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昔元音老人准提咒开示开示如何在曰常中显现佛法

昔曰的烦恼,如什么,被什么_百度知道
应《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要求,自日起,使用互联网服务需进行帐号实名认证。为保障您的百度帐号能够正常使用,请尽快对帐号进行手机号验证,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昔曰的烦恼,如什么,被什么
我有更好的答案
??现在还烦恼吗
这什么意思没有看明白的呢,不知道什么意思的呢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佛门祈愿 福满人间:
您目前的位置:>&&&&&&
如何才能在日常饮食中保证“均衡营养”呢?
日 10:40:00
吃坚果获取足够的硒
  硒是机体免疫系统正常运转的有力保障。日常膳食中,肉类、鱼类和坚果是硒的最好来源,所以对于素食者来说,只有通过食用坚果类食品才能保证饮食中足量的硒摄入。建议素食者每天食用一小袋15克左右的多种类混合坚果,而且最好是无盐的。超市的干果柜台一般都能买到那种一大袋里装着多个小包装的,用这类坚果当零食最合适不过了。
  不吃肉也能补足蛋白质(蛋白质食品)
  保证每日充足的蛋白质摄入,对素食者来说非常重要。除肉类以外,还有很多途径可以补足一天所需的蛋白质,如豆类(豌豆、扁豆等)、坚果、鸡蛋、大豆及豆制品、小麦蛋白(谷类(谷类食品)、面包、米饭、玉米等)、各种乳制品等都是蛋白质很好的来源。而且,含有多种蛋白质的食物最好一起吃,这样对补充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氨基酸食品)很有帮助,如富含豆类的吐司面包、含有谷物成分的牛奶、米饭和豆类沙拉、面包和奶酪、豆沙面包等。
  素食同样不缺铁(铁食品)
  尽管食用肉类是铁元素最好的来源,但对于素食者来说,也可以从其他一些食品中获取,如豆制品、绿色蔬菜、全麦面包等。此外,还应该加强早餐中谷物的摄入。如果我们将含铁的食物与富含维生素(维生素食品)C的食品一起食用,将更有利于机体对铁的吸收,因此,建议素食者在用餐时多吃一些水果(水果食品)和蔬菜(蔬菜食品),或适量饮用果蔬汁。素食者还应尽量避免以茶和咖啡等饮料佐餐饮用,因为它们会阻碍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建议最好在饭后1小时后再饮用茶和咖啡。
  每日膳食7注意
  每天至少食用五种以上的水果、蔬菜;每餐中淀粉类食品的比例要占到1/3,例如面条、米饭、谷物以及豆类;食用一些含有蛋白质的食物,如乳制品、鸡蛋或豆类,尽量做到饮食的多样化;尽量采用烤制、焙烤、水煮、蒸制或微波炉的方法烹调食品,减少在油(油食品)中煎炸的过程;减少糖类的摄入量;减少烹调中食盐的添加量;每天确保饮用1.2升水,如果从事体力劳动则饮水量还要更多
编辑:布凡
欢迎投稿:
(国内) &(国际) &&&&
QQ:& &&电话:010-05&&&&&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佛教在线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在线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信箱:(国内)&&(国际)&& QQ:
传真:010-13 && 客服信箱:&&
客服电话:400-706-8559&&
客服QQ:&&
吉祥宝塔迎请: &&010-26&&010-
&&&联系人:子桑&&&联系电话:
办公地址:北京朝阳区外馆斜街甲1号泰利明苑A座公寓9B-11C&&邮编:100011&&
&&义工报名&&QQ:&&QQ群:&& &&技术支持:010-23
京ICP证130013号 Copyright & 佛教在线版权《药师佛十二大愿开示》把佛法真正的运用在日常生活中
药师佛十二开示慈法法师九、把真正的运用在日常生活中1、能不能不破坏世俗又能超越世俗的生活药师琉璃光如来十二,用愿来印契我们平时不清晰的心,用愿来表达自己的心。因为我们平时的生活中,自心做事根据我们的眼见、耳闻所感知的,我们假六根、六尘、六识这十八界的幻化业缘的感知,以为有,以为无,以为正,以为邪,以为大,以为小,以为冷,以为热,种种对待法中我们在造作,执着一个边见,一个感知,把它当成一种真实,或者当成一种得失的、取舍的追逐。我们追逐一个取舍,所以一直生活在、延续在这种状态中,我们称为是轮回的根源,在十八界中造作。通过眼、耳、鼻、舌、身、意,观色、声、香、味、触、法,来感知这个世间,认为这就是我们生活的范畴,生活的一个世界,除此之外就很少了解,很少认知,很少自主。我们来学习药师琉璃光如来这种光明无碍的心智,乃至说利益世间的心智,来印契自己究竟安稳的心理或者说觉悟,是十分必要的。昨天我们讲到出三界,不坏于三界,可以游历于三界,广利三界有情,而不是沉沦于三界,迷失于三界,在三界生死海中流浪。我们能不能通过学习,不破坏世俗,又能超越世俗的生活呢?这就是每一个学佛人应该面临的一个特别大的、特别、特别贴切的实际问题。通过学佛能不能把佛法真正的运用在日常生活中,这个话题可以谈一辈子、两辈子,也可以谈到未来际,也可以和自己谈,和他人谈,和学佛的谈,与不学佛的也可以谈,何以故呢?佛法的的确确可以给我们带来实际的妙用、实际的利益、实际的方便,很确切。我遇到许多学佛的人都有这样的说法,把佛法的道理学来了,但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应该实际一点,什么叫实际一点呢?你要挣钱,还要有钱,没有钱你就吃不成饭,买不成东西,过不成生活。有人说还要实际一点,做官还要做官,与人交往,还要世俗的很多作为,这跟我们学习佛法是不是相违背呢?实际不违背,一定要相信这一点,或者观察到这一点,我们学习佛法再高深的理论,也不会破坏世俗,它只是说在光耀着世间。我们知道释迦如来,在这个娑婆世界,八相成道,(八相为:一、降兜率。二、入胎。三、出胎。四、出家。五、降魔。六、成道。七、说法。八、涅盘。)垂化世间,四十九年之中,弘法利生,广说教言,广施教法,都没有脱离这个世间。六祖大师讲,佛法不离世间法,佛法不离世间觉,就是这个说法。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阎浮提娑婆世界,也示现种种因果相,示现九种难缘,要看看九难,单说世尊一生所遇到的困境,都挡不住、捆不住,它会发生。比如三月马麦,有长老、国王说:结夏安居,世尊我来供养你。结果把这事忘了,世尊三个月的安居时间都没有东西吃,有马帮用喂马的马料供养给世尊三个月,这是难缘,称为三月马麦难。这难后面留下很多疑问,阿难就问了:世尊啊,你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具足无量福德因缘,何以尚有三月马麦的难缘呢?世尊说:阿难,来,取一麦。阿难取一粒马麦,世尊让他吃下去,阿难把这一麦含在嘴,如饮甘露,精力充沛,一月不知饥饿。这是不是难缘呢?在因果相续中,世尊示现的是三月的难缘,但在他实际的果报中,马麦已经变成不可思议的甘露,能令有情充满色身之力,是最美好的饮食。为什么说这个事情呢?就是我们真正学习了佛法,佛法的利益,即便遇到难缘,也会化成甘露,佛法增上也会滋养你的法身慧命,是真实不虚的。世尊在我们世间示现了九种难,马麦、腰疼、乃至腹泻,乃至最后的示现取灭种种难,以应化身而示现无常。2、第五大愿是使我们具清静戒重新做人我们都知道世尊,法身、报身、化身。法身是无始无终的,无来无去啊,亲证法性者知之、用之。报身是有始无终,安住于未来际,顺性建立故,释迦牟尼佛说西方有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成佛已经十劫,就是在十大劫前,阿弥陀佛如来世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就报德,顺性起修,一时圆满,具足十号,这样的如来世尊,广度有情,这是报身佛。他的报身是什么?光明遍照,圆含一切,有始无终,这个始就是始于十大劫前,尽于未来际,不会衰坏,这是所谓的报身。化身无碍,象千江有水千江月,因水印月,众生需求之时,福德已具,尽映在前。显法性之无始无终,显众生真实无常之相,以应法性,无始无终,无来无去。就象月亮一样,在虚空高挂着,下面诸种水都在映着,河水、江水、湖水、盆水,任何水都可以有月亮的映照,千江有水千江月。那么如来世尊的应化身亦复如是,顺应我们众生的业力,各个示现不同,表达无方,但以度化众生为方便。应化身随顺法性,无来无去,无始无终。顺应众生的业力故,各现生灭,这是三身。我们学习佛法要知道,教言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利益呢?我们是在接触佛陀的哪一个教言身呢?象我们现在说的具足三身的教言,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大愿中皆具三身之功德,若彰显一切众生之法性,印契我们的本质之心,那就是法身。我们取用法身,见诸相非相,毕竟圆照十方,无所障碍,一念之称,圆趣三身,无亏无欠,何以故呢?无来无去,清静安住,诸相非相,一时圆满,这就是法报之身;于一切时处,无挂无碍,无染无著,这就是所谓的应化身,来利益有情。那我们在学佛的过程中,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怎么来运用?就是在逆顺二境中,何以剖析,何以运用呢?那药师佛的愿望能不能给我们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呢?那我们一个一个大愿的来看,第五大愿是让我们具清静戒,重新做人,如果过去已经做得很狼狈、很糟糕了,没法给人再说什么,再说没有意思了。第五大愿让我们随时重新站立起来,具三聚戒,具纯白之心,具圆满的道德,重新来,从现在起,放下过去无始以来的一切善恶无记、没法排泄的一切困难,就是所谓的自己已经搞不好的东西,洗涤尘垢,以药师琉璃光如来圆满功德摩尼宝号印契自心,站立起来,做一个的、现下的、纯净的人,摒弃过去的浊恶与无奈,做一个清白的、自主的、自在的人。怎么做呢?从现在起无始以来的善恶业,我们因为药师琉璃光如来顺性摩尼宝号能出生一切诸善功德,令一切众生洗涤一尽,启迪于心,重新站立。一定要看到这一点,这是佛力给予,佛力彰显我们自性,不受蒙蔽的根本。让我们可以彻底的重新做一个自主的、自信的、自尊的人,决定可以这样做的。佛给我们加持,给我们印证,给我们这样一个心。就看你愿意不愿意了,你要愿意,我们就从今天开始,从现下开始,放弃过去的无奈,过去的蒙蔽,过去的尘垢,从现在起圆满的清静的如实的做起。那么这是药师佛的教言,让我们、鼓励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实地运用这一颗圆满、富有、真实、自在的心,要是我们不善于运用,实在是可惜了自已的生命。3、不要因贪欲而用不正确的方式来伤害自己我说一个最不好听的故事,大家心里不要有其它想法,是我遇到一个故事,想给大家讲一讲,我感觉是十分悲惨的故事。就是我们东北的一个小女孩子,在昆明,为了生存打工,很小,十几岁的孩子,出卖自己的色身,就是为了生存,二十来岁的时候要自杀,别人介绍到寺院,有人和她说:你能不能到寺院问问出家师父,你怎么活下来。有因缘遇到我,这个人的名字我肯定不会说给大家,她生活到现在,也是很好的一个人,一直在工作生活。我感到很悲惨,悲惨在什么地方呢?就是为了生存,没有什么。为什么要自杀呢?经常受到虐待、侮辱,身上用香烟烧了许多疤,受到很多伤害。很小的孩子,东北的,要自杀,她感到自己实在活不下去了。见面我问她,做什么工作啊,她也不说,就哭起来了,后来和她一起来的居士就说这孩子太苦了,我就不问了。为了自己的生存,穿什么、吃什么、用什么就出卖自己的尊严,出卖自己的生命,失去了人类自我尊严、价值,很苦,被人侮辱、凌辱、伤害。这是我第一个面对面的感觉到的最悲惨的一个人。以前也遇到过,没问过,不知道,我也不懂。我说大家能学佛就都好了。当面对面的时候,当居士把她手臂露出来的时候,被烟烧得都是疤,她割过四次脉,用刀把自己的脉割掉,要自杀,特别的悲惨。平时看她,和平常的人没什么差别,很平常的一个人,但心灵深处的悲惨,我是第一次受到特别大的撞击,太苦了,受到凌辱和伤害,失去了自己的尊严与自主,很可怜。后来我们就熟悉了,她就讲自己以前生活的经历,我说这世界上真有这么悲惨的人。那我们真正做一个学佛的要知道,我们自己可以靠自己的双手生存,可以靠自己的智慧生存,可以靠自己的劳动生存,可以不丧失自己的尊严生存下去,完全可以做的到。我为什么讲这个故事呢?我感觉到人人都应该自尊、自重、自爱,要不然生命就变得特别的无有意义。她不是不挣钱,挣到钱了丧失了自己的安稳,丢失了自尊,这些钱对她来说变得十分的苦恼了,十分的无意义了。后来我就劝这个菩萨做一些正常的行业行不行呢?去做一些朴实的、踏实的、能生存的工作,后来慢慢的她站起来了。听说她在某个城市已经安定下来,已经很好了,因为她受到这样的苦,自尊心生起来了,慢慢能踏实的过正常人的生活。为什么要讲这个事情呢?希望我们做人不要过多的贪欲,用不正确的这种方式来伤害自己。用恰当的生活方式,那我们的未来是健康的。这钱、经济、因缘对我们是有意义的,是有爱乐的、是纯熟的。所以我们学佛的人根本不需要计较这些,因为我们任何人的福报它是具有的,你心里越踏实,福德因缘绝对不会逼迫你。我在家工作的时候,我是十分有感触的,我在家工作的时候单位是最好的,因为有的人特别的紧张,结果单位就把他淘汰掉了,对我来说就特别的松散,单位就给个最好的岗位,因为心松散,他感觉你容易放心,没有什么挂碍。但要特别贪财,特别想什么利益的时候,心很紧,别人不愿意接受,我们那就给他优化组合掉了,拿掉了。4、真正实践佛法的人决定衣食受用无穷我们要真正做为一个学佛人,心里充满了安详、平和、宽松,你不可能没有生活的机制,你放心吧,你会活得很大方,很如实,不可能被生活逼迫。就算生活有一点压迫我们做一点什么就过去了,工作也好,去劳动也好,去干什么,我感觉都不会成为生活的障碍,尤其真正实践佛法的人,决定衣食受用无穷。这个我感触十分大的。我大概走了四个最贫穷的山区,最贫穷的地方,包括我以前到鸡足山这个地方,最贫穷最贫穷的,我从来没考虑过这个衣食问题。我原来到甘肃一个地方,那里人需要化缘了,我说我来了你不要化缘了,你就好好住下来就行了,他说吃什么啊,我说我不吃,我们就住下来了,我走的时候山洞里的东西三十个人用是足足有余,单子、被子,大米白面十几袋子,油有两桶油,什么实用的东西充足的很。因为什么呢?我感觉与我们自己的心胸宽广、无所畏惧的修持、平实面对人生有直接的关系。为什么呢?所有跟你接触的,听到你名字的这些人就感觉到很宽松,很喜悦,这些东西真不是障碍。我到鸡足山的时间,很多出家师父说,你有这么多的人,你怎么吃?谁来供养你?这么偏僻的地方,找都找不到,你怎么生存呢?我说我不管,人不供养,天人还供养呢;天人不供养,佛菩萨还供养呢。我说这不是我的事情,我们住很多人,我从来不为这个事情考虑,为什么呢?我感觉没意思,不是我们操的心。大家说出家这个状态是个特定的状态,其实在家人亦复如是。我在家工作了十五年才出的家,我在单位从来就是不愿意干就走了,单位让你回去还是给你一样的工作,位置一样的,从来没有因为工作逼迫过,没有感觉压力过,因为什么呢?我感觉这不是我考虑的东西。我考虑什么呢?我不能有烦恼;我考虑什么呢?人不能苦自己,不能不自尊。我不能说我做的对,我给大家提供一个参考,我们不能为了自己活的安逸,去丧失安逸的根本,就是信赖、自尊。你把自尊、信赖伤害了,你得到了一点钞票,给你换来的是痛苦的东西,你再来弥补就很困难了,像我们身上落一个疤痕,再复原长好就大难了,不如我们就不要伤害它。我接触了许许多多的人,就为了自己活得安乐一点,结果给自己制造了一个不安乐的缘起,就是恶性循环,很苦的。尤其到北京我感触的特别的大,以前没有太接触,到北京接触了一些到北京来寻求生活机制的年青人,我十分的震撼,感觉到不可思议,他们的耐力不可思议,承受力不可思议,在这里边的业缘真不可思议。有的人的确就是为了一件衣服、一双鞋子、一碗饭就出卖了自己,就舍弃了自己的尊严,舍弃了自己生命的价值甚至全部。感觉到奇特,感觉到不可思议,是被逼迫的,还是自己的贪欲,还是自己虚假不实呢?我感觉到不实的东西带的伤害太多了。我们学药师佛就是要如实的面对生活,生活得尊严。这里成年人比较多,老年人比较多,那我们能不能给自己的子孙带来这种宽容、平和呢?不逼迫他们与别人攀比,让他们忠厚、踏实、如实的生活,那可能是最重要,最重要的一环。年青人更应该爱护自己,勤奋的去生活劳动,勤奋的照顾自己的衣食住行,树立自己的尊严,健康的心理对我们的未来来说十分的有意义,不光现下是健康的,未来也是健康的。如果我们现在被逼迫、颠倒、苦难,那未来还是苦难、逼迫、颠倒。那是必然的结果。5、如实的面对自己踏踏实实地尊重自己最美丽那我们来看看药师佛的第六大愿,是来弥补些什么呢?第六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其身下劣,诸根不具,丑陋顽愚,盲聋喑哑,挛躄背偻,白癞颠狂.种种病苦。闻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诸根完具,无诸疾苦。这个第六大愿,是从我们色身的羸弱上来表示一个完整的给予。第五大愿是讲三聚净戒,令我们还得清净,若于如来法中修行时,有诸多亏欠,心地无依,破罐破摔是不行的,自暴自弃是不行的。他可以和你这样讲,你闻到药师琉璃光如来顺性摩尼光明宝号,一时自性光明清净具足。从现在做起,无畏无惧,不要自暴自弃,不要认为自己没有希望。皆是圆满的、清净的,从现在可以重新做人。那么这个愿是从色身上给我们讲了,&第六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其身下劣&,所谓下劣者,就是对比而来啊,从高低上,相貌的丑美上,乃至自身的健康上。像我感觉我自身就很下劣,身体弱啊,羸弱无力啊,丑陋矮小啊。&诸根不具&,眼耳鼻舌身意,称为六根,诸根不具,有的人眼睛不好,近视、眼花,有的耳朵不行,有的鼻子不行,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不管哪一根出现问题,诸具不足。末世之人多有不具之人,六根多有毛病,就是不知道哪一个有问题,六根具足的人很少。这不是污辱我们人类,现世人中多有残缺,诸根不具。&丑陋顽愚&,丑陋肯定是长相啊,别人的感知,自身的感知,那有的人就拼命的保持自己的容颜,希望自己青春长葆啊,能不能长葆呢?那肯定是个妄想。在洛阳,我看到一个画家画的一个藏地的长画卷,说是我们中国最长的画卷,画家在长江地区走啊走,看到很多牧民,牧民很朴实的打扮,他把牧民饱经风霜,在为生活抗争的状态下的这种民族的气质与生活状态画出来,很感人的,并不见得是老了。我感觉没有什么的,我感觉老也好,相貌的差别也好,都不失为一种庄严,没有什么的,你不要认为哪个状态是美,那一定会出问题的。老年人有老年人的智慧与稳重,青年人有青年人的青春年华,少年有少年的纯净与坦真,都有其真实的一面,真实是最美的东西。菩萨们啊,一定要看到这一点,要不然你就会伤害自己的心灵。什么心灵?比如说老了,我不愿意老。我遇到很多人,我说你年纪这么大,头发这么好啊,他说我染发了,我说你费那力干啥;有的人年龄很大的,用激光把自己的皮剥一剥,添点东西,看着很年青了,我说你多大岁数,他说六十多了,我说看你像二十多岁一样。干什么啊?心里状态好,其实不是这样子的。我不是说其它的,我不污辱任何人,我也不想说任何不好的话,我只希望大家尊重自己就是最美丽了,如实的面对自己是最美丽了,踏踏实实地尊重自己是最美丽了。还是从我们自性上来印契启发一下,我们长相什么样,自性都是具足的。长相什么样都具足尊重与权利,自尊的权利,如实踏实的权利,那是真正圆满的自性。所以不要以丑为丑,以美为美;丑者是名字丑,美者是名字美;哪个美不变,哪个丑不变呢?再美丽的一个猴子你看着也不是美,再美的人来一个猴子也不会说你美,物以类聚罢了,所以莫以美为美。这样我们就活得十分的如实。&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诸根完具,无诸疾苦&,疾苦的来源是心里不健康,心里不自尊带来的。这后来的大愿都是解放我们自己与他人不尊重不如实的心理状态,让我们在现下的因缘中,自己解放自己,认识自己,踏实自己。就是用平等的心、如实的心,安住在自己的现状之中,平和的延续生命,自尊的延续生命,自由的延续生命,也就是健康的、无诸疾苦的延续生命。这样我们就会很方便,很如实。大家特别关心佛法运用在日常生活中,怎么来运用佛法呢?我们真正的做一个平等的、清净的、如实的、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的人,不以丑美为基点,以自尊为真实,以安乐为真实,这样我们人人都清净平等,饶益一切,不骄慢、不卑贱。你不相信你再美的人,我们随便再找个人对比就不美了;再丑的人,再找个人比对也不丑了,所谓的丑美,都是对比而来的。我们不管过去是什么样子了,我们现在要做一个无有疾病的心理,没有自我折磨的这种狭见的心智,我们有诸多不完整的地方,用健康的心、健康的自尊来做人,来延续,对待他人亦复如是。我们也发一发药师佛这样的愿,就是我们用这样的心观察自己观察他人,那是一个健康的,如实的人,我们来读一读这个愿,我们也来这样发愿。第六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若诸有情,其身下劣,诸根不具,丑陋顽愚,盲聋喑哑,挛躄背偻,白癞颠狂.种种病苦。闻我名已.一切皆得端正黠慧,诸根完具,无诸疾苦。第六大愿就是这样一个健康的心理,对自对他,若自有丑陋顽愚,盲聋喑哑,挛躄背偻,白癞颠狂.种种病难,不自菲薄、不被他菲薄,欲令众生健康,欲令自身健康,无所畏惧,平等相施,智慧相许,这样的人在一起就会生活的很健康、尊重。所以我们看到丑陋顽愚,多诸疾苦的人,要祝福他们,要让他们知道自性是健康的,本心是尊重的。这样如实的生活,我们应该尊重一切,包括我们自身之不足。这样我们都有一个圆满的心理,圆满的身体状态的延续,象这样的病难也是过去业缘所造就,是不自尊的心所造就的。那我们现在的心让它自尊起来,一自尊,这个行为虽然是现状,它就会形成一种完美的感知,如实的感知,尊重的感知,尊重的感知像我们尊重佛陀世尊一样。他丑陋是丑陋的一个样子,但他本质是完美的,具足如来智慧德相的。我们这样看一切众生的本质,自身的本质,各得安乐,如实解脱,无挂无碍,相互尊重。这样这个世界就会变得平白、调柔、如实,不相凌辱,相互尊重,那么你生活的环境一定宽松、智慧安乐。这样真正做一个学佛者。大家一定要发这样的心,做这样的人,行吗?谢谢大家!
查看: 413|
佛缘网站的运行需要大量的资金及人力,以下法宝流通的收益将用于佛缘网站的建设。感恩您的支持!
非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备案: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金湖一里6号409室 邮编:361010 联系人:陈晓毅
电话:(值班时间:9:00-17:30) QQ群:8899063 QQ: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佛教(上)-光明佛坛-微转化
学习、交流、参悟智慧人生,研习佛法,修持大乘密法,实践究竟实相,圆满无上菩提.
东北小伙又来了,这次把社会王彻底整怒了!
[广告]●●●●●●●●●●●
热门公众号Accounts
精彩内容热门推荐
每晚?零点?,给你不一样的惊喜!
DFnanzhuang
D&F男装,韩国服饰品牌.
sexpapapa01
不要认为AV中的一切都是真的,不要认为性是一件肮脏的事.在这里,啪啪啪那些事教你享受爱的知识和乐趣.
wwwnxbbcom
宁乡帮()官方微信.分享宁乡精彩生活,衣食住行一网打尽!
百媚千娇,风情万种!倾城倾国,佳人有约!丰乳肥臀、宅男女神!美女图片、美女视频、性感美女、风韵迷人!世界美女、国际美女、?环球?美女、?全球?美女大赛第一美女!天下美女尽在【?全球?美女网】 !
关注?景德镇?圈子,掌握?景德镇?的各种新鲜事儿,获取?景德镇?生活的最新资讯.
快来关注我吧,小编美女每天准时为您推送火辣 ;私密,火爆的视频文章,包你天天爽歪歪
参与、沟通、记录时代.
sywb8110110
发布新闻、资讯、搜集新闻线索、与网友互动
jjfengshui
阴阳平衡,五行相生,天地人合一,是自然风水之法,也是人生和谐之法.
期待与你相遇,期待与你相遇时那砰然心动的一刻...
cctvnewscenter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佛教(上)
阅读&70336&发表& 08:34:01
作者:沈家桢()浙江绍兴人。当代大实业家与科学家。早年沈家桢从张澄基处开始接触和学修佛法,且尽舍净财用於护持佛法。1962年,发起成立“美国佛教会”。1964年,沈家桢夫妇捐款购买纽约市电话局一幢房子,捐献为美国佛教会会址。三年後,又在一三藩市购一幢房屋捐献给宣化上人创办金山寺。1970年,发起成立“世界宗教研究院”被推举为董事长兼院长。随之,又与纽约州立大学合作设立佛教专业图书馆。捐助设立菩提精舍,以供印顺、忏云法师在美弘法。1980年,捐出一亿二千七百万美元的善款,修建了雄伟气魄的庄严寺和居士林。次年,又捐助购地供十六世大宝法王开辟道场於北美。同时,沈家桢居士在认真修持的同时,致力于演讲佛法。尤其是自1969年起,先后演讲《五眼》、《佛学一瞥》等讲座。沈居士结合自己的修学体认,善於运用现代科学知识来讲说佛法基本原理,加上贴切形象的比喻,深人浅出,使之更为通俗、具体,深受听众欢迎和同修们的尊敬。1961年当选为美国佛教协董事长兼副会长。1988年,又兼任该会书记。1990年,显明老法师率领“美国佛教会台湾宏法团”抵台,由沈老居士担任副团长,两位高僧大德环岛开示佛法,所到之处,座无虚席,法幢高树,得未曾有。后多次到世界各地弘法利生。履仁行慈,博爱济众, 福常随身,卧安觉安。 ——《法句经》  第一讲 生与死的概念 佛陀呢?佛陀活到八十岁。从他开悟时算起,他教导门徒整整四十五年,有足够的时间来逐步引导他们学习、修持不同阶段的教义——从以自我为中心的解脱生死痛苦一直到最深奥的出世(超世俗)教理。 如果我们假定这两大宗教的创造者都具有至高的智慧,那么佛陀所阐释的许多教义中,很可能有许多是耶稣所知道而没有时间传授给他门徒们的。 因此,我认为基督徒研究佛法似乎具有一种特殊的意义,那就是去探求耶稣知道而未及说出的教理。 佛教的生死概念也许即是这一类教理的一个好例子。所以我才先说了上面这些话。 现在,让我谈一谈在人们心目中悬疑了数千年的一个神秘问题。这个问题就是:“人死了以后会怎么样?” 实际上,一切政治思想和哲学观念的体系,如儒教等等,所谈的都只是生,而不及死。孔子说过:“未知生,焉知死?”从实际的观点来看,关于生的一切问题,确乎是比较重要,也更切身,但若因此就避而不去寻求死后怎样的答案,则死的事实,以及死后怎样的问题,将会永远悬而不解。不但如此,如果人们确能知道人死后是怎样的,人与人间的关系也很可能会因而大大的改变。 我们须知道。孔子并没有说死是断灭,他也没有说死后不再有未来的生命。他的意思是:活在世界上做一个循规合理的人,比寻求死后生命的答案更为重要。 可是,多数的宗教都有一套关于死后生命的教义。在全世界的宗教中,有两种主要理论:一生论和多生论。一生论说:生是一个肉体的生命开始,体内有一个精神个体叫做灵魂,死是这一肉体的毁灭,而不是灵魂的毁灭。死后,灵魂依造物主上帝的判定,会升入天堂,或堕入地狱。基督教便代表这一类学说;它却只止于此,不再讲此后又如何。其涵义似乎是:每一个人只有一次的生命,死后不是永在天堂享福即是永在地狱中受苦,了无出期。这一套说法究竟能否代表耶稣的全部教义,不得而知。很可能耶稣还有更多涉及生死的教义待传。然而,在当时,即使这一个有限的生死概念,也不容易使人了解。耶稣没有时间更进一步地去教导,将理解提升到更高的境界。 多生论说:一个生命的生和死不过是其一连串无限生命中的一环,这个生命以五种不同的形态变换出生。这五种是:天人(即住在天上的神)和人(世人)、畜牲、饿鬼(即在世间可以自由行动的鬼)和狱鬼(即囚居地狱的鬼)。一个人死后会以新的一种形态再度出生,他或她可能再生为人,也可能登入天堂、做畜牲、做饿鬼,或是囚居地狱。以此类推,一个狱囚,当其罪业报满时,也会以畜牲、人类等形态再度出生;而一个天人也会死亡,而再生为人或下降地狱等等。这样地一个生命在不同形态的变迁中会无限期地继续下去。生而死,死而生,一直要到生死的概念对这个生命已不再有意义的时候,这个生死的连环方始中断。 印度教和佛教是承认这一种多生论的,但两者却有一个重要不同观点。印度教相信:当人和梵天——全能的神——融合时,这种生死的概念便失去了意义。佛教的说法是:当人开悟时,它就失去意义,因为这种生死概念已不再适用。要了解这个佛教概念,我们必须先明白佛法常是在两种境界上解释世间及出世间的一切现象的:一种境界是开悟境界,就是觉者体会了终极真理的境界。另一种可称为世俗境界。这种境界又可再分为智识境界,也就是此刻我们所聚集在这儿的境界;和凡俗境界,便是一般世人通常所属的境界。 生死概念,在开悟境界中是不适用的。这一点我以后当再说明)。但在世俗境界中,佛教主张多生论,并承认一个人有独立的存在。这一点可以和基督教及印度教所主张的灵魂相提并论。灵魂有它的独立性,在连续的生命中,以天人、世人、畜牲、饿鬼、或狱囚种种形态出生。 在此,我必须特别指出,这所谓独立性的延续,并不是说这世的肉体可以转移到来世,也不是说储藏在脑中的一切可以带到来去。事实上,肉体是时时刻刻在那儿变的。只要看看在不久以前拍的那些照片,你便会同意我的说法。真正进入来生及许多未来的生命,以构成独立存在的连续性的,乃是一个人今生一切行为(包括思想)的果。在佛教和印度教中,叫做业的定律,下一次的讲演即以业为主题。 讲到这里,你或许会说:“很好呀,但是(一)请让我瞧瞧天堂和地狱,及天人和狱囚;(二)请你证明我在生前便已存在,而且在死后仍旧存在。” 关于第一个问题,让我问你:“你相信你的眼睛看得见天堂和地狱吗?”如果有人确能使我们看见天堂或者地狱,我们难道不会说,那只不过是一种幻觉或者魔术,因此便不相信呢?如果你研究过电磁光谱(请参阅附图),你也许会同意:人的肉眼仅只能看到宇宙中极小极小的一部份,几乎可说,整个宇宙差不多都是我们肉眼所看不见的。几百年前没有人看得见一个活人的全身骨骼结构,而现在我们却可以藉X光看见了。近年来在微观宇宙和外太空的观察上,进步得非常之快,谁又能说若干年后,不会有人发明新的观察仪器,使我们能够看到光波以外的各种电磁波长,或许因而发现所谓地狱者也即在这个地球之上呢,或者新的太空仪器送回来一些外太空的照片,而发现一个世界恰恰便是佛陀所说的天界或大千世界之一的写真呢。 关于第二问题,世界各地的记录不时报导过某人某人记得前生的事迹;也有人(例如某些西藏大喇嘛)临死能说出他将在那儿再度投胎入世。但是所有的这些报导都没有足够的科学证明,能使一般人确实相信再生确有其事。 所以我现在想用另一个方法来研讨,观察这个世界上是否有某些现象可以藉以阐明生死的观念,并提供解答这个神秘问题的一些线索。使我深信这个方法有其价值的理由很简单:我们人类只不过是大自然的一种产品,完全受著一切大自然规律的控制。凡可以应用于大自然其它产品的现象,应该也可以应用于人类。 有趣的是,在我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发现在这个宇宙中很有若干现象,可以帮助阐明多生论的正确性。最简单而又容易了解的,便是H2O的多种形态变化。 我们大家都知道H2O吧? H2O是水是化学分子式,代表两份氢气和一份氧气的结合。当水在沸点时变成蒸气,或者在冰点时凝结为冰,外表是变了,可是其化学分子并没有变,都是H2O。当H2O以一种美丽,洁白的结晶体,人们称之为雪的形态出现时;或者以一种飘荡于空气中的细微小水珠,称之为雾的形态出现时,雪或雾在人的心目中成了两种东西,但H2O却还是H2O,并没有变。 现在,一个很有趣的概念发生了。当水消失而变为蒸气或冰时,如果用生死的概念来表达,你是否会说,在那一个当儿,水是死了,而蒸气或者冰出生了呢?或者,当雪和冰融化成水时,你会不会说,在那一刻雪和冰死了,而水出生了呢?不仅从你这这一个旁观者的观点看,事实确然如此;即使从水自己的观点来看,则生死的概念也是如此。那就是说,如果水把本身只看作水,则当水变成蒸气或冰时,水是死了;或当雪与冰融化成水时,水是生了。可是,如果水不把本身看为水,而是看为H2O,那么生死的概念便不适用了。因为当H2O的外貌从水变蒸气或冰(或反变过来)时,H2O并没有变。虽然H2O的外貌和物理特徵曾经变过无数次,而人们也为它取过了许多次不同的名字,H2O并没有经过“死和再生”。在将来即使H2O的特徵和外貌会再改变无数次,H2O还是不会经过死和再生。 从这个例证,我们可以看出印度教和佛教所提示的多生论应该是比一生论更接近真理。为要强调这个理论,我愿再作结论如下: (一)在宇宙中有一种和H2O及其各种显现的形态,如水、蒸气、雪、雾或冰相类似的东西,我简称之为“X”。这个“X”和H2O一样以天人、世人、畜牲、饿鬼和狱囚等五种形态显现。基督教和印度教称这个“X”为灵魂。在佛教的世俗境界中,“X”也可以叫做灵魂。 (二)五种生存形态是可以互变的。准此,一个人死后会再投生为人,或生于天界、或畜牲、饿鬼或堕居地狱。依同理,一个狱囚也能以其他形态(包括人在内)再度出生。 (三)根据佛法一个人不能永恒地住在天界中,也不会无限期地囚于地狱里。生命延续下去,不断地变换形态。这种生死流转的现象,佛法中叫做轮回(Samsara)。 (四)生和死的观念,只在我们提到某一个特别指定的物件时才具意义。如果把对象移转到比那个物件更基本的性质上去,则原有的生和死的概念便不适用了。譬如水和H2O是一个例子:水为这个物件,H2O则是它更基本的性质。一只金戒指是个物件,金子则为它更基本的性质,是另一个例子。所以金戒指可以变为金元,有生死,而金子还是金子。 (五)如果一个人认定自己是人的话,他便确然须经过死和再生。正如水倘认定是水,或者金戒指认定是金戒指,其定论亦是如此。然而假使一个人认定自己是“X”,他便没有死亡。即使“X”的显现形态“人”毁灭了,“X”还是没有死。从“X”的观点来看,只有形态不断地在变;而“X”本身则是不变的。这正如水倘认定是H2O,金戒指认定是金子,其定论亦是如此。因此,我们若要脱离生死或轮回的话,我们第一件应当避免的事便是认定自己是个人。 不幸的是:这一点与我们的愿望正好相反。我们偏要牢牢地认定自己是人,这就是我们不能脱离轮回的主因。佛陀教义的基本目的是使人超脱轮回。所以佛法的要旨乃是指导人们如何将自己认定为“X”,而不坚牢执著自己是人。佛教并不要人们将“X”看作灵魂,因为灵魂虽然比人较为基本。但它仍不是终极的,仍会有死亡和再生,就像H2O仍会分解为氢和氧而亦能再给合。佛教要我们将自己认定为开悟境界中所阐释的“X”。它启示我们:在开悟境界中,“X”是人类心识所不能理解的,只有觉者才认识它,体会得到它。因为如此,用人类的语言是很难说明它而令人理解的。几千年来证悟“X”便成为可望而不可及的境界。可是在现代科学中似乎有一样东西,或许能帮助我们去了解开悟境界中所证得的“X”。这个便是“能”。(注一) 现代科学告诉我们,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能”所显现的形态。电、热、光、火、声、化学作用、物质、全是“能”所显现的种种不同形态,换句话说,宇宙间的一切都是“能”。“能”的本体是什么呢?看不见、听不到、嗅不出、尝不到、触模不到;可是宇宙间却处处都是“能”所显现的千千万万的无限形态,看得见、听得到、嗅得出、尝得到、触摸得到;也就是说,是人类的器官可以发觉的。因此,“能”,可以说是宇宙最根本的存在。它包涵全部宇宙,它的本体不是人类器官所能看、听、嗅、尝、或摸触得到的。然而它所显现的无数形态却是人类器官觉察得到的。它既然包涵了全部宇宙,便不能有增减,没有增减也就没有动态。简而言之,“能”就是宇宙,宇宙就是“能”。 如果你了解我在上面所说明的“能”,你便该不太难于了解佛教开悟境界中的那个“X”。根据佛法,在开悟时,一个人便体会得到他的“X”(也只有那个“X”)包含着全宇宙,也就明白“X”就是宇宙,宇宙就是“X”,“X”不能增减;“X”没有动态,“X”也不会受污染或净化。因为“X”是如此难于说明和了解,二千五百多年来,佛教徒们为了澄清这个观念,曾经给过它许多名字。我认为其中最简单的是“本性”(译者按:此处本性实指真如或本来面目,非指一般概念的自性)。这个“本”字说明一切世间的现象都是从本性显现出来的,而不是和它分开的。本性与“灵魂”的涵义不同,本性没有把个人孤立起来。因为本性以外不会有其它个体。因此,这个“X”就是我、我自己、你、所有的人和世界万物。“X”是如此,“X”怎会死呢?死和再生的观念又怎能应用于“X”呢?所以,我们必须认定自己是这个“X”——我们的本性。 佛教说得很清楚,除非一个人达到开悟证入本性的地步,他将永远在生死的流转之中,经过轮回中无有终止的死和再生。因此,佛法是我们应当认真研究的教义。因为它为我们人类提供了许多方法,使我们体会认识进而证入本性,由此而得从无穷无尽而又无法控制的死和再生中解脱出来。这死与再生,一般说来,实是一切痛苦的根源。 同时,我要强调一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了解多生论的真谛实比开悟境界的“X”更重要。因为我们还没有开悟,仍在轮回之中。假使我们忽视多生论的道理,仅仅记得:“我是宇宙,我不会死”,那便犯了极大错误。因为当死亡来临时,恐怖依旧会笼罩着心头! 我想提出在人类生活中两个很严重的社会现象,以结束今天的谈话。 (一)是杀人。要晓得杀并不能消除对方或敌人,也不是如一般人通常所想的为胜利的表现。恰恰相反,对方肉身或被毁坏,但被害者却仍旧存在。所以杀人并不是胜利,却可能是更大的烦恼的开始。 (二)是自杀。自杀并不是痛苦的结束。肉体或许已经毁灭,但生命却继续下去。自杀的结果可能会使问题变得更复杂更严重,更多痛苦。 所以我在讲演开始时说:如果人们知道死后会怎样,很可能人与人间的关系也会因而大大改变。忽视这个重要问题的社会学家、政治家或哲学家,可能是由于只顾目前而犯了根本上的错误。关于这一点我将在第二次的讲演——业的真谛——的时候作更多地讨论。 注一:请注意“能”只是一个人们选择的名词,给它一个定义,可是定义会因新的发现而改变。“能”这个名词,自采用以来,也曾有过改变。所以请勿执着于字典上的定义,而请依照我在文中所解释的意义去了解“能”,则不至于因我的借用这名词而失去意义。   第二讲 业的真谛 在上星期讨论生死概念的时候,我们谈到一生论和多生论。还用了大家都熟悉的自然现象——H2O的多种形态,液体、固体、气体等——来说明我认为印度教与佛教所提倡的多生论比一生论更为接近真理的信念。觉得H2O是人类灵魂的一个很好的譬喻。 接着,我们也看到H2O却不是宇宙的最后本质,现代的科学研究逐渐演进说“能”可能是宇宙最后的本质。这一点和佛陀的教义相契合:灵魂不是人最根本的本性,最根本的本性是不可思议的,此中没有相对的观念,没有界限,没有生死,而且是与宇宙合一无间的。我们通常把它叫做本性或佛性。佛陀在大觉大悟时的名言便是:“一切众生都具佛性”。 广大无际的虚空常用来描拟本性,以说明它的无相对性,无差别性,以及在时空上的无限性。既然人的终极本质是这样的,那么当一个人到了开悟或体证本性的时候,生死的概念便不适用了。可是我们大都尚未开悟,在此时此际讨论这如虚空的本性,对我们益处不大。因此我们首先应当了解清楚这直接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多生论。 要彻底了解多生论,我们必须先解答一个重要的问题——究竟由于什么原因能使生命从一种形态,譬如说吧,人,转生成另一种形态,有如畜牲? 要了解这个问题,最好仍旧用H2O这个例子。首先研究一下H2O各种形态改变的原因,例如为什么水会化成蒸气或者冰能溶为水。 物理学上解释这一连串的变更原因如下: 物理或化学作用→产生无形不可捉摸的能,即是所谓热→使H2O分子的活动加速或迟缓→使H2O显出液体、固体、气体等不同的形态。 这例子颇为明显,无须再加解释。我只要举几个物理和化学作用的例子,各位立刻就会明白这些作用便是形成水、蒸气、雪、冰等各种形态的原因。例如太阳的幅射、生火、让电流通过金属线、在水中溶解某种化学物质等,这些大家熟悉的例子,也即是产生不同量的热,最后改变H2O的形态的作用。 根据佛学,在宇宙中间经常进行着一种与此类似的自然现象,那就是,一个生命在过去和现在所做的各种行为产生了相等于热能的一种无形的力量,由于这一种力量使生命从一种生存形态变到另一处生存形态。因此我们才有天人、世人、畜牲、饿鬼,以及囚居地狱的狱囚等不同形态,形成了佛法中所说的轮回,即是继续不断的生死,生了死,死了又生。 在印度教和佛教中,这些行为有一个共同的名称——业。业的意思是一个生命和若干众生的行为或许多行为的总和所产生的果。这些果有善,有恶,也有不善不恶的(即所谓无记),善果、恶果决定了那个生命或这批众生的未来,例如善者生天,恶果堕入地狱等。所以,业的作用是多生论的核心,就像物理和化学作用乃H2O能变显各种形态的基本原因一样。 我把上面所说的作一个比较如下: 物理和化学作用→产生无形的能,即是所谓热→使H2O分子的加速或迟缓的活动→使H2O显出不同的形态。业→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即是所谓业力→产生众生善、恶或中性的果→形成生存形态的改变:轮回。 在亚洲,业的概念极为重要。亚洲的各种宗教,依据这一条业的定律,建立了一个普及公认的道德规范:善有善果,恶有恶果。 我们必须指出,佛教在这条道德规范上还加了更多的演义。按照佛教的说法: (一)所谓善果或恶果并不是一种裁判的结果,也不是有一个像神一样的超世俗的权威所给予众生的一种酬赏或惩罚。善业或恶业所产生的善果或恶果纯然是一个为自然律所支配的自然现象。它是自动的、完全公正无私的。如果神与它有关系的话,那么神也必定得依照这条自然律、这条道路而行。这个因产生这个果,那个因产生那个果。神不会因为它对某某人的爱恶而改变自然界所行的道路。 (二)这里所谓的“善”“恶”并不是人类制定的律则或法典所界说的那些善恶,除非这个法律是顺乎自然的。让我举个例子,当民主政体初制定时,妇女并没有选举权。在那个时候,大家认为安于这个状况的妇女是“善”,反抗这状况的是“恶”。这种判断当然不正确。自然之道是:人类应该完全是平等的。因此,妇女与男子有同样选举权的制度才是公正的制度。而那些在当时反对不平等选举制度的人们,在事实上才是善的。 这个业或因果律的力量是非常强有力的,它支配着宇宙万物,根据佛教的说法,只有开悟或体证了本性的人才能摆脱它。在开悟时,这条因果律便失去了它的意义,而生死轮回也就不能产生作用。本性既然是最究竟的,那末体认本性的人,便不受果报,无论善报或恶报,果报对他是不起作用的。佛陀这个有关业律失效的特殊说法,极为重要,这点我以后当再加说明。   有了上面有关业的简单说明,让我们再进一步看看业的作用。 (一)业果决定再生 在佛教的经典中,我们可以看到无数的例子,说明什么样的因产生什么样的果。今生和前世的业决定来生的生存形态。一般地说,我们可将业果提纲挈领地简述如下: 甲、诚实、慷慨、仁爱、慈悲、解脱别人的痛苦,或者做利益别人的事,这样的业都会产生往生天界的果报。乙、对贫苦的人慷慨施舍,对有困难的人给予协助,对佛、法、僧或其他宗教的圣贤奉献供养,或者传授知识或技术,来改善别人的生活,这样的业可能使人再生为一个富有和前途灿烂的人。 丙、救人性命、不杀生、解脱别人的忧虑,治疗别人的病痛,慷慨地资助医院和医学研究,或帮助别人改善生活环境,这种业可以使人再生为长寿健康,为众所爱戴的人。 丁、研究佛法,以及用著作或讲述的方法介绍或传授别人佛法和正确的知识,虔诚地尊敬佛、法、僧和其他宗教的圣贤,或者静坐,使心念专一。这种业会使人再生为有智慧、知识、辩才,以及有学者风范的人。 戊、尽管一个人杀生、打猎、捕渔、伤害别人,危害别人的生命,制造或售卖武器,或者抢劫,他仍然转生为人的可能,但他却会短命,意外丧生,或得可怕的疯症或痼病。可是,如果一个人的生命中这种罪业太重大了,他将不再转生为人而转生畜牲,鬼,甚至为狱囚。 一本佛经中,记载着有人问佛说: 为什么有的女人生得丑陋却富有? 为什么有的女人生得美丽却贫穷? 为什么有人贫穷却健康、长寿? 为什么有人富有却多病、短命? 佛陀的答复是: 丑陋却富有的女人,是因为在前生脾气暴燥,容易发怒,但却很慷慨,供养三宝(佛、法、僧称为三宝),布施众生。 美丽而贫穷的女人,是因为前生仁慈,永远面带笑容,说话的声音柔和,但是很吝啬,不愿捐献或帮忙别人。那个贫穷却健康、长寿的人,是因为在前生非常吝啬,视钱如命,但对一切众生却仁慈、和蔼,从不伤害别人或杀生,而且还救了许多有情的性命。 那个富有却时常生病而短命的人,是因为前生很慷慨地帮助别人,大量的施舍,却爱打猎、杀生,常使众生忧虑、不安和惊恐。 以上的例子使我们多少可以明白,为什么世界上的人,虽然同为人类,却在容貌、性格、寿命、健康、智力、命运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别。更值得注意的是一个人出生时的环境会如何地影响他或她的命运。出生在那一个种族,那一个国家,那一个时代,或具有那一种肤色——这一切因素都会产生重大的差别。然则是什么使这个婴儿投生在这样不同的环境中呢?因此相信这一个人在出生前(以往世)有不同的业因造成现在这样不同的果,岂不比说那仅是偶然的或是神的意旨更来得合理吗?再者,假使一个婴儿没有前生,神又将依据什么来作这样不同的赏罚的判断呢? (二)业也会影响别人,且不仅造成来世的果,也会影响今生。 “业果是不可思议的!”佛陀这句话不仅意味业果的复杂性,而且还指示我们要预知一个业果什么时候成熟是很难的。 可是,一般说来,业很像燃点一枝蜡烛。蜡烛会立刻照亮了一间屋子,一直到点完为止。业同样地也有下面各种特质: 甲、业不只影响造业的人,而且也会影响别人,果报的范围依业的大小而定。 乙、多般的业立即产生果报,这个果报会延续下去直到业尽为止。业报的性质和大小,决定业果持续时间的长短,它可能延续许多年,也可能要等到其他的业果成熟时,方才为人感受。 丙、各种业果可以合并,也会累积。 以上三点说明颇为简短,我没有时间详细的讨论。但是下面的例子或许可以帮助解释上面的三条特质。 甲、富兰克林发明了电,艾迪生将电变成了光。无疑地这两位科学家大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而这两个发明的影响,仍在一天一天的扩大。 乙、美国国会的修改税法,立刻影响了几千万美国人的荷包。许多美国人在他们今生的馀年都会受到这个业果。如果其中有死后再投生美国的人,那么他们在来生中也会感受到这批国会会员决策的影响。 丙、多少年前美国人奴役黑人的业,合并和累积起来所产生的果,成为美国一项重要的内政问题。   丁、爱因斯坦发明了原子能的理论。这一个发明,以及所有参加曼哈吞计划Man-hattan Project的人的联合努力所产生的果(好的坏的)是如此的复杂,我们到今日也许才开始体会到这些发展的意义。 (三)各种业果大小的比较: 这一类的比较在许多佛教的经典中都有记载。我要举几个例子,让各位对如何可以创造更有力的业果,能有自己的看法。 甲、有一天,佛陀在街上行走,碰见了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是在当时印度的严重阶级社会中属于所谓“不可接触”的一种人。佛陀对他不仅很友善,而且还收他为徒弟,列为圣洁的僧伽。这件事产生重大的影响,比他接受一个王子做徒弟的影响更大得多。 乙、当高僧菩提达摩(Bodhidharma)从印度到中国的时候,他深受梁武帝的欢迎。武帝问他说:“我盖了那么多的庙宇,建了那么多的宝塔,对佛、法、僧捐献了那么多的钱,又做了无数其他的善事,我的功德如何呢?”菩提达摩的回答使武帝大失所望。他说:“陛下,没有什么功德可言。你所做的福德只能带给你人世间的报酬。”菩提达摩是说:你在来生中将会有大福报,有权势,有财富,然而你仍然要在生死轮回中流转,不能解脱。 丙、佛陀在他的教义中,多次强调地说:研究实行佛所说如何方能脱离轮回的教义,并且向别人解说,即使仅寥寥几句,其功德也远胜对宇宙间恒河沙数的一切诸佛作隆重供养。 丁、佛陀又教导我们说: 一个人如对佛、法、僧作无数的供养,帮助许多众生,又作了许多别的善事,而将其积累的功德只求谋自己的利益,或是把利益传给自己的子女或亲戚——比如希望发财,或在今生及来世能享长寿——那么他只能得到极有限的果报。 一个人做了上述同样的善行,如果将一切功德都回向别的众生,救助他们解脱轮回之若,他的功德还胜过抱着自私目的的人。 一个人做了上述的善行,却没有任何特殊目的或愿望,他的功德比上述两种人更要大得多了。 (四)业与自由意志 这是一个时常听人提到问题。问题是:“在业的法则下,有没有自由意志活动的余地?”一个更澈底的问题是:“所谓自由意志是否仅仅是主观的看法?自由意志仍然是某些业的果。”例如一个女儿不同意她父母的意见,决定要嫁一个青年。这个女儿或许会以为这个决定是她的自由意志。但在业的法则下,这个决定极可能是她过去和这位青年以及和她的父母业的关系造成的果。她依照自由意志而行动不过是她主观的想法而已。 在美国,人民有投票或不投票的自由。这一种自由是从自由意志取得的呢?或者是业果预先所决定的呢? 我们可以举出许多例子,似乎都说明在业的法则下没有自由意志活动的余地。这是不是意味着一个人的命运是业所前定,自己没有办法改变它?这个说法正确吗?佛陀说并不正确。那么为什么一个人能改变他的命运,他又如何能改变他的命运呢? 为了帮助各位了解一个人的命运并非全然为过去的业所决定,我必须请你们回想一下我在讨论本性时那一段话。我说过因和果,就像生与死一样,在开悟的境界下失去了它的意义,因为这业报不论是好是恶,在本性中,根本就没有一个接受业报的人去承受。所以到了极点,在一个人开悟时,业的法则是应用不上的。一个开悟了的人所做、所说、所想的无一不是出于自由意志,或者说是本性的显露,而非过去的业的果。 佛陀的一切教义,针对一个目标,那就是使每个人明心见性。因此一切的方法都以使每个人渐渐的与本性契合为目标。 本性具备人的各种善的品质,如慈、悲、喜、舍,这一切好的品性都是善业,会产生善果。因此,在修养自己和本性契合的过程中,这些好的品性会像偶然穿透深厚云层的太阳光芒,一点一点地显露出来,这种显露是一个人的自由意志的真正产品,因为这种自由意志会创造善业,善业又会产生善果,而这些善果又是以后业果的善因。到此,一个人不仅摆脱了轮回,并且还获得完美的智慧和慈悲,使他可以教导别的众生走向同样的正道。  业的研究真是一个庞大的主题,我可以谈几个小时也谈不完。下面几个题目更是意味无穷: (一)善业和恶业能互相抵消吗? (二)业能被消除吗? (三)恶业的果报能因忏悔而减轻吗? 照着我刚才所谈有关业的大概。各位或许可以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最后,我要强调两点: (一)善业或恶业必然会产生其个别的果报。我们日常生活中行为、言语、念头都会影响我们的未来。所以,一个聪明的人就知道要如何去做人。 (二)请记住,只有当你与本性契合时,才能使业不发生影响,证入本性,才能摆脱轮回。因此,如何一步步去与本性契合,体会到本性就是你,乃是佛陀教义的精华。我诚恳地建议各位勤学勤修。 在我们修学中最大的障碍乃是我们的“我”的概念,它是我们一切无知和苦痛的核心。 下一次我们就要讨论到这个核心。让我奉告各位那个核心的确是非常非常的顽硬。 光明佛坛【gmfotan】已拥有30余万关注读者,为免费的公益佛学、修行、传播正能量的悲智佛学平台。光明佛坛宗旨是让您每天亲近佛菩萨,学习善知识,明辨人生真谛,传播正能量,积累福报,让生命充满慈悲与智慧!搜索本平台总目录:回复@;选择往期文章,回复刊数,如想阅读第500期,回复500;也可以通过“查看历史消息”检索。以下是近期读者阅读或转发最多文章:【674】佛教的超度亡灵【673】诵经拜佛可以改变人的命运【672】南怀瑾先生:人生在世的八大天机【671】星云大师:初入佛门该怎样修行【670】图文《佛说盂兰盆经》【669】南怀瑾老师谈阿弥陀佛【668】壮观 | 宜兴大觉寺350人短期出家【667】大德如印光者,三百年来一人而已【666】星云大师:如何分辨邪教【665】中国佛教的痛:北京佛寺五分之四不属僧人【664】图文《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663】台湾法师谈释永信事件:佛教要有勇气面对丑闻【662】隆重纪念观音菩萨成道日,大慈大悲观世音专刊【661】图文《心经》(王菲读诵)【660】图文《金刚经》(王菲读诵)【659】禅坐关键:七支坐法【658】《地藏经》的功能和读诵【657】图文《佛说阿弥陀经》(六和敬共修读诵)【656】测测自己学佛是否走对了路【655】佛教徒最向往的朝圣:四大佛教圣地【654】不做十种奇怪学佛人【653】静波法师:容易被误解的开光【652】十八种病的心念诱因【651】贤公和尚 佛门榜样【650】令人敬仰的四位念佛人【649】让眼睛快速清晰明亮:般若法眼【648】藏传佛教常用咒语【647】南怀瑾:人死亡到投生之间的中阴身【646】星云大师:我一生中最受用的“十句话”【645】精美药师佛圣像珍藏百图【644】带你看看地球上的六道【643】净界法师:五种因缘菩萨不赐财富和地位【642】精美弥勒菩萨圣像珍藏百图【641】放纵嗔心的后果【640】精美地藏王菩萨圣像珍藏100图【639】惟觉老和尚:人生要追求真正的富贵【638】星云大师:我解决困难的方法【637】精美观音菩萨圣像珍藏百图【636】生命有十件无能为力的事,必须放下【635】大德开示:殊胜的度母修法【634】精美阿弥陀佛圣像珍藏百图【633】十首禅诗悟禅境【632】精美释迦牟尼佛圣像珍藏百图【631】宣化上人:人死后,烧纸钱,根本无用【630】做生意和学佛【629】世间最困难的战争是内心佛魔之战【628】四个经典人生故事【627】人生为什么不能十全十美【626】从国民党高官到一代高僧【625】印光大师说慈悲放生十大功德【624】修行人要放下四种畏惧【623】修行人应掌握的四种精进方式【622】图说黑唐卡【621】莲池大师:三种人虽念佛而不得往生【620】海涛法师出家的故事【619】大安法师:适合现代人的十种念佛方法【618】物理学再次趋近佛学:宇宙的本质是缘起性空【617】五毒月的由来和禁忌【616】今生来世,种因得果【615】星云大师:我最后的遗嘱【614】传喜法师:修行路上人品很重要【613】生病是消业修行的机会【612】元音老人:打坐方法【611】图说禅坐【610】南怀瑾:真正的修行是红尘炼心【609】禅坐前八个准备步骤【608】印光大师谈女性如何做人修行【607】请理解出家人【606】佛门弟子张国立【605】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僧【604】改命要先知命【603】散文 | 心中有爱,人间即是天堂【602】黄财神 - 愿见者财富圆满(18宝图)【601】金刚经 / 要解【600】索达杰堪布:神奇“念珠那些事&
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光明佛坛》,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且版权归属微信公众号《光明佛坛》。
微信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元音老人开示集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