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监察机关在发挥职能作用,履行职责方面还存在哪些什么薄弱环节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構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中央纪委应时对纪检监察工作提出了“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的新要求通过┅段时间的努力,可以说我们的纪检监察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习总书记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
纪检监察工莋要不断地寻求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发展的需要。因此纪检监察机关强化监督的再监督、检查的再检查机制显得十分的必要。
当前监督检查工作存在的不足
当前监督检查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及时贯彻执行影响了领导决策嘚贯彻落实。
这需要我们认真地查当前找监督检查工作与科学发展要求不适应的突出问题
监督职能的弱化。长期以来纪检监察工作点哆面广,各类议事机构协调小组都要求纪检监察部门牵头或参与。据不完全统计由纪检监察机构牵头或参与的议事协调机构有63类,日瑺监督事项有105项有的全程参与,有的环节参与无论事项大小,不管资金多少都需要纪检监察部门到场确认,签字负责一些本应由職能部门负责的日常监督事项,都习惯性地要求纪检监察部门牵头主抓经常出现“协调变牵头,牵头变主抓主抓变主责”的情况,纪檢监察职能出现错位、越位、错位现象背离了监督主业、主责。
监督方式的陈旧目前大多数基层纪检监察机构的监督是配合职能部门開展业务检查,监督方式大多是一线检查全程监督,全方位监督和一竿子插到底的做法主要精力用在“保姆式”、“片段式”、“场媔式”的参与和应付上,缺位于对职能部门的再监督往往成为一些部门违规违纪行为的“挡箭牌”,不能从深层次触及违规违纪行为易發多发的领域
监督效果的不佳。由于职能部门重查轻纠对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缺乏有效的督办和追究机制,一些单位和业务部门茬执行整改建议时往往推诿应付,做“面子工程”不能从根本上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导致同样问题的重复出现、反复发生
目前监督检查的氛围不是很浓,怕得罪人的思想普遍存在职能部门的监督检查和结果通报不能当“铁匠”硬碰硬。监督效果欠佳
纪檢机关开展“再监督再检查”势在必行
根据中共中央的部署,“监督的再监督检查的再检查”是当前乃至今后的一个时期纪检监察机关監督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旋律。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必须适应新形势新需求创新工作方式,在“再监督再检查”上下功夫以监督责任的落实促进党风廉政主体责任的落实。
要把握再监督的重点内容。过去的监督大多采用面面俱到、全程参与、大包大揽的做法全程监督、全方位监督对贪污腐败的易发区多发区和盲区的监督力度显然不够。
针对职能弱化、监督检查弱化等问题应该在监督的重点内容上寻求转变。落实再监督的主体责任改变过去配合职能部门开展业务工作检查的做法,向监督主业转变重点监督检查“两个责任”的落实凊况,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法律、法规情况,执行上级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中心工作落实情况等内容
切实突出纪檢监察的职能定位。
要转变再监督的方式改变以往一线监督的方式,把监督阵地转移到后方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加强对职能部门履行职責特别是监管职责的监督上,倒逼职能部门强化监督意识和监督职责建立起立体的后台监督。
一是实行综合式监督改变过去的“保姆式”、“片段式”、“场面式”的老套做法,综合运用执法监察、廉政监察、效能监察等方式加强对监察对象执行党风廉政制度规定情況的监督,督促其主动向纪委报告自身廉洁自律情况抓党风廉政责任制情况,自觉接受纪委监督并积极为纪委行使监督职能创造条件。
二是采用问题导向式监督结合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从有关渠道掌握的有关情况列出问题清单,对涉事部门实行有计划有目的专項监督检查,通过查阅资料谈话走访等多方面的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据此要求有关单位制定措施追踪整改防范风险的转变。三是实行調查式监督
对已发生腐败或违纪的部门,要认真研究问题产生的根源查找相关机制制度和管理上存在的漏洞,并提出整改建议督促發案单位堵漏建制,防止腐败违纪现象的再生
要注重再监督的实际成效。提高再监督的实效必须构建合理、科学、严密的监督体系。
艏先要提高再监督职能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强化监督的职能;其次要完善监督的制度体系,修改原有制度明确职能部门的日常监督职责囷纪检监察机关的再监督职能。强化工作报告制度、监督检查制度、述职述廉制度健全工作通报机制、沟通协调机制和分析问题机制。通过制度体系的完善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
再者要摒弃不敢监督的思想认识,树立不监督就是渎职监督不到位就是失职的意识,提升发现问题的能力、执纪监督的能力、问责追责的能力同时要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带头严守廉政准则发挥表率作用。打造一支能力強、作风硬的监督队伍
紧扣当前中央的新形势与新要求,深化职能转变将工作重心移到监督执纪主业上来,就要正确处理好管人与管倳的关系、抓大与抓小的关系、重点监督与全面监督的关系不断开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新局面。
1处理好管人与管事的关系。著重管事向管人转变以管人促管事。过去往往在查办案件上存在见事不见人、见人不见责、光栽花不栽刺、光查事不查人的不良倾向,致使监督软化、责任追究不力导致事情年年查、问题年年有,不能在根子上有效防治腐败
实际上“管事”与“管人”是一个问题的兩个方面,现下着重强调以“管人”为主并不意味着对“事”不管不问,而是深化对“人”的监管中促进“事”的解决将“人”看作昰整个“事”运作的核心,抓住了“人”也就抓住了“事”将责任定点到位落实到具体的“人”,防止出现责任不明不清、推诿扯皮的狀况
2。处理好抓大与抓小的关系抓大不放小,惩治与预防相结合当前,滋生腐败的土壤依然存在反腐败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反腐敗的高压态势必须继续保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的力度强化发现问题,查处问题对腐败分子,發现一个就要坚决查处一个形成震慑,坚决遏制腐败蔓延的势头
同时,坚持抓早抓小建立健全早发现、早处置机制,发现问题及时處理不养痈遗患,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扯扯衣袖、大喝一声,及时提醒诫勉防微杜渐。坚持抓大不放小是深化“坚持标本兼治,当前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策略的具体要求,惩防并举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
3处理好重点监督与全媔监督的关系。重点明确监督到位,形成常态化监督机制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执纪始终要突出主业意识,重点清中心明,找准职责定位集中主要精力抓核心。在查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行为上就是要严肃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的贪污贿赂、买官卖官、徇私枉法、腐化堕落、失职渎职案件,严肃查办发生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群众身边的腐败案件
纪检监察机关要全面履行监督职责,不留監督空白不留监督死角,全方位监督监督到位。在宏观层面严格落实“两覆盖”,清除监督盲区;在微观层面坚决杜绝公款印制購买贺卡、购买烟花爆竹、送节礼,坚决查处私人会所的不正之风细微处发力,扫除腐败灰尘
将坚决惩治腐败与持之以恒反“四风”囿机结合起来,形成常态化监督机制不断取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胜利。
四、发挥监督、执纪、问责三种职能树立良好形潒
按照党章和行政监察法规定,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责定位是对监察对象执法、廉政、效能情况进行监察协助党的委员会加强党风建设和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包括开展惩治和预防腐败斗争这是法定的“主业”。
职责定性是以人为中心对监督的再监督、对检查的再检查、对执法的再执法,扮演“专门监督、纪律保障”的角色履行监督和惩戒的专门职责。建议采取自上而下的办法科学界定职责范围,奣确“主业”对超出职能范围事项进行集中清理,出台相关文件予以规范解决好介入工作过多、精力过于分散、工作重点难以保证的問题。
一要拉回“越位”比如说,在当前的征地拆迁、单项工程建设、招投标管理等事项中纪检监察机关全程介入,既当裁判员又當运动员,常常扮演“挡箭牌”、“灭火队”的角色使专门监督代替部门担起具体责任,既背离了职责主旨也不符合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现代管理理念,必须回归“职能部门监督的再监督”本位不应参加职能部门现场监督工作。
二是纠正“錯位”对打击传销、安全生产、卫生整治等本应由相关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的具体事项,应严格区分专门监督和职能监督、层级监管、政务督查的职责边界不再参与日常监督、检查、考核事项,不应作为成员和联席单位三消除“缺位”。对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莋机制查办案件、加强廉政教育、查处“遵守执行法律、法规和人民政府的决定、命令中的问题”等“主业”必须主动站位,加强组织領导提高工作实效;对建筑、土地等容易产生腐败现象的领域的监管,应主要通过加强廉政风险分析、提出监察建议、组织开展专项检查等形式在完善防控机制和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上做文章。
同时要以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和对待“主业”,树立“纪检监察机关虽不直接参與中心工作但决不能游离于中心工作之外”的理念,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重大决策部署主要通过查问题、提建议、抓问责,督促职能部门抓好落实
全部

4月2日江苏履职记实信息平台运鼡监督管理考核办法(试行)经省纪委常委会省监委会讨论通过。运用“执纪监督+互联网”模式利用信息化手段,省纪委对省管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党委(党组)履行主体责任情况实施全过程记实、零距离监督

“监督是纪检监察机关第一位的职责。”省委常委、省纪委書记、省监委主任蒋卓庆表示必须一体贯彻监督执纪问责和监督调查处置双重职责,加强纪法贯通、法法衔接构建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

省纪委省监委以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为契机着力健全执纪监督体系、丰富监督举措、拓宽监督功能,不斷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建立“1+5”工作机制,

日前省纪委向灌南县委、丹阳市委、扬州市江都区委下达监督意见书,对其环保领域存在突出问题进行专责监督

去年底,省纪委收到省环保厅报送的2016年和2017年1—9月份全省环保监管情况报告其中灌南县、丹阳市、扬州市江都区环保问题较突出,严重影响居民群众生活环境收到报告后,省纪委由党风政风监督室牵头主办第九、第十纪检监察室分块负责,专题研究问题深入开展督查,向上述三个县(市、区)党委提出推动落实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政治责任的监督意见

行动迅速、握指荿拳,得益于省纪委省监委建立的“执纪监督1+5”工作机制“1”即省纪委省监委一个综合部门,加强对执纪监督工作的整体规划和协调指導承担指导推动、统计分析、调研评估等5项基本职能;“5”即第七至第十一纪检监察室,集中精力对联系地区和单位的日常监督重点圍绕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遵守和执行党章党规党纪、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等9个方面重点内容,开展日常監督

在这5个纪检监察室中,2个联系省级机关、省属国有企业和高校院所3个联系设区市。“中央把维护和净化政治生态明确为纪检监察機关新的职责定位既要盯住‘关键少数’,也要管住‘绝大多数’”省纪委省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坦言,这就要求把更多力量、更多精力投入日常监督构建一支专业化监督力量。

在此之前省纪委省监委对党风政风监督室的职能进行拓展,承担执纪监督指导协調推进工作;整合执纪监督室、派驻纪检监察组力量形成执纪监督工作合力。

这样的架构设计旨在提高监督的专注程度和专业水平。“随着执纪监督与执纪审查部门分设虽然联系单位的数量大幅增加,但联系更加紧密、情况更加熟悉”省纪委第七纪检监察室主任陆野说,“只有专心搞监督才能把问题搞透、把监督做实。”

出台三个“30条”规定凸显“规范化”监督

在省属高校中,南京师范大学规模居前仅办学区域就有5处。“两个独立学院一直没有配备专门的纪检监督力量校办企业及二级法人单位的监管力量配备也不足。”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徐卫明介绍校党委换届后,校纪委落实省纪委工作规定提出要增配纪检力量,得到校党委支持本学期开学后已落实。

派驻机构和国企、高校纪委是做好执纪监督工作的重要力量“在调研中发现,部分单位纪委‘三转’尚未到位还存茬力量配备不足、管理激励机制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必须从制度上进行规范”省纪委副书记、省监委副主任王立平表示,相继出台派驻機构工作规定、省属高校纪委工作规定、省属本科院校纪委工作规定三个30条“军规”就是为了明确职责定位,规范工作运行完善工作機制,加强工作考核真正让监督有效管用。

对比三个工作规定虽内容各有侧重,但都从履行监督、执纪、问责三大职责和组织领导四個方面作出规定:在履行监督职责方面按照重在发现问题的要求,明确规定监督的重点内容和日常工作方式;在履行执纪职责方面按照重在查处问题的要求,对问题线索管理、处置方式规范、具体组织实施等作出规定;在履行问责职责方面按照重在压实责任的要求,緊紧围绕落实“两个责任”实行“一案双查”;在加强组织领导方面,针对实际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求各单位党委将纪检组织建设纳入單位发展总体规划,合理设置纪委内设机构和相应职责配齐配强纪检干部。实行季度督查制度一个季度内监督执纪问责没有实际工作嘚,要向省纪委作出书面说明

“‘30条’让监督有章可循。”邹允祥刚刚交流到国信集团任纪委书记他表示,“底气更足了力量更强叻”。

如今省级层面形成“委机关执纪监督部门+35家派驻机构+30家省属国有企业纪委+80家省属高校纪委”的工作网络,并强化不同部门、前后環节的相互制约与监督确保执纪监督工作始终在制度轨道上运行。

瞄准风险点精准施策实施“嵌入式”监督

4月2日上午,中海石油气电集团工作人员郭淑霞登录环评审批信息登记系统发现该公司在滨海投资的LNG配套输气管线项目环评审批结果已实时上传,不能进行更改現在,实时上传环评审批结果信息在我省环保系统已成常态。

“提升监督效果必须找准监督工作的切入点。”省纪委常委、省监委委員陈志扬表示充分发挥派驻纪检监察组的“哨兵”和“探头”作用,从所在单位职能职责和内部运转中掌握第一手资料瞄准被监督单位的要害岗位和关键环节,从驻在部门权力运行的特点规律中发现问题将监督嵌入到事前酝酿、事中讨论、事后执行全过程,做到精准發现、精准施策、精准解决

去年,省纪委案例综合分析中心在剖析典型案例时发现在环保系统发生的一系列腐败案件,暴露了环保系統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不少突出问题和制度漏洞以环评为例,有的环评机构与审批部门之间存在利益输送现象环评结果没有实时仩传公开,可以更改数据存在寻租空间。

开展嵌入式监督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省纪委通过典型案例分析结合驻省环保厅纪检监察组監督中掌握的情况,认为省环保厅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存在什么薄弱环节节向其下达监督意见书,督促其举一反三查找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并在两个月内整改到位

省环保厅认真落实省纪委监督意见书针对环评工作的有关要求,主动完善制度建立省市县三級环评审批信息实时联网报送系统,公布环评机构及环评工程师相关信息、环评文件全本、技术评估意见、项目批文等实现环评数据实時上传公开,一定程度上堵塞了腐败漏洞

实现三个“全覆盖”,消除监督“盲区”“死角”

盐城市镇村共有31万名党员占全市党员总数嘚63.5%。面对村(居)干部违纪率和镇村干部信访举报量“两个居高不下”的突出问题该市探索市级巡察向基层延伸。

巡察对象下沉一级、整改责任上调一级今年初,首轮巡察由盐城市委巡察组对4个镇党委开展巡察县委巡察组进驻4个镇的16个村(居)党组织。“市县联动巡察的镇村都是信访反映较多、矛盾相对集中的地方。”盐城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王小红介绍巡察发现突出问题168个、问題线索33条。

深化改革、合署办公我省已形成巡视、派驻、监察“三个全覆盖”的监督格局,打通对公权力监督的“最后一公里”建立起发现问题、纠正偏差、惩治腐败的有效机制。

在率先实现市县巡察机构全覆盖和乡镇巡察全覆盖的基础上我省正在推动巡察向村(社區)延伸。截至目前已有7个设区市出台村(社区)巡察全覆盖指导意见,38个县(市、区)编制村(社区)巡察全覆盖规划超过3000个村(社区)接受巡察监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直抵“神经末梢”

“巡视、派驻、监察全面覆盖、同向发力,既是‘形’的重塑更是‘神’嘚重铸。”省纪委省监委组织部副部长成竹表示随着省市县三级监委顺利履职,正在开展县级监委向乡镇(街道)派出监察机构、监察專员试点工作今年上半年在各设区市分别选择若干个县(市、区)试点,下半年在全省面上推开明确相关主体间的责任边界,赋予必偠的监察权限进一步强化基层纪检监察工作力量,确保公权力为广大群众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薄弱环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