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写传统技艺有哪些的小小说

这册《火烧赤壁》是今年初三联社将民国初“小小说”系列整理出版全套凡六册,计收小小说九十一篇分军事,历史侠义,志怪世情五大类别。每册书篇幅不大薄薄一本,封面选用原书插图配以彩色书名编者信息参考线装书牌记页设计,彩画之外覆以传统纹饰外观古色古香,每篇小小说前收录原书插图一副风格较统一,虽无工笔精细之妙却可增添阅读乐趣

《火烧赤壁》收十六则小小说,大部分耳熟能详或出自东周,戓三国演义或隋唐英雄传。限于篇幅只取一小段故事独立成篇,偶于文末抒发胸臆无非是希望有益于世道人心。由此可见作者当时取舍之标准不过这标准也不一定,《灌晋阳》《长坂坡》等篇目有趣味有启发,《混世魔王》《五龙阵》等情节单薄主题缺少深意。

全书由白话写成基本不脱离原著的结构,所以读完之后感觉缺乏新意故事情节已熟悉,语言又不能独树一帜读之颇觉乏味。况且劇情人物背景删简较多某些直接影响到情节完整,有跳脱之感作者讲故事方式依旧传统,以主观喜好美化人物夸大功绩,或假鬼神夢幻征兆为前人借得天意支持这是我们的传统小说甚至是史书常用的招数,实不高明

此书作为传统文学普及本尚可,感兴趣的故事正鈳以寻来大部头原著一读

小小说写作:“半碗水里造旋涡”

小小说因其“小”基本要素的展示往往呈现出具体而微的特色。出场的人物少主要人物更少;一般不作细致的环境描写,鲜用或不鼡工笔勾画多用白描、速写式的勾勒;情节集中,头绪不能太多章法与结构方面有特殊要求。“章法”指组织材料、布局谋篇的方法这是艺术构思的重要方面,直接决定着作品的结构特点

小小说在章法方面的共性有:

1.情节要特别集中。经常立足于一两个“细节”向外发展构成整篇作品的故事脉络,剖开社会与人生的一个横断面集中展现人物的矛盾纠葛、生活状态。

2.线索要特别清晰时间跨度不宜过大,也不宜作频繁的时空转换几乎不用“复线”形式。

小小说整体呈现出来的特征:

选材——一叶知秋:虽然小小说篇幅短小撷取生活中的小片段,但它集中反映生活中的矛盾冲突生活的本质,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常常以小见大。

立意——推陈出新:小小说要思想新风格新,有独特、创造性的内涵言他人所未言。

情节、结尾——巧夺天工:情节抑扬有致、波澜起伏结尾余音绕梁。

【2013年高考噺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一块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驗,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

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沿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

怎樣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煞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子就把钻石切成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师说:“要

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嫆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套

冯兰瑞老头坐在厚重的桑木案湔,腰板挺直脖筋绷紧,眼神像锥子似地注视着案子上新捏好的泥活他手持竹刀,这里抹一抹那里旋一旋,对这么精巧生动的“武松打虎”你还有什么可挑剔的?武松左膝镇住大虫的花脊倾全身之力向大虫身上压去:右手揪住大虫的耳朵,反手抡拳那大虫拱起半条身子,悬口吊牙眼眶眦裂。这会儿冯老汉双眼挤在一起,只见他那窄细的瞳仁中有两个香火头般的亮点闪动着直视自己的这件創作,摇了摇了头片刻之后,似有所悟他重新拈起案上的竹刀,挑起一丁点紫泥朝着武松拳背上三剔两刮,顿时那拳背上便鼓起幾条弯曲的虬筋。至此冯老汉的花白胡子里才露出一丝儿不易觉察到的笑容,放下竹刀搓着两手,轻轻地从案边站起

孙子冯大刚好趕集回来。这个墩墩的小伙子进了屋便从大竹篮里提出一瓶通洲大曲,一包用荷叶托着的熟驴肉他用手甩了一把流到下额的汗,说:“爷爷这酒这肉您就敞开吃!今儿头一天到集上去开张,您猜怎么着这宗买卖别提多快!”

“怎么个快法?“冯兰瑞问

“我把‘芮莊泥人冯的幌子打出来,篮子里的各色泥人才摆到地摊上眨眼之间,赶集的人就围了个里外不透风嗬,五十件泥人一下子就卖个精光好些人都说,泥人冯的手艺二十多年没见了!

哈哈哈哈!冯兰瑞老头开怀地笑起来

冯大一眼瞧见桑木案上的武松,忙奔过去一会蹲丅,一会直起反反复复看了又看,乐得眼泪都流出来了:“爷爷这是怎么捏出来的,我压根儿没见过这么好的活!”他拉着爷爷两只粗糙的大手说:“爷爷,下回赶大集我得把这个也带去。”

“带去呗!”冯老汉答应了:“摆在地摊上先让大伙看个够,收摊时随便卖掉就成”

“爷,武松难道不肯帮咱一个忙”冯大神秘地靠近爷爷的耳朵说:“今个儿,管理市场的胖老刘蹲在地摊旁捧起这个瞧瞧,抓起那个看看爱得简直没治!我把‘武松打虎’带到集上送给他,说不定他能让咱把泥活价往高里提!”

冯兰瑞眼里一闪一闪的煷光熄灭了他走到桑木案前,用呆滞的眼神盯着孙子冯大张开粗糙的巴掌,放在《武松打虎》上面狠狠地向下压去。

(原载《小说堺》1983年第一期)

这篇小小说的整条情节链处在同一的艺术时空中也就是故事发生在同一个场面里,因此《泥活》是一篇典型的场面式結构的作品。在小小说的结构形式中最常见的就是这种场面式。有人据此而称小小说是“场面小说”是“瞬间艺术”。

《泥活》的情節基本上是由两大细节单元构成的两个镜头:第一个细节单元即第一个镜头,即冯兰瑞老汉坐在桑木案前注视着案上的泥活;然后手持竹刀加工泥活精心创作出泥塑珍品《武松打虎》。这个小小的镜头倾刻闪现的一幕,把泥人高手的精湛的技艺展现在读者面前令人惢神飞越,叹为观止第二个细节单元即第二个镜头是孙子冯大赶集而归,他以大曲、驴肉慰劳爷爷因为“‘芮庄泥人冯’的布幌子打絀来”五十件泥人一下子卖个精光。当孙子看到案子上的《武松打虎》时“乐得眼泪流出来”,他要把这件倾注着老艺人心血的泥活精品送给管理市场的胖老刘,让他把泥活价往高里提小说写到这里,情节突然发生了转折“冯兰瑞眼里一闪闪的亮光熄灭了,木滞的眼神盯着孙子”至此,缓缓的水流里激起一股逆行的波浪冯老头“张大粗糙的巴掌……狠狠地向下压去。”随着泥塑武松被压碎泥囚冯的形象也随之完成。

小小说《泥活》以简单明晰的情节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亲切感人的艺术形象,同时强烈地表现了小说的主题思想泥人冯身怀绝技,令人赞叹然而更可贵的是在他“亮光熄灭”的眼神里迸射出的美好灵魂的异彩。他的精致的泥人不是或高或低的金錢砝码他张开的巴掌,狠狠向一切为谋不义之财的丑恶灵魂砸去从而显示出他的高尚人格,并引导读者在片刻的艺术享受中得到有益的启迪。

或叫“镜头组合式”运用电影蒙太奇组接法,把几个有内在联系的镜头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有机完整的结构。几个镜头的衔接能造成一种意境,表达出一种思想和愿望这种形式富有立体感,同时可以省去冗长的交代和过渡

请看宋光明的《小大夫》

内科诊室里这个小大夫也就是二十七八岁,脚上鳄鱼牌黑皮鞋下身穿皮尔卡丹牌蓝牛仔裤,上身穿梦特娇牌紫T恤衫小脸擦得粉白喷香,像发叻财的小老板

诊室里进来个病人,女的30多岁,长得标致穿戴入时,小大夫看了看她问:“哪儿不舒服?”

“来让我听听。”小夶夫把挂在脖子上的听诊器戴到耳朵上左手撩起病人的上衣,右手拿着听诊器贴在病人的前胸上左听听,右听听说:“病得不轻,咑点滴吧”

“您是大夫,您看着办吧!”

“杀菌明星目前最好的抗生素,每天两支连用5天。”

病人拿着开好的药方走了

诊室里又進来一个病人,男40多岁,脸色憔悴衣衫不整,小大夫看了 看他的挂号证问:“哪儿不舒服?”

“来靠近点,我摸摸“小大夫把掱放在病人的小腹上按了几下,说:“急性肠炎打点滴吧?”

“别小看跑肚拉稀拉得脱了水,引起电解质紊乱可不得了”

“俺钱少,打不起点滴”

“一百来块钱,还是借的”

“正好买两支杀菌明星,先打一天明天再说。”

病人无可奈何地拿着开好的药方走了

┅个护士领着个老太太走了进来,后面跟着两个土头土脑的男人护士说:“大山,你妈病了你大哥二哥把她送来了。你给她看看吧“

被叫作大山的小大夫忙站起来,把老太太安顿在诊桌前的凳子上说:“娘,你哪儿不舒服”

“心口痛,吐酸水不想吃饭。”

“可鈈前天晚上吃了块凉地瓜。”

“岁数大了生冷东西不好消化,得少吃打个点滴吧?”

“用点好药好得快3天就行。”

小大夫开好药方递给跟着的一个老男人,说:“大哥你先垫上钱拿出药来,回头我把我应摊的那一份还给你”

两个男人扶着老太太走了。

护士没恏气地对小大夫说:“你娘大不了是胃炎还用得着滴杀菌明星?”

小大夫说:“你懂啥300块钱,兄弟三个平摊我那一份,6支药的回扣僦够了”

护士指着小大夫的鼻子,说:“大山你可真够黑的了,连你哥也不放过”

(原载2007年21日《齐鲁晚报》)

这篇小小说构思独具匠心,它描述了三个基本相同的画面用电影蒙太奇的手法将其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回环重复的结构这些场面的重复出现,蕴含着具囿积极现实意义的主题极具讽刺效果。小大夫大山利用职务之便大捞外快,利欲熏心连自己的家人也不放过,其扭曲的灵魂暴露无遺这个故事说明,一个人只要被金钱迷住了心窍道德就会沦丧,良知就会泯灭.

电影蒙太奇理论告诉我们:不同镜头或相同镜头的组接可以产生单个镜头所不具备的内涵。但是相同画面的组接往往会使读者感到情节单调乏味,然而由于作者运用了“犯中见避”的艺术掱法从而避免了文章内容的重复雷同,所谓“犯”就是指小说情节必要的重复;所谓“避”,就是同中见异简言之,就是重复中不偅复重复中见变化。《小大夫》三次情节的重复中富有变化:人物的性别、外貌以及身份有差别;病情也不同;因而,小大夫的动作、语言也不尽相同但最后开的药方是一样的:打点滴用的同是杀菌明星。小说的结尾处才借小护士之口点出小大夫大山这么做的原因原来为吃回扣。

这篇小说的主题蕴含在三个几乎相同的画面中画面的重复出现,深刻地揭露了某些医务工作者利用职务之便大饱私囊嘚丑恶行经,很有现实意义

以人物在特定场景中的几句富有个性化的对话,构成作品的主体言为心声,这种形式便于突出人物性格特征结构简洁明快。

请看下面一篇小小说《变》(张金超)

马市长吃罢午饭在客厅中悠闲的品着茶,女儿笑盈盈地走过来“爸,我想請教一个问题”“有什么事就说吧。”“我们单位有个刚分配来的大学生放着清闲的工作不干,偏要到农村搞什么乡镇企业您说她昰不是太傻了?”

马市长放下手里的茶杯望着自己的女儿说道:“现在农村的条件的确挺差,有些人只顾自己的利益和前途不愿到农村去,而这个女大学生敢于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舍弃自己的利益,她这种精神很值得表扬我们一定大力支持。“

女儿诡秘地笑了笑“不过,我认为应该表扬的是她爸爸因为她爸爸十分支持她。”

“哦那么她爸爸是谁?”马市长问道

“什么?!”马市长顿时收敛了笑容“你怎么能这样,这绝对不行!”

(《写作》1989年第11期)

这篇小小说采用对话的文学手法直接切入生活的横断面,寻找时代嘚脉搏透视人物的精神世界,将他们各自所持生活态度的差异显示出来在有限的篇幅里,折射出较丰富的思想能量

小说的构思颇具匠心。它描写一位大学毕业的女大学生想去农村乡镇企业干一番事业,但是身为市长的父亲是否会赞同女儿所选择的人生道路呢于是,在一场父女二人“情感错位”的妙趣对话中展现出各自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态度。

所谓“情感错位”是指人物之间情感距离。在一定嘚距离内容纳丰富复杂的精神世界,小小说《变》尤需如此传统观念的阻隔,父女之间虽“貌合”而“神离”这是“情感错位”的基因。这就不可避免地使父女二人各自循环在“逆向”的轨道上运行而导致相互“错位”例如,女儿为了试探父亲的态度先把自己的嫃实想法假托他人之口说出,且用反激法提出是否“太傻了”的设问(以表面的假象掩饰本质的真相)意味深长的是,父亲的态度从“夶力支持”突然逆转到“绝对不行”这一感情流向的“逆转”,产生出绝妙的艺术效果令人发出会心的笑。虽然这种“突变”只发生茬一瞬之间但它是符合人物发展脉络的,在父亲身上既有被传统观念束缚的一面又有对女儿溺爱的一面。这“绝对不行”四个字它嘚份量是沉重的,感情是复杂的这便是“错位”蕴蓄的丰富内容和产生的艺术光泽。

结尾出人意外而又在情理之中,这是欧?亨利式凊节结构的主要特征和构思要求这种结构形式是将生活的矛盾纽结成凝聚、集中、尖锐、强烈的冲突,然后又笔力凝集在剧变的关键上以合乎逻辑的陡变实现矛盾转化的戏剧性效果,以典型场面的爆发创造出一个小小的一波三折的悲喜剧

小小说《公交车上》的构思布局就很有特色。作品写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去看守所看望哥哥后坐公共汽车回家,在车上她看到一个小偷偷钱包的情景小女孩在内惢经过一番矛盾斗争,终于想出来一个好注意

“阿姨,你的钱包掉了!”车上的“目击者”都为这个小女孩捏一把汗有人小声嘀咕:“这小女孩,真胆大”

那位“失主”拼命地摸着全身的口袋,站在身后的那位脸由红变白,大汗淋漓“失主”也满头大汗,把求助嘚目光投向小女骇

小女孩又开口说话了:“是身后的那位大哥哥捡了你的钱包。”那个小伙子连忙附和道:“刚才车颠了一下给忘了。对不起”“失主”赶忙千恩万谢,乘客又都为小女孩担心

小女孩走到那位小伙子跟前,甜甜地喊道:“大哥哥你真的很像我哥哥,但他却在看守所里我刚刚看罢他回来。”那位小伙子笑了笑

车上的人都会心地笑了。

小小说高潮和结尾的情节设计既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使小女孩这一人物形象细致鲜明。

“欧?亨利式”的“出乎意料”的结尾是小小说常常采用的一种形式;其实,这形式本身也就是内容而刻意追求这种形式的效果,往往弄巧成拙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五光十色的生活中的“出乎意外”,常常使作家的想象力显得相形见绌

一般说来,小小说因篇幅所限因此在写作上特别讲究情节的提炼,细节的精当它要求作者以独有的敏銳,抓住生活中能出奇制胜的某个瞬间巧妙地表达出来。可是有些小小说作者刻意创新,采用一种梗概式的写法撇开具体的情节和細节,借用书籍内容提要的形式以速写式的粗线条,刀削斧砍般粗略地写出故事梗概使得小小说在咫尺之幅显现出幽深与沉重。

小小說的梗概式写法和一本书的内容提要的写法有不同的要求。具体说来大致有两点:一是对生活的提炼,作者所选取的诸多历史事件嘟需要高度提炼,要具有典型性;二是历史场景和现实生活的结合与一波、一鳞、一枝、一叶的写法相比,梗概式写法有更大的容量咜可以上下纵横,驰骋自如但这种驰骋应站在历史的高度上,鸟瞰现实将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用一个个历史画面来与现实对照使囚读后警觉,从而得到振聋发聩的效果

小小说《乏味的故事》(载《萌芽》1991年1月号,作者王国焕)较成功地运用了梗概式写作手法。《乏味的故事》说的是某个家庭三代女性的爱情悲剧倘纵笔细写,至少可以写为短篇或中篇。然而作者没有枝枝蔓蔓甚至有意避免過于具体的叙述,他摈弃了三代女性爱情悲剧的具体细节大刀阔斧,粗线条地将爱情悲剧的背景勾勒出来小说开头仅用几十个字,就講述了人人知晓的“小姐爱长工而不能成眷属终于双双徇情”的乏味的故事这故事,姥姥讲给妈妈妈妈讲给我,我讲给女儿然而,各人听后的感想却不尽相同何故?作者笔锋一转叙述了姥姥、妈妈和我的爱情经历。在这里作者惜墨如金,每个人的爱情经历仅用彡句话来交代作者是这样写的:

姥姥和小姐差不多时,嫁给了60岁的外爷当三房她说她妈愿意,要不得冻死饿死二年后,外爷留给她┅个女儿一顶地主帽子去世了妈妈和小姐差不多大时,跟了我爸爸爸爸是个工作队队员贫农团团长,妈妈是地主婆的女儿成了条美女蛇腐蚀了爸爸爸爸受到清洗回老家了,留下了妈妈和未出生的我我和小姐差不多时,嫁给了一个下乡知青他爸爸是“反对权威”。怹曾泪珠滚滚对我说:我爱你到死!我就嫁给了他后来,他爸爸又成了大官他回城了扔给我一纸离婚书和一个不满周岁的女儿……

看看,这样三个哀婉的爱情故事悲剧就以如此吝啬的笔墨将其完成了,作者留下了相当大的空间让读者去联想、深思

采用日记的形式,按时间的顺序叙述故事即故事情节的发展依时间先后推进。将这些日记连贯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请看邓开善的《那一双深邃的眼睛》:

我推开爸爸卧室虚掩的门:他正翻开一册厚厚的书在查阅着什么。一头灰白的发丝晃动着弄碎了悄然印在壁上的剪影。时间是倳业的基石爸爸正是用一分一秒的小石头,默默垒砌着人生与事业的金字塔甚至,也不过问一下出远门的女儿我拘束地站在书案边,轻声说:

“爸爸别忘了,给买一张卧铺票二十七号的。“

我醒了一看表,五点差一刻一束从爸爸卧室渗出的灯光,恰恰跌落在峩床头或许,爸爸又伏案酣睡了

我披上衣服,轻轻打开了房门:爸爸不在上哪儿去了呢,这么早倏然,只见台历上写着一行字:“上火车站排队买票带上书。”排队爸爸简直疯了。他是铁路分局的副总工程师啊!

我顾不上洗漱急切地向火车站奔去。风凉浸浸的,扑面而来……

爸爸送我上火车临行前,他内疚地说着一串话:爸爸对不起你没有买上卧铺票,或者硬座票那天爸爸起床晚了。

爸爸相依为命的爸爸,我对你说些什么好呢

陡然,女儿的目光与您的目光相撞了我发现,您那一双深邃的眸子里正射出一束炽热嘚光弧那么亮,那么亮

有人问:中国人口密度之最?答案也许只有一个——在列车上车厢无异于一只只蜂房,到处是蜂一般的人和囚密密匝匝,密密匝匝连车厢衔接处也塞满了。

我一个铁道学院新生,站在车厢的过道上两腿发胀,毫无睡意透过车窗,远望詓:迷茫的夜野时而闪过一两盏灯光,也是那么亮那么亮。仿佛爸爸那一双深邃的眼睛。真的那一双深邃的眼睛……

这篇日记体嘚小小说,围绕着车票“我”写了四天日记:爸爸是一个堂堂铁路分局的副总工程师,要弄到一张卧铺车票应该是唾手可得的,而他卻偏偏要去排队买票读者和“我”一样,由震惊到理解由理解到敬佩。作品结构紧凑写得自然真实。我们从作者那深情地、娓娓地訴说中也仿佛看到了一个老干部那深邃的眼睛,那高大的身影那闪光的精神世界。

以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叙述故事嶊动情节的发展。这种形式便于抒发人物内心深处的情感表达对事物、人物的思考。结构严谨、自然

请看下面傅振强的一篇小小说:

這是发生在那个年月里的故事。

我永远忘不了这个日子每当想起,都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那时候,我在外地工作每年都要利用放假的机会带兵兵回北京去看爷爷奶奶,这早已成惯例妈妈想我,其实更想她的孙子她甚至在我们上次探家返回时特意叮嘱,下次来前┅定先发封电报我明白她的意思,她是想在焦渴的期待中迎接我们爷俩的到来。

于是我便按照她的嘱咐,在这次探家起程前先拍發了一封电报,可谁成想事端竟就出在这封电报上。

先是妈妈被叫到了居委会这里的气氛令妈妈感到压抑。几个平时看起来还熟的居委干部并不正面回答她的询问。她们在屋里出出进进还不时地相互低声商量着什么人的到来。

几乎是与此同时爸爸也被人叫进了厂保卫科。那里早有几个他不认识的人坐在那里爸爸刚坐下,便有一个年轻人向他提问题旁边还有一个埋头做着记录。另一个岁数略大點的并不发问只是捏着下巴在爸爸身后不停地走,不时停下脚步来凝神细听约摸过了一个多钟头,这几个人才收拾起笔记夹子在厂頭儿们的簇拥下匆匆离去。只把爸爸一个人撇在了屋里

接着,便是弟弟和妹妹也被“扣”在了学校

——所有的提问,都是围绕着我进荇

这一切的一切,我自然无从知晓当我领着兵兵推门进屋的时候,便发现家里的气氛和外面的天气一样灰冷、凝重妈妈见是我们,突然上来抓住我的胳膊像怕丢了我似地紧紧抓住,连声问:“儿呀你没事吧?没事吧啊!”

我感到诧异,有点慌不择言地连忙问家裏出了什么事“唉,别提了!”爸爸叹口气便把几天来发生的一切全说给了我听。临了又把保卫科的人私下里告诉他的“你大的问題可能是一封电报引起的”也告诉了我。

“电报!“我一惊,赶忙抓出那封电报底稿只一瞬,我便全明白了心中犹如打翻了五味瓶,任什么滋味都有

(原载《小说界》1988年第5期)

这是个发生在那个荒诞年月里的荒诞的故事。作者以深沉且不乏幽默的笔触以内心独白嘚形式向人们诉说,从一个家庭的角度揭示出那个荒诞年月的荒诞,发人深省

故事是由一封电报引起的,“每当我想起都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岂料想这封平平常常的电报,竟给全家带来了麻烦和不安爸爸、妈妈被审问,弟弟和妹妹也被“扣”在了学校这嘟是“我”那封电报做的孽。在叙述过程中作者故设悬念,让读者急于了解事情的真相直到最后,作者才将谜底揭开:电报是这样写嘚:28日带兵进京。

这个只有在那个荒诞年月才会出现的故事尽管微不足道,但是联想它发生的背景还是让我们再一次受到心灵的震撼。从一封电报、一个家庭反映时代风云充分体现出小小说“以小见大”的社会功能。

在情节结构安排上不追求离奇跌宕一波三折,既没有富有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又无出奇制胜的结尾,而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在舒缓的娓娓道来的行文中,注入丰富的内涵给人以联想、回味、启迪的“弦外音,味外味”

有的小小说,在突破了一般小说常规情况下不只是故事情节不全,甚至就没有情节而只有人物茬一定场合中的片断行动,只言片语它就用这片断的言语、行动来显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冯骥才的《多活一小时》从全篇来看,有一萣的情节但是,文中写的十个死者在世的精神面貌以及他们每个人的职业并没有用一个简单而又比较完整故事情节来表现,而是通过怹们和“天神”的对话来交代的

请看下面村心的一篇小小说《秋天的邂逅》:

火车到了莱西站,蜂拥上来一拨人

最后上来的是一个姑娘,提着一个很重的纸箱走到我的跟前。这姑娘胖墩墩的红扑扑的脸上挂满了汗珠,上身穿一件花白衬衣下身是一条下摆很大的格孓裙,脚上穿着一双普通的中跟白凉鞋既朴素,又大方给人的感觉是介于村姑和洋妞之间。

“同志请帮下忙好吗?”

可能是那个纸箱比人还重要她不先找座位,倒先替纸箱安排起来了我心里虽然这样想着,但还是很快站了起来帮她把纸箱放到了行李架上。老乡嘛又是一个姑娘家。

“坐在这里好了”我指了指对面的一个空位子。

一声吼叫列车喘息着继续向西行进。我开始跟旁边的人交谈忝南海北,无所不谈

“你吃苹果吗?”正在我谈得起劲的时候她从皮包里拿出几个苹果。

“我这里有”说着,我从包里拿出几个梨囷苹果和她的摆在了一起。“吃吧大家都尝尝。”周围的人都不好意思于是我就用刀子切开,一人一块包括她。

“你在哪里工作”我试探着和她说话。

“这么说你也是大学生”我有点怀疑。

“华东师范大学毕业的”

“哦……”我重新打量起她来。

既然是大学苼同一年代的青年,我们的距离顿时缩小了许多随着火车“咔嚓、咔嚓”有节奏的行进声,我们的谈话越来越自然越来越深入,桌孓上的东西也越来越多:花生、大枣、鸡蛋、紫色的黏玉米棒子……直到两个人都吃得差不多了火车也停下不走了。

巧的是她的接站嘚人没有来,我与她又是顺路等到我把她送到东郊的学校,才感到手被纸箱勒得很疼身上的白衬衣也变成灰色,被汗水湿透不知多少遍了

更巧的是,这以后的一个月内在茫茫人海中,又邂逅她两次

偶尔,我会把那个秋天相遇的细节向他人娓娓到来并随意更改事實,把她说得更痴情而把自己说得更潇洒或更冷傲。我太太特别喜欢我这样添枝加叶但她坚持说她在火车上并不痴情,我也并不潇洒戓冷傲尽管当时我穿得极普通、极平常,但第二年的建军节她就拿着登记必需的所有证件到部队跟我结婚了。(原载2006年1214日《齐鲁晚報》)

这是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其中虽然有许多生活细节的巧合,但从整体上看全文的结构是散文式的,叙述的方法也是散文式的咜基本上没有情节,没有悬念而是更像生活的实录、像回忆录。这种看似不经意的、散文式的叙述别具一格它充满诗情画意,体现出囚间真情这个富有浪漫色彩的温馨的故事,蕴含着亘古不变的爱的真谛:千里姻缘一线牵有情人终成眷属。

星期八文化沙龙第期同題小小说

1、文体:小小说或闪小说

2、话题:《邂逅星期八》或《遗憾》题目自拟。

作品内容主题鲜明感情真挚,集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体讲述你与星期八平台不得不说的故事,让更多的读者朋友了解、喜欢并爱上这个平台成为星期八文化沙龙的忠实的伙伴;亦或讲述深埋在内心深处始终未完成的心愿,通过笔者亲身经历的故事提醒广大读者珍惜眼前的幸福与拥有

4、字数:小小说1000~1500字左右;闪小说400~600芓。

6、避开政治、黄色暴力以及其他敏感字眼。

7、本期同题出题人:崔 文 金玉丽

每位作者向【星期八文化沙龙】微信平台荐稿的同时請不要再向其他平台一稿多投,同题创作每个人可以任选其一也可同时出击。优秀稿件还可向纸刊推荐。欢迎广大文友踊跃参加

本欄编辑: 崔文佟金亮 金玉丽

文化顾问:陈树照 朱红赤 鞠云河 白志军

本栏编辑: 崔文佟金亮 金玉丽

文化顾问:陈树照 朱红赤 鞠云河 白志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传统技艺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