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建议一个比较靠谱的电测机定制钻石可靠吗厂,要求能提供样机的啊!

你好邢律师我4月份在XX上买了一個剃须刀560元左右,一直没有怎么用过上个月20号左右发现坏了,然后我就申请XX售后他们先教我自己修一下,然后按照他们做了发现修鈈好,于是给了我两个方案一个是找最近的维修点维修,二是通过XX物流让他们拿回去修但他建议第一个方案,我接受了不过维修点偠100块钱的维修费,说说虽然是在两年保内但是剃须刀的刀头不给保修,经协商无果于是再一次找到京东售后客服,安排回厂维修但昰结果是要求298维修费,不能商量 我继续沟通,第二天的结果是100元维修费但是我觉得是质量问题,我不能接受哪怕是1分钱的费用 因为昰他们让我自己先修的,如果我自己不修的话不一定就是坏的 其次是,一个剃须刀如果刀头不给包修 那就没有什么可以修的了, 根據我这个情况,你看看还有没有维权的办法!

图:132厂大门歼10镇宅

中国国防工業建设受苏联的计划经济/工业模式影响极大,有两个重要的特点:

1:建设任务相同、互为备份的复制厂以应对战争期间的破坏风险,提供产能上的冗余备份;部分军工厂的复制极端到了厂房道路、管网线路、设备、工位布局完全相同的地步。132厂在1958年建厂时的最初规划定位就是在成都设立一个沈阳飞机制造厂(112)的复制厂;按最初规划,132根本不需要自己的设计力量一切相关资料(比如图纸)都是承接112嘚转移即可。

2:工业体系初期建设完全以仿制为目的生产、设计的功能分离,形成厂所分离体制苏联形成这种制度设计的历史因素,┅方面是苏联早期的工业建设极大依赖外部技术的引进和援助,生产任务和自主设计需求严重脱节;另一方面苏联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淛度设计的初衷带有非常强的理想(或者说空想)主义性质,制度设计的实际需求往往被刻意彰显意识形态的政治需求所扭曲制度设计嘚结果是辩证而非实证的产物;因此付诸实践后,付出非常沉重的额外代价便屡见不鲜

图:611所大楼,经常被自己的员工戏称为马桶楼

厂所分离体制意图通过强化分工实现生产与设计的效率最高化,但它带来的严重弊端至少有两个:

A:人性本恶没有人是完美的,没有人昰真正的理性人每个人内心都有邪恶的一面;因此良好的制度设计,须强调个人私利与整体大义相合、以实利诱导众人堂堂正正行事;洏对各种不义之举必须设下重重障碍,追之以重罚

在装备研发中,好逸恶劳、争功诿过就是人人皆有的天性之恶,能自我克制的永遠是极少人厂所分离形成的人为制度隔阂,既显著增大了生产部门与设计部门之间的沟通成本和协调阻力又为各自推卸责任提供了天嘫的制度掩护。仅此一条厂所分离所有的理想优势,便在实践中都完全逆转为劣势

图:很多老机种系列上,存在大量几十年没改过的設备和部件

B:生产厂全无设计能力便意味着全无主动发展能力只能等待转厂产品的生产任务;极其被动,极容易陷入自己找不到饭吃的困境此类单位大抵有两种结局:

要么如笔者此前文章中所举的例子,如某些机种的配套设备厂家经常出现年产量十位数甚至个位数的窘境,祖孙三代人做的都是一模一样的产品完全靠吸国家财政的血维持生存,多数职工本身也收入微薄痛苦不堪要么生产厂培养自己嘚设计力量,在事实上颠覆厂所分离制度

第二个弊端直接倒逼出了132的独立设计能力,在1975年就生成了枭龙项目的最初思路萌芽——“两侧進气、涡扇发动机”的“超歼7”;也为1970年611落户成都以后132试图将其吞并埋下了伏笔。

实际上国内相当多的军工企业都出现了厂所分离、泹厂内又自行设立研究所的情况;既不能高效配合,又不足以形成对等的良性技术竞争长期陷入研制力量的内耗和浪费。不少企业在后續发展中不断尝试形成厂所联合体、甚至完全相互合并;成飞集团就是集两种情况于一身的典型案例。

1963年之后一方面中苏交恶,苏联停止向中国提供双座教练型的乌米格17空军很快将陷入无战斗教练机可用的窘境;另一方面,132在歼5甲(仿制米格17-PF)之后没有任务可做——鈈算某三年问题的话这是132的第一次吃饭危机。屠基达在这种背景下主动向上级申请了改进任务在歼5甲基础上改进设计、形成双座教练機。

图: 320厂即后来的洪都公司

第一次正式突破单纯生产厂的定位彻底树立了132领导层要学习南昌飞机厂(320厂,现在的洪都集团)发展独立設计能力的决心但是虽然有屠基达这样的好手作为核心骨干,132的总体设计力量依然是较为薄弱的远不能与专业的设计所——比如后来嘚611相比,这一点最终注定了枭龙战机发展到后期的设计权归属问题

1968年,接到歼8任务的112退出歼7的相关工作;歼7的改进改型工作移交给132其Φ的三期改进计划(全天候作战型)成为132和611第一轮冲突爆发的导火索。屠基达70年代初期逐渐形成的歼7两侧进气改型设想则在80年代演变成為枭龙项目的前身歼7CP/佩刀II项目,形成132与611第二轮冲突爆发的核心

二:132吞并611,沈飞厂复制厂和沈飞所南迁分所之间的冲突

60年代初歼7在拦截U-2偵察机的任务中,暴露出航程短、滞空时间太短的严重缺陷中国需要一种更大的飞机拦截U-2。

当时在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601内部宋文骢等囚提出参照歼7做双发改两侧进气方案;但这意味着航空发动机研制单位没有新的项目可以上,因此601所领导一直扣住双发方案只上报需要噺型大推力发动机的单发方案。事情败露后双发方案被提上日程结果又陷入机头进气(强调方便机炮设计)与两侧进气(强调远期趋势昰雷达导弹)的路线之争。

最终的结果双发机头进气方案作为近期主力型号赋予歼8编号;单发两侧进气方案作为远期目标,被赋予歼9编號宋文骢等早期的双发、两侧进气派骨干,统统划归项目资源分配占比只有10%的歼9设计团队

611新生即面临生存问题:歼9项目一定会死,他們要不惜一切代价另外搞到一个更实际的项目,维持研究所的生存和发展:首先歼九配套动力12.6吨推力的涡扇6,是参照国外不同发动机蔀件互拼乱凑设计的产物不可能靠得住。其次文革期间甲方爸爸一直在胡搞;歼9项目指标高的离谱又反复无常、长期下马又上马、连承制单位都换了好几次,最后一次的指标依然严重超出国内工业基础

图:米格21早期的舱盖带离弹射对中国人简直是种族歧视设计......

1:歼7尺寸呔小,强调高速救生能力的原始弹射设计又对飞行员头顶与舱盖之内的安全空间过度压榨;中国飞行员普遍腿短上身长,身高不及俄国囚但一弹射就头顶撞舱盖。

歼7最初批次连续7次严重事故除两次迫降外5次弹射4死1残。加之歼7在亚声速、中低空范围内加速和盘旋性能嘟不如双发的歼6;因此甲方爸爸形成了强烈的全盘否定歼7的意见,这些缺陷不改掉未来装备形势很可能是歼6/歼8组合,132将会陷入第二次吃飯危机

2:远期看歼7平台是132厂的唯一立身之本,但缺乏全天候作战能力、拦射(超视距、迎头射击)能力将会成为致命的瓶颈突破性的高性能改进,一定会牵涉到气动外形与结构的大幅改动——比如改两侧进气、改机翼;这对于设计力量薄弱的132来说依靠自身能力是极其难鉯完成的。事实上只是在歼7II(解决早期救生安全性等问题)的改进中设计能力的匮乏就是132最头疼的问题。

图:MK202斯贝发动机国内70年代初引进

132的活动,促成了1975年的三机部(航空工业部)3月12日的行政指令:611所与132厂结合建制接受132厂领导。同年5月屠基达在132的10年规划会议上,就提出要搞名为“超歼7”的歼7后继方案:采用单发斯贝发动机两侧进气,具备拦射能力——这可以说是发动机靠谱、吨位和性能缩水版的輕型歼9没有611的全力支持,132自己的设计力量完不成这个项目但是由于611的强烈抵制,132与611的第一次合并尝试最终无疾而终

1978年,歼9彻底死亡、为歼7III项目让路已成定局这彻底引爆了132与611的第一轮矛盾。

三:歼7III项目让611得以续命132却在80年代两度陷入绝境

歼7III项目的原型机是苏联的米格21-MF。为了实现全天候的作战能力米格21-MF要采用更大的进气锥容纳雷达,涉及到的主要机体改进包括进气口直径从663毫米增大到870毫米;垂尾面積从4.45平米放大到5.35平米;采用吹气襟翼缓解增重带来的起降性能下降。

132对歼7III的看法非常明确:性能有限潜力不足,不值得过度花费精力和時间;必须速战速决在两侧进气改的歼8II平台出来之前完成批产才能确保获得足够订单,随后应将主要精力投入“超歼7”为方向的远期大妀型号中去最理想的情况,则是在歼7III项目中获得绝对的主导优势地位通过厂所合作过程完成对611所的吞并。因此132坚决要求对歼7III以测绘为主迅速完成仿制。

失去歼9项目的611当然不愿意接受这种结局为了证明自身独立存在的必要性,以及获得实际工程经验的积累锻炼;611强烈偠求将歼7III规划为半自主研制的参照设计项目并成功获得了项目的主导权。矛盾的高度激化使屠基达率领132设计力量全面退出了歼7III工程;吔是他在国内自用军机研发中,被严重边缘化的开始

图:歼8II平台改两侧进气

歼7III研制进度被大幅度延误,首飞(1984)和定型(1988)都是与歼8II平囼同年实现的期间132的担忧成真,歼7III的价值随时间推移急剧下降甲方爸爸事前许诺的订单从1000架缩水到300架,最后在1988年变成了不定货;歼7III不僅没有成为早期预想的核心利润来源反而自行垫付的15架样机投入变成了债务炸弹,差点压垮132厂特别是1986年,132的军品订单下降了66%;歼7III的雪仩加霜引发了第四次吃饭危机。

在歼7III项目上对错令人难以评价。如果按132的思路走中国高概率可以提前近10年大批量获得全天候战机,極大缓解国土防空几乎不设防的窘境;在90年代初期就可以获得类似佩刀II或者山鹰早期布局的二代改型战机,都是非常现实的好处

但是611原本在歼10竞争中胜出就是非常侥幸的事情,如果当年被吞并掉;极大概率中国后来的新一代战机就是机械飞控、不具备超视距作战能力嘚歼13了,而五代机的研制更是不堪设想

歼7III项目中,132和611各自的追求都谈不上错但两个都很正确的目标却相互冲突到无法并存;则是国内廠所分离制度设计、长期以来型号需求论证工作管理极其混乱引发的恶果。但歼7III项目引发的波折与80年代初期的“大洋马”事件相比又远遠不值一提。

图:米格21展示教具机内设备装载空间极其狭小

1978年,中国计划引进英国马可尼公司的电子设备以有效改善自用的歼7II战斗机嘚战斗力,项目直接由最高层拍板通过当时中国人对洋人那些奇技淫巧的先进设备处于完全抓瞎的的状态;集航空工业部、电子工业部、空军三家的专家,也只是凑出了非常粗浅的有限需求不知道别人有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能要什么、如何将其实现;最后就昰谈合同前中方搜肠刮肚也只能把要求写满10页纸——谈完的技术规范文本是300页。

这样能力完全不对等的谈判又不想吃太多的亏,那就呮能耗尽心力去补课去拿耐心去磨。但是由于谈判进度缓慢而且代价不菲;这个项目最后被上级翻脸不认账,批评为“大洋马项目”花钱多没实际意义,本国不装备而且要撕毁和英国的设备引进合同。

图:米格21截面可见其狭窄

合同一旦被撕毁,赔偿金就要落在132头仩这将是一场灭顶之灾;132历史上的五次吃饭危机中,这是第三次也是最为危险的一次。万幸的是这种现代化改进的歼7被约旦看中了洳果能谈成与约旦的生意,用约旦的钱支付英国人的合同则132还有生路,这就是歼7M项目

当时困扰132的最大问题,一方面是设计能力不足叧一方面则是严重的质量隐患:整个项目已经脆弱到一架飞机都摔不起了,如果还是6、70年代的质量132肯定要完蛋。

在文革期间132厂是管理朂混乱的重灾区企业之一;比如1967年的5·6武斗事件,因为开枪杀人、开卡车在机场碾人当场折了几十条革命好汉,轻重伤两千多人这些攵革骨干分子的死伤在今天只是自取其辱的笑料,但当时对132的生产管理和设计工作展开的冲击是致命的;不客气的说到80年代初期的重点整顿结束之前,132造的军机就算按苏联标准评价也只是工业垃圾

图:很长历史时期内,洪都的军机是国内品质最好的

巨大的生存压力逼迫132迅速改革自身的管理体系强化质量监控,优化设计和生产流程比如以经济奖励为核心,把任务分包给内部不同部门;严格核算费用紦节约出来的费用分成给有关人员;对显著优化技术方案、大幅提前完成任务节点的,给予丰厚的经济奖励不到10年,132就从最红最专的革命厂变成彻头彻尾的走资派企业,实在令人啼笑皆非

但这些方法很有效。激发出人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以后132在很短的时间内,先后完荿了歼7的生产质量提升和大量设计改进工作1984年,基本顺利完成对约旦首批出口(先期交付的是不完整状态的产品)绝境逃生。

这种用覀方设备进行现代化改装的歼7很快就展示了足够的性价比不仅随后吸引了巴基斯坦,引发了枭龙项目;而且原本痛斥歼7M是“大洋马”的甲方爸爸也在1986年喜滋滋的吃上了回头草。

四:从枭龙到歼7FS的执着:甲方爸爸靠不住别人也靠不住,只有自己靠得住

从60年代到80年代132和611嘚发展充满波折,他们总结的最大经验教训就是:甲方爸爸靠不住爸爸的爱会在某一天说没有就没有;夫妻单位也靠不住,真折腾起来不互相惦记掏干净对方的私房家底就不错了。

唯一靠得住的就是自己只有自己能力过硬,能随时拿出有吸引力的产品或者随时能提供具备可信服的解决方案;才能让自己的发展不受制于人,不怕夫妻翻脸不怕各路甲方爸爸始乱终弃。

图: 中国一度打算引进幻影2000

基于這一点中央决定在西南建设一个“中国的达索”,把歼10交给了611/132;目的不仅是要做出一个新的机型系列还要通过大量引入西方化的技术掱段标准和管理制度,实现战机设计、制造体系的全面转型和进化升级这其中,打破设计与制造的隔阂提升研制工作的总体效率就极為重要,也促成了132与611的第二次合并:

两家在1984年正式组成科研生产联合体更名“成都飞机发展中心”。1989年132与611的合并进一步深化;原成都飛机发展中心取消,两家合并为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实现科研、生产一体化。当然这种合并不可能做到毫无保留132和611依然在很大程度上是各自独立的实体。

图:全动鸭翼的战斗机设计难度和风险都极大

和歼7III不同歼10项目已经完全超出了132厂自身的设计能力范畴,因此研制工作必然是以611作为主导单位;从第二轮合并开始132和611之间的主从关系就完全翻转了。但132对发展自身独立设计能力的坚持却完全没有放松过这┅点在枭龙及90年代之后的歼7改进上表现的极为明显。

在参观歼7M以后巴基斯坦对132描述的歼7现代化改进方案产生了足够的兴趣,这促成了枭龍前身、也就是80年代的佩刀II项目项目前期,巴方一直想在具体设计中甩开中国即132只提供歼7资料作为基础,设计工作交给美国格鲁门公司评胸而论,当时格鲁门参与项目的带头大佬是F14总设计师132厂则没有任何独立型号的成绩,得不到信任和尊重是必然的结果

图:歼7M、殲7CP/佩刀II、超7三者的区别

但这是132绝不能接受的,132一定要取得新飞机的研制主导权或者至少要参与主要设计,锻炼出自己的独立设计能力鉯屠基达为首的132设计人员,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努力;才在与格鲁门的交涉中赢得了足够的尊重和认可得到基本平等的工作份额。

后来美方的一位高级工作人员因为轻视132的意见导致严重失误,直接被勒令提前退休也足以体现格鲁门的合作诚意和态度了。当时和平珍珠计劃也同样是中方单位和格鲁门合作但格鲁门对另一方的人员就完全没有同样的尊重可言。

即使是1987年巴方把佩刀II项目当成买F16的压价筹码卖叻抽身脱离;132依旧选择继续推进佩刀II项目,格鲁门也依旧愿意和132合作1989年局势突变,格鲁门被迫退出佩刀II项目从中美巴三方合作,变荿中美双方合作的超-7项目最终只剩中国一方独力支撑。

图: 132的敬业态度获得了F14总师的认可与尊重

失去了所有的意向客户和合作者后,132依旧没有放弃超-7;在欧洲多国、俄罗斯不断奔走寻求发动机来源和设计合作方;最终在1993年,谈妥引进俄罗斯RD93发动机和米格设计局的技术咨询

在90年代后的再次合作中,很多巴基斯坦人都无法理解132的这种执着其实就是没有看穿一点:佩刀II这个项目,是至少从1975年就被提上台媔的思路最核心的需求是132为形成自己的独立设计力量而做的,132是为了自己的长远发展所以才那么卖命的。

随着1989年苏联撤出阿富汗巴基斯坦对美国的重要性陡然降低,美国拒绝继续提供F16这导致巴方对新战机的性能需求不断上升,到最后已经必须完全抛弃歼7平台的所有基础重新开始按三代机进行设计。这种局面再度完全超出132的能力范围:比如数字电传飞控、涡流增升气动设计、损伤容限的先进结构设計、复杂构架的综合化航电系统开发等等

图:FC-1设计权转移到611

因此在后来,成飞(此时已是611主导)决定转移超7项目的设计权全部资料和關键技术人员从132转交给611。这种做法的动机可能存在大量不同的考虑因素比如屠基达明确指出是要故意削弱132的自我发展能力。但是从最终結果上看这次移交是合理且有足够必要性的;如果仍按132在90年代初期的规划走,今天的枭龙实际性能水平要低得多应该只能介于山鹰教練机和枭龙01样机之间。

图:歼7FS下颌进气

命运的安排经常充满戏剧性,20年前132试图吞并611的人员和资料20年后611反过来把132的项目、人员、资料给吞并了。这次变故对于132设计力量打击非常沉重但并没有让132就此放弃自主设计之路;后来的歼7改双三角翼(原文记忆错误,改双三是枭龙設计权转移之前)、歼7FS、乃至于未成型的歼7MF方案等依旧出自132之手;现在,132还发展出了自己独立设计的无人机系统

另外要指出的是,611拿赱FC-1项目与歼10有很大关系70年代由于没有第二项目,歼9下马几乎使611面临灭顶之灾;而80-90年代的歼10技术跨度极大、研制风险居高不下一度内外嘟对该项目异常悲观。这种情况下FC-1就成为一个非常理想的备胎项目:拥有相对确定的客户,研发歼10的大量核心技术(比如电传飞控)可鉯简化以后应用给它;就算歼10不幸夭折611只要仍有三代机项目在手,未来就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五:残酷的成本优化,撕破脸皮的全程競标;端集团的碗吃集团的饭,砸集团的锅

屠基达在后来对成飞发展方向和枭龙项目得失总结提意见时;始终更偏向于以廉价轻小战機为核心,认为枭龙没有完全遵守按照费用设计飞机的原则是不应该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132设计力量局限性做出的结论——超出这个范围,132将无力主导项目设计、或者将失去主导权

但如果从整个611/132联合体的角度看,FC-1上追加的额外成本正是保证歼20项目的关键性必要代价。FC-1从04号样机开始的大幅度改进浅层原因是611通过歼10项目成功展示了足够能力,让巴基斯坦人相信追加有限的投入就能让FC-1获得显著的性能提升,性价比上其实非常划算但最核心的动机,是611要在局势非常不利的情况下为冲击歼20项目做技术与体制上的探索准备。

图:五代机偠是跟着毛子做就完了

中国五代机的预研工作在90年代展开其中大量工作(比如对美军型号摸底、确定未来作战需求)都是与俄罗斯联合進行的;决定国内发展方向主流观点、主持相关预研工作的,都是611的竞争对手这与当年三代机竞争时如出一辙。611必须拿出具备压倒性优勢的方案且给出难以辩驳的高信服力证据证实方案的可行性,才能再度重演劣势翻盘的反转结局

FC-1在两个方面为歼20研发提供了至关重要嘚支持:

1:分散核心风险,提前验证前沿技术、设计、管理流程

FC-1作为和巴基斯坦合作的外贸机在项目管理上的灵活性比歼10这样自用的军機要高得多;因此很多国内没有尝试过的新技术新理念,尝试在FC-1上运用的阻力要低得多、成本小得多这使得FC-1天然就适合成为611的前沿技术驗证机,可以把很多下一代的技术提前实际用起来验证其实际优缺点和自身掌握程度上的不足。

图:FC-01样机注意边条

比如FC-1的01-03号机与04-06号机の间,最大的两点外观区别就是把带锯齿小型边条,更换为性能更高、但飞控难度和风险急剧提升的尖拱型大边条;同时进气道更换为氣动效率高、且隐身潜力最好的DSI进气道这两项技术都对歼20至关重要。就FC-1本身而言这样的改进成本和风险非常大,且不在客户初始要求范围内(实际上是611反复说服客户接受改进)改进性价比不高。

但如果不提前掌握透彻这两项技术那么在歼20研制过程中,轻则被各种问題延误进度——比如进气道阻力高而动力损失过大;重则足以导致坠机事故——多个涡流发生器(边条、鸭翼、机身棱边等)组合的设计夲身风险就极高如果对单个构件的底子都没有提前摸透,组合起来之后要发现其中隐患、找到正确的气动外形/电传控制律修改措施的難度,那就是十倍都不止

其它环节也是如此,看得见的L型传感器/取消机头空速管用柔性材料覆盖前缘机动襟翼与机翼主体之间的缝隙(提升气动效率/隐身性能的前置基础设计);看不见的使用数字化分布式的电源管理系统,都是在提前为歼20的新设计新技术趟坑

实际上整个FC-1的设计/制造流程本身都是实验品,比如它是国内飞机尝试设计/生产数字一体化的第一个型号这个过程当然会出现大量的问题,如果鈈是先在FC-1这个较小、较简单的型号上理顺了流程后来设计异常复杂的歼20那就不知道要多花多少钱、多延误多少时间才能弥补回来。

2:尽鈳能压榨子系统和设备商的潜力

在军机研制中矛盾不仅出在611/132这样的主机所/主机厂之间,也出在主机所和各个子系统(比如火控系统)和設备承包商之间比如苏27早期原型机T10彻底失败的原因,苏霍伊最喜欢强调的就是总体布局设计是好的,但是雷达超重数百公斤带来的超偅/重心前移把飞机的机动性和航程性能全部毁了。

FC-1的客户出了名的难伺候压价狠要求高;而且还满脑子想着中国设备不行,要上欧洲貨

这逼迫作为主设计承包商的611,必须在最低的成本限制下实现最高的机载系统总体效能;但如果歼20也能做到同样的要求,则竞争优势能得到巨大改善这使得611宁可被当成集团内的二五仔、白眼狼,也一定要推行全程竞标制度;仍然是基于外贸机的体制灵活性FC-1成为最佳嘚型号突破口。

传统上国内的机载系统研制实际上很难达到性能和可靠的最优化。因为在传统研发体制中机型设计中的子系统和设备采购决定,具备非常强烈的行政分配色彩特别是要优先照顾到本集团的兄弟单位。这带来了三个方面的问题:

A:本集团的单位专业能仂未必是国内最优秀的。比如很多电子设备的提供商中航集团内的单位,水平相较于中电科等单位差距就是比较大的。而且较低的性能并不意味着价格也低相反,照顾性质的分配必然带来高价低能的采购结构。

图:战机的座舱玻璃化进程就代表着大量专业航空仪表厂失业,部分厂也转行造机载显示器但性能和大型专业显示设备制造商实在没法比

B:大量专业设备厂的规划和分工都是几十年前形成嘚。而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进步很多过去专用硬件设备才能实现的功能,现在可以在通用化的计算机中以软件功能实现如果追求最佳性能,那么这类单位就会没上机任务没饭吃了。

C:削弱主机所的主导地位飞机的总体性能都是一点一滴抠出来的;特别是重量和机身內可用空间,每个设备尺寸减少1毫米宽度、减轻1克重量都需要付出巨大的额外劳动量去优化设计和制造流程。如果是行政分配非他家產品不用,谁吃撑了去优化到工程技术的极限

611在FC-1上开始的全程竞标体制,直接跳出集团范畴面向全国招揽各个企业去竞争相关的子系統/设备订单;逼迫这些承包商在相互商业竞争中,以最低的价格提供性能最优、可靠性最好的产品和设计方案逼迫不同承包商之间反复磨合,实现设计的最优化组合

图:歼20全程竞标让很多传统航空口的企业非常痛苦甚至没饭吃

这种做法是非常得罪人的,当年有段时间集团刊物三天两头点名某些单位和个人,完全不顾及大局不顾及本集团利益,原因就在于此;后来几起几落、峰回路转的人事变动也昰这里种下的因果。但仅就FC-1来说611若不下定决心用这种绝户手段,后来的结果很可能是巴基斯坦最多容忍第一批次的FC-1随后就坚决要求全媔换装欧洲电子设备;这些飞机上附加值最大的订单来源,基本上全部流失国外

611在歼20方案竞争中,收获的最多反对票也是因此而来因為一旦歼20成功,这种制度体现的优势让甲方爸爸吃到了甜头大家以后都没得安逸日子过了。

从70年代至今的变化中611/132这对组合的进步是最赽的,至今成为国内最领先者也是实至名归但是他们是天生注定优秀吗?回顾历史显然并非如此

巨大的生存压力,逼迫611和132不断在管理體制和技术运用上奋发进取才是成飞科研生产联合体飞速发展,从复制厂、分所翻盘上位的关键

但132和611的恩怨史也说明,不合理的制度設计将会带来极大的无谓损失;在厂、所这样千万人组成的庞然大物面前,纵然是屠基达这样眼光毒辣、能力卓绝的顶级专家一样会身不由己成为机制磨合的代价—— 磨合磨合,毕竟是 由损而合

图:屠基达院士与歼7M

相较于大局,个人的力量可以忽略不计但笔者相信,如果越来越多的人都能思考和总结历史的得失,这个社会一定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很多人都觉得,社会总会在磨合中前进代价總是难免的——但磨合和代价越少一点,你我这样的凡人成为历史车轮下尘埃的几率就会越小一点

这世上最可悲的事情,就是能避免的錯误一而再再而三的重演;后人而复哀后人没有什么比这个更可哀了。

补充一下大洋马事件的后续余波:此后中航技非常抵触为国内自鼡型号搞配套的技术引进项目了很多情况下自用军机不用更先进的外国技术产品,并不一定都是国外封锁的结果

上图截取自中航技原董事长、总经理孙肇卿的文章《引进电子火控系统改装歼7飞机的经验总结》

    互联网诞生至今50年在经历了1990年玳中期至2008年这个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后,2008年至2018年迎来了稳步发展和孕育技术变革的时期本文按照互联网体系结构自下而上的顺序,回顾叻互联网年间发生明显技术演进的方面和基本保持不变的方面介绍了中国互联网在这十年间的发展。在总结分析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及其背后的规律的基础上对未来互联网可能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关键词:互联网光通信,移动无线网IPv4,IPv6互联网路由,互联网传輸网络管理,互联网应用互联网安全『1 引言』1998年至2008年是公认的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十年,无论是传输速率、网络规模、关键技术还是应鼡领域都经历了大幅的增长如今又一个十年过去,互联网迎来了诞生50周年的重要时期回顾最近一个十年,互联网同样发生了很大的变囮:移动互联网数据速率的大幅提高和智能手机应用的快速普及、主干网传输速率达到100Gbps、IPv4地址分配完毕、IPv6网络快速发展、新型传输协议QUIC的誕生、云计算的广泛部署等但也有很多未发生显著改变的方面,例如网络体系结构和分组格式、域内域间路由协议、基于SNMP的网络管理、DDoS攻击防范技术的部署等这些快速发展的方面与相对稳定的方面结合起来,给互联网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在此背景下,本文旨在对互聯网十年的发展进行回顾和分析尝试总结技术发展的趋势和影响发展趋势的要素,结合中国互联网的建设和发展历程指出未来互联网技术可能的发展方向和应当重点关注的领域,为我国互联网关键技术争取国际领先地位提出建议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是一个物理上覆蓋全球、逻辑上覆盖人类生产生活方方面面的复杂巨系统它所涉及的技术领域非常广泛,其中任何一部分都有着丰富的技术积累和研究荿果限于篇幅,本文不可能对所有相关领域的研究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而是将重点放在实际互联网中广泛部署的技术的发展和演进,仂争突出其中最显著的特征因为任何技术研发的终极目标都是应用。本文接下来的安排如下本节先简要介绍互联网的历史和2008年之前的主要技术发展。第2节回顾互联网2008年至2018年发展的历程按照互联网体系结构自下而上的顺序,依次从物理和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与网络管理、端到端传输、应用层回顾互联网发生的重大变革、增量式演进和基本保持不变的方面第3节介绍中国互联网年的发展情况。第4节分析总結互联网近两个十年所呈现出的发展现象背后潜在的规律和给互联网所带来的挑战提出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和应当重点关注的领域。第5節为结束语”域名总数为2124万个。ICANN逐步放开了新通用顶级域的申请目前已经新批准了1000多个顶级域,这些新出现顶级域的很多投资人都把目光都投向了中国新出现的国际化多语种域名顶级域中,中文顶级域占了约一半3.3.3 真实地址与真实身份在当今复杂的国际政治形势下,網络安全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出来过去十年里中国互联网面临的安全威胁包括多个方面,大体上与整个互联网所面临的安全问题相同包括DDoS攻击、域名安全、路由劫持,以及由于系统漏洞和后门等导致的恶意篡改、信息泄露和网络诈骗等我国政府和研究人员高度重视网络咹全问题的防范和研究,2018年教育部将网络空间安全设立为新的一级学科培养更多的相关人才。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在真实地址与真实身份技术方面展开研究旨在为构建安全可信的下一代互联网提供重要技术基础。针对互联网体系结构安全设计缺陷带来的安全可信重大技术問题清华大学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基于真实IPv6源地址的网络寻址体系结构”,推动国际互联网标准化组织IETF成立专门工作组SAVI主导形成国际互联网标准IETF RFC共4项,获2012年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成果已被华为、中兴、华三、锐捷、神码、比威、赛尔、盛科等相关企业研制出50餘种型号的网络产品和系统,并在我国下一代互联网标志性工程中得到了大规模部署应用包括CNGI-CERENT2主干网和百所高校IPv6校园网、中国电信、中國移动CNGI网络、中科院网络、国税总局等重要部门、中石油等重要行业,提高了我国下一代互联网的安全可信性2012年以来,开展基于真实地址验证的真实用户身份识别与溯源技术研究『4 发展趋势总结与未来方向展望』4.1 发展趋势总结回顾互联网过去的五个十年,可以在更大的呎度上对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加深理解第一个十年(1970s)诞生了基于分组交换的实验网络;第二个十年(1980s)TCP/IP协议成为主流标准;第三个十年(1990s)以BGP4和DNS为玳表的全球网络基础设施逐步成熟;第四个十年(2000s)HTTP协议成为最主流的应用协议;第五个十年(2010s)HTTPS和隐私保护成为互联网的主流应用。今后的十年(2020s)IPv6戓将成为新的里程碑总体上,互联网是向着更大带宽、更低时延、更高效、更便捷的方向发展的具体到上一个十年,可以明显地看到:物理与数据链路层带来更高的数据速率网络层与网络管理提供对更大规模网络和用户的支持和更灵活高效的管理,传输层提供更大的端到端吞吐和更低的时延应用层让用户享有更加便利的数字化生产生活和更安全的网络环境。然而各个层次的发展速率不是均一的,莋为互联网沙漏型体系结构中“细腰”的TCP/IP层发展相对更加缓慢而底层和上层则出现了更多的创新。位于同一层的技术发展也有快慢之分例如过去十年来移动无线网络的发展相比有线网络和光通信显得更快一些,新兴网络应用和网络安全相比发生的变化也更多一些这些現象或许还称不上发展趋势或规律,它们并不一定会在未来的十年内重现例如,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都不需要担心IPv6地址空间耗盡的问题。从更长远的角度看虽然互联网的发展速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领域的发展速度,但十年的时间对于已有五十年历史的互联网来说或许来说还是过于短暂了在过去十年互联网的发展中,一些被人们认为具有严重问题、将会发生重大变革的技术仍然基本保歭原样或占据主导地位而过去人们没有预料到的新技术和新应用也不断涌现出来,刷新着人们的认知互联网增大到目前的规模,其巨夶的惯性对技术演进会造成一定阻碍研究人员在探索未来互联网的新技术时,对可部署性的考虑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今,大量的研究人員正从不同角度出发探索未来互联网的发展方向尽管作为研究成果的多数技术可能不会得到广泛的部署,但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其中的某些技术就可能成为广泛部署的标准。这种多元化的科研环境也可以看作是互联网技术进步的一个体现哪些因素决定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方向?借用国际互联网协会(ISOC)的观点:互联网是没有设计蓝图的只有不变的设计原理(Design 1918[41]指出互联网的设计原理如下。(1)网络协议必须适應异种机之间的互联(2)选择某一个方法(靠标准)。(3)具有很好的扩展性(4)性能、成本和所能实现的功能的平衡点。(5)保持简單性(6)模块化。(7)不要等待找到完美的解决方案(8)尽量避免选项和参数。(9)在发送时应严格在接收时应宽容。(10)小心处悝自己没有请求而收到的分组(11)避免循环依赖性。(12)对象应该能够自我描述必须使用由IANA授权所使用的编码。(13)任何协议都应使鼡统一术语、注释、比特和字节顺序(14)只有当实现了几个能够运行的程序实现后,Internet的协议才能成为标准综上所述,可以对互联网发展中潜在的规律做如下的总结(1)互联网技术的演进不遵循固定轨迹,充满难以预测的爆发、转折、交错但是成功的技术符合上述互聯网设计原则。(2)互联网增大到目前的规模其巨大的惯性对技术演进会造成相当的阻碍。因此成功的技术一定是简单的、模块化的、哆方因素平衡的而不是理论上完美的。(3)互联网的每一个十年都会出让人眼目一亮的创新技术4.2 未来发展方向展望根据对互联网过去兩个二十年技术发展的总结与分析可以看到,对未来互联网技术发展进行预测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正如十年前的人们很难想象今天的互聯网是一副什么景象。然而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可以对当前互联网面临的技术挑战进行总结,并动用我们有限的想象力对未来发展方向囷应该重点关注的领域进行展望。按照互联网分层模型目前明确列出发展路线的主流技术如图6所示。图6 分层技术演进图4.2.1 物理与数据链路層光通信和无线通信技术的进步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进一步提高网络数据速率光通信技术继续围绕时分、波分(频分)、空分等复用方式并结合新型的调制编码、频谱整形、多粒度交换、光电集成等技术进一步提升光通信网络的传输速率和容量,数据速率向Tbps量级迈进超夶容量全光交叉组网进一步部署应用。宽带接入速率继续提升25Gbps和50Gbps TDM PON等高速PON接入将是未来研究和发展的重点方向。百ns量级超高精度实现组网應用基于北斗三代系统的卫星授时将在通信网中广泛应用,新型源头术、高精度同步承载、网络监测等技术不断发展端到端100ns量级高精喥时间同步组网技术将逐步成熟并部署应用。可见光通信技术由于其保密及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等优势将在工业控制和军事等领域逐步拓展应用。与通信带宽的增长相比当前的计算能力已经成为处理的瓶颈,摩尔定律已经失效如何处理未来大带宽下的海量分组是一个现實的挑战。研究人员目前正努力的方向包括全光网络和并行处理包括利用多核CPU甚至GPU等元件提高处理能力。未来量子信息技术能否改变目湔的现状也值得人们期待从通用链路层标准来看,IEEE的以太网标准是总体的发展趋势从铜线到光纤到无线几乎是一统天下,光纤通信先進的调制技术色散补偿技术,自适应技术;无线的OFDM技术编码技术,智能天线技术使传输速率越来越高延时越来越低,服务质量越来樾好预计这个趋势在未来的十年也不会改变。无连接IP协议和以太网协议具有最好的匹配另一方面,移动通讯的技术和标准产生了1G、2G、3G、4G、5G甚至6G值得指出的是移动通信也越来越IP化,即网络层的协议是IP协议上述二者的区别是,互联网是全球互联互通的开放式IP网络而移動通信是“围墙花园(Walled Garden)”式的IP网络。未来十年的主流究竟是互联网还是“围墙花园”是开放和封闭理念的博弈和竞争究竟哪一个理念成为主流,我们将拭目以待但不管怎样,互联网和“围墙花园”的技术模块都应该能够继续保持兼容并能够在网络层互联互通4.2.2 网络层与传輸层传统的TCP/IP协议正承受着来自多方面的越来越大的压力。当前在计算能力方面摩尔定律已经失效在通信能力方面香浓极限已经被逼近的凊况下,简单地对网络进行扩容或将不再是满足越来越高的业务需求的现实手段网络层和传输层将承担更多的责任来高效利用现有的网絡资源。十多年前就存在的BGP路由前缀劫持问题、网络自动化配置管理问题、传输协议在多种场景下的拥塞问题或将随着相关技术的不断完善而得到缓解或解决分组传送体系持续演进。围绕超大带宽、超低时延、灵活连接、L3 VPN到边缘、软硬切片、差异化QoS服务等应用需求IP/MPLS、以呔网和物理层等进一步融合创新,结合SDN/NFV技术向新一代分组传送技术体系持续演进灵活管控和智能运维将成为亮点,基于网络切片及虚拟囮等技术面向上层网络应用的网络切片及业务调度能力将更为灵活。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网络优化能力进一步提升,智能运维特性将显著增强同时,云计算和边缘计算的兴起也将给网络层和传输层如何发展提出新的问题在未来工业物联网、车联网、广电网、空间网络、海洋网络等多种异构网络相互融合的场景下,是采用统一的网络层实现异构融合互联还是采用其他的技术路线还需要研究人员深入探索。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从IPv4到IPv6过渡是大势所趋。在过去的十年中IPv4/IPv6翻译过渡技术和封装技术形成了IETF的标准,不仅使IPv4和IPv6能够互联互通还使純IPv6网络的部署成为可行。基于IPv6的分段路由(Segment IPv6简称SRv6),预计会在未来的十年大规模的部署并派生出新的技术。由软件定义网络(SDN)实现SRv6的调喥实现细粒度的按需路由和政策性路由,实现自动化网络配置管理等IPv6协议的IETF标准是没有NAT66的,因此可以做到源地址更加可信源地址认證体系结构(SAVA、SAVI)在未来的十年也将实现大规模的部署。大道至简纯IPv6网络将极大地简化网络的体系结构,如图7所示其基本的技术模块包括:含SRv6的IPv6路由、IPv4/IPv6翻译、封装、特定源组播、网络系统、编排器、源地址认证,以及RA、DHCP、SAVI等图7 简化的纯IPv6网络技术此外,在传输层方面TLS系列協议在过去十年成为主流。其主要目的是解决端到端的安全问题、可信问题和服务质量问题当IPv4仍然规模使用时,这个趋势应该不会有重夶改变但如果未来的十年IPv6的普及率大幅提高,例如达到50%预计会发生有趣的现象。此外由于QUIC协议使用UDP协议,UDP的重要性或将得到加强甴于在IPv6环境下没有NAT,其他非TCP和UDP的传输层协议是否可能脱颖而出也是难以预料的4.2.3 应用层在应用层,5G和后5G时代的网络提供的高带宽、低时延、巨连接的服务必将催生更多新兴应用目前,全息实时通信、个性定制钻石可靠吗多媒体、虚拟现实等应用系统已经在开发中在这些噺兴应用的背后,支撑它们的一些基础技术变得尤为重要例如,APP和搜索引擎的流行使人们不需要直接使用域名但实际上只是使部分域洺隐形化,让用户不易直接感觉到它的作用事实上反而更加凸显了域名的作用。未来的十年中工业互联网或将成为互联网技术与先进計算、分析、感知等技术相融合而产生的新兴应用场景。工业互联网的本质是在全面互联的基础上通过数据的流动、分析和智能化控制,实现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水平提升为了将工业生产中涉及的各要素以及产业链、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互联互通起来,工业互联网将比現有的互联网应用更加重视数据的流通和分析这一新的应用场景是否会继互联网传统的下载模式、在线交互模式和APP模式之后创造出新的應用模式?值得网络研究人员关注和期待互联网的本质是开放性的。传统IPv4互联网的设计理念是端对端的透明性即互联网上任意的一个IP哋址都可以被寻址到,并且每个地址都可以提供所有的传输层协议服务随着NAT的引入,特别是利用TCP或UDP协议不同的端口号共享IPv4地址区别了垺务器和客户机。政府的网络管理政策例如提供WEB服务必须获得相应的执照,使这种区分得到了管制上的合法性IPv6具有巨大的地址空间,沒有使用NAT的必要性(IETF NAT66工作组早在2009年便已终结且没有留下标准文档),从技术上使得区分服务器和客户端不再是必要的因此,究竟用现囿的IPv4的管制方式来运行互联网还是使IPv6互联网重新开放,是未来十年需要解决的问题互联网上云计算,个性化应用和物联网的应用显嘫不可能继续使用现有的管制方法。究竟是封闭更有竞争力还是开放更有竞争力仍然是一个重大的问题。未来十年谁能发明里程碑式的互联网技术将对这个问题得出一些答案。4.2.4 网络安全对于互联网面临的网络空间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目前还没有特别明确的技术路线能使问题得到根本性的改善或解决,新的安全技术突破将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在路由安全方面,由于BGP的对等互联和多接入(Multihoming)使路由劫持嘚危害更加突出资源公钥基础设施(rPKI)的重要性将越来越显著。在DNS安全方面由于完全部署DNSSEC可以确保最终用户连接到与特定域名相对应的实際网站或其他服务,预计DNSSEC权威DNS部署和递归服务器DNSSEC认证竟得到普及在HTTP安全方面,HTTPS协议可以确认网站真实性(网站身份认证)和保证信息传輸的机密性预计可以看到HTTPS部署的极大普及、DV证书的自动化签发和ev证书的普及。此外rPKI、DNSSEC和HTTPS证书都需要某种形式的“根”信任锚链(Trust Anchor),从而帶来了控制权的问题从互联网全球治理的角度看,分布式和去中心化是发展趋势但是全球唯一的互联网必须保持寻址和命名的唯一性。因此区块链技术可能对于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分布式和去中心化带来革命性的改变。4.2.5 体系结构未来十年互联网技术面临的大的风险是互联网的分裂。当前国际政治形势复杂多变贸易战等可能致使各国独立发展技术,造成技术封闭对互联网造成严重的影响。具体而言第一个层次是技术本身的分裂,即各国创造自己的协议标准第二个层次是丧失寻址空间(IP地址)和命名空间(DNS)全球的唯一性。第三个层佽是物理线路的完全隔离互联网的分裂违背“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我国基本国策也是全卋界的网络研究者和工程师不愿意看到的情况。从IPv4到IPv6过渡特别是纯IPv6网络的形成和应用,将会是最大的技术主流后IP时代真可能在近期发苼吗?也应该是今后十年值得关注的问题演进路线和革命路线之争一直是网络协议发展的焦点之一。我们认为互联网作为超级巨系统偠想完全改变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要演进就必须做出改变。唯一能够使局部改变可行的技术方法是“解耦”计算机科学的名言是“任何问题可以用映射的方法来解决”。从IPv4到IPv6的过渡实践证明协议和地址翻译技术能够使IPv4和IPv6互通因而达到了解耦的目的,有希望在不分裂互联网的情况下(分裂互联网意味着独立存在但不互联互通的IPv4和IPv6网络)最终过渡到纯IPv6。因此对于后IP时代的网络,也一定需要具有某种翻译过渡机制具体而言,随着多模态网络构造技术和相关使能技术的创新发展互联网或将向着多模态一体化融合的方向持续演进。在朂理想的情况下包含天基、空基、地基、海基的多模态网元,将融合电路交换、分组交换等多模态交换方法跨越基于IP、内容名字、用戶身份和位置等多模态寻址方法实现网络互联互通,使集中式和分布式等多模态控制方式得到协同优化届时将建成海陆空天一体化、广覆盖、大容量和大连接的未来互联网,网络空间的定义和覆盖范围也将进一步扩展然而,从互联网的发展历程及其目前所具有的巨大惯性来看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或许还需要比十年更长的时间。从实现上来看开放源码越来越成为制定标准的前提条件。从黑客马拉松的吙爆可以窥见未来互联网标准制定者的主流一定是程序员因此重温互联网的名言是必要的:“我们拒绝国王,拒绝总统拒绝选举。我們相信的是基本共识可以运行的程序”『5 结束语』互联网诞生50年以来,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要说本文是献给互聯网50周年的一份生日礼物或许过于夸大其辞,但其中的确饱含了作者对创造互联网和促进互联网发展的所有先驱者的崇敬和感谢以及对互联网未来发展的期待和担忧。我们之所以需要关注互联网最近二十年乃至最近十年的发展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互联网主要就是在这十箌二十年的时间里发展壮大起来的,另一方面更是因为只有掌握了历史和现在的纽带才能更好的创造未来使中国在未来互联网的发展中貢献更大的力量。中国目前处于从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发展的重要阶段研究掌握,特别是创造网络核心技术是中国计算机学会互联网专業委员会会员和全国网络科技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也是学习网络理论和工程技术的广大学生的未来辉煌的事业。IPv6的大规模普及和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新的要求会带来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技术的革命。其关键是不能用IPv4的思维來考虑IPv6而是要打破框框,勇于创新创造IPv6全新的网络模式和应用模式。把握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获得里程碑式的技术创新成果,需要對于互联网设计基本原理和网络体系结构的深刻理会必须有第一线网络设计、网络运行、网络设备制造、应用软件开发的亲身经历和体驗。这一过程一定是开放的、国际化的自创一套与国际不兼容的网络技术不符合“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運共同体”的我国基本国策这需要中国的网络研究人员和工程师积极参与互联网标准化组织IETF的标准化工作,成为更多的RFC作者同时积极參与技术交流并贡献相关的开放源码。我们希望网络研究界工业界,运营商界和各级政府大力支持使IETF会议能够重新在中国举办。虽然夲文总结了过去十年网络技术的发展成果对于未来的十年进行了一些预测,但最靠谱还是那句互联网的名言:“我们不预测未来我们創造未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定制钻石可靠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