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鱼是那位菩萨,是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吗?

香云盖菩萨,怎么解释?|百家,佛经与日记 - 南怀瑾文网 - Powered by phpwind
查看完整版本: [--
香云盖菩萨,怎么解释?
请教各位:经书上常见的“香云盖菩萨”,怎么解释?香云盖,本身是菩萨?
香云盖菩萨摩诃萨是谁? 02:51香云盖菩萨摩诃萨是谁?
-------------节选自《答疑解惑之一》和南著
《大方广佛华严经夜摩宫中偈赞品第二十》
【尔时。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萨。一一各与佛刹。微尘数菩萨俱。从十万佛刹。微尘数国土外。诸世界中。而来集会其名。曰功德林菩萨。慧林菩萨。胜林菩萨。无畏林菩萨。惭愧林菩萨。精进林菩萨。力林菩萨。行林菩萨。觉林菩萨。智林菩萨。此诸菩萨。所从来国。所谓。亲慧世界。幢慧世界。宝慧世界。胜慧世界。灯慧世界。金刚慧世界。安乐慧世界。日慧世界。净慧世界。梵慧世界。此诸菩萨。各于佛所。净修梵行。所谓。常住眼佛。无胜眼佛。无住眼佛。不动眼佛。天眼佛。解脱眼佛。审谛眼佛。明相眼佛。最上眼佛。绀青眼佛。是诸菩萨。至佛所已。顶礼佛足。随所来方。各化作摩尼藏。师子之座。于其座上。结跏趺坐。如此世界中。夜摩天上。菩萨来集。一切世界。悉亦如是。其诸菩萨。世界如来。所有名号。悉等无别。尔时世尊。从两足上。放百千亿。妙色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夜摩宫中。佛及大众。靡不皆现。】  
就是觉得网上的解释有问题,才有此问。三一兄找的蕅益大师的回答很好:权教中言。有情有佛性。无情无佛性。一切草木器界,不能成道及转FL。此是执情强计。属意即有,属物即无。不了诸法皆住法位。何以故。意是色故。是空根故。是往古来今故。是无情故。一无一切无故。青黄是意故。风鸣谷响是意故。草木瓦砾是意故,是有情故。一有一切有故。故知情之为情,亦可说自,亦可说物。不应说言谁无谁有。如一夫妻共生一子,不应说言谁生谁不生。夫发毛爪齿,亦是无情。与我俱佛耶,抑与我不俱佛耶。梦中见山见水见木见石,亦是无情。是情想摄耶,抑非情想摄耶。当知是中尚无是我非我,云何更计有情无情。是故经中道场宝树,能净诸根。风枝水响,咸宣妙法。无一物非佛身,无一物不转FL。岂是情见妄知所能计度。
&&&&&&&&焚香习俗来源于古印度。印度是一个产香大国,出主的香料很多,有龙脑香、檀香、苏合香、安息香等等。印度神话中甚至有香神,名叫“亁达婆”后来成为佛家的所谓“天龙八部”之一。&&&&&&佛家崇尚焚香,也有经典依据。如《贤愚经》记载:佛陀住在祗园的时候,有一个叫富奇那的长者,建造了一座佛堂,准备礼请佛陀来说法,他手持香炉,登上高楼,遥望祗园,焚香礼拜。香烟袅袅,飘往祗园,落在佛陀的头顶上,形成一顶“香云盖”,佛陀知悉,即刻赴富奇那长者的佛堂说法。由此可见,香是佛教信众把信心通达于佛菩萨的媒介,是心的象征,因此后世有“一瓣心香”之说。当众生点燃一炷香时,即代表把自己的心交付给佛菩萨。芬芳的气味,令人愉悦,带来美好的感受,而有德的修行者,心灵也散发出美好的芬芳,令人崇仰,芳香远闻。因此,经典中常以香来比喻修行者持戒之德,如《戒德香经》中记载,在世间的香中,多由树的根、枝、花所制成,这三种香只有顺风时得闻其香,逆风则不闻;当时佛陀弟子阿难惟欲知是否有较此三者更殊胜之香,何者能不受风向影响而普熏十方,于是向佛陀请示。佛陀告诉阿难,如果能守五戒、修十善、敬事三宝,仁慈道德、不犯威仪等,则其戒香普熏十方,不受有风,无风及风势顺逆的影响,这种戒香乃是最清净无上者,非世间众香所能相比。&&佛家认为,香可以增长众生善根,并借着香气传递信息给诸佛菩萨。但是最高明的用香方法则不只如此,而是以戒香直接供佛,心香就是用至诚的心来直接面对佛。以有相的焚香,加上无形的心香,一个是庄严的表征,一个是心的常寂光明,以此供养诸佛,移相内熏,供养自身的法身佛,这是用香法门的极致。&&&&佛教寺院在早晚课或举行重大法会之前,都要高唱《香赞》,其中最著名的《香赞》歌词写道:“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所谓香云,是说香烟的形状类似云形。佛经说:“所有种种香云香盖,皆是金光明最胜威神之力。”佛家认为,香代表着佛教信众的诚意,是佛教信众对佛菩萨所作的“供养”之一,通过焚香,可以达到“诸佛现全身”的境界。《佛说戒德香经》中有一首偈颂,说明了燃香在佛教中的重要作用:“虽有美香花,不能逆风熏。不息名栴檀,众雨一切香。志性能和雅,尔乃逆风香。正士名丈夫,普熏于十方。”&&&&按佛家的说法,闻香还可以悟道,佛陀有一位叫孙陀罗难陀的弟子,便是观鼻中气息出入如烟一般,由此而觉悟。经中记载:孙陀史难陀在大众中自白道:“我初出家从佛入道,虽具戒律,于三摩地心常散动,未获无漏。世尊教我及俱絺罗观鼻端白,我初谛观经三七日,见鼻中气出入如烟,身心内明圆洞世界,遍成虚净犹如琉璃。烟相渐销鼻息成白,心开漏尽,诸出入息化为光明照十方界,得阿罗汉,世尊记我当得菩提。佛问圆通,我以销息息久发明,明圆灭漏,斯为第一。”由此孙陀罗难陀以数息入道,证得阿罗汉之果。
网上的很多解释,似是而非,有不少问题。很多还是源于佛光大辞典。 还是以经典和公认前辈大德的解读为标准。&&
查看完整版本: [--
Powered by
Time 0.091632 second(s),query:5 Gzip enabled1 白佛言 2 香云盖菩萨摩诃萨 指的是哪个菩萨3 摩诃萨 为什么每个菩萨名后都要有这三个字?4 胡跪合掌
  1.白,就是如实的描述、叙述.白是禀的通假字,禀的意思是下级向上级汇报.表示对佛的尊重.  2.“香云盖”三字,就是香炉里的香烟,腾在虚空里头,结成功象云一样的宝盖.当然,这是出自《金光明经》里头的.经上说:一位人间的国王,一心恭敬听法师说《金光明经》,手里头拿着烧香的炉,供养这《金光明经》,只要在转一个念头的时候,那种香气已经散到了十方无量无边的诸佛世界去了.就在这无量诸佛世界的虚空里头,结成了香烟云的宝盖,发出一种金色的光来,周遍照到一切的世界;十方的诸佛就一齐赞叹这说法的法师,称他为大士(菩萨),说他将来一定成佛,这就是香云盖菩萨.  南无香云盖菩萨,就是皈命那个能够用威神力来把香气变成云盖,供养十方诸佛的菩萨,不是就把香云盖称作菩萨.正如不少讲经法会里,经常会念“南无云来集菩萨摩诃萨”,是指十方世界的菩萨都来了,形容很多菩萨,也就是前来听经的菩萨像云一样聚集在这里.菩萨能够使得香云结成云盖,因为赞香的功德,所以我们常念“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同时,如果按照佛法如实之理而言,这个香云盖,本身就是菩萨摩诃萨,因为一切的法相都是自己的心相.  3.摩诃萨  摩诃萨乃摩诃萨陀或摩诃萨埵的简称, 梵语maha^sattva,巴利语maha^satta.maha^,音译为摩诃,意译作大;sattva,音译为萨陀,意译作乃有情、众生之义.  一、乃菩萨或大士之通称.谓此大众生系愿大、行大、度众生大,于世间诸众生中为最上,不退其大心,故称摩诃萨陀.  二、为释尊于因位修菩萨行时之名.又称萨陀王子.谓过去世有一王,名摩诃罗陀,勤修善法.有三子,皆相好端正,第一太子名摩诃波那罗,次子摩诃提婆,三子摩诃萨陀.一日,三位王子游竹林,见一虎产七子,而七子围绕在母虎周围,饥饿憔悴,身体羸弱,其命将绝,王子们皆心生悲怆之念而离去;然而摩诃萨陀大生悲心,先使二兄返宫,独还林中,至饿虎所,为求无上菩提,而欲舍此秽身,遂自脱衣服置竹枝上,作种种誓已,即委身卧饿虎前.虎畏萨陀慈威之力而不敢食;摩诃萨陀见之,上高处投身于地,时小神以手捧王子,故无损伤;摩诃萨陀复以干竹刺颈,是时大地六种震动,天华乱坠,饿虎见萨埵流血,始渐近,舐血食肉,唯留余骨.此即佛本生谭中,投身喂虎之因缘,虎之七子即后来佛世时之五比丘及舍利弗、目犍连,释尊亦以此功德而超越十一劫.  4.西域少数民族半蹲半跪的一种姿态.后来演变为一种佛教礼节.  古代僧人跪坐致敬的礼节,右膝着地,竖左膝危坐,倦则两膝姿势互换.又称互跪.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偈赞唱诵(佛光山) - 佛弟子网
&&&&&&&&&&&&&&&&&&&&&&&&&&&&&视频名字:偈赞唱诵(佛光山)& & & d出现错误代码请 &d页面空白不能播放请 &d网站QQ
&d在线播放地址:
视频转载分享:
相关视频:√&&&&&&&&&&&&##&相关分类:
相关文章:&&&&&&&&&&上一部影片: 下一部影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菩萨沉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