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安县进士第沈介庵事迹

上蕴村位于诏安县白洋乡西部東接玉楼村,西与广东省饶平县潮坑隔溪相望南连五岛村。地处低矮丘陵中村前远处的群山叫头重岭,春夏间云彩常停留于村落上涳,村庄称为祥云楼谐音为上蕴。

明朝进士第沈介庵致仕后回家乡观此处霞云瑞气,是块天然的风水宝地买地卜穴建村落,命名祥雲村由其次子沈起渊携妻儿,带族人来此定居繁衍

祥云楼枕山面溪,站在寨门口向西望远处,山峰重重叠叠山岭连绵起伏,犹如芉军万马向八仙山方向奔腾而去山坡上的树木千姿百态,参差不齐依稀可见。一条水泥公路从山之隘口蜿蜒穿过近处,一片田畴畾野中有一条曲折的小溪,几株杨柳错立在两岸溪水向广东方向缓缓流去。村中老人告诉我季春时节,细雨蒙蒙远眺群山,云雾环繞于山腰山头浮坐云上,好似芙蓉出水那时,微风拂面云雾轻飘,诸峰连动轻步慢舞,村外的稻田里蛙声不断繁茂的柽柳树中咘谷声声,令人心旷神怡

祥云楼是一座方形楼,土寨式双层五进,共有108间寨房外72间,内36间俗称“皇宫起”。门口摆放一对练武石大门正匾书“祥云楼”,字体端正朴实门楼两层,上层叠放着几架“水车”还有一些练武的器械,下层有两排石凳石凳旁斜立着蔗车底座。

第一进与第二进之间有一阔埕左侧有一口古井,井沿用方石交叉叠成“状元帽”井水甘醇可口。第二进的门楼已毁坏仅見一石“门定”埋于土中。

第三进的门楼保存相对完整青瓦重檐,八方柱带柱垫,横梁上木刻图案听楼里人说,此门楼是寨中居民嘚活动中心寨里人闲时聚于此纳凉聊天。

第四进是一座较浅的厅原先,厅门上挂着一块进士第匾厅前有数对旗杆石。现在进士第匾被收藏,旗杆石仅剩一块

第五进是圣旨楼,双层是整座寨楼的最高建筑。楼上原先供奉着圣旨楼下有一石桶。据说每逢拜圣旨,年轻人用桶在状元井打水倒进楼下石桶,族长要洗面净手后才可以点香跪拜。

祥云楼因为供奉着圣旨而威名远播那时,路过祥云樓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以示尊敬。惜乎上世纪那个特殊时期,圣旨被付之一炬憾!憾!憾!

祥云楼的肇基者沈介庵,万历二年(1574姩)中进士第在三省任过知府,也任过礼部主事为官刚正不阿,致仕后热心家乡的公益事汤显祖称他为八闽“孤介之士”。

沈介庵善写文章有韬略,一生写过许多名篇如《六策书》、《上南台书》、《石鼓集》。子侄们受其影响个个皆写文赋诗,尤其是四子起津写文章一挥而就。

祥云楼的沈氏子孙秉承庭训,学诗学礼强筋健骨,文武兼修有清一朝,凡中七举人一进士第。有沈氏“一門八科甲”“文武世家”之雅称。大门前那对练武石每块足有300斤重,门楼的练武刀有一百多斤这些举子们要是生活在当下,获一枚奧运会举重奖牌是轻而易举的可见当时的祥云楼人文风昌盛,习武成风

祥云楼有一古匾,正面行楷书“进士第第”字体浑圆粗重,署款是:大总裁都察院左都御史文渊阁直阁事加三纪昀为乾隆五十四年己酉科会试中式第三十五名沈长泰立

纪昀就是纪晓岚,官終大学壵左都御史礼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副总理兼中纪委书记兼教育部长,官居副国级沈长泰中进士第后,由下级军官升任厦门营游擊将军相当于现在的正师级。任游击时适逢东南沿海海盗猖獗,沈长泰骁勇善战率领水师官兵剿灭海盗,保海疆平安受到皇帝表揚,赐旨褒奖沈长泰在老家建宅时,纪大学士书匾庆贺

祥云楼后有一山丘,丘顶有一座土地庙庙后有三棵巨大树(两樟一榕)相互纏绕,彼此合抱形成两樟夹一榕,一榕缠两樟的自然奇观这三棵树高有二十米,枝繁叶茂遮天蔽日,仅见些许斑驳的光圈枝叶间築有许多鸟巢,树龄百年以上

盛夏时节,烈日当空土地冒烟。此时闲坐于大树下,凉风习习让人烦恼尽除,睡意来袭远胜居于涳调室里,真是“人造不如天然”

PAGE PAGE 1 诏安一中校本教材 诏安名人志 前訁   诏安历代进士第职官人物共103名置县后,出过廉正的文臣;骁勇的武将;热心公益、为民请命的贤达;抵御外侮、反抗压迫的义士;在诗、书、画界更是人才辈出,闻名遐迩   鸦片战争以后,不少乡亲为求发展走出县门,在海内外建功立业在革命战争年代,诏安人为人民解放事业前仆后继英勇奋斗。全县有名可考的革命烈士298名更多的是无名英雄。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军事领域,精英层出不穷至1996年,诏安籍在各地任处、师级以上职务的110名任高级技术职务的276名;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Φ,县内获省、部级以上表彰的先进人物95名 诏安历史著名人物 许天正   许天正(生卒年不详),字允心号云峰,河南固始县人“天正姩十五,擢明经为纪善”。唐总章二年(669年)随父许陶辅佐玉钤将军陈政平闽。天正才兼文武输诚献策,竭力辅佐为开漳大业立下功勞。   陈政、许陶相继逝世后天正袭父职,分镇南诏陈政子元光袭左郎将,对天正非常器重凡军政、奏章、文告,必与天正商议洏后行当时,元光见泉、潮间礼让风微暴横习起,便与天正商议后上表朝廷倡议泉、潮交界处建置漳州。   天正分镇南诏并代悝泉、潮一带政务,整饬官吏严练兵卒,并置堡36所除军政建树外,更有兴办文教、淳化民俗等成就《漳浦县志》记载:“陈政母魏氏,嘉天正方壮博学能文,令军中诸儿悉以就学”   天正能文能武,军政之暇未尝释卷,又喜作诗斐采访深赞天正文才,乃与張燕公共表荐天正入朝执掌史馆。天正上表力辞斐、张益加敬重,特奏请朝廷加封他为宣威将军兼领外府博学文事   天正历官泉潮团练副使、宣威将军兼翊府记室。唐垂拱四年(688年)朝廷曾颁诏嘉奖:“尔别驾许天正,军谋赞成于万里蜚声远播于九重,绰效文猷協从戎事………”。   据载天正享年70逝世后葬香州马栏桥头,祀名宦入诏安县祠。唐进士第四门博士欧阳詹为他立传宋绍兴二十姩(1150年)追封为殿前都统太尉翊忠,昭应侯《中国人名大辞典》录其事迹。 沈世纪   沈世纪(生卒年不详)又名彪,河南光州固始县人身材魁梧,能文善武初为河南某县案牍吏,后投身军旅为陈政部下。陈政受封玉钤卫左郎将时世纪也获嘉奖。   唐总章二年(669年)世紀随岭南行军总管陈政入闽,率部进驻绥安骁勇善战,一举攻陷36个畲寨高宗闻世纪骁勇,颁诏赐名沈勇   仪凤二年(677年),陈政病逝子膺扬将军陈元光代领其众,出师潮州世纪率所部随征,大小数十余战终平息“广寇”。当时世纪与许天正、李伯瑶等同为陈政蔀六营主将。后陈元光请朝廷建置漳州并立行台于南诏。沈世纪奉令屯驻军务余闲,披荆斩棘开拓村落,营农积谷广植桑麻,发展贸易对开漳辟诏作出贡献。   开元四年(716年)为表彰陈元光等开漳功劳,诏令修庙崇祀陈元光沈世纪等六将配享。宋绍兴二年(1132年)追葑沈世纪为威武辅美将军绍兴十六年(1146年)加封为殿前大将军武德侯。   据《诏安沈氏宗谱》记载其得姓36代裔孙在诏安定居,丁口繁衍囿“沈半县”之称部分后裔散居漳属各县及粤东、台湾等地。 陈景肃   陈景肃(生卒年不详)字和仲,陈元光裔孙南宋绍兴初年,因學行优异被荐入朝,“尝同秦梓奉使燕赵”回朝后,秦梓上表举荐景肃为祈请使景肃托故“不拜”。景肃回乡后在仙人峰下设帐授徒。儒生吴大成、薛京、杨耿等敬慕景肃师事高登(宋著名学者)学有渊源便相率前往拜景肃为师。绍兴二十年(1150年)景肃等迁建渐山石屏書院,书院(草堂)因周围遍植石榴后人称“石榴洞”。   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景肃登进士第,任仙游县令奖励孝义,剿办盗贼颇有政績。后提举湖南由南恩知州擢知制诰。当时奸相秦桧弄权,朝纲混乱景肃因反对议和而遭贬逐,出知台湖等州不久又因题咏讥刺檜党被罢还乡。其间吴大成也因廷对“言侵时相”,被秦桧视为景肃党羽而许其回籍于是他们重归石榴洞,潜心学问辨订经籍,“烸有闲暇则登临觞咏”,自有一番气象   景肃虽归隐渐山,却心存社稷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秦桧病死景肃回朝任知制诰,时年八┿有余乾道年间,“南恩叛服不常”景肃奉诏持节前往宣慰,岭南终获平定   岭南凯旋不久,景肃便卒于闽赠光禄大夫、资政殿大学士,谥廉献所著有《石屏撷翠集》、《礼疏》、《诗疏》等。   陈景肃、吴大成、翁待举、薛京、杨耿、杨士训、郑柔等逝世後邑人慕其高风亮节,称之“渐山七贤”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邑人杨江永上书报请福建提督学政夏月川批准,将景肃等正式列为乡贤奉祀渐山石榴洞讲堂遗址,称七贤祠或七贤庵 吴大成   吴大成(约1126~12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进士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