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栽植的树种还是基础设施上海别墅配套设施展,必须体现群众的需求

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
范文一:9月2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和城市停车场建设,补公共服务短板促进扩内需惠民生。会议认为,建设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是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保障。加快城市停车场建设,是完善城市功能、便利群众生活的迫切需要。对于打造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新引擎、拉动有效投资和消费、促进绿色发展,意义重大。会议确定,一是把城市合理规划布局和建设停车场结合起来,加快配建充电桩、城市充换电站、城际快充站等设施。新建住宅停车位建设或预留安装充电设施的比例应达到100%,大型公共建筑物、公共停车场不低于10%。二是放宽准入,鼓励民间资本以独资、PPP等方式参与。企业和个人均可投资建设公共停车场,原则上不对泊位数量做下限要求。鼓励个人在自有停车库(位)、各单位和居住区在既有停车泊位安装充电设施。三是加大财税、金融、用地、价格等政策扶持,通过企业债券、专项基金等方式支持充电设施和停车场建设,制定相关收费办法,放开社会投资新建停车场收费,允许充电服务企业向用户收费。鼓励地方采取基金注资、投资补助等,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四是完善相关标准规范,支持移动充电、智能停车等推广应用,通过“互联网+”盘活资源,为群众提供良好公共服务。9月2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雨水蓄排顺畅合理利用的海绵城市建设,有效推进新型城镇化。会议指出,按照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建设雨水自然积存、渗透、净化的海绵城市,可以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扩大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会议确定,一是海绵城市建设要与棚户区、危房改造和老旧小区更新相结合,加强排水、调蓄等设施建设,努力消除因给排水设施不足而一雨就涝、污水横流的“顽疾”,加快解决城市内涝、雨水收集利用和黑臭水体治理等问题。二是从今年起在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在基础设施规划、施工、竣工等环节都要突出相关要求。增强建筑小区、公园绿地、道路绿化带等雨水消纳功能,在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等扩大使用透水铺装,并和地下管廊建设结合起来。三是总结推广试点经验,采取PPP、政府采购、财政补贴等方式,创新商业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运营。将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专项建设基金支持范围,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业务,多渠道支持海绵城市建设,使雨水变弃为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10月1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完善农村及偏远地区宽带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会议指出,缩小城乡差距是我国发展巨大潜力所在。改革创新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支持农村及偏远地区宽带建设,是补上公共产品和服务“短板”、带动有效投资、促进城乡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会议决定,加大中央财政投入,引导地方强化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基础电信、广电企业和民间资本通过竞争性招标等公平参与农村宽带建设和运行维护,同时探索PPP、委托运营等市场化方式调动各类主体参与积极性,力争到2020年实现约5万个未通宽带行政村通宽带、3000多万农村家庭宽带升级,使宽带覆盖98%的行政村,并逐步实现无线宽带覆盖,预计总投入超过1400亿元。会议要求,要强化考核验收和督查,对未通过验收的,扣减或取消财政补贴并予以通报。宽带建设运行情况要接受社会监督。用信息技术促进农村偏远困难地区群众脱贫致富。原文地址:9月2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和城市停车场建设,补公共服务短板促进扩内需惠民生。会议认为,建设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是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保障。加快城市停车场建设,是完善城市功能、便利群众生活的迫切需要。对于打造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新引擎、拉动有效投资和消费、促进绿色发展,意义重大。会议确定,一是把城市合理规划布局和建设停车场结合起来,加快配建充电桩、城市充换电站、城际快充站等设施。新建住宅停车位建设或预留安装充电设施的比例应达到100%,大型公共建筑物、公共停车场不低于10%。二是放宽准入,鼓励民间资本以独资、PPP等方式参与。企业和个人均可投资建设公共停车场,原则上不对泊位数量做下限要求。鼓励个人在自有停车库(位)、各单位和居住区在既有停车泊位安装充电设施。三是加大财税、金融、用地、价格等政策扶持,通过企业债券、专项基金等方式支持充电设施和停车场建设,制定相关收费办法,放开社会投资新建停车场收费,允许充电服务企业向用户收费。鼓励地方采取基金注资、投资补助等,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四是完善相关标准规范,支持移动充电、智能停车等推广应用,通过“互联网+”盘活资源,为群众提供良好公共服务。9月29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雨水蓄排顺畅合理利用的海绵城市建设,有效推进新型城镇化。会议指出,按照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建设雨水自然积存、渗透、净化的海绵城市,可以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扩大公共产品有效投资,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会议确定,一是海绵城市建设要与棚户区、危房改造和老旧小区更新相结合,加强排水、调蓄等设施建设,努力消除因给排水设施不足而一雨就涝、污水横流的“顽疾”,加快解决城市内涝、雨水收集利用和黑臭水体治理等问题。二是从今年起在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在基础设施规划、施工、竣工等环节都要突出相关要求。增强建筑小区、公园绿地、道路绿化带等雨水消纳功能,在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等扩大使用透水铺装,并和地下管廊建设结合起来。三是总结推广试点经验,采取PPP、政府采购、财政补贴等方式,创新商业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运营。将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专项建设基金支持范围,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业务,多渠道支持海绵城市建设,使雨水变弃为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10月1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完善农村及偏远地区宽带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会议指出,缩小城乡差距是我国发展巨大潜力所在。改革创新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支持农村及偏远地区宽带建设,是补上公共产品和服务“短板”、带动有效投资、促进城乡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会议决定,加大中央财政投入,引导地方强化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基础电信、广电企业和民间资本通过竞争性招标等公平参与农村宽带建设和运行维护,同时探索PPP、委托运营等市场化方式调动各类主体参与积极性,力争到2020年实现约5万个未通宽带行政村通宽带、3000多万农村家庭宽带升级,使宽带覆盖98%的行政村,并逐步实现无线宽带覆盖,预计总投入超过1400亿元。会议要求,要强化考核验收和督查,对未通过验收的,扣减或取消财政补贴并予以通报。宽带建设运行情况要接受社会监督。用信息技术促进农村偏远困难地区群众脱贫致富。
范文二:基础设施建设论文摘要:目前,我国还处在由农业大国向工业化国家转变的城市化进程中,通过我们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努力建设好城市的基础设施,一座座适应时代的美丽都市将遍布祖国。1基础设施建设的简介及重要性1.1基础设施建设的简介基础设施建设包含交通建设、通讯建设、能源动力建设、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商业网点、住宅、医疗、教育设施及休闲娱乐设施建设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关系到城市生活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做的好,就能够使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充分享受到科学和技术进步带来的幸福,顺利融入城市化的生活中。1.2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基础设施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必备条件,是一个城市发展的能量,为城市发展增添后劲,而建设滞后则可能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1.2.1基础设施是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运行的基础若把国民经济视作人体看待,基础设施犹如人体的生理系统,交通则是人体的脉络系统,邮电是人的神经系统,给排水是消化和泌尿系统,电力是血液循环系统,要维持人体正常运转,这些系统缺一不可,任何一方面失灵,都将导致人体失衡。基础设施伴随城市而生,并与城市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它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城市生活及各种活动的基本条件,是城市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也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1.2.2 建设城市的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城市的经济起飞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的助推,基础设施是生产力要素的一种体现,它反映了一个现代化社会物质生活的丰富程度。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和某些区域开发的成功,一条共同的经验就是通过率先启动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高速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我国的这些年的基础设施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促进了全国经济社会的快速持续增长,但城市基础设施的某些瓶颈制约因素仍未消除。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新跨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显得更加紧迫。便捷的交通、畅达的通讯、发达的信息、充足的能源、优美的环境等基础设施,能够增强城市的集聚与辐射效应,保障城市投资环境及城市运行效率。2 基础设施建设的要点2.1基础设施建设应该有长远的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既要满足城市发展近期的需要,又要留有长期发展的余地,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经常见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跟不上城市发展的脚步,当然一方面说明我们城市发展速度很快,但同时也说明了我们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发展没有长远的规划。以道路为例,所有城市都存在堵车的现象,一条马路刚改造完成,就又开始开挖,然后又补上补丁的现象并非少见,道路堵车、停车难这些问题的出现暴露出道路设施建设与汽车消费增长的矛盾、与城市发展的矛盾,充分说明了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没有做到长远的规划考虑,当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不能脱离实际,贪大求全。总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应该在现实的基础上,做到远近结合,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2.2 基础设施建设要持之以恒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要立足于在原有规划框架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完善,不能被个别领域或专家的个人意见所左右,特别是城市建设的总目标一经确定,不宜擅动,长期的朝令夕改将致使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伦不类。城市基础建设及规划应由专业人士的集体智慧完成,应完善决策系统的权威性,才能保持城市基础建设的长久性。2.3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要统筹兼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广泛,仍以道路建设为例,分为道路本身建设项目及配套建设项目。属于给排水系统的又分为给水管、污水管、中水管等,属于通讯系统的有通讯光缆、电视光缆、网络光缆等,属于能源系统的有煤气、天然气管道,供热管道、电力电缆等。这些不同的系统管线由不同的部门管理,在道路建设施工中,如果不能协调统一,不能统筹兼顾,就会造成道路竣工后,今天煤气公司要开膛安装天然气管道,明天电信部门再破肚埋设通信光缆,于是道路上补丁一片连一片,浪费大量资金、人力,还要殃及附近的居民。有的道路改造一封就是一年半载,给居民生活带到极大地不便,造成这种混乱的原因,主要是建设过程中缺乏主动协调的因素,道路规划中缺乏统筹兼顾也是其中重要的因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目前仍处于分散的状态,以各行各业纵向设施建设为主,城市基础建设总设施只是各行业设施建设的汇总,这种基础设施缺乏联系,缺乏协调性,要做到统筹兼顾,建设部门一定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协调好各行业基础设施建设,避免各自为政,互不协调情况的发生。2.4 基础设施建设要有质量基础建设的质量,也是对城市人民生活幸福感的一种检测。例如,路边沟槽中埋设排水管道,窨井与管道铺设的不同步造成窨井晚于管道砌筑,窨井砌筑与井盖不同步,如受下雨影响,这两种不同步造成大量泥沙淤积于井中或管道中,使排水管有效口径变小,造成流量变小,影响排水能效。我们也曾看到,路面施工结束后,曾因燃气管道结头漏气,造成管道压力不足,路面再度开挖一道沟槽,处理完漏气后,由于沟槽填土质量无法与路基碾压强度一致,导致沟槽段补丁下沉,影响道路美观。大量农业富余人员融入城市,参与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极大解决了城市基础建设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但人员良莠,技术参差不齐,施工培训的缺失和不足,使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大为降低,马路边手工随意搅拌施工材料,施工用水随意取用路边污水的现象随处可见,砂浆、混凝土配比随经验而定,这种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可想而知,引起基础设施建设的反复,居民的反感,所以必须引起城市建设管理者的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做到重视质量。2.5 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要有科学发展观基础设施建设要紧跟时代步伐,做到有目标、有原则的科学发展,使建设人员任务明确、目标明确,采用多种途径,紧跟时代潮流,引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更快、更好地实现和完成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任务,把城市的家园建设好,造福于子孙后代。3 结论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对城市化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城市基础建设的规划还没有完全达到权威性的地位,违反规划、违反城市基础建设操作的现象时有发生。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将面对许多新的课题,高速铁路与高速公路网把农村集镇引进了城市化的建设当中,各城市间如何充分互相协调,基础设施如何共享,将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新任务,而不是简单的道路连接那么简单。学习世界先进城市建设的理论以及创造性的理念适当地解决我国建设基础设施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是当代城市化建设中的必经之路。目前,我国还处在由农业大国向工业化国家转变的城市化进程中,通过我们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努力建设好城市的基础设施,一座座适应时代的美丽都市将遍布祖国。
范文三:摘 要:下文主要结合笔者的多年工作实践经验,从旱灾状况出发,阐述旱灾产生的原因,针对旱灾的问题,尤其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科技水平现状,提出了几点改进措施。关键词:旱灾原因;基础设施滞后;建议干旱是在一定时间内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河流及其他水资源短缺,而按照当时的技术水平,生产能力,经济条件,不能获得足够的低成本高品质的水,使当地农业,工业,城乡供水和用水和生活用水等方面的严重短缺,水,限制了该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旱灾则可以理解为在某一地区出现干旱现象时,社会未能采取必要的措施或采取的措施不足以解决维持正常的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所必须的最低额水量所造成的一种缺水的灾害。2009 年春季,我国北方地区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西、山东等16个省市发生旱灾。2010年春季,我国重庆、四川、云南、贵州、广西5省市遭遇世纪大旱,农作物大面积受灾,部分良田绝产。面对旱情,相当一部分水利基础设施不能排解旱情,这反映了我国目前水利建设设施和科技水平有待提高的问题。本文简要分析产生旱灾状况原因,针对问题提出了几点改进措施。1.天气因素是造成旱灾的一个重要原因极端的天气因素可以视为是造成自然灾害的一个重要原因。根据中国气象局对2009 年旱灾的介绍,2009年在中国北部的旱灾成因主要是由于北方地区降水异常偏少和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导致的。虽然经历了几次强冷空气过程,但冷空气未能带来降水,仅带来大风和降温天气,风大也导致了土地失墒,冷空气过后的高温进一步导致了水分的蒸发。而对于2010年我国西南地区的旱灾,气象专家分析认为是,能够形成我国西南地区降水的暖湿气流输送能力较弱,2009年西南地区雨季结束较早,秋后气温持续偏高,水汽蒸发量大都是造成气候干旱的原因。面对旱灾可以减缓的对策应该是相应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然而,目前我国农村的水利基础设施和技术问题令人堪忧。这一现象在我地区特别严重,由于气候干旱,地下水位下降,致使原有的农田灌溉井水量不足,使原来的水浇地变成旱地,拿我乡来说原有机电井206眼,2年的时间现在能保证灌溉的机电井136眼,有70眼井不能使用了。2.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扩大了旱灾对农业的影响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均是我国劳动人民主动改造水利设施,用于促进经济发展,促进农业水利建设的手段。人们只要善于利用和精心呵护这些措施,就可以有力地对应各种旱灾。然而,当前农村对水利设施的管理问题很多,由此扩大了旱灾对农业的影响。2.1对农田水利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的责任认同的缺失在建国后,我国也开展过数次大规模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20世纪末期也重点开展了节水型灌溉,对部分农业水利设施进行了改造。但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办责任制之后,土地等生产资料分到了农户个人手中,部分原归集体所有的水库、沟渠、机井等仍然实行集体所有,集体管理。这样,就造成了农民对集体所有的农田水利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的责任认同的缺失,对农业水利基础设施的维护变成了被动的承受,甚至认为会增加农民本身的负担。如此,就造成了农业水利基础设施的老化、损坏等情况的日益严重。根据水利部网站提供的资料,我国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大多建设于20世纪50到70年代,由于近30多年来管理维护较差、长期运行,工程普遍存在老化失修问题:全国大型灌区骨干工程建筑物完好率不足 40% ,工程失效和报废逼近 30%,个别地区可灌面积减少 50%。2.2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科技水平与管理水平落后由于城市条件优势,以及相应政策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倾斜,旱灾对城市的影响要小于对农村和农业的影响。而在近两年的旱灾中,农田灌溉保证率低,由于投入不足,水利设施(渠道)建设标准低,技术配套设施不完善,渗漏严重,无法保障农作物的灌水,严重影响农民增收。大部分基础设施普遍存在着设施老化,许多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存在着建后管护机制不健全、重建轻管等问题。通过上述的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3.对改进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几点建议1)对农户自用的小型水利设施,以“农户投资,自身享用”的模式开展建设,这样有助于及时解决旱情问题。例如,在河北省承德县新杖子乡,通过农户的集雨水窖建设,不仅调节了当地的水资源,主要是解决了当地缺水的问题,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用水的问题。例如:在我们县对小型水利设施进行改革,对配套不全的水利设施由个人承包配备齐全,可以向农户收取水费,以回笼配套设施的资金,这样既保证水利设施发挥作用,又能使承包经营者有一点的经济收入。2)对于多农户使用的水利设施,以建立农户水资源协会的方式解决建设与维护问题对于使用、受益农户较多的情况,可打破农村水利基础设施集体所有的方式,以组建农户水资源协会的方式,承担农村水利技术设计的建设和维护,从而避免集体建设、维护滞后的问题,增强维护设施的责任心。而将农户水资源协会的作为一个投入主体、建设主体和受益的主体进行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护。3)对于涉及农户广泛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仍采用集体所有的方式通过加大集体的管理和维护力度,促使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的正常使用与运转。4)稳步提升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科技水平与管理水平在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逐步推进科技成果的应用,积极采取机械化施工方式,提高效率和质量。积极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渠道防渗技术、自动灌溉技术等,推动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科技创新及管理创新。自2011年开始在我市推广的膜下滴管节水灌溉技术是一项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此项技术省工,省时更省水。3年时间在我乡发展膜下滴管面积3万亩,是原来已经变旱地的土地又成了水浇地,增加了群众的收入。
范文四:5.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要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社区单位和企业积极参与社区共驻共建,切实改善社区基础设施条件。政府应通过出台政策(如:要求房地产开发商在新居民小区规划设计中要留出社区建设必需的基础设施用地;城市旧房改造时必须对拆除的原社区办公及文化娱乐设施予以相应补偿;对投资商投资建盖社区办公用房、文化活动室和文化活动中心等,应给以相应减免税优惠)、制定规划(应将社区办公及文化娱乐设施等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投入必要资金(特别在社区建设的起步阶段,政府资金投入非常重要)并辅以一定行政手段(如:对拒不执行政府有关社区建设政策和规定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行政处罚;对积极参与社区共驻共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以此确保居委会办公用房及社区“三室二栏一站”等文体设施和服务网点建设;并依托社区成员单位,对单位的文化设施等资源进行统筹安排,共建共享;同时,提供优惠条件,鼓励和吸引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参与社区建设、举办社区各种活动等。社区建设各项内容的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是基本保障。而许多社区办公用房空间狭小,严重影响了社区工作正常开展。如标准化公共文化设施所要求的“三室两栏一站”,即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会议室、宣传栏、阅报栏和文化站等,许多社区很难达到要求。一种是有钱找不到地方建盖,主要是大中城市里的老城区,过去城建规划对未有预留地,现在寸土贵如金,很难再为社区设施建设找到一块合适的空间。另一种是有空间却无钱建盖,主要是地州城郊结合部新建社区,受经济实力制约,社区无钱建盖厦门市城市社区建设若干规定第四章 社区建设保障第二十一条 社区工作用房以及社区居民公共活动场所的建设,纳入公共设施配套建设规划。对已建成社区未按规定提供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的,由所在区人民政府通过新建、改建、购置、置换、租赁等形式予以解决。
范文五:摩林河温泉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报告摩林河温泉(又名伊和乌素温泉)位于杭锦旗伊和乌素镇西部1公里处,为由国家地矿部第三普查大队4044钻井队于1977年钻成的温泉自流井,根据1996年中国地质矿业内蒙古公司的《内蒙古伊和乌素温泉水质评价报告》,该温泉属于硫酸钠型医疗温泉,十分适宜开展温泉疗养。随着休闲日益成为世界性趋势和潮流,温泉休闲也逐渐成为人们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和基本的生活权利,杭锦旗旗委、旗政府、旅游局等相关部门提出将摩林河温泉作为全旗旅游发展的重心,着力打造综合性的温泉休闲度假区的工作计划。该温泉项目的提出将填补杭锦旗温泉旅游的空白,丰富旅游产品种类,延长旅游季节,为居民与游客提供更具活力、更为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摩林河温泉旅游区概况规划区分为引导及摩林河温泉休闲养生区、万亩马莲观光区和伊和乌素镇区四个区。(一)摩林河温泉休闲养生区本区位于伊和乌素镇西北2.5公里,锡磴公路北侧,范围包括摩林河温泉、五彩喷砂泉、摩林河、摩林河水库、摩林河二水库、摩林河草原等区域。 摩林河温泉(又称伊和乌素温泉)水温43℃,日出水量为210立方米/日,经化验,为偏碱性高矿化硫酸钠型水,泉水中含有20多种微量元素,对心脏病、风湿病具有一定的疗效,可防止荨麻疹、皮肤病,放射性镭和氡可以治疗白癜风之类的皮肤病,被当地牧民尊为“圣水”。温泉不具备农业灌溉条件,进行降低硫化物、氟化物及水温处理后,可以达到渔业水质标准要求。当前该区占地面积10平方公里,有小型疗养院一座,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是集洗浴、草原观光为一体的疗养、休闲、度假景区。到目前为止,景区共投入资金400多万元,路、电、讯等基础设施全部配套,日接待能力200人,过夜游客80人左右。本温泉出水状况与开采初期相比已经开始呈现温度缓慢降低、出水量缓慢减少的趋势。五彩喷砂泉位于摩林河温泉以西,为自流冷泉,日出水量约1000立方米/日,最终注入摩林河二水库中;由泉中喷涌的淡水清澈见底,并携带着五彩的砂石上下翻腾,十分美丽;由于该泉四季常流,冬季周边有水草借助水温生长,由温泉出水口向摩林河二水库绵延,景色十分奇幻。摩林河为鄂尔多斯市最大的内流河,是杭锦旗黄河以外的另一大水系,发源于内蒙古杭锦旗伊和乌素东部的沙日摩林嘎查,由南向北径流,最终消失于库布齐沙漠,全长81公里,流域面积5220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立方米,年输沙量8.4万吨。摩林河水库与摩林河二水库为区内位于摩林河中上游的两个小(Ⅰ)型水库,相距约7.5公里。其中,摩林河水库位于景区入口东南10公里,修建于1966年,水库大坝位于库区北侧,坝体北侧多沟渠与沼泽湿地,自2006年8月完成除险加固后总库容已达到965万立方米,是该区沙漠生态恢复的重要水源。摩林河二水库位于摩林河温泉出水口北侧仅8000米处,坝体位于水库东北,面积与摩林河水库相比较小,库区南侧多季节性沼泽地与水草丰美的草地,人称“摩林河草原”。五彩喷沙泉位于温泉出水口西侧,为四季自流的冷水泉,水质甘甜,泉水向上喷涌时带出五彩的沙粒而命名。 (二)万亩马莲滩草原观光区万亩马莲滩位于伊和乌素镇南部,锡磴公路南侧,东距摩林河温泉约20公路,距鄂尔多斯草原约90公里,距锡尼镇约100公里。规划范围包括伊和乌素、沙日摩仁、巴音敖包、矛粉等地段,以20多万亩的草场为核心区。本区地形为平缓的丘陵,马莲滩位于摩林河谷谷底,南为神奈山,北为北梁,呈盆状。此地有多处自流泉,并有三条小河在沙日摩仁的北部汇聚,流向摩林河水库,水源充沛,在河谷湿地形成了带状分布的以马莲为主的草甸草原。 (三)伊和乌素镇伊和乌素镇区位于杭锦旗中南部、鄂尔多斯市最大的内流河——摩林河以西,界于摩林河水库与摩林河二水库之间,锡磴公路纵穿镇区,西北距摩林河温泉仅1公里,距锡尼镇约76公里。地形较为平缓,规划范围主要为伊和乌素镇区及镇区北部的防护林区。伊和乌素镇为杭锦白绒山羊的主产区,区内以蒙古族为主体,蒙汉杂居,农牧并举,总土地面积5432.64平方公里,境内建有大小3座水库,辖14个行政嘎查(村),1个综合场,2个社区。现已实现了乡村公路村村通,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社会服务机构健全。 二、基础设施规划 (一)交通规划 (1)现状本区主要通过锡磴公路与杭锦旗中心城镇锡尼镇连接,并由此通往鄂尔多斯市、乌海市、包头市等,而旅游区内道路条件较差,仅有锡磴公路通往现温泉疗养院的区段硬化为水泥公路,其余均为砂石路,部分路段由于积水、土质及植被条件的差异极容易形成障碍及沟槽,阻碍车辆通行,影响旅游活动的开展。(2)规划1、区外交通1)新建连接北部黄河平原的伊和乌素——呼和木独及伊和乌素——七星湖的两条穿沙公路。2)拓宽通过伊和乌素镇锡磴公路,并改善公路通行状况,绿化美化两侧环境。2、区内交通1)区间道路(1)拓宽摩林河温泉休闲养生区通往锡磴公路的旅游公路,路面达到三级公路标准。(2)修建摩林河水库休闲度假区、万亩马莲滩通往锡磴公路的旅游公路,路面达到三级公路标准。2)区内道路区内道路为环形公路与网格状步游路相结合的设计布局,连接区内的所有景区景点。①环形公路:主要以车行为主、兼作步行的景区交通干道,连通车辆可到达的景区各处(包括停车场),总宽19米,中为车行道,供汽车通行,宽7米,水泥拉毛地面;一侧设步行道,宽2米。②一级步行道:主要位于旅游功能区内,根据流量道宽设定为1.5-3米,路面采用木板、卵石、石板、草皮等多种材料,可以多种图案分段铺砌。③二级步游道:位于旅游功能区内,主要为沙土路,宽度约1.2米。④桥梁:主要为木栈道及沿湖栈桥,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宽度1.2-2米不等。 3)停机坪、停车场①停机坪:温泉休闲养生区内择址新建直升机停机坪。②停车场:在摩林河温泉休闲养生区、摩林河水库休闲度假区、万亩马莲观光区各建一处大型的生态停车场,面积在8000平方米以上,作为旅游区的主要停车场。各景区景点视需求建小型停车场若干,以不影响景观效果为限。 (二)给排水规划 (1)现状区内淡水资源主要为五彩砂石泉、摩林河及两个水库,五彩砂石泉水可饮用,但出水量小,远不能满足区内用水需求;摩林河温泉水为咸水,且含硫量较高,不适宜饮用和灌溉。区内污水目前为自然排放状态。 (2)给水规划1、生活饮用水利用当地优质地下水资源,分别开凿地下水,分别建立供水管网,供给区内生活饮用水和洗浴、餐饮用水。2、地热水现为一眼深井,主要用于温泉洗浴,应请专业单位对现有地热水资源进行进一步勘察,以合理开发利用,并根据勘查结果,能否增凿地热水新井,以补充温泉水源。3、景观用水利用地表水和地下水。 (3)排水规划1、雨水排放雨水顺地势自然排放。 2、洗浴水处理洗浴用水应由管道引入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排放。 3、沼气处理粪便、餐饮废水应集中收集,经隔油处理后进入沼气池,沼气可作为燃料使用,沼液、沼渣则可作为肥料施用于农田。 (三)供热、供气设施 (1)供热制冷工程区内采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电能、煤炭、液化石油气等能源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温泉加热或室内取暖。 (2)燃气供应当前可以煤炭作为燃料,逐渐以风电、液化石油气取代煤炭,作为区内的主要能源,在各区根据实际情况可利用养殖排泄物或宾馆、别墅、餐饮污水等建成较大的沼气池,用于旅游服务和当地村民 的生活。 (四)防雷接地设施为了防止雷击事件,按照国家关于《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要求,区内要敷设防雷接地系统。一是在区内建设专用避雷接地设备,二是在各种建筑物顶层设避雷网,利用建筑物柱内主钢筋做为防雷引下线,基础钢筋网作为接地线,辅助人工地极。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设备接地线要直接接地,通讯等电子设备接地及防雷体系共享接地装置,综合接地电阻要求小于1欧姆。(五)供电规划 (1)现状区内有多条高压电力线路通过,供电有保障。 (2)规划对区内主要旅游设施接通社会电力线路,位置偏远的小型设施可采用风力发电机解决用电。 (六)通讯规划 (1)现状本区地域开阔,程控电话安装投入门槛较高,手机通讯部分地段无信号,互联网普及率不高。 (2)规划在沿交通干线区域、服务中心、游客集中区域设标志规范的公用电话;请相关移动通信部门增设基站,保障手机通信畅通;在区内住宿设施内设局域网客房电话和互联网端口。 (七)安全防范系统 (1)保安巡逻系统制定保安措施,设立保安队伍,合理配置保安人数、巡逻路线、间隔时间,制定操作与救助规范,对区内相关工作点和保安区进行巡逻,对保安人员进行定期培训。(2)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根据需求对重要部位设置闭路监控系统,通过同轴电缆将监控信号传至保安中心,并保留影像记录,为景区安全提供保障。 (八)音像广播系统在区内主要旅游设施建筑物内外及道路旁设置背景音乐扬声器,外形要与照明灯具等设施相结合,通过广播中心和消防控制中心进行控制,平时播放背景音乐和导游广播,遇到突发事故时指导游客行为。三、投资测算 (一)投资估算的方法在进行拟建项目的前期工作时,计算出这个项目所需全部建设资金大体数额的过程,称为投资估算。本规划的投资概算主要采用直接估算法。直接估算法实际上是一种先分项测算、然后加总的计算方法。即首先根据旅游业发展目标、旅游景区功能布局、旅游线路设计、旅游产品和配套设施开发建设,分项目测算出所需的投资规模,然后加总求出总投资规模。 (二)投资方式 (1)招商引资许多地方的旅游开发所走的道路就是以项目吸引资金,通过吸引有实力的企业参与旅游开发。一般来说,企业感兴趣的是具有较大投资收益前景、投资回报较快的旅游开发项目,或旅游接待设施,对基础设施项目则主要靠政府投入。 (2)政府投资政府投资主要是旅游基础设施,如交通、给排水、能源、通讯、环境保护等。此外,旅游规划、旅游开发社区环境建设和旅游促销等。政府在旅游开发方面投资的主要作用:一是用于加快实现旅游开发进程,使投资商尽早获得收益;二是政府投资可以克服那些阻碍私人投资者进行投资的不利因素和发展障碍。 (三)投资概算此外,还有一些不可预计的项目,约占投资总额的10%左右。
范文六:日本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集中于上世纪70年代前后。受文化、人口密度等因素的影响,日本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表现出了很多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特征,特别是在政府的管理模式、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及运营模式,以及交通领域的基础设施构成方面其经验和教训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更具研究和借鉴意义。一、日本的基础设施现状(一)人均基础设施资产占有量处于较高水平,设施完备内阁府《日本社会资本2007》中相关统计显示,全日本都道府县道路、港湾、上下水、废弃物处理、工业用水、城市公园、水利、农业及渔业等9个主要部门基础设施资产价值总计91万亿日元,市町村总计为422万亿日元,共513万亿日元。在都道府县的基础设施中,41%(38万亿日元)为水利设施,27%(24万亿日元)为道路设施。市町村的基础设施中,46%(195万亿日元)为道路设施。道路设施总体220万亿日元,占全国基础设施资产的35%。就人均情况来看,全日本人均基础设施资产为405万日元,关东、东海及关西三大都市圈人均水平最低,其他地区相对较高,基本都在500万日元/人以上。交通方面,国土交通省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初日本高速公路总里程7803公里,比2005年初增长5.7%,人均61米。普通国道总里程5.5万公里,比2005年初增长1.3%。都道府县道路总里程12.9万公里,仅比2005年初增长0.18%,道路增长速度呈逐级递减趋势。2010年除岛屿外的机场总数为66个(含离岛共97个),比2000年增加了6个。2011年港口总数996个,其中国际战略性港口5个,国际据点港口18个,重要港口103个。(二)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阶段与GDP增长明显正相关从港湾、机场、高速公路、工业用水以及通信、电力等更宽泛的基础设施领域发展来看,日本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与其经济发展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年是日本战后工业化进程发展最快的阶段,相对于年均9%以上的GDP增长速度,货物总运输量、电力消费等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超过8%和10%。相对于年6%的年均GDP增长率,货物总运输量年均增长速度接近6%,电力消费需求年均增长速度则超过7%。而相对于年年均3.5%左右的GDP增长而言,货物总运输量及电力消费需求的增长也随之明显下降,年均增长率只有2.2%和不到4%。由此可见日本基础设施需求的快速增长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之间存在典型的正相关关系。从货物运输总体增长状况来看,则是年高度经济成长期的总增长量要明显高于年。其内部结构也由年的公路、内河航运及铁路同时增长,转变为年的公路与内河航运快速增长,铁路逐步下滑的态势。从主要基础设施投资对GDP占比变化来看,运输部门不论是年间,还是年间,均呈现快速上升态势。由0.6%上升至2%,再提高至3%。电信电话部门投资占比呈现缓慢上升态势,由0.25%提高至0.75%,而电力部门则呈现出先升后降再转为缓慢上升的波动状态,两端均为1%左右。可见运输部门投资在工业化快速成长期的重要地位和影响。(三)灾后重建的基础设施建设成为目前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震后复兴需求的影响得到进一步确认。今年3月份经济短期观察的行业先行指数DI,水泥、石灰、钢铁等与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建筑原材料行业景气状况明显改观,建筑业景气状况指数DI也连续5个季度得到改善,达到2008年9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作为公共事业投资的先行指标,公共工程订单今年2月同步增加了20%,保证金支付也出现了大幅增长,3月份同比增加10%。水利、农业、道路、港口与机场、铁路、电力与燃气等公共工程的订单额均由2010年度12.6—31%的明显同比负增长,转变为2011年度下半期的全面正增长,其中,道路工程订单额同比增加7%,铁路增加1.4%,港口和机场增加1.1%,交通基础设施的恢复建设投资明显。内阁府统计显示,受灾后重建大规模展开等因素影响,政府投资在今年1—3月环比增长5.4%,在震后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后出现了大幅反弹,并与民间需求一起成为1—3月份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因素。预计今年4—6月份政府公共投资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成为拉动年度GDP增长的主要力量。二、日本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经验教训(一)处理好需求跟随型与拉动型间的关系以及广义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一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资产效果得到充分发挥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此,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而言,则分为需求追随型和需求唤起型两种主要模式。日本在年的经济高度成长期内,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具有从需求唤起型向需求追随型转变的明显特征,在1975年之后经济发展明显减速的情况下,需求唤起型特征又重新出现。需求唤起型需要对长远的经济发展格局有较深的洞察力,并对基础设施供给及地区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有较好的长期预测。这样才能通过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来唤起当地民间需求及生产活动,因而,这种先行投资类型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保持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来说也就显得更加重要。基础设施建设的涵盖范围不仅包括由港湾、机场、高速公路、工业用水以及通信、电力等经济和生产活动中必需的服务及中间资产构成的“经济基础设施”,还包括由追求更好的经济效率及生活质量、安全等服务所构成的“防灾与环境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和“生活相关基础设施”,以及包括促进民间经济发展的法律、制度和知识等服务在内的“制度基础设施”和“知识基础设施”。日本的经验表明,只注重“经济基础设施”的建设是远远不够的,除要考虑“经济基础设施”的结构与效率外,“防灾与环境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以及“生活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使社会更加稳定与和谐,而“制度基础设施”和“知识基础设施”的建设则是进一步提高社会经济整体运行效率,强化产业和经济竞争力的必要保障,其经验教训值得借鉴。日本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集中于上世纪70年代前后。受文化、人口密度等因素的影响,日本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表现出了很多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特征,特别是在政府的管理模式、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及运营模式,以及交通领域的基础设施构成方面其经验和教训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更具研究和借鉴意义。一、日本的基础设施现状(一)人均基础设施资产占有量处于较高水平,设施完备内阁府《日本社会资本2007》中相关统计显示,全日本都道府县道路、港湾、上下水、废弃物处理、工业用水、城市公园、水利、农业及渔业等9个主要部门基础设施资产价值总计91万亿日元,市町村总计为422万亿日元,共513万亿日元。在都道府县的基础设施中,41%(38万亿日元)为水利设施,27%(24万亿日元)为道路设施。市町村的基础设施中,46%(195万亿日元)为道路设施。道路设施总体220万亿日元,占全国基础设施资产的35%。就人均情况来看,全日本人均基础设施资产为405万日元,关东、东海及关西三大都市圈人均水平最低,其他地区相对较高,基本都在500万日元/人以上。交通方面,国土交通省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初日本高速公路总里程7803公里,比2005年初增长5.7%,人均61米。普通国道总里程5.5万公里,比2005年初增长1.3%。都道府县道路总里程12.9万公里,仅比2005年初增长0.18%,道路增长速度呈逐级递减趋势。2010年除岛屿外的机场总数为66个(含离岛共97个),比2000年增加了6个。2011年港口总数996个,其中国际战略性港口5个,国际据点港口18个,重要港口103个。(二)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阶段与GDP增长明显正相关从港湾、机场、高速公路、工业用水以及通信、电力等更宽泛的基础设施领域发展来看,日本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与其经济发展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年是日本战后工业化进程发展最快的阶段,相对于年均9%以上的GDP增长速度,货物总运输量、电力消费等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超过8%和10%。相对于年6%的年均GDP增长率,货物总运输量年均增长速度接近6%,电力消费需求年均增长速度则超过7%。而相对于年年均3.5%左右的GDP增长而言,货物总运输量及电力消费需求的增长也随之明显下降,年均增长率只有2.2%和不到4%。由此可见日本基础设施需求的快速增长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之间存在典型的正相关关系。从货物运输总体增长状况来看,则是年高度经济成长期的总增长量要明显高于年。其内部结构也由年的公路、内河航运及铁路同时增长,转变为年的公路与内河航运快速增长,铁路逐步下滑的态势。从主要基础设施投资对GDP占比变化来看,运输部门不论是年间,还是年间,均呈现快速上升态势。由0.6%上升至2%,再提高至3%。电信电话部门投资占比呈现缓慢上升态势,由0.25%提高至0.75%,而电力部门则呈现出先升后降再转为缓慢上升的波动状态,两端均为1%左右。可见运输部门投资在工业化快速成长期的重要地位和影响。(三)灾后重建的基础设施建设成为目前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震后复兴需求的影响得到进一步确认。今年3月份经济短期观察的行业先行指数DI,水泥、石灰、钢铁等与基础设施建设相关的建筑原材料行业景气状况明显改观,建筑业景气状况指数DI也连续5个季度得到改善,达到2008年9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作为公共事业投资的先行指标,公共工程订单今年2月同步增加了20%,保证金支付也出现了大幅增长,3月份同比增加10%。水利、农业、道路、港口与机场、铁路、电力与燃气等公共工程的订单额均由2010年度12.6—31%的明显同比负增长,转变为2011年度下半期的全面正增长,其中,道路工程订单额同比增加7%,铁路增加1.4%,港口和机场增加1.1%,交通基础设施的恢复建设投资明显。内阁府统计显示,受灾后重建大规模展开等因素影响,政府投资在今年1—3月环比增长5.4%,在震后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后出现了大幅反弹,并与民间需求一起成为1—3月份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因素。预计今年4—6月份政府公共投资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成为拉动年度GDP增长的主要力量。二、日本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经验教训(一)处理好需求跟随型与拉动型间的关系以及广义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一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资产效果得到充分发挥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此,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而言,则分为需求追随型和需求唤起型两种主要模式。日本在年的经济高度成长期内,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具有从需求唤起型向需求追随型转变的明显特征,在1975年之后经济发展明显减速的情况下,需求唤起型特征又重新出现。需求唤起型需要对长远的经济发展格局有较深的洞察力,并对基础设施供给及地区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有较好的长期预测。这样才能通过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来唤起当地民间需求及生产活动,因而,这种先行投资类型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保持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来说也就显得更加重要。基础设施建设的涵盖范围不仅包括由港湾、机场、高速公路、工业用水以及通信、电力等经济和生产活动中必需的服务及中间资产构成的“经济基础设施”,还包括由追求更好的经济效率及生活质量、安全等服务所构成的“防灾与环境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和“生活相关基础设施”,以及包括促进民间经济发展的法律、制度和知识等服务在内的“制度基础设施”和“知识基础设施”。日本的经验表明,只注重“经济基础设施”的建设是远远不够的,除要考虑“经济基础设施”的结构与效率外,“防灾与环境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以及“生活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使社会更加稳定与和谐,而“制度基础设施”和“知识基础设施”的建设则是进一步提高社会经济整体运行效率,强化产业和经济竞争力的必要保障,其经验教训值得借鉴。
范文七: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意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有其必要性。这是经济发展的奠基石,必由之路。有付出才有回报,同样,在经济学上,属于一种“社会先行资本”(Social Overhead Capital—SOC),在合理正常的情况下,投资的成本与收益的多少息息相关。就好比风行多年的地方招商引资,在招商之前那大量的准备活动大多是基础设施的改善,以达到吸引资金的目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在此,按区域分为两大部分:其一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其二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是一项利民利国的好政策。它帮助解决三农问题,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刺激农村发展,打破农村闭塞的状态,对于改造传统农业,,把现代文明引入农村,改变农民的生存状态,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一定程度上缓解城乡差距日益扩大的矛盾,增强农民的幸福感。为社会主义文明发展繁荣,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稳定做出贡献。此外,它还具有多方面的经济意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会降低农民的投资风险,使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极大地刺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并会实现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创新技术的引入。不断地增加农民收入,由温饱迈入小康。有利于正确消费观的宣传,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刺激农民消费,拉动内需,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可持续的发展。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成本与技术含量都相对较高。一般都是聚集的工业园区或大学城之类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改善,也是有政治意义,经济意义,此外,还有文化意义。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的改善,有利于城市的发展,这是毋庸置疑的。最能体现的是城市内部资源的分配,市中心一般会从政治中心演化为政治商业中心。而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市中心都会迁移,并在新市中心周围改善公共设施,吸引资金发展开发该地区。从而使得发展较为平衡。不仅如此,它还便利市民的生活,营造出幸福感,并一定程度上减少市民的支出,增加收入,拉动内需,促进城市的正常运转。它的经济意义则在工业的集聚地,高新技术的集聚地,巨大的物流、能量流和信息流能够增加城市运转速度,刺激一座城市的发展。信息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巨大的商业价值。集聚,基础设施的公用,成本的最小化,利润的最大化。文化意义则在于,大学城的建立易产生思想的火花,教学资源的共享,便于教师的共同交流,以及教育资源的流通。学生与学生之间更容易沟通,文化上可能会形成竞争的良好氛围,“百花齐放”的思想盛况也是可能的。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基础设施的改善都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增加民众的幸福指数,为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
范文八:摘 要: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是保障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其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更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根基牢固与否。管理体制、公共政策以及经济因素等造成了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出现了长期供给不足,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为此,必须重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在体制、政策和财政上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关键词:农村公共品;农村基础设施;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D6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3-02一、农村基础设施概述1.农村基础设施的概念界定要想界定农村基础设施,必须先弄清农村公共产品的概念。农村公共产品,是相对于农民私人产品而言的,指在农村范围内提供的、用于满足农村公共需要、具有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的社会产品和服务。农村基础设施是指为农村生产和农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使用期限较长的设施。它是向农村生产生活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保证农村社会扩大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各种物质技术条件的综合。2.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第一,从农村基础设施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来看,农村基础设施是农业和农村赖以发展的“先行资本”。农村基础设施的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构成要素,农业现代化就是不断采用现代物质技术手段来改造农业,装备农业,不断地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来改善和调整农业生产关系,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第二,从社会再生产的角度看,农村基础设施是整个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条件和保障。只有顺利地实现了生产和交换,才能够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如果农村的生产能力不足,产品不足以维持本国人民温饱,社会其他部门的再生产将无法顺利实现。第三,从建设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角度来看,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不可或缺。只有解决了农村基础设施供给问题,才能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从而实现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二、我国农村基础设施的现状分析1.供给不足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农产品尤其是粮食产品,长期有着特殊的地位。但是,农业投入严重不足,这使农业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软肋”。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不足,造成农村经济发展困难。由于没有完善的交通通讯设施,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着农产品商品率低,农民对市场需求反应不灵敏等问题。由于缺乏完善的水利电力设施,农民的生活质量得不到提高,消费需求受到抑制。由于农村的科技服务机构不足,农业的科技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这都使我国城乡差距进一步被拉大,农民收入增长困难,农村落后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善。2.结构不合理我国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结构不合理,生产性基础设施的投入远远大于生活服务基础设施投资。生活性基础设施供给过少,使得本来就不足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无法投入急需的领域,造成了农民生活水平低,农村经济发展环境差。此外,农村的许多社会问题,如农民的医疗问题,农民的生存质量问题等,都与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结构不合理有关。3.供给质量不高我国农村基础设施的供给质量不高,投资效益低甚至无效益。从道路基础设施来看,很多农村的街道虽然经过多次规划、整修,排水设施仍然很差,多数农村街道狭窄、严重干扰了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从水利设施来看,功能老化,配套不全,许多河道淤积,防洪排涝能力减弱,保障能力明显下降。4.地区差异大我国农村的基础设施存在严重的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东部沿海地区的农村基础设施的供给水平普遍较高,而西部农村普遍存在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的状况。三、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1.政府财政投入不足第一,长期实行的“二元化”发展模式导致政府投入不足。公共产品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性,作为公共产品的农村基础设施,其供给主体本应该以政府为主、农民集资为辅,但实际情况却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主要由财政预算安排,而农村所需的基础设施政府提供却较少。中央政府在财政预算的安排中并没有把农村基础设施支出放在优先的地位,甚至没有放在与城市基础设施支出同等的地位。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大部分是由农民自己集资建设完成的,农民在负担税收的同时并没有享受到政府为之提供基础设施的权利。这是造成我国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严重不足的基本原因。第二,由于中央政府没有切实负担起提供农村基础设施的职责,这一职责就落到了地方各级政府,特别是农村基层政府的身上。但是,自从实行分税制以来,财权上收,事权下放,财权和事权的不统一使得基层政府陷入了财政困难之中。在这样的情况下,基层政府只能减少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将基础设施投资的责任转给农民,而农民的财力很有限,这便造成了农村基础设施投资的不足。2.缺乏总体发展规划农村基础设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包含着很多的子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应该是有机联系,互为补充的关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整体功能。但是,由于行政体制条块分割严重,各地的农村基础设施并没有形成互补、开放的子系统,各而是各自封闭运行的。各种基础设施之间不仅协调性较差,而且功能运作上互相制约,互相矛盾。基础设施中的很多设施都具有综合性质,应当进行统一规划。但实际上我国农村基础设施的布局并没有很好地考虑到这种综合效益。这造成了各种基础设施之间的关联性差,降低了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无法形成完整的整体效应,使得各地区发展不平衡。3.行政管理制度的缺陷在我国现行的政治体制中存在多层的委托代理关系,而且实行的是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这就使得农民的偏好无法通过行政决策充分显示出来。在多层的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着无效的代理链条,表现为基层领导的个人偏好与农民的需求偏好不对称,究其原因,在于长期实行的官员考核晋升制度以及监督约束制度。官员考核的晋升制度使基层领导更加注重一些能够体现其政绩的工程,而不注重农民真正需要的能够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结果使得一些并不能体现农民需求的设施供给过度,而那些农民真正需要的设施却供给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对于官员的监督约束机制的缺乏,也使得领导错误的决策得不到纠正,致使农民的需要得不到落实,造成虚假供给、供需错位、重复供给、结构失衡,使得原本就并不充足的基础设施投资资金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四、强化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发展的对策1.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扶持力度,采取多元融资的方法,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由于农村基础设施是一种公共产品,根据公共财政的主要职能,政府有提供公共产品的义务,因而建设资金应当主要由各级政府来提供。同时,政府还应采取多元融资的方法,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第一,应当按照基础设施的类别、层次,科学合理的划分市场和政府在提供基础设施方面的职责和义务范围。农村基础设施包含的范围十分广泛。在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仅仅依靠政府来进行投资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应当对基础设施中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进行区分。对于纯公共产品,应当主要由政府来提供。对于准公共产品,可以采取多种融资方式来进行投资。第二,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都应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中央政府在制定和执行国民经济年度计划和长远规划方面,要重点处理好工农比例关系,切实做到把加强和保持农业的稳定发展作为安排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的前提;各级地方政府都要逐步增加财政资金对于农业投入的比重。
范文九:山东省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问题的调查分析摘要: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正式公布。这是新世纪以来的第8个中央一号文件,也是新中国成立62年来中共中央首次系统部署水利改革发展全面工作的决定。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 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的严重水旱灾害造成了重大损失,尤其今年年年初在华北地区以及年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的严重干旱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充分反映了水利“基础脆弱、欠账太多、全面吃紧”的突出问题,暴露出我国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的现状。大力加强水利建设,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已成为党中央国务院的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关键词:山东省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现状 问题 解决方法 正文:本文以山东省农业普查有关资料所反应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现状为主要依据,结合济宁、东营等地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实践经验,探讨既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村经济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相适应,又能加快新农村建设速度、提高新农村建设质量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效投入机制,为相关职能部门制定政策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一、山东省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现状1、具体工程a.蓄水工程状况。截止2010年底,山东省有大型水库36座、中型水库168座、小型水库5590座,加固新修水库1254座、塘坝3590座、新打机井54008眼,修复水毁工程6723项,采取户办、联户办、股份合作等形式新建水利工程10834项。b.灌溉与节水灌溉工程。山东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全省实有耕地面积678万公顷,现有灌溉面积548.97公顷,占耕地81.14%,有效灌溉面积507.43万公顷,占耕地74.98%。c.河道治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山东省先后对洙赵新河、梁济运河、泗河下游8千米河段、小清河河干等进行治理,使这些河道恢复了行洪、排涝的功能。d.水土保持。2009年以来,投资14.5亿元,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007平方千米,水土流失防治率达到了79.04%。e.农村供水。截止2010年底,全省实现了农村自来水普及率89.76%。2、不同类型地区灌溉条件情况山东农业受自然环境因素影响,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是发展灌溉事业,主要灌溉方式包括机电灌溉、喷灌和滴渗灌。根据山东省农业普查数据,2010年山东省机电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为70.7%,滴灌和渗灌面积分别占耕地面积的8%和1.7%。但是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下灌溉方式存在差异,机电灌溉是目前山东省农田灌溉的主要方式,但受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影响,平原地区机械灌溉比重远高于丘陵地区和山区,前者分别是后者的3.19倍和5.08倍。喷灌灌溉方式近年来有所发展,丘陵地区水平最高,但也只占平原地区的19.6%,山区所占比重略高于平原地区。而代表灌溉技术先进水平的滴渗灌目前发展水平很低,只占全省耕地面积的0.7%。3、不同地区村庄水利设施状况山东省在正常年景下用水有保障的村所占比例较高,达到93% ,但不同发达程度地区之间也有一定差异,总体表现为越是发达地区用水有保障的村所占比例越低。与这种差异相联系,拥有机电井设施以及排灌站的村庄在发达地区低于中等发达地区,中等发达地区又低于落后地区。这种差异性,与发达地区主要地处山东东部丘陵地区的自然特点所决定的灌溉设施结构有关,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与农业在不同类型地区所处的重要性程度从而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或者说是需求程度有关。而能够使用的灌溉有枣庄、青岛、烟台、临沂。二、山东省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山东省农村水利建设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与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比,在建设与管理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困扰和阻碍了农村水利的发展。a.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薄弱,难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田间工程设施老化失修严重,建设标准普遍较低,工程设施不配套,灌溉排水保障率较低,防灾抗灾能力不强。另外,全省有效灌溉面积仅占全省耕地的73.3%,还有许多地方没有灌排设施,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导致有些地区仍然靠天吃饭。b.中小型、特别是小型河道防洪标准偏低。由于防洪洪标准偏低,导致汛期重要河道防洪能力较低,存在严重的防洪隐患;主要易涝地区排涝能力严重不足,洪涝灾害损失严重,防洪标准有待提高,河道管理尚需加强。c.个别水利建设项目程序不规范。由于农村水利工程缺乏统一规划,有些建设项目管理不到位,经营效益差,有些地方存在片面追求政绩,盲目上马建设农村水利工程的现象,不仅造成投入的浪费,而且严重挫伤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d.节水灌溉发展不平衡。节水灌溉由于受当地自然、气候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向,特别是受资金投入的影响,因此,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节水灌溉发展缓慢。另外,有些地区由于农民还没有从节水灌溉中得到实惠,所以对发展节水灌溉的积极性不高,影响了节水灌溉的发展。三、山东省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方向1、科学制订规划,保障农村水利建设健康有序发展。要因地制宜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出发,围绕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需求,优化布局,科学规划。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的地区,要统筹规划,旱涝兼冶,综合治理,讲究实效;对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较好的地方,应当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高效益运行。2、强化政府行为,不断加大农村水利建设的政策引导力度。在农村取消”两工”以后,实行”一事一议”制度,更要强化政府行为,加大引导力度,正确处理好抓农村水利建设与减轻农民负担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抓农村水利建设与其他公益基础设施共同发展的关系。通过各级政府和水利、财政、规划等有关部门的统筹协调,综合调度和科学安排,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扎实有效地开展农村水利建设。3、加强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工作。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也要按照国家有关制度规定,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监理制和合同制,要从源头上控制住不合要求的施工队伍和材料设备进入水利工程。4、扶持民营水利。民营水利是农村水利建设的有益补充,国家和地方应当予以鼓励。建议在民营水利发展初期,在资金投入和技术指导上给予一定的扶持,从而营造宽松良好的政策环境,为投资者打造发展平台。5、完善农村水利管理。按照”谁受益、谁负担、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 进一步加大农村小型工程改革力度,明晰产权,积极探索建立各种形式农村用水户合作组织为主的管理体制,继续推行竞价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和运行机制。加强改制回收资金的管理,实行滚动发展,充分调动各方面管水用水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1、《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机制研究》王任强年7月
范文十: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第4期下半月刊教育民营化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兼论发展民营教育的困境与对策南旭光①罗慧英②②重庆科技学院管理学院)其三是终身教育体系尚未建立,难以满足人们不断发展的教育需求。教育为人们提供的是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效用,过去那种盲目办学的教育模式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已经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教育民营化则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机制需要。同时,民营化带来的办学模式多样化对公立学校在办学方面会产生一定压力,同时又会形成一种竞争机制,激励、促使公立学校不断改进,提升自己在社会中的形象和地位,走向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道路。(三)促进教育资源和结构的合理与优化目前我国呈现出来的教育短缺问题,既有总量性短缺,又有财政性、体制性和结构性短缺,这已严重影响了我国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究其原因,根源之一就是办学主体和投资主体的过于单一。改变教育资源短缺的出路就在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尤其是改革单一的公立教育和政府投资的体制,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加大市场参与和市场调节的力度,实现教育资源结构的动态平衡与优化。开放教育市场,实施多元办学体制,发展民营教育,引入竞争机制,无疑会大大增强学校面向社会办学的责任与动力,促使学校在竞争中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这对于我国有限的教育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四)解决教育运行效率低下问题教育运行效率,主要涉及教育机构内部管理体制,其中心工作包括保障教育质量和提高经营效益两方面。若从企业角度来看教育运行,民营化途径就是由市场机制选择的方式实现的。一方面,顺应市场经济要求发展起来的民营教育自然在内部管理体制上拥有高效率,可以娴熟地运用机制的作用解决教育机构的市场问题和管理问题。另一方面,民营力量参与教育,为现有的教育体制创造了一个更具竞争性的环境,对改善公办教育机构模式僵硬、效率低下、产业关联度低等缺点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最后,教育民营化发展有利于提升教育的经济价值,减少对政府的依赖性,提高教育适应社会的能力,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民营教育面临的困难从目前来看,我国发展民营教育主要面临以下问题与挑战:(一)认识误区问题。一方面,教育民营究竟是政(①重庆广播电视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民办教育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教育领域最重要的制度创新。20多年来,中国民办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成为推动中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在教育民营化上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及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民营教育入手,分析发展民营教育在建立教育基础设施方面的重要作用,正视发展民营教育的困难,研究稳步推进教育民营化的政策建议。一、民营教育是教育基础设施的重要内容教育民营化本质上就是利用公民社会选择机制和市场机制来打破传统上政府及其附属机构对于公共教育的垄断,形成一种包括公民社会选择和市场机制在内的多样化的公共教育供给机制。规范的民营教育发展,既可以引导民营资本的合理流动,又可以为国民经济提供必要的教育服务。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从幼儿启蒙教育到高等学历教育、从公办教育到民办教育的多元化教育体系,但从所有制结构上看,民营教育机构发展相对滞后。这不仅影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正常发展,而且削弱了教育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并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民间资本的投资渠道缺失。为解决这些问题,需把发展民营教育作为建立教育基础设施的重要内容。其主要意义在于:(一)缓和教育经费财政危机随着我国科技和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地位的提高,高中教育普及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必须加快。要做到这一点,教育发展光靠政府一个渠道投入是远远不够的。作为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近10年来教育经费仅占国家GDP的2.5%~3.0%,远低于4~466%的世界平均水平,可以说教育经费的短缺已成为我国教育的发展瓶颈。从整个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看,各国非义务教育的发展都在增加政府教育投入的同时,加大了市场筹资的比重。教育民营化可以拓宽教育经费来源渠道,通过教育资金的多渠道投入,缓解教育经费的不足,从而满足我国目前教育的需要。(二)调节教育市场供求关系我国唯一供不应求的行业当属教育。这种供求不均衡有三方面的原因:其一是供给总量的缺口,尤其是高等教育的供给严重不足;其二是供求双方在教育内容上的缺口,学校的教育内容与市场脱节,造成培养出的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发展与需求方的需要;教育评论府财力不足时的过渡性产物,还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民办学校。要科学规划办学体制、探索新的办学模式要求?教育民营对中国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价值究竟和规范、灵活的运作方式,大胆实施多种形式办学,应该怎样认识?由于在这些问题上认识模糊,从而导致不拘形式积极发展民营教育。在此过程中,逐步采取国家教育政策左右摇摆。另一方面,民营教育本身的教财政退出战略,吸收民营资本,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学质量、基础设施、文凭认知度等尚需在人们心目中得循序渐进地实行教育民营化。以完善。现阶段人们还不能完全接受民营教育,特别在(二)合理制定民营教育准入制度高等教育领域,甚至有人认为民营教育就是为了盈利。要运用多种间接调控手段,创造市场参与的法规(二)教育质量问题。目前,民营教育还处于初和政策环境,探讨市场参与的多种途径,扩大市场,期发展阶段,再加之现行政策对民营教育的区别化对从社会吸纳教育资源供给,为社会增加更多的教育机待,民营教育存在着师资短缺、教育设施落后、生源会。要制定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教育领域的有关政策措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的直接后果是教育质量的施,出台相关实施细则。在民营资本进入教育领域时,不高,教育质量的不高又进一步加剧师资短缺、生源要按照《教育法》、《公司法》等有关规定,根据当地不足。这是束缚我国民办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经济发展情况,对企业和居民个人投资入股、资金以(三)制度冲突问题。目前,《民办教育促进法》及最高比率加以限定。开放民营教育机构,不能降低虽已提供了民办教育发展的基本法律框架,但它与开办民营教育机构的标准和要求,而要在允许民营资《教育法》的相关规定存在冲突,《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本进入教育领域的同时,遵循审慎原则,加强对新设施条例》也存在与《民办教育促进法》不协调的问题。民营教育机构进行监督管理。总之,既不要放松市场用一部法规来规范所有的民办教育问题,在实践中行准入标准,盲目追求新成立民营教育机构的数量,也不通,在理论上有漏洞。此外,在学校产权归属方面、不要片面强调困难,歧视民营资本。在税收优惠和投资鼓励方面、在中外合作办学方面、(三)优化民营教育政策环境在民办学校教师身份认同等方面都存在着不清楚、不政府和社会必须为民营教育创造一个鼓励创新、协调、不一致的问题,导致政策环境不稳定、政策信公平竞争、一视同仁的宽松发展环境。如健全的管理息不对称、政策执行不公正,束缚民办学校的发展。制度、优惠的扶持政策、合理的发展机制、宽厚的制(四)区域性不均衡问题。一般而言,民办教育度环境等。要尽快出台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对民总是在城市、在经济社会发达地区有更为良好的表现,营教育机构的财务管理、法律责任、监督管理等方面而在农村,经济不发达地区民办教育发展不足甚至是进行法律规范,尤其在招生、评优、教学活动、师资空白的。这种区域不均衡自然会导致生源不足、竞争管理和民办教师的社会保险、职称评定等方面制定保压力大等问题,从而阻碍民办教育的发展。障措施,使民营教育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五)市场竞争问题。民营教育本来就是市场经把民营教育机构的工作真正纳入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济的产物,在竞争中优胜劣汰是正常现象。但是,只门的管理范围,加大统筹力度。有当竞争环境、游戏规则透明、公开、公正、公平时,(四)创新制度以提高教育管理水平竞争才能促进创新,促进整个产业进步,否则,就可规范管理是民营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能导致寻租和假冒伪劣。只有通过规范民营教育的办学行为和管理工作,才能从三、有序推进教育民营化的政策取向根本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尽管我国民营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教首先,贯彻落实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育民营化的政策导向还不清晰,尚未制定统一的民营教育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民营教育管理办法和规范办学行为机构市场准入规则,政策环境有待改进,教育监管还需加的政策,加强管理,在市场准入、收费规定、年检年强。当前,推进民营教育发展还需要采取以下政策措施:审、信息披露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严把审批关、财务(一)循序渐进实行教育民营化关、评估关。其次,发展民营教育要宏观规划,包括民实施教育民营化,就是要吸引民营资本参与教育营教育整体规划、地区布局、层次、类型导向等都要统重组,从公平、竞争、效益的原则出发,采取适当方筹规划。促使民营学校走“内涵”发展的路子。否则,式,引导民间资本向教育领域流动。从政策方向来看,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生源的分散,难以形成整体优既要鼓励对原有的教育机构进行民营化改革,又要支势,而且会导致特色不明显,质量保不住,失去做大做持按市场规则建立新的市场化程度高的民营教育组织。强的大好机遇。第三,民营教育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政目前,可采取的措施包括:吸引民间资金独立举办民府、市场、学校三者的关系及现代学校制度的问题。内办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以单纯增量方式扩大民办教容涉及行政许可法与教育管理体制创新、政府教育职能育在中国教育中的份额;对存量公办学校进行转制试转变、市场介入与教育管理体制创新、学校自主运行机验,或整体出售给非政府办学者,或在保持学校所有制、现代教育制度与教育政策、现代公立教育制度与民权不变的前提下将学校经营权全部或部分出让给非政办教育制度等。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切实推进教育制度府办学者;在保持现有公办学校的同时让其参与举办创新设计,并以此提高教育管理水平。47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础设施配套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