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留两个辨子年代

  希望真正有这方面知识的人,来谈谈。我只是抛砖引玉。  早就有人,用大米作为标准,核算白银一两是600-800元。此说法由来已久,《明朝那些事》和许多网友都引用。好像已成定论。  这个说法,可以搜搜,考据是有的,我相信不是随便说说。但我感觉有一个很大的问题。  大米价值变化是非常大的。认为大米古今一如的前提根本就是错的。  解放前,普通百姓,根本吃不上大米和白面,基本都是半年糠菜半年粮。有些人一年吃不了几次细粮。现在七岁以上的人,应该都有吃白面是过年的想法。除了收获那几天和过年,是没有大米这样的细粮。  现在,再穷的人,那怕菜吃不上,白饭总有的吃吧。按这个标准,现在最穷的人,应该也在古代是相当不错的地主。  从生产技术讲,现在亩产量是过去的十倍可能不到,八九倍没有问题。而且投入的人力更少。至少小麦是这样,我在北方,大米不是特别清楚。  人力是最基础的成本,其他成本最终都可以归为人力。加上现在基本旱涝保收,过去看天吃饭,大米白面这样的细粮,单位产量至少涨了十倍。  土地成本不变的话,人力成本更少,怎么能说产量涨了十倍的东西价值一样呢?  这个算法,开始就前提就错,南辕北辙,后面的考据再有力,也没有用了。  个人学经济的,感觉做这个结论的人,只懂考古历史,不懂经济。  如果机械套用,大米价值下降十倍,那一两银子是相当于现在了。不过,由于消费结构的差异,不能这样机械套用。  想研究清楚,应该经济和历史合作,做一个规模的模型。600-800这样简单的简化结论,基本上就可以说是错的。
楼主发言:41次 发图:0张 | 更多
  说出你认为正确的结论  
  大米会下降10倍吗?那还不如喂猪,干嘛还要卖!神经病  
  或许你很懂经济,然而你不懂农民,你建的模型举的例子太脱离实际  
  古人普通八山吃不起白面,丈前的,但和你的主题也没关系阿。
  支持楼主  
  你用大米来反驳已有全面物价定义的白银价值是不是太狭隘了?关于白银在古代的价值定义可不是用大米衡量出来的,是根据人们收入,消费,衣食住行等等全方面证明出来的,你单用大米产量和普及性反驳说不好听的完全是为了秀智商吧,反而暴露了你的无知和浅薄!2000年手机平均5000元一部,月工资800。今天手机一千元一部,月工资3000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人家举白米例子只不过是用来解释古代物价变动的,1石米多少白银!哪篇文章说是大米换算出来的?
  明末清初,20两白银可以买到一个顶级的美女。应该按这个来算
  看书的时候我一般都是按照1两银子兑换现在的1000人民币,觉得都挺合适也挺合理的。
  白银 黄金的价格 应该是比较保值 稳定的吧 即使变化也不会太大,除非遇上战乱之类的天灾人祸
  其实这就是对于“相当于”这个概念存在着分歧。如果这个相当于指的是购买力,的确不能仅仅用白面来算就成了,因为古代各个朝代各个时期物资的丰富程度都是有巨大差异的。如果是用一般人家一年的用度来计算,这个相当于就指的是人们的消费能力,但我不知道市面上白银的流通量每个朝代是不是差别很大。  浅薄之见,这个命题本来没什么意义,需要在研究不同问题时有更清晰的表述才行。  
  500元是有的
  按照一般购买力来衡量:  1、当时人工的成本  2、粮食的定价,食盐的定价  3、住宅的建造价格  4、上学的价格  5、住宿,吃客栈的价格  6、棉麻布的价格  算出古代的价格,以及由此到现代的价格。得出一个平价体系。基本上很难有精确解。因为技术进步,粮食的收入占比下降了,由于城市化住宅的收入占比上升了。  资料来源:各类食货志,明清小说,公务员古代收入,军饷,税收,基本可以确定一个大概的范围
  从古代到民国到现在,整个经济形态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就以民国时期为例,当时作为农业国的中国,工业品价格很贵,而农副产品很便宜,当时用来计算人们生活水平的“生活指数”那几大样生活必需品——大米、棉布、煤,在今天已经便宜到根本不能以此来衡量人们的生活水平的地步了。  因此,这种物价比率是很难计算的。原因是:   第一,整个物价农、轻、重、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工业的发展和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再拿当时的生活费指数来衡量今天的物价已经不能说明问题了。   第二,人们的消费方式和消费倾向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衣、食、住、行各部分在人们消费中的比重已经完全不同于古代,无法类比;当时绝大多数人们的消费内容首先是吃、住,穿虽然重要,但只要能蔽体、御寒,就够了,占的比重并不很大;“行”用得最少,而今天很多人是在考虑买房、买车,衣、食的比重大为下降,因此,同样的物价对于人们的意义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第三,今天人们的收入状况也已经完全不同于以前。   第四,在不同的地区,价格还不一样。比如,猪肉价格,在上海和厦门就大不一样,比价如何计算呢?   显然,完全用货币比价来计算,其科学性是很值得怀疑的。这两年说得煞有介事的关于古代的白银价值多少,相当于今天多少多少元的说法,都是大成问题的。实际上,要衡量当时的人的生活水平,只能把他的收入与当时人的总体收入水平去比。按其总体生活水平想比较而言,看他在当时人们的总体收入水平和生活状况中属于什么层次,然后再与今天相应的层次对应起来看,或许才能比较准确地看出其实际收入水平和生活状况,那能简单按照货币币值来计算呢?
  很难比,比较好的是一两白银折成现在的白银价格
  @zhaoggcat2014 解放前,普通百姓,根本吃不上大米和白面,基本都是半年糠菜半年粮。???????
  主观印象 等你出结果了再下结论说话也不晚
  注意当年明月写书的年代06年,那会我这基本工资510还是410元来着按照今年1350元算算
  老人口述:(民国江南)水稻亩产约300到400斤,每斤是16两。  约合180公斤到240公斤。还可以种一季小麦或油菜。这里极少发生没有米饭吃的情况。
  唉,人家用大米衡量只是选择了一个一般等价物,能够现代古代相比较的,所谓的大米意思就是价值相当于现代大米的一般普及型粮食,不一定是古代的大米啦,也许在古代是麦子,也许是小米,也许是高粱,看东西要用脑子,要有智商,不要扣字眼啦
  首先一点,白银作为官方货币是在明朝中期(明英宗时期)才开始,在西汉、宋朝有过少量的交易,但是不是主流货币,当时主流货币还是以铜钱、铁钱为主.  第二,白银在明朝乃至清朝时期,官方兑换的标准是一两(十六两为一斤)白银兑换1000制钱也就是铜钱.但是,实际上在民间交易过程中,白银的价值是高于1000铜钱的,而且在各地,白银的价值也是不统一的.在冯梦龙的小说里就体现了,有一章写举字们进京赶考,路上遇到兑换铜钱的,举子们贪图便宜,把白银换成了铜钱,结果包裹很重,都要把骡马压垮了,最终被僧人看中,把他们给劫了.从这个故事说明,白银虽然作为国家法定货币,但是铜钱也是国家法定货币,在实际生活中,却是由于铜钱贱而白银贵,造成物价的混乱.严格意义上来说,白银古代一两价值多少钱,确实是个伪命题.  第三,为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参考一些数据,大米换算可以作为参考之一,在明朝,一般大米一石的价格在大米产地批发是一两白银,甚至在大熟年份是两石一两白银,一石大米约100斤,按照市面上2.5元/斤,所以一两白银可简单粗略估计为250-500元.  第四,在三言二拍的小说里,有篇文章是卖油郎独占花魁,讲到卖油郎做生意,早起晚睡,头脑灵活,做了大半年将近一年,省吃俭用,才存下16两白银.一个月的收入差不多是一两多一点,参照上海最低工资2200一个月,那么就算最低收入,一两白银的价格要超过2000元,就算他吃用对半分,那么白银的价格也要超过1000元.  总而言之,白银的价格也是随行入市的,在有战争的时期,白银与铜钱的比例会失衡,而在一个长期稳定的世界内,白银的价格相当于200-1000的区间吧.
  的确,白银的价格变化很大,购买力变化更大。
  有些回复,很有水平,受教了。有些人大概看也。没有看,就喷,当然也没有什么营养,忽略掉。  总体来说,银子购买力是非常复杂的,非要一两银子赞同多少人民币,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只能有个大概的概念吧,要参考当时的资料,没有投机取巧的余地。只是是一篇论文,不可能是个简单的公式。
  对比现代普通人吃住一个月消费多少人民币,一个古代人吃住一个月消费多少银子不就知道了。
  @何处不逢 21楼
14:18  老人口述:(民国江南)水稻亩产约300到400斤,每斤是16两。  约合180公斤到240公斤。还可以种一季小麦或油菜。这里极少发生没有米饭吃的情况。  -----------------------------  你这换算有问题。民国与建国初期,一斤是16两,但每两只有约31克多点,实际一斤也差不多是500克左右,后来改成十进制,每两重量增加了。  
  明代,花花公子去什么楼,一般消费是二两银子。财大气粗包夜一般是10两银子。和现在对比,一两不会超过1000元。
  杜十娘的相好-李贾,进京赶考带的不过千两白银,自己吃住一年多,还要给老鸪子费用,又要给杜十娘消费,这样算来一两还是不过一千元。
  明朝是各国银子疯狂涌入的朝代,洪武与崇祯的银子购习力相差很大。现代采矿之后,现在的银价当然就更低了。  找粮食作为一般等价物,是一个好的办法,在1970年代以前都有很好的适用性。1990年代中国粮食进入富余时期,用粮食作一般等价物,效果可能就要差一点。但确实也很难找更好的等价物。  如果要求不那么精确,平民年收入可以用来衡量一笔大钱开支的心理价位。
  现在全国各地城市低保在每月400-800元。   明朝平民的月收入在2两银子左右。  现在的低保收入能维持的生活不会比明朝平民差。  所以,我认为明朝(崇祯,江南)的1两银子的购买力不会高于现在江南的400元。
  @天哑语
13:03:38  @zhaoggcat2014
解放前,普通百姓,根本吃不上大米和白面,基本都是半年糠菜半年粮。???????  -----------------------------  可能有些贫困的地方是这样。  但苏南肯定不是。据长辈文革时听到的忆苦思甜报告,最苦的孩子也有大米饭吃,但是下饭菜只有豆腐滴几滴菜油拌一下了。更老的老人表示,家里没有缺过粮食,每年会做很多酒和年糕。
  《宋人一天用几个钱》  
  不论何种朝代人民都有吃饱穿暖的时候,也有饥饿的时候,饥饿长了就会发生民变
  300元,不能再多不能再少!
  @何处不逢
14:18:00  老人口述:(民国江南)水稻亩产约300到400斤,每斤是16两。   约合180公斤到240公斤。还可以种一季小麦或油菜。这里极少发生没有米饭吃的情况。  —————————————————  老兄计算有误。这里16两是老秤,就是500克,是一斤。  
  楼主说的很对,以前没有化肥农药,水利设施也少,粮食产量很低,非常金贵,布匹也一样金贵,这个一定要把当时的亩产量考虑进去
  现在的人民币,每年都在超发,每年都贬值。所以不能用人民币来衡量,只能用物来衡量。  比如建国初的工资是用折合多少斤小米来核算的,因那时物价不稳定。同样,现在也更是物价不稳定,现在北京刷盘子的都收入月3000了,货币是很不稳定的。
  这个应该用一个官吏或小康人家的收入及当时的购买力再与当今的职务相当的官员及中产家庭做比较。  
  按照银子每克多少钱------再查到每个朝代一两是多少克就行了
  明代大米和现代的美元一样的硬通货。银子和人民币一样。根本无法比较的。。
  只能有个大概,准确每个朝代不现实  
  作者:zhouyizhontian 时间: 18:39:28  不论何种朝代人民都有吃饱穿暖的时候,也有饥饿的时候,饥饿长了就会发生民变  举报有礼 | 34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2)  @领政17:
评论  人均200公斤粮食是中国战乱的底线。所以也就理解了为什么3年困难时期也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民变  @曹为平: 举报
评论  人均400斤是世界普遍的标准,可以维持生命,一般不会饿死。但是有剥削,少数富裕家庭朱门酒肉臭,就说不定了。1949年我国人均粮食402斤。这还是产量比较高的年份。长江以北战争已经结束,老解放区已经土改,长江以南,很快就打下了,没多大影响农业生产。1947年和1948年没统计,肯定地得多。  ----------------------------------------  以大米计,200公斤/年是548克/日  相当于热量1900大卡,这是一个从事重体力劳动成年男子需要的热量。
  在1928或29年,南京政府曾经颁布过每斤的500克16两的衡制。  但是民间普遍地没有使用500克16两制,直到1950年代中期,大陆仍然使用每斤595克16两的衡制,台湾至今仍然沿用595克16两制。
  作者:何处不逢 时间: 17:20:03  @天哑语
13:03:38  @zhaoggcat2014 解放前,普通百姓,根本吃不上大米和白面,基本都是半年糠菜半年粮。???????  -----------------------------  可能有些贫困的地方是这样。  但苏南肯定不是。据长辈文革时听到的忆苦思甜报告,最苦的孩子也有大米饭吃,但是下饭菜只有豆腐滴几滴菜油拌一下了。更老的老人表示,家里没有缺过粮食,每年会做很多酒和年糕。  举报有礼 | 32楼 | 打赏 | 回复 | 评论(3)  @领政17:
评论  矛盾的农村三部曲,你看过吗?没看过不要乱说。  曹为平:
评论  宁波农村最富裕,一般没饭吃的人家不多,但遇到灾年,吃gemen草也是正常现象。我还不知道什么是gemen草。在百度宁波吧问过,没有回答。上海有一个女干部来做忆苦思甜报告,她解放前是要饭的。解放后积极参加土改,当了乡长。他们家就是连饭也吃不起的。为了免得她长大后嫁不出,要饭也要走很远的路。  @曹为平: 举报
评论  宁波富裕还在于水产品多,鱼米之乡么!水产品有海产和淡水两种,淡水就在门外,让孩子们去捞,什么鱼、虾、贝类、蟹,都有。海产的鱼是要花钱的,但是非常便宜。舟山的渔民,穷得天天吃鱼、顿顿吃鱼了。干鱼就是干菜,咸鱼就是咸菜。不到一块银元就可以买一担。遇到渔汛家家晒鱼干。  ---------------------------------------------  据长辈说,那个下饭只有豆腐的贫农是孤儿,是他们学校在苏州附近乡下能找到的最苦的人了。  家里老人说,民国过年前家家会做一些不加糖的白年糕,专门用于施舍给从淮河驾船来乞讨者。农民缺钱的多,但不缺粮。  这是一手史料。
  楼主说了半天,也没说出哪种东西做参照物比较好!  几千年来生产技术不变,产量不变的耐用消费品,不好找啊  
  看来,地域不同差别也很大。南方稻米产量大,富庶的地区,可能能够达到正常的人家全年有白米吃吧!这就还要考虑全国平均水平了。
  经济学学傻了?黄金白银那是天然货币,硬通货,在市场上它们是测量物价的尺子,价值不变唉,变的只是货物,物价随货物的多少变动。也去一两折合现在多少克,一克多少人民币算下来不就对了?粮食有灾年丰年,价格相差很大,六O年你家有几斤大米,多少银子估计也不会卖,先保命要紧。  
  有趣的马克
  有朝代限制吗
  用工资折算比较合理
  @zhaoggcat-03 15:08:29  有些回复,很有水平,受教了。有些人大概看也。没有看,就喷,当然也没有什么营养,忽略掉。   总体来说,银子购买力是非常复杂的,非要一两银子赞同多少人民币,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只能有个大概的概念吧,要参考当时的资料,没有投机取巧的余地。只是是一篇论文,不可能是个简单的公式。  -----------------------------  如果咬写论文,可以参考一下小说,尤其是三言二拍,讲了很多明朝时期的市井生活,很有参考意义。  
  用米价来计算是很搞笑的,那是一户人家能餐餐吃上大米饭,还能吃饱,相对于现在那就是小康水平了,用当时的工价,来比还客观些。《红楼梦》里一个大丫头(相当于主管级或老总助理),月薪就是一两银子,现在这个职位是什么待遇啊?
  接上,这还不是普通大户,是公府里,相对于现在,那怎么也得是世界五百强,中石油,四大行之类的。袭人回家探亲,府里还用轿子接送。当然这时好像加了工资,加到了二两。那些500钱的小丫头,里面说了,能让一家人生活得到改善。能进公府当差那也不是想进就能进的。那时的银子兑换大约钱浮动.
  楼上有人说的很对,那时的银子价值,不是现在能比的,那时货币有限,银子是很珍贵的,民间主要是流通铜钱。现在是法币时代,银子的货币价值被取代了,只剩下工业价值了,事实上是大幅贬值了的。
  我一直认为过去的一两银子值现在1万元。
  过一百了。
  @山水逐月
01:01:37  用米价来计算是很搞笑的,那是一户人家能餐餐吃上大米饭,还能吃饱,相对于现在那就是小康水平了,用当时的工价,来比还客观些。《红楼梦》里一个大丫头(相当于主管级或老总助理),月薪就是一两银子,现在这个职位是什么待遇啊?  -----------------------------  袭人的月钱与我们现在的月薪概念不同。那是管吃管穿管住的基础之上的现金支付。大丫头的吃穿费用,应该远超每月一两。
  始记兰舟一去匆,   常怀孤月几经同,   雾绕深山青松伴,   心藏素影诉东风。  七零后,幽静一隅,,密码:7474  
  古代,这时间跨度有点大
  顶一个
  @山水逐月
01:01:37  用米价来计算是很搞笑的,那是一户人家能餐餐吃上大米饭,还能吃饱,相对于现在那就是小康水平了,用当时的工价,来比还客观些。《红楼梦》里一个大丫头(相当于主管级或老总助理),月薪就是一两银子,现在这个职位是什么待遇啊?  -----------------------------  @何处不逢
16:22:27  袭人的月钱与我们现在的月薪概念不同。那是管吃管穿管住的基础之上的现金支付。大丫头的吃穿费用,应该远超每月一两。  -----------------------------  现在的公司管理层也大多包吃包住,光吃穿花不了一两银子,袭人不同,那是因为在宝玉房里,这是整个大观园最好的部门。能当上丫头的,那都是白领一级的,那得主子信任你,不然就得去干粗活,五儿还想拉关系当丫头呢,那些小司,老妈子一般才二钱银子,大概300钱吧,当时一般茶楼,饭店跑堂的最高也就是200到300钱。这里指的是工资。还有他们的赏赐,就相当于现在的过年过节费,奖金啊什么的。
  @卷土重来0701
17:27:00  说出你认为正确的结论  —————————————————  说一句一直到明朝白银一直不是普遍的流通货币,只是贵重物品,直到明中期才开始大规模流通,成为货币,所谓在古代一两白银八百块我是不认同的,白银价格一直在变,不同时期有不同价格。第二不要否定古代人生活质量,解放前吃不起大米解放后照样吃不起。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我朝人民生活质量才上去。之前才帝国早期低税和低腐败的时候人民生活还是不错的。  
  @领政17
09:11:00  明末清初,20两白银可以买到一个顶级的美女。应该按这个来算  —————————————————  扯淡,二十两买个顶级美女,呵呵,你看看金瓶梅西门庆光一次给媒婆就五两银子外加一匹布,保养妓女见面费就要二十两加五匹布,还不算以后每次见面送的银子。明朝像扬州和秦淮两岸的顶级一般算的上瘦马的妓女保养都要一年上百两,出名的见一次面就要上千两。孩子你太单纯啦  
  @山水逐月
01:01:37  用米价来计算是很搞笑的,那是一户人家能餐餐吃上大米饭,还能吃饱,相对于现在那就是小康水平了,用当时的工价,来比还客观些。《红楼梦》里一个大丫头(相当于主管级或老总助理),月薪就是一两银子,现在这个职位是什么待遇啊?  -----------------------------  @乾卦天行健
01:44:37  把红楼梦中的贾府大丫头类比成现在企业中的主管或老总助理,感觉有点不伦不类。贾府大丫头在名分上都是贾家的奴婢,在法律意义上和贾府主人不是平等的,而现在企业高管在法律上都是完全自由的。其次,在实际生活中,贾府大丫头和主人都有深厚的感情,事实上是贾家的一份子,她们的吃穿住行完全由贾家负责,月钱只是她们的零花钱,根据红楼梦里的描写,宝玉、贾环、三春、黛玉这些没有结婚的少爷、小姐月钱不过二两银子,而......  -----------------------------  其实意义差不多的,就差一个卖身契(就是终身合同)而已,你也说了,小姐们月钱才二两,她们相当于现在的富二代吧?你叫王思聪一月只花两个主管级的工资(大概不超过三万块钱),你看他够不够花。说是零花钱也没错,现在那些只要有点权的,工资做零花钱有的还不够呢,抽烟喝酒都不够。这要看怎么花了,那些小丫头500钱,如果给家里的话,那就能改善一家人的生活,现在的小年轻人,别说往家里寄钱,不从家里拿就不错了,大部分是月光族。老板的子女一般任职都是副总以上级起步,袭人怎么不可以比老总助理?他还是怡红院的大管家吧,这不是主管一级吗?平儿是不是相当于总经理助理?鸳鸯是不是相当于董事长助理?贾府不止有权势,也有产业,只不过是田产,不是现代工厂,公司而已。
  @山水逐月
01:01:00  用米价来计算是很搞笑的,那是一户人家能餐餐吃上大米饭,还能吃饱,相对于现在那就是小康水平了,用当时的工价,来比还客观些。《红楼梦》里一个大丫头(相当于主管级或老总助理),月薪就是一两银子,现在这个职位是什么待遇啊?  —————————————————  这些丫鬟都是被买回来,工资就是个形式没多少钱,都是打工还债,像后期贾府没落啦,贾府就会把养不起的丫鬟再卖出去,还有一些就是拖熟人来贾府当佣人打工,工资自然会高一点。  
  @山水逐月
01:19:00  接上,这还不是普通大户,是公府里,相对于现在,那怎么也得是世界五百强,中石油,四大行之类的。袭人回家探亲,府里还用轿子接送。当然这时好像加了工资,加到了二两。那些500钱的小丫头,里面说了,能让一家人生活得到改善。能进公府当差那也不是想进就能进的。那时的银子兑换大约钱浮动.  —————————————————  没多少,都是被买回来,毕竟在古代是姑凉在家里就是多一张嘴,到贾府打工少张嘴还多一分工钱自然会为家里改善点,但是一两确实不值多少钱,像这种离主子比较近的主要还是靠平常老爷太太们的赏赐。  
  @山水逐月
01:01:37   用米价来计算是很搞笑的,那是一户人家能餐餐吃上大米饭,还能吃饱,相对于现在那就是小康水平了,用当时的工价,来比还客观些。《红楼梦》里一个大丫头(相当于主管级或老总助理),月薪就是一两银子,现在这个职位是什么待遇啊?   —————————————————  @何处不逢
16:22:00  袭人的月钱与我们现在的月薪概念不同。那是管吃管穿管住的基础之上的现金支付。大丫头的吃穿费用,应该远超每月一两。  —————————————————  都是被买回来的,月钱就是个形式,贾府养不起照样还可以把他们卖出去。  
  @清明之月
02:26:02  @山水逐月
01:19:00  接上,这还不是普通大户,是公府里,相对于现在,那怎么也得是世界五百强,中石油,四大行之类的。袭人回家探亲,府里还用轿子接送。当然这时好像加了工资,加到了二两。那些500钱的小丫头,里面说了,能让一家人生活得到改善。能进公府当差那也不是想进就能进的。那时的银子兑换大约钱浮动.  —————————————————  没多少,都是被买回来,毕竟......  -----------------------------  一两还不多?清朝一个八品官员一个月才三两银子。
  @清明之月
02:27:20  @山水逐月
01:01:37  用米价来计算是很搞笑的,那是一户人家能餐餐吃上大米饭,还能吃饱,相对于现在那就是小康水平了,用当时的工价,来比还客观些。《红楼梦》里一个大丫头(相当于主管级或老总助理),月薪就是一两银子,现在这个职位是什么待遇啊?  —————————————————  @何处不逢
16:22:00  袭人的月钱与我们现在的月薪概念不同。那是管吃管穿管住......  -----------------------------  月钱是零花钱这个说法,是站在作者自己的角度说的,作者可能也曾经当过主子,从一个主子的角度看,下面人的工资,确实像零花钱。可要从社会底层人的角度看,那就是一笔不错的薪水。还有从现在人的角度看,他们是被买进去的,看似很可伶,下贱。不是的,旧时的穷人卖儿卖女,有的也是希望儿女有个好点的前程,也可以帮补一下家里。那些小孩刚进去时,是做粗活开始的,不是很快就能做到小丫头,还得取得主人家的信任,才能一步一步爬,运气好的,才能爬到贴身丫头的位置甚至做妾。尤其是大户人家,当然小户人家下人少,下人等级也少。《红楼梦》袭人她哥就说过一句:就是小户人家的小姐还没那么尊贵的。这个指的就是袭人一样的大丫头。  反过来比一下现在吧,如果你愿意和你的老板签终身合同,而老板也看中了你的话,那么你也会升迁很快的。工资也会高过那些签短期合同的。只不过你那个退休金,现在是你自己拿。以前呢那就是被卖小孩的父母先拿走了,就是那个卖身价钱。卖进主人家后,也可以回家探亲的,月钱也可以拿回家给父母用,和现在打工其实差不多的,混的好的,比现在的打工仔还体面,别看他们是奴才,现今社会阶级固化了,打工仔还不如过去的混得好的奴才,比如像袭人吧,他可以直接跟主人打交道,再没其他人能管他,现在的打工仔,上面还有领班,主管,经理等等这都是菩萨,有功上面老板看不见,有错就是你来背,还没分辨的地方。
  在一些清代小说中知道,一个乡村教师月薪2两银子。现在的乡村教师月薪大概3000吧。我赞同古代银子的价值不能用粮食作比较,因为现在的粮食产量和古代没有可比性。明清两朝的基层官员的月薪也是很低的。
  楼主,我从来不认可一两银子等于多少钱多少米的说法,古代?古代几千年呢,你说的是那个朝代?什么年号时期?七几年到现在不过四五十年,黄金价格,大米价格,纸币价值变了多少?所以说凡事说古代的,都是胡说的,没有参考价值。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恩,可以算算看
  我认为应该参照古人下饭馆吃饭消费比较“综合”一点。  一般来讲,宋朝几个人叫酒楼老板把好吃的都端上来,一般要一二两银子。参照现在,500-1000元一桌消费。  然后,一两银子最多换1000文钱,少的时候也有五六百文。一文钱一个烧饼,或者一只包子,早几年约等于人民币一元,现在是两元一只包子了。  所以说一两银子比对现在500-1000元完全合适!
  没法比,时代变化,等号怎么画都不是等号
  我看古代小说的时候都在心里默默的换算成一两等于一千。好像大致都差不多。
  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三言两语说不清,得用一大本书说。因为每个地方汇率不一样。我老公是研究古代经济史的,如果800快1000块就能说清,这也不会成为一门学科了 。
  相对购买力可以比较,绝对购买力无法比较,一两白银的价值,取决于当时社会财富的多少,以及白银总量的多少。
  @zhaoggcat2014   我觉得可以用土地来衡量,相对于生产出来的东西而言,这个更具有稳定性
  比如当时京城的核心商业地段,良田等不同的土地价值在当时和当代内在价值应该是相差不多的,调整一下权重
  按马克思的理论,应该用所谓的无差别人类劳动来衡量吧
  @zhaoggcat2014 应该知道金属冶炼技术的提高造成的生产效率的提高也不比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小!
  @zhaoggcat2014 首先古代的生产工具落后,抗自然灾害能力弱,又没有农药等防虫害的高效措施,致使其产量低,物以稀为贵;其次古代食物的种类稀少,又有深刻的阶级制度,像大米、白面这种精细粮食很多时候被赋予了身份的象征意义,因为古代的贫民是很少吃的起起这些的。再者古代生产一般为人力劳动,人力资源消耗大。而且交通运输不发达,所需时间长,人力资源要求多,需要的成本比现代高。
  这个帖子有点意思,呵呵
  古代农业社会,很多自给自足,以货易货,白银不是很必须的东西,而大米是必不可少的,所以白银的价格没法和今天的货币准确比较。金瓶梅里,潘金莲第一次被卖,十七八的美貌小姑娘,学得琴棋书画,只卖三十两银子,按楼主的估价,只有24000元,一个大摩托的价格,可能么?
  这的确是个写论文的题目~~挺好的~~~  感觉需要考虑几个方面,  一是人力成本:但是中国古人不是自由人,各个地区,差异应该不小。男女也会有差别。这部分感觉就要建模~~  二是衣食住行成本:这本来就是四个方面,而且古人不怎么外出,消费结构真的不一样。同时就像上面回复的,食里面有糠有米有面,中后期还有土豆红薯。要标定食的价格都要花一番功夫~~  三是其他成本:奢侈品:玉、文砚笔墨、珍珠、古董这些。冶炼:铁、铜等。虽然这些不多,但是也是社会消费结构的一部分。  然后多时期建模,多找数据计算。  但是我还是觉得说服力不够呀,因为盐铁专卖!TMD,官权影响社会的地方太多。陋规每个地方都不一样~~  这决B是导师的大论文,分拆成几部分,够带几届研究生了~~~~
  现在人工金贵,货物相对便宜。看电影[三枪],长工丫鬟的一年薪水是1两左右,[武林外传]里面也多次出现一个月薪水2钱银子,这样对比的话,现在住在家里带小孩的保姆工作是三五千元每月左右,也就是1-2两银子,大概值现在的5,6万的水平。  但是如果参照古时一个铜板买一个烧饼,现在可能3块钱都不一定买得到来看,一两银子也就是三五百块钱。  这样看,以前实物金贵,现在人工金贵,也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
  @zhaoggcat2014 转基因吃多了
  要用买手机衡量,那时候钱连现在亿分之一都不够
  楼主有点二
  我一直按1万块计算,基本感觉合理
  非要让人家写小说的,再附上一篇金融方面的论文来精确量化各时期货币购买力?  楼主你也是够了  更何况人家写的时历史小说而已,何必求全责备,哪里谈的上是误导?
  没有可比性,注意:银子本身实质上就是贵金属,也是一种商品,具有价格浮动。
  @sunyajing3
07:07:00  你用大米来反驳已有全面物价定义的白银价值是不是太狭隘了?关于白银在古代的价值定义可不是用大米衡量出来的,是根据人们收入,消费,衣食住行等等全方面证明出来的,你单用大米产量和普及性反驳说不好听的完全是为了秀智商吧,反而暴露了你的无知和浅薄!2000年手机平均5000元一部,月工资800。今天手机一千元一部,月工资3000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  现在手机也是5000。  
  @zhaoggcat2014 一两银子相当于一贯钱(1000文左右),据说民国年间3个铜板可买一个烧饼,10文钱可吃一碗米粉,由此倒推古代,特别是北宋年间,那一贯钱可是能让平民家庭吃至少半个月带荤腥的饭了。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辨别瓷器的年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