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华山肉身殿阴阳井宝殿可以皈依吗

初中二年级, 积分 1920, 距离下一级还需 80 積分

初中二年级, 积分 1920, 距离下一级还需 80 积分

今天是农历七月三十据说是地藏王菩萨的生日,我跑了一趟九华山可能是因为管理或安排得箌位,从山下的车站到山上虽然是车水马龙,却也有条不紊人虽多,却没有过分拥挤的感觉总之,感觉挺舒适
但一到肉身宝殿的⑨九八十一级台阶处,情况就不一样了人口显得过于密集,甚至到了寸步难移的境地仅八十一级台阶,走一步停三步。我就花了差鈈多小十分钟的时间话不多说了,上几张图吧:
天数:3 天 时间:4 月 人均:357 元 和谁:一个人
玩法:自由行摄影,人文省钱,穷游徒步

2012年4月:安庆--安庆-桐城(4月26晚上海乘火车,4月27日早9点至安庆12:00至九华山。29ㄖ下午3点半乘车至安庆30日11点火车至桐城,下午17:03火车至合肥凌晨03:08火车回上海。)


4月27日上午安庆。详情请见《》


正午从安庆出发,到柯村(九华山游客服务中心)时已经是两个小时以后九华山所属的青阳县,地处皖南丘陵所以一路走来青山隐隐,绿水迢迢而從柯村到,更是穿行于群山万壑、茂林竹海之中皖南风景实在胜于我江南,盖江南唯水而已而皖南山水并佳,山曰仁水曰智,山雄沝秀阴阳相辅才会真正令人有所悟道。

乘观光车到九华街的停靠站已经是下午三点多了。从停靠站往前走几步就是也是我三天两夜嘚投宿地。几日内深埋寺内穿梭于殿堂之间,抬头见佛低头观照,看烛光摇壁听僧人唱经,与各地信众长谈阔论别有一番意趣,這在任何一家旅馆都是享受不到的

既然住在寺内,倒不忙着欣赏这座九华山唯一的殿堂式寺庙虽然称之为“殿堂式”还略有夸张,但仳照后来见到的数十所寺庵祗园寺的规模确实居于大众之上。

九华街 祗园寺的斜对角就是九华街九华街其实是个习惯的叫法,行政上為镇而且街成环道,镇上商铺酒店鳞次栉比购物、餐饮、住宿一应俱全,事事方便

九华山和我之前游过的五台山同为四大佛教名山,两者相同之处就是以山间的小镇为中心,寺庙庵堂遍布于镇中、山间但九华街的寺庙密度似乎还略高于五台山的台怀镇。

图片:祗園寺街对面的长桥

从祗园寺正门出来跨街而行几步就是天池庵,这也是我此次九华之行参观的第一座寺庙

天池庵在康熙年间还是的寮房,同治时期独立出来现为尼僧庵堂。庵名据说来自地藏王菩萨曾在此修行打尘并饮用过池中圣水。如今穿过小小的庵堂(只有一進院落)庵前小池还在,荷箭轻挑池水便可想见盛夏时分满池的金莲怒放,那时临水照面观莲悟道,唯见清净

天池庵内的观音塑潒并不如何出奇,但墙壁上满满挂着的手绘“观音化身相”白描却是令我大开眼界这些图像不知出于哪位高人画匠之手,全是手绘白描外用玻璃框罩住,寻常窗户大小一共88尊,一列列排开遮住了大殿的两厢墙壁,蔚为壮观既然是菩萨“化身”,则或男或女或老戓少,或立或坐姿态、服饰、仪相无一雷同,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寻常不识佛法者也许只是感概画像精美而在受戒尼僧的眼中,却不能不心折于菩萨不可思议之游戏神通

图片:天池庵后门/前门/打坐僧人

天池庵隔街正对的是闵公禅寺,但寺庙无门也无名又和一镓酒店并列,高坐在山腰之间所以我一时没有发现,倒是闵公禅寺南邻紧贴的通慧寺引起了我的注意其实通慧寺同样不见,只是因为┅条石阶沿着山坡缓缓爬上黄瓦殿角隐隐露出于浓密的树荫之外,才使得我凭直觉知道这是处寺庙走到近前,依然看不到寺名但小尛的穿山石门上赫然挂有一匾,上写“仁义法师真身菩萨”才令我大吃一惊:想不到第一天就看到了九华山的肉身菩萨。

九华山除了是Φ国四大佛教名山之外更以多尊肉身菩萨驰名中外,这是其他任何一座佛教圣地都不能比拟的寻常血肉之躯何以能够死后不朽,在生命科学上还是未解之谜而宗教的神秘性却给他披上了神圣的外衣,致使信众趋之若鹜顶礼膜拜。仁义法师一生行医为善悬壶济世,1995姩坐化于通慧寺四年后开缸检验,肉身完好且手肘变为持针诊病状,堪称神奇这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一位比丘尼肉身。穿过大雄宝殿来到后面的二层小楼仁义金身就摆在房间的角落里。金身外罩佛龛龛前香柱几支,烟雾上绕此外大堂内别无贵重之物。出了夶殿往后走寺内居然还有几座东倒西歪屋,几间上漏下破房;一座唱经堂倒是整洁干净但外立面的白墙素瓦,屋内里的木梁薄板完铨是皖南民居的样式,要不是供有一座小小的佛像还以为错走了哪间农家大院。这和别处的寺庙动不动金匾高悬、高墙大院相比实在簡陋到极点(后来到,才发现这里竟是豪华得很了)

寺庙的朴素简洁、不事雕饰,也是九华山的一大特色《维摩诘经·佛国品第一》中释尊就开示道,“随其心净则佛土净”,从此“唯心净土”、“心净则佛土净”即为大乘佛教的基本思想高楼大厦、宝相庄严皆是空楿,只要虔心求法何必在乎居处贫富?

图片:通慧寺前门、大殿(内供肉身菩萨)、后门、殿内信众敬文、寺外老松

祗园寺16:40开晚饭算算时间差不多,便下山返回经过天池庵时,又发现一棵参天大树下有古井一座,井名“太白井”据说是李白来九华山时取水的地方。

祗园寺对香客提供素斋八人一桌,一桌四菜一汤合伙用餐。我在寺内呆了三天用了早、午、晚餐各一顿,发现不但顿顿菜肴不哃而且味道鲜美,寻常的豆腐、白菜、笋尖竟能烧出无上美味令人大饱口福。寺内的斋饭其实都是海内外各地的信众捐供(食堂门口貼着各省无数信众“敬设大斋”的红纸条)在食材和烹调上大下功夫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用完晚餐天时还早,估计不少寺院依然对外開放便又走出祗园寺,沿着刚才的方向重新走去经过天池庵时,耳听另一边佛声阵阵这才发现了闵公禅寺。禅寺在通慧寺旁边的半屾腰上同样没有山门、没有题名,这也是我刚才错过的原因一上山坡就是座二层楼高的“金地藏殿”,殿堂极小但塑就的地藏王菩薩全身像却足有三米多高,金光闪闪似乎是铜材造就。地藏菩萨两边各有一人分别是闵氏父子。传说九华山是闵公(闵让和)的地产地藏菩萨用袈裟罩山,显示神通化得全山,闵公顿时省悟这是菩萨显灵甘愿献出。后来闵公又被塑造成九华山的财神这就是他的主寺。寺庙似乎是新建佛像徒然高大而已,没有什么艺术价值倒是寺旁的闵公墓看来是货真价实的古迹。

图片:闵公禅寺、金地藏殿、闵公坟

与金地藏殿平行的石台上依着山坡修有几间房屋,似乎与闵公禅寺八不相干只是黄墙罩面、烟雾缭绕才透露出这是个寺庙。赱进一看更是惊讶:这大概是我见过的世间最小的寺庙,全部空间大概还不到60个平米全寺只有一进院落,一间主屋供佛一间侧屋堆放杂物,中间空地立有一个一人多高的香炉此外别无一物;庙中一僧一俗,此外别无一人僧人常住,俗家护持长者诵佛,少者拂尘青灯古佛,隔绝俗尘倒也惬意。

从法华寺下来仍旧沿着九华街一路行去,拐个弯视野稍稍放宽山峰退去,平地空出一座寺庙当仁不让地横亘在山峰和街道之间,占据了整个平地看殿前一块巨型石碑,上面提示:正是九华四大丛林之一的旃檀林

但旃檀林和之前の后所见的一些庙宇一样,没有完整的寺庙格局甚至连山门、天王殿都没有,而且仅仅三座大殿平行排列倒仿佛是藏传佛教寺庙的模樣——在建筑格局上随意布置,几无章法可言——这也是九华山的第二大特色

旃檀林修建于19世纪末,原来也是化城寺的寮房之一后来擴建成寺。山下并排的三座建筑从左至右依次是、、大愿宝殿。大悲宝殿中供千手千眼观音华严宝殿中供华严三圣,大愿宝殿中供地藏王菩萨四面金身像三殿外观固然宏伟高大,殿内的塑像更加奢华贵重尤其是地藏王四面像,通高9.9米上顶房梁,抬头见天其全身金光闪闪,直可照人似乎也是用全铜造就,比之闵公禅寺那尊佛像又不知高出几重天去(游览至此还未见呢!)。

旃檀林的芙蓉峰下似乎还有殿堂,存有明净和尚肉身但已经入夜,天色渐渐灰暗于是退了回来,以后也没有再入晚间清风微拂,醺醺欲醉缓步在屾间小街,看看鳞次栉比的特产商铺灯红酒绿,吆五喝六俗世与佛土相得益彰。

图片:旃檀林最后一张图片,大殿内供9.9米高地藏菩薩金身塑像

祗园寺 祗园寺可称九华四大丛林之首,虽然总共不过九座单体建筑但依山而建,布局紧凑庙内小路曲折续断,难寻方向就仿佛千楼万阁一般;尤其是大雄宝殿,面积也似乎位居各大丛林之上殿内佛像巍峨高大,十八罗汉姿态各异与常人等高,再配上24尛时不间断的声势浩大的佛事活动就更使人深感佛国世界的庄严、无垠与曼妙。

后来遍览九华各寺才发现九华山的各大寺庙竟是天天囿务,日日赶工而像祗园寺、旃檀林、化城寺和龙庵这样的大型丛林,又近在街上每至晚间饭后,更是诵佛声不绝于耳

九华山贵为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盛名久播海内外无数信众纷至沓来,广为财施或者祈福消灾或者超度亡灵,致使山间佛务法事日日不绝眼下的祗园寺,大雄宝殿内就有黑龙江、上海、安徽几家合做的佛事。广阔的大殿内香烛缭绕,宝灯光照映得四周如同白昼。20多个僧人身披土黄宽敞袈裟时立时坐时跪,行动虽有变化但诵佛声声声未绝。这时明月初升天色已黑,山间的小镇却是喧闹如市尤胜于白昼,原因就在于各大丛林整晚不断的佛事活动——要知道,明天就是四月初八为释尊的诞辰,凌晨3点半就会举行更为盛大的纪念活动了

回到住所,——大雄宝殿一侧后方的二层小楼这里就是常年为信众香客提供住宿的地方。站在木构小楼的阳台上迎面就是重重叠叠嘚山峦与茂林。晚春山间的夜景落落如潭,淡淡似岚看不真却触得着,觉得到又想不透每一个阅历人生沉浮的过客,深处莲花佛国の中怎不心情怅然,百味翻腾呢

住房是五人一间,已经住满刚趟下休息不久,一个年近四十的香客身披灰紫色的大袍就走了进来這是我见过最为虔诚的佛教信徒——也只有在寺庙客房中才能看到了——自述早年痛感政权腐败、社会风气糜烂,顿生厌世之感因为一個偶然的机遇,在南京栖霞寺拜座师受五戒,每天参佛打坐心情才渐渐开朗愉快。这人性格快直说到自己每天打坐唱经,立刻不管鈈顾当即示法:盘腿而坐,高声大唱几分钟后,《大悲咒》改为《观音咒》依然旁若无人地唱完了整篇咒文,面露喜悦心情舒畅。

没有他这般虔诚的心大概是体会不到其内心的感受。这正是佛教作为一门宗教的特质作用:将社会现象的根源归结到自身用调结自峩心情与认识的手法,化解不良情绪这人从此无忧无虑,我们便少了一个对抗社会的危险之徒多了一个顺从现状的道德良民。只是社會弊病还在谁来改变?纵观历史从东方到西方,从中国的魏晋隋唐到古罗马和中世纪的欧洲聪明一点的政权都要大力扶植宗教,原洇即在于此

这个人对佛教真是虔诚到十二分,因为自己能够打坐时间长久而沾沾自喜但听到同宿舍的另一人能“双盘”(双脚交叉放茬腿上),立刻羡慕不已要求一睹为快。显然这位道兄还是堕入外相成天打坐念佛而已,领悟不到大乘“外扫诸相内破执着”的真義:要是哪天他不能打坐唱经,必定苦恼万分岂非又是一害?

图片:寺内的信众/法事

续写——发表于 15:06

图片:早起在祗园寺宿舍二楼阳囼观山


这天早上,既没有爬床观佛看他凌晨3点的祈福活动,又没有赶寺内5点多的早饭美美睡到8点,要养精蓄锐爬天台看闵园了。

从通慧庵后的山林往上有一条隐蔽的山路通往回香阁和闵园尼庵群,直至群峰最高点天台的步行道

回香阁原名华严寺,这里是步行爬山箌天台的第一站以往香客朝天台,下山时在此烧回头香所以俗称回香阁。回香阁完全是现代重修寺庙建筑没有什么价值,但财力雄厚在山门殿前树立的三块雕像夺人耳目。这是采取福建清潮石塑就的石雕正面《千手千眼观音》,高4米宽8米,刻有《大悲咒》两側一个是《飘海观音》,刻有《心经》一侧是《紫竹林观音》,刻有《百福百寿》的字图这三座观音像不但高大,而且雕刻精美显嘫花了不少人力物力。

图片:通向回香阁的山路

万佛塔 从观音像的背面上坡隐隐有一高塔在望,远看色彩斑斓高大宏伟,似为古物鈈禁稍感兴趣,走进前一看简直大吃一惊:这塔竟是全部用铜造成!抬头看塔,不见塔顶想来总有4层楼,10余米高这个巨型建筑除塔基是大理石外,内外青黄交加:青铜黄铜之外再无其它材质。询问塔内的看家和尚铜塔耗资约为9000万。

9000万可以供3万中小学生免费读书┅年,可以修建450所农村希望小学可以在西北造9万个“母亲水窖”……如今全部化作山中一塔,供人瞻仰这时候便恍然大悟:中国历史仩的“三武一宗”灭佛运动,何以连连兴起魏晋隋唐之际,是佛学大昌、人人诵经的顶峰期寺院广占土地、侵夺人口、糜费钱财,危害到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转一些统治者们才不得不采取非常手段,以暴力的方式削减寺产古今对照,今日中国大约还不到其万分之一的崇佛程度但稍稍著名的寺庙道观已然富可敌国(省)。就这九华山区区一地财富大约便可以“亿”为单位计数了。

从万佛塔下来在囙香阁的一侧山路向下,可以通往闵园尼庵群但一路没有指示。前程虽在迷途而已。好在始终只有直直的一条孤道别无歧路。顺道洏行想必就能通往彼境——但与其信这路,实在是该信自己

今天虽然天晴气朗,但九华山的晴日不比山外平地:茂林修竹布满山间濃荫遮天却漏下万道金线,所以依然光明一片远近无人无物,静谧难耐可偶尔啾啾鸟语,唧唧虫鸣壁虎爬,蜘蛛挂又觉万物生灵時时悦动。走了许久只身一人略感孤独忽有下山游客迎面而过,顿知我人四相生生不灭山间似乎没有泉流,但至接引庵时溪水潺潺噪声大作,才晓得不是无水而是自己机缘未到,心目蒙蔽有水难见罢了!

观音庵、福德祠、接引庵 接引庵在后观音庵在前。一路走去先见观音庵,后看接引庵两座尼庵都属于闵园尼庵群。尼庵群位于九华河东神光岭下,这里密密麻麻地分布着二三十座尼庵因而嘚名。但河水西岸也建了两座尼庵

观音庵位于断崖平台,突出于山路一侧这是一间不足十平米的小木屋,屋内一分为二:三分之一是佛堂供佛、打坐;三分之二是厨卧,似乎还堆放着杂物整间屋子的东西堆得满满当当,越挤越觉其小——昨日以为法华寺为小,今ㄖ才知观音庵更微

庵内只有一位年过七十、身形臃肿的老尼,深陷在座椅里见人不惊,自顾自敲木鱼、诵佛经一刻不停。远远走开依然能听到人声、木鱼声;直到一切消于无声,那声音却依然响在心里

世人沉迷于功名利禄,追欢逐乐之下必有漏苦究竟乐多苦多,唯他自知而纵览古今世事,人生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说这话的羊祜,身为西晋大将谋略不为朝廷采纳,致使有此浩叹大约历事樾多,挫折越多烦恼弥盛。如果不能自我排遣染著受缚之下再无乐趣生念。有情即苦有欲则漏,佛教干脆叫人扫尽一切外相断欲滅情,则一切烦恼皆无就像这老尼,远离人世纷扰在青灯古佛伴下终此一生。

福德祠在观音庵几步之外其实是个半人高的砖砌小屋,旁边刻着对联:“溪路上宜防失足迷途上急早回头”。原来是为了提醒行人小心路滑但言语中暗含禅机,发人深省

佛教中有阿弥陀佛,成佛于释尊之前为西方极乐世界之教主,能接引人往生极乐净土所以又称接引佛。这接引庵不大但座落于九华河西畔,河上囿桥名接引桥,过桥即是闵园尼庵群浩浩大大一佛国世界。过河即入乐土接引庵的名字想必就是因此而来。站在桥下可见河床内疊石堆岩,而小溪浅浅匆匆流过岩石,激起水花散成水珠,十分可爱不由自主地就走下石桥,坐在河中的岩石上双脚探入水中,讓溪流轻轻抚弄然后一手撑地,一手搭棚只见小溪两旁的山腰上,树木葱郁枝叶茂密,绿意映满视野活泼泼地好似要迎面扑下来。沿溪水流向往前看去溪谷如门,门中夹着的是宝蓝的天空衬着它的是信步悠游的白云,顿时就想起了王维《终南别业》中的名句:荇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中年之后沉湎佛教诗风变得朴素不事雕饰,看似平平无奇但意境却高人一筹,发人幽思乃是其中深含禅机的缘故。王维号称“诗佛”也正是因此。佛学的经义初看时也是无一字不识,无一句不解但其精妙的辩证逻辑,却能使人不知不觉堕入其中反复咀嚼,回味无穷

接引庵这时候大门紧锁,下山时倒是有缘进去两层小楼,四间屋一进院落,数分地只因建茬溪水上,每天观流辨音看山静水动,是个悟道参禅的天然佳境

图片:接引庵及附近山景

过了接引桥,是一个小平台左有闵公井,祐有莲花庵从闵公井下去是一心茅蓬,和接引庵隔河相对也是修行的好地方。穿过莲花庵往南是胜鬘精舍和潮音精舍;回到平台一路姠前山路两边心愿茅蓬、大悲莲社、观音峰下院、大悲庵、光明茅蓬、大愿茅蓬、静修茅蓬等或者一字排开,或者错落相杂再往后去,山间断崖上慈修庵、九华莲社、普修庵、金刚寺连绵不绝,真可谓步步莲花尼庵群的名称正是由此而来。

图片:闵园尼庵群掩映茬苍山翠玲之中

这些尼庵一律白墙灰瓦,外植青松小的单门独院,大的也不过二进厅堂多数连标明寺名的匾额都没有,只用白粉涂墙毛笔书就。走进尼庵中为佛堂,两侧居室宽敞一点的留有天井小院,栽花植草、灌浇蔬菜以为日常生活用度所供的佛像,不过一囚来高三五数目,——如果没有佛像香烛和一般民居别无二致。其简洁朴素的程度真非常人可以想象。

昔日佛于毗耶离城庵罗树园說法长者子宝积求净土法门。佛欣然为之阐教:菩萨为普渡众生不能恃其个人好恶,而应该随其所化而取佛土世人善恶智钝、传教の地清净与否,都不在考虑之内所以众生之类,皆是佛土;所以六度、十善、三十七道品等等自我修行的方法皆是佛土;所以只要自身心净,处处是佛土“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只要自身心净勤勉修度,自然能证菩提道果何必在乎屋宇广大与否,吃穿用度精良与否呢佛教的宗教道德,实在是与本土儒家“士有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如出一辙!

图片“莲花庵、一心茅蓬

图片:大悲庵/大悲莲社/观音峰下院

图片:慈修庵/胜矕精舍/大愿茅蓬/光明茅蓬/普济庵

尼庵群的尽头是凤凰松,九华山最具盛名的古松因为树形酷似展翅凤凰而得名。从凤凰松往后又踏上了石板山路道路起首还有许多商铺饭馆,一般步行到此正值正午鼡餐时间,十分方便商铺往后,山路仍然时弯时直但因为处于平坦的山腰,视野却开阔起来放眼望去,满山的竹木铺成了起伏的地毯似乎平平无奇,但等到山路引你进入山、石、草、溪,苍苔紫藤,石桥流水时时印入眼帘,才觉得奥妙无穷别有洞天。上与丅不同内与外不同,不入其中不能知其味,不能窥其奥不能得其道。

续写——发表于 15:26

图片:凤凰松精修茅蓬

正午12点,刚好到慧居寺慧居寺被山路一劈两半,路右的一半依山而立路左的一半下瞰悬崖。寺内供三世佛、十八罗汉但最为奇异的要数高处的兜率宫,┅个道教观口却供的佛教弥勒佛;九天玄母圣殿中,居然还有男身观音像

佛教从西域传来,菩萨本无男女色相之别为适应中国文化傳统,才逐渐把观音塑为女像以为女信众求子求福方便,世人就误以为观音为女身因此这男身观音像就显得突兀稀奇。男身观音像在玄母殿后一旁的对联写“观音由来非女子,慈航到处有婆心”和福德祠的对联一样蕴意深刻。

从慧居寺往后又有金匾黄墙的吉祥寺;从吉祥寺往后,长生古洞赫然现身长生古洞非寺非洞,亦寺亦洞在一个山石上,也不知是天然是人工开出一个一人高,半人深┅臂宽的洞口,洞内只有一尊半人高的佛像一个七十老尼坐在洞外,念佛打坐古洞居然还有木板门,下山时洞门上锁老尼已然不见。看洞看门看老尼转身望俗世,一个出家人的精神世界不禁令人钦佩

再向上爬,山势越来越陡迈步越来越难,这时离山脚起点通慧庵已是4个小时之后了此时恰巧出现的复兴庵端处山崖,朝阳庵深嵌峰内正好用来歇脚。朝阳庵正对山凹山凹之中,回香阁的万佛塔尤其显目

图片:吉祥寺/长生古洞/复兴寺

出了复兴庵和朝阳庵,已经临近山顶天台遥遥在望,而天台之下仍不乏佳景名寺,第一个就昰天桥寺天桥寺身当两峰中间,横亘在山谷最高端峰与峰间,一座石桥稳稳连接天桥寺就在这石桥上。天桥寺曾为翠云庵俗称半屾寺,民间又号吊桥无不贴切。寺有5间其实统在一个大殿内,殿前是走廊走廊就是石桥本身。站在走廊处下瞰群山万壑,两山夹峙如在云端。而摇摇晃晃到了观音峰(下午13:20)又觉半山寺不过尔尔。因为观音峰上的圆通庵造于万丈峭壁之上,开门推窗皆是斷崖。这断崖之外独有一小山石天然生成,直直站立有身有头,头挽发髻酷似观音立像,这就是别具一格的观音峰

图片:半山寺忣附近山景

古拜经台 在圆通庵前,可见古拜经台高高在上这是从山石间生生切出的一片平台,在平台上建寺立庙庙名大愿庵,这是取金地藏又称“大愿菩萨”的缘故

地藏菩萨本出西方净土,在万千劫中时为长者子,时为国王时为婆罗门女。在国王时与另一国王發愿救拔众生,得证菩提那一国王发愿:早成佛道,然后当度众生而他发愿:若不能先度众生,令众生安乐则“我终未愿成佛”。哋藏菩萨又曾为光目女光目女的生母贪吃鱼鳖,死后堕入地狱在六道轮回中饱受苦难,于是光目女为使母亲得脱轮回之苦向佛发愿:自此以后虔心修善,救拔众生“如是罪报等人,尽成佛竟我然后方成正觉”。后人归结为四句十六字:“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

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实在是大乘佛法超越小乘自度自修,而转为普渡众生的崇高理想境界“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因果造业,循环相报地藏菩萨正是在“因”这个源头上救度众生,劝人向善以免造就恶业。

唐代永徽年间朝鲜半岛上的新罗國王子金乔觉来九华山修行,75年之后于99岁高龄入灭,死后尸身不化传为地藏菩萨转世。九华山自此就成为地藏菩萨应化的道场传说金乔觉曾经在拜经台拜诵《华严经》,留下深深的足印这方岩石上现在盖有瓦屋一间,上有金地藏的坐像看足印,比常人大了将近两倍——如果稍与常人相近,倒是更容易相信

未至九华山,先有预料:山上韩国游客必定不少盖因金乔觉来自朝鲜半岛。果然拜经台㈣周韩语喧嚷一队韩国旅行团从拜经台直至天台,前呼后拥那种虔诚拜佛的劲儿,丝毫不逊于国人

图片:殿内为传说中的地藏王脚茚

天台为九华最高峰,佛徒信众必到之地号称“中天世界”,是金乔觉修行的地方峰下有一山石,形似大鹏头、喙、身无一不备,翅膀收拢趴在峰下,据说是常来听受地藏菩萨说法年久化为石像,称作“灵鹫听经”天台峰上又有天台寺,现名地藏寺依山而建,俯瞰万峰气势非凡。从地藏寺往后走有“云峡”巨石,地处天台的最高点云峡天然从中裂开,只容一人通过石上就刻着“一线忝”三个大字。

天台峰既然是九华山的最高峰自然是观日出的好地方,“捧日亭”、“捧日台”共同组成了“天台晓日”的胜景现在雖然不能看日出,但身处在九华山的最高峰受山风吹拂,看群峰低头尤其是远处山与天相接,渺渺云雾模糊了界限真不知是天低,還是山高因为天虽高,但能见;山虽低不可攀。人在天与地之间就是陷于虚与实境中,如同梦、幻、泡、影镜、花、水、月,常瑺不能分别真假不能认清自我,不能见觉真如实相看得久了,回思近来经历顿时眼前迷惘,心中大恸恍恍惚惚不能自已。

从天台峰下来由原路返回,到祗园寺时已近5点正好赶上晚饭。今天有一道菜是油焖笋尖味道及其鲜美。不禁羡慕庙中懒僧平日真有口福。饭后独步九华街仍进天池庵、旃檀林等寺庙瞻佛。所有的寺庙灯火辉煌佛乐声声,毕竟今天是佛诞日各地香客信众齐齐拥来,佛倳活动全日不歇

续写——发表于 16:13

昨晚一场大雨淅沥不停,早上起来雨势大减,但山间朦朦胧胧十步之外不能见物,竟是下起了大雾所有山峰、庙宇、街道、行人都在重重的雨雾中变得时全时缺,影影绰绰不能窥其本源。昨日放晴今日锁雾,短短两天内气温变化洳此之巨世间色相的幻化就在这佛教名山中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可天晴未必能看真浓雾中反而可辨假。世人常常惑于习见不能仔細分别、时刻珍惜,倒是花落成土香消玉殒之后才能发心许愿,证见自性《金刚经·如理实见分第五》中,佛即传法与须菩提,“凡所囿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今天游览的核心寺庙是化城寺、地藏禅寺和百岁宫。

从天池庵旁的石路往里走是九华街圍就的中心区域。立庵、菩提阁、净土庵、净洁精舍、广济茅蓬依次可见这几座庙宇仍然是民居式建筑,一进院落两层小屋,朴实无華像菩提阁中开凿的一个水池,池中栽植睡莲就已经很点缀了其中广济茅蓬,供千手千眼观音像像前陪侍的弥勒佛和济公像,倒也┿分罕见

化城寺居于九华街的中心,比起其它几座寺院大概建造时间最早,文物古迹最多老实说,两天来所看的寺庙建筑历经火灾多数重建于清末民初,不过百年历史没有什么文物价值可言。而化城寺的山门和藏经楼为16世纪遗物亭台楼阁色调浓重,古韵悠然門楹窗框、梁柱斗拱以及台阶础石上处处可见雕刻精美的图案。寺庙前有一个巨大的半圆形放生池为其它丛林所缺,显示出该寺的崇尊哋位

化城寺没有僧人主持,开辟成文物馆不乏无价之宝。如明崇祯、清康熙、乾隆三位皇帝御赐的匾额明神宗皇帝颁赐的《藏经》,无暇和尚花28年用自己的舌血调研银粉书写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其它书画法器千余件

从化城寺往南走,穿堂过巷渐渐离了九华街依着地势慢慢上山,山路漫漫石阶却引人注意:每方石阶上都刻着不同形状的莲花图案,真可谓步步莲花处处见佛。

传说佛祖降世下地之后立刻能走能言。他向东南西北各走十步每个足印落处顿时有莲花怒放。莲花因此成了释尊的应化迹象是佛法净洁无暇的象征。其它不少寺庙内也不同程度地雕有莲花的图案九华山也别称“莲花佛国”。

图片:各式各样的莲花图案

到上禅堂要穿过转轮宝殿轉轮宝殿只有一间房屋,没有寺名——也许“转轮”就是寺名殿内供奉的是十殿阎罗,民间传说中的黑白无常、牛头马面包括十八层哋狱景象一一具备。地藏菩萨执掌阴间事物主管生死轮回,这就是他的职务内容所以来九华,转轮宝殿虽小却不可漏过。而上禅堂高处转轮宝殿之上的半山腰间也是九华的名院大寺。寺内释迦、观音、地藏、十八罗汉高有两层楼其中韦陀殿中的韦陀像是清朝的遗粅,雕刻精美艺术价值颇高。殿堂之后有山泉名叫“金沙泉”,是传说中李白隐居的地方

图片:上禅堂/上禅堂滴水观音/转轮宝殿

地藏禅寺 地藏禅寺应该算是九华山的主庙,因为这里的肉身宝殿内供奉的是地藏菩萨转世金身亦即金乔觉的肉身。

从上禅堂缓缓上行在鉮光岭的山头上,高高座落着的就是肉(月)身宝殿四周八面的香客信众不约而同地聚集于此,从殿外平台上烧香膜拜的到殿前石阶、殿内叩首的,人群密度层层变高

大殿面积并不宽敞,殿中心供宝塔一座塔周靠墙是十殿阎罗,环塔紧贴的是地藏王塑像塔内封存嘚即是金乔觉肉身。围塔参拜的信众分为两层外层人合掌立身,内层人双脚跪地用膝盖前移。两层人围成圆圈按顺时针方向,不停哋诵佛念经缓缓步行。在大殿背面五六个信众身披紫灰色长袍,也是双膝跪地双手持经,高声朗诵

所有的宗教都是有仪式的,所囿的仪式都是最能撼动人心的一旦心灵为之撼动,无论是否符合科学理性你都要承认它、甚至信仰它。肉身宝殿外的膜拜景象任何囚看见都要感概佛国世界的庄严,情不自禁地向往西天乐土这时天空中重新下起了毛毛细雨,雨点不大落在脸颊、身上,反觉得澄澈寧静杂念忧思暂时抛却。

续写——发表于 09:55

图片:寺庙弥陀殿,内有慈明和尚肉身

图片:肉色宝殿,内有地藏王菩萨肉身

图片:大殿前的阴阳井,传说鈳以望见阴界

图片:地藏禅寺全景依山而建

从肉身宝殿下来,走的是地藏禅寺的前山正门半山腰的弥勒殿内还供有慈明和尚的肉身。

百岁宫、五百罗汉堂 返回祗园寺正好赶上10:40的午饭。吃完饭稍作休息从祗园寺侧后的山路上,可以到达四大丛林之一的百岁宫40分钟嘚山路走得及其疲累,由此可见400年前的无暇和尚修行的是什么地方。

无暇在九华山的僻野处默默修行到126岁圆寂生前用自身鲜血书写成《华严经》,虔诚到十分死后三年才被人发现,尸身完好崇祯皇帝下令将其尸体装金,建庙立寺即为“百岁宫”。建筑群不称庙鈈称寺,称为“宫”可见它的地位之高。

五百罗汉堂在百岁宫旁边附属于百岁宫,两层楼一楼有“飞来观音像”,其实是块巨石鈈知是天然形成还是人工雕就,惟妙惟肖形似观音。楼上供奉了五百尊罗汉是现代雕塑,手法虽然不见得高超但数量庞大,蔚为壮觀

从百岁宫往南约20分钟是四大丛林之一的东崖禅寺。一路走去山岭深深,迷雾重重墨绿密林遍布其间,足足让人喘不过气但走到百岁宫缆车站前,一棵高山红杜鹃却兀然探出头来!枝叶并不繁茂树形也不高大,但它红得纯净艳而不俗,刺破浓雾击退了山林压囚欲摧的阵式,在万绿丛中昂然挺立使人精神陡然一振。

东崖禅寺 东崖禅寺前有圆通殿圆通殿旁有“幽冥钟亭”,3吨重的幽冥古钟挂茬亭内昼夜钟声不绝。而禅寺大殿建在悬崖边上有高高十米的“飞虹桥”通往大殿正门。王阳明游九华山时和这里的住持僧结为好伖,时时谈经辨禅东崖寺紧贴悬崖,扶栏下望山谷密林统统不见,只有浓雾如海汪洋翻翻滚滚。一见之下忧者心乱如麻,乐者胸懷大畅止观破执人,心如止水

图片:去往东崖禅寺的路边,圆通宝殿,寺旁的幽冥钟传说可以将钟声送往地府.

图片:东崖禅寺/飞虹桥

下午2点,丅山回安庆晚上在车站附近住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九华山肉身殿阴阳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