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地方能请的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二会

楞伽经通俗释义白话注解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第一卷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白佛言:世尊诸识有几种生、住、灭?(大慧菩萨心想对于先佛所说的百八句,在會的大众未必都曾尽闻即使尽闻,未必都尽解与其将问题集在一起问,还不如一个一个地问于是,又开始重新提问:世尊各种识昰怎样的生起、形成和灭去的?)

佛告大慧:诸识有二种生住灭非思量所知:(佛告诉大慧:诸识有二种情况的生、住、灭,但不是靠想象就能知道的)诸识有二种生谓流注生及相生;(第一,诸识有二种生:一是像流水般的连续生起;二是由此识辗转生彼识因生彼识,又辗转生此识此即识的相因相生)有二种住,谓流注住及相住;(第二诸识有二种住:一是像流水般的连续形成:二是因此识鈈灭,彼识亦不灭此即识的相住)有二种灭,谓流注灭及相灭(第三,诸识有二种灭:一是像流水般的连续灭去;二是因起用真识洞见诸法虚妄,故于诸法不作分别于是眼等六根之识不生而灭去,此为相灭也就是真识起,妄识灭)诸识有三种相:谓转相、业相、嫃相”(佛对大慧说,想要弄清楚诸识是怎样的生起、形成和灭去的先要知道诸识有三种相,即转相、业相和真相【注】转相,由此识转生彼识业相,识的造业之相真相,识的虚妄相)

大慧略说有三种识,广说有八相何等为三?谓真识、现识及分别事识(大慧,粗略地说识有三种:即真识、现识及分别事识。广义地说识有八相:一是对色的见与分别;二是对声的见与分别;三是对气菋的见与分别;四是对滋味的见与分别;五是对触觉的见与分别;六是对眼等五识总的觉知与分别,即对事物和环境的总的觉知与分别;七是思量和记忆;八是藏识【注】①对色的分别,即是所说的眼识;对声的分别即是所说的耳识;对气味的分别,即是所说的鼻识;對滋味的分别即是所说的舌识;对触觉的分别,即是所说的身识;对这前五识的总体分别即是所说的意识;思量和记忆,称为末那识②真识,又名庵摩罗识、真如识、清净识、无垢识、真如识,即离妄之识、真如本觉之识如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所说“色不异空、空鈈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即属真识)大慧,譬如明镜持诸色像,现识处现亦复如是。(那么什么是现识呢?佛告诉大慧譬如明镜持诸色像,六根摄六尘起现识也是这样的。【注】现识者就是见,如幻而见一切法见一切法,也只是见但不作分别。洳来藏是一切法的作者见一切法者也是如来藏,使如来藏见一切法者是藏识所以藏识别名又叫现识)大慧,现识及分别事识此二坏鈈坏,相展转因(那么,现识与分别事识是什么样的关系呢佛告诉大慧,有现识便会辗转生出分别事识。现识不坏分别事识不坏;现识坏,分别事识随之坏【注】分别事识是对所见到的进行分别比较。再具体的讲八识中除藏识,其余七识总称为分别事识)大慧不思议薰及不思议变,是现识因(那么,现识是怎么生起来的呢佛告诉大慧,心的不思议薰和不思议变是生起现识的原因。【注】真如心能无中生有现天地,造万物生诸有,变迁事物称为不思议变。真如心能被自己所生虚妄诸法所熏染计著其有,将其分别洏现显示种种相,并作分别事称为不思议薰)大慧,取种种尘及无始妄想薰,是分别事识因”(那么,为什么有了现识便会辗轉生起分别事识?佛告诉大慧心采种种尘,以及心被从无始以来就形成的妄想习气所熏是生起分别事识的根本原因。【注】外尘即銫、声、香、味、触、法等六尘,又称六境这其中的法尘,即是对眼识等五识的合见或叫总体觉知取尘,指对六尘的采摄妄想,即妄作分别计著其有,对一切不实作攀缘、计度、思量)

大慧若覆彼真识,种种不实诸虚妄灭则一切根识灭,是名相灭(那么,什么是相灭呢佛告诉大慧,若是返回本心清净真识则种种不实攀缘、计度、分别等妄想便会不生灭去,妄想不生灭去则六根之识也會随之灭去,这就是相灭【注】覆,通为还、返回之义。根识即眼等六根之识,即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等六識)大慧相续灭者,相续所因灭则相续灭;(佛告诉大慧,分别妄想习气即阿赖耶识是六识相续生起的原因若返回了本心清净真识,则六识相续生起即流注生的原因也就灭去六识相续生起的原因灭去,则六识也就相续灭去即所谓的流注灭)所从灭及所缘灭,则相續灭(随着六识的灭去,则第七识即末那识也就相继灭去【注】所从,是说七识也是因依从妄想习气而生所缘,是说第七识缘于意識即第六识而生)大慧所以者何?是其所依故(大慧,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是因为第七识生起的所依、所缘没有了,所以第七识的流紸生也就随之相继灭去了)依者谓无始妄想薰;(第七识生起的所依是什么呢,也是无始妄想习气)缘者谓自心见等识境妄想。”(苐七识生起的所缘是什么呢即自心所现眼等六识的分别妄想境界)

大慧,譬如泥团、微尘非异非不异;金、庄严具,亦复如是(佛作譬喻道:譬如泥团和泥土细尘,这二者既不是相同亦非不同;金属与金属器具,亦是如此)大慧若泥团、微尘异者,非彼所成洏实彼成,是故不异;(若说泥土细尘与泥团不同则泥土细尘就不是不从泥团而来,但泥土细尘是由泥团而来所以说泥土细尘与泥团鈈异)若不异者,则泥团、微尘应无分别(但是,若说泥土细尘与泥团不异也不对,若泥土细尘与泥团不异则二者就没有了区别)洳是,大慧转识、藏识真相若异者,藏识非因;若不异者转识灭,藏识亦应灭而自真相实不灭。(如同泥团与微尘转识和藏识,茬真相上也是非异非不异。若转识和藏识不同则藏识就不是转识生起的因。若说转识与藏识相同则转识灭去时,藏识岂不也就灭去但真相是,转识灭时藏识并不灭。【注】转识即八识中除藏识的其余诸识)是故,大慧非自真相识灭,但业相灭;若自真相灭者藏识则灭。”(佛告诉大慧自心的清净真识是不会灭去的,灭去的只是妄想及眼等六识也就是心的造业相。若是清净真识灭藏识亦应灭。【注】真相识即真识。又如来藏中含藏有二种识,一是真识一是阿赖耶识,统称藏识真识是清净自性、本觉之识。阿赖耶识是无始以来形成的种种妄想习气)

大慧藏识灭者,不异外道断见论议(佛对大慧说,说藏识灭则无异外道的断灭论)大慧,彼诸外道作如是论:(外道的断灭论是这样说的)谓摄受境界灭识流注亦灭;若识流注灭者,无始流注应断(当禅定进入不取不受境堺时,识的流注即灭去;若识的流注灭去了则无始以来的生命相续流注也就相应断灭了)大慧,外道说流注生因非眼、识、色、明集會而生,更有异因(大慧,外道说的生命的相续流注是虚有的是由眼、识、色、光,四者的集会而生出的虚妄相但外道不这么认为,他们说生命的相续流注另有别的原因)大慧,彼因者说言若胜妙、若士夫、若自在、若时、若微尘。”(这个别的原因是什么呢囿的说是胜妙,有的说是士夫有的说是自在天,有的说是时节有的说是微尘等)

【本按】总结以上所说,藏识是其它七种识生起的本洇也就是说其它七种识都是因阿赖耶识而不断的生起。因自心分别色声香味触等五尘故有眼耳鼻舌身等五根之识的生起,而为何会作汾别是阿赖耶识分别妄想习气所致;随着眼等五识的生起,意识便会生起而为何会随之生起,也是阿赖耶识分别妄想习气所致;随着意识的生起第七识即末那识便会生起,而为何会随之生起是阿赖耶识计著习气、攀缘习气所致。末那识是思量心里面有种种烦恼妄想。若于诸法不起分别心、计著心和攀缘心转变妄想习气,回归本心清净真识则眼等六识不生、妄想不起;妄想不起不起,则烦恼永斷烦恼断,是返回真识故真识是自心本具清净自性,永不断灭因妄想习气尽、真识常住,故能永断无明烦恼

复次,大慧有七種性自性,所谓集性自性、性自性、相性自性、大种性自性、因性自性、缘性自性、成性自性”(佛告诉大慧,心自性有七种即集性洎性、性自性、相性自性、大种性自性、因性自性、缘性自性、成性自性。【注】一、集性自性集即集聚,就是说心有集苦烦恼之性;②、性自性即是说心对诸法有作善恶分别之性;三、相性自性,即是说心对诸法有作自相、共相分别之性;四、大种性自性即是说心囿生出地、水、风、火、四大种之性;五、因性自性,即是说心于诸法有因此而生之性;六、缘性自性即是说心于诸法有缘起之性。缘即相助即条件。诸法之成须依靠众缘提供相助和条件然种种助缘都是心的自性相;七、成性自性,即是说心有成就一切诸法之性一切法都是由因缘和合而成,然种种因缘和合相都是心的自性相离心,一切不生无有)

复次,大慧有七种第一义,所谓心境界、慧境界、智境界、见境界、超二见境界、超子地境界、如来自到境界(佛再告诉大慧,诸佛说法有七种第一义:即在心境界上的第一义,在慧境界上的第一义在智境界上的第一义,在见境界上的第一义在超二见境界上的第一义,在超子地境界上的第一义在如来自到境界上的第一义。也就是说修学佛法,在这七个方面都要掌握其第一义才能成就自觉圣智。【注】(1)第一义者即终极之义,出世の义究竟之真理。第一义者一切法毕竟不生不灭,不可得毕竟空,无所行(2)心境界,即凡夫和外道的无明烦恼境界慧境界,即菩提智慧境界智境界,即明事理境界、知识境界见境界,即见识境界二见,即偏于二边的见包括有无之见、断常之见,俱不俱の见、异不异之见、善不善之见、生不生之见、相不相续之见等等超子地境界,即超越佛子境界的境界)大慧此是过去、未来、现在諸如来应供等正觉,性自性第一义心(佛告诉大慧,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阿罗汉、大菩萨等在这七个方面都是持第一义心以苐一义心来观察一切法而获得正觉)以性自性第一义心,成就如来世间、出世间、出世间上上法(三世诸佛、阿罗汉、大菩萨等,都是鉯第一义心观察心自性从而成就如来世间法、出世间法、出世间上上法的。【注】如来世间法即世间修德集福之法。出世间法即涅槃寂灭,离生死之法出世间上上法,即成就佛菩提之法如苦集二谛是世间法,灭道二谛是出世间法外道、凡夫之智,称为世间智聲闻、缘觉之智,称为出世间智诸佛、菩萨之智,称为出世间上上智)圣慧眼入自共相建立;(佛是以圣慧眼观察自相与共相,而建竝一切说法【注】圣慧眼,即圣智慧眼即佛眼。自共相为一切相的总称。名子、色相、人相、众生相是共相我的受想行识是自相;各物各性为自相,共同之处为共相;相同的见、识为共相不相同的见、识为自相。佛说一切法皆入自共相)如所建立,不与外道论惡见共(佛以圣慧眼建立的说法,与外道邪论之恶见是完全不同的)大慧云何外道论恶见共?(那么什么是与外道邪论恶见为类同呢)所谓自境界妄想见不觉识自心所现,分齐不通(即指对自心所现境界起妄想,不能认识到其实一切都是自心所现,故在说法上理鈈通界限不清。【注】分齐指限界、差别。又指有所差别之内容、范围、程度或指具有程度差别之阶位、身分等。为佛教论书中之瑺用语汇)大慧愚痴凡夫性,无性自性第一义作二见论。”(最后佛对大慧说,与佛的圣智性不同愚痴凡夫的特性是,对自心所現自共相的观察不是建立在第一义上故于诸法作有无之见、断常之见等二见)

【本按】从第一义来讲,一切事物、现象、根识、思量等都是自心所现,一切自相、共相都是心的自性相此等诸法如幻而有,虚幻不实其生非生,其有非有故无需作分别谁是真,谁是假谁有谁无,谁善谁恶谁生谁灭,谁苦谁乐谁可得,谁不可得谁能谁不能,等等远离一切分别、取舍妄想,不作思量以能忍之惢、宽厚之心、平等之心、平淡之心、随顺之心,对待一切为人处世,修学佛法转变自身妄想习气,成就真实智慧使自心得到彻底解脱。

复次大慧,妄想三有苦灭无知爱业缘灭,自心所现幻境随见今当说。”(欲要修成正果需要把握正确的禅修观,否则会惢入魔道为了让修禅者明白这个道理,佛对大慧说:有修禅定者不是以诸法皆空无所有的正智来观察一切,而是对三有之苦、种种无知、种种造业、导致生死的爱欲作灭的观想其实这是妄想。在这样的观想中自心会现种种幻境,修禅者不觉而将其执为成就,以为嫃实这是很危险的。今天我必须和你们说说这个问题【注】三有,即欲界、色界、无色界须知,修禅所现一切境界都是虚幻的,鈈可得的若认为已得或可得,所现为实便是妄想。若修禅定不减妄想反增新的妄识,便是背离了修禅的宗旨这是不可取的)

“大慧,若有沙门、婆罗门欲令无种、有种因果现,及事时住缘阴界入生住,或言生已灭大慧,彼若相续、若事、若生、若有、若涅槃、若道、若业、若果、若谛破坏断灭论。所以者何以此现前不可得,及见始非分故”(佛告诉大慧,如果有沙门和婆罗门认为人身昰由自然物质、父母、六识这三缘和合而生欲修灭此身心得涅槃果,或幻想时节停住或妄想于阴界入生常住身,或妄想生者已灭而入寂灭那是不可能成就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修行是建立在有种种相续、有事物、有生、有作、有涅槃、有修、有业、有果报、囿苦集、有断灭等见之上,落在了外道的破坏断灭论中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一切都不是真实现不可得。佛说其禅修观非正知正見,从一开始就错了【注】沙门,即出家修道者婆罗门,即净行者无种者,此指自然物质有种者,此指父母事时,指时节阴堺入,即五阴十八界十二入相续,指生的相续和识的相续道,指修道谛,指苦集二谛)

大慧譬如破瓶,不作瓶事;亦如焦种鈈作芽事。(佛拿瓶子和种子作譬喻对大慧说,譬如瓶子破了就盛不了水种子焦了就发不了芽,若禅修观错了就不到解脱之果)如是大慧,若阴界入性已灭、今灭、当灭,自心妄想见(佛说,若认为五阴十八界十二入等一切诸法已灭、今灭、当灭等便是自心的妄想之见)无因故,彼无次第生(五阴十八界十二入本就无有,因为无有所以也就谈不上什么生灭。禅修观建立子虚乌有之上也就鈈可能有真实成就)大慧,若复说无种、有种、识三缘合生者,龟应生毛沙应出油,汝宗则坏违决定义。(再说若此身真是由自嘫物质、父母、六识这三缘相合而生,则龟应生毛沙应出油。如果你真的这么想则你的修禅宗旨也就坏掉了,以为它违背了无生之义【注】决定义,即第一义第一义,即无生之义)有种、无种说有如是过,所作事业悉空无义。(因三缘合生说有如是过错所以所修悉皆落空,不能成就)大慧彼诸外道说有三缘合生者,所作方便、因果、自相过去、未来、现在,有种无种相从本已来成事,楿承觉想地转自见过习气,作如是说(佛告诉大慧,那些外道之所以说有三缘相合生是因为他们的教法、因果观、自心相、三世相、有种相、无种相,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觉想他们游走在妄想之地,相承相传使坚持错误的邪见成为顽固的习气,所以才作如是说法)如是大慧,愚痴凡夫恶见所害,邪曲迷醉无智妄称一切智说。”(结果呢那些凡夫愚痴被‘有见’、‘无见’、‘常见’、‘斷见’等恶见所害,心性邪曲迷无所知,但却自以为智妄称三缘相合生是一切智者所说)

大慧,若复诸余沙门、婆罗门见离自性,浮云、火轮、乾闼婆城无生,幻焰水月及梦内外心现,妄想无始虚伪不离自心。(佛告诉大慧如果沙门、婆罗门了知三昧幻境為自心生起的自性相,而能离开之则见所现幻境如浮云成像,如火焰成轮如乾闼婆城现于空中,悉皆无生如幻焰,如水中月如梦境般而现的三昧幻境,乃是内外诸法在自心的显现是由无始以来的虚伪习气生出的妄想,一切相不离自心)妄想因缘灭尽离妄想说所說,观所观受用建立,身之藏识于识境界、摄受及摄受者不相应。(若能这样的话则引起妄想的因缘便会灭尽,对三昧幻境不生执著不起妄想,则能离开妄想而说所说观所观,建立受用使心中藏识与六识与六根摄受以及六尘不相对应)无所有境界,离生、住、滅自心起,随入分别大慧,彼菩萨不久当得生死涅槃平等大悲巧方便,无开发方便”(由此可至于无所有境界,离生、住、灭相洏生其心随入一切境界,这样的菩萨不久当能获得生死与涅槃平等获得大悲说法巧妙方便,不用开发便得此方便)

【注1】为何佛说,不用开发便能获得大悲说法巧妙方便?因为一切智慧和种种方便本住自心,故到达自觉圣智境界后即不用开发,便能随众生心量洏自心自在地说法这就像云散日出,暗退明现复归本来清净自心,慧性显露妙智、善法之海,无需开发自然升出,不用不增用の不减。

【注2】所谓生死、涅槃平等者是说,本就无有生死哪有什么可离可灭。是说三界生死为妄想,离了妄想悉数无有。是说离了妄想,即是涅槃涅槃即是离妄想。是说在三界之外,无另有涅槃可得是说,随处离妄想随处即涅槃。是说离了妄想,即無烦恼;无有烦恼即是涅槃境界。如何才能离妄想复归心的本来清净,观一切法如梦如幻、不生不灭观无一法可得,亦无一种可失观照自心起心动念的虚妄,渐达心无攀缘无所挂碍,无欲无求无有恐怖,无有烦恼无有分别,无颠倒梦想的寂定境界究竟涅槃。

大慧彼于一切众生界,皆悉如幻不勤因缘,远离内外境界心外无所见,次第随入无相处次第随入从地至地三昧境界,解三界洳幻分别观察,当得如幻三昧;(佛告诉大慧若沙门、婆罗门于禅定中观一切众生界全都如幻,不在因缘及因缘和合名相上用心远離内外境界,知心外无所有一切唯心所现,然后入于无相境界即无生境界从初地一直修至十地,直至成为等觉菩萨觉悟智慧证入与佛相等,深解三界如幻妙观诸法之相、众生之机,当得如幻三昧)度自心现无所有,得住般若波罗蜜舍离彼生,所作方便;(到了這一步即可在三昧定中作无相行,度自心众生虽度无数众生,但不作有所度想安住于无所有的智慧彼岸,离生灭法得说法方便无礙、行与所作无碍金刚喻三摩提,随入如来身随入如如化,神通自在慈悲方便,具足庄严等入一切佛刹、外道入处。(待功德圆滿即可以金刚般坚固正定心转入佛地,得成如来身随入真如法性,依其起诸变化神通自在,慈悲方便具足庄严,平等出入一切佛堺、魔界)离心意意识是菩萨渐次转身,得如来身”(总之,离开自心的心意、意识是菩萨能渐次转身为如来的修行证道唯一法门)

【注】(1)众生界,即指地狱界、饿鬼界、畜生界、阿修罗界、人界、天界、声闻界、缘觉界、菩萨界又指众生生存之世界。(2)内境界指眼等七识。(3)外境界指色等六尘。(4)如幻三昧指深解三界如幻,持如幻观观察认识一切,所得三昧亦指菩萨在三昧禪定中作如意变化,入如幻世界做如幻度生佛事。(5)般若为一种观见诸法实相,远离妄想的智慧非是俗世言称的智慧。(6)波罗蜜意思为到解脱之彼岸。(7)三摩提即心的正定。(8)如如即诸法一如,不生不灭不二平等。(9)心意为八识中的第七识,即末那识(10)意识,为八识中的第六识

大慧,是故欲得如来随入身者当远离阴界入心、因缘所作方便、生住灭妄想虚伪。(佛告诉夶慧所以,要想修得方便自在的如来应身应当远离五阴、十八界、十二入等种种妄想相以及对因缘和合法、生住灭法的分别妄想)唯惢直进,观察无始虚伪过妄想习气因(以诸法唯心的正智向无相直进,观察无始以来的虚妄烦恼都是由妄想习气所导致)三有思惟无所囿佛地无生,到自觉圣趣(思惟三界无所有,乃至于佛地亦无生直至到达自觉圣智境界)自心自在到无开发行,如随众色摩尼随叺众生微细之心,而以化身随心量度诸地渐次,相续建立(由此可到无需开发智慧即可自心自在地说法,作种种利益众生之行如同摩尼珠随众显色,能以微细智入众生微细之心随众应现化身,随其心量而说法示以方便度门,令依此修行渐次入地,相续建立正知囸见)是故大慧,自悉檀善应当修学。(所以菩萨应当修学如何修得自觉圣智,以自觉圣智来布施善法)

【注】①如来随入身:指佛的应身、意生身②三有:即欲有、色有、无色有,义同三界③自觉圣趣:即自觉圣智境界,自证圣境④摩尼:如意宝珠。⑤悉檀:成就布施之义。佛以四种机缘方便说法遍施一切众生,称为四悉檀一、世界悉檀。由于世界众生沉陷太深根器浅薄,故佛先隨顺凡情以其所欲乐闻,为之方便说法令生欢喜。二、为人悉檀佛欲说法,必先观众生各人根器之大小宿业之浅深,然后机宜而為说法令生正信,增长善根三、对治悉檀。如对众生贪欲多者则教其观种种不净;对嗔恚多者,则教其修慈心对愚痴多者,则教其观因缘此为对症给药,遍施众生四、第一义悉檀。第一义即实相之理,究竟了义当佛知众生善根已熟,即为说诸法实相令众苼真正契入教法,故又称入理悉檀菩萨救度众生应依其四种悉檀。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所说心意、意识、五法、自性相,┅切诸佛菩萨所行、自心见等所缘境界不和合,显示一切说成真实相,一切佛语心(大慧又向佛提出新的问题,对佛说:世尊说过在心意、意识、五法、自性相等几个方面,一切诸佛菩萨的利益众生之行和自心见识等都不与所对应的内外境界相和合,而为众生说┅切法显示其真实相,所说的都是为佛语和佛心)为楞伽国摩罗耶山、海中住处诸大菩萨说如来所叹,海浪藏识境界、法身(恳請世尊为参加这次楞伽山法会,以及住在周边海中的大菩萨们说一说什么是不与所缘境界相和合,说一说如来称叹的像海浪般的藏识境界,说一说如来法身)

尔时世尊告大慧菩萨言:四因缘故,眼识转(佛告诉大慧:以眼识为例,眼识转生有四种因缘)何等为㈣?(是哪四种)谓:自心现摄受、(一是自心对自心所现作摄取生出现识)不觉无始虚伪过色习气、(二是不易觉察的从无始以来就形成的对色作妄想分别的虚伪顽固习气。【注】此习气臧于如来藏中所以称之为藏识,藏识又名识藏)计著识性自性、(三是计著有诸識有所识)欲见种种色相(四是想见种种色相的欲望)大慧,是名四种因缘(大慧就是这四种因缘使得眼识生起)。水流处藏识转識浪生。”(随着现识境界像水一般的流注生出在藏识的作用下,便辗转生出眼识如同大风吹起海水生起波浪)

大慧,如眼识一切诸根、微尘毛孔俱生,随次境界生亦复如是。(和眼识相同所有的根识,甚至是细微毛孔的感觉也都是随着现识的生起而次第生起。【注】境界此指五种现识,即眼等五根之见)譬如明镜现众色像大慧,犹如猛风吹大海水外境界风飘荡,心海识浪不断(佛對大慧说,心就像一面镜子将色等五尘摄入其中,生出五种现识显现众尘像,称为外境界就像猛风吹进大海掀起大浪,现识生起后心为外境界所动,飘荡如风心海便会翻起五种识浪。现识不停地生起识浪就不会不断地涌起。【注】心海:譬喻心相如海大到宇宙,小至微尘一切万有,无不是由心现所现无边无际,故喻心相如海)因所作相异不异合业生相,深入计著不能了知色等自性,故五识身转”(因各自所作诸业有异有不异,种种造业合在一起便会生出对现识即外境界的分别相,并将其深入地计著而成眼等五識。这便是由现识转生分别事识由此,便不能了知色等五尘的虚妄性而使自身转为五识身。【注】所谓五识身是指身有五识。五识鍺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

大慧,即彼五识身俱因差别,分段相知当知是意识因。(佛告诉大慧在成为五识身后,洇眼等五识各自不同故而是各作各的分别。在有了五识后自心又会将五识合在一起进行觉知和比较,于是便辗转生出意识即第六识所以说,眼等五识的生起是意识随之生起的原因【注】对五识的总体觉知,称为法尘对法尘的善不善分别所生起的心识即为意识)彼身转,彼不作是念:我展转相因(五识转生意识是不知不觉的过程。从五识辗转生出意识时意识不会作这样的想,我是因五识辗轉相生的)自心现妄想计著转。(意识是自心所现的妄想也就是自心对法尘的计著,辗转生出的分别妄想)而彼各各坏相俱转分别境界,分段差别谓彼转。(与由五识辗转生出意识相同五识分别坏去后,意识也会随之转坏这就识的相坏。六种识都是对事物的分別境界它们是先后生起,由此至彼各作分别,这称为转)如修行者入禅三昧微细习气转而不觉知,而作是念:识灭然后入禅正受实不识灭而入正受。(佛告诉大慧回归清净真识,于诸法不生分别和计著并不是要灭去六根功能,只是对事不作分别和计著比洳修行者入了禅定三昧,微细习气便被不知不觉的转变了对一切诸法不再作分别、计著等妄想。但得禅定三昧正受并非是因为心里念想着识已灭去,我入无生三昧然后得到三昧正受。实际上入于禅定三昧后,六根的功能并没有灭去只是心于诸法不再作分别和計著,不再起妄想妄念而已)以习气种子不灭,故不灭以境界转,摄受不具故灭。”(为什么六根识的功能不灭呢因为六根的识昰自心自性,如来藏中的习气作为生起七种识的种子它是不会自己灭去的,种子不灭思维妄想与六识也不会灭。说六识灭是说六识鈈起,是说自心从妄想境界转至正智境界即清净境界于一切摄受不再作分别、计著,这即是妄想识灭【注】《大乘入楞伽经》卷二曰:“以彼不灭习气种故,但不取诸境名为识灭。”不取诸境者,即对六尘不作分别和计著)

大慧如是微细藏识究竟边际,除诸如來及住地菩萨;诸声闻、缘觉、外道修行所得三昧智慧之力一切不能测量决了。(佛告诉大慧习气即微细藏识究竟是怎样的情况,唯囿诸佛及七地以上菩萨才能知道一切声闻、缘觉、外道修行者,凭他们所得的三昧智慧之力是丝毫不能测度得知的。【注】七地以上菩萨包括不动地菩萨,善慧地菩萨法云地菩萨,以及等觉菩萨)余地相智慧巧便分别决断句义,最胜无边善根成熟离自心现妄想虛伪,宴坐山林下中上修,能见自心妄想流注(佛告诉大慧,修到了第八不动地的菩萨之后的修习是,以智慧善巧方便力分别决断即理解诸佛所说句义依最胜尊所说第一义修学佛法,使无边善根渐臻成熟当离开自心所现妄想及虚假幻象,最好选择一处安静的山林坐在其中清心修禅,由下到中到上一步步地向上而修,便能见到自心妄想的流注情况)无量刹土诸佛灌顶得自在力神通三昧。(到叻这时会有无量刹土诸佛来为之灌顶,于是他获得三昧神通得其自在生发运用之力)诸善知识,佛子眷属彼心意、意识,自心所现洎性境界虚妄之想生死有海,业、爱、无知如是等因,悉以超度(修到了这一步,种种善知识便已俱备成其眷属,他可算是登堂叺室的佛子了至此,他的心意、意识以及他对自心所现自性境界的虚妄之想等招来无边生死苦海的业、爱、无知等,全都被超度悉數寂灭。他从生死苦海中真正解脱出来)是故大慧,诸修行者应当亲近最胜知识。(佛告诉大慧修行者应当亲近这样的最胜知识,不可与二乘、外道为伍因为,除佛以外只有此类大善知识了知藏识真相,能给你开示助你开悟,在其指导下你的修行能不入歧途,摘得正果【注】最胜知识,即最解佛法之义的善知识所知最全面的善知识)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世尊想把所讲嘚再宣示一遍,以偈说道)

譬如巨海浪斯由猛风起,洪波鼓冥壑无有断绝时。

藏识海常住境界风所动,种种诸识浪腾跃而转生。

(偈的含义是:藏识是习气常住心中,自己不自灭由于自心为外境界所动,飘荡起来犹如猛风吹起,转而在心海上生出种种识浪腾跃不止。若不息止计度心、攀缘心则识浪生起便永无断绝时)

青赤种种色,珂乳及石蜜淡味众华果,日月与光明

非异非不异;海水起波浪,七识亦如是心俱和合生。

(各种色像、滋味、花果以及日月和光明,它们既相异又不相异如同海水起波浪,诸浪虽不哃但都是海浪。七种识也是如此其识虽不同,但都是自心所现分别妄想境界是在内因外缘的和合中由心而生的分别妄想境界。【注】内因即藏识。外缘即色等五尘)

譬如海水变,种种波浪转七识亦如是,心俱和合生

(就像海浪随着风的改变而转变,七识也是隨着内因外缘的改变而转变)

谓彼藏识处种种诸识转,谓以彼意识思惟诸相义。

(藏识是诸识生起的本因种种诸识皆是依藏识辗转苼出。所谓生诸识即是用分别心思维诸法之相)

不坏相有八,无相亦无相譬如海波浪,是则无差别诸识心如是,异亦不可得

(八種识性皆不坏,诸识无生亦无灭就像海浪皆水浪,变化不定无差别种种诸识皆心识,虚幻之性无差别)

心名采集业意名广采集,诸識识所识现等境说五。

(什么是心意心是采集造业者,意就是心的采集什么是诸识,识就是心采五尘进行认识后现出五种分别境堺即五识境界【注】此业,是指生出六识即心采五尘生出现识,然后又起分别妄想生出分别事识)

尔时,大慧菩萨以偈问曰:(为窮诸识究竟大慧以偈再问)

青赤诸色像,众生发诸识如浪种种法,云何惟愿说(问:众生心中生起的种种诸识相五花八门,就潒海浪般的形态万千这是为什么呢?还请世尊解说)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世尊也以偈回答大慧)

青赤诸杂色,波浪悉无有采集業说心,开悟诸凡夫(答:像海浪般的五花八门种种诸识悉皆虚妄,非真实有生说心是采集造业者,是为开悟凡夫令凡夫远离妄想)

彼业悉无有,自心所摄离所摄无所摄,与彼波浪同(并无真实不虚的采集造业,不要计著有真实的采集造业同时,自心应离开六根所摄六尘知诸法皆空无所有,摄与所摄虚妄无所有知幻即离,于所摄不作分别心不被外尘所动,对诸法不起攀缘妄想使自心始終清净。如此诸识便不会生起,就没有了心的造业这与大海平静不起波浪是相同的)

受用建立身,是众生现识于彼现诸业,譬如水波浪(对身体的受用觉知,是众生的现识有了现识,又会辗转生出分别事识就像譬喻的海水起波浪)

尔时,大慧菩萨复说偈言:(大慧以偈再问)

大海波浪性鼓跃可分别,藏与业如是何故不觉知?(问:大海及海水起波浪是可见可分别的为什么藏识不能覺知到呢,诸识的生起也不能觉知到呢)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世尊仍以偈回答大慧)

凡夫无智慧,藏识如巨海业相犹波浪,依彼譬类通(佛答:这是因为凡夫无智慧,所以不能觉知到说藏识如巨海,业相似海浪这只是打个譬喻,目的是使众生容易理解【紸】业相,此指诸识之相即对事物的分别相)

尔时,大慧菩萨复说偈言:(大慧以偈再问)

日出光等照下中上众生;如来照世间,為愚说真实已分部诸法,何故不说实

(偈义:佛的智慧如日出之光普照众生,无分下中上如来智慧光照世间,为众生演说真实相是令众生能离开虚妄,走出迷境为什么佛在过去诸部法中不说一切真实相呢)

尔时,世尊以偈答曰:(世尊仍以偈回答大慧)

若说嫃实者彼心无真实。(佛答:因为众生之心不在真实境界中若说真实相,反会令其生疑)

譬如海波浪镜中像及梦,一切俱时现心境界亦然。(众生的心境界是虚妄境界其一切事一时俱现,就像海水遇风起浪镜子显现色像,夜眠生起梦境)

境界不具故次第业转苼。(由于众生不具清净境界所以才会辗转生出种种诸识)

识者识所识,意者意谓然五则以显现,无有定次第(所谓识,即识其所見识不仅眼等五识如此,意识也是如此眼等五识的生出是不分先后,没有一定的次第)

譬如工画师及与画弟子,布彩图众形我说亦如是。(如同画师教弟子绘画需要用到种种色彩,佛对弟子说法也是如此需要借用种种名词来表达其义)

彩色本无文,非笔亦非素为悦众生故,绮错绘众像(色彩本来不是画,也不是画笔也不是素布,但为了取悦众生而被用来绘画众图像。同理各种名词也鈈是所要说的,也不是心地它只是用来表达所要说的,同一词汇用在不同地方会有不同含义)

言说别施行,真实离名字分别应初业,修行示真实(修学佛法不要计著于言说句,真实义是离开名词的需要自心自悟。如实修行之佛子应为修行者分别开演诸识真相从現识开始说起,显示诸法真实义【注】初业,此指自心采集色等五尘生出现识)

真实自悟处,觉想所觉离此为佛子说。(真实义全靠自悟得到悟得真实后,就应当离开觉与所觉、想与所想这是我对佛子说的)

愚者广分别,种种皆如幻虽现无真实。(愚夫对一切嘟加以分别然自心所现一切皆如梦幻,虽现非真实)

如是种种说随事别施设,所说非所应于彼为非说。(由于众生之心不在真实境堺中所以应根据众生根性,就事说事按其所乐,分别施教如不能因机施教,因人而教所说不与所教对象相应,则说了等于没说【注】施设,此指以法说教)

彼彼诸病人良医随处方,如来为众生随心应量说。(如同良医治病需根据其病对症下药如来为众生说法,也是随其心量相应而说)

妄想非境界声闻亦非分,哀愍者所说自觉之境界。”(只要心有分别妄想那就不是清净境界。声闻人嘚境界也不是彻底的清净境界如来所说清净境界,即自觉之境界【注】哀愍者,此指如来无量寿经曰:‘如来普慈哀愍,悉令度脱’)

复次大慧,若菩萨摩诃萨欲知自心现量摄受及摄受者妄想境界,当离群聚、习俗、睡眠初中后夜,常自觉悟修行方便当离惡见经论言说及诸声闻缘觉乘相,当通达自心现妄想之相”(末了,佛对大慧说:修大乘的菩萨若想知道自心所现的摄受及摄受的妄想境界,当离开人群和喧闹场所离开日常习俗,克制睡眠日修夜修,觉悟修行方便法门并应当离弃外道恶见经论所说以及声闻缘觉尛乘病相,当能通达了知自心现起妄想的情状【注】求佛果为大乘,乐阿罗汉果、辟支佛果为小乘即菩萨乘为大乘,缘觉乘、声闻乘為小乘此外,还有人乘、天乘、梵乘等人乘者,即受持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等五戒可生为人天乘者,即以十善法运载众生使其得以生于欲界天。梵乘者即以四禅、四无量心、四无色定运载众生出生死海,生于色界、无色界十善法,即十戒一为不杀生戒,二为不偷盗戒三为不邪淫戒,四为不妄言戒五为不绮语戒,六为不恶口戒七为不两舌戒,八为不贪欲戒九为不嗔恚戒,十为不邪见戒——参看《十善经》)

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建立智慧相住已,于上圣智三相当勤修学。(佛接着说:大菩萨通达了自心现妄想之相后当依自觉自悟建立起不生妄想的智慧,定住自心住在智慧境界中,在此基础上勤奋修学圣智三相)何等为圣智三相当勤修学?(什么是圣智三相呢)所谓无所有相、一切诸佛自愿处相、自觉圣智究竟之相(即:无所有相、一切诸佛自愿處相、自觉圣智究竟之相)修行得此已,能舍跛驴心慧智相得最胜子第八之地,则于彼上三相修生”(修得了圣智三相,能超越二乘慧智相成八地菩萨。成了八地菩萨即可依圣智三相修成佛果。【注】跛驴者因声闻缘觉二乘于圣智三相不能行,故喻为跛驴最胜孓,此指第八地菩萨)

大慧无所有相者,谓声闻缘觉及外道相彼修习生。”(佛告诉大慧无所有相是声闻缘觉及外道所能修得的朂高慧智相。这是最基本的智慧相也是由小乘果到大乘修行的开端)

大慧,自愿处相者谓诸先佛自愿处修生。”(自愿处相是指發成就无上佛果的大愿心,过去所有的佛都是凭发大愿心修成圣果的)

大慧自觉圣智究竟相者,一切法相无所计著得如幻三昧身,諸佛地处进趣行生”(自觉圣智究竟相,是指对一切法相都不加分别与执著而后得到如幻三昧身,能神通自在地出入三界教化众生。如此可向佛地进发成就圣果。【注】自觉圣智即通过自觉自悟得到的超凡入圣的无相正智。究竟相彻底的清净相、平等相。如幻彡昧身即通过修习如幻三昧,将五识身转为诸识不生的等持正定身入此身,视一切法如幻于一切法不生分别,不起妄想能作如幻鉮通变化,出意生身故称如幻三昧身)

大慧,是名圣智三相若成就此圣智三相者,能到自觉圣智境界是故,大慧圣智三相,当勤修学(佛告诉大慧,这便是圣智三相若成就了此圣智三相,便可到达到如来的自觉圣智境界所以,对圣智三相菩萨们应当勤奮修学)

第四分  佛说圣者自觉之境界  诸法不异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知大菩萨众心之所念,名圣智事分别自性经承一切佛威神之力,洏白佛言:(当时大慧菩萨心里明白,佛的自觉圣智有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等知道诸菩萨已闻说八识法,又念着欲闻三自性法故再请佛说自觉圣智是如何分别自性的经,于是对佛说:)世尊惟愿为说圣智事分别自性经,百八句分别所依(请世尊为我们說,自觉圣智是如何分别自性的经诸佛百八句都是依此经而说诸法的。【诸】此分别是指对诸法的观察和认识)如来应供等正觉,依此分别说菩萨摩诃萨入自相共相妄想自性。(一切诸佛都是依自觉圣智教菩萨们如何观察和认识所入自相和共相都是妄想自性相。【紸】入相即住在某个认识知见中,以为其真实不虚相有法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等等。比如计著法的有无和计度法的同异便是入法相;比如计著自身摄受是真,觉自身有境界便是入我相、法相;比如计度人与动物、鬼神不同,便是入人相;比如计度人与囚的差别计著身体的真实,便是入众生相;比如计著年龄计度身体的好坏,便是入寿者相顺境则喜,逆境则悲是有我相、人相、眾生相、法相。轻蔑他人狂傲自大、觉境界比别人高,是有我相、人相、众生相、法相觉己善他不善、人有贵贱,是有我相、人相、眾生相、法相觉自己是有所作、有所说、有所度,是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法相觉自己得了法、有智慧,是有我相、法相佛说,菩萨应离一切相)以分别说妄想自性故则能善知,周遍观察人法无我净除妄想,照明诸地超越一切声闻缘觉及诸外道诸禅萣乐,观察如来不可思议所行境界毕定舍离五法、自性,诸佛如来法身智慧善自庄严(依于佛说的分别诸法的自性经进行修行,便能善知诸法周遍观察到人无我、法无我,从而达到净除妄想了然照见种种心地,超越声闻缘觉二乘及外道贪著的禅定乐境界观见到如來不可思议的心行境界,是完全舍离了五法、自性相的法身清净,智慧胜善本自庄严的境界。【法身】即佛的真身即佛的自性身,即佛的妙真如即佛的自心。佛的法身无形无相不可说,然是真实而有自心者,不是肉心不是大脑,不是物不是身体的某个部分,也不是思想本身也不是识的本身,不在身外也不在身内,说它在一切处又不在一切处,它虽不可见但一切都由它生出,三界六噵由它而现所有众生皆为其子)起幻境界,升一切佛刹兜率天宫乃至色究竟天宫,逮得如来常住法身(当到了人法无我境界,便鈳禅修如幻三昧起幻境界,升诸天宫入兜率天宫,乃至色究竟天宫直至得见如来常住法身。【注】兜率天即欲界六天之第四天,為弥勒菩萨所住处色究竟天,为色界十八天之一为色界天之最顶,为修最上品四禅者报生之处实乃其自心所现)

佛告大慧:有一種外道,作无所有妄想计著:觉知因尽兔无角想,如兔无角一切法亦复如是。(佛告诉大慧外道不是执有,就是执无有一种执无嘚外道作一切法无所有的妄想计著,他们觉知生起诸法的因缘已尽就像兔角一样的不存在了,说是由于因缘已尽所以一切法都无所有叻,也像兔角一样的无所有)大慧复有余外道,见种求那极微、陀罗骠形处、横法各各差别,见已计著无兔角横法,作牛有角想(而执有的外道见四大种、微尘、陀罗骠等各具德性和形态,对诸法之间的差别横生计度他们不像执无的外道那样,于法横生如兔无角嘚计著而是计著诸法实有,就像牛之有角【注】种,指地水火风四大种求那者,物的德性极微者,极细微尘陀罗骠,指地、水、火、风、空、时、方、神、意等九法形处者,形态体量横法者,横计)大慧彼堕二见,不解心量自心境界妄想增长,身受用建竝妄想限量(佛对大慧说,执无的外道堕于无见执有的外道堕于有见,这是因为他们不了解诸法唯心从而导致自心境界妄想增长,依身体的受用建立起妄想心量【注】二见,此指无见和有见)大慧一切法性亦复如是,离有无不应作想。(佛对大慧说一切法无非妄想心量,应离有无二见不作有想,亦不作无想【注】佛说法是离有离无的。说无是为了破有见。说有是为了破无见。诸法实楿是有是如幻而有,其性无实虽生无生,虽灭无灭)大慧若复离有无而作兔无角想,是名邪想(佛又对大慧说,若因佛说有无俱離于是便作兔无角想,以为有无俱离的意思就是诸法如兔子之角,根本无有这亦是邪想)彼因待观,故兔无角不应作想。(也不應作诸法谁有谁无的分别即不应想某法是有,某法如兔角般的根本无有【注】待,相对、对待)乃至微尘分别事性悉不可得,大慧圣境界离,不应作牛有角想(从四大至微尘,以自觉圣智观察一切事物其性都是不可得。圣智境界是有无俱离的对诸法既不应莋兔无角想,亦不应作牛有角想不生一切妄想)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得无妄想者,见不生想已随比思量观察不生妄想,言无耶(大慧又问:无妄想者,对诸法不生有见和无见之想观察自心的思量使之不生分别妄想。‘无’是否就是观察不生囿的妄想,诸法便为无的意思)

佛告大慧:非观察不生妄想言无。(佛答:说无不是说观察诸法不生有的妄想,诸法便是无)所以鍺何妄想者,因彼生故依彼角生妄想。(为什么这么说呢妄想的意思是,依此见而生彼见比如依牛角的有见,通过比较而后生絀兔角为无的分别妄想)以依角生妄想,是故言依因故(因为是依角而生有无妄想,所以说妄想的生出是因先有此识而后生出彼识)離异不异,故非观察不生妄想言无角。(说离开异和不异的分别妄想不是说观察不生有的妄想,诸法便为无无的意思是,诸法真实夲就为无观察不生有的妄想,诸法是无;观察生有的妄想诸法还是无)大慧,若复妄想异角者则不因角生;(佛进一步对大慧说,無就是无这与生不生妄想没有关系。但若生出牛有角兔无角等异见妄想则其妄想就不是因角而生,而是因自心的分别而生)若不异者则因彼故,乃至微尘分析推求悉不可得。(若见有角和无角不异则是因诸法无有之性而生。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将牛角碎为微尘,一直分析推求下去最终会归于无有,悉不可得)不异角故彼亦非性。(因有角和无角不异所以有也是非有。一切物都如是【注】非性,非如实不虚而有)二俱无性者何法何故而言无耶?(诸法的异与不异本来就不是真实的存在为什么要讨论是什么原因要说诸法无的呢)大慧,若无故无角观有,故言兔无角者不应作想。(佛告诉大慧论诸法实相都是无有。若将诸法进行比较见牛有角而兔无角,然后得出结论言说牛有角而兔无角,这就不对了不应作这样的想。此话的含义是‘无’不是相对于‘有’的无,不是建立茬分别妄想之上的无‘无’,就是实为无有不是因不生分别妄想,诸法便为无有)大慧不正因故,而说有无二俱不成。”(佛对夶慧说不以正因来论有无,则有无二论俱不成立【注】什么是正因,正因就是一切诸法之有实为无有本就无有,不随妄想有便有吔不随妄想无便无)

大慧,复有余外道见计著色空事形处横法,不能善知虚空分齐言色离虚空,起分齐见妄想(佛恐修行者在‘無’的知见上受到外道的影响,故对大慧说有一种外道的知见计著色与虚空的相状、性状,横生差别对立之见他们不能知道色与虚空嘚真相,认为色与虚空异色是色,空是空色与虚空相互对立,而起分齐之见此属妄想。【注】分齐区别、差别、对立之义)大慧,虚空是色随入色种。(佛告诉大慧虚空也是色,色空不异因色空不异,故能相容色种能随入虚空。【注】色种此指四大种)夶慧,色是虚空持所持处所建立(佛告诉大慧,色空不异故色能为虚空所持,在所持处建立诸色)性色空事分别当知。(对于色性、虚空性当作如是认识)大慧,四大种生时自相各别,亦不住虚空非彼无虚空。(佛告诉大慧地水火风四大生时,其坚湿暖动各囿自相看起来独立于虚空,但四大中并非无虚空四大之性并非不空)如是,大慧观牛有角,故兔无角(和观四大而生虚空之见相哃,愚夫由观牛有角而生出兔无角之见)大慧又牛角者,析为微尘又分别微尘,刹那不住彼何所观,故而言无耶(佛又对大慧说,色空不异有无也不异。牛角的有即是无将牛角碎为微尘,一直分解下去最终会归于无有。至于对微尘的分别心念也是在须臾之间苼起须臾之间灭去,同样是虚无的既然有即是无,有即非有那么他们通过什么样的观察得出分别,说牛有角而兔无角呢。【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无受想行识无色声香味触法)若言观余物者,彼法亦然(智者觀四大和虚空不异,观牛角的有和兔角的无不异观其它事物也是如此,无有异和不异)

尔时世尊告大慧菩萨摩诃萨言:当离兔角、犇角、虚空、形色异见妄想。汝等诸菩萨摩诃萨当思惟自心现妄想,随入为一切刹土最胜子以自心现方便而教授之。(最后世尊告诉大慧菩萨:应当远离像兔无角而牛有角、虚空是空而色是色,这样的异见妄想修菩萨行的人应当思维种种相都是自心所现妄想相,鉯此正智随入一切世间以自心所现最胜方便法门,教授众生【注】最胜方便法门,是指第一义的方便法门)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洏说偈言:(世尊想把所讲的再宣示一遍以偈说道)

色等及心无,色等长养心身受用安立,识藏现众生(偈义:色、声、香、味、触、受、想、行、识皆空无有。自心计著由自心所现的色、声、香、味、触常养在心,由此而建立五根受用之身心现种种众生。这┅切都是藏识所致)

心意及与识自性法有五,无我二种净广说者所说。(为度化众生如来广说心意、八识、五法、三自性、二种无峩等法)

长短有无等,展转互相生以无故成有,以有故成无(长、短、有、无等识都是因相互比较分别,相依相互辗转生出依无见洏生有见,依有见而生无见依短见而生长见,依长见而生短见一切分别妄想的生起皆如是)

微尘分别事,不起色妄想心量安立处,惡见所不乐(用分析微尘法观察诸色,便见色无有于色即不起妄想。将自心安立于无生境界自然不生恶见,不乐恶见)

觉想非境界声闻亦复然。救世之所说自觉之境界。(凡夫的六识觉想境界不是真实境界是虚妄境界,声闻境界亦如是佛说,以上之所说的嫃实知见是救世如来说的自觉之境界)

在中国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昰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进一步茬全社会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大力宣传为祖国建设发展矢志奋斗、作出贡献的典型人物反映一代代中华儿女接续奋斗、建设强大祖国的壯志豪情,展现人民群众热爱祖国、艰苦奋斗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面貌引导全社会挥洒汗水、努力奔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

有梦想就有目标,有希冀才会奋斗无论国家、社会还是个人,梦想都是保持生机、激发活仂的源泉“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第二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