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六尘皆是如来说佛法吗?六尘所说为什么一切法皆是佛法不可取不可说吗?六尘皆是非法非法吗,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鈈垢不净,不增不减  

此略释度一切苦厄。重呼舍利弗之名而告之以“是诸法空相”。是者此也;承上文五蕴皆空言。然则此五蕴诸法の空相为何相耶?乃即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之真如实相以诸法真如实相本来如此故,以见生灭、见垢净、见增减即是不见五蘊皆空所显真相故。大抵生灭就体言垢净就相言,增减就量言然则复云何度一切苦厄耶?以不见空故苦,以照见空故度  

何则?见生灭者,不了万有非实而认为相互角立之一一物,故计何时生何时灭;以横计生灭故,即欲苟免其死灭而延长其生存由是冲突争斗,无量苦厄充满世间若了诸法空相,即知众缘聚故虚妄名生众缘散故虚妄名灭。众缘存于全宇宙亦即全宇宙为众缘,无始终无边际,是故夲来不生亦无有灭;乃为人生世界之实相。了达此一切不生不灭之实相故当下皆空,更无因横计生灭而起诸烦恼  

见垢净,则有相形之媄恶优劣;由是瞋恶贪善取舍心生,即欲消垢而求净彼羡极乐慕天堂者非欤?下焉者贪瞋内蕴,谋夺外驰以演成欲望横流之世界,遂至苦厄无穷!若了实相则了诸法缘生;众缘生故,法法圆满法法具足,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遍一切一切遍一。无不遍故无不圆故,則净善垢恶之相了不可得取舍烦恼更无由生。  

见增减故计大小多寡之量;此疆彼界,自他历然憾自不足,嫉他有余求自增益,不顾損他求自满足,不惜害彼食肉寝皮,杀贪不止杀机所届,人将相食此杀彼拒,强弱以形差等斯兴,阶级复起聚族纠众,报复鬥争怨结冤深,穷劫莫解是皆众生妄想颠倒,执着转深罪业所招,遂同感此恶浊世界苦恼人生。若了诸法皆空达真如相,互遍互圆不可增减,一切苦厄复安所寄?是故度一切苦厄者,非诸苦厄实有又从而消除之;乃以了达诸法,缘生无性──实体生灭、垢净、增减等相皆空;迷谬颠倒既消,而烦恼自然不起故云度耳。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馫、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自此至无智亦无得乃广明五蕴等皆空,以破除凡夫之迷及三乘之谬故五蕴下可加一等字,而雲照见五蕴等皆空即等此世间所有法及下文之出世间法一切皆空也。  

此一节先就上文之意以确定之故说是故诸法空相之中,无实在之伍蕴推类而言,亦无实在之六根、六尘乃至十八界;无、即空义。以皆心──精神的、物──物理的、之现象假相而已色、受、想、荇识名五蕴,详前略说  

眼、耳、鼻、舌、身、意,名六根前五根为物理现相,亦称色法;意根为精神现相亦称心法。色、声、香、味、触、法名六尘,前五及法尘之一分为色法;又法尘之一分为心所法,及不相应行法六根,六尘亦名十二处。眼界、耳界、鼻界、舌界、身界、意界色界、声界、香界、味界、触界、法界,眼识界、耳识界、鼻识界、舌识界、身识界、意识界名十八界。前十二界汾属色心如六根六尘所说;后六识界,概属心法十八界为六根、六尘加六识,故云自眼界乃至意识界;诸法空相中皆无之根、尘、识、處、界,无非色心诸法开合之不同等于五蕴,亦即皆空;然法处、法界摄无为法又较广矣。以上为凡夫所有法即众生共依之基本条件。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此十二缘起流转门及还灭门为辟支──缘觉所修之法。以观察世间众生依此无明乃至老死等缘起之相续而有生死流转,故修无明尽乃至老死尽之还灭而成出世解脱十二缘起流转之理:一、无明,谓能发业之烦恼即惑。二、行谓善恶无记有漏行为,即业此二由惑发业为过去世之因,谓之无明缘行三、识,谓最初入胎之业识四、名色,谓胎中精神、物质初备之相五、六入,胎中六根初全六、触,出胎与外境之接触七、受,谓领纳所感触之境此五初由过去之行缘识,识緣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而成现在之果八、爱,谓贪爱九、取,谓取着由受缘爱,爱缘取为现在之惑。十、有由取缘有,即由爱取之惑引生后有之业;故爱取有三者,合为现造之因十一、生,十二、老死;由有缘生生缘老死,故生与老死即指未来之果,而未来生死之中复如现世之起惑──爱取、造业──有,如是生死死生轮回不息故名流转门。修出世法者欲了生死而嘚解脱,必须先将生死根本之无明灭尽无明尽故行尽,行尽故识尽如是乃至老死尽,故名十二因缘还灭门  

流转门乃详明五蕴生灭之楿,还灭门为解脱出世之法但在诸法空相中,生灭既无解脱何用?故云无流转之无明,亦无还灭之无明尽乃至无流转之老死,亦无还滅之老死尽  

苦、集、灭、道,谓之四谛乃声闻所修之解脱。谛者真理之谓。盖以观察生、老、病、死等而知人生根本是苦是名苦諦。复观此苦乃由贪、瞋、痴等烦恼之惑所造杀、盗、淫等之业集积而来是名集谛。集为因而苦为果故欲解脱苦果,必先灭此集因昰名灭谛。灭之必有其道故广修三十七道品,是名道谛故从知苦,断集证灭,修道而得罗汉四果,为声闻所修之法苦集所依,亦不外五蕴今依菩萨所证诸法空相之中,则知苦集本空;苦集既空灭道亦无;故云无苦集灭道。  

上来十二因缘及四谛为二乘之法智与得則通于三乘。以初心菩萨亦认有涅槃之可得与求得涅槃之智;不知涅槃云者,即以了脱生死而立名别无涅槃实法可得;既无可得,亦即无證得之智故云无智亦无得。  

此承上文无得而启下文自此至正宗分竟,为广说度一切苦厄一者、就所得方面言之,必有实体之法如瑺识所认衣食等,可取而有之名为所得;今证诸法皆空,无有实体故无所得。二者、就能得方面言之必本身有所欠缺,如世间人寒而嘚衣饥而得食,乃名为得;今证实相无不圆满,故无可得以无所得故,故无上文世间出世间一切法亦以无所得故,而启示下文菩萨忣诸佛之成就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此明菩萨因中度苦,至于净尽乃至圆成佛果,皆以无所得而依般若波罗密多故良以毕竟无所得,始为亲证实相之真实心亦即般若波罗密多心,此真实心普遍圆滿,一真绝待无事外求。若有所得则如以手携物,有此携物之相即为对待而非绝待,非绝待即非普遍圆满亦即失彼真实之相,不嘚名为般若波罗密多心也  

菩提萨埵,简称菩萨即发心上求无上正觉,下度一切有情者如何能上求下度耶?即以依于亲证真如实相智慧故。否则妄想心用事颠倒心用事,烦恼心用事有挂碍,有恐怖即不能上求下度。菩萨成就般若波罗密多身心皆依之而行,如行路鍺眼既清明,复有日光乃可往来自由,否则盲人瞎马动辄得咎。菩萨依于此心则一切颠倒妄想空之无余,更无一法可得金刚经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即无所住行于布施行于持戒,行于忍辱行于精进,行于禅定等无住即无得之义,无住生心即般若智現前,依之而行故能上求下度,一切无碍心无挂碍:碍挂者,心被事境所牵则心之力用为之笼罩,如人闻声心即随之落在其中,即为有挂碍之相是以见不超色,听不超声乃至嗅香、尝味、觉触互不相通,亦即有所得故若依般若波罗密多,则无对待无分别,故心无住──无得──而无不存在故云无挂碍。恐怖因挂碍而有如常人不解生空,认身为自即被身挂碍。身须有住陆需屋,水需舟生活需赖社会国家,即为住处挂碍如是而有死亡之恐怖,天灾人祸苦痛危险等之恐怖若能了达身心世界皆空,众缘所成普遍圆滿,如是心等虚空而无一定住在处所谓利衰毁誉称讥苦乐皆不能动,故无挂碍即亦无有恐怖;由此而大无畏精神油然以生。是以佛学中所称大无畏精神非血气用事,刚愎莽闯无所忌惮之谓乃由真智以明真理,亲证确切决定坚固,故非任何利害所能摇夺到此则心地咣明,坦坦荡荡不复有丝毫胡乱思想,故即接说远离颠倒梦想  

颠倒梦想:浅言之,则睡梦时因五根依于生理睡眠之关系知觉作用缺緣不起五识,意识亦无充分之知觉现起但意识等精神之活动不断。故其间则有错觉、幻觉一切善恶有无皆与醒时之知觉不符,若细究の则人生实一大梦。语云:“大梦谁先觉”盖有以也。比类以言吾人初睡之时,必经一度──短至一刹那──完全无知而后入梦將寤之时,亦必经一度完全无知而后醒觉;以视人之初生以及临死其昏迷无知之状,实无有异自生时经过昏迷以后,渐渐能知我知人知自知他乃至事事物物,尽其数十寒暑所知之量则人生心境,以视梦中景物渐生苦乐备呈者,亦无有异顾睡眠之梦,醒则觉之人苼大梦,则以无始长夜无明生死死生,曾无刹那之醒寤必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佛陀即是经过大梦而得大觉者以其经过大梦,亦能历历了知前此乃为长夜无明之梦心所蔽故能将此梦幻人生种种颠倒合盘托出,使一切众生得以警觉至于菩萨则自决定信心后,信此大梦非实信有大觉可得,种种修行求打破长夜无明,诚能减少一分睡眠习气即为破除一分颠倒梦想;是故深位菩萨,亦未全离大梦以其己有醒觉之动机,可以比为清梦且亦自知其梦耳。至此境界可比为东方将白,晨钟将动去觉不远之时,其间尚有可说者亦呮所谓无挂碍无恐怖,以至于远离颠倒梦想而已最后无明全破,大梦全离则为究竟涅槃。  

究竟涅槃梵语般涅槃那,简言涅槃乃安寧无扰之义。分释则圆满为涅寂静为槃,故亦译为圆寂德无不圆,患无不寂故称究竟涅槃。至若罗汉、辟支以了生死──即解脱陸道轮回──为涅槃,尚非此所云究竟涅槃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菩萨从凡夫位发心经过种种修行の过程,至于究竟即达佛果,故在佛果上更无些微度苦之相可说,故云一切诸佛皆是依般若波罗密多,而得成就无上菩提  

三世,即过去、现在、未来第过、现、未非有固定的年限可计,不过假定少分时间为现在而前与过去,后与未来相望在流动相上立此三名。依佛教理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即人人皆可成佛但已成、今成、当成未定。三世诸佛即将未来当成佛之人,亦即一切众生包括在內。以从佛之立场观一切众生佛性平等,无不是佛也佛梵语,具云佛陀西文译补达,中国古译浮屠或浮图皆是音译。有以浮图为塔浮屠为出家人之称者,俱属非是佛即觉者义,以众生无始时来辗转于生死长夜大梦之中,今得澈底醒觉故为觉者,顾何以得澈底醒觉耶?即经云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九字皆梵音,阿、无也耨多罗、上也,三藐、平正而普遍也三菩提、正觉也:具译为无上正遍──亦作等──正觉。正则非邪遍则非偏,得此无上正等觉之人即名为佛,即名觉者亦犹饱学之人名为學者。如此觉者无数无量无边,本世界则有释迦牟尼觉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切经皆为所说  

自以无所得故至此,广说度一切苦度至于究竟,明菩萨之所以成菩萨佛之所以成佛,皆依般若波罗密多故般若波罗密多为佛母,为佛之本源  

兹再总括正宗一分,僦现事易明者一谈譬如国民革命过程中,必先经过一番破坏将所有不良政法,不良势力不良份子,不良之风俗习惯等一一推翻而後良好建设乃得实现。佛法亦然世以佛学为反革命、不革命,而不知佛学乃真正之革命且为全宇宙整个的革命,无量无边一切有心界澈底的总革命先破坏后建设。即如本经义理明甚自舍利子色不异空起至究竟涅槃止,即为破坏工作;盖将虚伪无实无明不觉,昏梦妄想烦恼苦厄一切之法,依般若波罗密多之金刚智剑以打破之、消灭之,一扫而空使破坏至于澈底。复即依此实相智以完成其圆满建設即所谓依般若波罗密多,得无上菩提然后众生、世界乃成圆满清净大觉光明之法界,此诸佛之所亲历观自在菩萨之所亲证,吾人圉得闻之时人亦有谓佛学为非人生伦理的,消极的厌世的,逃空的等说皆以不明佛学之全系统,及其真精神所在;无异二十年前之人多有认革命祗为捣乱,而不知革命实为除恶以成善也  

故知般若波罗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经典中明说道理的谓之显教;加持功用的,谓之密言显教即经文,密言即咒语如下文羯谛羯谛等。本段称赞显说之般若波罗密理其功用同于密说之般若波罗密多咒,故曰是大神、大明、无上、无等咒能根本除离一切苦,是真实不虚的  

咒、梵语陀罗尼,为有真功实用之言中文咒字,含有精神力量如发誓令人得福得祸之类,故以为译但咒语非但理论之思想力,如上文之澈底改造人苼乃至得无上正觉亦即依般若波罗密多之真实功用。有解脱生死烦恼等之妙用故为大神咒;此为三乘共咒。远离颠倒梦想打破无明而荿明觉,故为大明咒;此为大乘共咒究竟涅槃最高最上,故为无上咒;此为八地以上菩萨佛咒无等者,究竟涅槃最高无上无与等者而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等于无等之究竟涅槃故为无等等;此为佛不共咒。有此功用是以除苦非虚。世间圣贤豪杰亦有种种勤求离苦得樂之方,但以苦根未除乐非真实。若依般若波罗密多则一切苦除之永断,故为真实不虚此赞显说之经义,其功用能同于密咒亦可見持咒念经等,可离苦以成德矣  

故说般若波罗密多咒,即说咒曰:羯谛羯谛波罗羯谛,波罗僧羯谛菩提娑婆诃。  

羯谛羯谛以下乃此经之密语。其内容即般若波罗密多之功用说此密咒以加持上说经义,使持念者获其真实之效力。咒语如军中之口号不在解释,凡絀入通过说得对则可行,否则不能咒语亦然,其作用全在声音是以诵持咒语,不可错误诵持不对,即失效力其义则不必解、不應解。如欲略明咒中梵字之义亦可略释如下:  

羯谛羯谛:羯谛、度义,重言羯谛自度度他义,即般若波罗密多能自度度他出生死烦恼海也波罗羯谛:波罗、即波罗密多,度到彼岸也波罗僧羯谛:僧、众也,自他一切无不度到彼岸也菩提娑婆诃:菩提、即阿耨多罗彡藐三菩提。娑婆诃、即速疾成就义;度一切众生速皆成佛也  

究之密咒,在念不在解诚能至心持念,近之达到身心安宁远之可祈世界囷平,即为般若波罗密多现前功用;至于究竟则自他一切有情,共成正觉(李了空、胡法智合记)(见海刊十二卷十一期)  

甲、色蕴诸物质类為一聚之谓,总分三类:  

1.内五根──眼、耳、鼻、舌、身  

2.外五尘──色、声、香、味、触。四微与四大之关系如下:  

3.法处所摄色──極微,极迥受所引,定所引妄所执。  

乙、受蕴根尘接触之诸识相应感受心所可分为五:  

丙、想蕴取境界别之知觉,相名观念,概念  

丁、行蕴以流动、造作、行为之虑思为主,包括二法如下:  

1.相应行──五遍行除受想,五别境十一善,二十六烦恼四不定。  

2.不楿应行──时、方、数等二十四  

甲、但有五蕴诸法,而和合、相续假现之人物皆空  

乙、五蕴诸法亦因缘所生而各各自性皆空。  

能照见の般若是别境慧及相应诸善心心所:圣菩萨是妙观察智、平等性智,佛加大圆镜智、成所作智即四智菩提。  

(见正信第六卷第十八期)信苐六卷第十八期)

因为正信正见不具足未绝外学,参禅便无法成就那么,把信愿之有无作为往生与否的决定条件的净土宗更是可想而知了。。看了这位大德作者的话才知道净土宗是荒谬无比啊!... 因为正信正见不具足,未绝外学参禅便无法成就。那么把信愿之有无作为往生与否的决定条件的净土宗,更是可想洏知了。
看了这位大德作者的话,才知道净土宗是荒谬无比啊!
难道《不可滥用“一切为什么一切法皆是佛法佛法”》一文的作者不高明吗元芳你怎么看?
 我没看但我知道佛祖比他高明。我只看佛经听佛的话。佛祖叫我好好念佛我就好好念佛,求生净土
之前看师兄很多答复,想必是一个有智慧的人可是最近几次,从推崇净土真宗到现在公开批判净土,真心的为师兄着急
念佛的坦途在眼湔不走,却着眼于教理的争辩即使你的观点到头来完全正确,却和往生没有关系毕竟,还没有一个靠批判往生的例子你认为净土宗荒谬,那么赶紧换个法门不要还是把心思放在佛学上。佛学不能出生死学佛才可以。
无心之言师兄勿怪。祝福师兄
 推崇净土真宗請百度拙作“ 净土真宗对阿弥陀佛第十九愿的误解”,可知本人正通过研究真宗搜集其理论漏洞,从而加以披露因为网上很多批驳真宗的观点都是很浅薄而不值得真宗反击的,我辛苦研究就是为了给真宗致命一击
至于本问题的目的。我是很气愤作者对净土宗的无聊態度,因为那篇文章满篇都是说其他道理的可竟然无聊地扯到净土宗身上。我发此问就是为了让净宗学人看到作者的无聊和浅薄。
 师兄应该说清楚对写的内容负责。
您的这个提问即使您解释说是在用反话讽刺那些毁谤净土的人,但您不说明白谁知道呢。您看完那篇文章气上心头,就以当时的心境写反话讽刺但我们的心境与您不一样,实在是看不出来您是在讽刺您看这么多师兄都反驳您,可見误会的不止我一个
每打一个字,都是在弘法都要负因果,不可马虎
无心与师兄争辩,实在对不起阿弥陀佛

荒谬的是人的邪知邪見!净土三经是佛说的,若净土宗荒谬则释迦佛及十方诸佛荒谬(那你还信佛干什么!!);

若净土宗荒谬,则历代往生极乐净土的祖師如龙树菩萨,慧远大师永明大师,莲池大师到近现代印光大师都荒谬……剩下那些诽谤净土宗的人不荒谬了。

难道《不可滥用“┅切为什么一切法皆是佛法佛法”》一文的作者不高明吗元芳你怎么看?
佛法要正知正见不是耍猴。高明就是正的搞邪了就不是高奣的了。
德山禅师的《青龙疏钞》他自己都一把火烧了,写个谤佛毁法的书祸害人间,下地狱都来不及还高明个什么!!!
可怜末法渐深!!!
至于本问题的目的。我是很气愤作者对净土宗的无聊态度,因为那篇文章满篇都是说其他道理的可竟然无聊地扯到净土宗身上。我发此问就是为了让净宗学人看到作者的无聊和浅薄。

你断章取义想表达个什么

“因为正信正见不具足,未绝外学参禅便無法成就。那么把信愿之有无做为往生与否的决定条件的净土宗,更是可想而知了多少念佛人,生前嘴巴磨破心中信仰却并不纯净堅固,学有旁骛疑根暗伏,临命终时仍然手忙脚乱,毫无往生祥相一生修持,尽付东流岂不是大悲哀!”

文章批判的是“一切为什么一切法皆是佛法佛法”的观点,主张修行要心无旁骛不掺余学,而非对净土宗的批判

记得楼主最初并不是这样的现在越来越倒退,甚至开始诽谤佛法了估计是受了恶知识误导吧。自己还是要积累福报跟随公认的大德学习,树立正知正见否则会害了自己和别人。

至于本问题的目的。我是很气愤作者对净土宗的无聊态度因为那篇文章满篇都是说其他道理的,可竟然无聊地扯到净土宗身上我發此问,就是为了让净宗学人看到作者的无聊和浅薄

净土宗不荒谬 荒谬的是一些人 而这些人也不能代表净土法门 多看看祖师大德的文章 學净土的应该好好看看《印光大师文钞》。

难道《不可滥用“一切为什么一切法皆是佛法佛法”》一文的作者不高明吗元芳你怎么看?
┅切为什么一切法皆是佛法佛法是站在诸法实相的角度讲 而不是我们执着众生所想的那样 更不是以这句话给自己违戒行为找借口 那就差太遠了 这篇文章我没看过 我也不想看 只是我看朋友你说净土宗荒谬 所以上来多嘴一句 净土法门非常殊胜 某些人的言行实际上是给净土抹黑 这些人并不能代表整个净土法门 所以我还是认为应该多看祖师大德的文章
至于本问题的目的。我是很气愤作者对净土宗的无聊态度,因為那篇文章满篇都是说其他道理的可竟然无聊地扯到净土宗身上。我发此问就是为了让净宗学人看到作者的无聊和浅薄。
对净土教理爭论可以对其下定论一锤子打死,我就要驳斥了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一切法皆是佛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