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保险的特点有哪些特点

您的位置: &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发展起来的国家垄断组织是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发展起来的国家垄断组织是什么
14:42&&自考365 【
  2009年7月自学考试《》真题单项选择题第26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发展起来的国家垄断组织是( )
  A.跨国公司
  B.国际卡特尔
  C.国际辛迪加
  D.国际托拉斯
  正确答案:A
  自考365网校权威解析:注意区分二十世纪上半叶的垄断组织形式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发展起来的国家垄断组织。
  编辑推荐:
本文转载链接:
欢迎访问:
自考真题库手机应用
& & & & & &
热门搜索:    正确教育旗下网站
题号:1358911试题类型:综合题 知识点:欧洲煤钢共同体,和平和动荡并存(北约轰炸南斯拉夫、9·11袭击),多极化的趋势加强,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更新日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20世纪60——80年代及20世纪90年代,世界主要政治力量的对比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各个时期国际关系的突出特点是怎样的?
难易度:中等
必须在注册登录后,才可以查看解析!
橡皮网学生APP下载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名校试题,天天更新,免费查看!
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与影响:1、欧洲一体化进程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初,其代表性事件主要有:1951年成立的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成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67年成立的欧洲共同体。2、随着欧洲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西欧各国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如从20世纪70年代起欧共体国家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采取共同的政策,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说话”,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
法德和解的途径和方法对国际关系的启示: 1、途径和方法:在西欧国家一体化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即是如何化解久已积怨的法德矛盾。如果不能彻底解决这一难题,欧洲的联合即是空谈。对此,法国外长舒曼提出的“煤钢联营计划”。这种将法、德两国重工业发展的经济利益绑定一处的煤钢联营的方式,使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种建立在共同经济利益基础上的联合正与欧洲一体化的根本动因相契合。而此后建立的欧洲煤钢联营开创了欧洲联合的先河,促进了各成员国资本的相互渗透,紧密了西欧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为欧洲进一步的一体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启示:经济发展需要国际间的联合与协作。只有联合起来,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才能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和平和动荡并存特点:
明显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总趋势是走向缓和。
和平与动荡并存原因:动荡因素:美国要建立“单极世界”,推行强权政治;两极格局下掩盖的矛盾暴露,地区冲突和民族、宗教纠纷不断。和平因素:第三世界不断壮大;联合国发挥的作用增强;世界政治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和平和动荡并存原因:①新旧矛盾的冲突;②美国霸权主义等。
和平和动荡并存表现: ①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压抑的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相继爆发。 A、巴以冲突;B、波黑战争;C、卢旺达种族屠杀。 ②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A、2003,伊拉克战争;B、1999,北约轰炸南联盟。 ③国际恐怖主义的威胁我们感受恐怖主义最震撼的一件大事就是“911事件”。
两级格局解体的原因:1、根本原因: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主要表现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美国为首的世界经济格局逐渐演变为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实力迅速增长。 2、具体原因:(1)欧共体的建立增强了西欧抗衡美国的实力,是帝国主义阵营开始瓦解; (2)美国的霸主地位动摇; (3)20世纪60年代苏联挑起中苏边境纠纷,两国关系走向对抗,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4)第三世界的兴起有力地冲击着两极格局。 3、直接原因:苏联解体是两极格局解体的直接原因。
两级格局解体的标志、影响:标志:苏联解体。 影响:二战后,以美苏“冷战”为特点的世界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加强。 (1)美国企图独霸世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势力借机向原苏联和东欧地区介入,对继续坚持社会主义的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施加压力。但两极格局结束,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从而有利于第三世界国家振兴民族经济。 (2)社会主义的力量受到重大挫折,同时,国际社会主义力量(如中国)从挫折中吸取了教训,正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3)民族主义思潮抬头→地区冲突、局部战争不断。如波黑战争、车臣危机等问题。 (4)世界总趋势走向缓和,但和平与动荡并存,国际社会的重大问题仍是争取和平。
当今世界多极化特点:
1、多极化是一种不可逆的趋势 2、多极化正朝着牵制、反对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方向发展 3、多极化是一个长期的错综复杂的过程 4、多极化在全球及地区、在各个领域都有发展
多极化趋势与两极格局的关系:
1、欧共体形成、日本成为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兴起和中国的振兴,这些共同构成了世界的多极化趋势。2、多极化趋势还只是一种趋势和方向,不是一种成熟的国际关系格局。3、两极格局虽然受到多极化的冲击,在当时仍是国际关系格局的总体的、基本的特征,因而多极化趋势是两极格局下的多极化趋势。4、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虽然瓦解,但多极化的世界格局也没有最终形成,直到今天,仍处于向多极化演变的过程中。
世界多极化发展的决定因素:1&、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强国,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国实力不断增强。 2、经济实力,特别是核心科技越来越在国际竞争中起到决定作用。 3、世界整体局势和平稳定,各国都在致力于长期稳定的发展,力求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力位置。
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因素:1、美国和苏联因军备竞赛和对外侵略战争的拖累,实力走向相对衰落。 2、西欧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实力大增。在各个领域与美国和日本开展竞争。在外交上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3、战后日本抓住机遇,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为在经济上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经济格局。日本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 4、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使得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反对美苏的霸权主义,冲击两极格局。 5、改革开放使中国迅速崛起,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日益提高。总之,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导致各国或区域集团之间力量对比此消彼涨,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
世界格局多极化的意义: 1、符合世界发展的客观规律; 2、有利于体现各国和各国人民的共同意愿和利益; 3、有利于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4、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5、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6、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
多极化趋势加强:
1、着重掌握美国“一超”的表现:世界唯一超级大国,试图建立单极世界;“多强”──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欧盟”的成立、欧元的启用);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俄罗斯逐渐走出低谷;中国改革开放和综合国力的提高等。2、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①两极格局终结后,并没有出现单极格局。世界公认的五大力量中心,即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和中国,这种“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标志着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②各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单独主宰世界。欧盟在一体化进程中取得重大进展,在全球事务中影响越来越大。日本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并全力向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迈进。俄罗斯开展全方位外交,致力于振兴经济和恢复大国的地位。中国自改革开放后,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不结盟运动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也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③迄今为止,多极化还只是一种趋势,还没有成为一种稳定的世界格局。当今旧格局已经终结,新的格局还没有形成,处于新旧格局交替阶段,建立多极化的国际新格局将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历史潮流是不可阻挡的。
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召开:日,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幕,大会由千年首脑会议的两位主席纳米比亚总统努乔马和芬兰总统哈洛宁共同主持,来自160多个国家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参加了会议。在为期3天的会议期间,与会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围绕“21世纪联合国的作用”这一主题,就在新形势下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发展、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加强联合国作用等问题交换了意见。召开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的建议是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1997年提出的,并于日第53届联大上获得通过。
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概况:1、目的:安南秘书长的千年报告中多次涉及普通民众及其参与联合国事务对于联合国的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尽管联合国是国家组成的组织,但《宪章》是以“我联合国人民”的名义制定的。《宪章》重申人的尊严与价值,尊重人权和男女平等权利,致力于实现以更高生活水平为尺度、免于匮乏和恐惧的社会进步。归根结底,联合国是为全世界人民的需要和希望而建立的,必须为此服务。我们思想或行动的方法最重要的转变莫过于:我们的一切工作必须以人为本。让世界各地城镇乡村的男女老少都有能力改善自己的生活,没有任何号召比这更崇高,没有任何责任比这更重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信全球化确实具有了包容性,能让每个人都分享它带来的机遇。对联合国而言,要成功地迎接全球化的挑战,最终意味着要满足人民的需要。《宪章》就是以人民的名义制定的;展望二十一世纪,我们的任务仍然是实现人民的愿望。2、规模:这次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规模空前,180多个国家的代表,其中包括150多个国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脑出席了会议,数量超过1995年举行的联合国成立50周年庆典。3、内容:①与会的各国领导人着重讨论了和平与发展、强化联合国机构的职能、经济全球化、南北矛盾加剧、非洲地区被边缘化等问题。②与会者除在千年首脑会议上阐述各国政府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立场外,还按地区划分出席同时进行的4个圆桌会议,重点讨论安南于2000年4月向本届联大提交的关于联合国21世纪工作计划的报告。③另外,非洲国家集团、亚洲国家集团、东欧国家集团以及拉美与加勒比海国家集团分别举行互动式圆桌会议。④非集团成员的国家在与联大主席磋商后分别加入不同地区国家集团举行的圆桌会议。⑤千年首脑会议期间还召开了安理会成员国首脑会议、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首脑会议以及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关于信息技术的非正式高级别会议等重要会议。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了会议,并就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等一系列问题阐述了中国的立场。4、成果:会议闭幕时发表了宣言,宣言长达9页,共分8个部分,包括价值和原则,和平、安全与裁军,发展与消除贫穷,保护共同环境,人权、民主和善政,保护易受伤害者,满足非洲的特殊需要和加强联合国的作用。其中加强联合国的作用是核心内容。各国领导人还具体承诺,在2015年年底前,将世界上日均收入不足1美元的人口比例、挨饿人口的比例以及无法得到或负担安全饮用水的人口比例都降低一关,使世界儿童都能完成小学教育,将产妇死亡率降低3/4。各国领导人还承诺要努力制止艾滋病的蔓延;切实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设法满足非洲的特殊需要。最后各国领导人庄严重申,联合国是整个人类大家庭不可或缺的共同殿堂,今后将全力支持联合国为谋求和平、合作和发展所作的一切努力。会议期间,85个国家响应秘书长安南的号召,在40项多边条约上签了字。
相关试题推荐
扫描二维码马上下载橡皮网APP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名校试题,天天更新,免费查看!
接收老师发送的作业,在线答题。有哪些产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广为人知的?
有哪些产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广为人知的?
如果有什么身边的东西是在二战后迅速出现在大众身边的,民航一定位列其中。二战之前的民航是很小众的运输业。飞机载重和航程都不高,载30多人的DC-3就是巨无霸客机了,航线上飞的大多是Ju-52这样的货色。什么?你说齐柏林飞艇?土豪我们做【哔】友吧!总之,客流量非常小。能飞的航线也少得可怜,基本就是欧洲或美国境内短途航班(比如KLM飞了快一个世纪的阿姆斯特丹-伦敦航班) or 少量洲际航线(但是从伦敦飞个墨尔本一次得经停30多回你能忍?更何况很多城市压根不通航…)。大的航空公司只有欧洲的KLM(荷兰皇家航空)、Lufthansa(汉莎航空)和Aeroflot(俄航,虽然那个时候他的安全性不比神风特攻机好多少就是……),以及美国的泛美(其实当时达美也已经开始营业了,只不过人家当时主要的营生是撒农药>.*1930年代末的Boeing 307客机和她的客舱。这已经是当时几乎最大最先进的客机了,可是只能载33名乘客飞行2000公里。也就飞飞现在的支线。而航线上的大多数客机,现在看着简直是蒸汽朋克范。若要民航业普及到大众,一定要有些东西改变,使旅行的成本更低,而航空运力更强才好。那么需要些什么呢?载重大而航程远的客机;遍布各地很方便的机场;长距离航线的导航技术;以及愿意乘飞机的乘客。二战把这些东西都提供了。二战开始后西欧和中国的溃败,使航空业遇到了巨大的挑战。为了从美国向西欧运兵,运输机需要携带大量货物横跨大西洋(总航程5000公里以上,尽管可以经停一次格陵兰 or 亚速尔群岛)。而这些航线过去都是要依靠大型水上飞机执飞的。但这既慢又不经济,在战时就必须依靠陆基运输机---可当时航程最大2000公里的运输机拼死老命也飞不了这样的航线。从英属印度飞往中国西南的航线更凶险--因为要飞越喜马拉雅山,这需要有增压客舱和带动力增压,可以进行高空飞行的运输机。当时的运输机都不能满足要求,但并不意味着航空企业没有技术进行改进。增加航程的一个方法就是研制四引擎的大型运输机。道格拉斯在1942年开始生产DC-4--作为军用运输机被称为C-54空中霸王。DC-4可以直接携带50名乘客飞出将近7000公里的航程,一路横跨大西洋不需加油。升级以后的DC-6更是可以飞出8000公里的航程。洛克希德则推出了星座系列,载客量更能达到80人。波音没有专门研发四发运输机--他们强行把B-29改造成了双层的巨无霸客机波音377,载客超过100人。寇蒂斯-莱特虽没有研发四发运输机,却在C-46上首先实现了增压客舱和高空巡航。增压客舱乘坐起来会更舒适,高空飞行则有利于增加航程。这一下,运输机的性能比起战前简直天上地下。*Boeing 377的客舱结构和二层头等舱。是不是有今日客机的感觉了?因为在一开始设计的时候这些飞机企业就留了个心思让他们都适合迅速改装成客机,所以即使是军用运输机的生产线仍然可以马上在战后转产客机。另一个不容易注意到的事情是,当时在军队中,尤其是美国军队中服役的运输机,有不少所有权其实在航空公司手中。政府以国债贷款给航空公司购买飞机,再让军队租赁或者征用走。战争结束以后,这些运输机并不是被当做剩余物资废弃,而是被航空公司直接改装为客机或货机编入自己的机队。于是二战之后西方主要航空公司的机队规模都比战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有了飞跃性的提高。洲际航线变得普通,乘飞机的价格也便宜多了。*左上起顺时针分别为DC-4、C-69(星座系列的军用版)、C-46、Boeing 377。这四款飞机的客机版加上DC-3几乎就挑起了战后早期西方民航的大梁。而且除了洛克希德星座系列在1990年退出航线以外,剩下三款客机都仍有少量在飞客运 or 货运。因为空军和空运的需求在二战时大幅增加,北美和欧洲的战区兴建了大量的机场。有些用作空运起降,有些用作战斗机的野战机场,有些用作战略轰炸机的起降基地,有些用作飞机工厂的试飞场地--无论用途为何,战后这些费力兴建的机场都被留了下来。尤其是那些可以起降轰炸机和大型运输机的机场,都有较好的水泥铺装跑道。战争以后机场也算是个庞大无用的剩余物资,拆除还麻烦。由于战后无论军民的客运需求都很高,既然有现成的机场可以用,为什么不索性维护一下以后,继续为民间服务呢?于是很多这样的军用机场就被移交给了民航部门使用或者变成军民两用机场。对于那些本不通航的城市来说,这下只要花很少的钱就可以介入民航航线了。对于大城市来说,这些军用机场往往比旧的民航机场规模和设施都好很多,如此这些机场就成为了这些大城市的主要机场,并大大提高了机场的吞吐量。比如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战时为了空运修建的机场)、伦敦希思罗机场和斯图加特机场(均是战时的空军基地)。*1946年刚刚转为民用后希斯罗国际机场的日常。前景是泛美航空一架执飞纽约-伦敦航线的洛克希德星座式客机。有了长航程的客机,也有了遍地都有的机场,飞行员还得知道朝哪儿飞才能把乘客送到目的地(废话)。在早期,莫说民航,就是军航的导航也是相当糟糕的。除了目视和人肉惯导以外,没有什么太好的导航措施。在较高高度飞行的运输机进行长距离飞行,尤其是飞越大洋的飞行是相当困难的。(关于有多难,可以参考:)虽然托早期无线电技术的福,已经有了无线电信标可以提供远距离的定位服务。可那时候的无线电信标只有归航台(NDB),不提供信标的方向和距离信息,只能提供一个大概的位置。那时候的惯性导航水平也是渣渣,根本不能支撑洲际航行的。什么?你想要带测距和测向的无线电信标?你丫漫画看多了吧!这东西不是蝙蝠侠的道具就是克拉克肯特从氪星带回来的黑科技啊!于是不管飞机发展得如何,大家在天上飞的时候还是靠瞅才能知道自己在哪。可是二战打起来了。美国的轰炸机要在一望无际的大洋上猎杀德国潜艇和日本航母。而德国的轰炸机需要半夜在北海上空投放巡航导弹--没有一流的无线电导航系统,这些事大家都不要想做了。于是蝙蝠侠既没有share自己的实验室,超人也没有从氪星降临,一夜之间,那些被当做黑科技的无线电导航技术(美国的VOR和Loran,德国的SONNE)就都被生憋了出来。而遍布全球的无线电导航网络也建立起来了。德国对英国的各种轰炸,以及美国支持的驼峰航线和跨大西洋航线,都极度依赖无线电导航网络。而这些导航系统在战后都被留了下来并继续扩建,VOR/DME和CONSOL(北约化的SONNE)更成为了民航的导航标准沿用至今。*佛罗里达的一个Loran信标。空管就更不必说了。二战前柏林的滕伯尔霍夫机场繁忙不堪,每日也仅有不到百架次航班。如果拿那时候的作业流程来应付今日大机场每天上千架次的状况,估计所有航班都要晚点。可是没关系,二战时候交战双方可是都干过每天千机轰炸敌人的事情。每天有那么多庞然大物升空还要引导他们回来并安排降落,相应的对空管技术的改进也就很明显了。至于想乘飞机的人呢,就更不用愁了。二战让相当可观的军人、文职人员和军队承包商留在了异国他乡。战后双方都有大批军人要复员和遣返。除了海运以外,民航也是一个运送人员的方法。同时,被战争破坏的西欧正在重建,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员,并恢复贸易。更不必说往返于两地的大批西欧驻军家属。于是那时候的民航一边忙着把复员军人从西欧拉回美英,又忙着把商人和工程师拉到德法。一来一返,可以运送不少乘客。那时在美国,当局也非常支持民航业的发展:战时航空公司可以多少垫一些资为政府扩充军方的机队,战后又可以帮助复员和为欧洲重建计划提供物流。于是一大批小航空公司在战时诞生或者做大。栗子比如达美、东方航空、西北航空等。至于他们的飞机来源,如前所述,很多是来自军方淘汰的飞机。对于支线航班就更不用愁飞机的来源了。大批大批的DC-3作为剩余物资被贱卖给航空公司或者被航空公司回收,在欧洲还有大量俘获的Ju-52可以随便使用。实在没人要的,也会有法航、俄航和汉莎回收。*1946年罗得岛州普罗维登斯机场上,一大群乘客排队登上一架美国东方航空公司的国内航班。民航技术和6年前已是今非昔比。当时想乘飞机出行已经非常容易了。二战以后的1946年,全球民航运输了超过1800万人次的客流。虽然和今日几十亿人次相比还是少很多,但比起二战前区区几十万人次的客流已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如何,这意味着民航从以前一个不起眼的小众玩法,变成一个常见的出行方式了。而让这个转变发生的契机,正是二战。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答案:解析: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削弱,社会主义形成世界体系,亚非拉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许多国家相继赢得民族独立,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鼓舞了世界人民的反帝斗争和民主革命运动。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甘肃省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炀帝)大业八年,天下旱,百姓流亡。时发四海兵,帝亲征高丽,六军冻馁,死者十八九。十三年,天下大旱。时郡县乡邑,悉遣筑城,发男女,无少长,皆就役。
——《隋书》
贞观十一年七月一日,……洛水瀑涨,漂六百余家。……十三日,诏曰:“暴雨为灾,大水泛滥,……诸司供进(进奉的财物),悉令减省。凡所力役,量事停废。遭水之家,赐帛有差。”……九月,黄河泛滥,……太宗幸白马坂以观之。
——《旧唐书》
材料二:凡有水旱,(清朝统治者)略不怜恤,坐视其饿等流离,暴露如荞,……又纵食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脂膏。
材料三:鸦片战争后十年间,民变迭起,各族人民的起义和暴动达100余次,以广西、广东、湖南三省声势最盛。
——摘编自王文泉《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1933年5月,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1935年8月通过的《社会保险法》,改变了过去由民间团体自助自救或由慈善团体提供救助的传统,开始了美国的“福利主义”试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济与社会矛盾都演变到极其严重的地步。为了摆脱困境,寻求发展,工党政府采用“福利国家”政策,实施社会改革,可谓顺乎历史潮流的明智选择。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说明灾害发生后隋炀帝、唐太宗对待百姓的态度,(2分)概括唐太宗应对灾害的举措。(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采取上述态度和举措的原因。(3分)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与材料三所反映的史实有何内在联系?(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在哪些方案中提出了改善百姓生活的办法,各举一条相关内容。(4分)
(3)根据材料四,说明美英两国社会福利改革各处于什么发展水平,(2分)归纳美国社会福利改革的主要措施。(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措施对当时美国社会有何积极影响。(4分)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08重庆卷)(3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炀帝)大业入年,天下旱,百姓流亡。时发四海兵,帝亲征高丽,六军冻馁,死者十八九。十三年,天下大旱。时郡县乡邑,悉遣筑城,发男女,无少长,皆就役。&&&&&&&&&&&&&&&&&&&&&&&&&&& & ──《隋书》 &&& 贞观十一年七月一日,……洛水瀑涨,漂六百余家。……十三日,诏曰:“暴雨为灾,大水泛滥,……诸司供进(进奉的财物),悉令减省。凡所力役,量事停废。遭水之家,赐帛有差。”……九月,黄河泛滥,……太宗幸白马板以观之。 &&&&&&&&&&&&&&&&&&&&&&&&&&&&&&&&& &&&&&&&&&&&&&&&&&&&&&&&&&&&&&&&&&&&&&&&&&&&&&&&&&&&&&&&&&&&&&&&&&&&&&&&&&&&&&&&&&&&& &──《旧唐书》 材料二:凡有水旱,(清朝统治者)略不怜恤,坐视其饿等流离,暴露如荞,……又纵食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脂膏。材料三:鸦片战争后十年间,民变迭起,各族人民的起义和暴动达100余次,以广西、广东、湖南三省声势最盛。 &&&&&&&&&&&&&&& &&&&&&&&&&&&&&&&&&&&&&&&&&&&&&&&&&&&&&&&&&&&&&&&&&&&&&&&&&&&&&&&&&&&&&&&&&&&&&&&&&&&&&&&&&&&&&&&&&& &&──摘编自王文泉《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 1933年5月,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1935年8月通过的《社会保险法》,改变了过去由民间团体自助自救或由慈善团体提供救助的传统,开始了美国的“福利主义”试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济与社会矛盾都演变到极其严重的地步。为了摆脱困境,录求发展,工党政府采用“福利国家”政策,实施社会改革,可谓顺乎历史潮流的明智选择。&&&&&&&&&&&&&&&&&&&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 (1)根据材料一,说明灾害发生后隋炀帝、唐太宗对待百姓的态度,(4分)概括唐太宗应对灾害的举措。(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采取上述态度和举措的原因。(4分)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与材料三所反映的史实有何内在联系?(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在哪些方案中提出了改善百姓生活的办法,各举一条相关内容。(6分)&(3)根据材料四,说明美英两国社会福利改革各处于什么发展阶段,(2分)归纳美国社会福利改革的主要措施。(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措施对当时美国社会有何积极影响。(4分)&(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2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学年江苏省南通市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4分)冷战结束虽然已经过去20多年,但关于冷战起源的问题依然值得人 们深思。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材料二
苏联在坚决反对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复活的同时,将其西部边界的安全视为关系民族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斯大林在雅尔塔会议上对罗斯福和丘吉尔明确提出:“波兰问题对苏维埃国家来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因此斯大林在三巨头的一系列会晤中对波兰问题始终寸步不让。不仅如此,苏联还坚决要在其军事力量所能控制的东欧的势力范围内建立对苏联友好的政府,从而把东欧这条入侵苏联的危险走廊变成保卫苏联的安全地带。——齐世荣、彭树智《世界史·当代卷》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采取攻势,导致了冷战。美国之所以采取进攻,……从政治上来说,美国政府的主要决策人极端仇视共产主义和苏联。从经济角度而言,美国资本家及其在政府中的代言人谋求世界对美国商业利益的开放。美国需要扩大海外市场以避免美国的经济陷于停滞和难以接受的失业。——刘金质《冷战史》材料四
冷战既不是苏联决策者也不是美国决策者制造的;既不是苏联的革命热情也不是美国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必然结果。尽管冷战的参与者都不想要冷战,冷战最后还是发生了。这是因为战后的国际体系使苏联和美国决策者都感到对自己不利,他们都感到自己的国家安全受到自己所不能控制的力量的威胁。——陶文钊《关于冷战起源的新解释》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及其形成的标志性事件。(2分)(2)据材料二,分析苏联对西方国家态度强硬的主要目的。综合材料一、二,举例说明苏联把东欧变成“安全地带”的主要表现。(4分)(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美苏关系发生的变化。据材料三,概括美国挑起冷战的缘由。(4分)(4)材料四认为冷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据此指出作者采用的研究视角。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4分) 
科目:高中历史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隋炀帝)大业入年,天下旱,百姓流亡。时发四海兵,帝亲征高丽,六军冻馁,死者十八九。十三年,天下大旱。时郡县乡邑,悉遣筑城,发男女,无少长,皆就役。―――《隋书》贞观十一年七月一日,……洛水瀑涨,漂六百余家。……十三日,诏曰:“暴雨为灾,大水泛滥,……诸司供进(进奉的财物),悉令减省。凡所力役,量事停废。遭水之家,赐帛有差。”……九月,黄河泛滥,……太宗幸白马板以观之。―――《旧唐书》材料二 凡有水旱,(清朝统治者)略不怜恤,坐视其饿等流离,暴露如荞,……又纵食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脂膏。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十年间,民变迭起,各族人民的起义和暴动达100余次,以广西、广东、湖南三省声势最盛。―――摘编自王文泉《中国近代史》材料四 1933年5月,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1935年8月通过的《社会保险法》,改变了过去由民间团体自助自救或由慈善团体提供救助的传统,开始了美国的“福利主义”试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济与社会矛盾都演变到极其严重的地步。为了摆脱困境,录求发展,工党政府采用“福利国家”政策,实施社会改革,可谓顺乎历史潮流的明智选择。―――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1)根据材料一,说明灾害发生后隋炀帝、唐太宗对待百姓的态度,(4分)概括唐太宗应对灾害的举措。(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采取上述态度和举措的原因。(4分)(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与材料三所反映的史实有何内在联系?(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在哪些方案中提出了改善百姓生活的办法,各举一条相关内容。(6分)(3)根据材料四,说明美英两国社会福利改革各处于什么发展阶段,(2分)归纳美国社会福利改革的主要措施。(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措施对当时美国社会有何积极影响。(4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2008年高考试题--历史(重庆卷)(精品解析)
题型:材料阅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炀帝)大业入年,天下旱,百姓流亡。时发四海兵,帝亲征高丽,六军冻馁,死者十八九。十三年,天下大旱。时郡县乡邑,悉遣筑城,发男女,无少长,皆就役。
&&&&&&
──《隋书》
&&& 贞观十一年七月一日,……洛水瀑涨,漂六百余家。……十三日,诏曰:“暴雨为灾,大水泛滥,……诸司供进(进奉的财物),悉令减省。凡所力役,量事停废。遭水之家,赐帛有差。”……九月,黄河泛滥,……太宗幸白马板以观之。
&&&&&&
──《旧唐书》
材料二&&& 凡有水旱,(清朝统治者)略不怜恤,坐视其饿等流离,暴露如荞,……又纵食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脂膏。
材料三&&& 鸦片战争后十年间,民变迭起,各族人民的起义和暴动达100余次,以广西、广东、湖南三省声势最盛。
&&&&&&&&&&&&&&&&&
&&──摘编自王文泉《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 1933年5月,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1935年8月通过的《社会保险法》,改变了过去由民间团体自助自救或由慈善团体提供救助的传统,开始了美国的“福利主义”试验。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济与社会矛盾都演变到极其严重的地步。为了摆脱困境,录求发展,工党政府采用“福利国家”政策,实施社会改革,可谓顺乎历史潮流的明智选择。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
&& (1)根据材料一,说明灾害发生后隋炀帝、唐太宗对待百姓的态度,(4分)概括唐太宗应对灾害的举措。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采取上述态度和举措的原因。
&&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状况,与材料三所反映的史实有何内在联系?(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在哪些方案中提出了改善百姓生活的办法,各举一条相关内容。
&&& (3)根据材料四,说明美英两国社会福利改革各处于什么发展阶段,(2分)归纳美国社会福利改革的主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措施对当时美国社会有何积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保险的分类及其特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