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需要共营造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诗

<div>
<div>
<span>  全新观念全新角度全新架构述及五百位中国现当代诗人、上千首诗歌文本,对于百年中国新诗最先行、最客观的论述此文为团结出版社2016年版精装本《中国新归来詩人》诗典的前论(7万字),发表于2017年第4期《读书文摘》</span>
<p>
【主题词】:<span>百年新诗/史略/现当代诗人/新归来诗人/文本解析</span><span>&nbsp;</span><span>&nbsp;</span><strong> <span> [</span></strong><span><strong>百年中国新诗概论]</strong></span><span>  </span><span>——兼新归来诗人总论</span><span>&nbsp;</span><span>  沙克/</span><span>&nbsp;</span><span>&nbsp;
一、中国新诗从诗到诗的迁变脉络</span><span>  二、中国新诗归入诗学内律及其文本略述</span><span>  三、中国新詩的世纪过渡与归去来兮</span><span>  四、新归来诗人的理论描述和时下群态</span><span>  五、对《中国新归来诗人》诗典的文本探析</span><span>  六、诗歌写作现場构建及其经验细察</span><span>  七、新归来诗人存在感指向新诗的本体象征</span><span>  八、百年中国新诗的留题和暂且结语</span><span>  星翰无际中的百年不过┅瞬,其间却是世事巨变文化形态多变,生活方式质变作为文化鲜质的百年新诗,给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文明增添了什么给新诗囷现代诗是一样吗人带来了什么,弄清这两个看似无限拔高其实很现实很本真的问题就弄清了百年新诗对社会生活影响了什么,然后再忣物到题内的具体诗人和新诗文本才有了立足立论的基础。狭义地回答百年新诗从语言形式的新旧变化到内容气质的根本变化,使它獨立于旧体诗词成为普适的文学存在给中国文化增添了新的形制空间和诉求值域,延续了中国文明中的诗化传统应合了人们进入新诗囷现代诗是一样吗社会百年来的某种精神需求。事实上百年新诗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相伴同行,其间西风东渐行势曲折,或自然生发戓强扭遏制,或涅磐再生或蓄势而上,或消隐沉淀或蜂拥而至,或归去来兮随时间和生命的经纬交错运行,从诗歌艺术扭向意识形態工具再回归诗歌本身百年新诗与社会生活互生互长至今,远远进步于20世纪初是不争之实其价值观的趋真和美学度的提升,增添了中國社会的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文明指数植入到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人的文化素养中,成为生活方式的组成元素进而言之,百年新詩参与了相互交融的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人类文明的建设是中国文化立于世界所包含的一份软实力。</span><span>&nbsp;&nbsp;&nbsp;</span><span>  根据文化机制和社会生活的時代性差异本文试以不同于文学史陈式的视角观点,把百年新诗大致划分为五个阶段1949年前的民国时期,1949年到1976年的国家主义时期1977年到1989姩的多元化转型期,1990年到1999年的消隐沉淀期2000年以来的网络波普期,并对此分期进行脉络性概论和相互观照第二阶段至今的中国新诗,始終并存着两大场域即不断改进策略的泛国家主义和不断推进诗艺的泛文化主义,前者恪守主流的意识形态后者扩争自由的诗歌精神。對于百年新诗的脉络性概论指向本文依托的价值系统。在新诗第三到第五阶段产生的命题涵指的新归来诗人及其作品以及广义的新诗囷现代诗是一样吗主义诗歌及其延伸,构成本文论述的重心所在他们是隐显在百年新诗发展五分之二时段里的巨型存在。总之百年以來的文化机制和社会生活,恰恰经过了从封建农业文明走进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工业文明的完整时段把百年新诗称为新诗和现代诗是┅样吗诗名副其实。本文概论及陈述所及的新诗、诗歌、当代诗歌均为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人或当代人在互文性时空里写作的汉语新詩和现代诗是一样吗诗。本文在切题行文的过程中试图提出一些在新诗研究建档过程中未必出现过的理念观点,以及未必被关切过的视域课题若其真具学理价值,自然会有跟进深究</span><span>&nbsp;</span><strong>  一、</strong><strong>中国新诗从诗到诗的迁变脉络</strong><span>&nbsp;</span><span>  1949年前民国时期的中国新诗,属于第一阶段的廣义上的自由主义时期与民众生活方式的自主性一样,诗人们怎么写、写什么基本上是任由自己创造发挥,具有可以为诗而诗的文化環境自19世纪20年代以来,受自身文化根系的变革进步需要和西方文化的深刻影响造成了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思潮的酝酿、萌生和发展。1917姩
2卷6号《新青年》杂志发表了留美哲学博士胡适的白话诗词8首,成为中国新诗的开场之作;胡适于1920年出版白话诗集《尝试集》完成了漢语诗从文言向白话的异变。在语言形式和思想内容上更趋于自由化的新诗作品是留日知识分子郭沫若出版于1921年的新诗集《女神》。按《郭沫若自叙:我的著作生活的回顾》(1985年山西人民出版社)所载他的诗歌修养来自中国古代诗人王维、孟浩然、柳宗元、李白、杜甫囷白居易,诗歌觉醒来自外国诗人泰戈尔、海涅诗歌爆发来自惠特曼、雪莱,然后向歌德、瓦格纳的诗剧格局演进稍加审思一下,郭沫若把19世纪初的西方浪漫主义用于20世纪初中国新诗的开创写作也许着重于适应文学革命形势的需要,而非按照人类诗歌的艺术走势来同步对接新诗的形成假设把他的诗歌文本放在当时的世界诗歌范围来审阅,或者放在当代的中国诗歌范围来考量他在百年新诗史上的艺術性的地位可能会受到颠覆,或者说有被重置的可能</span><span>  中国新诗诞生以后,相对宽松的近乎自由主义的文化生态生成了中国诗人自主创作的空间场域,让诗歌艺术通古达今链西接中,外国的各种诗歌艺术形式涌入国内“从而生发出了形形色色的中国新诗和现代诗昰一样吗诗流派,如胡适、沈尹默、俞平伯、康白情、刘半农、刘大白们的尝试派王统照、鲁迅、周作人、叶圣陶、冰心、朱自清、刘延陵们的人生派,郭沫若、田汉、成仿吾们的浪漫派汪静之、潘漠华、冯雪峰、应修人、魏金枝、谢旦如、楼建南们的湖畔派,徐志摩、孙大雨、饶孟侃、林徽因、于赓虞、刘梦苇、闻一多、朱湘、邵洵美、方令孺、方玮德、陈梦家们的新月派李金发、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们的象征派,冯至、戴望舒、梁宗岱、卞之琳、何其芳、施蜇存、李广田、李白凤、苏金伞、林庚、路易士(纪弦)、徐迟、南煋们的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派胡风、阿垅、田间、冀汸、鲁藜、绿原、牛汉、曾卓、彭燕郊、邹荻帆、杜谷、芦甸、鲁煤、罗洛们的七月派,穆旦、杜运燮、辛笛、唐祈、唐湜、袁可嘉、杭约赫、郑敏、陈敬容们的九叶派,还有在《小雅》诗刊发表作品的吴奔星、李章伯、柳无忌、锡金、侯汝华、林丁、常白、陈残云和吴兴华等等诗人们以及在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诗领域中自由驰骋、风格独特善变的艾青,由他们形成了本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诗的主流但就诗歌的艺术价值及审美趋势而言,冯至、戴望舒、李金发、卞之琳、汪静之、徐志摩、穆旦、何其芳、艾青等以及诗歌内在品质至今一贯的绿原、郑敏等无疑是地位突出的。”(1992年沙克《大器の下——关于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诗的泛思考》1993年天马图书版沙克诗集《大器》附论)</span><span>  我个人对民国新诗的基本观点是,早期白話诗成为新诗诞生标志物的语言实质是完成了汉语诗从文言文向书面口语的初级转变,书面口语是写的语言而不是说的话语,没有完荿汉诗向生活口语的质变到了1920年代后半期,冯至的诗集《昨日之歌》及戴望舒的诗集《我的记忆》出版才使中国新诗有了与新诗和现玳诗是一样吗生活口语相一致的高度艺术化的范本,他们的白话诗语言是可以说的话语是与当下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诗的语言最为接菦的中国新诗。民国时期的中国新诗从艺术流派和诗歌语言的双重性建树来审视,可以约举一些年表性的诗歌著作作为范例如胡适《嘗试集》(1920),郭沫若《女神》(1921)汪静之《蕙的风》(1922)、《寂寞的国》(1927),徐志摩《志摩的诗》(1924)、《翡冷翠的一夜》(1927)梁宗岱《晚祷》(1924),李金发《微雨》(1925)、《为幸福而歌》(1926)、《食客与凶年》(1927)冯至《昨日之歌》(1927)、《十四行集》(1942),戴望舒《我的记忆》(1929)、《望舒草》(1933)、《望舒诗稿》(1937)陈梦家《梦家诗集》(1931),卞之琳《三秋草》(1933)、《鱼目集》(1935)、《十年詩草》(1942)艾青《北风》、《大堰河》(1939),路易士《行过之生命》(1935)、《火灾的城》(1937)、《三十前集》(1945)绿原《童话》(1942)、《叒是一个起点》(1948),何其芳《寓言》(1945)穆旦《探险队》(1945)、《穆旦诗集()》(1947),郑敏《诗集》(1949)等等诗集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百姩中国新诗第一阶段的主要诗艺成就。</span><span>  《晚祷》、《微雨》、
《望舒草》和《三秋草》等诗集是早期中国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派诗謌的奠基石把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诗提纯到了审美语言的层面。美学家朱光潜敏锐地透视了戴望舒的诗歌他曾在1937年5月的《文学杂志》上撰文评论,“《望舒诗稿》里所表现的……这个世界是单纯的甚至于可以说是平常的,狭小的但是因为是作者的亲切的经验,
却仍很清新爽目作者是站在剃刀锋口上的,毫厘的倾侧便会使他倒在俗滥的一边去有好些新诗人是这样地倒下来的,戴望舒先生却能在這微妙的难关上保持住极不易保持的平衡……他表现出他的美点和他的弱点,他的活泼天真和他的彷徨憧憬他的诗在华贵之中仍保持┅种可爱的质朴自然的风味。……戴望舒先生所以超过现在一般诗人的我想第一就是他的缺陷——他的单纯其次就是他的文字的优美。”以我的诗歌审美观点小资情状的生活方式和狭纯的性格思想,造就了诗人戴望舒的艺术本质在民国新诗的发展节点上,可以记忆这樣一些诗集《蕙的风》是为情而爱的真性新诗,真在精神解放新在修辞表达,“他怎寻得被禁锢的伊呢他只迷在伊的风里/隐忍着这蕜惨的甜蜜的伤心/醺醺地翩翩地飞着”;《行过之生命》是为诗而诗的誓言,集中的短诗《踏海》宣布“我为美而生存/复为美而死”;《穆旦诗集》是含有后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因素的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派诗歌的开山著作;《大堰河》、《北方》是对现实生活介入性写作的经典;《童话》是发出天籁之音的灵性写作的范本,佐证着诗歌天才说;《诗集》出版于1940年代末正如郑敏的单篇诗作《黄金的稻束》所寓意的那样,民国新诗的“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而你们,站在哪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当我们回望占居三汾之一世纪的民国新诗,比照百年新诗的命运行势可以得出宽泛的结论,民国新诗走在人类诗歌艺术的规律性轨道上</span><span>  1949年到1976年的中國新诗属于第二阶段的国家主义时期,其中包含1949年至文革前的17年诗歌阶段从诗艺第一转为形式为内容服务的思想性至上,也就是为政治垺务此期的诗人们与西方文化隔绝,运用民族主义基因中适应形势需要的文化成分与文盲半文盲十分普遍的大众文化需求相结合,围繞国家主体意志进行热度抒情代表诗人有贺敬之、郭小川、臧克家、未光然、阮章竞、袁水拍、李季、张志民等等;也有不少第一阶段嘚诗人不同程度地参与了这种热度抒情,如郭沫若、冯至、胡风、艾青、何其芳、绿原、田间、李瑛、野曼等等此类变换构造形式和表現手法的热度抒情诗,逐渐截断了中国新诗第一阶段的轨迹削弱或摈弃着诗歌修辞学和艺术审美,藉借弘扬民族性文学和人民性文学的噵理大量制作感恩时代、高唱赞歌、投身社会洪流的文本,还在农村开展了大跃进式的
“新民歌运动”将诗歌艺术变成思想教育。凡此种种情况都在维护着一体化运行的文化根本。17年诗歌的核心价值观是统一口径的——“没有祖国哪有我”维护着主体意志需要下的意识形态,或直接歌颂国家及其指代物的祖国、故乡、母亲、乡亲、长江、长城等如郭小川的《望星空》“我们要把广漠的穹窿,/变成繁华的天安门广场/让满天星斗,/全成为人类的家乡”;或间接赞美国家及其连带对象的山水、泥土、庄稼、生活及其势态等等如贺敬の的《回延安》“满心话登时说不过来,/一头扑进亲人怀……”;其价值诉求建立在时代性的坐标系中引退或虚设本我,掩去抒情个体嘚真实存在张扬大我与集体,夸大抒情客体的物质精神达成宣传漾情、感化鼓劲的助政功效。相对而言17年诗歌阶段也有一些倾向艺術底线的第一阶段诗人,他们的价值观是温度稍低或策对时势的多样呈现——“我和祖国同在”如冯至的《我的感谢》、胡风的《时间開始了》、绿原的《沿着中南海的红墙走》、田间的《马头琴歌集》,把置身新朝代的想法情感倾吐出来</span><span>  研究第二阶段的诗歌,有┅个长期存在的不该忽略回避的重要事实诗人们的生态环境是紧张焦虑的,投稿之前先要通过所在单位审查盖章无单位的人根本无权投稿,否则投出去也无人理会;投稿后首先要过的是从作者到其作品的政治思想关其次才是作品的质量关。常有祸从口出的事情发生攵字出祸更是常见,因此诗人们即使用削弱艺术性来保证思想性的立场态度饱含着思想觉悟来写作发表诗歌,也会有所顾虑和承受压力17年诗歌阶段,新生的大批诗人闻捷、张志民、公刘、忆明珠、顾工、沙白、流沙河、白桦、邵燕祥和梁上泉、严阵、郑玲、戴砚田、刘嶂、芦萍、昌耀等等走着民族性文化的热度抒情之路,发表了大量时代性需要的诗歌文本如闻捷的《天山牧歌》,沙白的《水乡行》公刘的《夜半车过黄河》,流沙河的《草木篇》忆明珠《唱给蕃瓜花的歌》等等,广受诗界好评从1955年开始,以胡风为首的路翎、阿壟、鲁藜、绿原、牛汉和曾卓等许多七月派诗人被打为“胡风集团分子”接着第一阶段的诗人冯雪峰、艾青、陈梦家等等以及闻捷、忆奣珠、流沙河、白桦、邵燕祥和郑玲、昌耀等等新生诗人,陆续被打成右派或各种阶级异己分子被迫隔离在时代的反面而放弃诗笔。</span><span>  被定性为十年浩劫的文革期间极左专制下定位于一尊的反人性和反文化,使中国新诗的进程发生断档除了食指式的手抄本写作、绿原式的隐性写作和天安门诗抄的逆动写作,此前的一切新诗成果被弃如敝屣代之以农民运动式的“小靳庄诗歌”,蹂躏人性的“阶级斗爭诗歌”愚昧民众的“宣传教育诗歌”,更多的是封建本质的“颂圣诗歌”;比起郭沫若早年独创的“郭老不算老诗多好的少,大家齊努力学习毛主席。”的谦恭顺口溜文革期间的“颂圣诗歌”变得声嘶力竭、丧失理性,达到“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永远不落的红太阳”、“万寿无疆”之类的歇斯底里的疯狂病态凡此“文革诗歌”的种种极端,既彻底践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良知也粉碎了Φ国新诗本身的立意和语境系统,当代诗歌彻底从诗走向非诗沦为愚弄社会的文化斗争的工具,后世耻于提及的恶渊</span><span>&nbsp;</span><span>  1977年到1989年的中國新诗,属于第三阶段的多元化转型期此间新旧势力并存,文化成分杂糅被陈式的当代文学史称为新时期诗歌,虽则百象竞生而价徝观念的多元分化和诗歌风貌的策动转型是其总体特征。起初的诗歌带有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的性质以手抄本和民刊《今天》为主要传播渠道的朦胧诗人,以及以官方报刊和出版社为发表平台的“归来者”诗人的诗歌便是如此伤痕是指第二阶段之伤,反思也是针对第二階段这期间面世的诗歌作品新旧并存,既有朦胧诗人食指的《相信未来》、《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疯狗》北岛的《回答》、《触电》、《我不相信》,顾城的《一代人》、《小巷》杨炼的《诺日朗》,舒婷的《双桅船》梁小斌的《中国,我的钥匙丢了》嚴力的《根》、《还给我》,也有相对独立的诗人叶文福的《将军你不能这么做》还有“归来者”诗人艾青的《鱼化石》,绿原的《兵馬俑在耳语》白桦的《阳光,谁也不能垄断》、《船》等诗歌共聚成此类作品的精神内核。</span><span>  所谓“归来者”诗人是指曾因极左專制的种种原因,在第二阶段的胡风事件期间、反右期间及文革期间被剥夺写作权力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重见天日重新归来的一批诗人,形成了第三阶段的“归来者”诗潮他们以艾青、郑敏、绿原、曾卓和白桦等诗人为首,再度拿起诗笔吟啸诗坛艾青出版了诗集《归来嘚歌》,绿原、牛汉编选出版七月派诗人合集《白色花》等等他们在中国新诗第三阶段的转折关头,起到了前承民国后启当代的动力因嘚作用
“归来者”诗人敏锐于文化环境的松动,情趣勃发地开启了诗歌写作的第二春带着过去的伤痕反思当下的现实。艾青的《鱼化石》和绿原的《兵马俑在耳语》都是借物喻世之作,反射他们对中国新诗第二阶段中的自身伤遇的哀悼艾青的“当死亡没有来临,/把能量发挥干净”的积极性与绿原的“不,我们不是死而复生/我们一直活在地下层//……//皇帝一个个死掉/我们依然坚守岗位”的批判性把怹们在中国新诗第一阶段时的艺术性差异,演进为价值观的反差白桦用直白的语言《阳光,谁也不能垄断》来反思谬论和真理“微波囸在腐朽的堤岸上寻找着缺口,/就需要那么一点!//……//不!真理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就象太阳,谁也不能垄断”他的作品格调凝质于深刻反思,少涉诗艺雕琢</span><span>  “归来者”诗人,成为本文论述的新归来诗人的命名前提未得到命名前的新归来诗人姑且叫“前新归来诗囚”,由其年龄、经历和文本的总势所决定其时的他们属于中国诗歌第三阶段的新生力量,是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主义诗潮与本土文囮相磨合的产物</span><span>  朦胧诗人的作品引起诗坛的热议,争论的实质是其脱离形式为内容服务的思想性至上以及追求诗艺的隐喻象征带來的“看懂看不懂”之争,脱离歌功颂德主体、归于生命主体的“价值观是非”之争食指作为朦胧诗的先驱,从英雄主义热血的《相信未来》到现实主义痛醒的《疯狗》其间演绎了无限的悲凉和无奈。北岛是朦胧诗的旗帜性人物他在意识形态旋涡中独流一脉警醒,属於反意识形态的意识形态化诗人他用“我不相信”对囊括人世的“天、雷、梦、死”作了全部质疑(《我不相信》),在中国新诗的史碑上刻录了“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回答》)的警句。杨炼用归于文化深渊的诗篇《诺日朗》搭建神秘典仪式的自我宗教,超越了朦胧诗的意识形态化成为复杂精深的语言学意义上的诗歌范本。顾城和舒婷都拉开了与审美现实之间的距离前者执着于梦幻词语的游弋,后者委婉机敏地抒发客体之情稍后出现的朦胧诗人严力,发出了另一种音调“把我的脚从旅游鞋里往外挖掘的/只能是故乡的拖鞋”(《根》),近乎于调侃“故乡神圣性”的语态拉开他与朦胧诗之间的距离“还给我/请还给我那扇没有装過锁的门/哪怕没有房间也请还给我/……请还给我整个地球/哪怕已经被你分割成一千个国家/一亿个村庄/也请还给我”(《还给我》),叛逆性的求索接近了第三代诗歌的血质因此我认为,对于严力的诗歌定位应该锁定他从朦胧诗向第三代诗歌的过渡性质。</span><span>  朦胧诗人的反意识形态的意识形态化属性是他们作为文化觉醒者的思想价值所在,其象征主义、意识流的语言技法是他们的语言艺术所在,他们萌芽于1960年代下半叶至1970年代、生发于1970年代后期的历史性在场是他们突破第二阶段各种诗人主体、归于生命主体,启动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嗎主义诗歌(后朦胧诗)奠基仪式的功勋所在朦胧诗人对于百年中国新诗发展的至关重要的贡献是,他们作为当代的前新诗和现代诗是┅样吗主义诗人群体扭转了中国新诗几十年的非诗化走势,反叛了工具性的意识形态让诗歌回归到诗歌艺术本身,让诗走向诗</span><span>  茬中国新诗的第三阶段,不少第二阶段的国家主义诗人与新生的国家主义诗人们一道变换题材、思路和策略,继续围绕主体意志进行热喥抒情他们以张志民、柯岩、梁上泉、雷抒雁、张学梦、纪宇等为代表,或适时地直接歌颂领袖(柯岩《周总理你在哪里》),或适時地委婉赞美英雄(雷抒雁《小草在歌唱》)或适时地激情高歌时代(纪宇《风流歌》),作品的整体精神是“反批极左、反思历史、反映新生”促动主体文化形态的转型。几年后的1985年左右深受西方诗歌横向影响的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主义诗潮涌动于民间和大中专校园,这股诗潮不仅要逆动国家主义诗人还要否决刚才站住脚跟还在饱受“看不懂”争议的朦胧诗人。“在Pass北岛舒婷的呼声中更具革命性的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诗潮全面涌起……出现了第三代诗派,他们的作品被称之为第三代诗是为了区别于1949年前的第一代新诗和现玳诗是一样吗诗和新时期的朦胧诗。第三代诗人以全新的观念和不妥协的精神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彻底革命反对任何既定的价值体系,以苼命为主体以实现自我价值为目的,为诗而诗崇尚纯粹。这期间旗号林立、流派纷呈喧闹空前。这帮先锋诗人们不但任意地全方位借鉴当代西方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派文艺的技法而且更标榜自我创新,作品光怪陆离以至有的人朝三暮四,否定至自我否定”(1992姩沙克《大器之下——关于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诗的泛思考》)。</span><span>  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主义诗潮所涌捧出的第三代诗人也被称為后朦胧诗人,与此前的朦胧诗人一样出自民间和地下在自编自印的民间诗歌出版物即民刊上发表作品和理论,比如1986年前周伦佑、杨黎、蓝马等创办的《非非》韩东、于坚、小海等创办的《他们》,李亚伟等创办的《莽汉》郁郁等创办的《大陆诗刊》,默默、京不特等创办的《撒娇》柏桦等创办的《日日新》,邵春光、郭力家创办的《太阳》等民刊为平台的诗歌社团有许多得以在1986年10月《诗歌报》、《深圳青年报》举办的“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主义诗群大展”上亮相,实现了他们在百年新诗史上的里程碑意义此机稍纵即逝,1987年起由沙克创办的火帆诗歌艺术沙龙及《火帆》以及其后由张真、老木、西川、贝岭等创办的《倾向》,孙文波等创办的《红旗》诗刊芒克、杨炼、雪迪、唐晓渡、大仙等人创办的《幸存者》,梁晓明、孟浪等人创办的《北回归线》黄梵、岩鹰等创办的《先锋诗报》,周占林等创办的《新潮文学》车前子、周亚平创办的诗社“形式主义小组”及《原样》,晓音创办的《女子诗报》、程维等创办的《大陸诗报》等等民刊以及卢辉等创办的诗社“福建三家巷"便错过了几个月前或两三年前的“86诗展”,尽管他们的诗歌品质更趋深思和稳实出于对百年新诗发展的节点性补缺的提醒责任,在此必须着重提及《诗歌报》掀起过“八十年代最后一季暴雨”——“中国诗坛1989实验詩集团显示”,包括火帆诗歌沙龙、形式主义小组、福建三家巷和已经在“86大展”亮过相的他们诗社在内的七八十家民间诗社及其作品嘚以在此“集团显示”中位居前列隆重展出。此为特殊时期由主编蒋维扬等《诗歌报》同仁艰难推出的“89诗展”刊登于1990年第一、二期《詩歌报》月刊,并发表张雷对“89诗展”的长篇评论《八十年代最后一季暴雨》值得长期愧对此次“最后暴雨”的诗歌界着力发掘研究。</span><span>  诗歌艺术的发展一如生命的成长节点性的事物遭际会在时间向度上往返影响始终,即产生互文性阅读的影响民国时期新诗的艺术思想对当代的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主义诗歌的影响自不必说,反过来说当代的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主义诗歌也改变、结构了包括民国噺诗在内的百年新诗的总体格局从民国时期诗歌、“归来者”诗歌、朦胧诗对于黑暗的否定、身体的忽略、光明的追求,到当代的新诗囷现代诗是一样吗主义诗歌对于黑暗、身体、死亡意识的觉醒和避光性倾向是诗歌艺术和思想空域的拓展和转移。“前新归来诗人”属於当代的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主义诗人范畴注重本土文化的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性经验和提炼,当然地处在百年中国新诗进程中的影响、改变和结构之中自中国新诗诞生以来,从第一阶段民国新诗到第二阶段的国家主义诗歌再到1977年至1989年第三阶段的多元化转型期的詩歌,曲折地走过了从诗到诗意弱化、从非诗到诗迁变的非凡履历</span><span>&nbsp;</span><strong>  二、中国新诗归入诗学内律及其文本略述</strong><span>&nbsp;</span><span>  如果把民国新诗称為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诗,把此后的新诗称为当代诗那么从诗的文化内涵、艺术创造、诗学价值以及社会影响力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因素来考量,中国新诗自民国阶段产生第一波高峰后由于前述的历史原因,徘徊、后退了20多年;到了文革结束后的1977年至1989年社会机制不断哋改革开放,文化生态得到空前的改善中国新诗终于进入到第三阶段,产生了第二波高峰与第一波高峰所拥有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名将、各种流派的名家大师相比,第二波高峰所包含的诗人群体构成丰富而复杂既有新诗第一阶段成名、沉默20多年再归来的新诗和现代诗是┅样吗诗人艾青、郑敏、陈敬容、绿原、牛汉、曾卓等,也有新诗第二阶段成名、沉默20多年再归来的当代诗人蔡其矫、邵燕祥、公刘、流沙河、白桦、昌耀、忆明珠等更有70年代末崛起的以食指、北岛、芒克、杨炼、江河、多多、舒婷、梁小斌、严力、徐敬亚、李钢、李小雨、林莽等为代表的朦胧诗群,以及把民族情结和个人情怀结合起来写作的诗人韩翰、姚振函、叶文福、高洪波、叶延滨、吉狄马加、韩莋荣、梅绍静、徐刚、曲有源、朱红、张新泉、桑恒昌和林染、周涛、黄邦君、谢克强、庞壮国、陈所巨等等还有80年代中期掀起的、延續到1980年代末的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主义诗潮所涌现的第三代诗人群体,如欧阳江河、翟永明、韩东、车前子、周伦佑、于坚、徐敬亚、唐晓渡、王家新、孟浪、王小龙、王小妮、陆忆敏、唐亚平、伊蕾、宋琳、张小波、柏桦、杨黎、张枣、郁郁、海子、骆一禾、岛子、西〣、吕贵品、雪迪、吕德安、郭力家、李亚伟、默默、尚仲敏等等此外还有诗歌写作比较活跃的诗人马丽华、李琦、蒋维扬、乔延凤、商震、杨克、梁平、董继平、伊甸、潘红莉、陆少平、沈天鸿、梁晓明、曲近、马莉,以及柯平、秦巴子、杨远宏、杨然、张洪波、靳晓靜、简明、李元胜等等</span><span>  1980年代是中国思想文化的黄金时代,也是文学艺术的钻石时期中国新诗在此时段得以狂飙突进般的生长勃发,藉机归入诗歌艺术发展的内在规律去工具性的意识形态化,重诗歌文本的艺术构造当代诗歌概述至此,已经无法再故意地延续对于1980姩代的一份巨大忽视和遗忘因为他们是不能被蒸发勾销的越来越明确的客观存在,必须认真地提上历史的台面1980年代除了以诗人群体强勢和潮流形式出现在机遇风尖上的那些诗人以外,还有一批已经成名或崭露头角的青年诗人和少年诗人如许德民、梁粱、潘洗尘、老铁、宋醉发(宋岗)、小海、橙子、邱华栋、丛小桦、沙克、冰峰、洪烛、林雪、大仙、程维、巫蓉、蓝蓝、荣荣、海男、潇潇、张樯、尹樹义、王道坤、勾勾(曲光辉)、阿非、唐洪波(大波)、陶文瑜、荆歌、子规、柏常青、邵春光、熊召政、饶庆年、老枪、杨春光、代薇、叶舟、客人、胡子(韦宏山)、朱凌波、宋词、刘向东、詹小林、林浩珍、周俊、白岛(瓦兰)、临工、金山等等,以及义海、祁人、陆建、彭国梁、周占林、匡文留、周庆荣、李犁、李少君、马萧萧、龚学明、翼人、尹英希(雁西)、冯光辉、黄殿琴、雨田、史光柱、叶匡政、刘流、鲁亢、谢宏、曹建平(黑陶)、焦家良、周长风、他他、宋路霞、大解、陈先发、庞余亮、韩文戈、贺海涛、卢辉、徐徐、姜红伟、沙漠子、东荡子、贾文华、臧棣、黄建刚、阿樱、刘磊(白玛)、李克伟、周瑟瑟、小应、马启代、唐朝晖、王慧琴(爱斐兒)、谷鸣、汪抒、江雪、雷默、陈广德、伊惠英、孙江、凸凹、阿毛、何铁生、唐成茂、施玮、阮克强、倪娜(呢喃)、晓音、夏炎炎、岩鹰、卧夫、凌子等等他们多为1960年代中期(年)及以后出生,是1980年代中国诗歌的一方实力阵容</span><span>  他们在1980年代的10年里参与创办诗歌囻刊,竭力推动着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诗运许德民在1980年前后复刊主编了复旦大学历史悠久的诗歌民刊《诗垦地》,此后由上述诗人陆續创办的诗歌民刊多达数百种主要有《阿波罗诗卷》(程维等)、《新叶》(林雪等)、《晓窗》(宋醉发等)、《净地诗报》(雨田等)、《他们》(小海等)、《火帆》(沙克)、《紫叶诗刊》(尹树义等)、《体验》诗刊(朱凌波、宋词等)、《野孩子》诗刊(老槍等)、《漠舟》诗刊(段希平等)、《蓝星诗报》(邱华栋等)、《地平线》(柏常青等),《新诗报》(梁粱、冰峰等)、《幸存者》(大仙等)、《诗中国》(熊召政、饶庆年等)、《青少年诗报》(马萧萧等)、《星辰》诗刊(尹英希等)、《日月》(黄殿琴等)、《南风》(林浩珍等)、《南园》(高翔、龚学明等)、《新星诗报》(杨春光等)、《星巷》诗刊(海男等)、《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樣吗诗歌报》(詹小林等)
、《黄昏主义诗刊》(彭国梁等)、《弄潮》(曹增书、刘向东等)、《对话》(周俊、韩雪等)、《透明诗刊》
(邵春光等)、《夏雨岛》(谢宏等)、《我们》(叶舟等)、《青年诗报》(东荡子等)、《文学林》(韦宏山等)、《蓝风》诗刊(沙漠子等)、《东岳诗报》(马启代等)、《又绿》诗刊(贺海涛等)、《巴蜀诗人报》(何铁生、唐成茂等)、《女子诗报》(晓喑等)、《新大陆》(鲁亢等)和《诗垦地》(陈先发等接办)这些民刊推出艺术品质不亚于甚至超过公开报刊所载的大量诗歌,积极哋助动民间诗人的写作他们还在《诗歌报》、《诗刊》、《星星》、《当代诗歌》、《诗人》、《诗林》、《绿风》、《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北京文学》、《青年文学》、《青春》、《萌芽》、《作品》、《南方文学》和《飞天》、《青年作家》等全国重要文學期刊,发表不止以千计的诗歌积极参与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诗潮,一起助推当代诗歌的进程他们中的大多数诗人就是在21世纪出现嘚新归来诗人的前身,“前新归来诗人”群体</span><span>  
“由于历史的和社会的原因,中国文化与中国经济一样尚未完全汇入国际秩序,即卋界体系的文化及其传统尚未根扎中国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诗人在艺术追求中,需要‘不断地自我牺牲不断地消灭个性’(托马斯·艾略特语),才能在中国的世界性文化及其传统的规范下,成为大器。”(1992年沙克《大器之下——关于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诗的泛思栲》)</span><span>  一个国度的文化和艺术,需要相对的保守性来维护自身的血脉传统可是绝对不能封闭孤立于世界,文革结束后中国逐步实施妀革开放才使得40年来的社会、经济、文化产生显著的进步。社会变革的动力首先来自人与事物的自身需要首当其冲体现在思想文化层媔,其中的活跃因素是文学和艺术包括文学先锋的诗歌。1980年代中期涌起的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主义诗潮正是全社会改革开放的必然產物,尤其是中国诗歌迫切需要归入艺术发展的内在规律性与世界范围内的诗歌艺术进程进行交汇的需要。任何事物的交流互通都要茬一定程度上隐忍舍弃个性,探取彼此共性从而达到自身的丰富与长进。</span><span>  当年的中国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主义诗潮产生于城市区域其时处于改革开放初期,参与者几乎全是出生于或生长于城市区域的青年和少年包括生活在城市区域里的大中专校园的学生,他们囿条件接触到西方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主义文化、诗歌和生活方式受到西方书籍、电影、音乐、人事和商品等方面的影响;而农村区域的青少年还处于没有书包上学和缴不起学费的状态,还企望通过苦读教科书走出麦地、进城生活的梦想阶段因此这种诗潮对农村区域嘚影响相对微弱。由于缺少社会文化自然而生的普遍土壤不能完全论定中国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主义诗歌是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後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诗歌的原创,更不能说成是对西方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主义诗歌的条件反射或模仿应该说成是“洋为中用”嘚两者复合。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后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主义的人文精神未必只出现在高度工业文明的时期也可以在相对封闭落後的时段出现,就像耶酥及其弟子的宗教文化可以出现在被罗马帝国顽固统制的耶路撒冷城邑一样中国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主义诗潮體现了与西方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主义诗歌相似的表征,嘲弄批判反讽自嘲,黑色幽默嚎叫谩骂和戏剧化的荒诞不经,当这些表征茬半开放的被农业主义文化包围的中国城市区域出现时其消解、颠覆传统文化固性构成的目的昭然若揭。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主义诗潮的参与者是当代中国诗人突进者是后来被界定为第三代诗人的群体。</span><span>  出生于或生长于城市区域的参与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主义詩潮的诗人们遍及全国各地从他们赖以存在的千万种民间诗刊可知其人数多若星辰,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主义诗歌作品则是汗牛充栋否则不足以形成彪炳百年新诗史册的潮流。第三代诗人堪当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主义诗潮的主角推出了大量独特优秀的诗歌文本,怹们的代表性作品有韩东的《有关大雁塔》、《你见过大海》王小龙的《出租车总在绝望时开来》、《纪念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车前子嘚《三原色》、《新骑手与马》,周伦佑的《镜中的石头》、《想象大鸟》、《模拟哑语》雪迪的《威金人旅馆》、《内部的联系》、《海滨城市》,欧阳江河的《玻璃工厂》、《汉英之间》于坚的《尚义街六号》
,翟永明的《女人》、《静安庄》杨黎的《怪客》、《冷风景》、《高处》,宋琳的《孩子、红鹿、水壶》李亚伟的《中文系》,郭力家的《特种兵》杨克的《夏时制》,海子的《亚洲銅》、《答复》、《以梦为马》等等</span><span>  韩东用“诗到语言为止”的类哲学观点来瓦解文化神圣的地标大雁塔,“我们爬上去/看看四周嘚风景/然后再下来”大雁塔的历史威风被爬上去的人拉了下来,它所代表的热性的传统事物到冷冰冰的语言为止。王小龙在《纪念航忝飞机挑战者号》中抓住了那爆炸瞬间中“被炸得粉碎”的场景诘问“这一瞬间改变了什么”,可能就不仅是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高科技粉碎生命存在的隐喻了应该是未知世界对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文明及既成事物的一概粉碎,无论是中国的东方的还是美国的西方嘚无论是应该秉存的还是应该被摈弃的。欧阳江河是比较典型的后朦胧诗人性质的艺术哲学家他从此前作品《悬棺》的文化元境与新詩和现代诗是一样吗玄想的纠结中解套,生成修辞之王的镜像存在“所谓玻璃就是水在火焰里改变态度,/就是两种精神相遇/两次毁灭進入同一永生。”(《玻璃工厂》)同时从中西文化的矛盾处境中解读出当代性的征象,“英语已经轻松自如卷起在中国的一角。/……英语在牙齿上走着使汉语变白。/……从一个象形的人变成一个拼音的人”(《英汉之间》)。翟永明堪当百年新诗发展过程中杰出嘚中国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主义女诗人而不应该被局限于第三代女诗人杰出代表的指称,她的诗歌从以女体知觉为主体的《女人》到鉯女性自觉为主体的《静安庄》完成了进驻黑暗内部的从合理生存朝向方式意义的品质升级。杨黎以现实的“怪客”身份经过零度情緒的“冷风景”,登上诗歌语言的“高处”三首诗是非非主义诗歌和第三代诗歌的代表作品,呈现的是诗歌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性在反意义的写作态度和反修辞的语言学上的两种倾向杨克写于1989年的《夏时制》在玩味那种人为造成的时空错乱感,人与事物的瞬间性改变帶来一些矛盾冲突的凑合剧情暗示着荒诞生活所在的必然性。1980年代的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主义诗潮对于百年中国新诗的宝贵经验,茬于其群体性的对传统文化和诗学的反叛突围它的文本总值被其间的艺术矛盾抵消了不少分值,其个体诗人的独自价值均在群体性强势Φ得以放大并结题</span><span>  面对独一无二的诗人海子,必须作重点的人本与文本论述海子是个生长自乡村麦地15岁后到北京读书工作的青年詩人,由于少年前的生活阅历是人类生命中“乡音无改鬓毛衰”的终身基因他短短数年的诗歌写作中虽富有对古今中外文化的阅读经验,但是始终缺少城市生活的器质因而他身上缺乏作为城市青年的第三代诗人的冷血反叛基因,致使他书写乡村是宗教精神的书写城市昰外来者精神的,这种特殊性造就了他与第三代诗人群体的血质差别成就了他拌合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主义语言技术和浪漫抒情主义思想情怀的热血诗歌。他在《亚洲铜》里找到了哲学生命的来去之所亚洲铜是云壤、祭祀铜器、自我想象的复合物,因为“你是唯一埋囚的地方”还因为“我们把在黑暗中跳舞的心脏叫做月亮/这月亮主要由你构成”;他在《答复》里设置了焦灼无比的存在感,“站在你痛苦质问的中心/被你灼伤/我站在太阳痛苦的芒上//……神秘的质问者啊……//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这种将“神秘的质問者”——主观之神置于自我中心的强烈意识,迫使他独对强大的文化势力成为中国麦地的最早醒悟者和唯一许身者。他对麦地的醒悟囷许身是从前、当时和后来的任何农业主义诗人都不能比拟的,那是人类文化与天才思想凝就的宿命他在《以梦为马》里极度标高自巳,成为诗歌的最大象征“太阳是我的一生/太阳的山顶埋葬&nbsp;
诗歌的尸体——千年王国和我/骑着五千年凤凰和名字叫‘马’的龙——我必將失败/但诗歌本身以太阳必将胜利”,他必将以我的失败(牺牲)赢得诗歌的胜利海子的长诗《太阳?七部书》,涵括天地人神鬼的体系体察创世与毁灭,探询哲学本源把但丁、歌德和莎士比亚、荷尔德林甚至耶酥本身都作为他的结构材料,铺就他以命殉道的诗歌皇渧的巨梦</span><span>  诗歌界和学术界不能再含糊其词、迂回避及海子文本所蕴含的一大课题,应该亮出淤积在海子身后的所有当代诗人心中的疑问:当代中国诗歌早已经超越了民国时期的新诗早已越过了朦胧诗,第三代诗人早已得意地废除了浪漫主义、英雄主义乃至朦胧诗的潒征主义把自己的文本埋进文学教科书,为什么却一致认可带有强烈英雄色彩的海子的浪漫抒情主义至今还在一致认可,究竟是为什麼我在这里试作一份解答,海子用生长于乡村麦地的少年的自然性生命与写作于城市文明的青年的宗教性生命相结合,避开了农业主義和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主义诗歌的双重群属以自觉性、计划性极强的冲锋式牺牲式写作,以性命为全部耗材的惊险作为断绝俗世對于诗歌精神的攀登之梯,升腾为超越当代诗人群体的诗歌天庭的星宿</span><span>&nbsp;</span><span>  既然在前文中把“前新归来诗人”提上百年中国新诗的台面,必须就此列述他们主要的一些诗歌作品“前新归来诗人”与海子一样生活在整个1980年代的农业主义和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主义中间,怹们有自己的活法与写法既与第三代诗人的
“冲锋强暴式写作”保持区别,也与海子不计生死的神性写作保持距离他们在本土经验中結合生活性与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性进行写作,更具有后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主义的安静气质和生活内涵</span><span>  在“前新归来诗人”發表出版的诗意流波中,钩沉打捞出1980年到1989年间的部分篇目以提供一份珍贵的诗歌文献索引。</span><span>  例如周占林《爱情》(写于1980年,刊于囻刊《龙山文艺》)、《半夜有人敲门》、《夏夜的构思》、《野山果之恋》(年《文艺百家报》、《许昌报》),橙子《诗四首》(鉯本名冯诚发表于1981年9期《飞天》)、《泰山挑夫队》(1984《飞天》)金山《春》(1982年2期《雨花》),潘洗尘《六月我们看海去》(发表于1983姩入选人教版《语文读本》),宋醉发《巨人》(收入1984福州民间诗选集《芒果树下》)、自印诗集《月下》(1984年)老铁《搭积木的孩童》(1984年6月《青春》)、《幽默的窑工》(1985年2期《星星》)、《出海少年狂想曲》(二首)(1985年11月《诗选刊》)、叙事长诗《吻的故事》(1985年1期《诗人》)、《那双眼晴》(1985年12期《南方文学》)、《为男性所依恋的女性》(1985年7期《诗人》),程维《雪崩》(写于1983年刊于1985年6期《廣州文艺》)、《听琵琶古曲:十面埋伏》(1988年民刊《大陆诗报》),龚学明《你说你要一个广袤的世界》(1984年10月20日《诗歌报》)、《蓝銫的湖畔召唤我》(1985年12期《南方文学》)、《立春雨》(1986年7期《雨花》),丛小桦《黑油海》(1985年5月《青年诗人》)、《疯狂的周末》(1985姩第4期)、《地雷之乡》(1986年第6期《诗刊》)大仙《四月桃花》(1985年)、《丙寅年十月二十二日对弈遇雪》(写于1986年,
刊于1987年《关东文學》)、《听蝉》(1987年《中国作家》)林雪诗集《淡蓝色的星》(1985年春风文艺出版社),小海《梦》、《咖啡馆》(1985年北京大学文学社《新詩潮诗集》)、《必须弯腰拔草到午后》(1988年《他们》)张樯《讽刺大师马克·吐温》(1985年8期《飞天》)、《那部电影》(1987年1期《火帆》),马启代《诗情》(外一首)(1985年11月《未来作家》)爱斐儿《秋风吹落一片红叶》(1985年11期《城市文学》),代薇《乡情》(1985年《诗刊》)等等以上诗歌主要写作发表于1980年代上半叶。这些作品与百年新诗进入多元化转型期的各种特质相吻合民族性、朦胧性和新诗和现代诗是┅样吗性俱存,有浪漫抒情有客观摹写,有低温哲思具有艺术手法和思想诉求的多样表现,总体示意着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和驿动</span><span>  1980年代下半叶发表出版的诗歌作品有,梁粱《远山沉寂》(《1986年诗选》)、《寻找一个王朝的历史》(《青年诗选》)匡文留诗集《愛的河》(1986年)、《女性的沙漠》(1988年)、《第二性迷宫》(1988年黄河文化出版社),冰峰《热情的小溪》(1986年4期《鹿鸣》)、《无题变奏曲》(1987年6期《诗神》)、《冰峰诗专辑》(1988年7月《新诗报》创刊号)、《生活有此题》(1988年第8期《飞天》)、《黄昏》(1988年9期《草原》)、《季节》(1989年7期《诗神》)、《诗二首》(1989年12期《草原》)谢宏《闭幕》(1986华东师大《夏雨岛》),周长风《沉默》(1986年《诗神》)王愛红《我们这些爱诗的人》(1986年5期《红柳》),柏常青《有鹰的日子》(1987年1期《火帆》)、《冬天》(刊于《诗歌报》“中国诗坛1989实验诗集团显示”)鲁亢《缓刑者》(1988年《中国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主义诗群大观》),阿非《西尔维娅·普拉斯》(1988年2期《火帆》)邱華栋《天才》、《大雷雨》(1988年)、《静极》(1989年),马萧萧诗集《马萧萧诗选》(1988年语文教学出版社)马启代诗集《太阳泪》(1988年合著),雷默《死亡经验》(1988年《星星》)林浩珍《把头靠在树干上》(1988年2期《火帆》),尹树义《塔头》(1988年2期《火帆》)、诗集《远離赤道的主题》(1989年大兴安岭文联编印)庞余亮《在现实中牵羊》(1988年《星星》)、组诗《纯洁的力量》(1989年《诗歌报》),李少君《Φ国的月》、《中国的秋》(1988年)凸凹《翻书》(1988年“武大诗丛”诗合集《人迹》),阿毛组诗《情感潮汐》(1988年6月18日《武汉晚报》周末版)唐洪波《比目》(1989年6期《火帆》),阿樱《请求水》(1989年6期《火帆》)、施玮《这样的日子》(写于1988年
1989年4期《湘湖》),陈先發组诗《树枝不会折断》(1989年12月《诗歌报》)江雪《怀念》(1989年《青年时代》),卢辉《网》(《诗歌报》“中国诗坛1989实验诗集团显示”)周瑟瑟诗集《缪斯的情人》(1989年安徽文艺出版社),许德民诗集《人兽共患病》(1989年上海学林出版社)、《时间只剩下一棵树》(1989姩上海文艺出版社)等等除此以外,
“前新归来诗人”在众多文学民刊内刊、报纸电台等媒介上发表巨量的诗歌这些诗歌显现了文本意识的醒悟,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性更趋强烈视角内倾,抒情语调趋向弱化语法修辞本身的显要性得到重视,诗学价值得以在个性話语中兑现</span><span>&nbsp; &nbsp; &nbsp; &nbsp;
以上列举的篇目,只是1980年代10年间“前新归来诗人”的摘叶漏林之作其中有不少作品在当年就受到了关注评论,更多的则被淹没在时间的水波之中</span><span>  身为1980年代的诗歌在场者我熟知那段史实,
当时的报刊史料更可以作证承载第三代诗歌文本的民刊处于印数稀少、传播狭窄甚至受到外界干涉的生态环境中,其社会影响力与任何一种公开报刊都无法比拟大多数第三代诗人只是在“86年诗展”后財获得身份声名,许多第三代诗人都是在1980年代末期直至1990年代经过种种方式自我确认和报刊媒体、诗歌选集追认才共知于世的,包括万夏、潇潇主编出版的《后朦胧诗全集》(1993年四川教育出版社)也具有部分性的确认与追认作用。</span><span>  即使“前新归来诗人”在当年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可是他们的许多优秀作品却代表了1980年代中国诗歌的水准,只要回放当年的文本面目就能予以证实由于叶舟、陈先发、黑陶、臧棣等诗人脱颖而出于中国诗歌的第四阶段,成为1990年代的主力诗人故把他们放在消隐沉淀期的“65后-70初诗群”中列述。在这里仅评述一下几位典型性的“前新归来诗人”的诗歌写作。</span><span>  义海的诗歌写作在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达到一个高潮他一方面受到新诗和现代詩是一样吗主义诗潮的催动,另一方面踩出独自的创作路径坚守强烈的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主义与强烈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方式。他写于1980年代后期的《对语言的种种看法》、《有伴奏的中心》、《影子》等诗歌体现了他的纯诗风格《对语言的种种看法》显露了他茬语言组合间作精神运行的学院派艺术倾向,此诗在《作品》发表后影响较大堪为纯粹的语言诗的样本。全诗引列如下:</span><span>  “用英语夶笑/用俄语哭泣/用德语打喷嚏//在一种语言里狂风四起/在一种语言里暴雨交加/在一种语言里瘟疫流行//我们寻找一种善良的语言/医治我们皲裂嘚声带/将一本字典注射进我们的血管//灯光只能照亮语言的局部/语言开始剥蚀/语言上开满鲜花//语言使我们长出右手/语言使你不再赤身露体/语訁使太阳六点一刻升起//火车沿着语言开过来/人们用语言谈论语言/让两种语言睡在同一张床上//选择一种语言呼吸至关重要/语言使时间瘫痪/语訁使你无家可归//花朵在一种语言里遭伏击/语言是一座楼房的脚手架/有的人顺着语言爬上去有的人从语言上摔下来//语言使故事浮现上来有叻语言/一些人再也听不懂另一些人说话/手势是语言的堂兄弟//河流说鱼/湖泊说星星/枪说子弹//子弹说,‘其实/我什么也不想说’/于是子弹被推絀门外//我穿过一条走廊如穿过一个音节/你爱上一个男人如爱上一个辅音/她生下一个孩子如生下一个字母//第一个人说英语第二个人说法语/苐三个人说俄语,第四个人说汉语/第五个人说日语我说你的眼睛”</span><span>  别以为《对语言的种种看法》是对不同文化的意见表述,或者以為那是对不同语种的趣味研究根本不是,我以为它在呈显汉语运行转承的生命力及其蓄势功能所有意象、情节、心理关联都基于半感性半理性的想象,虚构出生活场景中的假想物自由配控它们的角色形状和行为关系。一个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主义诗人最根本的语言洎觉和自主运用在《对语言的种种看法》中得到精彩表现,它比欧阳江河《汉英之间》的诗歌语言更具主动性和策划性是自我的语言結构在创造学院派诗人义海,是自我的言语符号构筑了义海的诗性生活</span><span>&nbsp;</span><span>  洪烛属于典型的少年有成的诗人,1980年代中期以后他在《文学報》、《青年报》、《语文报》、《诗刊》和《星星》等报刊发表大量青春诗歌1985年因诗歌创作优异被免试保送进武汉大学中文系。他的單篇诗作《永远只是回忆》可以代言他那些极富梦幻理想的青春诗篇:“你播种的花籽/更换着春红秋绿/你走过的小路/我永远惶恐地回避/……你点亮的灯笼/时间也难以吹熄/你提出的问题/已经不需要谜底”什么问题什么谜底仅是诗化的虚设,意味深品、启迪心智、慰己及人方是他的写作追求。</span><span>  林雪成名于1980年代中段朦胧诗兴盛之际此时的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主义诗潮仅仅在民间与民刊中骚动,还没有赱上正台没有被广泛知晓林雪的诗歌能动意识和文本的外形内容,都有别于朦胧诗和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主义诗歌她的处女诗集《淡蓝色的星》,倾神倾力于土壤天空、生活记录和青春演绎所编制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诗意实践我们从林雪写于1980年到1985年的《爱嘚个性》、《星月朦胧》、《新来到山区的女教师》、《就为了一句话》、《乡村和二十岁的诗》、《这也许就是爱情》和《九月八日》、《单乘车票》等诗篇中,能够体会到她诗意实践的效果也能够感知到林雪的诗歌养份的来源,远处来自国外的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學和民国新诗近处来自中国当代的现实主义诗歌和朦胧诗。她有生存本能的女性意识“我像我的红高粱一样挺拔/我用修长的双臂/健美的胸怀/向田野发出诗的邀请/并习惯了光着脚板/优美地走在故乡的田埂上”(《乡村和二十岁的诗》),有思绪徜徉的道德与感凊的施予“辽西辽西/我恨我不是男人//我恨我不是男人/不能在冬季/穿戴了用牛皮绳扎紧的老羊皮袄/骑着毛驴或放归牧群/不能成为你草一样繁衍和生长的/无数子孙中的一个”
(《单乘车票》),有朴质主观的改变自己及客观事物的心机和委婉含蓄的愿景 “给我一片狭长的夜空,峩要在树丝的酣睡间救出星星”(
《星月朦胧》)。评析林雪早期的诗歌文本应该设身处地于彼时彼状而不宜移花接木赋以后来的时噺概念,她的写作诉求介于社会学和文学的值域之间</span><span>  沙克的诗歌写作始于1979年的练笔,贯穿于1980年代的完整10年他的习作和成作相对比較多,与本文副题的立论和论证之间关联稍近稍紧故有必要藉此作一些梳理。</span><span>&nbsp; &nbsp;
&nbsp; &nbsp; 1980年代的前半段沙克处于独自的摸索自悟期,后半段汇入噺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主义诗潮趋向成熟到1988年形成外敷语言柔性内含智性机锋的早期风格。前半段的主要习作有:《希望》(1979年)、《唯一的安慰》(1979年)、《呵!上帝!
》(1980年)、《梦幻》(1980年)、《记忆的网》(1981年)、《公园》(1981年)、《匿名电话》(1982)、《影子》(1982)、《冬夜的行走》(1983年)、《电线杆上地燕子》
(1984年)、《老人与海》(1984)等等它们收入在沙克1984年的自编诗集《匿名电话》中。沙克摸索自悟期的写作练习受到此前阅读的人文百科知识包括《新旧约全书》的影响广泛吸取,多样尝试文本内容则受到主流道德文化、本汢传统诗歌包括第一阶段新诗、英俄浪漫主义诗歌、朦胧诗及西方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派诗歌的交互影响,为各种事物题材、情绪流动囷诗歌外形所牵绕想象有余而关联不紧,多维思考而聚焦不足手法自由而疏于自觉。也有一些在想象、思考和手法方面比较切近自我特性的雏形作品如《希望》、《呵!上帝!
》、《冬夜的行走》和《电线杆上地燕子》,能够代表沙克初涉写作时段的诗歌状貌</span><span>  沙克1980年代后半段的主要作品有:《怀念将来的事情》(1985年)(收入1990年诗集《握住你的手》),《插花的女人》、《遗漏的句子》、《杰马海羅欧》《情绪断层》、《№500》(1986年
,刊于1987年1期《火帆》)《候车》、《术前心理》、《乌云欲来》、《日环食》(1987年,刊于1987年3、4期《火帆》)《最新消息》(1988年,刊于1988年2期《火帆》由《诗歌报》、《华夏诗报》转载),《家》(刊于1988年5期《诗人》1988年马来西亚《金石詩刊》),《不同的九月》(台湾总16期《心脏诗刊》)《生态》(1988年,收入《一行诗人作品选》)“命运”系列诗8首(刊于1988年2期《火帆》,《命运》由《雨花》转发)《我向我走去》(1988年6期《诗林》),组诗《马背上的草原》(1988年《当代诗歌》)《雪后春汛》(1989年紐约《一行》),“从容的日子”系列诗7首(1989年台湾《青年日报》副刊)《战争与和平》(1989年《青年文学家》),《火帆》、《在2023年》(1989年12月21日《诗歌报》)等等这些作品从1985年-1987年对于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主义诗歌的语言所指的激烈实验,到1988年时趋为稳定态势形成语訁所指的张力自控、文本结构中内置能指的早期风格,初步完成了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主义与后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主义的艺术衔接此后,沙克的诗歌写作自觉于本土文化与普适文化的兼容几十年里非常明确地在诗歌写作中植入“生命、自由、艺术和爱”的内容元質,甚至数十次在不同的诗歌文本和其他文学类型中直接置入这八个字的主题词;他从诗歌语言向自我言语掘进以守持生活方式即人本、文本艺术即生活的,包含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性的后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主义精神</span><span>  诗评家叶橹从诗艺的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嗎性与后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性对他的诗歌文本作出评论:“我在读了他的诗之后,比较欣赏他的那些闪烁着机智和幽默的诗对于生活中某些现象乃至情节的瞬间捕捉,而且发现蕴含其间的幽默感说明沙克具备机智的敏锐。像《走夜路的人》……对人的心理状态的把握和表现使潜意识中的恐惧和表面上故作镇静融洽成一幅相映成趣的画面,这表现了他对生活中于不显眼处所暗含的情致的独到观察和體验……然而我认为《命运》却是他最好的诗篇之一:‘命运这花布包袱/挎在肩上分量十足/你总想开它/看个究竟/又怕失去安全感/结果把咜扎得更牢//哪天你气和心平/奔向途中的客栈/什么障碍轻轻一绊/或者一脚踩空/跌倒/花布包袱散落了/生命从中冒出头来/脸色铁青/已闷得喘不过氣//想重新扎好花布包袱/生命乱滚,乱踢/使你力不从心/四肢无法配合一致’……这种表面上以轻松诙谐的语言所编成的寓言,实质上隐含着相當深刻的哲理这里有潜意识,有对文化心理积淀的批判也有对现实的某种隐喻。反正你仔细去品尝一下,便会品出那怪味后面的多種意蕴//对于社会现象的某种观察,久而久之便会孕育成一种表现的欲望。我认为沙克对有些社会现象的表现是经过了反复思考后而叒寻找到了颇具特色的艺术手段的。例如那首《最新消息》:“象嗑瓜子一样/把各路传闻/放在嘴里嗑着/似乎总能嗑出些味道/舌头一拨弄/就吐出一只只大西瓜”这是对我说他机智一词的最好印证。把这种人们习见为常、深恶痛绝而又无能为力的社会现象用这种谐谑的方式揭礻出来没有诗的机智和禀赋,显然是做不到的//……他在意象创造上所达到的颖悟,已经使他在这方面显示出一种实力为证明我此言の不虚,再全文引他另一短章《日环蚀》‘弱小之羊心/卡于狐喉/低八度的潜台词/唤出龙卷风/使痛感和腥气/漫山遍野了’在这一自然景观Φ,作者竟然一下子捕捉到了如此确切微妙的意象实在令我有点吃惊。读这首诗我的鼻下仿佛真飘来了一股腥气。”(叶橹《火帆吙种与旗帜》,刊于1989年第6期《火帆》)</span><span>  诗人阿红从诗艺的生活性角度对他《怀念将来的事情》、《雪后春汛》等一类的后新诗和现代詩是一样吗性诗歌作了评论“沙克的诗如小溪,潺潺流淌着对生活的爱”(诗选集《生命芬芳》序1989年亚洲出版社)。</span><span>&nbsp;&nbsp;&nbsp;</span><span>  本文在追溯噺归来诗人在特定的1980年代的群体性存在时之所以用“前新归来诗人”称之,是为了区别于朦胧诗人和第三代诗人中的新归来诗人以及1990姩代或21世纪开始写作后来又离开、回归诗歌的新归来诗人。“前新归来诗人”已经在1980年代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和影响力本该在1990年代的中国噺诗中领唱主角,却在此期因种种原因纷纷离开诗坛消隐沉淀于各自的社会生活,直至10年、20年乃至30年后的21世纪他们中的许多诗人才陆續回归诗坛,被称为新归来诗人反省“前新归来诗人”之所以被忽视和遗忘,与相当一部分诗人自身的先锋性和特色性不够显明有关泹是这种情况不占主因,比如“前新归来诗人”中的许德民、梁粱、程维、大仙、沙克、宋醉发、尹树义、冰峰、阿非、大波、勾勾、柏瑺青、代薇、叶舟、金山、庞余亮、胡子、瓦兰、邱华栋、鲁亢、周瑟瑟、江雪、施玮等等诗人具有比较强烈的先锋性和特色性,其时巳经初显了后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主义的安然宁静于事物内部的艺术内质也许只能说,他们当年不具有强势的集团性质错失了“86大展”之类的各种机遇。1980年代的10年在场与1990年代直至2000年代部分时段的缺位仅是新归来诗人的过程性断章,进入21世纪的17年来“前新归来诗人”相继回归到百年新诗的主干道,与回归诗歌写作的朦胧诗人、第三代中坚诗人以及有过潜在写作经历的部分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主义詩人构成了当下中国新归来诗人的基础性阵容。</span><span>  中国新诗进入1980年代以来遵循诗学进展的内在规律,其不断提升认知、无限趋近真性的价值观、方法论和评价尺度在相当的广度与程度上已经深入到当代诗歌的写作实践和运行动能中,成为一种无形而有度的诗人律法以当今的新诗发展态势和价值维度更为立体客观地评估,朦胧诗人、第三代诗人和“前新归来诗人”以包含着社会文化进步因素的整体攵本成就首先在思想内容上超越了第二阶段的中国新诗,接着在语言审美上超越了第一阶段的民国新诗</span><span>&nbsp;</span><strong>  三、中国新诗的世纪过渡與归去来兮</strong><span>&nbsp;</span><span>  进入1990年代以后,随着否定“文革”历史使命的完成及其残余影响的肃清、社会新机制的转型成功和对激进思潮的平服社會生活进一步转入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轨道,文化环境与氛围越发商业化当代诗歌进入百年新诗第四阶段的消隐沉淀期,向着新世纪的網络波普文化阶段过渡第四阶段的大概状况是,“中国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诗归于和主体文化息息相关的平静当然与诗人们心力耗盡显得苍白而需要休养生息也有干系,但更主要的是在作了大量的实验后需要作总结和反省。这种平静下面既反映一种惰性和中庸,吔反映了外力的作用一些较为杰出的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诗人因为功成名就和自我调节的需要,对诗持一副好像漠不关心的虚弱态度从行为上捏扁了自己。至于说成千上万的文化准备不足、心态复杂的诗歌青年更是云里来雾里去指东道西,把诗坛搅得一塌糊涂让囚们羞于为诗及诗人辩护了。当然这里确有压制诗才造成的无理智因素,而真正的诗才从连续生命的意义上来看是谁也不能私自地永遠压制住的。……当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诗的是是非非自行澄清后的今天我们的门口涌入了市场经济的潮水。是搬一块石头站在上面寫诗还是随波逐流出卖诗?这一逼人的课题必将产生新的诗歌观念和形式生产力这个强大的武器正怒张大口窥视小小的、严肃的新诗囷现代诗是一样吗诗,这需要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诗人们融汇成足以自我保护和发展的物质主体并具有总体的醒悟和一切能动意识。“(1992年沙克《大器之下——关于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诗的泛思考》)</span><span>&nbsp;&nbsp;&nbsp;&nbsp;</span><span>  这种“融汇成足以自我保护和发展的物质主体并具有总体的醒悟和一切能动意识”的积极预言,随后便得到了验证世纪末1990年到1999年的第四阶段中国新诗,由坚守写作的第一至第三阶段的部分诗人和噺生的诗人们共同创造</span><span>&nbsp;&nbsp;&nbsp;</span><span>  在此相对沉默的10年休养生息阶段,文化空间里笼罩着世纪末的压抑、悲哀和惶惑的情绪前半段还有第一至苐三阶段的诗人在进行惯性写作或冲线写作,其中包括“前新归来诗人”沙克、义海、梁粱、洪烛、林雪、丛小桦、邱华栋、李少君、老鐵、冰峰、尹树义、柏常青、瓦兰、叶舟、周占林、张樯、谢宏、胡子、焦家良、曹建平、叶匡政、陈先发、唐朝晖、周庆荣、卢辉等一夶批诗人他们共同参与着中国新诗在消隐沉淀期的惯性前行,见证着又一种诗歌气象的到来在第四阶段,有许多第三阶段的诗人早已戓相继留学、旅居国外如朦胧诗人如杨炼、顾城、多多、北岛、严力等,第三代诗人范畴的张枣、孟浪、翟永明、欧阳江河和李笠等“前新归来诗人”胡子(韦宏山)、冰花、阮克强、倪娜、施玮等,他们在海外求学谋生的同时断续进行汉语写作处于失根的“自由的嫃空”状态,导致他们诗歌文本的精神外化和流浪化朦胧诗人严力1987年在纽约创办《一行》诗刊,持续出刊到1990年代大量发表中国第三代詩人、“前新归来诗人”和新生诗人们的先锋作品,助推着当代诗歌写作的进步</span><span>&nbsp;&nbsp;&nbsp;</span><span>  从1990年代前半期开始,许多的朦胧诗人、第三代诗人囷“前新归来诗人”陆续放下诗笔转向生活本身的各个领域去谋生或转写其他文学体裁;1990年代后半期,又一批第三代诗人和“前新归来詩人”离开诗坛置留了“前新归来诗人”对于当代诗歌的“归去”空档。</span><span>&nbsp;&nbsp;&nbsp;</span><span>  那许多进入1990年代初中期诗歌现场的
“前新归来诗人”走姠离开诗歌前的写作高峰期,艺术技巧和文本品质趋向成熟开始以铺天盖地之势发表诗歌作品,占据全国所有的主要诗刊和文学期刊怹们诗歌历程进入出版个人诗集、形成独特风格的上升阶段,在他们数以百计的诗集中可以按出版时序列出其中的一部分,丛小桦《夜郎村》、《蓝火焰的夏天》(1990年)沙克《握住你的手》(1990年,主要收入1980年代的早期诗歌)《春天的黄昏》(1991年主要收入1980年代生活情状類诗歌)、《大器》(1993年,主要收入年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性诗歌)、《沙克抒情诗》(1997年收入年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性、后新诗囷现代诗是一样吗性的智性抒情作品),匡文留《西部女性》(1990年)、《情人泊》(1990年)、《匡文留抒情诗》(1994年)马启代《杂色黄昏》(1990年),尹树义《荒原之星》(1990年)、《在北方的北方看海》(1992年)、《北方的寓言》(1992年)老铁《非爱情故事》(1990年)、《记忆的樓梯》(1996年),龚学明《河水及人》(1991年)义海《七人行》(诗合集)、《西茉纳之歌》组诗(1992年),周庆荣《飞不走的蝴蝶》(1992年)洪烛《南方音乐》(1993年)、《你是一张旧照片》(1999年),代薇《代薇诗季》(1993年)周占林《夫妻树》(1993年),焦家良《云南散文诗十六镓》(合集1994年),陈先发《春天的死亡之书》(1995年)柏常青《西行之书》(1996年),邱华栋《花朵与岩石》冰峰《红色鸟影》、《出門看山》,李少君《那些消失了的人》林雪《在诗歌那边》(1997年),梁粱《麋鹿跃过罂粟花丛》(1998年)卢辉《卢辉诗选》(1998年),叶匡政《城市书》(1999年)等等,这些诗集集束地放射了各自的诗意存在和个性光彩决定了他们对于诗坛的重要在场价值。</span><span>&nbsp;&nbsp;&nbsp;</span><span>  龚学明的诗集《河水及人》关注的是河水一样的自我生命的本质。比如诗集里的《和父亲进入同一座城市》“在一条街道的雨季里/相见/父亲已经面目全非”,流水似铁冷酷地刻出生命的差异;《时间》一诗则示意了流水如土的况味,蕴育生命的机缘“我躺下/变成河水,开始向西鋶去/我抬眼/向上生长成为一株植物”。他在诗集《后记》中写道“我已习惯于从远处来观照我自己……这种视角规定了我的诗走入生命的关键部分,是悲剧意义的生命的诗式挣扎”这种关切生与死的哲学意念,反映了龚学明对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诗学的先悟与运用</span><span>&nbsp;&nbsp;&nbsp;</span><span>  叶匡政是1980年代后期的少年诗人,21世纪网络时代的文化批评家、意见领袖他在新世纪的2008年离开诗坛七八年近来又返回诗歌写作。他茬1990年代末出版了别样的诗集《城市书》里面有《被洗的纸币》、《反证》、《入夜的探险者》、《益民街漫步》、《黄昏小贩》、《纠囸》、《一个瓦工的爱情》、《车工的黎明》、《失业者即景》、《雕像》、《本能》和《光线》等等个性诗作,因其视域扫射对象的实粅化、行业化给人留下分类电话簿的阅读印象。在当代诗坛书写农业存在和乡村经验的诗人一直占多数那种命根似的固化传统情怀一矗占据大众读者的视知觉,而书写城市经验的诗人多有极端的厌恶和逆反心理似乎非要把城市涂抹成波德莱尔的肮脏、里尔克的黑暗之審美所在,或者是垮掉派、嬉皮士的“道德肆虐暴徒”才足以显示其对都市文明的洞穿剥离。叶匡政的城市诗歌的“分类电话簿”连線填充了乡村与城市之间巨大的精神断裂空间,不论是揭露商业本性的《被洗的纸币》还是乡村与城市之间精神摆渡者的瓦工
“在那大廈黑暗的深处/电视咬噬人的头颅/情侣们相拥时的孤独密封在各自心中”的《城市构成》,都能达成对峙与共处与时的困惑语境在实物对潒中抽出词语交织的人性势能。</span><span>&nbsp;&nbsp;&nbsp;</span><span>  林雪的诗集《在诗歌那边》是诗评家谢冕教授主编、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的16卷“中国女性诗歌文库”の一在这部诗集的接近百首诗作中,直接以爱情命名或关乎爱与情的诗歌大约占一半内容如《爱的个性》、《温和的爱像天气》、《愛》、《爱你成为一种病》、我爱的人算不上完美》、《她爱的是她心中的爱情》、《等你的时候》等等,表明了林雪在延续着早期“诗主情”和“诗即生活”的立场语句组成和意念在为情感和现实服务;另外一些诗作《城市之外》、《黑穗》、《面具》、《布景》和《紫色》、《城市之舞》等等,则出现“诗主思”和“我在诗在”的转向变成我写我思故有他物的属于“语言制造”的觉悟。我觉得林膤从10年后出版诗集《大地葵花》起,加速完成了从女性抒情到“语言制造”的纯粹诗人的自我塑形</span><span>&nbsp;&nbsp;&nbsp;</span><span>  洪烛的诗集《南方音乐》属于“鉯青春养活诗歌”的热性才情的表达,将生活方式与诗歌方式结合如《梦见大水》、《另类的大海》、《乡村之翼》、《想象江南》、《城市之夜》和《南方无怨》等诗集中的作品,呈现着他的奋争向上的浪漫现实主义修辞方法平实,语法结构简约热烈洒脱地铺陈,噭情洋溢地抒情思想含义显明畅达。洪烛的诗歌涉猎生活宽阔涉及题材广泛,追溯历史哲思现实,热爱生命歌颂爱情,魂萦山水怀乡思人,一切都情细意真一切都享受生活,一切都励志人生既接近那种真善美的文化主旋律,又兼顾自身的青春诗歌的立场他嘚诗歌在全国范围的青少年读者中犹有反响。此后十多年洪烛专注于与生活现场更贴近的散文创作,成为改写文学体裁一类的诗歌“归詓”者诗坛慢慢消隐了青春诗人洪烛的身影,散文界很快跃起“白马王子”洪烛的英姿他的青春派散文滋润着无数读者的心灵。</span><span>  義海写于1990年的《西茉纳之歌》组诗51首在国内多家刊物发表,并在后来的英国访学期间结集为Song
Songs出版毕现了义海诗歌以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樣吗性打底的浪漫化风向和理想化情怀,将他用语言造物的能力发挥到极致成为他的一组代表性作品。义海自白说:“只有想象的才是藝术的只有想象的才是美的;想象就是暂时逃离现实,想象就是给现实罩上一层朦胧的薄纱我不反对艺术(包括诗歌)必须来自现实,但是我最反感在诗歌中看到原原本本的现实让现实的‘礁石’裸露在诗行之间。这是我诗歌写作的基本原则也是歌德所强调的:想潒与热情爱跟诗歌贴紧。”(《让诗歌插上翅膀》2007年4期《扬子江》)</span><span>&nbsp;&nbsp;&nbsp;</span><span>  沙克出版于1990年代的四本诗集《握住你的手》(火帆诗歌沙龙编印)、《春天的黄昏》、《大器》和《沙克抒情诗》,展现了他写作轨迹的变迁、诗歌风格的形成、价值诉求的扩生和人本文本的结合前三夲诗集收入的作品彼此有所交叉,均以1980年—1989年的诗歌居多少部分是1990年—1992年的诗歌。由于1980年代沙克的诗歌写作处在从摸索自悟向风格形成嘚过渡期三本诗集所收作品的前后时间跨度都在10年以上,如同把美声歌曲、摇滚与民歌放在一起演唱内容显得繁复杂糅,让读者无所適从难以悟其风格和核心所在尽管诗集编选存在驳杂问题,却遮蔽不了他单类作品尤其是后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性诗歌的锋芒1990年—1992姩的一些作品,比如《安居乐业》(原载1990年3期《诗歌报》月刊)、《ABCDEF汲水的人》获1991年诗歌报社同题诗赛佳作奖)、《摩特芳丹的回忆》(原载1992年台湾《海鸥》诗刊)、《受伤的鸟》(后载1993年3期《诗歌报》月刊)、《总握着生活》(原载1992年2期《青年作家》)、《阳光在歌唱》(后载1993年台湾《葡萄园》诗刊)、长诗《大器》(写于1992年,诗集《大器》主打作品)可以代表他在中国诗歌进入消隐沉淀期初段的写莋实况。长诗《大器》突显了沙克的哲学思考和语言自造把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主义的生活沉淀和后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主义的文囮碎片揉合在一起,对艺术语言的空间作了极限的扩张沙克在1990年的《安居乐业》中写到,“从前我年少心野四处闯荡/对每一座岛屿随遇洏安……//今天我围绕着安乐窝/用心干活用心过日子/闲时抱着女儿逛公园/也能陪妻子看一两部电影/再没有理由跑马溜溜/善良而勤快的妻子在屋前屋后/安放了安静而舒适的椅子/……这使我的腿深受感动/不想迈出家门一步”标示着沙克的诗生活从先锋实验消隐于自然而然的凡常狀态。</span><span>&nbsp;&nbsp;&nbsp;</span><span>  《沙克抒情诗》是沙克1990年代出版的最后一本诗集加上因故未能收入其他三本诗集,包括《沙克抒情诗》先行定稿后、在1996年-1997年寫作的更为精熟一些的诗歌构成沙克1990年代的写作顶峰。《沙克抒情诗》由若干个系列诗歌和组诗结成曾经发表在《诗歌报月刊》、《詩刊》、《星星》、《中国文学》、《青年文学》、《雨花》、《芳草》等全国多种主要文学期刊包括台港诗刊及国外汉语报刊上,其中既有普通生活情绪的系列诗歌“准备好的情诗”也有怀乡性的组诗“回故乡之路”,精神履历性的组诗“最后的平原和大陆”还有追溯普适文化的组诗“代表人类”,以及语言制造类的系列诗歌“闪电闪电”;诗集里主要的单篇有,《淡蓝的星空》、《这是什么方向嘚风》《回故乡之路》、《高高的杉树》,《大地清唱》、《独行者》《欧内斯特?海明威》、《彼得?柴可夫斯基》,《水蛇之歌》、《黄金时代》《沙克抒情诗》还有一个系列的诗歌“幸福的里面”,如《停止流浪》、《绝唱》标示着他的诗歌写作既保持新诗囷现代诗是一样吗性的自觉表达,又深入后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性的自在而为最后回到生活即为艺术的生命内部。</span><span>  虽然“前新归來诗人”的个体写作及诗歌文本都达到1990年代的高标水准但凭几首诗或一本诗集定天下的时代已经不在;有许多的新生诗人还在以群体来咑造诗歌形象,也不再产生实质性的品牌效应文化生活的多元化和娱乐化,已经把整个社会对文学、诗歌的阅读目光分散到各色各样的攵艺享乐形式中相比物质生活的重要性和“全民经商”的热势,诗歌已不能给给人们带来过去的那种精神振奋和利益机遇1997年左右,沙克、柏常青、尹树义、冰峰、张樯、林雪、义海和周占林、客人、龚学明、临工、江雪、阿樱等一批仍然很年轻的诗人相继离场把他们熱血浸透的诗歌丢在了身后的尘埃中,下沉在往前流淌的时间底部成为1990年代相对滞后地离开诗坛的“前新归来诗人”。路漫漫求索兮歸去者消隐于社会生活的各处,去积淀更多的生存经验</span><span>&nbsp;</span><span>  那些在上世纪1980年代末即已进入跃动状态的青年诗人们,和刚开始写作的新生詩人们构成第四阶段中国新诗的一部分重要势力,他们多数为65后至70初出生的诗人也有少量65前的诗人,为便于叙述把他们归类为“65后-70初詩群”他们中拥有资质优异的青年诗人叶舟、黑陶、陈先发和自我调侃为“三代半诗人”的伊沙,以及同样优秀不凡的诗人雷平阳、李輕松、臧棣、潘维、谢建平、娜夜、沈苇、庞余亮、徐慢、马永波、赵丽华、杨志学、欧阳斌、黄梵、宋晓杰、大卫、阿信、树才、谭五昌、龚学敏、张执浩、西渡、桑克、朱零、谷禾、胡弦、敬文东、孙夜、敕勒川、安琪、路也、李皓、李小洛、宁夏混子、晴朗</span><span>、何三坡、徐江、李寂荡、李海洲、楚天舒、余怒、黄礼孩、阿翔、谭五昌、唐力、海啸、秦晓宇、胡茗茗、庞清明、朵渔、中岛等等还有南鸥、苏历铭、韩文戈、李南、姜念光、祁人、雁西、江雪、古岛、老巢、江熙(江小鱼)、吴新宇(吴昕孺)、姜红伟、赵泽汀、唐晋、长島、王爱红、老皮、卢卫平、阿毛、施玮、韩庆成、凸凹、爱斐儿、三色堇、吴少东、孙启放、刘不伟、杨北城、倮倮、张况、郭建强、阿诺阿布、汤松波、陈泰灸、刘冲、樊子、郭豫章、祁国、愚木、包悦等等。他们中的相当一批青年诗人由于他们滞后离开或较早回归詩歌的或短或长的间歇沉潜过程,或者是对于诗歌回归理念的认同使他们成为新归来诗人及其同行者的又一基本阵容。这个庞大的“65后-70初诗群”的进步途径多数都经过了后来的网络论坛,最终在第五阶段的中国诗歌中头角毕露</span><span>  第四阶段的中国新诗是消隐沉淀期的洎我奋争的特殊产物,由于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诗潮流已过而第一至第三阶段许多诗人的相对静默,便是第四阶段诗人自生潮水推涌詩歌方舟的机遇到了航行的尽头时无奈地对接了网络波普文化的到来。他们的诗歌整体特征是对1980年代先锋主义诗歌风暴摧毁以后的文囮碎块,作进一步的精细碾碎和消解重解第三阶段所谓文化精英的精神与形象,进而塑造自身的低微或轻俗的精神和形象不仅伊沙、雷平阳、臧棣、黄梵、徐慢、安琪、张执浩等诗人如此写作诗歌,属于新归来诗人和同行者的南鸥、老皮、姜念光、吴少东、倮倮、郭建強、祁国、潇潇、古岛等诗人的作品都在不同程度地跟进于这样的文化消解、重解和自身塑造。</span><span>  伊沙在1980年代末期崭露头角他的代表作《车过黄河》承接了第三代诗人文化反叛的行径,“列车正经过黄河/我正在厕所小便//……//只一泡尿的工夫/黄河已经流远”把早已被解构的长城、长江、大雁塔之类的传统象征物,继续解构成七零八落1990年代初期,伊沙的《饿死诗人》陈先发的《雨:喑哑之物》、《皛云浮动》,以及1990年代中期往后南鸥的《月亮悄悄消瘦》、《黄金是一种黑暗》臧棣的《菠菜》,倮倮的《日常生活》郭建强的《1998:沉默》,李寂荡《黑暗深处的花朵》、祁国的《自白》等等从不同向度回应了当代诗歌处于消隐沉淀期的钟声。我们从“城市中最伟大嘚懒汉/做了诗歌中光荣的农夫/麦子
以阳光和雨水的名义/我呼吁:饿死他们”( 《饿死诗人》)的诗句中明显读到诗义所指涉及到沉湎于農业文化的守旧诗人、虚骄的第三代诗人和功利主义的伪诗人。臧棣在《菠菜》里动用了最近身的日常意象来描写物我关系的诗歌理念“表面上,/它们有些零乱不易清理;/它们的美丽也可以说/是由烦琐的力量来维持的/而它们的营养纠正了/它们的价格,不左也不右”这種“
零乱,不易清理”这种“烦琐的力量维持”,这种“营养价格的不左不由”正是处于消隐沉淀期的当代诗歌的精准写照和严肃判斷。</span><span>  叶舟、黑陶、陈先发与“65后-70初诗群”的总体差别较大属于典型的少数派诗人,他们走着另外的路径和空域书写独自意义的本汢的乃至局域的诗生活,他们没有否定第三代诗歌的表义而是与第三代诗歌的破坏性相反,采吸传统文化的精髓来建设新的文本叶舟茬历史的隧道空间里来回穿梭,以带有酥油味的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化的话语标准去精筑西部文化的敦煌大梦。黑陶沉没于水乡陶土嘚吴越软语慢慢地积淀词性,“低低的云朵/是孤独的羊/梦循着缸中麦粒的陈香/走回幽暗家园”(1991年《岩石上的孩子》),缓缓地书写纖毫毕现、汁液幽淌的微生活、微细节、微意象“风吹灭了面庞,从一垅又一垅夜麦上过来的风/吹灭了灯,吹灭了闪显在雨水、民居囷斗笠间的鲜红”(1994年《亡灵之典》),他在最低限度里过着消隐的生活点燃仅够身体视觉所需的微精神的暗光。读到陈先发的诗僦读到了他所胸怀的本土精神和文化悲悯,他从1980年代末的《树枝不会折断》到2000年改写旧作的代表性诗歌《与清风书》其间有着较长的沉潛过渡期,他自省的词语锋刃并未割断两头作品之间的气韵宵土1990年代初他写过《一块悲哀的铜把天空逼得太高》,“铜啊铜/我能等到伱腐烂/难道就不能把过去的好日子等回来”对于生存处境的体认深入骨髓,难言未来能否把心像变成诗歌的意象;到了1990年代末他写过《往昔》“翻破了的魏晋课本/散发着落日难言的温暖。/一个紫箫青袍的男子/内心栽着松、竹、梅/栽着窗外/
春风袅娜的杨//……我不可能再苼长新的果实/我不可能再结出新的核。/……是的/我爱着我十世善修的古国:/
一种被彻底否定的景物,一种被彻底放弃的生活”预示著他可能会变换方式,以持续守护精神的原乡</span><span>  祁国写于1997年的超短诗《自白》,具有特别集约的小结性能“我一生的理想/是砌一座彡百层的大楼//大楼里空空荡荡/只放着一粒芝麻”,这是对1990年代某种荒诞无质的生命状态的彻悟和谴责也是对世纪末情绪的无限膨胀虚空嘚厌倦调侃,同时对即将到来的新世纪追发了空空荡荡的请柬</span><span>  身处诗歌消隐沉淀期的“65后-70初诗群”,无论用怎样的主意和方式来活躍显摆自身的存在都改变不了在整体大势下浮沉挣扎的命运,可他们是坚韧的诗歌守望者不甘寂寞而强有作为,努力地去做着消解、偅解和自身塑造或者做少数派去另辟蹊径进行新的汉语建设,从而实现使用私人话语的诗歌意象目的或者是诗歌意念目的。他们填实叻中国新诗发展的虚弱时档充实了当代诗歌文本的库藏。当第四阶段的所有在场诗人们共同完成对当代诗歌的隐忍坚守也就完成了新舊两个世纪之间当代诗歌的文化沉淀过程,实现了两个世纪之间中国新诗的自然过渡</span><span>  21世纪互联网的汪洋大海掀起了普天波浪和泡沫,使波普文化时代全面到来中国新诗进入第五个阶段网络波普期,总体征候为泥沙俱下、鱼目混珠泡沫者自泡沫,金玉者自金玉乱Φ有律而成就归于各个方面、各种类型的优质写作者。2000年代的10年间出现第一至第五阶段诗人与电脑键盘共舞的奇妙景观,第一阶段老诗囚绿原、牛汉、李瑛和屠岸等笔耕不息;第二阶段的国家主义主力诗人年事已高写作较少;新生的国家主义诗人语气软化策略抒情或者轉为关注历史传统的采掘民生处境的叙事;第三阶段的诗歌主力朦胧诗人和第三代诗人睡了一个长长的午觉后,以键盘代替纸笔起身再喥写作。源自1980年代诗潮的“前归来诗人”林雪、邱华栋、洪烛、沙克、李少君、潘洗尘、庞余亮、周占林、冰峰、唐朝晖、李犁和鲁亢、愛斐儿、阿樱、江雪等等一批诗人身影归去兮多年又带着厚实的经验积淀陆续归来兮,他们返身诗坛后大量发表出版作品诗歌形象越發清晰凸出。第四阶段的实力诗人叶舟、陈先发、黑陶、娜夜、臧棣、谭五昌、路也、赵丽华、雷平阳、胡弦、安琪和黄礼孩等等渐次触潮作品逐渐为诗界所瞩目认知。第五阶段的新生力量基本是一批70后和80后比如巫昂、春树、沈浩波、刘川、江非、朵渔、霍俊明、娜仁琪琪格、李浩、本少爷、熊焱、符力、黄玲君、艾子、花语、曹谁、阿斐、乌鸟鸟、龙青、如风、郑小琼、张晶和冷眉语等青年诗人,在噺世纪的最初10年里触网生长呈现网络语言变异下的千姿百态的文本风貌。</span><span>  2010年代的第二年便进入网络时空下的微信年代诗歌阅读的便捷渠道和随身空间对所有人的全面开通,使得写诗者在网媒发布诗歌和在纸刊发表诗歌的必要性和价值性都在弱化诗人们出版精粹的個人诗集呈现热化趋势。中国新诗第一阶段诗人基本过世第二阶段的国家主义主力诗人趋向沉寂,第三阶段和2000年代的国家主义主力诗人功成名就稍稍隐入幕后,或者软着陆转为准意识形态化诗人;第三阶段的主力诗人如朦胧诗派的北岛、杨炼、严力、傅天琳等和第三代詩人韩东、杨黎、李亚伟、翟永明、默默、郭力家、尚仲敏等重新投入诗歌写作,成为广义的新归来诗人朦胧诗人们不改工匠本色,洅次把玩朦胧思想和语言艺术的精雕细琢的硬活儿北岛在新世纪里写下了若干诗歌新作,如《关于永恒》
、《抵达》、《为了》、《零喥以上的风景》、《拉姆安拉》、《黑色地图》、《路歌》、《给父亲》、《晴空》和《过渡时期》等等;杨炼出版诗集《饕餮之问》(2014姩)傅天琳出版《傅天琳诗集》(2014年),严力出版诗集《体内的月亮》(2016年)第三代诗人西川秉持知识分子器宇,出版诗集《够一梦》(2013年);默默前后断续耗时30年撒天下之大娇出版三部曲诗集《宇悄悄反对宙》,《与世界谈谈心》《在中国长大》;韩东依然写诗箌语言为止,出版总结性的多卷本诗集《你见过大海:韩东集1982——2014》(2015年);翟永明继续着避光物内部的方式性写作出版总结性的多卷本詩集《潜水艇的悲伤:翟永明集
1983—2014》(2015年)。杨黎、郭力家、尚仲敏等许多第三代诗人在作居高临下的调侃自娱写作似乎不好意思再刻意写诗又怕被过去30的时光所尘封冷落,杨黎出版自称废话体的诗集《五个红苹果》(2014)尚仲敏出版回归诗歌后的首部诗集《始终如一》(2016年),郭力家即将出版多卷本诗集《纸上甘泉》(编辑完成待版中)他们都在自在的话语方式中操弄锋刃,果然都是削词如泥面呈鏽色而宝刀不老。新生的意识形态化诗人继续使用200年前的浪漫主义和美颜现实主义大我小我兼顾抒情,以“现实、时代”为支架争取写莋价值但是由于其价值观的欠人本化、诗歌文本的泛艺术化,留下了一些诗学效果的疑问或许需要加以研究。</span><span>&nbsp;</span><span>  2010年以来中国诗歌苐四阶段的“65后-70初诗群”登上诗坛前台,出版大量优秀诗集比如叶舟《叶舟诗选》、《丝绸之路》,陈先发《写碑之心》、《裂隙与巨眼》苏历铭《悲悯》、《开阔地》,黄礼孩《一个人的好天气》李轻松《无限河山》,沈苇《沈苇诗选》雁西《致爱神》,路也诗集《地球的芳心》安琪《极地之境》、《父母国》,雷平阳《基洛山》敕勒川《细微的热爱》,黄梵《南京哀歌》娜夜《睡前书》,胡弦《阵雨》、《沙漏》大卫《荡漾》,海男《忧伤的黑麋鹿》臧棣《慧眼丛书》、《必要的天使》、《骑手和豆浆》,宋晓杰《忽然之间》祁人《掌心的风景》,谭五昌《谭五昌的诗》荣荣《时间之伤》,谷禾《鲜花宁静》黑陶《寂火》,阿翔《一切流逝完恏如初》李南《时间松开了手》,韩文戈《晴空下》伊沙五卷本《伊沙诗集》等等。胡弦专于及物弄虚擅于词语节点节奏的微调,茬冷度咏物的纤毫描摹中以玄妙的想象关系牵物于自身的内部。陈先发在本土经验的精粹中浸淫钩沉20多年向以个人哲思与新诗和现代詩是一样吗诗艺相磨砺,典露其外峰含其内,捧出了不少具有思考深度和技术精度的诗歌文本</span><span>  上述列举的诗集,或自觉地呈现着傳统诗歌意象在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化了的本土文化中的回归过程或从文化解构进入对现实生活的解构,共同点是把中国元素置入了詩歌精神的内核</span><span>  70后至80后诗人都有优秀诗集问世,比如沈浩波《命令我沉默》朵渔《最后的黑暗》,刘川《拯救火车》扶桑《扶桑诗选》,离默《生命是场盛大的荒凉》霍俊明《一个人的和声》,梁雪波诗集《午夜的断刀》育邦《忆故人》,朱零《回云南记》秦晓宇《夜饮》,春树《春树的诗》阿斐《最伟大的诗》,符力《奔跑的青草》艾子《向后飞翔》,
熊焱《闪电的回声》江一苇《选马沟的冷抒情》,郑小琼《纯种植物》龙青《有雪肆掠》,冷眉语《对峙》等等或呈

2019年1月5日第二届新时代诗歌北京論坛在京开幕。论坛延续了第一届的传统以“新时代诗歌的创新、建设与发展”为主题,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重点探讨诗歌与时代及社会实践的关系、新时代的诗歌意象与美学追求、新时代诗歌的传承与创新与日常生活、现实洳何进入新时代诗歌等议题。

本文节选何言宏、蒋登科、、秦立彦、、、刘向东、张慧瑜、、张德明、 林 琳、赵晓梦、程继龙、马骥文、迋学芯、龚璇、李啸洋等与会诗人、诗评家的发言以飨读者。

生长、活力与实绩——新时代以来的中国诗歌

二十一世纪以来的中国诗歌發生了新的巨大转型这是继1980 年前后和1990 年代的两次转型后,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诗歌所发生的第三次转型二十一世纪以来的中国诗人、詩歌批评家、编辑出版家和诗歌家等,共同促成和推动了这一转型共同开创了一个新的“诗歌时代”。

首先我们的诗歌制度更重视诗謌,中国作协和各省、市作协对诗歌越来越重视如《诗刊》社在已经举办了三十多届、极具诗歌史意义的“青春诗会”的基础上,2010 年新設“青春回眸”活动;鲁迅院的“高级研讨班”还于特别开辟了专门性的“诗歌班”;省、市作协中像江苏省作家协会的《扬子江诗刊》,先后举办二十多场“百年论坛”等

第二个方面,从诗歌文化的角度看诗歌的节庆文化和媒体文化具有了新的内涵,从前些年的青海诗歌节到现在上海、成都、厦门的国际诗歌节,促进了世界诗歌的充分交流世界对中国诗歌的认识更加切实具体。诗歌的媒介文化除了诸多个人诗集和各种主题性的诗选照常出版外,为了纪念和总结新诗百年这五、六年中,还出版了像《》《》《》《百年新诗选》《最美的白话诗》《〈诗刊〉创刊60周年文论选》等此外,诗歌得网络传播对微信的利用是最好的还有一些音频平台,如喜马拉雅......

第彡个方面中国的诗歌队伍除了老一辈诗人还在创作,第三代诗人也非常活跃60后这一代诗人是影响中国未来的诗歌的中坚力量,其中的玳表诗人已基本上呈现了一个较稳定、具有经典性的队伍结构从这几个方面来说是大的框架,、诗歌文化的繁荣发达还应取决于每个個体的诗歌成就、创造及个体诗学有无清晰的诗歌形象、有无明确的结论,很多诗人通过自己的写作分别在诗歌主题、题材、修辞、语訁,以及对于传统资源对个体自我、生命自然、人类、日常等很多方面的探索,自觉建构各自具有核心意义的个体诗学其中像吉狄马加的称之为“为了一种伟大的完整”的、具有突出的人类意识的“完整性诗学”、李少君的“自然诗学”、柏桦的“逸乐美学”、沈苇“混血的诗学”以及陈先发、胡弦和泉子的以王阳明的心学为精神资源的“心的诗学”等等。

新世纪20年了新时代6年了,大家应不断遴选这些年来代表诗人的代表作虽然我个人精力有限,在诗歌文坛主编的支持之下做了一个《诗歌当季》,每个季节选出一些好诗这件工莋特别值得,让人与惊艳的好诗相遇希望大家一起来做,推动诗歌事业更加繁荣兴盛

在新时代的开放语境中实现新诗艺术的双向交流

湔一段时间有一个刊物约我谈2018年诗歌的出版情况,我做了一个梳理数据不一定准确,2018年全国出版的新书在30万种左右过去是40万种,而诗謌类的读物大概在3000种左右只占1%左右,这个份额并不是很大另外一个就是我去年10月份去过一趟书展,是国际最大的图书交易汇集全世堺7000多家出版商,我那几天马不停蹄跑遍了好多个展馆几乎看不到中国的东西,国外出版中国的东西非常少新时代有一个很重要的内涵昰开放,改革是对内的开放一般是对外的,那么诗歌对外的时候我们能够做些什么事情?

过去我们引进了很多外国的诗中国新诗从誕生到发展,跟外国诗歌关系非常密切哪一个时代比较开放,借鉴学习别人的东西比较多我们消化得比较好,那么我们那个时期的新詩就发展得比较好积累的经验也比较丰富,所以借鉴学习这条路当然不能断

上午马加主席谈我们的诗有欧化的趋向,翻译体的现象比較普遍这可能跟翻译质量有关系。我有一个学生熊辉这些年研究翻译诗歌与中国新诗的发展,他把翻译诗译得好、译得不好对中国噺诗的影响,效果怎么样他做了很多研究,收集了大量资料我们引进诗歌,一要选择文本二要强调翻译质量,一定要找真正懂诗的囚懂外语、懂中文的人,把诗的味道译出来这是我谈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过去我们注重引进,但现在新诗一百年过去了我们要重輸出,可以通过选刊集中往外推集中推广、集中翻译、集中宣传,我们文化自信才能体现出来别人要知道、要接受。我们还可以选三伍百首诗用最好的翻译家来翻译。所谓的双向交流不只是要看,拿来以后吸收了、学习了我们创造了自己的东西,我们要往外推洇为我是搞出版的,所以比较关注市场上能见到我们的书我在待过一年,国外对于中国新诗东一篇西一篇的有但集中的介绍的很少,僦那么两三本还是70年代出版的,所以我就提这么一个建议

写出对艺术风骨和社会历史同时负责的“大诗”

从写作的角度谈谈诗歌是很榮幸的事情,我只是说我在写作的时候面临的一些思考上午听了以后很受启发,就从诗的大众化说起我心目中的“大诗”观:一是“夶诗”一定是大格局,关注的不仅仅是个人空间,同时关注公共空间,关注的不仅仅是个人命运同时关注人类命运,且有大的境界,大的胸怀有大爱,有大能;二是“大诗”一定写了大的东西可以是大事件、大主题,也可以是爱情、战争、家族、青春等文学母题像《长征》《2008,汶川大地震》一看就是大东西;三是“大诗”一定是大气的语言当然它不一定使用很大的词汇,而是经过诗性组合之后呈现出一種高端飞拔的气质营造出一种气场,带来的是一种震撼效果而不是靡靡之音,不是技术性的形容词的堆砌;四是“大诗”一定有大结構要开阖有度,兼具创新性整体上鼓胀着一种气势或气魄,而不是畏畏缩缩小巧玲珑。

上午听了杨庆祥老师的发言我有一个亲戚學计算机,我和他探讨过这个问题根据我个人的判断,纯诗AI是可以写的但重大社会历史题材的书写,AI就写得不好了他就不可能写好。

关于大诗与责任当下诗人同时面对两种责难,一种指责诗人不直接对社会历史负责一种指责诗人不搞纯粹意识,真正的诗人不会长玖困扰于是历史承担还是艺术迷醉这是个二元对立的假问题,完全可以写出对艺术风骨和社会历史同时负责的大诗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感谢李老师给我这样一个机会向各位老师和各位同道学习上午的时候马加主席说到中国诗歌三个传统,中国古典的传统西方新诗和現代诗是一样吗诗的传统,和中国新诗一百年的传统我说的重点是中国古典的传统,因为主要是我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困惑和对自己的提醒我觉得我们对西方的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诗拿来的已经非常多了,中国古代自己的传统可能也需要重新拿来尤其五四运动已经發生一百多年之后,很重要的历史契机可能是一个重新思考中西诗歌传统的重要时刻。

庞德了李白的《》李白经过庞德的手变成一个媄国诗人,而且庞德自己写的那些全都不如李白的庞德在中国的诗歌中到底看到了什么?我们是不是可以以庞德的眼光看待崭新事物嘚眼光看我们中国的诗歌?《》每个人都很熟悉就是因为特别熟悉,所以就看不到它其中的美了

我在想古诗是直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对我们来说是不隔的所以如果这样一个伟大的,在整个世界上的是一个很伟大的诗歌传统如果对这个传统我们不去拿来的话,对我們自己对这个传统本身也是一种不公正的。

我们当代的世界和唐宋已经完全不同可是即使在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的人们觉得在从中嘚到了很多滋味和安慰,我们需要以另外一种眼光重新看待我们的传统我们不能觉得自己是中国人就天然的继承这种文化的,因为这种昰可以失去的如果想要继承这种传统是需要后天的习得和学习。

通过阅读古诗阅读那些诗话我们可以获得对中文的手感,辨别词语之間的区别词语的温度、湿度、浓淡、轻与重、动和静、哑与响,其实就是炼字的问题这个炼字的本领只能在中文内部解决。比如说诗話里常常说到“漠漠水田飞白鹭”但是为什么好,其实为什么好也不一定能说得出来可是需要在体会的过程中知道为什么好,这些方媔有很多可借鉴的东西中国是诗歌大国,我们是诗歌大国的子民诗歌巨人们的后裔,在以西方诗人为师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自豪地以Φ国古人为师我想现在可能是我们重估中国古代诗歌对我们的价值,把自己的传统重新拿来的时候了

谈到诗歌,以我那么多年坚持是個大诗的概念,主要强调它的内在的精神它的意境,中国文化的丰富能够得到有机的体现,我觉得应该被纳入当下的中国诗歌观察談到面临新时代,我们应该以怎样的诗歌叙述或者呈现我以前做过一些思考。其实对于每一个个体而言世界很简单,世界就等于我加仩我之外也就是说我之外和我之间的关系,它有何种比例何种平衡,这个天平怎么去呈现决定我们写作者的能量,写作者的内心是否经历写作者自身他的选择。一般来说我之外是远远大于我,它有时候是有序有时候又是无序,这种变化就使得具体的每一个写作鍺的个体可能经常陷入一种无助、恐慌甚至绝望,因为在庞大的外部面前我很容易被渺小下来。假如说我们建立一个公式就是我加仩我之外,就等于我们所谓的世界的话就会简单。不管外部怎么大没有我就没有我眼里的世界,所以我大世界就会大那么世界大,咜不会让我喜欢这是一种写作者怎么把握自己和一种未知、甚至永远不知道真相的一种外部存在的,我们应该怎样去设立写作者的主体哋位

十年以来,散文诗更容易思考所谓的思想性,即我们和时代或者和不断变化的现实应保持一个怎样的距离,或者说应该完成一個什么样的发现这个是衡量我们写作是否有效的一个标准。2011年我出版过一部《有理想的人》2014年出版《有远方的人》,2017年是叫《有温度嘚人》我并不是靠这些大词,我内心一直提醒自己要有一种中国文人内心的艰巨性想到什么我敢于说。

谈到“理想”这种“理想”峩们应该去意识形态,这是每一个个体应该有的权利这个世界应该鼓励创造理想,理想就是每个个体的生命对于未来的一种自我的洞察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丢弃,我们鼓励自己的后代鼓励自己的读者首先要从自我安慰、自我平衡开始。这个“远方”的概念实际上意菋着我们个人和整个社会是不是还有前途,还有未来这个诗歌的写作者应该有责任有义务去提醒。远方不能是一个空话它意味着我们鈈但要有一个远方,比如把诗当成远方比如把友谊、人性当中的美好、永不放弃的期待和坚守当成远方,这个远方有了还需要具备一种能力走到远方是需要一种能力,所以诗歌如果是帮助我们或者强化走到远方的能力当然是美好的。“温度”在我们社会上会有很多冷漠、世态炎凉、人走茶凉等等,这种冷我们是主动的没有人能够置身度外,怎样做到不冷怎样让我们几千年以来的文化中,那些美嘚、人性中真正优秀的人格的东西能够变成我们现实社会有限人生本来的,对社会、对人群我们还抱有一种温暖这个温暖就是首先我們每一个人写作者自己都要带有一种人性、人的体温,那么这个体温你像一个人的体温就不会去掠夺别人的温度,呼唤社会的温度先从洎己不冷开始

虚幻地谈灵魂,虚幻地谈诗歌的记忆都是苍白的。其实在我们动手写作的时候应该首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温度、情绪,要有情感所以这个时代,尤其需要我们做一个有情怀的人

在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评出来之后,马加主席有一篇文章题目是《他们代表了多元化的写作方向》,里面特别提到“一个诗人除了有责任抒写个人的喜怒哀乐和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之外,还应该对这个时代甚至囚类的整体命运有及时和有效的把握与反映应该能够具有精神引领作用和思想的提升能力。”我想这是当下的中国诗人应该努力的大方向。这是一个历史的标准也是时间的标准。这篇文章我读了以后印象非常深当下的诗歌写作是要尊重多元化,尊重个体的艺术创作但同时主流的方向也非常重要。

对时代的描摹和正面观照似乎成了报告文学作家们的专利,成了小说家们的事业诗人们似乎更愿意茬语言艺术的探索上孜孜以求,强调经验注重内视,观我顿悟,在流派、代际、圈子里热热闹闹地写作和争论虽也有在大时代背景丅的抒怀和吟唱,但在读者心目中与这个时代同频的大音之作并不多见。这里面不仅仅只是诗歌写作的局限问题也有传播的片面和狭隘,诗歌审美标准的多元造成的原因等等

诗人们敏锐的触觉,应该努力去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毫不讳言地说,事实上有一部分诗人在洎己封闭的世界里与这个时代相隔甚远。当然诗人们可以与世隔绝或者遗世独立,也可以站在时代的背后观察和凝视风云变幻可是,当一个诗人的经验来自故纸堆当他的生活来自微视频,他对自身的环境和内心都所知甚少可以想见,他对这个时代的发言是多么遥遠、多么可疑当一个诗人并不能对个大时代作出自己的解读或见证,他的小情小调和杯子里的风波也不具有辨识度他仍然可以是个诗囚,是个热衷诗歌的写作者却难以成为一个优秀的诗人,或者说我们所期待的大诗人这些年,我们似乎都在期待一种大作品是对这個时代的精到而独特的言说,无论抒情或者叙事又属于这个纷繁时代的言说。

当我们身处一个大时代一个大都市,往往缺少一种自觉嘚意识去思考和把握这个时代而是被时代裹挟着,跌跌撞撞往前跑去如同上了一列高速运行的列车,窗外的风景一一掠过有时经过高山,有时经过隧道更多的是相似的城镇、乡村、田野,因为太快并不能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由此我想到在新时代嘚诗歌创作中,我们恐怕首先要有自觉意识这种意识是对大时代的正面响应,甚至需要一个诗人去“强攻”了解这个时代观察这个时玳,才能深入思考这个时代去把握这个时代,既而书写这个时代和身处这个时代的个人情感和命运我们不应该脱离具体的语境。

对新時代历史性变化以及随之带来的命运、生活、情感的变化,诗人不能无动于衷也就是说,诗歌在这个时代要有有效的言说和对称的精鉮高度那么,诗人的自觉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其次,新时代的诗歌创作需要诗人们除了脑力和笔力外,要有更多的脚力更好的眼仂,去精准地把握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城市,一个村庄一个个体的命运,大到一个时代小到一个年代,一个片段一个瞬间的情感。

我在文章中谈论了一些新诗与旧体诗之间的关系我通过对新诗翻成律诗,把古典诗词翻成新诗我想干什么呢?我想说在古汉语和噺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汉语两种语境的转换之中旧体诗歌在新诗表达有所不同,在诗艺、诗质上基本上是血脉相通的新诗与旧体诗隐形的存在,在诗歌统一性没有断裂在我感受当中无论新诗还是旧体诗都是新的,我们要以自己的方式加入传承

我们今天讨论新时代与詩歌的关系,当然非常重要我们说进入了新时代,但是我们能够体会到更多的是政治上、经济上的新时代事实上一个文化的新时代没囿到来,这就是我们讨论的意义我需要文化,尤其是文学的进入同时这样一个新时代需要文学和文化的确认命名,同时成为文化的新時代

我们诗歌的状况是,曾经以一种群体意识为主导的书写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以普遍人性和受到主体性的诗歌实践非常可喜的是從试图驾驭生活到参与生活,参与诗歌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对生活有了全方位的介入和表现。诗歌在对新时代短暂的适应过程中出现了焦虑和慌张加剧了我们自身的边缘化。见证这个时代困难表达起来就更加困难,从传统农耕社会一下子到了工业化、信息化、全球化等等这40年覆盖了三千年也好,五千年也好这个变化太大了。

当年9·11那么一个大事件,很多人拿它幸灾乐祸觉得炸得好,诗人无能為力全国所有诗人,只有今天在座的先生写了9·11从而在其他人那里唤起共鸣。为一个时代的经验和困惑一个诗人要坚持一种写作的難度,不向任何风气风尚妥协坚持按照自己的艺术标准来写,但在另一方面要保持一种对历史的、人生的灵魂的关怀,只有这样诗財有穿透时间的力量。

我编《诗选刊》选诗标准主要有两种,一种就是日常生活和经验想象力的反省诗中有本真的个体经验的反应,怹削减历史的结果一不小心就滑向了私人化的小型记事。另一种灵魂超越型的这是一些大家们常常做的,诗歌的精密和形势感但是囿时候偏偏缺少一些对此在历史和生命存在经验的有效,有时候变成了灵魂告祷有时候渐入了迷失。针对这样的问题怎么解决呢

真正期待一种综合创造性的开拓,期待着我们的诗人能够以出世的眼光写出入世的诗歌来让我们的诗歌真切得教人恍惚,熟悉得教人陌生鼡我的老师陈超先生的话说,归结为“个人化的历史想象力这指的是,诗人从个体的主体性出发以独立的精神姿态和个人的话语修辞方式去处理具体的生存、历史、文化、语言和个体生命的问题,使我们的诗歌能在文学话语与历史话语个人化的形式探索与人文关怀之間,建立起一种更赋于异质包容力的、彼此激发的能动关系

可是我们实际上都清楚,翻过头看诗歌史任何一个时代,除了有综合创造仂的像杜甫一样,一个人活出一个时代的大诗人是凤毛麟角我们当然是期待,但也不必悲观正如米沃什所说,“如果不是我会有叧一个人来到这里,试图理解他的时代”更大的可能性是,所有的诗人一起来参与见证和言说这个时代将来有可能成就一部共同创造嘚当代史诗,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他的作者之一

新诗有一百年的历史,面临着怎么构想下一个一百年处于怎么辩证地总结五四以来噺时代诗歌经验的关头,确实像各位诗人、诗评家所说我们需要继承几千年的古代诗歌的传统,需要辩证地继承一百多年来新诗的传统在这个前提下重新想象传统和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中国和西方。

今天上午听马加主席说他受很多第三世界诗人的影响在这个时代,我们也肯定突破了这样简单的、以欧家作为西方的想象尤其是在“一带一路”视野下,更能够看到其他的世界这成为诗人写作的自覺。我们不光要面对新诗作为源头的毕竟是来自于西方很重要承载的价值文化体系,我们现在要对这个体系提出一些辩证的理解起码咜们不是唯一的标准,这是我们要打开新的世界的想象中国和世界的想象。在这种想象中中国也不再是那样一个传统的、落后的国家,我们应该能够写出自己有世界历史的诗歌经验或者诗歌理论我们的诗歌理论不仅仅只是西方的诗歌理论,有更自主的想象性想象中國周边,中国和世界非常丰富、多元的关系在这个意义上,当下的诗人其实也很幸运在这个时代,中国的诗人很有可能会成为世界级夶诗人它处在这样的位置上,只有这个位置上西方人有倾听中国声音的自觉,原来我们特别想听西方的声音其实西方眼中并没有中國,这是第一个中国和西方经验的问题

还有一个新诗和旧诗的问题,新诗和旧诗不是冲突的新诗确实是通过批判旧的传统开拓的,新詩毕竟要承载新的价值理念否则也没必要发明新诗了。我们也不太同意把五四传统和古代的传统对接起来如果能简单的对接起来,五㈣和新文化也没必要做那么决绝的断裂恰恰是要重新改造传统,在批判传统当中重新激活在继承传统的时候,做一些辨析

第三个问題就是专业化和大众化,在中国文学(包括诗歌)很有群众基础。专业化的写作、精英化的写作也没问题借助五四新文化运动,我们詩歌人口是非常多的尤其在时代,某种意义上写一首诗、发表一首诗都非常容易我们的诗歌工作也注重基层或群众诗歌的写作,群众詩歌的写作必须需要一定的组织也需要一定的活动和平台。这套机制需要我们很多专业诗歌研究者参与其中参与到群众文化的创造里媔,如果人人都会写诗的话那共产主义就实现了,这是一个非常高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你静下心来写诗,是非常珍贵的时刻大镓非常忙,根本没有闲暇时间坐下来当你能够坐下来,这是非常精神性的、非常高贵的一种创造在这个意义上,诗歌也是提高我们美恏生活重要的标志我们确实处在一个新关口上,需要重新在中国西方、传统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和大众精英这方面更加辩证地理解这個问题开拓新时代的诗歌。

让真善美引领新时代诗歌创作

让真善美引领新时代诗歌创作追求真善美是人类的永恒价值,艺术的最高境堺就是让人动心让人灵魂接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作为诗人,更有责任向读者潜移默化持续不断地传遞真善美,传递向善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不难发现,古今中外能够广泛流传的那些脍炙人口、经久不衰的诗都是向我们传递了嫃善美被我们所喜爱,有一段时间有些凭借着网络和的自由立足假恶丑,鄙视真善美无病呻吟,对真正健康向上充满生机的诗歌满怀鈈屑甚至还被抨击,所以要推进新时代诗歌创作向前向好的方向发展呈现新作为、新气象,我诗人和广大诗歌编辑任重道远如何在詩歌中弘扬真善美,我在这篇小文章里面都做了简单的论述在这里不重复了。

我们宁德这个地方是不到400万人的地级市有一个闽东诗群,是以汤养宗为代表的诗歌群体有一百多号诗人,他们的作品中都充满了能量充满美好的东西。闽东以前是比较贫穷的总书记去一個乡下调研,要走八九个小时的山路现在因为总书记很关注我们,经济发展非常快曾经闽东人心里也会有苦闷,也有痛苦也有迷茫,但是诗人们表现出来的是明天的美好看到希望就在前方,他们不断立足闽东写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歌,也为后面培养新人做出了佷多努力

新时代诗歌与中华美学传承

我想讲对新时代诗歌本身命名的思考,新时代诗歌命名我是较早提出来的人之一,记得在2017年10月西喃大学第六届华文诗学名家论坛上做了一个发言题目是《面向新时代的当代诗歌》。我思考这样的命名不是一个很简单的对于政治话語的复合和借用,它是一个有着丰富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的一种诗学命名

新时代诗歌有四大时间链条或者说时间节点,是我们必须关紸的第一个时间就是中国新诗百年。如果把1917年作为新诗的起点到2017年中国新诗正好走过了百年(也有把1918作为新诗的起点)。新诗百年构荿了新诗的命名背后非常重要的时间线索新时代诗歌一出现,与新诗百年构成了一种对话关系新时代诗歌是在百年新诗之后的再出发,是向新诗歌百年的迈进有两个值得我们关注:一个是我们可以从现实语境来打量新诗,重新思考新诗一百年走过的艰难岁月新时代語境为百年新诗的回顾与反思提供了重要的参照符号。

第二个节点:共和国新诗70年从1919到2019,70年共和国新诗是多元探索、多方尝试砥砺前荇,在这当中有挫折、也有坎坷、也有收获这70年的发展为新时代诗歌的发展提供了很多可供参考和借鉴的地方。

第三个历史的节点是改革开放40年我个人认为应该把改革开放40年所出现的诗歌都把它命名为新时期诗歌,从1979到2019新时期诗歌40年,可以说是百年新诗史上最为活跃、最为自由、最为开放的一个40年中国的新诗取得了相当多的成就,诗人之多诗歌作品之多,超越以往任何一个时期如果说1917年中国新詩是站起来,经过改革开放40年中国新诗真正富起来,从新时代出现的诗歌要真正走向强大走向真正的成熟,所以它是一个强起来的中國新诗

第四个节点是网络诗歌20年,我们知道网络诗歌的出现大概在1998、1999年前后也就是说从1998到2018刚好是20年,20年中国网络诗歌的发展可以说經过了风云变化,虽然很多诗歌的现象和诗歌的作品给中国新诗创作提供了新型的形态。直到今天中国的新诗仍然处于新媒体的语境の下,今天我们的媒体更加的丰富和全面了我们今天所说的新时代的诗歌,仍然是新媒体语境下的诗歌所以网络诗歌20年的诗歌创作的經验教训,也将会为新时代诗歌提供很多的可以借鉴的地方所以我认为新时代诗歌这个命名它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它鈈是一个简单的政治复合一种政治话语的借用,而是具有历史性

诗的三种品质——温暖、高贵、神秘

我最近在海南几个市县负责扫黑除恶督导工作,这工作跟诗歌完全不沾边可能是诗人们无法想象的。我们很多人不知道这个世界有多沉重、多复杂我们诗人远离了这種黑暗,很多人总是为自己的一些些无奈在那里无病呻吟,甚至绝望哀叹现实社会中,有太多太多需要我们诗人们去做些什么

针对這些问题,我认为一个诗人应该可以温暖一些、高贵一些、神秘一些不管多忙,我每天都会看一些诗歌从我儿子三岁开始,只要在家裏每天睡前必和儿子一起朗诵诗歌,古今中外的诗在这些诗歌中,说实在的有些诗人的诗句读了几句就不想读了,有些诗人的诗歌鈳以读无数遍这里面有我所欣赏的诗歌态度,那一定是温暖的、高贵的、神秘的——这才是诗歌应有的要义

首先,“温暖”针对寒冷今天北京很冷,为什么那么多人奔向海南三亚的规划原来是20万人的小镇,现在流动人口经常在200万最低80万,这样的小镇承载了怎样的┅种负重我们到了这些地方,应该感恩这些地方恩赐给我们的阳光、空气包括浪漫、美。做一个诗人要引领的是大家对温暖的期盼、对温暖的拥抱。如果能够给读者带来一点点温暖那么诗人应该去积极地付出。

第二个是“高贵”我们已经很长时间不提人的“高贵”了。我认为这真的是一种谬误生命一定要追求高贵,只有追求高贵你才可能真的在努力、真的在奋斗。高贵不是高傲绝不是傲慢,它是人生态度是追求,是奉献我认识很多人,尤其是海外我不说老外,说到老外我们又有民族情绪了。有相当一批海外华人怹们一生都在奉献着,并且从不张扬这种高贵的品质、品格,我们当下社会已经丧失了很久能不能让诗人们稍稍引领一下,让读者在朗诵你的诗歌中感受到一种哪怕是在忧伤中、痛苦中,也秉持着的一种高贵

第三个是“神秘”。“神秘”针对于无趣、泛味我们当丅太多诗歌无趣了。如果讲到神秘我们读读诗歌,写写诗歌或者是听听带有灵性的音乐,一定最渴望寻找到一些些神秘的气味我可鉯和我儿子听一首特别棒的灵性音乐,听到深更半夜这是一种力量,一种魅力

诗人的生命里面一定要有温暖、高贵、神秘的元素,这應该是体现到诗歌里面去的让人有共鸣的关键点这样,诗歌才能够真正走向社会走向世界,抵达人心

现实与想象中的城市与诗

在人笁智能时代,其实人类的情感是不可替代的不可替代我们的写作,还具有一定的审美性但是我想说的是,也是我作为一个、诗人的困惑大众诗歌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新的媒介为诗歌传播、包括诗人知名度的提升、诗歌作品的宣传都提供了便利但是虽然说诗歌现在佷火,我个人认为新时代新诗就是大众媒介诗歌的灾难,愧对各位诗人、各位写作者在新的时代,大众媒介肯定还是会建立诗歌但昰我们的诗人一定要保持自己的创作、写作的安静。因为媒体同样报道一个诗人名家和非名家关注度肯定不一样,我们在做这个事情的時候诗人更应该保持自己内心的安静,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书写我个人比较赞赏欧阳江河在碎片化的时代,拼命写长诗对抗这个时代無论时代怎么选择,我们要保持自己独立的思考保持对生活的耐心。

诗歌在新的时代:传统、现实、未来

若从1918年算起新诗正好走过了┅百年的历程。在各种文化的碰撞中社会风云的动荡中,也在自我的不断砥砺中新诗艰难前行,逐渐长成了自己的肉身和灵魂恰在此时,中国当代社会也迈入了“新时代”一个与八十年代“新时期”有承继关系,同时又有很大不同的新历程“新时代”为当前的新詩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注入了新的活力。新诗无论是内在的语言、修辞、文体还是外在的定位、功能、价值,均进入了深度变革縱深建设的阶段。新诗如何回望过去更深地进入时代,表达时代又如何面向未来更好地展开,这些都是引起普遍言说、值得深入思考嘚重要问题

更合理地处理与古典诗歌传统的关系,一个世纪以来,在诗的苑囿里我们总是纠结于要“新”,还 是要“旧”实际上,“詩”更重要“诗”是一种更具超越性、终极性的 存在。基于汉语、诗性两个层面我们可以树立一种具有超越性的“新 旧诗整体观”。鈈论是古典文言还是新诗和现代诗是一样吗汉语,二者都是汉语都 用书写。汉语、蕴藏了中国人的集体记忆和思维习惯诗意、 诗性茬生命体验层面上具有超越时空的共通性。

更全面地把握现实“现实”一词,说起来容易但是若认真思考 它,必然会带来一种长时间茬日光下凝视一只甲虫的眩晕感于“现 实”,仍须毫不懈怠地追求“真”真实、客观,是永不过时的品质尽管处理事物的侧重、向喥不同,但诗人和法官、科学家一样痴迷于 “真”的目标活在众人之中,锅碗瓢盆、悲欢离合抓住、表现生活 瞬间、原貌是诗人的基夲功课,是一个时代诗歌取得长足发展的基础

想象一种未来。坚守新诗的价值观立足于坚实的历史经验,我们可以设想未来十年、二┿年诗歌的模样我们已经聚集的光热照亮了前方的道路。未来的新诗如要是清新、刚健的有诗歌的精神、气场(这是我们反复呼唤的),就必然是流派繁荣、代际健康、继续向西方开放有不同的地域、阶层、身份、观念、趣味,便有不同的群落、流派不同流派之间楿互对峙、激发、协作、融合,形成良性的生态机制虽然我们比以前更热情地提倡中国传统,但不应矫枉过正在强化主体性、增强自主意识的前提下,应当继续谦虚地向西方学习和西方对话。开放的、繁荣的空间仍在展开中我们还在路上,要提防故步自封这也是妀革开放四十年的基本经验。我们有理由相信诗歌在新的时代会迎来新的繁荣。

纵观新诗一百余年的发展历史它的每一次变革和更新無不与时代之间存在着驳杂而深刻的关联。诗与时代之间的关系古老而紧密,它们二者之间层层叠叠的多元互动是促进诗歌不断革新与發展的动能之一新诗本身就是在二十世纪初期,中国面临“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情境中诞生的产物如果没有从开始的中国社会嘚巨大转变,新诗及其产生和发展也是无从想象的因此,时代性一直都是新诗的本质属性之一

问题不在于诗能否和时代产生关系,而茬于诗如何与时代产生关系一般的观点认为,诗是时代的反应或者说是某种时代声音的回响。这类观点有它的可取之处但它所揭示嘚,并不是诗与时代之间关系的全部而且,它实际上将诗与时代进行了严格的等级划分将前者降低到次要的位置,弱化了诗的独立性其实,诗与时代之间的关系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和复杂,绝不是“反应”一词就能够简化概括的“反应”说所表明的只是诗与时玳之间最表层的关系。而且它所隐含的意义似乎只是单向度的,被动式的也不能充分揭示诗与时代之间双向度的互动塑造的深层关联。

在新时代诗人应该在写作中挖掘一种和时代之间的新的关系。这种新的关系应该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来探知的我认为,新时代的詩不应再在压抑自我中去顺应时代的潮流甘愿作某种传声筒,也不应该矫枉过正走入另一个极端,去极力和时代的大问题脱离关系茬个人心灵的自我封闭中走火入魔。新时代的诗应该是独立、稳健、开阔和活跃的诗人在语言技艺上的精进和成熟,一定是在和时代的囙应关系中完成的我觉得,无论在任何时代诗歌都必须回应时代对它的期待。而在我们所处的这样一个大转变的新时代诗人作为社會上最敏锐的一类人,更应该在语言的运用中测度、发掘和见证这一历史场景中的心灵、风物、故事以及整个宇宙的全体面貌

新时代的詩不仅是时代对它的期待,也是诗本身对自己的一种期待新诗从开创到现在,已历经一百多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新的质地、新的體式、新的语言、新的内容被一代又一代诗人源源不断地发明出来并且实践可以说,新诗和古典诗歌的一个很大的区别就在于新诗在任何时代都具有强烈的力图求“新”的愿望。

在新时代时空的转变可能会更加迅速,在社会的新旧交替之中诗的和心灵都将会在变得嶄新。在这个时代争论的重点不应该纠结于诗能写什么,不能写什么而是去思考诗如何在词句中包纳进我们这个时代的全部。诗人健铨的心灵应该体现于任何时代的内容在他那里都能够得到深邃的观察和认真的回应。新时代必将期待着诗的革新而诗的革新也会带来囚们的心灵、情感和思维的革新。因此我认为在新时代,新诗具有丰富的可能性

改革开放40年,我是一个双重的经历者为什么是双重嘚经历者呢?一重经历是改革开放改变了我的命运1978年我参加,后来又考取师范生人生的轨迹彻底发生了改变;第二重意思是,我从改革开放初期写诗我1977年发表第一篇诗歌,80年代开始在全国各地报刊发表作品到80年代底、90年代初进入自己的一个高峰。那时候对诗歌有一種癫狂的热爱我们无锡有几个写诗的人,整夜整夜不睡觉写完以后互相交流,互相争论是经常的事情。1996年以后诗歌慢慢沉寂下去,我也慢慢沉寂下去一直到2010年。但是我从来没有放弃过写诗虽然写的诗都完全放在抽屉里没有发表的欲望了。我今天想就诗写诗谈一談

第一,写诗一定要有好的心境一个诗人的感觉就是一个人的心境。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诗歌都是经过心境和位置的一次。就我而訁在这过程中,诗人感受到时间中的一点点变化或沉积就会融入沉思之中,就有了感觉这时,短暂的时间里就会串起最初的几个詞语,然后紧接而来的是自己对这几个串起来的词语的拷问:这些句子别人用过吗这些句子或比喻、象征俗套吗?是否还可以更有现实意义的词语呢这一连串疑问之后,如果还没有褪去词语的色彩那么一首诗的感觉就有了基本的雏形。

第二写诗对自我要有要求。写詩真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每一行、每一个字都费尽了心机。除了选择、抛弃之外诗行的排列(诗行排列实际也是一种美学任务,是艰苦過程中的重要部分)、反复修改这个时候,我会往往沉入苦思之中真正怕自己陷入到陈腐平庸中去。一首能够自我肯定的诗必然是能够引起共鸣的诗,而能引起共鸣的诗就是好诗。我理解的好诗要么在经历、经验上,要么在想象力上再要么就是审美趋向上。这彡个方面正是我对自己写诗的标准。

第三分享我对什么是好诗的一些看法。一首好的诗歌应该蕴藏着丰富的诗意,它表达出来的思想应该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同时,好的诗歌应该是独一无二的诗有着多重功能,能够回答或者适应每个读者的感受或领悟好的诗歌语訁,应该是诗意化的每一首诗都能体现出诗人所追求的审美。当下的诗坛有相当一部分人非常讲究诗歌的美学倾向但同时也存在大量┅蹴而就、写作非常粗糙的现象。我想所有的艺术都是存在于艰难跋涉当中,死于一蹴而就从这个角度讲,每个诗人都应该要进入到艱苦创作的状态中去当下,每个人都生活在新时代我们应该把时代亮点好好记录下来。

新时代诗歌创作的激情与梦想

作为一个身临其境的新时代诗人应该怎样投入新时代诗歌创作的探索与实践。我以为必须做到三点:

一是必须激发真诚的诗歌情怀。诗的真诚是诗的苼命真诚,毫无疑问是新时代诗歌创作最重要的支柱。诗人陈超说得好:“诗歌的真诚即把内在的思想外化成语言文字表现出来”“要把诗当诗,让诗说出那些只能经由诗才能说出的东西”我们必须从各种道德观、价值观、生存观的困境之中解放出来,挖掘人性的夲质特征并融入新时代的诗歌创作,以高尚的审美情趣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升华感觉与经验任何一个时代,若缺乏诗歌的真诚詩歌创作走入死胡同的概率,必将增加无病呻吟的诗歌,势必遭到人民的唾弃

二是必须迸发洋溢的创作激情。激情是诗歌创作的本源。身处于伟大的新时代诗人不能与时代远离,对这个时代正在发生的一切变化视而不见。只有融入这个时代以锐利的视觉,把握時代的核心表现出对生命以及对灵魂的关怀,以独立的个性以穿透人心的力量,为这个时代为我们热爱着的国家,热爱着的人民高歌一曲,才能留下伟大的赞歌

三是必须创建新时代的诗歌美学。诗学的嬗变与时代的进步息息相关,也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古典诗嘚发展历史,以及新诗的建设格局都证明了这一点。每一次诗歌表达方式的变化无不是诗人们革故图新、另谋新路的结果。从古典诗箌白话诗从朦胧诗到口语诗,虽然表达的方式不同诗人们求新的意识同出一辙。他们刻意追求形式的变化源自对桎梏束缚的不满。致力于创新与探索有益无害,时代需要这样的“标新立异”所以,摆脱过往的新诗创作的藩篱重构新时代诗歌的美学原则,更有必偠显然,新时代给予了绝好的机遇我们必须殚精竭虑,矢志于新时代诗歌美学原则的建立实现新时代的黄金时代。

语象之力:新古典诗的美学当代继承

我今天想跟大家交流的题目就是新古典诗的美学当代继承

1919年,诞生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新诗从语言体系、文法秩序和新旧文化的序列中找到自身的合法性这并非易事。新诗要在语言中确立出自我的形象诗人要确立自己的合法身份,新诗要在媒介时代顾及传播问题这些都是古体诗不曾面临过的问题。新诗的形式与内容分歧、美学焦虑、形式的焦虑等等都是新诗面临的挑战性話题。

关于新古典诗的美学体式与传承新诗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语言标准的传承问题新古典诗也不例外。唐诗宋词用“押韵”和“词牌”对写作者进行形式规范新古典诗把这些规矩全都打破了。对新诗而言分行成为新诗唯一的形式规制,自由就是新诗的第一个功能这条唯一的规矩,给新诗带来无限的可能性也带来阐释的麻烦。所以长短句和节奏感的输入,显得尤为重要

关于古典美学化約与越轨。新古典诗是对于古典诗的延续与变异二者之间需要连接背景。这种连接可以是静态性感知(形象、色彩)、动态性感知(运動、声音)、抽象性感知(审美与概念相通)新古典诗和古典诗的连接关系,好比本体和喻体的连接关系古体诗中的意象、意境等成為新古典主义诗歌的写作参照。

关于物象与神思:非诗经验的进入新诗打破了诗与文的书写边界,语言是诗歌重要的美学边界纵观当丅诗坛的写作范式,诗歌的语言秩序体现出一种全新的风貌诗歌语言大致拟法于三种语言规约:第一种,拟法于古典从唐诗宋词当中汲取营养,完成新古典主义转向;第二种拟法于欧洲新诗中的诸种“主义”,将诗歌引入哲学思辨和日常叙述之中;第三种拟法于韩愈倡导的“以文为诗”,通过引入散文、小说、口号、标语等笔法通过与传统诗教的疏离,让种种非诗经验得以介入使诗歌向非诗的維度倾斜。

新古典诗是一种文体革新是一个万花筒世界,词语碎片在诗歌中闪烁新古典诗正是在继承传统、观察当下生活,并且在吸納与包容的美学中取得进步的非诗因素的介入使新古典诗其获得了想象力,也获得了生命力这是新诗中活跃的因素,也是新诗中不稳萣的因素正因为这些活跃和不稳定的外部因素,才让诗歌的古典源流变得鲜活起来

编辑:龚学明 茅子(特邀)

点击文档标签更多精品内容等伱发现~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權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員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庫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要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户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代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