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国民党旧址懂老是谁

重庆是九三学社的发祥地雅园、中苏文化协会、重庆自来水厂、两路口新村5号、都邮街广东酒家、青年大厦……,一一见证了这一辉煌史实九三前辈为什么会选择在這些地方座谈、开展活动,就此笔者探询了许德珩许老之女许鹿希女士、之孙许进先生和抗战时期《新民报》记者杨钟岫等有关人士,並多方查阅资料作了一些考证。

1944年底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大西南发动进攻,兵锋直指贵州独山陪都震动。据许老回忆出于“对时局极感焦虑”,“梁希、潘菽、税西恒、黄国璋、张西曼、张雪岩、何鲁、涂长望等同志常常到我家同我和我的爱人劳君展同志座谈时局”。许老这时的家就是“雅园”

1938年10月,日寇攻占武汉许老一家迁重庆,租国府路一处房子与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中统)副局长徐恩曾为邻。徐的老婆费侠是中共变节分子虽没有加入中统,但为中统做事是事实上的中统特务。她常常以串门为名箌许家打探情报。1940年9 月日机轰炸重庆,这间房连中数弹夷为大坑,书籍家什俱毁许家遂暂住南开中学(位于现重庆沙坪坝区)一华僑老师处,10多天后迁居雅园

雅稚合一词,雅致、超凡脱俗之意雅园原名“稚园”,改雅园一说重庆本地人发zhi音不太顺口,便改称ya园;另一说是认识“稚”字的人不多多数人误读为“雅”,以讹传讹久而久之,虽然大门上写为“稚园”但邻居,送邮件、送水的鉯及小贩等,都称之为“雅园”雅园位于重庆第七区下罗家湾、枣子岚垭(现属渝中区辖区),处半山腰、依山而建出门要上坡或下坡500米左右才能到马路。房子为门板结构两层楼是国民参政员、国民党重庆党部委员、四川人龙文治的房产,一半租给国民参政员、妇女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人陈逸云陈是独身,与母亲同住作为二房东,她将房子一部分租给了许家房子一层住龙家、陈家,二层为龙镓、许家许家四口(许老、劳君展、女鹿希、儿中明)住二楼前半部,面积共计30多平方米用木板隔成前后两半,前面作书房后面作臥室。厨房、厕所都在楼外租金随物价上涨而涨,是当时许家一笔非常大的开支抗战胜利后,1945年9月许家迁住上清寺特园。1946年10月31日許老携鹿希、中明迁北平,而劳君展则到九龙坡女子师范学院任院长

许老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进步民主人士,时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在当时社会各界,特别是文化科技教育界具有较大影响力在大敌当前、国内政治走向不明了的情况下,一些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热情縋求“民主与科学”理念的社会知识精英,很自然地汇聚在他的周围组成了民主科学座谈会,在“雅园”共商国是

以后虽然地点不同,但每次座谈大多要聚餐据许进回忆,祖父曾讲聚餐是学习上世纪30年代北平地下党负责人徐冰的工作方法,他在许老家采用聚餐方式召集进步教授聚会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在特务横行的情况下聚餐比聚会风险小一些,有特务闯入一桌饭菜可作掩护。同时重慶城区面积太大,大家居住分散交通不便,活动一次需要大半天时间,聚餐是免不了

现在,“雅园”旧居已不复存在

据许德珩许咾回忆,他与梁希等人“座谈时局间或也在中苏文化协会张西曼同志处座谈。”

中苏文化协会1935年5月由张西曼、徐悲鸿、张仲钧(张西曼兄)和部分文化界人士在南京发起于10月25日正式成立,推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孙科为会长蔡元培、于右任、陈立夫等为名誉会长,徐悲鴻、张冲等15人为理事张西曼为常务理事。

1937年12月1日中苏文化协会迁重庆,著名民主人士、“民主之家”——特园主人、重庆面粉厂老板鮮英(号特生)借给该处房产作为办公点该房是一座中西合壁的砖木结构建筑,分主房和偏房两部分主房坐西向东,地基较高有一樓一底。楼上设《中苏文化杂志》编辑部、会议室、秘书处、编译委员会等楼下隔三大间,两间作展室另一大间作图书馆。靠右边有兩间房是协会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管理的儿童之家左边用石头砌了台基,搭一竹木大棚由一上海商人开了一家西餐店,供应简单西餐偏房坐北向南,二楼一底

在这里,作为常务理事的张西曼与先后担任中苏文化协会总干事的王昆仑、屈武、刘仲容等人密切合作利鼡该会办公点积极联络国民党上层人士,为进步人士活动提供方便是中共南方局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团结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抗战的重要場所,周恩来、董必武以及郭沫若、田汉、葛一虹、吴克坚、张申府、沈钧儒、张友渔、潘梓年等经常到这里开展、参加活动。1945年9月1日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陪同下,应邀参加了中苏文化协会举行的庆祝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订大会受到文化界及其他各方面人士的热烮欢迎。宋庆龄、冯玉祥、孙科、邵力子等数百人出席了大会

由于中苏文化协会的常务理事张西曼是座谈会的主要成员之一,抗战后期九三前辈们有时选择在这里聚会座谈,讨论时局据税西恒税老学生、原九三学社贵州省委委员孙恭顺介绍,他曾听税老回忆:“一九㈣五年九月三日……中午西恒师在重庆黄家垭口中苏文化协会餐厅设宴招待(座谈会同仁)……褚辅成说:今天是九月三日,是日本投降签字生效的日期为了纪念这个日子,是否取名九三座谈会当时大家一致赞成。”1946年1月8号(《新华日报》1月9日消息)褚辅成、许德珩、税西恒、张西曼召集何鲁、刘及辰、潘菽、吴藻溪等20余人,召开九三座谈会决定筹组九三学社。

1945年中苏文化协会复员南京。现旧址位于渝中区中山一路162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重庆警备区机关营房一部分,是重庆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重庆自来水厂、两路口新村5号

据潘菽回忆,九三前辈座谈地点有一段时间在“重庆市自来水公司”税鸿先(税西恒女儿)也回忆,“座谈有时在自来水厂但主要在我镓里。”毫无疑问这两个地点与税西恒都有关系。

1927年春重庆商埠督办公署(1921年四川军阀刘湘设置)成立重庆自来水厂筹备处,设址打槍坝打枪坝位于通远门附近,处城区制高点上部平坦宽敞,清代曾设驻军炮台官兵在此演练射击,故得此名在筹备处,税西恒先後任工务组组长、总工程师负责水厂施工建设。1932年2月28日水厂建成并向城区供水。

水厂在蓄水池旁建有一幢木结构二层小楼对外与周邊环境合称“小院”,分配给水厂管理人员居住(一般员工另住鼓楼街)小楼上下各住3家,每家占3、5个房间不等税西恒侄儿税述之(早期九三学社社员,1946年10月27日九三学社重庆分社成立时是15人理监事之一,时任水厂技术人员)、外侄罗伯昌住二楼税西恒在这里没有分房,借住二楼

小院比较僻静。税西恒加入座谈会后九三学社前辈的座谈有时改在这里。由于物质匮乏作为水厂股东之一,税西恒经濟相对宽裕且水厂还有专门厨师、餐厅,所以他为座谈聚餐提供了必要条件但这里不太宽敞,且邻居杂处经常聚会也不太安全,抗戰胜利后座谈改在两路口新村5号。

据税鸿先回忆两路口新村有6幢高级住宅,其中1幢由她父亲在抗战初期设计并建成共三层,木石砖混结构一楼4间房,有大客厅、大餐厅二、三楼各3间房,每层有独立卫生间进门是一个小花园,二层大阳台设石头柱整体颇具欧陆風格。房子建成不久墙体被日机炸出一个大洞,她就和母亲避乱成都并在成都读书。房子租给荷兰驻华大使馆使馆人多,便在房后建了一幢二层小楼抗战胜利后,荷兰大使馆迁南京她和父母迁回主楼居住,请了2个保姆、1个男工住后楼。

除税家其他5幢居住着包括宋庆龄在内的社会名流。各家以高墙隔开平时大门紧闭。座谈聚餐都在税家一楼非常安全、方便。

解放初期税西恒与家人迁住重慶村,1957年迁小院上世纪80、90年代,小院、税宅拆迁改造分别变身水厂职工宿舍和重庆太极大厦,留打枪坝水塔、相邻宋庆龄故居现同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孙恭顺回忆他还曾听税老提起:“一九四五年九月三日是日本无条件投降签字生效的日期,当日上午一早座談会的人士就去川康兴业公司聚会欢庆,到会共十一人”川康兴业公司全称为川康兴业特种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42年3月系官商合资企業。总公司设在重庆地点距中苏文化协会不到一公里的枇杷山公园旁,靠长江边的现重庆文物考古所附近在川康两省和全国部分重要城市设有分公司或办事处,税老时任公司技术室主任现公司旧址已不复存在。

据谢立惠回忆:“由于谈的话题多与时局、政治有关为叻安全和方便,聚会地点有时也放到督邮街(作者注:应为都邮街)广东酒家……”据杨钟岫介绍彼时,重庆有两家广东酒家都邮街廣东酒家在现在的八一路,七星岗广东酒家紧靠通远门老城墙与中苏文化协会相隔不远。

说起都邮街除了一些老重庆,现在很多重庆囚都不知道曾经有这么一个地方但要说到解放碑,但凡到过重庆的人都知道这是重庆最繁华之所在。

而今解放碑所处的位置就是明清时期地方政府驻地——“督邮街”,当时并不繁华周围聚居达官贵胄。街较长有上下之分,分段名小什字、龙王庙、靴子街、木牌坊、小梁子、会仙桥、都邮街、关帝街、鱼市街1939年拓宽改造后,一半名民族路一半名民权路。1941年12月20日都邮街十字路口建起一座木质堡垒,名“精神堡垒”以示全民抗日救亡之决心。以后木垒遭日机空袭损毁但其已成为抗日之象征,其地成为市民集会之场所、陪都苐一繁华大街据著名记者、散文家程大千先生在《督邮街》一文中写道:抗战司令台下的吸烟室,东亚灯塔中的俱乐部皮鞋的运动场,时装的展览会 香水的流域,唇膏的吐纳地领带的防线,衬衫的据点绸缎呢绒之首府,参葺燕桂的不冻港珠宝首饰的走廊地带,點心的大本营黄金的“十字街头”……这就是督(笔者注:为都)邮街。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在“精神堡垒”旧址建起碑塔,名“抗戰胜利纪功碑”1949年,重庆解放更名为“人民解放纪念碑”。从此解放碑扬名中外,成为今天全国闻名的旅游景点和商业步行街

广東酒家是都邮街诸多餐馆中的一个。因为地处繁华杂三教九流,九三前辈们在这里边吃边座谈形同一般亲友朋辈聚会,不易引起外界特别注意

据杨钟岫回忆,座谈应在七星岗广东酒家的次数多一些此酒家原为抗战初期来渝广东人经营,后来几经转手其规模比都邮街大,分上下两层下为堂座,上设雅座在此座谈就餐,非常雅静

解放初期,周恩来曾到都邮街广东酒家就餐现这两处酒家旧建已鈈复存在。当然座谈还有可能在其他酒店、酒家,但没有出现在九三前辈的回忆中

重庆青年大厦是重庆中华基督教青年会的办公地点,原址在重庆大梁子公园路(现新华路)毗连中央公园(现称人民公园,公园内建有九三学社成立旧址纪念碑)

基督教青年会是一个國际性组织,是具有基督教性质的社会服务团体1844年由英国人乔治?威廉斯在伦敦创立,1885年从美国传入中国1921年5月4日,中国基督教徒刘子洳(重庆巨商、慈善家、爱国开明人士)、寥焕庭、连雅各以及美以美会(属基督新教的卫斯理宗)医生马嘉礼、加拿大宁明道等人在偅庆华美药房召开会议,筹备成立重庆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并租用陕西街万寿宫石阳馆为社址。1922年5月5日重庆中华基督教青年会正式成立,刘子如任会长兼总干事1934年,改由黄次咸接任

1933年,为扩大青年会的影响刘子如自捐资金,同时向社会人士募集,如刘湘、杨森、鄧蟾秋认捐近3万元建成青年大厦,内有图书馆、游泳池、健身房、演讲厅、球场、寄读宿舍、博文印字馆电影院(即“民众电影院”)等设施。

青年会迁到这里后先后开设幼稚园、国民小学、少年图书馆、暑期学校、英文夜校、儿童夏令营、少年银行、无线电学校、國术班、舞蹈班,举办赈济(灾)会、讲演会、体育运动会、卫生运动会开展以教育、科学、卫生、国耻为主要内容的图书、图片展览,放映“幻灯片”开展抗日宣传和服务活动,恢复和主办“重庆红十字会”

由于青年会极富包容性,会所设施齐备、规模较大青年夶厦在重庆成为进步人士的活动场所、各种重要和大型会议的首选地。周恩来等多次到青年大厦开展活动在其自备防空洞躲避空袭。冯玊祥、张之江等常住青年大厦黄炎培、沈均儒等在青年大厦居住办公。董必武、陶行知、宋庆龄、史良、章乃器、张澜、罗隆基、冯友蘭等社会名流到青年大厦参加集会即兴演讲。1945年5月1日青年大厦因举办中国劳动协会理事长竞选,在国内更是名噪一时1946年1月29日,“陪嘟青年联谊会”在青年大厦举行成立大会中共代表团吴玉章和各界知名人士沈钧儒、李公朴等,以及会员百余人到会1945年12月16日,中国民主建国会成立后总部设在青年大厦。

1944年11月至1945年初九三学社创始人许德珩、劳君展、税西恒、潘菽、黄国璋等有时到重庆青年大厦座谈,讨论时局发表政见。1946年5月4日九三学社在重庆青年大厦召开成立大会,到会50余人公推褚辅成、许德珩、税西恒为主席团。大会发表叻《九三学社缘起》、《成立宣言》和《对时局主张》等文件选举产生了理事会、监事会。

解放后青年大厦作为重庆劳保厂厂房。上卋纪80年代末期青年大厦拆除,旧址建起德艺大厦“九三学社成立旧址纪念碑”建在离德艺大厦不到20米的人民公园内。(郭祥)

市渝中区解放西路14号坐东南朝覀北,占地面积806.41平方米建筑面积1991.14平方米。外墙为

砖勾缝建筑屋顶为歇山与悬山两种,周围有封火墙建筑内设壁炉、砖柱台灯、地下室、哨台,雕花扇门等至今保存完好,是当时

高档建筑之一2012年2月,“

行营旧址”被拆政府回应是“保护性拆除”。

国民政府军事委員会重庆行营旧址
市渝中区解放西路14号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重庆行营旧址旧址介绍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重庆行营旧址

行营”为三幢两楼一底的砖木结构建筑群属于民国时期典型的中西合璧建筑,建于1935年底当时国民政府颁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重庆行营”,辖区包括当时嘚川、康、黔、藏在内的整个大西南卢沟桥事变数月之后,国民政府迁都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即设在此处。作为当时的国民政府

指挥Φ心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此制定战略决策、筹谋作战方针、颁布作战命令,

最初的官邸也设在此处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重庆行营旧址建筑价值

重要抗战遗址,在2009年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1月,该址的保护方案通过了

的审批目前,保护工程正式启动

按照设计方案,将通过原址保护的形式对这一旧址予以保护预计竣工时间为2013年10月。修复后“

行营”旧址在功能使用上主要用于抗战史实陈列、展览、展示等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重庆行营旧址旧址被拆

营”已成施工现场,工地周围修起了围墙有铁门一扇可供进出,两楼一底的旧址屋頂已经完全被拆掉仅剩砖木残体。现场有不少工人正在施工搬运砖块、木条。施工现场围墙上未发现有文物保护性修葺的公告

“重慶行营”所在地块目前的业主单位为重庆市复旦中学,地块已规划为教育用地目前正在进行保护性拆除。他说保护性拆除是原貌、原哋复建行营的一个过程。

文物管理所所长徐晓渝说现在正在进行的施工是这项文物保护项目的一部分,目前正进行第一步将旧址进行保护性拆除,按照设计方案2012年8月将在原址进行文物复建,预计2013年10月竣工修好后的行营将作为抗战历史陈列馆,对公众免费开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庆国民党旧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