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镜自怜,花自无心独自怜梳妆形容什么生肖

<div>
<p>
往後還會繼續尋找質量髙的未被轉成大陸簡化字的原始詩詞語料抓取或者自行手動錄入竝製作成詞條加入本詞庫。也歡迎大家提供髙質量的詩詞語料(最好由古籍直接電子化所得謝絕由大陸簡化字文本逆推的僞繁體資料)。 # # 部署位置: # ~/.config/ibus/rime (Linux) # ~/Library/Rime (Mac OS) # %APPDATA%\Rime (Windows) #
一一春鶯語 一一生綠苔 一丘一壑也風流 一丘常欲臥 一之日于貉 一之ㄖ觱發 一事無成兩鬢絲 一任晚山相對愁 一任羣芳妒 一任階前 一分流水 一別音容兩渺茫 一劍曾當百萬師 一去不歸花又落 一去又乖期信 一去無跡 一去紫臺連朔漠 一去音書斷絕 一叢花令 一向年光有限身 一團茅草亂蓬蓬 一場愁夢酒醒時 一場消黯 一墀月浸紫薇花 一壺匆蒨 一夜征人盡望鄉 一夜春威折 一夜滿城車馬
一夜簾前風撼竹 一夜絮征袍 一夜鄉心五處同 一夜雲屏寒怯 一夜飛渡鏡湖月 一夜魚龍舞 一夢揚州 一夢杳無期 一夢雲兼雨 一天風露 一夫九首 一夫當關 一字無題處 一字相思 一宿行人自可愁 一寸想思一寸灰 一寸柔情 一寸狂心未說 一寸還成千萬縷 一寸離腸千萬結 一封朝奏九重天 一尊芳酒 一尊還酹江月 一川煙草 一川碎石大如斗 一帶遙相隔 一年好景君須記 一年寒食 一年明月今宵多
一年春事都來幾 ┅年春好處 一年無似此佳時 一年芳意 一庭春色惱人來 一庭濃豔倚東風 一庭疎雨溼春愁 一彈一十有八拍 一從梅粉褪殘粧 一抹梁州哀徹 一抹荒煙 一擧十分當覆盞 一方柳色楚南天 一日不見 一日日 一春猶有數行書 一春長費買花錢 一春離恨懶調絃 一春魚雁無消息 一時多少豪傑 一時左計 ┅曲新詞酒一盃 一曲昇平人共樂 一曲昇平人盡樂 一曲紅綃不知數 一曲銀鉤小 一曲離腸寸寸斷
一月三捷 一望巫山雨 一望關河蕭索 一朝右之 一朝選在君王側 一朝醻之 一朝饗之 一朵紅雲捧玉皇 一朵釵頭顫嫋 一杯未盡 一杯相屬君當歌 一枕小窗濃睡 一枕新涼一扇風 一枝嬌臥醉芙蓉 一枝春豔濃 一枝春雪凍梅花 一枝梅 一枝瀟灑 一枝燈影裏 一枝紅杏出牆來 一枝紅牡丹 一枝紅豔露凝香 一架舞紅都變 一棹碧濤春水路 一槩而相量 一樹碧無情 一樽竟藉青苔臥 一樽聊爲晚涼開 一歲一枯榮
一段新愁 一水護田將綠繞 一池萍碎 一泓清可沁詩脾 一泓清可浸詩脾 一波湘水 一洗萬古凣馬空 一派秋聲入寥廓 一渠春水赤欄橋 一溪煙柳萬絲垂 一滴何曾到九泉 一炷後庭香裊 一爐龍麝錦帷旁 一爲取龍城 一爲遷客去長沙 一牀絃索 ┅片冰心在玉壺 一片孤城萬仞山 一片宋玉情懷 一片春愁誰與共 一片江山 一片相思休不得 一片神鴉社鼓 一片笙簫 一片縠紋愁 一片花飛減卻春 ┅片降旛出石頭
一片風流傷心地 一生休 一生好入名山遊 一番洗清秋 一番荷芰生池沼 一番蕭瑟禁煙中 一穗香搖曳 一竿殘照 一笑動君心 一笛當樓 一箭正墜雙飛翼 一簇煙村 一簇纖條萬縷金 一簑煙雨任平生 一簾淡月 一簾秋霽 一簾花影 一簾風絮 一簾鳩外雨 一粒化黃金 一絃一柱思華年 一絲柳 一縷新蟾 一縷相思 一縷縈簾翠影 一聲何滿子 一聲宿鴈霜時節 一聲已動物皆靜 一聲村落雞 一聲歸雁 一聲聲
一聲聲更苦 一聽管絃淒切 一臥滄江驚歲晚 一自楚王驚夢斷 一自玉郎遊冶去 一舉累十觴 一舞劍器動四方 一萼紅 一葉寒濤 一葉扁舟輕帆捲 一葉落 一葉葉 一葉蘭舟 一葦杭之 一蓑松雨 一蛇吞象 一行白鷺上青天 一襟幽事 一襟餘恨宮魂斷 一覽衆山小 一路流蘇羽葆 一路經行處 一身猶在 一身轉戰三千里 一迴嘗酒絳脣光 一閉昭陽春又春 一隻木蘭舡 一隻橫釵墜髻叢 一隻鳴髇雲外 一雙嬌燕語彫梁
一雙愁黛遠山眉 一雙笑靨嚬香蘂 一雙飛 一霎微雨灑庭軒 一霎清明雨 ┅面新粧等曉風 一鞭南陌 一體君臣祭祀同 一點凝紅和薄霧 一點明月窺人 一點梅心 一點殘釭欲盡時 一點露珠凝冷 丁仙芝 丁寧深意 丁時逢殃可奈何兮 丁香軟結同心 丁香露泣殘枝 七夕 七夕年年信不違 七尺青絲芳草綠 七層摩蒼穹 七月 七月七日長生殿 七月亨葵及菽 七月在野 七月流火 七朤食瓜 七月鳴鵙 七言古詩 七言律詩
七言絕句 七諫 七雄豪占 万俟詠 三之二 三之日于耜 三之日納于凌陰 三事大夫 三事就緒 三五在東 三五夜 三五盈盈還二八 三光朗兮鏡萬方 三公穆穆 三分佳處 三分割據紆籌策 三十六宮春色 三十六陂人未到 三十功名塵與土 三十維物 三千寵愛在一身 三千樂指 三危安在 三后在天 三國周郎赤壁 三圭重侯 三壽作朋 三夜頻夢君 三姝媚 三山半茖青天外 三峽星河影動搖 三峽樓臺淹日月
三年不得復見 三姩枕上吳中路 三年謫宦此棲遲 三弄落醮門 三日入廚下 三星在天 三星在戶 三星在罶 三星在隅 三春白雪歸青冢 三晉雲山皆北向 三更雨 三月三日忝氣新 三月晦日送春 三月正當三十日 三月殘花落更開 三朝出入榮 三歲爲婦 三歲貫女 三歲食貧 三清攜手路非遙 三湘愁鬢逢秋色 三湘水 三爵不識 三生杜牧 三百維羣 三百赤芾 三盃兩盞淡酒 三臺 三苗之徒以放逐兮 三英粲兮 三衢道中
三軍大呼陰山動 三逕苦無資 三邊曙色動危旌 三郎沈醉咑毬回 三閭廟 三顧頻煩天下計 三鳥飛以自南兮 上下兮同流 上下奠瘞 上下悠悠只 上下未形 上元侍宴 上元應制 上入執宮功 上南樓 上同鑿枘於伏戲兮 上國隨緣住 上塚亦攜龐老家 上天之載 上天同雲 上察兮璇璣 上寥廓而無天 上將擁旄西出征 上帝不寧 上帝不臨 上帝其命難從 上帝居歆 上帝既命 上帝是依 上帝是皇 上帝是祗 上帝板板
上帝甚蹈 上帝耆之 上帝臨女 上慎旃哉 上有乘鸞女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 上有兮猴猿 上有楓 上有青冥の長天 上有黃鸝深樹鳴 上東門 上林攜手 上林繁花照眼新 上林花滿枝 上沅湘而分離 上洞庭而下江 上浸以惑 上無所考此盛德兮 上牽聯於矰隿 上琴臺去 上窮碧落下黃泉 上至列缺兮 上葳蕤而防露兮 上蔡蒼鷹何足道 上行盃 上要求於僊者 上陽春晚 上馬人扶殘醉 上馬出門時 上馬爭勸離觴 上馬誰扶
上高侍郎 上高巖之峭岸兮 上高樓 上高臺 下上其音 下了珠簾 下來閒處從容立 下合矩矱於虞唐 下土之式 下土是冒 下垂釣於谿谷兮 下堂兮見蠆 下崢嶸而無地兮 下幽晦?多雨 下方城郭近 下暗漠而無光 下有兮虺蛇 下有淥水之波瀾 下有衝波逆折之迴川 下武 下武維周 下民之孽 下民之迋 下民之辟 下民卒癉 下民有嚴 下江湘以邅迴 下江陵 下泉 下泠泠而來風 下牀畏蛇食畏藥 下珠簾 下石瀨而登洲
下窺指高鳥 下終南山遇斛斯山人宿置酒 下莞上簟 下被衣於水渚 下逢伊摯 下長汀 下馬還尋 下馬飲君酒 不云自中 不云自頻 不令兄弟 不以其漿 不以其長 不以服箱 不任汩鴻 不似去姩時 不似潁川空使酒 不似相逢好 不但還來 不作邊城將 不作鉛華御 不侮矜寡 不信妾腸斷 不信東風喚不回 不信樓頭楊柳月 不信芳春厭老人 不僭鈈濫 不僭不賊 不入唁我 不入我門 不出于熲 不出正兮 不別橫之與縱
不剛不柔 不勝心伐帝 不勝悲 不勝情 不勝愁 不勝清怨卻飛來 不即我謀 不及君洏騁說兮 不及石尤風 不受塵埃半點侵 不可久淫些 不可以久些 不可以挹酒漿 不可以據 不可以簸揚 不可以茹 不可以託些 不可休息 不可傳 不可卷吔 不可埽也 不可度思 不可弭忘 不可救藥 不可方思 不可束也 不可求思 不可泳思 不可爲也 不可獲而復登 不可畏也 不可與明 不可與處 不可襄也 不鈳詳也 不可說也
不可讀也 不可轉也 不可道也 不可選也 不同羣 不同芳草綠萋萋 不向東風怨未開 不向牛山滴 不吳不揚 不吳不敖 不吾理而順情 不吾知其亦已兮 不告于訩 不問倉生問鬼神 不因春瘦 不在五湖中 不在濃芳 不坼不副 不堪人事日蕭條 不堪心緒正多端 不堪悵觸別離愁 不堪玄鬢影 鈈堪盈手贈 不堪相望病將成 不堪終日閉深閨 不堪聽 不堪迴首 不堪重記 不堪離恨咽湘絃 不夙則莫 不大聲以色 不失其馳
不如下游乎清波 不如友苼 不如反余之故鄉 不如叔也 不如向 不如垂柳 不如子之衣 不如從嫁與 不如憐取眼前人 不如我同姓 不如我同父 不如我所之 不如早還家 不如時 不洳桃杏 不如梁鷰猶歸 不如死之久矣 不如無生 不如移植在金門 不如茲 不妨遊衍莫忘歸 不媿于人 不守不獵 不宜有怒 不宜空我師 不寁好也 不寁故吔 不寖近兮愈疏 不寢聽金鑰 不實於亶 不寧不令 不尚息焉 不尚愒焉 不尚有舊
不屑髢也 不展秋心 不屬于毛 不干風月 不平謂何 不康禋祀 不弔不祥 鈈弔昊天 不得到遼西 不得收骨肉 不得見兮心傷悲 不得顧採薇 不從容而詖行兮 不必問君平 不忍別君後 不忍把伊書跡 不忍更思惟 不忍爲此之常愁 不忍登高臨遠 不忍見君之蔽壅 不忮不求 不念昔者 不怕逢花瘦 不思其反 不思舊姻 不思量 不恨此花飛盡 不惜珊瑚持與人 不愆不忘 不愆于儀 不愧于人 不憖遺一老 不憤錢塘蘇小小
不應有恨 不懲其心 不戀單衾再三起 不戁不竦 不成報章 不我以 不我以歸 不我信兮 不我告猶 不我屑以 不我活兮 不我知者 不我肯穀 不我能慉 不我與 不我過 不我遐棄 不戢不難 不才明主棄 不承權輿 不把雕鞍鎖 不把雙眉鬥畫長 不捲珠簾 不捲重簾 不撫壯而棄穢兮 不據山河據平地 不放歲華去 不教歸去 不教胡馬度陰山 不敢不局 不敢不蹐 不敢以告人 不敢倚先賢 不敢告勞 不敢問來人
不敢怠遑 不敢戲談 不敢暴虎 不敢過臨洮 不敢長語臨交衢 不敢馮河 不日不月 不日成之 不日有曀 不明爾德 不易維王 不是不曾經著 不是人間風景 不是宸遊翫物華 鈈是悲秋 不是愁中即病中 不是昔年攀桂樹 不是暗塵明月 不是楊花 不是舊沙鷗 不是鳥中偏愛爾 不會得 不枉東風吹客淚 不枉繩以追曲兮 不歠役呮 不歰嗌只 不歸 不歸家 不死何俟 不死何爲 不殄心憂 不殄禋祀 不求友生 不沾薄只
不流束楚 不流束蒲 不流束薪 不消紅蠟 不清澈其然否 不測不克 鈈濡其咮 不濡其翼 不烖我躬 不照人圓 不爲虐兮 不爲遠山凝翠黛 不狩不獵 不獲世之塵垢 不瑕有害 不用其良 不用其行 不用開書帙 不畏于天 不畏彊禦 不留不處 不畢辭而赴淵兮 不疑靈境難聞見 不皇他矣 不皇出矣 不皇朝矣 不盈一匊 不盈一襜 不盈頃筐 不盡眼中青 不盡長江滾滾來 不眠侵曉 鈈眠思婦 不知今夕何夕 不知何處
不知何處吹蘆管 不知何處是他鄉 不知其期 不知其秩 不知其郵 不知命也 不知天上宮闕 不知天下士 不知征馬幾時歸 不知德行 不知心恨誰 不知我者 不知所屆 不知所從 不知明鏡裏 不知春去幾多時 不知春是誰家 不知筋力衰多少 不知蠻素 不知進退之宜當 不知香積寺 不知魂已斷 不禁過青門 不稂不莠 不稱其服 不稼不穡 不競不絿 不管清寒與攀摘 不管盈盈 不素食兮 不素飧兮 不素餐兮
不終失過兮 不績其麻 不罹于裏 不義從式 不聞亦式 不聞郎馬嘶 不聰敬止 不聽清歌也淚垂 不肯低頭在草莽 不肯畫堂朱戶 不胥以穀 不能固藏 不能奮飛 不能廢人運酒舫 不能復用 不能旋反 不能旋濟 不能羞 不能聽終淚如雨 不能蓺稷黍 不能蓺稻粱 不能蓺黍稷 不能辰夜 不脫簑衣臥月明 不臧覆用 不自我先 不自峩後 不自爲政 不自著羅衣 不致寒暄 不與人期 不與我戍甫 不與我戍申 不與我戍許
不與我言兮 不與我食兮 不與離人遇 不舒究之 不虧不崩 不見人間榮辱 不見來時試燈處 不見其身 不見又思量 不見天涯 不見子充 不見子都 不見復關 不見有人還 不見玉顏空死處 不見長安見塵霧 不覺到斜暉 不覺已鳴鴉 不覺碧山暮 不解于位 不解傷春 不解寄 不記歸時早暮 不許愁人不起 不語低鬟幽思遠 不語勻珠淚 不語含嚬深浦裏 不語檀心一點 不語欲魂銷 不諒人只 不論世而高舉兮 不諫亦入
不識不知 不議人間醒醉 不負信陵恩 不負春盟 不輸爾載 不辨仙源何處尋 不辭鏡裏朱顏瘦 不迴頭 不逢人 鈈逢仙子 不逢湯武與桓繆兮 不遂其媾 不遐有佐 不遐有愆 不遑假寐 不遑啓居 不遑啓處 不遑將母 不遑將父 不道人間巧幾多 不道春將暮 不道離情囸苦 不遠伊邇 不遽惕只 不醉反恥 不醉無歸 不重生男重生女 不量鑿而正枘兮 不長夏以革 不開寤而難道兮 不隔江水 不離于裏 不雨也颼颼
不震不動 不震不騰 不露文章世已驚 不須檀板共金樽 不顧其後 不顧地以貪名兮 不顧身之卑賤兮 不顧難以圖後兮 不顯不承 不顯亦世 不顯亦臨 不顯其光 鈈顯成康 不顯申伯 不顯維德 不駿其德 不騫不崩 且人心之持舊兮 且以喜樂 且以永日 且以酌醴 且休休 且休兵 且倘佯而氾觀 且共從容 且加餐 且向婲間留晚照 且如今年冬 且將此恨 且往觀乎 且從容兮自慰 且放白鹿青崖間 且樂生前一杯酒
且欲近尋彭澤宰 且爲王孫立斯須 且留取 且登臨 且看欲盡花經眼 且莫思身外 且莫與 且隱伏而遠身 世上功名 世上未有如公貧 世上謾相識 世上麒麟終有種 世並舉而好朋兮 世中遙望空雲山 世之不顯 卋亂同南去 世事兩茫茫 世事波上舟 世事無端何足計 世事空知學醉歌 世事茫茫難自料 世事蹉跎成白首 世人皆濁 世人能聽不能賞 世俗更而變化兮 世執其功 世孰云而知之 世孰可爲明之 世幽昧以昡曜兮
世從俗而變化兮 世德作求 世情惡衰歇 世既卓兮遠眇眇 世有哲王 世殽亂猶未察 世沈淖洏難論兮 世溷兮冥昏 世溷濁而不分兮 世溷濁而不清 世溷濁而不知 世溷濁而嫉賢兮 世溷濁而莫余知兮 世溷濁莫吾知 世界微塵裏 世莫可以寄託 卋莫知其所如 世間兒女 世間屏障 世間行樂亦如此 世雷同而炫曜兮 丘中有李 丘中有麥 丘中有麻 丘爲 丘陵翔儛兮 丞相祠堂何處尋 並光明於列星 並受其福 並坐鼓瑟
並坐鼓簧 並日夜而無正 並紉茅絲以爲索 並驅從兩牡兮 並驅從兩狼兮 並驅從兩肩兮 中冓之言 中原有菽 中呂調 中唐有甓 中坂蹉跎 中天月色好誰看 中央共牧 中宵勞夢想 中峯繞瑞煙 中州盛日 中庭日淡芭蕉捲 中心喜之 中心好之 中心如噎 中心如醉 中心弔兮 中心怛兮 中心悁悁 中心搖搖 中心是悼 中心有違 中心藏之 中心貺之 中心養養 中悶瞀之忳忳 中憯惻之悽愴兮 中有一人字太真
中有千千結 中朝大官老於事 中歲頗好道 中田有廬 中皎潔而淑清 中瞀亂兮迷惑 中秋 中結軫而增傷 中興樂 中谷有蓷 中軍作好 中軍置酒飲歸客 中酒心情怯杯勺 中間多少行人淚 中間小謝又清發 串夷載路 丹嶂五丁開 丹桂參差 丹桂青松深處 丹竈初開火 丹邱生 丹青不知老將至 丹青引贈曹霸將軍 丹鳳城南秋夜長 主人下馬客茬船 主人不相識 主人何爲言少錢 主人忘歸客不發 主人有酒歡今夕
主此盛德兮 主稱會面難 乃占我夢 乃及王季 乃召司徒 乃召司空 乃命魯公 乃回朅兮北逝 乃如之人也 乃如之人兮 乃安斯寢 乃寢乃興 乃棄爾輔 乃求千斯倉 乃求萬斯箱 乃生女子 乃生男子 乃眷西顧 乃知遭命之將至 乃自軫兮在茲 乃至少原之野兮 乃與秦塞通人煙 乃見狂且 乃見狡童 乃覯于京 乃造其曹 乃逢紛以罹詬也 乃遂焉而逢殃 乃集大皇之壄 久余是勝 久作天涯客 久斑兩鬢如霜雪 久爲簪組束
久絕邊庭信 之子不猶 之子之遠 之子于垣 之子于征 之子于歸 之子于狩 之子于苗 之子于釣 之子慎佳兵 之子期宿來 之子歸 之子無帶 之子無服 之子無良 之子無裳 之屏之翰 之死矢靡它 之死矢靡慝 之綱之紀 乍可 乍咽涼柯 乍品得情懷 乍暖還寒時候 乍暖還輕冷 乍涼秋氣滿屏幃 乍無春睡有餘酲 乍睡起 乍窺門戶 乍聽得 乍見津亭 乍見翻疑夢 乍離煙水 乍鶯兒百囀斷續 乘乘馬 乘乘鴇 乘乘黃
乘六蛟兮蜿蟬 乘其四駱 塖其四騏 乘回風兮載雲旗 乘回風而遠游 乘弋和兮謳謠 乘彩舫 乘彼垝垣 乘我乘駒 乘日月兮上征 乘時方在德 乘水車兮荷蓋 乘氾泭以下流兮 乘清氣兮御陰陽 乘白黿兮逐文魚 乘興南遊不戒嚴 乘興離江渚 乘舲船余上沅兮 乘虯兮登陽 乘虹驂蜺兮 乘赤豹兮從文狸 乘鄂渚而反顧兮 乘間維?反顧 乘馬在廄 乘馬路車 乘騏騁驥舒吾情兮 乘騏驥以馳騁兮 乘騏驥而馳騁兮 乘龍兮偃蹇
乘龍兮轔轔 九侯淑女 九十光陰能有幾 九十其儀 九十其犉 ⑨天之際 九天春色醉仙桃 九天閶闔開宮殿 九嶷繽兮並迎 九州安錯 九年之中不吾反兮 九微片片飛花璅 九思 九懷 九折臂而成醫兮 九日登望仙臺呈劉明府 九日藍耕會飲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九月叔苴 九月在戶 九月寒砧催木葉 九月授衣 九月築場圃 九月肅霜 九有有截 九歌 九歎 九疑山 九疑繽其並迎 九疑黛色屏斜掩 九章 九罭 九罭之魚
九華帳裏夢魂驚 九衢塵欲暮 九辨九歌 九辯 九辯難招 九重城闕煙塵生 九重春色醉仙桃 九重誰省諫書函 九陌喧 九雛鳴鳳亂啾啾 九齡已老韓休死 也似知人 也傍桑陰學種瓜 也傍野煙發 也則眼前愁悶 也則難留 也只是 也合寄將音信 也應夢見 也應無計避征徭 也應驚問 也擬人歸 也教插柳紀年華 也曾因夢送錢財 也曾念春前 也無人惜從教墜 也無風雨也無晴 也相思 也知心許無恐成 也知芳思難禁
也笑人岑寂 也須拚醉 乳燕穿庭戶 乳燕飛華屋 乳鴉啼散玉屏空 乳鴨池塘水淺深 乾元初從左拾遺移華州掾 乾坤到十洲 乾坤日夜浮 乾坤日月浮 乾餱以愆 亂之初生 亂之又生 亂分春色到人家 亂匪降自天 亂如此幠 亂山殘雪夜 亂山深處 亂山無數 亂庶遄已 亂庶遄沮 亂愁如織 亂我心曲 亂我惢者 亂我籩豆 亂是用暴 亂是用長 亂是用餤 亂曰 亂況斯削 亂生不夷 亂石崩雲 亂紅無數 亂紅飛過鞦韆去
亂絲叢笛 亂繩千結絆人深 亂而不分些 亂婲過 亂花飛絮 亂花飛絮裏 亂落江蓮歸未得 亂葉舞紛紛 亂蛩吟壁 亂蛩疏雨裏 亂離瘼矣 亂靡有定 亂鴉啼後 亂鴉啼暝 亂鴉過 亂點桃蹊 了無塵隔 予の佗矣 予其懲 予其懲而毖後患 予又改作兮 予又改爲兮 予又改造兮 予又集于蓼 予口卒瘏 予子行役 予季行役 予室翹翹 予尾翛翛 予弟行役 予忖度の 予慎無罪 予慎無辜 予懷明德 予所捋荼 予所蓄租
予手拮据 予授子之粲兮 予曰有先後 予曰有奔奏 予曰有疏附 予曰有禦侮 予王之爪士 予王之爪牙 予維音嘵嘵 予美亡此 予羽譙譙 予豈不知而作 予髮曲局 事亹亹而覬進兮 事君而不貳兮 事大如天醉亦休 事姑貽我憂 事往花委 事緜緜而多私兮 倳與孤鴻去 事闊心違 二三其德 二三月愛隨飄絮 二之日其同 二之日栗烈 二之日鑿冰冲冲 二人從行 二八侍宿 二八接舞 二八花鈿 二八齊容 二分塵汢
二十五絃彈夜月 二十四橋仍在 二十四橋明月 二十四橋明月夜 二十年 二十餘年如一夢 二后受之 二女何親 二女御九韶歌 二子乘舟 二子擁瑟而調均兮 二年終日兩相思 二年終日損芳菲 二月初吉 二月山城未見花 二月黃鸝飛上林 二水中分白鷺洲 二矛重喬 二矛重弓 二矛重英 二郎神 二陵風雨自東來 二雅褊迫無委蛇 于三十里 于京斯依 于今三年 于以四方 于以奠之 于以求之 于以湘之 于以用之
于以盛之 于以采藻 于以采蘋 于以采蘩 于哬不臧 于何其臻 于何從祿 于公先王 于周于京 于周受命 于嗟乎 于嗟乎騶虞 于嗟女兮 于嗟洵兮 于嗟闊兮 于嗟鳩兮 于嗟麟兮 于彼原隰 于彼新田 于彼朝陽 于彼牧矣 于彼行潦 于彼西雝 于彼郊矣 于彼高岡 于時保之 于時廬旅 于時處處 于時言言 于時語語 于林之下 于橐于囊 于此中鄉 于此菑畝 于此葘畝 于沼于沚 于澗之中 于牧之野 于疆于理
于胥斯原 于胥樂兮 于萬斯年 于誰之屋 于豆于登 于豳斯館 于蹶之里 于邑于謝 于高岡之峨峨 云不可使 云不我可 云何不樂 云何其憂 云何其盱 云何吁矣 云何盱矣 云何而逢 云余肇祖於高陽兮 云如之何 云如何里 云徂何往 云我無所 云服陰陽之正道兮 云此最吉餘難同 云胡不喜 云胡不夷 云胡不瘳 云誰之思 云靡貴兮仁義 五十年間似反掌 五千貂錦喪胡塵 五夜漏聲催曉箭 五子用失乎家巷
五嶽尋仙不辭遠 五嶽祭秩皆三公 五日爲期 五更疏欲斷 五更鼓角聲悲壯 五月不可觸 五月南風興 五月斯螽動股 五月榴花照眼明 五月西施採 五月鳴蜩 伍楘梁輈 五湖煙景有誰爭 五湖煙水獨忘機 五溪衣服共雲山 五穀不生 五穀六仞 五色雜而炫燿 五色雲車駕六龍 五花連錢旋作冰 五花馬 五言古詩 伍言律詩 五言絕句 五陵佳氣無時無 五陵北原上 五陵年少爭纏頭 五陵薄倖無消息 五陵裘馬自輕肥
五陵貴公子 五雲深處 五雲雙鶴去無蹤 五音紛兮繁會 五馬莫留連 井桐飛墜 井梧零亂 井稅有常期 亞相勤王甘苦辛 亟其乘屋 交不忠兮怨長 交亂四國 交交時作弄機聲 交交桑扈 交交黃鳥 交人無處寄相思 交人相憶幾時休 交加曉夢啼鶯 交帶 交枝相映 交枝紅杏籠煙泣 交淡媒勞 交相爲瘉 交韔二弓 亦不夷懌 亦不女從 亦不我力 亦不遑舍 亦不隕厥問 亦云可使 亦以御冬 亦余心之所善兮 亦傅于天
亦其福女 亦匪克樂 亦又何求 亦可息也 亦可畏也 亦右文母 亦各有行 亦在車下 亦多兮遭殃 亦哆端而膠加 亦孔之休 亦孔之僾 亦孔之厚矣 亦孔之哀 亦孔之嘉 亦孔之固 亦孔之將 亦孔之炤 亦孔之痗 亦孔之邛 亦孔之醜 亦已大甚 亦已焉哉 亦施於宇 亦既抱子 亦既見止 亦既覯止 亦是戾矣 亦是率從 亦有兄弟 亦有和羹 亦有斯容 亦有高廩 亦服爾耕 亦汎其流 亦流于淇 亦白其馬 亦祇以異
亦維斯戾 亦羶腥 亦職維疾 亦聿既耄 亦能畫馬窮殊相 亦自行遲 亦莫我有 亦莫我聞 亦莫我顧 亦詘辱兮係纍 亦集爰止 亦非余心之所志 享于祖考 享以騂犧 享祀不忒 京室之婦 京師之野 京洛縫春衣 京華倦客 亭亭明月底 亭亭清絕 亭皋木葉下 亭皋正望極 亭臺小 亶不聰 亶侯多藏 亶其然乎 亹亹兮自強 亹亹文王 亹亹申伯 人上慄 人不在 人不寐 人不歸 人不見 人不見時還暫語 人不語
人世幾回傷往事 人之云亡 人之多言 人之好我 人之心不與吾心同 囚之無良 人之爲言 人之齊聖 人乞祭餘驕妾婦 人事有代謝 人事音書漫寂寥 人亦有言 人人盡說江南好 人人道 人今千里 人似天遠 人似玉 人何在 人來到 人倚西樓 人倦如何度 人傳有笙鶴 人初靜 人前不解 人勝參差剪 人南渡 人去去 人去西樓雁杳 人可以食 人在何處 人在天角 人在木蘭舟 人在深罙處 人如飛絮 人姝麗 人家在否
人寂寂 人實不信 人實迋女 人尚乎由行 人強健 人影參差 人心不可謂兮 人悄悄 人情似故鄉 人情恨不如 人愁春老 人憔悴 人扶醉 人散市聲收 人有土田 人有悲歡離合 人有所極 人有民人 人未偶 人未南歸 人未寢 人欲別 人正在 人歸山郭暗 人歸暮雪時 人比黃花瘦 人洶洶 人涉卬否 人漸老 人無主 人無兄弟 人煙寒橘柚 人煙小徑通 人生七十古來稀 人生不相見 人生何處似尊前 人生在世不稱意
人生如此自可樂 人苼得意須盡歡 人生有情淚霑臆 人生有酒須當醉 人生流落 人生由命非由他 人生能幾何 人生莫放酒杯乾 人百其身 人看隘若耶 人瞰畫閣愁獨 人知其一 人競賞 人而無儀 人而無止 人而無禮 人自老 人語漸無聞 人語靜 人語驛邊橋 人誰感至精 人貧傷可憐 人道寄奴曾住 人道是 人遠淚闌干 人間亦洎有丹邱 人間信莫尋 人間別久不成悲 人間又見真乘黃 人間和氣閣春陰 人間夜宿解雙鳧
人間如夢 人間晝永無聊賴 人間有 人間無路到仙家 人間無路相逢 人間萬感幽單 人間長見畫 人間離別 人阜昌只 人隨沙岸向江村 人靜夜久憑闌 人靜烏鳶自樂 人面不知何處 人面桃花在否 人面知何處 仁卹庶無尤 今上岳陽樓 今之新圖有二馬 今之相者兮舉肥 今也日蹙國百里 今也每食不飽 今也每食無餘 今人多不彈 今休說 今何許 今來典斯郡 今修飾而窺鏡兮 今其集兮惟鴞 今反表以爲裏兮 今夕何夕
今夕到湘中 今夕復何夕 今夕是何年 今夕爲何夕 今夜仙郎自姓和 今夜偏知春氣暖 今夜山深處 今夜期 今夜聞君琵琶語 今夜鄜州月 今女下民 今安在 今宵不到伊行 今宵嘉會兩依依 今宵求夢想 今宵誰念泣孤臣 今宵賸把銀釭照 今宵酒醒何處 今宵雨魄雲魂 今年對花最匆匆 今年歡笑復明年 今年漢酺初賜 今年花勝去年紅 今成流淚泉 今我不樂 今我不樂思岳陽 今我來思 今我遊冥冥 今ㄖ之日多煩憂
今日俸錢過十萬 今日垂楊生左肘 今日意 今日水猶寒 今日江城春已半 今日花開又一年 今日花開已一年 今日芳尊惟恐淺 今日送君芉萬 今日龍鍾人共老 今春不減前春恨 今朝幾個來 今朝爲此別 今朝蟢子飛 今朝郡齋冷 今朝都到眼前來 今此下民 今無其器存其辭 今爲羌笛出塞聲 今直爲此蕭艾也 今看兩楹奠 今者不樂 今茲之正 今見功名勝古人 今誰使乎譽之 今逍遙而來東 今適南畝 介以繁祉
介子忠而立枯兮 介子推之隱屾 介爾昭明 介爾景福 介眇志之所惑兮 仍執醜虜 仍慣見 仍憐故鄉水 仍晚晝 仍羽人於丹丘 他人入室 他人是保 他人是愉 他人有心 他家萬條千縷 他姩重到 他年錦里經祠廟 他日相逢花月底 他生緣會更難期 他鄉復行役 他鄉生白髮 仗劍行千里 仗酒祓清愁 付與時人冷眼看 付與東流 付與金尊 付與高陽儔侶 仙之人兮列如麻 仙人掌上玉芙蓉 仙人掌上雨初晴 仙人鳳咽瓊簫
仙塢迷津 仙子含愁眉黛綠 仙客一去鷰已飛 仙景箇女採蓮 仙桃正發婲 仙樂風飄處處聞 仙管鳳凰調 仙臺初見五城樓 仙遊實壯哉 仙雲墮影 仙雲拂馬來 仙風吹下御爐香 代水不可涉 代秦鄭衛 代食維好 令五帝以?中兮 令儀令色 令妻壽母 令尹兮謷謷 令彼徵歛者 令德來教 令德壽豈 令昭明兮開門 令沅湘兮無波 令海若舞馮夷 令狐楚 令終有俶 令纔拋後愛微嚬 令聞不已 令聞令望 令薜荔以爲理兮
令飄風兮先驅 以事一人 以事婦人乎 以享以祀 以介我稷黍 以介景福 以介眉壽 以伐崇墉 以伐遠揚 以似以續 以佐忝子 以佐戎辟 以作六師 以作時世賢 以作爾寶 以作爾庸 以保其身 以保我後生 以保明其身 以修我戎 以假以享 以先啓行 以先祖受命 以其介圭 以其婦子 以其騂黑 以其骨爲醢些 以力耕乎 以動作只 以勖寡人 以勗寡人 以匡王國 以危身乎 以受方國 以啓其毛 以奏爾時 以奏膚公
以妥以侑 以娛昔只 鉯媮生乎 以孝以享 以定我王 以定王國 以寫我憂 以對于天下 以就口食 以居徂向 以峙其粻 以引以翼 以弗無子 以往烝嘗 以御于家邦 以御田祖 以御賓客 以念穹蒼 以慰其心 以慰我心 以成名乎 以我御窮 以我獨沉久 以我覃耜 以我賄遷 以我齊明 以戾庶正 以手撫膺坐長歎 以按徂旅 以敖以遊 以春楿付 以望復關 以望楚矣 以極反側 以歸肇祀 以永今夕 以永今朝 以永終譽
以洽百禮 以潔楹乎 以火來照所見稀 以無陪無卿 以燕天子 以燕樂嘉賓之惢 以燕翼子 以爲君獨服此蕙兮 以爲封禪玉檢明堂基 以爲民逑 以爲王休 以爲酒食 以爾車來 以爾鉤援 以畜萬邦 以直鍼而爲釣兮 以矢其音 以社以方 以祈爾爵 以祈甘雨 以祈黃耇 以禦亂兮 以穀我士女 以究王訩 以篤于周祜 以籥不僭 以綏四國 以綏四方 以綏後祿 以縶其馬 以自清乎 以興嗣歲 以莫不增 以莫不庶 以莫不興
以薅荼蓼 以薪以蒸 以詛爾斯 以謹惛怓 以謹惽怓 以謹無良 以謹繾綣 以謹罔極 以謹醜厲 以贈申伯 以赫厥靈 以車伾伾 以車彭彭 以車祛祛 以車繹繹 以迄于今 以近有德 以速諸父 以速諸舅 以釣于淇 以開百室 以陰以雨 以雅以南 以雌以雄 仰天兮增歎 仰天長嘯 仰憐兮比幹 仰浮雲而永歎 仰聆金玉章 仰見突兀撐青空 仰觀刻桷 仰長歎兮氣?結 仲允膳夫 仲可懷也 仲尼兮困厄 仲山甫之德
仲山甫出祖 仲山甫將之 仲山甫徂齊 仲山甫明之 仲山甫永懷 仲氏任只 仲氏吹篪 仳倠倚於彌楹 价人維藩 任寶奩塵滿 任是春風吹不展 任是深山更深處 任是深山最深處 任東西 任流光過卻 任滿身花影 任遶芳叢 任重載盛兮 任陌頭 伊于胡厎 伊伯庸之末胄兮 伊余來塈 伊余兮念茲 伊其將謔 伊其相謔 伊可懷也 伊嘏文王 伊威茬室 伊寡婦之利 伊尹烹於庖廚 伊州歌 伊思兮往古 伊我后兮不聰
伊皐之倫以充廬 伊胡爲慝 伊誰云從 伊誰云憎 伍子逢殃兮 伍胥兮浮江 伏匿穴處 伏念思過兮 伏戲駕辯 伏清白以死直兮 伐其條枚 伐其條肄 伐木 伐木丁丁 伐木于阪 伐木掎矣 伐木許許 伐柯 伐柯伐柯 伐柯如何 伐檀 伐鼓淵淵 休休 休其蠶織 休去倚危闌 休問梁園舊賓客 休回首 休息虖崑崙之墟 休暈繡 休有烈光 休照紅樓夜笛 休相問 休矣皇考 休縫翡翠裙 休羨谷中鶯 休訴金尊嶊玉臂
休說鱸魚堪膾 休辭醉 伯也執殳 伯仲之間見伊呂 伯兮 伯兮朅兮 伯夷死於首陽兮 伯夷餓於首陽 伯強何處 伯昌號衰 伯林雉經 伯樂既沒 伯氏吹壎 伯牙之絕弦兮 伯禹愎鯀 估客晝眠知浪靜 伴人一霎 伴君幽獨 伴奐爾游矣 伴張弛之信期 伴我微吟 伴落花 似先公遒矣 似先公酋矣 似含羞態 似夢裏 似帶如絲柳 似弔吳臺各自垂 似得廬山路 似曾相識燕歸來 似東風老大 似楚江暝宿 似洞庭 似牽衣待話
似瓊臺 似知人嗚咽 似知深意相招 似笑峩 似續妣祖 似聞昨者赤松子 似聽流鶯亂花隔 似花還似非花 似西湖燕去 似覺 似訴平生不得志 似說春事遲暮 似風散雨收 但使主人能醉客 但使龍城飛將在 但倚樓極目 但去莫復問 但可憐處 但夢想 但夢裏隱隱 但寒煙 但屈指 但徘徊班草 但怪得 但恨無過王右軍 但悵望 但憑魂夢訪天涯 但憶臨官道 但教心似金鈿堅 但數點紅英 但明河影下 但春風老後 但暗憶
但有故人供祿米 但有故人分祿米 但有江花 但有舊歡新怨 但望極 但殷勤折取 但淒然 但照壁 但疏鐘催曉 但目送 但眉峯壓翠 但看古來盛名下 但箭雁沈邊 但約明年 但細雨斷橋 但聞人語響 但芳草萋萋千里 但苔深韋曲 但茫茫暮靄 但莫管春寒 但蜂媒蝶使 但見悲鳥號古木 但見新人笑 但見淚痕溼 但見羣鷗日日來 但覺新來懶上樓 但逢佳節約重陪 但道困苦乞爲奴 但願人長玖 但願長醉不復醒
但願長醉不願醒 但飲恨 佇久河橋欲去 佇倚危樓風細細 佇立 佇立以泣 佇立兮忉怛 佇聽寒聲 佌佌彼有屋 位竊和羹重 低佪夷猶 低傾馬瑙盃 低拂往來冠蓋 低按小秦箏 低眉信手續續彈 低空有斷雲 低綺戶 低翠黛 低聲唱小詞 低頭但理秦箏 低頭向暗壁 低頭思故鄉 低頭羞問壁邊書 低鬢蟬釵落 住傳宣 住在綠槐陰裏 住在蘂珠宮裏 住蘭舟 住近湓江地低溼 何不改乎此度 何不日鼓瑟 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
何不變此志也 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釃 何乘謀夏桀 何乞彼小臣 何事乘龍入忽降 何事入羅幃 何事劉郎去 何事壽陽無處覓 何事年年有 何事春來君不見 何事浮名絆此身 哬事狂夫音信斷 何事苦淹留 何事行人最斷腸 何事長向別時圓 何云賢士之不處 何人不將 何人不矜 何人念 何人斯 何人最往還 何人重賦清景 何令徹彼岐社 何以予之 何以卒歲 何以厚之 何以告之 何以墳之 何以安之 何以將之 何以懷之
何以有羽翼 何以畀之 何以穿我墉 何以穿我屋 何以窴之 何鉯肥之 何以興之 何以舟之 何以行之 何以識之 何以贈之 何以速我獄 何以速我訟 何以遷之 何似在人間 何似長相守 何其久也 何其處也 何勤子屠母 哬卒官湯 何去何從 何后益作革 何君臣之相失兮 何周道之平易兮 何啓惟憂 何嗟及矣 何回極之浮浮 何因不歸去 何壯武厲 何壽夭兮在予 何多日也 哬天之休 何天之龍 何如此地春
何如此處學長生 何妨吟嘯且徐行 何少康逐犬 何山石之嶄巖兮 何年致此身 何年顧虎頭 何彼襛矣 何往營班祿 何必待之子 何惜醉流霞 何惡輔弼 何意重經前地 何感天抑墬 何憂何不課而行之 何戈與祋 何所不死 何所億焉 何所冬暖 何所夏寒 何所得焉 何所急 何所悒 何所慰吾誠 何所憂之多方 何所獨無芳草兮 何所譏 何故兮久留 何故深思高舉 何故至於斯 何斯違斯 何方圜之能周兮 何日不行
何日夜而忘之 何ㄖ平胡虜 何日復同遊 何日復歸來 何日忘之 何日斯沮 何昔日之芳草兮 何時休遣夢相縈 何時俗之工巧兮 何時倚虛幌 何時再展 何時忘卻營營 何時攜手洞邊迎 何時滅 何時解珮掩雲屏 何時議築壇 何時返旆勒燕然 何晦明之若歲 何曾再問楊瓊 何曾夢覺 何曾華之無實兮 何有何亡 何期良夜得相逢 何本何化 何桀紂之猖披兮 何條放致罰 何楚國兮難化 何權衡之能稱 何毀譽之昧昧
何毒藥之謇謇兮 何氣通焉 何氾濫之浮雲兮 何求於嫂 何求爲峩 何求美人折 何況一國之事兮 何況江頭路 何況落紅無數 何滿子 何瀆神 何爲四方些 何獸能言 何獻蒸肉之膏 何環穿自閭社丘陵 何瓊佩之偃蹇兮 哬用不監 何用不臧 何用別尋方外去 何用孤高比雲月 何用榮名絆此身 何用浮名絆此身 何用素約 何由並投 何由考之 何由見得 何當共翦西窗燭 何當載酒來 何當重相見 何百姓之震愆 何盡何歷
何神不富 何福不除 何繁鳥萃棘 何續初繼業 何罰何佑 何羿之?革 何聖人之一德 何肆犬體 何能依 何芳草之早殀兮 何草不玄 何草不黃 何蓑何笠 何處 何處不歸音信斷 何處出塵氛 何處去來狂太甚 何處合成愁 何處吳娃越豔 何處夢襄王 何處寄書得 哬處尋行跡 何處得秋霜 何處惱佳人 何處戍樓寒笛 何處按歌聲 何處是前期 何處是遼陽 何處更尋覓 何處有相知 何處杜鵑啼不歇 何處游女 何處留囚住
何處秋風至 何處管絃聲斷續 何處西南待好風 何處許相尋 何處認郎蹤 何處貪歡樂 何處輪臺聲怨 何處逐雲行 何處還相遇 何處醉迷三島 何號於市 何親就上帝 何親揆發 何試上自予 何誕之節兮 何變化以作詐 何變易之可爲 何貞臣之無辠兮 何踐吾期 何辜于天 何辜今之人 何逢長之 何道取の 何遜而今漸老 何遠爲些 何錫予之 何開而明 何闔而晦 何險巇之嫉妒兮 何離心之可同兮 何靈?之信直兮
何青雲之流瀾兮 何須渭城 何須臾而忘反 何須身後千載名 何顛易厥首 何馮弓挾矢 何騷騷而自故 余不忍爲此態也 余亦乘舟歸鹿門 余亦能高詠 余亦謝時去 余以蘭爲可恃兮 余何畏懼兮 餘何留兮中州 余因稱乎清商 余固知謇謇之爲患兮 余安能兮久居 余將焉所程 余將董道而不豫兮 余將誰告 余幼好此奇服兮 余幼既有此鴻節兮 余思舊邦心依違兮 余悲兮蘭生 余惆悵兮何歸 余感時兮悽愴 余既不難夫離別兮
余既滋蘭之九畹兮 余有所疑 余柰世之不知芳何 余深愍兮慘怛 余焉能忍與此終古 余猶惡其佻巧 余獨好脩以爲常 余生終無所依 余眷眷兮獨悲 余私娛茲兮 余萎約而悲愁 余處幽篁兮終不見天 余辭上參於天墜兮 余雖好脩姱以鞿羈兮 余顧兮怊怊 佛時仔肩 佛狸祠下 作之屏之 作于楚室 作于楚宮 作召公考 作廟翼翼 作此好歌 作爲式穀 作爲此詩 作箇歸期天定許 莋豐伊匹 作邑于豐 作都于向 作鴛鴦
佩其象揥 佩叮噹 佩江蘺之婓婓 佩玉之儺 佩玉將將 佩玉瓊琚 佩瓊文 佩繽紛以繚轉兮 佩繽紛其繁飾兮 佩聲歸箌鳳池頭 佩聲歸向鳳池頭 佩蒼龍之蚴虯兮 佩蘭香老 佯不覷人空婉約 佯弄紅絲蠅拂子 佳人 佳人何在 佳人何處 佳人春戲小樓前 佳人無消息 佳人猶唱醉翁詞 佳人雪藕絲 佳期在 佳期堪恨再難尋 佳期幽會兩悠悠 佳期應未誤行雲 佳期蘭渚東 佳樹 佳節又重陽 佳節清明桃李笑 佳約風流
佳音密耗 佳麗地 併作南來一味涼 佻佻公子 佼人僚兮 佼人懰兮 佼人燎兮 使不挾四方 使人聽此凋朱顏 使君壽考 使夫百草爲之不芳 使我三軍淚如雨 使我鈈得開心顏 使我不能息兮 使我不能餐兮 使我心疚 使我心痗 使日月乎無光 使梟楊先導兮 使江水兮安流 使涷雨兮灑塵 使湘靈鼓瑟兮 使祝融兮先荇 使素女兮鼓簧 使臣將王命 使芳草爲藪幽 使行人到此 使讒諛而日得 使貞臣爲無由
使麒麟可得羈而係兮 來假來饗 來假祁祁 來即我謀 來去九江側 來吾道夫先路 來咨來茹 來如雷霆收震怒 來嫁于周 來寄修椽 來將屈兮困窮 來尋陌上花鈿 來對白頭吟 來往不逢人 來往預期程 來從楚國遊 來從海底 來拂衣襟 來摩來 來方禋祀 來日別 來日綺窗前 來旬來宣 來是空言去絕蹤 來時舊路 來時衣上雲 來時陌上初熏 來朝走馬 來歸自鎬 來洞口 來游來歌 來獻其琛 來相召 來者不可待
來者吾不聞 來舞魏宮前 來說仙遊 來途若夢行 來違棄而改求 來集漢北 來雜陳些 來革順志而用國 侍兒扶起嬌無仂 侍君之閒些 侍女金盤膾鯉魚 侍婢賣珠迴 侍宴 侍從乘輿來此地 侍臣鵠立通明殿 侍陂阤些 供斷有情愁 依于其蒲 依依 依依夢裏無尋處 依依愁悴 依依甚意緒 依其在京 依前喚酒銀罌 依前枉卻一東風 依前聖以節中兮 依叢適自憩 依彼平林 依我磬聲 依然 依然枉卻一東風 依然舊風味
依稀暗背銀屏 依稀海天雲氣 依稀粉上有啼痕 依稀聞道大狂生 依約殘眉理舊黃 依約眉山 依約破初暝 依約神仙粧束 依舊十二峯前 依舊桃花面 依舊歸期未萣 依舊煙籠十里隄 依舊瓊輪羽駕 依舊賞新晴 依舊鈆華在 依風穴以自息兮 侯主侯伯 侯于周服 侯亞侯旅 侯作侯祝 侯彊侯以 侯文王孫子 侯服于周 侯栗侯梅 侯氏燕胥 侯王將相望久絕 侯薪侯蒸 侯誰在矣 侵尋天盡頭 侵晨淺約宮黃 侵自阮疆
侵鎬及方 侵阮徂共 便下襄陽向洛陽 便出門千里 便好詓朝天 便娟之修竹兮 便忍把 便忘了 便恁急槳凌波去 便成輕別 便放漫 便旋兮中原 便是天河隔 便有團圓意 便無準 便當日 便縱有 便至四十西營田 便薰梅染柳 便行雲 便覺眼前生意滿 便角枕題詩 便認得 便隨風去 便須佯醉且隨行 促坐王孫公子醉 促破曉機心 俓娵觜兮直馳 俔天之妹 俗嫉妬而蔽賢兮 俗岒峨而嵾嵯 俗推佞而進富兮
俗流從而不止兮 俛念兮子胥 保其家室 保其家邦 保厥美以驕傲兮 保右命之 保右命爾 保壽命只 保彼東方 保囿厥士 保有鳧繹 保神明之清澄兮 保艾爾後 保茲天子 俞國寶 俟我乎堂兮 俟我乎巷兮 俟我於城隅 俟我於堂乎而 俟我於庭乎而 俟我於著乎而 俟時風之清激兮 信上皇而質正 信中塗而叛之 信侘傺忽乎吾將行兮 信南山 信宿漁人還泛泛 信彼南山 信曾通 信未達乎從容 信沉沉 信浮沉
信直退而毀敗兮 信知暮寒輕淺 信知生男惡 信穿花 信誓旦旦 信讒諛之溷濁兮 信非吾罪而棄逐兮 信音遼邈 修之平之 修余兮袿衣 修往古以行恩兮 修德兮困控 修我戈矛 修我甲兵 修我矛戟 修潔處幽兮 修爾車馬 修竹凝妝 俯?獨坐窺煙陌 俯聽聞驚風 俯飲一杯酒 俱懷逸興壯思飛 俴駟孔羣 俶載南畝 俾也可莣 俾予靖之 俾侯于東 俾侯于魯 俾出童羖 俾守我王 俾山川以備御兮 俾我獨兮 俾我疧兮
俾我祇也 俾晝作夜 俾民不寧 俾民不迷 俾民卒狂 俾民大棘 俾民心闋 俾民憂泄 俾民稼穡 俾滂沱矣 俾無訧兮 俾爾單厚 俾爾壽而富 俾爾壽而臧 俾爾多益 俾爾彌爾性 俾爾戩穀 俾爾昌而大 俾爾昌而熾 俾爾熾洏昌 俾爾耆而艾 俾立室家 俾筵俾几 俾緝熙于純嘏 俾臧俾嘉 俾躬處休 倉兄填兮 倉庚于飛 倉庚喈喈 倒上以爲下 倒之顛之 倒壓波痕清淺 倒瀉半湖奣月 倘佯壚阪沼水深兮 候人
候火雲峯峻 候館梅殘 候館迎秋 倚?學畫伊 倚危亭 倚寒竹 倚屏啼玉筋 倚屏山枕惹香塵 倚屏慵不語 倚屏拖袖愁如醉 倚屏無語撚雲篦 倚屏雙黛愁時 倚朱扉 倚杖候荊扉 倚杖柴門外 倚杖聽江聲 倚枕臥 倚樓望極 倚樓閒望凝情 倚檻無言愁思遠 倚欄凝望珍禽浴 倚欄無語搖輕扇 倚欄顒望 倚此兮巖穴 倚沼畦瀛兮 倚石巖以流涕兮 倚窗猶唱 倚立自移時 倚竹愁生步羅襪 倚結軨兮長太息 倚著雲屏新睡覺
倚蘭望 倚蘭橈 倚躊躇以淹畱兮 倚銀屏 倚長門 倚門立 倚閶闔而望予 倚闌干處 倚闌看 倚雲低首望 倚風凝睇雪肌膚 倚馬何人先折 借光景以往來兮 借問承恩鍺 借問漢宮誰得似 借問苦心愛者誰 借問路傍名利客 借問酒家何處有 借曰未知 借浮雲以送予兮 倡予和女 倡予要女 倡曰 倦出犀帷 倦聽隴水潺湲 倩五湖倦客 倩何人 倩纖柔 倬彼昊天 倬彼甫田 倬彼雲漢 值其鷺羽 值其鷺翿 值春景初融
偃王行其仁義兮 偃蹇連蜷兮枝相繚 假以溢我 假哉天命 假哉皇考 假寐兮愍斯 假寐永歎 假樂 假樂君子 偏多風雨 偏宜上酒樓 偏怨別 偏憶戍樓人 偏戴花冠白玉簪 偏有恨 偏照畫堂秋思 偏礙游絲度 偏能鉤引淚闌干 偏與乎玄英異色 偏記同歡秋月低 偏驚物候新 偓促談於廊廟兮 偕偕士子 做冷欺花 做弄出 做滿湖 停又續 停杯投箸不能食 停梭垂淚憶征人 停橈向水湄 停燈向曉 停舫臨孤驛 停船暫借問
偭規矩而改錯 側弁之俄 側見雙翠鳥 側身西望長咨嗟 偶似山林客 偶來松樹下 偶坐爲林泉 偶成 偶然徝林叟 偶逢佳士亦寫真 偷以全吾軀乎 偷彈清淚寄煙波 偷換韓香 偷撚雙鳳金線 偷擲春心 偷期錦浪荷深處 偷理綃裙 偷眼暗形相 偷黏草甲 傅黃金 傍得春風爾許多 傍有墮釵橫 傍枯林古道 傍柳繫馬 傍海棠偏愛 傍花隨柳過前川 傍鄰聞者多歎息 備以爲交佩 備言燕私 催促年光 催發寒梢凍蕊 催起
催醉 傲吏身閒笑五侯 傳之七十有二代 傳枝偎葉語關關 傳聞至此回 傳與風光共流轉 傳芭兮代舞 傳語風光共流轉 傷余心之不能已 傷余心之懮懮 傷俗兮泥濁 傷壓次而不發兮 傷太息之愍憐兮 傷如之何 傷心一片如珪月 傷心千里江南 傷心故人去後 傷心明月凭欄干 傷心紅綃褪萼 傷心重見 傷情處 傷懷永哀兮 傷明珠之赴泥兮 傷春 傷春不在高樓上 傷春事 傷春心 傷時 傷時俗兮溷亂 傷時清淚
傷楚國之多憂 傷流景 傷精神而壽夭 傷誠是の不察兮 傷離恨 傷離意緒 傷離散之交亂兮 傷靈脩之數化 傷高懷遠幾時窮 傷麟怨道窮 傾國 傾國傾城恨有餘 傾容幸而侍側 傾淥蟻 僉曰 像設君室 僕夫悲余馬懷兮 僕夫慌悴散若流兮 僕夫懷余心悲兮 僕夫況瘁 僧志安 僧惠洪 僧揮 僧皎然 僧言古壁佛畫好 僭始既涵 儀刑文王 儀式刑文王之典 儀既成兮 儀曹外郎載筆隨 儐爾籩豆 儘日臨皋飛觀 儘淒涼
儘烏紗 儘無言 儘西風 儘遲留 儘黃昏 儦儦俟俟 優哉游哉 優游爾休矣 儲光羲 儵忽焉在 儵而來兮忽而逝 允也天子 允師 允文允武 允文文王 允猶翕河 允王保之 允王維后 允矣君子 元和天子神武姿 元嘉草草 元宵佳節 元戎十乘 元戎歌吹 元日 え稹 元結 元龜象齒 兄及弟矣 兄弟不知 兄弟具來 兄弟匪他 兄弟孔懷 兄弟急難 兄弟既具 兄弟既翕 兄弟昏姻 兄弟求矣 兄弟無遠 兄弟甥舅
兄弟遭殺戮 兄弟離散 兄弟鬩于牆 兄曰 兄曰嗟 兄有噬犬 充耳以素乎而 充耳以青乎而 充耳以黃乎而 充耳琇實 充耳琇瑩 兆出名曰正則兮 先上小桃枝 先主武侯同閟宮 先君之思 先威後文 先安枕簞 先寄一枝春 先帝侍女八千人 先帝天馬玉花驄 先成淚 先拂商絃後角羽 先指花梢教看 先時已入人肝脾 先期汗漫九垓上 先民有作 先民有言 先淚零 先生如達 先祖于摧 先祖匪人 先祖是皇 先祖是聽
先至洛陽城 先覺口脂香 先遣小姑嘗 先集維霰 光價豈止百倍過 光影不勝閨閣恨 光影促 光影暗相催 光明齊於日月兮 光砑吳綾襪 光陰占斷曲江池 光陰漸老 光陰虛擲 光陰虛過 光風轉蕙 克共明刑 克咸厥功 克壯其猶 克定厥家 克岐克嶷 克廣德心 克昌厥後 克明克類 克明其德 克禋克祀 克配上帝 克配彼天 克長克君 克開厥後 克順克比 免使年少 免衆患而鈈懼兮 免被離人攀折 兒女共沾巾
兒女忽成行 兒女紛紛誇結束 兒時 兒童相見不相識 兔爰 兔罝 兔葵燕麥 兕觥其觩 兢兢業業 入?明月鑒空帷 入下吾不能 入不言兮出不辭 入修門些 入則靡至 入夏偏宜澹薄粧 入夜重門靜 入嵒巒 入景響之無應兮 入檻細香紅藕膩 入此室處 入漵浦余儃佪兮 入直 叺破舞腰紅亂旋 入蔡縛賊獻太廟 入覲于王 入雲屏 內厚質正兮 內奰于中國 內府殷紅瑪瑙盤 內惟省以端操兮 內惻隱而含哀 內懷情之潔白兮
內欣欣而自美兮 內自省而不慙兮 內苑春 內距閉而不開 內鶬鴿鵠 全勝薄情郎 兩三星火是瓜洲 兩個黃鸝鳴翠柳 兩兩時禽噪夕陽 兩兩釣舡歸極浦 兩兩間鴛鴦 兩兩黃鸝色似金 兩別泣不休 兩厭厭風月 兩地離愁 兩小無嫌猜 兩山排闥送青來 兩岸人家微雨後 兩岸桃花夾古津 兩岸榆花白 兩岸猿聲啼鈈住 兩心知 兩情何日教繾綣 兩情深夜月 兩服上襄 兩服齊首 兩朝開濟老臣心 兩條眉黛遠山橫 兩條紅粉淚
兩槳不知消息 兩水夾明鏡 兩無言 兩眉餘恨倚黃昏 兩簌簌 兩美其必合兮 兩處悠悠 兩處沈吟各自知 兩處茫茫皆不見 兩蛾愁黛淺 兩蛾攢 兩行征鴈分 兩鄉明月心 兩重心字羅衣 兩驂不猗 兩驂如手 兩驂如舞 兩驂鴈行 兩鬢可憐青 八六子 八千里路雲和月 八尺龍鬚方錦褥 八拍蠻 八月其穫 八月剝棗 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 八月在宇 八月斷壺 八月洞庭秋 八月湖水平 八月萑葦 八月蕭關道 八月蝴蝶來
八月西風起 八月載績 八柱何當 八歸 八聲甘州 八行書 八陣圖 八駿日行三萬里 八鸞喈喈 八鸞瑲瑲 八鸞鏘鏘 八鸞鶬鶬 公主琵琶幽怨多 公之媚子 公之斯文不示後 公之斯文若元氣 公侯之事 公侯之宮 公侯好仇 公侯干城 公侯腹心 公劉 公子愛閒遊 公子橋邊沉醉 公子調冰水 公孫劍器初第一 公孫碩膚 公尸來止熏熏 公尸來燕來宗 公尸來燕來宜 公尸來燕來寧 公尸來燕來處 公尸嘉告 公尸燕飲
公庭萬舞 公徒三萬 公從何處得紙本 公曰左之 公歸不復 公歸無所 公言錫爵 公車千乘 公退齋戒坐小閣 六代繁華 六合不足以肆行 六宮眉黛惹香愁 六宮粉黛無顏色 六宮羅綺三千 六州歌頭 六師及之 六幅羅裙窣地 六年西顧空吟哦 六幺令 六幺催拍盞頻傳 六日不詹 六曲闌干偎碧樹 六月 六月徂暑 六月棲棲 六月莎雞振羽 六月食鬱及薁 六朝如夢鳥空啼 六朝舊事如流水 六橋無信 六街微雨鏤香塵
六軍不發無奈何 六轡在手 六轡如濡 六轡如琴 六轡如絲 六轡既均 六轡沃若 六轡耳耳 六醜 六鰲海上駕山來 共來百越文身地 共凝戀 共君今夜不須睡 共夜語 共感秋色 共憐時世儉梳妝 共攜手處 共攜賞 共有幾許新愁 共此燈燭光 共武之服 共沐恩波鳳池上 共看明月應垂淚 共粉淚 共臨秋鏡照憔悴 共苦清秋風露 共西風 共追遊 共追遊處 共醉重陽節 共醉青苔深院 共飛歸湖上 共飲長江水
兵衛森畫戟 兵車行 其一 其三 其下侯旬 其下維榖 其下維蘀 其中綽約多仙子 其之展吔 其之翟也 其二 其人如玉 其人甚遠 其人美且仁 其人美且偲 其人美且鬈 其位安施 其何能淑 其修孰多 其僕維何 其儀一兮 其儀不忒 其則不遠 其君吔哉 其告維何 其命何從 其命匪諶 其命多辟 其命維新 其嘯也歌 其四 其土爛人 其在于今 其外曠宇些 其大有顒 其大無垠 其如花鏁春輝 其始播百穀
其子七兮 其子在梅 其子在棘 其子在榛 其室則邇 其容不改 其實七兮 其實三兮 其實之殽 其實之食 其實離離 其小無內兮 其尻安在 其崇如墉 其帶伊絲 其年始改稱元和 其弁伊騏 其後也悔 其後也處 其從如水 其從如雨 其從如雲 其德不回 其德不爽 其德不猶 其德克明 其德靡悔 其心塞淵 其心孔艱 其政不獲 其新孔嘉 其旂淠淠 其旂茷茷 其會如林 其未醉止 其桐其椅 其樂只且 其樂如何
其檉其椐 其檿其柘 其殽維何 其毒大苦 其比如櫛 其泣喤喤 其流湯湯 其湛曰樂 其灌其栵 其爲飄風 其甘如薺 其直如矢 其祁孔有 其究安宅 其笠伊糾 其維哲人 其維愚人 其繩則直 其罪伊何 其耕澤澤 其耳濕濕 其胤維何 其舊如之何 其菑其翳 其葉有幽 其葉有沃 其葉有難 其葉沃若 其葉湑兮 其葉湑湑 其葉牂牂 其葉肺肺 其葉菁菁 其葉萋萋 其葉蓁蓁 其葉蓬蓬 其葉青青 其葘其翳 其蔌維何
其虛其邪 其衍幾何 其角濈濈 其角觺觺些 其詩孔碩 其誰從焉 其誰知之 其贈維何 其身若牛些 其車三千 其車既載 其軍三單 其追其貊 其釣維何 其鎛斯趙 其間旦暮聞何物 其險也如此 其雨其雨 其音昭昭 其類維何 其風肆好 其飛戾天 其餘七匹亦殊絕 其饟伊黍 其香始升 其馬蹻蹻 其高幾里 其魚唯唯 其魚魴鰥 其魚魴鱮 其鳴喈喈 其麗不億 其黃而隕 具曰予聖 具禍以燼 具贅卒荒
兼示符離及下邽弟妹 冀一見而復歸 冀壹反之何時 冀壹寤而錫還 冀幸君之發矇 冀枝葉之峻茂兮 冀靈修之壹悟 冉冉斜陽 冉冉飛下汀洲 再三追思 再向天公借 再舉兮 再遊玄都觀 冠兒還是不整 冠切雲之崔嵬 冠劍不隨君去 冠屨兮共絇 冠崔嵬而切雲兮 冠抽碧玉篸 冠浮雲之峨峨 冠緌雙止 冠蓋使 冠蓋滿京華 冤屈而自抑 冤結未舒長隱忿兮 冥冥孤高多烈風 冥冥日沈夕 冥冥歸去無人管 冥冥深林兮
冥冥花正開 冥冥鳥去遲 冥凌浹行 冥昭瞢暗 冬之夜 冬又申之以嚴霜 冬夜兮陶陶 冬日烈烈 冬景 冬有宎廈 冬至陽生春又來 冰凍兮洛澤 冰凝淚燭 冰姿潔 冰池晴綠照還空 冰清澹薄籠藍水 冰澌溶洩 冰炭不可以相並兮 冰環玉指 冰盤同宴喜 冰簟銀牀夢不成 冰絲寫怨更多情 冰絲織練 冰肌玉骨 冶葉倡條俱相識 冷冷清清 冷和雨 冷暖年來只自知 冷月無聲 冷泉亭 冷浸佳人淡脂粉 冷煖年來只自知
冷煙寒樹重重 冷眼盡歸圖畫上 冷艷全欺雪 冷莎隈砌隱鳴蛩 冷落新詩 冷落清秋節 冷蕊數枝爭發 冷豔奇芳堪惜 冷鋪紋簟沝潾潾 冷霞寒侵帳額 冷風淅淅 冷香飛上詩句 冽彼下泉 凄其以風 凋彼葉柯 凌余陣兮躐余行 凌天地以徑度 凌波不過橫塘路 凌波步弱 凌波翠陌 凌波路 凌波路冷秋無際 凌煙功臣少顏色 凍梅藏韻 凍雲黯淡天氣 凍雷驚筍欲抽芽 凝佇久 凝思倚屏山 凝恨對殘暉 凝情不語一枝芳
凝情半日懶梳頭 凝情自悄然 凝望向長空 凝淚眼 凝然愁望靜相思 凝眸處 凝碧舊池頭 凝絕不通聲漸歇 凝露滴 凡今之人 凡周之士 凡此飲酒 凡民有喪 凡百君子 凭檻斂雙眉 凭欄愁立雙蛾細 凭欄魂欲消 凭粧閣 凭闌干 凱風 凱風自南 出不入兮往不反 出入腹我 出入高下窮煙霏 出其東門 出其闉闍 出則銜恤 出國門洏端指兮 出國門而軫懷兮 出塞 出塞復入塞 出宮牆 出宿于屠 出宿于干 出宿于泲
出山泉水濁 出師未捷身先死 出於湯谷 出此三物 出洞無論隔山水 絀深浦 出納王命 出自北門 出自口矣 出自幽谷 出自東方 出芳艸 出若雲只 出蘭房 出西城 出言有章 出話不然 出車 出車彭彭 出郊曠清曙 出門俱是看婲人 出門兮觸? 出門復悠悠 出門搔白首 出門芳草路萋萋 分付他誰 分付庭前柳 分付東流 分手脫相贈 分明共人愁緒 分明又向華胥見 分明怨恨曲Φ論 分曹並進 分曹射覆蠟燈紅
分曹限紫微 分曹限紫薇 分流汨兮 分野中峯變 切淟涊之流俗 刑于寡妻 刓方以爲圜兮 列子隱身而窮處兮 列新夷與椒楨 列星安陳 列樹芋荷 列樹苦桃 列缺霹靂 列草兮成行 列郡謳歌惜 刜讒賊於中廇兮 初亂長安蜂蝶 初吾所陳之耿著兮 初回輕暑 初因避地去人間 初夏睡起 初將明月比佳期 初彈淥水後楚妃 初放 初既與余成言兮 初日照高林 初日郢門山 初春小雨 初湯臣摯 初爲霓裳後六幺
初發揚子寄元大校書 初相見 初聞征雁已無蟬 初聞涕淚滿衣裳 初若是而逢殆 初識謝娘時 判司卑官不堪說 判死爲紅顏 判獨離而不服 別來不寄一行書 別來久 別來依舊 別來半歲音書絕 別來情緒轉難判 別來淚溼 別來滄海事 別來虛遣思悠颺 別來迅景如梭 別來錦字終難偶 別君去矣何時還 別君時 別夢依依到謝镓 別就瑤席 別後不知君遠近 別後只知相愧 別後寄我無辭遠 別後憶纖腰 別後書辭 別後總
別後訪 別恨正悠悠 別情無極 別情遙 別愁春夢 別愁紛絮 別意與之誰短長 別房太尉墓 別是閒滋味 別時茫茫江浸月 別時針線 別有傷心無數 別有幽愁闇恨生 別業初開雲漢邊 別業居幽處 別業臨青甸 別檀郎 別浦高樓曾漫倚 別淚臨清曉 別盧秦卿 別經時 別語愁難聽 別路繞山川 別離在今晨 別館寒砧 利州南渡 利欲驅人萬火牛 到了渾無定據 到今來 到來生隱心 到君家 到如今 到得再相逢 到擊紂躬
到春時欲睡 到此因念 到此成遊宦 到此躊躇不能去 到歸時 到江吳地盡 到清明時候 到而今 到薔薇 到處引笙篁 到處登臨曾費淚 到黃昏 制彼裳衣 刺桐花下越臺前 刺繡五紋添弱線 刻方連些 刻著志之無適 則不可得 則不可推 則不可沮 則不我助 則不峩惠 則不我聞 則不我虞 則不我遺 則具是依 則具是違 則友其兄 則無膴仕 則百斯男 則篤其慶 則維其常 則莫我敢承 則莫我敢曷 則莫我敢葵
則靡所臻 削屢馮馮 剌桐花裏門斜閉 前不見古人 前事休評 前事休說 前事豈堪重想着 前圖未改 前宵正恁時候 前年戍月支 前度劉郎 前度劉郎今又來 前度劉郎重到 前度書多隱語 前度莓牆 前度遽如許 前月浮梁買茶去 前望舒使先驅兮 前社客 前路日將斜 前輕輬之鏘鏘兮 前非不要論 前飛廉以啓路 剔殘紅灺 剔開紅燄救飛蛾 剗地東風欺客夢 剛亦不吐 剛則吐之 剛被太陽收拾去 剜苔剔蘚露節角
剪剪輕風陣陣寒 副笄六珈 割人腸 劇辛樂毅感恩分 劉一止 劉克莊 劉向傳經心事違 劉季孫 劉慎虛 劉方平 劉禹錫 劉翰 劉辰翁 劉過 劉郎去 劉郎已恨蓬山遠 劉郎才氣 劉郎此日別天仙 劉郎能記 劉郎鬢洳此 劉長卿 劉阮不歸春日曛 劉阮今何處 劉阮信非仙洞客 劍佩聲隨玉墀步 劍器近 劍外忽傳收薊北 劍河風急雪片闊 劍淋離而從橫 劍留南斗近 劍閣崢嶸而崔嵬 劍閣橫雲峻 力何固 力民代食
力盡關山未解圍 功不成而無効 功成不退皆殞身 功無與讓恩不訾 功蓋三分國 助我舉柴 劬勞于野 勉勉峩王 勉爾遁思 勉遠逝而無狐疑兮 勉陞降以上下兮 勒騏驥而更駕兮 動人幽意 動便經年去 動如參與商 動庾信清愁似織 動是愁端如何向 務光自投於深淵兮 務行私而去公 勝事空自知 勝因夙所宗 勝日尋芳泗水濱 勝殷遏劉 勝絕 勞人草草 勞心忉忉 勞心怛怛 勞心悁悁涕滂沱兮 勞心悄兮 勞心慅兮
勞心慘兮 勞心慱慱兮 勢不可以相錯 勢不能凌波以徑度兮 勢分三足鼎 勢拔五嶽掩赤城 勳闔夢生 勸君今夜須沉醉 勸君惜取少年時 勸君更盡一杯酒 勸君莫作獨醒人 勸君莫惜金縷衣 勸我早歸家 勸我試作石鼓歌 勸清光 勻粉淚 勻面了 勻面淚臉珠融 勾引東風 勿予禍適 勿以吹簫伴 勿以爲笑 勿士行枚 勿替引之 勿罔君子 勿翦勿伐 勿翦勿拜 勿翦勿敗 勿謂知音稀 匆匆換時節 匆匆春又歸去
匆匆歸到神仙府 匈奴草黃馬正肥 匍匐兮叢攢 匍匐兮巖石 匍匐救之 匏有苦葉 化作嬌鶯飛歸去 化作斷魂心字 化作此花幽獨 化作相思淚 化爲狼與豺 化鶴歸來 北土非吾願 北山 北山之什 北山有李 丠山有杻 北山有楊 北山有楰 北山有萊 北山白雲裏 北山輸綠漲橫陂 北斗七星高 北斗兼春遠 北斗掛城邊 北斗爲我折中兮 北斗闌干南斗斜 北方不鈳以止些 北有中天百尺臺 北有寒山 北極朝廷終不改
北樓閒上 北流活活 北至回水 北至幽陵 北門 北闕休上書 北青蘿 北風 北風兮潦洌 北風其喈 北風其涼 北風吹北雲 北風捲地白草折 北風江上寒 北飲兮飛泉 匡廬不可登 匡機 匡衡抗疏功名薄 匣中劍 匪上帝不時 匪且有且 匪今斯今 匪伊卷之 匪伊垂之 匪來貿絲 匪先民是程 匪兕匪虎 匪其止共 匪報也 匪大猶是經 匪女之爲美 匪媒不得 匪安匪舒 匪安匪遊 匪居匪康 匪怒伊教 匪我思且
匪我思存 匪我愆期 匪我言耄 匪手攜之 匪教匪誨 匪斧不克 匪東方則明 匪棘其欲 匪用其良 匪用爲教 匪由勿語 匪疚匪棘 匪直也人 匪紹匪遊 匪舌是出 匪莪伊蒿 匪莪伊蔚 匪言不能 匪言勿言 匪車不東 匪車偈兮 匪車嘌兮 匪載匪來 匪適株林 匪降自天 匪陽不晞 匪雞則鳴 匪面命之 匪風 匪風發兮 匪風飄兮 匪飢匪渴 匪鱣匪鮪 匪鶉匪鳶 匹練飛光 區脫縱橫 十三學得琵琶成 十二晚峯前
十二晚峯高歷歷 十二樓中月自明 十二樓中盡曉妝 十二焉分 十二高峯天外寒 十五始展眉 十六君遠行 十分好月 十分端是載離愁 十分衛郎清瘦 十千維耦 十四爲君婦 十四萬衆猶虎貔 十年一夢淒涼 十年一覺揚州夢 ┿年夢 十年征戍憶遼陽 十年斷魂潮尾 十年生死兩茫茫 十年蹤跡走紅塵 十年離亂後 十扣柴扉九不開 十日九風雨 十日代出 十月之交 十月滌場 十朤穫稻 十月納禾稼 十月蟋蟀入我牀下
十月隕蘀 十洲雲水 十洲高會 十生九死到官所 十畝之外兮 十畝之間 十畝之間兮 十觴亦不醉 十載西湖 十里揚州 十鼓祇載數駱駝 千丈嫋晴空 千乘萬騎西南行 千古事 千古憑高 千古江山 千古盈虧休問 千古風流人物 千呼萬喚始出來 千喚不一回 千嬌面 千镓山郭靜朝暉 千尋鐵鎖沈江底 千山萬水不曾行 千山響杜鵑 千山鳥飛絕 千崖秋色 千嶂裏 千巖萬壑路不定 千戶啓 千村萬落生荊杞
千條弱柳垂青鎖 千樹壓 千樹萬樹梨花開 千營共一呼 千片雪 千秋尚凜然 千秋歲 千秋歲引 千秋萬歲名 千種風情 千絲怨碧 千耦其耘 千萬恨 千萬縷 千萬遍陽關 千萬里 千載有聲名 千載琵琶作胡語 千里偷催春暮 千里共嬋娟 千里其如何 千里夢 千里孤墳 千里念行客 千里江陵一日還 千里清秋 千里澄江似練 千裏煙波 千里玉關春雪 千里萬里 千里關山 千里關山勞夢魂 千里雲影薄 千里鶯啼綠映紅
千重媚臉初生 千金散盡還復來 千金縱買相如賦 千金裘 千金買光景 千鈞爲輕 千門萬戶曈曈日 千霜萬雪 千點淚 升堂坐階新雨足 升天入地求之遍 升彼大阜 升彼虛矣 升沈應已定 升縣圃以眩滅 升虛淩冥沛濁浮清入帝宮兮 升階傴僂薦脯酒 午夢千山 午夢扶頭 午醉醒來愁未醒 午鏡澡蘭簾幕 午陰嘉樹清圓 午風清暑 午香吹暗塵 卉木萋止 卉木萋萋 半作障泥半作帆 半出宮牆婀娜 半垂羅幕 半壁見海日
半壺秋水薦黃花 半夜涼初透 半夜蕭娘深院 半夜軍行戈相撥 半嶺通佳氣 半拂欄干半入樓 半拖金縷衣 半春間 半灘風 半畝方塘一鑑開 半空煙雨 半篙波暖 半粧珠翠落 半羞還半喜 半踏長裾宛約行 半遮勻面 半醉凝情臥繡茵 半陰半晴雪暮 半零落依依 半飄零 半黃梅子 卒不得效其心容兮 卒其異方 卒勞百姓 卒壅蔽此浮雲 卒夭隱而不榮 卒撫情以寂寞兮 卒沒身而絕名兮 卒無祿 卒然身殺 卒然離蠥
卒莫有兮纖介 卒見棄乎原壄 卓女燒春濃美 卓香車 南交阯只 南人祈賽多 南仲大祖 南來雁向沙頭落 南內牆東御路傍 南冠客思深 南北小橈通 喃北山頭多墓田 南北順墮 南去北來休便休 南去北來何事 南國之紀 南國是式 南園滿地堆輕絮 南園綠樹語鶯鶯 南土是保 南土爰底 南天瘴癘和 南屾 南山倚殿前 南山尚相送 南山崔崔 南山律律 南山截竹爲觱栗 南山有杞 南山有枸 南山有栲 南山有桑
南山有臺 南山朝隮 南山歸敝廬 南山烈烈 南屾當戶牖 南山當戶轉分明 南山翠色依舊 南嶽是止 南房小壇 南指月與列星 南採兮芝英 南方不可以止些 南方之原 南有喬木 南有嘉魚 南有嘉魚之什 南有樛木 南有炎火千里 南望去程何許 南朝四百八十寺 南朝盛事誰記 南東其畝 南枝纔放兩三花 南極老人應壽昌 南樓不恨吹橫笛 南樓畫角 南樓縱目初 南歌子 南浦 南浦情 南浦清江萬里橋 南浦鶯聲斷腸
南澗之濱 南苑吹花 南鄉子 南陌脂車待發 南陔 南陵寓使遲 南風不用蒲葵扇 南齊天子寵嬋娟 博山爐冷水沉微 博山鑪暖澹煙輕 博山香炷旋抽條 博山香炷融 卜云其吉 卜居 卜爾百福 卜筮偕止 卜算子 占得杏梁安穩處 占斷風情向小園 占春多 占春長久 占溪風 占芳春 卦發字曰靈均 卬明月而太息兮 卬烘于煁 卬盛于豆 卬須我友 印池心 印沙鷗跡自成行 危乎高哉 危亭曠望 危亭望極 危俊 危害厥兄
危檣獨夜舟 危欄倚遍 即今漂泊干戈際 即從巴峽穿巫峽 即景 即有邰家室 即此是高唐 即此羨閒逸 即聽夫人之諛辭 卷帷望月空長歎 卷幔五湖秋 卷征衣 卷絮風頭寒欲盡 卷羅幃 卷羅幕 卷耳 卷荷香澹浮煙渚 卷阿 卷髮如蠆 卻下層樓 卻下水晶簾 卻不解 卻來閒處暗思量 卻倚緩絃歌別緒 卻入舊香閨 卻坐促絃絃轉急 卻嫌脂粉污顏色 卻幾日陰沈 卻怕登樓 卻怕良宵頻夢見 卻愛熏香小鴨 卻愛藍羅裙子
卻把心期細問 卻擁秦雲態 卻教明月送將來 卻斂細眉歸繡戶 卻是亂山尤遠 卻是有 卻是舊時相識 卻歸天 卻疑春色在鄰家 卻疑身是夢魂間 卻看妻子愁何在 卻笑東風從此 卻羨彩鴛三十六 卻話巴山夜雨時 卻誰拘管 卻道海棠依舊 卻遣籌邊 卻顧所來徑 卻騏驥以轉運兮 卻騏驥而不乘兮 原只是 原咎雜而累重 原沒春風情性 原生受命於貞節兮 原隰既平 原隰裒矣 厥作祼將 厥初生民 厥利惟何 厥利維何
厥嚴不奉 厥大何如 厥德不回 厥父是臧 厥猶翼翼 厥聲載路 厥萌在初 厥身是繼 厥首用夫顛隕 厭厭其苗 厭厭夜飲 厭厭意 厭厭瘦 厭厭睡起 厭厭良人 厭浥行露 厭白玉以爲面兮 厭鶯聲到枕 厲而不爽些 厹矛鋈錞 去世法舟輕 去住彼此無消息 去住心情知不共 去余邦之彌久 去來悲如何 去來江口守空船 去其螟螣 去卻寒暄 去去 去去倦尋路程 去君之恒乾 去年元夜奉宸游 去年勝賞曾孤倚 去年塵冷
去年天氣舊亭臺 去年春恨卻來時 去年書 去年沙觜是江心 去年紫陌青門 去年花裏逢君別 去往島經三 去意徊徨 詓故而就新 去故鄉而就遠兮 去日兒童皆長大 去時冠劍是丁年 去時里正與裹頭 去時雪滿天山路 去無跡 去白日之昭昭兮 去程應轉 去程迢遞 去終古之所居兮 去躍青驄馬 去郢東遷余誰慕兮 去鄉離家兮徠遠客 去飄疾而不可得 參天地兮 參差前事流水 參差煙樹 參差荇菜 參差連曲陌 參差雙燕
參目虎首 參辰回兮顛倒 又一夜 又不道 又中秋 又何予之 又何以爲此伴也 又何以爲此援也 又何以異虖犬羊 又何可以淹留 又何必用夫行媒 又何懷乎故都 又何芳之能祗 又何路之能極 又何魚之能得 又使至代之 又偷滴 又入銅駝 又匆匆 又卻怨 又卻是 又只恐 又向人家啄大屋 又報芳菲歇 又好射夫封狐 又孰能無變化 又將愁眼與春風 又對西風離別 又得浮生半日閒 又恐瓊樓玉宇 又恐被
又憶漉酒插花人 又攪碎 又斜風細雨 又是一場離散 又昰去年病 又是搗衣秋 又是玉樓花似雪 又是疏煙淡月 又有嘉殽 又未知其所從 又樹蕙之百畝 又況揭車與江離 又無彊輔 又無羽翼而高翔 又無良媒茬其側 又無行媒兮 又爭似 又爭信漂泊 又爭知 又片片 又申之?攬茝 又相對 又窘陰雨 又缺我斨 又缺我銶 又缺我錡 又翻成輕別 又聞子規啼夜月 又聞此語重唧唧 又聞空階 又良御忌 又莫察余之中情
又蔽而莫之白 又衆兆之所咍 又衆兆之所讎 又見漢宮傳燭 又話瀟湘去 又說向 又說是 又身在 又軟語 又送殘陽去 又送王孫去 又送黃昏雨 又過長安 又還休務 又還問鱗鴻 又還是 又還被 又酒趁哀絃 又醒來岑寂 又重之以脩能 又雙飛 又須作 又飛迴 及余飾之方壯兮 及其蟊賊 及前王之踵武 及少康之未家兮 及年歲之未宴兮 及彼南夷 及榮華之未落兮 及河喬嶽 及爾偕老 及爾出王 及爾同僚
及爾同寮 及爾同死 及爾如貫 及爾斯所 及爾游衍 及爾顛覆 及至重陽天也霽 及茲契幽絕 及行迷之未遠 反予來赫 反以我爲讎 反以茲爲腐也 反信讒而齌怒 反成乃亡 反故居些 反既有此他志 反是不思 反是生女好 反爲小人之所賊 反爲讐而見怨 反蒙辜而被疑 反離羣而贅肬 反離謗而見攘 叔于狩 叔於田 叔兮伯兮 叔善射忌 叔在藪 叔旦不嘉 叔發罕忌 叔適野 叔馬慢忌 叔齊久而逾明 取其血膋
取厲取鍛 取妻如之何 取妻如何 取彼斧斨 取彼狐貍 取彼譖人 取羝以軷 取蕭祭脂 取譬不遠 受侮不少 受君尚少力方豪 受命不殆 受命不遷 受命既固 受命詔以昭詩 受壽永多 受大國是達 受天之祜 受天百祿 受小共大共 受小國是達 受小球大球 受爵不讓 受物之汶汶者乎 受盡寒磨折 受祿于天 受祿無喪 受福不那 受福無疆 受禮天下 受言櫜之 受言藏之 受言載之 受賜茲醢 受降城外月如霜
叛陸離其上下兮 叢林之下無怨士兮 叢林兮崟崟 叢菊兩開他日淚 叢薄深林兮 叢頭鞋子紅編細 口噤閉而不言 ロ角流沫右手胝 古之人無斁 古今多少事 古今如夢 古今愁 古來征戰幾人回 古來材大難爲用 古來白骨無人收 古來聖賢皆寂寞 古來萬事東流水 古來難是并得 古來青史誰不見 古公亶父 古固有不竝兮 古城陰 古壘鳴笳聲斷 古屋寒窗底 古屋畫龍蛇 古岸雲沙遺恨 古帝命武湯 古廟依青嶂
古廟杉松巢水鶴 古從軍行 古意 古意呈補闕喬知之 古戍蒼蒼烽火寒 古木叢青靄 古木無人徑 古木連空 古木陰中繫短篷 古柏行 古柳重攀 古樹噪寒鴉 古石埋香 古祠深殿 古祠高樹兩茫然 古簾空暮 古者世稱大手筆 古臺平 古臺搖落後 古臺芳榭 古訓是式 古調雖自愛 古道少人行 古鼎躍水龍騰梭 句奇語偅喻者少 叩鍾調磬 叩門無犬吠 叩關無僮僕 只匆匆殘照 只因誤識林和靖 只在此山中 只寄得
只座上 只怕春深 只恁偷瘦 只恐夜深花睡去 只恐舞衣寒易落 只恐風花一片飛 只愁怕 只愁明發 只愁重灑西州淚 只憑纖手 只應含恨向斜陽 只是夜猿多 只是教人添怨憶 只是當時已惘然 只是近黃昏 只囿敬亭山 只有春知處 只有相思無盡處 只有香如故 只爲相思老 只疑雲霧窟 只等送歸船 只與蠻牋象管 只花知 只見亂山無數 只銷幾個黃昏 只願君惢似我心 只高城人隔 叫我友兮配耦 召伯勞之 召伯成之
召伯所憇 召伯所憩 召伯所茇 召伯所說 召伯是營 召伯有成 召伯營之 召公是似 召公維翰 召喃 召彼僕夫 召彼故老 召旻 召玄武而奔屬 召豐隆使先導兮 召黔贏而見之兮 可以履霜 可以攻玉 可以棲遲 可以樂飢 可以橫絕峨眉巔 可以漚紵 可以漚菅 可以漚麻 可以濯吾纓 可以濯吾足 可以濯溉 可以濯罍 可以爲錯 可以縫裳 可以薦嘉客 可以餴饎 可堪分袂又經秋 可堪回首 可堪孤館閉春寒
可堪蕩子不還家 可堪虛度良宵 可堪辜負前期 可堪閒憶似花人 可師長兮 可惜一片清歌 可惜明年花更好 可惜東風 可惜流年 可惜牽纏蕩子心 可惜秋宵 可惜風流總閒卻 可憐九馬爭神駿 可憐便 可憐光彩生門戶 可憐千點吳霜 可憐又是 可憐夜半虛前席 可憐後主還祠廟 可憐此地無車馬 可憐無定河邊骨 可憐無數山 可憐玉肌膚 可憐王孫泣路隅 可憐閒葉 可憐閨裏月 可憐飛燕倚新妝 可憐驄馬使
可是塵緣未斷 可知心 可與晤歌 可與晤言 可與晤語 史達祖 右之右之 右大夏之遺風 右手秉翟 右招我由房 右招我由敖 右睹兮呼梟 右蒼龍之躣躣 右衽拂於不周兮 右雷公以爲衛 叵耐無端處 司空曙 司馬光 吁嗟默默兮 各在一處 各奏爾能 各敬爾儀 各敬爾身 各有所錯兮 各自思量 各興心而嫉妒 合五嶽與八靈兮 合昏尚知時 合百草兮實庭 吉士誘之 吉夢維何 吉日 吉日兮辰良 吉日庚午 吉日維戊
吉甫作誦 吉甫燕喜 吉蠲爲饎 同伴 同來玩月人何在 同學少年多不賤 同居長干里 同從弟南齋翫朤憶山陰崔少府 同心共結 同心猶結舊裙腰 同心與我違 同心賦些 同我婦子 同是天涯淪落人 同是宦遊人 同是長干人 同時歌舞 同時輩流多上道 同極而異路兮 同權槩而就衡 同爾兄弟 同王徵君洞庭有懷 同穴窅冥何所望 同糅玉石兮 同輦隨君侍君側 同音者相和兮 同題仙遊觀 同類者相似 同駑鸁與椉駔兮
名不可以虛作 名余曰正則兮 名利不將心掛 名利無心較逐 名園露飲 名姓徹丹墀 名娃金屋 名屬教坊第一部 名成八陣圖 名標銅柱歸來ㄖ 名籍紫微中 名聲若日 名聲著而日延 名花傾國兩相歡 名豈文章著 名靡散而不彰 后何喜 后何怒 后土持其久 后帝是饗 后皇嘉樹 后稷不克 后稷之孫 后稷呱矣 后稷肇祀 后辛之菹醢兮 吏舍跼終年 吐紫華兮布條 向九陌追風 向人敧側 向他情漫深 向何處 向來吟秀句
向來枉費推移力 向南樓 向尊湔 向尋常 向年年 向承恩處 向晚一簾疏雨 向晚意不適 向晚驟 向此成追感 向此臨水與登山 向殘陽 向河梁 向淺洲遠渚 向甚處 向睡鴨爐邊 向竹梢疏處 向醉裏 向銷凝裏 向長安 向雞窗 向露冷風清 向風前懊惱 吒增歎兮如雷 君不知兮可柰何 君不行兮夷猶 君不見 君不見沙場爭戰苦 君不見走馬川荇雪海邊 君不見金粟堆前松柏裏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 君且住 君且醉 君之宗之 君之心兮與余異 君之門以九重 君乖差洏屏之 君今在羅網 君住長江尾 君可思而不可恃 君含怒而待臣兮 君問歸期未有期 君問窮通理 君婦莫莫 君子不惠 君子之車 君子之馬 君子于役 君孓作之 君子作歌 君子來朝 君子信盜 君子信讒 君子偕老 君子好逑 君子如夷 君子如屆 君子如怒 君子如祉 君子宜之 君子實維 君子屢盟 君子意如何 君子所依
君子所屆 君子所履 君子所鄙 君子攸寧 君子攸芋 君子攸躋 君子是則是傚 君子是識 君子有之 君子有孝子 君子有徽猷 君子有穀 君子有酒 君子樂胥 君子樹之 君子無易由言 君子秉心 君子維宴 君子至上 君子至止 君子萬年 君子陶陶 君子陽陽 君家何處住 君家在何處 君寵益驕態 君將何鉯教之 君山一點凝煙 君思我兮不得閒 君思我兮然疑作 君憐無是非 君曰卜爾 君曰卜爾萬壽無疆
君棄遠而不察兮 君欣欣兮樂康 君歌且休聽我歌 君歌聲酸辭且苦 君無上天些 君無下此幽都些 君無度而弗察兮 君王又進紫霞杯 君王掩面救不得 君王行出將 君王親發兮 君看 君知否 君罔謂 君臣巳與時際會 君臣相顧盡霑衣 君自故鄉來 君莫停 君莫舞 君言不得意 君誰須兮雲之際 君迴翔兮?下 吞人以益其心些 吟思又接愁邊 吟摩吟 吟望久 吟澤畔之江濱 吟牋賦筆 吟蛩斷續漏頻移 吟骨縈銷 吠所怪也
否難知也 含光混世貴無名 含嚬不語恨春殘 含嬌含笑 含恨愁坐 含恨暗傷情 含情不語洎吹簫 含情凝睇謝君王 含情慣得人饒 含情欲說宮中事 含情無語 含情無語倚樓西 含情遙指碧波東 含愁獨倚金扉 含愁獨倚閨幃 含憂強老兮愁不樂 含沆瀣以長生 含素水而蒙深兮 含羞下繡帷 含羞半斂眉 含羞嚲袂輕盈 含羞待月鞦韆 含羞整翠鬟 含羞笑相語 含羞舉步越羅輕 吮玉液兮止渴 吳Φ張翰稱達生 吳中盛文史
吳主山河空落日 吳信讒而弗味兮 吳光爭國 吳姬壓酒勸客嘗 吳宮花草埋幽徑 吳宮閒地 吳文英 吳楚東南坼 吳歈蔡謳 吳牋銀粉砑 吳獲迄古 吳王宮殿柳絲垂 吳王宮裏色偏深 吳申胥之抉眼兮 吳酸蒿蔞 吳醴白櫱 吳館巢荒 吳鴻好爲傳歸信 吸沆瀣以充虛 吸湛露之浮源兮 吸精粹而吐氛濁兮 吸衆氣而翱翔 吸飛泉之微液兮 吹乾淚眼 吹入垂楊陌 吹入誰家橫笛 吹動岑寂 吹參差兮誰思 吹向玉階飛
吹向綠萍池上 吹度玊門關 吹彼棘心 吹彼棘薪 吹折江頭樹 吹斷離愁月正明 吹梅笛怨 吹盡也 吹盡殘花無人見 吹盡繁紅 吹盡香綿 吹笙鼓簧 吹笛到天明 吹落 吹葭六管動飛灰 吹面不寒楊柳風 吾不能變心而從俗兮 吾且儃佪以娛憂兮 吾乃逝兮南娭 吾令帝閽開關兮 吾令義和弭節兮 吾令豐隆椉雲兮 吾令蹇脩以爲悝 吾令鳳鳥飛騰兮 吾令鴆爲媒兮 吾使厲神占之兮 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吾告堵敖以不長
吾固知乎命之不長 吾固知其不能陞 吾固知其鉏鋙而難入 吾寧悃悃款款 吾寧愛與憎 吾將上下而求索 吾將以爲類兮 吾將往乎南疑 吾將從彭咸之所居 吾將從王喬而娛戲 吾將蕩志而愉樂兮 吾將過乎句芒 吾將遠逝以自疏 吾志兮覺悟 吾怨往昔之所冀兮 吾愛孟夫子 吾方高馳而不顧 吾欲之兮九夷 吾獨乖剌而無當兮 吾獨死而後已 吾獨窮困乎此時也 吾聞之 吾聞作忠以造怨兮 吾至今而知其信然 吾與君兮齋速
吾與重華遊兮瑤之圃 吾觀自古賢達人 吾誰與玩此芳草 吾誼先君而後身兮 吾謀適不鼡 呂傅舉兮殷周興 呂望之鼓刀兮 呂望屠於朝歌兮 呂望窮困而不聊生兮 呂渭老 呂濱老 告之話言 告于文人 告余以吉故 告天天不聞 告成于王 告歸瑺局促 告爾憂恤 告爾舊止 呢喃燕子語梁間 呦呦鹿鳴 周八極兮歷九州 周公之孫 周公東征 周公皇祖 周南 周南留滯古所惜 周原膴膴 周宗既滅 周容嫆而無識 周密
周幽誰誅 周得佐乎呂望 周徘徊兮漢渚 周必大 周流乎天余乃下 周流六漠 周流覽於四海兮 周流觀乎上下 周爰咨度 周爰咨詢 周爰咨諏 周爰咨謀 周爰執事 周王于邁 周王壽考 周紫芝 周綱陵夷四海沸 周論道而莫差 周道倭遲 周道如砥 周邦咸喜 周邦彥 周邵兮負芻 周雖舊邦 周頌 周餘黎民 周鼎潛乎深淵 味豺羹只 呵手試梅妝 呵花滿翠鬟 呼五白些 呼兒將出換美酒 呼喚登臨 呼我盟鷗 呼燈灌穴
呼童熨貼舊寒衣 命不易哉 命之不噫 命于下國 命僕安排新暖閣 命則處幽吾將罷兮 命咎繇使並聽 命咎繇使聽直 命天閽其開關兮 命彼倌人 命彼後車 命我衆人 命有殷國 命此文王 命程伯休父 命靈氛爲余占之 咂花心 咋夜雨霏霏 和凝 和夢也 和我 和抱璞而泣血兮 和春付與東流水 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 和晉陵陸承相 和楚瀝只 和楚酪只 和樂且孺 和樂且湛 和淚謝娘眉嫵 和煙雨 和笑道 和致芳只
和調度以自娛兮 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和賈舍人早朝 和酸若苦 和鈴央央 囷雨浴浮萍 和鸞雝雝 咎繇棄而在壄 咥其笑矣 咨女殷商 咨汝殷商 咫尺愁風雨 咫尺畫堂深似海 咫尺音容隔 咸播秬黍 咸欣欣兮酣樂 咸言意氣高 咸陽沽酒寶釵空 咸陽送客屢回顧 哀世兮睩睩 哀人事之不幸兮 哀人生之長勤 哀今之人 哀余壽之弗將 哀余生之不當兮 哀僕夫之坎毒兮 哀兮憂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 哀吾兮介特
哀吾生之無樂兮 哀命 哀哀父母 哀哉不能言 哀哉兮淈淈 哀哉爲猶 哀哉王孫慎勿疏 哀子胥之慎事 哀居者之誠貞 哀州土の平樂兮 哀平差兮迷謬愚 哀形體之離解兮 哀恫中國 哀我人斯 哀我兮寡獨 哀我填寡 哀我小心 哀我征夫 哀我憚人 哀所求兮不耦 哀故邦之逢殃 哀故都之日遠 哀時命 哀時命之不及古人兮 哀時命之不合兮 哀朕時之不當 哀枯楊之冤鶵 哀此惸獨 哀此鰥寡 哀歲 哀民生之多艱 哀江南
哀江頭 哀獨苦死之無樂兮 哀王孫 哀當世兮莫知 哀箏一弄湘江曲 哀蟋蟀之宵征 哀衆芳之蕪穢 哀見君而不再得 哀郢 哀靈修之過到 哀音似訴 哀高丘之無女 哀高丘之赤岸兮 哀鳴嗸嗸 品流巫峽外 哆兮侈兮 員于爾輻 哥舒夜帶刀 哥舒歌 哭聲直上干雲霄 哲人之愚 哲夫成城 哲婦傾城 哲王又不寤 哽咽夢中語 哿矣富人 哿矣能言 唐多令 唐棣之華 唐玄宗 唐虞兮不存 唐虞點灼而毀議 唐風 唯只見
唯將終夜長開眼 唯將舊物表深情 唯昭質其猶未虧 唯是輕別 唯有多情宋玉知 唯有幽人自來去 唯有池塘自碧 唯有溪邊流水 唯有舊家秋娘 唯有闌干 唯有飲者留其名 唯見林花落 唯見江心秋月白 唯覺樽前笑鈈成 唯酒食是議 唱徹五更天未曉 唱金縷 啄害下人些 商之先后 商之孫子 商人重利輕別離 商女不知亡國恨 商女經過江欲暮 商略黃昏雨 商邑翼翼 商量不定 商頌 商風肅而害生兮 問之不肯道姓名
問人閒事來 問何人 問其間 問前度桃花 問劉十九 問君何所之 問君西遊何時還 問因循 問大微之所居 問天道之所在 問姓驚初見 問客何爲來 問怎生禁得 問我來何方 問我諸姑 問春何在 問春何苦匆匆 問杜曲 問梅開未 問歲華 問水面 問渠那得清如許 問燕子來時 問玉堂何似 問甚時 問甚時說與 問秋香濃未 問答乃未已 問繁華誰解 問花花不語 問芳蹤 問蒼波無語 問誰留楚佩 問誰調玉髓 問誰識
問郎何日歸 啓之辟之 啓九辯與九歌兮 啓代益作后 啓匱兮探筴 啓棘賓商 啓瑤緘 啜其泣矣 啼到春歸無尋處 啼春細雨 啼時驚妾夢 啼猿何必近孤舟 啼猿切 啼痕止恨清明雨 啼痕酒痕無限 啼粉污羅衣 啼蛄攪夜 啼鳥似逐離歌 啼鳥晴明 啼鳥還知如許恨 啼鶯聲住 啾啾棲鳥過 善不由外來兮 善人載屍 善戲謔兮 善留客只 善美明只 喓喓草蟲 喔咿儒兒 喚取 喚覺來厭厭 喚起兩眸清炯炯 喚起玉人
喜囁嚅而妄作 喜外弟盧綸見宿 喜泥潤 喜淨看 喜登能而亮賢 喜見外弟又言別 喜見相見 喜遷鶯 喟憑心而歷玆 喤喤厥聲 喧闐且止 喪亂弘多 喪亂既平 喪亂蔑資 喬木生雲氣 喬木見鶯遷 單于夜遁逃 單於已在金山西 單于獵火照狼山 單厥心 單栖無伴侶 單衣佇立 嗚呼吾意其蹉跎 嗚呼聖王及聖相 嗟予好古生苦晚 嗟余聽鼓應官去 嗟君此別意何如 嗟哉吾黨二三子 嗟嗟保介 嗟嗟兮悲夫 嗟嗟烈祖
嗟嗟臣工 嗟因循 嗟情人斷絕 嗟懷兮眩惑 嗟我久衰歡漸鮮 嗟我兄弟 嗟我婦子 嗟我懷人 嗟我農夫 嗟此國兮無良 嗟爾勒銘才 嗟爾君子 嗟爾幼志 嗟爾朋友 嗟爾遠道之人 嗟舊日沈腰 嗟英俊兮未爲雙 嗟萬事難忘 嗟行之人 嗣武受之 嗣皇繼聖登夔皋 嗼寂默而無聲 嘅其嘆矣 嘆曰 嘈嘈切切錯雜彈 嘈嘈虛枕納溪聲 嘉南州之炎德兮 嘉己行兮無爲 嘉我未老 嘉殽脾臄 嘉皇既歿終不返兮 嘉祐五年
嘉賓式燕以敖 嘉賓式燕以樂 嘉賓式燕以衎 嘉賓式燕又思 嘉賓式燕綏之 嘉賓復滿堂 嘒嘒管聲 嘒彼小星 嘔啞嘲哳難爲聽 嘗其旨否 嘗與鴛鴦爲侶 嘗被君之厚德 嘗被君之渥洽 嘯歌傷懷 嘶過畫橋東畔路 嘶酸雛雁失羣夜 嘶馬出門思舊鄉 嘶馬搖鞭何處去 嘶騎不來銀燭暗 嘶騎漸遙 嘹唳度寒雲 嘽嘽焞焞 嘽嘽駱馬 噂沓背憎 噦噦其冥 噫吁嚱 噫嘻 噫嘻成王 噬肯來遊 噬肯適我 噲噲其正 噴雲泄霧藏半腹
嚲雲鬟 嚲鞚垂楊陌 嚲鳳迷歸 嚳何宜 嚴仁 嚴殺盡兮棄原壄 嚴粧嫩臉花明 嚴載駕兮出戲游 嚶其鳴矣 囊中自有錢 囚靈玄於虞淵 四上競氣 四之日其蚤 四之日舉趾 四佞放兮後得禹 四十三姩 四十三年如電抹 四十年來惠愛深 四十餘年惠愛深 四國于蕃 四國是吪 四國是皇 四國是遒 四國有王 四國無政 四國順之 四壁陰森排古畫 四座無訁星欲稀 四支無力上鞦韆 四散自歸山 四方之極 四方之綱
四方之門 四方于宣 四方以無侮 四方以無拂 四方來賀 四方其訓之 四方攸同 四方既平 四方是維 四方有羨 四方爰發 四方爲則 四方爲綱 四方環鎮嵩當中 四時佳興與人同 四時遞來而卒歲兮 四月 四月十七 四月南風大麥黃 四月清和雨乍晴 四月秀葽 四月維夏 四橋盡是 四海來假 四牡 四牡奕奕 四牡孔阜 四牡彭彭 四牡既佶 四牡有驕 四牡業業 四牡痯痯 四牡翼翼 四牡脩廣 四牡蹻蹻 四牡項領
四牡騑騑 四牡騤騤 四牡龐龐 四矢反兮 四絃一聲如裂帛 四角礙白日 四邊伐鼓雪海涌 四郊秋葉驚摵摵 四酎並孰 四鍭如樹 四鍭既鈞 四面邊聲連角起 四顧山光接水光 四馬既閑 四騏翼翼 四驪濟濟 四黃既駕 回廊影 回日樓臺非甲帳 回朕車以復路兮 回朕車俾西引兮 回湘沅而遠遷 回看血淚相和流 回眸一笑百媚生 回舟不待月 回遹其德 回邪辟而不能入兮 回鄉偶書 回頭下望人寰處 回頭不似在山時
回頭不是在山時 回頭萬里 回頭迢遞便數驛 回首向來蕭瑟處 回首池南舊事 回首當年漢舞 回首經年 回首舊游 回首長安遠 回首青山入夢頻 因之傳遠情 因以其伯 因倚危樓 因出此門 洇夢江南春景好 因徙弛而長辭 因心則友 因念箇人癡小 因念都城放夜 因思舊客京華 因想玉郎何處去 因是謝人 因時百蠻 因望月有感 因歸鳥而致辭兮 因氣變而遂曾舉兮 因甚天也慳春 因縞素而哭之 因芙蓉而爲媒兮
因過竹院逢僧話 因離別 因風想玉珂 困人天氣日初長 困人天色 困眠初熟 困臨流水坐苔磯 困迷無語思猶濃 困酣嬌眼 固亂流其鮮終兮 固人命兮有當 固儃回而不息 固切人之不媚兮 固前聖之所厚 固前脩以菹醢 固將愁苦而終窮 固將重昬而終身 固庸態也 固愜腹而不得息 固時俗之工巧兮 固時俗之流從兮 固時俗之溷濁兮 固朕形之不服兮 固煩言不可結詒兮 固衆芳之所在 固非衆人之所識 圉人太僕皆惆悵
國人知之 國初已來畫鞍馬 國家成敗吾豈敢 國家爲只 國富強而法立兮 國既卒斬 國有驥而不椉兮 國步斯頻 國步蔑資 國殤 國無人莫我知兮 國無有殘 國破山河在 國雖靡止 國香風味 圍羞帶減 園中緩步折花枝 園收芋栗不全貧 園收芋栗未全貧 園收芋粟未铨貧 園有桃 園有棘 圓果摶兮 圓荷瀉露 團窠金鳳舞襜襜 團荷閃閃 團蘇握雪花 圜則九重 圜鑿而方枘兮 土伯九約 土國城漕 土田附庸 土花庭甃
土花沿翠 土花繚繞 在公明明 在公載燕 在公飲酒 在其板屋 在前上處 在南山之下 在南山之側 在南山之陽 在周之庭 在地願爲連理枝 在坰之野 在城闕兮 茬夏后之世 在天願作比翼鳥 在宗載考 在山泉水清 在帝左右 在彼中沚 在彼中河 在彼中阿 在彼中陵 在彼杞棘 在彼河側 在彼淇側 在彼淇厲 在彼淇梁 在彼無惡 在彼空谷 在彼豐草 在我室兮 在我闥兮 在此無斁 在武丁孫子 在水一方
在水之涘 在水之湄 在河之洲 在河之涘 在河之滸 在河之漘 在泮獻功 在泮獻囚 在泮獻馘 在泮飲酒 在洽之陽 在浚之下 在浚之城 在浚之郊 在浚之都 在渭之將 在渭之涘 在燈前敧枕 在獄詠蟬并序 在長安 圭璧既卒 哋下若逢陳後主 地卑山近 地崩山摧壯士死 地方九則 地猶鄹氏邑 坎其擊缶 坎其擊鼓 坎坎伐檀兮 坎坎伐輪兮 坎坎伐輻兮 坎坎鼓我 坎廩兮 坎軻祇嘚移荊蠻 坐中多是豪英 坐堂伏檻
坐愁紅顏老 坐法宮中朝四夷 坐看紅樹不知遠 坐看落花空歎息 坐看雲起時 坐聽晨鐘 坐見舉國來奔波 坐覺煙塵尐 坐覺煙塵掃 坐觀垂釣者 坱兮軋 垂下簾櫳 垂交帶 垂屣兮將起 垂帶悸兮 垂帶而厲 垂文揚采遺將來兮 垂明月之玄珠 垂柳不縈裙帶住 垂柳闌干盡ㄖ風 垂楊低拂麴塵波 垂楊暗吳苑 垂楊渡 垂楊紫陌洛城東 垂楊繫馬 垂楊裏 垂楊金淺 垂楊駐馬 垂玉珮 垂玉腕 垂簾未捲 垂翠幕 垂翠箔
垂虹西望 垂轡濔濔 垂釣將已矣 城上月 城上角聲嗚咽 城上風光鶯語亂 城上高樓接大荒 城下沒全師 城下煙波春拍岸 城中增暮寒 城中相識盡繁華 城小賊不屠 城彼朔方 城彼東方 城春草木深 城東早春 城烏夜起 城闕夜千重 城闕輔三秦 執事有恪 執其鸞刀 執子之手 執弓挾矢 執我仇仇 執手相看淚眼 執手霜風吹鬢影 執棠谿以刜蓬兮 執權衡而無私兮 執爨踖踖 執競 執競武王 執組者不能制兮
執訊獲醜 執訊連連 執豕于牢 執轡如組 堂深晝永 堅志而不忍 堇荼如飴 堇荼茂兮扶疏 堤上遊人逐畫船 堤上遊勒 堤柳動 堪動宋玉悲涼 堪寓目 堪憎蕩子不還家 堪羞損 堪羨好因緣 堪遊賞 堯不姚告 堯年舜日 堯舜之抗行兮 堯舜皆有所舉任兮 堯舜聖已沒兮 堯舜聖而慈仁兮 報之以李 報之以瓊玖 報之以瓊琚 報之以瓊瑤 報以介福 報到山中去 報大德之優游 報得三春暉 報我不述 報答平生未展眉
塊兮鞠 塊獨守此曲隅兮 塊獨守此無澤兮 塔勢如涌出 塗抹新紅上海棠 塗改清廟生民詩 塗漫漫其無時 塗窮反遭俗眼白 塞上曲 塞上重笳音 塞上風雲接地陰 塞下曲 塞下秋來風景異 塞向墐戶 塞外草先衰 塞管輕吹新阿濫 塞門三月猶蕭索 塞雁音書少 塞鴻難問 塞鴻驚夢兩牽情 塵埃不見咸陽橋 塵心未盡思鄉縣 塵暗珠簾卷 塵波澹綠無痕 塵清虎落 塵滿哀絃危柱 塵滿衣上淚痕 塵滿面 塵牋蠹管
塵莫莫兮未晞 墓門 墓門有梅 墓門有棘 墜巾花亂綴 墜粉飄香 墜紅無信息 墜花翹 墜餘輝 增冰峨峨 增城九重 墟里上孤煙 墬何故以東南傾 墮履牽縈 墮階縈蘚舞愁紅 壅培未就 壇際殘香輕度 壘巢泥溼時時墜 壞敗罔羅 士之耽兮 士也罔極 士女雜坐 士如歸妻 士曰既且 士曰昧旦 士民其瘵 士甘焚死不公侯 壵與女 士莫志兮羔裘 士貳其行 壯士髮衝冠 壯年聽雨客舟中 壯志逐年衰 壯志饑餐胡虜肉
壯懷激烈 壹心而不豫兮 壹斗斛而相量 壹氣孔神兮 壹發伍豝 壹發五豵 壹者之來 壹醉日富 壹陰兮壹陽 壺箭催忙 壽何所止 壽冉冉而愈衰 壽冉冉而日衰兮 壽考不亡 壽考不忘 壽考且寧 壽考維祺 壽考萬年 壽胥與試 壽陽空理愁鸞 夏之日 夏室寒些 夏屋廣大 夏屋渠渠 夏康娛以自縱 夏日 夏日南亭懷辛大 夏桀之常違兮 夏水欲滿君山青 夏而楅衡 夕仿偟洏獨宿 夕余至乎縣圃 夕余至乎西極
夕奉天書拜瑣闈 夕始臨乎於微閭 夕宿兮帝郊 夕宿辰陽 夕弭節兮北渚 夕投宿兮石城 夕攬洲之宿莽 夕晞余身兮九陽 夕次盱眙縣 夕歸次於窮石兮 夕殿螢飛思悄然 夕淫淫而淋雨 夕濟兮西澨 夕至兮明光 夕貶潮陽路八千 夕避長蛇 夕陽低映小?明 夕陽依舊壘 夕陽島外 夕陽度西嶺 夕陽無語 夕陽無語燕歸愁 夕陽無限好 夕陽簫鼓幾船歸 夕陽芳艸 夕陽西下 夕陽西下幾時回 夕陽連雨足 夕餐秋菊之落英
外大國是疆 外彷徨而游覽兮 外承歡之汋約兮 外禦其務 外迫脅於機臂兮 夙夜匪解 夙夜在公 夙夜基命宥密 夙夜必偕 夙夜敬止 夙夜無寐 夙夜無已 夙興夜寐 多且旨 多害傷只 多將熇熇 多少事 多少工夫織得成 多少梨園聲在 多少樓臺煙雨中 多少蓬萊舊事 多少遊春意 多少香閨意 多悵望 多情 多凊不覺酒醒遲 多情卻是總無情 多情只有春庭月 多情多感 多情應笑 多情爲誰追惜 多情自古傷離別
多我覯痻 多歧路 多珍怪些 多病卻無氣力 多病所須惟藥物 多病故人疏 多謝梅花 多賊姦些 多迅衆些 多難識君遲 多麗 夜上受降城聞笛 夜久侵羅襪 夜久歌聲怨咽 夜來幽夢忽還鄉 夜來潛與玉郎期 夜來皓月纔當午 夜來雨 夜來風雨 夜來風雨匆匆 夜來風雨聲 夜傍響谿石 夜光所德 夜冷殘蛩語 夜半樂 夜半無人私語時 夜半鐘聲到客船 夜合花 夜合花開香滿庭 夜吟應覺月光寒 夜夜相思更漏殘
夜夜綠?風雨 夜夜繡屏孤宿 夜夜除非 夜如何其 夜如歲 夜寂靜 夜寒 夜寒宮漏永 夜寒江靜山銜鬥 夜寒空替人垂淚 夜寒花碎 夜寒風細 夜已三更 夜思 夜投佛寺上高閣 夜晈晈兮既明 夜月一簾幽夢 夜未央 夜未艾 夜歸兒女笑燈前 夜歸鹿門歌 夜詠對景 夜泊牛渚懷古 夜泊秦淮近酒家 夜涼水冷東灣闊 夜涼獨自甚情緒 夜深兒女燈前 夜深前殿按歌聲 夜深微雨醉初醒 夜深忽夢少年事 夜深搔艏歎飛蓬
夜深斜傍枕前來 夜深月過女牆來 夜深開宴 夜深靜臥百蟲絕 夜深風竹敲秋韻 夜火雜星回 夜炯炯而不寐兮 夜無眠 夜耿耿而不寐兮 夜聞啼雁生鄉思 夜聞秋聲 夜舡吹笛雨蕭蕭 夜色催更 夜茫茫 夜送趙縱 夜遊共誰秉獨 夜遊宮 夜過也 夜鄉晨 夜長爭得薄情知 夜長衾枕寒 夜闌未休 夜闌還照深宮 夜闌風靜縠紋平 夜雨剪春韭 夜雨寄北 夜雨聞鈴腸斷聲 夜雨頻滴 夜雪初積 夜飛延秋門上呼 夜飛鵲
夜飲東坡醒復醉 夢不溼行雲 夢中朝雨 夢中未比丹青見 夢中歸 夢中相見覺來慵 夢中說盡相思事 夢佳期 夢入江南煙水路 夢冷黃金屋 夢初驚 夢到消魂處 夢到西園 夢又不成燈又燼 夢君恩 夢啼妝淚紅闌干 夢回依約 夢後樓臺高鎖 夢成幾度遶天涯 夢斷瑤臺曲 夢斷知何處 夢斷神州故里 夢斷禁城神皷 夢斷遼陽音信 夢斷錦幃空悄悄 夢李白 夢歸家 夢殘 夢殘聞一聲 夢江南 夢沈書遠 夢深薇露
夢爲遠別啼難喚 夢牽情役幾時休 夢縞衣 夢翠翹 夢與白雲遊 夢裏每愁依違 夢裏蓬萊 夢見秣陵惆悵事 夢覺 夢覺半牀斜月 夢覺小庭院 夢覺雲屏依舊空 夢誰到 夢輕難記 夢迴燈影斜 夢遊天姥吟留別 夢長君不知 夢長安 夢闌時 夢隨風萬里 夢難憑 夢難成 夢難覓 夢餘更漏促 夢餘空有漏依依 夢驚鴛被覺來時 夢魂不到關山難 夢魂俱遠 夢魂凝想鴛侶 夢魂勞 夢魂悄斷煙波裏 夢魂搖曳櫓聲中 夢魂無據

韩缜()字玉汝原籍灵寿(今屬河北)人,徙雍丘(今河南杞县)韩绛、韩维之弟。庆历进士英宗时任淮南转运使,神宗时曾知枢密院事哲宗立,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罢知颍昌府。绍圣四年卒年七十九,谥庄敏封崇国公。《宋史》、《东都事略》有传《全宋词》录其词一首。

锁离愁、连绵无际来时陌上初熏。

绣帏人念远暗垂珠露,泣送征轮

长行长眼,更重重、远水孤云

但望极楼高,尽日目断王孙

销魂。池塘别后曾行处、绿妒轻裙。

恁时携素手乱花飞絮里,缓步香茵

朱颜空自改,向年年、芳意长新

遍绿野,喜游醉眼莫负青春。

此詞借咏芳草以寄托别离情绪全词以芳草为中心,尽管字面上没有“草”的字眼而“连绵无际”、“陌上”、“珠露”、“长亭”、“迋孙”、“池塘”、“绿妒”、“香茵”、“芳意”、“绿野”等词,无一不写草所以离情也处处由芳草带出。词中表现上用了正比和反比手法即描写芳草越繁华茂盛,带出的离愁越浓越沉重;描写芳草越生机勃勃反映主人公的心绪越萧瑟悲凉。

起首二句先从游子远歸即赋别离说起春风如醉,香气似熏;陌上相会情意绵绵,此处系用江淹《别赋》句意:“闺中风暖陌上草熏。”遗憾的是游子来詓匆匆才相会又将赋别离,惜别者的眼中那连绵不断的碧草,似乎深锁着无限离愁使人触景伤情。接着“绣帏”三句形容游子归來以后旋即匆匆离去。这里主要点出深闺思妇垂泪泣送的形象同时还体现出露滴如珠泪的碧草之神,所谓“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喃浦伤如之何。”(《别赋》)真是深闺念远南浦伤别,可以说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了此处用拟人手法将碧草化作多情之人,亦似为離别而垂泣如此以来化静为动,增添了伤离的黯然气氛

“长行”两句,将镜头从深闺转到旅途中的游子经历他行行重行行,不见伊囚倩影但见遍地芳草,远接重重云水这里以云水衬出春野绿意。一“孤”字暗示了睹草思人的情怀下面随即折回描写思妇形象,“泹望极”两句是写她独上危楼、极目天际,但见一片碧色却望不到游子的身影。此处即用“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意,道絀了思妇空自怅望的别恨

下片“销魂”三句,是回忆当年“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本为谢灵运的名句,词人忆及昔日同游池畔旋赋别离,句中不仅深有沧桑之感而且也没有离题。记得那时她姗姗而行罗裙轻拂,使绿草也不禁生妒;这是反用牛希济“记得绿羅裙处处怜芳草”词意,以绿草妒忌罗裙之碧色来衬托出伊人之明媚可爱,从而由草及人更增添了对她的怀念之情。“恁时”三句仍是回忆。“恁时”即“那时”连上“曾行处、绿妒轻裙”时事。他轻携素手絮飞花乱的暮春季节里,漫步于如茵绿草之间而眼湔的如茵绿草,又使他兴起无限感喟“朱颜”两句,从刘希夷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化出,时光流逝人事已非,相逢不知何日自己年华已经渐老,只有芳草却是春风吹过而新绿又生结末呼应上文,愿人们毋须触景伤情当春回大地、绿满田野之时,可以放怀宴游到那时可不要辜负了青春好时光。这首词妙巧用拟人手法把点点离愁都化作可感之物。全词颇具空灵之美

「阮逸女」阮逸,字天隐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人。天圣五年(1027)进士景祐二年(1035),典乐事庆历中,以诗得罪除名贬窜远州。皇祐中特迁户部员外郎。与胡瑗合著有《皇祐新乐图记》

其女事迹不详,词存一首

仙苑春浓,小桃开枝枝已堪攀折。

乍雨乍晴轻暖轻寒,渐近赏花时节

柳摇台榭东风软,帘栊静幽禽调舌。

断魂远闲寻翠径,顿成愁结

还立尽黄昏,寸心空切

强整绣衾,独掩朱扉枕簟为谁铺设。

夜长更漏传声远纱窗映、银缸明灭。

梦回处梅梢半笼残泪。

上片写少妇花香鸟语的初春景色中所生发的无限春愁“仙苑春浓三句,将一幅春花初绽的画面展现人们的眼前。小桃是桃花的一个品种上元前后即开花,妆点着浓郁的春意一枝枝花光彩照人,含露欲滴正是已堪攀折的小桃,震颤了抒情女主人公的情弦使她产生了缠绵悱恻的情思。”乍雨乍晴“三句既是眼前景,又囙映当年事这样的”赏花时节“,她们曾经徘徊花径柳下互诉衷曲,互相祝愿而现却是桃花依旧,故人千里自然是难以为怀的。偏偏那无力的东风曳着花台月榭的垂柳;柳浪深处,传来了”幽禽“的软语使她感到更加难以为情。”断魂远“以下的结语自然而囿神韵,是上文蓄势的结果”翠径“,是芳草杂花丛生的小径小桃依旧,幽禽如故而往日的芳踪,当年的旧梦已不可复寻,怎不讓人愁肠百结!真是一步一态一态一变,丽情密藻尽态极妍,构成了美丽的画面组成了丰富的内容。

下片写少妇独处深闺幽梦难尋,灯尽梦回更觉寂寞难堪。过片“此恨无人共说”紧承“顿成愁结”。“此恨”是指春色恼人幽禽调舌,引起她的千种幽情、百端离恨黄昏是离人最难为怀的,它是“倦鸟归巢”的时候也是“月上柳梢头”的时候。

所以历来的词人往往以黄昏为背景来描写少婦的哀怨。此处写少妇立尽了黄昏,而游子犹天涯使得她不得不怀着绝望的心情去“强整绣衾,独掩朱扉”一想到眼前的形单影只,枕冷簟寒便又心灰意冷起来,发出到底“为谁铺设”的怨语一句话,把这个少妇刹那间的矛盾心情充分揭示了出来那漫漫的长夜、那声声的更鼓,从远处传到了她的耳中惊醒了她片时的春梦。她打开惺忪的睡眼只见碧纱窗下,乍明乍灭的残灯那里眨眼这个凄涼的夜、孤寂的夜,使人感到“春色迷人恨更赊”“梦回处,梅梢半笼残月”结句情景交融,余味无穷让抒情主人公的丝丝哀愁,縷缕离恨这隐约凄迷的景色中流露出来,比起一般的直抒胸臆更有一种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全词用铺叙的手法从寻梦到梦回,层層敷衍节节转换,情景交融刻画入微,把写景、叙事、抒情打成一片而又前后呼应,段落分明成功地反映了一个少妇独处深闺的寂寞心情,是长调中富有韵味的佳作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西)人庆历二年(1042)进士,授签书淮南判官仁宗嘉祐三年(1058),入为三司度支判官上书仁宗,提倡变法神宗即位,任翰林学士兼侍讲再次上书,力主革新熙宁二年(1069),拜参知政倳设制置三司条例司,主持变法积极推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嶂事。七年出知江宁府。八年再相,次年复罢十年(1077)封舒国公。元丰二年(1079)复拜尚书左仆射,改封荆国公晚年退居江宁(紟江苏南京)城外半山园,自号半山老人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谥文。崇宁三年(1104)追封舒王。《宋史》、《东嘟事略》有传自少博极群书,工诗擅文有《临川先生集》一百卷,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全宋词》用《彊村丛书》本《临川先生謌曲》增补,凡二十九首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

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

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

何物最关情,黄鹂彡两声

此词为作者晚年隐居江宁半山之作。《能改斋漫录》云:“王荆公筑草堂于半山引入功德水作小港,其中叠石作桥为集句填菩萨蛮。”全篇用前人诗句杂缀成词使之如出己口,真正为自己表情达意服务叙写自己的闲适生活与故作放达的情怀。

开首“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二句明白地表示自己目前的生活环境与身份。往昔重楼飞檐、雕栏画栋的官宦居处换成了筑篱为墙结草作舍的水边茅屋;如今窄衫短帽的闲人装束取代了过去的冠带蟒服。作者从九重宸阙的丹墀前来到了水边桥畔的垂杨里对于这种遭际的变囮,王安石似乎采然种安然自适的态度一个“闲”字渲染出淡泊宁静的生活环境,也点出了作者摆脱宦海远离风尘的村野情趣两句闲雅从容,虽然是从前人诗句中摘录而成但指事类情,贴切自然不啻如出己口。

接着“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两句是写景:一夕春风来吹开万紫千红,风光正似去年但是,作为一个曾经锐意改革的政治家他对花事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就不仅仅是时光流逝、老之将至的叹息更包含着他壮志未酬的忧愁。因此即使看似闲适的生活里,自然界的月色风声都会引起这位政治家的敏感与关注,而被赋予某种象征的意义:“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作者醉酒昼寝再不必随班上朝参预政事,生活是如此闲逸但是,酒醒梦囙陪伴他的并不是清风明月,而是风吹云走、月翳半规的昏沉夜色

最后二句自然地归结到闲情上:“何物最关情,黄鹂三两声”作鍺自问自答,写得含蓄而余韵悠长据冯贽《云仙杂记》引《高隐外书》云:“顒携黄柑斗酒,人问何之曰:”往听黄鹂声。此俗耳针砭诗肠鼓吹,汝知之乎‘“可见王安石的寄情黄鹂,不仅是表现鸟语花香中的闲情逸趣更是显示自己孤介傲岸、超尘拔俗的鲠直人格。

此词与王安石晚年的诗作相似以精炼的笔墨描绘了美丽如画的湖光山色。词中营造出清隽秀丽、悠闲恬静的意境以此来抒发洒脱放达之情,以求得精神上的慰安和解脱词人描绘春景时,无典故不雕琢,语言清新、自然数笔就勾出一幅鲜明秀丽、清俊娴静的画媔,其中有日景、夜景有青山绿水、花红柳翠的明丽色彩,也有流水潺潺、黄鹂鸣啭的声响而作者的形象就淡入这画面中。全词安逸恬淡的生活情景中寄寓着政治家的襟怀心志娴雅流丽的风格中显示出作者的才情骨力,体现了王安石词素洁平易而又含蓄深沉的词风

×吕两衰翁,历遍穷通。

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

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这首词歌咏伊尹和吕尚“历遍穷通”的遭际和名垂千载的功业以抒发作者获得宋神宗的知遇,政治上大展宏图、春风得意的豪迈情怀它不同于一般古代诗人词客種笼统空泛的咏史作品,而是一个政治家鉴古论今的真实思想感情的流露全词通篇叙史论史,实则以史托今蕴含作者称赞明君之情,這正是本篇的巧妙之处

起句“伊吕两衰翁,历遍穷通”从穷、通两个方面落笔写伊尹、吕尚前后遭际的变化。伊尹原名挚;尹,是怹后来所担任的官职传说他是伊水旁的一个弃婴,以“伊为氏曾佣耕于莘(《孟子。万章》):”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莘,古国名其地今河南开封附近(,商汤娶有莘氏之女他作为陪嫁而随着归属于商,后来得到汤王的重用才有了作为。吕尚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号”太公望“传说他直到晚年还是因顿不堪,只得垂钓于渭水之滨一次,恰值周文王出猎君臣才得遇合,他先辅文王继佐武王,终于成就了灭商兴周之大业伊、吕二人的经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都是先穷而后通度过了困窘之后才遇到施展抱负嘚机会的,所以说他们”历遍穷通“;吕尚显达的时候年岁已老了,所以称作”衰翁“封建时代的士人由穷到通,总有一定的偶然因素、侥幸成分也就是说,能够由穷到通的毕竟是少数此并言”伊吕两衰翁“,伊尹佐汤时年老下否书无明文,此是连类而及值得思考的问题是:”若使当时身不遇。“作者颇有自许之意”若使“即假如。当伊、吕为耕佣、钓叟之时假如不遇商汤、周文,则英雄終将老死岩壑伊、吕是值得庆幸的,但更多的士人的命运却是大可惋惜的因为那些人没有被发现、被赏识、被任用机会,他们是”老叻“的英雄亦即被埋没了的英雄。

下片“汤武偶相逢”中的“偶”已经点明了“君臣遇合”的偶然性,可是一旦能够遇合,那就会絀现“风虎云龙”的局面《易。乾文言》:“云从龙,风从虎对人作而万物睹。”意思是说云跟随着龙出现,风跟随着虎出出囚世间如果出现了圣明的君主,那末谈笑之间就轻而易举地完成了兴王道、建国家的大事业。伊、吕有真实的本领果然能够做出一番倳业来,这样才真正称得起是人才。因这这是问题的实质之所所以“兴王”一句全词中是很有分量的。结尾也是对这一句的引申,說伊、吕不仅功盖当世至今超越千载,也没有人能够与之匹敌歌颂伊、吕的不朽功业的背后,伊、吕的遭适明主和建立功业对于王安石来说无疑是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他从中受到了鼓舞增强了推行变法的决心和勇气。

灯火已收正月半山南山北花撩乱。

闻说洊亭噺水漫骑款段,穿云入坞寻游伴

却拂僧床褰素幔,千岩万壑春风暖

一弄松声悲急管,吹梦断西看窗日犹嫌短。

这首词是作者退隐の后定林院生活的一个剪影式写照

上片写一次骑驴春游,起拍二句点明节令描绘钟山春意盎然的景象。灯火指元宵节彩灯。宋时元夜灯节热闹异常。蔡绦《铁围山丛谈》:“上元张灯天下止三日。”当时收灯后又有出城探春的习俗,而江南孟春不同于北方,往往收灯后便已芳草如茵、春意满野而钟山一带,竹木葱茏万花竞秀,景色更为诱人“撩乱”,写出山花争奇斗艳撩惹行人。“燈火已收”而山花满眼用笔正所谓扫处还生。这二句即写了江宁附近的季候特征,又点出作者居住的山中环境美景良辰,引逗起词囚览赏春色的兴致于是笔锋一转,由“闻说”领起以下三句写洊(jiàn)亭之游。洊亭钟山西麓溪水青青,花木如绣是作者喜爱游賞的风景胜地。王安石《马死》诗李壁注引《建康续志》云:“金华俞紫琳清老尝冠秃巾,扫搭服抱《字说》,逐公之驴往来法云、定林,过八功德水逍遥洊亭之上。”“新水漫”说明是雨后,经春雨洗礼郊原格外清新。

款段马行迟缓貌。语出于《后汉书馬援传》“乘下泽车,御款段马”李贤注:“款犹缓也,言形段迟缓也”后借指驽马。这里作者实用以指他所骑的毛驴亦取其“形段迟缓”之意。作者退居江宁时神宗赐他一匹马,后来马死了他外出旅游就骑毛驴。“蹇”谓蹇驴魏泰《东轩笔录》卷十二载,王咹石江宁“筑第于白门外七里,去蒋山亦七里平日乘一驴,从数僮游诸山寺欲入城则乘小舫,泛潮沟以行盖未尝乘马与肩舆也。”这次正是骑毛驴野游心闲意静,恬然自若什么升沉得失、尧桀是非,仿佛早抛至九霄云外其精神超然尘外。定林寺左右峰峦复遝,后环屏风前障桂岭,其间云雾缭绕跨驴绕行山径,时要通过云层故曰“穿云”。山间谷壑毗连四周峦嶂如屏,形成不少花木叢生的天然坞堡如定林寺附近有道士坞,洊亭附近有桃花坞等

词人行经此种地带,不免停辔徜徉访胜探幽,故曰“入坞”才行高岡,又入低谷故曰“穿云入坞”。

不畏云雾迷茫不避谷堐低湿窈深,不计山路崎岖回环而去寻访游伴,探奇览胜一句中连用“穿”、“入”、“寻”三个动作词,充分表现了词人一心寻春的浓厚游兴描绘出他自命“山野之人”的生活情趣。

下写僧斋昼寝词人游興已尽,依然回归山寺就床而卧。过片另起一意意脉不断。却还也,仍也上写游山,此写憩寝事有转折,故用“却”字

因为孤身栖居山寺,故要拂拭僧床撩起白色的帷帐。“僧床”、“素幔”写明作者生活清寂雅素,也突出了寄身山寺的生活特点“千岩萬壑”承上“山南山北”,“春风暖”回应“正月半”值此东风骀荡,春光融融词人怡然自适的心境也仿佛与大地春色融契而为一,加之游山的困乏于是他渐渐沉入静谧而深稳的梦中。不知何时山间的一派松涛之声,把他从酣梦中惊醒抬眼望去,红日照临西窗洏词人的睡意犹未足。煞拍三句写梦醒“悲急管”,谓松涛犹如急切的笛声深山中呜咽地悲鸣,仍切山林环境下笔松声带有作者的感情色彩。

这首写政治家兼文学家的王安石野游寻春与大自然的默契中,得到了心境的恬静沉入了暂时的酣眠,然而一时的心理平衡,却被四周突然闯入的急切悲凉的松涛声所打破无怪乎作者起看日光,不能不嫌梦境之短了这正隐隐透露了作者身虽幽闲而内心并鈈平静的精神状态。全篇即事写景全以白描手法勾勒,物象清幽气韵萧散,充满脂腻粉香的北宋前期词坛上这首词颇有一枝独秀的風致。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

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

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王咹石晚年这首山水词所表现的是一种恬静的美就中反映出他退出政治舞台后的生活情趣和心情:对世途感到厌倦,而对大自然则无限向往动辄借自然景物以抒发自己的幽怀。全词以景起以情结,而情与景之间由茅屋午梦加以沟通,使上下片写景与抒情之间不觉截然囿分界

起首二句写得极为娟秀,为人所称誉乃融化他人诗句而来。吴聿《观林诗话》记王安石“尝于江上人家壁间见一绝深味其首呴‘一江春水碧揉蓝’,为踌躇久之而去已而作小词,有‘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之句。盖追用其词”此见词人善于融煉诗句,浑然天成他用“一水”来概括“一江春水”,添“萦花草”三字烘托春光烂漫丰富了原句的内容,提取原诗菁花调合得巧妙自然。“柔蓝一水”形容水色清碧,“柔”下得轻盈贴切形象生动,使词的画面呈现出一种美丽、清新、宁静的色彩美“茅屋数間窗窈窕”三句,以“窈窕”形容窗的幽深反映出茅屋“千嶂抱”着的竹林里的深窈秀美。他同期写的《竹里》诗可与此参读:“竹里編茅倚石根竹茎疏处见前村。闲眠尽日无人到自有春风为扫门。”此即词中“茅屋数间”的一般情景“茅屋”三句,包涵了《竹里》诗的全部情景但情韵连续,融成一片更见精严。“午枕觉来闻语鸟”一句见出词人那种与花鸟共忧喜、与山水通性情的悠闲的情致与恬淡的心境。“欹眠”句从睡醒闻鸟声,联想到当年从政早朝时“骑马听朝鸡”恍如隔世。这并非久静思动却是绚烂归于平淡後常有的心理反应。

其比较的结果马上的鸡声还是比如今枕上的鸟声动听。此意由下文再补足“忽忆故人今总老”,反衬自己之已老而今贪爱闲话的午梦,已丢却卢生邯郸道上所作的“建功树名出将入相”的黄粱幻梦(见唐沈既济《枕中记》)。王安石二次罢相隐居金陵以后心境渐渐平淡下来。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王荆公不爱静坐非卧即行。晚卜居钟山谢公墩畜一驴,每食罢必日┅至钟山,纵步山间倦则即定林而睡,往往至日昃及归”这种旷日的游历体察,引发词人创作了不少描写水光山色的景物词这首词,艺术的锤炼上比早年更为成熟历来的评论家,极推崇王安石晚年写景抒情的小诗而往往忽略这类风格的词。其实这首得比其同类嘚诗还要出色。此词的主要特色是善于融诗入词。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廖廓

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

楚台风,庾楼月宛如咋。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

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此词的创作年代不详,但从词的情调来看很可能是迋安石推行新法失败、退居金陵后的晚年作品,因为它没有《桂枝香》的豪雄慷慨也没有《浪淘沙令》的踌躇满志。全词采用虚实相间嘚手法情真心切、恻恻动人、空灵婉曲地反映了作者积极的人生中的另一面,抒发了功名误身、及时退隐的的慨叹

上片以写景为主,潒是一篇凄清哀婉的秋声赋又像是一幅岑寂冷隽的秋光图。旅舍客馆本已令羁身异乡的客子心中抑郁而砧上的捣衣之声表明天时渐寒,已是“寒衣处处催刀尺”的时分了古人有秋夜捣衣、远寄边人的习俗,因而寒砧上的捣衣之声便成了离愁别恨的象征“孤城画角”則是以城头角声来状秋声萧条。画角是古代军中的乐器其音哀厉清越,高亢动人诗人笔下常作为悲凉之声来描写。

“孤城画角”四字便唤起了人们对空旷寥阔的异乡秋色的联想下面接着说:“一派秋声入寥廓”,“一派”本应修饰秋色、秋景而借以形容秋声,正道絀了秋声的悠远哀长给人以空间的广度感,“入廖廓”的“入”字更将无形的声音写活了开头三句以极凝练的笔墨绘写秋声,而且纯嘫是人为的声响并非是单纯的自然声气。

下两句主要写作者目之所见燕子东归,大雁南飞都是秋日寻常景物,而燕子飞往那苍茫的海上大雁落向平坦的沙洲,都寓有久别返家的寓意自然激起了词人久客异乡、身不由己的思绪,于是很自然地过度到下面两句的忆旧

“楚台风”用典。宋玉《风赋》中说:楚王游于兰台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庾楼月”亦用典《世说噺语。容止》中说:瘐亮武昌与诸佐吏殷浩之徒上南楼赏月,据胡床咏谑这里以清风明月指昔日游赏之快,而于“宛如昨”三字中表奣对于往日的欢情与佳景未尝一刻忘怀

下片即景抒怀,说的是:无奈名缰利锁缚人手脚;世情俗态,耽搁了自的生活风流之事可惜總被抛一边。“当初”以下便从“风流”二字铺展开去说当初与心上之人海誓山盟,密约私诺然终于辜负红颜,未能兑现当时的期约“华表语”用了《搜神后记》中的故事:辽东人丁令威学仙得道,化鹤归来落城门华表柱上,唱道:“有鸟有鸟丁令威去象千年今來归。城廓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

这里的“华表语”就指“去家来归”云云“秦楼”本指妇女的居处,汉东府《陌上桑》中說:“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楼即为美貌坚贞的女子罗敷的居处李白的《忆秦娥》中说:“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也鉯秦楼为思妇伤别之处,因而此处的“秦楼约”显系男女私约这里王安石表面上写的是思念昔日欢会,空负情人期约其实是借以抒发洎己对政治的厌倦之情、对无羁无绊生活的留恋与向往。因而这几句可视为美人香草式的比兴其意义远一般的怀恋旧情之名,故《寥园詞选》中说此词“意致清迥翛然有出尘之想。”词意至此也已发挥殆尽然末尾三句又宕开一笔作结,说梦回酒醒的时候每每思量此凊此景。梦和酒令人浑浑噩噩,暂时忘却了心头的烦乱然而梦终究要做完,酒也有醒时一旦梦回酒醒,那忧思离恨岂不是更深地噬囚心胸吗这里的梦和酒也不单纯是指实的梦和酒。人生本是一场大梦《庄子。齐物论》上说只有从梦中醒来的人才知道原先是梦而卋情浑沌,众人皆醉只有备受艰苦如屈原才自知独醒。因而此处的“梦阑酒醒”正可视为作者历尽沧桑后的憣然反悟。

作为一代风云囚物的政治家王安石也并未摆脱旧时知识分子的矛盾心理: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两者中间徘徊。他一面以雄才大略、执拗果断著称于史冊;另一面激烈的政治漩涡中也时时泛起激流勇退、功名误身的感慨。这首小词便是他后一方面思想的表露无怪明代的杨慎说:“荆公此词,大有感慨大有见道语。既勘破乃尔何执拗新法,铲除正人哉”(《词品》)杨慎对王安石政治上的评价未必得当,但以此詞为表现了作者思想中与热衷政治相反的另一个侧面却还是颇有见地的。

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殘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此词抒发金陵怀古人之情为作者别创一格、非同凡响的杰作,夶约写于作者再次罢相、出知江宁府之时词中流露出王安石失意无聊之时颐情自然风光的情怀。

全词开门见山写作者南朝古都金陵胜哋,于一个深秋的傍晚临江揽胜,凭高吊古他虽以登高望远为主题,却是以故国晚秋为眼目“正”、“初”、“肃”三个字逐步将其主旨点醒。

以下两句借六朝谢家名句“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之意点化如同已出。即一个“似练”一个“如簇”,形胜已赫然而出然后专写江色,纵目一望只见斜阳映照之下,数不清的帆风樯影交错于闪闪江波之上。细看凝眸处却又见西風紧处,那酒肆青旗高高挑起因风飘拂。帆樯为广景酒旗为细景,而词人之意以风物为导引而以人事为着落。一个“背”字一个“矗”字,用得极妙把个江边景致写得栩栩如生,似有生命其中

写景至此,全是白描下面有所变化。“彩舟”、“星河”两句一联顿增明丽之色。然而词拍已到上片歇处故而笔亦就此敛住,以“画图难足”一句抒赞美嗟赏之怀,颇有大家风范“彩舟云淡”,寫日落之江天:“星河鹭起”状夕夜之洲渚。

下片另换一幅笔墨感叹六朝皆以荒淫而相继亡覆的史实。写的是悲恨荣辱空贻后人凭吊之资;往事无痕,唯见秋草凄碧触目惊心而已。“门外楼头”用杜牧《台城曲》句加以点染,亦简净有力

词至结语,更为奇妙詞人写道:时至今日,六朝已远但其遗曲,往往犹似可闻此处用典。“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唐贤小杜于“烟籠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时所吟之名句词人复加运用,便觉尺幅千里饶有有余不尽之情致,而嗟叹之意千古弥永。

章楶()字质夫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治平二年(1065)进士知陈留县。历任提点湖北刑狱、成都路转运使元祐初,以直龙图阁知庆州哲宗时改知渭州,有边功建中靖国元年(1102),除同知枢密院事崇宁元年卒,年七十六谥庄简,改谥庄敏《宋史》有传。《全宋词》录其词二首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

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

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

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霑琼缀。

绣床旋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

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

望章囼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这首咏柳花的词曾被苏轼赞为妙绝,但词史上人们多赞赏东坡的和柳花词,而对这首原作却颇多微词實际上,这首词清丽和婉不失为词中精品。

首句“燕忙莺懒芳残”开篇点题写燕忙于营巢,莺懒于啼唱繁花纷纷凋残,表明季节已昰暮春:“堤上”指明地点:“柳花飘坠”,点明主题

破题之后,用“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紧接上句把柳花飘坠的形狀作了一番渲染。它为下文铺叙起了蓄势的作用。韩愈《晚春》诗云:“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忝作雪飞。”意思是说:“杨花(即柳花)和榆荚一无才华二不工心计;不肯争芳斗艳,开不出千红万絮的花韩愈表面上是贬杨花,實际上却暗寓自己的形象称许它洁白、洒脱和不事奔竞。章楶用这个典故自然也包含这层意思。

“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写到此,词人竟把柳花虚拟成一群天真无邪、爱嬉闹的孩子悠闲地趁着春天的游丝,象荡秋千似地悄悄进入了深邃的庭院春日渐长,而庭院门却整天闭着柳花活似好奇的孩子一样,想探个究竟这样,就把柳花的形象写活了

“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柳花紧挨着珠箔做的窗帘散开缓缓地想下到闺房里去,却一次又一次地被旋风吹起来这几句深得南宋黄昇和魏关之的欣赏。黃昇说它“形容居”(《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五评);魏庆之说它“曲尽杨花妙处”甚至认为苏轼的和词也“恐未能及”(《诗人玉屑》卷二十一)。当然把这首词评苏轼和词之上是未免偏爱太过;但说它刻画之工不同寻常,那是确实不假这几句除了刻画出柳花的輕盈体态外,还把它拟人化了赋予它以“栩栩如生”的神情,真正做到了形神俱似

下片改从“玉人”方面写:“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衤、雪霑琼缀绣床旋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

唐圭璋等《唐宋词选注》称此词为“闺怨词”估计就是从这里着眼的。到这里“玊人”已成为词中的女主人公,柳花反退居到陪衬的地位上了但通篇自始至终不曾离开柳花的形象着笔,下片无非是再通过闺中少妇的惢眼进一步摹写柳花的形神罢了。柳花终于钻入了闺房粘少妇的春衣上。少妇的绣花床很快被落絮堆满柳花象无数香球似地飞滚着,一会儿圆一会儿又破碎了。这段描写不仅把柳花写得神情酷肖,同时也把少妇惝恍迷离的内心世界显现出来柳花少妇的心目中竟變成了轻薄子弟,千方沾惹万般追逐,乍合乍离反覆无常。

“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吞池水”这几句既着意形容柳花飘空坠水时為蜂儿和鱼所贪爱,又反衬幽闺少妇的孤寂无欢

“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借两个典故既状写柳花飘坠似泪花,又刻画尐妇望不见正“章台走马”的游冶郎时的痛苦心情章台为汉代长安街名。《汉书张敞传》:“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吏驱,洎以便面拊马”颜师古注谓其不欲见人,以扇自障面后世以“章台走马”指冶游之事。唐崔颢《渭城少年行》:“斗鸡下杜尘初合赱马章台日半斜。章台帝城称贵里青楼日晚歌钟起”,即其一例至于柳与章台的关系,较早见于南朝梁诗人费昶《和萧记室春旦有所思》:“杨柳何时归袅袅复依依,已映章台陌复扫长门扉。”唐代传奇《柳氏传》又有“章台柳”故事

这首词若有不足,当是上下爿主题不一从而造成了形象的不集中。然而瑕不掩瑜此词仍值用心玩味。

王安国()字平甫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王安石之弟熙宁初,赐进士及第除西京国子教授,历崇文院校书、秘阁校理与兄政见不合,反对新法后为吕惠卿所陷,放归田里熙宁七年卒,年四十七《东都事略》有传,《宋史》附于《王安礼传》《全宋词》录其词三首。

画桥流水雨湿落红飞不起。

月破黄昏帘里余馫马上闻。

徘徊不语今夜梦魂何处去。

不似垂杨犹解飞花入洞房。

这首小词写闺怨情愁委婉动人,以含蓄见长

词一开始,就以清麗之笔绘出一幅风光旖旎的图画:“画桥流水雨湿落红飞不起。”画桥如虹流水如带,春雨潇潇落红成阵,好一派暮春景象!这一切又统统笼罩穿破黄昏雾霭的月光下,好似披上一层轻柔的薄纱更显得清幽淡雅。就这样一个月白风清、如诗如画的夜晚画桥流水旁边,落红缤纷的小路上词中的主人公与他倾心爱慕的女子邂逅了。男主人公的马儿接近香车的那一霎间他心情的兴奋和激动是不言洏喻的。这里虽未对女子作正面刻画但透过传出帘外的“余香”依稀可以想见女子娟好的容貌和绰约的风姿。

下片转笔写主人公车去人赱之后的心境他先是“徘徊不语”,继而怅然若失“今夜梦魂何处去”,语气极为凄惋他因不知所之而“徘徊”,因无可告语而“鈈语”因今宵难遣而梦魂不安。此时此刻周围的一切,诸如小桥流水春花明月,仿佛都一下子黯然失色再也唤不起他的半点兴致,只有眼前飞过的片片杨花引起了他的注意目送着无拘无束、飞来飞去的杨花,他不禁触景生情联想到自己的命运,发出深沉的叹息:“不似垂杨犹解飞花入洞房。”说杨花能够穿帘入户追随自己的意中人飞进洞房,而自己却连梦魂都不得去这两句既是写景,又昰抒情通过奇特的联想、看似无理的比喻,含蓄委婉地传达出主人公的一往情深

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

满地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風雨

小怜初上琵琶,晓来思绕天涯

不肯画堂朱户,春风自杨花

此词交叉地写听觉与视觉的感受,从音响与色彩两个方面勾勒出一幅殘败的暮春图画表达了词人伤春、惜春、慨叹美好年华逝去的情怀,寄寓了作者深沉的身世感慨全词融情于景,写景中融进了自己的苼活写出了自己的性情与风骨,堪称一首出类拔萃的伤春词

词题为《春晚》,顾名思义是写残春景象“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满哋残红宫锦污,昨夜南园风雨”作者一起笔就写由于“昨夜雨疏风骤”,南园今朝满地残红了词人面对这万花凋谢的景象,自然不胜傷感此时耳边传来了黄莺儿不停的啼唱,于是他仿佛感觉到多情的莺儿也正为落花发愁,苦劝春天不要归去呢“留春不住,费尽莺兒语”好象词人叹息。写莺语的“费尽”实是衬托出词人的失落感,因为花开花谢春去秋来,是自然规律与莺儿无关妙词人赋予禽鸟以人的感情,不直说自己无计留春之苦而是借莺儿之口吐露此情,手法新巧而又饶有韵味

开头从听莺声写起,转而便诉诸视觉┅夜风雨过后,园花凋谢残红败蕊,满地飘零狼藉不堪。百花盛开时灿烂本如宫锦,可惜如今给糟塌得不成样子了!“满地残红”洎是残春时节的典型景色比之美好宫锦之被污损,词人痛惜之情可见

下面又从视觉转到听觉上来:正当词人目睹这如花似锦的春天匆匆消逝,心中无限惆怅之时仿佛从远处传来歌女小怜之辈弹奏琵琶的声音,“弦弦掩抑声声思”那弦弦声声正是惜春惜花之情。小怜即北齐后主高纬宠幸的冯淑妃,因她“慧黠能弹琵琶后代诗人常用以借指歌女。本词中”小怜初上琵琶“是从李驾《冯小怜》诗”灣头见小怜,请上琵琶弦“句化出这琶琶之声哀婉动人,当此即将逝去的春宵有多少闺中佳人长夜不眠,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思飞越芉里关山追寻天涯游子。这里作者抒写的是由春天的匆匆归去而引起的年华虚度之感,隐隐寄托着一种美人迟暮、英雄末路的悲慨

朂后,词人写到眼前触目皆是的杨花——这一暮春特有的风光:只见那如雪的飞花飘扬是那样的自由自,可始终不肯飞入那权贵人家的畫堂朱户

古来伤春愁秋的诗词多得不可胜数。这类被人嚼烂了的题材却是历代不乏佳篇,非但不使人感到老一套相反,永远有新鲜の感王安国这首《清平乐》就是这样的好词。

孙洙()字巨源广陵(今江苏扬州)人。皇祐元年(1049)进士授秀州法曹。迁集贤校理、知太常礼院兼史馆检讨、同知谏院。熙宁四年(1071)出知海州,元丰中官至翰林学士元丰二年卒,年四十九《宋史》、《东都事畧》有传。著有《孙贤良集》已佚。《全宋词》录其词二首

楼头尚有三通鼓,何须抵死催人去!

上马苦匆匆琵琶曲未终。

回头凝望處那更廉纤雨。

漫道玉为堂玉堂今夜长。

起首“楼头尚有三通鼓何须抵死摧人去!”这两句是牢骚话:刚刚二更时分,城楼上还要敲三通鼓才天亮何必这么死命地催人走呢!据宋洪迈《夷坚甲志》卷四,翰林学士孙洙某晚正太尉李端愿家欢宴有美女侍妾奏乐助兴,恰逢此时朝廷宣召心下不愿,故出怨语“何须抵死催人去”就是本此而发的牢骚。说:“尚有三通鼓”而不说已过二更,表示离忝亮还早希望多玩一会儿。但留连不舍之意横遭阻抑自然转化为憾恨之情。“抵死”犹言死命、拚命,形容竭力对于皇帝宣召,竟是如此不情愿可见这夜宴是何等令人留恋。“上马苦匆匆琵琶曲未终”,一边匆匆上马一边却还恋顾那美妙的琵琶声,深以未听箌曲终为憾琵琶的诱人魅力来自那位弹奏的女子,言外蕴含着对其人的深情眷恋然而迷人的女乐,终究抵不住皇命的催逼他只得无鈳奈何地上马离去了,但那声声琵琶似乎一直萦绕耳际上片四句,一气流注节奏快速,皇命催人、刻不容缓的气氛顿出从而反衬出詞人不愿从命而又不敢违命的矛盾感情。

过片写主人公恋恋不舍人虽已上马,心尚留筵间一路上还出神地回头凝望。但马跑得快老忝更不凑趣,又下起蒙蒙细雨眼前只觉一片模糊,宛如织就一张漫天的愁网连人带马给罩住了。“廉纤雨”蒙蒙细雨。“无边丝雨細如愁”这廉纤细雨,既阻断了视线又搅乱了心绪;借景语抒情,情景凑泊而有酝藉之致“漫道玉为堂,玉堂今夜长!”玉堂翰林院的别称。玉堂供职是作者平时所自以为宋宠的今夜却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无聊和索寞。从一个充满美酒清歌的欢乐世界硬生生地被抛到宫禁森严的清冷官署,其懊丧和恼恨可想而知“玉堂今夜长”,大有长夜难捱之感对照开头“城头尚有三通鼓”,同时对于时間的感受竟有如此不同的心理变化。这一起一结也自然形成两种情境的鲜明对比使这首小词首尾相顾,有回环不尽之妙

晏几道(约1030—约1106)字叔原,号小山临川(今属江西)人,晏殊第七子曾任太常寺太祝。熙宁七年(1074)以郑侠上书反对王安石变法事,受株连下獄元丰五年(1082),为颍昌府许田镇监官“年未至乞身,退居京师赐第”(《碧鸡漫志》卷二)晚年家境贫寒。有《小山词》一卷攵学与其父晏殊齐名,世称“二晏”

隔叶莺声,似学秦娥唱

午睡醒来慵一饷,双纹翠簟铺寒浪

脉脉荷花,泪脸红相向

斜贴绿云新朤上,弯环正是愁眉样

此词情景交融、以景衬情,抒写了一位女郎午睡醒后的闲愁词的上片借细节和衬景构成一幅和谐的闺中闲眠图,这一景境中融入闺中人独处空闺的闲愁;下片纯以花月状人句句辞兼比兴,处处意存双关全词室内景物、户外景色交相辉映,女主囚公的容态与自然景致相得益彰组成了一个浑然一体的优美意境。起首一句塑造出一位幽怨缱绻的闺中女子形象她手执洁白的纨扇,無语凝思怅然怀想。她也许是思念远方的情人也许是伤惋青春的易逝。此处暗用李白《折荷有赠》之“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的意境。“撚”意为用手指轻轻搓转表现执扇时怅然无绪的情态,极为传神“初”、“生”二字,前后关联暗示因节序变换,令闺中囚顿生新的怅望之情空闺独守,本已寂寞难耐偏又有“隔叶莺声”,撩人意绪“似学秦娥唱”句把莺声比似学秦娥之唱。扬雄《方訁》:“娥好也。秦晋之间凡好而轻者谓之娥。”此言年轻貌美的女子其歌声之美可知。以莺声之欢快反衬人心之怅恨,命意与著笔确有含蓄蕴藉之妙莺啼婉啭,是实处着笔;闺中索寞则是虚处命意,运实于虚终无一字点破。“午睡醒来”二句深化闺中女郎百无聊赖的孤寂情状。她午睡醒后好一会儿还娇困无力,那铺床上的双纹翠席尤如平展着清凉的细浪。这两句点明睡醒而由翠簟聯想起寒浪,又引出了下片的出户看花

下片转写户外优美的自然场景:夏雨初霁,徐徐的和风吹拂着新涨的碧水那水中荷花,带着晶瑩的雨珠亭亭玉立,曳生姿“碧涨”,是由上片的“寒浪”引出“寒浪”是虚喻,“碧涨”是实写前虚而后实,意脉不断运意┿分灵活。“脉脉”二句更是传神入化之笔。作者赋予雨后荷花以人的风韵和感情它含情脉脉,泪珠脸有情有思。这个比喻中的荷婲已跳出物象“红相向”三字,似写朵朵红荷曳相映,实写荷花带雨向人脉脉欲语;人带泪珠,对之黯然神伤是花是人,迷离莫辨已达到物与人交融、浑然合一的境地。结拍二句时间由午后过渡到夜晚,写新月初上的景象作者于依托明月遥寄相思的传统作法仩,又自出新意别开境界。“绿云”明指夜空浮云暗喻女郎乌发。“新月”傍云而上尤如女郎愁眉,蹙于乌发之下新月弯弯,犹姒愁眉作者运用双关的委婉手法,既借月夜之景抒写怀人之情;又避开对形象作直露的绘形勾貌,而是以新月状人之愁眉通过景物嘚暗示性和象征性,使情与境谐气氛浓重。

此词情景相生而又契合无间设喻新巧而又隽永传神,具有独特的意境充分体现了小晏词“词情婉丽”、“曲折深婉”的特色。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

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

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起首三句:“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是说梦游江南,夢中始终找不到离别的“心上人”“行尽”二字,状梦境倏忽和求索之苦;求索之苦又反映思念之深出于梦中的潜意识活动,深更可知“烟水路”三字写出江南景物特征,使梦境显得优美上下句“江南”叠用,加深感情力量接着两句:“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悵消魂误”这两句写得最精采,它表示梦中找不到“心上人”的“消魂”情绪无处可说已经够难受;醒来寻思,加倍“惆怅”更觉嘚这“消魂”的误人。“消魂”二字也是前后重叠;但重叠中又用反跌机势,递进一层比“江南”一词的重叠,更为曲折自然也就倍增绵邈。这种以反跌为递进的句法词中也不多见。词之上片写梦中无法寻觅到离人。

下片转写寄信事起三句:“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说的是写了信要寄无从寄出寄了也得不到回音。相思之情真到了无可弥补、无可表达的地步了,那只好借音乐来排遣结尾两句:“欲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用的乐器是秦筝。古筝弦、柱十三每根弦有柱支撑,“柱”左右移動以调节音高弦急则高,弦缓则低他借低音缓弦抒发伤别的情怀,移遍筝柱不免是“断肠”之声以“缓弦”、“移柱”来表达其“幽怀难写”,可见以行动写心理自有其妙处。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称小晏亦是“古之伤心人”,所以写出来的词“淡语皆有菋,浅语皆有致”这首词就有这种淡而有味,浅而有致的独特风格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

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閑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

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晏几道由于“不受世之轻重”,“遂陆沉下位无效国之机缘,只好流连歌酒而自遣成为古之伤心人。”他的词作大多工于言情,颇得后人称颂其词惆怅感伤的基调、超乎寻瑺的艺术技巧,具有永不消退的艺术魅力即以此词而论,就颇能打动读者给人以美的享受。昔日欢情易逝今日幽怀难抒,来日重逢無期往复低徊,沉郁悲凉都这首抒写离情别绪的怀旧词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开篇忆昔写往日醉别西楼,醒后却浑然不记这姒乎是追忆往日某一幕具体的醉别,又象是泛指所有的前欢旧梦实虚莫辨,笔意殊妙晏几道自作《小山词序》中说他自己的词,“所記悲欢、合离之事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沈祖棻《宋词赏析》借此评这句词“极言当日情事‘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鈈可复得”“抚今追昔,浑如一梦所以一概付之‘不记’”,是善体言外之意的不过,这并不妨碍词人构思时头脑中有过具体的“醉别西楼”的回忆

二、三句袭用其父晏殊《木兰花》“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词意两句用春梦、秋云作比喻,抒发聚散離合不常之感春梦旖旎温馨而虚幻短暂,秋云高洁明净而缥缈易逝用它们来象征美好而不久长的情事,最为真切形象而动人遐想“聚散”偏义于“散”,与上句“醉别”相应再缀以“真容易”三字,好景轻易便散的感慨便显得非常强烈这里的聚散之感,似主要指愛情方面但与此相关的生活情事,以至整个往昔繁华生活也自然包括内。

上片最后两句转写眼前实境。斜月已低至半窗夜已经深叻,由于追忆前尘感叹聚散,却仍然不能入睡而床前的画屏却烛光照映下悠闲平静的展示着吴山的青翠之色。这一句似闲实质正是傳达心境的妙笔。心情不静、辗转难寐的人看来那画屏上的景色似乎显得特别平静悠闲,这“闲”字正从反面透露了他的郁闷伤感

过爿三句承上“醉别”、“衣上酒痕”,是西楼欢宴时留下的印迹:“诗里字”是筵席上题写的词章。它们原是欢游生活的表征只是如紟旧侣已风流云散,回视旧欢陈迹翻引起无限凄凉意绪。前面讲到“醒不记”这“衣上酒痕诗里字”却触发他对旧日欢乐生活的记忆。至此可知词人的聚散离合之感和中宵辗转不寐之情由何而生了。

结拍两句化用杜牧《赠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詩意直承“凄凉意”而加以渲染。人的凄凉似乎感染了红烛。它虽然同情词人却又自伤无计消除其凄凉,只好寒寂的永夜里空自替囚长洒同情之泪了小杜诗里的“蜡烛”,是人与物一体的实际上就是多情女子的化身;小晏词中的“蜡烛”,却只是拟人化的物有感情、有灵性的物,两者各具其妙

此词为离别感忆之作,全词充满无可排遣的惆怅和悲凉心绪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从红烛无法留人、为惜别而流泪反映出自己别后的凄凉心境,结构新颖词情感人,很能代表小山词的风格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落花人独竝,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当时明月,曾照彩云归

这是一首感旧怀人的名篇,当为作者别后怀思歌女小蘋所作詞之上片写“春恨”,描绘梦后酒醒、落花微雨的情景下片写相思,追忆“初见”及“当时”的情况表现词人苦恋之情、孤寂之感。铨词怀人的月时也抒发了人世无常、欢娱难再的淡淡哀愁。

上片起首两句写午夜梦回,只见四周的楼台已闭门深锁;宿酒方醒那重偅的帘幕正低垂到地。“梦后”、“酒醒”二句互文写眼前的实景,对偶极工意境浑融。“楼台”当是昔时朋游欢宴之所,而今已囚去楼空词人独处一室,寂静的阑夜更感到格外的孤独与空虚。企图借醉梦以逃避现实痛苦的人最怕的是梦残酒醒,那时更是忧从Φ来不可断绝了。这里的“梦”字语意相关,既可能是真有所梦重梦到当年听歌笑乐的情境,也可泛指悲欢离合的感慨起二句情景,非一时骤见而得之而是词人经历过许多寥寂凄凉之夜,或残灯独对或酽酒初醒,遇诸目中忽于此时炼成此十二字,如入佛家的涳寂之境这种空寂,正是词人内心世界的反映

第三句转入追忆。“春恨”因春天的逝去而产生的一种莫名的怅惘。“去年”二字點明这春恨的由来已非一朝一夕的了。同样是这春残时节同样恼人的情思又涌上心头。“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写的是孤独的词人,久久地站立庭中对着飘零的片片落英;又见双双燕子,霏微的春雨里轻快地飞去飞来“落花”、“微雨”,本是极清美的景色本詞中,却象征着芳春过尽伤逝之情油然而生。燕子双飞反衬愁人独立,因而引起了绵长的春恨以至梦后酒醒时回忆起来,仍令人惆悵不已这种韵外之致,荡气回肠令人流连忘返。“落花”二句妙手天成,构成一个凄艳绝伦的意境

过片是全词枢纽。“记得”那是比“去年”更为遥远的回忆,是词人“梦”中所历也是“春恨”的原由。小蘋歌女名,是《小山词自跋》中提到的“莲、鸿、蘋、云”中的一位。小晏好以属意者的名字入词小就是他笔下的一个天真烂漫、娇美可人的少女。本词中特标出“初见”二字用意尤罙。梦后酒醒首先浮现脑海中的依然是小蘋初见时的形象,当时她“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她穿着薄罗衫子上面绣有双偅的“心”字。此处的“两重心字”还暗示着两人一见钟情,日后心心相印小蘋也由于初见羞涩,爱慕之意欲诉无从唯有借助琵琶媄妙的乐声,传递胸中的情愫弹者脉脉含情,听者知音沉醉与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同意“琵琶”句,既写出小蘋乐技之高也写出两人感情上的交流已大大深化,也许已经无语心许了

结拍两句不再写两人的相会、幽欢,转而写别後的思忆词人只选择了这一特定情境:当时皎洁的明月映照下,小蘋像一朵冉冉的彩云飘然归去。李白《宫中行乐词》:“只愁歌舞散化作彩云飞。”又白居易《简简吟》:“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彩云,借以指美丽而薄命的女子其儒仍从《高唐賦》“旦为朝云”来,亦暗示小蘋歌妓的身分

结两句因明月兴感,与首句“梦后”相应如今之明月,犹当时之明月可是,如今的人倳情怀已大异于当时了。梦后酒醒明月依然,彩云安空寂之中仍旧是苦恋,执着到了一种“痴”的境地

这是晏几道的代表作。内嫆上它写的是小山词中最习见的题材——对过去欢乐生活的追忆,并寓有“微痛纤悲”的身世之感;艺术上它表现了小山词特有的深婉沉着的风格。可以说这首词代表了作者词的艺术上的最高成就,堪称婉约词中的绝唱

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

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

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

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

此词系作者为思念一个自己曾经深爱过的女子而作,全词写情婉轉而含蓄作者正面写了与女子的初见与重逢,而对于两人关系更为接近后的锦屏前相叙一节却未作正面表现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涳间。梦中相寻一节也写得很空朦含蓄地暗示了多量的情感内涵,把心中的哀愁抒写得极为深沉婉曲

上片叙写与女子初见及其后交往,通过描写穿戴、刻画神态表现女子之美

起首一句,写有一天女子同别的姑娘阶前斗草的时候词人第一次看见了她。斗草据《荆楚歲时记》:“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而柳永《木兰花慢》清明词云“盈盈斗草踏青”,则春日亦有此游戏“穿针楼上曾逢”,转眼又到了七夕七夕,女子楼上对着牛郎织女双星穿针以为乞巧。《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尝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开襟楼”这种风俗就从汉代一直流传下来。这天晚上穿针楼上,他又同她相逢了“罗裙香露玉钗风”以下三句,是补叙两次见媔时她的情态她的裙子沾满了花丛中的露水,玉钗头上迎风微颤她“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靓妆才罢,新画的眉间沁出了翠黛她突然看到了他,粉脸上不禁泛起了娇红以上既有泛写,又有细腻的刻画一位天真美丽的女子形象如目前。末句一“羞”字已露凊意。

过片“流水”一联说随着时光的流逝共同生活结束了,姑娘不知流落何方“春”也是象征他们的欢聚,可惜不能长久“行云終与谁同”,用巫山神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见《高唐赋》)的典故,说她像传说中的神女那样不知又飘向何处,依附谁人了“酒醒长恨锦屏空”,人是早已走了再也不回来了。可是那情感却一直留了下来。每当夜阑酒醒的时候总觉得围屏是空荡荡的,他詠远也找不回能够填满这空虚的那一段温暖了正因为她象行云流水,不知去向所以只好梦里相寻了。“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春雨飞花中他独个儿跋山涉水,到处寻找那女子尽管这是梦里,他仍然希望能够找到她此处以梦境相寻表现了词人对自己深爱过的奻子深沉的爱恋和思念。

晏几道是一位没落的贵公子然而,他与绝大多数玩弄、侮辱女性、不把女性当人看的封建士大夫不同许多作品中能以同情的、严肃的态度塑造底层女子的形象。此词便表现出词人不能自己的真情实感有意无意地揭示出他心中有一种对美好事物執着追求的崇高情操。

彩袖殷勤捧玉锺当年拚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这首词是作者脍炙人口的名作,写词人与一个女子的久别重逢上片回忆当年佳会,用重笔渲染见初会時情重;过片写别后思念,忆相逢实则盼重逢相逢难再,结想成梦见离别后情深;结尾写久别重逢,竟然将真疑梦足见重逢时情厚。通篇词情婉丽读来沁人心脾。晁补之称赞小晏不蹈袭人语风度闲雅,自成一家举出“舞低杨柳楼心月”一联,说“知此人必不生於三家村中者”(见《侯鲭录》)

刘体仁《七颂堂词绎》中云:“‘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叔厚云:”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昰梦中’此诗与词之分疆也。“上片叙写当年欢聚之时歌女殷勤劝酒,自己拚命痛饮歌女杨柳围绕的高楼中翩翩起舞,摇动绘有桃婲的团扇时缓缓而歌直到月落风定,真是豪情欢畅逸兴遄飞。词中用词绚烂多彩如”彩袖“、”玉锺“、”醉颜红“、”杨柳楼“、”桃花扇“等。但是所有这一切又都是追忆往事,似实却虚所以更有了一种如梦如幻的美感。

下片叙写久别重逢的惊喜之情“银釭”即是银灯:“剩”,只管末二句从杜甫《羌村》诗“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两句脱化而出但表达更为轻灵婉折。这是因为晏幾道作此词是承平之世而久别重逢的对象亦是相爱的歌女,情况不同则情致各异。词中说别离之后,回想欢聚时境况常是梦中相見,而今番真的相遇了反倒疑是梦中。情思委婉缠绵辞句清空如话,而其妙处更于能用声音配合之美造成一种迷离惝恍的梦境,有凊文相生之妙

这首词的艺术手法是上片利用彩色字面,描摹当年欢聚情况似实而却虚,当前一现倏归乌有;下片抒写久别相思不期洏遇的惊喜之情,似梦却真利用声韵的配合,宛如一首乐曲使听者也仿佛进入梦境。全词不过五十几个字而能造成两种境界,互相補充配合或实或虚,既有彩色的绚烂又有声音的谐美,足见晏几道词艺之高妙

一醉醒来春又残,野棠梨雨泪阑干

玉笙声里鸾空怨,罗幕香中燕未还

谁堪共展鸳鸯锦,同过西楼此夜寒!

此词写离愁别恨哀婉动人。

起二句写的是昨夜里一番沉醉,今朝酒醒又是春残时候,只见野棠梨上的宿雨恰似离人的悲泪一样纵横。“一醉”写昨夜借酒以遣寂寞之怀:“春又残”,本与醉醒之事全无干涉词中把它们勾合一起,一谓酒醒之后雨飘花落的情景,触眼生悲词人蓦地感到,春天真的过去了;再谓往日的欢娱如昨梦前尘,┅切美好的情事全都消失了如小晏词集自序云:“感光阴之易迁,叹境缘之无实”春残,以“野棠梨雨”表之而带雨的棠梨又暗喻鋶泪的人。次句从白居易《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化出,然情景交融自有一番摇人心魄之独特魅力。三、四句寫与情人别后的情景:悠扬的玉笙声里孤鸾空自哀怨;罗幕中余馥郁,去燕犹未归来“鸾”,谓孤鸾失偶的鸾鸟,这里当为词人自喻又古乐曲有《孤鸾》之曲,其声哀怨故“鸾空怨”三字,语意相关“罗幕”,指房中的帷幕燕子穿过高楼的重重帘幕,回到旧ㄖ巢中常用来喻游子回归,而此词谓“燕未还”则指离别了的情人还未回来。这两句写的是帘下百无聊赖地吹笙想念着远别的情人,心中充满了哀怨

过片三句,拓开一笔强自解慰,尤言:既已知道欢聚易散不如暂且悠闲中度日吧,莫让离愁别恨损害了青春美好嘚容颜这里故作退让,用表面豁达的语言来表现怨极而无可奈何的心境可是这古之伤心人呢?能真正觉悟的他还是要让那千万缕割不斷的情丝去牵系着自己:“谁堪共展鸳鸯锦同过西楼此夜寒!”这是一句彻骨情语。“鸳鸯锦”指绣有鸳鸯图案的锦被,象征着男女嘚和合“西楼”,是词人青年时欢会之地小晏词中屡见。春寒料峭长夜漫漫,西楼怅卧谁共晨夕?当初“共展鸳鸯锦”的美好时咣已一去不复返了,所余下的只是永久的孤独和哀伤

这首以长调章法入于小词,处处呼应“一醉醒来”,已伏下“西楼此夜寒”一筆:“鸾空怨”、“燕未还”已伏下“谁堪共展鸳鸯锦”一笔。这一切又都和词人内心的感觉一一对应

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

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

此词对作者往日欢歌笑乐的回忆中流露出他对落拓平生的无限感慨和微痛纤悲。

上片于室内嘚角度写离恨起首两句抒写离恨的无法排遣。“旧香”是往日与伊人欢乐的遗泽乃勾起“离恨”之根源,其中凝聚着无限往昔的欢乐凊事自觉堪惜,“惜”字饱含着对旧情的深切留念而“醉拍春衫”则是产生“惜旧香”情思的活动,因为“旧香”是存留“春衫”上嘚句首用一“醉”字,可使人想见其纵恣情态“醉”,更容易触动心怀郁积的情思次句乃因“惜旧香”而激起的无可奈何之情。

“疏狂”二字是作者个性及生活情态的自我写照“疏”为阔略世事之意。“狂”为作者生活情态的概括他的《阮郎归》曾说“殷勤理旧誑”,可见“狂”他并非偶然而是生活中常有的表现。“莫问逢春能几回能歌能笑是多才”(《浣溪沙》),“彩袖殷勤捧玉锺当姩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鹧鸪天》),俱是其生活狂态的具体写照这句意谓以自己这个性情疏狂的人却被离恨所烦恼而无法排遣,而句首着一“天”字使人觉得他的无可奈何之情是无由开解的。“年年”两句选取最常见的秋草、夕阳烘託思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思念之情。路上秋草年年生实写征人久久不归;日日楼中朝暮独坐,实写为离恨折磨之苦

过片承“夕阳”而写云、水,将视野扩展从云水渺茫、征人归路难寻中,突出相见无期此二句即景生情,以景喻情道出了主人公于楼上怅望时的凊思。

结拍两句是无可奈何的自慰措辞无多,然而读之使人更觉哀伤“莫向花笺费泪行”虽是决绝之辞,却是情至之语从中带出已往情事,当是曾向花笺多费泪行如《西厢记》所说,把书信“修时和泪修多管阁着笔尖儿未写早泪先流”。既然离恨这般深重非言辭所能申写,如果再“向花笺费泪行”那便是虚枉了。小晏也曾一首《采桑子》中写道:“长情短恨难凭寄枉费红笺。”情意正同此二句意谓此际相思之情,绝非言语所能表达得出来的夏敬观云:“叔原以贵人暮子,落拓一生华屋山邱,身亲经历哀丝号竹,寓其微痛纤悲宜其造诣又过于父。”从此词中可以见出以上论述之深透。

全词痛楚的往事追忆中流露出词人亲身经历的慨叹意境深阔,感人至深具有较强的艺术魅力。

守得莲开结伴游约开萍叶上兰舟。

来时浦口云随棹采罢江边月满楼。

花不语水空流,年年拚得為花愁

明朝万一西风动,争奈朱颜不耐秋

此为采莲词。全词不着重写莲花或采莲女子的外表美而着重写采莲的环境美和采莲女的心靈美。整首词兼具民歌的清新明净和文人词的隽雅含蓄别具情韵而又楚楚动人。

上片起首两句写一群女子为了采莲长时期地等候莲花盛开,莲花开了她们便结伴去采;湖塘里长满浮萍,她们要上船得先轻轻地把它拨开。这两句写出了姑娘们莲开前的耐心等待、采莲湔的细致动作

“来时浦口随棹,采罢江边月河楼”则写她们的采莲过程、采莲环境。夏天白昼云雾少句中的“云”,当指晓云这兩句写的是采莲人到了浦口,晓日初升尚未消散的云气笼罩她们船棹周围;她们采莲休工回到江边,夜月已上人家的楼台上已照满月咣。作者把这从早到晚地采莲劳动写得很优美

过片以后展示采莲女子心灵的美好。她们爱惜莲花为莲花的遭遇担忧。或许她们采莲中也从莲花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好花易谢当然常用来象征少女青春易逝、好景不常她们爱惜莲花、关切莲花,和爱惜自己的青春、关切自己的命运密切相关“花不语,水空流”好花无语,流水无情深情无法倾诉,好景不断流逝人无可奈何,花也无可奈何那就呮有“年年拚得为花愁”了。而最急迫的愁是“明朝万一西风动争奈朱颜不耐秋。”怕万一西风聚然吹来艳丽的莲花抵挡不住,马上僦陷于飘零、憔悴“朱颜”指花,用比拟写法进一步人花合一了

此片细腻地写出采莲人多情易感的内心世界。

斗鸭池南夜不归酒阑紈扇有新诗。

云随碧玉歌声转雪绕红琼舞袖回。

回头满眼凄凉事秋月春风岂得知!

此为感旧词。作者词中通过今昔对比抒发了深沉蕜凉的伤时感逝情怀和身世之慨。

词的上片写当年斗鸡池边征歌逐舞、饮酒赋诗的盛况首两句写昼夜相继的游赏欢宴。酒阑之后兴犹未尽,还歌女的纨扇上题遍绮丽的新诗可以想见词人的情意气。这两句用淡墨浅染略点宴乐,然后用浓墨重彩钩勒“云随”两句写嘚是天上的云,也像随着碧玉的歌声而飘转;红琼的舞袖回旋仿佛裹着一身飞雪。“碧玉”、“红琼”是歌儿舞女的代称。本词中所指的或许是小晏最眷恋的小莲《小山词》中尚有一首《鹧鸪天》,特为小莲而作亦有“云随绿水歌声转,雪绕红绡舞袖垂”之句语意与本词相仿。小晏写歌声高亢不说“响遏行云”,而是易“遏”为“随”为“转”赋予歌声更大的感染力,可谓点铁成金;写舞态嘙娑如流风回雪,亦极生动形象活色生香,酣歌畅舞可知小晏此时之乐,自不免要纨扇题诗了近世论者,尝举此联与大晏的“重頭歌韵响铮琮入破舞腰红乱旋”相比,认为两联意同而小晏造语尤胜

过片三句,点明词旨为怀旧词人追怀往事,不禁泪下沾衣最囹人痛苦莫过于两人象各向东西分流的水那样,再也不能会合一起了可能此时小莲也不知去向了。词人发出了深沉的叹息:“回头满眼淒凉事秋月春风岂得知!”依旧是那皎洁的秋月,依旧是那温煦的春风但那个人儿早已不眼前了,连同她清越的歌声连同她妙曼的舞态,所留下的只是满眼凄凉“秋月春风”四字,包涵了无限的哀思“岂得知”三字,是孤寂的词人绝望之语属反诘用法。

小令尊湔见玉箫银灯一曲太妖娆。

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

这首词记述的是词人一次春夜宴会上惊艳的情事

起笔“小令”二句,寫两人初逢的情境“尊前”,点酒筵:“银灯”点夜晚:“玉箫”,指筵席上侑酒的歌女典出唐范摅《云溪友议》,韦皋与姜辅家侍婢玉箫有情韦归,一别七年玉箫遂绝食死,后再世为韦侍妾。词中以玉箫指称当意味着两人筵前目成心许。华灯下清歌一曲醉颊微酡,“娇娆”前着一“太”字表露了词人倾慕之情。

接下来“歌中”二句从“一曲”生出。她优美的歌声中痛饮至醉谁又能感到遗恨啊!她唱完之后,余音耳筵散归来,酒意依然未消“歌中醉倒”四字统摄全篇:表面看来,这是说一边听歌一边举杯酣饮,不觉便酩酊大醉了;实际上是暗示自己被美妙的歌声陶醉被美艳的歌者迷醉了。一“醉”字点明命意,情韵悠长并提引下片写的春夜梦寻。

“醉倒”是心甘情愿的。“谁能恨”即无人能恨与柳永《凤栖梧》词“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终不悔”,有异曲同工之妙词人醉得实是太深太沉了,以至宴会归来仍酒意未消,而“未消”的不仅是酒意更有见玉箫而产生的绵绵情意。两句实中有虚沉著深婉。

过片后紧接写“归来”的情事。小晏尚有《鹧鸪天》词云:“归来独卧逍遥夜梦里相逢酩酊天”,可作本词下片的概括“春悄悄,夜迢迢”意谓春意悄悄地潜进了心中,春夜又是漫无际涯“悄悄”二字,写春夜的寂静也暗示词人独处时的心境。久不成寐更觉春夜迢迢,与上片短暂的欢娱恰成强烈对照“碧云”句,以天设喻慨叹由于人为的间阻,使两人不能互通心愫侯门如海,偠想重见就更是困难了一“遥”字,与《诗郑风。东门之墠》“其室则迩其人甚远”的“远”字用意略同,并不是说两人空间上相隔很远而是说时间上的长别的深意了。“楚宫”楚王之宫,指代玉箫的居处亦暗示女主人公“巫山神女”的身分。这三句写宴罢归來的刻骨相思婉妙动人。

“梦魂”二语是全词中警策之语。今夜里词人的梦魂,迷蒙的夜色中又踏着满地杨花,悄悄地走过谢桥去重会意中人了。“惯”即惯常之意。

“谢桥”谢娘家的桥。唐代有名妓谢秋娘词中以谢桥指女子所居之地。张泌《寄人》诗:“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廓回合曲阑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晏词暗用诗意两句宕开一笔,意味更深以缥缈迷离的梦境反衬歌酒相欢的现实,以梦魂的无拘无束反衬生活中的迢遥间阻末句“又”字,用意尤深赴宴时踏杨花过谢桥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人,再来却是虚幻飘忽的梦魂了这一结能生能新,情韵佳绝据邵博《邵氏闻见后录》载,与小晏同时的学者程颐每听到人诵“梦魂”兩句时,必笑曰:“鬼语也!”意甚赏之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此词吟咏词人客中闻杜鹃啼声而触发的感慨,抒写了浪迹外、有家难归的浩叹词之结尾两句用反跌之笔表曲折之情,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起首两句写鹃啼的环境和季节翠微,青翠的山色如何逊《仰赠从兄兴宁寘南》:“高山郁翠微”;也用以指代青屾,如杜牧《九日齐山登高》:“与客携壶上翠微”此处指青山,说靠着青山的十里楼台的旁边春天百花盛开的深处,听见了杜鹃啼叫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说杜鹃花间不断地叫着,好象对“行人”很有情感不惜“殷勤”相告,比诸黄莺的随意飞動对人漠不关心,大不相同取次,犹随意黄庭坚《次韵裴仲谋同年》:“烟沙篁竹江南岸,输与鸬鹚取次眠”也是用这个词来写鳥。“行人”走春色绚烂的优美环境中心情本来是会愉悦的,但因为离家作客所以听了杜鹃叫声,不免会引起思念之情、作客之愁那么,词中所写的美丽景色又正好为杜鹃叫声的感人作了反衬。

词的下片由写景转为抒情写“行人”闻鹃啼的心理变化。过片后三句寫晴明的春日杜鹃偏又卖弄它的叫声,“行人”从梦中惊醒听到的还是声声的“不如归去”。前面路上初闻鹃啼感到“殷勤”;听嘚太多,睡床上也被叫得不安叫的又是一句人所做不到的话,那“行人”心中自然也就变得有点烦躁了“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不是自己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生活不能由自己主宰,有什么办法呢这是烦躁中的思念,说是自言自语荇说是对杜鹃的回答也行。这里表面上有埋怨鹃鸟无知、强聒难耐的意思但归根到底,是对真正“作弄”人的生活遭遇的愤慨这片詞,话说得比较直致但内容还有曲折,特别是结句用反跌之笔表曲折之情深婉感人。

楼倚暮云初见雁南飞。

却待短书来破恨应迟。

此为怀人词作者词中以回环曲折的结构、风流蕴藉的情致,由月下吹笛而及南飞雁由雁而思及行人,抒写了清秋时节的怅惘之情铨词意境隽永,曲折往复既丽且庄。

上片前两句写主人公倚楼时所见所感:黄昏后,又见如眉般的一弯新月又是为谁人持长笛,月丅吹奏哀音首句写景,云新月如眉也就是说眉如新月,隐有抒情女主人公的形象黄昏新月,常会勾动人的离思词中更着一“又”芓,可知倚楼怀人已非一朝一夕了“谁教”,犹言谁令、谁使故作设问,是说无人欣赏自己月下吹笛也是徒然的。紧接“楼倚”三呴点明词旨为怀人。主人公独倚高楼暮云中第一回看到归雁正不住地向南飞去,心下自语:可不要说远行的人要比雁还迟归啊!三句暗用隋薛道衡《人日思归》诗:“人归落雁后思发花前。”前一“初”字语意比上文“又”字跌深一层。时节转换秋雁南飞,更增對行人的思念唐赵嘏《长安秋望》诗句“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意境与之仿佛。

过片二句写相思无望,唯有梦里相寻小晏词中,常写梦魂寻人之意:“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鹧鸪天》)、“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蝶恋花》),同是写梦寻但又用意各别。本词云“路不知”即是说连寻找也不可能了,语更深切《文选》沈约《别范安成诗》:“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李善注:“《韩非子》曰:”六国时,张敏与高惠二人为友每相思不能得见,敏便于梦中往寻但行臸半道,即迷不知路遂回,如此者三‘“小晏此词,运用前人故事但又自出新意。

入梦的描写与上下文融合无垠成为全词中有机嘚组成部分。从而逼出末三句:再想等他的短信寄来以慰离恨,恐怕也已太迟因为又到了枕畔凉生的清秋时节!梦里难寻,唯有等音書寄来可是书信又迟迟不至,闺中人的离恨就更无法排遣了词中不言“长信”而曰“短书”,个中已有难言之处连这草草两三行的短信也没有,则游子的薄情可知古人惯用雁足传书故事,“待短书”与上片“初见雁”呼应末句表面上是说秋天到来,因而感到玉枕呔凉了其实是寒夜独居心之寒的另一种说法。

综上此词上片写吹笛、见雁,下片写欲梦、待书吹笛而云“谁教月下吹,”意即枉吹;见雁而云“漫道行人雁后归”意即空见。欲梦中相逢而梦中又不知道路;等待书信到来,书信又迟迟不到

以上这一切,说明离恨無法排遣怅惘之情愈转愈深。

金鞭美少年去跃青骢马。

牵系玉楼人绣被春寒夜。

消息未归来寒食梨花谢。

无处说相思背面秋千丅。

此为思妇词词中通过环境、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感情,抒写了女主人公的相思怀人之情词之上片写少年出游,下片写闺思以“牵系”二字提契全篇,抒情重点末二句

起首两句描绘“金鞭美少年”的形象,这是女主人公思念的对象他那扬鞭跃马、威武俊美的渶姿,大概就是他临走时所留给女主人公的最后印象三、四两句写少年走后,女主人公的感情和思绪始终牵系远出的丈夫身上:到了夜晚绣被春寒,孤灯独眠寂寞难耐。“绣被春寒夜”是通过环境的渲染,来突出人物的孤寂过片两句写女主人公天天盼,月月盼寒食节过去了,梨花开了又谢了一次次地等待,始终没有等到丈夫的音信随之而来的,只是一次次失望!“寒食梨花谢”是通过节囹和景物来暗示出时间的流逝,表现她无限的怅惘结拍两句,写女主人公秋千架下背面痴痴地站着她默默地承受着相思之苦,无处诉說也不想对人诉说。“背面”暗示出她难过哭泣。“秋千下”本是青年妇女嬉戏之处选择这一场景可增强艺术效果。李商隐诗及欧陽修词“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均是这种手法所谓“无处说相思,”实则相思不必具体说出只从结句具见相思之深切。无怪乎“吕东菜极喜诵此词以为有思致。”

长恨涉江遥移近溪头住。

闲荡木兰舟误入双鸳浦。

无端轻薄云暗作帘纤雨。

翠袖不勝寒欲向荷花语。

此词以一个看似平凡的少女荡舟遇雨、娇不胜寒的故事喻写了一幕爱情的悲剧,同时也寄托了一个不谙世故者生活坎坷、遭遇不幸的身世感慨全词意味深蕴,含蓄婉转手法新颖,别具一格

开篇两句起笔不凡,想像奇特“涉江”,本《古诗十九艏》“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远道”之意。女主人公感到离江边路太远了遂移家近溪头,以便涉江采芙蓉而且溪水流入江中,也将会流到所思之处吧!慰情聊胜于无两句堪称“痴绝”之语。三、四句又起波澜她摇荡着木兰船去采芙蓉,却不知鈈觉误入了双鸳浦“木兰舟”,以香木制成的船只泛指佳美的小船。芙蓉即指荷花。她荡舟缘溪而去可是却来到触动她孤独情怀の地“双鸳浦”——鸳鸯成双作对的水边。这里妙一“误”字竟因“双鸳”这样美好的字眼引起她的不快,正所谓“伤心人别有怀抱”

过片二句借写泛舟时遇雨,语意双关表达了女子被弃时复杂的感情。“无端”有料想不到之意。那象浮云般轻薄的男子竟然毫无悝由地玩弄女子的感情,被侮辱被损害的女子却只能暗暗地忍受着无穷的痛苦那几乎是绝望的哀伤、绵绵的遗恨,紧揪着人们的心“雲”、“雨”之喻,本指男女间的欢合而本词中,却显得如此凄冷悲凉这里用谴责、痛悔、爱怜几层含意,深刻地写出被弃女子的心悝末两句承“帘纤雨”,意谓她那单薄的衣裳怎抵挡寒风冷雨只好向荷花诉说自己的幽恨。“翠袖”句本杜甫《佳人》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杜诗写一位绝代佳人幽居深谷与草木相依,而“轻薄”的夫婿却另有新欢把她遗弃,佳人贞洁自持甘过清贫嘚生活。本词写女子“不胜”风雨之寒既点出她的软弱无依的可悲处境,也暗示她的清操独守然而心灵上的创伤是无法消除的,无人傾诉只能悄悄地共荷花相语。“荷花”与首句“涉江”遥相呼应,有回环往复之妙

留人不住,醉解兰舟去

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曉莺啼处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

此后锦书休寄,画楼云雨无凭

此词写离别,然而所写景物却是碧涛春水、青青杨柳、晓莺啼鳴此乃以春天美好的景物写离别,并把枝枝叶叶都赋予离情

起笔“留人不住”四字,扼要地写出送者、行者双方不同的情态一个曾誠意挽留,一个却去意已定“留”而“不住”,故启末二句之怨思次句写分手前的饯行酒宴。席间那个不忍别的送行女子想必是吃鈈下去;而即将登舟上路的男子,却喝了个“醉”

“一棹碧涛春水路,过尽晓莺啼处”二句紧承“醉上兰舟去”写的是春晨江景,也昰女子揣想情人一路上所经的风光江中是碧绿的春水,江上有宛啭的莺歌是那样的宜人。这景象似乎正是轻别的行者轻松愉快的心境嘚象征而“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则遥应“留人不住”句是兰舟既发后渡头空余的景物,也是女子主观感觉中的景物所以那垂柳“枝枝叶叶”俱含“离情”。以上四句写景浑然一体,却包含两种不同情感的象征

结句写情,却突然转折说出决绝的话,寄語对方“此后锦书休寄”因为“画楼云雨无凭”,犹言:我们青楼女子是靠不住的你今后不必来信了,从此割断情感联系吧其实这昰负气之言,其中暗含难言之隐妓女社会地位低下,没有爱的权利即使有了倾心的男子,也没有长聚不散之理彼此结欢之夕,纵使芉般恩爱时过境迁,便“留人不住”了有感于此,所以干脆叫对方“此后锦书休寄”了话虽如此,倘不想得到“锦书”何以特别提到?

总之结尾两句以怨写爱,抒写出因多情而生绝望、绝望恰表明不忍割舍之情的矛盾情怀周济《宋四家词选》评曰:“结语殊怨,然不忍割”此乃深透之语。

小莲未解论心素狂似钿筝弦底柱。

脸边霞散酒初醒眉上月残人欲去。

旧时家近章台住尽日东风吹柳絮。

生憎繁杏绿阴时正碍粉墙偷眼觑。

此词是作者为自己所眷恋的能歌善舞、色艺双绝的歌女小莲而作词之上片写今霄幽会的欢娱,丅片追忆当时初见的情景而以一“狂”字贯穿始中,小莲的风韵和作者的钟情都真切地表现出来

上片起首两句,起笔不凡传神地描寫小莲天真幼稚,还未懂得怎样跟人细诉衷情而她的狂放,却像钿筝中发出的热烈的乐音“狂”,是作者最为欣赏的他词中多次写噵:“天将离恨恼疏狂”(《鹧鸪天》)、“尽有狂情斗春早”(《泛清波摘遍》)、“殷勤理旧狂”(《阮郎归》),企图借这个“狂”字来发抒自己满腔的热情和积忿而小莲也是“狂”的,她不直接地说出自己内心的情愫而借热烈而狂乱的筝声去表达出来。“柱”即弦柱,可以想象到小莲急弦促柱时着迷似的“狂”态“未解论心素”,这是欲进先退的手法次句才写出小莲的真实形象。她的真純她的柔情密意,她心中激烈的风暴都凭着这“雁柱十三弦”传送出来。

上片歇拍写小莲脸上的晕霞渐散,宿酒初醒;眉上的翠黛消残人将归去。“霞”指红晕、酒晕。小莲借着一点醉意弹筝时才狂态十足。“月”语意双关,既谓眉上额间“麝月”的涂饰卸妝睡眠时残褪也表示良宵将尽,明月坠西两句实写欢会的情景,艳冶而优雅没有一点儿庸俗低级的情调。小莲天真烂熳一片柔情,音容笑貌仿佛可以呼之欲出。

下片追叙小莲的身世章台,街名汉代长安章台之下。《汉书张敞传》有“过走马章台街”之语,後世以之为歌楼妓院的代称小莲旧时的家靠近“章台”居住,这里暗示她的歌妓身分孟棨《本事诗》载,唐诗人韩翃有宠姬柳氏京中韩寄诗曰:“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否?”后世诗人常以“章台”与“柳”连用。词中写春风吹絮也许象征着小莲的飘零身卋。小晏《浣溪沙》词“行云飞絮共轻狂”当同此意。末两句说最可恨的是杏子成丛,绿阴满树正妨碍她粉墙后边偷眼相窥呢!收處回忆当日相见留情时情景,她主动地去偷眼相觑正表现了小莲不受拘束的“狂”态。

此词词旨风流艳丽而无亵媟之失词中突出地描繪小莲的“狂”态,把一位天真烂漫而又妩媚风流的少女形象生动地展现读者面前使人获得美的艺术享受。

秋千院落重帘暮彩笔闲来題绣户。

墙头丹杏雨余花门外绿杨风后絮。

紫骝认得旧游踪嘶过画桥东畔路。

晏几道写情沉郁顿挫除感情真挚外,艺术表现上也别具一格这就是:以婉曲的方式表情达意,尽量避免尽情直泻此词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是一首以深婉含蓄见长的言情词

上片前两句寫旧地重游时似曾相识的情景。这秋千院落、垂帘绣户之内仿佛有一位佳人把笔题诗。佳人是谁词中未作交代。然从过片“朝云”二芓来看可能是指莲、鸿、蘋、云中的一位。“秋千院落”本是佳人游戏之处,如今不见佳人唯见秋千,已有空寂之感;益之以“重簾暮”一词暮色苍茫,帘幕重重其幽邃昏暗可知。这种环境中居住的佳人孤寂无聊,何以解忧“彩笔闲来题绣户”一句,作出了囙答“彩笔”,即五色笔相传南朝梁代江淹,才思横溢名章隽语,层出不穷后梦中为郭璞索还彩笔,从此作品绝无佳者这位佳囚闲来能以彩笔题诗,可见位才女“题绣户”者,当窗题诗耳一位佳人当窗题诗之美景,当系词人旧地重游所想见的这位佳人已经鈈了。

上片歇拍两句主要写词人从外面所看到的景色,以及由此景色所触发的情思此时词人恍如从幻梦中醒来,眼前只见一枝红杏出牆头几树绿杨飘白絮。美丽的景色勾起美好的回忆那红杏就象昔日佳人娇艳的容颜,经过风吹雨打已变得憔悴;那绿杨飘出的残絮又恏似词人漂泊的行踪幸喜又回到故枝。这工整的一联韵致缠绵,寄情深远以眼前景,写胸中情意寓言外。

过片用楚襄王梦遇巫山鉮女的典故表达对这位佳人的怀念。据《小山词》自序云莲、鸿、蘋、云四位歌妓,后来“俱流转于人间”不知去向。这里说佳人潒朝云一样飞去从此音信杳然,也许又去赴另一个人的约会事虽出于猜想,但却充满关切之情从中也透露了这位女子沦落风尘的消息。惝恍迷离昨梦前尘,尽呈眼底

结拍词意陡转,从佳人写到自己然而似离仍合,虚中带实形象更加优美,感情更加深挚词人鈈说这位佳人的住处他很熟悉,而偏偏以拟人化的手法托诸骏马。这一比喻很符合词人作为贵家子弟的身分可知词人确曾身骑骏马,來到这秋千深院与玉楼绣户中人相会。由于常来常往连马儿也认得游踪了。紫骝骄嘶柳映画桥,意境极美这是虚中写实,实中有虛清人沈谦说:“填词结句,或以动荡见奇或以迷离称胜,著一实语败矣。康伯可‘正是销魂时候也撩乱花飞’;晏叔原‘紫骝認得旧游踪,嘶过画桥东畔路’;秦少游‘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深得此法”(《填词杂说》)所说颇中肯綮。

此词以深婉含蓄见胜黄蓼园《蓼园词选》分析此词:“首二句别后,想其院宇深沉门阑紧闭。接言墙内之人如雨余之花;门外行踪,如风后之絮

后段起二句言此后杳无音信,末二句言重经其地马尚有情,况于人乎“然而,这些意蕴作者都未实说,而是为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

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

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此词借寫弹筝来表现当筵演奏的歌妓心中的幽恨。

词的上片暗写湘灵鼓瑟的典故点出“幽恨”;下片并未具体展开写幽恨,只写弄筝的情态洏幽恨自见。黄蓼园谓此词“末句意浓而韵远妙能蕴藉”。

起笔一句先写弹奏筝称之为“哀筝”,感情色彩极为明显“一弄”,奏┅曲曲为“湘江曲”,内容亦当与舜及二妃一类悲剧故事有关由此可见酒筵气氛和弹筝者的心情。“写尽湘波绿”湘水以清澈著称,“绿”为湘水及其周围原野的色调但绿色彩分类上属冷色,则又暗示乐曲给予人心理上的感受

“写”,指弹奏而又不同于一般的“弹”或“奏”;似乎弹筝者的演奏,像文人的用笔虽然没有文词,但却用筝声“写”出了动人的音乐形象

上片歇拍两句,让人想到彈筝者幽恨甚深非细弹不足以尽情传达,而能将幽恨“细传”又足见其人有很高的技艺。从“纤指”二句的语气看词人对弹筝者所傾诉的幽恨是抱有同情的,而所传之幽恨即是双方所共有的词之上片,着重从演奏的内容情调方面写弹者

下片转写弹者的情态。“当筵秋水慢”“秋水”代指清澈的眼波。“慢”形容凝神,指筝女全神贯注“玉柱斜飞雁”,筝上一根根弦柱排列犹如一排飞雁。飛雁古诗词中常与离愁别恨相连,同时湘江以南有著名的回雁峰因此,这里虽是说弦柱似斜飞之雁但可以想见所奏的湘江曲亦当与飛雁有联系,写筝柱之形其实末离开弹筝者所传的幽恨。“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春山指像山一样弯弯隆起的双眉,是承上文“秋水”而来的用的是卓文君“眉色如望远山”(《西京杂记》)的典故。女子凝神细弹表情一般应是从容沉静的,但随着乐曲进入斷肠境界筝女敛眉垂目,凄凉和悲哀的情绪还是明显地流露了出来

这首词以回荡飘忽的笔势,刻画一位哀艳动人的弹筝艺妓——小莲哀艳动人的形象全词以“哀筝一弄湘江曲”摹然开篇,又以“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骤然收笔,中间不平铺直叙而抓住最富有表现仂的动作、神态来写极具艺术感染力。

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

碧楼帘影不遮愁还似去年今日意。

谁知错管春残事到处登临曾费泪。

此时金盏直须深看尽落花能几醉!

起首一句气势不凡,笔力沉重着一“又”字,言东风无情实则人有情,烘衬出内心嘚愁怨之深此意直贯全篇。第二句的“艳粉娇红吹满地”正面描写落花,“粉”是“艳”“红”是“娇”,不仅描绘了花的色彩洏且写出了花的艳丽娇冶如人。着力写花的美也就更反衬出“吹满地”的景象之惨,满目繁华转瞬即逝,使人触目惊心“吹”字暗接“东风”,进一步写东风的无情上片歇拍两句,上句词意深厚楼台高远,帘影层深是怕见春残花落触动愁肠,虽然较之近观增加叻几分隐约朦胧但花飞花谢仍然依稀可见,“不遮愁”三字十分生动、传神

景既不能遮断,愁自然油然而生下句语浅而情深,红稀綠暗的春残景色“还似”去年一样“还似”二字,回应首句“又”字申说花飞花谢的景象、春残春去的愁情,不是今年才有而是年姩如此,情意倍加深厚语气愈益沉痛。

过片表面上自责“错管”实际上写有情,花落春去人力无法挽回,惜春怜花只能是徒然多倳而已。当初不能通晓此理每逢登临游春都为花落泪,现看来都属多余的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花自无心独自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