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题材电影的壁画北京哪有买的

暑假准备把幼儿园教室壁纸改成壁画,不知道北京哪有专业的公司?_百度宝宝知道吴中行 连理双羔(201-1)锦树双栖(201-2)
估价(人民币): 3,000-5,000
估价(美元): 无底价
成交价(人民币): 35,200
年代: 1932年
背签:连理双羔 吴中行作(201-1)背签:锦树双栖吴中行作(201-2)
钤印:吴中行钢印:吴
材质:银盐相纸 摄影
尺寸: 21.8×29.8cm.(32.5×40cm.)×2
入选1932年巴黎国际影赛(201-1)入选1932年伦敦国际影展(201-2)“黑白影社第三届摄影展览会”,日至14日,上海南京路大陆商场首展,随后至北京、天津、南京、广州、青岛等地巡展(201-2)
《黑白三届影展》,图版第8页(201-2)《吴中行艺术摄影集》,江苏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11页(201-2)《大众摄影》,大众摄影编辑部编,北京,1990年第5期,第18-19页(201-2)
说明:《连理双羔》和《锦树双栖》创作于1932年,当时即分别人选该年度的巴黎国际影展和伦敦国际影展。它们不仅是我国早期摄影开拓者吴中行的代表作,也因吴中行的艺术成就和地位,早已成为上世纪三十年代摄影艺术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作品。吴中行世居常州,无缘外出遨游名山大川,但他善于就近取材,深入发掘常州当地的一草一木及风土人情之美。他常常以不同角度反复拍摄同一景物,据吴中行自陈,“我要拍人家拍不到的相片,不怕跑上几天,十几天,甚至几十天几十次的拍摄,1932年《锦树双栖》就是这样拍摄成功的。”(《中国摄影史》,台北,摄影家出版社,1990年2月初版,第181页)。吴中行推敲画面之用心,还表现在他会用不同手段处理相同的素材,如曾在“黑白影社”第三届摄影展览会上展览的《燕侣莺俦》,与《锦树双栖》为同一景致,但剪裁构图不同(参见《黑白三届影展》,1935年,图版第8页)。另吴中行本人深具诗词书画及古典文学的素养,也使得他能将生活一幕的平凡化为古典静默的美与纯粹的诗意。吴中行(),江苏常州人。我国早期摄影的开拓者之一,长于风光与静物的拍摄。多以故乡常州的景物为题材,讲宛通过精心推敲,以不同的手段处理相同的素材,善于将凡俗的细节拍出一种唯美的古典意境且带着“可亲的乡土风味与民族风味”。他的艺术实践,对于中国摄影与传统艺术的接榫,进而创造出独立的艺术风格,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吴中行从19岁起研习摄影,21岁就开始发表作品。1926年他在镇江北固山拍摄作品《牧归》,人选英国伦敦国际影展并获得金奖,旋即收入《英国国际年刊》。同年,成为英国皇家摄影学会会员,是我国参加国际影展和摄影组织的第一人。此后,他的《报晓》、《锦树双栖》、《双清》等作品,又多次参加美、英、法等国摄影沙龙展,并人选“国际摄影年鉴”,享誉海外。在1930年由上海《摄影画报》主办的我国第一个全国摄影比赛,他摄于1925年的《雪花冻断杏花村》荣获一等奖。1931年参与创建著名的摄影团体“黑白影社”,并当选执行委员。解放后,曾任中国摄影家学会理事、评选委员等职。有《吴中行艺术摄影集》(1957年)、《吴中行摄影艺术选辑》(1961年)等行世。
郎静山 临流独坐
估价(人民币): 10,000-20,000
估价(美元): 无底价
成交价(人民币): 82,500
年代: 1933年
钤印:静山
材质:银盐相纸 摄影
尺寸: 29×22.5cm.
曾入选1937年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影展、1937年美国芝加哥国际影展、1937年德国Luzern影展并获银奖、1938年英国Derby railway影展并获铜奖、1939年英国朴次茅斯影展等
《静山集锦》,桐云书屋,1948年3月,第62页《静山艺影》,中国摄影学会,1972年,第216页《画意·集锦˙朗静山》,萧永盛著,台北,雄狮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6月第一版,第149页
说明:《临流独坐》又名《石梁观瀑》,表现的是天台的石梁飞瀑。据郎静山自陈“天台为浙省风景区,方广寺石梁飞瀑可谓全山精华,方广有上中下三院,石梁居中,瀑自上方有两支流,至石梁而会合,洪流直泻,一落千丈,势极雄伟,是景见于下方广之下,树木深郁,不可及顶,仪见十之一耳,湖帆曾以此本写画。”(《静山艺影》,1972年)郎静山是我国画意派摄影的代表,他的集锦摄影深得中国传统绘画六法理论精髓。郎静山常常向民国书画大家吴湖帆请教,两人交谊甚厚,常在一起研习画理,有时也合作书画。郎静山的不少作品受到吴湖帆的影响和启发,而吴湖帆也曾以这幅《临流独坐》为画稿。据吴湖帆的外甥朱梅邨写给陈怀萱的信中谈到,“我舅父和郎静山经常往来。郎先生是摄影先辈。他偶以所摄风景持来嵩山路,比较平常,乃因构图所限制,舅父指出哪些可留,哪些要添,郎先生即在底片做功夫,剪裁摽冲洗,奇景即现。随后,舅父认为不足者,再行创作,而得到奇趣。”此幅《临流独坐》即二人友谊佳话以及郎静山“画中有影,影中有画”美誉之明证。郎静山(),中国现代摄影的开拓者和传播者。他融合现代科学摄影技与中国的传统绘画六法理论,创出的“集锦摄影”法,得到国际摄影界极高评价,称其作品为“最现代的、同时又是最中国化的”。他生于江苏淮阴,曾任上海《时报》新闻记者,是中国第一代新闻摄影记者。1926年,发起成立了上海“中华摄影学社”(简称“华社”),为我国早期最有影响的摄影团体乏一。1930年在上海松江女子中学开设摄影课,开创了我国摄影教育的先河。1921年起参加国际沙龙活动,共有千余件次作品人选,获奖数百。先后被英国皇家摄影学会、美国摄影学会接纳为高级会士,并被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摄影组织聘为荣誉会员,1963年创办的中华民国国际摄影展,三十年不辍,享有世界性声誉。1966年创立亚洲影艺协会并为永久荣誉会长。出版过包括摄影集和集锦摄影技术在内的多种著作。一生获得各种荣誉不计其数,尤以1980年美国纽约摄影学会颁发的“世界十大摄影家”称号,为其一生摄影事业的顶峰。
郎静山 蟪蛄爱草绿
估价(人民币): 20,000-30,000
估价(美元): 无底价
成交价(人民币): 90,200
年代: 1955年作 1967年题
签名:丁未夏 静山制
题识:蟪蛄爱草绿晴岚先生清赏钤印:郎静山
材质:银盐相纸 摄影
尺寸: 37.2×29.5cm.
现藏者直接得自上款徐晴岚本人
《静山艺影》,中国摄影学会,1972年,第93页
说明:中国画里花卉、翎毛、昆虫等画科有着悠久传统,梅兰竹菊四君子更是中国文人最热衷表现的题材。郎静山从1921年作《双宿双飞》开始尝试以集锦摄影表现传统花鸟画的意境,代表作品如《佳禽栖尽好花枝》(1956年)、《枝上月明春鸟宿》(1956)等承袭五代两宋以来传统花鸟画的构图,而1952年至1958年创作多幅《风晴雨露》表现竹林疏影,大有文人画墨竹的趣味。本幅集锦里寄身片隅的兰草,线条俊逸洒脱,叶子左右的纷披和向背的处理,叶片与叶片之间的穿插和掩映,皆布置得错落有致,其节奏和韵律给人以明快爽朗、简练含蓄的感觉。整个画面静谧的气氛唯独被一只蜻蜒打破,但它静静地停留在兰草之上,动态不大,与画面气氛颇为合拍。另外给人议深度感的云层翻滚背景在1955年创作时还没有(参见《蜻蜒知草绿》,《静山艺影》,1972年),可见空间布局的调度上面又有丰富。整幅画面的集锦和布局处理得自然和谐,丝毫不见雕琢的痕迹,是郎静山表现静物题材的集锦佳构。徐晴岚(),四川万县人。原为国民党军政委员熊式辉的秘书,抗战胜利后赴东北,1946年6月至1948年10月任吉林省政府建设厅长,1970年10月至1976年9月任(台湾)国民党大陆工作会主任,后转任政治大学东西研究所教授。
估价(人民币): 100,000-120,000
估价(美元): 无底价
成交价(人民币): 110,000
年代: 年作
背签: 海波 HaiB 10/18
材质:彩色摄影
尺寸: 40×180cm.(42×182cm.)×3
“海波摄影作品”,日-12月5日,北京,艺术文件仓库Hai Bo's sole exhibion, 2004, Max Protetch Gallery, New Yorktempi di donne, 2004, Rome International Festival of PhotographyMahjong: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 from the Sigg Collection, June 13-October 16,2005, Kunstmuseum Bern Shoot the Family, February 4-April 2,2006, Cranbrook Art Museum, Bloomfield Hills, Michigan KNOXVILLE MUSEUM OF ART; June 2-September 3,2006,Knoxville, Tennessee WESTERN GALLERY, Western Washington U October 2-December 1,2006, Bellingham, Washington
《艺术世界》,上海文艺出版总社,2004年总第17期8月号,第20页《摄影画报》,摄影画报有限公司,2004年9月第470期,第19页《中国摄影家》,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摄影家杂志社,2002年第10期,第49页《光阴》,意华创造室(offiCina) ,2004年4月,第29-33页Shoot the Family,Independent Curators International, New York, p.26-27
说明:1993年,照片上风烛残年的老人是我的奶奶,她于同年去世。风景是她在生命的最后十年里,她每天都面对的情景。我偶然拍到了这张落日时的照片。我把它送给她。1998年,照片上沉睡的人是我的父亲,在一个阳光扑朔迷离的下午,我拍摄了这两张照片。旁边的风景是父亲少年时代的故乡,他曾数年无数次走过这条路。2000年,照片上的少年是我的15岁的几子,(他的长相与我及其相像,恍惚之间他好像是我,我好像是他。)黄昏中的风景是我们现在的家。——海波根据海波的自述,在三联作品《黄昏》中,他将自己的奶奶、父亲、儿子的影像与他们生活中一个密切相关的地点拼贴起来,——临终前的奶奶和她居住过的杂乱院子,睡去的父亲和父亲曾每天走过的故乡的道路,沉思的儿子和他生活的城市楼群——联系的纽带就是亘古不变的黄昏。海波对于生命在面对无始无终的时间时,所感到的恐怖念念不忘,而在这组作品中,他又加入了空间的因素。时空交叉,构成了冰冷的历史,而活生生的人反而缺席了。他所选择的死亡、睡眠、沉思的状态,也使作品愈加耐人寻味。祖辈、父辈与后代,他们不仅仅是个人记忆的见证,更是一种生命延续的象征,平凡的影像也就成了个人历史的碑铭。海波(b.1962),生于吉林省长春市。1984年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1989年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结业。曾在吉林、北京、澳门、美国纽约举办个人摄影展。重要参展:1995年台湾“第七届国际版画及素描双年展”;2000年“第三届上海双年展”;2001年第49届威尼斯双年展;2002年韩国“中国当代艺术展—红色大陆”;2002年“广州三年展/重新解读——中国实验艺术十年()”;2003年北京“开放的天空”;2004年美国“过去与未来之间——来自中国的新摄影及影象”;2004年德国“中国当代摄影及录象”;2005年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新西兰“中国当代摄影及录象”;加拿大“物质分类”展等。曾于2004年获意大利第55届MUSEO MICHFTTI FUANDITION 奖。海波是当代中国摄影新生力量的代表。他从97年底开始拍摄的《他们》系列,得到广泛的关注。这个系列由11个单独的作品组成,有肖像、群像、家庭合影和风景。艺术家对老照片进行了亦步亦趋的重拍,背景还是原来的背景,人物也依据原来的位置,而逝者的位置则以空缺表示,新旧对比,产生强烈的震撼,时间的残酷与生命的脆弱,令人叹谓。艺术家以平静而朴素的手段,将成长的隐痛和对流逝的困惑有力地传达了出来,也展现了他悲悯的人文情怀。
马六明 为无名山增高一米
估价(人民币): 35,000-50,000
估价(美元): 无底价
成交价(人民币): 60,500
年代: 1995年
签名:3/10 马六明 1995
材质:黑白摄影
尺寸: 37×54.5cm.(51×61cm.)
说明:90年代的北京东村是中国前卫艺术家的聚集地,《为无名山增高一米》是由东村艺术家集体完成的代表性作品之一,也是中国行为艺术的一个经典作品。1995年,东村艺术家马六明、张洹、苍鑫、朱冥、段英梅、诅咒、王世华等十余位男女艺术家,在北京妙峰山区的一个无名山包上,以裸体叠罗出高度为一米的地景艺术标竿。这幅记录行为艺术的摄影极具艺术史文献价值。马六明(b.1969),湖北黄石。1987年考入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1988年的“自杀计划”,是他一系列行为表演的开端。1993年到北京,与其它艺术家共同创立北京东村,成为当代艺术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同年他开始以“芬·马六明”为题的行为表演,雌雄同体,难以阐释的形象,迅速成为他的符号化标识,使他一下子脱颖而出,受到很多国际性展会的邀请,展出照片或进行现场表演。同时,他还涉是油画、摄影、多媒体等体裁,展现出不停息的先锋精神和多向度的艺术视野。马六明是一位非常机智的观念艺术家,他总是用层出不穷的形式手段对人们赖以安身立命的思维惯性提出挑战,令观者在惊奇之后陷入无从阐释的失语状态,从而引发精神世界的剧烈震动。
马六明 芬·马六明在慕尼黑
估价(人民币): 65,000-80,000
估价(美元): 无底价
成交价(人民币): 71,500
年代: 1999年
签名:6/8 马六明 Ma LiuMing 1999
材质:黑白摄影
尺寸: 84×124cm.(88×128cm.)
“马六明行为的图像”,2005年,上海亦安画廊
《马六明行为的图像》,亦安画廊,第16页
说明:马六明从1996年接受日本国际行为艺术节的邀请作行为表演后,多次参加国际大展,在欧美及亚洲各地作以“芬·马六明”为题的行为表演。在好几个国家的一系列行为表演中,马六明引入了自拍,鼓励观众参与到自己的行为中来。马六明以著名的女性化脸部和男性身躯的雌雄同体形象,端坐在镜子前面,邀请观众走到舞台上与其合影。但随后马六明发现这种互动方式的尝试,不同文化之间人与人的交流逐渐有些程序化,他开始抗拒交流,于是有了《芬·马六明在慕尼黑》的表演。芬·马六明在舞台上沉沉睡去,坐在观众席上的人们同时在镜子里看到马六明和他们自己的影像,观众虽然进入了芬·马六明创造的非真实空间里,可艺术家已经完全把现场自己个人精神上的东西抽离掉了。
洪磊 紫禁城的秋天(太和殿东回廊)/(太和殿西回廊)
估价(人民币): 80,000-120,000
估价(美元): 无底价
成交价(人民币): 154,000
年代: 1997年
签名:6/10 紫禁城的秋天(太和殿东回廊)1997 洪磊4/10紫禁城的秋天(太和殿西回廊)1997 洪磊
钢印:工共氏
材质:彩色摄影
尺寸: 42.5×53.8cm.(51×61.5cm.)×2
“中国当代摄影和录像”,立川国际艺术节,日本,1999年“错觉时态——今日中国摄影及录像艺术”,美国纽约前波画廊,2001年“面对矛盾——当代摄影和录像在北京”,芬兰赫尔辛基,2002年“隐藏部分”,上海亦安画廊,2002年“在阿尔勒见面”,阿尔勒国际摄影展,法国,2003年“幻影天堂:中国当代摄影”,捷克布拉格鲁道夫美术馆,2003年“间:法国蓬皮杜中国现代艺术展”,2003年Between Past and Future-New Photography and Video from China, exhibition tour: New York, International Center of Photography, June 11-September 4, 2004; Chicago, David and Alfred Smart Museum of Art, University of Chicago,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October 2, 2004-January 16, 2005; London,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September 2005-January 2006; Berlin, Haus der Kulturen der Welt, March-May 2006; Santa Barbara Museum of Art, Summer 2006
《摄影家》杂志,台湾,1999年《中国摄影家》杂志,2002年第9期《中国当代艺术史》,吕澎著,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3月,第300页《1990年以来的中国先锋摄影》,朱其著,湖南美术出版社,2004年8月,第177页《洪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年1月,第6页Between Past and Future-New Photography and Video from China, Smart Museum of Art, University of Chicago, International Center of Photography, and Steidl Publishers, 2004, p.58-59OUT OF THE RED-The New Emerging Generation of Chinese Photographers, Grafiche Damiani, Italy, 2004, p.47
说明:洪磊《紫禁城的秋天》是中国观念摄影思潮中的经典之作,也是他迄今个人最重要的代表作品。倒毙在紫禁城宫殿里的鸟,仿佛一个古老诡谲的寓言故事,洪磊以鸟的死亡象征精神的自杀,而背景里朦胧的太和殿,暗示专制皇权。死去的鸟倒在斑斑血迹之中,珠宝散落一地,这一幕让人们怵目惊心的噩梦,涉及屠杀、死亡、历史、权贵、奢靡,那是权力帷幕背后的阴暗面。洪磊又通过染色、调色、刮伤等后期效果的加工,模仿老照片的效果,用这种办法来加剧画面的怀旧、悼亡气息。洪磊(b.1960),生于江苏常州。1987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1993年入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学习。1993年在北京及南京举办“开行而上诗学-洪磊艺术作品展”。重要参展:1992年“广州现代艺术双年展”;1997年北京“新影像——观念摄影展”;1998年上海“影像志异——中国新观念摄影艺术展”;1999年日本东京“立川国际艺术节:中国当代摄影和录像”;同年比利时根特“中国当代艺术基金会开幕展”;2000年法国阿尔勒“在阿尔勒见面—亚洲摄影展”;2001年荷兰那尔顿“‘墙对墙’中国——那尔顿”国际摄影展;同年美国纽约“错觉时态——今天中国摄影和录像”展;同年芬兰赫尔辛基“面对矛盾——当代摄影和录像在北京”;同年美国纽约“来自身体内部——中国当代摄影和录像”展;2003年法国“蓬皮杜中国当代艺术展”;2005年广东“广州摄影双年展”。洪磊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观念摄影家之一,或许正如他自己所言:他是“最早从古代文化的角度挖掘影像意义”的艺术家。大约从90年代中期开始他通过摆拍或后期制作的手段用影像营造出个个令人怵目惊心的噩梦:淌血的苏州园林,宫殿前被珠宝掩埋的死鸟,落着苍蝇尸体的荷花,燃烧的牡丹亭。对古代经典绘画形式唯美而矫饰的引用,诱惑着人的视觉,而暴力和死亡的狞厉,又刺激着人的心灵,这让他的作品像寓言一样,含义复杂,一言难尽。
洪磊 我梦见蒙元入侵江南后的第一个春天——梅花/芍药/桃花
估价(人民币): 40,000-50,000
估价(美元): 无底价
成交价(人民币): 77,000
年代: 2004年
签名:5/10 我梦见蒙元入侵江南后的第一个春天——梅花 Hong Lei5/10我梦见蒙元入侵江南后的第一个春天——芍药 Hong Lei5/10我梦见蒙元入侵江南后的第一个春天——桃花 Hong Lei
钢印:Hong Lei
材质:彩色摄影
尺寸: 38×100cm.(58×120cm.)×3
“江南—洪磊、汤国、徐累作品展”,日—日,北京TS1(宋庄壹号)当代艺术中心
说明:洪磊在一系列摄影作品中对中国传统院体花乌画进行了戏仿,构图及画面主要元素都作了比较严格的移植。而从五代花乌画就有“黄家富贵”和“徐熙野逸”两体之分,不同于洪磊90年代末创作的《仿李安忠》和《仿马麟》贵族式的艳丽趣味,在这幅新作里,洪磊刻意营造“意尚苍古而简淡”的放果。枝疏而槁的梅花,盛极而败的芍药,花惨而寒的桃花,以及殉美而亡的小鸟,接近于无色的淡彩不带一丝人间烟火气,内含一种幽淡、精致、凄绝、清静、冷寂的审美情趣。《我梦见蒙元入侵江南后的第一个春天》,以当代人的萧条冷落、情绪悲凉的超现实主义梦境,悼亡古典中国文化盛世的灰飞烟灭,令人耳畔仿佛响起“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的绝唱。
伊德尔 童话中的牧羊人
估价(人民币): 7,000-10,000
估价(美元): 无底价
成交价(人民币): 7,700
年代: 2003年
签名:伊德尔 yi deer
材质:彩色摄影
尺寸: 90×125cm.
“距离”,2003年,广东美术馆“邂逅”,2004年,北京愚自空间“拟像时代”,2004年,索卡当代
说明:伊德尔从油画转入摄影创作后,完成了观念色彩浓重的“童话”系列,作品近乎一段行为艺术的纪录。摄影师重复出现在自己的照片里,总是涂满金色,置身于壮阔的自然景观或带有鲜明文革时代特点的建筑中。根据题名,我们猜想这个符号或许隐喻着他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童年时期的成长经验,历史与记忆的烙印不合时宜地叠印到现在。虽然乌托邦式的场景已略显荒芜,但那个来自“黄金时代”的影子还是凝重地望向远方,荒诞而戏嘻地解构着曾经的宏伟与辉煌。工业城市的牧羊人,无疑是我们今天生活里的童话。伊德尔(b.1961), 生于北京。1983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2001年在北京举办“观·照”个展。重要参展:1993年北京“首届中国油画双年展”;1994午北京“第二届中国油画展”及“第八届全国美展”;1997年上海“中国艺术大展——当代油画艺术展”;1998年北京“对于存在的惊奇”四人联展;1999年瑞士“当代中国艺术”展;2002年平适“中国新影像展”;2004年纽约“一对一”展;2005年台北“明日,不回眸——中国当代艺术展”。
王宁德 SOME DAYS No.09
估价(人民币): 45,000-60,000
估价(美元): 无底价
成交价(人民币): 79,200
年代: 2002年
签名:Some days No.09
王宁德 wang ningde
材质:黑白摄影
尺寸: 123×160cm.
“幻影天堂——中国当代摄影”,2003年,鲁道夫美术馆,捷克布拉格上海双年展 影像生存”,2004年,上海美术馆要往哪里去?天人合一!”,2004年,东京银座守护神花园画廊,日本东京“里里外外”,2004年,里昂当代艺术馆,法国里昂在真实与记忆之间”,2004年,纽约新学院,美国纽约
《南方都市报》,2003年9月的〈PARIS PHOTO〉《城市画报》,日《FOTOGRAFIA》,2004年第14期
说明:在当代中国观念摄影思潮中,人物摆拍是发展得最丰富和成熟的一种类型。人物摆拍具有导演和表演的双重性质,王宁德在他创作的《SOME DAY》系列作品,常常选择一个醉醺醺的中山装男子、胖乎乎的中年女人和穿海军衫的小男孩为演员,他们漫游在废弃的厂房、雪地、丛林、列车、荒园、湖泊,演出一幕幕关于无望的充满文学意味和寓意的故事。王宁德的人物有一个标志性的特征,他们在镜头前仿佛毫无意识,紧闭着双眼,好象沉入了梦境,拒绝和观看的人交流,在这幅作品里他们甚至背对着镜头。荒废的列车边杂草丛生,他们抬头望向前方的天空,静默古典的画面语言充满了无尽的诗意,这里可是通向梦境和历史的秘密时间隧道?王宁德(b.1972),生于辽宁省宽甸县。1995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1995年至今在深圳和广州工作。曾在广州、沈阳等地举办个人摄影展。重要参展:2000年广州“后生代与新世纪”展;2002年山西“平遥国际摄影节”、上海“看不见的城市”;2003年法国“有益与奇特的漫步”、捷克“幻影天堂——中国当代摄影”、丹麦“来自中国的当代摄影”;2004年广州“开放的姿态”、美国“在别处2004”、香港“平凡子民——九十年代至今华人观念摄影展”、法国“里里外外”、上海双年展“影像生存”、日本“要往哪里去?天人合一!”;2005年“广州国际影像双年展”、以色列“生活在一个有趣的时代——中国近十年来的摄影”、罗马摄影节、北京“大搞新关系——艺术伦理学”;2006年新加坡“染——当代艺术展”、上海“胸怀——中国当代影像的自觉方式”展等。
张晓刚 戴红领巾的女孩
估价(人民币): 300,000-400,000
估价(美元): 无底价
成交价(人民币): 3,850,000
年代: 2005年
签名:张晓刚 2005
材质:布面 油画
尺寸: 100×85cm.
说明:90年代以后张晓刚创作出的《全家福》系列,不但标志着张晓刚本人艺术成熟期的到来,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当代艺术的某种成熟。这幅画有着“全家福”系列作品的典型特征。画面用一种暧昧的灰调子传达老照片的黑白效果,模糊的人物形象像是保存不佳的失真,女孩的面目似曾相识,脸上带着与年龄不相称的世故的警觉,眼睛里闪烁着犹疑的光。而脸颊上的黄色光斑以及领巾的鲜红,仿佛对照片的修饰,既增添了画面的视觉性,又使其意蕴更趋复杂。关于作品背后的观念,艺术家是这样表述的:“在那些标准化的‘全家福’中,打动我的除了那些历史背景之外,正是那种被模式化的‘修饰感’。其中包含着中国俗文化长期以来所特有的审美意识,比如模糊性、‘充满诗意’的中性化美感等等。另外,家庭照这一类本应属于‘私密性’的符号,却同时也被标准化、意识形态化了。正如我们在现实中体会到的那样,我们的确都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之中。在这个‘家’里,我们需要学会如何去面对各式各样的‘血缘’关系——亲情的、社会的、文化的等等——在各式各样的‘遗传’下,‘集体主义’的观念实际上已深化在我们的意识中,形成了某种难以摆脱的情结。在这个标准化和‘私密性’集结在一处的‘家’里,我们相互制约,相互消解,又相互依存。这种暧昧的家庭关系,成为我所想表达的一个主题。”张晓刚(b.1958),生于中国云南昆明。198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现居中国北京,为自由艺术家。曾于北京、重庆、台北、法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举办个展。重要联展:1989年北京“中国现代艺术展”;1993年澳大利亚“毛走向波普”;香港“后八九中国新艺术”;1994年巴西“第22届圣保罗双年展”;1995年意大利“第46届威尼斯双年展”;1996年澳大利亚“第2届亚太地区当代艺术三年展”;1996年德国“中国!”展;1998年芬兰“中国新艺术”;2000年韩国“第3届光州双年展”、北京“二十世纪中国油画展”;2001年北京“新形象:中国当代绘画二十年”;2002年“首届广州当代艺术三年展”;广州“图像就是力量:王广义、张晓刚、方力钧的艺术”;2003年法国“你好。中国?——中国当代艺术展”;2004年上海艺术双年展;台湾“面对面——六个艺术家和一个时代”;2005年深圳“起飞”展等。张晓刚是新潮美术运动以来颇富代表性的画家,也是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当代中国艺术家之一。在80年代,他与其它“西南艺术群体”的画家以一种前卫姿态参与了当时人文主义的反思与建设运动。那时他的画风还带有表现主义倾向,之后他转向达利式的超现实主义幻象。一直到1993年以前,他在几种不同风格之间变换,寻找个人的语言。很偶然的,他被旧照片所触动,开始创作“全家福”系列作品,最终形成了区别于其它艺术家的面貌。这一系列作品,以单调的色调,矫饰的光影,来描绘那些面目雷同神情拘谨但又摆出明显被摄姿态的人物,而毫无来由的色块与红线,既像是老照片上的疵点,却也无形中增添了超现实的气氛。它们无疑是对特定时代意识形态压制人的个性的批判,但其实在中国传统文化乃至所谓的个性解放的商业文化氛围中,都以不同的方式在模塑着社会成员的行为与心理,因此他的反思具有某些普遍意义,这也是这一系列作品引发持久关注的原因吧。
张晓刚 肖钢速写(212-1)肖钢女士肖像(212-2)
估价(人民币): 110,000-140,000
估价(美元): 无底价
成交价(人民币): 473,000
年代: 1990年(212-1)1985年(212-2)
签名:晓刚执笔 (212-1)晓钢 1985 夏(212-2)
题识:肖钢女士九十年代最新造像于重庆黄桷坪老陈家中,其中还谈了不少有关房子的问题。肖钢女士感叹曰:“人生艰难呀!”当时在场的人有著名画家叶帅和著名焦虑学者老陈,当时最痛苦的问题是没有香烟!(212-1)题识:送给肖钢留存赐教(212-2)
材质:纸本 钢笔(212-1)纤维板 油画(212-2)
尺寸: 26×17.7cm.(212-1)45×30.5cm.(212-2)
说明:肖钢是80年代在四川颇为活跃的记者,也是艺术家年轻时代的朋友,他们常在一起探讨人生和社会,就如速写里记录下的一幕,肖钢和张晓刚、叶永青、陈卫闽这些艺术家朋友,大家促膝谈心,漫谈着现在,憧憬着未来。此时的张晓刚虽然已经创作出不少蜚声画坛的作品,但他还在努力寻找着属于自己的路向,据他自己说,当时他在一天之内可能会创作出风格截然不同酌作品。而在试验的过程中,表现主义是他非常重要的一个倾向。在为肖钢所作的油画肖像里,大面积近乎平涂的色块,对比强烈,深色的轮廓线,强调了形体构成的意趣,画面在沉静中蕴蓄着一股内在的激情。而钢笔速写则主体表现意味更为明确,人物形象夸张变形,次要人物与环境因素完全不合比例,戏谑中显露出画家童心未泯的性格。将这二件张晓刚为友人肖钢所作的肖像放置在一起,我们依稀可以辨别画家的风格在一个维度上的演变。大约就在同一个时期,画家游历欧洲后,基本放弃了表现主义的风格,转而进入更个人化的“全家福”系列的创作。
周春芽 青石图
估价(人民币): 450,000-550,000
估价(美元): 无底价
成交价(人民币): 2,200,000
年代: 1992年
签名:1992 周春芽
材质:布面 油画
尺寸: 150×120cm.
说明:对自然界常见的石头进行玩赏,制定优劣标准,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到极端精致化的产物,周春芽有感于此,从1991年开始创作他的“太湖石”系列,直到1995年,都以石头为主题。《青石图》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幅。作品被阴郁混沌的氛围所笼罩,色调冷峻,形式抽象,呈现为繁复多变的视觉因素的混合,其效果带有人工制作的实时性。色彩流淌的淋漓印迹,颜料堆叠的凸凹起伏,皴擦的短线,自由的交叉,随意的划痕,诡异的高光,千头万绪的构成元素,缠绕住视线,将它吞噬到一片深不可测的可怖的谜团里。画面完全背离了古典趣味的优雅与孱弱,带有强烈的主体表现性,反映了画家对于传统难以言喻的复杂心态。周春芽(b.1955),生于四川重庆。198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年就学于德国卡塞尔综合大学自由艺术系。曾于台北、奥地利、德国、意大利、挪威等国家举办个人作品展。参与联展:1980年“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屣”,获二等奖;1985年“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展”,获鼓励奖;1991年“91中国油画年展”;1992年“首届九十年代艺术双年展”;1994年“中国评论家年度提名展”;1996年“首届上海双年展”、德国“中国!”展;1998年美国“在西方相会的东方”展;2000年北京“20世纪中国油画展”;2001年“首届成都双年展”;2002年广州“首届中国艺术三年展”、“首届广州当代艺术三年展”;2004年“武汉首届美术文献提名展”,获文献奖;深圳“居住成都——中国当代油画邀请展”;爱尔兰“龙族之梦——中国当代艺术展”等。2003年建筑设计“太湖石系列——趣味与趣味风格”还获得“中国建筑艺术奖”。周春芽最初以藏族题材的油画得到评论界的关注,在他这个阶段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中,物象被纯化为几何形体,光感强烈,弥漫着画家的主观感觉,而从德国归来后,他创作了知名度很高的“绿狗”和“黑根”系列,画中的表现主义色彩增强了,晚近的以山水为名的画作,则将传统水墨的线条进行团块压缩和锻打,显示了他对经典绘画语言逻辑的诘问。
周春芽 若尔盖的姑娘
估价(人民币): 80,000-120,000
估价(美元): 无底价
成交价(人民币): 363,000
年代: 1982年
签名:1982 周春芽背签:1982年 周春芽 zhou chunya 2005 补签
材质:纸本 油画
尺寸: 53×38cm.
说明:周春芽在1980年第一次到过四川阿坝藏区的若尔盖以后,就深深地被那里吸引,创作了大量表现藏民形象和草原风光的作品,成为当时刚刚发轫的“乡土画风”的重要代表。在这幅《若尔盖的姑娘》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早期的典型风格,用画家自己的阐述:“我想用色彩来塑造形象,也就是说,我画的是色彩,但还有形象”。画面的色调十分强烈而富于表现性,而人物的形体则结实有力,比较具象,画家很好地维持着它们之间的均衡关系。他对笔触的控制也极具个人特点,每一笔都近似块状,连续铺陈像卵石砌就,于奔放中不失韵律,视觉冲击力很强。
毛旭辉 直立的黄色剪刀
估价(人民币): 100,000-120,000
估价(美元): 无底价
成交价(人民币): 154,000
年代: 2003年
背签:《直立的黄色剪刀》 97×75cm 毛旭辉 2003
材质:布面 油画
尺寸: 96.5×74cm.
说明:大约80年代中期,毛旭辉偶然发现了剪刀形象的强烈视觉冲击力,从此开始了他的“剪刀”系列创作。经过多年的探索,剪刀已经成为他的个人标签。在这幅新近的作品里,剪刀被简化为单纯的块面,色调则以平涂为主,似乎只有刃口上的肌理变化保留着其演变的痕迹。这种程序化的形式处理方式,使剪刀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完全割裂了,转变成一个可以由画家赋予意义的象征符号,正如画家自己说的那样:“当剪刀立起时有种祈祷的感觉,有时又可以使人联想到权力,而这把植物化了的黄颜色的剪刀则又给人一种春天的感觉。”此外,吸引画家反复绘制剪刀的,还有绘画的本体问题:“艺术家一直在面对问题或说造型问题,剪刀就是我要去面对要去解决的问题,我不知道要花多长时间才可以解决掉”。毛旭辉(b.1956),西南艺术研究群体的发起人之一,八十年代“新具象”运动的主要代表。他最旱界定了新具象的含义:何谓新具象?即心灵的具象,灵魂的具象。在这种观念之下,除去可辨识的形象与表现性的手法一以贯之,他的创作面貌难以捉摸的多变,红色人体、水泥房间里的人体、圭山组画、拼贴系列乃至晚近的剪刀系列,反映了画家经验与感觉的动荡与不安定。毛旭辉生于四川重庆,1982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1993年成为自由画家,1996年至今在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二工作室任教。曾于新加坡、香港等地举办个展,参加过1985年上海首届“新具象画展”;1988年北京“中国现代艺术展”;1991年美国“我不想和塞尚玩牌——80年代中国新浪潮前卫艺术选展”;1992年广州“中国广州首届艺术双年展”;1993年香港“后89中国新艺术展”,1995年西班牙“1979年以来中国前卫艺术一来自中心国家”展;1996年德国“中国!”展;1998年美国“开放的本体——中国新艺术”等重要展览。
毛旭辉 剪刀和红色靠背椅
估价(人民币): 120,000-150,000
估价(美元): 无底价
成交价(人民币): 418,000
年代: 1995年
签名:1995.12 大毛背签:《剪刀和红色靠背椅》
材质:布面 油画
尺寸: 80×61cm.
说明:这幅作品创作于1995年,此时,毛旭辉的“剪刀”还没有达到纯粹符号化的程度,它还与环境产生关联,并在这种关联中显现某些观念性的内容。在画法上,也处在非平面化阶段,笔触复杂而富于表现性,从中可以看到在“剪刀”系列中画家所追求的“有变化的程序化”以及同一图式中感觉的差异。此外,在画家早期的“家长”系列中,坐在椅中的家长形象与这幅作品里的剪刀状态十分接近,暗示了“剪刀”背后仍然是画家一直所关注的,即权力对日常生活的异化问题。
叶永青 麻将和扑克
估价(人民币): 40,000-60,000
估价(美元): 无底价
成交价(人民币): 82,500
年代: 1992年
签名:Ye Yong Qing 1992
材质:综合材料
尺寸: 146×66.5cm.
“叶永青画展 文人眼底的中国”,1996年,新加坡,斯民艺苑
《叶永青画集 文人眼底的中国》,蔡斯民主编,艺达作坊出版,1996年5月出版,第26页
说明:这是叶永青1991年开始创作带有装置试验色彩的集成绘画“大招贴”系列中的代表作。他借用了近似于立轴的传统形式,并在绢上以水墨来作画,将丝网印刷的各种无关联的文字信息穿插到缝隙中,让人误以为是在报纸上所画的草稿。而夸张变形的人物形象,有革命时代经典的军人,有扑克中的国王,他们与麻将牌上的“贰萬”、“叁萬”、“肆萬”、“東風”以及“財”等字样,还有骨牌的点子相互叠印,实际上戏仿了商业招贴的无个性、趋同性等特质,揭示出一个信息过量反而令人陷入迷惑的窘境,特别是麻将和扑克等赌具的嵌入,更是对当代社会中无处不在的所谓冒险精神的神话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叶永青(b.1958),生于昆明。198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现任四川美术学院教授。曾在北京、上海、新加坡、英国伦敦、德国慕尼黑、德国奥格斯堡、美国西雅图等地举办个展。参与重要联展:1989年中国现代艺术大展;1991年中国当代艺术文献资料展;1992年“92中国油画艺术展”;广州“首届九十年代艺术双年展”;1993年香港、澳大利亚“后89中国新艺术展”;1994年北京“中国艺评家年度提名展”;1996年德国“中国!”;北京“首届学术邀请展”;“首届上海美术双年展”;2000年北京“20世纪中国油画大展”;2002年广州“中国艺术三年展”;2003年北京“开放时代”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等艺术机构收藏。如果仅从作品的外部特征来看,叶永青无疑是善变的。早期他倾向于乡土写实主义的风格,八十年代中期,他的画风变得仿佛超现实的梦境的叠印,此后又是综合材料的《大招贴》系列,近期他则醉心于稚拙的符号的涂写。然而,他作品中的探索性和超越精神却始终没有动摇,他“试图把中国文人画对书写性,油画对笔触的感觉,版画的印刷感觉,涂鸦的随意性等现代的传统艺术中的多种手段融汇贯通。并在符号、技艺、材料的选择上,超越文化的种族、身份、地域的局限,在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因素中,寻找一个和谐共处的世界。”(栗宪庭语)
叶永青 窥视者(218-1)最后的花园(218-2)
估价(人民币): 30,000-50,000
估价(美元): 无底价
成交价(人民币): 198,000
年代: 1990年(218-1)1991年(218-2)
签名:Ye Yong Qing )背签:《窥视者》叶永青 Ye -1)Ye Yong Qing )背签:叶永青《最后的花园》)
材质:综合材料
尺寸: 53×38cm.(218-1)55×38cm.(218-2)
说明:艺术家将粘贴的旧报纸,画中画式反复出现的少女,以及花瓶、芭蕉、山麓、建筑、蛇、水果等,还有边缘各种抽象的构成元素,中国的、西方的、传统的、现代的,都毫无逻辑关系的并置在一起,创造出一系列似是而非的效果。出于思维的惯性,观者会在图像与文字间努力寻找拼贴符号背后的含义,但是图像符号之间,图像符号与文字符号之间不断互相侵扰,互相损害,最终形成一种“能指的空洞”状态,对意义的追求成为无效的举动,反而停滞于平面化的视觉感受中。在某种程度上说,这样也就回复到画家向往的艺术最初的自娱状态,因此画面上所有的图像都夸张而稚拙,充满图案色彩和构成意趣。
魏光庆 三十六计之围魏救赵
估价(人民币): 120,000-150,000
估价(美元): 无底价
成交价(人民币): 132,000
年代: 2005年
签名:魏光庆 WEI GUANGQING 2005背签:《三十六计 No.2》 2005年 布面丙烯 150cm×120cm 魏光庆 WEI GUANG QING
材质:布面 丙烯
尺寸: 120×150cm.
说明:在魏光庆最新的“三十六计”系列创作里,他依然延续着他著名的“红墙”系列作品将古代图像与商业文化符号拼贴起来的做法。不过,视觉元素更为单纯直接,在色彩艳丽的图案化“36”中间,是白色印刷体的“三十六”字样,其上则为 “围魏救赵”的古代版画的图案。总体而言,十分接近广告招贴的效果,极具视觉冲击力,而画家的个人倾向则不动声色地隐藏在图像背后。魏光庆(b.1963),生于中国湖北黄石。1985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为湖北美术学院传媒动画学院院长、副教授。1988年在武汉策划行为表演“关于‘一’的自杀计划模拟体验”引起轰动。重要参展:1989年北京“中国现代艺术展”;1991年北京“首届中国油画年展”;1993年北京“93中国油画年展”;1994年北京“第二届中国油画展”;1995年德国“从国家意识形态走出——中国新艺术展”;1996年德国“中国!”;1997年新加坡“红与灰——来自中国的八位前卫艺术家”;1999年美国“50年代-80年代全球观念主义艺术展”;2000年意大利“中国当代绘画展”;2001年挪威“煲——中国当代艺术展”;2002年韩国“第17届亚洲国际艺术展”;2002年广州“首届中国艺术三年展”;2003年北京“第三届中国油画展”等。曾获1992年广州“中国首届广州艺术双年展”学术奖;2004年湖北“首届武汉美术文献提名展”文献奖。作品被广东美术馆、成都上河美术馆、美国亚太艺术博物馆等艺术机构及收藏家广泛收藏。
魏光庆 唯物时代
估价(人民币): 150,000-200,000
估价(美元): 无底价
成交价(人民币): 165,000
年代: 2001年
签名:魏光庆 WEI GUANGQING 2001背签:《护身符》 2001年 布面油画 160×120cm 魏光庆 WEI GUANGQING
材质:布面 油画
尺寸: 160×120cm.
说明:魏光庆“红墙”系列的作品作为中国当代艺术的瞩目成就,曾经在90年代做过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作为背景的红墙用平涂技法表现,装饰性很强。底子上是招贴似的二排色区,黄色部分内描绘的是十二月生人犯冲符,一种古代民间信奉可以帮助新生儿躲避灾祸的护身符以及古代版画中的人物形象,它们中间放置着现代日常生活必需的刀子、药片、手机和安全套,而一旁的蓝色部分里则是一个染着黄緑嘴唇鲜红的新新人类的头像。头像上面是印刷体的英文字母:CHINA。画家所用的技巧也近似广告画法,色层薄而视觉性强。一些原本互不相干的古代文化象征与今天的物质生活用品及消费文化符号,在魏光庆的强行并置之下,却焕发出一种奇妙的联系,戏剧性指陈了当代中国与传统的断裂与鸿沟,画家的意图在于强调“在这个充分享乐主义和消费主义的时代,人们必须保持对无知事物的畏惧。”魏光庆进入90年代后,先后完成了“红墙”、“色情误”、“中国制造”等系列作品,以波普手段将现成符号进行并置,不过,他没有像同时期其它波普艺术家那样,使用广为人知的政治语码,而是选用《三字经》、《朱子家训》等带有劝诫意味的古代童蒙读物以及极具道德讽喻意图的《金瓶梅》等历史资源,表明了他对当代中国的社会与文化问题的独特判断:那些已经被民间广泛认同的价值判断是怎样在现代意识的冲击下崩解的?这种对寓意的追求,使他的作品呈现出与经典波普语言的消解性相悖的性质,正像有的评论家所说,这种误解恰好成为90年代西方现代艺术在中国境遇变异的一个典型案例。
岳敏君 满天星
估价(人民币): 200,000-300,000
估价(美元): 无底价
成交价(人民币): 1,540,000
年代: 2000年
签名:yue minjun背签:yue rmnjun 2000年 大理
材质:布面 油画
尺寸: 80×60cm.
说明:岳敏君是最重要的玩世现实主义艺术家之一。他用近似商业广告的简单画法和通俗的色彩,反复描绘摆出各种怪异可笑动作和嬉皮笑脸表情的人物,而这些雷同的人物正是以他自己的形象作为样板的。这幅作品创作于云南。在黑色深邃的背景里,岳敏君用金粉和银粉绘制满天灿烂的星斗,他自己侧面的巨大头像也灿烂地咧嘴大笑。通过略带自嘲性的幽默,他的作品意欲传达一种肤浅、空虚、无聊的精神状态以及对这种状态的批判,兼有波普与招贴艺术的强烈符号性及简洁的视觉力量。岳敏君(b.1962),生于黑龙江。1985年就读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自由艺术家。曾在英国、德国新加坡、香港等地举办个人作品展。重要参展包括1987年石家庄“S造型艺术展”;1994年香港“竹帘后的脸——岳敏君、杨少斌画展”;1996年德国“中国!”展;1998年北京“是我!——九十年代艺术发展的一个侧面”;英国“光辉之旅:中国当代艺术”展;1999年意大利“开放的边界-48届威尼斯双年展”;法国“透明不透明?——十四位中国艺术家”展;2000年成都“…之间…”展;法国“当代中国肖像”展;2001年北京“当代新形象——中国当代绘画20年”;挪威“煲——中国现代艺术大展”;2002年“首届广州当代艺术三年展”;韩国“中韩当代艺术绘画展:2002新表情”;2003年“生存的向度——广东美术馆藏中国当代艺术选展”;德国“世界的剩余部分”展;印度尼西亚“2003开放双年展”;2004年爱尔兰“龙族之梦——中国当代艺术展”;韩国“光州双年展”;“上海艺术双年展”等。部分作品被广东美术馆、成都上河美术馆、美国旧金山当代艺术博物馆、法国法朗索瓦密特朗文化中心等机构收藏。岳敏君是继方力钧和刘?之后最重要的玩世写实主义的艺术家,他的语言方式是反复用自己的形象作模特儿,摆出各种怪异、可笑的动作,和嬉皮笑脸的表情,并通过对这种自嘲的动作和表情的描写,来表达他对当今中国空虚无聊的精神世界的嘲讽,以及画面类似商业广告的简单画法,艳俗、单调的色彩,都突出了一种肤浅、幽默和百无聊赖的气氛。
岳敏君 关系-1
估价(人民币): 800,000-1,000,000
估价(美元): 无底价
成交价(人民币): 2,200,000
年代: 2003年
签名:yue minjun 2003背签:岳敏君 非典 2003年
材质:布面 油画
尺寸: 126×140cm.
《岳敏君 迷失的自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第一版,第154页
说明:2003年非典肆虐的北京,每个人都怀着微妙的心态,小心翼翼地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这段非常态的时间里,变得格外敏感。人字的结构是相互支撑的,但异常事件的发生,不由得让人们重新逼视和定位人与人的关系。岳敏君在此时创作了两幅名为“关系”的油画,这是其中一幅。他以自己的形象为模特,让咧着嘴大笑的两个男子闭着眼睛朝向观众,一个人端坐在另一个俯趴的人的背上。他们摆出怪异、可笑的动作,没心没肺地欢乐着,在岳敏君惯于营造的肤浅、幽默和百无聊赖的气氛后,隐藏着非常的忧虑和恐慌。
杨少斌 自画像
估价(人民币): 40,000-60,000
估价(美元): 无底价
成交价(人民币): 308,000
年代: 2005年
背签:2005-12 YANG SHAOBIN 杨少斌
材质:布面 油画
尺寸: 41×33cm.
说明:在这幅所谓的《自画像》里,杨少斌将他近期的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巨大的头像,在矫饰的光线下,显得口眼不清,红肿狰狞,似乎是遭到暴打后的状态,嘴角还淌着血迹。画家的表现手法非常独特,他用稀释的颜料和挥洒的笔触,制造出一种被弱化被抹煞的视觉效果,有的评论家形象地称为是“稀里哗啦”的感觉。杨少斌的创作的确始终围绕着对伤害的恐惧而展开,而这种伤害归根结底还是来自无所不在的权力,他曾经说:“权力像一个盲人和聋子的大机器,疯狂地运转,权力制造了系统,这个系统在关照社会和人时的不尽人意,让我产生恐惧、紧张、焦虑,有一种想哭的感觉”,“人在重压下所采取的行动是极端的,没有理智的,……我们是肢体和心理受到创伤的病患者,你若有一颗敏感的心及头脑,你便会觉得这个现实是让你心痛的现实。”杨少斌(b.1963),生于河北省唐山市。1983年毕业于河北轻工业学校美术系。1991年进入北京圆明圆画家村,1995年迁居北京通县小堡村,为自由艺术家。曾在北京、柏林、伦敦、巴黎等地多次举办个展。重要联展;1991年北京“当代艺术展”;1992年北京“首届中国职业艺术家展”;1994年香港“94亚洲艺术”;1995年香港“95亚洲艺术”;比利时“中国当代油画:从现实主义到后现代主义”;1997年香港“8+8-1”展;德国“中国!”;1998年北京“是我”;1999年意大利“第48届威尼斯双年展”;2001年成都双年展;2002年广州当代艺术三年展;2003年广州“生存的向度”展等。2000年获“CCAA中国当代艺术奖”。杨少斌曾经被归入“玩世现实主义”画家群,他在90年代初所画的警察肖像系列作品,表达了对权力的嘲讽,带有“新生代“艺术的一般特纫。不过,由于他对暴力的特殊兴趣,其作品逐渐转向描绘戏剧化的暴力场景,并发展出一套独特的涂抹及局部虚化的绘画语汇,与“玩世现实主义”在美学上拉开了距离。
杨少斌 自画像
估价(人民币): 60,000-100,000
估价(美元): 无底价
成交价(人民币): 275,000
年代: 1993年
签名:YANG SHAOBIN 1993.10
材质:布面 油画
尺寸: 44.7×44cm.
说明:这是杨少斌90年代初寄居圆明园画家村时创作的作品,他将自画像与游泳的伙伴们的群像结合在一起,视角颇具个人性。人物脸颊上旋转的神经质笔触,红色的皮肤,游泳者程序化的脸,显然都带有当时在新生代画家中流行一时的表现主义风格。它代表了画家早期探索个人绘画语言的努力与实绩。
刘炜 流淌的山坡
估价(人民币): 120,000-150,000
估价(美元): 无底价
成交价(人民币): 1,320,000
年代: 2006年
签名:刘炜 Liu Wei 2006
材质:布面 油画
尺寸: 84×74cm.
说明:大约在90年代末期,刘炜逐渐形成了一种个人化的用笔模式,繁复、细碎地任意涂抹,最终形成粘稠腐烂的意象,据画家自称这种意象来自他对肉的兴趣:“现在基本上就想画一大块肉,不管是什么样的图形,我最直接的感觉还是一大块肉,不管是什么烂肉或者好肉,从1997年开始到现在,都是这样。”这幅《流淌的山坡》有着画家典型的“化神奇为腐朽”的风格。山坡的色调混沌,颜料的堆积与白色点的加入,使画中物象近似于偶然地浮现。而画家所用的速干油彩,营造出一种实时的流淌状态。山水蔓延出常规的画幅之外,使原本的画框也容纳进画面里,完全打破了一般的欣赏习惯。刘炜(b.1965),生于北京。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现居北京,为职业画家。曾在美国纽约、费城、法国巴黎、卢森堡等地举办个展。重要参展包括:1992年北京“方力钧、刘炜油画展”;1993年澳大利亚“毛走向波普”;1994年“第22届圣保器双年展”;1995年第45届“威尼斯艺术双年展”;德国“从国家意识形态出走——中国新艺术”;1996年德国“中国!”;1998年美国“中国新艺术”;1999年澳大利亚“中国新面貌”展;2001年北京等“中国当代绘画20年”巡展;“首届广州当代艺术三年展”;2004年上海“超越界限”等。刘炜曾经被评论家归入“玩世现实主义”画家群,但即令是在这个群体中,似乎也没有人像他那样对自身所经历的现实生活的一切都只有彻底的反感,以至于对他而言没有什么是值得用理想化眼光,按照惯常价值来严肃认真地看待的。如果说他画里的无聊感还带有普遍性的话,那么,那种恶毒的嘲人与自嘲,彻骨的虚无,对腐烂意象的津津乐道,则是他在感受一个堕落、猥琐、毫无意义的时代时,所作出的完全个人化的反应。
刘炜 梦中的风景
估价(人民币): 50,000-70,000
估价(美元): 无底价
成交价(人民币): 462,000
年代: 1989年
签名:刘炜 Liu Wei 1989.
材质:布面 油画
尺寸: 49×49cm.
说明:这是刘炜早期创作的一幅作品,带有超现实主义的梦幻气息,似乎从童话中飞出的大鸟,张开翅膀,覆盖着山峦和花木,物象稚拙单纯而略带夸张,全都笼罩在朦胧而神秘的氛围里。与近作相对照,可以看到画家个人风格的巨大变化。
估价(人民币): 120,000-150,000
估价(美元): 无底价
成交价(人民币): 352,000
年代: 1998年
背签:李山 上海 98.9给李洋 李山
材质:布面 油画
尺寸: 52×62cm.
说明:这是艺术家画给女儿的极为用心的一幅作品。李山完全摒弃了艰涩的观念及试验性的技法,而是温情脉脉地对物象进行了儿童画一样的概括提炼,用简单和缓的色调,铺陈一个卢梭式的童真梦境。虽然黑马身上的花朵曾在李山著名的“胭脂”系列中出现,但在这里已经融洽地加入到童话般抒情的意境里去了。艺术家沉醉地喃喃自语,让我们幻想天地初始,混沌未分时,远古世界是一个神秘的乐园,汩汩溢满人们心田的皆是欢乐。李山(b.1942),生于黑龙江兰西。1963年就读于黑龙江大学。1964年就读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多次在香港、台湾、上海等地举办个展,2005年在上海举办“李山作品回顾展()”。1986年及1988年连续策划了两届“上海第凹凸展”。参加重要展览包括1989北京“中国现代艺术”展;1993年第四十五届威尼斯双年展;“后八九中国新艺术”展;1994年第二十二届圣保罗双年展;1995年西班牙“中国前卫艺术展”;1998年美国“蜕变突破—华人新艺术”展;2000年澳门“Futuro”中国当代艺术展;2003“墙—中国当代艺术二十年展”;2005年上海“上海实力画家近作展”等。李山在70年代末就开始尝试新艺术的创作,是最早的前卫艺术家之一。80年代他参与中国新潮美术运动,起过重要的推动作用。90年代初他的“胭脂”系列作品,引起了极大关注。在这些作品中,领袖的形象被挪用,成为暧昧的粉红色的载体,显然带有“政治波普”的意味。其后,他尝试在作品中颠覆并且重新结构人类与各种动物的生理属性,创造出很多诡异的形象,似乎是受到基因技术及其它生物科技变革的影响,表现的则是对人类主体意识膨胀所产生的虚妄与自欺的质疑,反映了艺术家“生物大同”的意愿,是对当下自然主义思想在艺术领域引起激荡的自觉回应。
估价(人民币): 20,000-30,000
估价(美元): 无底价
成交价(人民币): 85,800
年代: 1978年
签名:李山 湘西 78年
材质:布面 油画
尺寸: 40.8×52.8cm.
说明:这幅作品是李山70年代在湘西地区的写生,他以轻快迅疾的笔触,寥寥数笔就确定了大的色调关系,很好地传达出对绿意浓郁的山区环境与民居生活场景的视觉感受。多变的绿色,反光的墙壁,晾晒的鲜艳衣服,都令人眼前一亮。虽然画家并没有斤斤计较于画面的细节,但远观的效果却显示出他对色彩的良好掌控能力以及一种淡淡的田园诗味。
夏小万 刑天们
估价(人民币): 200,000-220,000
估价(美元): 无底价
成交价(人民币): 220,000
年代: 2002年
签名:夏小万 2002
材质:布面 油画
尺寸: 100×81.5cm.
说明:刑天是远古传说中炎帝的部属,涿鹿之战后,他不甘屈服,独自挑战黄帝的统治,《山海经 海内西经》里记:“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刑天这一形象带有悲壮、惨烈、抗争、决绝等多层面的精神内涵,表现出在温良恭俭让的儒家道德律例与贵柔守雌的道家思想还没有笼罩国人的精神世界之前,另一种更为原始的、雄性的、尚武的、快意恩仇的精神气质,那是中国传统中长期被压制的异端。夏小万在这幅作品里,以他惯用的灰调子以及诡异的仰视视角,描绘了环立于画面四周的“刑天们”。他们似乎正在常阳山口,寻找被埋葬的头颅,而原本单数的“刑天”演化成了复数的族群,也表明了画家的某种深意。夏小万(b.1959),生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三画室。1983年任机械工业出版社美编。次年调至北京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现为该系副教授。重要参展:1989年北京“中国现代艺术展”;1993年香港“后八九中国新艺术展”;1994年北京“美术批评家年度提名展”;1996年北京“重复开始”展;2000年北京“二十世纪中国油画展”;2001年“北京油画邀请展”、“成都双年展”;2002年北京“世纪风骨—中国当代艺术50家”;2004年韩国“2004亚洲当代艺术展”;2005年瑞士“麻将:希克收藏的中国当代艺术”等。出版《仰望的世界—夏小万油画作品集》、《夏小万素描作品集》等。20世纪80年代,夏小万以一系列描绘象征性的荒野、天穹、幽灵以及天地间红色亮光的作品,而与经典的现实主义观念构成巨大反差,在美术界声名鹊起。他对观看方式的强调,产生了令人震撼的审美效果。“我注重形象表达的特殊表现力,拿马这一绘画对象来说吧,绘画者通常借助其正面、侧面,来表达自己对马的一种认知,而我改换了呈示视角,以仰视作为绘画主题,尝试着在现实与想象之间打开一条信道,让超现实的情景与经验世界贯通。刚开始,连我自己也无法接受这一新的表现方式”。
估价(人民币): 35,000-50,000
估价(美元): 无底价
成交价(人民币): 44,000
年代: 1999年
签名:小万 99.2.23
材质:纸本 色粉
尺寸: 44.8×31.7cm.
说明:画面中央如同一束强烈的舞台灯光,从深沉的暗影里照亮了一个奇异的人。他像是修炼瑜珈的苦行僧,将身体团起,手脚纠缠在一起,演示一个超越身体极限的动作,充满超现实色彩与神秘气息。夏小万用不可能的身体姿态隐喻某种形而上的精神状况。在一种自虐与献祭般的氛围里,表达宗教的虔敬。夏小万的创作有着固执的延续性,在色调、造型手法与精神气质等方面都具有个人化的稳定的面貌,我们从此作品中不难发现这个特点。
何多苓 无题 No.3
估价(人民币): 100,000-120,000
估价(美元): 无底价
成交价(人民币): 187,000
年代: 2006年
签名:He DuoLing 06
材质:纸本 色粉
尺寸: 50×35cm.
说明:在这幅画里,何多苓使用了彩色纸及色粉,这是他标志性灰色调的一个变体,画面里描绘的依然是他偏爱的女人体题材。不过,人物朦胧模糊,像被无处不在的灰遮没了,她想要挣扎,双臂却似乎缚在背后,她的表情有种无法言喻的沉溺和陶醉,与弥漫着的不可预知的危险气氛构成了奇妙的冲突,使画面在唯美之中呈现难以琢磨的忧郁与焦虑。何多苓(b.1948),生于四川省成都市。1977年考入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1982年进入成都画院。在全国美展中多次获奖,还曾获第22届蒙特卡洛国际艺术大奖赛摩纳哥政府奖。在国内外多个重要艺术机构举办过个人创作展,入选巴黎春季沙龙展,参加上海美术双年展、“中国肖像画百年”、“世纪之门-年中国艺术邀请展”、“中国油画百年”等有重要影响的大型展览,获得过很多重要奖项。部分作品为海内外艺术机构及收藏家广泛收藏。何多苓是当代中国写实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在新时期“伤痕美术”思潮中,以带有怀斯风的“伤感现实主义”作品而引起关注,并逐渐形成诗意而略含涩味的个人风格,在晚近的创作中观念色彩不断加重,表明他对于丰富写实技巧的表现力而做出的持久思考与实验。
徐冰 自由鸟
估价(人民币): 120,000-150,000
估价(美元): 无底价
成交价(人民币): 583,000
年代: 2001年
签名:xu bing(艺术家自创字体)
钤印:xu bing(艺术家自创字体)
材质:特制本色宣纸 墨 矿物质颜色
尺寸: 195×35cm.×2
说明:2001年以典藏及展览亚洲古美术著称的美国亚瑟·姆·赛克勒美术馆(Arthur M. Sackler Gallery),首次为仍在世的当代艺术家举办了个展,即“游戏文字:徐冰当代艺术展”。为了这次重要的大型个展,徐冰准备创作几个全新的装置作品,2000年他终于有了关于《鸟飞了》(Living Word) 大型装置的灵感。这幅对联形制的作品,不仅是后来大获好评的装置作品《鸟飞了》的计划,也是非常独立完整的新英文书法作品。它仿佛是“说文解字”的基础课程,将“鸟”变成了羽化的鸟,包括楷书、篆书、隶书、象形文字、简体字、英文字以及徐冰自创的新英文书法字体等等一系列的变化,演示了“鸟”从文字到意义,从概念到形象的转换。徐冰(b.1955),生于四川重庆。1977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87年在该院获得硕士学位。在1989年当代艺术大展上的参展作品《天书——析世鉴》轰动一时,使其一举成后。其后作品《鬼打墙》、《文化动物》等,也引起广泛争论。1990年接受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邀请,作为荣誉艺术家移居美国。现为自由艺术家,生活于纽约。曾在美国纽约新当代美术馆、麦迪逊艾维翰姆美术馆、北卡罗莱纳美术馆、华盛顿史密森尼国家博物馆、捷克布拉格国家美术馆等重要艺术机构举办个人艺术展,并曾应邀参加包括威尼斯双年展、悉尼双年展等在内的众多国际联展。徐冰是得到西方主流艺术界认可的少数中国艺术家之一,1999年他得到有“美国的诺贝尔”之称的美国文化界最高奖—迈克·阿瑟(MACARTHUR AWARD),2003年因为他对亚洲文化的突出贡献而获得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
曾梵志 面具系列(三年级乙班)
估价(人民币): 120,000-150,000
估价(美元): 无底价
成交价(人民币): 1,320,000
年代: 1996年
背签:曾梵志. 96.
材质:布面 油画
尺寸: 48×38cm.
“《8+8-1》-15位中国当代艺术家油画展”,年由SCHOENI画廊策划并于中国香港、美国芝加哥、英国伦敦、德国柏林等地巡展
《8+8-1》,SCHOENI画廊,1998年
说明:大约从90年代中期开始,曾梵志将主要精力投入到“面具”系列的创作之中,并很快以其富于冲击力的视觉形象而为画坛所熟知,有的人甚至因此而称他“面具画家”。画面上的人物咧嘴而笑,如果不是颜色的差异,我们简直难以分辨出她戴着面具。面具似乎已经与皮肤浑然一体,人物早就习惯了戴着面具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而面具这个符号本身所具有的遮蔽、平板、虚假等内涵,使人们不自觉地质疑她的笑容的真实性。显然,曾梵志意图揭穿当代都市人一种常态的虚假,他指出这种生存状态已经演化为一种必须的处世策略,甚至孩子也不能避免,更为吊诡的是,人格分裂的煎熬已经过去,面具后面再也不会有什么真实的脸孔。曾梵志(b.1964),生于湖北武汉。1991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现居北京,为职业画家。曾在武汉、北京、上海、香港、新加坡等地举办个展,其中2003年上海“我·我们”展和2004年深圳“曾梵志”,都取得广泛影响。重要参展包括:1992年广州“九十年代中国美术双年展”;1993年香港“后89中国新艺术展”;1995年德国“从国家意识形态出走-中国新艺术”及西班牙“中国前卫艺术展”;1996德国“中国”;1999年北京“中国油画五十年”;2002年广东“首届广州三年展”;2004湖北“美术文献提名展”。曾梵志在90年代的成功无疑是和他成熟的表现主义风格分不开的,在早期的《协和》、《肉联》等系列作品里,弥散着现代主义艺术标志性的痛苦、绝望和对死亡的黑色迷醉,画面中猩红的皮肉和肤色、硕大的骨节、神经质的瞪视的眼睛、没有表情的脸孔都让人难以忘怀。而在此后的《面具》系列中,他对城市人际的虚伪和无聊进行了尖锐的批判。进入2003年,他在新的风景和肖像中,运用了更主观化的构图和色彩诡异的线条,显示出不断超越个人既定风格的努力。
刘野 啊呀!
估价(人民币): 250,000-300,000
估价(美元): 无底价
成交价(人民币): 572,000
年代: 1999年
签名:99 野 LIU YE
材质:布面 油画
尺寸: 38×36cm.
说明:刘野受人艺的父亲之影响,从小看了大量的话剧和电影,潜移默化地迷恋舞台和电影的视觉语言,在他的画面里常常出现舞台的帷幕。在这幅《啊呀!》里,刘野在方形的画布上留出一个圆形的“开光”,使用了少见的粉红色与大红色对比的色调。圆形的“开光”里是一个舞台上齐耳短緑的卡通小女孩,她穿着可爱的绿色短裙,披着白色的天使翅膀,站在红色的幕布前,手捧着一丛嘟嘟囔囔的红色郁金香。她呆呆的娃娃头,圆圆的脸蛋上戴着一副老式的圆墨镜,一边因反光而发白,一边却是黑的,她对自己的怪异装扮全无感觉,甚至还吐着舌头做了个鬼脸。画面散发着一股不可思议的氛围,在刘野充满童趣、欢乐的形象和天真、安静的人物背后隐隐约约地渗透着忧伤,渐渐地,观看的人不由得从心里也被刘野的童话染上了一层粉红的柔软。刘野(b.1964),生于北京。1986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1990年赴柏林艺术学院造型艺术系深造。1994年毕业,获硕士学位。曾于德国、英国等地举办个展,参与1991年德国“自由柏林艺术展”;1995年北京“世说新语三人展”;2000年英国“毛焰、刘野作品联展”等联展。刘野是近年来颇受瞩目的青年油画家。他的作品有一种难能可贵的亲和力,普通的观者可以从他画里那些举止异常圆头圆脑的小人儿身上看到卡通式的可爱与单纯,从而获得审美愉悦;具备艺术史知识的行家,则可以从他大块面的色彩处理,均衡的构图,对形式构成的强调以及偶尔出现的蒙德里安的画中画,看出他对于现代主义艺术精神的敬意;而空旷的背景,带有暴力或情色意味的举动,都使画中人不可避免地显出孤独和非理性。他的画,在明朗清晰的背后,又有些地方难以捉摸。
估价(人民币): 250,000-300,000
估价(美元): 无底价
成交价(人民币): 385,000
年代: 1992年
签名:YE 92
材质:布面 油画
尺寸: 45×45cm.
说明:七彩旖旎的晚霞里,一架小小的飞机正在昏暗的楼群上空孤单地盘旋,霞光染黄了它的翅膀。画面在优美的色调里,表现了一个只有孩子才会关注的场景,似乎传达了一颗心对飞翔的翾往。而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画的表面被处理成异常光滑,只有小飞机保留了一点肌理的变化。1994年刘野还在德国柏林时画下了这幅关于窗外的风景,这已经预示了他成熟时期的创作风格。他一直渴慕蒙德里安作品所达到的安静与永恒,同样,我们在观看这幅作品时,仿佛时光也被无限地放慢了,被一种淡淡的忧愁和伤悲所感动。
祁志龙 偶像 No.3
估价(人民币): 240,000-260,000
估价(美元): 无底价
成交价(人民币): 935,000
年代: 2006年
签名:祁志龙 2006背签:祁志龙 2006 No.3
材质:布面 油画
尺寸: 130×96.5cm.
说明:祁志龙最为人所熟知的作品无疑是那些身穿军装的少女胸像,大约从80年代开始他就在反复开掘这一主题,有人认为其与王朔的小说《动物凶猛》、姜文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具有相似的精神气质,表明60年代人对他们经历的特殊时代一种复杂的情感。画面中的女孩面目姣好,表情媚惑,似乎是今天时尚倩影的翻版,再加上无所不在的艳丽背景,都让绿军衣更像是一个被挪用的噱头,而它所象征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越发尴尬而空洞。艺术家要指出的,正是“一个政治形象在商品化时代如何被感染了,被形象化了,类化了。 而另一方面, 它指示艺术家如何对待政治—意识形态的商品化倾向这一难题(如果你继续把它当作问题的话)。”祁志龙(b.1962),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198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曾于香港等地举办多次个展。重要联展:1993年台湾“后89中国新艺术”展;1994年香港“8+8-1中俄当代艺术家联展”;1995年香港“中国当代油画展——从现实主义到后现代主义”;1996年北京“大众样板”;美国“迈阿密艺术博览会”;瑞士“巴塞尔国际艺术博览会”;1997年伦敦“中国当代艺术展”;1998年德国“中国制造”;北京“寓言——北京”;1999年上海、墨尔本、台北“当代艺术学术邀请展巡展”;2000年悉尼“中国新貌”展等。
刘力国 经典
估价(人民币): 80,000-100,000
估价(美元): 无底价
成交价(人民币): 88,000
年代: 2006年
签名:刘力国 2006
材质:陶瓷 雕塑
尺寸: 46×35×25cm.
说明:刘力国是九十年代中后期兴起的艳俗艺术潮流中的一员,他曾经进行过水墨、油画、装置、摄影等艺术样式的创作,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是他将传统的代表性器物形制、图案与满密的花朵、女性的乳房或者臀部糅合起来的陶瓷制品。这些作品颜色鲜丽浮华,带有明显的性挑逗意味,似乎正是对当下中国社会商业文化初期暴发户式的庸俗、欲望本能的狂欢的一种戏拟。对物质主义消费社会的关注,同样也是刘力国作品的主旨。刘力国(b.1961),生于黑龙江,毕业于北京中国戏剧学院美术系。现居北京。重要参展:1999年天津“跨世纪彩虹——艳俗艺术”;上海“宋庄当代艺术展”;香港“首届世界华人装置艺术研讨会装置艺术文献”展;2000年长春“中国网络影像艺术展”;2001年北京“再造形象与符号”;2003年北京“今日中国美术”展;平遥国际摄影展;2004年法国“被禁止的感觉——中国当代艺术中的情色话语”;2005年意大利“幸福”展;北京“末法”展;北京“黄天厚土展——中国雕塑十年回顾展”;2006年北京“灰红当代艺术展”;美国“中国当代艺术展”;美国“传统偶像与批判传统”展等。
马六明 PAINTING No.37
估价(人民币): 150,000-180,000
估价(美元): 无底价
成交价(人民币): 165,000
年代: 2005年
背签:painting No.37 马六明 Ma liuming 2005
材质:布面 油画
尺寸: 200×150cm.
说明:在进行行为表演的同时,马六明也从事传统的架上油画的创作。他是一位非常机智的观念艺术家,总是以层出不穷的形式手段对人们赖以安身立命的思维惯性提出挑战,令观者在惊奇之后陷入无从阐释的失语状态,从而引发精神世界的剧烈震动。他近期的油画创作也可以说是其行为艺术的延续,继“芬·马六明”的女性化脸与男性身体结合的雌雄同体形象,他选择婴儿的身体和成人的脸相结合,呈现另一种异化状态下的人。浓稠的黑色背景中那些抽象的红色团块,仿佛火焰照亮黑暗,显露出爿写实的脸和一个婴儿的手臂。如果熟悉马六明行为艺术影像作品的观众也许会留意到,拉长变形的人形曾经出现在镜子里。马六明(b.1969),湖北黄石人。1987年考入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1988年的“自杀计划”,是他一系列行为表演的开端。1993年到北京,与其它艺术家共同创立北京东村,成为当代艺术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同年他开始以“芬·马六明”为题的行为表演,雌雄同体,难以阐释的形象,迅速成为他的符号化标识,使他一下子脱颖而出,受到很多国际性展会的邀请,展出照片或进行现场表演。同时,他还涉足油画、摄影、多媒体等体裁,展现出不停息的先锋精神和多向度的艺术视野。
尹朝阳 毛主席像
估价(人民币): 120,000-150,000
估价(美元): 无底价
成交价(人民币): 242,000
年代: 2004年
背签:朝阳 2004年
材质:布面 油画
尺寸: 120×50cm.
说明: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非常重要的美术作品之一是放置在各种公共广场的毛泽东塑像,他在全国各地广为建造且保留至今。当时偶像崇拜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各种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所有中心的地方都放置了毛泽东的塑像,并非中心的地方也因为毛泽东的塑像而成为中心。朱其指出尹朝阳“对于毛的视觉想象,以及对毛之后的广场的心理症候的表达,表明七十年代一代人青春感伤和自我寓言的表象的美学逃往,开始回到内在的青春现代性根源的自我救赎。”在这幅油画里,尹朝阳挪用毛泽东时代美术的经典形象,让向着画面中不存在的群众挥手致意的毛主席塑像,笼罩在粉红色的光晕里。我们仰望着带领我们前行的伟大舵手,他意气风发,高举的右手指向前方,那里霞光万丈,风光无限。尹朝阳(b.1970),生于河南省南阳市。199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现居北京,职业艺术家。重要参展:1999年北京“新锐的目光”;2001年“第一届成都双年展”;北京“神话”;2002年上海“青春残酷绘画”;韩国“露出/反转/亚细亚谈论”;2003年“个性力量-新锐艺术巡回展”;2004年上海“乌托邦”等。作为“青春残酷绘画”潮流的代表人物,尹朝阳的画作在中国九十年代末期的写实主义绘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70年代出生的这一代人在青春期中普遍被一种来历不明的受伤感困扰,尹朝阳率先以绘画表现了这种状态,并真正开始试图塑造这一代人的自我形象和成长经验。他的绘画隐没社会现实背景,以寓言的方式传达个人感受中伦理的模糊与内心世界的不确定性,有着精神分析式的锐利与准确。
瞿广慈 站在高岗上
估价(人民币): 60,000-80,000
估价(美元): 无底价
成交价(人民币): 209,000
年代: 2006年
签名:广慈 2006春 7-2
材质:铸铜 雕塑 七件之一
尺寸: 62×44×26cm.
说明:瞿广慈用夸张的脸谱化手法塑造了一对中年男女,他们身材臃肿,面容凝重,有着革命时代的经典服饰与緑型,军装绿也颇具象征意味。人物大义凛然的严肃和他们圆浑可爱的体态构成了强烈的反差,显得分外滑稽可笑。我们庆幸自己摆脱了意识形态笼罩个人生活的时代,可以保持距离地把我们的前辈揶揄一下,调侃一下,不过,我们再也不能像他们那样手挽着手站在高岗上,昂首挺胸,心无旁骛。瞿广慈(b.1969),生于上海市南汇县。1994年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后,考取硕士研究生并于1997年毕业。现在上海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雕塑工作室任教。1998年在北京举办首次个展。重要参展包括1994年“第八届全国美展”,获北京地区金奖及“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大奖;1995年“国际青年美术家交流展”;1998年“十月-北京青年雕塑家作品联展”;1999年“第九届全国美展”,获铜奖;深圳“第二届中国雕塑年度展”;2000年“上海美术五十年优秀作品展”,获铜奖;杭州“第二回青年雕塑家邀请展”;上海“海平线—2000绘画雕塑联展”等。瞿广慈是当代青年雕塑家中的佼佼者。他的雕塑大多取材于都市人物,刻划他们生活与内心的矛盾面貌,语义丰富,亦庄亦谐。不过,在他的作品里,也会出现政治波普的符号,表明他对无法回避的形而上问题的思考。“瞿广慈对意义的消解始终沿着一种日常化的形态进行着”,他的作品“拒绝了当代艺术中的低俗化处理方式,无论他涉及到的问题是多么的荒诞不经,他总是一本正经地从事着他的图像改写工作。”
季大纯 牛鬼蛇神
估价(人民币): 120,000-150,000
估价(美元): 无底价
成交价(人民币): 308,000
年代: 2002年
签名:大纯 壬午
材质:布面 油画
尺寸: 110×110cm.
说明:季大纯有着儿童般的古灵精怪和彻头彻尾的游戏精神。画面的中间挤着一群小人,他们穿着长袍马褂,头戴瓜皮帽,身份不明,似乎是些遗老遗少,前面几个人摆出似曾相识的呼喊口号的架势,其中一个手里还捏着条蛇。这些滑稽可笑的人物,就是季大纯演绎的“牛鬼蛇神”。他并不着力批判什么,但意识形态的话语已经被拆穿,就像一出久远的戏剧,因为距离而显现出不合时宜的幽默来。季大纯(b.1968),生于江苏南通。1993年毕业于中央美院油画系。曾在上海、东京、伦敦等地举办个人画展。重要参展包括:1992年北京“首届中国油画年展”;1994年北京“中国油画双年展”;“第二届中国油画年展”;1996年北京“中国当代艺术—现实:今天与明天”;1997年北京“中国当代艺术与西方现代大师”;柏林“其它的现代主义”;1998年上海“中国当代画家联展”;1999年北京“新锐的目光-1970年前后出生的一代”;伦敦“中国当代艺术夏季联展”;2000年“上海双年展”;2001年上海“非常平常”等。
估价(人民币): 100,000-120,000
估价(美元): 无底价
成交价(人民币): 132,000
年代: 1999年
签名:HE SEN 1999 何森
材质:布面 油画
尺寸: 139×109cm.
说明:90年代末以来,何森开始了他迄今为止最重要的“无眼女孩”系列作品的创作,他笔下的时尚女孩们大都困在地点不明的昏暗室内,迷醉于都市夜生活的奇遇之中。画面在日常性里透露出某种神秘感,而何森并不讳言那是摄影带给他的启示。通过这件作品,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的特点。仿佛是曝光过度的照片,坐在沙发上的女孩变得惨白平板,身体轮廓有着浓重的阴影,依稀可以看出她似乎正在补妆,对于那个位于上方的镜头,她只是无所谓的抬了抬眼皮。闪光灯照亮了中间的部分,而其余正被氤氲的灰色调子淹没。更为有趣的是,画面不仅画得很光滑,而且采取画中画的形式,经心的绘制出像是被撕过后的边缘,强化观者照片的错觉。不过,错觉又是稍加留意就很容易破除的,何森正是利用这种欲盖弥彰的虚假照片效果,揭示一个人群的复杂状态,任何意欲通过简单手段来阐释她们的行为都是虚妄的。光亮固然可以破除黑暗,却又造成另一种不能逼视之惑。她们不在黑暗里,也不在光明里。何森用寓言式的“青春残酷物语”,抒写了一个时代的迷惘与虚无。何森(b.1968),生于云南。1989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1992年在重庆举办首次个展。参与展览:1989年“四川省美展”;1992年香港“首届中国油画年展”;同年“广州90年代艺术双年展”;同年广州“中国当代艺术文献资料展”;1993年香港“后89中国新艺术展”;同年北京“首届中国油画双年展”;“第二届中国油画年展”;1994年重庆“切片”展;1995年北京“第三届中国油画年展”。
章剑 两个人
估价(人民币): 180,000-200,000
估价(美元): 无底价
成交价(人民币): 341,000
年代: 2001年
签名:章剑 Zhang Jian 2001背签:“8月3日后海”章剑 Zhang Jian 0cm
材质:布面 油画
尺寸: 200×150cm.
“早春二月——章剑个展”,2003年,亦安艺术,上海
《艺术家档案 章剑》,湖北美术出版社,2001年12月,封面及第31页《偏锋》,易英著,湖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10月第1版,第244页
说明:2001年左右,章剑创作了一组以北京什刹海边的青年男女恋爱,有点漠然而安静的恋爱场面的系列作品,从内容上朝当代性进行调整。《两个人》是此系列中他最为满意的一幅,曾作为个人画集的封面。就像某出爱情戏剧的一个定格,戴着蓝帽子的女孩慵懒地斜倚在护栏外,回头看着正准备脱衣入水的男子,远处是若隐若现的游泳者的头。灿烂的阳光,宽阔而野趣盎然的水面,若即若离的男女,微妙的蓝调子,光影里肤色的变化,一切让人沉醉,章剑所捕捉的生活瞬间让人回到多情的青春和单纯的美好。章剑(b.1968),生于北京。199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曾在北京、上海、泰国曼谷、德国汉堡举办个人作品展。入选过1995年北京“入境——三人绘画展”;1997年北京“中国青年油画展”;1998年北京“第九届全国美展”;1999年北京“新锐的目光——1970年前后出生的一代”;2001年广州“中国新新力量油画展”;2003年北京“新生代与后革命”等展览。章剑是近期非常活跃的新锐画家之一。他以“阳光”系列、“游泳”系列、“城市风景”系列等作品,迅速为人所熟知。像众多70年代前后的艺术家一样,在个人风格与市场需求之间,章剑非常机智地找到了平衡点。他坚持对形式语言的研磨,却并不着意于深刻的观念,我们在他的画前,更多的被一种绘画本身的美感愉悦。而这种自觉,也许不自觉地选择,似乎已经说明了他的绘画所具有的当代性。
向京 夜阑珊
估价(人民币): 70,000-100,000
估价(美元): 无底价
成交价(人民币): 242,000
年代: 2000年
签名:7-2 向京 2000年
材质:玻璃钢着色 雕塑 七件之一
尺寸: 71×29×39cm.
《向京 Sculpture》,2000年,第6-9页《艺术界》,2002年5月、6月号双月刊,艺术界杂志社,第33页
说明:一个身材骨感穿着入时的年轻女子,摆出经心修饰的酷酷的造型,恍惚间仿佛是在灯光变幻的酒吧里,不经意的回眸,暗影里那个沉默着的时髦女郎。太多的夜生活让她总在期待,又掩饰不住的疲惫,而她的生命就像手指间的烟,一寸一寸化成了时间的灰。向京不动声色,以敏锐的手指捕捉到时尚女子一瞬间意兴阑珊的出神,她的表情、姿势和神态皆令人动容。这是我们生活着的时代年轻女子某一刻状态的真实写照,的确,向京就把自己的作品比作“生活的物证”,是这些物证凝结了我们的时代精神。向京(b.1968),生于北京。199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现在上海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雕塑工作室任教。参与展览:1995年北京“三月四人展”;同年北京“中华女画家邀请展”;1998年北京“世纪·女性”艺术展;同年北京“弦外之音”展;同年“十月——北京青年雕塑家作品联展”;同年深圳“第一届当代雕塑艺术年度展”;同年瑞士“中国美术家作品展”;同年天津“两性平台”;1999年北京“世纪末艺术之旅·第二回展”;同年北京“第九届全国美展”;同年深圳“第二届中国雕塑年度展”;同年“上海师范大学美术系教师油画雕塑作品展”;同年成都“‘世纪之门’中国艺术邀请展”。2000年青岛“中国当代雕塑邀请展”;同年“上海青年美术家邀请展”同年杭州“第二回青年雕塑家邀请展”;同年上海“海平线——2000绘画雕塑邀请展”;同年广州“‘与摩尔对话’雕塑邀请展”。部分作品获奖并为中央美术学院等机构收藏。向京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青年女雕塑家。她的作品主要是半身或者全身像,大都刻划女性,而且是年轻女性。她们往往呈现出生活中的某个瞬间中的某种具体状态,仿佛一场戏剧的定格,向京把她们叫做“生活的物证”,这似乎表明了她们取材于艺术家本人的经验与情感的凝结。虽然她们并没有标新立异的形式,但却不缺乏视觉性,而在此之外,艺术家却不喜欢阐释自己的作品,“我的作品无需解释,它自己能传达一种力量——我在人身上感受到的力量”。
夏俊娜 故园新晴
估价(人民币): 400,000-500,000
估价(美元): 无底价
成交价(人民币): 440,000
年代: 1998年
签名:XJN 98
材质:布面 油画
尺寸: 120×120cm.
《艺术界》1999年5月、6月号双月刊,艺术界杂志社,月,第58页《X的肖像 陈丹燕vs.夏俊娜》,陈丹燕著,夏俊娜绘,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10月,第225页
说明:夏俊娜描绘了一个女孩,手肘支在桌子上,她面前的植物像她的思绪一样漫无边际的生长着,与她的沉静适成对照。棕色的皮肤、不讲透视的桌子、蜿蜒的怪诞花朵,一切都让画面显露出如一场白日梦般的气息。繁多的视觉元素,形成一种适度的乱,带有很强的表现性。而晕染的混合色与较厚的颜料色块,构成肌理的变化和奇特的湮散动感。更让人惊讶的是,夏俊娜将纷纭的色彩归纳进一个氛围里,从而创造出极为个人化的调子,显示了她良好的艺术感觉。夏俊娜(b.1971),生于内蒙古。1991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四工作室,1995年毕业创作获日本冈松家族奖学金。重要参展:1995年北京“第三届中国油画年展”,获银奖;1996年上海美术双年展;1997年上海“中国艺术大展”;1998年北京“世纪-女性艺术展”,获收藏家奖;1999年北京“新锐的目光—1970年前后出生的一代”;2000年北京“二十世纪中国油画展”,为最年轻的入选者;2003年北京“第三届中国油画展”;北京“今日中国美术展”;上海“新具象艺术展”。曾出版画集《生命的丰年》等。作品被中央美术学院、上海美术馆及海内外收藏家广泛收藏。夏俊娜凭借鲜明的个人风格与成熟的绘画语言,成为近年来最受关注的青年女画家。在她所营造的光影错乱场景奇异的想象空间里,流淌着独特的灰黄色调,面容与画家酷似的神秘都市少女反复闪现。她无意于社会批判,也不热衷于前卫潮流,而是坚持追逐纯粹的绘画性,正如她自己所说:“我希望用最简单的工具、油彩、画笔去表达人类丰富的精神世界,揭示表象下生活的真正涵义。”
段建伟 小孩
估价(人民币): 160,000-180,000
估价(美元): 无底价
成交价(人民币): 176,000
年代: 1999年
签名:DUAN 1999
材质:布面 油画
尺寸: 100×80cm.
《小孩 段建伟油画》,段建伟编著,上海书画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第74-75页
说明:“这几年一画就是小孩,脑子里一想还是小孩。我想说明一些东西,加给小孩我觉得更自然。画面能呈现的就是小孩,可成人身上有的东西,比如:英雄情结,傻乎乎,那种牛逼,小孩身上都有,都可以表现出来,同时他们还有一些更多的,小孩身上有了才舒服的东西。”一一段建伟段建伟用简单质朴的语言来描绘他眼中的小孩。如果我们了解他的这一系列创作,就会发现小孩的形象是非常接近的,平平的脸颊,细细的眼睛,宽宽的鼻翼,画家从他所熟知的中原农村儿童的身上,提炼出某些共通的特点,塑造一个群体的典型形象,但这种典型又不是现实主义的,而是带有样式主义色彩的。画家笔下的“小孩”更像是一个符号,可以盛放各种观念,成为画家探索人性固有品质的视觉试验品。段建伟(b.1961),生于河南许昌。1981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原开封师范学院艺术系)。1982年分配到三门峡河南第二印染厂图案室工作。1983年借调到出版社。1991年调入文心出版社任美术编辑至今。曾多次与段正渠合办画展,2005年上海举办了“小孩——段建伟油画作品展”。重要参展包括1985年北京“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1993年“首届中国油画年展”;1994年北京“第二届中国油画年展”;北京“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览”;1996年北京“首届中国油画学会展”;1997年北京“中国油画肖像百年展”;“中国艺术大展”;“走向新世纪——中国青年油画展”等。作品被香港大学美术馆等机构收藏。出版《段建伟》等作品集。段建伟从不曾远离中原大地,是一位地道的乡土画家,他在画里粗手大脚质朴无华的农民形象上寄予深切的尊敬与热爱,显示了画家对于乡土中国的认同感。近年来,他超越农村题材,开始专注于刻划各种各样的小孩,从他们身上挖掘人性中某些根深蒂固的美好与缺陷,其创作主题更深刻了。
段正渠 在天底下歌唱
估价(人民币): 250,000-300,000
估价(美元): 无底价
成交价(人民币): 308,000
年代: 1996年
签名:Duan.96背签:《在天底下歌唱》(180×110cm) 1996 段正渠
材质:布面 油画
尺寸: 180×110cm.
“段正渠、段建伟作品展”,1996年,北京国际艺苑美术馆
《段正渠》,广西美术出版社,1998年,第37页
北京拍卖会,日,编号46
说明:在我至今为止的人生中,被震撼、征服而永不会忘记的,大概只有在陕北窑洞中听陕北人唱酸曲曲了。那简直是生命的体验。过去,男人们为了生计,走西口,下南路。不尽的荒山长路,永远不变的单调景色,使他们终于憋不住仰望高原辽阔的天空,扯起狼一般的嗓子吼叫起来。我无法把信天游叫做歌,“歌”用于酸曲曲太过文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好看的革命题材电视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