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南问题,为什么解放后,中印藏南领土战争中国得胜却又放弃了领土

查看: 19709|回复: 2
中国西藏之痛!中印战争后解放军为什么未能镇守藏南?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我军大获全胜后,奉命撤回到日中印双方实控线。在中印边界西段,这条&1959年11月线&就是中印传统边界线,但不包括约450平方公里的巴里加斯地区。战后我军撤出巴里加斯。
& & 在中印边界东段,&1959年11月线&就是麦克马洪线。我军于1962年12月开始撤军,到1963年初全部撤回到日线(即麦克马洪线),并又后撤了20公里。印军随后又一次全部占领了麦线以南9万平方公里的藏南地区。我军战后在中印边界东段的撤军,近些年来倍受争议。
& & 一.战后我军能守住全部藏南地区吗?
& & 对于东线我军战后该不该撤回的问题,国内近些年一直有争论。一种认为应该撤回,另一种认为不该撤回,应就地坚守并向藏南移民,双方各有各的道理。
& & 那么,1962年战后,我军究竟能不能守住全部藏南地区呢?
& & 答案是:肯定不能!
& & 为什么?道理很简单,如果那样做,我们就把劣势全部留给了自己,把优势全部送给了印度。在印度占压倒优势的情况下与之进行对抗。这样,我们绝对持久不了。
& & 让我们先看一下停战前我军在藏南地区的进展情况:
& & 中印边界东段我军主要作战区域一个是麦线西端的克节朗-达旺-西山口-德让宗-邦迪拉地区,这里是中印边界战争的主战场;另一个是麦线东端的瓦弄地区。在这两个地区,我军已接近传统习惯线。在麦线中部地区,中印双方投入兵力都不多,我军先后拔除印军据点16处,由麦线向南推进了一些。到毛主席下令停战之时,我军没有全部收复麦线以南有争议地区。& &
& & 当然,如果不是奉令停战,以我军当时的作战态势及印军全面崩溃的情况,我军继续前进收复全部藏南地区,甚至打入印度阿萨姆平原,饮马布拉马普特拉河,是绝无问题的。
& &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由于藏南山区特殊的地理环境,敌我双方在藏南山区都不可能投入大规模部队作战。
& & 我军进攻时,在主要战场是沿着两条河谷走廊向前推进的,即西端的达旺走廊和东端的瓦弄走廊。在这些地方,敌我双方都无法展开大兵团作战。我军投入较少兵力,就能打到传统习惯线附近。
& & 在洛隅地区,我军也是沿雅鲁藏布江河谷向前推进的,这一地区,山高林密,双方投入的兵力更少,根本就没有值得一提的战斗。
& & 我军反击时投入的兵力大约3万人,印军投入的兵力也大致相当。
& & 但是,如果我军战后打算据守全部藏南地区,那就必须沿着全长650公里且无险可守的传统习惯线布防。我军背后,是荒无人烟、崇山峻岭、交通不便的藏南山区,前面是一马平川、公路、铁路网络齐全、富饶的印度阿萨姆平原。
& & 防守650公里长的传统习惯线,我军肯定要投入至少20万部队才勉强够用。这么多部队,后勤给养、武器弹药供应如何满足?而且,由于交通不便,我军只能分兵把口,被动设防。而印军反倒可以利用阿萨姆平原便利的交通条件,随意调动部队、集结兵力,在他们认为合适的时间、地点,以优势兵力向我分散守军发起进攻,而且印军不用担心什么后勤补给问题。
& & 这样一来,我们就把劣势全部留给了自己,把优势全部送给了印度。在印度占压倒优势的情况下与之进行对抗,我们能持久吗?对我军,这绝对是个灾难!
& & 我们连守都守不住,还谈什么移民?
& & 现在网上有网友提出当初我们应该攻入阿萨姆平原,堵住印度恒河平原通向阿萨姆平原的那个不足40公里宽的通道,不让印度军队进入阿萨姆,这样我们就能保住藏南地区。还能利用阿萨姆平原以战养战。
& & 此方案其实更无可行性。我军当时的确有可能占领阿萨姆平原,但长期据守根本无可能。而且此方案涉及到极其复杂的国际问题,所以,如果不是中印两国全面开战,此方案根本不能考虑。
& & 所以,1962年中印边界战后,我军是不可能守住整个藏南地区的。既然守不住,当然应当后撤,但是我军是否非要撤到麦克马洪线呢?
& & 答案是:我军不一定非要撤到麦克马洪线!
& & 二.刘伯承元帅曾建议回撤是否可以少撤一点......
& & 对于战后我军后撤,我个人的看法是:在中印边界东线,我军可以放弃一些不易坚守的地区,适当后撤,但绝对不应撤回到麦克马洪线。
& & 很多网友可能不知道,从传统习惯线到麦克马洪线之间的藏南山区有几十公里到一百几十公里的纵深,我军不是只有传统习惯线和麦克马洪线两个选择。
& & 前文已述,我军只在达旺、瓦弄等三个地区向前推进,没有占领全部藏南。所谓战后撤军问题,实际上就是在上述三个地区撤不撤军的问题。& &
& & 1.守西山口还是守邦迪拉?
& & 首先我们看一下克节朗-达旺-西山口(色拉)-德让宗-邦迪拉方向,在这一方向我军向南一直打到查库,接近传统习惯线。那么,我军是否可以就地坚守查库,保卫胜利果实呢?肯定不行!原因很简单,此地离印度平原太近,不易坚守,我军肯定需要后撤。那么,是否一定要撤到麦线呢?完全不需要!我军可有两个选择:一.守邦迪拉山口,二.守西山口。
& & 守邦迪拉山口,将德让宗、西山口、达旺控制在我方手里。从多收回些领土角度看,这是最佳方案。但从军事上讲,守邦迪拉有多大胜算则不好说。
& & 守西山口(色拉),可以保住达旺,从收回领土面积上讲,不如守邦迪拉。但此地是天险,离麦线近,利于我军防守。西山口以南的德让宗是个交通枢纽,无险可守,印军不可能长期屯重兵于此。所以,守西山口也可&看住&德让宗。从后勤补给上讲,守西山口与守麦线没有太大差别,从利用达旺的资源来讲,守西山口可能更好。所以这一方案应该是最佳方案。
& & 2.要不要守瓦弄?
& & 我们再看一下瓦弄地区,反击战中,我军占领瓦弄,兵锋抵达传统习惯线。但在传统习惯线上,我军无险可守,肯定要后撤。瓦弄地区山高林密,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断崖峭壁,河流交错,水流湍急,易守难攻。瓦弄距麦线不远,完全可以坚守。
& & 3.麦线中部,稍退即可!
& & 在麦线中部,我军只占领了里米金、梅楚卡、更仁等地,由麦线向南推进了一些,离传统习惯线还有很远距离。这一地区,山高林密,印军不可能投入大部队与我争夺,我军根据情况稍微后撤即可,在麦线以南守住几个据点即可,没必要撤到麦线。
& & 据说刘伯承元帅曾建议后撤是否可以少撤一点,这说明对于后撤之事,政府高层也有不同看法。
& & 现在网上有些文章说我国撤军时放弃了不易坚守的地方,但重要的关隘、高地都没放弃。可惜,这只是个良好的愿望!
& & 三.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谈判桌上也休想得到
& & 我军不撤回到麦线,首先从事实上否认了麦线的合法性,也能为以后的边界谈判打下一个良好基础。朝鲜战争停战谈判时我们有一句名言: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谈判桌上也休想得到。我们在中印边界战场上得到的土地,战后又放弃了,这只能让印度认为我们没有实力去保住它。我们还能通过谈判再要回来吗?
& & 四.大雪封山、后勤困难是撤回到麦克马洪线的理由吗?
& & 目前网上支持战后撤军的理由无非以下几个:
& & 1.战略重点问题
& & 2.大雪封山
& & 3.印军准备反攻
& & 4.运输线长,后勤保障困难
& & 5.三年经济困难
& & 6.国际环境不好
& & 上述理由不能说没有道理,但绝不是我军撤回麦线的充分根据。
& & 1.我国的战略重点的确不在中印边界地区,但印度的战略重点就在这一地区吗?未必吧。它的重点在印度洋,在巴基斯坦,藏南地区恐怕不是它的第一战略重点吧?
& & 2.大雪封山,这个理由被无数次提到。但很少有人认真想一想,大雪封山究竟发生在什么地方?
& & 答案是:大雪封山主要发生在麦线以北(包括麦线)山区。
& & 麦线以南有争议地区按我国行政区划,主要在错那、隆子、墨脱、察隅等县境内。而这几个县的北面都有雪山。比如,墨脱县以北有著名的南迦巴瓦大雪山;察隅县以北、以东都有雪山;错那以北也有雪山。(参见图五)
& & 所以说,我军撤到麦线,照样会受到麦线以北山区大雪封山的困扰,如果想摆脱大雪封山,只有从麦线再往北退,退过雪山区。这可能吗?
& & 最可笑的是,麦线以南的西山口也有大雪封山。也就是说,如果印军不北越西山口,他们没有大雪封山困扰,但如果他们进入达旺,他们背后也有大雪封山问题。可印军偏偏占领达旺了!
& & 3.印军准备反攻,这个说法不符合事实。我军歼灭的是印军王牌部队第4师,而且是在前后不过十几天的时间里摧枯拉朽般地一举击垮的。当时,印度国内一片惊慌,印度政府甚至作出了阿萨姆邦会被中国长期占领的最坏打算。他们哪里会组织什么反攻。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我国的38集团军在不过十几天时间里被一支数量和装备都不占多少优势的印度军队彻底打垮了,我们会受到怎样的震撼,我们会想到马上组织军队去反攻?印度当时的确做了全国总动员,但那是为了防止我军继续进攻印度平原,打到新德里。
& & 4.运输线长、后勤保障困难,三年经济困难,国际环境不好,这些问题的确存在,但这些问题如果我国领导人想要解决,也是完全能解决的。
& & 现在很多人都认为藏南地区靠近印度平原,印度后勤补给很方便,其实这是不了解当时的情况。印度当时在藏南地区作战,后勤补给也很困难。
& & 本文图三,引自1962年边界战争时印度第4师师长尼兰詹.普拉沙德所著The Fall of Towang(中译本《一个印度侵华将军的自白》)。我们看看普拉沙德是怎么说的:
& & ......相形对比,中国的准备远远胜过我们。中国以其独特的作风在西藏东部广泛实施公路和机场的修建计划,这对于印度是有深刻影响的。公路网能使中国集中和维持大兵团直达边境。这对中国来说,是不难办到的;因为西藏那边的地形是一片高原,许多地方很平坦,便于军车行驶。在这样的地面上修路,不会成为大问题。达旺突出部以北的地区,就是个典型的例子。相反,在我们这一边,必须越过丛林密布、阴雨连绵的几座崇山峻岭,才能到达主要的分界线区域,而中国人可沿雅鲁藏布江一线长驱直入,几乎直达我们的边境。他们只要进行有限的工程,就可使现有的驴马小道行驶车辆。显然,这是一个不平等的对抗....&
& & 普拉沙德所说,不排除有为印军战败寻找借口的成分,但作为实际经历了1962年边界战争的印军一线高级指挥官,他的结论要更接近实际。
& & 我军如果守在传统习惯线上,印军的确没有后勤问题。但如果我们退到藏南腹地,印军当时在藏南山区的后勤问题恐怕不比我军更少。按普拉沙德的说法,让人反到觉得是我军更占有后勤保障方面的优势。
& & 其实,即使我军退到麦线,也照样存在运输线长、后勤保障困难的问题。
& & 1969年,我国与苏联因珍宝岛冲突,关系骤然紧张,战云突起,中共中央曾认定苏联要对我国实施军事进攻,在全国进行疏散,全军进入几个月的紧急战备。此后几年内,国家财政支出1/4 以上用于军事项目,军队总员额上升至600 万人以上并长期保持巨额支出,战备耗费之大是新中国成立后空前的。
& & 大家可以想想,当时我国正值WG,经济好吗?在南面,我国支持越南抗击美国,在北面几千公里长的边界上,与苏联全面军事对峙,这是什么国际环境?
& & 这样坏的经济,这样差的国际环境,如此之大的战备耗费,我国不是也没垮吗?
& & 五.我军撤回麦克马洪线的真正原因
& & 1.我国政府在五、六十年代处理中印边界问题的思路
& & 建国后,我国处理与周边国家边界问题的方针是:
& & (1).对旧中国遗留下来的疆域采取尊重现实的态度,承认实际控制线,不以武力改变已有边界现状。
& & (2).在承认实际控制线的基础上通过谈判划定边界。
& & 由于种种原因,中印两国政府就边界争议正式摊牌是在1959年。1959 年3 月,尼赫鲁致信周恩来,要求将有争议的12.5 万平方公里领土全部划归印度。同年8月和10月,印军挑起东线的朗久事件和西线的空喀山口冲突。11月7日,周恩来正式向印度提出双方在边界实际控制线各后撤20公里以避免冲突的建议。这就是日双方控制线的来历。
& & 这条控制线,在中印边界东段就是麦克马洪线;在西段,是中印传统边界线。
& & 1960年周恩来、陈毅访问印度时向印方提出的&以东换西&或&弃东保西&方案,也是以日双方实控线为基础提出的。按照这一方案,我国政府实际已经放弃了麦线以南地区。
& & 但尼赫鲁坚持索要西段的阿克赛钦地区,使得中国政府这一巨大让步没有达到预想的结果。
& & 1962年边界战争后,我军虽然占领了部分麦线以南争议地区,但这一地区是我国政府已认可的印度的实控区,我们不打算以武力改变现状。于是,我军便全部撤回到我们自己宣布的日双方实控线。并打算以此为基础,重开中印边界谈判,尽早解决边界问题。
& & 2.印度的原则
& & 但是很可惜,印度并不承认、也不打算遵守我方提出的这个实控线。印度的原则是:
& & 印度认为边界线划在哪里对他们有利,就应当划在那里,不必与中国协商;
& & 印军推进到哪里,那里就是印度的实控线;
& & 实际占领的主权,80%会得到国际承认。
& & 从80年代以后印度又开始蚕食麦线以北我国领土来看,印度没有改变其对待有争议领土的原则。
& & 我个人认为,我国政府的这套解决中印边界争端的办法,不一定符合国际法和国际惯例,也不一定有效。原因有三:1.争议领土面积太大;2.在日前,中印双方并未形成相对稳定的实控线;3.印度有其自己的行为准则。
& & 由于印度是按照别的行为准则行事,并不接受我国的&实控线法则&,我们这么做不但达不到应有效果,还会给对方传达错误信息,最后适得其反。我们吃了大亏还没解决问题。
& & 我们在战前提出的以东换西方案和战后无条件撤回到麦线,都属于这种给印度传递错误信息的做法。马克斯韦尔在《印度对华战争》一书中这样写道:这与其说让全世界都松了一口气,不如说是让全世界都目瞪口呆。世界战争史上还从没有过这样的事情,胜利的一方在失败者还没有任何承诺的情况下,就单方面无条件撤军,实际上也就是让自己付出巨大代价来之不易的胜利成果化为乌有。很像当年满清政府在越南的中法战争中那样,法国不胜反胜,清国不败反败。
理性思考,文明发表,传播正能量,做中国好网民,为中国梦添砖加瓦。
藏南是多好的地方呀.可惜了.应该成立南疆省.
理性思考,文明发表,传播正能量,做中国好网民,为中国梦添砖加瓦。
第二小节:
中印边界问题及“中印和平友好实验特区”构想
第一个问题:1962年战争与克什米尔问题等新论
我们这里简单谈一下中印边界冲突,其究竟起因,其实也算是中华民族百年耻辱的一部分吧!1913年英国乘清朝灭亡民国新立,袁世凯急需支持的关键时候,
组织西藏地方政府、英国和民国中央政府的代表在西姆拉举行三方会谈。西藏部分人要求承认其完全独立,民国中央政府坚持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英国则一方面谋求继续支持西藏的独立,另外一方面又不敢过于激怒全体中国人民,并不敢真正公开支持西藏的完全独立,而是要求西藏更大自治权或者说“变相独立”,提出了划分“外藏”和“内藏”并据此草拟了一个所谓的“三方协议”,但民国中央政府拒绝在协议上签字,并拒绝承认英藏双方签订的任何协议,最终会议没有任何结果。但在这次会议上,英印外交大臣麦克马洪一方面积极贯彻英国政府的政策设想,大力离间挑拨汉藏关系,同时为了最大限度维护英属印度的殖民利益,他构想了一条印藏分界线,比较中印实际传统边界边向西藏方向前进近百公里,侵占西藏近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威逼利诱当时西藏的代表互相换文。-----关于这条线,其实历代中国政府包括西藏地方政府都是不承认的,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政府一直未能够真正有效恢复对麦线以南至传统分界线广大领土的实际治理,相反印度现在已经实际占有麦线以南广大领域多年,移民百万成立非法的阿鲁纳恰尔邦,现在我们实际上已经几乎完全丧失了商谈失去领土的任何主动!----只到本人的新思维,可以这样说吧,从道理上讲麦线是一条没有任何法理的“屁线”,但是从现实上,它似乎是一条无法逾越的铁线。----印度1962年虽然战败却拥有一个巨大昂贵的战利品,麦线以南近九万公里的我国国土,我们当年虽然胜利却失去土地。到了今天,中印都已经是核大国,在世界和平发展和中印友好的大趋势下,我们几乎都不可能再去打仗。----但是,难道我们就要永远失去我们的土地以及土地背后更加昂贵的真理:本来就是我们的国土,印度要去了,起码也要说声“谢谢”吧!----还有我们民族的智慧、情感、尊严和名誉!
这里,很多人肯定会埋怨毛主席当年的决策,既然战争胜利了,就应该守住我们的国土,为什么要退让!?笔者这里要指出,这个问题确实反映了当时我们国家对国际军事政治斗争的极端残酷性的严重认识不足,我们在领土主权问题上确实犯了幼稚病,总认为印度是咱们第三世界的铁兄弟、穷哥们,却忘记了在领土主权这样的大是大非上,必须坚定坚持最基本的原则,即使我们真心让印度,也要让到明处,不能够糊涂让!-----现在大家都知道的,1962年中印边界战争,解放军大胜,干嘛还要把战利品都归还印度,毛主席老人家认为这样是对印度的礼让,而别人会怎么想呢?!战争嘛,本来就是一个强者的游戏,胜负都是难免的,军人是更加需要荣誉的!归还战利品、优待俘虏本来是人道主义,是好的,但是战败的印度人民和军队,反而会认为这是对他们最大的奇耻大辱!这种情绪甚至印度人民和军队至今还有,还要发誓报复1962年的奇耻大辱!------这就是真的是好政策用错了地方,这就是毛主席当年在中印战争上的第一个错误,一个“优待敌人”反而增加仇恨的情感战术性错误。
第二个战术性错误,也就是大家都清楚的解放军的撤军,就这个问题,我也认为主席错了,既然打胜了就坚守,起码以后谈判也主动些!----最终的事实是,胜利的解放军撤走了,而失败的印度军队却进来了,我们最终就失去了自己九万公里的国土!----现在很多人就这两个战术性错误问题,一直埋怨毛主席老人家,孰不知,主席是犯了两个战术性错误,但是他却并没有犯根本的战略性错误,这个第一个没有犯的战略性错误,就是我们始终坚持忍让,并没有因为边界问题而与印度发生大规模全面战争,而这在当时确实是有可能的。当时撤军的决定可能是有些仓促,但是为了脱离与印度军队的接触,避免大规模战争,只有撤离到麦线以北才行,因为,如果我们继续坚守“胜利获得”的传统分界线上,那么印度军队就会在对面与我们继续对峙,长期下去,双方难免再次冲突!在当时险恶的国际政治环境下,美苏都想通过印度打一场代理人战争,美国想要报朝鲜战争失败之仇和意识形态之恨!苏联则要教训我们不听老大哥的话,不唯老大哥之命是从!当时苏联和美国都在背后支持印度,如果我们处理不慎重,则可能是同时与美苏印三大国打仗!再加上当时国内的政治经济困难三年自然灾害,中苏关系破裂,以及具体的军事地形和给养问题!----最终主席从一个伟大政治家的战略高度,审时度势,作出退让到麦线以北的艰难决定!
我们客观评价当时的中印双方,还可以看到印度最终实际占有的根本原因,一个老鼠最终打败大象的根本原因!中国方面以毛主席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天才、浪漫主义的认为:我们战争胜利归还俘虏,我们战争胜利主动撤离,印度方面应该也会和我们一样的将心比心!------可是实际上。诚如我们第一个优待俘虏的政策本身是对的,但却用错了时间和地点反而成为了侮辱敌人和敌人反过来宣传,最终双方互相侮辱而更加仇恨的政策。我们第二个政策也正确,但也同样高估了印度,主席是从全球政治高度观察我们与印度的关系,为了避免万一的全面战争,所以撤军、退让、和平为上!而印度是从实用角度考察与我们的关系,占有我们那一部分南边领土既是印度挑起战争的起因,同时也就是其第一和最高的要求,印度其实并没有什么全球政治的概念。我个人一直怀疑,如同我们害怕与印度的全面战争,难道印度方面就真的有胆量与我们打一场全面战争吗?!这本身是非常值得怀疑的!-----但是即使退一步,即使不打大仗,印度长期在边界骚扰,中印长期在边境对峙,同样也是一个难题!----我们不是怕印度,但这就好比大象与老鼠,大象再大,对付老鼠也没有办法甚至反受其侮,这就是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正是大国思维和小国思维的根本区别,而印度却恰恰抓住了我们的软肋!----于是最终,近代国际政治军事斗争中最奇怪的一幕出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了而主动脱离敌人,走的是“浪漫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光辉大道,是从国际战略的高度看待中印关系和边界问题,不希望为了一个小小的边界问题与印度方面长期的纠缠斗争!----而印度方面,他就只想多占一点土地,这就是他发动战争的目的,虽然战争失败了,但是胜利的敌人却撤走了,就把这么大一块土地“白白施舍”给了印度这个乞丐,可印度是没有什么大志的,多占一点土地,印度就是当一回小偷和乞丐又如何呢?!----所以解放军走了以后,印度方面大演“蚂蚁搬家”的游击技术!几十年间,偷偷的移民百万,又偷偷的成立了一个非法的什么邦!----有哪一件事情,是见的了阳光的呢?!又有哪一件事情,是被世界和我们所承认的呢?!----我们与这样的邻居,谈什么“实际占有”,不是与虎谋皮,送肉上砧板,正中其怀吗!?
当然,许多朋友说,这个道理我们也是懂的,我们也不愿意与印度谈实际占有,可是事情到了如今,不按照实际占有,又有什么办法呢?!----请朋友们不慌,办法还是有的!
我们还是接着谈中印边界的问题,在南亚其实还有另外一场漫长而血腥的冲突,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克什米尔争端,为什么这么漫长而血腥!?----因为大国可以退让,我们领土大,多一点少一点,没有太大关系,但是小国如巴基斯坦、日本就不同了,一丁点就好象命根子,大家都知道,比如日本由于自己领土狭小,过去是发动侵略战争,现在则一点点别人的领土,无论独岛、东海或者钓鱼岛,千方百计都想要!印度自己本身并不小,但是他的胃口还要更大!在中印边界几十年蚕食了近十万平方公里,与巴基斯坦的克什米尔,几十年还一直纠缠不清!----我们这里既然说到印巴克什米尔问题,还不得不提醒印度,别以为非法侵占中国领土现在似乎没有什么,别的国家可没有这么文明,巴基斯坦和克什米尔会够你头疼和流血的!几十年的印巴分治以及克什米尔冲突,三次全面的战争,两百万人的死伤!----你在梦中都感到恐惧吗?!你真的想要解决他吗?!----那么好的,就请友好的印度人民与同样友好的中国人民,共同认真研究解决边界以及达赖“流亡政府”的问题吧!中国古代有句老话,叫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自己既然已经饱尝克什米尔带给你们的巨大痛苦,就应该同样体谅中国人民在边界和达赖问题上所遭受的巨大痛苦!----要解除你自己的痛苦,就请先解除我们的痛苦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携手起来,最终解除所有人的痛苦!
以上我们其实已经透露,未来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一些基本思路。实际上,从毛主席到现在我们没有犯的第二个战略性错误,就是从没有正式公开承认麦线及印度占领的合法性,虽然现在有一些技术性的动作,似乎显示我们正准备接受,但是只要中印边界谈判没有正式就此达成协议,我们所犯的一般技术性错误就都还有挽救的可能!----那些所有指责历史的人,不要再去指责谁了,历史已经过去,关键是我们自己要创造新的历史和未来!
归根结底的说,无论什么麦克马洪线、1962年战争以及克什米尔的问题,无论“印巴分治”、印巴战争,其本质都是过去英帝国主义殖民统治留给世界人民,留给中印巴三国人民的巨大灾难,我们其实都是受害者,更应该互相体谅!----历史上的中印边境冲突,之所以各个方面的伤亡和损失并不太大,之所以人民解放军中途撤军,并不是印度方面有多么强大,而是由于中国老一辈革命家极度的忍让和克制,即使打了胜仗也还让着你们,甚至宁肯让出部分国土给你们,也不再上帝国主义挑拨离间中印关系的大当,不愿意看到中印人民独立当家作主以后,还为了殖民时代帝国主义者的祸害而继续的流血死人!----你们一直误会,这实际上是中国人民和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印度人民最为友好和平的表示,而你们一直误解甚至仇恨攻击着我们!
我们反观印巴。自从蒙巴顿分治以来,当年就打仗,迄今死亡几百万人了,各个方面的损失难以估量!甚至迄今印度和巴基斯坦还在为克什米尔归属以及越境恐怖袭击等问题而交恶和流血不止,你们印巴还曾经是一家,怎么手足相残这样凶狠呢?!对于殖民时代遗留的问题,自己既然是受害者,怎么却又要同时去做一个加害者呢?!----特别是印度,你自己不过是一个小的国家,却居然可以加害比你更加巨大的中国,你认为是偶然、幸运还是我们一直在退让呢?!----你已经中了英帝国主义殖民统治的毒药太深了,你一直号称自己是东方古老文明和民主国家,可是你的所作所为又哪里有一点文明,有一点民主呢?!
总之,在过去的中印冲突中,由于印度是小国,所以他采取了近似无赖的政策,就在某一个阶段占据了上风,目前印度在边界问题上实际上占据了极大的主动。我们这里再次提出彻底解决中印边界问题,其本质其实并不是我们还想要回多少土地,更不会发动新的威胁或战争,我们只是要把历史迷团搞清楚,把中印的恩怨弄明白,不能够糊里糊涂!----对历史的糊涂就是对今天的无知和对明天的犯罪!中印关系是要发展,但是这个发展必须建立于彼此的尊重和诚实基础之上,我们能够容许失败,我们甚至能够容忍部分领土的失去,但我们不能够容忍被人当傻瓜和冤大头!关于被占领土,我们必须与印度讲个清楚明白,未来的两国关系必须建立于这样一个清楚明白的健康基础之,才能够有真正长足的发展!----这本身是对中印两国关系发展的负责!----过去我们退让是看大局,对中印关系发展大局负责,不能够为小事而乱大谋!今天,我们坚决要求与印度就被占领土重新谈判,是出于彻底认清历史和中印关系发展的方向,同样也是为中印长期和平友好负责!----不是单纯为了土地本身,毛泽东主席当年的伟大眼光,我们今天同样也必须有。
当然与印度相比,我们是大国则必须采取大战略。这个大战略,一个方面是正面战场,公开彻底全盘的否定麦线和印度的非法占领,另外提出我们“和平友好实验区”新的阳光下的政策。另外一个方面则是侧翼战场,我们在解决中印边界问题同时也提出印巴克什米尔问题的同样的参考解决方案!----这就是一个既温暖广大印度和巴基斯坦人民的心灵,使他们感觉从心地的温暖。同时也强烈刺激印度少数殖民情绪严重的反动政客,使得他们胆战心惊的计划!
这里多次谈到克什米尔的问题,其实善良的中国人民啊,我们不想管克什米尔还真的不行呢?!为什么,还是因为印度,在印度的地图上不仅整个克什米尔都是印度的(只有印占和巴占的区别),而且还有一小块区域被明确标明克什米尔中占,印度占有了我们那么多的土地,他不把它标清楚,中国什么时候占了印度的克什米尔,您说这算是一个什么问题!?而这就是少数印度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情节严重的反动政客的世界观,他们跟随英帝国主义多年,别的没有学好,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作风,学习了一大箩筐!未来中印巴三国关系要想真正发展,这个印度的帝国主义作风问题还真是首先必须解决掉。否则,它就永远是个害群之马啊!----从某种意义而言,我们今天重提中印边界问题,就是最终要彻底铲除这个长期以来祸害中印巴三国人民、也祸害中印关系正常发展的思想总根源!
由于印度的立场,以及与巴基斯坦良好的兄弟友谊,所以中国在克什米尔问题解决上是根本无法置身事外的。最终是模仿中印边界搞个“印巴两国的实验区”还是另外搞个“中印巴三国实验区”,
现在说也许还为时太早。当然所谓“三国实验区”只是一个玩笑,中印关于克什米尔的问题可能还是要合并到中印边界问题中一起解决!----根本思路确实是我们现在就已经找到的,也就是“中印边界和平友好实验区”,它必须先行实验,一定要搞,一定不能够失败,一定必须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
理性思考,文明发表,传播正能量,做中国好网民,为中国梦添砖加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印藏南领土最新消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