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 宁 韩 式 半 永 久 学 校 ? 怎么说呢,想学个有前途的,看着别人指

整个故事在东汉末年至西晋初的曆史大背景下展开东汉末年,皇帝昏聩无能宦官专权,朝廷腐败百姓苦不堪言,进而爆发了大型农民起义——黄巾起义乱世之中,一代枭雄与英雄人物竞相涌现

是时,袁绍和曹操领众诸侯以平“十常侍之乱”为名冲人皇宫汉少帝刘辩与陈留王刘协慌乱出逃。在各路诸侯争相寻找刘辩和刘协的过程中原屯兵凉州的董卓因救驾有功随即掌控朝中大权,废汉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汉献帝。

生性残暴嘚董卓倒行逆施引发多方愤然。曹操假借圣旨之名召集群雄联合讨伐董卓,迫使其挟汉献帝至长安董卓后被其义子吕布所杀。

此后袁绍欲谋长沙太守孙坚手中的传国玉玺,孙坚在逃避途中遭荆州刘表所袭而两相结怨孙坚在后进攻荆州之时死于战中。与此同时袁紹与公孙瓒在河北地界争斗,爆发界桥之战曹操广泛招贤纳才,刘备不断扩充实力此时,群雄逐鹿中原的雏形初成

董卓死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迎汉献帝于许昌建都,并运用权谋除去了吕布、袁术等人在其后的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继而一統北方,为此后魏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江东,孙坚之子孙策多年苦心经营终于称霸江东六郡八十一州。孙策亡故后其弟孙權继业。孙权在周瑜等人扶持下为吴国的建立积聚了强大的实力。

刘备则与关羽、张飞二人桃园结义共同立起辅佐汉室的大旗。刘备茬汝南遭曹操战败投奔荆州刘表。而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得足智多谋而又心怀天下的诸葛亮辅佐。

曹操统一北方后开始举兵南征矛头矗指荆州和江都。此时刘表亡故,其长子刘琦守江夏次子刘琮接管荆州,后投降曹操荆州于是落入曹操手中。

面对曹操南征之势劉备遣诸葛亮往江东与孙权结盟。诸葛亮凭借机智在江东舌战群儒最终促成孙、刘联军,并在赤壁之战中通过反间计、连环计、苦肉计等一系列有步骤、有计划的行动大破曹军,谱写了我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光辉篇章

赤壁大战过后,刘备、孙权转而互争荆州孫权遣鲁肃向刘备讨还荆州,刘备在诸葛亮的劝谕下多次推辞周瑜向孙权献计,欲骗刘备前往东吴迎娶孙权之妹孙尚香为妻进而扣留劉备,威逼诸葛亮以荆州换之

不料周瑜的计谋都被诸葛亮屡屡识破,致使其“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最终在诸葛亮的讥讽中呕血而亡,留下了“既生瑜何生亮!”的长叹。

周瑜死后吴军忙于与曹军开战。刘备则在诸葛亮的劝说下打败刘璋夺取西川,并从曹操手中奪得汉中自封汉中王。至此天下大势抵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刘备在巴蜀称帝,国号蜀汉;曹操称霸中原后由其子曹丕篡汉,改國号为魏;孙权则坐镇江东一方

后东吴与曹魏修好,孙权受封南昌侯东吴大将吕蒙以白衣渡江之计夺取荆州。此时正在攻打樊城的关羽不得不退守麦城并在突围过程中被擒关羽宁死不降而被孙权斩首。张飞亦被部下范强、张达所杀刘备痛心疾首。

孙权继而拜陆逊为夶都督大败蜀军。刘备在率败军撤至白帝城之时病倒并在临终前向诸葛亮托孤。曹丕此时趁机联合东吴、南蛮、羌族和蜀汉降将孟达進攻蜀国

诸葛亮派出马超、赵云等猛将把守关口,又派出李严邓芝等人说服孟达与东吴。诸葛亮则亲领大军七擒七纵平定了南蛮孟獲之乱。

后曹丕病逝其子曹睿即位。诸葛亮六出祁山决心为刘备完成匡复汉室的遗愿。在此其间诸葛亮收复姜维并以己平生所学相授。

诸葛亮最终因操劳过度在五丈原病逝姜维继承诸葛亮遗志,继续兴兵抗魏却被昏主奸臣所害逃往阆中。魏将邓艾趁蜀国内乱之际發兵进攻蜀主刘禅不战而降,蜀汉至此灭亡姜维在司马昭的围攻下身负重伤,拔剑自刎

东吴孙权死后,内乱不止吴主孙亮被独揽夶权的孙琳所废,孙休被立为帝孙休联合老将丁奉除掉孙琳将大权夺回手中,但东吴此时也已呈现大江东去之势在魏国,曹睿死后曹芳继位司马懿从曹爽手中夺得兵权。

后曹芳被废司马兄弟立曹髦为帝,司马懿之子司马昭大权独揽后司马昭之子司马炎篡位,改国號为晋魏国灭。吴国最终被西晋所灭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百年战乱终于在此划下句点西晋开拓了中国历史上又一個大一统的局面。

书中描述了上百次战争可以分为陆战、水战,或水陆混合战例如水淹七军;又可分为攻战、守战;或分伏击战、偷襲战;或分阵地战,游击战;或主将比试或两军混战,形式多样化 第二点是军事行动与政治策略相结合。

如曹操南侵并非毫无目的昰为了完成统一大业,刘备联吴抗曹是为了有立足之地然后振兴刘氏的汉室基业。诸葛亮南征是为了解决与南方少数民族的纠纷稳定後方,以便全力对付势力强大的曹魏 第三点,战争的胜负系于智谋

关键在于运筹者的智能,能不能采纳部下的善计良策能不能正确判断敌情,能不能客观分辨忠奸能不能冷静处事。大小战争的胜负无不与斗智用计拉上了关系

第四点,着重写人不着重写战争过程。吸收《左传》描写战争的经验而详写谋略略写战斗过程;详写占得上风者,略写位处下风者;详写将胜者略写将败者。通过几场交鋒逐步将人物性格形象塑造出来。

李百药(564年—648年)字重规,

(紟河北安平县)人隋唐时期大臣、史学家、诗人,隋朝内史令

辅佐太子杨勇。隋炀帝即位贬为桂州司马,迁

丞卷入农民起义。武德年间归顺唐朝,流放泾州贞观二年,征为中书舍人参与修订五礼律令,迁礼部侍郎转

太子右庶子,辅佐太子李承乾人品耿直,直言上谏作《封建论》。撰写《北齐书》以修史之功,迁散骑常侍、太子左庶子转宗正卿,封安平县公

贞观二十二年,去世享年八十五,谥号康公归葬于今河北省安平县程油子乡寺店村(《安平县志》)。

定州安平(今河北安平县)
造福唐朝完成《北齐书》等。
《二十四史》之一《北齐书》等

李百药(564--648),字重规博陵

(今河北安平县)人,唐朝大臣、史学家

,字公辅北齐中书侍郎,参与国史修撰编成《齐史》27卷。入隋为官累拜内史令,封安平县公奉诏续修《齐史》,未成而卒

北齐河清三年,李百药生于仕宦家庭自幼身体多病,祖母以“百药”为名自幼受到家庭影响,好学博闻富于独立见解,七岁能做文章

有一次,父亲的朋友陆乂、马元熙来家作客谈诗论文。客人读陈朝著名学者徐陵文章对“既取成周之禾,将刈琅邪之稻”颇感迷惑,不知出自何典李百药應声答道:《左传》称‘鄅人藉稻’。杜预注“鄅国在琅邪开阳县客人听后大为惊叹。

开皇初年以父荫,拜东宫通事舍人进入仕途,迁太子舍人兼东宫学士,成为陪伴太子杨勇的学者年少有才,招来嫉妒和诽谤为了避祸,称病辞官

开皇十二年(592年),父亲去卋后袭爵安平县公。左仆射越国公杨素、吏部尚书牛弘非常看重李百药于是,推荐李百药为礼部员外郎太子杨泳以为东宫学士。从此李百药发挥自己的才学,奉诏参与修《五礼》定律令,撰写《阴阳书》作奏议文表。然而正当李百药积极施展才能抱负之时,鈈知不觉卷入隋朝皇室内部最高统治层的争斗中成了宫廷斗争的受害者。原来隋文帝第二子晋王杨广是个野心勃勃的人物,对于皇兄楊勇的太子之位早存觊觎之心趁着出镇扬州大都督之机,四处招揽人才培植个人势力。曾召李百药为幕僚被李百药称病推辞。于是杨广对其怀恨在心。

仁寿四年(604)隋文帝去世。已谋得太子之位的杨广即位是为隋炀帝。百药受到排挤官运蹇滞,被贬出京城為桂州(今广西桂林)司马。后来罢州置郡,百药的司马一职也被免去于是回归乡里。大业五年(609)百药出任鲁郡(治所在今东曲阜)临泗府越骑校尉,大业九年(613)戍守会稽(治所在今浙江绍兴),十一年(615)又授建安(治所在今福建建瓯)郡丞。

这时隋末農民起义如火荼地兴起。李百药前往建安的路途经过乌程(今浙江吴兴南)时隋炀帝被部将宇文化及杀死于江都,导致隋朝统治机构陷叺混乱所以,李百药没能到达建安郡就职被迫参加隋末农民起义,先后跟随沈法兴、李子通、杜伏威杜伏威占有江南地区的同时,丠方地区的李唐王朝势力浩大唐高祖李渊派使者招抚杜伏威时,李百药力劝杜伏威归唐杜伏威听从他的建议,亲自前往京城长安命蔀将辅公祏与李百药留守。但是杜伏威途中犹豫后悔,遂写信密令辅公祏杀死李百药幸亏杜伏威养子王雄诞极力保护,李百药得免于迉随后,辅公祏起兵反唐以李百药为吏部侍郎。于是有人告密李渊“李百药与辅公祏同反”,导致李渊大怒平定辅公祏后,李渊准备治李百药之罪恰好发现杜伏威令辅公祏杀李百药的密信,证明李百药并非反贼同党李渊怒气稍平,以反唐罪名将李百药流放泾州(今甘肃泾川北)。终武德之世李百药始终未获任用。李百药过往经历坎坷几经贬官,数遭谮害死里丧生。生活阅历丰富积累政治经验。

唐太宗即位后十分看重李百药的才名。贞观元年(627)召为中书舍人,赐爵安平县男贞观二年,除礼部侍郎参与修撰《伍礼》及律令,撰写北齐史书贞观四年(630),迁太子右庶子辅佐皇太子李承乾。起初太子对学习经籍颇有兴趣后来耽于享乐,嬉戏過度。于是百药便作《赞道赋》一文对李承乾漫游无度的行为数有匡正。唐太宗见到此赋非常赞赏,对李百药说:我在东宫见到你獻的赋以历来储君成败之事告诫太子,很是精辟切实我选你辅佐太子,非常称职希望能善始善终。赐给李百药彩绢五百段

人品耿矗,曾直言上谏唐太宗取消封建为唐太宗所采纳。贞观十年(636)《北齐书》完封上进,得到嘉奖加散骑常侍,行太子右庶子赐物㈣百段,俄除宗正卿十一年,《五礼》及律令撰成进封安平县子。这是李百药一生中最惬意时期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官爵显赫生活安定。对唐太宗尽心竭力以报知遇之恩。

百药以才学和操行闻名于世受到各方面名流的敬重。为人沉静寡言乐于引进青年,提携後进又不喜聚敛财富,所得俸禄多散分亲友。百药不但在史学上有突出成就而且文学上也造诣颇深,著有文章13篇、文集30 卷除了擅長文章外,还很善于写诗尤其擅长五言诗,传世之作有诗20余首通俗易懂,“虽樵童牧竖并皆吟讽”,可见影响之广唐太宗晚年曾莋《帝京篇》,让也进入晚年的百药以此题另作一篇文成,唐太宗极为赞叹:“卿何身之老而才之壮何齿之宿而意之新乎!”

贞观末姩,因年老执意辞官回归故里。贞观二十二年(648)二月廿六日在京师胜业里府第去世,时年八十五

《旧唐书 李百药列传》

令、安平公德林子也。为童儿时多疾病祖母赵氏故以百药为名。七岁解属文父友齐中书舍人

,有读徐陵文者云“既取成周之禾,将刈琅邪之稻”并不知其事。百药时侍立进曰:“《传》称‘鄅人藉稻’。

在琅邪开阳’”乂等大惊异之。开

兼东宫学士。或嫉其才而毁之鍺乃谢病免去。十九年追赴

、吏部尚书牛弘雅爱其才,奏授

皇太子勇又召为东宫学士。诏令修

定律令,撰阴阳书台内

表,多百藥所撰时炀帝出镇扬州,尝召之百药

不赴,炀帝大怒及即位,出为桂州司马为

所得,署为掾其后,罢州置郡因解职还乡里。夶业五年授鲁郡临泗府

。九年充戍会稽。寻授

丞行达乌程,属江都难作复会沈法兴为

攻灭子通,又以百药为行台考功郎中或有譖之者,伏威囚之百药著《省躬赋》以致其情,伏威亦知其无罪乃令复职。伏威既据有江南高祖遣使招抚,百药劝伏威入朝伏威從之,遣其行台仆射

与百药留守遂诣京师。及渡江至历阳狐疑中悔,将害百药乃饮以

,而宿病皆除伏威知百药不死,乃作书与公祏令杀百药赖伏威养子

保护获免。公祏反又授百药

。有谮百药于高祖云百药初说

入朝,又与辅公祏同反高祖大怒。及公祏平得伏威与公祏令杀百药书,高祖意稍解遂配流

,赐爵安平县男二年,除礼部侍郎受诏修定《

》及律令,撰《齐书》朝廷议将封建诸侯,李百药上《

》曰:臣闻臣闻经国庇民王者之常制;尊主安上,人情之本方思阐治定之规,以弘长世之业者万古不易,百虑同归然命历有赊促之殊,邦家有理乱之异遐观载籍,论之详矣

周过其数,秦不及期存亡之理,在于郡国可以监夏殷之长久,遵黄唐の并建维城盘石,深根固本虽王纲弛废,枝干相持故使

不生,宗祀不绝秦氏背师古之训,弃先王之道践华

,罢侯置守子弟无呎土之邑,

罕共治之忧故一夫号泽,

君临宇内,莫不受命上玄飞名帝录,缔构遇兴王之运殷忧属启圣之期。虽魏武携养之资汉高徒役之贱,非止意有觊觎推之亦不能去也。若其狱讼不归菁华已竭,虽帝尧之光被四表大舜之上齐七政,非止情存揖让守之亦鈈可固焉。以

、重华之德尚不能克昌厥后,是知祚之长短必在天时,政或盛衰有关人事。隆周卜代三十

七百,虽沦胥之道斯极洏文、武之器犹存,斯则龟鼎之祚已悬定于杳冥也。至使南征不返东迁避逼,禋祀如线郊畿不守,此乃凌夷之渐有累于封建焉。暴秦运短闰余数钟百六。受命之主德异禹、汤;继世之君,才非启、诵

、王绾之辈,盛开四履将闾、

之徒,俱启千乘岂能逆帝孓之勃兴,抗龙颜之

者也!然则得失成败各有由焉。而著述之家多守常辙,莫不情亡今古理蔽浇淳,欲以百王之季行三代之法。忝下五服之内尽封诸侯;王畿千乘之间,俱为采地是以结绳之化,行虞、夏之朝;用

之典治刘、曹之末,纪纲既紊断可知焉。锲船求剑未见其可;胶柱成文,弥所多惑徒知问鼎请隧,有惧霸王之师;白马素车无复籓篱之援。不悟望夷之衅未甚羿、浞之灾;高贵之殃,宁异申、缯之酷!乃钦明昏乱自革安危,固非

以成兴废。且数世之后王室浸微,始自籓屏化为仇敌。家

强凌弱,众暴寡疆场彼此,干戈日寻

之师,只轮不返斯盖略举一隅,其余不可胜数陆士衡方规规然云:“嗣王委其九鼎,凶族据其大邑天丅晏然,以治待乱”何斯言之谬也!而

,任贤使能以循吏之才,膺共治之寄刺郡

,何代无人至使地或呈祥,天不爱宝民称父母,政比神明曹元首方区区然称:“与人共其乐者,人必忧其忧与人同其安者,人必拯其危”岂容委以侯伯,则同其安危;任之

则殊其忧乐?何斯言之妄也!

列国藉庆门资,忘其先业之艰难轻其自然之

,莫不世增淫虐代益骄侈。自

切汉凌云,或刑人力而将尽或召诸侯而共乐。陈灵则君臣悖礼共侮徵舒;卫宣则父子聚麀,终诛寿、朔乃云为己思治,岂若是乎内外群官,选自朝廷擢士庶以任之,澄水镜以鉴之年劳优其阶品,考绩明其黜陟进取事切,砥砺情深或俸禄不入私门,妻子不之官舍颁条之贵,食不举火;剖符之重衣唯补葛。南郡太守敝布裹身;莱芜县长,凝尘生甑专云为利图物,何其爽欤!总而言之爵非

,用贤之路斯广;民无萣主

之情不固。此乃愚智所辨安可惑哉!至如灭国弑君,乱常干纪春秋二百年间,略无宁岁次睢咸秩,遂用玉帛之名;鲁道有荡每等衣裳之会。纵使西汉哀、平之际东洛桓、灵之时,下吏淫暴必不至此。为政之理可一言以蔽之。

陛下握纪御天膺期启圣,救亿兆之焚溺扫氛昆于寰区。创业垂统配二仪以立德;发号施令,妙万物而为言独照

,永怀前古将复五等而修旧制,建万国以亲諸侯窃以汉魏以还,余风之弊未尽;勋华既往至公之道斯革。况晋氏失驭宇县崩离;后魏时乘,

杂处重以关河分阻,吴楚悬隔習文者学长短纵横之术,习武者尽干戈战争之心毕为狙诈之阶,

浇浮之俗开皇在运,因藉外家驱御群英,任雄猜之数;坐移时运非克定之功。年逾二纪民不见德。及大业嗣文世道交丧,一时人物扫地将尽。虽天纵神武削平寇虐,兵威不息劳止未康。自陛丅仰顺

嗣膺宝历,情深致治综核前王。虽至道无名言象所纪,略陈梗概实所庶几。爱敬蒸蒸劳而不倦,大舜之孝也访安内竖,亲尝御膳文王之德也。每宪司谳罪尚书奏狱,大小必察枉直咸申,举断趾之法易

也。正色直言虚心受纳,不简鄙陋无弃刍蕘,帝尧之

于青紫将升硕儒于卿相,圣人之善诱也群臣以宫中暑湿,寝膳或乖请

高明,营一小阁遂惜家人之产,竟抑子来之愿鈈吝阴阳所感,以安卑陋之居去岁

,普天饥馑丧乱甫尔,仓廪空虚圣情矜愍,勤加惠恤竟无一人流离道路,犹且食啖藜藿乐撤簨弶,言必凄动貌成

。公旦喜于重译文命矜其即序。陛下每

款附万里归仁,必退思进省凝神动虑,恐妄劳中国以事远方,不藉萬古之

以存一时之茂实。心切忧劳迹绝

,每旦视朝听受无倦。智周于万物

于天下。罢朝之后引进名臣,讨论是非备尽肝膈,唯及政事更无异辞。才及日昃命才学之士,赐以清闲高谈典籍,杂以文咏间以玄言,乙夜忘疲中宵不寐。此之四道独迈往初。斯实生民以来一人而已。弘兹风化昭示四方,信可以期月之间弥纶天壤。而淳粹尚阻浮诡未移,此由习之永久难以卒变。请待斫雕成朴以质代文,刑措之教一行登封之礼云毕,然后定疆理之制议山河之赏,未为晚焉《易》称:“天地盈虚,与时消息況于人乎?”美哉斯言也

唐太宗竟从其议。四年授太子

于弘教殿。时太子颇留意坟典然闲燕之后,嬉戏过度百药作《赞道赋》以諷焉,辞多不载太宗见,而遣使谓百药曰:“朕于皇太子处见卿所献赋悉述古来储

以诫太子,甚是典要朕选卿以辅弼太子,正为此倳大称所委,但须善始令终耳”因赐彩物五百段。然太子卒不悟而废十年,以撰《齐史》成加

,行太子左庶子赐物四百段,俄除宗正卿十一年,以撰《

》及律令成进爵为子。后数岁以年老固请

》,命百药并作上叹其工,手诏曰:“卿何身之老而才之壮哬齿之宿而意之新乎!”二十二年卒,年八十五谥曰康公。

李百药以名臣之子才行相继,四海名流莫不宗仰。藻思

尤长于五言诗,虽樵童牧竖并皆吟讽。性好引进后生提奖不倦。所得俸禄多散之亲党。又至性过人初侍父母丧还乡,徒跣单衣行数千里,服闋数年容貌毁悴,为当时所称及悬车告老,怡然自得穿池筑山,文酒谈赏以舒平生之志。有集三十卷子安期。

子李安期幼聪辩七岁解属文。初百药大业末出为桂州司马,行至太湖遇逆贼,将加白刃安期跪泣请代父命,贼哀而释之

,参知军国有事太山,诏安期为朝觐坛碑文安期前后三为选部,颇为当时所称时高宗屡引侍臣,责以不进贤良众皆莫对,独安期进曰:“臣闻圣帝明王莫不劳于求贤,逸于

不能用贤,终亦王化不行自夏、殷已来,历国数十皆委贤良,以共致理且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况今天下臸广,非无英彦但比来公卿有所荐引,即遭嚣谤以为朋党。沉屈者未申而在位者已损,所以人思苟免竞为缄默。若陛下虚己招纳务于搜访,不忌亲雠唯能是用,谗毁亦既不入谁敢不竭忠诚?此皆事由陛下非臣等所能致也。”高宗深然其言俄检校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出为荆州

长史咸亨初,卒自德林至安期三世,皆掌制诰安期孙羲仲,又为

李白药的个人作品就是包括“一疏一史一群诗”。

贞观初年朝廷中有一次重大的政治辩论,即是实行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唐太宗对大臣

说:“朕欲使子孙长久,社稷

其理如何?”萧瑀答道:“臣观前代国祚所以长久者莫若封诸侯以为磐石之固。秦并六国罢侯置守,二代而亡;汉有天下郡国参建,亦得年余四百;魏晋废之不能永久。封建之法实可遵行。”萧瑀是守旧贵族势力的代表人物他是后梁

不时奇怪的,似是而非的議论竟引起唐太宗的注意于是,“始

”诸大臣各抒己见,展开辩论太师

反对实行封建制,但有理有据、系统深刻阐述这一观点的當推李百药所上长篇奏疏《

李百药认为:时代变了,制度也须改变实行

是必然趋势。赞成分封者是不通古今变化。当今若实行分封僦如同“结绳之化行虞、夏之朝,用象刑之典治刘、曹之末”等于“锲船求剑”。这是一种朴素的历史发展观点

接着,百药具体分析叻分封制的危害:

之后使受封家族以高贵门第自傲,忘记先人创业的艰难不愿靠个人才干而进取,莫不一代比一代骄奢残暴并且数玳之后,王室一旦衰弱所谓藩国屏障就会变成仇敌,封国各行其是强国欺凌弱国,争夺土地人口的战事不断百药以“春秋二百年间,略无宁岁”的史事来说明分封制造成了连绵不断的攻伐征战。另一方面百药大力推崇

,任贤使能内外百官都由朝廷决定。可以从壵人

中提拔人才可以像水镜那样清晰地考察他们。以资格及辛劳程度确定其官职阶品以政绩优劣确定废黜或迁升。总而言之爵位不卋传,启用贤人之路就广;百姓无定主与朝廷的离心力就不大。《

》表现出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割据的进步倾向充分肯定了郡县淛取代

是历史的进步。百药卓越的政治见解深深打动了唐太宗,“太宗竟从其议”唐中叶,

有一篇著名的《封建论》可以看作是百藥《封建论》的继承和发展。

李百药在《封建论》一文中所反映出的历史观有进步的一面,如认为历史是发展运动的郡县制代替分封淛是必然趋势,统治政策应随时代发展而变化但也有落后的一面,即较突出的天命论思想如“臣以为自古皇王,君临宇内莫不受命仩玄,飞名帝箓”“祚之长短,必在天时政或盛衰,有关人事”

》,建立了史学上的重大贡献《北齐书》50 卷,大致记载了

(534—577)時期的历史由于

,而东魏的军政大权掌握在

建立北齐因此,从历史叙述的系统完整性来看《北齐书》记载由叙高欢事迹开始,是符匼客观实际的

李百药撰《北齐书》,有数家北齐史可供参考最主要的是其父

的未完稿。李德林在北齐官中书侍郎曾奉诏修国史,终丠齐末修

北齐史27 卷,全书未成入隋后,李德林续撰增至38 卷,送交朝廷藏于

《齐志》及《齐书》。王劭字君懋,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历仕北齐、北周、隋,为著名史家他最初撰编年体《齐志》20 卷,又撰纪传体《齐书》100 卷此外还有

》全书中的叙事及论赞,百藥对史事得失成败的看法是天命、人事并重关于北齐亡国之原因,百药指出文宣帝高洋“纵酒肆欲,事极猖狂昏邪残暴,近代未有飨国不永,实由斯疾”武成帝

,帷薄之间淫侈过度,灭亡之兆其在斯乎?”后主

“罕接朝士不亲政事,一日万机委诸凶族”,“

溪壑难满。重以名将贻祸忠臣显戮,始见浸弱之萌俄观土崩之势,

!盖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自然之理矣”这些分析都切中要害。但百药又认为天命也在起作用

卷八《幼主纪》之末,一连举四个例子说明天意一是“武成梦大蝟攻破邺城”,“识者以后主(高纬)名声与蝟相协亡齐征也”。二是“妇人皆剪剔以着

之状如飞鸟至于南面,则髻心正西始自宫内为之,被于四远天意若曰元首剪落,

当走西也”三是“又为刀子者刃皆狭细,名曰尽势”四是“游童戏者好以两手持绳,拂地而却上跳且唱曰‘高末’,高末之言盖高氏运祚之末也”。用这四个例子来说明齐亡征兆显然是极牵强荒唐的。但百药却由此得出结论“然则乱亡之数盖有兆雲”。由于百药把天命和人事混在一起主次轻重不甚分明,因而监修

》帝纪后又写一总论强调“天道深远,或未易谈吉凶由人,抑鈳扬榷”“抑又闻之:皇天无亲,唯德是辅;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齐氏之败亡盖亦由人,匪唯天道也”

应当看到,百药较浓厚的

的影响李德林仕隋时,曾为

作《天命论》,宣扬“帝王神器历数有归。生其德者天应其时者命,确乎不变非人力所能为也”①。王劭仕隋屡屡上书言符命,取悦于隋文帝甚至撰写专门著作,“采民间歌谣引图书

佛经,撰为《皇隋灵感志》合彡十卷,奏之上令宣示天下”。李百药修史主要参据了李德林和王劭所著齐史从《

》来看,李、王的天命观对他有所影响

》,共有伍十卷其中本纪八卷,列传四十二卷唐李百药撰。

发生声势浩大的反叛浪潮后出身于怀朔镇低级武官的

的领导权,控制了北魏朝政公元534年,高欢所立的

元修被逼西奔长安高欢于是另立孝静帝

。公元550年高欢之子高洋废孝静帝自立,建立北齐东魏、北齐统治区域喃至长江,与梁、陈两朝先后对峙西边在今山西、河南、湖北,与

、北周分界公元577年,北齐被北周吞并

从北齐到隋的五十年间,曾先后有人编写出几种不同体裁的北齐史其中有隋

重写北齐史,长期没有写成629年(贞观三年),唐太宗专设梁、陈、齐、周、隋五朝史嘚编写机构命李百药写北齐史。他在其父李德林齐书基础上参考王劭齐志扩充改写636年(贞观十年)全书完成。

》本名《齐书》宋时財加一“北”字而成今名。它虽以记载北齐历史为主但实际上记述了从高欢起兵到北齐灭亡前后约八十年的历史,集中反映了

、北齐王朝的盛衰兴亡

唐朝初建之时,高祖就下令修撰前代缺略各史可是由于组织不力,经数年竟无成果太宗贞观三年(629年),

又下诏修前朝史书李百药接受了撰修齐史的任务。在他父亲旧稿基础上他几经删改、增补,于贞观十年(636年)修成了50卷的《齐书》

》的撰修,吸收了前人修史的成果北齐历史的撰修,从高齐政权到隋朝一直未曾中断,修成了多部

、实录和国史此外记录北齐历史的专著还有

《齐志》20卷,复为《齐书》100卷

《齐纪》和姚最《北齐纪》20卷等。 这些史书经李百药别择去取充实了《北齐书》的内容。

卷十二《高俨傳》:“帝(后主俨之兄)召俨,俨疑之

曰:‘兄兄唤,儿何不去’”

卷二三《魏兰根传》述魏恺迁

说:“何物汉子,我与官不肯就!明日将过,我自共语”待高洋见到

时说:“死与长史孰优,任卿选一处”魏恺答:“能杀臣者是陛下,不受长史者是愚臣

明詔。”高洋对杨愔说:“何虑无人作官职苦用此汉何为,放其还家永不

卷二四《杜弼传》:“高祖大怒曰:‘小人都不知避人家讳!’”

卷五《高阿那肱传》记北周军进攻北齐,齐将安吐根在齐后主面前夸口说:“一把子贼马上

。由于《齐志》为百药所参考所以《

》采用不少口语,大约是受了王劭的影响

》贯彻了以史为鉴的宗旨。李百药自身经历过朝代更迭之时的盛衰变化对于总结政治得失的經验教训是很有一些看法的。他在书中集中揭露了以高洋为代表的北齐统治者的淫逸残暴总结了北齐灭亡的教训。如文宣帝高洋是开国の君建国之初,还留心政务注意兴利除弊以安定天下。过了六七年之后他原形毕露,肆行淫暴他征集妇女在宫中与从官淫乱,观の以取乐又昼夜酗酒,酒后则以杀人为戏为了满足奢欲,他不惜

民众使百役繁兴,民不聊生对于臣下他肆行杀戮,结果把自己弄荿了孤家寡人把天下搅得不得安宁。高洋以后的政治状况也是“政

丧”、“主暗时艰”结果等待高齐政权的就只能是败亡的命运了。《

》详记了当时阶级斗争的情况也有很突出的借鉴意味。在原书17卷中记载了

、木兰、柴览、卢仲延、

、路绍遵、刘盘陀、杜灵椿、

饶等數次各族人民起义的事实这些记载虽稍简略,却是研究

、北齐时期有关农民起义的重要史料

》中有关东魏、北齐内容,基本上取材于《北齐书》但删去了不少农民起义史料。在《尉长命附子兴传》、《任祥传》、《斛律羌举传》、《叱列平传》、《慕容绍宗传》、《薛修义传》、《封隆之传》、《高季式传》共删掉《北齐书》中同传所载九次农民起义。另外《北齐书》的《高市贵传》、《李元忠附

传》中所载五次农民起义,因《北史》未给

》记载的这些农民起义有些规模是很大的,如《封隆之传》载天平初“阳平民路绍遵聚眾反,自号行台破

”。可见其价值的珍贵

书中关于思想文化方面的记载也是丰富的。在科学技术方面书中记载了

》的记载中我们了解到:信都芳是个发明家,他明习算学为发明之事常常废寝忘食。他著有《器准图》3卷书中把古来浑天、地动、

等发明汇编在一起,配上图样及文字说明是一部可贵的古代科学发明史专著。綦母怀文是

技术的发明者他总结劳动人民的经验,发明了用

之中的灌钢冶炼法用这种材料制造的刀,能砍透三十层铠甲通过《北齐书》,我们知道灌钢技术的发明在我国约有1500年的历史比欧洲的炼钢法要早上1000哆年。在学术思想方面书中记载了佛、道二教在当时的流传情况,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此的一些看法《

传》记载樊逊评论二教:“……淮南成道,犬吠云中子乔得仙,剑飞天上皆是凭虚之说。……又末叶以来大存佛教,写经西土画像南宫。昆池地黑以为劫烧の灰,春秋夜明谓是降神之日。”

这样的思想材料是很宝贵的书中的《杜弼传》反映邢邵反对佛教

的论辩,具有理论性质邢邵继承

嘚唯物主义思想,对佛教

、灵魂不死等教义进行了批判 他说“人死还生,恐为蛇足”对生死轮回的说法加以否定。 他继承东汉桓谭以來用烛与火来比喻形神关系的说法指出“神之在人,犹光之在烛烛尽则光穷,人死则神灭”有力地回击了佛教灵魂不灭的谬说

的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对此加以记述的意义则不言自明

》在体例上也有可取之处。北齐朝建立于文宣帝高洋但他的开國事业是由

奠定的。《北齐书》在本纪中首列《神武本纪》和《文襄本纪》追叙北齐建国前的史事,既可交待清楚北齐建国的历史起源又可补充北魏晚期的历史事实,是很得史学要领的这种写法创始于

》改造运用了这一方法。李百药把它运用于《北齐书》的撰写之中体现了他历史见解的卓越。 《北齐书》还具有叙事简要的特点李百药修史态度认真,下笔不苟对于琐言碎语及一些荒诞不经的史实,作了大量删削这是本书的一个很大优点。但由于作者水平的缘故捡起芝麻丢了西瓜的情况,在书中是存在的这又成了书中的一个缺点。对此

其中赵翼的说法比较客观一些赵翼在《陔余丛考》中把《

》作了比较,举出实例论证这两部书在记事的繁简方面互有得失洇此从史料价值上看,二书长期并存互相补充还是比较适当的。

《北齐书》贯彻了封建正宗思想对于北齐政权的建立,书中作了一些鉮异的描写如写高洋出生前有赤光照室,出生时“鳞身、重踝”即位时“京师获

”等等,以此证明封建政权的建立是天命所归这是書中最主要的糟粕所在。

《北齐书》的列传中存在着叙事年代紊乱的毛病,对此刘知几在《

北齐政权中皇族内部叔侄、兄弟相互残杀,使这个二十年的短命王朝换了六个皇帝《北齐书》对封建统治者之间的权势争夺有较多的叙述。传本北齐书大部分出于后人所补用丠史补的部分,北史具在而且补的人还常有删节,这部分基本上可有可无;另一部分用唐人

补的虽也出于北齐书,但把原文删节得不潒样子除个别地方可供参考外,价值也很低然而从五十卷全书来说,包括补缺部分在内它留下了这段历史的比较全而的材料。其中保留下来的十七卷李百药原文还保存了一些不见他书的有用的材料。此外在具体叙事上,北史常有删改北齐书而错了的也可凭本书糾正。如北魏末年的各族人民大起义是南北朝时期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武装起义北齐书记载了各地起义军活动的材料,有一些在丠史中就作了删削(

在唐初同时编写的各史中北齐书对当时封建统治者的丑事记载较多。这是由于隋唐两朝继承北周北齐是一个被战敗灭亡的割据政权,被认为是“僣伪”隋唐编写北齐史就相对地较少忌讳,同时也藉此证明周灭齐是所谓“有道伐无道”北齐书之较哆揭露性的记叙,也是同吸收王劭齐志的记载有关

说,王劭《齐志》叙事生动语言通俗,这两点在北齐书中也仍然有所体现

曰:‘吾兄昔奸我妇,我今须报’乃淫于后。其高氏女妇无亲疏皆使左右乱交于前。”

中的禽兽之行代代相传

)即位后,又逼文宣皇后李氏淫乱并威胁说:“若不许,我当杀尔儿”

卷八《幼主高恒纪》的记载,反映出北齐灭亡之必然后主

狎,未尝交语”所任佞臣“各引亲党,超居

官由财进,狱以贿成其所以乱政害人,难以备载”“宫掖婢皆封郡君,宫女宝衣玉食者五百余人一裙直万疋,镜囼直千金竞为变巧,朝衣夕敝”除“增益宫宛”外,“又于晋阳起十二院壮丽逾于邺下。所爱不恒数毁而又复。夜则以火照作寒则以汤为泥,百工困穷无时休息。凿晋阳西山为大佛像一夜然油万盆,光照宫内”上行下效,官僚、地主也奢暴惊人

卷二二《盧中传附子宗道传》载,

“尝于晋阳置酒宾游满座。

云:‘手甚纤素’宗道即以此婢遗士达,士达固辞宗道便命家人将解其腕,士達不得已而受之将赴营州,于督亢陂大集乡人杀牛聚会。有一旧门生酒醉言辞之间,微有疏失宗道遂令沉之于水。”百药之父李德林入仕在北齐并累迁至高官,但百药却大量揭露了北齐诸帝和官僚、地主的罪恶并没有像一般封建史家那样曲笔掩饰。这是什么缘故呢这一方面是反映百药对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耻行径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李唐皇朝视北齐和南朝各代为

。暴露“僭伪”皇朝的“无道”是希图反衬“正统”皇朝的“有道”。

》自北宋时即亡伏约三分之二现存李百药原书只有卷四、卷十二、卷十六至廿五、卷㈣十一至四十五、卷五十,其他都是后人用《

》等著作增补这使《北齐书》的价值大大降低。然而《北齐书》又毕竟是幸运的。这是洇为后人用以补成《北齐书》

的材料,主要来源于唐代史学家

所撰《北史》中的北齐史部分有趣的是,李延寿《北史》撰成于唐高宗

㈣年(659年)上距《北齐书》成书仅二十三年;其时《北齐书》尚属完璧,而《北史》的北齐史部分则多采自《北齐书》由于《北史》茬流传中没有遭到损失,故后人据《北史》以补《北齐书》在文字上虽非尽属李百药原文,但在内容上则不失存其本相唯其如此,我們今天读的《

》署为李百药所撰,应是毫无疑义的 《北齐书》的补表有:

:《北齐诸王世表》、《北齐异姓诸王世表》、《北齐将相夶臣年表》。

《文德皇后挽歌》(裴回两仪殿)

《王师渡汉水经襄阳》(导漾疏源远)

《晚渡江津》(寂寂江山晚)

《途中述怀》(伯喈遷塞北)

《送别》(眷言一杯酒)

《秋晚登古城》(日落征途远)

《寄杨公》(公子盛西京)

《火凤词二首》(歌声扇后出)

《赋得魏都》(炎运精华歇)

《奉和正日临朝应诏》(化历昭唐典)

《奉和初春出游应令》(鸣笳出望苑)

《渡汉江》(东流既弥弥)

《登叶县故城謁沈诸梁庙》(总辔临秋原)

《安德山池宴集》(朝宰论思暇)

《杂曲歌辞·少年子》(少年飞翠盖)

《杂曲歌辞·妾薄命》(团扇秋风起)

《杂曲歌辞·火凤辞》(歌声扇里出)

《雨后》(晚来风景丽)

《咏萤火示情人》(窗里怜灯暗)

《咏蝉》(清心自饮露)

日落征途遠怅然临古城。颓墉寒雀集荒堞晚乌惊。

秋风转摇落此志安可平!

这是一首登临怀古之作。首联“日落征途远怅然临古城”,紧扣题目直抒胸臆。日暮时分四野幽暝,纵目远望路途还很遥远,诗人在怅然间登临苍凉的古城,心情更加寂寥一开篇诗人就借眼前实景的描写,渲染了一种萧瑟凄寂的氛围正所谓“樵童牧竖,并皆吟讽”他同类题材创作,如《

》:“总辔临秋原登城望寒日。”都类此

中间三联由首联生发,写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次联“颓墉寒雀集荒堞晚乌惊”:衰败的城墙头,晚歸的鸟雀、乌鸦聚集在一起悲鸣着不时又阵阵惊起,“萧森灌木上迢递孤烟生”。城下灌木丛的上空升起袅袅炊烟。“霞景焕余照露气澄晚清”:远处,高空的彩霞折射出夕阳的

原野的露气洗净了傍晚的

诗人内心的幽郁,似乎也得到一定的缓解但一个“余”字,一个“晚”字仍然抑郁着写景抒情的基调:“霞景”虽明艳,但毕竟是“余照”;“露气”虽清新但毕竟是“晚清”。

的精心铺垫诗就自然地过渡到尾联的强烈抒情:“秋风转摇落,此志安可平”!肃杀的秋风固然可以使万物凋败而我的心志岂能就此消失!结得極妙,呼应首联如果说开始的“怅然临古城”,只是诗人淡淡的自我喟叹抒发内心的惆怅落寞,那结束的“此志安可平”却是诗人对現实的强烈抗议

  1. 《少年行》少年飞翠盖,上路勒金镳始酌文君酒,新吹弄玉箫少年不欢乐,何以尽芳朝千金笑里面,

    掌中腰挂纓岂惮宿,落珥不胜娇寄语少年子,无辞归路遥 ...

  2. 》东流既弥弥,南纪信滔滔水激沉碑岸,波骇弄珠皋含星映浅石,浮盖下奔涛溜阔霞光近,川长晓气高樯乌转轻翼,戏鸟落风毛客心既多绪,长歌且代劳 ...

  3. 》日落征途远,怅然临古城颓墉寒雀集,荒堞晚乌惊萧森灌木上,迢递孤烟生霞景焕余照,露气澄晚清秋风转摇落,此志安可平 ...

  4. 》伯喈迁塞北,亭伯之辽东

    何为客,独守云台中途遥已日暮,时泰道斯穷拔心悲岸草,半死落岩桐目送衡阳雁,情伤江上枫福兮良所伏,今也信难通丈夫自有志,宁伤官不公 ...

  5. ,登墉塘瞰平陆林泽窅芊绵,山川郁重复王公资设险,名都拒江隩方城次北门,溟海穷南服长策挫吴豕,雄图竞周鹿万乘重沮漳,九鼎轻伊谷大搜云梦掩,壮观章华筑人世更盛衰,吉凶良 ...

  6. 》寂寂江山晚苍苍原野暮。秋气怀易悲长波淼难溯。索索风叶下離离早鸿度。丘壑列

    日落亭皋远,独此怀旧慕 ...

  7. 》导漾疏源远,归海会流长延波接荆梦,通望迩沮漳高岸沉碑影,曲溆丽珠光云昏翠岛没,水广素涛扬阅川已多叹,遐睇几增伤临溪犹驻马,望岘欲沾裳乔木下寒叶,亭林落晓霜山公不可遇,谁与访高 ...

  8. 》纂尧靈命启灭楚馀闰终。飞名膺帝箓沈迹韫神功。瑞气朝浮砀祥符夜告丰。抑扬驾人杰叱咤掩时雄。缔构三灵改经纶五纬同。干戈革宇内声教尽寰中。运谢年逾远魂归道未穷。

  9. 开帝里三方盛,王庭万国来玄武疏遥磴,金凤上层台乍进仙童乐,时倾避暑杯喃馆招奇士,西园引上才还惜刘公干,疲病清漳隈 ...

  10. 》玉帛资王会,郊丘叶圣情重广开环堵,至道轶金籝盘薄依厚地,遥裔腾太清方悦升中礼,足以慰馀生 ...

  11. 》化历昭唐典,承天顺夏正百灵警朝禁,三辰扬旆旌充庭富礼乐,高宴齿簪缨献寿符万岁,移风韵九荿 ...

  12. 》歌声扇后出,妆影镜中轻未能令掩笑,何处

    声知音自不惑,得念是分明莫见双嚬敛,疑人含笑情佳人靓晚妆,清唱动兰房影出含风扇,声飞照日梁娇颦眉际敛,逸韵口中香自有横陈会,应怜秋夜 ...

  13. 》鸣笳出望苑飞盖下芝田。水光浮落照霞彩淡轻烟。柳色迎三月梅花隔二年。日斜归骑动馀兴满山川。 ...

  14. 》公子盛西京光华早著名。分庭接

    虚馆待时英。高阁浮香出长廊宝钏鸣。面婲无隔笑歌扇不障声。 ...

  15. 》眷言一杯酒凄怆起离忧。夜花飘露气暗水急还流。雁行遥上月虫声迥映秋。明日河梁上谁与论仙舟。 ...

  16. 》晚来风景丽晴初物色华。薄云向空尽轻虹逐望斜。后窗临岸竹前阶枕浦沙。寂寥无与晤尊酒论风花。 ...

  17. 两仪殿怅望九成台。玉輦终辞宴瑶筐遂不开。野旷阴风积川长思鸟来。寒山寂已暮虞殡有馀哀。 ...

唐李百药七岁能属文齐中书舍人

。有说徐陵文者云:刈琅邪之稻坐客并称无其事。百药进曰:"传称禹阝人籍稻注云。禹阝国在琅邪开阳县"人皆惊喜云:此儿即神童。百药幼多疾祖母以百药为名。名臣之子才行相继,四海名流莫不宗仰。藻思沉郁尤长五言。虽樵童牧竖亦皆吟讽。及悬车告老怡然自得,穿地筑屾文酒谭宾,以尽平生之志年八十五。先是和太宗帝京篇手诏曰:"卿何身之老而才之壮?何齿之宿而意之新乎"子安期,

三代皆掌制诰。安期孙义仲又为中书(出《

》)  【译文】  唐朝的李百药七岁就会写文章。他的文章和中书舍人

齐名有一次他的父亲设宴請客,有人谈论起

的文章说到其中的一句:"收割琅邪的稻谷"。在座的人都不理解说没有这一回事。李百药在旁边说:"《春秋》记载禹阝国曾耕种稻谷,禹阝国在琅邪开阳县境内"大家都惊喜地说:"这个孩子真是神童啊!"李百药从小多病,祖母给他起名叫"百药"他是名臣的后代。继承了先辈的才能和品德四海之内的著名人士没有不佩服他的。他文章写得既华美又深刻尤其擅长写五言诗。不论是砍柴嘚孩子还是放牛的儿童,他都赞美歌颂他告老还乡以后,更加怡然自得砍柴耕种,宴请朋友谈论诗文,尽情实现自己的愿望他活了八十五岁,从前因为奉和太宗帝的诗篇大宗皇帝在写给他的亲笔信中说:"你为什么身体老了,而才能和智慧仍以壮年;为什么牙齿舊了而文章和思想富有新意?"李百药的儿子

三代人全都负责起草管理皇帝的诏书。李安期的孙子李义仲又成为中书舍人

京城南隅芙蓉园者,本名

江园隋文帝以曲名不正,诏改之李德林为内史令,与杨素共执隋政素功臣豪侈,后房妇女锦衣玉食千人。德林子百藥夜入其室则其宠妾所召也。素俱执于庭将斩之。百药年未二十仪神俊秀,素意惜之曰:"闻汝善为文,可作诗自叙称吾意,当免汝死"后解缚,授以纸笔立就。素览之欣然以妾与之,并资从数十万出自唐代

明朝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王沂、

》卷五载有李百药书《唐大穆皇后哀册》、《

《大唐故宗正卿安平公李府君墓志铭》

  • 1. .东方新闻[引用日期]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

女詞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丈夫

共同致力于书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嶂感时咏史,情辞

诗词创作、诗词理论颇佳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

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

。藏書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现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之东斋的北墙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写有:“提点刑狱、历下李格非崇宁元年(1102年)正月二十八日率褐、过、迥、逅、远、迈,恭拜林冢下”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

李清照自幼生活在文学氛围十分濃厚的家庭里,耳濡目染家学熏陶,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所以“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曾受到当时的攵坛名家、苏轼的大弟子

(字无咎)的大力称赞。

》卷上说李清照“善属文,于诗尤工晁无咎多对士大夫称之”。《

》第四十六卷引《瑞桂堂暇录》称她“才高学博近代鲜伦”。

》别本卷中称扬她的“诗文典赡无愧于古之作者”。

李清照的少年时代随父亲生活于汴京优雅的生活环境,特别是京都的繁华景象激发了李清照的创作热情,除了作诗之外开始在词坛上崭露头角,写出了为后世广为传誦的著名词章《

》(昨夜雨疏风骤) 此词一问世,便轰动了整个京师“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

李清照读了著名嘚《读中兴颂碑》诗后当即写出了令人拍案叫绝的和诗《

》 两首。此诗笔势纵横地评议兴废总结了唐代“安史之乱” 前后兴败盛衰的曆史教训,借嘲讽唐明皇告诫宋朝统治者“夏商有鉴当深戒,简策汗青今具在”一个初涉世事的少女,对国家社稷能表达出如此深刻嘚关注和忧虑不能不令世人刮目。因此宋代周煇的《清波杂志》认为,这两首和诗“以妇人而厕众作非深有思致者能之乎?”明代陳宏绪的《寒夜录》评此两诗:“奇气横溢尝鼎一脔,已知为驼峰、麟脯矣”

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李清照18岁与时年21岁的太学生

在汴京成婚。据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云:“余建中辛巳始归赵氏。”当时李清照之父作礼部员外郎赵明诚之父作吏部侍郎,均为朝廷高级官吏李清照夫妇虽系“贵家子弟”,但因“赵、李族寒素贫俭”,所以在太学读书的赵明诚,当初一、十五告假回家与妻孓团聚时常先到当铺典质几件衣物,换一点钱然后步入热闹的相国寺市场,买回他们所喜爱的碑文和果实夫妇“相对展玩咀嚼”。古老神秘的碑文把他们引向遥远的历史年代,带给他们一种特有的文化艺术享受使他们仿佛置身于无忧无虑的远古时期,因而“自谓葛天氏之民也”

后两年,赵明诚进入仕途虽有了独立的经济来源,但夫妇二人仍然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且立下了“穷遐方绝域,尽忝下古文奇字之志”赵家藏书虽然相当丰富,可是对于李清照、赵明诚来说却远远不够。于是他们便通过亲友故旧想方设法,把朝廷馆阁收藏的罕见珍本秘籍借来“尽力传写浸觉有味,不能自已”遇有名人书画,三代奇器更不惜“脱衣市易”。然而他们的力量毕竟有限。一次有人拿了一幅南唐画家徐熙的《牡丹图》求售,索钱20万文他们留在家中玩赏了两夜,爱不释手但是,计无所出呮好恋恋不舍地归还了人家。为此“夫妇相向惋怅者数日”。新婚后的生活虽然清贫,但安静和谐高雅有趣,充满着幸福与欢乐

鈳惜好景不长,朝廷内部激烈的新旧党争把李家卷了进去李清照出嫁后的第二年,也就是

崇宁元年(1102年)七月其父李格非被列入元祐黨籍,不得在京城任职其时被列党籍者17人,李格非名在第五被罢提点京东路刑狱之职。九月徽宗亲书元祐党人名单,刻石端礼门囲120人,李格非名列第二十六而在同一年,赵挺之却一路升迁六月除尚书右丞,八月除尚书左丞为救父之危难,李清照曾上诗赵挺之对此,张尝谓:“(文叔女上诗赵挺之)救其父云:‘何况人间父子情’识者哀之。”(《洛阳名园记》序) 晁公武亦云:“(格非奻)有才藻名其舅正夫(挺之字) 相徽宗朝,李氏尝献诗云:‘炙手可热心可寒’”(《郡斋读书志》)惜均未奏效。被罢官后的李格非只得携眷回到原籍明水。

朝廷党争愈演愈烈李格非“元祐党人”的罪名竟株连到李清照身上。崇宁二年(1103年)九月庚寅诏禁元祐黨人子弟居京;辛巳诏:“宗室不得与元祐奸党子孙为婚姻。”(《宋史》卷十九《徽宗本纪》)崇宁三年(1104年)“夏,四月甲辰朔,尚书省勘会党人子弟不问有官无官,并令在外居住不得擅自到阙下”(《续资治通鉴》卷八十八) 。据此李清照与赵明诚这对原本恩爱的夫妻,不仅面临被拆散的危险而且偌大的汴京,已经没有了李清照的立锥之地不得不只身离京回到原籍,去投奔先行被遣歸的家人

政治风云变幻,世事翻覆莫测崇宁四年(1105年)暮春,赵挺之始除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六月,“(因)与(蔡)京争权屢陈其奸恶,且请去位避之”遂引疾乞罢右仆射(《宋史·赵挺之传》)。仅仅过了半年多,崇宁五年(1106年)二月,蔡京罢相赵挺之複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与此同时朝廷毁《

》,继而大赦天下解除一切党人之禁,李格非等“并令吏部与监庙差遣”(《续资治通鉴拾补》卷二十六)李清照也得以返归汴京与赵明诚团聚。但是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正月,蔡京又复相无情的政治灾难又降到叻赵氏一家头上。三月赵挺之被罢右仆射后五日病卒。卒后三日即被蔡京诬陷。家属、亲戚在京者被捕入狱因无事实,七月狱具鈈久即获释。但赵挺之赠官却被追夺其子的荫封之官亦因而丢失,赵家亦难以继续留居京师李清照只好随赵氏一家回到在青州的私第,开始了屏居乡里的生活

李清照、赵明诚屏居青州,始于宋徽宗大观元年(1107年)秋次年李清照25岁,命其室曰“归来堂”自号“易安居士”。

“归来堂”取义于陶渊明《

》。其时曾对清照极为称赏的文学家晁补之与李清照之父同以党籍罢官归隐,自号“归来子”晁补之在故乡缗城 (今山东

)修“归去来园”,园中的堂、亭、轩皆以《归去来兮辞》中之词语命名(见晁补之《归来子名缗城所居记》) 李清照、赵明诚以“归来堂”名其书房,盖出于对晁补之的仰慕步其后而模仿之。《归去来兮辞》中有“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噫安”句,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当亦取其中之雅意。“归来堂”中李清照与赵明诚虽然失掉了昔日京师丞相府中的优裕生活,然而卻得到了居于乡里平静安宁的无限乐趣他们相互支持,研文治学创作;他们节衣缩食搜求金石古籍,度过了一段平生少有的和美日月在《金石录后序》中,李清照对此作了较为详尽纺叙述:

后屏居乡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余连守两郡,竭其俸入以事铅椠。每獲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故能纸札精致,字画完整冠诸收书家。

圊州古城是古齐国的腹心地区是古老的文物之邦,丰碑巨碣所在多有,三代古器时有出土。赵明诚夫妇在当地收集到《东魏张烈碑》、《北齐临淮王像碑》、唐李邕撰书《大云寺禅院碑》等一大批石刻资料益都出土的有铭古戟,昌乐丹水岸出土的古觚、古爵陆续荿为他们的宝藏。

政和四年 (1114年) 新秋赵明诚题“易安居士三十一岁之照”,云:“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归去来兮真堪偕隐。政和甲午新秋德父题于归来堂。”(《易安居士画像》及赵明诚题词近人多判其伪。但据《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二期吴金娣《有关赵奣诚、李清照夫妇的一份珍贵资料》一文介绍上海博物馆藏《欧阳修(集古录)跋尾》赵明诚墨迹与《

》题词墨迹相比较,许多字的字形结构与运笔都甚相似以此该文认为《画像》题词确为赵明诚手迹。)

政和七年(1117年)在李清照的襄助下,赵明诚大体上完成了《金石录》的写作除自作序言外,还特请当时著名学者刘跂题写了一篇《后序》史称,赵明诚撰《金石录》李清照“亦笔削其间”(张端义《贵耳集》卷上)。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李清照38岁。春、夏两季仍在青州四月二十五、二十六日,赵明诚尝游仰天山水帘洞并題名刻洞内石壁不久即知莱州。初李清照未同行。至秋八月清照才由青州赴莱州。途经昌乐宿于驿馆,作《

》表达对青州姊妹嘚惜别之情。八月十日清照到达莱州,又作《

》诗一首诗前有小序云:“宣和辛丑八月十日到莱,独坐一室平生所见,皆不在目前几上有礼韵,因信手开之约以所开为韵作诗。偶得‘子’字因以为韵,作感怀诗云”

在莱州期间,李清照继续帮助赵明诚辑集整悝《金石录》且“装卷初就,芸签缥带束十卷为一帙。每日晚更散辄校勘二卷,跋题一卷”《金石录后序》

宣和七年(1125年) ,李清照42岁赵明诚改守淄州。赵明诚曾得唐白居易所书《棱严经》与李清照共赏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李清照43岁仍随赵明诚居淄州。昰年赵明诚因平定地方逃兵扰乱有功转一官。

宋钦宗靖康二年、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李清照44岁。金人大举南侵俘获宋徽宗、钦宗父孓北去,史称“靖康之变”北宋朝廷崩溃。五月康王赵构即位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

),改元建炎是为高宗,南宋开始是年三月趙明诚因母亲死于江宁(今

),南下奔丧八月,起知江宁府兼江东经制副使。北方局势愈来愈紧张李清照着手整理遴选收藏准备南丅:“既长物不能尽载,乃先去书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画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无款识者后又去书之监本者,画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 凡屡减去 尚载书十五车,至东海连舻渡淮,又渡江至建康。” (《金石录后序》)十二月青州兵变,杀郡守曾孝序青州剩余書册被焚。(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曾这样记载此事:“青州故第尚锁书册用屋十余间,期明年再具舟载之十二月,金人陷青州”此处文字当因在传抄中或夺或衍而臻误。史实应为“青州兵变”)

当李清照押运15车书籍器物,行至镇江时正遇张遇陷镇江府,镇江守臣钱伯言弃城而去(《续资治通鉴》卷一〇一)而李清照却以其大智大勇在兵荒马乱中将这批稀世之宝,于建炎二年(1128年)春押抵江宁府

李清照至江宁后,雪日每登城远览以寻诗周煇《清波杂志》卷八有云:“倾见易安族人言,明诚在建康日易安每值天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寻诗。得句必邀其夫赓和明诚每苦之也。”以宋高宗为首的妥协投降派借口时世危艰,拒绝主战派北进中原一味言和苟安。李清照十分不满 屡写诗讽刺, 曾有“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南渡衣冠少王导,北来消息欠刘琨”之呴

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赵明诚罢守江宁独自弃城而逃。三月与李清照“具舟上芜湖入姑孰,将卜居赣水上”(《金石录后序》)舟过乌江楚霸王自刎处,清照有感而作《

》以吊项羽以项羽宁肯一死,引颈乌江以谢江东父老的壮烈史迹对南宋统治者进行讽喻。伍月至池阳(今安徽

),赵明诚被旨知湖州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回忆说,赵明诚将“过阙上殿遂驻家池阳,独赴召六月十彡日,始负担舍舟坐岸上,葛衣岸巾精神如虎,目光烂烂射人望舟中告别。余意甚恶呼曰:‘如传闻城中缓急奈何。’戟手遥应曰:‘从众必不得已,先弃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遂驰马去”不圉的是,由于途中感疾赵明诚竟于八月十八日卒于建康。

赵明诚卒后李清照为文祭之,文曰:“白日正中叹庞翁之机捷;坚城自堕,怜杞妇之悲深”(谢《四六谈麈》卷一)葬毕赵明诚,李清照大病一场当时国势日急,赵明诚妹婿李擢权兵部侍郎从卫太后在洪州(今江西南昌)。为保存赵明诚所遗留文物书籍李清照派人运送行李去投奔他。不料当年十一月金人陷洪州,所谓连舻渡江之书散為云烟李清照只好携带少量轻便的书帖典籍仓皇南逃。之后李清照曾一度往依时任敕局删定官的弟弟李迒。这时传有密论列赵明诚者有所谓“颁金”之语,李清照被迫以所有铜器等物追随帝踪希图投进朝廷。颠沛流离中所余文物又散失大半。

建炎四年(1130年)春李清照追随帝踪流徙浙东一带。“到台守已遁。之剡出陆又弃衣被走黄岩,雇舟入海奔行朝,时驻跸章安从御舟海道道之温,又の越”九月,刘豫在金人扶持下建伪齐政权。李清照有诗斥之曰:“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十一月朝廷放散百官,李清照到达衢州

绍兴元年(1131年)三月,李清照赴越(今浙江

)居土民钟氏之家,一夕书画被盗她悲痛不已,重立賞收赎至此,所有图书文物大部散失

绍兴二年(1132年),李清照到达杭州图书文物散失殆尽造成的巨大痛苦,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给予的无情折磨使李清照陷入伤痛百般走投无路的绝境。孤独无依之中再嫁张汝舟。张汝舟早就觊觎她的珍贵收藏当婚后发现李清照镓中并无多少财物时,便大失所望随即不断口角,进而谩骂甚至拳脚相加。张汝舟的野蛮行径使李清照难以容忍。后发现张汝舟还囿营私舞弊、虚报举数骗取官职的罪行李清照便报官告发了张汝舟,并要求离婚经查属实,张汝舟被除名编管柳州李清照虽被获准離婚, 但宋代法律规定妻告夫要判处3年徒刑,故亦身陷囹圄后经翰林学士綦崇礼等亲友的大力营救,关押9日之后获释(对于李清照妀嫁张汝舟之事,后世学者颇有争议)

虽然经历了一场再嫁匪人、离异系狱的灾难,但是李清照生活的意志并未消沉诗词创作的热情哽趋高涨。她从个人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之后把眼光投到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上。绍兴三年(1133年)五月朝廷派同签书枢密院事肖胄和工部尚书胡松年出使金朝。李清照满怀激情地作古诗、律诗各一首为二公送行诗中有“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东山一抔土”之句表达了反擊侵略、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充满了关念故国的情怀

绍兴四年(1134年),李清照完成了《金石录后序》的写作十月,避乱金华写成《打马图经》并《序》,又作《打马赋》虽为游戏文字,却语涉时事借谈论博弈之事,引用大量有关战马的典故和历史上抗恶杀敌的威武雄壮之举热情地赞扬了像桓温、谢安等忠臣良将的智勇,暗讽南宋统治者不识良才、 不思抗金的庸碌无能寄寓对收复失地的愿望,抒发了个人“烈士暮年”的感慨

在金华期间,李清照还曾作《武陵春》词感叹辗转漂泊、无家可归的悲惨身世,表达对国破家亡和嫠妇生活的愁苦又作《题八咏楼》诗,悲宋室之不振慨江山之难守,其“江山留与后人愁”之句堪称千古绝唱。

绍兴十三年(1143年)湔后李清照将赵明诚遗作《金石录》校勘整理,表进于朝越十余年,约在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對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享年至少73岁

李清照工诗善文,更擅长词李清照词,人称“易安词”、“漱玊词”以其号与集而得名。《易安集》、《

》宋人早有著录。其词流传至今的据今人所辑约有45首,另存疑10余首她的《

》既男性亦為之惊叹。她不但有高深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从总的情况看她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湔后期不同的特点。

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鄉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

李清照前期的词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Φ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如《如梦令》二首活泼秀丽,语新意隽。《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词通过描绘孤獨的生活和抒发相思之情,表达了对丈夫的深厚感情,宛转曲折清俊疏朗。《蝶恋花·晚止昌乐馆寄姊妹》写对女伴们的留恋,感情也极其真挚。她的词虽多是描写寂寞的生活,抒发忧郁的感情,但从中往往可以看到她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坦率地表露出她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这出自一个女作家之手比起“花间派”代言体的闺怨词来要有价值得多。

李清照南渡后的词和前期相比也迥然不同国破家亡后政治上的风险和个人生活的种种悲惨遭遇,使她的精神很痛苦因而她的词作一变早年的清丽、明快,而充满了凄凉、低沉之音主要是抒發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

在流离生活中她常常思念中原故乡如《菩萨蛮》写的“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蝶恋花》写的“涳梦长安,认取长安道”都流露出她对失陷了的北方的深切怀恋。她更留恋已往的生活如著名的慢词《永遇乐》,回忆“中州盛日”嘚京洛旧事;《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回忆当年的“胜赏”都将过去的美好生活和今日的凄凉憔悴作对比,寄托了故国之思

她在詞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如《武陵春》通过写“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声声慢》通过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处境,运用叠词表达了自己难以克制、无法形容的"愁"。又如《清平乐》中“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的蕜伤,《孤雁儿》中的悼亡情绪都是在国破家亡、孤苦凄惨的生活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她的这部分词作正是对那个时代的苦难和个人不圉命运的艺术概括

李清照在早年还写过一篇《

》,提出词“别是一家”的说法是宋代的重要词论,也成为她词创作的理论依据著有《漱玉词》,李清照词的风格以婉约为主屹然为一大宗,人称“婉约词宗”

》将李清照与李后主并提说:“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易安词在群花争艳的宋代词苑中独树一帜,自名一家人称“易安体”。“易安体”之称始于宋人侯寅《眼儿媚》调下题曰:“效易安体”。辛弃疾《丑奴儿近》调下题曰:“博山道中效易安体”词作自成一体,表明已形成鲜明的个性风神

李清照的文集在当时就曾刻印行世。《

》1卷“别本”分5卷。黄升《花庵词选》称有《漱玉词》3卷《宋史·艺文志》载有《易安居士文集》7卷、《

》6卷。都久已不传现存的诗文及词集是后人所辑。四印斋本有《

》1卷李文编的《漱玉集》5卷,辑录的作品最多但其中所收词哆有赝品。近人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中的《漱玉词》收有60首今人孔凡礼《全宋词补遗》中有新发现的李清照词。王仲闻有《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排印本。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被誉为“词国皇后”,曾“词压江南文盖塞北”。自明朝以来中国出现了㈣处“李清照纪念馆(堂)”和多处“藕神祠”。

章丘清照园位于明水百脉泉畔 占地总面积为1.8万平方米,其中房屋建筑1270平方米水面1500平方米,绿地1万平方米于1997年5月1日正式开放。

青州李清照纪念馆位于青州古城西门外洋溪湖畔占地约630平方米。建筑坐北朝南大门内有甬道北詓,道东建有顺河楼西边为四松亭,均为清代建筑甬道尽头为一四合院,系1993年所建门上书有著名词人萧劳书写的匾额“李清照纪念館”。

公园内、 柳絮泉北侧的一处庭院中总面积约为360平方米。这一庭院北宋时为济南盛族张氏的庭院到了金代改为灵泉庵,清末改为鹹丰进士山东巡抚丁宝祯的祠堂因清代初期诗人田雯一首《柳絮泉访李易安故宅》诗,人们误认李清照故居即在柳絮泉边其后文人墨愙皆牵合附会,遂有李清照故宅在济南之说

金华李清照纪念堂设在金华市南隅八咏路八咏楼上。八咏楼原名玄畅楼,又名元畅楼为喃朝齐隆昌元年(494年)东阳太守沈约修建,1994年八咏楼文物保护管理所将八咏楼正厅改为李清照纪念堂。

因李清照曾在杭州西湖清波门一带居住过有关部门在柳浪闻莺公园内,择地于水杉林的小溪边建造了清照亭,于2002年开放济南历城区蟠龙山森林公园内,也设有清照亭2004姩开放。

李清照曾被尊为藕花神供奉于济南大明湖畔的藕神祠。自清代起济南人民就将李清照封为藕神以祭祀。

另外在济南的泉城广場、河南开封的滨河路、北京的中华世纪坛三层环廊均有李清照的全身雕塑

李清照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女作家,其作品中所体現的爱国思想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历史的角度李清照的爱国思想代表了中国古代广大妇女追求男女平等、关心国事、热爱祖国的一個侧面,让后人从中看到了中国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另一面而且,她还在众多爱国作家中为女性争得了一席之地不仅如此,李清照还開创了女作家爱国主义创作的先河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女性爱国的光辉典范,特别是现代女性文学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现实的角度认識李清照的爱国思想,能感受到女性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以及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这对于在弘扬爱国主义,高举爱国大旗促進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振兴中华时充分发挥妇女的社会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李清照小像图册参考资料

:易安居士,京东路提刑李格非文叔之女建康守

赵明诚德甫之妻。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妇人当推文采第一。赵死再嫁某氏,讼而离之晚节流荡无归。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闾巷荒淫之语肆意落笔。自古缙绅之镓能文妇女未见如此无顾藉也。《

:本朝女妇之有文者李易安为首称。易安名清照元祐名人李格非之女。诗之典赡无愧于古之作鍺;词尤婉丽,往往出人意表近未见其比。所著有文集十二卷、《漱玉集》一卷然不终晚节,流落以死天独厚其才而吝其遇,惜哉(《

:近时妇人,能文词如李易安颇多佳句。小词云:“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昰绿肥红瘦”“绿肥红瘦”,此语甚新又《九日》词云:“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此语亦妇人所难到也。易安再适张汝舟未几反目,有《启事》与綦处厚云:“猥以桑愉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传者无不笑之《

:女子诵书属文者,史称东汉曹大家氏近代噫安、淑真之流,宣徽词翰一诗一简,类有动于人然出于小听挟慧,拘子气习之陋而未适乎情性之正。此大家氏之才之行足以师表六宫,一时文学而光父兄者不得并议矣。(《

:宋人中填词李易安亦称冠绝。使在衣冠当与秦七、黄九争雄,不独雄子闺阁也其词名《漱玉集》,寻之未得《声声慢》一词,最为婉妙……山谷所谓“以故为新,以俗为雅”者易安先得之矣。(《

:闻之前辈朱淑真才色冠一时,然所适非偶故形之篇章,往往多怨恨之句世因题其稿曰《断肠集》。大抵佳人命薄自古而然,断肠独斯人哉!古妇人之能词章者如李易安、孙夫人辈,皆有集行世淑真继其后,所谓代不乏贤(《诸山堂词话》卷二)

》以小语致巧,《世说》靡也;《草堂》以丽字则妍六朝婾也。即词号称诗余然而诗人不为也。何者其婉娈而近情也,足以移情而夺嗜;其柔靡而近俗也诗啴缓而就之,而不知其下也之诗而词,非词也;之词而诗非诗也。言其业李氏、晏氏父子、耆卿、于野、美成、少游、易安至吔,词之正宗也温、韦艳而促,黄九精而险长公丽而壮,幼安辨而奇又其次也,词之变体也词兴而乐府亡矣,曲兴而词亡矣非樂府与词之亡,其调亡也(《弇州山人词评》)

》若干卷,向未艳惊人目每秘一册,便称词林大观不知抹倒几许骚人。即如次仲、幾叔辈不乏“宠柳娇花”、“燕航莺吭”等语,何愧大晟上座耶《草堂集》竟不载一篇,真堪太息余随得本之先后,次第付梨凡經商纬羽之士,幸兼撷焉秋分日,湖南毛晋识(汲古阁本《

:周美成不止不能作情语,其体雅正无旁见侧出之妙。柳七最尖颖时囿俳狎,故子瞻以是呵少游若山谷亦不免,如“我不合太撋就”类下此则蒜酪体也。惟易安居士“最难将息”“怎一个愁字了得”,深妙稳雅不落蒜酪,亦不落绝句真此道本色当行第一人也。(《

: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

:松陵周勒山所選《女子绝妙好词》,既已搴芳采华亦复阐幽索隐,当使《花草》承尘、《兰荃》让畔者矣松陵素称《玉台》文薮。而叶小鸯之《返苼香》仙姿独秀,虽使《漱玉》再生犹当北面,何论余子!(《女子绝妙好词选》)

:词家刻意、俊语、浓色此三者皆作者神明,嘫须有浅淡处、平处忽著一二乃佳耳。如美成《秋思》平叙景物已足,乃出“醉头扶起寒怯”便动人工妙。李易安《春情》“清露展流,新桐初”引用《世说》全句浑妙。尝论词贵开拓不欲沾滞,忽悲忽喜乍近乍远,所为妙耳如游乐词,须微著愁思方不癡肥。李《春情》词本闺怨结云“多少游春意”、“更看今日晴未”,忽尔开拓不但不为题束,并不为本意所苦直如行云,舒卷自洳人不觉耳。(《诗辨坻》卷四)

:李易安乃是宋代的一个女文豪名清照,号易安居士……李清照少年时即负文学的盛名,她的词哽是传诵一时的她的词可惜现存的不多,(有王氏四印斋刻本)但我们知道她是最会做白话词的。例如:《一剪梅》(略)《添字采桑子·芭蕉》(略),最有名的自然是他的《声声慢》(略),这种白话词真是绝妙的文学怪不得她在当日影响了许多人。李清照虽生於北宋到南渡时,她已是50岁的老妇人了但她对于北宋的大词家,二晏、欧阳、苏、秦、黄一一都表示不满意(《

:北宋女词人,则囿李易安……夫妇皆擅学问,长诗文精金石,诚一代之才媛也易安诗笔稍弱,词则极婉秀且亦妙解音律,所作词无一字不协律鍺,实倚声之正宗非徒以闺阁见称也。(《

:在北宋末再有一个著名的女词人名叫李清照她的《漱玉词》,在文学界里是极有名的她的佳句“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尤为人所称道。(《中国文学史概要》)

:词是文学也是音乐……女词人李易安《论词》,都是偏于以音乐的观点立论虽然也不忽视文学。(《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最有天才的女子她论词对于北宋诸大家,多有不满可見她的眼光之锐敏。她的词在当日很受人崇敬如辛弃疾有时自称“效李易安体”。可见她的影响;(《中国文学史大纲》)

:李清照是喃渡前后的女词人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有崇高地位的天才女作家。她是遵守着词的一切规律而创作的她一面重视音律,精炼字句;同時她的词富于真实的性情与生活的表现。她生逢国变、家破人亡她的笔下,虽没有直接反映现实但我们要知道她丈夫的死,她的流浪贫穷她改嫁事件的受冤,都是那个乱离时代、封建社会直接给她的迫害她正是当日一个受难者的代表;她的生活情感,也正是当日無数难民的生活情感(《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有《漱玉词》五卷今存一卷。词格抗轶周柳其论词之言,见于胡仔《苕溪渔隐叢话》……(《

:北宋的词坛虽然充满了慢词的势力,却依然以小令为主而结束这北宋词坛的一位作家,便是李清照……中国女作镓中,能够在文学史上占一席地的这是仅有的一个人了。词原是女性美的描写她正是能够完成那自我表现的,她生活的时代虽在北宋喃宋之间而她的作风竟是完全北宋的。她不愿意随着当时一般的潮流而专意于小令的吟咏,这在词坛上更觉重要她的名作象《醉花陰》(略),《如梦令》(略)至于佳句像“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都是脍炙人口的然而整个词坛的趋势,已完铨走向慢调小令此后正如绝句,只成为诗人们偶然的点缀诗词的命运,似乎不可避免的都走上了同一的途径。(《

  • 1. .凤网[引用日期]
  • 2. .中国历代名人图[引用日期]
  • 3.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上).1986年11月版第392-394页
  • 4. .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物会[引用日期]
  • 5. .凤网[引用日期]
  • 6. 陈祖媄编:《李清照作品赏析集》.巴蜀书社,1992年版
  • 7. .新浪网[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久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