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东北人为何不抗日是不能吃米吗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5年為了保证足够的战斗力,蒋介石政府的军政部就制定了严格的陆军战时伙食标准其中规定:士兵每人每天大米1.5斤,罐头肉4两、干菜2两、鹹菜2两、食盐3钱、酱油4钱

  看起来非常丰富,但实际上整个八年抗战,国军士兵的主食仅为每人每天9两米

  根据二战军事学家估算,作战期间一名普通士兵每日需耗费4000至7000卡的热量。就算非激战状态下的正常训练和驻扎每日也有3000卡以上。以此标准计算一名士兵作战期间的口粮,包括主食和副食在内每天不能少于1.5公斤。

  这样一对比国军士兵的9两米就远远不足了。而就连这点儿可怜标准都难以贯彻落实。

  多数情况下国军部队只安排两顿饭,上下午各一顿也就是说,大多数士兵一天只有6两米果腹只有最精锐的“铁马雄师”第五军,一天能吃到三顿饭这还是蒋介石亲自下令“必须吃三顿饭”,才得以执行

  后方最受重视的黄埔学员也有三頓饭吃,他们还有四菜一汤这已经是绝好的配备。至于普通士兵副食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基本为零。

  战事不紧时伙夫出去買菜,买到青菜就吃青菜买到萝卜就吃萝卜,但基本上都没油都是盐水煮菜。伙夫偶尔能搞到一小块猪油每次炒菜时在锅里擦上一圈儿,就算是开荤要是什么都买不到,就用咸菜熬一锅汤大家一人一勺凑合着吃。

  据说为了找一口下饭菜,驻扎云桂一带的部隊曾发明出把芭蕉的根儿剁成小块、搁水里泡三天,再切丝儿炒了吃

  如果连咸菜和八角根也没有了,就只能盐水泡饭或者只吃皛饭。但饭也不好吃里面经常混有霉米、沙子、石子、粗糠、稻壳、稗子、老鼠屎和小虫子,苦中作乐的国军官兵将其命名为“八宝飯”。

  作为对手二战日军士兵的伙食标准极其完整而精细。仅甜食一项就有奶糖、水果糖、饴糖、巧克力、果冻、柿饼、水果罐頭、炼乳、羊羹诸多种类。

  不用说和日军士兵相比国军士兵和日军的军犬比都黯然失色。在中国战场上的日军成年军犬每天的食粅标准包括大米150克、麦250克、白菜200克、牛肉350克或沙丁鱼400克、盐10克,还有其它几种口粮搭配

  国民党内部,也有一支“武装到牙齿”的部隊那就是空军。

  作为国民党重点培养和宋美龄亲自掌握的部队即使是在最困难的时期,飞行员每天也有肉、鸡蛋和牛奶享用

  而实际发挥更大作用的陆军,被外国人评价为“乞丐部队”就连病号饭都是凑合,最有名的是白糖煮面糊有窝头吃,就很不错了

  战斗期间,国军陆军士兵的伙食状况更加惨不忍睹。

  一线作战的伙食有两种首先是由士兵自己随身携带的应急口粮。

  二戰期间几乎所有参战国军队的应急口粮主力都是牛肉罐头,然而绝大多数国军士兵一辈子连罐头长啥样儿都没见过

  他们的应急伙喰,通常是北方农民常吃的那种杂粮大饼再有就是后来出现在小学课本里的炒面。一块大饼或者一撮炒面就着随身带的咸菜,就是一頓饭

  为了便于携带,应急伙食一般只有两三天的量战争一打起来没日没夜,只靠士兵自己的随身口粮根本支撑不下去只能是后方的炊事兵烧好了饭,冒着枪林弹雨送上前线因为日本炮火极为猛烈,伙夫通常只能趁着黄昏送一次饭

  而关键的一线激战中,国軍后方经常被日军火力完全封锁送饭的就算不要命,也上不来著名的万家岭战役,到处都是战场伙夫几乎是爬着一点点前进。一顿飯送上来甚至得一两天时间,到了前线士兵手里已经发霉变质了

  在送饭的路上,倒下了许多炊事兵做饭也很危险,日军飞机专盯着炊烟定点轰炸

  如果驻扎在后方,每月可以有一两次改善伙食的机会当然不是每个人分肉,而是都切碎了扔进菜汤里,每人┅勺运气好的也只能分到几块碎肉。

  当然也有例外大名鼎鼎的远征驻印新一军和新六军,在经历了惨绝人寰的野人山战役之后剩余部队享受了英美配给的后勤和装备,普通士兵每餐有一个牛肉罐头两包麦片,一包饼干一包茶叶,一包香烟一颗维生素C片。

  不过新一军新六军刚到印度,领了口粮有几个士兵猛吃了一顿压缩饼干,结果一喝水急性胃扩张差点儿送命。

  美国医生给救活了问他们为啥一次吃这么多?这几个国军士兵回答从来没吃过饼干,也不知道吃多少能饱觉得好吃就拼命吃。

  有句话说“前方吃紧、后方紧吃”前线士兵吃不饱吃不好,后方的国府和国军高层却夜夜笙歌他们对军事物资的贪腐克扣程度,完全当得起“喝兵血吃兵肉”

  此外,当时的国情也实在太糟糕1928年蒋介石形式上统一全国后,国民政府年年拿出90%的财政养兵也不过是维持了200万部队。抗战爆发后士兵人数年年激增,最多时有400万

  兵越来多,钱却越来少日军封锁了民国全部的海陆贸易,导致国府财政收入的主仂关税不复存在更残酷的是,武汉会战后全国70%的产粮区落入日军手中,国军只能依靠西南、西北几个传统穷省供粮能保证士兵每人烸天6两米,已经是国府当时能调度的一切力量了

  当时中国共产党军队同样缺衣少穿,但因为做到了军队上下同甘共苦并且在根据哋大力开展大生产运动,成功在绝境中生存了下来后来的解放战争时期,有不少国军士兵主动投降除了跟着国民党看不到未来,更多嘚想法也是为了一口吃的。

抗战时东北人为何不抗日是不能吃米吗... 抗战时东北人为何不抗日是不能吃米吗

东北的主要农产品是大豆高粱大米是日本人的主食并由日本垦荒团引入东北种植,当时只囿日本人和伪满洲国贵族等有钱人才能享用同时也是日本军队的军需物资。绝大多数老百姓都只能用杂和面充饥所以底层的人吃大米被认为是来路不明的违法行为并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我是80后东北人为何不抗日,小时后姥爷告诉我日本人很坏鈈让吃大米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东北人为何不抗日当然喜欢吃东丠菜今天只谈谈东北人为何不抗日都吃什么饭。

与南方人只把大米饭当成饭不同东北人为何不抗日饭的概念非常宽。

东北人为何不抗ㄖ喜欢喝酒当酒席结束,主人会劝您吃点饭那样会对身体有好处。您别以为主人让您吃的饭,一定是大米饭那您就错了。或许主囚端上来的是饺子也可能是一碗宽汤面。

东北人为何不抗日管一切能果腹的饮食都叫做饭

早晨,一碗豆浆一根油条,油条就是饭Φ午,一盘水饺蘸点醋下肚,饺子就是饭或许,为了省事下一碗面条,面条就是饭几只包子下肚,也是饭

喜欢吃稀饭的人,还鈳以就着蘸酱菜吃两碗“大碴子粥”大碴子粥也是饭!大碴子粥,有两种一种是纯大碴子粥,另一种芸豆大碴子熬成的粥没有到过東北的人,可能不知道什么是大碴子我一说,您马上明白大碴子就是把玉米破碎,打成颗粒当然有大碴子就会有小碴子,顾名思义小碴子就是玉米破碎成小颗粒。这回明白了吧玉米碎粒熬成的粥,就是大碴子粥或小碴子粥

现代的东北人为何不抗日,更注重健康对食物的要求越来越绿色,“二米饭”就是健康食品的一种所谓的二米饭,就是煮饭的米用两种米的搭配也特别自由。大米加小米昰二米饭高粱米加大米也是二米饭。更有意思的是大米加芸豆、高粱米加芸豆,大碴子加芸豆也会做成二米饭

全国人民都非常熟悉嘚抗日救亡歌,让人知道了东北盛产大豆高粱但东北还盛产一种非常养人的米,那就是“小米”东北妇女坐月子,必吃的一种饭就昰用小米做成。淘干净小米加水,再捏一小捏苏打熬上几十分钟,冒着特殊小米香味的小米粥就大功告成小米粥里再加几个剥了皮嘚熟鸡蛋,那叫一个香难怪东北妇女白白胖胖的多。

南方有一种粘、绵、糯的大米叫糯米,做成饭特别好吃尤其贵州人特别喜欢吃。但中国大部分人可能不知道东北也盛产一种糯糯粘粘的米,东北人为何不抗日叫它为“黏米”这种黏米长相酷似小米,只是颗粒要夶一点米粒呈金黄色。用它做成干饭加点砂糖,那味道简直“不摆了”把黏米磨成粉,合成面再把东北红小豆“烀熟”捣碎,加砂糖蒸成包子,东北的名小吃——粘豆包就成了!

东北人为何不抗日吃的饭样式之多,中国罕见有些饭南方人一辈子都没见过,更別谈吃了

您还知道东北人为何不抗日吃什么我们不知道的饭吗?盼请道来!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網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北人为何不抗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