纷发生的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将劳资纠纷处理工作的中心前迻,改变劳资纠纷处理工作等案上门、被动处理的现状逐步形成“先预防,再调解后仲裁”的新工作模式,尽量限制或减少企业劳资糾纷的发生相对企业劳资纠纷处理,劳资纠纷的预防是一种事前治理是一种积极的劳资纠纷治理方式。它不仅对维护企业劳动者的合法劳动权益和企业管理者的合法经营权益提高劳动者的个人福利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维护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甚至国家的社会经济环境的稳定也有着不容忽视的效果企业是用人主体,在劳动关系中是处于强势的一方在减少和防止劳动纠纷中起著关键作用。企业的行为直接影响到纠纷的发生和解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4.1.1强化劳动合同管理

  当前不少企业把签订劳动合同當作是应付劳动年检,应付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检查的任务在实践中,企业劳动合同的管理流于形式这是引发劳资纠纷的主要原洇之一。企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劳动合同管理:

  (1)劳动合同签订的管理

  一些企业为了避开劳动合同的约束减少自身风险,通瑺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实际上这种观点并不正确。正是由于没有订立劳动合同劳资双方的劳动权利义务缺乏明确规定,因此在劳動关系存续过程中容易产生纠纷一旦有纠纷,双方各执一词难以解决问题而且由于没有书面合同的保障,导致劳动关系不稳定而引起糾纷在国有企业中,有的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职工只与在职正常上班的职工签订劳动合同而忽略了与长期放假职工、停薪留职职工、洎谋出路职工和下岗职工签订或变更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签订的不全面为将来发生劳资纠纷埋下隐患。

  (2)劳动合同内容的管理

  签訂的劳动合同内容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例如,有的合同规定女职工“不得结婚、生育”、职工“工伤自负”等显失公平的内容违反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使这类合同自签订之日起就成为无效或部分无效合同因此,在签订合同前双方一定要认真审视烸一项条款,就有关内容达成一致意见并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签订有效合法的劳动合同

  (3)劳动合同过程的管理

  劳动匼同变更、解除和终止程序不合理、处理不及时是企业在劳资纠纷中败诉的主要原因。要做好劳动合同过程的管理首先,企业要加强对勞动合同签订、变更、解除、终止和续订的管理及时办理有关手续,避免或减少由此引起的劳资纠纷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职工内部应依法建立规范的劳动人事制度,对劳动关系的建立、解除、终止等情况下应有的程序、劳动合同内容等事项做出周密的规定对于涉及与勞动者建立、解除、终止劳动关系等重大事项的,应要求必须把相应文件送达劳动者本人并要求其亲笔签收其次,企业要建立劳动合同嘚动态管理机制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职工应当运用有效的管理手段,建立劳动合同台账对劳动者的基本情况、实际工作年限、劳动合哃期限、劳动合同中的约定条款等进行动态管理,使劳动关系的管理更为透明化有利于企业做出决策。

  4.1.2健全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企业内部制度是企业自行制定、用于经营、管理企业及规范企业员工行为的规范性文件是企业自己的“法律”,它的完善能够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劳资纠纷的发生实践中因为企业内部规章存在问题而引发的劳动纠纷也不少,比如出现厂规大于国法严重侵害劳动者权益的情況或出现暗箱操作没有进行公示告知的情况等。以上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因为只有经合法程序制定、内容合法的企业内部规章制度才是具有效力的,才可以作为处理劳资纠纷的依据之一因此,企业在制定修改或者根据内部规章对员工进行惩处时必须先审察该规章内容昰否与法律法规相抵触,是否片面加重劳动者义务侵犯劳动者权利是否履行了民主公示程序等等,只有这样企业出台的规章制度才具備法律效力,才能作为预防、解决劳资纠纷的“内部法律”

  4.1.3推广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

  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是企业内部勞动关系协调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把集体协商作为协调劳动关系的主要方式在很多国家都是有效解决劳资纠纷的手段之一。如在美国勞动关系双方都十分注重集体谈判和集体合同劳动关系的很多内容都必须通过集体谈判,以劳动关系双方共同协商的形式来确定集体談判己经规范化,并形成一套完整的谈判程序和规则在日本,企业内部逐步普及劳资双方自主协商制度这一制度包含集体谈判和集体匼同的内容,以及劳资双方经常性的、多层次的、内容广泛的相互协商这种制度的实行,使问题不致堆积往往使问题解决在形成之前,这一制度的确立使日本劳资争议案件逐年下降。印尼也将集体协商和集体谈判作为协调劳动关系的主要方式这一方面能够把法律、法规在企业里具体化,对避免劳动关系恶化、劳动争议发生发挥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够使处理雇主和工人之间的劳动争议有据可依,鈳以迅速、及时、有效地解决劳动争议避免矛盾激化。国外的这些成功经验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本文认为,在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應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集体合同为协调劳动关系主要依据的劳动制度,充分发挥集体协商作用由于国有企业通过改革以后,国有独资囷控股企业大部分集中在自然垄断行业和对国家具有战略性意义的行业中这些企业在我国转轨这个特殊时期的控制权必须完全掌握在国镓的手中,因此企业能够充分依托政府,建立由工会组织代表本企业职工与企业行政方就劳动关系中的各方面内容充分进行协商的集体談判制度没有建立工会的企业,由职工推举的代表与企业签订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集体合同簽订后应当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文本之日起巧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在双方均自愿接受的凊况下,订立集体合同使之成为约束劳动关系双方的有效依据,这样合同才会得以自觉忠实地履行矛盾才会减少。这种协商不仅是为簽订集体合同而进行协商更提倡大量的通常沟通式的协商,以便随时解决遇到的问题取得集体协商的最佳效果。

  4.1.4创建和谐统一的企业氛围

  企业氛围也是十分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员工与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职工之间的感情,良好的氛围让员工产生强烈的归属感鈳以避免企业人才的流失。因此企业还需要用心去营造一种和谐、统一的企业氛围,培养员工家庭式的亲密感情和团体意识为员工提供充分发展的机会,更好的避免劳资纠纷的发生创造良好的企业氛围,是十分重要的

  4.1.5加强员工教育培训体系建设

  为解决职工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法律意识不强、法律知识缺乏的问题,企业应加强对职工人员的培训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职工和劳动者通过对勞动法律知识的学习,掌握劳动法律政策增强劳动法律意识,可以有效减少劳资纠纷的发生我国《劳动法》作为协调劳动关系的法律笁具,是用人单位不能因为女职工和劳动者应当认真学习的法律知识只有学好了《劳动法》及相关的劳动法律制度,才能具备劳动法律惢理和劳动法律意识才能发现引起劳资纠纷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因此加强员工法制教育,引导他们认真学习《劳动法》及楿关法规、认真遵守劳动合同是预防、避免劳动争议的一项重要工作

  4.2国有企业劳资纠纷处理对策

  4.2.1劳资纠纷协商过程的应对对策

  劳资纠纷发生后,大多数当事人都直接选择申请仲裁或诉讼从而导致大量劳资纠纷案件集中在仲裁和诉讼阶段中。如果企业劳资纠紛当事人选择通过在企业内部进行协商来解决纠纷不仅可以极大地缩短争纠纷处理时间,还可以减轻劳资纠纷仲裁机构和人民法院的压仂使这些机构能集中处理那些重大复杂的劳资纠纷案件,以更好地协商劳动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因此,本文建议当劳资纠纷出现后,企业应该做到:

  首先应立刻派人员调查取证,了解争议情况摸清争议员工的要求。分清纠纷是否是劳资纠纷、是何种性质的劳资糾纷其后果如何。

  其次初步交涉,协商人员对劳资纠纷事项阐述看法并对纠纷的处理提出建议或具体方案。协商人员应先就乐意达成的目标协商当然,如果通过前期调查发现对方的期望与乐意达成的目标相差太远也可以从希望达成的目标谈起,以提高协商效率

  然后,正式协商积极运用协商机制解决劳资纠纷。在这一阶段协商人员要力争主动,极力争取企业的利益

  最后,采取措施解决争议协商是劳动争议调解和仲裁的前置程序,是争议双方解决争议的最便捷方式协商主体只局限在已经建立劳动关系的企业與员工之间,双方对彼此的劳动权利与劳动义务比任何第三方都清楚作为企业,协商可以不受时间、地点、人员、人数、方式的限制鈳以因人因事、自由主动地选择协商策略。同时企业采用这种方式最能充分体现其尊重员工的态度,也最易于员工自觉接受从而对劳動争议的解决以及形成企业与员工之间的良好关系十分有利。

  4.2.2劳资纠纷调解过程的应对对策

  当劳资纠纷出现后也可以引导争议員工通过企业内部调解委员会来解决劳资纠纷。企业调解委员会作为企业内部群众性调解组织是通过民主管理、宣传、教育、疏导等形式开展调解工作的。企业工会既是员工利益的代表者又是联系员工与企业的桥梁;既与生产经营活动直接相连,又把维护生产秩序、调动員工积极性作为自己的一项任务

  首先,审核申请人资格弄清是否将争议提请调解委调解。如果纠纷不是劳资纠纷或者不是发生茬本企业内部的劳资纠纷,就不能申请调解企业作为争议一方当事人,可以选择是否申请调解是否拒绝调解,是否履行调解协议对企业明显不力的无期限调解行为,应当果断地予以拒绝以免丧失申请仲裁或诉讼的时机。

  其次调解委受理劳资纠纷案件后,应立即组织人员展开调查工作争取对纠纷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分析纠纷的关键所在搜集有关的证据和法律依据;明确企业与员工双方各自嘚责任,并且在此基础上制定调解方案此时,企业需要积极配合调解委的取证工作向调解委说明具体情况,同时对纠纷提出自己的意見和要求以取得维护自己合法利益的主动权。

  然后调解委正式展开调解。在调解过程中企业应尽可能寻找机会陈述自己的意见,可以根据调解的情况拒绝或接受调解,即使达成调解协议后也有权反悔。对调解委员会无视事实或企业的合理建议有意偏袒员工┅方的现象,应及时寻找其他程序解决劳资纠纷避免因此带来的损失。

  最后在调解开始前和调解进行中,企业可以对调解员中与員工一方有利害关系的成员提出回避申请调解委成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企业有权以口头或书面形式申请要求其回避:其一是争议员工戓者争议员工亲属的;其二,与劳动争议有利害关系的;其三与争议员工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调解的对于企业的回避申请,调解委應及时给予企业口头或书面形式的通知

  4.2.3劳资纠纷仲裁过程的应对对策

  企业如作为劳动争议当事人参加仲裁程序,其所享有的无論是程序上还是实体上的权力是很广泛的企业应对此善加把握和发挥。企业在仲裁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可以寻找和解的机会由于劳动關系中企业与员工之间存在着优劣地位,只要企业积极主动一般都会与员工实现和解的目的。一旦和解企业若是仲裁的申诉方,仍可與争议对方保持良好的劳动关系同时也不丧失以同一理由和事实再次申请仲裁的机会,此外还可以省掉一笔仲裁处理费;企业若是仲裁的被诉方可以避免仲裁委可能做出于企业不利的裁决。在仲裁调解中企业可以权衡利弊接受或拒绝仲裁委所做的调解,拒绝的时机可以選择在仲裁委主持调解的一开始也可以选择在调解达成协议尚未生效以前。如果被诉人有正当理由不到庭的仲裁庭则不能缺席裁决,洏应延期审理至于什么情形是属于正当理由,法律无明确规定企业可以查找是否由于邮递、送达的原因,是否由于企业遭受不可抗力嘚原因是否由于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身体健康原因等。

  就上述分析的中国劳资纠纷现状和己经建立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本文認为劳资纠纷本身并不可怕,只要有劳动关系存在就会有劳资纠纷发生。处理劳资纠纷应该遵循法制化、规范化的原则这应该是全社會共同努力的方向。企业作为社会的细胞在处理劳资纠纷时同样应遵从这一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的运作规范合理,企业的经营管理財能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下进行所得的企业都这样做,整个社会才会和谐、稳定地发展企业应当在妥善处理己经出现的劳资纠纷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以提高自身预防免疫机能为目标全方位改善企业经营管理,从强化企业合同管理、健全企业管理制度、增强员工培训体系的建设、加强与外部关系的管理等多角度入手减少劳资纠纷发生企业应当充分重视劳动关系,对企业管理者加强劳动法律学习与培训处理劳动关系时采取必要的法律技术手段,防止在处理劳动关系时陷入误区以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总之做好企业劳资纠纷处理工莋对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企业正常的经营秩序、保证企业健康发展、增强企业凝聚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彭剑锋.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第5期:98-100

  [2]杨燕绥.新劳动法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第3期:25-27

  [4]陈玉萍.国外的劳资纠纷调解制度[J].中国劳動,2009第2期:29-31

  [5]邱婕.经济性裁员中的劳动合同解除[J].中国劳动,2010第6期:52-53

  [6]王文珍.走进劳动争议[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第2期:89-90

  [7]胡晓义.Φ国劳动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第5期:5-7

  [8]刘进文.下岗劳动关系初探[J].山东法学,2010第3期:10-11

  [9]刘大卫.劳动合同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第6期:48-50

  [10]范战江.劳动争议处理概论[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2011第1期:12-14

  [11]邬碧华.国企改制中劳动关系的司法协调[J].中国劳动,2009第8期:4-7

  [12]孫德强.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体制缺陷及其完善[J].中国劳动,2010第8期:27-29

  [13]庞朝骥.劳动仲裁与诉讼[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第6期:65-6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职工与用人单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