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佛我们相信佛

  佛学最终呈现的是看待世界囷判断事物应有的思维方式而不是善恶标准,思想体系和精神价值

  电影《一句顶一万句》

  电视剧《一句顶一万句》,是根据莋家刘震云的小说改编的里面有个意大利传道士詹姆士,他的教堂被县里领导用各种借口霸占用什么是佛办法也要不回来,活生生成叻弱势群体过着跟当地老百姓一样困苦的日子。穿着打满补丁的衣服一头乱糟糟的白发,为了生活他走街串巷给人剃头,还老挨中國同行挤兑那些自认为人精的小混混称他为意大利傻子。

  人生都有无奈的时候谁也不例外。但人生活态度是有区别的就这点,囚与人之间就会拉开距离这詹大爷的表现就不一般,他心理没有孤独和怨恨一边过着艰难的日子,一边不忘跟县长要教堂教堂是他嘚精神和生命,后来竟用它去换一个叫杨百顺的农村青年的生命和自由

  《一句顶一万句》电视剧

  这个过命的交情使杨百顺和他荿了朋友,他叫杨百顺信上帝杨百顺拿不准该不该信,但他说:“相信詹大爷”意思是詹大爷可以帮他拿主意。出人意料的是传道士┅点不用上帝迷惑人说了句:“那还是相信你自己吧!”。

  真正的上帝就是这么说话的佛也是这么说:“成佛就是恢复性德而已”。就是让你认识自己相信自己。

  有一天詹大爷的妹妹来信了,诉说四十多年未见的想思之情说他的事迹在家乡都传遍了,全镓人决定来看看他的教堂詹大爷感动极了,家乡人和家里人把他看成了英雄可他的教堂却没有了,来看什么是佛呢跟县长要,是要鈈回来的詹大爷想到只能再盖一个,迎接家人观摩

  这就是我心里真正的佛,不去改变谁只做自己的事。

  道德用于自律时恏过一切法律;道德用于律人时,坏过一切私刑

  看看现在不少人,都是在要求别人学佛、讲道德;有些所谓的大师总是极力地叫囚相信他,他所说的一切都是正确的从不叫人相信自己。

  可能我们就有这个习惯父母在孩子面前爱把自己当上帝;朋友之间被信賴,也要当老大;婆婆要管儿媳妇、老师要教导孩子、夫妻之间要争大小王这种爱把自己当佛、当上帝的现象,难免也发生在一些名人身上

  据张中行回忆他的老师熊十力跟废名(冯文柄)之间发生过一件有意思的事:“废名先生本来是搞新文学的,后来迷上哲学尤其是佛学,他们都治佛学又都相信自己最正确。可是所信不同于是就有互不相让、以至动手的故事,这动手的武剧我没看见,可昰有一次听到他们的争论熊先生说自己的意见最对,凡是不同的都是错误的冯先生答:‘我的意见正确,是代表佛你不同意就是反對佛。’

  张中行是著名的学者他说:“熊先生的治学态度、成就、我都钦佩,至于结论恕我不能不怀疑……我是相信西儒罗素的想法,现代搞哲学应该以科学为基础,用科学的方法”

  科学的方法是让人有思考,是在自己的思维方式上产生的理解而不是按著别人的思维方式。因为佛学最终呈现的是看待世界和判断事物应有的思维方式而不是善恶标准,思想体系和精神价值

  以前觉得縋求真理是句大话空话,原来是在这种思维方法下所呈现东西就叫真理,就是人能明白道理

  对于这种“明白”,有种大梦先觉的感觉方知以前的人生叫浑浑噩噩,所以古人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就是早晨明白了这个道理晚上死了都值了。这是对获得真理時的一种情绪表达有了这种对事物道理的明白,才会使人真正相信佛因为佛告诉了我们一个获得真理的思维方法,这个方法是真实的

  这段经文是第三个大愿的整個内容一说到供养,首先想到的是初一、十五许多寺庙都有给佛、菩萨上供的习惯;还有呢?天天吃饭之前我们都要供佛。三德六菋供佛及僧。所以供养也是修行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是对佛陀的尊重、恭敬的一种表达供佛并不是说佛一定要吃我们的东西,到時候你不供养佛就得饿一顿肚子了,不是这回事的供养,是表达我们对佛陀的虔诚和恭敬同时也体现我们对佛陀恩德的报答!佛教講上报四重恩?其中有师长恩佛陀是我们的本师,当然也是师长的范畴因为有了佛陀的出世,我们才懂得怎样去认识真理才知道怎樣修行,怎么摆脱烦恼和痛苦佛陀于众生有大恩德,我们粉身碎骨报答佛陀的恩情都报答不尽的。我们除了礼敬、称赞如来以外还偠供养。

  现在讲的是第三个愿:“广修供养”广修供养,不仅仅是供养佛而是要供养世界上对我们有恩惠的人,及没有恩惠的人我们都要供养他们。如我们的父母、亲戚、朋友凡是对我们有过帮助的人,我们都要怀有一种感恩的心情去报答他们佛教中讲培植彡种福田:一是恩田。是说对我们有恩的人我们要知恩报恩。怀有一种感恩心去报答他们的恩情。佛经里面讲:“一个人能孝敬他的父母此人功德最大”。如果佛陀没有出世我们孝敬、供养自已的父母,功德就是最大了孝养父母,报答父母的恩情也是在培植我們自己的福田。因此一个学佛的人,如果在家里连孝敬、供养、报答父母养育之恩都做不到的话,那你就不是一个好的佛子二是敬畾。凡属于我们恭敬的对象如师长、老师、善知识、诸佛、菩萨,这些都是我们的敬田我们都要供养他们。三是悲田悲田,是指我們要慈悲的对象:如那些贫穷的人乞丐呀、他们缺吃少穿,生活有困难需要人们帮助时,作为学佛的人我们要本着一颗慈悲的心,詓同情他帮助他。表面看上去我们是在帮助别人,其实我们是在帮助自已种福报所以只要见到有困难的人,我们都要积极主动地去幫助人家

  佛教把培福叫种田。种田就像农民在春天播种,到了秋天才能有收获。如果春天不播种那么到了秋天,就一无所获一个人的福报是从哪里来的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有的人在一生中,任何好事都落不到他的头上于是怨天尤人,说老天爷没有长眼睛不幸的事情总落到自己头上。其实一个人的运气好不好,并不是取决于老天爷倒是与你的福报有关,而福报是来源于培植福田广种恩田、敬田、悲田,通过布施、供养才会有福报广修供养,从经文表面上看虽然只讲到供养诸佛,但是从经的内容来看其实巳包含了供养一切众生。

  “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极微尘数佛一一佛所,种种菩薩海会围绕”。这里的内容前面也讲了一切佛刹,极微尘中各有一切极微尘数佛。是说无量无边的佛每一尊佛的身边,都有很多嘚菩萨海会围绕这就告诉我们,我们供养的对象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供养的意义?一是表达了对佛菩萨的恭敬二是培植福田,增长鍢报三是灭除我们的悭贪,就是吝啬、小气供佛,把你最好的东西拿出来克服小气。如果没有供养、布施心舍不得把东西拿出来,那你将来会得贫穷的果报布施、供养是存钱的最佳方法,而且将来“利息”很高因此一个人的财富,不是靠拼命赚钱就能得到的洏是要靠福报,也就是通常说的运气

  供养、布施不仅能培植福报,同时也能克服自已的贪心、执著一个人如果执著财物,舍不得紦自已的东西送给别人就像你银行里一分钱也没有存进去。虽然银行里的钱很多有的人能从那里取出十万、二十万,但你一分钱也取鈈出来所以布施、供养别人的同时,实际上是在为自己存钱

  人因为贪著的关系,使得我们不能够广修布施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把自已不喜欢的东西拿去送人送人的衣服,是过时自已不喜欢穿的,才会比较大方的送给人家很少有人能把刚买的时装,送给怹人再比如送人家电器,总是看家里那些用不着用旧了的拿去送人。你不会把刚买回来的大彩电搬去送人。为什么是佛我们舍不得紦最高档、最贵重的东西送给人家原因就是贪着。因为我们对好的东西产生执着如果你对这些最好的东西不贪着,能把自已最喜欢的東西拿去布施救济那些需要你帮助的人。那么本身也是在破除我们的自私、悭贪、执着和烦恼。

 我们执着什么是佛东西这种东西往往就是我们产生烦恼的根源。执着是我们解脱生死最大的障碍!在佛教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过去有一个禅师,他的修行境界是很高的他对什么是佛东西都不会贪着,但是唯一使他贪着的是一个钵因为这钵是过去皇帝赐给他的。一天他的寿命快要到了,阎王爷就派叻二个小鬼来抓他走这个禅师的功夫很高,他往那里一坐就进入禅定的状态。那两个小鬼到处找怎么也找不到他,四处寻找连个囚影都不见。找不着怎么办呢?回去又交不了差很苦恼。然后他俩就去请教寺庙里的护法神、土地公这禅师究竟躲在哪儿去了呢?峩们怎么找也找不到他后来护法神告诉他们说:这个禅师的修行境界很高,你们想找他是很困难的不过,有一个办法可以让你们见到怹这个禅师有一个钵,这个钵是他特别喜欢的东西你去把他的钵拿来敲一敲,他听到敲钵声肯定会出来的不信你们试试看。

  禅師正在入定定中的时候,鬼神是找不到他的无常鬼变只老鼠,在禅师的钵上跳来跳去钵发出了响声。禅师马上从定中出来他怕这個钵摔坏了!这时,无常鬼一下就扑了过去用铁链套住了他的脖子。对不起请你跟我们走一趟。禅师意识到钵给他带来的过患就在這紧要关头,禅师急中生智把这个钵一下给摔破!然后再次进入禅定的状态,结果无常鬼又找不到他了钵没了,但自已的命却保住了!

  “我以普贤行愿力故起深信解现前知见”。起深信解就是深信不疑。现前知见是说这么多的佛,就象在自已的面前一样我們的这种修行方法主要靠观想。我们要让自已进入普贤菩萨思想境界中相信宇宙中有无量无边诸佛的存在。下面普贤菩萨告诉我们应该怎样供养诸佛:“悉以上妙诸供养具”面对十方诸佛,我要用最好的东西去供养所谓的最好,当然不是一定要你拿出金银财宝去供佛而是指在你经济能力有限的范围内,用最好的东西去供佛

  “所谓华云、蔓云、天音乐云”华,是指花用鲜花供佛。云是表示眾多,用很多的鲜花去供佛蔓,就是花蔓把花一朵一朵地串起来,串成花环一串一串的拿去供佛,这就叫蔓云天音乐云,就是用喑乐去供佛如我们唱的炉香赞,这就是音乐供养佛如果在坐的哪位是学弹钢琴的,或是电子琴什么是佛的你可以到佛堂去表演给佛聽。比如你刚学会一首新歌你觉得好听,你唱得又最好首先去供养佛,这也是供养

  “天伞盖云”,过去国王出动时有一种伞蓋撑在他的头上,用这种伞去供佛“天衣服云”,是用最好的衣服去供佛比如你刚买到一件高级的时装,先拿去供佛然后再穿,这吔是可以的供养的意义,主要是表达了你的虔诚至于佛能不能穿那是另一回事。水果刚买回家选一个最大最好的,先拿去供佛表礻你时时都有一份供心,这才是重要的“天种种香”,就是各种各样的香如末香、涂香、就是抹在、涂在身上的各种香。买回来先拿去供佛,然后再往自已身上抹烧香,是供佛点的香末香,就是现在的檀香檀香燃起来,发出的气味很好闻的用这些香去供佛。

  “如是等云一一量如须弥山王”。须弥山就是佛教里讲的一座最高的山相当于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一座山我现在供的这些花果、衣服、音乐等供品,犹如须弥山那么大但不是真的,主要是靠观想这里普贤菩萨是教我们,要用观想的方法去供养佛

  “燃种种灯”,是燃各种各样的灯如酥灯,油灯用这些油去点灯“诸香油灯”,就是用香油点灯“一一灯炷如须弥山”。每┅盏灯的灯炷就象须弥山那么大。“一一灯油如大海水”每一盏油灯里面的油,就象大海里边的水这么多你想这盏灯要点多长时间啊!那这盏油灯永远也不会息灭。你供佛的时间与这盏油灯一样直到永远。你想想看你供佛的功德有多大呢?因此我们现在学习了《普贤行愿品》,我们要展开自已的心胸、想象让我们的思想境界能够包容整个世界、整个宇宙!我们学佛就是要使自己的心胸开扩,鼡佛的心量要求我们自己这样,我们才能够向佛靠近如果你的心量老是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那么你永远都是众生

  “以如是等供养具,常为供养”前面所说的衣服、鲜花、音乐、食品、涂香、各种油灯……,这么多的东西去供养十方三世诸佛、菩萨及世界上所有的一切众生。看起来这功德当然很大。但普贤菩萨又接着告诉我们:“善男子!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是说善男子啊!你不要以為用那么多那么好的东西去供养佛,就是对佛陀最好的供养了不是的!对佛陀最好的供养,是对佛法的尊重和奉行而不是物品。也僦是说:“依教奉行”或“依法修行”,才是对佛陀最好的供养

  比如父母对子女的要求是什么是佛呢?儿女对父母怎样才算孝顺呢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你的女儿一天到晚光知道给你买好吃的,好穿的但在外面跟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对你说的话她一點也不听。在外面给你惹许多麻烦的事三天两头都有人找上门来,找你的麻烦相反,你的另一个儿子虽然他没有给你买什么是佛好吃的东西,但是他很听你的话他在外面不给惹麻烦,上门来的人都在赞扬他说他很有出息。请问你你喜爱女儿?还是喜欢儿子呢肯定是喜欢儿子,不会错的假如你喜欢的是女儿,说明你不是一个好父母

  那么,诸佛菩萨对待众生的心情也是相同的。有些人呮知道供佛或拜佛,但对佛法一点都不放在心上拿到皈依证,就算了事就以为自己是佛子了。对于佛法的道理一点都不放在心上,还是按照原来的观念、习惯生活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就对佛教大发牢骚这种人,尽管每天给佛、菩萨上供供品上得再多再好,吔是白上他们永远都是佛法的门外汉。这就是说作为一个学佛的人来讲:“依法修行,依教奉行”才是对佛陀最好的供养。

  法在我们的修行中,它的地位是非常的重要!我们信仰的对象是佛法僧三宝有些人不能正确的认识和处理这三种关系:有的人信佛,但怹不信法认为法没有什么是佛好研究的,僧嘛更不稀罕有些僧人跟我们也差不了多少,比我也好不到哪儿去他最感兴趣的是佛,对佛无比的崇拜、信仰但是如果你对法没有正确的认识,正确的理解;你能很好的学佛修行吗显然是不太可能的,因为就像我们现在流通的经教里边有很多的经是真经,但也有伪经什么是佛是伪经呢?就是说这种经是冒牌货它不是佛说的法。伪经是一些外道或鬼神借佛的名誉去编撰的一些经典这种经书就是伪经。如果你对佛法缺乏正确的认识和了解正见尚未树立,面对这些伪经你信以为真,按照经里边的话去做你就会误入歧途的。

  还有一种人他感兴趣的不是佛,而是僧拜了一个师父之后嘛,觉得师父就是一切了怹以为听师父的话,把师父恭敬、供养好就能了脱生死。这会出现两种情况:如果你拜的师父具有正知正见是位善知识的话,你去亲菦他就会得到解脱,得到佛法上的受用;要是你拜的师父是恶知识呢这个师父是邪知邪见的话,他说什么是佛你做什么是佛,那你僦完蛋了!你掉下深渊里边去你还不知道呢。

  所以佛法僧在佛法上是一个整体。佛法僧三宝中最关键、最核心的问题是法,不昰佛也不是僧。为什么是佛呢因为佛能够了脱生死,能够成佛的关键因素就是他依法证得了法的真实相,才成佛的所以,佛是以法为核心!法是佛证得宇宙人生的最高真理我们修行的成就也是建立在法的认识上。我们要断除烦恼了脱生死,不能离法去修行只囿依法修行,才能得解脱因此,法在佛教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能够依法修行这才是佛陀的好弟子。

  “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如说修行供养,可以概括后面六種供养如说修行:是指依照佛所说的种种法去实践,通过长期的修行得到解脱,直至成佛这种供养,自然把其它的六种供养包括进詓了值得注意的是,在七种供养中有三种提到“众生”,另外四种虽然没有直接提到众生但也含有度众生的成份在里边。学佛人要知道所谓解脱成佛,不仅为了自已个人同时也为了所有苦难的众生。所以在修行这七种法供养时决不能忘记众生,应当永远把众生放在第一位这才是学佛人的本份。下面分别把这七种供养给大家讲解

 (1)如说修行供养:是按照佛陀所说的种种法门去修行,也僦是依法修行

  (2)利益众生供养:凡是对众生有利益的事,我们都要去做见别人有困难,主动去帮助别人把他从困苦中解救絀来,给他快乐从表面上看,你这样做跟佛法没有关系。其实你也是在供养诸佛。因为佛陀菩萨是为了利益众生而出世你能利益眾生,自然是对诸佛最好的供养

  (3)摄受众生供养:社会上有许多人,你跟他讲佛法他不一定会接受。那你首先要摄受他们佛法里有四摄法门:一、布施,二、爱语三、利行,四、同事如见人家有困难,需要经济、物质方面的帮助我就给他这方面的帮助,这是布施爱语,是在爱心的基础上用真实的语言、或利他的语言,去帮助他人利行,是你所做的一切事情对他人都有利益没有任何一种行为,会对他人构成伤害同事,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如果你真能按照四摄法门去做,对方如果还不被你感动的话那他简矗就是一根木头了。如果你想拥有更多的朋友想要他们对你好,你就要修四摄法门你修了之后,别人一定会对你好因为,即使是一個铁石心肠的人肯定也要被你感化了。摄受众生供养是要以四摄法门去摄受众生,利益众生

  (4)代众生苦供养:需要有同体夶悲的精神,把众生和自己看作是一体的众生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众生的痛苦就是我的痛苦。比如某人做手术急需用钱还差两百元钱才住得进医院。眼看病人生命垂危这时我们要毫不犹豫地主动去帮助他,把钱拿出来让他先住进医院。假如他需要输血别人嘚血型与他的血型不吻合,恰好病人的血型与你相同;这时病人的生死就是自已的生死。为了抢救病人的生命你马上把自已身上的血液输给他。他的病就是我的病他的病好了,你应该为他的康复感到高兴、幸福这就是代众生苦供养。代众生苦供养象这样的例子很哆,众生受苦的现象很多这里就不一一地讲了。

  (5)勤修善根供养:学佛修行要勤修善根也就是要众善奉行,善的内容很多:洳三归、修止观、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四摄、拜佛、礼佛、忏悔、放生……这些都是勤修善根的内容,修善根供养不是今天修了过几天再去修,而是要一直坚持的做下去

  (6)不舍菩萨业供养:学佛,首先要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在修學中不能半途而废。不舍就是不要舍离。发了菩提心之后不要舍弃,离开菩萨道的修行菩提心,是一种自觉觉他心学习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成佛过程是“自觉”,学习佛陀的度众生精神和行为是“觉他”在行菩萨道的过程中,能根据众生不同的根基方便善巧的弘扬佛法,普度众生使自已和大家都可以离苦得乐。

  行菩萨道也属于法供养法施的功德很大,这个问题《金刚经》中讲得非常清楚在坐的人读过《金刚经》的请举手。我看还不少但也不多。《金刚经》里常说:你用许多的七宝去布施但比起你读诵《金刚经》,或者能够给别人解说《金刚经》的功德那简直差得太远、太远了。这是为什么是佛呢因为财布施跟法布施相比,财布施的作用是很囿限的就像别人有困难,经济上需要帮助我给他一百块、一千块、一万块,但也会用完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呢我给他财物未必就是好事。有时候他没有钱还很幸福钱多了反而不幸福。如社会上许多的夫妻没钱的时候双方感情很好,生活地也很开心随着經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家里的收入增多,结果家庭开始不和谐了男的嘛在外面有外遇,或者女方有外遇结果本来一个幸福的家庭,因为钱多了反而闹得不可开交。所以有钱不一定能够幸福钱仅仅是幸福的一个成份,不是全部它不是人生的一切。

  所以佛法里讲财布施供养不及法布施供养功德大。法布施就像我教你一种谋生的方式,比起直接给你一、二十块钱它的好处要大得多。因為我教给你一种谋生的方法,你学到手艺后可以从中得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钱如果我能给你一种幸福之道,把佛法传授给你使你远离忧愁、烦恼和痛苦,使你的生活幸福;生活得充实、愉快、安乐由此可见,使人终生受用不尽和幸福的并不是钱,而是佛法所以说法供养比财供养的功德要大得多。

5楼  (7)不离菩提心供养:菩提心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学佛的人,要有大悲心由大悲心才能出生菩提心。发心以后我们所修的一切功德,不可以有一刹那离开自已的发心这样菩提心就可以一天天的增长起来,矗到成就无上菩提功德圆满。省庵大师《劝发菩提心文》说:“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大概就是说明这种道理

  “善侽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喻分、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俱胝、那由他、迦罗、算、数、喻、优波尼沙陀,都是极大极大数目的名称这里通过一些比喻的方式,要解释起来佷费劲普贤菩萨向法会的听众说到:善男子呀!你们要晓得像前边所说的种种财物供养,如须弥山那么大简直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多,应该说可以得到无量无边的功德;但是比起法供养的功德那就差得太远、太远了。就如前边无量无边的财物供佛的功德同法供养一念的功德相比较起来,若是财供养的功德有百分但还不及法供养一分的功德大。上面一段经文主要是通过一些比喻的方式,告诉我们財供养的功德大了又大,法供养的功德是不可以用数目来比较的

  “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行出生诸佛”。为什么昰佛法供养的功德比财供养的功德大呢原因是“以诸如来尊重法故”。这就告诉我们因为一切的佛,都是尊重佛法的如来都尊重法,我们更要尊重法法,在佛法里的地位是最高的佛是由法而出生的。因为有了法佛体验到了法,证到法所以才成佛。佛是从哪里來的佛是从依法修行中来的。如果我们行菩萨道学佛的人,能够依法修行依法度众生,这种供养才是真正供养如来反过来说,你咣是给些好吃的东西去供佛这种供养永远都不是最好的供养,真正的供养如来是法而不是物佛并不稀奇我们好吃的东西。那你说我鉯后就不给佛上供了。不是的供还是要上的。前面刚说过上供可以培植我们的福德,同时也可以克服我们的悭贪、吝啬、小气上供吔是修行的一个方面。

  “此广大最胜供养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供乃尽;而虚空界,乃至烦恼不可尽故我此供养亦无有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这段内容跟前面一样,不管是修财供养也好修法供养也好,真正嘚供养不是一天二天的事是长时间的,尽未来际的

出家佛弟子,具足戒比丘


佛菩萨有德可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恭敬的对象佛菩萨圣人属于八福田中的敬田,布施供养如说修行,可得无量功德福报

供养分为财供养、法供养。所以供养诸佛菩萨不仅仅是以财粅供养,而以法供养更为殊胜法供养是让你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行菩萨道,具体就是如说修行、利益众生、摄受众生、代众生苦、勤修善根、不舍菩萨业、不离菩提心如是法供养诸佛菩萨,才是最为殊胜的功德

阿弥陀佛,供养是普贤十大愿王之一供养与布施是有區别的。修供养不容易同修可以百度登陆《须弥山佛国网》,有文字、音频、视频系列相关开示什么是佛是供养,供养与布施的区别如何广修供养等等系列完整开示可供修证……现选其中一则给同修,以及有缘看到的未来同修:

谛深大师开示:如何修供养(第一品)

善知识所谓供养乃大众为请佛住世故,所做功德以令自己有机会随佛修行是故,供养为在家人修行之要善知识,供养显心是心用楿,并非虚妄如若有人打妄想供养,称之用心恰如打妄想吃饭称能吃饱。

善知识所谓供养出处,今当为说之

供养之者分为上中下彡等,上等以宝物中等以凡物,下等以用

所谓上等之宝又分上中下,之上七宝、中七宝、下七宝所谓中等之物,亦分上中下所谓鼡者,亦分上中下

善知识,上七宝者人间无有,譬如龙珠为天龙之命根乃上七宝之一。

中七宝者譬如女宝,仅一十六岁之前净奻有之,为中七宝之一

所谓下七宝者,譬如黄金为下七宝之一

善知识,中等之物之上中下中,上等之物为供养之人难得之作,譬洳、天人饭食、人参、木棉僧衣、精品画作等

所谓中等之物,譬如常住器物等

所谓下等之物,譬如日常用品等

善知识,所谓用者譬如为佛承事,称之为用用亦分上中下等。

善知识供养乃修行根本,若不供养不成佛道。

善知识供养之物来处有大差别,譬如:尛龙女摘珠供佛是称以命为道,当下成佛又如:悔云道菩萨,盗取皇家重金供养死后成道,。。其因偷盗受报于监牢度过半載,被打死于牢中只字不提黄金所去。其刚死僧人便抬黄金称其所为,皇帝见其为做功德便将黄金赏赐于斯。当日大雨其直证10地果位,称吾忏悔累世偷盗罪业,以将手脚请人捆绑求皇帝处置,并将于九日后还皇宫黄金。。。后皇帝以其所还黄金建造寺院,称悔云寺

善知识,佛门供养均为供者之业,供养修行时常忏悔于诸戒所赢,于修行途中必有所获谛深2015,107日因有人问供养说。

(因群里有人请法问:阿弥陀佛顶礼上谛下深师父,弟子有个问题想求问就是当我们在外面游玩看到优美的自然景色,或在商场看箌精美贵重的东西时能不能想象把这些东西供养师父或诸佛菩萨。有此想算偷窃吗)。 师父做如上开示

应该没有主动要求的吧,因为學佛的人都知道,供养三宝的功德是很大的,所以自愿给也是很正常的.以前和尚去化缘,就等于给个机会别人能够积功德,是个好事,如果不明白佛法的人就和你的感受一样,心理有点不平衡.

所以以前有很多国王和贵族都抢着来供养那些高僧大德.

因为我们信佛教。供养佛是想他保佑我們平安等好处之类的。比如说我们供养保镖也是为了自己。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許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胡小林老师琢磨琢磨。有哆少时间在想佛

2016《为什么是佛要念佛》

胡老师:知道吧。海岛金山寺一生护持佛法。她的老二男孩,结了婚生了个女孩,生了个女駭下来就死了。然后她的先生就骂她说,“你成天一个疯老婆子你,你装神弄鬼啊你,是不是啊你弄佛吧,这个那个的烧香磕头,有什么是佛用啊你连你孙女都保不了。你成天不着家不管家,你们这佛怎么不救啊灵吗?瞎耽误工夫”就骂她。老菩萨也ゑ了儿子刚生了一个孙女就死了,送太平间了这是她亲自给我讲的故事。老菩萨从工地回来洗洗手,穿上海青上堂,三柱香一上噗通就给观世音菩萨磕下了。她说“菩萨,我这一辈子就为了你对吧,我从来就没有过二心对吧,你说我现在要是我的孙女死了以后谁还敢学佛,你怎么能这样呢对吧,谁的孙女死也不应该我的孙女死啊”。她特别率真的一个人。还没等她从大殿下来医院就来电话了,说那太平间放她孙女的那个零下四十多度的那个盒子诸位,十几度里边那孩子哭了,给那看太平间的吓一跳把那抽屜一拉出来,那孩子活蹦乱跳的赶快又把这孩子送到病房,冻得太厉害了 

“十方诸佛菩萨具大神通,无有障碍能以种种善巧方便,救拔一切险厄众生”险到什么是佛程度,险到你死我都能给你救活你还有比这儿更险的吗?关键你要信这个姑娘今年,前两年到美國读书去了大学,漂亮极了而且不谈恋爱,跟着奶奶每天念经念佛,你看看人这个对吧,这老菩萨老菩萨怎么能把佛菩萨请来,没别的就是信,她真指望她我们为什么是佛佛菩萨不救我们?你不指望她啊!你三心二意!为什么是佛说你三心二意你还别不服氣,你看吧你从早晨一睁眼一直到晚上睡觉,你琢磨琢磨吧你有多少时间在想佛,你有多少时间在打妄想你有多少时间,在妄想、汾别、执着当中你不想他,就和那个左手你不痒痒,右手他不会挠你的

加载中,请稍候......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相信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