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人生就像上班度假 在Google工作真的这么轻松吗


这是一本不会过时的信息故事书作者自身的故事就充满了逆袭。作者道格拉斯·梅里尔从小患有诵读困难症,字母、数字都会看得颠三倒四,却成为普林斯顿大学认知心理学博士,并出任Google首席信息官

因为自身生理缺陷而从小就研究的整理术,竟然成为风靡Google的整理原则帮助其打造了庞大的“信息工厂”,成为全球互联网领域的标杆企业

这是一本很会整理自己的整理书,以下是本书的内容构成:

在第一部分讨论的对象是你。你如何思考你如何感觉,你所处的社会是什么样子社会如何对你施加影响,你所受的制约是什么你该怎样超越这些制约,你的真正目标是什么为实现这些目标你该如何进行组织。

在第二部分作者会跟你分享自己历年总结出来的有关有序组织的技巧、技术和策略:如何搜索内容,如何组织信息如何掌握所有的电子邮件、待办事项、相关文档和工作日历。也会为你指出一些令人惊叹而又唾手可得的工具和技术诸如智能电话和云计算,还会帮你找到使用这些工具和技术时适合自己的最佳方式

在第三部分,针对我们身处的21世纪面临的大大尛小的挑战将会讨论如何进行有序组织。作者将帮助你学会如何把分散精力的情况减到最少也会解释为什么没有“工作生活两不误”の类的好事。处理那些意料之外的事情帮助你有条不紊地准备好体能和脑力,并将向你展示个中机理——因为这些事情总是会不期而至等你看完本书的时候,希望你会为一个全新的开始做好准备从此让你的人生变得井井有条。

一、信息时代我们为什么要学会整理

1.夶脑经常会“帮倒忙”

在有序组织的过程中,大脑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在记忆零散信息、执行多重任务以及做出决定方面,大脑嘟不称职不过,有办法可以绕开大脑的这些局限性由于大脑经常与我们作对,因而理解它的运行方式大有裨益有了这种理解,在努仂提高组织技巧的时候就可以为我们提供指导,也能帮助我们设计出相应的系统方法让大脑配合而不是反制我们的工作。

在任一时刻你的大脑中暂存的信息都比你真正意识到的信息多出很多。一般而言只有那些跟我们有关的信息才会进入我们的意识。在我们注意到某事之后它会进入我们的短期记忆。一旦进入了短期记忆我们就可以判断它是否有意义,以及我们有无必要加以处理

为记住某事,伱得把它从短期记忆转入长期记忆这个过程称为“编码”。对某事编码的最佳方式是将其与故事挂钩记故事要比记事实容易得多。以故事助记忆在对零散数据编码之前,想想你打算如何处理这些数据我们最后要做的就是:选择你要记住的内容,避免无谓地浪费脑力

2.让朝九晚五的工作和生活不再混乱

从朝九晚五的工作日,到学校每年都放的暑假再到“知识就是力量”的假定,很多确立已久的社會结构根本就是完全错误的它们无不使得有序组织更加困难。

我们经常努力让自己的生活去适应过时的社会结构而不是去修正这些结構,使之适应我们的生活最终结果就是,我们每天都在错误地行事这不是我们出了故障,不过由于行事方式不对,我们加重了大脑嘚负担给自己的生活平添了重重压力,这就让我们无法实现更好的有序组织

好消息是我们并非无能为力。不过为了人类兴旺繁荣,峩们必须首先质疑我们的社会结构或许我们无力大幅改变它们,不过我们可以改变应对它们的方式把由此造成的影响减到最小,从而荿功地绕开它们有些事情你可以做到:

努力展望技术会给你的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而不是等到这些变化成为不可撼动的惯例之后还昰不理不睬

利用那些经济便捷的技术(诸如快速互联网接入、视频会议等)在家工作,起码是部分时间在家工作

为了避开交通拥堵,跟老板商量调整你的上下班时间

如果家里有孩子,跟街坊邻居一起组织一个暑假游戏组让家长轮流负责照看孩子。

送孩子去仩暑假班尽管这样很可能会让孩子以后抱怨你。

考虑搬家离单位、学校、教堂和商场更近一些,把路途中浪费的时间和资源减到最尐

切勿掉进“知识就是力量”的陷阱。跟别人分享自己的知识邀请他们也给予分享。如此一来人人都会把工作做得更好。

跟别囚一道最好是不同于自己的那些人,一起联手对付棘手问题集众人智慧找出解决办法。

3.认识自己的短处突破制约

无论是身体的、惢理的还是社会强加给我们的,人人都有自己面临的独特制约为了更好地实现有序整理,充分理解你面对的制约和挑战是十分重要的:淛约来自何处它们是实际存在的还是主观假想的?这些制约如何对你造成影响你对它们能够切实做些什么?

我们首先要认识两大类制約:假性制约与真实制约前者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后者一定是真的

在那些真实制约当中,有些在我们的控制范围之内其他那些可以缓解,却无法完全克服另外还有一些制约完全就在我们的控制之外。我们越早辨别出那些制约的性质我们就可以越早停止在鈈可能产生积极结果的事情上浪费时间。

要懂得什么时候可以忽略自己的制约找出经验技巧和可用资源的优势,在你的制约和优势之间進行权衡比较还要考虑到可能面临的风险。假如忽略制约最坏的情况是什么?无论要做什么样的决定尽量不要让非理性的害怕占据主导。害怕是一种情感制约经常是最可忽略的因素。

在不可预料的意外发生之前对于那些面临压力时还会变本加厉的制约,要及早辨別并准备好绕开它的有效策略这是十分重要的。假如要面临一场危机通过这种方式,你可以更好地应对

4.目标清晰,才能井然有序

對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行动计划)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可以为你做的每一件事提供背景和目的,可以帮你更加有效地安排自己的行为知道自己的目标,就更容易知道哪些事情重要哪些事情不重要,哪些信息需要记在脑子里哪些信息不需要记住。这会让高效工作、井嘫有序的目标更容易实现目标越明确、越详尽,实现起来就越容易结果的衡量也越容易。

为了确定明确详尽的目标要问自己几个此類问题:我真正需要首先实现的目标是什么?我为什么要实现这个目标如果我不这么做,会出现什么情况我必须采取的行动是什么?

媔对一项重要任务或一个重大项目一旦你知道了自己的目标和与此相关的制约,在动手工作之前要留出些时间,理清思路轻装上阵。然后最终决定该不该承担这项任务要不要委托或请求别人帮忙。

计划越宏大你的决定可能就越大,事项也越多遗憾的是,我们很鈈擅长做决定不过,我们可以学会克服这一弱点起码可以通过学习来弥补决策技巧的不足。在此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找个信得过的囚把你的决定告诉他,听听他的意见这个人可以帮你发现工作中的逻辑问题和主观偏见,不然的话他也可以让你增强信心,确信自巳做出了很好的决定

比较你的决定在不同情况下产生的结果。形象地展望一下这些结果花点时间“现场体验”一会儿,找找每个决萣的感觉

做好自己的调查研究。补充信息有助于你做决定不过,不要走火入魔没有节制的过量信息实际上会让你更难做决定。

針对你的决定可能产生的结果列出所有的利弊得失,尽量按照重要程度把它们的优先次序排列好

对于正在考虑的决定,把支持和反對的理由都写下来一天之后,再去阅读你写的内容要大胆质疑自己所做的假设。

二、玩转Google工作整理术

1.Google员工如何搜索

很多简单易行嘚办法有助于Google搜索,从而获得最佳搜索结果学会这些搜索窍门,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最重要的是,可以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

Google搜索用起来十分便捷,通常都能给出你期望的结果但在有些时候,对你的需要来说搜索结果过于宽泛,要是一页一页地看下去那得花上好幾个小时,因而你没有办法一一筛选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还有一些办法可以调整你的常规搜索操作以此改进搜索结果。以下列出的是幾个搜索窍门我们来看看Google有哪些独特的搜索方法:

尽量增强搜索条件的描述性。如果你真正要找的是关于苹果公司生产的AppleiPodTouch(一款便携式迻动产品)的雕版制作信息你就应该使用类似于“appleipodtouchengrave”这样的短语作为搜索条件。这样你所得到的搜索结果的针对性要强得多

在搜索条件短语中使用引号。在搜索条件的几个词上加上引号例如,假定夏天你要到巴黎去度假因而想在网上了解酒店信息。如果你的搜索条件只是简单的Parishotels(巴黎酒店)就该给这两个词加上引号,即“Parishotels”是作为一个完整短语出现的这样就会把其它不着边际的度假目的地排除茬外。

使用形容词搜索你想要得到的并不只是巴黎随便哪个酒店的信息,因为你毕竟还得考虑度假开销在搜索条件中加入“经济”等形容词,可以缩小搜索范围可以在Google搜索框里输入“Parishotels”~affordable(这个窍门在其他的搜索引擎中一般不管用)。在一个单词前面加上波浪号这昰告诉Google要搜索的网页中应该包含这个词以及和这个词类似的其他同义词。要注意的是波浪号和单词之间不能有空格出现。

排除不想要的結果去巴黎旅游的时候,你打算买台数码相机可是出于某种原因,你不喜欢尼康公司的产品这种情况下,你可以在Google搜索以及其他大哆数搜索引擎的搜索框中这样输入:digitalcamera–Nikon这里的减号紧邻着尼康这个词,中间不加空格意思是要找的是除尼康之外所有品牌的数码相机。

通过数值范围获取特定信息在Google搜索引擎中,省略号可以用来表示数值范围因此,如果你想准确指定数码相机的价格范围就可以按照如下格式输入查询条件:“digitalcamera”$100...$300。这是告诉Google要把搜索结果中数码相机的价格范围限定在100~300美元之间(这个窍门在其他的搜索引擎中并非總是有效)。

搜索特定类型的文件现在该计算一下巴黎之旅的花费了。网上肯定能找到可以帮助你确定旅行预算的表格为此可以在Google搜索框中输入这样的条件:“personalbudget”filetype:xls。使用这个短语是要告诉Google(以及其他大多数搜索引擎)去查找有关个人预算的Excel文件(Excel文件的扩展名是xls)采鼡这种方法,也可以轻松找到PDF文件、Word文件及PowerPoint演示文稿

2.养成信息过滤的好习惯

鉴于每天都有大量信息汹涌而来,只把真正需要记忆的内嫆记住这是十分重要的。清除杂乱信息的第一步就是过滤

在记住一条信息之前,我们通常要先阅读这一信息可是诵读困难症使得本書作者阅读困难,因而他学着开发出一种方法从而得以把阅读量降到最低程度。

作者的过滤方法实施如下:坐下来开始阅读的时候我們应在手边依次摆好四种颜色的荧光笔,外加一支墨水颜色鲜亮的钢笔比如说紫色的。在我们匆匆扫过书中内容时应该搜寻那些看起來对目标而言很重要的信息内容。

当发现需要予以关注的内容时我们该用彩色钢笔在页面的空白处画个星号。在这个时候我们还不会紦加星号的内容跟其他任何内容建立联系。所做的仅仅是标出看起来很重要的那些内容其作用就是过滤掉除此之外的所有内容。

在完成書本内容的通读筛选之后回头看书的时候,我们就只看那些用钢笔标记出来的句子或段落在看第二遍时,将所定目标与相关信息的密切程度作为准绳把前面标出的内容分成四类。然后给每一类内容标上不同的颜色。例如在阅读数学课本时,我们应该按照如下方式給不同内容划分种类并标注颜色:

对于新出现的术语和概念(目标是记住它们)用黄色荧光笔标记。

对于数学等式和推导过程(用鉯证明数学公式)用粉红色荧光笔标记。

对于自己不懂的内容用蓝色荧光笔标记(便于找到这些内容,并更加认真地重新阅读)

对于书上例题的解题过程,用绿色荧光笔标记(目标是与我自己的解法进行对比)

使用不同的颜色对书中的信息分门别类,把看似毫無关联的大块文字分解成相互联系的小段内容这样一来,任务得到了分解效率得到了提高。

3.纸质文档和电子文档哪个更方便整理?

组织个人信息时很难决定什么时候用纸质工具,什么时候用数字工具原因如下:

在随时记录信息方面,纸张是一个极好的工具不過,纸质工具也有很多局限特别是跟数字信息存储方式比较,局限尤其明显依赖情结、长期习惯、年龄偏好以及信任问题也会影响我們选择哪种工具来组织信息。我们正处于从纸质工具向数字工具过渡的过程中一些机构并没有让这种过渡变得更容易。电子文档只是纸質文档的翻版而已因而无法发掘新兴传媒去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在任何时候都要尽可能地利用生活中处理信息的目标来引导存储信息的方式——是以纸质形式存储,还是以数字形式存储

 如果你的目标是解决某个问题或提出一种想法,那就把你想到的随时写在紙上然后撕下纸贴起来,让写有相关内容的纸片靠在一起这样可以帮助你纵观全局,把握主题

 如果目标是记住或者真正吸收信息,那就把它打印出来而不是对着电脑显示器看。在纸上可以注意到从电子文档上无法捕捉到的内容

 如果头脑中考虑的事情很杂亂,那么把它们写到纸上这个办法简便易行,可以帮助你理清思路

 随身携带一个小记事本。不能在电脑或手机上输入文字的时候你可能需要这样一个小本来快速记事。

 当有很多随机信息的时候或者需要与别人共享信息的时候,应该首选数字化信息存储而鈈是使用纸张工具。

 重要文件或机密文件应该留存其电子版本以备原始文件丢失或损毁时使用。

 如有可能尽量使用语音信息轉换成文本内容的业务。这样就不必在收听语音信息的时候手忙脚乱地做记录这还能提供一个可搜索的书面文档,便于与别人共享

4.紦电子邮箱变成可搜索的历史档案库

对数字信息而言,脚手架是存储信息、组织信息及搜索信息的一种数字化工具邮箱是一种近乎理想嘚脚手架,该工具简单易用不收费用,容量极大

邮箱使用的是标签功能,类似于文件夹却比文件夹更有效、更灵活。大多数的邮箱嘟可以给一个邮件添加多个标签然后根据指定的标签过滤邮件,这种功能在文件夹中无法实现

部分邮箱还能给所有邮件添加上下文背景,把邮件划分成不同的会话通过会话功能,你可以迅速弄明白一个邮件的缘起和发展中间有谁参与,最新发言是什么

邮箱中的星號功能可以给那些需要后续处理的邮件加上形象直观的提示。查看带有星号的邮件实际上就是随时掌握一个不断更新的待办事项清单。烸天我们至少查看一遍带星号的邮件,以此确保做出必要的处理

日常工作中,我们可以给自己和他人发送纸质文件保存位置的提示信息也可以用来保存和搜索原始文档的数字化备份。

把密码的提示线索(而不是密码)妥善储存放在方便你随时存取的地方(比如云端),像Gmail邮箱就是不错的选择

5.任务繁多时如何集中精力工作?

你正处于一种特定环境之中或者正全神贯注于克服一个挑战,或者正集Φ精力处理一组信息随后去做一些毫不相干的事情,这就是转换思维转换思维的时候,大脑必须要把短期记忆中的当前内容转移到长期记忆中以便为新信息腾出空间。这样一来有些信息就会丢失。思维转换次数越多各种思维背景之间的关联度就越低,大脑的工作難度就越大你无法消除思维转换,但是可以减轻转换造成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

 随手给自己加上以后转换思维时需要参照的注解这样思维转换更容易完成。

 把类似的任务或会议安排在一起

 分辨是哪些分神因素导致频繁进行并不必要的思维转换,然后減少这些因素

 定期查收电子邮件,而不是让它们随时破坏你聚精会神的状态

 需要心无旁骛的时候,关闭电话振铃声隐藏来電显示,让自己不会因想知道谁来电话、为什么来电话而好奇不已——这本身就是一个背景切换

 如果在隔间里工作,需要赶任务的時候挂上一个写有“请勿打扰”的牌子。戴上耳塞阻止环境噪声干扰自己。背对隔间入口而坐避免旁边走过的人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每个工作日都给自己留出点时间哪怕只有10~15分钟。在共享日程表中留出这块时间就不会有人在这段时间打扰你。

 对每个提議召开的会议都要考虑一下召开的必要性。要确保开会有明确的目标并且与会者都能理解这个目标。事先发放相关资料有助于别人進入主题。

6.如何轻松管理网络信息

在需要完成合作项目时,Google文档可以满足自己跟别人协作处理文档的需求这个办法对于简单文档特別有效。作者经常会使用笔记本电脑把会议记录现场输入到Google文档的文本文件中同时授予与会者实时访问及编辑该文档的权限。大家一道創建一个内容翔实的会议记录文档

网上内容带来了很多组织管理方面的困难。如果你使用多台电脑可以利用Xmarks之类的额外功能,实现不哃电脑之间书签收藏的同步更新通过这种方式,在一台电脑上保存的网页书签会自动复制到其他的电脑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网页书签鈳能变得杂乱不堪使用火狐浏览器——我认为是最好的浏览器——可以在网页书签上增加标签,从而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它们网页内容鈳能是临时性的。如果你觉得网页上的内容确实很重要那就将其复制下来,粘贴到电子邮件中让它成为可供搜索的档案资料的组成部汾。

网上信息的组织管理同样重要使用Google阅读器之类RSS聚合阅读器,可以自动获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并能将这些内容集中在一个地方。

7.笁作和生活要一起做整理

很多人在考虑如何把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的时候“工作生活两不误”是其心中的理想目标。然而考虑到我们紟天生活的这个世界,那只能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在谈到“工作生活两不误”的时候,大多数人其实是想“少点工作”不过,在今忝这种高度竞争、密切联系的环境中那的确是不可能的事情。更现实的目标是通过某种方式把工作和生活融为一体这种方式能让你减輕压力、消除怨愤、提高效能,而且也能让你更好地同步体验生活中的乐趣和挑战如下方式会帮助我们更好地做到工作和生活的完美结匼:

把工作和生活融为一体,可以先从自己的日程安排表开始要根据访问人员来安排日程表,而不要人为地在工作和生活之间划分界限

上班期间,在效率下降的时候休息一下。这样做能帮助你放松身心、理清思路因为你给大脑提供了休息和充电的机会,因而你笁作起来会更机智、更灵巧

周末休息时,在那些不需动脑的无聊时段如果能偷闲处理一下工作上的琐碎事情,一般不太可能牢骚满腹原本会白白浪费的无聊时光变成了富有成效的工作时间。

如果上班时间的工作安排不合理就相当于不给大脑休息的机会,平白延長工作时间工作时要做到全神贯注、有条不紊,这样就会有更多的美好时间分配给家人和朋友甚至是自己。

度假的时候应该查收郵件,还是撒手不管答案取决于你的度假目标、自身需求以及制约条件。不管答案是什么在动身之前都要制订一个计划。

在如何兼顧工作和生活方面频繁的跨国差旅是最大的挑战之一,照顾好自己是十分重要但也是完全可能的事情:在宾馆房间里稍事锻炼早点上床睡觉,和自己心爱的人保持联系不要玩命工作,这时的大脑不需要任何额外负担出差在外,由于脑力下降因而尽量把有关信息记錄下来。把待办事项和提示信息存到手机上或者写在记事本上,什么方便用什么

8.如何处理意外事件?

在面临意想不到的重大挑战时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会变成严峻考验。在这种情况下尤其难以做出不受情绪影响的合理决定。你会因为压力大而健忘同样也会因为健忘而压力大。换句话说你跌到了谷底。

多跟那些不同于自己的朋友沟通交流这在艰难时期更加重要。在你不够坚强的时候你需要怹们给你坚强的支持;在你思路不清的时候,你需要他们头脑清醒这就是朋友之间的互相帮助。

在你面对重大挑战的时候典型反应就昰寻求更多信息。信息有助于我们找到胜券在握、胸有成竹的感觉不幸的是,搜集而来的全部信息铺天盖地很容易让我们感觉无所适從。如果这些信息相互矛盾或者超出了自己的知识范围,尤其如此尽可能使用那些已经上手的工具去组织管理信息。对信息进行过滤篩选给信息加上大量注解说明,跟需要信息的那些人在线共享相关内容

你无法预知未来,但你可以发现即将发生的坏事表现出来的征兆你可以未雨绸缪,以便坏事发生时知道如何应对。无论如何都要“把握当前”在危机出现之前,如果已经做到未雨绸缪、胸有成竹那就会更加从容不迫、有备无患。

三、Google工作整理术的“21条原则”

作者在书中提出了21条实现工作整理的相关原理有些原理可能对你非瑺适用,有些则不然无论是哪种情况,都推荐你至少现在就尝试着把其中几条原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看看哪些原理最适合应对你现茬可能面临的挑战。

1.为了实现大脑压力最小化要把生活组织得有条不紊。

2.让信息尽可能快地离开大脑

3.多重任务通常会让你降低效率。

5.仅仅因为一直都是按照特定方式做某事并不意味着就该永远这样做。

6.知识不是力量共享知识才是力量。

7.进行组织安排时要绕开的是真实制约而不是假性制约。

8.对自己要坦诚但是千万不要自我评判。

9.要懂得什么时候忽略制约

10.在发动汽车之前,一萣要确切地搞清楚自己要到哪里去还要知道选择什么途径去。

11.在实现目标的方式上要灵活变通

12.不要给信息归档,用的时候去搜索僦行了

13.大脑中只保存真正需要记忆的内容。

14.大块内容要化整为零

15.每周拿出些时间回顾关键信息。

16.没有一个完美无缺的组织方法

17.在数字信息中加上相应的关键词,以便日后容易找到

18.尽量使用已经上手的工具。

19.及时加注解有助于以后了解背景信息。

20.紦类似的任务放在一起

21.把工作和生活融为一体,而不是力图在二者之间求平衡

如何活用这21条原则呢?我们可以考虑一下我们在职业苼涯中谁都会遇到的挑战——找工作这是一件大事,因为风险很大而且可能在整个过程中都会承受巨大的压力,让你有种不堪重负的感觉不过,求职最终也是一个需要井然有序地稳步进行的过程涉及对大量信息的整理。因此在谋求一份新工作的过程中,你可以运鼡书中介绍的一些原理具体做法如下:

第四条原理:利用故事去记忆。在你力图记住有关招聘公司或公司所在行业的重要信息时你可鉯把这些信息编排在故事中。这是很有用的毕竟他们可能还要面试很多人,讲故事有助于让人记住你

第五条原理:仅仅因为一直都是按照某种特定方式做某事,并不意味着就该永远这样做放在这个例子当中就是:创造性地思考要应聘的公司面临的问题。如果你能以建設性的方式提出与众不同的新看法那你肯定会展现自己的价值,从而提高求职成功的可能性

第七条原理:进行组织安排时,要绕开的昰真实制约而不是假性制约在申请一个岗位之前,确定什么是你的真实制约这样有助于你专注于一个目标,避免浪费时间而且也可鉯尽可能地避免失望。同时提醒你注意第九条原理那就是要懂得什么时候忽略制约。至于要记得第十一条所说的在如何实现目标的方式仩要灵活变通那就更不用多说了。

第十五条原理:每周拿出些时间回顾关键信息在找工作这件事上,这条原理意味着你每天可以拿出┅个小时查看网上的招聘信息,回顾你为之前的面试和自己联系过的人所做的评注阅读自己收藏的关于某些公司的网页内容。此时也別忘了第十四条原理:大块内容要化整为零找工作是一项大工程,最好的办法通常是一次进行一个步骤

第十七条原理:在数字信息中加上相应的关键词,以便日后容易找到在找工作这个实例当中,这条原理可以稍做修正:在数字信息中加上相应的关键词以便潜在雇主容易找到你。大部分公司都使用一些软件工具有意把投放简历的大部分应聘者过滤掉。要特别注意在求职简历中放入有效的关键词並在写求职信的时候把大部分关键词包含进来,这一点十分重要原因就在这里。

当然并非有序整理方面的所有原理都适用于你面临的烸一个挑战。但是至少某些原理会在某些时候适用于某些挑战。希望在你每次面临新情况的时候本书能帮你弄明白如何应用这些整理原理,或者是这些原理的变通

书名:Google工作整理术

作者:〔美〕道格拉斯·梅里尔 詹姆斯·马丁

1. 招聘人员审查简历:招聘人员要審查每一份简历根据技术能力、教育程度和工作经验来判断他们是否能胜任谷歌的工作。

2. 招聘人员电话通知:招聘人员会联系你讲解招聘过程,让你知道他们期望什么如果是应聘技术工程师的岗位,他们可能还会问你的SAT分数(美国高考成绩)和大学GPA(平均成绩点数)

3. 面试:第一次面试通常是通知4到5个人,每个人有45分钟的时间如果是应聘工程师岗位,你可能需要回答现实中的技术问题或者通过编程解决某个问题,还有可能在白板上做一个设计其中也可能会有些古怪问题,比如“一辆校车里能装多少高尔夫球”。

4. 面试者反馈:烸个面试者都要将他们对应聘者的印象用标准格式填写并对每个应聘者进行排名。然后将应聘者的简历同现有员工的简历进行匹配如果发现某位应聘者与公司员工曾在同一个学校就读或同一个公司工作过,便会发一封邮件给公司员工征询他对应聘者的意见。

5. 招聘委员會:招聘委员会由高级经理和主管以及有经验的员工组成这些人全面了解应聘者的能力,看公司哪些空缺岗位适合他们他们将审查所囿的回馈、简历和工作经验。

7. 薪酬委员会:他们将决定应聘者的恰当薪酬

8. 最后的高管审查。

9. 招聘人员会通知你应聘成功并详细讲解这份合同的细节,谷歌的合同很具竞争力或者说很优厚,并且非常周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班就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