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行一字一字文言文一字多义翻译

《一字师文言文翻译》_精选优秀范文十篇
一字师文言文翻译
一字师文言文翻译
范文一:第一讲文言文翻译六字法师用文言文翻译讲义文言文翻译,考试中要求直译,也就是字字落实。所谓字字落实,主要是判断每一个虚词、实词的用法和意义。实词尤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字、活用词等,并做准确解释;虚词是连接句子的节点,所以要把握好虚词的用法,翻译时要仔细琢磨其应该怎么翻译;翻译时另一个要点是把握好特殊句式的翻译以及句子的语气。具体来说,应从“留”“换”“补”“删”“调”“贯”六个方面进行。一、留,即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专有名词,如国名、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朝代名、器物名、书名、度量单位等。(难点是能否判断出翻译的句子中哪个词是以上应省略的)如:1、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2、客有吹洞箫者。练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译文: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接着进了京师,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二、换,即找出句子中的古今同义词、古今异义词和通假字,并将其换成正确的现代汉语中的词汇。a古今同义词,只把单音节词替换成双音节词;兵、目、杯b古今异义词,必须用该词的古义去替换;行李:使者。夫人:那人。非常:意外的事故,不同寻常的。山东:崤山以东。c通假字,换成本字。如:蚤通早。不通否。知通智。1、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疏远
信任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因此
不一定3、秦王还柱而走——通环,环绕练习: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译文:当初,苏武与李陵都是皇帝的侍从。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了,不敢访求苏武。三、删,即去掉那些没有意义的词语。包括:发语词、助词(凑足音节、句中停顿)、结构倒装的标志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虚设成分等。(此题要求对特殊句式和虚词有一定的掌握,难点是能否判断哪些虚词可省哪些虚词不能省)如:1、(夫)赵强而燕弱。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3、何罪(之)有?4、所以遣将军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译文:之所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盗贼的进出和可能发生的意外状况啊。 练习: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译文:已经出洞,就有人责怪那些要求退出来的人。而我也后悔自己随从他们,以至于不能穷尽那游览的乐趣。四、补,即补出省略的语句或句子成分。有的是省略句子,有的是省略句子成分,包括省略主语、谓语和宾语等。(这些省略的成分往往是承前省,难点是能否体会和找出这些省略成分)如:1、沛公谓张良曰:“度我至军中,公乃入。(主语)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谓语)3、竖子,不足与谋。 (宾语)4、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南。(介词)练习:引(
)以为流觞曲水,( )列坐(
)其次。译文:引(清流急湍)来作为流觞的曲水,(人们)列坐(在)曲水的旁边。五、调,即把文言文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表达习惯调整过来。就是将特殊句式找出,并以现代汉语的顺序来翻译。(此步需要好好掌握特殊句式,接下来的课程会重点涉及到特殊句式)1、古之人不余欺也!(宾语前置)2、求人可使报秦者 !(定语后置)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状语后置)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了任命,在危难的时候接受奉命练习:1、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译文:有一个吹洞箫的客人,按着歌声吹箫应和。(定语后置句)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译文:何况我同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以麋鹿为友。
(介宾结构后置)六、贯,指要根据上下文语境,灵活贯通地翻译。 这个“贯”就是“意译”,用通顺连贯的句子翻译原文。有的句子逐字翻译的话往往不通顺,此时也要用意译的方法。(此步是面子工作,须仔细琢磨)1、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注:牛马走,像牛马一样的人。此处为作者自谦词)《报任安书》译:太史公、愿为您效犬马之劳的司马迁拜了又拜说。2、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译:(秦)有并吞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练习:读读下面文段,请严格按照“六字法”来翻译下面一段话。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死, 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冲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 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 “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祥。今单衣见啮, 是以忧戚。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 啮,况鞍县柱乎?”一无所问。太祖 马鞍 在 库,
鼠 所 啮。太祖(的)马鞍放在仓库里,但是被老鼠咬破了。(留)
(换)今 单衣
忧戚。现在
被(老鼠)咬破了,因此(我感到)很忧愁。(换)(留)(补) (换) (调)
(补)(换)况
乎?更何况
柱子上 呢?(换)
(换)(补) (换)(换)曹操的一副马鞍,放在马厩中被老鼠咬了个洞,管马房的小厮害怕曹操怪罪,(他们)商量把自己捆绑起来,当面(向曹操)自首请罪。但还是害怕不能免除(罪责) 曹冲知道后,就对他说:“等待三天,然后再去自首。” 曹冲于是用刀戳破(自己的)单衣,弄得像是被老鼠咬坏的一样,装出极不痛快的样子,来到曹操跟前。曹操看到儿子的失意神色,觉得奇怪,就问他有什么心事。曹冲回答说:“世上的人们都说,谁的衣服让老鼠咬了,谁就不吉利。昨晚我的衣服被老鼠咬破了,所以心里很不痛快。”曹操一听,笑着安慰他说:“好孩子,这都是些无稽之谈,不要信它。别再为这事苦恼了。”一会儿,马房小厮进来向曹操报告马鞍被老鼠咬坏的事,曹操笑着说:我儿子的衣服就在身边,尚且被咬坏,何况是悬在梁柱上呢?”他丝毫不加追究。文言文翻译口诀文言翻译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作业:二世祖讳伍,有善行,称善人公。……好施予,岁时勤力活家,人产计口给食,余悉以贩乡里贫乏者。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扶疏,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高祖讳重光,字廷宣。……丁巳,肃皇新三殿,求大木,取办贵竹。公至,彝人争以所知异木走报公。公深入其阻冲风瘴疠勤事以死事闻特加恩恤赐祭葬壬戌秋三殿告成以公前绩诏赠太仆寺少卿。公性孝友,为颖川公次子,方龀而母沈安人亡。三事继母常、岳、卢,如所生。两弟早夭,抚其遗孤,不殊己子。居乡,恂恂退让,君子也。遇事慷慨,不避艰险。及卒,无一语及家事。世庙谕祭文,有“忠勤报国”之褒,故称忠勤公焉。1、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扶疏,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2、公至,彝人争以所知异木走报公。3、公性孝友,为颖川公次子,方龀而母沈安人亡。断句公深入其阻冲风瘴疠勤事以死事闻特加恩恤赐祭葬壬戌秋三殿告成以公前绩诏赠太仆寺少卿原文地址:
范文二:文言文字词翻译文言文字词翻译41.绝,ju?(1)动词断绝例: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就请允许我立太子为王,来断绝秦国要挟赵国的野心。绝交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赤壁之战》)译文:如果能够凭借江东的军队同中原的曹操相对抗,不如及早和他绝交。横渡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译文:借助舟船的,不是善于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停,止例: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译文:忽然听见醒木一拍,各种声音全都停止了。(2)形容词达到极点例:以为妙绝。(《口技》)译文:认为(这段口技)妙到了极点。陡峭的例: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译文:独自和儿子苏迈坐着小船来到这陡峭的岩壁之下。
隔绝的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译文:率领着妻子儿女和同乡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3)副词很,非常例: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译文:佛印很像弥勒佛。全然例: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促织》)译文:心力、眼力、耳力都用尽了,蟋蟀的踪迹和声音全都没有。42.堪,kn动词经得起,受得住例: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指南录〉后序》)译文:可是处境是那样危急险恶,一个接一个出现,就不是在人世间所能忍受的了。胜任例: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孔雀东南飞》)译文:连作一个小官吏的妻子都不能胜任,怎能跟县令的公子相配。能够例: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译文:不能回想,在佛狸祠堂前面,祭祀的香火旺盛,非常热闹。43.克,k?动词战胜,攻下例: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殽之战》)译文:攻打它又攻不下来,包围它又没有后续部队,我们还是回去吧。成功,完成例:前虞跋胡,后恐疐zhì尾,三纳之而未克。(《中山狼传》)译文:前边怕踩到狼下巴上的垂肉,后面又怕压到狼的尾巴,装了几次都没有成功。能够例: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赤壁之战》)译文:如果这件事能够圆满成功,那么天下的格局就可以定下来了。克制,约束例:克已复礼。(《论语》)译文:克制自己,恢复周礼。通"刻",刀刻,雕刻例:更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史记·李斯列传》)译文:更改器物上的雕刻,统一度量衡和书奏文牍的格式。44.类,l?i(1)名词种类例:世间沟壑中水凿之处,皆有植土龛岩,亦此类耳。(《雁荡山》)译文:世上的沟壑等水流冲刷的地方,都有直立的土层或上部凹陷的岩石,也是这一类情况罢了。事例例: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屈原列传》)译文:它写的事情虽然细小,但主旨却十分重大,所举的事例虽说浅近,表现的意义却十分深远。(2)动词类似,相似例:中绘殿阁,类兰若。(《促织》))译文:中间画的宫殿楼阁一类的东西,很像是寺庙。
类推例: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墨子·公输》)译文:你坚持道义,不肯杀少数人,却要去杀许多人,不能算是懂得类推事理。(3)副词。大都、大多例:近岁风俗尤多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训俭示康》)译文:近年来风气尤其奢侈浪费,当差的人多穿上了士人的衣服,农夫穿上了丝织品做的鞋子。45.怜,lián哀怜,同情例: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耶?(《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您纵然轻视我赵胜,抛弃我,使我投降秦国,难道你就不怜惜你的姐姐吗?疼爱,爱惜例: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触龙说赵太后》)译文:男人也疼爱他的小儿子吗?爱戴例: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陈涉世家》)译文:项燕做为楚国的将军,多次立功,爱护士兵,楚国人爱戴他。46.弥,mí,满,遍例:夜雪初霁,荠麦弥望。(《扬州慢》)译文:一夜的大雪刚刚停止,满眼都是荠菜和野麦。(2)副词,更加,越发例: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译文:奉送的越多,侵犯得就越厉害。47.莫,m?,通"暮",晚上("暮"的本字)例: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译文:到了晚上,月光明亮,独自和儿子苏迈坐着小船来到这陡峭的岩壁之下。(2)代词没有(谁)例: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赤壁之战》)译文:除了刘备没有谁能够抵挡曹操的。没有(什么)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者,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鱼我所欲也》)译文:假如人想要得到的没有什么比生存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使人生存下去的方法有什么不能使用的呢?(3)副词表否定,不例: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促织》)译文:成名在仓促之间不知用什么办法来解救,跺着脚,急得变了脸色。表禁止,不要例: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赤壁之战》)译文:希望及早确定对策,不要采纳那些人的意见。表测度,或许例:其事体莫须有。(《宋史·岳飞传》)译文:那些事情或许有吧?48.内,读音一:n?i里面例:少时,帘内掷一纸出。(《促织》)译文:不多会儿,帘子里面扔出一张纸。皇宫,宫内例: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不敢会友。(《训俭示康》)译文:近来士大夫家庭,就如果不是按照宫内方法制造出来的,……不敢约会亲友。内部,常指国内、朝廷内例:内立法度,务耕织。(《过秦论》)译文:内部订立法令制度,致力于农业生产。内心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赤壁之战》)译文:现在您表面上假托服从的名义,内心却怀着犹豫不决的打算。读音二:nà,通"纳"动词让进例: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译文: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放进例:内狼于囊。(《中山狼传》)译文:把狼放进口袋里。接纳,收容例:亡走赵,赵不内。(《屈原列传》)译文:(怀王)逃到了赵国,赵国不肯收容他。交纳例: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史记》)译文:老百姓缴纳一千石粮食,就授官一级。49.期,读音一:q限定或约定的时间例: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译文:赶上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耽误了约定的期限。日期,时候例: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梅花岭记》)译文:谁是到时候帮助我成就(殉国)大节的人?
约会例:与老人期,何后也?(《留侯世家》)译文:和老年人约会,为什么落在后面?约定例: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孙膑》)译文:约定说:"晚上看到(树下)点起火就一齐放箭。"
期望,希望例: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察今》)译文:好的宝剑是指望用它砍断东西,不是指望他一定是镆铘剑。读音二:j名词。一周年,一整月。例: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满一年之后,即使有想要进谏的,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50.奇,读音一:qí(1)形容词奇特,罕见例: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游褒禅山记》)译文:前进越是困难,见到的景物也越发奇特。
特殊,不平常的例: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六国论》)译文:拿事奉秦国的心思来礼待天下有特殊才能的人。
珍贵的,稀奇的例:里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居为奇货。(《促织》)译文:乡里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的蟋蟀,就用笼子把它们养起来,当作珍奇的货物储存起来。出人意料的(措施)(计谋)例:若兵来则出奇兵击之。(《失街亭》)译文:如果魏军到来,我们就派出他们意料不到的军队来攻打它。美好的,合宜的例: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孔雀东南飞》)译文:现在如果违背了他的情意,恐怕这件事不太合适。惊异例: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促织》)译文:每当听到弹奏琴瑟的声音,就会按照节拍跳舞,(宫里的人)更加感到惊异了。认为出众例: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张衡传》)译文: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才能出众。读音二:j,命运不好,运气不好,常"数奇"连用例: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史记·李将军列传》)译文:认为李广老了,命运不好,不叫他与匈奴的单于对敌。(2)数词,表单数、零数或余数例: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核舟记》)译文:船从头到尾大约八分多一点,高约两个米粒左右。51.迁,qin动词由下面移至上面,泛指迁移例: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指南录〉后序》)译文:当时元兵已迫近京城门外,无论是迎战、拒守、迁都都来不及了。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例: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张衡传》)译文:安帝素常听说张衡擅长术数之学,派公车特意召请,任命他做郎中,后来又提升为太史令。有时也指降职例: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琵琶行(并序)》)译文:被此人的话所触动,这天晚上才有了被贬官的感觉。放逐,征发例: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过秦论》)译文:然而陈涉是以破瓮做窗户,用草绳拴门轴的穷人家的孩子,是农村中耕田为生的人,又是被征发戍边的人。改变,改动例: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译文:齐国人没有贿赂秦国,结果还是在五国之后政权易主,为什么呢?52.请,qng请求。请人做某事。例: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我听说赵王喜欢音乐,请你弹瑟吧。
请人允许自己做某事例: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石壕吏》)译文:我老太婆虽然年老力衰了,还是请允许我跟你们连夜回去。谒见,问候例: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公子听说这个人,就前去问候他,想要送他厚礼,他不肯接受。邀请,约请例: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就邀请门客,准备了百余辆兵车,想率领着门客前去与秦军拼命。请教,请示例: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五人墓碑记》)译文:之后又以苏州百姓作乱为名向朝廷请示。
说情例:文嬴请三帅。(《殽之战》)译文:文嬴为三个被俘的秦军将领说情。(2)副词,表示尊敬,不翻译例: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五步之内,我要用我颈上的血溅在您的身上。53.穷,qi?ng处境困难,环境险恶例:穷饿无聊,追购又急。(《〈指南录〉后序》)译文:处境险恶,饥饿无所依靠,敌人悬赏追捕的又很紧迫。不得志,不显贵例: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译文:在不得志的时候,则更加坚强,不放弃自己高远的志向。贫困例: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鱼我所欲也》)译文:(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供养,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我的恩德吗?终了,穷尽,用尽例: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病梅馆记》)译文:用尽我毕生的时光来治疗病梅啊!寻到尽头例: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译文:又向前走,想要走到那桃花林的尽头。54.去,qù离开例:欲呼张良与俱去。(《鸿门宴》)译文:想要叫张良和他一同离开。距离例: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赤壁之战》)译文:距离曹军二里多时,同时点起火来。
除掉,去掉例:为汉家除残去秽。(《赤壁之战》)译文:替汉室除去奸贼,清除污秽。前往,到……去例:僧富者不能去,而贫者至焉。(《为学》)译文:富和尚不能前往,穷和尚却到了那里。
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例: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译文:那舞榭歌台等昔日的豪华景象和英雄业绩全都被风雨吹打掉了。(2)形容词,过去的例: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琵琶行》)译文:我自从去年离开京城,被贬官到浔阳,疾病缠身。55.劝,quàn动词劝勉,勉励例:果行,国人皆劝。(《勾践灭吴》)译文:正式出征的那一天,国内的百姓都互相勉励。
劝说,劝告例: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赤壁之战》)译文:当时周瑜接受使命到番阳去了,鲁肃劝孙权召周瑜回来。56.却,qu?退例:相如因持壁却立。(《廉颇涵相如列传》)译文:于是蔺相如拿着宝玉退后站立。使退,击退例: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六国论》)译文:后来秦国又两次进攻赵国,李牧连续打退了他们。拒绝,排斥例: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谏逐客书》)译文:作王的不排斥百姓,所以能成就他的功业。
回头例: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译文:回头看妻子儿女的忧愁都到哪里去了?随手卷起诗书,大家都高兴得像要疯了。去掉,消除例: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聂夷中《伤田家》)译文:医治了眼前的病痛,挖掉了心上的肉。(2)副词,表将要重复或继续。还,再例: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译文:什么时候能够(和你)一同坐在西窗下,剪烛夜话,再说说巴山夜雨时的情景。(3)连词,表转折例: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旅次朔方》)译文:没有来由的再次渡过了桑干河,却又希望并州就是自己的故乡。57.如,rú往,到……去例: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屈原列传》)译文:就和齐国绝交了,派使者到秦国去接受土地。
顺例: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赤壁之战》)译文:万一遇到不顺心的情况,就回来找我。
如同,好像例: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桃花源记》)译文:(桃花源中的)男女穿着都和外面人一样。
及,赶上例: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鸿门宴》)译文:沛公默然了,说:"本来就赶不上他啊。"
按照例:先生如其指,内狼于囊。(《中山狼传》)译文:东郭先生依照老丈的意思,把狼装进袋子里。(2)连词表假设,假如,如果例: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译文:您如果知道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您的百姓比邻国多了。表选择,或者例: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译文:遇到祭祀,或者诸侯会盟,我愿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4)助词,形容词词尾例: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尽心》)译文:君子拉开弓不放箭,作出跃跃欲试的样子。58.若,ru?像,好像例: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齐桓晋文之事》)译文:像我这样的人,可以使百姓安定吗?及,比得上例: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徐公不如您这么漂亮啊。(2)代词表第二人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译文:不然的话,你们这些人都要被他俘虏。表近指,"这""这样""如此"例: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齐桓晋文之事》)译文:凭这样的做法,去追求您想要得到的东西,就想爬上树去逮鱼一样。(3)连词,表假设,"如果""假如"例:若止印二三本,未为简易。(《活板》)译文:如果只印两三本,不算简单易行。59.善,shàn好的,善良的例: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译文:征求询问好的道理,考察采纳正确的意见。
好例: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信陵君窃符救赵》)译文:晋鄙如果听从,很好;如果不听从,可以让(朱亥)击杀他。友好的,亲善的例:不如因而善遇之。(《鸿门宴》)译文:不如借这个机会好好的对待他。(2)名词好人,好事,好的行为例: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译文:积累善行,成为美德,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好的方法例: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谋攻》)译文:不必作战就使对方的军队屈服,这是高明中最高明的办法。(3)动词交好,亲善例: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译文:楚军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与留侯张良交好。长于,善于例: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译文:京城里有(一个)善于表演口技的人。做好,处理好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译文:工匠想要做好他的工作,一定先使他的工具锋利。喜欢,羡慕例:善乃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译文:羡慕世间万物遇到了大好时节,感叹我的生命已经快要走到尽头。通"缮",修治,引申为擦拭例: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庖丁解牛》)译文:因此感到心满意足,把刀子擦拭干净,收藏起来。(4)表示应答之词。例:王曰:"善!"(《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齐威王说:"很好!"60,少,读音一:sho,数量少,不多例: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论积贮疏》)译文:生产(粮食)的人很少,而浪费(粮食)的人却很多,天下的财产怎能不枯竭呢?缺少例: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译文:遥想在今天兄弟们登高的时候,每个人身上都插上茱萸,却少了我一个人。削减,减少例: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贾谊《治安策》)译文:想要使天下政治安定,不如多封一些诸侯国,以削弱他们的力量。瞧不起,轻视例:议者以此少之。(《晋书·陈寿传》)译文:评论的人因此瞧不起他。(3)名词,少数人例: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译文:你坚持道义,不肯杀少数人,却要去杀许多人,不能算是懂得类推事理。读音二:shào,青年,少年例: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集序》)译文:众多名流贤者都来到这里,老老少少全聚集在一起。(2)形容词年少,年轻例:衡少善属文。(《张衡传》)译文:张衡年轻的时候就善于写文章。小例: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触龙说赵太后》)译文:我的儿子舒祺,年龄最小,没有出息。
读音三:sho副词,表程度,稍微,略微例: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五人墓碑记》)译文:被砍下的首级挂在城门上,脸色一点也没有改变。阅读详情:
范文三:初一文言文翻译初一文言文翻译:《论语》十则·原文和译文[标签:初一 文言文]中考热点资讯 免费订阅摘要:《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这一说法,大体可信。原始记录杂出于众手,最后编定当在战国初期,以曾参门人为主,,,,初一文言文翻译:《论语》十则·原文和译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解词:时:按时;说:同“悦”,愉快。翻译: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赏析: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解词:故:旧的(知识);知:理解、领悟。翻译: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3、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为政》)解词: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翻译: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赏析: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解词:愠:恼恨。翻译:孔于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赏析: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解词:耻:以,,,,为羞耻翻译: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解词:识:记住;厌:满足;诲:教导。翻译: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孔于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对我来说,有什么呀?”表现了孔子的自信。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翻译:孔子说:“(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这段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只有以之为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9、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翻译:孔子站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去。”讲的是珍惜宝贵的时光。10、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翻译:孔于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思考问题,(但并)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阅读详情:
范文四:文言文翻译(一)文言文翻译(一)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翻译:孔子说: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翻译:孔子说:阅读详情:
范文五:文言文翻译一文言文翻译十点失误文言文翻译注意“五看”从近几年的文言文主观翻译题来看,考查的是对全句的理解,但命题人选择文句是独具慧眼的。他们往往会选择那些有重要语法现象的文句让考生翻译,同时也将其列为高考阅卷的采分点,因此,考生必须特别注意这些采分点。在答题时,我们除了把握句子翻译“信、达、雅”的要求,掌握“留、对、拆、增、删、调”等六种翻译方法外,还需注意五看:一看特殊句式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或谓语动词、省略宾语,省略介宾短语以及介词的省略)。在复习中,考生必须对各种句式的表现形式做到心中有数,考试时才能运用自如。如:(2004·福建)欲而得之,又何请焉?译文:(你)想要的(东西)已得到了,还请求什么呢?(2004·广东)不识吾子奚以知之?译文:不知道您凭什么知道这件事?以上两例中,“何请”和“奚以”都是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现象,翻译时须按现代汉语的语序译出。又如:(2004·上海)若有见暴如是叟者,又必不与也。译文:如果有人像这个老人—样被欺负,也—定不会给他马驹的。此例中,“有见暴如是叟者”,是定语后置句,“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只有弄明白了句式才好下手。二看词类活用词类活用考查得比较多的是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如:
(2002·上海)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译文是:然而也对他不采纳我的意见而实现自己的心愿感到惊异。要翻译好这个句子,须弄清“奇”字是意动用法。又如:(2003·全国)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译文是:裴矩竟然能够当廷辩驳,不肯当面顺从。此题得分的关键在于能否看出“廷”和“面”是名词作状语。还有:(2004·湖南)
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译文:凭借这保全他们的真性,并闻名后世。句中“全”和“名”,一个是形容词用作动词,一个是名词用作动词,知晓这两个字的活用现象,才能翻译得准确得体。三看通假现象通假现象大致有五种情况:1、音同形似;2、音同形异;3、音近形似;4、音近形异;5、音异形似。中学教材中出现的通假字有180个左右,平时注意了积累,考试时就不为难了。如:(2002·上海春季)知者创物,能者述焉。译文是:有智慧的人开创一门新的技艺,有才能的人对之加以传承(传述)。
这句话考查的重点是对“知”和“焉”的理解,如果不了解“知”字的通假现象,就丢失了一个得分点。又如:(2004·青海)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赈亲族,家人绩纺以供朝夕。译文:每月初得到俸禄,仅仅留下自身口粮,其余全都分开周济亲族,家人绩麻纺线来供给早晚饮食。(2004·江苏)每曲意事二人,绩不少降节。译文:常常违心地奉承二人,徐绩并没有稍稍降低自己的品节。青海卷中“裁”就是通假字,通“才”,理解为“只,仅仅”。江苏卷中的“少”通“稍”,理解为“稍微,稍稍”。如果对通假现象不了解,句子就很难翻译正确。
四看古今异义古今异义的考查近几年在文言文客观题中时有考查,并且多以古今异义的复合词出现。2001年全国题考查了“反间、南面、鼓噪、扰乱”,2002年北京题考查了“穷困”,2003年北京题考查了“具有”等等,2004年则拓展到了主观翻译题中。(2004·天津)意气益厉,乘胜逐北译文:精神更加振奋,趁着胜利追击败兵。句中的“意气”一词,就不能按现代汉语中的“意气”来翻译,否则失当。
五看固定结构固定结构也是一个重要的考查点。2002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就考了这样一个句子:
其李将军之谓也:译为“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就考查了“其,,,,之谓也”这个固定结构。(2004·湖北)今之朝臣无以易薛季昶。译文:如今的朝臣当中,没有人能够取代薛季昶。句中“无以”就是一个固定结构。
常见的固定结构有20多种,笔者认为以下几种需特别引起注意:如,,,,何、奈,,,,何、若,,,,何,译为“对(把),,,,怎么办呢”?如:若楚惠何?对楚国的恩惠怎么办呢?何,,,,为、何以,,,,为、奚以,,,,为
译为:“还要,,,,干什么呢”?如: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上天要使我灭亡,我还要渡河干什么呢?得无,,,,乎、无乃,,,,乎
译为:“恐怕,,,,吧”?如:无乃尔是过与?恐怕该责备你吧?庸,,,,乎、其,,,,乎
译为“难道,,,,吗”?如: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难道我中国果真是老大吗? 例: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分析例: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例: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韩信曰: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①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②阳月南飞雁, 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 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 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 应见陇头梅。【注】①本诗是诗人流放广西钦州途经大庾岭时所作。大庾岭在今江西大庾,岭上多生梅花,又名梅岭。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的分界线。②阳月:指农历十月。⑴前两联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或对照手法、比兴手法)(1分);由雁及人,表达了诗人忧伤、思乡等复杂的内心情感(1分)。⑵这里描写的是昏暗、恼人的景象:黄昏到来了,江潮初落,水面平静得令人寂寞,林间瘴气缭绕,一片迷蒙。(1分)这两句写景接上两句的抒情,(1分)以景衬情,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气氛,烘托出悲苦的心情。(1分)同时又为下文进一步地抒情而蓄势。(1分)⑶明晨踏上梅岭,遥望故乡,多么想跟古人一样寄一枝梅,来安慰家乡的亲人。(1分)运用这一典故再次表达了思乡之情,深化了主旨。(1分)阅读详情:
范文六:2013文言文翻译(一)文言文翻译训练2013版(一)主备人:张艳梅学习重点:准确翻译句子,注意字字落实学习过程:1. 其夏,上立胶东王为太子。梁王怨爰盎及议臣,乃与羊胜、公孙诡之属谋,阴使人刺杀盎及他议臣十余人,贼末得也。于是天子意梁,逐贼,果梁使之。遣使冠盖相望于道,覆按梁事。捕公孙诡、羊胜,皆匿王后宫。使者责二千石急,梁相轩丘豹及内史安国皆泣,谏王。王乃令胜、诡皆自杀,出之。 ①梁王怨爰盎及议臣
②于是天子意梁,逐贼,果梁使之
③遣使冠盖相望于道,覆按梁事2. 于是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胜数。及太后赐百官负绢,任意自取,朝臣莫不称力而去,惟融与陈留侯李崇负绢过任,蹶倒伤踝。太后即不与之,令其空出,时人笑焉。侍中崔光止取两匹,太后问侍中何少,对曰:“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矣。”朝贵服其清廉。①②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太史公《陈涉世家》:“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又曰:“戍死者固什六七,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迭用七死字,汉书因之。汉《沟洫志》载贾让治河策云:“河从河内北至黎阳,为石堤,激使抵东郡平刚;又为石堤,使北抵黎阳观下;又为石堤,使东北抵东郡津北;又为石堤,使西北抵魏郡昭阳;又为石堤,激使东北百余里。”间河再西三东,凡五用石堤字而不为冗复,非后人笔墨畦径所能到也。①《汉书》因之②间河再西三东,凡五用石堤字而不为冗复译文:4、翻译下一段文言文。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5.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人也。少好学,师事同郡谯周。仕蜀为观阁令史。宦官黄皓专弄威权,大臣皆曲意附之,寿独不为之屈,由是屡遭谴黜。遭父亲,有疾,使婢丸药,客往见之,乡党以为贬议。①宦官黄皓专弄威权,大臣皆曲意附之
②乡党以为贬议6.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申子(申不害)请仕其从兄官,昭侯不许也。申子有怨色。昭侯曰:“非所谓学于子者也。听子之谒,而废子之道乎?又亡其行子之术,而废子之谒乎?①子尝教寡人循功劳,视次第。今有所求,此我将奚听乎?”②申平乃辟舍请罪,曰:“君真其人也!” (选自《战国策》)①译文:②译文:7.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①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联与之共有府库耳
②犹惜其有功,不之罪8.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贞观七年,太宗幸蒲州,刺史赵元楷课父老服黄纱单衣,迎谒路左,盛饰廨宇,修营楼雉以求媚。①又潜饲羊百余口鱼数千头,将馈贵戚。太宗知,召而数之曰:“联巡省河、洛,经历数州,凡有所须,皆资官物。卿为饲羊养鱼,雕饰院宇,此乃亡隋弊俗,今不可复行!当识臣心,改旧态也。”②以元揩在隋邪佞,故太宗发此言以戒之。元楷惭惧,数日不食而卒。 (选自《贞观政要》)①译文:②译文:9.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太祖少机警有权术,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禺页
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①故世人未之奇也
②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参考答案】1. ①梁王痛恨爰盎以及其他参与计议的大臣②于是天子怀疑梁王,追得刺客,(审问之下)果然是梁王指使的③派遣使者一路上冠盖相接络绎不绝,审察追查梁王的罪行2.①朝中大臣没有不按照自己的能力(负绢)离开的②臣子我两只手,只拿得了两匹,已拿得够多了3、①《汉书》沿用了(这些文句)
②阻隔黄河两次向西三次向东,共五次使用“石堤”一词却不让人感到冗长累赘。4、翻译:景公在位当政时,曾连续下雪三天而不放晴。景公穿着白色的狐裘大衣,坐在大堂一边的台阶上。晏子入宫觐见,站了一会儿, 景公说,“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却不那么冷。”晏子说:“天真的不冷吗?”景公笑了笑。晏子说:“晏婴我听说古代贤明的君王自己饱了却知道别人饿着,自己暖了却知道别人冻着,自己安逸了,却能知道别人正在辛劳。可惜现在您却不知啊!” 景公说:“好!寡人我受教了。”于是拿出裘衣与粮食,发放给那些受饥寒煎熬的人们5、①宦官黄皓独掌大权耍弄威势,大臣们都违心地附和他②乡里给了(陈寿)贬抑的品评6.①你曾经教导我要按照功劳的大小,安排相应的官职等级。现在你要我让你的堂兄做官,这样,我将听从哪一种意见呢?(重点考查对“尝”“循”“次第”的理解和宾语前置句式。 ②申不害就退避一段距离,请求(昭侯)治罪,说:“君王真是(我理想中的)有道明君啊。”(重点考查对“辟舍”“其人”的理解。)7、①顺德果真能够有益于国家的话,我可以和他共享(内廷)库房中的(财产)。②还是念及他有功于国,没有降罪于他。8、①(赵元楷)又暗地里养了一百多只羊、几千条鱼,准备赠送给皇帝的亲属。(重点考查对“潜”“馈”“贵戚”的理解。)②因为元楷在隋朝就是一个奸邪谄媚的人,所以太宗说这番话来警告他。(重点考查对“以”“邪佞”“故”“戒”的理解。)9、①因此当时人并不将他看作什么了不得的人物②能够安定天下的,大概就是先生吧阅读详情:
范文七:文言文六字真言翻译法“六字真言”翻译法。1、录凡是人名、地名、官衔、时间等词语,一律照录下来,不必翻译。2、增文言文基本上是单音节词,翻译成现代汉语就得扩大成双音节词,即增加词语。如:“妻子”,要译成“妻子儿女”。3、补文言文中,承前省、对话省的语句,一般不必补加主语;无主句不必补加主语;韵文也不必刻意填补成分。其他情况则必须补加,如“沛公军霸上”中的介词“于”,“若属皆且为所虏”中的介词“为”的宾语“之”,都必须补上。4、删凡是不能或不便落实于译文的词语,删除它们又不影响语意的,都在被删除之列。如:a“夫晋,何厌之有?”;b“蚓无爪牙之利”。其中..的“之”是 表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的结构助词,要删掉。5、换如果直译出来的词语不够贴切流畅或不合乎情理,就要更换词语。如果无论怎么更换,都不恰当,就要考虑是否通假或活用,当然,词语更得更换。如:“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中的“从”,应译作“使(百余骑)跟从”; “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应译作“把(之)当作老师”或“以(之)为老师”。6、调文言句中的各成分的排列顺序、用词的位置或各个句子的先后顺序,如果与现代汉语的习惯相同,无需调换位置。若遇到特殊句式,则必须调换位置,以便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如“沛公安在?”中的“安”,是宾语前置,翻译时,要调换到谓语“在”的后面;再如“蚓无爪牙之利”中的“利”,是定语后置,翻译时,要调换到宾语“爪牙”的前面。? (1)所选材料以人物传记为主,辅之以与官职、法律有关的内容。? (2)所选文章的内容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般赞扬所记人物,弘扬正义,贬斥邪恶。? (3)所选的材料篇幅较短,400字左右,文后有一定量的注释。注释往往给阅读提供一定的信息,有时是重要的信息。? (4)涉及到的实词和虚词及考题中的例句越来越贴近教材。阅读详情:
范文八:文言文翻译直译教师版文言文翻译学案如何完整、准确地翻译文言文一.回顾,纠错找出文段译文中的错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译:古代用巫术医术为人治病的人,弹奏音乐的人和各行各业的工匠艺人,他们不顾耻辱地相互学习。士大夫的族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就成群聚集起来笑别人。问他们笑什么,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地位低就值得羞耻,官职高就近乎阿谀。二.分析,归纳根据加点字翻译时的共同点将下列句子分成五类,并总结出各个类别中加点字的特点(一)留:人名、地名、年号、官职等。1、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司马迁《鸿门宴》) ......译:至和元年七月某一日,临川王安石作记译:沛公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二)删:无需翻译的虚词、偏义复词中的虚设成分、同义词等;6、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孔雀东南飞》) ..7、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陶渊明《桃花源记》 ...16、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韩愈《师说》) .译:古人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译:白天黑夜辛勤劳作,孤零零受尽折磨。译: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面)好像有光亮。(三)补:省略句(省略介词、省略主语、省略宾语)、数词3、沛公军霸上。(司马迁《鸿门宴》) ...5、竖子不足与谋!(司马迁《鸿门宴》) ..9、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郑伯克段于鄢》) ...11、轩凡四遭火。(归有光《项脊轩志》) .译:沛公驻军在霸上。译: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事。译:姜氏请求京邑,庄公就让共叔段住在那里,大家称他为京城太叔。译:项脊轩总共四次遭受火灾。(四)调:倒装句(定语后置、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荀子《劝学》) ........10、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刘向《晏子治东阿》) .......12、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
....15、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不拘于时,学于余。(韩愈《师说》) ..译:你把东阿治理得很好!译:这样还不能使天下归服的,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和强壮的筋骨。译:不被时下风俗所拘束,向我学习。(五)换: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司马迁《鸿门宴》) .13、外连横而斗诸侯。(贾谊《过秦论》) ....14、古之学者必有师。(韩愈《师说》) ..译:明天早晨不能不早早地亲自来向项王谢罪。译:对外采用连横的策略使诸侯各国自相争斗。译:古代学习的人必定有老师。总结翻译的步骤:三.巩固练习1、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不恐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1)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译:像这样的劳苦功高,没有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谗言,要杀有功劳的人,这是灭亡了的秦国的后续者啊。我私下认为大王应该采取这种做法。析:而:连词,表转折,可是;细说:古今异义,谗言,小人之言;此······耳:表判断,这是······啊,续:动词作名词,后续者;窃:副词,私下,私自,用作谦词。为:认为。“窃为大王不取也,”省略句,即“(吾)窃为大王不取(之)也”2、道光三年,陶澍就擢巡抚。安徽库款,五次清查,未得要领。澍自为藩司时,钩核档案,分别应劾、应偿、应豁,于是三十馀年之纠轕,豁然一清。濒江水灾,购米十万石,赈务核实,灾民赖之无失所。又怀远新涨沙洲阻水,并开引河,导之入淮。淮水所经,劝民修堤束水,保障农田。各县设丰备仓于乡村,令民秋收后量力分捐,不经吏役,不减粜,不出易,不假贷,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①而去其弊。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注:①社仓法:用义仓来积谷备荒的方法。(1)岁歉备赈,乐岁再捐,略如社仓法而去其弊。(4分)收成不好就储存粮食来准备赈灾,丰年再捐出粮食,大略如同“社仓法”,但是去除了“社仓发”的弊端。(2)创辑《安徽通志》,旌表忠孝节烈以励风俗。(3分)陶澍创作编辑了《安徽通志》,表彰忠臣孝子节妇烈女来勉励人们崇尚好的风气和沿袭好的风俗。阅读详情:
范文九:文言文翻译翻译小石潭记从小石潭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隔着成林的竹子,听到水的声音,好像玉佩和玉环碰撞发出的叮咚声,心里(感到)很高兴。砍伐竹子开拓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潭水尤其清澈,(小潭)以整块石头作为底,在靠近岸边的地方,(潭底)有些石头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态。青色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向下直射到潭底,(鱼影)映在水底的石头上,(鱼影)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忽然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人嬉戏。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时隐时现,但也可以清楚的看见。而小潭两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难以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坐在小石潭边,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静悄悄地没有人迹,(这样的环境)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这氛围令人感到哀伤(寒意刺骨的凄凉,寂静深远的悲怆)。因这里的环境过于冷清,不可以长时间停留,于是(我)记下此件事便离开了。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作为随从跟着去的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的年号。当时作者谪(zhé)居黄州已经四年),夜晚,(我)解开衣服想睡觉时,(看到)月光洒进房间,就愉快的起身行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便)一同在庭院里散步。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草和荇草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一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松柏树?只是缺少了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游恒山记十一日,风平云散,澄碧的天像水洗过一样。(我)拄着手杖攀登恒山,向东走,一路尽是低矮的土山,没有爬山的劳累。
走了一里,转向北再走,所见到的山都是煤炭,不需要深挖就可得到。又走了一里,山上的土石都呈红色。有盘曲的松树并列路旁,有一座亭叫望仙亭。又走了三里,山势渐渐高起来,阳光透过松树像过筛一样投下阴影,这里名叫虎风口。从此石路萦绕盘旋,开始顺着山崖,借着峭壁,向上攀登。攀了三里,有一座高大的牌坊刻着“朔方第一山”,里面有一间官署,有厨房,有水井。从牌坊的右边向东一步一步踩上台阶而上,崖的半腰是寝宫,寝宫的北边是飞石窟,再向上就是北岳殿了。北岳殿上面是绝壁,下面挨着官署,殿下很高的台阶插向天空,堂四面的廊屋上下,高大的石碑密集地竖立着。从殿的右面上去,有石窟,就着改成一间屋子,叫会仙台。台中塑着群仙,四周排列紧密没有空隙。我这时想着从高崖攀援,登上绝顶。转过北岳殿东,望见高崖裂开的地方,中间悬垂千尺草莽,是登顶的小路,于是(我)脱下衣服攀着踩着登上山顶。行了二里,出了高崖,抬头望向山顶,还突出地悬在半空里,然而满山的荆棘茂密,参差的树枝和枯竹,只是钩刺衣服,抓住攀踏立即折断,不断地努力,却好像坠入洪流中,淹没在水里不能出来。我更加鼓足勇气攀登,许久才钻出荆棘,登上峰顶。这时阳光明丽,向下看山的北面,山崖上的岩石嶙峋开裂,像要纷纷坠落一样,各种树浓阴遮蔽。这山的土山没有树,而石山才有树。北边的山坡都是石山,所以树都长在北边。浑源州城,也在山麓。向北看,隔着一重山,苍茫看不到边际。南边是龙泉山,西边是五台山,呈现出一派青色,跟恒山作伴。近处是向西延伸的龙山,龙山的东边是它的支峰,好像肩并肩、衣袖连衣袖地阻挡着沙漠。过了一会儿,从西峰下山,寻找先前进入山峡的高崖,俯身看一片茫茫,不敢下。忽然回头向东看,见有一个人在上面飘摇,因而又上到那里问那个人,他指着东南松柏之间,朝着那个方向走,就是上山时所见到的寝宫后面的高崖顶。不一会儿,果然有一条路。经过松柏林,先前从山顶望松柏是一片葱青,像是蒜叶草茎一样,到了这里一看却是合抱的参天大树,比虎风口的松柏大不止百倍啊。从山崖隙缝直下,恰好到寝宫的右边,就是飞石窟了。[1]满井游记北京一带气候寒冷,花朝节过后,残余的寒冷仍然很厉害,冷风时常刮起来,飞沙走石。我受束缚得不到施展而拘束于一间房子以内,想出去也不行。每次冒着狂风快速行走,还没走够百步就返回了。二十二日天气略微暖和,(我)和几个朋友从东直门出去,到了满井。高高的柳树夹立在河堤两旁,肥沃的土地微微湿润,一眼望去空阔无际,(我)好像是从笼中飞出去的天鹅。在这时河面上的冰开始融解了,水波开始发出亮光,泛起一层一层鱼鳞似的波纹,水清澈极了,可以看见水底,水面亮晶晶好像刚刚打开的镜匣,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里射出一样。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干净,美好的样子像刚刚擦拭过一样,美丽妩媚,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髻鬟一样。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未舒展,柔软的柳梢在春风中散开,麦田里的麦苗高约一寸。游人虽然不多,汲泉水煮茶喝的人,端着酒杯唱歌的人,穿着盛装而骑驴的人,也时时有。风力虽然还很猛烈,但是徒步行走却会汗流浃背。凡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戏水的鱼,都悠然自得,一切动物当中都透出喜悦。(我这)才知道郊田以外未尝没有春天,只是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这罢了。能够不因游玩而耽误公事,流连于山石草木之间的,只有我这个官职的了。而这里与我住的地方正好接近,我的郊游将从满井开始,怎么能够没有文章记述呢?己亥年的二月。阅读详情:
范文十:文言文翻译文本(师)南京市、盐城市2013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二、文言文阅读 (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范景仁墓志铭苏 轼公姓范氏,讳镇,字景仁。四岁而孤,从二兄为学。薛奎守蜀,公时年十八,奎与语奇之,还朝与公俱。举进士,为礼部第一,释褐为新安主簿。宰相庞籍言公有异材,恬于进取,特除直秘阁,擢起居舍人。 .公姓范氏,名叫镇,字景仁。他四岁失去父亲,跟随两个哥哥学习。薛奎做益州知州,范公那时只有十八岁,薛奎和他交谈,感到很惊奇。薛奎任满还朝时,就带着范公一起回到京城。范公参加进士考试,考中礼部试的第一名,初为官担任新安县的主簿。宰相庞籍说他有特殊才能,生性恬淡不急于进取,破格给他加官为直秘阁,又提拔为起居舍人。 仁宗性宽容,言事者务讦以为名,或诬人阴私。公独引大体,略细故。时陈执中为相,公尝论其无学术,非宰相器。及执中嬖妾笞杀婢,御史劾奏,欲逐去之。公言:“今阴阳不和,财匮民困,盗贼滋炽,执中当任其咎。闺门之私,非所以责宰相。”识者韪之。仁宗性情宽容,奏事的官员专靠揭发别人来使自己扬名,有的甚至以暴露别人的隐私来抬高自己。唯独范公只看人的大节,从不计较行为琐事。当时陈执中担任宰相,范公曾经批评他学问不高,不具备做宰相的才能。后来陈执中的宠妾打死了一个婢女,御史弹劾他,想要把他赶下台。范公说:“如今天地阴阳不和,国家财政匮乏,人民贫困,盗贼嚣张,陈执中应当承担这些责任。但是家庭内部的私事,不是用来责备宰相的理由。”有见识的人都赞同他的说法。仁宗即位三十五年,未有继嗣。嘉祐初得疾,中外危恐,不知所为。公独奋曰:“天下事尚有大于此者乎?”即上疏曰:“太祖舍其子而立太宗,此天下之大公也。愿陛下择宗室贤者,异其礼物,而试之政事,以系天下心。”章累上,不报,因阖门请罪。执.政谓公:“上之不豫,大臣尝建此策矣,今间言已入,为之甚难。”公复移书执政曰:“事当论其是非,不当问其难易。速则济,缓则不及,此圣贤所以贵机会也。诸公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凡章十九上,待罪百余日,须发为白。仁宗即位三十五年,没有继承人。嘉祐初年,仁宗得了病。朝廷内外都为继承人的事感到危急和恐惧,不知怎么办才好。唯独范公激昂地说:“天下还有比这件事更重要的吗?”立即上书说:“太祖舍弃自己儿子而立太宗为皇帝,这是天下最大的公心。希望陛下选择宗族中贤德的人,给他们异于常人的礼仪待遇,让他们学习政事,以此来稳定人心。”奏章多次呈上,没有回音。于是范公就闭门请罪。执政大臣对范公说:“自从皇上身体不好,大臣们曾经提出过这个建议,如今有人先进行挑拨,再做这件事就很难了。”范公又写信给执政大臣说:“做事应当看它对与不对,不应当看它好做还是难做。赶紧办就能成事,再晚就来不及了,这就是圣贤把机会看得很宝贵的缘故啊。你们说今天此事难于以前,怎么知道以后再做不比今天更难呢?”范公前后上了十九次奏章,在家等待获罪一百多天,胡须头发都因此变白了。王安石为政,改常平为青苗法。公上疏曰:“常平之法,始于汉之盛时,视谷贵贱发敛,以便农末,不可改。而青苗行于唐之衰乱,不足法。”疏三上,不报。即上言:“臣言不行,无颜复立于朝,请致仕。”疏五上,最后指言安石以喜怒赏罚事,曰:“陛下有纳谏之资,大臣进拒谏之计;陛下有爱民之性,大臣用残民之术。”安石大怒,自草制,极口诋公。落翰林学士,以本官致仕。公上表谢,其略曰:“虽曰乞身而去,敢.忘忧国之心?”王安石执政后,改过去的常平法为青苗法。范公上疏说:“常平法,始于汉朝最强盛的时候,根据谷物价格的贵贱来收购和出售,用来方便百姓,常平法不能改变。而青苗法实行于唐代衰败动乱的年代,不足以做为效法的榜样。”三次上书,都没有得到答复。范公上书对皇上说:“我所提出的建议都不能实行,我也没有脸面继续在朝廷任职,请求陛下让我退休。”五次上书,最后指出王安石凭自己的喜怒而进行赏罚的行为,说:“陛下有接纳劝谏的胸怀,大臣却进献拒绝纳谏的计策;陛下有热爱人民的本性,大臣却制定残害人民的政策。”王安石大怒,亲自书写同意范公退休的诏书,并对范公极力诋毁。免去了范公翰林学士之职,以原来的官阶退休。范公向皇上上表谢恩,其中写道:“虽然说是请求退休离开朝廷,但怎敢轻抛忧国忧民之心?”公既退居,专以读书赋诗自娱。客至,辄臵酒尽欢。或劝公称疾杜门,公曰:“死.生祸福,天也。吾其如天何!”轼得罪,下御史台狱,索公与轼往来书疏文字甚急。公犹上书救轼不已。范公退休居家后,专以读书赋诗自娱。有客人来到,就安排酒席尽欢而散。有人劝范公假称有病关门谢客,范公说:“人的死生祸福,都是天命。我能把上天怎么样?” 我正被问罪,下到御史台狱中,朝廷查找范公和我往来的信件文字非常紧急。在这种情况下,范公仍旧不断地上书救助我。元祐三年十二月薨,享年八十一。卒于元祐三年十二月,终年八十一岁。(选自《苏东坡全集》卷六十一,有删节)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范镇幼时从兄为学,年轻时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才华,受到蜀地守官的赏识;举进士踏上仕途后,宰相庞公又很器重他,为他美言。B. 范镇看问题客观公允。他认为宰相陈执中学识不高,不堪重任;却反对有人借家中私事弹劾陈执中,他的看法得到有识之士的认同。C. 仁宗在位多年未确立继承人,范镇认为这是关系到国家稳定的紧要事情,先后十九次上书直陈己见,因此获罪,以至于须发都白了。D. 范镇反对王安石推行青苗法,多次上书无效后,无奈退休家居;在家中他读书自娱,饮酒取乐,有人劝其谨慎行事,他却坦然处之。7. C (范镇并未“获罪”,只是“待罪”,即在家等待获罪)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公独引大体,略细故。(3分)(1)唯独范公只看人的大节,从不计较行为琐事。【评分建议】3分。“独引大体”“略细故”各1分,句意通顺1分。(2)速则济,缓则不及,此圣贤所以贵机会也。(4分)(2)赶紧办就能成事,再晚就来不及了,这就是圣贤把机会看得很宝贵的缘故啊。【评分建议】4分。“济”“所以”“贵”各1分,句意通顺1分。(3)虽曰乞身而去,敢忘忧国之心?(3分)(3)虽说是请求退休而离开朝廷,但怎敢忘了忧国的情怀(或:抛弃忧国之心)?【评分建议】3分。“乞身”“敢”各1分,句意通顺1分。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书剑侠事清·王士祯新城令崔懋,以康熙戊辰往济南。至章邱西之新店,遇一妇人,可三十余,高髻如宫妆,髻上加毡笠,锦衣弓鞋,结束为急装。腰剑,骑黑卫,极神骏,妇人神采四射,其行甚驶。试问:“何人?”停骑漫应曰:“不知何许人。”“将往何处?”又漫应曰:“去处去。”顷刻东逝,疾若飞隼。崔云:“惜赴郡匆匆,未暇蹑其踪迹,疑剑侠也。”新城县县令崔懋,于清康熙二十七年去济南,到了章邱西边的新店,遇到一个妇女,大约三十多岁,高高的发髻好像皇宫里的装束,发髻上戴着一个毡斗笠,锦缎衣服,弓鞋,穿着便于行动的紧身衣。腰里佩剑,骑一匹非常精神的黑驴,妇女神采四射,走得很快。尝试着问她是什么人,停住毛驴随便回答说:“不知道是什么人。”“要去哪里?”又随便答道:“去要去的地方。”一会儿向东跑去,快得飞鹰也追不上。崔懋说:“可惜我急忙着要到济南去,来不及追踪她的踪迹,我怀疑她是剑侠。”从侄鹓因述莱阳王生言:顺治初,其县役某,解官银数千两赴济南,以木夹函之。晚将宿逆旅,主要辞焉。且言镇西北里许有尼庵,凡有行橐者,皆往投宿。因导之往。方入旅店时,门外有男子著红帩头,状貌甚狞。至尼庵,入门,有廨三间,东向;北为观音大士殿;殿侧有小门,扃焉。叩门久之,有老妪出应。告以故,妪云:“但宿西廨,无妨。”持朱封鐍山门而入。是夜,役相戒勿寝,明灯烛、手弓刀以待曙。至三更,大风骤作,山门砉然而辟。方愕然相顾,倏闻呼门声甚厉,众急持械谋拒之。廨门已启,视之,即红帩头人也。徒手握束香掷地,众皆扑。比天晓,始苏,银已亡矣。急往市询逆旅主人。主人曰:“此人时游市上,无敢谁何者,唯投尼庵客,辄无恙,今当往诉耳。然尼异人,吾须自往求之。”表侄鹓于是叙述莱阳的王生的话说:顺治初年,莱阳县有些差役,押解官银数千两到济南,用木夹拼成方匣状,把官银装着,晚上要到旅馆住宿,主人拒绝了,并且说,镇西北一里路左右,有个尼姑庵,凡是有行李的人,都去那里投宿。于是引导他去,刚到旅店时,门外有个男人戴着红帩头(头巾),相貌非常狰狞。到了尼姑庵,进门,有三间房屋,开门向东,床具设置完备;北而是观音大士殿,殿旁边有小门,锁着。敲门许久,才有个老妇人出来应门。把投宿的缘由告诉她,老妇说:“只管住在西边房子里吧,不会有妨害的。”过了很久,拿了一张朱红色笔写的封条,用钥匙开了山门进入西屋。差役们彼此告诫不能睡觉,点着灯烛,手拿弓箭、刀,等天亮。到了三更天,突然起了大风,山门轰然打开,正在吃惊地彼此看来看去,突然听到很凶暴的叫门声,大家急忙拿起兵器准备抵御。门已经开了,看去,原来是戴着红帩头的那个人。手里空空,只拿着一束迷香,扔在地上,所有人都倒地。到了天亮,才苏醒过来,银子已经没有了。急忙去集镇询问旅店主人,主人说:“这个人不时在集镇上游走,无人敢过问他,只有去尼姑庵投宿的人,才没事,现在你们应当去尼姑庵投诉他。但尼姑是一个有神异的人,必须我亲自前往求她。”至则妪出问故。曰:“非为夜失官银事耶?”曰:“然。”入白。顷之,尼出,命妪挟蒲团跌坐。逆旅主人跪白前事。尼笑曰:“此奴敢来作此狡狯,罪合死。吾当为一决!”顾妪入,牵一黑卫出,取剑背之,跨卫向南山径去。其行如飞,倏忽不见。到了尼姑庵,老妇人出来询问是什么事。说:“莫非是为了昨夜官银的事情么?”回答她说:“是的。”进房子里说话。一会儿,尼姑出来,命令老妇人拿了蒲团盘膝而坐,旅店主人跪着告诉了她先前发生的事。尼姑笑着说:“这个奴才敢来作这种狡诈奸滑的事,罪孽应当处死,我当为你们做一了解。”看了看老妇人,进入里间,牵了一匹黑驴出来,取剑背在背上,跨在驴背上向南山小路去了。行走快如飞,一下子就看不见了。移时,尼徒步手人头驱卫返,驴背负木夹函数千金,殊无所苦。入门呼役曰:“来,视汝木夹函官封如故乎?”验之,良是。掷人头地上,曰:“视此贼不错杀却否?”众聚观,果红帩头人也。罗拜谢云。比东归,再往访之,庵已空无人矣。市镇上围观的人有好几百,过了一阵子,尼姑徒步,手拿人头,赶着驴回来。驴背着木夹装着的几千两银子,好像一点也不重的样子。进门叫差役道:“来,看你的木夹盒子,官文封印和原来一样不?”检验了,果然和原来一样。把人头扔在地上,说:“看我没有杀错人吧。”大家围观,果然是戴红头巾的人。团团围绕着行礼,道谢了离开。到了向东回去的时候,再去造访,尼姑庵已经空无一人了。尼高髻盛妆,衣锦绮,行缠,罗袜,年十八九好女子也。市人云:尼三四年前,挟妪俱来,不知何许人。尝有恶少夜入其室,腰斩掷垣外,自是无敢犯者。那个尼姑高高的发髻,装饰艳丽,穿锦缎衣服,绑腿,罗袜,看上去是个十八九岁的漂亮女子。市镇上的人说:“尼姑三四年前,和老妇人一起来的,不知道是什么人。曾经有做坏事的年轻人夜晚进入她的房间,被从腰部斩成两断,扔出墙外,从此没有敢冒犯她的人。(选自《池北偶谈》)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惜赴郡匆匆,未暇蹑其踪迹,疑剑侠也。(1)可惜我急忙着要到济南去,来不及追踪她的踪迹,我怀疑她是剑侠。(每句1分)(2)役相戒勿寝,明灯烛,手弓刀以待曙。(3分)(2)差役们彼此告诫不能睡觉, (1分)点着灯烛, (1分)手拿弓箭、刀具来等候天亮。(1分)(“相戒”、“明”、“手”各1分)(3)此人时游市上,无敢谁何者 。(3)这个人不时在集镇上游走,无人敢过问他 。(“游”“谁何”及语句通顺各1分)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殿侧有小门,扃焉。叩门久之,有老妪出应。告以故,妪云:“但宿西廨无妨。”(4分)译文:1殿旁边有小门,锁着(1分)。敲门许久?才有个老妇人出来应门(1分)。把投宿的缘由告诉她老妇说(1分)“只管住在西边房子里吧,不会有妨害的。(1分)”(2)役相戒勿寝,明灯烛,手弓刀以待曙。(3分)译文: 2差役们彼此告诫不能睡觉, (1分)点着灯烛, (1分)手拿弓箭、刀具来等候天亮。(1分)?(3)尝有恶少夜入其室,腰斩掷垣外,自是无敢犯者。(3分)译文:曾经有做坏事的年轻人夜晚进入她的房间,(1分)被从腰部斩成两断扔出墙外,(1分)从此没有敢冒犯她的人。(1分)(2)将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①此人时游市上,无敢谁何者,唯投尼庵客,辄无恙。(3分)参考答案:这个人不时在集镇上游走,无人敢过问他,只有去尼姑庵投宿的人,才没事。 ②移时,尼徒步手人头驱卫返,驴背负木夹函数千金,殊无所苦。(4分)参考答案:(1)过了一会儿,尼姑步行手拿人头赶着驴回来。驴背着用木匣子装着的几千两银子并没有十分辛苦的样子。(4分)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大理寺丞狄君墓志铭欧阳修距长沙县西三十里,有墓曰狄君之墓者,乃予所记谷城狄君栗者也。始君居谷城,有善政,及其亡也,其子遵谊泣而请。呜呼!予哀狄君者,其寿止于五十有六,其官止于一卿丞。盖其生也以不知于世,若其殁而又无传,则后世遂将泯没,而为善者何以劝焉?此予之所欲铭也。距离长沙县西边三十里的地方,有一座坟墓,为狄君之墓,(狄君)就是我所记载的谷城狄栗。起初,狄栗居住在谷城,有好的政绩,等到他去世之后,他的儿子狄遵谊哭着请求我(为他的父亲撰写墓志铭)。唉!我对狄君的死很伤心,他的寿命只有五十六年,他的官职只是一个卿丞。他生前不为世人所熟知,如果他死后又没有传记,那么后世就会将他忘记,(如果这样)为善的人凭什么受到鼓舞呢?这就是我要为他撰写墓志铭的原因。君字仲庄,世为长沙人。幼孤,事母,乡里称其孝。好学自立,年四十始用其兄棐荫,补英州真阳主簿,再调安州应城尉,能使其县终君之去无一人为盗。荐者称其材任治民,乃迁谷城令。汉旁之民,惟邓、谷为富县,尚书铨吏常邀厚赂以售贪令,故省中私语,以一二数之,惜为奇货,而二邑之民未尝得廉吏,其豪猾习以赇贿污令而为自恣。至君一切以法绳之,奸民、大吏不便君之政者,往往诉于其上,虽按覆,率不能夺君所为。其州所下文符,有不如理,必辄封还。州吏亦切齿,求君过失不可得,君益不为之屈。其后民有讼田而君误断者,诉之,君坐被劾。已而县籍强壮为兵,有告讼田之民隐..丁以规避者,君笑曰:“是尝诉我者,彼冤民能自伸,此令之所欲也,吾岂挟此而报以罪邪?”因臵之不问,县民由是知君为爱我。是岁,县民数万聚邑中,会秋,大雨霖,米踊贵绝粒,君发常平仓赈之。有司劾君擅发仓廪,君即具伏,事闻,朝廷亦原之。又.为其民正其税籍之失,而使得岁免破产之患。逾年,政大洽,乃修孔子庙,作礼器,与其邑人春秋释奠而兴于学。时予为乾德令,尝至其县,与其民言,皆曰:“吾邑不幸,有生而未识廉吏者,而长老之名所记,才一人,而继之者今君也。”问其一人者,曰:.“张及也。”推及之岁至于君,盖三十余年,是谓一世矣。呜呼!使民更一世而始得一良令,吏其可不慎择乎?君其可不惜其殁乎?其政之善者可遗而不录乎?狄栗,字仲庄,世代都是长沙人。小时候父亲就死了,(他)侍奉母亲,乡里人都称赞他孝顺。(他)热爱学习,生活自立,四十岁时才因为哥哥狄棐的功绩,补任英州真阳主簿,后调任安州应城尉,能让该县在他离开之前没有一人做盗贼,推荐他的人称赞他的才能能够担当治理百姓的重任,于是升为谷城令。(生活在)汉水流域的百姓,只有邓县、谷城县是富县,尚书省(的官员)在选拔官吏的时候,为了谋取丰厚的财物常常把一些职位卖给贪腐的县令,因此尚书省的官员私下商议,把邓、谷城二县官吏职位的价格排在一二位,像奇货一样来惜售,因而这两个县的百姓不曾遇到过廉洁的官吏,而那些有声势的不法之徒就用贿赂的手段来收买县令,进而胡作非为。狄栗上任后,一律依法惩治他们,认为狄君的做法不利自己的奸民、大吏,常常向狄君的上级告状,即使(上级)来核实,(也)都不能让狄栗改变他的做法。州里下发的文件,有不合事理的,(狄君)一定封好退回。州吏也很痛恨(他),(千方百计)寻找狄君的过错,但始终未能如愿,狄君更加不会因此而屈服。后来,有一个老百姓为田地打官司,狄君误判,(该百姓)控告他,狄君因此而遭到弹劾。不久,县里征召强壮的人入伍,有人揭发因田地打官司的那个百姓隐瞒自己的强壮来逃避兵役,狄君笑着说:“这是曾经控告我的那个人,他有冤情能够为自己申雪,这正是县令所希望的,我怎么能借他逃避兵役这件事来报复他让他获罪呢?”于是搁置了这份告发而不追究。谷城县的百姓从这件事上认识到狄君是爱民的。这一年,县里的几万百姓聚集在县城,正值秋天,下大雨,米价上涨,变得昂贵,(随后)断了供应,狄君打开常平仓库救济百姓。官吏弹劾狄君擅自打开粮库,狄君当即立具承认(注:具伏=具服,此为“立具承认”的意思),这件事上奏到朝廷,朝廷也原谅了他。(狄君)又替百姓纠正征税簿册上的错误,而让他们免除了当年破产的忧患。过了一年,政治非常和谐,狄栗就修建孔子庙,制作祭器,与百姓在春、秋两季陈设酒食祭奠孔子(注:古代尊称孔子为“大成至圣先师”),大兴学习之风。当时我担任乾德县令,曾经到他所管辖的县,跟他的百姓交谈,(百姓)都说:“我县很不幸运,我们生下来就没见过清廉的官吏,年长的人称说他们记得的(此指“清廉的官吏”)只有一人,接下来的就是现在的县令了。”问他那个人(是谁),说:“张及。”推算张及(离任)的那一年到狄君,大概已有三十多年,这是一世了。唉!让老百姓经历了一世(或:三十多年)才得到一位好的县令,官吏怎能不慎重地选拔呢?您又怎能不痛惜狄君的死呢?狄君好的政绩(又)怎能遗忘而不记录下来呢?君用谷城之绩,迁大理寺丞,知新州,至则丁母郑氏忧。服除,赴京师,道病,卒于宿州。狄栗因为(治理)谷城的政绩,升为大理寺丞,掌管新州,到任就遇上母亲去世。守丧期满,赴京城,在路上得病,死在宿州。(选自《文忠集》,有删节)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作者为狄栗写作墓志铭,不仅是因为狄栗儿子的请托,更是为了让后人了解狄栗,并从其生前为官的德政中受到鼓励,积极为善。B.狄栗四十岁才因哥哥的功劳踏入仕途,不过,他颇有吏才,在他升任谷城令后,他曾治理过的安州应城县仍没有一个百姓做盗贼。C.狄栗所处的时代,尚书省的官员在选拔官吏时,常常为了一己之私而卖官,以致富甲一方的邓、谷二县的百姓很少遇到清廉的官吏。D.狄栗在谷城县县令任上,修建孔子庙,制作祭器,与百姓在春、秋两季祭奠孔子,大兴学习之风,后因政绩显著,升为大理寺丞。7:B(对文中“终君之去无一人为盗”的理解有误。应城县百姓无一做盗贼,是狄栗担任应城县尉一职任上事。)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⑴若其殁而又无传,则后世遂将泯没,而为善者何以劝焉?(4分)8⑴参考译文:如果他死后又没有传记,那么后世就会将他忘记,(如果这样)为善的人凭什么受到鼓舞呢?评分建议:根据关键(“传”、“将”后省略“之”、“劝”) 踩点赋分,一点1分;若整句译文不通畅,在正常踩点赋分基础上扣1分。⑵虽按覆,率不能夺君所为。(3分)⑵参考译文:即使(上级)来核实,(也)都不能让狄栗改变他的做法。评分建议:根据关键(“按覆”、“夺”)踩点赋分,一点1分;若整句译文不通畅,在正常踩点赋分基础上扣1分。补充答案:以“按覆”“率”“夺”作为三个得分点。“按覆”译为“核实”或“审查核 实”;“率”
译为“都、全都、一概”;“夺”译为“改变”。答对一点得一分,若整句译文不流畅,在正常踩点赋分的基础上,扣1分。⑶使民更一世而始得一良令,吏其可不慎择乎?(3分)⑶参考译文:让老百姓经历了一世(或:三十多年)才得到一位好的县令,官吏怎能不慎重地选拔呢?评分建议:根据关键(“使”、“更”“其可,,,,乎”)踩点赋分,一点1分;若整句译文不通畅,在正常踩点赋分基础上扣1分;若译文末尾缺失了问号,再扣1分。补充答案:“其,,,,乎”亦可译为“难道,,,,吗”。阅读详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字千金文言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