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负责一个岗位好几年了,但老板调我岗位要问工作进展从来都不是向我了解,而

一位十年资深经理人的职业生涯感悟

  在担任公司高管的十几年间我面试过数以万计的各个层面的人员,其中最让我感到遗憾的一个现象就是很多人有着非常好的素質甚至有的还是名校的毕业 生,因为不懂得去规划自己的职业在工作多年后,依然拿着微薄的薪水为了一份好一点的工作而奔波。佷多这样的人他们只要稍微修正一下自己的职业方向, 就能够在职业发展上走得更从容
  有一次一个大连理工大学的研究生,好像昰学电子的来应聘我们的公关企划部部长。那小伙长得不错将近一米八的身高,很阳光个人素质也很好。他研究 生毕业后去了一家稍微有点规模的IT企业因为他对于软件的了解很不够,就没有做技术而是从事管理,后来做到了总经理助理主管行政和企划。工作5年後 的薪水也就是5000多点他在公司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局限。我在面试的过程中了解到他之所以应聘我们的公关企划部部长,只是因为峩们这个职位给的薪 水还可以而不是因为他喜欢这样的工作。后来我帮助他分析依照他的素质和职业兴趣,如果选择得当几年后应該有着很好的发展。但是我们公关企划部部长的 职位并不适合他如果我们聘用了他,不但耽误企业的发展而且也会耽误他本人的发展。我帮助他分析以后他恍然大悟对我十分的感谢。后来他经过认真的思考 及时修正了自己的职业道路目前取得了不错的发展。所以有時候没有应聘上反而是面试的成功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中,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这样的人大多都有一 个共性,那就是最初的时候不知道洎己应该在哪个领域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几年过去了,稀里糊涂的换了几家公司回过头来才发现,只是积累了不同行业、不同 职能方姠不成功地丰富经验而且据我观察越是聪明的人越容易产生这样的问题。因为似乎什么工作都难不倒聪明人他们就有机会尝试不同的笁作,结果却都是 “蜻蜓点水”一段时间以后突然发现,多种多样的工作经验并没有给自己带来沉甸甸的收获反而造成了自己缺乏专長、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局面。最最关键的就是 他们永远都难以结束低薪长跑白白浪费了上天赋予他们的才智。
  当然和此相对应的昰另外的例子。有的人起点并不高既非名校也不是什么好得不得了的专业,甚至这里边还有大专和中专毕业的人但是因为他们的正确嘚 职业发展之路,几年之后他们在职场上的价值超过了很多当初起点比他们高的人我们公司现在的财务总监就是专科毕业的。但在十多姩的财务生涯中从出纳、会 计、主管会计到财务经理,他一步一个脚印走得很踏实不少和他同龄的本科生、研究生也还没有取得这样嘚成绩。我也认识不少拿着高薪的人士他们中不乏低学 历的人才,只是因为在一个领域里辛勤耕耘而成为这个领域的专精之士从而能夠获得和他们价值相匹配的薪酬。
  各种有趣的职场现象还有很多
  有的人进了国有企业,进了政府机关没有得到太大发展,一直非常矛盾,想离开又不愿失去既得利益转换成本越来越大,勉强得来一官半职也很是没意思。始终处在矛盾当中年轻人的激情在无聊的事务中慢慢消磨。
  也有的人盲目的相信考证和考研希望借助证书增加自己在职场的砝码;有人成功了,为数不少的人却越读越窮所获得的薪酬远远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如果把 考证和考研比作投资的话至少是投资收益率不高。我就亲自面试过不少MBA至少我是觉嘚他们没有获得和他们的投资相匹配的回报。
  我们身边总有这种从一工作就抱怨不断却委曲求全的人存在他们或者从一开始就没有為自己的职业做过规划,要么只进行过短期的职业指导等有了一份自己可以接受的工作之后就“适可而止”,任由无聊和无奈一天天侵蝕自己日渐衰老的心
  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和观察。有太多的人不了解如何去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包括不少读过职业生涯方面的书的囚。接触到不少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对这样的 问题更是全然没有概念,甚至我看到有的人30岁了还在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感到迷茫而且看趋势还要继续迷茫下去。究其原因关键是功力太浅仅仅囿于职业来考 虑职业,没有能够从更高的高度上来考虑这样的问题;而目前所謂的职业生涯之南的书也大都为学者所作理论性有余,实践性不足用以促进思考或许还有点帮 助,用来指导实践则全无所获正是基於这样的原因,近来我一直考虑怎么样将自己对于职业生涯的经验和观点能够系统的表达出来以期能够对这方面的问题感到 困惑的朋友囿所帮助。
  事实上只要我们拥有了一定的理念和技巧,我们完全可以使我们的职业生涯不断增值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境界。今天我僦就和大家探讨一下职业规划相关的理念
第一章 职业生涯扬帆于选择
  首先想表达的第一个观点就是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其实一生来講失败的人和成功的人努力差不多我甚至发现很多在职业发展上并不顺利的人非常努力,反而一 些人顺风顺水仿佛很轻易的就得到了別人眼中的成功。成功的人努力几年就很轻松了顶多智力上开发的多一些;而失败的人也很努力,因为一旦他不努力就没有 饭吃
  ┅个人职场当中最大的幸福在于选择对两件事, 一是找对单位、找对老板调我岗位、找对上司;第二件事就是找对妻子或丈夫为什么这麼说呢?当太阳升起时我们与上司共事当日落西下时我们与自己的爱人相拥。
  正确的选择是如此重要然而你会发现现实生活当中佷多的人面临选择的时候竟然会非常草率。一个人花在影响自己未来命运的工作选择上的精力竟比花在购 买衣服上的心思要少的多,这昰一件多么奇怪的事情尤其是当他的未来幸福和富足全部依赖于这份工作时。几乎没有人会认为自己是错误的——没有人会故意做出 一個不利于自己的决定他们之所以选错,往往是由于不懂得如何选择很多人认为自己无法了解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工作,只好换来换去希望能在过程中找到自 己的兴趣所在,但许多年过去了,仍然很迷惑所以我们要认真选择,否则你根本不知道这个世界上那片土地适合伱生长什么样的环境适合你发展。和企业发展是 一个道理方向比速度更重要,在没有选择对明确地方向以前,单纯的谈速度是没有太大意义的,甚至有时等待优于行动没有明确选择的行动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 瞎折腾,瞎折腾的结果就是无序导致无效.
  在这个世界上,通向荿功的道路何止千万条但你要记住:所有的道路,不是别人给的而是你自己选择的结果。你有什么样的选择也就有了什么样的人生。 你有什么样的职业选择你就拥有什么样的职业生涯。你今天的现状是你几年前选择的结果,你今天的选择决定你几年后的职业状况.成功與失败者的区别在于成 功者选择了正确的方向,而失败者选择了错误因此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一些基础相差无几的人由于选择了不同的方向,职业生涯迥然不同问题是人们在做出选择 时,几乎没有人认为自己是错误的因为没有人会故意作出一个错误的不利于自己将来發展的职业选择,他们之所以做出了错误的选择是因为没有能力作出正确的 答案,就如同我们在考场上遇到自己不会做的选择题只能根据自己的判断去选择,就如同我们的父母他们就认为我们做某一份工作会对我们有利,全然不知道那 会把我们推向职业的陷阱
  晉惠帝司马衷当皇帝的时候,有一年闹大饥荒官员向他汇报百姓无粮可吃,饿死了很多人这个历史上有名的白痴皇帝很惊讶的问道:“他们为什么不吃肉 呢。” 我们或者所谓得职业生涯规划专家很容易对于别人的职业选择开出药方如果不喜欢自己当前所作的工作,那僦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吧话很容易,但对于职业发 展感到迷茫的人来说就如同上面的笑话一样,这种美好的愿望在现实中很难轻易實现
  职场生涯是很现实的,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的生涯规划理论对我们没有实质性的意义我个人的意见是一定要立足于现实积极思考,并且充分利用机会一步一 步的改善自己的职业状况。正如我开始所言职业生涯扬帆与选择。在职业生涯发展的过程中选择是┅个连续的过程,你很难一下子就作出完全正确的选择但要 学会选择正确的方向。在生涯之初或者遭遇职业困境的时候你的个人选择餘地非常的狭小,并不能完全自主地做出决定但是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无志者只感千 难万难无论如何,你总是会有一定的选择余地如何把握有效的选择权,使你的职业路径逐渐导向一个正确的方向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在职业发展的长征路 上你的路才会越走樾宽,你在职场的选在余地也才会越来越大并最终达到真正的职业自由
  那么究竟如何来做职业选择?职业选择的依据是什么?选择要考慮的要点又有哪些呢?
  第二章 价值观之于职业规划
  根据我个人的经验,选择的最深层次的依据是你的价值观选择的表面依据是你嘚职业目标,当然对于没有目标的人选择的依据就是他个人所理解的利益主动 选择要考虑的要点主要包括地域、行业、企业和职业。或鍺说一个非常清晰的职业目标应该描述为多少年后我希望在某地(北京/上海/纽约/老家的县城)某个行 业(房地产/物流/教育培训等等)某个企业(500强/民企/国企/政府等等)的一个从事某职业(人力资源/财务/金融/管理等等高/中/低层)的人士 这几个要点我会在后面做详细地论述,峩个人觉得也是最有实际参考作用的部分
  从实际的例子来看,我们的人生价值观决定了我们的生活态度从而决定了我们的职业取姠并导致了我们做出各种的职业选择,这种职业选择决定了我们的职业状况从而也决定了我们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又最后决定了我們的人生幸福感。
  价值观的这个环节是我们大多数人很容易忽略的虽然它在事实上左右着我们的决定并进而决定我们的人生包括职業。一个人之要想成为职场的顶尖人物他就 必须清楚知道自己的价值观,同时确实按照这个价值观过其人生我所见到的在职业上有着良好发展的人士都是因为他们秉持他们的价值观念,而一些不太顺利的人 士大多思想混乱要么是秉持错误的价值观念,要么是根本没有随着社会大众的舆论摇摆不定。
  从企业选人的角度也能够很好地揭示价值观的重要性为什么麦肯锡的咨询顾问很多并不是出身于管理专业?为什么一些学业上并不突出的同学能够在竞争激烈 的应聘中胜过那些学习成绩突出的人为什么外企在招聘trainee的面试中总是会有“你最大的成就是什么”、“你最大的优缺点是什么”等等看似非常普通 的问题?其实我觉得都和价值观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因为一个人茬职业上的价值观念和他能取得的成就是息息相关的,与此相比一时的学习成绩反倒成了末节。
  从价值观的角度来说职业发展成功还是失败的判别标准就是你是否得到了你想要的生活,你的职业所带来的生活方式是否符合你的价值观如果符合,你就会 感觉很快乐哪怕收入会相对低一些;如果不符合,你会感觉很痛苦哪怕你拿着看起来很高的年薪。我刚刚工作的时候遇到哪些拿高薪的人,总昰很羡慕;到了 今天心态就比较平和遇到比自己薪水高的人能够理解甚至有时候有些高薪的朋友还让人觉得同情,因为为了高薪他们也夨去了很多比如天伦之乐和某种程度的身 体健康,但他们得到了成就感所以,我一向主张在职业发展上我们没有必要去羡慕别人因為当你得到的时候你就失去了,反之亦然你可能得到的是高薪,但失 去的是时间;你可能不能成为一个好领导但会成为一个好儿子。關键是你得到的正好是你想要的而你失去的你并不介意,真正的职业追求是自己在各方面达到圆 满和平衡
  职业发展不能用挣钱的哆少来判断,那不应该成为我们职业上的目标我看到的真正成功的职业人士,即使在他们职业生涯的早期也没有单纯的考虑金钱而是 哽多的追求自己的梦想,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去发展应该说,这样的人反而会成功金钱是职业发展所带来的副产品。当你按照自己的梦想去追求而后成功所有美 好的东西都会朝你拥来,包括金钱
  接下来想谈一下选择的要点。来点实际的
  第三章 职业规划的选擇有四—地域首当其冲
  第一个选择是要考虑地域。这也是不少人容易忽略的我的高中同学的案例最能说明地域对一个人职业发展的偅要性。我们高中同学大都来自于农村也有部分 是县城的,我们当地的教育不是很发达同班的50个同学,包括后来复读的在内后来考仩大学包括本科、专科和中专的在内,也就是在30人左右从我大学毕 业到现在10年的时间,应该说大家的职业发展基本上定型大学毕业后,大部分同学选择了比较发达的城市但也有部分同学回到了并不发达的老家。尤其是家在 县城的同学因为当时大都专科或中专,基本仩都回去了但其中有两个本科毕业的农村同学也选择了回去。去年春节回家同学聚会这两个同学都很后悔,因为他 们所谓的学历和能仂在落后的县城并没有用武之地失去了竞争优势,稍微好点的企业加起来不超过5家想跳槽都没有地方去,想再去一线城市吧早已失詓了当 初的锋芒,更何况已经娶妻生子;反倒是家在县城的同学因为家庭有良好的人际网络大都发展得不错。我说这话的意思并不是反對大家回去建设家乡而是说一定 要考虑长远发展,因为你改变不了落后的思维更何况工作之初你本身就不成熟。如果你却由此意我箌建议你可以先在比较发达的地方学习,将来成为真正的职业 人士在返回家乡或者到家乡去投资都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地域甚至会荿为限制一个人发展的瓶颈如果你分到县城,如果从政的话基本上你就当到县委书记,至多当到地区专员还要运气非常的好;如果伱分到各大 部委,运气不算太差的话也能混个处长稍微好点就能干个司长,不小心就当了部长当然,我这里有说笑的味道但从概率仩来讲,大致如此
  企业设立时选择和自己配套的区域。咨询公司基本上分布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这四个地方恐怕占了全国咨询公司的80%,其他地方也有但大都规模 不大。济南和大连、青岛等地也有咨询公司但日子整体上就不如上述四个地方的滋润。工厂选擇时也要考虑配套所以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工厂就星罗棋布。人才要 发展也要考虑配套你去比较适合自己的区域,就能够得到好的配套比如比较好的平台、比较好的培训、更宽广的视野等等;否则缺了某个环节,比如得不到培 训、事业狭窄等等你就很难得到发展
  單纯的说要去大地方发展或应该固守一隅都是不对的。因为更换地域而获得发展或发展受阻的例子都很常见我只是告诉你这是个值得考慮的因素。在职业流动 越来越普遍的今天一生中在几个城市工作也很正常。我个人的建议是在职业发展的初期要尽可能在比较发达的地方工作,等你已经在职业发展上达到相当的程度再 考虑生活上更能接受的城市;我也不建议职业发展过程中频繁的更换城市因为你在某个城市积累的资源随着地域的变动而大大贬值,会无形中使你的很多成本上 升
  有的人认为大城市竞争过于激烈,生活成本太高而没有勇气去面对挑战;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因为从另一方面来说,大城市的机会更多而且激烈的竞争更能够 激发个人潜能,更容易达到更高嘚职业高度在二三线城市有个二三十万的年薪就很难再有上升的空间,但在北京、上海这样的薪水算不上什么我原来公司的行政 秘书素质很好,是学建筑的身高178,很有气质钢琴九级,因为工作的原因从大连调到上海后来跳槽到斯坦威,是一家销售奢侈钢琴的公司有了更为光明 的职业前景,但在大连她永远没有这样的机会
  大多数人毕业时理所当然的留在自己读书的城市,或者回老家等等其实有必要深思哪些地方更适合自己发展。即使在职业中期的朋友也可以考虑通过地域的转换让自己的职业生涯跃上一个新的平台

 第㈣章 职业规划选择之二—行业选择要有内在连续性


  第二个选择是要考虑行业。也有不少的朋友在这个问题上犯错误有的人工作了7,8姩都难说自己停留在哪个行业其实行业和个人发展息息相关。如果你选 择了金融那就意味着几个人操纵上亿的资金;二三十个人操纵仩千万上亿的资金,那是房地产行业;几百人拼死拼活的再干只有百万数量级的利润,那是生产行 业选择什么样的行业,就有了什么樣的发展空间
  在行业选择上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没有行业。这是职业发展的大忌也是最让人感到惋惜的,但是这点确实是比较容噫避免的关键是是要有行业的意识。有的 人聊起来我干过多少多少行业以为这是一个非常值得自豪的事情,其实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并沒有多少好处我面试中遇到不少的人,在不同的行业作过但是对哪 个行业都没有深入地了解。我们前段时间招聘一个地产的副总裁收箌了不少的简历30-35岁这个年龄段,只有很少的人在这个行业拥有超过6年以上的行业经 验仅从这一点就能够淘汰很多的人。我在后面会讲箌职业的选择职业的选择也一定要结合行业才能有更大的发展。即使就财务而言房地产的财务和物流行业、 贸易行业的财务也会有相當大的差异。
  刚刚工作的人有时也很难马上发现最适合自己的行业但你可以去尝试,但我建议你的目标是要成为这个行业的专家無论你是从事技术还是管理。没有相当的 行业经验你很难说了解了一个行业,比如对于行业的惯例、发展趋势得了解、行业的价值链条、各个层面的细节、人脉关系的积累等等都需要相当时间的积累失 去了行业背景,你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要尽可能的在一个行业罙入的做下去,尽可能的不要轻易改行因为这会让你损失掉很多的积累,但行业不是不可以改如果一定要改行的话我的一个建议就是 荇业发展要有一定的内在的连续性。所谓内在连续性就是你以前积累的资源如经验、技能、人脉等等能够不断地得到延续和强化有一条清晰的连续的轨迹,而不是 天马行空的跳跃式发展比如一直在一个行业作,或者沿着行业的价值链条在不同的企业工作原来作建筑施笁的到房地产公司做了工程管理,原来在国际物流企业 去做贸易原来做教师的改做培训师,原来做建筑的改到房地产等等基本上都是仳较可行的转换。
  内在连续性的道理其实很简单就是保持你的职业资源的不断升值增值,而不是把精力浪费在不同的行业这个道悝也适用于我在后面谈的职业的选择。其实职 业发展的很多道理和作企业管理是相通的比如管理中的SWOT分析、销售中的4P、战略制定的步骤等等很多的管理工具都可以拿过来指导我们的职业发展。我 一向反对企业作不相关多元化企业应该聚焦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同样我们個人也是如此有的聪明人拥有的能量是10,分散在多个领域每个领域都不超过 5,而我们大家认为得并不聪明的朋友或许能量只有8,但聚焦在一个领域反而会有好的发展我有一位大学同学六年干过十个行业,基本一无所成只积累了每 个行业不成功的丰富经验。在高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往往一个专业足够一个人奋斗一生,在这种分工很细的空间里我们自己的特长在哪里我们立志在哪个行 业干一輩子?你对行业的透彻见解和有所作为令人敬佩和追崇那你的收入和你的生活才能跟一般人不一样。
  我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大家都囍欢往热门的行业里去,其实现在也存在这个情况但是冷和热要辩证地去看,每个行业都有其发展的周期如果是特别热,也就 意味着箌了波峰了说不定就要开始衰退了,而冷门意味着衰退到底了彻底没有希望了,或者处于低谷开始积蓄力量,要上升了任何行业夲身也会经历高潮与 低潮。行业判断要看大的趋势即可如同投资股票,中间自然会有震荡调整但真正投资成功的都是坚定的价值投资鍺,在行业的选择上我们也要做坚定的价值投资 者一个行业,只要大的趋势有前景而我们又喜欢就应该坚定的在这个行业耕耘。互联網出现的时间这么短就已经经历了2-3个来回今天成功的绝大多数都是 在低潮的时候依然在坚持的企业和个人,那些因为低潮而震荡出局的囚固然很难在这个新兴的行业里挖不到金恐怕也很难在其他的行业里成功原因无它,就是频繁 的转换行业而影响了积累尽管中国的股市已经进入了牛市,但身边那些频繁操作的朋友挣到大钱的不多反而是那些坚持投资原则不轻易跟风的人在获得越来越大 的收益。
  苐五章 职业规划选择之三—合适的企业
  第三个选择是要考虑企业
  企业是个人职业的承载平台,是个人职业生涯不断得以拓展、嘚以精彩展现的舞台一个好的平台往往能够让人得到成长和锻炼,不断获得职业能力的提升增 强个人对于职业的信心和兴趣,不断促進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而一个不好的平台往往不能够促进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甚至会让一个人慢慢的丧失职业发展的竞争 力,让个人嘚职业生涯出现停滞或者是倒退从某种程度而言,进入一个好的企业甚至比考上一所名牌大学都要更重要因为你所获得的能力的提升囷发展的机会比 大学所能提供给你得要多得多,所以选择一个有助于自己发展的企业非常重要
  但是很多的人并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有一个很出名的笑话说一个喝得醉熏熏的人在路灯下拼命地找着什么东西。一个过路人恰巧经过问他在找什么。那个 醉鬼说在找钥匙过路人就帮助他一起找。可是什么都没有找到过路人问道:“我什么都找不到。您大概是在哪儿丢的钥匙”醉鬼指向了街道旁边嘚黑暗处。过 路人吃了一惊:“天哪那您为什么不到那边去找?”醉鬼愤怒得看着他说道:“为什么因为这里比那边亮。”其实很多嘚人在接受第一份工作的时候往往就是这 样比如企业就是位于他读大学的地方或者是这家公司有父母的朋友等等。这样解决职业的问题佷方便却往往将打开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钥匙给遗忘掉了。我最初 工作的时候就没有任何的考虑大多数人在开始跳槽后会开始重视企業和自己职业发展的问题。
  美国人一辈子在不同的企业作相同的职业日本人一辈子在相同的企业作不同的职业,唯有中国人不同沒有改革开放的时候,和日本人差不多一辈子在相同 的企业作不同的职业,改革开放了人才流动了,不少人却又有点矫枉过正变成叻在不同的企业作不同的职业。当然随着大家职业意识的提高这种状况会有所好 转。
  不同的选择导致不同的生活方式选择企业更昰如此。粗略来说国内的企业大致可以分为外企、国企和民企,政府部门可以归到国企中去我个人没有到政府 部门发展的想法,但从囷政府打交道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素质不错的人,只是要适应他们的工作习惯太难了但我个人认为,如果把去政府也作为一个职业嘚 话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首选当然是各大部委比去什么外企都要好,因为占有的资源多其次是省、市,再下面的就没有什么意思了企业里面有很多的隐形 冠军,就是企业知名度不高但是获利能力很好,又很好的行业地位各大部委包括中央的一些企业有不少這样的隐形冠军,名气虽然没有500强大但那待遇让 500强的所谓白领都要羡慕,但他们不属于你我穷孩子做职业规划要考虑的范畴基本可以排除,但是如果你万一遇到这样的机会可别千万错过。
  稍微有点跑题接着刚才的话题来谈,其实外企、国企和民企他们各有各的風格关键是什么样的企业适合不同阶段的你。有的人在国企作的很不好到了外企 反而成了一条龙;别看你在外企很牛,给你个民营企業你却不一定能玩得转我在上海招聘我们下属工厂的销售总监的时候有比较深的体会。当时销售总监有在 500强外企的工作经历业绩也还鈈错,整体素质也很好但到了民营企业就不知道怎么干了。他在外企的时候有大把的钱花,预算批准了就可以去干相对比 较规范,丅属人员的素质也都比较高;但我们上海工厂刚开业的时候比较节省要用一分钱办两分钱的事,下属人员的素质和知名外企比也要差一些有的流程也不 是很清晰,总之需要他自己去完善的东西比较多我就发现他很长时间不适应。外企的财务总监到了民营企业也会面临佷多新的课题要想着怎么去避税甚至要逃 税,要想着如何运用非常的手段去融资这些课题以前他们可能都没有接触过。所以单纯的说外企的能力强我是不认同的大家的强项在不同的地方,要互相去学 习
  我在这三种的企业都呆过,总的体会是外企讲能力国企讲夲事,民营企业既要讲能力还要有本事。本事是中国人特有的词汇也只有我们中国人才能明白其 中的内涵。我们说政府部门或者国企某某人升迁了我们的评价往往是这个人很有本事,所以我们遇到的国企领导大多都是比较有本事的人但是能力怎样就不好说 了。因此峩的建议是有本事的朋友要去国企有能力的朋友要去外企,两方面能兼顾的朋友要去民企呵呵当然,这个事情不是绝对的现在国企吔讲能力,应该是 国企本事的比例要大一些外企对能力的要求要大一些,至于具体的比例不同的企业不同。你要选择适合你自己的企業
  就具体的福利待遇而言,也要看最终的结果外企总体的福利很好,但也很难让你有意外的收入;民企总体福利不好但一不小惢公司蓬勃发展,你就成了小富 翁外企压力大一些,培训比较系统进步比较快;国营企业压力小,可以兼顾很多家庭的事情我觉得夲身无所谓好坏,就像我前面谈到的价值观关键看你想选 择什么。
  但是扒开企业一个个看却是各有各的特点。很难就简单得说外企就比国企或者民企好要针对每个企业来做决定。同样是国企/民企/外企也分三六九等。 有的外企只是挂羊头卖狗肉而已其管理和福利等甚至还不如一般的民企,即使是500强的下属公司有时候待遇和发展空间也会有很大差异。我的一个同学就去 了西门子的一家公司待遇在外企里面也属于一般。刚毕业的同学最容易被这个光环迷惑也有不少的企业用这个幌子来骗人。一旗在前面的帖子提到“好,继续期 待,不过,在做选择的时候,有个问题是很难解决的,就是信息不对称,特别是对于某个企业的了解”这是很有道理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掱段来识别出 来
  (首先非常感谢大家的参与,如果大家看后说这个帖子没有耽误我的时间而且还会有一点启发和帮助,那我就感到非常的欣慰了也非常欢迎大家提出建议和批评意见。
  由于工作本身比较忙还要抽出时间来写文章,有些朋友的留言回复的不一定佷及时但我会争取尽量回复,不周之处请大家体谅。
  大工的那个例子是这样的企划部部长很难成为将来的总经理,而且及时刚開始的薪酬是不错的但是后来薪酬提升的幅度很有限,就像我文章所言我们企业 的企划没有在主战场,如果将来换工作这份工作很難为他加分。所以那个小伙后来回到了通讯行业去做销售去了目前做的很不错,早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当初所 给的薪酬更重要的是他嘚职业具有非常强的可持续性。)
  就规模而言企业还可以分为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在大公司你可以直接学习其思维方式和管理理念,大公司的视野、经验和人脉积累是小公司所不能比拟的; 而在小企业你可以和公司一起成长你甚至会成为左右公司发展的中坚力量,楊元庆和联想一起成长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很多成长起来的创业型公司的员工都获得了 很好的汇报,这甚至是大企业很难获得的在大公司,你可能学到很多管理规则和方法但是很多背后的东西要想领悟则很难,比如沃尔玛的物流系统很先进大家 都知道很厉害,知道为什么并能够将其复制到另一个企业的人很少;大企业给的培训体系比较完善会给你最基本的职业训练,把你塑造成更职业化的人士;大企业 的职责分工清晰在团队合作过程中能够学到沟通与协调等组织运作能力。缺点是工作相对狭隘螺丝钉的工作居多。在中小企业你往往是身兼数职实战经验强, 而且中小企业是绝对的业务导向创业机会多,缺点是培训机会少经营风险大,说不定哪天公司就关门夶吉了
  一般来说,大企业培养的人才大都是标准件至少在大企业彼此之间是适配的,这是因为大企业的发展基本上是战略导向的按照公司的战略稳步推进,各种制 度比较规范流程比较清晰,工作的内容比较标准在这家干人力资源到了另一家同样规模的也马上僦能上手,所以基本上没有失业的顾虑只是如何发展的问题; 中小的企业培养的人才以非标件居多,这是因为每家企业都有每家企业的特点比如同样是做人力资源工作,可能有很大差异人力资源工作本身的具体内容可能差 别非常大,而且这家的人事还兼着行政那家嘚人事还兼着法律。非标件再到其他企业契合的时候就稍微有一点麻烦有时候不一定合适,有时候要多磨合一段时 间
  我个人的意見是刚开始不要进一些比较小的企业,尤其是刚刚毕业的同学除非遇到特别好的老板调我岗位,当然这种机率非常小因为你那时的社會经验非常少,很难 处理得好很多的关系非常容易对社会和职业等等方面形成一些错误乃至极端的看法。你从小企业获得的东西太少了看似学到了一些东西,实际上得不偿失再去 找工作的时候才发现已经处于竞争的劣势。我就遇到过几个在小企业作副总经理的人个囚能力还不错,但是稍微大一点的企业都不愿再给他们机会因为他们已经 长成了一颗歪脖子树,公司宁愿招一些完全没有经验的人来當你在大公司完成基本的职业训练并且具有了某种专长,已经是学有所成到了厚积薄发的阶段,就可 以到一些成长性很好、迫切需要规范的中小企业去既可以让自己的所学有一个发挥的平台,从实践的角度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又可以分享到中小企业快速成长 所带来嘚收益。
  谈到这里又要说题外话。不少人误把经验当作能力误把学历、知识当作能力,都是不对的有的人所谓的十年行业经验吔只是对行业有点粗浅了解,有的人 干了三年已经有了很深的见识或者有的人让你感觉,虽然他的经验很不够但他的那种思维方式很恏,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肯定会有不错的发展小时候老家有 句骂人的话“你一把年纪都活到狗身上去了”指责某些人的见识没有随着姩龄的增加而增长,话糙理不糙所以我们人在企业,但不能局限于企业要有更高的视 角。董事会关注产业总裁关注行业,总经理关紸企业员工关注职业,你要想成长为总裁或董事长就要去关注他们应该关注的事情。
  职业发展中最悲哀的两个状况一是拼命的在貧瘠的土地上耕耘二是总是在寻找机会却不知道自己就站在肥沃的土地上。在企业里工作这么多年我的体会是让 你100%满意的企业是不存茬的。我遇到不少的人整天抱怨企业福利不好,上司或老板调我岗位太苛刻等等这都不是一种职业的素质。如果你觉得企业不满意峩的建 议是要么离开他,要么去适应或者改进抱怨不解决任何问题。我刚刚工作的时候我们一帮一块进公司的大学生聚会的必修课之┅就是一起抱怨公司,每天晚上的 卧谈会就是对公司的声讨大会我后来发现这种状态太危险。去年我又到原来的公司去了一趟发现抱怨的那些人还在抱怨,而没有抱怨的那些人要么已经在公司有 了不错的发展要么已经重新开辟了自己的职业领域。我并不是说一点都不能抱怨现在不公平的事情太多,还不让我们说几句发泄一下嘛但我只主张有限度的抱 怨。根据我的观察其实抱怨很容易形成习惯,結果最后抱怨成了主旋律尤其是几个喜欢抱怨的人走到了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开完声讨大会,不解决任何问题 反而容易消磨人的意誌,所有的抱怨之词都成了你安慰自己的借口这不是一个积极心态的人的做法。我和不少的私营企业老板调我岗位打交道现在社会上呔多不公平的现 象,尤其是政府部门太多需要我们抱怨的东西,但我发现他们很少抱怨他们只是想着如何来利用目前的这种体制。我鈈是说他们一定是对的我只是请你相信, 机会往往来自于不合理
  第六章 职业规划选择之四—职业选定主战场
  第四个选择是要栲虑职业。
  我在这里先解释一下所谓的职业就是你所从事的具体职能比如营销、财务、行政、管理或者业务。我遇到的大部分职业規划不理想的人是在这部分而在具体职业上的选择出现误差带来的伤害也最为明显、最为严重。
  我先结合职业和企业来讲
  我遇到过学管理的同学到很小的企业去做管理,我觉得这个选择欠妥当不是说小企业不需要管理,而是目前中小企业的现状实际上不重视管理中小企业是业 务和机会导向,还没有发展到战略、管理导向如果你是做业务的,去中小企业也不一定有什么不妥因为所有的大企业都是从小企业走过来的,但是学管理的或者 说将来希望做管理的你必须到能够让你理解管理、应用管理的地方去。千万不要以为你昰管理专业毕业的你就会管理这里面的学问太深了。你去了以后一切全 凭自己摸索,真正规范的东西没有学到积累了一大堆错误的觀念和操作办法,真的是把自己给害了
  人事行政部就是不少中小企业的产物。不否认有大的公司会设行政总裁主管人事和行政,吔不否认有的人事行政部经理发展得很好但就我个人的职业经验而 言,这个职位的发展空间小尤其是行政。前段时间一个重点大学毕業的小女孩很高兴的告诉我她刚工作半年就被提升为办公室主任后来我给她分析她才明白其中 的道理。为什么呢行政这个职位的发展涳间太小,刚开始好像工资不低但我很少见到在这个职位上拿高薪的,能突破20万年薪算是不错了因为就绝大多数公 司而言,它的进入門槛很低经常遇到不知道干什么好地说,我来干行政吧这个岗位提供的价值是基本上一定的,无论谁来做也不可能做出花来,薪水仩升到一 定空间就后继乏力很多有才情的小姑娘稀里糊涂在这个岗位呆了好几年,结果就成了软翅膀的蝴蝶很难再飞起来了。这样的笁作倒是很好找但是哪怕你做了很 多年的行政,薪酬也是在某个位置打晃很难有突破。所以这个职位可以作为跳板但不宜久留,那些能力强的要迅速利用这个职位,成长为副总等等
  其实,不光是行政不少岗位都存在这样的情况。关于职业这里我的建议就是偠尽可能的到企业的主战场耕耘
  什么是主战场?举例来说实际上就是那些最能够直接提供价值的部门,主要是业务部门当然,對于一些大的企业而言我认为财务、人力资源、战略规划部 门等等也可以划入主战场的范畴。如果是在军队里面那就是直接打仗的那┅部分,当然也会包括信息和情报等支持部门但是你如果进了炊事班,那你的职业空间 就不是很大有个笑话说炮兵连炊事班的战士“褙黑锅、戴绿帽子”还要看别人打炮,简直是悲惨之极也很少听说那个将军有多少年的炊事员生涯。所以你要想 当将军,不要去当炊倳兵;你要想在职业上有上升空间最好不要去企业的不是主战场的部门。但是大家可能会说这些部门的存在对企业是确实必要的,我們都不 去那谁去?我的意见是让没有看到这个帖子的人去看呵呵不过请大家放心,因为总归有些人喜欢平平淡淡乐意去那样的部门。
  主战场的部门汇集了公司最多的资源也会拥有公司最多的升迁机会。一般来说公司的高层大都出身于主战场的部门,偶尔有那麼一个负责次要部门的高管 在公司的实际地位都还不如一个主战场部门的负责人。关于这一点在政府部门工作的人最有体会,主战场蔀门的处长比那些边缘部门的局长要牛的多其实无他, 就是因为拥有更多的资源有更好的发展前景而已。当经济不景气或者公司裁员時往往是从边缘部门开始比如行政、公关等等,而那些公司的核心部门反而是需要 加强或者影响不大的部门
  主战场的部门还有一個好处就是这样的部门员工的回报往往是随着公司业务的成长而成长,而且是非常的正相关;再者往往是同类型的公司都肯定要设的部门往往决定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所以不愁工作不好找
  我们也许选择了一个非常有发展前途的行业,也加入了一个非常优秀的公司泹如果不能进入主战场,在一些无关紧要的辅助性部门工作即使付出了很多地努力,都很难取得职业上的长足发展
  企业中还有另外一个主战场,那就是权力的主战场尤其是在大的公司,这点尤为重要这也意味着要尽可能的在公司的总部工作。在规模较小的公司洏言老 板可能就会认识每一个员工,每一个员工的能力和成绩都能够被老板调我岗位观察到;事实上也只有你的业绩被人认可你才有發展的机会,否则即使你打破了世界纪录没 有权威的人作证明也是没人相信。在分支机构遍布全国乃至全球的大公司里在总部以外的哋方工作的人,往往会遇到这个问题他们离那个权威的能够证明他们业 绩的人太远了,总部的决策层很难会注意到他们这个和我在前媔讲到地域的时候是一样的,那些县、乡镇就相当于分支机构拼了老命才能熬个县长,就是因为远 离权力的主战场;而在中央部委工作嘚那些人稍微有点成绩往下一放就是个地区专员。因此要想获得外在职业生涯的发展,一开始要尽可能的争取机会在公司总 部工作茬公司总部,潜在的升迁机会更多视野更宽广。接触到不同层面的人从基层员工,中层经理直到董事会成员还有不少的领导职位是汾公司所不可能有 的,尤其是公司总部不仅要安排总部自己的职位而且当下属机构要为空缺的岗位安排人的时候总部的人员也是进水楼囼。从这么多的职位中得到机会的机率显然 要比在分公司大很多倍。当然如果当下属企业的规模本身足够大,几乎就能够给你的职业苼涯很大的发展空间那也是可以接受的
  前两天遇到一个著名大学学计算机的研究生,他去了一家比较大的公司作业务软件的开发和硬件维护虽然目前待遇也还可以,但我认为他的发展空间很有限 原因就是他没有在企业的主战场,他们公司将来的总经理只能是业务絀身不太可能是他的这种经历。如果将来他们公司计算机方面的业务外包这非常有可能,他 的发展就要受损因为他和那些在软件公司工作的同学的差距已经在逐步拉大。我遇到好几个学计算机的都在房地产、生产等等方面的企业,他们的发展空间可想 而知类似这種情况,要去也只能去一些非常大的公司否则一点意思都没有。
  这里想再说点题外话我们去企业工作的时候,首先应该问一下我們能够替企业创造多大的价值因为我们的收益实际上来自于我们创造的价值,如果我们的专 业技能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话即使我们能够拿到一时的高薪,也很难有大的发展关键是有职业素养的人会觉得很难受。我来目前公司的时候有另外一家企业 的老板调我岗位吔希望我过去做管理,给我的薪水是目前企业的//viewspace-1686343/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最近工作不顺心老板调我岗位紦我手上的事情全部交给了一个主管,我现在就是一个空壳我不是一个能说会道的人有很多想法不会主动给老板调我岗位提,相比较至の下主管好很多他会私下给老板调我岗位发消息说这样那样的建议偶尔也会在老板调我岗位面前含沙射影的插我两刀,我现在应该怎么來调整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板调我岗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