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 苦心经营的随便 苦心人天不负出自哪里里

文坛纯爷儿们汪曾祺
我的图书馆
【原】文坛纯爷儿们汪曾祺
和谐文化大旗飘飘,不能忘了一个人,汪曾祺。
若论起中国文学与时代、社会、人民的密切联系,别人可能会说一大堆官话,汪曾祺老不用的,他只用重复多年前说过的一句话,“我们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成了。
在有些读者眼里,似乎他写不出金刚怒目式的精品,很难入主流。
但,水的万般柔情,水的坚硬如金刚石,水的亲和包容力,浸润了,从江苏高邮水乡走出的亲民作家,由这样的人口中,道出“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之言,见怪不怪。
早有法国朋友安妮女士断言,汪曾祺作品,总有水的感觉,即使,没写到水。汪老自己也承认:水,影响我的性格,也影响了我作品的风格。
小河淌水,自有小河的风采、雅韵。
中国文学百花园,万紫千红嘛。
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以和为贵,汪曾祺,悟得精髓在心头。实际上,水性、水气、水意,水情,仅是汪老文学实践的表象,和谐二字,才真真是汪老文学精神的内核。
透过水的意象,抓住和谐之万能钥匙,可顺顺溜溜打开汪曾祺所有心灵的房间。
汪老写故乡船工,说是,因为长年注视着流动的水,故,目光清明坚定。那么,他这位文学的“船工”,注视什么水长远了,目光才清澈、明亮?很明显,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文化的潜在影响。百姓如水,生命如水。这,应是汪老创作理念的精神支柱。
这就容易理解,一个沈从文的弟子,为什么,会反复强调多遍,要贴着人物去写。受老师影响至深,自然是一方面,但加上自己的悟性,也不可小瞧。汪老,把“作者的心要和人物贴近,富同情,共哀乐”,当作了法宝利器。为啥?因为他“受影响较深的,还是儒家……儒家是爱人的。”所以,他要自诩为“中国式的人道主义者。”
一样米,养活百样人。在生活河水中游泳关注人的作家,天上星星般数不清,汪曾祺,并不比别的作家多长三头六臂,但他用平和的眼光,感悟世俗的生活之水、百姓之水、年华之水,便孕育了汪式的专利。
汪老曾很认真地坦白:我那看似平常的作品,其实并不那么老实,表面上看,不今不古,不中不西,实际上,还是儒家人情味浓一些。汪曾祺的人情味,从哪来?他毫不掩饰,喜欢民间文学。他说,那是个宝库,民间故事,想象丰富,比喻新鲜,语言有泥土气息,味香。民间杂书,文字写得比较随便,自然,不是正襟危坐,接近口语,可以悟出一些,写小说散文的道理。
因为爱别人,于是心里才会老惦着读者。汪老的有些话,越咂越新鲜:小说,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的,要留有余地,让读者去琢摸、思索、补充,小说容量才大。短,其实是长,少,其实是多。说到自己出书晚些,汪老撂出的话是,我不想干这事,实在太幼稚,而且和人民的疾苦距离太远。你看看,这老念叨着读者的作家,和读者能不和谐吗。
套用现在的时髦话,最能体现汪老创作新思维的,恐怕要算,他对语言的见解了:语言的美,不在一个一个句子,而在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语言像树,枝干内部液汁流转,一枝摇,百枝摇;语言像水,是不能切割的。瞧瞧,转着圈说半天,还是俩字,和谐。
对一个“每天醒在故乡鸟声里”的人来说,和谐,要紧的是爱大自然,那情结,是从骨头缝里长出来的,这才有“朝霞映在阳澄湖上,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唱词,如诗,如画。
连餐桌上吃口苦瓜,习惯不习惯,汪老,也会自然聊到文学创作的和谐之道。他说,应该承认,苦瓜是一道菜,谁也不能把苦从五味里开除。那么,弄创作的,搞评论的,口味就要杂一点,别偏食。对苦瓜,食客可以各取所需,那么,对一个作品,也可见仁见智,可探索哲学意蕴,也可踪迹美学追求。
直到汪老走后十多年的今天,谁有兴趣,打开中国作家网,搜作家汪曾祺,点击那经历一栏,无非是:中学教员、历史博物馆职员、北京市文联干部、杂志编辑、北京京剧院编剧,仅此而已。这字里行间,别说大师字样啦,就连那科级、处级、局级啊,国家×级作家、著名编剧啊,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世界名人啊,甚至,连个括号,享受相当于××级待遇字样,也无影踪。容我瞎猜啊,这份作家简介,极有可能,是汪老生前自己整的,他在每个字、词中,提醒,并强调,自己的平民百姓地位。可谓,心如止水啦。平平淡淡才是真,有此等砖石,方才垒得起和谐之屋啊。
散淡,贴着地皮生活,低调作人,在有些人看来,或许会冠名为,窝囊。而对汪老,则是触摸人间烟火气息,踏实。他一直热心倡导,家庭,要没大没小,人情味,为上。
和美的,还有汪老身上散发出的文友之情。林斤澜和汪曾祺,一个解放前已入党的老革命,一个学堂里走出的书生,一个是行万里路,一个是读万卷书,性相异,文不同,偏成就文坛一段佳话。五十年代,林斤澜在文坛上叫好不断时,汪曾祺提醒他,语言过分考究,难免有娴巧之虞。七十年代末,北京出版社拟重印一批老作家作品,没汪的。林不依,让出版社加上。这才有了后来的《大淖纪事》、《受戒》。汪曾祺发了篇谈创作的短文,说到结构,俩字,随便。林斤澜马上和他辩论,我讲了一辈子结构,你却说,随便。后来呢,汪曾祺便记着在随便两字前,加上苦心经营四个字。
汪老既有水之柔的一面,又不失水之坚的筋骨。
不知诸位可否留意,汪曾祺的政治脑子,其实并没进水。相反,亮堂得很哪。他曾在回忆沈从文时,笔锋一转,说:中国文艺的主要问题,是强调“信”,忽略“思”。文革结束后,才慢慢由“信”恢复到“思”,作家可以独立思考,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脑和心思索生活。
他参观林肯故居,游人纷纷去摸墓地里林肯铜像的鼻子,汪曾祺立马想到林肯老先生那句名言,所有的人生来都是平等的。于是坚决主张,中国也需要倡导这种精神,让我们平等地摸别人的鼻子,也让别人摸。
汪曾祺式的冷幽默,隐藏在散淡面具的背后。九十年代的汪老曾发感慨:为了保障人民的健康,不要再搞突然袭击式的政治运动……批判是一出荒诞戏剧,如莎士比亚说,所有上场的人,都是角色。人的心,是脆的。
我以为,穿过渺渺水气,还汪曾祺一个外圆内方的双重性格,还他一个以和为贵,为和挺胸的真身,这才是一个真我。
汪老有句话,一直是和读者零距离接触,一直保留着老人家的体温。他说,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我们今天应该快活。
是的,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应该快活,和谐的春风里,我们仿佛看到,在昆明叫翠湖的地方,汪曾祺仍在与水对话。可惜呀,他那时没在意,云南还有首民歌小河淌水。对后来很喜欢民歌的汪老而言,是个小小的遗憾。但那时谁会想到,后来21世纪乐坛,中国民歌小河淌水,会经典流行啊。现在有行家还据此考证,说,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观念转变时代,在全球化、数字化、信息化大背景下,文化的多样性愈来愈重要,民族神韵,永远不会过时呢。
照这样说来,汪曾祺,这位惦着读者、曾与主流话语共生存的平民作家,生存意义并不会因时光流转而消失。
一直有媒体称,世界水资源,可是严重缺乏。那么,世界文学的水资源,缺水不缺水呢?
不是都在喊着,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么。我们祈祷,今日,汪老这样的水资源别枯竭,小河淌水哗哗响,滋润点什么干旱的土地。
TA的最新馆藏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汪曾祺小文的叙事艺术.pdf55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湖南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汪曾祺小说的叙事艺术
姓名:徐海燕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
指导教师:杨经建
座机电话号码
汪曾祺是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个具有独特叙事风格的作家,本文
拟用杨义的叙事学原理,从叙事结构、叙事时间、叙事意象等三个
方面对汪曾祺小说的叙事艺术进行总体性把握。
全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分为三章。
第一章分析了汪曾祺小说双构性的叙事结构特征。结构上的散
漫随意是汪曾祺小说叙事最独特的表现。这种“苦心经营的随便"
的结构方式,是和作者“谈生活"的结构哲学相生共构的,并形成
小说叙事结构的双构性。
第二章对叙事时间进行了考察。汪曾祺小说一般没有具体明确
的时间标志,而是采用一种整体性的时间符号,呈现出一种时间凝
滞感。同时,非原生性的时态也造成一种“永远现在时”特征,对
节日等独特时间刻度的选择突出了时间的人文化等,使小说的叙事
时间呈现出舒缓悠闲的审美特征。
第三章着重探讨汪曾祺小说对叙事意象的营造。汪曾祺非常重
视意象的运用,其小说意象具有一种诗意和谐的审美品质。这些意
象可以分为三类:诗意充沛的自然意象、淳朴厚重的民俗意象、适
性舒展的人物意象,具有凝聚意义、凝聚精神,疏通行文脉络、贯
穿叙事结构,保存审美意味、强化作品的耐读性,等叙事功能。
独特的叙事艺术使汪曾祺确立了文学史上地位的同时也在某
种程度上导致他的小说创作的单一化,这也是必须认识到的。
关键词:汪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写小说,贵在“苦心经营的随便”
汪曾祺与沈从文
工作中的汪曾祺
汪曾祺之女汪朝
《汪曾祺小说全编》汪曾祺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走进汪曾祺的小说世界,《汪曾祺小说全编》出版:写小说,贵在“苦心经营的随便”
  日,汪曾祺离开了我们。猛一回过头,我们发现在当代文学的灿烂星空中,他的风格如此奇异,作品简约平白却又优美含蓄,令人玩味无穷。日前,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多年的《汪曾祺小说全编》终于面世,该书堪称“迄今为止搜罗最全的汪曾祺小说总集”。纪念汪曾祺逝世19周年之际,“走进汪曾祺的小说世界文化沙龙”在京举行,汪曾祺先生的子女汪朝、汪朗、汪明在沙龙现场作了非常珍贵的分享。
  文、图(除署名外)/广州日报记者 吴波
  同一个题目前后写了两个版本
  汪曾祺先生是中国文坛大师级作家,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当代最具名士气质的文人”,在小说、散文、戏剧创作领域皆卓有成就。
  据悉, 从1940年创作的第一篇小说《钓》开始,汪曾祺一生创作小说180余篇。这次新增补汪曾祺小说27篇。汪曾祺小说创作起步于西南联大,他的老师沈从文对其创作的影响很大。汪曾祺出手不凡,早期小说中的《翠子》、《除岁》、《灯下》、《最响的炮仗》、《驴》等,都是很圆熟的短篇精品,艺术质量相当高,与《鸡鸭名家》、《老鲁》、《落魄》等写于40年代、早已被公认的那些名篇具有相同的品质,更不输于他后来赢得文坛声誉的《受戒》、《大淖记事》,而这两篇小说在上世纪80年代文坛曾引起震动。
  “新时期文学”最初的创作,如“伤痕文学”“知青小说”,都还是对现实政治的简单粗浅的回应,而汪曾祺小说一出现,令当时的作家们惊艳:原来,小说可以这样写!这样不急不火、温文尔雅,这样云淡风轻,这样有韵致,以为文坛出了一个新人,殊不知汪曾祺早是一个成熟的、有成就的小说家了!
  有意思的是,他80年代的创作,有许多篇是40年代小说的改写、重写、扩写。比如《异秉》,1947年写过,1980年又重写;《职业》,1947年写过,1982年又重写;比如《复仇》,同一个题目也前后写了两个版本——核心故事是一个,叙述完全不同;《戴车匠》也是同题写了两遍……这次将这些小说都收入了,对比着看,读者、写作者、研究者更会从中有所发现。
  这是汪曾祺小说的最新善本
  出版方介绍,本书收入的180余篇小说,无论以往图书市场上有多少选本、集子,他们都有重新校订。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副社长李春凯介绍:“我们回到汪曾祺小说原发报刊去一篇一篇查找,最终做到了:一律以最初发表的版本为底本,底本有错漏难解之处,辅以汪曾祺先生生前出版的有口碑的几个小说集以及手稿作为‘可靠版本’进行订正,确保为读者提供一个原汁原味而又编校精良的汪曾祺小说读本。”
  据悉,该全集小说按创作时间排序,每篇都有题注,标明原载报刊、收入集子以及笔名、内容改动等版本信息,为读者深入了解汪曾祺小说出版情况提供必要帮助。
  小说家都有自己的独特的艺术世界。在汪曾祺小说中,高邮、西南联大、农科所、京剧院,是经常出现的四大背景。高邮是汪曾祺的故乡,1920年他在那里出生,那里的风物人情构成汪曾祺小说最鲜明的艺术特质;上世纪40年代在西南联大,他接受高等教育,获得现代的、世界的眼光以及文学写作技艺。他心怀悲悯与敬意,将温润仁爱暖暖地弥散于小说中。
  金庸认为他
  “满口噙香中国味”
  汪曾祺先生生于江苏高邮一个亦农亦医的世家,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打下了深厚的旧学功底。其父是个乐天派,属于那个时代少有的玩家,不仅工于绘画,且热爱运动,善治印,会摆弄各种乐器,多才多艺,闲来还乐于做孩子王,领着一帮孩子疯玩作乐。作为沈从文嫡传弟子,汪氏文风也明显地烙着沈氏的印记,但仔细品来却又别具特色。沈氏散文,充溢着边地纯朴自然之气,野性浪漫中蕴含着对人生的关切,缥缈中带着一丝苦涩;汪氏的散文却是闲适冲淡中包孕着一种文化,恬淡中自有一份厚重。
  汪曾祺所习、所善、所悦的都是文人雅好,弥漫文人情调,为文,善画,酷爱京戏,有美文家和美食家之誉。无论作文,还是作画,他讲求的是随心所欲,任性而为,做人则随遇而安,自在由心。汪曾祺天生性情谦和,却并非只是一味慎独,一味退让,碰到不平,仍然会愤懑,会不平则鸣。汪曾祺乃是性情中人,他在《自报家门》中写到:“孔夫子是个很有人情味的人……他可以发脾气,赌咒发誓”,由此可见汪先生自己的儿女情态和境界开阔。
  汪曾祺不仅熟谙古学经典,对新文学样式也是样样精通,游刃有余。有人表示:“他是文坛的老狐精,尽管有点迂阔。”金庸认为“满口噙香中国味”的,在中国大陆只有汪曾祺和邓友梅。
  汪曾祺的文字不讲规矩,信手拈来,看似无意,往往却能别出心裁,流水行云,自有韵味。有人向他讨教写小说的秘诀,他告之“随便”,就是不定规则,无规矩无束缚,随心意为之。这引起专教文章结构学的林斤澜不满,于是汪曾祺只好将文章的结构称之为“苦心经营的随便”。他从容冲淡的胸怀和不拘一格的意境可见一斑。
  子女眼中的汪曾祺:
  妙笔亦有干涩时
  汪曾祺的三个子女,汪朗、汪明、汪朝,他们回忆道:“爸爸在昆明一共住了七年,这在他一生中是一个重要时期。在昆明,他接受了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他在中国建设中学时,不但品尝了不少野菜,写出了不少文章,还认识了一个与他以后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人物——妈妈。在一般人的眼中,老头儿总是文思敏捷,才华横溢,无论何时何地,提起笔来便会行云流水,超凡脱俗,魅力无穷。没有人会想象得出,他也有瞪着稿纸发怵,对自己要写的东西充满惧怕或缺乏信心的时候。老头儿曾经为我写过一个‘病退报告’。我收拾回东北的旅行袋,他缩在藤椅上,盯着一摞稿纸发呆。直眉瞪眼地坐了两天,也没有写几行字。我临走时,他抱歉地说:‘你先回去,我写好了,马上给你寄去。’” 汪朗谈及新书时说:“我们几个都不是干文学的,因为老头儿眼光比较‘毒’,说没看上我们,我们也有自知之明,没有干这行,但是他的作品我们还是要看,人民文学出版社在这套作品里花了大量的心血,另外,还有好多方方面面的研究者,包括老头儿的一些铁杆粉丝也做出了很多贡献,没有他们的努力,可能他早年一些失散的东西就找不到了。”
  图:Gettyimages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责任编辑:AP016
里约当地时间本周一,巴西警方在奥运村中再抓获一名性侵清洁女工的拳击运动员。
4岁时,阮维海右腿下半部分开始出现生长异常。17岁时,长出的异物估计重达25公斤。
王宝强的离婚案可谓一波三折,网上流言四起,众说纷纭。
世界最奇异9大村庄 中国功夫村上榜
获得亚军的何姿却“抢了头条”,颁奖后秦凯单膝跪地向她求婚。何姿眼含热泪地戴上了戒指。
24小时点击排行榜
频道信箱: news#(#改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苦心经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