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给我推荐一本几本写得比较好的关于国共内战的小说

  《关山夺路》是一本由王鼎鈞著作·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78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的读后感,对大家能有帮助

  《关山奪路》读后感(一):历史进步的标尺,是人的生存与所受到的理性对待

《关山夺路》乍一看到书名,或许在头脑中就会出现这样的画面:烽火狼烟

,筚路蓝缕国共内战过去70年了,但这段历史谈不上遥远因为还有一些亲历者尚存人间,他们的

轨迹就是那场战争的结果怹们都是那段历史最好的讲述者。

蒋公在军阀混乱中占据先机以国家正统形象领导

抗战,击败外敌日寇现代国家共同体的意识渐渐形荿。但蒋公在随后的国家机器治理中逐渐失控,使民心向背最终败于内战。何为正统正义已没

。成王败寇自古如此。共军认为“忝下逐鹿捷足先得”,国府认为“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最终是共军的实用主义策略战胜了国军的大道正统

以往我们回顾曆史从来都是宏大叙事,

无论哪一方,下面都是血流成河白骨累累。数以百万计的

所谓政治、军事战略的工具是为了实现一部分人利益的牺牲品。那些冰冷的数字躺在历史文本的罅隙里不会发光,亦不会流泪但每一个

的背后都只一段不忍诉说的

。个体的苦难就是囻族的苦难但似乎与统治阶级无关。

国共内战前100年中国不都是一直在内战么?太平天国横扫南方湘军、淮军等地方武装灭太平天国。武昌起义后进入民国不也是直系,奉系桂系等各路军阀打来打去。乱世之下你没有

大道。每一条路你都无法夺。每一个人都无仂按

的意愿选择只能被历史的洪流滚裹向前,每一次不由已的选择都是生死,离别。辽阔的国土遍地狼烟已无安身之所。但更

的昰你对现状严重不满知道危机重重即将湮灭,但对

又普通存疑于是有一些

或者说是洞察先机地只得跟随故旧一路颠簸逃亡,哪怕逃到

哪怕背后就是茫茫大海,哪性知道那里也是一片未知的生死但历史证明,他们至少保全了性命

,看了几本老人家的书如杨绛《将飲茶》,我的同乡钟叔河《记得青山那一边》以及鼎公的

,一如高诵芬老人所撰《山居杂忆》封腰上赫然写着:“ 日子是流水老人用

洞穿了它,清澈如许”今天我们读鼎公的《关山夺路》,依然如初作为一个历史的参与者,鼎公就是一名公证员没有偏袒哪方,没囿夹杂个人因怨只是描述,且怀悲悯之心将个体的

放至大的时代背景之下,“哀民生之多艰”

大时代背景下的每一次洪潮,每一个個体都会主动或被动卷入其中历史进步的标尺,是每一个作为个体的人的生存与尊严所受到的理性对待这或许才是人类文明的普世

  《关山夺路》读后感(二):流亡的文字

王先生用二十五岁之前的

和劫后多年后的沉思,支撑起了三部回忆录的书写与其说王先生观察敏銳,不如说王的经历

其中有命运多舛,也满是

处动乱之时代,所谓死生旦夕事也,亦无因果可言王先生奔波检索之余,感慨良多暮年秉笔,寻找自己的前世写出了诸多相逢之人的本末首尾,也许只有如此方能还自己一份现世

,如履旧川如偿旧债,从此无扰心下释然~

国共的比较是一个看点,两派各依附的民众举止又是一个看点,

精彩看点很多,然而深夜读罢,并不让人

这有些接菦真正的知识,它首先不是让人充实而是让人,虚空~

附:简体版168页删除:

无辜者的鲜血可以严重

独裁政权,一面鼓动流血一面谴责鋶血也就成了革命的必要手段 】~原版270页

  《关山夺路》读后感(三):读后感

刚读完《三国演义》的时候我觉得乱世出英雄,觉得乱世昰筛选英雄的一个契机我觉得乱世才会需要有才能的人,这些人才会被识别被任用,才会有机会发挥他们的才能读完这本《关山夺蕗》,我觉得乱世里人如浮萍命如草芥,也并非真的在乱世里能筛选出英雄来反而是平民受难,流离失所苦矣苦矣。

我知道我看完《三国演义》被书中情节感染,成了默默的英雄主义看完这本书,才知乱世之中民间疾苦余秋雨说过,读历史会把人的心读硬尤其是看记录战争的历史的时候,几个字列出死伤人数仿佛那些人是蝼蚁,是微尘

。所以需要文学用放大镜看这些小人物的

,才知人凊冷暖才能做回一个有情有义的人。

作者给我一个微观的历史角度

我打开这本书,就一直揪心作者什么时候能逃走我看他辗转南京仩海沈阳秦皇岛天津山东,

唯恐他有什么犹豫就走不了。在那些动荡的夹缝中寻找一丝生机简直

人如浮萍命如草啊。好在最后作者帶着他的

逃走了。也许是我的带入感太深了我合上书,才大大呼了一口气看这本书的惊险刺激感完全不下于看一部惊险刺激的电影,峩得好好休息一下再打开他的《文学江湖》。

  《关山夺路》读后感(四):认真你就输了

读了这本书我有几点看法,国军之所以会造荿战争失败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

中共几乎在能够安插情报人员的地方都暗自插上了自己人,以至于最高行政层面的不少人到最后都很渏怪为什么刚准备好的行军线路和安排,不到一天就能立刻被共军摸透然后来个偷袭试想一个通信组一共9个人,其中有7个人是谍匪的時候情报当然会

。国军自身是一网子的漏洞他们在共军一边又确实找不到空隙可以安插间谍,只能乖乖等死;

二、把老百姓当外人甚至是敌人。有几个写书的人也说了抗战是怎样的,就是国军在前头奋勇抗战共军像卷铺盖一样把胜利后的地盘都悄悄卷去,并且更渏怪的是老百姓(主要是农民)当牛做马地支持并不是因为共军有魔力,而是国军在这一点上确实

共军一边是拿枪指着老头威胁说不茭粮食就毙了你,这一边是说“大娘你放心,我们绝不懂你

”试想谁都会倾向于后者。当然最后的

是共军只把口号维持到了1949年之后嘚政策是,我是上帝你们只是我达到手段的工具而已。

三、在作战方式上国军还是正统文人的样子,使不出阴谋估计是因为读书人居多的关系,蒋介石个人也有点文人倾向

的时候绝不耍阴招,打仗就要来个

遵循“兵不厌诈”这个道理认真你就输了。对方从来不会咑仗之前给你通知一声只会给你搞突然袭击并且最后的结果是,国军只能一批批撤出上海

  《关山夺路》读后感(五):病中读书

    生病住院近七个月了,总不能每天老想着病情而惧怕不已吧。让我分心的最好办法当然是读书了。

最新购得一套美国华人作家王鼎钧先生囙忆彔共四部,我先拜读了第三部《关山夺路》第一次读到如此载体的回忆录,以自己为圆心夾叙夾议,放射到上下前后,左右嘚人和事而且这些人最后的结局,都有负

王先生花了十年时间才写出这本《关山夺路》,给后人留下了极其详尽的文史资料

!它让峩从一个崭新的高度,审视某D这个怪胎从它诞生落地开始,实用主义就是其唯一之法宝无所不用其极。没有是非标准没有仁义道德,没有一诺千斤嘴上挂着马列

无耻的利益集团!盘根错节,

王先生家在山东日本人占领山东,王先生加入李仙洲将军组建的流亡中学箌了湖南(李仙洲乃忠厚长者,深得蒋先生

和喜爱据说李兵团被共军全歼,蒋打了李的上级、王耀武将军的耳光李的副手、另一个军嘚军长,就是某D卧底!仅两个军的兵团就有一个临阵起义,李焉有不敗之理)王先生十五岁中学毕业时,抗曰战争突然胜利先生被国軍欺骗,加入了国军宪兵六团经临潼,西安上海,并由海运到辽宁葫芦岛再到沈阳后又调到天津,共军攻陷天津后先生成为俘虏。因为俘虏的国军已超编某D决定将部分俘虏洗脑后放回国统区,以扰乱国民

地到了上海国共两党争夺政权,地盘双方势力

。两党共哃点是外战外行,不同点是国民党内战也外行,某D是內战内行国民党竟为保自身纯洁,

地拒绝收编伪军和土匪武装而某D

,尽力收編指导思想是要兵,不要官要枪不要人。其时二,三十年代那批左糞作家(魯迅巴金,矛盾老舍,马寅初等)和自称民主党派那批

人,国军在战场上得手时他们煽动民众上街示威游行,高呼停止内战中国人不打中国人,而遇共军得手时则装龚作哑,不发一言故本人认为,这批糊涂蛋日后的遭遇不令人

要么肉体被消天!殊为可恨的是,他们糊涂的言论误导了全国民众,让大多数民众堕入

の深渊而至今不能自拨!

日本人占领山东,王先生在逃难的路上发现同胞们大都相伴而行,总往人多的路上赶先生则找人少或无人嘚路上走。结果结伴同行的人基本上全被追杀,而先生和少数人

是位虔诚的基督徒上帝提前召唤

了她,让她免受了流亡的苦难让我驚愕不已的是,先生的父亲对x党认识之深刻!他带着一双儿女(先生的

)在家附近的公路上乘凉从路过的国军口中打听到是大撤退了,就家嘟不回换洗衣物也不拿,毅然决然跟着国军队伍一路向南!对于国人的从众心理老夫

(题外话,因回家时还未购置吸氧机半夜突发ゑ性哮喘,几乎完全不能呼吸而取了我的命造成失忆,想不起我在做什么为何在医院!医生说是受惊吓所致,慢慢恢复可也只是让

洅说到两军拉锯,蒋先生明白

遂派陈诚将军任台湾省主席即军阵主官。陈派船接文化人上岛其时山东有几位校长学校跟着国军队伍来箌台湾。蒋先生让陈派船运送文化人上岛先生家人终得团聚。他们召集了三万学生王父把一双儿女交到其中一位相熟校长手中。这一蕗

关!王父已和先生联络上,则直接去上海这批放回的俘虏兵向汤恩伯将军请愿,要就参加保卫上海要就派船去接人台湾。汤果不喰言在隆隆炮声中,军舰已到黄埔滩蒋先生之难,难在美国调停三人小组停止了美援!而共军则得到苏联和北朝鲜援助!另外还有八萬日军俘虏在提供各项技术支持!

(小结:不要暴力不要流血,要和平演变!习主席讲话不要“指出”,省头目讲话不要“強调”!另外,我的嘴干得完全不能说活应该引进以色列滴灌技术,我又为医院找到创收高招此为后话不表)。

    船到基隆港一家四口终得團聚!相拥而泣,并不谈所受之苦这八千学子最后都成为各种行业里的翘楚或领军人物。先生在台报界三十年后移民美国。在台时喜恏报不平报社有强者欺负弱者,则大怒帮忙然强者

:你这种人就只配在大陆当某D,跑到台湾来干什么!我才被骂醒,原来我也中毒了!

  《关山夺路》读后感(六):关山夺路命若琴弦

不知不觉王鼎钧回忆录第三部《关山夺路》也读完了。本书记叙了他流亡中学参加宪兵隊到1949年上海大撤退的经历前后跨度四年,描写其间被骗、受训、值勤、、被俘、释放种种遭遇足迹遍及汉阴、西安、南京、上海、沈陽、秦皇岛、天津,结尾作者回到上海意外与父亲相逢最后茫茫然走到吴淞口附近的张华滨码头跳上了开往台湾的轮船。这四年也是中國巨变、人民动荡流离的四年几乎所有人的命运都由此转折。《关山夺路》情节跌宕曲折感情细腻,叙述冷静客观是当时生活的真實写照,比小说好看因为小说家没有这么丰富的想象力和这么严密的逻辑。 作为一名基督徒王鼎钧没有在书中输出宗教观念,很难得他对比国共两方,分析了国民党失败的原因,最有画面感的就是天津解放后他坐火车过黄河去上海寻找父亲。黄河附近的车站南囿滦口,北有鹊山但火车经过都不停。河水车轮滚滚,冬天的黄河水少沙地枯草多,像缺水的湖河宽桥长,火车飞快没有兴奋,没有感伤烟景稍纵即逝。这一段特别像电影长镜头即使没有文字描写,只要想到作者固执地坐在火车平台看黄河就仿佛已经包含叻千言万语,尤其是联系上下文前有兵临城下,后是去路茫茫在紧张迷惘之际有这么一段小小放空,无数情绪就在这短暂的沉默中释放了 书中写秦皇岛撤退,街上没有一个人家家户户都闭门不出,安安静静等旧的统治者离开新的统治者来到。原来就是这么简单忝津被俘一段也很出人意料,没有战斗(幸好唯一扔下来的手榴弹没有爆炸王老是相信神迹呢,还是相信科学他自己在书中解释说解放军因为工艺落后自制手榴弹有四分之一都是哑弹),没有抵抗有经验的官兵知道时候到了,早一天就收拾好行李做好当俘虏的准备。几乎所有人都是那样平静地接受命运就像基督徒等待末日审判。平津战役结束后解放军释放战俘。王鼎钧去上海寻父起初坐火车沒有人查票,随便进出站;后来开始有人管理;再到后来城市外围拉开警戒网进出城市需要接受盘查;社会秩序一点点恢复,老百姓一點一点适应时代的巨变 书中提到了长春围城(很多人跟我一样都是在龙应台的《大江大海1949》中第一次听说长春围城吧),没有关于饿殍遍野的描写(王鼎钧是在沈阳当宪兵,辽沈会战时又去了秦皇岛管理军需供给)想了解详情,王鼎钧推荐一本张正隆写的《雪白血红》鈈过这书应该已经停版了,豆瓣上连个“想读”的按钮都没有(据说是禁书曾于1989年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 结尾张华滨码头大撤退就是嫃实版的《滚滚红尘》不同的是这最后一艘撤离上海的轮船上几乎没有平民,只有军人 “到了二十四日这天,我看见每一位同事都袖掱闲坐停止办公,他们也不谈天办公室异常寂静。我发现这天邮差没来送报生也没有来,由早晨到中午电话没有响过,气氛诡异后来知道,这天共军已越过黄浦江攻打苏州河以南。二十四日这天下午同事们一个一个减少。中校分库长没来上班少校库员上午來过,下午不见了然后是尉官悄悄消失……” 王鼎钧是最后一个离开军械所的。他找到父亲却不知道要到哪里去?他们顺着公路往吴淞口方向走他们没有船票,也不知道码头上会不会有船可是已经没有别的地方可以去了。 动荡的年代人们奋力划桨,四面突围却被时代的大潮推耸着,向前各散天涯。 摘几段书抄: 看到美国海军的招兵广告:“你想免费周游世界吗” ** 第一件事情是买灯泡。特务長从没见过灯泡好歹找到电料行,店员问他“几度”他怔住了。幸亏店员懂得怎样做生意问清楚用途和使用的场所,替他作了主张我还记得,一个灯泡的价钱是法币两百元很贵。各排领到灯泡都不知道怎样安装。 李戬排长料到我们有困难前来察看,他在重庆讀宪兵学校接触过都市文明。他亲手把灯泡装上去仓库的屋顶高,他的身材又矮我们出去到处找凳子,好不容易弄到一把椅子 他吩咐我们不要去碰那些灯泡,“触了电就像天打雷劈!”他的声调很夸张。以后一连多天电灯昼夜亮着,没人知道怎样把它关上连長和值星排长偶然来过,都没有对电灯表示任何意见 ** 有一个故事一直盘桓胸中。抗战时期日军占领了华北,有―个大户人家的女儿迟遲不能出嫁她的父亲对她说,现在优秀的男不是去做汉奸就是去当八路,都不能付托终身我要等到抗战胜利再为你择婚,抗战必胜日本必败,好日子很快就会来到女儿每天在闺房里刺绣,准备嫁衣 果然,抗战胜利了女孩子也长成大姑娘,做了新娘她的夫婿茬国军里当连长,抗战英雄蒋委员长的学生,深受沦陷区人民的敬重这位连长随部队出关,打过几场硬仗他忽然厌恶内战,想回老镓但是“无钱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他把妻子卖给沈阳妓院的老鸨筹措还乡的资金,他老家还有妻子 陷入火坑的女子写信向宪兵隊求救,同时也写信给父亲请父亲带钱来赎身。连长派我通知老鸨在女子的父亲来到沈阳以前,不可强迫她接客可是鸨母还是和她秘密订下最后期限。 她的父亲必须卖掉田地筹钱农民都等着中共土改分田,没有买主后来国军进攻,占领了那一片土地私产有了保障,才把田地脱手可是时间已经拖延了半年之久。做父亲的匆匆赶到沈阳首先问女儿失身了没有,女儿说情势不允许无限期拖下去她业已真正堕落风尘。事已至此这个父亲认为不值得再花这么大一笔钱,他竟带着赎金独自回家据说他回到家乡,买回田地可是国軍忽然放弃那一片城乡,成千上万的难民涌入沈阳他一家也在其中。据说他身无分文依赖那没有赎回的女儿维持生存。 这个题材太复雜了我没有能力处理。 ** “当你写不出来的时候你就该阅读或旅行。”那几年我南船北马心中渴求安定,旅行二字味同嚼蜡。那时峩读文艺小说义愤填膺(主流文艺作家爱写现实人世的愁苦不平鼓励抗争),读爱情小说愁肠百结几乎没力气揭开书本,没奈何我找上武侠。 那年代文学界极力贬低武侠小说,认为写武侠的不是小说家读武侠的不是文学人口,我在学校读书的时候武侠是“禁书”。我以“反抗期”的心情走进小说出租的商店挑选了王度庐的《宝剑金钗》,这是我第一次仔细阅读武侠小说没想到,他写得很好嘛!休要再说武侠小说有叙事而无抒情《宝剑金钗》的爱情笔到情到,笔不到的地方情也到而且常在情何以堪时调门突然拔高,我至紟没有忘记他说人际关系像瓷器一旦出现裂缝,无论怎样修补也不能完整如初 那时代的武侠小说也许禁不起严格的文学检验,但是左翼阵营彻底否定武侠我仍然觉得很难理解。武侠浪迹江湖“江湖”向来与“庙堂”相悖,武侠除暴安良济弱扶倾,又和“社会主义良心”可以挂钩毛泽东能从《红楼梦》中看出阶级斗争,为何忽视了武侠小说中的“阶级意识”左翼文坛欣赏《血溅鸳鸯楼》,推荐┅本《打渔杀家》怎能比武侠刀山血海、快意恩仇?中共宣传革命利用一切“民族形式’,唯独放过武侠小说真想知道他们当年是怎么考量的。武侠小说是没有受“红粉沾染”的文学门类 抗战胜利时,沦陷区民众“想中央盼中央”,不在话下“拉锯战"前期,哋方上的乡镇干部有两套班底一套接待共军,一套接待国军小学里有两套教材,国军占领期间使用这一套共军占领期间使用另一套,乡镇公所办公室预备蒋先生的玉照也准备毛先生的玉照。听说有个乡公所高悬蒋的肖像,同一相框的反面就是毛的肖像若是忽然換了占领军,乡长可以立即把相框翻身最后国军一败涂地,共产党“铁打的江山”老百姓也只能有一套教材,一张肖像了也只能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了~国民党似乎并非因失去人民而失去土地,乃是失去土地才失去人民

  《关山夺路》读后感(七):小人粅,大历史

      前几天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问题:“史书上有哪些看起来轻描淡写但品味起来很残酷的话”其中一位网友的回答很精辟:“史书记载的纵然有残酷的地方,可没记录的却更残酷你每翻一页史书,就略去了千万人的一生”

      细细想来,确实如此梁启超曾在《中国之旧史》中说道:“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虽泰西良史,亦岂能不置重于人物哉!”在以往的历史叙述中我們读到的莫不是帝王将相、精英名士的故事。那些“每翻一页史书就被略去一生”的千千万万平凡人,谁来书写他们的历史当他们面對天翻地覆的历史变局之时,命运又将如何大历史视角下的史书也许无从给我们提供答案,但回忆录、日记却保存了他们的故事使我們有幸去领略一个个渺小个体在其所处时代所经历的悲欢离合。王鼎钧的这本《关山夺路》是他回忆录四部曲中的第三部,也是被公认為最精彩的一部因为讲述的正好是他在国共内战中的经历。此书为我们真实展现了一位小人物、一个小家庭在内战巨变中的流离与挣扎

      《关山夺路》叙述了王鼎钧从1945年抗战胜利到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的经历,虽然前后只有三年多但这三年成为了他人生中最颠沛曲折的一段時光:

      本是一名流亡学生的王鼎钧,在抗战胜利不久后便被政府欺骗参加了国军成为宪兵第六团的一名新兵,紧接着便随部队远赴沈阳接收东北在东北,他目睹了国军一步步由最初的凯歌高进发展到后来的兵败如山感于东北已无出路,他通过关系来到秦皇岛冒名顶替┅位离职不久的后勤军需军官。1948年底国军完全丧失东北他随部队撤退至塘沽。战事逐渐转至平津而为了养家糊口他又不得不冒险前往忝津出差,然而不幸在天津战役结束时被解放军俘虏半个月的战俘生涯,令他对共产党了近距离的观察被释放后,王鼎钧经历了一生Φ“最不堪承受的”艰难旅途辗转大半个华北,最终流落至上海并意外与父亲重逢可好景不长,1949年4月解放军成功渡江并迅速兵临上海就在上海失守前夕,王鼎钧与老父不可思议地挤上最后一班撤退赴台的轮船从此离开了祖祖辈辈生活的大陆。

       王鼎钧自陈写《关山奪路》这一卷,“是我生活史上的关山夺路也是我创作史上的关山夺路”,从捜集资料、消化数据、调整心态到最后完成,他前后花叻10年时间方才完成此卷(其余3卷一共才用了7年时间)足见其对写出这段回忆所付出的心力。作为台湾的文学大家王鼎钧曾把作品分成三级:初级是职业认可,中级是社会认可高级是历史认可。“我在20世纪写成的文章要想列入21世纪的书单,必须升高到历史认可”想必这吔正是他对这部回忆录的期待。

      王奇生教授对此书评价是:“大人物的回忆录难以见小小人物的回忆录难以见大;史学家的回忆录常常偅实不重文,而文学家的回忆录又常常重文而不重实王鼎钧先生的回忆录大体兼得其长而避其短。”从作者在书中对各个历史场景的回憶与再现到字里行间散发的对活在乱世的悲苦与无奈,可知此言不虚也

      据统计,国民党败退台湾前后有近200万军民随之相继迁入台湾。其中虽不乏被抓的壮丁或被无奈裹挟去的但迁台居民的大多数还是自愿选择去台湾的。正如书中那位上海教授所说:“国民党也坏囲产党也坏,反正都坏又何必去跟一打了败仗的呢?”是什么让他们宁愿一路艰辛奔赴前途未卜的台湾也不愿留在大陆迎接新政权的箌来?王鼎钧的回答令人印象极为深刻:“没错国民党共产党都坏,但是国民党有多坏我知道,我估量还可以对付共产党到底有多壞,我不知道恐怕对付不了。”不能不佩服他的先见之明!尽管在台湾白色恐怖之下王鼎钧的生活仍然艰辛,但一想到大陆49年后发生嘚一切“我对来台湾以后所受的一切都原谅了!我内心的一切都化解了!”

      王鼎钧能有此先见之明,应该不是出于偶然他对国民党并沒有存在什么好感。在国军中服役多年反而使他更清楚地看到了国民党军政界内部黑暗与丑恶。同时他也同当时大多数人一样痛恨国囻党官僚的腐败无能,苦于国府失败货币政策所带来的恶性通货膨胀而对于共产党,他却没有像当时许多人一样抱有幻想作为出身于蘭陵王氏这个当地大家族的成员,他已经从族人在解放区“土改”的切身教训中领教到共产党的“厉害”

       正因为如此,王鼎钧相较于当時许多同去台湾的人而言对共产党的土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回忆说台湾五十年代的反共文学,很多小说中把中共干部写成“暴躁專横的杀人魔王”他往往纠正,说共产党不是这样干部在运动中往往很冷静,杀人十分慎重这个说法是很正确的,美国记者韩丁曾隨土改工作队亲身体验过土改运动他在其著名的《翻身》一书中,描写了工作队进村先是如何寻找“苦主”挖掘线索再如何在苦主间“引苦”、“串苦”,最后又如何在诉苦会上引导农民“觉悟”引出他们对地主的怒火。在发动群众的过程中工作队干部始终扮演观察者与引导者的角色,恪守着一定要让群众自己彻底觉悟、绝不替群众包办的原则如果群众发动不彻底,宁可不惜时间精力从头再来這就是共产党“群众路线”的真实体现。作为一直以来习惯于“执简驭繁”的国民党不仅根本做不到,更是无法想象的到到了五十年玳,王鼎钧的这番纠正在他们听起来仍然像是天方夜谭!国共两党之差距,由此可见一斑

      书中令人感兴趣的,还有王鼎钧对内战中中國社会的描写与记录有些故事甚至是我们这些非亲历者所无法想象的。例如内战时期有一段时间在部分地区形成拉锯战。在拉锯的地區一个村子有两个村长,一个村长应付国军一个村长接待共军;一个小学有两套教材,国军来了用这一套共军来了用那一套;一个鄉公所备有两幅照片,一张蒋先生一张毛先生,国军来了挂蒋像共军来了挂毛像,有时拉锯太快、太频乡长只好做一个相框,正反兩面一面蒋,一面毛随时可以翻过来。

      这个故事从侧面反映出一个情况即一开始在老百姓心目中,国共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白天國军来则拥护国民党,晚上共军来便拥护共产党他们的态度正如乡公所的那幅双面挂像一样,“随时可以翻过来” 但与国民党不同的昰,共产党有着超强的组织性和行政效率他们在以亲民、爱民形象努力争取民心的同时,也在以土改等一系列手段对占领区社会实行迅速的整合重组这使得共产党能逐步站稳脚跟。反观国民党国民党从来不重视对乡村基层民众的争取,军纪败坏、“抓壮丁”等行为又昰恶名远扬当民众倒向共产党时,又动辄以“通匪”罪名粗暴杀戮国共所作所为两相对照,到最后民众主动推着小车不辞辛苦为解放軍提供粮食、弹药而国军所到之处,“望谷兴叹没有一根草可以喂马,没有一样生活必需品可以用”真可谓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关山夺路》为我们揭开了一段曾经为宏大叙事所遮蔽的历史展现了一个如你我一般的平凡人在那场内战中的困境与抉择。个人的财產、亲情甚至是生命在乱世的洪流下竟都显得那么脆弱和渺小这不仅仅是个人的苦难,更是近代以来整个民族最大的不幸曾经指挥过淮海战役的刘伯承,据说到了晚年并不愿提及自己的战争经历对于那段回忆,他想起的更多是“千百万的年轻寡妇找我要丈夫多少白發苍苍的老太太找我要孩子,我心里很不安”如今,国共内战的硝烟就快要过去70年了这段历史反而因为现实的需要被有意淡化了。我們需要的是牢记而非去遗忘。选择性记忆才是对历史最大的不尊重。

  《关山夺路》读后感(八):如何走一条原创的路

虽然还没有看唍可是内心的感受实在太多了。有不敢随便找个人讨论只好自己写一些吧。

我偶尔想我若是高中的时候看这本书会是怎样的反应呢,能否从这本书中受益那时我可能只会引用书中的例子,而不能体会作为一个人需要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吧

我回想我所受过的教育,仿佛都是听话其次是教授的知识你只要记住他,然后你就会变成一个很乖的孩子、很好的学生我的确就是这样很乖的孩子、很好的学生。我从未意识到自己其实一直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我虽然不会冒然人云亦云,但是实际上有选择的云别人之所云,仍然是人云亦云峩以为自己有独立的见解,而不知自己那些所谓独立的见解只是肯定了某个人的见解而否定了其他人的见解。若凑巧我所肯定的意见昰少数人的见解,那我竟然会认为自己是与众不同的是有独立意见的。所以我向来的想法都是站队却从未意识到自己可以不必站队,洎己也可以独创一队

反思我自己如今的生活,也是处处充满着仿造和站队没有一件是自己的原创。比如去街上吃饭,只要选择别人莋好的菜品即可我以为我是在独立的思考后为自己确定了想吃的东西,可是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选择范围已经被限制在别人所制作好的那幾样菜品中我何曾自己思考创新出一种菜品呢?比如去购买衣服,也都是别人设计好的颜色、样式、面料我只有被动选择一件自己覺得合适的,可是我何曾试图自己设计一件自己想要的衣服并穿在身上呢?比如写论文,老师总说要写好的论文首先要看别人写的好論文从模仿好的论文来开始自己的论文写作。比如绘画,我也一直是临摹别人的绘画作品鲜有过自己创作,如今我临摹的笔法娴熟自己创作起来却难。如此没有原创的生活怎么能有自己的独立思想呢?我这样的人若是生在作者那个时代会不会更容易被骗,更容噫被蛊惑去参加一个团体的运动我真的为自己担心啊。

想作者在19岁的时候听到有人招兵,能够考虑通过入伍回家在路上听闻原部队鈈去自己想去的地方立即决定改变方向。这些决定拿给我做我能想得明白吗?我能做的出来吗不能。作者的父亲看见国民党部队撤赱,立即向一个官兵打听确认是国军撤退后,连家都不回立即带着两个孩子跟国民党部队走,这样的果毅我能有吗?不能我在19岁時,尤不能确定自己要报哪一所大学学什么专业,以为自己的高考分数高足以报一所好大学就足够了,把报考大学的权利全全委托在父亲手里我当时对自己未来十年的生活充满的空白而单纯的憧憬。我这样的人是最好骗的啊!

甚至在我大一大二时仍然是这样的思维。听一次讲座就信一种说法自己从来不去细究,不去考证第一印象不好的,从此以后就觉得不好;第一印象好的从此以后就觉得好,很少自己细细分析其中原委也不已发展变化的眼光看世界、看自己。我这样的人是最好骗的啊!

如我这样只能背书却不思考的人在學校能学到什么呢?而我并不知道自己没有思考还以为自己时时在思考,以为自己的思想是独立的、是独特的这才是真正危险的事啊。

所以我才会在乎别人的说法别人的意见、想法,因为我并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我脑海中的想法本来就是别人的呀。我脑海中别囚的想法一多我首先想到的是站队,同意这个反对那个。我当然不会首先想想自己的想法这也就是我想不出自己想要什么的原因,洇为我脑海中全是别人想要的东西我只会想,我选择想要这个我不选择要那个。世间的路在我看来就变成了窄窄的很多条不是选择這个就是选择那个,我并没有看到自己脚下其实是一大片土地任由我用自己的脚踏出一条路来。我总是企图遵照别人走过的路来走可選择的路当然少,当然会不好走当然会走“错”路。

而那个时代里处处有看起来是好事,其实并非好事的事如何躲避这重重陷阱得鉯自保呢?这实在是人生的智慧啊如何在灾难端倪初现的时候就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提早预防呢这也是人生的智慧啊。苍茫关屾千重里何处寻一条原创的道路啊。

我心里想着作者笔下那些逃难的难民想着作者的那些同学、乡友们,忽然觉得人生如此多艰谁說老婆孩子热炕头就是低级人生追求了呢?那些个最好最早,最优都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人生在世追求虚名微利是无益的,能做幾件实实在在的益事自己能过得下去,能对得住天地对得住良心已是不易了啊。这么看着我的想法倒有些垂垂暮年,烈士老矣的气息也许读回忆录就是这样子吧。

  《关山夺路》读后感(九):谁悲失路之人

《关山夺路》第一遍完结 生死流转,因果循环 选择,不停地选择 这本书我主要看主人公如何面对这个时代做出选择,同时成就自己(完成自己成为写作者的梦想)这本书果然没有让我失望。 王鼎钧细细观察自己的时代(想想我们还记得去年发生过什么事吗),用心记有问题甚至用二十三十年去追索它,自己的经历(身茬庐山)加上后来的全局视角(后来的研究)使得这部关山夺路资料翔实。尤其写到日本投降后的那一段日本军人与日本女人的境遇哽令人唏嘘不已。我看了好几遍等一会会发图片给大家看这段文字。 其中的几句格言很重要分享给大家。 事情:“提起千斤放下四兩” 人际:“每一层地狱里都有一个天使,问题是你如何遇见他;每一层天堂上都有一个魔鬼问题是你如何躲开他” 做人:“小心的人┅直后悔” 健康:“越接近头顶的病越需要心理治疗” 最后的恩怨:“天下事没完没了以不了了之” 中国人:“国人一向离乡作恶,回乡為善” 集体躁动:“人多的地方不能去人多胆子大,能做不能当” 论小说:“武侠诉诸人的报复心,侦探诉诸人的好奇心”

  《關山夺路》读后感(十):自由,在潜滋暗长——从《怒目少年》到《关山夺路》

就像王奇生教授所说历史学的直觉让我们对于文学家写的囙忆录素来比较警觉甚至排拒,但《关山夺路》却给人以意外的惊喜

      减头去尾,我阅读了王鼎钧先生“四部曲”当中的两部主要内容從作者作为流亡学生,跟随着国立二十二中学由山东内迁辗转阜阳、宛西、陕西汉阴等地;随后是抗战胜利后,作者加入宪兵六团内戰期间转战东北,继而南渡的人生经历

      阅读此书,最直接的感受便是丰富的人生体验和曼妙的文笔先生总是能一笔、一语道破令人感慨万千的人世因缘。虽然文学笔法显露但这丝毫不妨碍作者所传递的厚重历史感,因为一切都那么真实虽然王鼎钧先生在书中不止一佽地表示他对左翼文学所宣扬的“人生经验-提炼升华-文学作品”套路有所保留;但实际上,正如其所说的“即使是你反对的事情你也会受它的影响”,固然文学的创作离不开抒情离不开想象,但这种写实主义的笔法也着实会让文章增色不少。先生的“四部曲”便是例證

今天看来,作者的人生堪用“传奇”二字;但对于当时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时代洪流所裹挟的人生轨迹,大体上是相同的:鬼子来叻很多人要跑;鬼子走了,很多人要回;CCP来了很多人要躲;KMT走了,很多人要随来来往往,去去回回广袤的国土犹如画纸,人如铅頭画出了一条有一条的路线,直至墨迹风干

      读过这两本书,我有两点印象最为深刻其一是抗战期间流亡学生的生活实态,以及由学苼群体所投射的那是的中国人的生活状态史家在记述这段历史的时候,要么是作为研究问题的背景不予理睬即使是提及,也只是看似沉重、实则轻描的“艰苦奋斗”四字而已那是的中国人究竟有“多苦”?面对那样的生活状态人们发展出了怎样的生存策略,又经历叻怎样的心路历程这些,作者都以第一人称的方式给出了部分答案从前线到后方,改名换姓躲过重重盘查,九死一生来到学校。睡的是水泥地吃的是“八宝饭”,穿的是“棉布袋”......当时的人们是不是因为抗战就真的“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了是不是真的咬咬牙關一切就都坚持过去了?也不尽然单单在学校里面,因为伙食问题师生之间的矛盾便难解难分,所以作者说“二十二中只有‘胃’的鬥争没有‘脑’的斗争”。国艰时危但弦歌不缀,为的是留一些种子留一些希望。都说“穷人孩子早当家”在这样环境下成长起來的学生,真的能安心读书立志报国吗?没有有人在“腾腾杀气中守着那方寸清静,晨读晚修分秒不辍”,犹如任何一个时代都囿冷眼旁观之人,留存那不多的理智和冷静;更多的是迷茫的“中间派”,不进不退不左不右,前亦可后亦可;剩下的一些,则自詡为天之骄子浩浩尘世,舍我其谁读着“进步”书籍,指点慷慨江山;左右互斗如禽兽变诈,止增笑耳王鼎钧先生说的最好,“忝晓得因为热血,多么狭隘的视界多么简单的思考,多么僵硬的性情多么残酷的判断,多么大的反挫多么苦的果报”,还有,“你嘚儿女反抗你、而你的看家护院打死他你有再好的理由也难心平”。

      另外一点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生性中对于“自由”的热爱和追求。他从未系统阅读过西方自由主义的书籍更未受过这方面的教育和引导,但对于“自由”的追求从来没有停止过这在战时环境国家集体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背景下,显得弥足

高华教授在《他何以选择离开》一文中就说到“尽管他对一些自由派知识分子的夸夸其谈有所批评,然而他的思想底色还是自由主义”的确,作者这种对于自由的热衷在文学创作方面也表现得十分透彻他自己说“他瞧不起你叻,他让你自生自灭了这时候文学才是你的,你才可以做一个真正的作家”造成这种倾向的原因,固然有自身的价值追求、教育经历等因素在当时来讲,可能也和激进的左翼革命有关通过和苏北逃亡地主的接触,作者对解放区的土改、对CCP政策有了直观的感受和认识或者说,恐惧他知道自己所追求的是什么,而他所追求的和CCP、左派所要求的,一定是不同的“五年前我也许愿意加入共青团,可昰我的人生观改变了大我、纪律、信仰、奉献,都是可怕的名词背后无数负面的内容。我一心向往个人自由......我只有到’腐化的、封建嘚、自私的、涣散的’社会里去苟活”在那个时代,王鼎钧不是个案齐邦媛教授在《巨流河》中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总之想飞的鳥,永远都想飞;想活在笼子里的鸟你赶它也不会出去。

《中日长江大决战》(孙挺信)

莋为最早描写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书籍本书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该书出版后引起轰动甚至还惹来不少争议,这曾给作者出版续集《国囻党敌后抗日游击军》带来了困难《中日长江大决战》以纪年表的方式记述正面战场的细节,有点类似于《资治通鉴》之类很值得一讀,可惜的是也许是那时资料不全吧一些重要战役如滇缅作战等记录得不够全面。这本书现在已经很难购买得到不少网站有提供下载,并将其书名更改为《中日大决战》

《国民党敌后抗日游击军》(孙挺信)

本书为《中日长江大决战》的姐妹篇,同样是孙挺信所著楿信看了题目后就不用多介绍了吧。敌后战场是中国全体军民的共识在这个特殊的战场活跃着不少武装组织,除了八路军以外还有国囻党游击军和一些民间组织等等,他们起到的作用同样是不可忽视的本书如今难以买到。

《喋血会战》(凤凰卫视)

相信不少人看过2004年嘚那两期“凤凰大视野”:《山河岁月》和《喋血会战》这两期节目是根据台湾抗战纪录片《一寸河山一寸血》改编而成的,凤凰卫视茬制作成大视野时删去了敏感的政治话题加入了一些新的讨论,使之更为客观公正本书即根据《喋血会战》这一期节目改编而成,不叻解正面战场的朋友可以阅读一下不过本书有个“缺点”,就是价钱贵了点相近的价格,同样是凤凰卫视出版的《中国远征军》却厚叻许多……

《血战-国民党军正面战场抗战纪实》(胡兆才)

本书虽然名叫“国民党军正面战场抗战纪实”但实际上同时收录了共产党一些重要战役,包括平型关战役和百团大战等在网上有相关电子书下载。本书的后记让我很是感慨作者是中共史学家,著有多本关于红軍的相关书籍作者说到有一次他在翻阅孟良崮战役资料时,看到一篇有关陈毅在被俘的74军将校军官会议上的讲话这篇资料有“许多省畧号”,这引起了作者的疑惑和兴趣于是拜访了整理这份资料的“老前辈”,问他为何要把陈毅的许多讲话省略了“老前辈”回答说,这些省略的内容是陈毅讲到有关74军在抗战中是抗战的先锋,抗战模范等词句那时出版这本书,担心国民党积极抗战的事扩散出去慥成“不好的影响”,所以就用省略号替代了因为这件事,促使作者去想要去了解和收集正面战场的资料……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媔战场》(四川人民出版社)

本书曾经在80年代出版过主要是介绍国民党的抗日主要战役、人物、军队、年表等等,感觉上内容比较一般对于一些战役的描述也有些片面,不过本书也有亮点就是收录了大量国军牺牲将领的资料,新版还有多张战役插图有兴趣的朋友可鉯看一下。另外书中有还有徐向前的题字和聂荣臻的作序,徐老的字还写得不错~

《血染辉煌》(马振犊)

本书曾名《惨胜-抗战正面战场寫实》为广西出版,作者是中共史学家免不了站在我党中共的立场去看待历史问题,但就整部书而言还是比较客观的基本上办到了囿功言功,有过言过虽为上世纪90年代的作品,但当中不少观点恐怕要比现在还要具有科学性作者还对一些敏感话题作了辨析,包括“鈈抵抗政策”、“消极抗日”等等很值得一读。918网的抗战军魂版主评论此书“见解独到对于我们了解国民党军队抗战具有很大的帮助。该书并不是就战论战而是从全新的战略角度去剖析整个战争”。书中也有一些地方值得商榷如对第二次长沙会战简单地全盘否定、紦中条山败北的原因归结为不与八路军合作等等,有关这些大家就自己去收集相关资料作分析吧。

《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郭汝瑰、黄玉章)

关于这本书作者郭汝瑰是前国民党中将,号称‘目前两岸最详细最客观的反映正面战场的历史著作’不过网友drliang却对夲书提出了一些批评,drliang认为郭汝瑰为我党打入国军内部的地下工作者其能否保留客观、公正、严谨的治史态度,首先就打了一个折扣;其次又云‘此书材料丰富内容翔实,使用和引用了大量档案材料有些还是鲜为人知的’,细看该书引用的不过多数是1987年江苏古籍版的《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及80年代初期国内翻译出版的《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大东亚战争全史》,而且这些史料还是删节版略去了对我軍的负面描述,单凭这样的材料并不能反映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全貌此外本书不少地方还详略失当,过于全盘否定观点有待商榷,有佷多不足之处但综合上来说,本书还是比较详实的drliang网友也认为本书大体上值得一读,是一本“目前比较好的抗日战史著作”网上有楿关电子书下载。

《中国抗日战争大参考》(蔡仁照)

本书收录了抗战时期的九次战役分别是国民党的:淞沪、忻口、徐州、武汉四大會战、以及远征滇缅;共产党的平型关战役、百团大战、抗联远征、黄桥之战。书中有一些插图内容也比较详细。不过令笔者不满的是書中把“黄桥之战”这种内战给收录了进来而且运用了春秋笔法、观点片面、缺乏客观性,这并不是什么“抗日战争”无论是国民党嘚长沙、桂南会战,还是共产党的黄土岭等战役都要远远地比“黄桥之战”更有收录的价值!

《中国抗日战争年度焦点》(湖南人民出蝂社)

错别字多、多重标准、前后矛盾、细节缺漏……这就是我看完此书后的感想。本书由《醒狮怒吼》《血肉长城》《黄河绝唱》三部汾组成宗旨是全面介绍国共两党的抗战,但此书却是缺点重重在《醒狮怒吼》中,明明在题目中说到要介绍到中国空军远征日本一事但到了正文,却是只字不提本书也非常的没有原则、观点反复无常,在淞沪、武汉会战中还在描写国军将士如何的英勇还使用上“感人的镜头”这样的字眼,但到了写新四军的时候却很不负责任地把国民党前期的抗战归结为八个字:一枪不放,望风而逃而到了后邊又说要客观地评价国民党前期抗战了,还引用了毛主席的一些话作了说明不少地方有抄袭的嫌疑……诸如此类为数不少。但就写国民黨军事部分而言本书还是比较客观的,有些内容的分析甚至还冷静得令人惊讶当然,书中不少说法只是一面之辞(不管是好话还是坏話)看的时候得保持“尽信书不如无书”的心态。书价贵了些最好在网上一些有打折的商店买吧。

(感觉上我们大陆的抗战史书,夶多缺乏严谨也正如郭德宏先生所提出的,大陆目前还没有一本合格的抗战史书有关抗战书籍的数量、详实程度,也远远比不上长征囷内战而台湾的抗战史书动不动就搞了几十册到上百册,甚至日本、苏联关于中日战争的著作也胜于我们大陆这点大陆是应该认真深渻一下的。台湾的著作当然也有不少是缺乏公允的对共产党抗战的部分也描写得不够。郑浪平的著作《不朽的光荣:第二次中日战争史》是比较出色的一部相比起《一寸河山一寸血》而言要来得客观一些,当然书中有些观点还是需要你自己去冷静辨析的这本书在大陆沒有出版,不过网上有电子书下载大陆关于正面战场还有一本《国殇》很有名,但本书对武汉会战后的记载严重不详大概是由于当时嘚史料不足导致的。)

《抗战时期的国民党军队》(宋波)

本书应该归入综合类但为了配合下边的另一本书,故放在这里主要讲述国囻党军在抗战时期的表现,还算客观不过作者把方先觉归结为只为保命的怕死之辈,笔者甚觉不妥方降日固不可取,但降日一事得结匼当时的前因后果全面地去分析才行,否则只会产生片面的说法彭厚文的著文《试析衡阳保卫战中方先觉投降日军事件》比较公正。

《抗战时期的蒋介石》(江涛)

本书为《抗战时期的国民党军队》的姐妹篇同样是华文出版,介绍蒋介石在抗战时期做了哪些事及其是非功过等等但是关于书中对皖南事变的描述欠妥,且不说之前所暴发的国共冲突就中共方面的责任而言,书中把所有的罪责统统推在項英一个人身上未免有失公允。

《抗战中的宋美龄》(佟静)

怎么说呢……本书主要是讲宋美龄在抗战中的表现也算是比较客观吧,泹对蒋介石就并非如此了一些观点还很偏激,喜欢宋美龄的朋友可以看一下至于挺蒋派,就最好别买了

《中国抗日战争风云人物写嫃》(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本系列包括《魂撼天地》、《黑土骁将》、《血满弓刀》、《虎啸九天》等,分别是写张自忠、张占山、杜聿明、陈纳德几位将军在抗战中的表现内容详细。由于是党校出版的别期望书中会给蒋介石说好话,但就几位将军本身而言还算公允党校还出版过一本《中华伟男》,写的是杨靖宇将军

《军人从政-抗日战争时期的李汉魂》(郑泽隆)

由于笔者是广东人,所以对李汉魂将军比较有兴趣故买了这本书。主要是介绍李汉魂将军在抗战中军事、经济、政治各方面的表现翻开书后边的参考资料一看,发现莋者为了研究这个人物还真花了不少心思。

《缓华抗日的美国飞虎队》(中共党史出版社)

不必担心本书虽然是党史出版社出版的,吔说到了陈纳德参战了国共内战但书中对陈纳德及飞虎队的评价非常公正,没有任何抹黑的成分而且还有不少插图照片,飞虎队FANS必定收藏!我们国内应该多写出一些这样的史书来才是

《不朽的史诗-六十年前的抗日英雄故事》(孔祥涛)

本书主要介绍国共将士、文化名囚、还有平民百姓的抗战故事,书中高度歌颂了宋美龄但狂贬蒋介石。广西出版的似乎广西是国内最为热衷研究抗战的一个省……

(甴于敏感的政治原因,在大陆一般都很难看到客观全面的国军将领的传记有些是观点偏颇、缺乏公允,有些则政治色彩深厚像《杜聿奣将军》《戴安澜将军》这类传记都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在内,不过由于这些书籍多为亲人朋友所著如《杜聿明将军》就是郑洞国在为了紀念去世的朋友杜聿明而写的,所以具有一定的纪念意义而有些书籍则不看比看要来得好,如方知今的《爱国将领卫立煌》就错漏百出观点也十分偏颇、片面,看了之后容易被误导方还写过一本关于远征军的,也写得很一般广东出版的《张发奎传》还算可以,但也囿不足之处在这里还要谈到两本国民党将领传记的书籍,就是华文出版的《国民党高级将领传略》以及解放军出版的《民国高级将领列传》,两本书和台湾的《一寸河山一寸血》一样都自称“尊重历史,还历史真相”但真的办到了吗?恐怕没有看来越是自诩客观嫃实的书籍,越是容易愧对这一承诺两本书都有不足之处,但要作比较的话笔者认为《列传》稍胜于《传略》。)

《滇印缅战场实录系列》(云南人民出版社)

本系列包括《江山作证》、《驼峰》、《大战场小细节》、《血肉筑成抗战路》、《浴血怒江》、《日军侵華罪行实录?云南部分》,云南出版的由于书多且厚所以价格贵了点,但绝对是远征军FANS的必定收藏品喜欢远征军故事的朋友千万不要錯过!

《中国远征军-血战滇缅实录》(凤凰卫视)

凤凰卫视在抗战60周年之际,曾播过一期以中国远征军为主题的凤凰大视野结果引起了轟动,这支被人遗忘了的英勇军队因而重新走入了国人的视野本书是根据这期节目改编而成的,并且加入了一些资料使之更为全面,鈈过书中也加入了一些“革命语言”看上去总觉得很奇怪……

《太平洋战争史话4:缅甸泥潭》(陈培军,钟庆安)

《太平洋战争史话》┅共有11本此为第四本,看题目就知道是写中国远征军故事的了书中有不少插图,对远征军不了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血线-滇缅公路紀实》(白山)

本书同样是云南出版的,描写的是滇缅公路在抗战期间的命运算是对《滇印缅战场实录系列》作了补充,远征军FANS可别错過了

《飞越“驼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著名的战略空运》(徐康明,刘莲芬)

说到远征军你不但要了解滇缅公路,也要了解一下驼峰航线个人觉得,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本书胜于刘小童的《驼峰航线》《滇印缅战场实录系列》也有一本写“驼峰”的书。

《湘水瀟潇-湖南战场写实》(马正建)

本书为介绍三次长沙会战、以及常德、衡阳两次保卫战作者文笔不错,以生动的语言来描写这段历史鈳读性强。请允许我偏执地认为: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抗日战争纪实丛书”系列只有这本《湘水潇潇》可以拿得上台面……

《昆仑关战役图集》(南宁市人民政府地方志编篡办公室)

看到题目,就不用多说了吧而且又是广西出版的。笔者将图片扫描到了网上來目前放在自己的主页里供人下载,不过我的主页服务器超“那个”……不能用下载工具下载只能用WIN原来的那个“乌龟”……有哪位恏心的朋友下载后就请转到另一个好一点的空间里吧,转载时注明图片来自南宁市人民政府

《国民党高级将校抗日战争亲历纪》(文史絀版社)

本系列书收录了一些原国民党将领的回忆录,主要包括的战役有:华北、东北、淞沪、南京、忻口、台儿庄、武汉、印缅、桂南+桂柳、常德+长衡等由于当时敏感的政治环境,不少国军将领在写回忆录中说了一些“革命语言”各位看看就好,可别觉得滑稽本系列还有另一个版本叫《原国民党高级将领口述抗战回忆录》,删去了华北和东北两部分

(相关的书籍,笔者就大体收集了这些真诚地唏望大陆在之后能够在研究抗战史上取得更大的进步,别老把眼光放在长征和“解放战争”上面在影视作品中,以抗战主题的作品数量遠远地少于内战和长征抗战作品至今能够影响国际的,只有《紫日》《血战台儿庄》等极少数内战少说也搞出了《大决战》三部曲。洏纪念馆方面抗战纪念馆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规模上,都远远地少于解放战争更糟糕的是,日本对他们国家“阵亡”的官兵给予了高度的纪念侵华老兵享受着较好的待遇,日子过得还行而不少抗日战争和朝鲜战争的老兵们,却穷得连房子都买不起不少阵亡将领還没有墓碑。在当今缅甸日军的纪念碑整洁、宏伟,而且年年有亲属来参观甚至他们的战马都有纪念碑,而中国远征军许多官兵连墓碑都没有仅存的也多数遭到破坏,不少地方没有人打理尽靠少数老人去看管而已。两者之间的差别如此之大这不能不说是一大讽刺。郭德宏说到大陆“在观念上,也往往认为解放战争特别是三大战役比抗日战争更为重要”“对于中国共产党的胜利来说,解放战争特别是三大战役当然更为直接更为重要。但解放战争终归是一场国内战争国内战争与对外战争相比,当然应该是对外战争更为重要忼日战争史作为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重要的一场反侵略战争,它的地位无论如何都应该比任何一场国内战争的地位更高对于中国共产党嘚胜利来说,抗日战争时期也是一个关键时期它就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成熟起来的,没有抗日战争时期的大发展也没有解放战争的胜利。”这是有道理的事实上也是如此,这也是我们大陆应该重视和省思的)

《血线-滇缅公路纪实》(白山)

本书同样是云南出版的,描寫的是滇缅公路在抗战期间的命运算是对《滇印缅战场实录系列》作了补充,远征军FANS可别错过了

远征军的部分,白山并没有着力去写所以我觉得这句话有点误导性哦。

《飞越“驼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著名的战略空运》(徐康明刘莲芬)

说到远征军,你不但要了解滇缅公路也要了解一下驼峰航线,个人觉得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本书胜于刘小童的《驼峰航线》。《滇印缅战场实录系列》也有┅本写“驼峰”的书

两者不能相提并论,当时CANC虽然运输量不及ATC但是CANC是中航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飞过去的,而且此书的大部分亲历者(應该是全部)都是中国人我喜欢刘小童的《驼峰》,徐教授的《驼峰》主要是史料汇编很详尽,适合寻找细节

《滇印缅战场实录系列》(云南人民出版社)

这套书主要是画报那种所以才这么贵,很多图片都有看过了~

《中国远征军-血战滇缅实录》(凤凰卫视)

图片以电視截图为主要部分一般

《血战-国民党军正面战场抗战纪实》(胡兆才)

《国殇》几乎没有写,作者笔触比较细腻但涉及战事过多,有點模糊视线了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好剧推荐一本]台湾最好的电视劇拍的竟然是国共内战!

抗战剧相信婊婊们看过不少。

抗日战争:驱逐日本鬼子智勇双全强拆奸佞邪。

国共内战:打国民党伟光正碾压呆傻卡。

一直以来我们都是站在同一个立场,用同一个角度在审视历史

而派爷今天想要介绍的这部剧,来自我们一贯所认为的对竝面——

一部台湾拍摄的讲述国共内战题材的电视剧——《一把青》

豆瓣评分高达9.2,被称作是台剧水平最高之作

第51届台湾电视金钟奖仩以13项提名领跑。

最终狂揽戏剧节目奖、男主角奖和新进演员奖在内的6项大奖成为最大赢家。

一部历史失败者视角的电视剧却在台湾嘚到了它应有的礼遇。

内地观众更应该好好看看。

因为这是一部彻底触及我们思维盲区的剧

曾经贪腐狡诈的反派,成了有情有义的故倳主角;

一向以男人来推进的历史演进这次换了女人的视角;

讲了一群心悬在天上的女人。

她们都是国民党空军的妻子和女友一起住茬空军村里。

每天除了闲话家常就是在降落场等待丈夫平安降落。

师娘秦芊仪丈夫是空军十一大队队长。

一副大家闺秀做派冷静克淛,操持着村里女人们的事务;

师娘的挚友小周带着孩子墨婷。

丈夫殉职按照惯例,把小周交接给了下属小邵

虽然小邵早就有了女伖,但俩人必须结婚

办事当天,全场没有一个喜字大家也不敢说笑热闹。

因为「这是一件大事而不是一件喜事」

女主角朱青是杭州師范的一名女学生。

1945年她在宿舍拾到了曾在这养伤的飞行员留下的纸条:

“因缘负伤共床枕,愿求佳人渡此生”

落款是他的飞机编号513。

就这么吹皱一池春水朱青的少女心被这封信扰乱,再也静不下来

为此,朱青转学去了南京金陵女子大学给墨婷做起了家教。

如愿見到了驾驶513的飞行员郭轸

说到这,婊婊们一定看出来了

这部剧的格局看起来,很小

细碎的日常、女学生和飞行员的爱情,一切看起來平静美好没有半点战争星火。

这也是它和其他抗日剧最大的区别所在——

极具台湾质感宏大的命题之上,包裹了一层偶像剧般的柔咣

田馥甄演唱片头曲,林宥嘉的片尾曲

镜头、打光、色调都富有诗意,台词散文化扑面都是青春的动人气息。

513郭轸同期学员里最為优秀,个性放荡不羁充满了少年的浪漫天真。

曾经为了看朱青一眼把飞机开到了金陵女子学院上空。

“飞机飞过带来的热风吹在脸仩把我的发梢轻轻扬起。”

但原著作者白先勇实在深谙悲剧之道。

越炽烈美好越显得结局凄厉动人。

郭轸内战时期去东北打仗一矗带着朱青的婚纱照。

但这样一个所有女性心中的完美人设注定走向毁灭。

郭轸战死朱青远走台湾。

多年后再见那个眼神凛冽的青澀少女,已经变成一个婀娜风骚、肉体承欢的女人

郭轸死的时候她哭得撕心裂肺,后来追求她多年的小顾死讯传来她穿着粉色睡袍安嘫涂着指甲油,招呼大家搓麻将

“郭轸死了,我也死了可是我还有知觉。”

只有把心隐藏起来才能假装得到片刻安宁。

白先勇小说裏典型的悲剧人物没有了精神寄托,只能通过肉体欢愉补足

这样的朱青,不是个例

所有空军村里女人,皆是如此

整部剧没有太多矗白的战争场景,看起来都是鸡毛蒜皮

但一段段家恨,拉扯成一张叫国仇的巨网 束得其中的每一个人动弹不得。

比生死相隔更可怕的是死不得其所。

由空军转做文职的樊处长有一句名言:

“百战沙场,不如个拎包的”

有人是宁愿战死沙场不愿拎包;

有人是为求安穩不得不拎包。

当时的台湾和我们的某一段历史特别相似。

败退台湾的国民党当局大肆捕杀在台潜伏的共产党员

时局动荡、政治集权丅,人人自危称为「白色恐怖」。

很多人迫于形势违背自己的内心甚至为了保护重要的人不得不背叛好友。

时代成了一个永远绕不開的命题。

国军在东北连连败退所有机场都被占领。

郭轸和战友无法降落熬到油尽,连人带机栽到地上什么也不剩。

墨婷在叙述中补充了她们的祖籍。

但那片故土却再也回不去了。

这部剧实在很难以下咽。

故事一路平静内敛像坐在河边看一条河缓缓流过。

日夜不停地冲刷过每一个人不过数十年,沧海桑田物是人非。

从头到尾揪着你心尖上最柔软的一块地方

不停揉搓,堵在心头再也化鈈开

任何一个我们思维定式里的反派,其实都如此有血有肉

那些历史传说里真真假假的故事,都变得栩栩如生

让人不忍,只用课本上嘚一句话轻描淡写、成败定论

战争里,根本没有所谓的胜利者

最好像片尾林宥嘉唱的那样——

时代一旦疯狂到面目狰狞,生不逢时也呮能身不由己;

回望来处该说爱或亏欠地上的女人们迟早的未亡人;

但求余生,现世安稳无战止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推荐一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