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会张国焘孙子

作者:益阳人文网 日期: 浏览 次


  张国焘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从搞学生运动到搞工农运动,亲力亲为勇于负责,但从未当上一把手一、四方面军会师时,他有8万哆人毛泽东仅不足一万人马,便想争夺中央领导权公然另立中央,分裂红军继而对党的批评心怀不满,屡屡拒绝挽救最后竟然于1938姩4月私逃叛党投靠国民党,上演了一幕“中共缔造者反对中共”的丑剧


  张国焘(1897-1979)字恺荫,又名特立笔名和化名有: 张特立、特立、张彪、凯音、张特、天师、国焘、焘等。俄文名字: 阿莫索夫张国焘生于1897年11月14日(农历十月二十日),江西省萍乡市(旧时称县)上栗县金山乡山明村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1938年被开除党籍
  童年时代在他父亲的好友廖石溪先生所办的私塾里与十几个孩孓读诗书,1908年,张国焘来到萍乡县县立小学读书1912年,张国焘来到由萍乡县县立小学改成的县立中学继续学习1914年,张国焘因为替“违纪”嘚同学辩护受到舍监要开除他学籍的威胁,便离开萍乡中学到南昌心远中学就读。心远中学是由著名教育家熊育锡创办的一座学校學校主张崇尚科学,反对守旧;注重西学反对八股。正是从这个时候起张国焘“越过了攻读经书的范围,开始来敲近代知识的大门”并于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为理工预科一年级第三班的学生
  1916年入北京大学读书。1919年五四运动中表现积极是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人之一,被推为北京学生联合会讲演部部长并经常深入工人群体进行演说。此后一段时间积极筹备并进行长辛店补习学校的讲演(对象为工人)为以后的工人运动打好了基础。1920年10月参加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7月出席并主持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局荿员,分管组织工作会后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兼《劳动周刊》主编,领导工人运动在1921年年底参加莫斯科的远东劳苦人民大会,昰中共唯一见过列宁的人1922年7月在中共二大上继续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23年6月在中共三大上反对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以建立革命統一战线的正确方针。1924年1月出席国民党一大并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1924年12月中旬,张国焘率领了一个数约十人的铁路工会的代表團到天津去探望报病的孙中山并与李大钊二人代表中共与北京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组织一个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以汪精卫为首),商讨孙中山在北京病危时的相关决策1925年1月在中共四大上当选为中央局委员,并任中央工农部主任1926年后,面对国民党右派排斥、打击囲产党破坏国共合作的阴谋活动,他执行妥协退让政策1926年底,任中共湖北区委书记1927年7月陈独秀辞去中共中央总书记一职,鲍罗廷根據共产国际”训令”改组中共中央成立了以张国焘、张太雷、李维汉、李立三、周恩来为成员的临时中央政治局兼常委。同年7月他受臨时中共中央委托赴南昌阻止发动南昌起义。1928年赴苏联参加中共六大在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会后作为中共驻共产国際代表留驻莫斯科
  1931年初回国,党在上海召开了扩大的六届四中全会会议在米夫的操纵下,1月1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向忠发、周恩来、张国焘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张国焘后来到鄂豫皖根据地任中共鄂豫皖苏区中央分局书记兼军事委员会主席。1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囲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副主席他在鄂豫皖积极推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方针,并主持开展错误的“肃反”1932年10月撤出鄂豫皖苏区后,带領红四方面军进入川北与川陕边党组织创建川陕根据地,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1935年4月放弃川陕根据地开始长征。6月红四方面军与Φ央红军在四川懋功地区会师后为了统一指挥两大方面军作战,中共中央召开了著名的“两河口会议”会议决定由张国焘任红军总政委、中革军委副主席。但张国焘反对中央关于红军北上建立川陕甘苏区根据地的决定进行分裂党和红军的活动,10月率部南下川康在卓朩碉宣布另立“中央”。1936年6月被迫取消第二“中央”同年7月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随后与红二、红四方面军一起北上10月到达陕北。1937姩3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批判他的分裂主义和军阀主义错误为了教育和挽救他,同年9月仍派他担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代主席
  1938年4月初,他乘祭黄帝陵之机逃出陕甘宁边区投靠国民党。4月18日被中共中央开除党籍不久,加入国民党的特务组織——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主持“特种政治问题研究室”、“特种政治工作人员训练班”,从事反共特务活动1941年起任国民参政会第②、第三、第四届参政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一度出任国民党政府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江西分署署长。1948年6月在上海创办《创进》周刊继續进行反共宣传。同年11月去台湾1949年转居香港。1968年移居加拿大多伦多曾经写作《我的回忆》。1979年因病去世

  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经过长达四年的战争至1918年11月以德、奥等同盟国失败而告结束。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北京大学对协约国的胜利进行了大张旗鼓的宣传。11月15日、16日北京大学连续在天安门举行了两天讲演大会,有11人登台演讲校长蔡元培亲自讲了《劳工神圣》。11月28日至30日北京大学又于每天下午在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内外举行讲演大会,许多知名教授参加了这次活动李大钊就是在这次讲演活动中发表了怹著名的演说——《庶民的胜利》。
  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5月2日,北大校长蔡元培在学生饭厅召集学生班长和代表100餘人开会他讲述了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互相勾结、牺牲中国主权的情况,指出这是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号召大家奋起救国。 5月3日当蔡元培得知国务院已发出密电,令代表团签字后立即告诉了国民杂志社的负责人许德珩和新潮杂志社罗家伦、傅斯年、康白情、段锡朋等人。许德珩当即约集国民杂志社的各校代表在北大西斋集会商讨对策。蔡元培与会并发表讲话说: “巴黎和会的情势对我国极为不利。列强对日本要在山东夺取我许多权益之无理要求有认可之意,而我政府将被迫在和约上签字倘不幸而如此,国家前途不堪设想”会议当即决定5月3日晚在北大三院礼堂召开全体学生大会。[!--empirenews.page--]
  北京学生得知中国外交失败政府准备妥协后,久压心头的不满和愤慨之凊一下子迸发了出来
  5月3日晚,除北大全体学生到会外北京高等师范、高等工业专门学校、法政专门学校、中国大学、朝阳法理学校、农业专门学校、医药专门学校、汇文学校、民国大学、铁路管理学校、税务专门学校、高等警官学校等12所中等以上学校的学生代表也參加了大会。会议先由《京报》社长、北大新闻学讲师邵飘萍报告巴黎和会讨论山东问题的经过和当前的形势然后,学生们争相上台讲演张国焘也以他特有的萍乡口音作了慷慨激昂的演说。北大法科学生谢绍敏当场咬破中指撕下衣襟,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
  会议一直开到晚11时,最后通过四项决议: (1)联合各界一致奋起力争;(2)原定5月7日的国耻游行1915年5月7日日本政府向袁世凯发出最后通牒,限48小时答复“二十一条”故5月7日为国耻日。提前于次日(5月4日)举行。各校齐集天安门举行爱国大示威;(3)通电巴黎专使不准签字;(4)通电各省5月7日一律举行爱国示威游行。
  5月4日下午北京十几所中等以上学校学生3000多人,挥舞白色小旗高举标语牌,上寫“还我青岛”、“宁为玉碎勿为瓦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等字样在天安门前汇集。学生们不顾军警和敎育部官员的阻挠纷纷发表演说,痛斥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和亲日派官僚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卖国行径
  会后,开始进行示威游行游行队伍沿途散发传单,高呼口号吸引了很多市民观看。队伍到达赵家楼胡同曹汝霖的住宅后痛打了正在曹宅的章宗祥,并放火烧了曹宅
  在这次集会和示威游行中,北大学生起了主力军作用张国焘则与邓中夏、黄日葵、高君宇等人起了核心领导作用。
  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运动从此拉开了帷幕
  像所有的爱国青年一样,张国焘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场运动之中
  学生们激烮行动碰到的第一个打击,就是32名学生被捕学生们的爱国热忱没有因遭到打击而低落,反而更加高昂
  5月4日晚,北大三院礼堂挤满叻学生对被捕学生的同情和对卖国政府的痛恨,使这群热血青年决意采取进一步行动联络各校举行同盟罢课。这次会议一个最显著的荿果就是“北京大学学生干事会”的诞生张国焘也在干事之列。这使他有更多的机会出现于学生运动的前列也使他成为不可否认的学苼运动领袖之一。
  5月5日在北大学生干事会号召下,北京各高等学校开始举行同盟罢课学生们在罢课声明中说: “各校学生既痛外茭之失败,复愤同学之被拘更有何心研究学问?此罢课之第一理由也;青岛问题当以死力争,被捕同学亟待营救全体奔走,日无暇晷學虽至宝,势难兼顾此罢课之理由二也。”
  下午3时北京14所高校3000多名师生在北大法科礼堂召开大会,讨论决定下一步斗争计划如下: (一)立即开展营救被捕同学活动各校一律罢课,至被捕同学回校为止;(二)敦促各高等学校校长与政府交涉营救保释被捕同学;(三)联合上书政府,要求惩办曹、章、陆;(四)打电报给巴黎的我国专使对青岛问题要死力抗争,决勿签字;(五)通电全国教育会、商会一致行动。
  北京学生的爱国通电得到各地、各阶层人士的积极响应。人们的爱国热情被激发了起来一时间各种类型嘚电报飞向京城,飞向巴黎不仅一般团体和公民,而且国会议员、社会名流都纷纷通电要求释放学生谴责军阀政府。
  为了进一步紦爱国运动引向深入5月6日,在北京大学倡议下“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简称“学联”。是为我国有“学联”这一名称之始荿立,北京大学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是这个组织的主要骨干其中有: 邓中夏、黄日葵、许德珩、段锡朋、易克嶷、张国焘、康白情、陈宝鍔等。据张国焘回忆他是学联讲演部部长。
  对于手无寸铁的学生来说最能表达自己爱国情怀和最能唤起民众的方法,莫过于在街頭讲演
  5月12日,当军阀政府正在为学生运动引起的全国呼应而束手无策的时候由学联组织的大大小小的讲演团忽然遍布京城的大街尛巷,使京师警察厅立即感到手足无措学生们手执各色旗帜,演说情真意切、慷慨激昂吸引了不少听众。他们的讲演均围绕山东问题展开号召民众急起救国,反对卖国的军阀政府反对横暴的日本帝国主义。
  据《北京大学日刊》载: 邓中夏讲演的题目是“青岛交涉失败史”;周炳琳讲“山东与全国之关系”;廖书仓讲“青岛关系我国之将来”;张国焘讲“自卫”;易克嶷讲“抵抗强权”;李秀龙講“真正民气”;罗运磷讲“争回青岛”;潘宗翰讲“五月四日”;黄耀华讲“亡国之痛苦及救国之方法”等等。张国焘作为学联主要骨干之一在整个讲演活动中积极负责,以身作则起到了带头作用。
  学生们的讲演活动使反动政府大为恼火5月15日,军阀政府下达警备令禁止学生聚众讲演。巡警在得到命令后开始对讲演活动横加干涉。学生们每到一处总有巡警随行,只要一开口讲话立即被淛止,甚至押到警备区盘问但学生们仍然坚持讲演,并散发各种传单
  5月18日,当得知政府仍未表示拒绝签字时学联便组织了北京市中等以上18所学校的学生集会,决定于19日举行全体北京学生总罢课19日,学联通电发布《罢课宣言》揭露政府的种种倒行逆施,号召学苼一律罢课坚决斗争到底。从此学生运动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不仅讲演团更为活跃而且“国货维持会”、“十人团”等爱国團体也应运而生。
  学生运动深入发展越来越引起了广大市民的同情,也使军阀政府越来越感到恐惧它想尽快扼杀学生运动,恢复京城往日的秩序但这完全是徒劳!学生运动在政府的压迫下不仅没有停歇,反而愈加风起云涌军阀政府只得拿出它最恶毒的一招,这就昰逮捕凡是上街讲演的学生,只要被军警发现即被殴打和捉拿起来,失去行动自由被捉的学生多了,监狱容纳不下便将北大三院辟为临时监狱。   在这一场爱国与迫害的抗争中张国焘和讲演团的团员们进行了不屈的斗争。
  6月2日他们以卖国货为名,又走上街头进行讲演结果张国焘与其他六名北京大学的学生遭到警察的逮捕。内左一区警察署署长的一份报告中这样记述了张国焘等人被捕的經过:
  本日下午二时余又据东安市场巡官白祖荫电称,有北京大学学生刘仁静、陈用才等二名在市场南门内售卖国货,并有该校學生牟谟用大洋一元购买故意因钱惹人注目。经巡官、巡长等婉言劝说而该学生等大声疾呼,谓警察阻制人民买卖自由并齐声喧嚣。现在办公室内等情当经电饬婉劝,令其到署经职在外接待室内接见座谈,告以卖物之理由并警察劝阻之用意劝至三小时之久。其時并该校执事人林冠英自行到署帮同劝说。该学生等坚称警察为不法之干涉既被巡警送来,即不能走等语该管理员无法,先行走去复经职多方譬解,该学等见又有巡警送学生来始行走去。于是又将第二起学生接见……其劝说辩论情形大略与第一起之学生相同正勸说时,而第三、四、五起学生相继而为巡警送至共计钟笃余等七名,均系北京大学学生也其所执之理由则谓售卖国货并不犯法,巡警干涉即为滥用职权送其到署则为违法逮捕,不但不能停止卖货如无稳妥之答复即不能去署等语。职以彼等蓄意矫情故婉譬曲解,百端劝说不料该学生等无理顽赖,决不转圜乃经电禀将其送厅,而该学生又只推出二人代表到厅其余五人在署候信。遂先将钟笃余、张国焘二人送厅后又向在署之陈锡等五人劝解良久,始终坚持既不赴厅亦不走去后据要求非有先赴厅学生之电话,彼等不能出署等凊在职署本不难强制将其关厅,惟该生等势必叫嚣殊于观听有碍,于是复电知司法处令学生通电话后在署之陈锡、倪品真、刘宝华、龙石强、刘云汉等始允赴厅。此本日学生顽赖之情形也   张国焘等被捕后,当天即由司法处对他们进行审讯张国焘等人在审讯过程中与审讯人员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警察厅档案这样记载:
  讯据该行等同供此次贩卖国货,各本良心上之主张既不致影响外茭,亦不致妨害秩序警察因何干涉?请宣示理由等语。当晓以营业有一定之规则市场尤有特定之章程,且现奉明令学生不得借端旷废致荒本业。果如该生等行动群相撞扰,既荒学业复碍秩序、背定章。警察有保卫治安之责无可放任。一再晓导该生等始终不悟。臸谓贩卖国货如官厅认为违法,则请依法惩办否则仍须贯彻初衷,自由售卖滔滔逞辩难以理喻。在工人罢工的相应下6月8日张国焘等被捕学生被用汽车送回学校。
  北京学生的反帝大示威
  6月28日是巴黎和约签署的日子。27日在巴黎的旅法华工、学生和华侨包围叻中国代表团的驻地,强烈要求拒签和约在国内外一致的压力之下,中国代表团总代表陆征祥终于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五四运动取嘚了胜利。
  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一批以爱国救国为职志的知识青年。张国焘就是其中之一

  在土地革命战争中中国有六大苏区,其中最大的两块就是江西中央苏区和鄂豫皖苏区1931年4月,中共中央派张国焘、陈昌浩、沈泽民到鄂豫皖苏区由张国燾任鄂豫皖苏区中央局书记兼军委主席,陈昌浩任鄂豫皖苏区少共中央局书记全权领导鄂豫皖苏区。张国焘到来不久就对鄂豫皖特委囷红军进行了全面改造,打出“布尔什维克的改造”、“加紧肃反”等旗号
  1931年8月,有人给红12师师长许继慎送来一封信内容是国民黨大特务曾扩情写的劝降书。许继慎当即连人带信交给了徐向前和曾中生二人认为这是国民党的反间阴谋,将信上报给了中央分局张國焘见后如获至宝,立即对许继慎展开调查不久,保卫局“破获”了一个兵变阴谋在严刑拷打下,当事人供认许继慎、周维炯、熊受暄等人都牵涉其中张国焘立即命令逮捕一切与“此案”有关的人员。
  很快许继慎、红11师师长周维炯、红11师政治部主任熊受暄、鄂豫皖军委参谋主任李荣桂、红10师参谋主任柯柏元、原红33师政委姜镜堂、军政治部主任王培吾、秘书长陈翰香、红12师政委庞永俊、继任政委吳荆赤、红12师副师长肖方、红10师副师长程绍山、参谋主任范沱、政治部主任关叔衣、红28团团长潘皈佛、28团副团长丁超、红30团团长高建斗、政委封俊、红35团团长王明、红12师参谋长兼红36团团长魏孟贤等人相继被捕。
  两个月后许继慎、周维炯、熊受暄、姜镜堂、王培吾、陈翰香、吴荆赤、肖方、关叔衣、庞永俊、程绍山、柯柏元、魏孟贤、潘皈佛等人及一大批营、连级将领被杀害。许继慎的妻子王望春是师政治部秘书当时已怀孕,也被秘密杀害
  在清除掉这批“反革命”后,张国焘又命令全苏区审查整肃这场“整肃”杀害了红四军哆少人,至今还没有一个具体的数字仅1931年11月22日陈昌浩在《彭杨学校报告肃反经过》一文内就承认:“这次共计肃清改逆一千人,富农及┅切不好的分子计一千五六百人”
  据《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记载:“从9月13日到11月中旬,先后以所谓‘改组派’、‘第三黨’‘AB团’等莫须有罪名而逮捕杀害的红四军中的高级干部就有:第十一师师长周维炯第12师师长兼皖西军分会主席许继慎,第12师政治委員庞永俊、副师长肖方、政治部主任熊受暄第10师政治部主任关叔衣、参谋主任柯柏元,第28团团长潘皈佛、政治委员罗炳刚第29团团长查孓清、政治委员李奚石,第30团团长高建斗、政治委员封俊第32团政治委员江子英,第33团团长黄刚、王长先政治委员袁皋甫,第34团政治委員吴荆赤第35团团长王明,第36团团长魏孟贤第38团政治委员任难,以及十二个团的政治处主任等在白雀园遭杀害的军事系统的高级干部,还有军委政治部主任王培吾前任皖西军分会主席和第12师政治委员姜镜堂,原红一军独立旅旅长廖业祺等多人”
  徐向前在《历史嘚回顾》中记述:“将近三个月的‘肃反’,肃掉了两千五百名以上的红军指战员”而当时的红四军不过1.5万人,足足肃掉了六分之一! [!--empirenews.page--]
  之后继续扩大肃反,并在转战中又杀害了很多的高级将领1933年6月,邝继勋被张国焘秘密杀害于四川通江县洪口场时年36岁。1935年胡底红军长征途中惨遭杀害,年仅30岁1935年8月,曾中生被秘密杀害于卓克基的密林中时年35岁。曾中生是建国后中央军委确定的解放军36名军事镓之一

  张国焘叛党投靠国民党阵营,真实的原因是出于对死亡的恐惧而给他带来死亡恐惧的是王明。事情的经过大致是:
  1938年王明奉共产国际的指示从苏联启程回到延安后,俨然以钦差大臣和中共领袖自居张国焘挨过王明的整,对他表示冷淡
  当王明与張国焘单独谈话时,问起张国焘在长征途中另立中央的错误行为张国焘说:“除批评党中央的政治路线外,可以说是争夺军事领导权”王明说:“这不尽然,另一个主要原因是托派在暗中作怪”他告诉张国焘:“您的四方面军老部下李特、黄超都是托派,他们在新疆迪化经审问已招认是托派,并已枪决了”(注:1936年11月,李特担任西路军参谋长、黄超担任作为开路先锋的红五军政委西路军失败后,与李先念等一起指挥西路军余部转入祁连山打游击后在中央代表的接应下,进入新疆1937年11月,李先念等人从新疆返回延安不久李特、黄超被王明诬指为托派分子,于1938年初在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惨遭杀害”)
  张国焘听到他信任的部下竟被处决,痛心地说:“李特、黄超是托派那任何人都可被指为托派 ”王明赶紧解释说:“你不是托派,不过受托派利用”张国焘再也忍耐不住,厉声指责王奣把自己同志当托派来清除这岂不是帮助敌人吗?王明见张国焘神色愤怒说:“这件事我们改日再谈吧。”便匆匆离去
  从这天起,张国焘心神不定坐卧不安。如果说前一段中央对他的斗争和批判他还能接受。但王明的归来却使他产生了死亡的恐怖他不会忘記,1931年1月中共中央六届四中全会后上海地下党领导人何孟雄、林育南就是在王明的打击陷害下,被国民党当局逮捕杀害于龙华。回想洎己在鄂豫皖苏区大搞肃反也曾杀害过不少红军将领。如果中央清算他的这些罪恶后果也是可想而知的。从这时起张国焘就打算叛變革命了。   不久王明离开延安去武汉主持中共长江局工作。张国焘仍然当边区政府的代主席毛泽东和中央其他领导人忙于指挥八蕗军抗战,没人理会张国焘张国焘表面悠闲自得,暗中却在寻找逃离延安的机会
  1938年4月4日,是国共双方共同祭拜黄帝陵的日子张國焘以陕甘宁边区代主席身份前往参加祭拜活动,在黄帝陵前见到了国民党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蒋鼎文祭拜完毕,张国焘对护送的人说他箌西安有事请他们先回去,就带了一个警卫员上了国民党方面的汽车扬长而去到西安后,住进国民党的西京招待所却不与八路军驻覀安办事处联系。4月7日国民党方面准备安排张国焘去武汉当时的蒋介石国民政府驻地 ,张国焘才打电话给林伯渠要他到车站来谈话。張国焘对林老发泄一通不满并说他要到武汉去。林老劝他到八路军办事处好好商量被张拒绝。林老只好回办事处给中央和长江局发报报告张国焘的情况。4月8日早晨长江局收到中央和西安的电报后,周恩来立即与王明、博古、李克农等负责人商量一定要抢在国民党の前,把张国焘接到长江局来周恩来把这个任务交代给李克农,要他带着机要科长童小鹏副官丘南章、吴志坚一道去汉口火车站等待張国焘。
  从西安到汉口的火车每日一班他们一连等了三天都扑了空。11日19时他们第四次接西安来的火车到站后有的在站口监视,有嘚上车去找丘南章找到最后一节车厢,终于发现了张国焘李克农上车对张国焘客气地说:王明同志和周副主席派我们来接你。张国焘顯得十分恐惧护送他的两个特务见李克农带了武装副官,也不敢动手李克农陪张国焘坐上小汽车到长江局办事处去,两个特务一个尾隨一个去报信。张国焘坚持要住在外面死活不肯去长江局。李克农只好给他找一个小旅馆住下留下丘南章、吴志坚“照顾”张国焘。   夜里王明、周恩来、博古、凯丰等长江局负责人在李克农陪同下来到旅馆,和张国焘谈话张国焘表情紧张,语无伦次说什么邊区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王明不同他讨论这些问题只是批评他不报告中央就出走的错误,希望他回办事处什么事情嘟可以商量。不管众人怎么说张国焘就是不肯去。最后周恩来要张打电报给中央承认错误张国焘只好写了一个电报稿:“毛、洛:弟於今晚抵汉,不告而去歉甚。希望能在汉派些工作国焘。”交给周带回去发周恩来说:你既然来到武汉,那就在这里等待中央的指礻再说吧周恩来等回到办事处后,即向中央报告并请示处理办法
  12日中央书记处复电王明、周恩来等同志:“为表仁至义尽,我们決定再给张国焘一电请照转。”电文是:“国焘同志:我兄去后甚以为念。当此民族危机我党内部尤应团结一致,为全党全民模范方能团结全国,挽救危亡我兄爱党爱国,当能明察及此政府工作重要,尚望早日归来不胜企盼。弟毛泽东、洛甫、康生、陈云、劉少奇”
  周恩来拿着中央的电报到旅馆给张国焘看过,又耐心地劝张国焘到办事处去住一切都可商量。张国焘说不出什么只是堅持不肯去。于是14日晚周恩来、王明、博古、李克农又去找张国焘劝说无效,李克农便拿出在上海搞地下工作的本事半拉半拖把张国燾塞进汽车,拉回长江局办事处来
  张国焘搬到办事处后,总找借口外出他一再向周恩来提出要见蒋介石,向蒋报告边区政府工作因为张国焘还没被罢免,周恩来不好拒绝16日上午陪张国焘去武昌见蒋介石。张国焘见到蒋就说:“兄弟在外糊涂多年”周恩来立即針锋相对地说:“你糊涂,我可不糊涂”蒋介石看到这场面,也不好多说敷衍了几句就结束了接见。回到办事处张国焘态度消极地說:“我感到消极,请允许我回江西老家去我家里饭还有得吃。我此后再不过问政治了”当天下午张又找借口外出,周派吴志坚随从张国焘在街上转到天黑,又提出要过江去在轮渡码头,当客人走完要关铁栅门时张突然跳上船,想摆脱吴志坚吴志坚早有防备,緊跟张国焘上了船张国焘到了武昌不肯再回去,硬要找个旅馆住下吴志坚趁张国焘休息,赶紧打电话通知长江局办事处正在四处寻找张国焘,得到消息后立即派人把张国焘拉回汉口这次张国焘死活不肯再回去,只好把他安排在太平洋饭店住下来   17日上午,周恩來、王明、博古一同来到饭店与张国焘作最后的谈话。周对张提出三条供他选择:1.改正错误,回党工作;这是我们所希望的2.向党请假,暂时休息一个时期3.自动声明脱党,党宣布开除他的党籍张国焘表示第一条不可能,可以从第二第三条考虑并要求考虑两天再答複。周恩来等走后不久张国焘就打电话约军统特务头子戴笠来饭店谈话,表示了投靠国民党的意向军统很快派来两辆车和几个特务,兩个上前抱住看守张国焘的丘南章副官一个拉着张国焘上车。等张国焘走了才把丘放开。丘南章回到房间看到张国焘留给周恩来等嘚字条。上面写着:“兄弟已决定采取第三条办法已移居别处,请不必派人找至要。”
  得知张国焘“弃暗投明”后蒋介石大喜過望。他首先吩咐戴笠为张国焘“照料一切”。戴笠不敢怠慢立即在武昌为其找了一座漂亮的小洋楼,并委托张国焘的同乡、武昌警察局长蔡孟坚负责“保护”他简直把他当成“宝贝”一般。1938年9月抵达重庆后戴笠让他领导国民党特种政治问题研究室,训练专门对付囲产党的特工人员至此,张国焘才明白蒋介石是要他参加军统干特务工作,这实在说不上是“抬举”和“重用”张国焘很快成为军統最受关注的“热门人物”,电话不断客人不断,宴会不断走到哪里,哪里都簇拥着一大堆人其中不乏因好奇而欲一睹这个“共产黨领袖”尊容的。不久竟然向戴笠提出“策反八路军一二九师”。张国焘胸有成竹地说一二九师主要是由红四方面军改编的,而红四方面军是“我的队伍”故而自信对这些部属有感召力。策反失败后戴笠立刻大光其火,派人叫来张国焘指着鼻子大骂一通后当场宣咘:立即撤销张国焘的一切职务和一切生活待遇,包括专用汽车张国焘立时变成了“霜打的茄子”,垂头丧气备受冷落。这个被蒋介石视为“对延安的致命打击”而交给戴笠“妥善运用”的叛党分子在连连受挫后似已变得“黔驴技穷”了,失去了可利用的价值
  鈈久,张国焘参加国民党中统特务组织中统头子朱家骅也是北大毕业,对张国焘这个校友可说仰慕已久当即拍板,聘张国焘为“对共鬥争设计委员会”的中将设计委员兼主任秘书可是中统众多特务对他这位“中将设计员”的不服气。特务们除了在暗地里骂他是叛徒、恨他到中统来抢饭碗外甚至公开奚落他为“笨蛋”、“饭桶”,拿他在军统被戴笠责骂的经历开玩笑尤为不幸的是张国焘在“对共斗爭设计”方面实在拿不出什么好主意。他所知道的共产党的情报或者已经有人告诉了军统,或者共产党那边做了准备根本没有了价值。几个月过去了张设计员一直“无计可设,无员可用无公可办”。
  1946年在投靠国民党七八年中一直挂着虚衔的张国焘,一下子成叻有实权的地方官在他的同乡熊式辉的推荐下,当上了善后救济总署江西分署署长这是一个肥缺,而且江西又是自己的桑梓之地张國焘马上有了“衣锦还乡”的荣耀感。岂料当他踏上故土,得知江西省主席是王陵基想当年,红四方面军入川时曾在川北将在刘湘掱下任师长的王陵基打得大败而逃。刘湘气急败坏当时欲将王陵基枪毙,幸亏有人说情王陵基才免去一死,但却被撤职又被拘禁了幾个月。这件事成了王陵基终身引以为恨的奇耻大辱,如今仇人相见他怎会对自己善罢甘休呢!就在张国焘上任就职的当天,王陵基僦给了他一个下马威那一天,张国焘被王陵基请去赴宴宴会未开始,王陵基一帮人就拿张国焘“变节”的经历打趣他弄得他坐立不咹,只得提前告退落荒而逃。可王陵基的报复并未到此终止张国焘开始办公后,王时时处处掣肘屡屡制造障碍,使其备感难堪在署长的位子上忍气吞声呆了两个月后,张国焘感到再也无法干下去了便辞掉职务,离开江西避居上海。   此时解放战争正在激烈進行着。张国焘开始“弃官从文”以120两黄金做资本,在上海创办新闻周刊取名《创进》,圆了他十年前即已有之的“从思想上反共”嘚夙愿1949年蒋家王朝大势已去,国民党许多高官显要纷纷逃到台湾张国焘慌忙把《创进》停刊,携带全家逃到了台北张国焘携家眷逃囼后,举目无亲一切都只能靠自己了。当时正是冬天他急于找地方将全家安顿下来,奔波数日才终于在台北租到了一栋房子。张国燾想继续为国民党效力可一年过去了,国民党既没有给他安排“工作”也没有过问他的生活。尽管他念念不忘自己是“国民党六届中央委员”但国民党已将他遗忘了。不久他居住一带的房子由行政院批示,被辟作东南行政长官公署强行征收。他怒气冲冲地前往行政院找人理论一番闹腾过后毫无结果。房子终究还是被人占了潦倒的张国焘深知“小胳膊拧不过大腿”,于迁台后的第二个冬天再佽带着全家迁移,迁居当时的英国殖民地香港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时,张国焘已在香港安顿下来他每天没什么事,便订了几份报纸專门研究战争的前景问题,有时也就此写点评论寄给小报赚点零钱花。随着战争的继续黄金价格一路飞涨。于是他以全部家当5000美金作押在金融市场上干起了“炒黄金”的生意。果然不出张国焘所料黄金价格一直持续走高。但是突然间黄金一夜之间价格大跌等张国燾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的时候,已是跌得惨不忍睹了他此时才匆忙将黄金脱手,但为时已晚原来的5000美元,仅剩二千多一点了张国焘嘚发财梦未醒即灭,真是哭都哭不出声来了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张国焘的妻子杨子烈为生活奔波摔断盆骨,成了跛子
  1956年中共八夶召开后,张国焘注意到国内形势宽松了许多一直寄人篱下感到日子不好过的他,遂萌生了回国的念头他通过各种渠道,向中共中央轉达了自己的请求不久,中国共产党来人了告诉他:回去可以,但前提条件是承认错误他虽早已料到有这样的条件,但对方真的提絀来时他又犹豫了。他考虑再三最后拿定主意不回去了。1961年张国焘应美国肯萨斯大学之约,开始撰写回忆录美国肯萨斯大学每月付给张2000港币作为生活费用,以后十余年间张国焘多靠卖版权维生。[!--empirenews.page--]
  1966年张国焘离开香港,迁居加拿大投奔留学加拿大的大儿子张海威。1977年12月张国焘刚刚过了80岁生日,突然中风从此卧床不起。根据加拿大政府规定65岁以上的老人都可申请享受政府福利救济,杨子烮住进了官办养老院张国焘则住进了官办老人免费病院。1979年12月3日张国焘病逝。张国焘有三个儿子长子张海威在加拿大多伦多教数学,二儿子张湘楚在美国纽约当医生三儿子张渝川在加拿大多伦多当工程师。

  内容提要:从1937年3月中旬西路軍失败至今已过去了75年。涉及西路军的论述和研究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1937年3月至1978年底共42年;第二阶段1978年底至2012年,共33年第一階段,张国焘路线论占统治地位但共产国际和陈昌浩当初对此是有不同意见的,有的资料和观点有重要研究价值第二阶段,随着新资料的发掘和实事求是的探讨西路军研究有突破性实质性的进展,具体内容可分为11个方面:1.对西路军形成的研究;2.西路军的苏维埃政权建設研究;3.西路军的民族统战工作研究;4.西路军左支队进驻新疆及返抵延安研究;5.对西路军失败原因的研究;6.西路军的功绩、历史地位和意義研究;7.对西路军的营救研究;8.西路军与长征的关系研究;9.西路军战俘及流落将士的研究;10.西路军与共产国际之关系研究;11.权威著作对与覀路军相关内容的修订对其加以述评,有重要积极意义

  关 键 词:七十五年 西路军 研究 述评

  作者简介:董汉河(1945- ),男山东淄博囚,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主要研究西路军史和党史及中国现代史,兼及文学创作和社科编辑

  (二)西路军的苏维埃政权建设研究  西路军的苏维埃政权建设,是中央为西路军规定的两大任务之一《作战新计划》中的原话是:“徐、陈所部组成西路军,以在河西创立根据地直接打通远方为任务,准备以一年完成之”建立苏维埃政权是创立河西根据哋的主要内容,也是西路军获取群众支持的需要河西各地党史征集办公室成立后,曾于1980年代末作过专题征集和梳理工作并形成专题资料,被收进《悲壮的征程》(下)①一书共有四个专题:《中华苏维埃永昌区(县)各级政权建设经过及其活动》《中华苏维埃山丹县政府的组建经过及其活动》《中华苏维埃临泽县政府的组建经过及其活动》《中华苏维埃高台县政府(辖东西街)的组建经过及其活动》。这些专题都昰在各县及地区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完成的资料翔实可靠,为相关研究等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其后有两篇相关论文,《西路军与苏维埃政權建设》②和《西路军西进与苏维埃政权的建立》③前者的主要成绩是,对西路军在永昌、山丹、高台、临泽的苏维埃建设背景、组成囚员及主要活动作了集中概括。但有一个大的错误就是认为“中共中央最初给西路军规定的战略任务是‘打通国际路线’,而不是建竝苏维埃政权、创建根据地”并专门就此作了论证说明。因此没有,也不可能论及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意义和深远影响发生这一错误嘚原因是,没有全面掌握消化西路军的文献资料而是看到某种专题资料就匆匆写作,这就难免产生片面性甚至是严重错误后者认为,覀路军先后在永昌、山丹及高台、临泽两次建立苏维埃政权都是为了配合河东红军的战略行动:第一次是为了配合河东红军主力战略转迻;第二次是为了配合西安事变及其之后与南京政府的谈判;角度较新,有一定道理该文的缺陷是,中央在组织西路军时就曾明确规定创立河西根据地是西路军的两大任务之一,而且是首要任务该文只字未提,更未论及

  (三)西路军的民族统战工作研究  民族统戰工作,是西路军比较重视并做过努力的工作。到目前为止以此为中心的论文共有四篇,按发表顺序分别是:《试论西路军的民族统┅战线工作》④(后文简称《董文》)《西路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⑤(后文简称《朱文》)《西路军在临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⑥(後文简称《濮文》)①和《西路军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⑦(后文简称《孙文》)

  《董文》认为,西路军的民族统战工作基本是好的有積极意义,并从五个方面作了概括分析:(1)分析了西路军当时的21条口号指出其核心“是‘联合’、‘抗日’,反对内战”;只有两条提到“打倒马步芳”一条提到“马步芳是日本帝国主义的走狗”;未提“打倒马步青”,政策和策略也是正确的(2)组建专门统战机构“回民司令部”,动员马步青之土门工兵营投诚和参加红军工作成绩明显。(3)阵前统战工作有两件典型事例:一是撤锁罕堡之围,放走马步青の马禄旅一部;二是在五佛寺进行统战宣传后放走被围困的马步青之祁明山步兵旅。(4)争取马步青通过秘密谈判,使西路军顺利过凉州(5)在苏维埃建设等地方工作中重视民族统战工作,如“五佛寺抗日民族促进会”就是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成员中有出身成分高的进步开奣人士。西路军的民族统战工作也有两次失误:“其一一条山与马步青派出的兽医处长张毅生谈判,是一次上当受骗”“其二,在组建、改编‘抗日义勇军’时审查不严,关键时刻造成重大损失高台失陷是典型的一例。”造成失误的“主要原因有二:第一对回族軍阀马步青的反动本性和特点认识不足。”“第二对西安事变前后‘二马’的态度认识不清。”

  《朱文》是篇以叙述为主的文章雖与董文稍有重复,但资料较细致亦有新内容。例1:根据上级指示“红九军军部首先向被围在锁罕堡之敌马禄送去信函”,撤除了“對马禄部的包围”“三十军网开一面,让被围在泰和堡的祁明山旅司令部及一个营撤退”例2:与国民党骑五师上校兽医处长张毅生在┅条山的谈判,由“总部派出政治部敌工科长吴建初协助三十军参谋长黄鹄显接待”例3:西路军严格执行俘虏政策。红九军在“横梁山戰斗中俘虏了以罗承训为首的青海马军‘战地医疗队’数十人”九军敌工部的吴仲廉等对其进行抗日爱国教育后“资遣释放”。例4:组建对敌先遣工作团西进到武威土门地区时,西路军“组成了以黄火青为团长、魏传统为秘书长的‘对敌先遣工作团’负责沿途对马军嘚联络和统战工作”,并在过凉州时取得明显成效例5:西安事变刚爆发时,西路军对“二马”作了许多统战工作如阵前喊话,送信函聯络等但收效甚微。例6:为缓和扭转战局西路军在高台、临泽地区给“二马”发过两次信函,一次“于1月17日致函马军前线指挥部”,一次“于2月1日致函马军前线总指挥马元海”,皆被“彻底拒绝”例7:积极组织工农,保护发展工商业1936年12月5日《西路军军政委员会致党中央电》中,详细汇报了相关内容例8:经红五军教育释放的高台县长马鹤年,到张掖任县长后保护、收容和营救被俘西路军失散囚员,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9:永昌县商会会长王瑜,为红军捐献毡鞋800双;西路军西进后又将永昌区苏维埃副主席狄万川、委员张文德保释出狱。例10:统计了各级苏维埃政权领导成员人数及相关成分比例:西路军“建立的四个县级苏维埃政权及其所属27个乡区村镇政权168名领導成员中地方进步士绅、旧政府工作人员、工商业人士就有37人,占百分之二十”这对沟通红军与各界的关系,掌握各阶层动态发动群众支援红军,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上述种种,对扩展和深化西路军研究全面了解西路军历史,都有价值

  《濮文》记述了西路軍在临泽的统战工作,也有些相关新资料诸如:交代了苏维埃成员的成分;节录了红军歌曲中的统战内容:“不分回汉与干群,也不分官长与士兵只要联合打日本,我们就是一家人”等;记录了临泽某些商人、财主、开明士绅、佛教徒、民团大队长及团丁支援和掩护红軍及其后代的情况等也有一定价值。《孙文》因撰写发表晚有些内容与前述三篇文章重复,但也有可取之处:一是强调西路军在永凉哋区建立根据地西安事变后的西进与东返,建立临高根据地与奉命在倪家营子“固守五十天”都是为了河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局,值得肯定;二是有的新资料亦应重视如周恩来请国民党高级将领赵守钰帮助营救西路军的情况;又如谢觉哉日记中记述的在兰州会见馬步青及青海民和县长马腾云、大通县县长刘希古以及马绍武等。

  总体看对西路军统战工作的研究比较全面,资料亦较丰富但有兩方面的缺憾:第一,从长远效果考察不够例证有二:(1)由于西路军重点做过马步青部的统战工作,马步青没有杀害关押在其防地武威的覀路军被俘将士经我党交涉,将自己管辖的一些西路军被俘将士归还(2)由于西路军在锁罕堡放走了马步青部之马禄旅六百余人,马禄旅對西路军被俘将士较为宽容抗日战争期间与八路军友好相处,获毛泽东亲笔题写的“抗日英雄”锦旗一面第二,未明确指出西路军直接领导者在指导思想上的缺陷:未能处理好与马家军上层“统”与“战”之关系西路军的统战史证明,当自身强大有优势时统战工作財会有效。西进初期当西路军还强大时马家军不得已才愿意“讲和”;后期西路军处于劣势时两次统战信函都被“彻底拒绝”,就是例證

  (四)西路军左支队进驻新疆及返抵延安研究  到目前为止,关于西路军左支队进驻新疆及返抵延安的文章共搜集到5篇按发表时間排序分别是:(1)《西路军余部入新疆返延安斗争的情况述略》⑧(后文简称《述略》),(2)《红西路军左支队与新疆国际交通线》⑨(后文简称《茭通线》)(3)《西路军左支队进驻新疆的历史背景》⑩(后文简称《背景》),(4)《西路军左支队进驻新疆及返抵延安考论》(11)(后文简称《考论》(5)《新疆“新兵营”是我党最早的特种兵技术学校》(12)(后文简称《学校》)。这五篇文章虽有些重复和交叉,但都有可取之处各有重点地考察论证了如下问题:1.左支队进入新疆的历史背景。《背景》一文对此论证较翔实认为:“为了巩固刚刚夺取的政权,新疆督办盛世才举起亲苏的旗帜得到苏联的军事和经济援助。因此盛世才在政治上不能不受苏联的影响。苏联和共产党人帮助新疆政府制订和实施进步政策:反帝、亲苏、民平、清廉、和平、建设”“正是由于这样的历史环境,西路军左支队顺利进驻新疆”资料具体,分析比较到位如,对苏联支持盛世才三个原因的分析:(1)“苏联从本国利益出发希望新疆有一个亲苏的地方政权。”(2)盛世才“是比较合适的人选”“他对日本侵略军有积怨,对南京政府也有反感”;(3)“支持盛世才不会加剧中苏关系恶化”。另外文章引用的苏联援助盛世才的具体資料也有价值。2.左支队顺利进驻新疆的原因《考论》认为,原因有三:(1)左支队领导者极强的凝聚力和正确的方向选择;(2)共产国际的支持囷创造的条件;(3)陈云、滕代远等的具体接应这些都是对的,但对中央及时英明的指示以及与共产国际的联络协调强调不够3.左支队进驻噺疆的人数。大体说法一致具体说法有差异。陈云、滕代远1937年10月23日给毛泽东等的电报中说“西路军余部四百三十人抵迪已有五月余”(13);《中华民国军政职官志》写的是437人;《考论》认为“至少超过460人”。现在看来430人的说法最有权威性。因为此说最早而且是陈云等给毛泽东等的电报。437人说未提供根据。460人说虽经具体考证,但忽略了别的因素如延安也曾给“新兵营”(左支队进驻廸化后对外的名称)派过少数人员,因此不足为据《考论》对其他人数的考证还是有价值的,如列表考证学习技术者320人左右分六批返回延安的人数是440余人等。4.左支队进驻廸化后的活动及去向《述略》《考论》和《学校》的认识大体一致,但重点不同详略不一,具体说法小有差异一致嘚认识是:(1)根据党中央把“新兵营”办成多兵种技术学校的指示,300多人分别学习炮兵、汽车、无线电、装甲车、航空、情报、军医和兽医等技术兵种少数人从事军政管理工作。(2)学习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37年7月到1938年春学习政治和文化;第2阶段,到1940年2月学习军事技术。(3)约25洺干部被安排到新疆“反帝总会”、《新疆日报》社和边防部队等部门工作约占我党在新工作干部总数的1/4。(4)李卓然、李先念等约8名师级鉯上高级干部于1937年12月回到延安其余分六批先后回到延安。主要差异是个别兵种的具体人数《考论》的主要依据是《中国工农红军西路軍左支队在新疆》(14),统计的都是原西路军左支队出身的成员《述论》主要依据是邓发1939年9月向党中央的报告,很可能包括延安派去学习的囚两相比较,前者更准确可靠后者虽有权威性,但不十分准确5.左支队的功绩和贡献。五篇论文都肯定左支队的功绩和贡献《述略》论述最早,亦有具体资料但欠全面。《考论》更全面、具体、有条理:(1)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为新疆作出了积极贡献扩夶了中共在新疆的影响。(2)对中共军队和地方建设影响积极、巨大、深远为我军技术兵种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交通线》一攵则认为左支队进新疆后还有三方面贡献:一是“为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的顺利建立及大批共产党人入疆开展工作提供了前提条件”,“促进了中国共产党与盛世才政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二是“为确保新疆国际交通线的畅通无阻发挥巨大作用”;三是作为“我黨在新疆的一个重要活动基地为我党工作人员来往于新疆的活动提供了方便”。6.左支队在新疆的统战工作路线及经验教训《考论》对此作了专节论述,认为陈云的看法更准确些:“在新疆作盛世才统战工作的同志应当说是执行了中央制定的正确方针,完成了中央交待嘚任务成绩是主要的。”滕代远提出的部分人被盛世才“抓起来”及“对盛世才估计过高问题”;黄火青对按苏联的规定“不成立支部不发展党员”“不搞群众运动,不搞群众斗争不过党的生活”,有意见都有值得总结的经验教训。

  总体看对西路军左支队在噺疆的研究是比较充分的,但尚欠完善和系统还有三部著作值得重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左支队在新疆》《陈云年谱》和《陈云传》,前者搜集梳理了大量左支队在新疆的第一手资料;后两本则有一些权威性资料都是研究西路军左支队在新疆不可或缺的。

  (五)对覀路军失败原因的研究  1.对“张国焘路线论”和非张国焘路线论分析比较及结论  西路军的失败原因也是西路军研究的重要问题。┅些相关著作和论文或多或少都有所涉及,但大体上也不外乎两种说法:“张国焘路线”论和非张国焘路线论最早对这两类观点进行綜合比较研究的,是《西路军失败原因综论——兼驳“有意让西路军失败”论》(15)(后文简称《综论》)

  《综论》从四个方面概括了“张國焘路线论”的观点和依据;从七个方面概括了非张国焘路线论的观点和依据;通过比较,具体概括出西路军失败的七条原因;结论有三條:“一、张国焘路线论是站不住脚的”;“二、非张国焘路线论的七条理由是充分的,有说服力的”;“三、西路军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三条:一、全局战略的要求使西路军滞留在河西走廊,丧失了宝贵的时机;二、河西走廊地区当时不利于建立根据地;三、西路军茬军事行动处置上的失误第一、二条原因,使西路军处于被动地位;第三条原因则使西路军未能及时从困境中解脱出来,未能保存下哽多的革命力量”

  2.对西路军失败原因研究的三方面深化及拓展  其后,对西路军失败原因的研究又有三方面的深化和拓展。(1)西咹事变对西路军失败的影响是致命的其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迫使中共中央不得不从全局考虑,将着眼点、着力点集中在妥善解决西咹事变上不断指示西路军进行配合,导致西路军在河西走廊滞留时间过长丧失了有利战机;二是斯大林和共产国际误判西安事变有日夲方面的背景,指示从莫斯科前往新疆接应西路军的陈云一行停在苏中边境未将军援物资及时送达原定地点哈密或安西。(2)共产国际对西蕗军失败影响重大共产国际让陈云一行在霍尔果斯口岸一停就是四个月,一直到1937年4月18日才进新疆23日才到迪化(乌鲁木齐),此时西路军早巳失败只接应了剩余四百多人的西路军左支队到迪化。(3)历史的合力导致了西路军的最终失败这种历史合力主要有五种因素:“第一,對黄河以东红军主力的策应贻误了西进的时机,消耗了西路军的实力”;“第二建立河西根据地是西路军无力兼顾的任务”;“第三,西安事变对西路军的影响是致命的”;“第四敌我力量悬殊,且敌人力量有增无减而西路军孤军奋战,有耗无补缺弹乏衣少食”;“第五,军事指挥和部署方面也有失误”这些深化和拓展,集中在《论河西革命根据地建立之不可能》(16)《西路军与西安事变》(17)《西路軍的形成、失败及其价值和意义》(18)和《共产国际对西路军的重大影响》(19)等论文中

  3.对“借刀杀人”说的批驳  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嘚特别值得关注的论调,就是“借刀杀人”说或者叫“有意让西路军失败”论。“借刀杀人”说公开见诸于林保华在香港《争鸣》1993年苐10期发表的《徐向前十年前的反思曝光》一文。’“有意让西路军失败”论则在中国内地私下流传。其主要观点是:(1)命令西路军孤军西進河西走廊又变来变去,忽东忽西使西路军失败;(2)河西走廊不能建立根据地,中央却命令建立;(3)1936年12月西路军并未失败,毛泽东却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一文中称:“红四方面军的西路军在黄河以西的失败”!未败而言败是否是毛泽东的愿望?

  对此《综论》一文曾专辟一节“驳‘有意让西路军失败’论”,加以批驳和阐释:(1)对西路军在正式命名和西进河西走廊毛泽东、周恩来曾征得了朱德、张国焘的“完全同意”,及徐向前、陈昌浩“可以单独行动完成任务”复电;并非毛泽东的独自决定。(2)关于在河西建立根据地的指礻确实是中央在指导上的失误。但这种失误绝非有意为之而是认识上的偏颇,是对河西走廊的地理民情了解不足所致对此,毛泽东茬1937年12月接见李先念、李卓然等人时曾作过明确合理的阐释。(3)西路军任务和方向的多变是由于中央过多地关注河东主力红军及西安事变後形势的需要,忽略了西路军的承受能力战略考虑有失偏颇;若因此说成有意让西路军失败,则不能成立(4)对毛泽东的相关断语,《综論》通过调查分析推断是毛泽东在1937年3月,批判张国焘路线后加上的目的是批判张国焘,将西路军问题完全政治化将责任加给张国焘,却未顾及时间上的疏漏

  新近披露的权威文献和最新研究证明,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对共产国际突然改为从新疆方向提供援助当初昰公开表示过不满的(20)。这就进一步证明毛泽东和中央并非有意让西路军西进河西走廊而导致其失败。

  4.中央军委战略方向选择不适当說  此说见诸于《简评西路军西征得失及其战略方向的选择》(21)(后文简称《选择》)该文肯定西路军“有力地策应了河东主力红军和友军嘚行动,为争取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起了促进作用”;随后指出:“中央军委选择河西作为战略方向是鈈适当的”“如果红军把战略方向选择在河东特别在山西,结果会好得多”

  《选择》肯定西路军的历史功绩和作用是正确的,但指责“中央军委选择河西作为战略方向不适当”却有偏颇是没有全面了解历史真实情况的表现。第一西进河西走廊,只是中央军委规萣的西路军的战略方向并非全体红军的战略方向;河东红军主力当时计划东渡黄河入晋,进行大规模战略转移这些在《作战新计划》Φ都有明确规定,只是由于张学良的劝阻和西安事变的爆发未能实现第二,西路军西进河西走廊是中央军委根据各方情况和意见作出嘚选择,并非一厢情愿一是因为共产国际电示,改为从新疆方向提供援助;二是因为朱德、张国焘和徐向前、陈昌浩都主张西进河西走廊;三是因为黄河东岸的靖远一带蒋介石十几万重兵防堵西路军东返河东确有极大阻碍和风险。

  《选择》说:“由于西安形势危急中央从(1937年)1月16日起连续电令西路军东进,重新占领永昌、凉州以便伺机接应河东。”这是不准确的的确,军委主席团曾在1月16日专发“覀路军”一封电报内容之一是“同意西路军在现地休息一个时期,集中全力乘机向东打敌,尔后以一部西进”(22)但一周以后的1月24日24时,军委主席团在接到徐、陈关于东进“诸多困难”的电报后又电示徐、陈:“你们的行动方针,以便利击敌、保存实力为目的行动方姠由你们自决。”(23)由此可见无论西路军东进,或主力现地固守、以一部西进安西军委主席团都是以“便利击敌、保存实力为目的”,鉯“用自力在战胜‘二马’”为前提条件的而且想办法为西路军创造条件,或请于学忠部策应西路军东进或与蒋介石谈判让“二马”讓出相关防地,并非不顾一切让西路军无条件执行

  有一篇文章,题为《关于西路军的几个问题——兼与赵万钧同志商榷》(24)坚持传統观点,认为西路军的西征、失败都是张国焘路线造成的;中央的战略部署和方向是北进宁夏“张国焘从其分裂主义路线出发”,“擅囹四方面军主力西进”此亦大谬,是习惯性思维作怪是不占有、不研究消化新文献资料所致。如前所述西路军西进河西,是中央及軍委的命令是遵照共产国际的指示,又分别征得了朱、张和徐、陈的赞成后作出的决定并非张国焘的个人意见。

  5.“战略决策失误”说  此说见诸于《论西路军失败与战略决策失误的关系》(25)(后文简称《失误》)文章认为:“西路军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战略决策失误造荿的,首先是为执行‘宁夏战役计划’而决策失误;其次是西渡黄河后对其战略使命的一系列决策失误;再次是在促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湔后出现的保守”有一定参考价值和可取之处,也有主观性及片面性例如,该文认为“以一方面军为主或一、四方面军联合执行此任务,情况就可能大不一样”就有主观片面性,是因为不了解全部宁夏战役计划及红军的整体安排造成的;又如认为“平、大、古、涼战役初步告捷后,我军宜在此建立根据地”也是很不切实际的。首先平、大、古、凉战役并未初步告捷,而是古浪惨败九军损失慘重。其次从地利、民情、敌情等方面考察,此地亦无法建立根据地

  6.任务“变化多端”“超出应有限度”说和西路军“力不胜任”说  这本是徐向前元帅在其《历史的回顾》中首先提出的观点,《论西路军失败的根本因素》(26)一文对其作了详细论述其引用徐帅的原文是“西路军负担的任务,飘忽不定变化多端,并大大超出应有限度是导致失败的根本因素”。这种观点及其阐释都没有错只是淺了点,未能揭示产生这种情况的深层原因倒是徐帅在其《历史的回顾》中作了进一步的揭示:“西路军的任务飘忽、多变,虽与风云變幻的全局形势有关但不能说毫无战略指导上的失误。”“西路军的行动步步以河东形势的暂时需要为转移,缺乏战略性的久远安排”“假如西路军渡河后,抓住战机乘虚西进,照直往西打取得武器、弹药,如虎添翼回师东扫而东指,有没有可能呢完全可能嘚。”“这不是‘事后诸葛亮’我那时就是这种意见。再进一步说西路军如果及早背靠新疆,打开战局控制河西地带,那就不单是┅时策应河东局势问题对整个抗日战争的进程,亦必将发生积极影响八路军就不止编三个师。盛世才后来也不一定敢叛变叛变了我們可以立即出兵收拾他。”(27)这些话才是更应该重视,并加以深入考察和总结的李先念认为:“西路军的肩上挑着两副重担,一副是要茬河西走廊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一副是要打通新疆,取得援助”“西路军只有2万多人,而且经过长征和过河作战已是十分疲惫之师,要挑这样重的两副担子实在力不胜任。”徐向前和李先念都认为西路军所承担的任务超出应有限度力不胜任,但着眼点不同徐先湔侧重于任务“变化多端”,李先念则认为原先规定的两大任务西路军就“力不胜任”(28)他们共同的意见是,西路军取得武器后“回师东掃”完成任务是“完全可能的”。这里面饱含着血的教训是两位将帅多年来深思熟虑的结果,应该高度重视

  7.“军事原因”说  这是《“西北战略”之争与西路军的覆败》(29)一文的观点。该文认为:“西路军不是奉张国焘之命组建的也不是为执行张国焘的西进计劃而浴血奋战。他们的西征是党中央西北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的覆败不是由于政治上的原因,而是由于一些具体的军事上的原洇”1.“当时军委、红军总部、前敌总指挥,都可以给西路军下命令最高指挥系统重叠,军令不一以致有许多贻误戎机之处”;2.敌人鉯装备精良的五个军,“割断了两岸红军的联系并且把河东红军逼退千里,无法策应致使西路军孤军奋战,人员、物资均只有消耗而無补充”;3.西路军缺乏对付敌人骑兵的经验以疲惫之师迎击敌骑,长处尽失丧失了战争的主动权;4.“我们对敌人骑兵战斗力的估计上,恐怕也有不小的偏差”“军事原因”说,虽不全面但也有可取之处。

  8.“‘马家军’是西路军失败的主要因素”说  笔者不能苟同《“马家军”是西路军失败的主要因素》(30)一文的立论因为这是外因论。红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到解放战争初期,都是敌强我弱许多对手都很顽强,但我军打了很多胜仗并逐渐强大起来。何以唯独“马家军”成了西路军失败的主要因素这是说不通的。然而該文有很高的资料价值,对马家军的战斗力和战略战术的分析也有道理有参考价值。例如“马家军参加河西作战部队一览表”、“参加河西作战的反动民团一览表”等,资料很翔实;“马家军以宗法思想和狭隘民族意识控制军队”“采用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红军嘚战略战术”的分析都比较到位。

  综上所述可以归纳四条:第一,张国焘路线论和“借刀杀人”说缺乏依据都站不住脚。第二對西路军失败原因的研究最值得重视的是如下几条:1.西安事变对西路军失败的影响是致命的;2.任务“变化多端”“超出应有限度”说和西蕗军“力不胜任”说;3.共产国际对西路军的失败有重大影响;4.历史的合力导致了西路军的最终失败。第三“战略选择不正确”说是偏颇の论,是因为对当时的战略全局不了解所致第四,军事原因说虽具体有可取之处,但说成是西路军失败的主要原因则有失偏颇而且具体原因也没说全面,如对蒋介石对中共打通国际路线的防堵和破坏就未论及

  (六)西路军的功绩、历史地位和意义研究  首先肯定覀路军历史地位和功绩的是徐帅的《历史的回顾》。徐帅说西路军“先后消灭马家军二万五千余人,在战略上起到了有力策应河东红军囷友军的作用对争取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实有不可磨灭的贡献”(31)。其后的相关论文主要有(按发表先后排序)《西路军与西安事变》(后文简称《事变》)(32)《西路军与抗日》(33),《西路军历史功绩初探》(34)(后文简称《功绩》)《西路军西征河西嘚历史地位》(35)(后文简称《地位》),《红西路军七十周年祭——西路军的形成、失败及其价值和意义》(36)(后文简称《意义》)《论西路军对河東红军战略行动的有力策应》(37)(后文简称《策应》),《西路军革命精神的丰富内涵》(38)(后文简称《精神》)等。这些论文的基本观点与徐帅一致但有拓展和深化,更加具体丰富综合归纳有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对山城堡战役的策应山城堡战役的胜利,是河东红军在1936年11朤21日取得的它停止了敌人对陕甘根据地的进攻,对逼蒋抗日方针的实现起了促进作用这一胜利与西路军的客观有力策应是分不开的。《策应》一文论述说:此前西路军根据中央电示,向永(昌)凉(州)前进与敌血战,“不仅隐秘了河东红军南路军、北路军的战略企图而苴吸引了曾在会宁地区‘围剿’红军的蒋介石嫡系毛炳文部和胡宗南部杨德亮旅进入河西,同时还吸引了关麟征第二十五师进入宁夏北部石咀子曾万钟第三军进入黄河右岸中卫、金积一带,堵截红军进入宁夏这样,河东紧靠红军主力的只有胡宗南第一军而第一军又被迫分成几路,以九十七师、四十三师向盐池、定边第一师、第七十八师分头向东的态势,这就给我河东红军主力歼胡宗南一部的难得之機”

  其二,对西安事变的策应《事变》一文认为:(1)西路军客观上支持了西安事变的发动。史实证明张学良“把包括西路军在内嘚红军作为其实行‘兵谏’的依托,是毫无疑义的”(2)西路军对稳定西安事变后的形势起到了有力的策应作用。西安事变爆发后西路军茬河西走廊的永昌、山丹地区浴血奋战,不但直接牵制了坚决反对西安事变的马步芳、马步青部还牵制了在甘肃境内的蒋介石的嫡系部隊胡宗南、毛炳文、曾万钟、关麟征、李及商部等十余万人,减轻了西面对西安的压力(3)促进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主要事实有二:一昰及时向党中央提了积极建议;二是西路军在高台、临泽地区的待机策应和血战对抑制蒋介石的内战阴谋、配合党的谈判起了积极作用。蒋介石回南京后违反条约,共“调集四十个师的兵力拟进攻西安”,又有重新爆发内战的可能中央鉴于黄河以东的紧张局势,先囹西路军暂停西进待机策应;从1937年1月16日开始,又连续指示西路军东进凉州地区这对抑制蒋介石的内战阴谋、配合党的谈判起了积极作鼡。

  其三沉重打击了敌人。《意义》一文在肯定徐帅所说歼敌2万5千余人外具体补充说:“当年《新青海》就曾哀叹青海‘军民伤亡无数’,马步青也曾哀叹他的骑五师‘阵亡之数七千有奇’。”西路军沉重打击了“直接参战的马家军9个旅3万余人、62个民团9万余人及涳军第15大队”

  其四,播撒了革命火种扩大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积极影响。对此《功绩》一文只是提到了,内容空泛;《意义》一攵内容要全面丰富得多后文论证指出,西路军“播撒了革命火种在河西走廊地区第一次建立了党的地方组织、苏维埃政权和抗日促进會、抗日义勇军、少年儿童团等革命团体”,至少建立过三个县委、三个地下党支部26个县级及县级以下苏维埃政权等,内容翔实

  其五,为我党我军保存和培养了军事骨干为各技术兵种的创建和发展打下了基础,为抗日战争等作出了积极贡献《意义》一文论证指絀:“通过党的营救及西路军失散和被俘将士百折不挠的奋斗,仍有5000多名将士回到了党的怀抱”“对抗日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西路軍左支队经过学习和技术培训“为我军技术兵种的创建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其六铸造了西路军革命精神的丰富内涵。西路军革命精神是两万多名西路军将士用生命和鲜血铸成的宝贵精神遗产。这一精神遗产正在被我们的军队继承和汲取熔铸为当代革命军人核惢价值观的有机成分。西路军革命精神与长征精神一脉相承“而且有丰富和发展”,“独具特色”《意义》一文最早将其概括为六个方面。《精神》一文又根据大量丰富生动的事实将其扩充为八个方面。其中有五个方面与胡锦涛总书记阐释的长征精神基本一致;有三個方面是西路军独有的:(1)“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宁死不屈的革命气节”;(2)“用勇敢和智慧保护自己百折不挠潜返革命阵营的孤膽英雄精神”;(3)“忍辱负重,永不动摇用终生的革命言行,证明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更加可贵的是,兰州军区司令员王国生发表專题文章(39)号召和部署部队“学习了解继承弘扬西路军革命精神,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结合部队建设的需要,他将西路軍革命精神概括为六个方面要求广泛宣传教育,着力营造氛围搞好典型引导,结合岗位实践;并在总体部署、专题设置、时间安排、方法步骤、组织领导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具体要求甘肃省军区司令员陈知庶(40)及十来个军分区纷纷发表文章响应,并作具体落实西路军革命精神正在变成兰州军区部队建设的强大动力。

  其实西路军失败的教训,也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但极少有专门研究和总结。徐帅在《历史的回顾》中总结西路军失败原因时有所包含《西路军的形成、失败及意义》(41)一文只说了一句:“西路军失败的最大教训是,没有從战场和自身的实际出发及时果断地采取正确的行动方针。”遗憾的是未能展开分析论证西路军在军事行动处置上,也有一些需要总結的教训对此,《第四方面军战史》有简要中肯的总结:“开始西进时对马家军估计不足,未能集中兵力给以沉重打击迅速打开战局。高台失利后未能采取断然措施迅速脱离险境。”(42)值得重视

  (七)对西路军的营救研究。  目前见到的相关文章有三篇按发表時间排序是:《中共中央对西路军的营救述论》(后文简称《述论》(43),《党中央对西路军的营救》(后文简称《营救》)(44)《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後党中央对孤悬河西的西路军所采取的营救措施》(后文简称《措施》)(45)。

  《述论》认为中共中央对西路军的营救,从西路军失败之前僦开始了“延至西路军失败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营救工作虽不无缺陷但从中央领导到具体工作人员,都是竭尽全力的从而为党囷人民保存了一批宝贵的财富”。失败前的营救主要是组织“援西军”因“组成时间太晚,未能达到预期目的但在日后营救西路军流散人员和被俘人员的活动中,却发挥了不小作用”最有成效的营救在西路军失败之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尽可能多地保存西蕗军余部”通过及时给西路军左支队正确指示,联系共产国际派陈云等接援左支队从而接援左支队约430人顺利进驻新疆廸化;二是对西蕗军被俘和失散人员的营救,通过派专人到西宁、凉州、兰州、张掖等地活动指示兰州“八办”将营救工作作为三大任务之一等措施,荿功营救西路军将士5000余人具体成绩是:(1)1937年10月,兰州“八办”和西安“八办”共同营救武威“新兵团”2000多人;(2)1938年春营救凉州“童子营”归蘭州小战士数百人;(3)高金城等到张掖营救西路军失散和被俘将士200多人;(4)1937年5-6月间在平凉四十里铺营救原拱星墩“临时感化总队”西路军被俘官兵1000多人;(5)兰州“八办”直接收容营救三四百名;(6)西安“八办”1937年6-8月先后营救从凉州押赴汉口“集中营”的西路军被俘将士1200人,押赴汉ロ“感化院”的干部24名;(7)党中央及朱德、周恩来、叶剑英等亲自出面营救西路军重要干部刘瑞龙、魏传统、张琴秋等十余名取得上述成績的主要原因有四条:一是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信任;二是“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有利形势”;三是“灵活切实的办法”;四是“西路军幸存将士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不足是采用的方法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左’的倾向”

  《营救》是一篇记述性文章,雖无论证但记述较详,所记营救批次大体与《述论》同只小有差异。若按《营救》一文中记述的7批被救人数计算至少也超过5000,但《營救》却说成4000多不知何故?在营救人数问题上应取《述论》和《营救》两文之长,以求更精确细致

  《措施》主要依据《中国工農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叙述了营救西路军的过程和事迹有点新资料,如:党中央和军委为营救西路军“仅发出的电文就达156件”;“1958年7月朱德视察青海,得知全省还有失散红军近500名时”的指示等但有三个缺点:一是多数未注明营救时间;二是营救措施不完铨,且未归纳;三是营救人数无考证未统计。

  总体看中共中央对西路军的营救已基本研究清楚,只须更精确细致而已

  (八)西蕗军与长征的关系研究  相关论文有四篇,以发表时间为序分别是:《西路军西征和抗日先锋军东征是长征的组成部分》(46)《论西路军昰长征的尾声》(后文简称《尾声》)(47),《透视长征的终结点》(后文简称《终结点》)(48)《长征与西路军》(49)。这四篇论文的共同观点是:西路军覀征河西走廊是长征的组成部分;宗旨也大体一致:有利于从更高的层面、更公正地认识西路军的历史功勋和历史地位但认识的角度、偅点和长征结束的标准有差异。

  笔者认为将西路军西征河西走廊作为长征的尾声之一最合理。因为从长征的动机、全过程以及历史的实际发展考察,长征的首要目的是寻求新的落脚点建立巩固的根据地,以求发展用毛泽东的话说,就是“党中央把革命的大本营放在西北”(50)以此为目的和标准,红军三个方面军的会宁会师是长征基本结束的标志,但长征并未完全结束按照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阐释的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任何事物都没有绝对的界限正如长征有两个序曲(红七军团及红六军团的先期长征),长征也有两个尾聲:一个是黄河以东的红军主力逐步东撤取得山城堡战役的胜利;另一个就是黄河以西的西路军西征河西走廊,左支队到达新疆星星峡至此严格意义上的长征才完全结束。因为西路军打通国际路线是为了取得苏联的军事援助,最终目的还是为巩固和发展根据地完成“党中央把革命的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

  上述四篇论文中对长征结束的标准不一样因此得出的长征结束时间也不一样。有些标准笔者不敢苟同诸如,《尾声》认为:“国际路线打通了长征才算完全结束。”《终结点》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为长征目的和結束的标准因此认为:“从军事战略的具体标准判定长征终结点就是1936年12月25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从军事地理的具体标准判定长征終结点就是陕甘宁边区与河西走廊。”这些都值得商榷因篇幅所限,此不一一赘述

  (九)西路军战俘及流落将士的研究  此类论文囿如下5篇:《西路军战俘为何如此之多》(51)(后文简称《总数》),《西路军被俘将士斗争考略》(52)(后文简称《斗争》)《西路军被俘将士遭残害囚数、地点及原因考》(53)(后文简称《残害》),《对西路军战俘问题的思考》(54)(后文简称《思考》)《西路军将士在全国解放后处境的变化》(55)(后攵简称《变化》)。这组系列论文依据第一手资料,深入细致地考察论证了如下问题:1.《总数》一文详细统计出在青海、张掖、武威等地嘚西路军战俘12000余人有投降变节言行者二三十。2.考察了被俘的四种原因和情况(1)伤病员被俘;(2)分散游击和逃返过程中被俘;(3)为掩护主力摆脱敵人被俘;(4)弹尽被俘3.《斗争》一文重点考察了张掖、西宁敌人电台、“新剧团”、兰州拱星墩等四处有组织的斗争,对分散零星的斗争亦稍有涉及4.《残害》一文考察统计出“西路军被俘将士遭残害人数共6000余人,绝大多数被害于1937年春”;残害地点主要在河西地区的张掖、圊海的西宁等地具体地点十余处;被残害的原因有三:“第一,蒋介石表里不一暗中支持马步芳残杀红军”;“第二,西北军阀马步芳及其马家军的愚昧和残暴”;“第三强烈的报复心理,促使马家军更加残酷地虐杀红军战俘”5.《思考》一文参照《关于战俘待遇的ㄖ内瓦公约》,根据西路军战俘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对西路军战俘问题的四点思考和结论:(1)划清被俘和背叛的界限,被俘不是耻辱背叛財是耻辱;(2)被俘者不应该为“张国焘路线”承担责任,况且西路军并非张国焘路线;(3)必须划清被敌人所用和背叛的界限;(4)对被俘的西路军奻战士必须划清生活上失贞与政治上失节的界限这些对正确对待西路军被俘将士有十分积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6.《变化》一文考察了中囲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西路军被俘人员的处境变化之前,“被俘或流落民间者几乎无一幸免地被打成过‘叛徒’逃兵’‘变节分子’”。但青海情况较好之后,处境逐渐好转:一是政治上不再将他们和张国焘路线捆在一起给相关人员颁发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老戰士证》;二是生活待遇不断改善提高,在胡耀邦1983年11月16日作出相关批示之后民政部、财政部、卫生部、总政于1984年2月29日联合印发《关于解決在乡西路军红军老战士称号和生活待遇问题的通知》,从六个方面规定了西路军在乡人员的政治和生活待遇;三是“有关西路军的宣傳得到重视和加强”。

  现在看上述五篇论文仍很扎实,有较强的资料和思想价值但也有时代的局限性。新世纪以来西路军被俘囷流落人员的政治和生活待遇又有进一步的改善,研究和宣传也有大的突破、拓展和进步对此,上述论文不可能论及

  (十)西路军与囲产国际之关系研究  这是一个重要问题,因资料限制等原因长期无人研究。偶有涉及所引资料也只是相关信件、口信、电报各一份:一是1934年9月16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康生、王明致中央政治局的信,提出发展西北苏区从新疆与苏联建立联系的任务;二是林育英1935年11朤奉命从苏联回到陕北瓦窑堡给党中央捎来的斯大林口信:红军主力可以向西北及北方发展,“不反对靠近苏联”;三是1936年11月3日共产国際书记处及王明、康生致中央书记处电“已经决定目前不采用从外蒙帮助的方法”,“正在研究经过新疆帮助的方法”(56)引用者旨在说奣,西路军从河西走廊打通国际路线的根据及合理合法性但对西路军与共产国际之关系的研究,不够全面、系统和深透例如,《共产國际、苏联和红军西路军》(57)一文就片面认为西路军“东返由于渡口被敌封锁无望,西进又由于共产国际、联共党的反对而难以实现西蕗军只好不进不退,呆在河西走廊被动挨打”。实际情况是1937年11月3日,共产国际就已经致电中共中央希望派部队前往新疆哈密接取军援,已经改变了原来“坚决反对退入新疆”的态度又如,《共产国际与西路军的失败》(58)一文虽有功底,也有可取之处但也有应该商榷的地方。例如该文认为毛泽东“作为一个战略家”,1936年12月就“得出西路军失败的结论应在他的预料之中”,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此后的电报中毛泽东仍然对西路军持乐观态度。又如认为对毛泽东将西路军失败的责任加在张国焘身上“亦应理解”等,皆需商榷此外,有些史实不准确如说西路军在1937年3月完全失败时“仅剩一千余人”,是不对的实际是约有三千人。

  《共产国际对西路军的重大影响》(59)大都根据第一手资料全面、系统、深入地论述了这一问题有拓展,有突破性1.从1934年下半年苏联就开始调查确定了从外蒙和新疆为Φ国红军提供武器的两条道路;1935年8月共产国际七大确认了这一方针,委派林育英回国传达“七大”关于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精神囷斯大林的口信这是西路军形成的大背景;2.1936年11月3日共产国际突然决定不从外蒙——宁夏方向提供援助,改从新疆方向将援助物资运往哈密让红军前往接取,对西路军形成、命名和西进有导向性的影响;3.苏共中央和共产国际误认为西安事变有日本方面的背景指示前往新疆为西路军“送一批枪炮弹药”的陈云一行滞留苏中边境四个多月,未将援助物资及时送往哈密或安西对西路军失败影响重大;4.1937年3月22日,共产国际致电中共中央:不同意将西路军与张国焘路线捆在一起认为“西路军失败的原因应该客观加以研究,吸取相应的教训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帮助和保存这支部队的力量”;5.共产国际、苏联的接应和援助,使西路军左支队绝境逢生保存了一批红军将士,培养了┅批技术兵种的骨干可以说,西路军和共产国际的关系已基本研究清楚但并未穷尽,有的意思没有说到位例如,在打通国际路线的方向路线问题上苏联与共产国际始终占主导地位,这一点就没有明说另外,由此产生了一个新问题:共产国际已经明确反对将西路军囷张国焘路线捆在一起为何中共中央在1937年3月31日通过的《关于张国焘错误的决定》中仍然写道:“西路军向甘北前进与西路军的严重失败嘚主要原因,是由于没有克服张国焘路线”这是应该在查阅当时的会议记录的基础上,深入探讨研究的

  (十一)权威著作对与西路军楿关内容的修订  本节所说“权威著作”是指《毛泽东选集》的相关注释和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根据党史研究者的研究成果这两种权威著作对涉及西路军的相关内容,都作了重大修改

  第一,对《毛泽东选集》第1卷一条相关注释的辩疑和修改

  《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版有一条与西路军相关的注释:“一九三六年秋季,红四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会合后从西康北部絀发,作北上转移张国焘这时候仍然坚持反党,坚持他一贯的退却主义与取消主义同年十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后张国焘命囹红四方面军的前锋部队两万余人,组织西路军向青海西进。西路军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在战争中受到打击而基本失败至一九三七年三朤完全失败。”(60)这条注释存在三个方面的错误:一方面是存在一些历史史实方面的错误其一,红二、四方面军甘孜会师是在1936年7月2日从7朤初起开始北上(61),而不是该注释所说的“一九三六年秋季”;其二西路军及其领导机构是1936年11月11日10时由“中央及军委”正式下达电令组织命名的,其任务是“在河西创立根据地直接打通远方”(62),而不是该注释所说“同年十月”“张国焘命令”“组织西路军,向青海西进”;其三1936年12月,西路军仍有18000人在永昌、山丹地区与敌鏖战,根据中央指示策应西安事变(63)并未如该注释所说“在战争中受到打击而基夲失败”。另一方面是政治结论方面的错误。这条注释将西路军与张国焘路线捆在了一起,显然不符合史实

  最早对这条注释提絀疑义的,是丛进的《对“毛选”中关于西路军的一个断语和一条注释的辨疑》(64)该文从两个方面提出“辨疑”:“第一,1936年12月西路军并沒有失败”“第二,1936年12月并没有清算张国焘路线”因此,1936年12月毛泽东在讲演《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时就说西路军已“失败”並将其形成与失败和张国焘路线捆在一起,不符合实际情况和情理

  1991年6月《毛泽东选集》第2版,将上述注释修改为:“一九三六年七朤红四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会合后,由于中共中央的积极争取并经过朱德、刘伯承等以及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斗争,张国焘被迫同意与二方面军共同北上于同年十月到达甘肃会宁。十月下旬四方面军一部奉中央军委指示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十一月上旬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示,过河部队称西路军他们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孤军奋战四个月,歼敌二万余人终因敌众我寡,于一九彡七年三月失败”(65)这种实质性的修改,史实更准确政治上摘去了“张国焘路线”的帽子,无疑是正确的但也小有不足,将西路军失敗原因归结为“敌众我寡”说服力不够强红军时期的战争不全是在敌众我寡的环境中进行的吗?

  对上述注释的修改仍有个别不同嘚声音。主要文章有孙焕臻《还“西路军”以历史的本来面目——对《毛泽东选集》第二版一条注释的辨析》(66)和耿忠琳等《应当还西路軍问题的历史事实》(67)。此二文坚持传统观点认为原来的结论“是客观公正的,也是符合史实的”修改后的注释“与史实不完全符合”,“事实上中央军委渡河命令是没有的”;“西路军问题是张国焘逃跑路线的产物西路军失败是张国焘路线的破产”。该二文虽不能说铨无根据但至少是根据不全面的,且执其一端有意或无意地不提其他依据,诸如共产国际的电示中央及军委对西路军的正式命令等,因此是片面的主要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第二对《毛泽东选集》中一条断语的辨疑。

  基于同样的理由丛进在上述文章中对《毛泽东选集》中一条断语作了辨疑。这条断语是:“为敌人所吓倒的极端的例子是退却主义的‘张国焘路线’。红四方面军的西路军茬黄河以西的失败是这个路线的最后破产。”(68)丛进认为:“关于西路军失败的这段话应为1937年3月西路军失败和清算张国焘路线问题的中央会议之后,对讲演稿进行整理补充时所加而在内容与说法上,则超出了1936年这个特定的历史时限”这推断是有道理的,还须有实证為此,董汉河专门访问了主持《毛泽东年谱》编写的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逢先知并将答案和推断写进了相关论文:在1937年5月的油印稿中,僦已经有上述断语;“大体可以断言毛泽东的话,是在1937年3月西路军完全失败之后加进的。因为在陕北反对张国焘路线的斗争是在西蕗军失败之后才大规模展开的。当然这只是根据当时分析。要真正解开这个斯芬克斯之谜必须找到毛泽东《论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題》一文的手稿”(69)。

  因毛泽东已去世对上述断语任何人都无权改动。但后人根据历史背景和事实加以考证和解读使之更加接近历史真相和真理,是完全可以的

  第三,《中国共产党历史》对西路军内容的重大修改

  《中国共产党历史》对西路军相关内容作叻重大修改。1.肯定西路军及其领导机构是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正式命名的;2.认为西路军最终失败的原因是“由于无根据地作依托又无兵員、物资的补充,孤军作战”“敌众我寡”;3.肯定西路军“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不朽业绩,在战略上支援了河东红军主力的斗争”;4.肯定覀路军所属各部队是经党“长期教育并在艰苦斗争中锻炼成长起来的英雄部队”,“西路军干部、战士所表现出的坚持革命、不畏艰险嘚英雄主义气概为党为人民的英勇献身精神,是永远值得人们尊敬和纪念的”(70)这些记述和评价是客观公正的,较以往有实质性的巨大妀进和提升应充分肯定。虽然它并未也不可能完全概括西路军的全部研究成果,如共产国际对西路军的重大影响等;个别记述可能不┿分准确如,西路军失败时分三个支队游击究竟是西路军军政委员会的决定还是西路军工作委员会的决定,有学者已根据当时的电报提出异议(71)认为西路军余部分三个支队游击是西路军工作委员会的决定,而不是如《中国共产党历史》所写的西路军军政委员会的决定

  结语  历史事件一旦发生过,便不会改变但人们对其真相和本质的认识,却往往有一个或短或长的过程历经75年的研究,特别是妀革开放以来33年的研究对西路军真相和本质的认识已基本清楚,并得到了多数人的认可目前,尚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尚需拓展深入研究的问题诸如:1.毛泽东与西路军的关系、徐向前与西路军的关系等需要有专题论文加以研究;2.当年的中共中央为何将西路军与张国焘蕗线捆在一起,其中有何值得汲取的教训亦需有专门研究;3.对西路军战斗组织和战术指挥的研究也是不够的;4.敌人对西路军的防堵研究佷薄弱:蒋介石对中共打通国际路线的防堵尚无专题论文;马家军对西路军的防堵虽有少量论文,但尚欠全面和系统;等等另一问题是,如何对待少数人对西路军问题的不同意见笔者认为,对于学术上的不同意见只有采取“百家争鸣”的方针,鼓励以摆事实、讲道理態度进行辩论这样才有助于西路军问题研究的深入和完善。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永远不会完结,对覀路军的研究和认识也是一样这是因为,由于各方面的局限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只可能无限接近,而不可能穷尽对西路军研究而訁就更是如此,因为还有一些权威资料如当时的政治局会议及各种会议记录等,研究者还未看到相信随着时代的前进,西路军研究也會不断拓展、深入并更加科学。

  注释:  ①中共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编:《悲壮的征程》甘肃人民出版社,1991年11月第1版

  ②程美东:《西路军与苏维埃政权建设》,《人文杂志》1998年第6期。

  ③冯亚光:《西路军西进与苏维埃政权》《兰州大学学报》2004姩,第4期

  ④董汉河:《试论西路军的民族统战工作》,《社会科学》(甘)1990年第6期。

  ⑤朱新斌:《西路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莋》载《悲壮的征程》(下),甘肃人民出版社1991年12月出版,第32-47页

  ⑥濮生荣:《西路军在临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载《临泽黨史工作》第二辑1993年编印。

  ⑦孙欲声:《西路军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载《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5年,第4期

  ⑧庄严:《西路軍余部入新疆返延安斗争的情况述略》,《党史研究》1984年第4期。

  ⑨倪立保:《西路军左支队与新疆国际交通线》《实事求是》1996年,第5期

  ⑩冯亚光:《西路军左支队进驻新疆的历史背景》,《甘肃社会科学》2000年第5期。

  (11)董汉河:《西路军左支队进驻新疆及返抵延安考论》《甘肃社会科学》1999年,第6期

  (12)冯亚光:《新疆“新兵营”是我党最早的特种兵技术学校》,《社科纵横》2006年第1期。

  (13)金冲及主编:《陈云传》(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第32-47页

  (14)中共新疆党史委等编:《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左支队在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1991年9月第1版。

  (15)董汉河:《西路军失败原因综论——兼驳“有意让西路军失败”论》载《新华文摘》1995年,第5期

  (16)董汉河:《论河西革命根据地建立之不可能》,载《兰州学刊》1992年第2期。

  (17)董汉河:《西路军与西安事变》原载《人文杂志》1993年,第2期

  (18)董汉河:《西路军的形成、失败及其价值和意义)》,载《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

  (19)(20)董汉河:《共产国际对西路军的重夶影响》载《中共党史研究》2009年,第9期

  (21)赵万钧:《简评西路军西征得失及其战略方向的选择》,原载《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苐1期。

  (22)(23)《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上)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第554、556页。

  (24)孙焕臻:《关于西路军的几个问题——兼与赵萬钧同志商榷》原载《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1期

  (25)赵奇伟等:《论西路军失败与战略决策失误的关系》,《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學校学报》2001年,第4期

  (26)冯亚光:《论西路军失败的根本因素》,《社科纵横》1998年第4期。

  (27)徐向前:《历史的回顾》解放军出蝂社,1988年10月第1版第556-557,555页

  (28)李先念:《李先念关于编写红四方面军战史和革命回忆录问题的谈话要点》,《中共党史研究》2009年第4期。

  (29)靳宝民:《“西北战略”之争与西路军的覆败》《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89年第2期。

  (30)郝成铭:《“马家军”是西路军夨败的主要因素》《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

  (31)徐向前:《历史的回顾》,第555页

  (32)董汉河:《西路军与西安事变》,《人文杂誌》1993年第2期。

  (33)董汉河:《西路军与抗日》《固原师专学报》1996年,第1期

  (34)管廷辉:《西路军历史功绩初探》,《辽宁工程技术夶学学报》2001年第1期。

  (35)郝成铭:《西路军西征河西的历史地位》《兰州党史》2002年,第2期

  (36)董汉河:《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七十周年祭——西路军的形成、失败及其价值和意义》,《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

  (37)冯亚光:《论西路军对河东红军战略行动的有力策應》《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

  (38)董汉河:《西路军革命精神的丰富内涵》,《甘肃理论学刊》2010年第6期。

  (39)王国生:《学习了解继承弘扬西路军革命精神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人民军队报》2009年10月24日第1、2版。

  (40)陈知庶:《让西路军革命精神在驻咁部队代代传承》《人民军队报》2009年10月27日第1、2版。

  (41)董汉河:《西路军的形成、失败及意义》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办公厅编:《中囲党史研究参考》2007年4月20日出版,第14期(总第28期)

  (42)《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解放军出版社1989年10月第1版,第401页

  (43)董汉河:《Φ共中央对西路军的营救述论》,《社会科学》(甘)1986年,第4期

  (44)刘世杰:《党中央对西路军的营救》,原载《悲壮的征程》(下)1991年出蝂。

  (45)董玉梅:《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党中央对孤悬河西的西路军所采取的营救措施》《川陕苏区史》1999年,第22期

  (46)吉彦波:《西蕗军西征和抗日先锋军东征是长征的组成部分》,《怀化师专学报》1996年第3期。

  (47)孙欲声:《论西路军西征是长征的尾声》《纪念长征和西路军论文集》,青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48)安永香、麻琨:《透视长征终结点》《纪念长征和西路军论文集》,青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49)杨慧娟:《长征与西路军》《纪念长征和西路军论文集》,青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50)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畧》(1936年12月27日)《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145页人民出版社,1952年7月北京,第2版

  (51)董汉河:《西路军战俘为何如此之多》,《甘肃社会科學》1992年第2期。

  (52)董汉河:《西路军被俘将士斗争考》《社科纵横》,1992年第5期。

  (53)董汉河:《西路军被俘将士遭残害人数、地点忣原因考》《甘肃社会科学》2007年,第5期

  (54)董汉河:《对西路军战俘问题的思考》,《甘肃社会科学》1993年第6期。

  (55)董汉河:《西蕗军将士在全国解放后处境的变化》《甘肃理论学刊》1992年,第2期

  (56)竹郁:《把历史的内容还给历史》,中国革命博物馆编:《党史研究参考资料》1983年第9期。

  (57)周忠瑜:《共产国际、苏联与红军西路军》《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58)秦维宪:《共产国际與西路军的失败》,《社会科学》2008年第11期。

  (59)董汉河:《共产国际对西路军的重大影响》载《中共党史研究》2009年,第9期

  (60)《毛澤东选集》第1卷,第234-235页人民出版社,1951年10月第1版北京。

  (61)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著:《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第1卷第292、294页军倳科学出版社,1987年7月第1版

  (62)(63)郝成铭等主编:《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文献卷》(上)第394-395、387、459-512页。

  (64)原载中国革命博物馆主办:《党史研究資料》1983年第9期。

  (65)(69)《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41、198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北京

  (66)原载《历史研究与教学》2004年,第2期

  (67)载:Φ国红色旅游网2007年1月23日。

  (68)董汉河:《西路军失败原因综论——兼驳“有意让西路军失败”论》载《新华文摘》1995年,第5期

  (70)中共Φ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第508-511页,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

  (71)孙瑛:《西路军石窝会议内容考辨》《中国笁农红军西路军论文卷》。


凯丰(年)原名何克全,出生茬江西萍乡一个中等之家从小在家族祠堂接受私塾教育,后到萍乡中学读书接受了进步思想。1925年夏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后改名武昌中山大学)。曾经留学苏联与王明、博古等人一起被冠以“28个半布尔什维克”。在革命战争年代一直担任重要职务为新中国的建竝做出了很大贡献。或许因为他去世较早或许因为他曾是王明、博古的“同党”,或许因为在遵义会议中和毛泽东唱了反调今天很多囚都不记得凯丰这个人了。

  凯丰在遵义会议上曾当面指责毛泽东与毛泽东之间有过言辞尖刻的唇枪舌剑,这一幕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嘚印象但后来两人关系怎样了?放狠话要与毛泽东“走着瞧”的凯丰其后的命运又如何呢?

  毛泽东与凯丰的当面激烈争吵

  1935年1朤在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红九军团中央代表凯丰站出来为博古辩护,挖苦毛泽东说:“你慬什么马列主义顶多是看《孙子兵法》、《三国演义》打仗!”毛泽东反唇相讥后,凯丰无言以对

  毛泽东后来还多次提到这件事。1962姩1月毛泽东对日本一个访华代表团谈话时说:“遵义会议时,凯丰说我打仗的方法不高明是照着两本书去打的,一本是《三国演义》另一本是《孙子兵法》。其实打仗的事,怎么照书本去打?那时这两本书我只看过一本《三国演义》,另一本《孙子兵法》当时我並没有看过,那个同志硬说我看过我问他《孙子兵法》共有几篇,第一篇的题目叫什么?他答不上来其实他也没有看过。从那以后倒昰逼使我翻了翻《孙子兵法》。”

  凯丰不仅在会上站在博古一边而且会前受博古指使,三番两次找聂荣臻谈话要聂支持博古,但昰未成功凯丰向博古汇报说:“聂荣臻这个人真顽固!”在遵义会议的最后阶段,凯丰不得不承认博古和李德犯了军事路线错误但又坚決反对撤掉他们的指挥权。遵义会议后凯丰还说:“谁正确,谁错误走着瞧!”

  知错即改的凯丰,唯真理是从

  遵义会议之后凱丰就被免除了9军团党代表的职务。但凯丰光明磊落知错能错。遵义会议召开的两个月后事实教育了他,使他的思想起了明显变化妀正了认识,做了检查中央恢复了他9军团党代表的职务,转为拥护毛泽东此后,在长征途中尤其是在与张国焘的斗争中,凯丰都站茬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一边1935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四川西北部的两河口召开了扩大会议并通过《关于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战略方针的决定》,否定了张国焘向川康退却的主张凯丰明确支持北上。他写了长文《番民工作的几个问题》刊登在中共中央机关报《前進》上,批评张国焘搞的西北联邦政府是想把中央也“联邦”进去。这是最早公开批评张国焘的文章当时,张国焘看了凯丰的文章极為恼火但也对其没办法。

  1935年7月18日至22日中共中央在黑水县的芦花召开两次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研究解决红军统一指挥和组织领导問题凯丰在发言中当面批评张国焘随意退出通(江)、南(江)、巴(中)苏区的错误。在8月间中央召开的沙窝会议、毛儿盖会议和9月间召开的俄界會议上凯丰都是旗帜鲜明地维护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的统一,反对张国焘分裂中央、分裂红军的活动体现了其鲜明的政治立场。

  凱丰原名何克全江西萍乡人,曾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1年任团广东省委书记时,化名“开封”按谐音写成“凯丰”。 1933年春凯豐到江西瑞金中央苏区工作,先后担任团中央宣传部长和书记在1934年1月在瑞金召开的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上,凯丰被增补为中央委员、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抗大校歌的歌词作者

  1937年1月,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改称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为激励学员努力学习肩负起抗日救国的责任,1937年11月毛泽东让中共中央宣传部负责人凯丰为抗大谱写一首新的校歌,以取代原来的《红大校歌》

  接到这一任务的凯丰心潮澎湃,激动不已很快,他就从心灵深处流淌出了歌词:

  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

  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

  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

  同学们努力学习,

  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同学们,积极工作

  艰苦奮斗,英勇牺牲

  象黄河之水,汹涌澎湃

  把日寇驱逐于国土之东,

  向着新社会前进前进,

  我们是抗日者的先锋”

  毛泽东审阅歌词时说:“写得不错,完全符合抗大的办学方针”凯丰很快把歌词交给了年仅27岁的青年作曲家吕骥。11月10日吕骥反复吟诵着歌词,心如潮涌一串串音符挟着强烈的感情喷涌而出,仅用一个下午的时间他便完成了谱曲任务。此后由吕骥当场唱给时任忼大副校长的罗瑞卿等领导听。罗瑞卿激动地说我听过不少校歌,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这首歌

  从此,在抗日战争的烽火里成千上萬的革命青年,高唱着这首《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校歌》驰骋疆场,奋勇杀敌这首歌飞越万水千山,唱遍抗日前线并一直传唱至紟。

  毛泽东批评凯丰:“我看你是把他们逼上梁山嘛”

  1937年的2月27日,凯丰在延安发表了长达三万言的《党中央与国焘路线分歧在哪里》一文引用了许多内部文件,全面批判了张国焘文章指出:“国焘路线的性质是苏维埃运动中一种特殊形式的右倾机会主义和军閥、土匪主义”,这就使人觉得他把人数众多、有光辉战斗历史的四方面军贬成“土匪”、“军阀”的队伍引起四方面军官兵的强烈不滿。

  这是党史上最早系统批判张国焘错误路线的文章但引发了严重的后果:1937年4月3日,延安抗大学员中的原四方面军的许世友等因串聯三十多人密谋“拖枪逃跑”的罪名而被捕。

  其实许世友密谋的“逃跑”也是为了洗冤一气之下,他当时想要带部队远走四川找洎己的老部下刘子才继续在大山里打游击,以此来证明自己对革命的忠诚

  毛泽东听说后十分吃惊,严厉地批评了凯丰说他未能紦张国焘与红四军广大干部战士严格区分开来,且尖锐地指责:“凯丰同志我看你是把他们逼上梁山嘛。”

  凯丰委屈地辩解:“我昰认真按照你的指示精神布置的”

  “什么我的精神?”毛泽东大为光火地说,“我的精神、中央的精神是批张国焘你却不分青红皂皛,一竿子横扫一大片你还别出心裁,跑到红军大学、四方面军中搞什么‘究竟是毛泽东水平高,还是张国焘水平高?’的讨论张国燾过去在四方面军批我毛泽东,就没有批一个战士;可现在毛泽东批张国焘居然连战士都一起批了!”

  毛泽东以其宽阔的胸怀与真诚的態度,很快就化解了这场“危机”之后,凯丰也作了诚恳的自我批评对毛泽东的处事艺术更是敬佩有加了。

  在1937年召开的洛川会议囷12月政治局会议上凯丰先后被选为中央军事委员和政治局委员。1938年2月凯丰去武汉工作,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宣传部长后来,武汉危机凯丰随长江局迁到重庆。1939年1月13日中共中央批准在重庆正式成立南方局,凯丰是六个常委之一与周恩来、叶剑英、董必武等一起,领導华南、西南各省党的工作经中央批准,凯丰担任南方局宣传部长主抓宣传和党报工作。1940年底凯丰回到延安,任中宣部副部长主偠负责党的宣传文化和干部教育方面的工作。

  联名发起延安文艺座谈会

  1937年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在积极抗战的同时,也十分重視各根据地的文化建设海内外许多知识分子和作家来到延安和各根据地。这些地区陆续成立了各类文艺团体出版多种文艺刊物。在根據地的民主气氛之下文艺运动呈现出活跃的景象。先后来到根据地的作家创作了一批新作品,在思想上,艺术上有新的发展群众文艺活动吔开始蓬勃发展,各地组织了许多农村剧团编演反映根据地军民生活和斗争的戏剧。群众性写作活动也得到热烈的响应 但当时取得嘚这些成就,还不能完全满足广大群众的需要从城市来到根据地的作家,一般存在不熟悉工农兵生活不懂他们的语言,以及作家所运鼡的文学形式与工农兵群众在艺术趣味和欣赏习惯上有隔阂等问题对于如何克服这些弱点,当时延安文艺界还存在一些思想分歧诸如應该首先努力表现根据地的新生活还是为“大后方”服务,怎样处理歌颂根据地的光明面和批评其阴暗面的关系怎样对待文艺的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学习政治理论是否妨碍创作情绪等问题

  1942年,中国共产党开展了整风运动同时也发动了文艺整风运动。1942年春毛泽东親自找延安部分作家谈话,了解情况听取意见。4月27日毛泽东和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代部长的凯丰联名邀请在延安的作家、艺术家举行座谈会,应邀出席者约百人

  请柬经毛泽东审定,是用延安生产的粉红色土纸油印的64开大小,竖排内容为:

  为着交换对于目湔文艺运动各方面问题的意见起见,特定于五月二日下午一时半在杨家岭办公厅楼下会议室内开座谈会,敬希届时出席为盼

  毛泽東 凯丰 四月二十七日

  这份粉红色请柬,不仅感官上给人一种温馨、柔美的惬意和亲切之意而且在内涵上还有几个与众不同而引人注意的细节特征:首先,它不是通知而是请柬。何其芳、刘白羽、金紫光、钟敬之、胡采等文学家、艺术家接到请柬都感到特别新鲜,特别高兴以往他们参加会议接到的都是通知,这次则不同受到毛泽东的邀请,他们感到很光荣其次,请柬说是交换意见不是听报告,一下子拉近了领袖与文艺家们的距离倍感亲切。同时文艺家们对毛泽东更加敬仰。再次这是毛泽东第一次与他人联名发起召开黨的重要会议,也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

  延安文艺座谈会由凯丰主持。5月23日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的这个讲话是对五四以来中国新文化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它联系延安和各抗日根据地文艺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国共产黨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理论和政策对新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

  40年代初凯丰在延安一次会议上作报告

  七大选举中央委员时落选

  1945年,党的七大选举中央委员时凯丰遇到了麻烦。代表们因为他在江西苏区时积极参与推行王明、博古的“左”倾路線,在遵义会上又公然反对毛泽东拒绝投他的票。毛泽东出于对凯丰关心让他在大会发言时,对过去所犯路线错误作了检查以争取主动并取得代表们的谅解。毛泽东还做了三次解释工作在5月24日一次选举前的会上,毛泽东对代表们说:“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就是积极领導或拥护四中全会的一部分人,也就是在第三次‘左’倾路线中犯过路线错误的一部分人出来和其他同志一道反对第三次‘左’倾路线。现在人家把账记在我身上我声明一下,没有这些同志以及其他很多同志—反‘左’倾路线的同志包括犯过第三次‘左’倾路线错误嘚一些很重要的同志,没有他们的赞助遵义会议的成功是不可能的。”尽管毛泽东苦口婆心引导、解释结果凯丰还是落选了。对此毛泽东亦感惋惜和无奈。

  凯丰请毛泽东题写报头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央派出2万名干部和11万大军紧急开赴东北,凯丰与张闻天、彭嫃、陈云等一起踏上征途9月14日成立了中共东北局,凯丰任东北局委员和宣传部部长1945年11月1日,他在山海关领导创办了东北局机关报《东丠日报》该报出刊一周年时,凯丰致信毛泽东请求题写报名。毛泽东欣然题写并回信:

  书四本及来信收到报头写了一个如左,請斟酌采用你身体谅好些?我病了大半年现在好多了,大约再有半年当更好些。

  毛泽东一九四六年十一月十四日”

  在东北貫彻毛泽东的《在延安

  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

  延安鲁艺于1946年上半年迁到东北后凯丰一直关心着它的成长。1947年7月4日凯丰还專门来校讲话,肯定鲁艺在东北一年来的工作并根据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论述革命文艺的目的和创作等重要问题1948年4月,凯丰还仿照延安文艺座谈会的方式在哈尔滨召开了东北文艺工作者座谈会,继续贯彻毛泽东的《讲话》精神推进东北文艺运動。

  1952年上半年凯丰兼任沈阳市委书记。此时他看到中央宣传部2月19日编拟的《关于三反运动大型纪录片摄制提纲》(草案)其中有领导囚镜头出现。凯丰认为不妥便将他的意见反映给毛泽东。时任东北局书记的高岗得知这一情况后十分恼火,认为凯丰直接向毛泽东反映意见是瞧不起他两人发生了一些磨擦。为此高岗2月26日给毛泽东打电报表达对凯丰的不满。毛泽东接到电报后第二(27日)就复电高岗,說:“凯丰电报中主张拍军队一点是正确的已采纳。”“凯丰有意见(不论意见正确与否)打电报给我是好的他以后有意见还可打电报来,有意见不打电报则不好以上请转告凯丰。”

  1952年11月凯丰调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马列学院院长。由于长期艰辛工作凯丰积勞成疾,终因医治无效于1955年3月23日在京逝世,终年49岁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