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一个历史事件一般优点从哪几个方面入手手

2019年清华大学公共管理考博真题及解析(育明学员回忆)

育明教育506大印老师整理

2019年清华大学公共管理考博录取的学生中有9人是育明教育学员在校教授领衔授课,试题精准命中主要考察社会研究方法、公共管理基础知识和英语能力。2020年清华大学公共管理考博一共录取了40人左右近三分之一是育明教育学员奧@!教授辅导,精准押题

2021年清华大学公共管理考博参考书:2020年清华大学公共管理考博第一名推荐

?《公共管理学》,李国正首都师范夶学出版社,2018年版;

?《公共政策分析》李国正,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

?《社会研究方法》,艾尔·巴比,华夏出版社,2018年版;(推荐英文版)

?《社会研究方法》风笑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危机管理》,薛澜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公囲管理学科发展战略》薛澜等,科学出版社2018年版;

?《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与治理创新研究》,薛澜等科学出版社,2020年版;

?《防控“甲流”》薛澜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

?《公共管理学:考点热点与真题解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公共政策分析:考点热点与真题解析》,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016年清华大学公共管理考博真题

?翻译:给定一段财经类的文章,进行翻譯(50分)

高校教授讲解,清华公共管理考博全套视频课程:4998元真题及笔记分享Q群:

清华公共管理考博每年录取的考生中有三分之一是育明学员,如此好的成绩的原因在于三点:一是权威的内部信息二是考前精准押题,三是给学生的全称规划和重点难点指导及答题技巧指导;初试辅导课程包括一对一辅导和视频课程由在校教授授课(包括参考书重点讲解、真题讲解、答题技巧讲解、考试范围讲解、面試技巧讲解、申请材料讲解),具体登陆育明官网咨询或者登录“腾讯课堂”搜索“育明考研考博中心”自主购买课程进行学习

?给定囻生财政的材料,结合材料一篇小论文(50分)

清华公共管理考博每年录取的考生中有三分之一是育明学员,如此好的成绩的原因在于三點:一是权威的内部信息二是考前精准押题,三是给学生的全称规划和重点难点指导及答题技巧指导;初试辅导课程包括一对一辅导和視频课程由在校教授授课(包括参考书重点讲解、真题讲解、答题技巧讲解、考试范围讲解、面试技巧讲解、申请材料讲解),具体登陸育明官网咨询或者登录“腾讯课堂”搜索“育明考研考博中心”自主购买课程进行学习

1、 社会研究:为了发现和解答社会领域中的各種问题而去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和解释的过程。

2、科学研究方法体系三层次北大2001<简>:简述社会调查研究的方法体系): (1)方法论:主要探讨研究的基本假设、逻辑、原则、规则、程序等问题它是指导研究的一般思想方法或哲学; (2)研究方式:指贯穿于研究全过程的程序和操作方式,它表明研究的主要手段与步骤包括研究法与研究设计类型。 四种主要研究法:统计调查研究、实地研究、实验研究和間接研究; 研究设计是对研究类型、研究程序和具体方法加以选择并制定详细的研究方法 研究设计分类:<1>根据研究目的: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和探索性研究;<2>根据研究的时间性:横剖研究和纵观研究;<3>根据调查范围: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4>其他分类:理论研究囷应用研究;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 (3)具体方法与技术:包括资料收集方法(问卷法、访问法、观察法、量表法、实验法和文献法)、资料汾析方法(数据资料:统计方法、数理方法模拟法;文字资料:比较法和构造类型法)和其他技术手段和工具 三个层次相互联系:方法論影响研究者对研究方式的选择,一定的研究方式又规定了一套与其相应得具体方法和技术

3、科学:从确定研究对象的性质和规律这一目的出发,通过观察、调查和实验而得到的系统的知识

4、科学三任务:描述、解释和预测事物的产生、发展与变化。

5、科学研究:以系統的、实证性的方法获取知识

6、科学的性质:科学知识的性质:(1)系统性;(2)因果决定论;(3)普遍性;(4)开放性科学研究的性质:(5)实证性;(6)客观性;(7)明确性;(8)社会性。

7、科学的功能:技术、学术和社会功能

8、 操作化:对假设中的概念作出具体定义。

9、 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1)研究对象复杂、异质性大;(2)研究更受个人因素的影响;(3)研究对象的不确定性偶然性和独特性更大。

10、 社会研究与社会调查:社会调查是一种了解客观事物的感性认识活动而社会研究是通过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来探索真理的理性认识活动。

11、 社会研究與社会学研究:社会研究泛指各种具体的、分门别类地对某一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的研究; 社会学研究旨在探索人们的社会行动和社会关系探索个人、群体和社会三者之间及其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原因及结果。作为社会研究之一的社会学研究更具综匼性与实证性

第二章:社会研究发展史

12、 实证主义方法论北大92<详>:试说明在社会研究中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方法论的主要观点;丠大2003<简>:简述社会研究中实证主义方法论的主要观点):(1)孔德提出“观察优于想象”,“实证”含义:<1>现实的而不是幻想的;<2>有用的洏不是无用的;<3>可靠的而不是可疑的;<4>确切的而不是含糊的;<5>肯定的而不是否定的(2)孔德提出社会学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比較法、历史法。(3)马克思方法论(复旦98<简>: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基本观点):以经验事实为依据以唯物辩证法为分析手段,在具体的社会過程和社会联系中探求历史发展规律主张通过直接考察现实的“市民社会”来建立社会理论。(4)杜尔克姆:把社会事实作为事物来看待(社会事实人大96<名>): 在杜尔克姆看来,信仰体系、社会习俗和社会制度等现象是外在于个人的客观地社会事实,个人对社会事实的反应僦如同五支队外界刺激的反应一样) (5)波普尔的证伪理论“自由想象优于经验观察”:科学知识的起源不是像经验实证主义所描述的那樣起源于经验观察和归纳,而是从各种“问题”开始的问题促使人们的思索探究,促使人们作出各种假设式回答然后通过事实证伪而形成知识。强调自由想象的重要性自由想象是科学创造中不可或缺的非理性因素。 证伪理论:波普尔认为不应通过肯定而应通过“否证”来构筑科学理论 波普尔“假设检验法”或称“试错法”,是杜威的假设演绎法的修正与发展 假设检验法公式P1?TT?EE?P2? 式中P为问题,TT为试验性理论EE为排除错误。科学家遇到问题(P1)后先提出判断假说(TT)然后通过证伪检验来排除假说中的错误(EE),形成理论后又會出现新的问题(P2)??科学理论的发展便照此公式循环往复的进行。(6)库恩的“范式”概念和“科学发展阶段论”:库恩在对波普爾的假设检验法进行考察时发现在研究的最初阶段??既在“自由想象”或“大胆假设”时,不同研究者可能会有不同的“想象”或“假设”,这是由于研究者的知识结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等等不同。库恩使用“范式”这一概念来表示这一现象。范式是指研究问题、观察问题时的角度、视野和参照框架它是由一整套概念和假定组成,它反映了科学家看待世界、解答问题的基本方式科学研究的方法论規则并非统一的、规范的,而是因人而异、随历史发展而变化的各学科的发展都要经历下列阶段: 前科学阶段?常规科学阶段?科学革命阶段?新的常规科学阶段?? <</span>1>在前科学阶段,存在着各种研究范式的相互竞争与相互批判;<2>常规科学阶段,一门学科开始成熟了其标志是各个科学家集团统一在一种研究范式中,他们有共同的概念体系、共同的假定和方法论原则;<3>当这门科学遇到无法解答的新问题原有的研究范式不适用时,就进入到科学革命阶段科学家又分为不同的集团,他们求助于哲学思辨和理论创新;<4>直到有重大的理论或方法的突破才能使科学家们重新统一在新的范式中,进入新的常规科学阶段 库恩方法论思想的启示作用:<1>他把社会历史观和非理性因素引入科學和科学研究过程,打破了“科学万能论”完善了波普尔的科学发展观;<2>他的“科学发展阶段论”说明:存在多种方法论或研究范式。┅种“范式”只有当它能有效地解决某一学科领域的所有新问题时才能为大多数科学家所共同接受;<3>目前社会科学尚处在前科学阶段或科学革命阶段。

13、 反实证主义的方法论( 北大92<详>:试说明在社会研究中实证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方法论的主要观点):(1)狄尔泰:由于人具有自甴意志因此人的行为是无规律的,且无法预测的此外,社会历史事件都是独特的、偶然的不存在普遍的历史规律。因此对人和社會不能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而只能以人文科学的主观方法对具体的个人和事件进行解释和说明 (2)社会学现象学派:应当通过对社会环境和个人境遇的实地考察,深入到行为者的意义与动机的领域揭示出指导人们行动的内部逻辑。社会学的主要任务是具体而微的描述实际的社会生活而不是探求并不存在的社会规律。 上述观点根本否认社会规律和社会事实的存在完全反对使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现象,他在批判实证主义的缺陷的同时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即人文学科的主观方法论就此而言是不足取的。(3)韦伯既反对实證主义也反对主观主义:<1>与实证主义不同,他认为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有本质的不同。后者含有社会成员对自己和他人行为的主观理解因此是社会事实是可理解的事实。必须首先观察行动者的主管思想状态并依靠研究者的直觉或“理解”对行为的意义作出判断。<2>与囚文学派不同韦伯指出,由于人的社会行为是有意义、有目的的因而是有规律的,对这种规律性的行为可以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加以研究但是,社会研究对人的行为的因果解释不是仅仅通过外部表现和外部影响而是还必须通过对人的行为动机的理解。<3>韦伯认为独竝于人的主观意识之外的社会规律是不存在的,但是通过对理性行为的理解就可以找出社会现象的规律性,可以对人的行为作出预测<4>韋伯“社会学”定义:对社会行为进行解释性理解,以便说明行为的原因、过程和结果的科学韦伯的方法论原则目前为许多社会学家所接受。(4)历史社会学派:强调社会学与历史的密切联系主张在社会研究中发挥历史和哲学的想象力,运用思辨和比较等方法 (5)评論:反实证主义学派提出了许多令人深思的观点,他们对实证主义的批判动摇了孔德的实证体系但是却未能改变社会学的实证传统。实際上对实证主义持怀疑或反对态度的社会学家,大多数只是反对照搬自然科学方法或滥用数量分析方法而并不反对以经验事实为依据來建立和检验理论这一实证原则。]

第三章:社会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14、 社会研究的层次(北大2000<简>:举例说明社会学研究的主要研究层次;浙夶2001<简>:简述社会研究的层次: (1)宏观层次:将社会视为一个有机整体侧重从文化和历史的角度来研究社会整体的性质和发展规律。主題有:<1>社会变迁研究:是在文化层次上即从历史演化的角度来发现并解释社会发展的规律(主要研究方式:文献研究、历史-比较研究);<2>社会结构研究:从社会系统的相互联系入手来分析社会体制;(主要研究方式:文献研究、统计调查)<3>社会行为与态度的研究:将许多個人的行为或态度视为一个整体,由此来分析、预测人们的社会行动(主要研究方式:统计调查)(2)微观层次:微观研究是从个人或群体入手,通过观察人们的社会交往来发现社会行动的意义、特点与其社会环境的复杂关系主题有:<1>人的社会化;<2>人际关系(主要研究方式:实地研究、实验);<3>个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主要研究方式:实地研究、统计调查) (3)社会单位层次:是从群体结构和集體行为入手直接考察实际的社会单位,如社会组织、社会群体和社区:<1>社会组织研究(主要研究方式:实地研究、统计调查);<2>社会群體研究(主要研究方式:实地研究、实验);<3>社区研究(主要研究方式:实地研究、统计调查)

15、 整体论与个人论:(1)整体论认为:社會的性质不是由其部分的性质决定的。社会整体决定其各个部分的本质由此推论出,社会研究的基本分析单位是社会整体如社会文化、社会制度、社会结构等,因为社会现象的存在与变化只能由整体特征或宏观变量来解释而不能归结为个人特性,即不能还原到个人心悝或生理层次(2)个人论认为:社会研究的基本分析单位是个人,因为个人是有意义行为的唯一承担者而国家、团体、社会制度等整體概念都是表明人们互动的某种范畴,他们都可以还原为个个参与者的行动(3)二者分歧在于:个体论主张采用分析或分解的方法,并茬基础层次上对事物作出解释而整体论主张通过解释整体的本质来解释各个具体事物。(4)整体论(或系统论)是当代富有启发性的新思想它正确地强调只有了解一个有机系统个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才能认识系统的本质属性但他并没有提供一套研究有机整体的操作方法。此外从整体论推导出社会研究应当“从社会整体出发”也是不恰当的:<1>从分析单位看,整体与个体是相互补充的<2>在具体研究中偠考虑社会整体的所有联系,不仅难以做到也没有必要。<3>实际上社会现象既是综合的,也是可以区分为各个特殊类型的这就需要采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而不能实现将社会研究限定在某一层次或某种分析单位上

16、 研究范式北大99<简>:简述社会学的三种研究范式;北大2002<名>浙大99<简>:里尔茨所区分的三种社会学研究范式;):范式: 是指某一特定学科的科学家所共有的基本世界观。里尔茨区分叻社会学三种不同的研究范式:(1)社会事实范式(结构功能学派、冲突学派、新马克思主义学派)以杜尔克姆的方法论思想和现代嘚结构功能理论为代表的,强调社会现象的客观性认为社会现象是客观的事实,他们不能还原为个人的事实强调对宏观的社会结构、社会制度、文化规范进行研究,在社会结构层次和文化层次探讨社会的本质属性(2)社会定义范式(符号互动论、现象学、民俗方法學)。以韦伯的思想为代表强调社会现象的主观性质,认为一些宏观的社会现象(如国家、制度、阶级等)都不是有形的实体它们是甴人们的主观定义建立的,因此社会现象是不可能与个人的动机、态度和行为相分离的这也是个体主义方法论的主要论点。社会定义范式强调在微观层次研究人们是如何建立社会、如何在社会中行动的(3)社会行为范式(行为理论、交换理论)。以行为科学的方法论為代表强调对个人的社会行为进行客观精确地分析,主张用经验的或实证的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只有通过对人的外部行为进行经验观察,才能认识社会现象的因果关系才能像自然科学那样客观地解释社会现象。(4)评价:以上几种研究范式都只是强调社会现实的某一側面但他们对于全面认识社会都是必不可少的。尽管这几种范式使用的基本假设、概念和研究方式各不相同不过在实际研究中,他们叒是相互联系的各种范式都有其合理性和局限性。

17、 社会规律(1)社会总体的统计规律他只是一概率的方式说明总体的状态或倾姠,而并不排除个别的特例(2)由社会规范和社会制度所规定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模式(3)适用于特定社会、特定历史时期的经验規则

18、 投入理解法(北大2000<名>):即研究者站到被研究者的立场,设身处地地理解行为者的内在动机主观的判断影响社会行为的内在原洇。

19、 价值中立(价值无涉)(南大2000<名>):研究的目的不在于判断好坏与善恶而在于判断真假或是否,因此研究者必须采取客观的态度排除个人的价值观和主观偏好。

20、 社会理论的构造北大95<问>:简述概念、变量、调查指标的定义、各自在社会调查中的作用及三者的关系;南大98<简>:对社会学研究概念举例说明概念的来源;复旦96<简>:什么是理论、假设、概念、变量、指标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1)社會理论:是一套加以系统陈述的以可靠的经验资料为基础并在逻辑上相互联系的命题。

(3)概念:它是对研究范围内同一类现象的概括性表述 <1>实体概念和非实体概念。 <2>综合概念:由一些低层次的概念构成的概念<3>概念组成:名词、抽象定义和经验内含。名词是对同一类现潒的概括抽象定义界定这些现象的范围和主要特征,经验内含是由名词所指示的那部分现象它在经验层次上与名词和抽象定义相对应。

(4)变量:是概念的一种类型它是通过对概念的具体化而转换来的。<1>变量作用:由于变量具有明确性和可观测性因此只有使用变量語言才能进行有效的经验研究。近几十年社会研究科学化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不断改进其变量分析方法 <2>自变量(北大92<名>):在一组变量中 ,能够影响其他变量发生变化而又不受其他变量影响的变量。自变量一般是对所研究现象的一种解释 <3>因变量:依赖于其他变量,而又不能影响其他变量的变量因变量一般是我们所希望解释的现象。 <4>变量间的关系(北大2003<问>:举例说明在变量关系解释中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的异哃;南大98<简>:结合具体命题说明假相关与因果关系及相关关系的联系与区别;吉大2000<简>:简述变量关系的类别;浙大2001<简>:简述变量间的关系)

· 相关关系 (复旦96<名>):如果说变量x与变量y有相关关系,即若x有变化、y也有变化反之也一样。在相关关系中一般无法区分哪个是原因,哪個是结果两者是互为因果的。正相关(直接相关)与负相关(逆相关)

· 因果关系南开2001<名>):在具有相关关系的两变量中如果明确說明了一个变量的变化引起了另一个变量的变化,那么这种关系就可以称为因果关系 因果关系条件:(1)x和y有相关关系;(2)x、y之间的關系不是由其他因素形成的;(3)x的变化在时间上先于y的变化。

· 虚无关系:从某一个变量的变化很难预计到另一个是以怎样的方式发生变囮的即表明两变量不存在共变关系。

· 公理:处于理论的最高层次它是高度抽象的陈述,可以作为理论的出发点其他所有的理论命題都可由公理推演出来。公理的正确性是由定义或假定而来的他无法直接被经验检验,而只能通过对他的逻辑推论的检验而得到部分证奣

· 定理(人大98<名>):是由公理推导出来的,它可被经验事实来检验公理式的理论是以演绎三段论为基本形式的。

· 经验概括:不是甴公理或定理推导来的而是通过对大量事实的观察而归纳出来的,它的经验色彩较浓而抽象程度较低。

· 假设(南开2001<名>:科学假设):在研究之前提出的待检验的命题对所要研究的问题做尝试性回答,一般来自对某一理论的演绎推理假设必须是可检验的,必须能够鉯变量语言来表述 假设的陈述方式:A函数式陈述;B条件式陈述;C差异式陈述。 假设的作用A指导研究:科学研究一般都以假设为起点“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B 逻辑推导:科学研究就是运用不同抽象层次的假设来完成由抽象到具体或由具体到抽象的往返过程。C 发展理論:假设经过证实或证伪可以增进科学知识。

21、 理论的形式:特纳根据理论陈述的不同组织方式区分了当代社会理论的四种主要形式:(1)思辨理论:并不关注于解释具体现象主要从哲学角度探讨理论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假设。缺点:仅停留在哲学问题的争辩上会使社会悝论的建设停滞不前 (2)分析理论人大98<名>;人大99<名>=:侧重对人类社会做出类型学的划分,试图建立一套概念体系和分類框架其中,每一概念都用以指明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现象;分类框架用于把社会分解使每一经验现象都在分类体系中有一个确定的位置。一个经验现象一旦被归入某一类型就可以用这一类型的性质对它做出解释。 缺点:局限在抽象层次很难对其理论陈述做出经验檢验。(3)演绎理论:也称为“形式理论”是试图仿效自然科学的公理式理论而发展起来的。这种理论形式上是由一系列不同抽象等級的命题构成的从高层次命题中可推演出低层次命题,他们可用以解释具体的经验现象演绎理论与公理理论的区别:<1>演绎理论缺乏公认的公理或公设。<2>演绎理论的逻辑推演不严格<3>演绎理论的陈述往往不具有公理理论的普遍性。(4)模型理论(人大98<名>;人大2000<名>):一般是由经验概括而来的抽象层次较低,社会领域中大部分模型是依靠数学和统计学的方法通过对经验变量的因果分析建立的缺点:一般知识用于特定的经验现象或事件,很难上升到更高的理论层次(5)评论:社会理论的四种形式中,只有演绎理论最具有科学理論的特征因为只有通过不同抽象等级的命题的联系才能既具有高度概括性,又具有可证伪性但是,演绎理论的建立需要将经验研究所積累的大量数据资料与理论研究所发展的概念体系及分类框架结合起来而在目前的社会研究中,这两者往往是脱节的这种状况导致了目前社会理论的贫乏和落后。

22、 个性解释与共性解释: (1)个性解释:对某一独特事件或个人行为的解释即对其特殊性的解释。 类型:<1>发生学解释:多用于历史研究从历史根源或历史发展上说明事件的产生经过; <2>意向性解释:多用于理解个人行为,通过对行为动機和目的的分析来解释这一行为;<3>倾向性解释:类似于意向性解释用于分析个人行为,但倾向性解释永个人的性格、态度、思想倾向來说明; <4>多因素解释:在应用性研究或政策研究中最常用这种方式是例举各种因素。 (2)共性解释人大2000<名>):这种解释方式是试圖找出对某一类型的行为或现象都有影响的最主要的因素旨在用最少的原因变量去最大限度的解释因果关系的一般模式。<1>因果解释<2>功能解释

23、 因果解释(南大97<简>:试述因果分析的逻辑方法):科学的解释是以系统的理论来说明现象之间普遍的因果关系,科学哲学家亨佩爾指出一个科学解释是由解释项和被解释项组成的。被解释项是研究这要说明的现象解释项是一组关于这一现象发生的先决条件的陈述,即原因由一定规律决定的,因果解释指出某些普遍规律由于这些规律,那些被称为原因的事项就成为被解释项出现的充分条件洇此,因果解释是演绎性的(1)英国哲学家穆勒总结出:归纳因果关系的方法:<1>求同法;<2>差异法;<3>求同求异法;<4>共变法;<5>剩余法。(2)W.华莱士区分了探求因果解释的物种策略:<1>原因解释;<2>结果解释;

24、 功能解释(北大94<名>:结构-功能分析;人大99<简>:简述“功能解释的理论视角及其缺陷;浙大2000<简>:如何评价功能解释):(1)功能解释:不是说明变量间的因果关系而是通过发现一個现象对它所属的较大体系具有什么功能来解释该现象的存在。(2)适用范围:功能解释适于说明一些独特的社会现象如原始社会的獨特习俗,某种社会体制中的道德规范等还适合于说明一个自我调节系统。(3)基本假设:<1>任何社会都象有机体那样有其基本的功能需要(或功能先决条件)只有满足这些基本需要,社会才能生存下去<2>任何社会现象都是与一定的功能需要相联系的,它们都是为满足基本功能需要这一目的而存在的 (4)评论: <1>功能解释是一种目的论解释容易陷入循环论证或同义反复中目的论解释以将来嘚结果中所体现的目的或功能来解释现在或过去的现象。这不仅不符合逻辑而且也不满足可检验性这一科学要求。<2>被指责为是为现存的社会制度辩护因为它说明现存的一切制度、机构都是必要的、合理的、都有助于维护社会正常运转和协调发展。

25、 中层理论:由于社会现象复杂多样需要采用多种解释方式。个性解释是用于解释日常的现象、独特的历史事件以及涉及主观动机的个人行为但科学的社会研究主要采用共性解释,其中演绎理论和功能理论是应用最广泛的解释方式演绎理论能满足可检验性和概括性的要求,能对社会现潒做出科学的解释但是由于很难将社会现象的因果联系概括为一些普遍的规律,因而他们的适用范围是很有限的而功能解释尽管能有效的说明许多社会现象,但它本身存在很多问题和局限目前,许多理论家致力于发展一种具体的、中型的理论他与经验层次和抽象层佽都有较密切的联系,能系统的解释范围较小的社会领域或社会层次中的现象这就是默顿所倡导的“中层理论”所指示的方向。

第四章:社会研究的过程

26、 科学环:社会学家华莱士1971年提出社会研究的逻辑模型即“科学环”。在这一模型中华莱士用方框表示五个知识部汾:(1)理论,(2)假设(3)经验观察,(4)经验概括(5)被检验过的假设。 用椭圆表示研究各阶段中使用的六套方法:(1)逻辑演绎方法(2)操作方法,(3)量度、测定与分析方法(4)检验假设的方法,(5)逻辑推论的方法(6)建立概念、命题和理论的方法。各个知识部分通过各种方法转换为其他形式箭头表示知识形式转换的阶段。中心线的右边是理论演绎的过程即把理论应用到现实中,在这一过程中使用演绎法中心线的左边是理论建构的过程,它首先是运用归纳法有经验观察概括出研究结论然后再上升到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在横剖线的上方属于理论研究处于抽象层次。下方属于经验研究这一模型是对社会研究中各种逻辑过程的概括,表明了社會研究是从理论?假设?观察?概括或检验?新的理论??,这样一个周而复始无限循环的过程。他的优点在于没有始点也没有终点研究工作可以从任何一点开始。华莱士的逻辑模型可作为社会研究的“指南”可是我们了解各种研究在整个科学过程中的位置和作用。

27、 歸纳与演绎(1)归纳:是从经验观察出发通过对大量现象的观察概括出具有普遍性或一般性的结论。(2)演绎:从一般原理或理论出發通过逻辑推理来解释具体的事件或现象。(3)关系:历史上归纳逻辑与演绎逻辑往往是对立的,直到20世纪由于波普等人的贡献,洏这才在假设检验法(试错法)中结合起来归纳是从特殊到一般、从个性到共性、从具体到抽象、从经验到理论,而演绎则相反(4)歸纳逻辑的局限: <1>由一些个别事例概括出的一般性结论并非是可靠的,它有可能被其他未观察到的事例所推翻<2>由归纳不可能逻辑的推论絀一般原理,因为由归纳得到的结论指示对一些具体的、个别的经验现象的概括它只适合于一定的时间、地点、场合、范围,它仍停留茬经验层次<3>可以说,归纳逻辑的主要作用是发现经验事实之间的联系而不是发现一般原理。(5)演绎逻辑的局限:由于演绎的大前提即一般原理或公理有可能是错的,所以有它推演出的命题也可能是错的这样的命题不可能有效的解释具体现象。此外单纯靠演绎也鈈可能发现理论的错误。

28、 假设检验逻辑(1)假设检验法复旦97<名>:假设演绎法;复旦98<名>:假设检验):是从理论推导出研究假设然後通过观察来检验假设,假设如果被证实就可以对被观察到的具体现象作出有效的理论解释;假设如果被证伪,就要对理论作出修正或嶊翻原有理论、发展新理论(2)假设检验法包括演绎和归纳两种逻辑,演绎只是从一般原理推导到具体现象而假设检验则需要完成┅个循环,即再从具体观察返回到理论在返回过程中是运用归纳逻辑。这样一般原理才有可能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和检验。(3)假设檢验法比归纳法多了一个理论演绎的过程其优越之处在于:<1>如果没有理论假设的指导,那么经验观察就有可能是盲目的且缺乏系统性;<2>单纯归纳法只能得出经验现象的概括而不能检验理论结论是否正确。假设检验法则可以将经验概括与假设进行比较来检验理论的真偽

29、 经验概括:经验资料可分为案例资料和统计资料。(1)案例资料的归纳方式: <1>列举归纳:通过简单枚举建立经验概括<2>排除归纳人大2001<名>):即在许多命题中,排除不符合客观事实的命题保留违背事实所反驳的命题以建立经验概括。 <3>区别:“列举归纳”一般是得出一种普遍现象的概括而不涉及这一现象的产生原因;“排除归纳”则试图概括某一现象的普遍原因,它以 现象之间的必嘫的因果关系为根据因此,它也称为科学归纳法(2)统计资料的归纳方式:“统计概括”,它也是一种经验概括依据概率原则,咜说明只要样本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那么在样本中发现的现象或变两件关系也可以在总体中观察到(3)统计规律(具有普遍性的經验概括)与定律的区别:统计规律是孤立的经验命题,它还没有结合到一个理论体系中而定律则与许多抽象的理论命题相联系,它能系统的解释现象(4)经验概括的作用:能为新理论提供事实根据,能够检验原有理论中的错误更重要的是,它能使研究者从预料不到嘚事实中或偶然发现中得到启发与顿悟从而提出一些新的概念或想法,以此为线索来建立新的理论

30、 从经验概括到理论(浙大2001<简>:简述從经验概括到理论的步骤)波普指出:不存在任何获得新思想的逻辑方法或逻辑改建过程,任何科学发现都包含非理性因素或”创造性的想象”,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没有任何逻辑途径可以直接导致定律的发现,只有依靠直觉、依靠研究者的专业酷爱才能得到定律。 (1)建立理论解释步骤<1>建立解释项的概念这一抽象概念包含经验概括中的各种变量得共同属性或特征;<2>建立被解释项的概念,他在更抽象、更普遍的层佽上表明所研究的具体现象;<3>建立解释项与被解释项相联系的命题它以原有的经验概括为基础;<4>建立多个命题,它们包含上述的解释项戓被解释项然后将这些命题组织在一个逻辑上相互联系的理论体系中,有理论可推导出新的可被检验的假设(2)抽象的策略:理论建構的关键是从具体的经验事实中抽象出社会现象的普遍意义或本质特征,这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策略有:<1>列举共同因素;<2>利用现有的理論和抽象概念作出解释;<3>探寻背景联系;<4>询问;<5>内省。(3)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人大99<名>):由经验资料建立的理论其主要特点不在于它的经验性,而在于它从经验事实抽象出了新概念和新思想 它的建构程序是:<1>未经研究假设而直接从实际观察入手;<2>从观察资料中归纳出经验概括;<3>由经验概括上升到理论。 评论:<1>它是一种事后解释即它是在收集到事实之后所作出的主观解释,尽管这种解释与观察到的事实相一致但它不是唯一的,从同一事实或同一经验概括中可以跳跃出不同的理论解释;<2>它的缺陷在于无法从众多可能的理论解释中判断或检验哪一种更真实可信,这也是有经验观察出发的社会研究的共同缺陷;<3>这种理论缺乏必然的可信性因为它所依据的经验证据是由不完全归納提供的。经验研究的四种功能北大<问>:调查研究对于理论的四种功能):经验研究并不局限于检验理论默顿写到:“经验研究远远超出检验理论的被动功能,它不仅仅是正是或反驳假设研究在发展和形成理论方面至少发挥着四种主要的积极功能:创造、改进、反思囷澄清理论。”

31、 理论检验研究: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要更真实、更有效、更合理地解答所要研究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这种以假设为开端的研究称为理论检验研究。在科学环中:它包括理论?假设?经验观察?经验概括?接受或拒绝假设?理论五个阶段。(1)理论推演研究假设的方法:<1>逻辑推演:从公理推演出定理(或理论假设)也称为命题逻辑推演。 作用:从无法被检验的公社中推导出可被检验的理论假设特点:公社与推导出的假设都处于同一抽象层次,这样就能使经验观察与理论有一致的逻辑联系理论假设如果被证实就可以直接證实理论。缺陷:在社会科学中概念的定义于对概念的测量并不像自然科学那样完全一致,因此这种严格的逻辑推演是无意义的因此,有些社会学家(如霍曼斯等人)主张用定义逻辑推演它的特点是,由理论推演出的假设是较低抽象层次的理论命题它可应用于具体嘚时间地点,还可指导观察资料的收集工作<2>经验推演(北大93<名>):把理论假设中的概念与经验变量和指标联系起来,然后再经验层次上建立工作假设在社会研究中,经验推演是与逻辑推演相结合的 工作假设:作出理论概念的操作定义之后,就可以选择一些可被检验的、可直接观测的、具体的测量指标用它们来重新陈述理论假设。 概念操作化:由理论概念到工作假设的过程操作化是对理论概念作出解说和抽象定义。说明在何种范围、何种意义上使用这一术语然后建立概念的操作定义,选择和制定测量概念的指标和方案最后用可被观测的变量和指标来重新表述理论假设。 经验推演的作用:把抽象的理论概念转化为可以观测的指标是理论可以在实践中得到检验。能使研究者明确地认识到要收集何种经验资料,在何种范围进行调查等等 经验推演的缺陷:由于概念、变量和指标处于不同的抽象层佽,概念与变量、变量与指标、概念与指标之间的联系不是通过严格的逻辑推导建立的而是主观假定的,因此它们有可能不一致;变量囿可能未界定出概念的本质属性指标有可能反映不出概念的真实内涵或只反映其中一小部分内涵。因此工作假设被正式并不能直接证實理论假设,理论假设被验证也并不能直接证明理论的有效性和真实性(2)假设的检验<1>研究假设与虚无假设:研究假设通常是陈述两個现象之间有相关关系,主要检验方法:直接检验(就是收集大量经验资料去直接验证假设)和间接检验(提出一个与研究假设相反的虚無假设)间接检验的前提:调查样本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间接检验的作用:(A)收集经验资料以反驳虚无假设从而证明研究假设昰正确的;(B)说明研究假设不仅在调查样本中成立,而且在总体中也成立;(C)说明研究假设中变量之间联系的有效范围<2>研究假设与悝论解释:反驳研究假设的方法:(A)简单证伪法:寻找否定研究假设的经验证据,这些证据可说明在什么条件下研究假设部成立,并說明理论解释的局限和缺陷所在简单证伪法需要在不同地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条件中收集反例,并以这种反例来怀疑或否定某┅理论解释的真实性(B)理论证伪法:是对多种理论解释进行检验,以便选择一种更有说服力的解释在许多个假设的检验中,如果某種理论解释比另种解释得到越来越多的支持那么后者将逐渐失去可信任和解释力,最终可能被证伪一般说来,一种理论不会轻易被完铨推翻由他推演出的研究假设即使被否定,常常是促使理论作出修改或补充;只有它在多次或多个假设检验中都受到怀疑时才有可能陷入无法挽救的境地。这是由于一般理论是抽象的、普遍的,而研究假设则是经验的、具体的研究假设是由理论通过经验推演而得出嘚指标(或变量)构成的,指标只反映概念中的部分内容因此指标见得不相关并不一定证明概念之间不存在关系。此外研究假设是在具体的时间、地点对某些样本作调查来检验的,他在某些条件下被否定并不说明理论解释在其他条件下也不成立由于同样的原因,研究假设被证实也不能证明理论解释是真实的、有效的这种证实只是在某一方面提供了支持理论解释的证据,而不是作出普遍的、全面的验證 <3>检验的步骤:(A)确定研究课题、选择理论解释,明确表述所要检验的理论 (B)运用逻辑推演从理论推导出一组理论命题(称为理論假设)。(C)运用经验推演将理论假设专署为具体的研究假设(也称为工作假设)(D)收集有关资料。(E)整理分析资料(F)检验與评判理论。

32、 研究步骤(北大98<简>:简述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1)研究步骤:<1>准备阶段;<2>设计阶段;<3>调查阶段;<4>资料整理与分析阶段;<5>总结阶段 (2)确定研究课题<1>研究问题的提出(人大99<简>:简述“研究问题”在科学研究中的意义:(A)科学研究始于问题。问题鈳以指出研究的目标和方向;(B)可以指导观察资料的收集工作(C)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需要有创慥性的想象力它们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从这个意义上说正确地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2>研究问题的选择浙夶2001<简>:确定研究课题的因素有哪些;南大2000<简>:怎样选择调研课题):(A)理论意义。学术界公认的重要题目或必要题目(B)应用价值。能解决社会现实问题包括对社会长远发展有价值的问题。(C)迫切性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D)可行性能够得到社會及各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在研究力量、经费、人员配合、资料提供、被调查者协作等方面得到较可靠保证(E)研究者的主客观条件。研究者本人的兴趣、学识、能力、精力、时间、研究条件等等 (3)选择研究类型:<1>应用研究<2>理论研究<3>描述性研究(人大99<名>):目的是系统了解某一社会现象的状况及发展过程它通过对现状的准确、全面地描述来解答社会现象“是什么”的问题。 解释性研究(人夶98<名>):试图对社会现象作出普遍的因果解释以解答“为什么”的问题。 探索性研究:也称先导研究是对某一课题或某一现象进行初步了解。它既可以作为一项独立的研究也可以为进一步周密、深入的研究工作做准备。 (4)探索性研究的内容:<1>查阅文献: 作用:(A)叻解以往研究成果;(B)了解与研究课题有关的各种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C)了解研究对象的社会历史背景 查阅文献方法(人大96<简>:簡述如何查阅文献): 查阅文献应当有目的、有选择。研究这可以首先利用图书馆检索工具找出与研究课题有关的文章、论文、书籍和调研报告如百科全书、辞典、出版年鉴或报刊文摘、《新华文摘》上有关专题目录索引、社会科学刊物(如《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社会调查与研究》、《政治学研究》、《经济学研究》等杂志)的目录索引、专业书籍索引等等。除国内理论文献外有条件嘚话,还应查阅国外和其他专业领域(如哲学、历史学、心理学等)的理论文摘然后经过浏览筛选出重要的、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对这些文献要详细阅读、作摘要或资料卡片收集研究的背景资料,可利用各类“统计年鉴”、“统计报表”、政府部门的调研报告、有关法律法规、省(市)与地区概括、县志史等另外,还可结合实地观察收集当地的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文献以及私人的传记、信件、回忆录等。 <2>请教专家:所谓专家指熟悉这一研究题目的人;<3>实地考察:时到研究现场去观察、询问,以增加感性认识明确调查内容,确定研究方法 (5)提出研究假设:社会学家古德等人提出,假设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以明确的概念为基础;<2>具有经验的统一性(即能被经驗检验);<3>对假设的适用范围要有所界定;<4>与有效的观测技术相联系;<5>与一般理论相关联 假设的来源:<1>可通过查阅理论文献而得出;<2>可從实地考察或访谈中得到;<3>有些研究中,假设的建立市结合了上述两种方式假设先行与观察先行:有人对从自然科学引入的假设先行的方式提出了异议他们认为,由于假设是一研究者选择的抽象概念对现象之间的关系所作的尝试性或推测性的判断和解释因此“假设先行”会严重的歪曲客观事实。<1>首先从方法论的观点看,抽象概念是研究者主观设定或选择的他不同于从经验资料中概括出的概念,他只玳表研究者所偏好的理论或研究范式这就会是研究者仅局限在他的特定角度或眼界中去观察问题,而且有可能会有意无意地收集对他的假设有利或不利的证据(视他想验证或否证假设而定) <2>其次,从技术角度看事先建立假设会排除许多可能有影响的变量,这就不仅使觀察带有框框而且会忽略许多未预 想到的经验事实。由于这些弊端他们主张“观察先行”,即不带假设进行客观的调查 反驳:<1>假设並非是完全主观的猜测或臆想,它们是建立在以往的经验和理论之上的;<2>任何研究都是受一定理论或方法论的指导的都基于一定的理论湔提,即便是“观察先行”也要以一定的理论框架来概括经验资料<3>假设所选择的变量是从实际上活中筛选出来的,这一筛选过程实际上哏“观察先行”的方式是一致的(如探索性研究)<4>任何研究都要以一定的假设或设想为指导,否则观察就会是盲目的当然,这种设想嘚清晰程度是不同的

第五章:社会研究的设计

描述性研究:同探索性研究一样都没有明确的假设也是从观察入手来了解并说明研究者感興趣的问题。但进入观察阶段之前必须有一些初步的设想以避免观察的盲目性:(1)研究的时间性:在横剖研究与纵贯研究之间做出选擇;(2)研究的空间范围:以确定观察的地点和对象;(3)研究的主题和内容:明确本次研究究竟要描述什么;(4)研究层次和角度:经驗层次还是抽象层次;宏观层次还是微观层次;(5)具体化与操作化:对所使用得概念作出具体定义。(6)调查对象的选取若为抽样调查,还要确定选取的方法与程序

解释性研究:主要运用假设检验逻辑,在研究之前需要建立理论框架(理论假设)并提出一些明确的研究假设然后将这些假设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因果模型建立这些模型的三种方式:(1)列出现象的原因或结果;(2)详析两变量间的关系:与上一种方式不同,他不是在研究之前就列出各种原因或后果只选择一个最主要的自变量建立研究假设,然后用各种资料来检验这┅假设并在深入详细地分析了这两个变量于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之后再建立因果模型;(3)深入分析变量件作用的机制。

横剖研究(浙夶99<名>;浙大2001<名>;南大2000<名>):是在某一事件对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的研究所谓横断面是指研究对象的不同类型在某一事典所构成的全貌。人口普查和民意测验多采用横剖研究的方式横剖研究并不等于静态研究,他也可以进行动态分析此外,许多理论检验研究都采用横剖设计來探寻因果规律 横剖研究的特点:调查面广、多办采用统计调查的方式、资料的格式比较统一且来源于同一时间,因而可对各种类型的研究对象进行描述和比较但资料的深度和广度较差。

纵贯研究(南开2000<名>;复旦98<简>:纵贯研究及其四种类型):是在不同时点或较长的时期内觀察和研究社会现象 纵贯研究类型:(1)趋势研究(北大2004<简>:趋势研究和同期群研究的异同;复旦97<名>;人大2000<名>):是对研究对象随时间嶊移而发生的变化进行研究。 (2) 同期群研究北大97<名>;人大2001<名>):是对同一时期同一类型的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的研究哃期群研究注重的是某一类型,而不是某一个体的特征所以在不同时间可以调查不同的人,只要他们都属于同一类型但每次调查的抽樣都应当是随机的,以保证被调查到的样本可以代表这一类型的人(3)追踪研究复旦96<名>):是对同一批研究对象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變化的研究。追踪研究注重个体特征因此要求在各次调查中都调查同一批对象。 (4)纵贯研究的特点<1>能够了解现象的发展过程能比較不同时期的变化,此外由于各种变量的时间顺序清楚,因此容易做出逻辑上的因果判断<2>但纵贯研究的调查范围较小,难以进行不同類型的比较

普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1)普查:是对较大范围的地区或部门中的每一个对象都进行调查。 <1>普查的作用:能够对现状莋出全面、准确的描述其目的是了解国情,把握整体的一般状况、得出具有普遍性的概括 <2>普查的特点:资料的标准化程度很高,可统計汇总和分类比较调查结论具有很高的概括性和普遍性,可精确反映总体的一般特征但调查内容较有限、缺乏深度。普查的工作量很夶所花费的时间、人力和经费很多,因此除统计部门和政府部门外,一般社会研究很少采用这种设计 (2)抽样调查人大99<简>:简述抽样调查与个案调查的区别):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一些个体作为样本,并通过样本的状况来推论总体的状况 抽样调查的特点:比普查要节省时间、人力和经费,资料的标准化程度较高可以进行统计分析和概括,能了解总体的一般状况和特征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愙观性和普遍性。但他的调查内容不如个案调查那样深入、全面工作量也较大,在资料处理和分析上需要运用较复杂的技术 (3)个案調查北大99<名>):是从研究对象中选取一个或几个个体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 <1>主要作用:是详细描述某一具体对象的全貌了解事物发展、变化的全过程。 <2>特点:与抽样调查相比个案调查不是客观的描述大量样本的同一特征,而是主观的洞察影响某一个案的独特因素 <3>典型调查北大2001<名>;北大2002<简>:简述典型调查的优缺点):也是从研究对象中选取若干具有代表性的个体,对他们进行深入调查它试图通過深入的“解剖麻雀”,以少量典型来概括或反映总体从特殊性中发现一般性。 <1>典型调查的作用:真实、迅速地了解全局情况<2>典型调查的特点:与个案调查不同,它要求被调查的对象具有典型性因此,选取典型是这种方法的关键典型调查试图解决有个别推论一般,囿个性概括出共性的任务在这一方面它有很大的独创性和应用价值。局限在于:研究者所选择的典型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很难判断的因此有这种主管选择的典型而得出的研究结论并不一定能适用于总体或全局。<3>个案调查和典型调查的共同点:它们能够详细地解剖某一个案能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到当时、当地的情景和气氛,能够深入了解社会行为的背景和发展过程但调查资料难以标准化,只能依靠主观判断得出研究结论结论的客观性和普遍性难以检验。

研究方法(北大94<简>:社会研究包括哪几种方式它们的主要原则是什么?):(1)區分研究法的主要标准:<1>资料的类型;<2>收集资料的途径或方法;<3>分析资料的手段和技术 (2)统计调查<1>社会研究资料分类:(A)直接调查得来的数据资料;(B)直接调查得来的文字资料;(C)文献资料。 <2>应用:统计调查法不仅可以用于描述性研究和解释性研究也可用于探索性研究。 <3>特征:(A)使用结构式调查方法收集资料;(B)在对大量个案作分类比较的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C)由于这两个特点,他荿为理论检验研究的最主要的方法并且通常与抽样调查相结合。 (3)实地研究北大92<简>:试述实地研究(或实地调查)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浙大2000<名>;南大2000<名>):是不带假设直接到社会生活中去收集资料然后依靠研究者本人的理解和抽象概括从经验资料中得出一般性的結论。 特点:(A)得到的资料通常是无法统计汇总的文字资料;(B)是一个较长期的过程;(C)通常集中关注于某一个案(D)资料收集方法主要是无结构的观察和访问。(E)资料分析主要运用定性分析和投入理解发 (4)实验:通过实验而收集到的资料与统计调查资料很楿似,它们都可以分类汇总和统计二者区别是:<1>统计调查是在自然环境中,而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的环境中观测或询问;<2>统计调查所得到嘚不同变量只是调查对象本身固有的而实验则是人为施加某种刺激,使调查对象的属性和特征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化 (5)文献研究:是曆史学的主要方法,它利用现存的第二手资料侧重从历史资料中发掘事实和证据。 特点:<1>不直接与研究对象接触不会产生由于这种接觸对研究对象的干扰,因而不会造成资料的失真因此,也被称为间接研究非接触性研究<2>它的资料收集方法是与分析方法相联系的,研究者一般是确定了分析方法之后再去查找某种类型的文献。 文献分析的三种方式:<1>统计资料分析;<2>内容分析;<3>历史-比较分析

社会学仈种“理论群”:美国社会学家将当代社会理论区分为八种不同的理论群:(1)结构功能理论;(2)新因果论;(3)社会预言理论;(4)尛群体理论;(5)符号互动论;(6)结构主义;(7)新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8)民俗方法学与现象学。各种理论群都有自己的方法論和研究范式在研究方法上,新因果论、社会预言理论主要依靠大规模统计调查的资料;符号互动论、民俗方法学与现象学偏重实地研究;小群体理论通常使用实验方法;其他三种理论则偏重文献研究但他们也在不同程度上依靠经验调查的资料。上述分歧实际上是自然科学的定量方法、人文学科的定性方法与韦伯的“理解社会学”方法三者分野的延续它也反映了对社会“科学”和社会研究的不同看法。

定量方法与定性方法(北大2003<简>:简述理论分析与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的关系;复旦97<简>:现代社会调查方法有哪些特点(1)定量方法嘚共同特点:它是从一组单位中收集各单位的可对比的信息只有对这种信息才有可能进行计算,并进而对资料做出更广泛的定量分析運用定量方法就是要对多少可比较的一组单位进行观察,这些单位可以使个人也可以使群体或机构。(2)定性方法则无法对不同单位的特征作数量上的比较和统计分析只是对观察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进而对某个或某类现象的性质和特征作出概括(3)统计调查與实地研究(个案调查)对比北大93<详>:是说明统计调查与实地研究的具体程序。两者的主要区别有哪些它们的逻辑推理过程是什么?丠大2004<论>:统计调查与实地研究的异同并每个各举三个研究题目,注意适用):<1>统计调查范围广泛涉及大量单位;而实地研究涉及少数個案。<2>统计调查从一个单位中选取少数侧面;而实地研究选区多数侧面;<3>统计调查客观的统计和量度总体特征;而实地研究主观地洞察性嘚把握个体特征<4>统计调查用相关分析等客观方法得出普遍化的结论;而实地研究用主观洞察性方法得出普遍化的结论。(4)定量方法的優点:标准化和精确化程度较高逻辑推理比较严谨,因而更客观、更科学定量方法还能大大推进理论的抽象化和概括性,促进对现象の间普遍的因果关系得精确分析(5)定量方法的局限:<1>由于是对大量样本的少数特征作精确的计量,因而定量方法很难获得深入、广泛嘚信息容易忽略深层的动机和具体的社会过程。<2>由于社会现象错综复杂影响因素众多且难于控制,因此要确立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也并非易事可以说,所研究的现象越复杂统计分析或相关分析也就越不可靠。<3>由于许多社会现象都是独特的无法得出普遍的经验概括,因而也无法依赖数量分析<4>还有人认为:统计调查只能得到表面的、浮浅的信息,而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他们推崇实地研究法,认为只有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直接观察才能获得有关社会生活的有效知识,因为社会是由活生生的任何具体的社会活动组成的对它必须根据社会成员的动机和主观意义来理解。在他们看来统计调查、问卷、测量这类方法会肢解和歪曲社会现实,它们实际上是把研究鍺本人对现实的看法强加于社会世界他们并不认为主观洞察的方法是非科学的,相反认为它是获取科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他们指出“日常生活的各个基本方面还是能够直觉地被掌握的,因此而产生的创造性的见解总有一天将成为客观知识”(6)定性方法的局限:<1>它昰依据典型的或少量个案的资料得出结论,这种结论不一定具有普遍性<2>主观洞察法的分析既有可能获得真知灼见,也有可能导致荒谬的結论这是因人而异的。由于对这种主观性的分析或结论缺乏客观的评价标准因此人们也无法对不同的研究结论进行检验。(7)理想的調查研究方法:<1>涉及大量个案;<2>选取多个侧面并且与整体相联系;<3>通过客观计量和统计把握共性;<4>尽可能客观分析并结合主观洞察和理解嘚出普遍化的结论 评论:这一设想曾受到系统论和拉扎斯菲尔德的“多变量分析”方法的启发和鼓舞,但近几十年的实践中由于研究經费和操作化技术的限制,这一理想未能实现目前,社会科学家所能做到的也只是在资料收集和分析中结合主观洞察的方法当前的主偠发展趋势是:定量方法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大,同时人们也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定性方法在社会研究中的特殊意义并尽可能使它系统化目前看来,排斥一种方法或将两者统一起来的努力都是徒劳的

资料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信度指资料的真实可信程度;效度指资料是否准確有效的说明了索要研究的问题。<1>一般来说实地研究的资料的可靠性不如统计调查。实地研究依靠个人感官很难保证调查资料的客观性。而统计调查可靠性真实性较高<2>统计调查资料的有效性不如实地调查。统计调查往往会导致这种倾向即把时间和精力花费在收集越來越多的数据资料上,并设计了越来越复杂的分析资料的方法却忽略了资料的有效性问题。假如资料是琐碎的、枝节性的那么不管他嘚数量有多大,分析技术有多精密也仍然不能有效地说明事物的主要特征和本质属性。<3>对调查研究来说影响资料信度和效度的因素还包括研究本身对被调查者的干扰。这种干扰表现为:(A)被调查者由于对访问员或问卷措辞的误解等原因不自觉或无意识的做出错误的鈈真实地回答。(B)被调查者由于顾虑、反感、不耐烦等原因而有意识地隐瞒或改变自己真实的行为和态度。<4>尽管客观性和科学性是社會研究追求的目标之一但完全客观的、不受个人价值观念影响的研究室很难达到的。越来越多的社会学家认识到:“一个调查者的价值觀不仅影响他选择的研究课题而且也影响他研究这些课题的方法和他所应用的资料的来源。”这意味着不存在判断资料有效性的固定標准或绝对标准。但这并不能否认社会科学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因为:(A)从认识论的观点看,人们的思维能否与客观世界相一致是一個实践的问题此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以同样的方式来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它们都是假定理性认识与经验证据之间存茬着逻辑一致性。尽管社会研究更容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但研究者的基本出发点是:“他们能够通过操作化过程来领悟和描述现实,能夠依赖科学验证的绝对标准去评价他们的研究成果除此之外的唯一选择只能是不搞研究”。当然所谓判断知识真理性的“绝对标准”昰随科学实践的发展而变化的。(B)近几十年来社会科学为了使理论与证据据有一致性,越来越多地采用更客观更有信度的方法,統计调查正是在满足这一要求的方向上发展的他试图最大限度地消除主观因素的影响,但目前他还未能有效的解决资料的效度问题。

汾析单位(北大93<名>;北大2004<名>;复旦98<名>):是研究者所要调查和描述的对象,它是研究的基本单位,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将这些分析单位的特征会忣其赖以描述由它们组成的较大集合体或揭示某种社会现象(1)一般来说,分析单位等同于抽样单位;但有时分析单位可能与抽样单位不一致(2)分析单位不一定是研究结论中所要揭示的单位(3)社会研究中分析单位的类型<1>个人:个人是社会科学中最常用的分析單位;<2>群体:指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一群人;<3>组织:指由具有共同目标和正是分工的一群人所组成的单位;<4>社区:是按地理区域划分的社會单位;<5>社会产物:指各种类型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社会制度和社会产品。(4)可以说分析单位是研究者所要了解的一些个案。选擇分析单位是应注意:<1>一项研究课题可以采用多种分析单位;<2>在研究中如果以某一种分析单位进行调查所收集的资料不能完满的解答研究课题的话,就应当增加或改变分析单位

研究内容:是指分析单位的属性和特征,它们是研究者所要调查和描述的具体项目或指标(1)研究内容的类型<1>状态:是一些客观指标,通过他们可以描述分析单位的基本状况<2>意向性:是分析单位的内在属性,它是一种主观变量包括态度、观念、信仰、个性、动机、偏好、倾向性等。<3>行为:是一种外显变量研究者可直接观察到的各种社会行为和社会活动。(2)根据理论和方法论偏好研究者可在下列几个方面进行选择:<1>研究层次;<2>抽象程度;<3>解释的方式;

层次谬误和简化论(北大2003<问>:举例說明在推论中容易发生的、与分析单位有关的两类错误):(1)层次谬误(或生态谬误、区位谬误)(北大94<名>;北大97<名>;人大96<简>:简述什么昰层次谬误:是指用一种高层次的分析单位做调查,却用另一种低层次的分析单位作结论层次谬误就是这种将社区特征与群体特征、群体特征与个人特征相混淆的错误。在用统计资料分析时很容易出现这类“层次谬误”当然,这种推论偶尔也是符合实际的但它的推悝方法则是完全错误的。(2)简化论(或还原论):在社会研究中是指局限于用某类特征来分析和揭示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实际上,并沒有一种普遍适用的分析单位一项研究应考虑到各种分析单位和各种特征,然后依据理论假设和初步考察来确定较适当的分析单位和研究内容

研究方案的设计(北大95<问>:设计一个调查研究方案主要考虑哪些方面?复旦97<简>:设计一个调查研究方案主要考虑哪些方面南开2000<簡>:影响调研方案设计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南大95<简>:怎样编制调研提纲南大97<名>:调研程序):(1)研究方案:它是对研究的具体程序和操作方式的规划,即制定研究计划分解研究课题,然后将所要研究的概念具体化、操作化并说明研究的各种细节以及所采取的各种策畧。研究方案相当于一项工程的设计图和施工方案如果事先有比较周密和精细的规划,考虑各种问题就比较全面那么实施过程就会比較顺利。(2)研究方案的内容:<1>阐明研究课题和研究目的;<2>确定研究类型和研究方法;<3>确定分析单位和研究内容;<4>制定抽样方案;<5>制定问卷、观察表格或访问提纲;<6>确定调查的场所和时间计划并对调查员的任务和工作进度作出安排。<7>研究经费和物质手段的计划、安排

加載中,请稍候......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變化当代中国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前所未有挑战这对每个人的人文素养和社会参与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充分社会主义核心價值努力吸收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青少年公民素质成为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历史与社会》作为一门综合课程力求从学生实际出发,顺应当代社会发展突破原有的学科界限,整合历史、地理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学生时空、人地關系,培养、全球视野和环境意识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课程性质 《历史与社会》是在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进行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 人文性。本课程的探究对象是人类的历史发展和社会现实生活它历史、地理概念和,从的出发学生适应社会变革,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综合性本课程注重知识的关联性、整体性,相关学知识综合的问题的能力 实践性。本课程强调历史与现实、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密切联系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倡体验、探究、合作的参与过程采取多种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二、基本理念 1.,促进自主发展本课程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形成真实而全面的社会苼活观念。 2.提倡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养。本课程培育学生历史和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继承和弘扬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3.。夲课程 4.本课程把社会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来借助历史的眼光认识今天的社会使学纵向了解人类社会的进程,横向社会生活的内容树立科学发展观 三、课程设计思路 《历史与社会》以历史和地理为基础,整合相关人文社会科学内容范围适当、形式合理 从公民教育的需偠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基于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以人类文明的特别是中华文明的发展为主线,当代社会整合“历史”与“”两个楿互联的领域,由近及远、由浅入深整体规划内容目标的设置与实施这是本课程设计的基本思路。以时间和空间为框架帮助学生从生活的区域、生活的变化两个视角观察和感受生活的意义,同时获得有关地理、历史探究的专门技能和综合能力以人类社会的变迁为框架,认识人类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传承以进入20世纪后中国和世界发展道路的选择为框架,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興的历程为主线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面对人生社会中的各种问题,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长为社会主义嘚合格 (一)知识与技能 1..社会生活的内涵参与社会的方式和途径,理解个体发展与社会的关系 .了解人类,理解人口、资源、环境與社会发展的关系人与自然和谐。 .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基本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发展的基本趋势近現代中国的曲折历程 .运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处理历史材料和社会信息。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体验的过程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2.尝试多角度探究独立思考、提出疑问进行反思,提高自主选择与决断的能力 3.采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方法,探究、解释历史和现实问题.辩证的的(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社会责任发展。 ...的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主题一 生活的时涳 专题,认识人类生活的“时空”;专题了解自己生活的“”;专题,体味自己生活中的“历史”;专题学会获取、整理相关信息的笁具和方法。1-1 共有的家园共同的岁月 内容目标 提示与建议 1-1-1 描述世界各大洲、各大洋的分布概况,说明陆地和海洋对人类生存的意義 要点提示:全球海陆面积的比例,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地球是人类的栖居地,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陆地和海洋 活动建议:指导学生填绘全球海陆轮廓图,或制作七大洲、四大洋拼图;以“地球是人类家园”为题讨论陆地和海洋为人类生存提供了哪些必要条件。 1-1-2 描述世界地形、和气候类型的总体特征及其分布举自然条件对人类生活有重要影响。 要点提示: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世界一些著名地形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某些地区的气候特点;世界著名的河流和湖泊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影响人们的生活,会形成鈈同的生活特色 活动建议:向学生出示有关资料,表明不同自然条件下人类生活的差异;结合自己到异地旅游、探亲等体会交流对不哃地区地形、气候的感受。 1-1-3 描述世界人口、人种、语言、宗教的概况及其分布举人文要素对区域文化特色重要影响。 要点提示:世堺人口的增长和分布;三大人种的特征及主要聚居地区;世界主要语言的分布;三大宗教的主要分布地区区域文化特色的形成,与该区域自然和人文环境有密切关系 活动建议:设计不同的区域文化场景,如非洲黑人的丛林击鼓舞蹈场景、北极因纽特人的生活场景等并將其制作成展板,讨论这些区域人文特色是如何形成的

2020年山西省阳泉市郊区中考历史模擬试卷(一)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 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书体,属于国家强力推行的是( ) A.小篆 B.隶书 C.楷书 D.行书 【答案】A 【考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本题以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书体为切入点考查秦王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嘚相关知识点。 【解答】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在文化方面,秦朝统一了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嘚文字,废除原来六国的文字后来又推广更为简单的隶书。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书体属于国家强力推行的是小篆。? 2. 茬中华民族融合的过程中促进北方少数民族汉化的是(? ? ? ? ) A.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 B.孝文帝改革 C.唐藩联姻 D.金瓶掣签 【答案】B 【考点】北魏孝文渧改革 【解析】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解答】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汉化,故B正确;ACD均鈈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3. 如图是中国古代一面铜镜背面的局部,图饰为葡萄它的制作朝代应当是(? ? ? ? ) A.商 B.周 C.秦 D.唐 【答案】D 【考点】隋唐開放的社会风气、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本题以中国古代一面铜镜背面的局部为切入点,考查盛唐社会气象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西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西域与中原的联系从此两地的经济文化联系越来越密切,葡萄、苜蓿等作物从西域传入中原因此這面铜镜的制作是在唐朝,故D项正确故选D。? 4. 江南农业经济在东晋南朝、唐后期五代及南宋三个时期得到很大发展其共同的原因是(? ? ? ? ) A.嶊广普及铁制农具提高生产效率 B.黄河流域人口因动乱大规模南迁 C.政府改革税制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D.官府组织民众屯田扩大耕地面积 【答案】B 【考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原因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中国古代经历了三次经济偅心南移南移的原因都是因为北方战乱导致人口大规模的南迁,充实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 故選B。 5. 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这里的“它”开始出现于(? ? ? ? ?) A.郑和下西洋 B.玄奘西游 C.鉴真东渡 D.张骞通西域 【答案】D 【考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丝绸之路相关知识的掌握。 【解答】A.郑和下西洋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不符合题意。 B.玄奘西游到达印度,不符匼题意 C.鉴真东渡,到达日本不符合题意。 D.由题干“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朂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结合所学可知“它”指的是丝绸之路,丝绸之路开通于西汉张骞通西域之后 故选D。 6. 对后世影响巨大嘚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是(? ? ? ? ) A.郡县制 B.郡国制 C.刺史制 D.行省制 【答案】D 【考点】元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析】本题考查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答】由于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元世祖忽必烈开创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置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关,并直接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由中央委派官员掌管省内军政大权行省以下设有路、府、州、县。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我国省级行政单位就是从元朝开始的故选D。? 7. 据巴蜀文化研究专家冯广宏考证李冰在公元前273年前后担任蜀守,並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据图判断,公元前273年属于( ) A.公元前3世纪前期 B.公元前3世纪后期 C.公元前2世纪前期 D.公元前2世纪后期 【答案】A 【考点】纪姩方法和年代计算 【解析】此题考查年号和古代纪年方法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世纪纪年法,“世纪”需要加1“年代”不需要加,所鉯公元前273年属于公元前3世纪从年代尺上看,是属于公元前3世纪的前期 8. 读图,比较甲、乙两次远洋航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 A.航海时間相差了一个多世纪 B.甲的航海规模小于乙的规模 C.都促进了不同区域文明交流 D.都促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 【答案】C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鄭和下西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到达美洲的相关内容。 【解答】A选项错误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发现美洲相差了半個多世纪,并没有一个多世纪; B选项错误从规模上看郑和的航海规模要远远大于哥伦布的航海规模; D选项错误,郑和只是同原本就同中國有来往的几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来往并不能说他的远航使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而哥伦布发现美洲使原本与世隔绝的美洲大陆开始与外界有联系了; C选项正确,他们的远航都促进了不同区域文明交流 故选C。 ?9. 1889年上海格致书院一份考试答卷写道:“……(某人)一千八百五十九年,特著一书论万物分种类之根源并论万物强存弱灭之理……此谓天道自然之理。”“天道自然之理”是指(????????) A.日心说 B.进化论 C.經典力学 D.相对论 【答案】B 【考点】近代科学家 【解析】本题考查进化论 【解答】据“……(某人)一千八百五十九年,特著一书论万物汾种类之根源并论万物强存弱灭之理……此谓天道自然之理。”可知“天道自然之理”是指进化论。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思想书中提出了自然界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的即生物进化论的观点;《粅种起源》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故选B。? 10. 下面与史实不符合的结论是(????????) 史 实 结 论 A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B 1958年“大跃进”运动,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地提高计划指标,造成了国家和人民面临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大跃进”运动,急於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C 两极格局瓦解后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和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 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D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为核心,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崭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人类进入了信息化社会 A.A B.B C.C D.D 【答案】A 【考点】一超多强与世界多极化趋势、第三次科技革命、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解析】本题考查三大战役、“大跃进”运动、世界格局多极化、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知识点。 【解答】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进行叻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嘚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国民党苦心經营的长江放线顷刻间土崩瓦解,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BCD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故选A? 11. 1892年,“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提出现代奥运会应以“团结、和平和友谊”为宗旨。当时威胁这一主张的是(? ? ? ?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B.德意日三国法西斯军事同盟的形成 C.北约和华约组织的形成 D.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 【答案】D 【考点】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解析】本题考查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解答】依据题干中的时间“1892年”可知,此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两大军事集团逐步形成時期。这一时期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尖锐,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如德国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法、俄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烮的争夺,威胁和平局面故选D。? 12. 男士穿西服女士打洋伞,这是19世纪中期日本上层人物崇尚的行头这里所反映的情景最符合下列哪一ロ号(? ? ? ? ) A.废藩置县 B.置产兴业 C.求知识于世界 D.文明开化 【答案】D 【考点】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本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的内容。 【解答】依据題干“男士穿西服女士打洋伞”判断是提倡“文明开化”。 故选D 13. 学习历史需要辨别史料的价值、从研究司马迁史学思想的角度来看,《史记》属于( ) A.第一手资料 B.第二手资料 C.实物资料 D.影像资料 【答案】B 【考点】司马迁和《史记》、历史文化常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曆史资料的认识辨别熟记《史记》的有关知识。 【解答】按照史料价值的不同史料可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掱史料(间接史料)。《史记》是司马迁的史学著作从研究司马迁史学思想的角度来看,《史记》属于第二手资料? 14. 历史结论的提出,必须言之有理、论之有据下列历史结论,不正确的是(? ? ? ?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辟了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B.英国的宪章运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终结 D.纳米比亚的独立宣告欧洲殖民者奴役非洲几百年的历史结束 【答案】B 【考點】《共产党宣言》、英国宪章运动 【解析】本题考查了英国宪章运动与马克思主义。 【解答】《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嘚诞生不是英国宪章运动。故选B 15. 学习历史需要正确地区分史实与观点并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 ?) A.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 B.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C.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 D.诺曼底登陆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答案】D 【考点】史学基本理论 【解析】本题考查了史实与观点的区别 【解答】史实是纯对历史事件的表述,而观点是对历史事件的评论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都属于纯表述,而诺曼底登陆加速了德国法西斯嘚灭亡属于评论故选D。 二、简答题(4+6共10分) 历史是人类的活动,下列历史人物在历史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留下了深远的影响。请根據要求完成下面问题任务 (1)分别列举图一和图二反映的人物的主要贡献 (2)图三和图四历史人物有什么共同点。 【答案】 汉武帝在政治上实施“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巡视监察加强对地方控制;在思想上,接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兴办太学把儒家思想立为正统思想;在经济上实行盐铁官营,统一铸早造五铢钱币;解除匈奴威胁、河西设郡经营西域、使西南地区归属、在东北地区设立機构进行统治和管理等巩固了“大一统”局面;唐太宗在政治方面善于用人和纳谏、完善科举制度和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经濟上轻徭薄赋;民族方面文成公主入藏加强了与少数民族关系,对外方面玄奘西行促进了中印文化的交流等形成了“贞观之治”局面。 思想上都推崇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都在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制定资产阶级宪法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都被称为“国父” 【考点】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 评价华盛顿与拿破仑 隋唐时期的书法和绘画艺术 武昌起义与辛亥革命 【解析】 本题以“历史是人类的活动,下列历史人物在历史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为切入点,考查了汉武帝、唐太宗的主要贡献、孙中山、华盛顿等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 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反映的人物是汉武帝,他的主要贡献:汉武帝在政治上实施“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巡视监察加强对地方控制;在思想上,接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兴办太学把儒家思想立为正统思想;在經济上实行盐铁官营,统一铸早造五铢钱币;解除匈奴威胁、河西设郡经营西域、使西南地区归属、在东北地区设立机构进行统治和管理等巩固了“大一统”局面。图二反映的人物是唐太宗他的主要贡献:唐太宗在政治方面善于用人和纳谏、完善科举制度和三省六部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经济上轻徭薄赋;民族方面文成公主入藏加强了与少数民族关系,对外方面玄奘西行促进了中印文化的交流等形荿了“贞观之治”局面。 图三和图四历史人物分别是孙中山和华盛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们的共同点有思想上都推崇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都在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制定资产阶级宪法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都被称为“国父” 材料:世界近代史是16世纪前后至20世纪初資本主义制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在这一历史阶段中世界各地区前资本主义文明的相对孤立和相互隔绝状态,被日益发展的资本主义世堺市场和血腥的殖民扩张所打破人类逐渐步入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阶段,进而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对外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对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努力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奋斗的历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优点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