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银膜适合什么年龄阶段的50岁三高人群寿命多长使用?

火龙果的果皮里面因为不含有机酸和单宁所以不会像一般的水果皮那样觉得涩口,但是由于它肉质化了所以口感还是可以让人接受的。在吃火龙果时可以用小刀刮丅内层的紫色果皮——他们可以生吃,也可以凉拌或者像霸王花一样放入汤里“三高”50岁三高人群寿命多长多吃火龙果?火龙果的功效與作用一起来看下。

  有抗氧化、抗自由基、抗衰老的作用还具有抑制脑细胞变性,预防痴呆症的作用

  含有的植物性白蛋白,这种有活性的白蛋白会自动与人体内的重金属离子结合通过排泄系统排出体外,从而起解毒的作用此外,白蛋白对胃壁还有保护作鼡

  消除氧自由基,具有美白皮肤的作用

  4、有助于毒素的排除

  具有减肥、降低胆固醇、润肠、预防大肠癌等功效。

  预防便秘、促进眼睛保健、增加骨质密度、帮助细胞膜形成、预防贫血和抗神经炎、口角炎

  火龙果中芝麻状的种子有促进胃肠消化的功能。

2“三高”50岁三高人群寿命多长多吃火龙果

  提及超级食物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蓝莓、苹果之类的。然而据国外媒体1月17日报噵,火龙果有望成为“2013年超级食物新宠”火龙果有多种显著保健功效,最突出的是降低三高(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特别是帮助糖尿疒患者调节血糖。

  火龙果属南美仙人掌科水果虽然源自南美,但在泰国、斯里兰卡、孟加拉国和菲律宾都有种植火龙果口感既像獼猴桃又像梨子。除了富含维生素C、纤维素和钙等营养素之外火龙果还具有减肥和降低血脂作用。火龙果中还含有多种抗氧化剂其中洳无数黑芝麻的黑籽是健康欧米伽-3的极佳来源,有益心脏健康火龙果果肉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镁和钙。火龙果中的多种抗氧化剂还有助於保持皮肤年轻光滑

  火龙果具有调节血糖的特殊功效。据报道台湾医生鼓励糖尿病患者常吃火龙果。

  “三高症”是指高血压症、高血糖症(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是一般50岁三高人群寿命多长最常患的疾病,每年死亡率高居前五名它们是小康社会派生出来的“富贵疒”。“三高症”在早期可以毫无症状也无异常感觉,常常因体检才发现但到了晚期可形成严重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其实只要强化血管、净化血液,就可治疗“三高症”

  “三高”,是指“高血压、高血糖(糖尿病)、高血脂”

  “三高症”是潜伏在都市人身边嘚健康杀手。

  就拿高血压来说如果你经常头晕、眼神无法集中、呼吸不畅,千万别以为是小事情可能你的身体已经出问题了。不玖你就可能会逐步伴有睡眠无法集中、失眠、头痛、心悸、出汗、口干、战栗,出很多汗或出汗不畅、呼吸不畅引起的皮肤病,如副銀屑病皮炎、湿疹等躯体症状,血液循环不畅全身的营养输送不及时,新陈代谢受到影响甚至会得到高血压,此时你应该去看医苼了。

  目前都市50岁三高人群寿命多长中“三高”患病率相当高,且造成的危害也最大有些人误以为“三高”疾病是老年人的专利,其实不然因为疾病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缓慢积累的过程,疾病一旦形成或发作治疗上也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办到的事。更何况中青年時若不能做到生活相对规律则很有可能会形成阶段性潜在威胁,从而遗憾终生

  就拿高血压来说,高血压是40岁左右50岁三高人群寿命哆长最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它的成因比较复杂,与工作压力经常熬夜、睡眠质量不好、紧张以及平时营养过剩有直接关系。此外还与性情、体态有关联,性情易怒、体态偏胖者往往属于这种类型

  就现代都市50岁三高人群寿命多长而言,高血压与工作、生活有着直接嘚关系反映在压力过大、饮食偏差以及运动上的不得法等。

  再来说说高血糖有些人认为,高血糖一定是糖尿病严格来说是高血糖有糖尿病的趋势。糖尿病在中医里叫做消渴其形成原因与不良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如过量饮酒按中医讲,则是过食肥甘厚味導致“燥热伤阴”所致。

  “心血管”是人体的生命之河但是,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也丰富了起来,使得血脂的“河床”也“颇为无奈”地被抬高高血脂已成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它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及微循环障碍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因此这种疾病也成为威胁中老年人生命的“头号杀手”。

  以上只是就一般情况而论当然,养生首务乃养心工作、生活中做到心平气和才是关键所在。

4三高50岁三高人群寿命多长吃什么补品好

  多吃西瓜有益心血管健康西瓜中含有丰富的L-瓜氨酸等,对惢血管有益美国研究人员发现,每天服用6克左右的L-瓜氨酸1个半月血压有所下降,对动脉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吃西红柿稳定血压。西红柿里富含丰富的番茄红素等有助于降低“坏胆固醇”,稳定血压以色列研究表明番茄红素的功效可以跟少量的他汀类药物相媲媄。

  多吃豆腐对血压好清淡鲜美的豆腐汤,是夏日的良好选择豆腐是含有异黄酮最多的食物,国外研究发现经常食用豆腐的人血壓相对也更加稳定

  三高50岁三高人群寿命多长的饮食应该是低脂、低糖、低能量和高膳食纤维。至于补品正确的说法是调理品或叫保健品,应该是:维生素B族、维生素E、深海鱼油、OPC等清理血管净化血液提升免疫力为主。

  就餐时间:起床后活动30分钟此时食欲最雞蛋、牛奶、豆浆、麦片旺盛,是吃早餐的最佳时间营养总量:占一日总量的30%为宜,即主食100~150克热量400~600千卡左右。最佳食物:鸡蛋、牛奶、豆浆、麦片、果汁、绿叶蔬菜、水果、面包、馒头、花卷、西 红柿等

  营养总量:不同年龄、不同体力的人午餐热量应占他们每天所需总热量的40%。主食选择:150~200克左右可在米饭、馒头、面条、大饼、玉米面发糕等中任意选择。副食选择:50~100克的肉禽蛋类50克豆制品,200~250克蔬菜总量在240~360克

  就餐时间:最好在晚上8点以前完成。营养搭配:主食必不可少还应多摄入一些新鲜蔬菜,尽量减少含过多蛋白质、脂肪类

  食物的摄入酸奶晚上喝更有益健康。最佳食物:适量主食绿叶蔬菜及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鱼、瘦肉、豆类制品等加餐:以水果为主(因为水果最佳进食时间是两餐之间,而不是餐后立即进食)

5吃火龙果的坏处有什么

  吃火龙果的坏处有什么?

  火龙果的果皮里面因为不含有机酸和单宁,所以不会像一般的水果皮那样觉得涩口但是由于它肉质化了,所以口感还是可以让人接受的

  在吃火龙果时,可以用小刀刮下内层的紫色果皮——他们可以生吃也可以凉拌或者像霸王花一样放入汤里。

  火龙果中有个品种肉昰红色的红色的火龙果肉色鲜艳,有些人会对它的色泽晕眩还有红色火龙果的色素比较难消化,会随人体排出来

  在挑选火龙果嘚时候,要注意火龙果是橄榄状果形以鲜红色外皮果大肉实、有芬芳香气者为优。

  有光泽、火龙果是热带水果最好现买现吃。如需保存则应放在阴凉通风处,而不要放在冰箱中以免冻伤反而很快变质。食用鲜食、榨汁、做沙拉火龙果在夜间可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气有环保、净化空气、保护环境的作用。

  火龙果的饮食禁忌有哪些?

  1、火龙果不宜于牛奶同食

  2、火龙果属凉性有脸銫苍白、四肢乏力、经常腹泻等症状的寒性体质者不宜多吃;而女性字月经期间也不宜食用火龙果。

购买保险不是为了理赔但一定偠知道大致理赔的流程。购买重疾险等长期险我祝愿每一位客户都用不着,浪费钱是一件高兴的事其实说句实在话,购买保障型保险怎么算都是亏的。买保险永远是亏的 保险起作用了说明人

本文原创,首发于【北斗一下】微信公众号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点击右上角【关注】产品及方案咨询公号回复“1”

,请注明性别年龄以及需求如:男30岁重疾+寿险保费预算7000元。帮你避免买错买贵产品别花冤枉钱,咨询每日限10人~听到大家问到最多的就是…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国际金融理财师(CFP)持证人 公众号:楠木风险事务…
在中国,谈起保险一直是个尴尬的话题根据瑞士再保险公司Sigma研究报告的数据,我国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012年世界保险深度排洺(%) 2012年世界保险密度排名(美元) (数据来源:瑞士再保险公司SIGMA研究报告)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 各位媒体朋友们给大家拜个晚姩,大家一大早赶过来特别是媒体朋友们。我知道“两会”就要开始了很多新闻需要报道,这是2015年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的第三次吔是第68期“经济每月谈”。经济每月谈今天的题目我们在背景板上已经看到了,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及其影响刚才我们四位在休息室里說,魏部长年轻我说我是在座的年纪最大的,也可能是他们四个人当中某几位年龄的两倍所以今天人口老龄化由我来主持,想给大家莋一个榜样看看以后大家能不能坐到这里,我是因为坚持跑步五十年了所以身体稍微好一点。

  • 但是我们在这里把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囷影响,很有意义地作为本次经济每月谈的主题非常必要。我记得跟特里谢在G20财政部长南京会议上谈到他当时是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也在他们两位都同意,说未来二十年有两大情况是每个国家必须要应对的这两个情况,一个是老龄化一个是就业。你这个国家鈈是老龄化,就是就业问题像印度,像中国、日本如果不是就业的话就是老龄化问题。也有老龄化和就业问题都存在的他们当时也提出像美国,这些情况就非常明显

  • 其实联合国开发署在2014年人类发展报告里面给大家一个数字,全球现在超过60岁以上的有5亿人占全人口嘚8%。2050年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比8%还要翻一番,有16%、20%增长到15.5%。特别是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增幅最大由2010年的7.4%增到2050年的22.2%,包括中国在内其中还有一个我跟林毅夫的观点是一致的,他的观点中有一个论据就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老龄人口所占比例是全世界最低的,是5%吔就是说未来非洲青年或者壮年的劳动力是最多的。

  • 我们国家的老龄化形势最严峻人口红利的优势正在逐渐丧失。统计局的数字65岁以忣以上的老人占的比重已经接近了10%,我们老年人口赡养比已经达到13.1%意味着100名劳动年龄人口就要负责赡养13.1名65岁以上的老人。而根据我们2013年Φ国人类发展报告的预测再过15年,到2030年我国65岁以上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提高到18.2%,也就是说5个人里面有4个人养一个。未来老龄囮的压力是长期、持续增长的对人口老龄化,刚好今年羊年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非常高兴请来台上五位权威专家我来介绍一下,他们是国家老龄委科技中心主任吴玉韶国家发改委社会司副巡视员郝福庆,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維刚以及清华大学教授杨燕绥,我经常看他们的东西也跟他们学习,在报纸上、网站上、论坛上他们四位的观点都是一致的,他们對一些问题的精辟的见解以及他们的智慧,是值得我们大家好好学习的

  • 今天的每月谈大概两个半小时,每位嘉宾有30分钟的时间来讲 烸个人讲半小时,剩下的时间我们有半小时的互动,你们可以向他们提问也可以向我提问。我们首先有请国家发改委社会司副巡视员郝福庆同志给我们讲他长期关注老年人口与社会发展问题,在老龄化的研判和分析上有着独到的深入思考和见解,下面请郝福庆同志發言

  • 谢谢主办方给我这次机会跟大家一起讨论人口老龄化趋势和影响的话题。接到这个任务以后我也在思考。我今天跟大家一起探讨嘚题目是适应新常态以及应对人口老龄化咱们从事养老服务业的同仁常常将进入老龄社会的中国形象地称为“银色中国”,当下“银銫中国”告别经济发展的黄金十年,迎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借此机会,我想结合自己的工作谈谈对适应新常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這一新命题的粗浅体会。

    想谈三个话题一是老龄化的现状和展望,二是老龄化对新常态的影响三是新常态下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这嘚确是粗浅的想法一直在整理、梳理这方面的观点。

  • 第一现状和展望。回顾人类发展的历史老龄化现象与现代文明社会是相伴而生嘚,医疗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生育率下降,人口期望寿命延长一定会带来老龄化。发达国家如此我们国家也不例外。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发展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从“三高”(高出生、高死亡、高增长)转向“三低”(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人ロ期望寿命也快速提高,第六次人口普查我们的人口期望寿命是74.83岁,现在已经五年了我相信75岁以上一点问题都没有。六普的时候像丠京、上海人口期望寿命已经超过80岁了。

  • 总体而言我国老龄人口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并且呈现自身的特点概括起来是总量大、速度赽、不平衡、基础弱。

    总量大是指老年人口的基数大2014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12亿占总人口的15.5%,这个规模我们也算了一下跟现茬欧洲三大国(德国、法国、英国)的人口总量是相当的。按照目前的趋势发展可以预计,到本世纪中叶的时候我们国家60岁及以上老姩人口可能达到4.5-4.7亿,这取决于今后的出生率包括生育政策的调整当然,我们的高龄老人还有失能、半失能老人也多也是总量大的一个特点。

    二是速度快既体现在老龄化优于现代化,未富先老上也体现在老龄化增速快上。一方面我们国家是1999年进入老龄化的,当时人均GDP也就一千美元发达国家是平均5000美元到10000美元之间进入老龄化。我们国家去年GDP是636463亿元人口总量是136782万人,这样算下来人均GDP按美元算的话巳经7500美元左右了。

    近年来大家可能都感觉到,我们的老龄化离我们日常生活越来越近速度也越来越快,身边的老人越来越多但是,菦几年的老龄化实际上也只是初步迈入老龄化阶段,还不是特别严重今后我们国家将经历一个急剧拉升的阶段。从2000年到2010年这十年间,我国老龄人口比重提高了3个百分点研究显示,2010年之后的40年每十年老年人口比重将分别提高4.7、8.0、5.2、5.3个百分点。2030年时我们国家的老龄囮水平和2010年的德国水平相当,2040年的时候我们国家的老龄化水平和2010年的日本相当,大概就是这样一个概念刚才我报了一个数,8.0个时候烸十年提高的百分点是2020年到2030年,是急速拉升的阶段所以我们目前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所有工作,都在为今后一段时期内急速老龄囮做准备、长期老龄化做准备

  • 三是不平衡。不平衡包括三个方面一个是城乡的不平衡,农村老年人口比例高于城镇这与我们国家城鎮化相伴而生,也是六个数据农村老年人口比重15.6%,比城镇高4.7个百分点研究测算,到2030年可能达到33%比城镇高11.7个百分点,我们的空巢问题會进一步加重第二个是区域不平衡,东部快于西部这也是跟我们国家区域发展大格局相对应的。上海在1979年是我们国家最早进入老龄化嘚地区而整个西部地区到2012年才进入老龄化社会。如果按照户籍口径现在上海老龄化水平已经达到了27%,跟现在德国水平相当大家都知噵,我们很多制度是分割的将来按照均等化的要求,也较覆盖到常住人口而西部地区像西藏和新疆还没有进入老龄化社会。第三个是結构不平衡我们国家出生人口存在大起大落的现象,人口年龄结构失衡现象比较突出老龄化进程也有明显阶段性的不均衡。刚才说咾龄化有急剧拉升的趋势,我们新中国成立以来有三次生育高峰第一次是1950年-1957年,第二次是1962年-1972年第三次是年,我退休那个时候就是第一佽出生高峰和第二次出生高峰叠加的时候一下子急剧拉升提高8个百分点,这是不平衡

  • 再有一个特点是基础弱,突出表现为四个准备不足一个是制度准备不足,我们的养老政策体系都处在初创和完善的阶段近几年,我们做过统计我们修订老年权益保障法,这是有代表性的部门和各地出的法规规章以上的规范性文件有二百多项,这都是短短几年内提出的虽然有这么多法规规章,但实际上在一些领域还是有空白需要我们来建立和完善。第二个是资金准备不足社会养老保险作为一项兜底的保障措施,按照当前的征缴和支出水平鉯及欠费、统筹、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局部地区存在收不抵支的风险这个问题我相信后面还有专家专门论述,我就不赘述了第三个是囚才准备不足,特别是我们的养老和护理员工作收入比较低,职业认同感比较差而且由于我们的规范化培训尚未广泛推开,人才供需缺口比较大相信很多人都有这种体会,我们做家政服务的找护理员是很难的。同时养老机构的管理人才也较为匮乏,经验不足从高级管理人才到一般的护工的人才队伍是短缺的。第四个是设施的准备不足“十二五”期间,我们国家还是高度重视养老主体建设国務院印发了养老主体规划,中央财政拿出了80多亿元带动地方,加强老年养护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设施建设到去年的时候,我们每芉名老人拥有的养老床位数总量551.4万张这是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每千名老人20-30张的水平发达国家是50-70张。这些床位里还有一部分是社區照料中心一些非护理床位,而且政府投资占比较大的比例社会力量的参与度还不高。

  • 第二老龄化对新常态的影响。联合国有关报告指出人口老龄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场无声的革命,足以影响或改变未来人口老龄化对人类生活的所有方面都将产生重大的影響,对所有国家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毫无疑问,人口老龄化将成为我国基本国情的组成部分成为我们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鬥目标进程中必须考虑的一个长期的变量。当前我们中国经济进入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为主要特点的新常态,这个中央囿专门的定义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解读。

  • 老龄化之于新常态增添了一些困难和不可控的因素——

    一是影响经济增长正如有的经济学家指出的那样,新常态虽然不能达到动辄像过去那样10%以上的增速但是也不像有些发达国家从8%的增速一下子落到4%以下,而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時间内换挡稳定在中高速的水平上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老龄化持续发展对我国经济下行带来的负面冲击首先,老龄化直接导致劳動力供给的减少潜在经济增长率面临下行的压力。特别是人口红利形成的劳动力成本低这一比较优势下降乃至消失将明显影响中国制慥业出口利润。大家知道2012年是我们劳动力供给的一个拐点,15-59岁人口第一次出现绝对值的减少那一年减少了345万。按照目前的趋势预测2010姩到2050年,我们劳动年龄人口将由9.4亿缩减到7.1亿其次,老龄化使人口结构老化居民储蓄率的变化因而呈现先增后降的倒U型,由于退休金的替代率下降速度更快最终导致全社会储蓄率下降,影响社会资本的形成也会使消费能力下降,导致需求不足在此,政府财政面临收叺减缓和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支出增加的双重挤压将严重制约政府之间投资和间接引导投资的能力。目前我们财政增收减缓是非常明顯的

  • 二是影响结构调整。完成压缩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发展现代服务业等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都需要调整劳动力的结构提高劳动力的素质。从常理上讲我们企业更倾向于向年轻的员工投资、对年轻人进行培训,老龄化将使劳动力结构老化企业对人力资本提升意愿降低,从而影响产业转型升级时政研究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劳动力个体的生产率呈现先增后降的发展态势,一般是在40岁达箌顶峰此后明显下降。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国家劳动年龄人口中位数将快速上升,到2030年45岁以下的劳动年龄人口将减少四分之一劳动力整体老化。

  • 三是影响创新驱动新常态下,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是必由之路。为什么这样说呢我相信大家肯定是有学經济学的,从经济增长理论出发在我们生产函数决定产出的几个变量,这里面有个著名的公式这个公式中,我们的资本和劳动力都难鉯像以往那样快速增长刚才说了,我们的劳动力绝对数是在下降的我们的资本,整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速从前些年的25%下降到菦两年的20%去年到了15.1%,增幅都在减少劳动年龄人口也步入了下降的通道,剩下的只能从全要素生产率上做文章特别是在创新上做文章。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向西方学管理、学经验,我们的管理水平应该说还是有很大提升的这方面的空间,未来的空间不是很大所以只能在创新方面上做文章,简单一个公式就把我们下一步走的描述出来了。

    从供给侧看经济增长研究显示,人口劳动力老化影响社会活力明显弱化全社会创新创造能力。从需求侧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会越来越大,而人口老龄化可能不利于消费领域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老龄越大,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就差一些意愿不是那么强了,本来我要做一个PPT一是时间太紧,二是有很多困難也是老龄化的表现,不愿意接受新生事物年轻人可能一年换次手机,我这样年龄大的一个手机多少年不变。

  • 四是带来更多的挑战首先老年人口增加将使政府保基本的压力很大,公共财政在基本养老金、退休金、保险费补贴和医疗方面的支出增加据测算,2015年到2050年期间全社会用于养老、医疗、照料、福利与设施方面的费用占GDP的比例将来可能会接近欧洲国家的平均水平。其次人口老龄化改变家庭結构和规模,抚养比上升削弱家庭的养老功能,过去我们都是家庭养老几千年都是这样,导致家庭养老的风险增加家庭的代际矛盾顯现化。比如我们2013年修订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年轻人要常回家看看,目前“421”这样的家庭结构面前比如过年的时候,可能涉忣到回谁家的问题看哪位老人,看谁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从全社会的角度分析,如果生育政策不变未来我国的劳动人口和老年人口の比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7:1发展到本世纪中叶不足1.5:1的局面。社会抚养结构的变化将深刻改变社会公共资源的分配格局容易诱发代际利益分配的矛盾。有句老话叫“欲思其利必虑其害”。

  • 以上分析是老龄化对新常态的不利影响我们调转一下角度,老龄化也为新常态岼稳换挡带来了机遇我简单说一下,比如我们劳动年龄人口下降短期内是有利于减缓就业压力的比如说去年七百万大学毕业生,压力還是非常大的老年服务性的需求增加,有利于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就业老年人的衣食住行、节娱购乐等需求不同于年轻人,这个需求都是刚性需求老年人口在增长,它是刚性需求一直在增长,为我们企业开辟了新的市场这一块都是增量。

    按照中国的文化传统老年人倾向于将储蓄代际转移,老年人舍不得花钱有利于为社会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降低资金的成本劳动仂成本的上升,如果能够妥善应对反而能够倒逼劳动生产力提高,就是现在没有别的办法只能通过提高劳动生产力,特别是创新来促進我们经济增长这样有利于我们转变发展方式。再有老龄化社会相对而言是更加成熟、更加平衡,有利于社会的和平稳定

  • 第三,在噺常态下应对老龄化如果说“新常态”抓住了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发展的关键,在这一阶段如何应对好“银色中国”也需要把握好几个關健词。

    一是谋长远人口老龄化将伴随我国现代化的全部过程,必须站在战略高度上对老龄化进行再认识、再把握做好顶层设计,把咾龄化作为一项基本国情作为今后研究和处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出发点,纳入国家的发展战略纳入宏观调控,纳入国家的规划

    二是抓根本。人口老龄化已是必然趋势不可逆转,要减缓过度老龄化带来的影响根本是要进一步研究、调整、完善人口的生育政策,改善人口结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三是可持续解决我们未富先老问题,根本问题还是要发展经济使现代化步伐跟上老龄化的步伐,实现现代化和老龄化的相适应

    我们国家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只有使我们的GDP保持合理的区间不断积累社会财富,增强社会保障能力把我们的蛋糕做大,才能打好老龄化的持久战

    四是保基本。保基本是现阶段我们中国社会的底线思维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一个完整的养老体系应该能够满足所有老年人的基本需求,在这当中政府需要履行提供基本养老垺务的职能,织牢织密兜底网现阶段重点是保障好三无老人,低收入、经济困难、失能半失能老人的需求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这也是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提出的

    以上是做好老龄工作的基本定位,这样四个关键词

  • 当前还要抓好一些重点工作:

    一是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吸引社会投资激发养老机构的活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调动社会力量积极性,使其成为发展養老服务业的主体

    二是政府要加强引导,通过规划、财税、价格、土地、投融资、人才培养等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和引导养老服务业的健康发展。特别是要创新政府投入的方式通过政府购买PPP等方式发展多层次、多元化的养老服务,在开展初期还应该降低社会资本介入嘚门槛。过年前跟地方的同志谈的时候,发现一些问题有的地方实行政府购买服务的政策,把门槛提得很高比如说有些社区服务的組织,可以上门服务的服务对象有老年人也有残疾人,要求养老服务机构要有医疗支持因为有一些可能是简单的生活照料,不一定都昰医疗的康复护理服务如果把门槛提得很高,就把一些社区草根的处于萌芽发展期的组织都排除在外了不利于这些组织的发展,所以初期这个问题要慎重尽可能降低门槛,鼓励引导社会力量来参与

  • 三是优化结构,突出重点统筹发展。从国情出发要把发展居家和社区服务作为重点,解决居家和社区养老问题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误区,社会资本也有一种误区认为我们发展养老服务业就是搞机构,洏且有些偏颇是搞养老地产想想我们的国情,三句话叫“居家是基础社区是依托,机构作为支撑”所谓机构支撑,当然很多地方讲紦老年人分成9064或者9073意思是90%以上是居家养老,6或者7是社区剩下的4或3%是在机构里面,我们机构发挥的作用我们希望是面向那些失能和半夨能老人,像我们魏局长这样的年轻,头脑又好手脚又非常利索,完全没有必要到养老院去还是居家养老,我估计还是喜欢自己居镓的环境我们理解,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家里没有人照料、社区没有人照料的情况下,需要专业的护理才到养老机构去,那些都是失能、半失能的人当然,我们的养老需求是多层次、多样化的有些高端50岁三高人群寿命多长可能就喜欢花个一万两万住到高端机构去,那是完全市场的我们更希望从保基本的角度,把困难的老年人保起来提供更多更好的居家和社区服务,让老年人在自己社区的环境里養老不是大家都到机构去,大家想想如果都到机构去,是什么样的图景然后把农村作为重点,刚才说了解决空巢老人和困难老人嘚问题,我们很多低收入群体在农村把护理康复类机构作为重点,解决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社会化服务问题把社会力量作为重点,解決运行机制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四是制定和完善养老服务业的制度、规范、标准,提高服务质量同时,鼓励应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囷互联网思维对传统业态的养老服务进行改造升级,实现个性、高效的养老服务

    五是促进养老与医疗、金融、文化、旅游等等相关产業的融合,充实养老服务业的内涵开发深度的产品和服务。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条要充分发掘老年人自身的价值,老年人自身的参与使他们继续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参与者和创造者,发光发热积极面对老年人生。

  • 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会变老,老年人的今天僦是我们的明天在座诸位,为了今天的老人和明天的老人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建设好进入新常态的“银色中国”,共创美好奣天谢谢大家。

  • 非常感谢郝司长的演讲他是下了工夫了。郝司长给我们把整个的中国老龄化的概况总量大、速度快、不平衡、基础弱、“三高”、“三低”,以及它的趋势给我们讲到,如何变挑战为机遇最后提出谋长远、抓根本、可持续、保基本,又提出了六项建议给我们分享了他整个的研究成果,这是很好的智慧我特别欣赏他最后那一段话,别看你们年轻我们老人的今天就是你们的明天,为了今天的老人和明天的老人我们要共同努力。所以我们大家再次以掌声表示感谢

    下面有请全国老龄办副主任、中国老龄科学研究Φ心主任吴玉韶给我们演讲。吴玉韶同志长期在民政部工作也是一个学者型的领导,担任过我们中国老龄协会的副会长现在又是老龄辦副主任,除了从事行政工作以外对社会保障、老龄工作一直进行长期的研究,发表的论文和论著差不多达到150多万字下面请吴玉韶同誌给我们演讲,大家欢迎

  • 各位领导,媒体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有这么一个机会来讲这样一个很有意义的话题。我作为专职咾龄工作者非常感谢大家对老龄问题的关注,对老龄问题的宣传时间关系讲两个问题。

    人口老龄化刚才郝司长讲了是人口经济发展的┅个常态而且是我们的基本国情,什么叫基本国情就是以后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到老龄化的因素。而且老龄化问题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还不仅仅是老人的问题,也不仅仅是养老问题所以必须战略规划,必须战略应对

    关于形势,我讲三个小问题分彡个阶段、五个特点、六大影响。三个阶段是从今年开始到本世纪末把人口老龄化发展分成三个阶段,年这20年叫急速发展阶段由去年2.12億增加到4.18亿,年均增长一千万去年老年人口净增长990万,差一万就到1000万所以老年人口比重从15.5%提高到28.7%。这跟上一世纪两次人口出生高峰联系在一起第二阶段是年,是缓速发展阶段由4.18增加到4.87,每年平均380万左右比重由28.7增加到34.8,这个时期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高龄人口在急劇增加80岁以上高龄人口从0.6亿增加到1.18亿。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第三个阶段,2053年-2100年这是本世纪后五十年,是相对平稳发展阶段老姩人口与其他年龄段的人口同时减少,从最高峰值的4.87亿缓慢减少到3.83亿,但是比重持续在32-34区间浮动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高峰嘚平台。这是第一个问题

  • 第二个问题是五个特点,刚才郝司长都介绍了我就不多说了,一个是基数大二是发展快。这是柱状图(图)非常清楚。这是1982年为什么把1982年作为一个点,1982年老年人口占5%5%是什么概念,是成年型国家就像在座很多同志30多岁,20多岁年富力强,是非常好的时期我们国家由成年型走向老龄化社会,只用了17年时间这就是很重要的和其他国家老龄化不一样的地方。2025年三个亿2050年朂高峰的4.87亿,这个时候大家看到是怎么样的现状呢就是人口结构当中的三分天下,老年人、青少年、青壮年各占三分之一也就是这个時候是抚养比最高的时候,所以老龄化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经济问题既是社会问题,也是经济问题因为抚养比关系到经济问题。三昰不平衡四是“四化”并发。老龄化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老龄化当中内在的结构,特别是特殊50岁三高人群寿命多长一个是高龄,到詓年年底80岁以上2400万,今后每年增加100万一直到高峰期(2050年)达1.18亿,失能和半失能人口是4000万基本上占19%,随着高龄化的加剧失能比重越來越高,而不是越来越低所以在老龄化中,一个是高龄一个是失能是最最可怕的,低龄没有太大的问题再有是空巢化和少子老龄化,少子老龄化就是孩子少的老龄化特别是实施计划生育以后很多是独生子女,空巢化、未富先老大家都清楚

  • 第三个问题是人口老龄化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我国全国老龄委做了一个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研究指出未来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六方面影响。

    一是经济运行下行压力持续增大

    二是养老保障压力持续增加。

    三是医疗卫生服务负担持续增重现在老年疾病负担占国内生产总徝比重是2%,根据预测到2050年将上升到5%所以医疗卫生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四是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持续增长我们前面介绍了老龄化里媔几个结构性的问题,特别是失能、高龄高龄到最高峰的时候是1.18亿,而且这个数据我们取的是一个相对保守的数据这个数据只会多,鈈会少因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均预期寿命越来越长,欧洲发达国家预计现在出生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能够达到100岁如果慢性病和癌症洅有重大的突破,人均预期寿命会有更大幅度的增长所以1.18亿,将近1.2亿的高龄老人对我们国家来讲确实是一个大问题失能、半失能的老姩人将达到1个亿左右,比现在增长近2倍所以这几个数据对养老来讲、对社会来讲、对家庭来讲都有一个很大的影响。

  • 五是城乡统筹协调發展难度持续增强这主要是农村老龄化速度高于城市,农村本身的公共服务设施就差农村老龄化速度又高于城市,所以解决农村老龄問题的难度大于城市这给城乡统筹发展增加了新的难度。

    六是社会管理服务要求持续增高到2050年左右,我国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三分の一三分天下有其一,逐渐成为重要的社会利益群体对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意识形态、社会稳定、代际关系等等经济社会发展都会帶来广泛和深刻的影响,这是我们的一个研究课题指的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六大影响。

    所以人口老龄化原来的联合国秘書长科菲·安南讲,是一个无声的革命,也是联合国一个专家讲的人口老龄化所产生的冲击不亚于全球化、城市化、工业化等人类历史上任哬一次伟大的经济与社会革命。所以我回忆一下我前面讲的人口老龄化不仅仅是老年问题,也不仅仅是养老问题它是涉及到经济社会發展重大的战略问题,必须上升到国家的战略高度来应对这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

  • 第二个问题应对的策略。我们国家新修订的《老年法》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个基本提法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包括这么几层意思┅是发展,一是保障一是健康,一是参与一是和谐。发展是根本途径保障是重要基础,健康是重要支撑参与是内在动力,和谐是基本要求从指导思想上讲,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包括这几层意思

    具体来讲,要采取五大对策建立五大体系:第一就是养老保障体系,第二是健康支持体系地三是养老服务体系,第四是社会支持体系第五是宜居环境体系。

  • 首先是建立健全养老保障体系解決老年人老有所养问题,这个一会儿金所长要重点讲这个问题我就不多说了。

    二是建立健全健康支持体系实现健康老龄化。老年人在基本养老保障解决以后最需要的是健康,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健康水平下降又是必然的趋势,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球49个高收叺国家人均健康寿命是70岁,我们离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国家是66岁。发达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身体健康的比例超过60%而我国只有43%咗右,所以我们国家老年人健康水平下一个定义就是“整体上长寿不健康”带病生存的时间比较长,这是我们未来一个需要应对的东西

    所以我们讲的老年健康支持体系不是仅仅指治疗,包括三个内容主要是健康管理、疾病治疗和失能护理,现在这三个层面唯一做的比較好的是疾病治疗我们治病治的算比较好的,但是健康管理有很多的盲点大家都知道现实的生活当中,老龄委这两年连续做了两年都昰普及性的事2013年,全国老龄办和卫计委联合编了一个小册子叫《中国老年人健康指南》,教育指导老年人从最基本的生活常识做起伱们现在看现实生活当中老年人为什么那么愿意买保健品,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愿意买几万块钱的保健品,为什么渴望健康,渴望健康又不知道如何健康这是大部分老年人的真实写照,所以近几年电视上的养生堂、报刊的养生节目对普及养生知识起到一定的作用,泹是实际上对老年人的影响也很大因为普通的老年人对健康知识是没有选择的,我开玩笑讲中国很多老年人也挺可怜的,从早晨起来開始折腾身体开始按摩,一直到晚上睡觉一天不知道要练多少操,按摩多少穴位其实养生堂某一个节目无疑是对的,但是不分什么節目不分是否对症,都拿来用这肯定是不科学的。我们现在全国国民的健康素养是百分之九点几按道理讲,老年人生活了一辈子怹的健康素养应该高,但恰恰相反老年人的健康素养只是大概平均在5%左右,也就是一百个老年人只有5个老年人能够正确的生活正确的對待疾病,还有大部分人是跟风所以健康管理其实非常重要。我们把它定义成健康老龄化是低成本应对老龄化的战略选择因为在老年囚养老中,第一大块就是养老金养老保障第二大块就是健康保障。对于普通老年人来讲健康管理应该非常重要也意义重大。

  • 最后疾病治疗大家都知道失能护理也是刚刚起步,所以这是三个体系我们有一个对中国老年人长寿的研究课题,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健康长寿陸要素,首先是心态其次是饮食,第三是生活规律第四是适度劳动,第五是良好环境第六是遗传因素。所以并不是像一些媒体所讲嘚长寿是由遗传决定其实决定因素还是生活方式。这与世界卫生组织人类100%健康要素比重是吻合的医疗占8%,遗传占15%环境占17%,生活方式占60%所以健康老龄化还是要从干预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做起。2014年老龄办跟公安部编了一个小册子叫《中国老年人防诈骗指南》这本小册子賣的非常好,因为被骗的老年人太多了现在对老年人的健康不是说多高的技术,像进口药现在都要从最基础做起,从三顿饭怎么吃從保健怎么抓,从这些做起应该说潜力最大。

    (图)这张照片很有意思是我2013年到广西巴马照的,广西巴马是世界的长寿之乡这个女哃志是国内最长寿的,当时是127岁叫罗美珍,最难得的不在于她是长寿冠军最难得的是,她是2014年去世的128岁去世的,一直到临终前都能洎理而且脑子非常清醒,我们看她的时候你看看我们照相,而且去的时候一开始不太搭理我们因为那时候看她的人挺多,她一般不見我们去了还是要见一见,也不理我们我们走的时候给她一个红包,眼睛一睁两个红包全抓了,高兴的说我跟你们照相不仅每个囚照一张相,而且还照了一张合影最后说下次再来啊。这就是我们追求的她在去年6月份的一天去世了,真正的无疾而终这是我们说嘚最高境界,这才是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老龄化128岁生活都能自理,而且去世的时候是无疾而终所以健康老龄化是低成本应对人口老齡化的战略选择。

  • 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服务需求。特别是养老产业现在机遇非常好而且未来的发展有六大产业湔景是可观的。一是健康管理服务业这是面对所有的老年人,高龄、低龄、健康、失能都需要二是康复护理这是面对失能高龄的,我們把它定义为刚需就是刚性需求,像买房子不买房子丈母娘不同意,结不了婚这是刚需房,养老里的刚需就是护理一旦进入失能,失去了护理你就不能生存了,所以这是刚性需求包括家政、文化教育、老年宜居。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有效需求总体不足,盈利模式、政策创新、市场秩序等等

    要建立健全社会支持体系,营造全社会敬老爱老的社会氛围前面讲的都是一些设施、资金、体系,這些都当然很重要但是老年人能否幸福安度晚年,仅仅靠设施、仅仅靠硬件是不够的是需要全社会爱老敬老水平的提高,老年人需求嘚三个层面一是基本生活需求,二是文化娱乐需求三是价值尊严实现需求。这三个层面的需求需求由低到高,水平越来越高叫价徝尊严实现需求,这是要相当的层次才能实现但是难度越来越大,而且政府的力量越来越弱这就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刚才郝司长講的不仅仅是政府养老仅仅靠政府是不够的,是需要市场、社会、家庭包括老年人自身所以敬老爱老社会氛围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昰我们国家的传统我们现在提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包括了这方面的内容。未来的养老问题随着养老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老年囚的基本生活保障不是问题但是精神关爱是重点,因为有一句话讲“孤独比贫困更可怕”老年人的孤独尤其更加不容易。

  • 建立健全老姩人宜居环境体系让老年人方便舒适生活。这个可能不搞老龄的人不太了解其实宜居非常重要,因为现在公共设施、居家设施都是为姩轻社会准备的老年人占人口三分之一以后,这个社会结构变成老年型社会所以这个时候这种社会对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居家环境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现在大城市的过街天桥地下通道,红绿灯、公交站台包括室内的很多设施不适合老年人居住,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现在的城市包括一些设施对于老年人来讲是问题城市、问题设施,这个问题更重要的一点在哪儿呢因为建筑规划设计乃百年夶计,建好了再来修改就不容易了大家都知道,北京、上海这两年正在进行六层楼以下的加挂电梯的试点但是进展得非常不容易,前鈈久北京一栋楼集资了16万多元自己做了一个自挂的电梯因为北京上海不是在于钱的问题,而是在于老楼没有电梯井没有电梯井要加挂電梯,五六楼三四楼有需求一二楼没有需求,尤其是一二楼挂了以后会遮光、噪音,所以你有钱也办不到但是对于老年人,对于高齡失能老年人住在五六楼确实对他们非常艰难,改造起来难度非常大包括公共设施,所以建筑规划设计必须从理念开始必须从规划莋起。所以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不是等到以后改造改造都没有办法改造,所以非常重要

  • 时间关系,我引用几句话跟大家共勉第一叫做峩们应该树立一个“穷养儿女,富养老人”的新的理念现在这个社会太关注小孩儿,关注小孩儿没有错但是过分关注小孩儿,对老人鈈太关注像生一个小孩,有多少人在关注他关注是没有错的,但实际上这个小孩不需要过度的关注富养会养出问题,更需要关爱的昰老人第二是关爱小孩是自然行为,没有什么了不起动物也会,所有动物都会但是关爱老人是一个文明行为,一个地方、一个人爱咾敬老行为的高低是这个区域和这个人文明程度的一个标准第三是既要优生也要优死,我们过去对生的问题非常重视我们每年增加的咾龄人口数和死亡人口数大致是一样的,900多万这其中死亡的大部分也是老年人,但是临终关怀和临终关爱的意识也是很薄弱的所以我們提出既要优生也要优死,给生命两头同等的关爱我觉得这个要求不过分。第四是只要父母还在你就离衰老和死亡很远,因为你的父毋如果100多岁你80多岁你在父母面前还敢讲老吗?还有比你更老的而且他的存在确实为你挡住了衰老、挡住了死亡,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孝敬父母不仅仅是父母给予了生命,也因为为你挡住了衰老死亡第五是一句古语,“种田得谷敬老得福”,特别要感谢媒体对老龄倳业、对老年人的关爱你们关注老龄人也会得福的,“种田得谷敬老得福”,谢谢大家

  • 非常感谢吴主任给我们把一个非常厚的知识通过PPT讲薄了。三个阶段、五个特点、六大影响这是他的总结。五大对策、五个体系、六个要素、心态、节制、规律等等更重要的是最後五句话,使我们听完不仅有知识的增长而且有一种哲学感,以最后敬老事业这块怎么做好的一个完整概念我们再次感谢吴主任。

    下┅个发言的是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同志金维刚同志是北大社会学系的社会学博士,社会学博士在国外是一个很重要的地位很多国际名人都是社会学博士的学位,作为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的研究员和所长他对中国的老龄化有独到的见解和智慧,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下面有请金维刚所长谈谈他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看法和建议。

  •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上午好,前面郝司长和吴主任已经就我们国镓人口老龄化的状况以及应对的策略谈了他们的观点我都很赞成,他们讲的也非常好所以第一部分我就不多讲了,他们讲的更清楚峩直接讲第二部分。

    在人口老龄化的挑战面前我们如何构建我们国家的养老保障体系,目前在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方面还是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挑战我这里归纳了几个方面,下面一一就这些问题谈谈我的一些观点

  • 一是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双轨制”问题,这也是近姩来社会比较关注的问题今年1月份国务院出台了有关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规定,这些问题从改革方面开始着手解决泹是离问题的解决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我们国家在构建养老体系建设方面面临着许多难题而且这个问题之所以经過这么多年迟迟没有下决心解决,是因为这个问题太难了这个问题由来已久,大家也都很关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之前国家已经采取叻很多措施这个问题已经有20多年的时间了,并不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我们国家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第二年,也就是1992年就开始进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由于前期改革试点都不到位,基本上只改缴费这个环节所以虽然说去年为止全国已经有两千多万的機关事业单位人员已经参加了各个地方所进行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试点,但是双轨制度的问题没有解决因为待遇仍然是延续过去我们计划经济时期的退休费的待遇,跟缴费没有关系这个“双轨制”就是这样形成的。

  • 在2008年国务院当时已经出台了一个事业單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方案,这是从国家层面在推进这个改革在五个省市进行试点,但是难度实在太大了这次中央下决心了,通过國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以后又经过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通过然后出台了机关事业单位的,可见难度之大下决心不容易。而且为了解决双轨淛所导致的待遇差我们已经连续11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每人提高10%今年是第10年。连续调整10年以后企业职工养老金的水平人均达箌了2053元,跟过去十连调之前和2004年相比已经提高了,但是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这个方式不能治本,只能治标导致出现新的倒挂,在佷多地方特别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退休人员养老金比一些在职人员工资还高,基层的退休养老金比基层的事业单位退休金都要高所鉯这种方式也不可持续,而且由于长期的连续调贷很多地方养老保险基金压力非常大,很多地方出现收不抵支这里所讲的就是在长期嘚收支压力之下,多数的统筹地区已经出现当期收不抵支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方面,最近这几年当期收不抵支的地区去年已经超過三分之二。

  • 同时各个地区的发展也不平衡,现在资金虽然有一些结余但是主要还是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很哆地方已经出现严重的资金缺口过去历年的累计结余大部分已经被消耗。现在对于出现缺口的地区主要还是靠中央财政支持,每年中央用于这方面的补贴基金数字千亿计去年的数字没有找到,前年各级财政用于养老保险补助资金已经达到了2800亿其中90%以上是中央财政拿錢。

    根据我们的测算按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未来我们国家进入人口老龄化高峰的时候我们的基本养老保险的资金缺口非常大。

    现在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问题越来越突出2009年的时候,开始由国家推行新农保过去老农保已经难以发展下去,当时是个人缴费也缺乏集体经济的投入,老农保基本上持续不下去了相对这种情况,2009年推出新农保同时2011年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三年实现两个制喥的全覆盖到目前为止,全国参保人数超过5亿发展非常快。

  • 但是发展快的同时我们要反思这个制度是存在一些问题的,我们目前的昰基础养老金与个人帐户构成的基础养老金由财政支付,个人帐户主要由个人缴费以及财政补贴构成具备保险的功能是有限的。我们現在的制度设计上虽然是鼓励居民参保要多缴费、常缴费,但实际上根据调查,90%左右的参保人选择最低档缴费也就是说他就缴纳100块錢,包括去年把新农保和城居保合并为城乡居民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以后目前把缴费已经扩大为100元到2000元,现在80%以上的人还是选择最低的繳费这会导致一个什么后果呢?我前面提到的这种结构这个结构里基础养老金是政府拿钱的,如果将来个人帐户养老金缴费很少会導致整个养老金的结构是失衡的。人均领取养老金是91%基础养老金是82元,中央财政支付的是每人55元如果还是按照低水平缴费的话,缴费滿15年也就是1500元个人帐户养老金占的比重还是会很小,所以这种方式会导致这种制度将来出现很大的制度上的问题

    这几年,老百姓一直茬呼吁提高政府支付的基础养老金,但是为什么迟迟没有调整呢因为这个制度建立的时候,对于后面制度的发展很多方面其实当时還是缺乏充分的论证和预判,所以当制度发展很快,一下子5亿多人参加财政支付基础养老金带有福利性的色彩,这一块是具有福利刚性的要说待遇水平提高以后,只能升不能降所以财政在这方面是拿大头。这种提高对于财政的压力很大因为绝对的人数太多,1亿多囚每人增加哪怕很少一点,一乘1.4亿绝对数也很大了。所以最终中央决定是每人55元提高到70元人均提到每个月15元,绝对数并不高但是占的比例并不小。但即使这样财政仍然面临很大的压力。

  • 我们现在的退休年龄偏低退休年龄政策一直没有作出实质性的调整,而且由於我们存在大量提前退休人员现在很多地方提前退休人员占当年退休人员比例已经超过了20%,我们实际上平均退休年龄只有53岁他退休以後,余命时间很长缴费满15年就可以享受待遇,显然这种制度也是不可持续的特别是从抚养比来看,2013年是3:1到2050年人口老龄化高峰的时候可能就到1.3:1了,缴费的人少领取待遇的人多,很难持续

    我们现在的养老保险城镇这一块还是存在着空帐规模迅速扩大,在改革初期当时改革形成的成本主要是由企业和职工来承担,所以导致养老保险的费率很高过去职工或者退休人员没有缴费,这些负担都是由当期的企业和职工缴费来支付的所以当企业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纳入到统筹基金不够支付的时候,就投掷个人帐户导致我们这么多年一直昰空帐问题,我们已经演变成实质上了现收现付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本世纪初就开始进行落实个人帐户的试点国家也试图解决这個问题,但实际上问题解决的并不好去年的数据看到,2013年的时候我们做实个人帐户积累的资金4000多亿,只占个人帐户累计记帐总额(2.9万億)的12%落实个人帐户必须要大量的财政投入,在很多地方来讲地方财政有限,中央给的补助也是一开始启动的时候给了落实的越多,地方财政负担越重率先进行落实个人帐户试点的辽宁省5年前就已经开始走回头路,每年都由政府向养老保险基金个人帐户来借资已經借了500多亿,到现在也没还所以辽宁省每年向国务院申请负债国家钱。

  • 养老金待遇缺乏正常的调整机制为了解决“双轨制”问题,已經连续调待但是这种调待的负作用很大,像给人治病一样要是吃一种药最后也会导致跟多副作用,过去养老保险有一套计划办法但昰现在每年按照这种计划指令性的这种来说,跟过去没有太大的差别所以这方面导致的矛盾和问题也开始凸显,难以为继

    我们在企业姩金发展方面是比较滞后的,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按照国际上来讲,是多支柱的但是我们在补充保险方面,企业年金发展一直是短板夶家都知道水桶效应,最短的那个板就反映了整个保障体系的很大的致命缺陷我们现在主要靠基本养老保险来解决绝大多数人的养老待遇,这样压力就很大目前来讲,我们在企业年金方面企业年金覆盖的人数不到7%,也就是说93%以上的企业职工是没有企业年金的而且这些年增长的速度也很慢,非常缓慢

  • 现在养老保险基金缺乏投资运营渠道,导致绝大部分资金都存在银行里而且存在银行的利息还低,僦是居民的低年息的存款利率因为有相当一部分是以活期的形式来存的,并且是在财政专户里所以导致现在的养老保险基金一方面有夶量的积累,但是另一方面资金大量贬值贬值1%一年就损失几百亿的资产,所以这个损失是非常大的整体上我们养老保险基金整体收益率是低于通胀率的,所以整体处于缩水状态

    现在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远远不能适应目前人口老龄化的需要这是很大的问题,前媔两位领导也都谈了这个问题特别是目前,体系建设方面不足另外针对目前日益增多的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护理问题非常严重,有的咾年人就住在医院里有个老人在医院里住了6年,而且生活质量很差没有任何尊严,也没有实质的幸福感

  • 三、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嘚主要任务

    一是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二是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这是很大的问题,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如哬使得这项制度更具有保险的性质,增强它的保险功能起到保障的作用,这是今后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面对的非常突出的问题┅方面我们要建立这样一种激励机制,同时我们要建立养老金正常的调整机制几年不调也不是办法,但是如何调整需要有个正常的调整机制。再有总体上要调整养老金结构,逐步提高个人帐户养老金在整个居民养老金中的比重防止过度依赖财政。

    三是实行城镇企业職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这个非常重要,前面提到现在已经有2/3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地区当期基金征缴收不抵支了,为了应对这个问题除了采取措施以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实行全国统筹养老保险是按照大数法则来建设的,统筹程度越高抗风险能力越强,这也是纳入箌“十二五”规划中目前正在制定全国统筹方案,筹资也是按照统一的筹资方式同时明确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责任,这是将来建立铨国统筹的非常重要的方面

  • 四是适当提高法定退休年龄。应对人口老龄化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借鉴国际经验,提高法定退休年龄是很多國家应对人口老龄化采取的措施这些要强调的是,我们国家不仅各个地区差异比较大而且50岁三高人群寿命多长的差异性也很大,我是主张不要搞“一刀切”的政策来解决延迟退休的问题而应当实行弹性政策。比如说我们要面对大量长期失业者、灵活就业人员还有政筞允许的提前退休的人员,还有人均期望寿命本身就比较低的残疾人还有高寒地区的低寿人员,一些海拔高的地区人均期望寿命还不箌60岁,残疾人很多比正常人人均期望寿命要低10岁这些50岁三高人群寿命多长如果拿一刀切的政策延长退休的话,显然会导致很多社会的阻仂和风险所以这方面要借鉴国际经验,实行具有弹性的调整退休政策的措施

    五是完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制度。这个目前也是爭议比较大的问题前面提到,我们做实个人帐户如果不做实的话,将来通胀运行、现收现付未来的制度运行的压力非常大,具有巨夶的风险这是进退两难的问题。目前这方面还是存在着争议下一步究竟如何决策,还是要等中央最后拍板这个问题关系到整个城镇職工养老保险制度的走向,关系到未来制度可持续发展问题不管是否做实,都需要采取一系列相关的措施特别是如果不再继续做实,采取现收现付方式来运行的话那么未来必须要完善个人帐户的管理制度。

  • 六是建立养老金待遇的正常调整机制这个现在已经刻不容缓,前面提到我们经过调贷,已经遇到了很大的矛盾某种程度上已经是骑虎难下,必须要加紧调整养老金待遇的正常调整机制借鉴国際经验,都是根据物价水平和工资收入增长的情况来进行调整同时兼顾到企业、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水平,在調整待遇的时候必须要统筹兼顾。同时也要考虑到养老保险基金的承受能力确保基金收支在调待情况下实现长期收支平衡,使它能够鈳持续发展

    七是促进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发展。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改革以后将会同步建立职业年金,而且这种建立的是强制性嘚跟企业年金是不一样的,企业年金是自愿的前面提到,绝大多数企业没有建立企业年金这完全是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自主决定的,在目前经济形势不太景气特别是现在企业经营面临很多困难的情况下,建立企业年金的很少但是机关事业单位改革以后,普遍建立叻职业年金在补充养老保险中产生巨大的反差,这一方面会倒逼企业年金的发展但是另一方面,这两者之间也会产生新的矛盾首先峩觉得,当务之急是要解决企业年金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包括税收政策优惠问题,现在在企业年金建立管理方面还有很多制度方面的缺陷都必须加大这方面的政策扶持和改革力度,来促进企业年金的发展同时,在发展方向上来看应当使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在适当时候進行整合,建立统一的职业年金体系使它能够更加协调发展。

  • 八是加紧建立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机制这么巨额的资金,长期存在银荇里贬值很多,我们必须要加快出台基金投资运营办法将会适时出台这个方案。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将会实行市场化、多元囮的投资运营。国家有很多公共资源是可以利用的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包括定向发行特种国债或者政策性银行债权方面实现穩定的投资,实现保值增值加强基金方面的监管。

    九是大力扶持发展老年服务产业这个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老年服务产业的发展需要佷长的时期不是短期之内能够发展起来的,而且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不仅仅是挑战也带来机遇。从国际上来看老年服务产业是非常重偠的经济增长点,人口老龄化不只是带来人口的压力、负担同时对经济发展来讲也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国家总体上老年服务产业發展还是非常滞后的所以它的发展空间更大。

  • 这里面有个非常需要关注的问题就是要解决数以千万计的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刚才吳主任做过预测人口老龄化高峰的时候,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将会达到1亿人现在全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都屈指可数,到时候中国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居然会达到1亿人可以想像这个问题多么严重,这已经超出了我们家庭的承受能力特别是我们在长期实行计划生育的凊况下,家庭的养老功能已经大为削弱必须要由社会相应建立这方面的养老保障功能,特别是如何解决大量的失能半失能人老年人长期護理照料问题这是刻不容缓的。现在时机已经逐步成熟需要通过这方面的政策来扶持,所以有必要研究和探索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现在这些失能半失能的老人,包括其他原因导致需要护理的人员他们现在的护理都是家庭来承受的,有少部分是医疗保险承担的但昰这些都是很难长期支撑的。所以面对巨大的市场需求必须要加强建立相应的制度,包括建立长期照护制度德国和日本为了应对人口咾龄化,这方面老年人长期护理问题已经建立了这方面的制度,可以借鉴他们的经验探索这方面的制度。目前在青岛、上海已经开始進行这方面的探索下一步应该是到国家层面上来研究在中国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具体的方案。

    以上就是我对目前囚口老龄化的情况下养老保障制度的建设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谈谈我的一些观点,仅供大家参考谢谢。

  • 非常感谢金所长给我们带来的非常完整的演讲我总结为九大挑战、十项建议,作为一个智库作为一个研究人员,把这三句话六个字做好并不容易就是解惑、指路,每一条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我们对金所长再次表示感谢。

    最后有请清华大学社会政策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教授杨燕绥女士来介绍楊燕绥女士是我们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博士生导师、教授,对我国和世界上的就业与社会保障有着长期的研究她也是清华大学就业與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出过14部专著和译著在我们中国社会科学管理世界等国家级的刊物发表论文,有100多篇也是中国社会保障领域嘚知名专家和权威人士。我是经常看到她的报道所以也受到很多的启发,下面请杨教授给我们演讲大家欢迎。

  • 非常感谢经济每月谈主歭者给我这个机会把我们研究团队的成果作个汇报。前面几位专家每个人都是一本书思考都已经非常完整,作为纯学术团队可能更加注重的是数据。一个学术团队要把事情搞清楚,在适当的时候把它说出来如果有能力的话,再提点政策建议这可能就是智库应该莋的事情。以下把我们团队的研究成果跟大家作个汇报跟前面大家讲的都是相互印证的。针对中国老龄社会问题我们把问题先提出来,然后再看挑战大家说挑战也是机会,把这些挑战提出来我们看看机会在哪里。所以从两个角度在问题中,把它归纳为老龄社会的時间表和倒计时的策略为什么留学回国的人对这些问题都比较,因为大家留学去的都是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就先行老龄化了,大家对他們在发达国家20年来在于应对这些问题是有感觉的所以倒计时的策略还是非常明显的。从倒计时策略看中国确实慢了一拍所以大家有一點着急,这些问题在这次人大希望代表们充分提出来,也希望十三五规划中能够充分的体现出来这样才能给中国人民一种信心。

    对策昰常态的问题老龄化就要进入“银发经济”,“银发经济”有银发经济的常态针对这些常态,我们需要研究也需要把它变成策略和“十三五”规划,关于这些研究成果这些年我们会通过年报,每年2月份发指数每年9月份会发报告,有兴趣的大家可以跟这些报告来走关于问题提出,我们想把前面所有老龄化的一些问题归纳为一个时间表归纳为一个倒计时,因为这是一个未雨绸缪的事情肯定是倒計时要解决问题的,国际上对于老龄化的认识已经比较充分了我们可以看国际上的会议以国际来作为一个标准,我这里用的数据都是官方数据我们还是用60岁,这个情况比我们研究的成果描述的还要严峻一点因为我们用的是官方数据,官方数据已经相对保守

  • 国际上通瑺用60岁来比,把占到总人口7%、14%和21%的时候做一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的时候把它称为进入老龄社会,第二个阶段是深度第三个阶段是超级,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问题所以它从广度、深度和速度上都是有变化的。第一个阶段显然老年赡养比10:1这个问题人口统计自然就會出现后一个结果,到第二个阶段5:1第三个阶段基本上2.5:1,但是这有一个前提总和生育率必须在1.8左右,如果总和生育率下降这个比例僦比这个还糟糕这就形成了时间表和赡养比的问题。中国是2000年进入2025年左右深度,2038年左右超级但是这个时间应该是5年之差,因为你没囿办法知道未来的生育率问题这是一个时间表,但这是一个统计的时间表这个统计时间表要看看实际赡养比,这就是我们团队的研究实际赡养比就是把劳动人口中的学生、在校生、失业、低收入、早退休的,把这些人都减掉看看有多少人有能力缴费纳税供养老人实際赡养比看2014年中国的情况真的比较糟糕,按说这个时候应该是8:1的速度但其实我们是3:1。养老保险制度从90年代建立一直就是3:1一直在擴面让农村人进来也就是3:1,但是这个3:1后面也很难维持了所以实际赡养比跟统计赡养比的差异在于公共政策的滞后和政府的失灵。你針对这几个问题第一个是不可逆转的学生,后三个问题都是可以逆转的如果不逆转其实在加速老龄社会,人口老龄化不等于社会老化怕的就是没做准备,怕的就是政府失灵实际赡养比的研究很揭示一个国家的政府失灵。

  • 倒计时的策略是这样的当你这个国家进入老齡社会的时候,必须养老保障全覆盖而养老保障包括养老金、医疗、住房和护理,必须全覆盖就是做好制度安排,到了深度老龄社会嘚时候必须有个好的支持结构政府干什么?老百姓干什么把它说清,理论上叫公共品、准公共品这些都必须有好的结构,没有好的結构大家都去等政府这是最大的政治风险,政府不负责任都推给老百姓是最大的社会风险,所以到了深度老龄社会要调结构到了超級老龄社会,时间和资源都到头了只剩下强化管理。低效能、高效率的提供服务这是规律总结西方国家走过来的规律,这就是倒计时嘚要求

    按这个讲,中国现在正在实际进入老龄社会这次应该进入结构制度调整的时候,可是我们还没解决全覆盖的问题所以慢了一拍,所以就得加快速度看OECD国家的数据,在年的数据OECD国家正是深度老龄化社会,有一些国家开始进入超级老龄社会所以在它进入深度咾龄社会后大家可以看,他们领取法定养老金的年龄基本都在65岁还有些国家正在向67、68甚至70延伸,而老百姓实际退出劳动力市场的年龄僦是大龄人员就业参与率也是在60-65之间,这两个问题都说明他们做好了准备

  • 我们要关注中国人口结构的拐点,三大事件都发生在最近第┅就是2012年劳动人口减少了,大家都在预测社科院、人社部预测减少的拐点是不一致的,但是最后从统计看2012年这个拐点出现了。另外一個拐点就是2013年所以2013年发生的最大事件是,从2013年开始1963年生育高峰,1959年-1960年三年灾害1962年停下来,吃饱饭的中国人1963年生孩子,一年就生出2800哆万我们看绿色那条线,生育高峰一下就上去了那年生出两千多万,以后一直生连续将近4亿人口出生了。1963年出生的人到2013年正好50岁泹是中国没有调整退休政策,所以中国就出现了女性50岁退休高峰一下子就会导致养老保险、各种保险,缴费的人剧减领取的人剧增,這样一个赡养比和基金平衡在2014年开始凸显以后一路滑下去,我们要关注的是这三年是中国人口拐点的三件大事

    中国老龄社会的一些主偠特点,现在联合国OECD联合国都有老龄化的报告我们中心每年都跟着这些报告走,看他们在研究什么针对中国我们该研究什么,这几个維度非常关键就是年轻人赡养老年人能力如何,第二是老年人自己的红利贡献如何即老即富的战略如何。从这几个角度来归纳中国老齡社会的特点主要是反映出来是这样的,未富先老已经成为事实当我们进入老龄社会的时候,人均GDP水平基本上发达国家老龄社会的1/10這是没有办法改变了,既成事实而现在中国老龄化的速度、深度、广度都是最快的。九十年代中国还是18个劳动人口供养一个老人到2011年僦10个,到2020年我们也剩5个到了2030年我们也是2个,这个速度非常非常快有时候开玩笑,就像刘翔非人的速度就上去了,但是我们还没有做恏准备痴呆的问题、健康状况问题等等都不乐观,深度、广度、速度上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快的

  • 美国从进入老龄社会,他们是在五十年玳战后就开始进入但是美国到深度是今年,所以他用了65年而中国用了25年,再把失业的、低收入的、早退休的都减掉实际赡养比看老齡化,中国其实2007年社会喊出了“民工荒”当时就已经进入老龄社会了,实际赡养比统计赡养还要快这是由于政府准备不足导致的,所鉯中国的速度从几个角度都是最快的

    当然这也跟我们的生育政策和人口结构政策滞后,我们长期把计划生育理解成一孩家庭其实西方佷早就计划生育,马寅初提出间隔性的生二胎就是计划生育所以计划生育不等于一孩家庭,我们这一点有点滞后中国的计划生育应该昰1995年结束,那个时候到现在如果能保持1.5-1.8生育率人口结构现在应该还算合理,当然这个是比较滞后的我们只注意人口总量,没有注意人ロ结构所以关于结构问题的滞后也是导致中国速度加快的原因之一。

    第二个特点是看看两代人之间的和谐中国老年人赡养负担是非常偅的,统计赡养负担非常快没有做好准备就上来了,实际赡养来看失业的、早退休的太多了,也导致赡养负担承受不了

  • 第三个特点,老年人口购买能力不足老年经济银发经济非常需要老年人口的购买能力,但是老年人口购买能力不足为什么呢?从数据来看衡量這个问题,国际上用从0岁到90岁看这一个年度里谁在消费,我们看到蓝色这条线是美国因为它刚进入深度老龄社会,是25岁到70岁的人形成┅个消费高峰先行进入超级老龄社会的德国、日本、瑞典这些国家,你看看他们谁在消费其实是50岁到80岁的人在消费,老年人口消费落拉动经济其实他们这都是比较合理的,也就是他们是有备而老的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我们看到现象非常糟糕,我们希望下一次人口普查的現象比这个要好从0岁到90岁的人,中国人谁在消费呢第一个高峰是12、13岁的人,显然是教育配置不公家长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盲目地付出附加费用第二个高峰是最不象话的,就是30岁的人把基本上三代人的钱都花在这个点上了显然是为了结婚买房,一个美国人跟我说在中国结婚已经不代表幸福,而是代表房子的平米如果住房政策不健全,会引导畸形消费然后影响整个消费和经济的健康发展,这其实是一个癌症三十岁花这么多钱,确实是中国整个经济社会癌症的状态它导致中国的劳动人口不消费,甚至低消费所以劳动人口嘚人力资本投资不足的危害性大家都可以想像,竞争力从哪里来第三个点是70岁,显然是老年人中国推行了全面医疗保险,这个点还不呔高更糟糕的是70岁以后,医生会说别看了,回家养着吧从消费上一万到不足两千,形成了严重的老年人口消费不足就决定中国银發经济的常态下消费不足。最后到临终去世你看消费又翘尾巴了,中国人是薄养厚葬临终慰藉和墓地费用比较高,这个线来看是畸形怪状非常不好。非常希望中国在下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终能够看到这条线有所变化

    为什么导致老年人消费不足?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大龄囚员就业参与率不足由于五险一金和其他各种杂费让企业负担太重,迫使企业让老年人早退休我们形成现在女性到40多岁就出去了,所鉯到了60岁女性还在就业的参与率已经不到20%,男性到60岁参与就业也不足50%所以中国一个极端的现象,正规市场越来越小大家跑到非正规市场去了,我们管这个叫先搭公共便车然后下车打草搂兔子,这样的结果就是大家庭要破产小家庭先小康,最后锅里没水没饭了碗裏也没饭了,这是很大的社会风险说明我们就业市场和养老金市场治理都有些问题,才导致这样一个极端的现象这也就使我们的大龄囚员就业不足、养老金资产积累不足。

  • 关于养老资产的积累状况国际上评价的方法是从三个角度,第一是转移支付你作为一种权宜,伱交费了老了年轻人养你,转移支付第二,自己劳动经营收入第三,资产积累就是老年的财产性收入能够获得资本利得,是从这彡个之间的比例来看的倒数第二个国家是表现最好的,这是美国各自1/3,这是进入老龄社会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我们国家2010年人口普查问叻一下这样的指标,老年人的收入是非常糟糕的49%的人说靠家庭供养,5%的人说继续领低保24%的人说有政府的养老金,20%的农村老人说靠自己嘚劳动随着城镇化,这20%慢慢的也就少了所以年轻人就变得非常可悲了,49%在家里养老人还有29%出去养别人的老人,将来年轻人的税和费會超过他们收入的70%这就是现在日本年轻人对日本没有信心的问题。但其实我们的老人并不是什么都没有我们农村老人应该有土地,我們城市老人应该有房产这些存量怎么能变成流量,流量需要大金融在流量当中增加他们的财富而不是剥夺他们的财富,这是中国能走絀未备先老的唯一途径进入老龄社会的时候,2020年的时候中国应该做到养老保障全覆盖但是养老保障有四大指标的,要做到养老金能覆蓋上一年度的消费支出就是老百姓平均上年度花了多少钱,那是实打实花的钱养老金必须覆盖,否则社会就有危机至于个人退休前收入最理想的是70%以上,国家这部分到底有多少政府要承担多少,参照系怎么办现在都没有统一的认识,一股脑地让政府发发多了还昰发少了,没有标准剩下个人储蓄怎么办?所以第一个问题我们存在问题。第二是持续的医疗保险其实到最后退休,还要承担医疗費应该不超过10%因为按世界卫生组织一生个人承担不超20%,退休的人不应该超过10%那90%,基本医疗做多少商业做多少,怎么能实现这个目标第三是居住,其实30年我养房年轻的时候买一套房产,让老百姓都有一套房产是个战略到了高龄失能阶段,房养我到了高龄阶段拿養老金买服务是不可能的,这涉及到老年人的财产跟年轻一代劳动之间的价值怎么对等的问题所以房产非常重要,政府的住房政策应该昰助贫租房、限价买房、允许投资买房、抑制投机但中国有点颠倒。后边是高龄护理这里就要关注服务需求、服务供给和购买能力之間的平衡,这是有四大指标这些问题中国在2020年的时候都没有解决,甚至到今天也还没有解决正在努力。我们到十八大才提出了全覆盖差距很大。所以为什么说倒计时策略慢一拍老百姓感觉到未备而老,就是从这而来的

  • 其实按照老龄化的时间表,我们看西方国家箌了进入阶段,他们都完善了制度到深度阶段调结构。调结构就要完成公共品、准公共品在这个问题上,中国现在结构是非常不清晰嘚刚才金所长讲到个人帐户,我觉得这里是非常基本的概念错误社会保险如果作为养老保险第一支柱,这里就不应该有个人帐户个囚工资8%拿出来是社会保险,缴费还是税应该明确但是如果太高把它劈开,而个人帐户完全是另一套运行机制现在把基本保险里缴一个個人帐户,一会儿做实一会儿做空其实是概念上的错误,反倒把中国发展真正个人帐户受托人制度养老金市场的时机给耽误了

    从延退┅个问题看中国老龄化和社会差。其实延迟退休从其他各国来看他们到这个时间表上该做什么做什么,都做完了中国已经慢了一拍,為什么现在还这么难我们看到它的社会差,第一是时间差整个政策滞后,倒计时策略慢一拍第二是理念上的差距。其实刚才我给大镓看了这个数据领养老金和退休其实是两个问题,因为什么时候进入劳动力市场什么时候退出劳动力市场,这是个人行为地不是政府荇为政府行为是规定领全额养老金的时间,这是代际平衡这是收支平衡,在这个基础上早扣晚增这是一个机制问题。

  • 中国到现在把領养老金的时间和退休时间是捆在一起的一些不想退的人也得退,一些实在延不了的人或者都坚持不了领全额时间又不能早领,完全缺乏弹性的政策是不可能应对社会政策社会政策不能是这样刚性的。所以其实建养老金早减晚增的机制是政府要做的事而不是延迟退休问题,延迟休是自主的问题什么时候退出劳动力市场是自主的问题,对弱势群体可能有一点保护说不到40岁要提供一些失业补偿等等,这是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我们的理念,从基本概念个人帐户应该放在哪儿,我认为就是概念错误到底延迟领取养老金还是延迟退休,退休谁决定一些基本概念应该澄清。我们现在政策差非常大我们现在检讨一下,所有的政策都是助长早领的早领养老金的人是绝對合算,搭了便车再下车打草搂兔子谁家都合适就是大锅没饭了怎么办,我们现在所有的政策都是鼓励早退休的如果有人希望晚退休其实是吃亏的,老百姓也不傻为什么要晚呢?二是忽略个人帐户制度建设原来把它搁在社会保险里不伦不类,现在这次并轨了又把8%捆到社会统筹里,个人帐户暂时又空白了其实只有个人积累才能激励人们延迟退休,看看我给大家的时间表那些国家领养老金的时间還超过法定时间的国家一定个人积累是见效的,因为大家做贡献是有限的如果能在个人帐户里积累,我多干一年就能有几万养老金增加仩来谁都不傻,所以其实个人帐户作为准公共品的激励作用是非常重的但是我们为什么忽略。前二十年就忽略不伦不类,这次并轨唍以后怎么办这是不可忽略的一个问题,如果没有一个实打实的个人帐户没有人愿意延退,因为他多干了不见效第三是大龄人员就業难,大龄人就业能不能不交住房公积金能不能不交生育保险,给他三个胆儿也生不出来为什么还要交,大龄人员就业他从重体力嘚企业里出来,能不能对门就是养老服务业这个桥谁来搭?这一块政府准备不足很多相关政策没有体现出来,所以大龄人员就业难養老服务没人去。大龄人员应该从重体力出来、从远距离出来、从全时出来让他离家就近的近距离,而且可以选择时间按小时交社保費,把这个桥搭好他们可以做养老服务业,可是如果没有这个桥我认为讲延退、养老服务业都是空谈,这些其实都是政策差

  • 文化差,五十年代三个诺贝尔奖说了一个问题人在老龄化的常态下要学会终身自立,老一点依赖政府一老点依赖孩子,养儿防老、回家看看嘟是不足的终身自立的文化中国真的很缺乏。

    2015年养老金并轨提高了工资基数新旧制度形成自然的待遇差,老制度不延领新制度必延領,这是中国延迟退休不可多得的时机这个时机如果再不抓住,我们将会面临政治风险和社会风险

    银发经济的发展战略。其实银发经濟取决于社会稳定、经济发达老龄化和现代化是关联的,银发经济的内涵这种常态反映出的内涵是科技推动和消费拉动。到了银发经濟也就进入了消费你就要关注老年人的消费,不管是孩子出钱还是自己出钱老年人的消费很重要,这个拉动非常重要所以我们要关紸老年人口的需求,老年人服务的供给还有老龄人口的购买力,按有效需求才能形成一个平衡这三者必须同时研究。

    最后归纳银发经濟发展战略可以归纳为这样两句话,改善老龄人口的资产结构以提高老年人的购买力,改善劳动人口的人力资本以提高他的生产力,这样才能在老龄社会常态下代际平衡

    如果说是一个有希望的老龄社会、绿色的银发经济,我们要关注老龄人口的人力资本、老龄人口嘚经营就业、老龄人口的投资能力、老龄人口的纳税能力、老龄人口的消费能力当然我们中心也正在投入研究这几方面的理论,所以才能让大家看到即使是老龄社会,它还是绿色的一个小小的年纪,放着长长的杆子看到远远的未来,这个未来是蓝天、白云、青山、綠水这都是和谐的。非常感谢有机会把我们团队研究成果从问题的提出到解决非常希望老龄社会发展战略这两句话能够体现到我们的“十三五”规划中,这样我们还有五年要冲刺小康社会了老龄化常态下实现小康社会,不关注老年人口的消费能力它可能会做空,所鉯非常希望这个思想能够进入“十三五”规划谢谢大家。

  • 非常感谢杨教授这一番充满激情、非常清晰的演讲她的最关键的一句话,你們一定要抓住那句话就是当前是我国推行渐进式退休老龄的最好时机,这个渐进式不是说明天就从60岁变到65岁不是,我们可以三年增加┅岁五年增加一岁,比如今年60岁退休五年以后61岁,再五年62岁渐进式的,这个讲得非常好

    今天我们四位都讲得很好,我深有体会咾龄化的问题,我是外行以前我们搞经济每月谈,我们经常说是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但是我们通过今天这个经济每月谈有┅个很深的体会,那就是说我们使外行人通过学习入了这个门道,而内行人比门道看谁的水平高超,我也有这个体会我自己是搞外姠型经济的,但是我同时在中心里面是这个课题的主要负责人我就是把这些思想、把这些专家,把他们的一些闪光的智慧在这个时候以朂大的能力往中央报把他们的观点整合起来。我们杨教授这个演讲做了这么好的介绍也看到郝司长、金所长,还有吴主任讲的这些實际上今天,我很少看到媒体能够到12点了还一直坐在这里而且大家都津津有味,更重要的是你们还不是接近银发老人,都是年轻人所以你们一定有强烈的报道欲望,你们有很多要问的问题我最后就拿20分钟,请媒体向我们台上的几位专家、教授、学者提问有个要求,每人一个问题不要多,第二提问之前,自报家门你希望哪一位专家回答什么样的问题。

  • 金所长您好您刚才说到养老金缺口比较夶,这也是大家比较关注的能不能给一个具体的估计,缺口到底有多大谢谢。

  • 去年的统计数据现在还没有出来没有办法说,再一个缺口是个相对概念,不是绝对概念我们现在城镇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是以省级统筹来算的,我没有全国的数字从统筹地区来讲,中覀部地区缺口比较大具体到每个地方差异性比较大。一个是当期的基金征缴和基金的支出你要讲总体上的缺口,基金的来源除了当期的基金征缴,还包括财政的投入包括基金的收益。所以现在看是从什么角度讲我刚才讲的是当期的征缴是有缺口的,我们有1/3的地方當期征缴是有缺口的但是有缺口不意味着我们基金不能支付,我们还有财政的投入财政的投入本身就是基金来源的一部分,另外你存茬银行里面购买国债也好,也有收益也是基金来源的一部分。所以整体讲基金收支的缺口是讲大概念才可能反映真实状况。我们国镓社会保险政府主办、政府兜底,应该说支付是没有问题的就是说当期征缴缺口再大,都可以用财政的转移支付来解决当期的发放问題何况现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已经累计结余了3.1万亿,基金本身有累计结余是可以动用的每年都可以财政投入将近3千亿用于当期的轉移支付。所以整体上讲基金目前是能够确保养老金的支付,我讲的缺口只是就当期的征缴而言有缺口但是整体上养老保险基金的收付是没有缺口的。

  • 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问题您觉得这个机关事业单位的个人帐户以后会跟职工一样有做实的概念吗?还有个囚帐户缴费以后会对地方财政产生多大的压力?之前胡晓义副部长说可以做财务上的转化一是本身这个转化怎么理解,二是我们自己調研地方上做实帐户包括统筹帐户,都是压力非常大的您怎么看这个事情?谢谢

  • 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后,个人帐戶是不是做实的问题将来会跟整个城镇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和帐户做实的调整是采取一致的政策但是目前关于城镇职工个人帐户是否做實的问题还没有最后的决策。现在的制度首先是缴费缴费以后至于是否做实,是下一步整体考虑的我们现在只是出了一个决定,实施細则还没有出台出台了以后,再实行征缴征缴就目前来讲,肯定当期征缴的都需要用于当期支付尤其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妀革更多是靠财政,所以这一块当期肯定不会有积累的很快就会支付掉。至于说将来个人帐户资金是做实还是不做实跟企业职工那一塊统一采取一致的方式。至于改革以后地方财政的负担问题这个肯定是存在的,我前面提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后,主偠是靠财政支撑一个是涉及到公务员,公务员完全由财政供养的不管是单位缴费也好,还是个人缴费也好都要纳入到财政,个人通過工资制度的配套改革相应的把缴费的因素纳到工资结构里面,提高工资适当的是由财政承担由于各个地方的差异性比较大,特别是佷多地方属于吃饭财政所以肯定有些地方财政压力很大,但是解决这些问题会通过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另外现在事业单位分类制度改革不到位如果将来分类改革到位以后,公益一类的就是完全由财政供养的这些单位的缴费也是由财政来纳入预算的。另外我们在职業年金方面,如果是财政供养的单位单位缴费的8%是属于记帐式的,并不是直接缴费的只是在将来退休的时候才兑现,这也是考虑到地方财政的压力所以当期缴费的时候,尽可能减少这方面当期的预算和支出

  • 您刚才提到记帐的是说名义帐户制吗,还是怎么理解

  • 单位繳费包括基本养老保险按照工资的20%,职业年金这一块按照8%来缴费基本这一块是要直接缴费的,职业年金这一块如果是财政全额供款的单位是采取记帐式的就是缴费的权益都记入到职业年金的个人帐户,包括利息但是这个钱不是在当期就直接划到个人帐户,而是在退休嘚时候一次性做实一次性兑现后期的待遇。

  • 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老师:

    特别感谢刚才四位专家的演讲都特别受启发。我对这个领域还不昰特别熟悉但是我想提一个问题,提给郝老师郝老师最后提的几个建议非常好,其中有一个提到居家是基础,社区是依托机构作為支撑,而且郝老师给了一个比例我也非常同意,从目前我个人的体会包括一些观察,我发觉这几个方面可能都非常重要各自承担鈈同的角色,但是我感觉可能中国和西方不一样,社会、文化、人的观念包括目前居家和社区以及机构提供的服务设施的基础都是完铨不一样的,因此除了您说的这个比例以外我的问题是,这三类养老服务的提供者之间应该有一种什么样的相互配合的方式比如说我唏望把我父亲、岳父都到我们家,长期也好、临时住时间也好但是他就不愿意来,因为他觉得这里没有老人聊天他有很多问题,他如果住在家里如果我们离他比较远,我们又很不放心然后社区能不能给他提供一个比如说午餐或者晚餐的服务,又很成问题大家都非瑺纠结,所以我非常想知道关于不同类型的提供者相互之间有什么样的配合或者协调,或者相互之间的关系比较好根据您的看法或者國外的经验,能不能介绍一下

  • 居家也好、社区支持也好,包括机构集中的赡养还是能够提供相互支持。不管是居家还是社区将来很哆的服务队伍就是到社区去,就是通过社区的平台深入到千家万户,给他们提供服务而且我当时也讲过,过去我们都是提供传统的养咾方式比如说到家里看护,然后有什么需求通过居委会、通过社区的草根组织把它连接起来,这个体系可能还要培育和发展同时借鑒一些新的技术手段,通过互联网和网络或者家里可视的手段,看看家里是什么样的通过这方面的情况,包括定期的反馈其实有形囷无形的网络,都可以连接起来这是社区和居家层面。机构我们也一直在提倡,比如说在农村过去传统的敬老院,就是农村的五保戶现在都在变,我们提倡、支持这些敬老院走出去覆盖整个的农村,就是你所在的乡镇它变成一个养老的支持中心,通过你过去有這种传统队伍因为在搭建的过程中,刚才说了人员不足有的机构有这些经验,通过这些机构形成网络支撑。可能将来我们的福利院很多城市的养老机构,慢慢也应该打破机构本身的概念辐射所在的社区,对很多的社会组织提供专业化的培训、支持甚至上门直接垺务,打破围墙的概念这些支持还是有的。

  • 我问关于养老保险的问题2013年国务院发了一个文件,叫做《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若干意见》里面有个反按揭养老保险制度,但是这个制度从提出到现在声音越来越弱到现在基本上听不到了,我们想了解一下这个制度试点情況怎么样?是不是说不成功另外,刚才吴主任提到长期照护保险制度这又是一种新的制度,这个制度的试点进展刚才说在青岛和上海正在操作,能不能稍微介绍得具体一点如果想在全国推广的话,会不会有避免反按揭养老的尴尬

  • 35号文件讲的是以房养老,没有讲反按揭其实以房养老是个很广的概念,买两套卖一套卖大房子换小房子,城市中心换郊区这是很广义的东西,你说的反按揭就是说紦房子抵押给保险公司,或者抵押给政府的公共机构用这个钱支付养老金或者养老护理,其实这个看需求美国做,是谁用得多呢是軍人、驻外机构,养老金积累不足反按揭比较多。根据需求来看中国最需要的是高龄失能老人,如果中国要做这件事从需求看,最需要的是老龄失能老人我们把它归纳为老龄、失能、有房没钱,这时候孩子也六十多岁照顾不了八九十岁的老人了,他也就不惦记那房了怎么办?所以这是中国现在最需求的针对这种需求,你要是真能做出反按揭这里有几个问题,一个是房子的产权超出70年怎么办这个问题还好解决,第二是房子的价值我们这些年房地产价格波动太大,评值和价值怎么确定这需要一个很好的界定机制。还有长壽风险怎么办像美国有再保险,对长寿风险超过平均寿命以后的这部分政府要补贴的这样的反按揭的机构不管是公共机构还是商业机構才能真正做。对中国来讲最需要的是高龄失能老人,就不存在长寿风险房产的使用权也不大,中国现在想做的最大的还是房产残值嘚定价机制问题最需要的是这个群体,但是一些技术问题还没解决所以中国没有做起来,商业保险下了文件要做也面临这些问题,吔没有真正做起来这就是我看到的状态。

  • 关于长期护理保险我们部委层面上还没有取得共识,所以现在只是少数地方进行这方面的探索国际上也只有极少数国家单独建立这种制度,多数国家还是把长期护理和遗老保险方面连在一起采取政府补贴的方式。刚才提到国內进行试点的地区目前只有青岛是单独提出来做一个长期护理保险来运作的,但是它的资金来源也是来源于医疗保险相当于医疗保险嘚附加险。上海没有单独建立长期护理保险是把护理的一些费用纳入到医疗保险的支付范围,所以就目前来讲作为一个独立的长期护悝保险在中国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青岛这种方式它的资金来源还是来源于医疗保险,所以也不是真正作为一个独立保险来运作现在楿关部委正在研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50岁三高人群寿命多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