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的国家治理体制总统没有治理国家口号

您好, []|
奥巴马承认总统竞选口号已变样
  美国中期选举近日陆续开始提前投票,对奥巴马领衔的民主党而言,11月2日中期选举投票日是否会成为糟糕的一天,已经没有疑问。  悬念是,这一天会有多糟糕。  口号 偷偷地在改变  当美国总统奥巴马近日做客某访谈节目时,“是的,我们行”(Yes,we can!)这句曾经让无数美国人心潮澎湃的竞选口号却早已变味了———奥巴马有点无力辩解说,改变总会发生,只是时候未到。  据《每日电讯报》27日报道,随着中期选举的日益临近,一心想着拉选票的奥巴马选择了美国家喻户晓的《每日秀》,在应对主持人刻薄提问的同时力图为自己辩护,以期重新打动选民们“受伤的心”。  在短短的30分钟里,奥巴马似乎想澄清一些被他称作“误解”的东西。他表示,当自己承诺“相信改变会发生”时,他的意思并不是“相信改变会在18个月内发生”。  作为第一位做客该节目的在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演播室受到了工作人员空前热情的欢迎,但主持人斯图尔特却并未给总统先生过多的礼遇。这位擅长调侃和讽刺的时事评论员直截了当地问奥巴马,他当初的竞选口号是否应该改成“是的,我们行,但有附加条件”。对此,奥巴马回答说:“我想说的是‘是的,我们行,但不是一夜之间就行’。”随后,他继续就经济政策、医保改革等一系列备受争议的话题做出解释。  《每日秀》是美国喜剧电视台收视率颇高的王牌节目,在年轻人当中尤其受欢迎。美国中期选举在即,但奥巴马的支持率却明显下滑,民主党很可能失去大量议席。  中国牌 打不了几天  英国广播公司(BBC)26日刊文称,美国中期选举临近,中国成“假想敌”。  文章称,美国中期选举进入倒计时,各党候选人抓住选民对经济和就业的焦虑,以不同手段把中国当成“假想敌”,猛打“怪罪中国牌”。选前两周,至少有29名候选人推出针对中国的竞选广告,指责对手帮中国抢去美国人的饭碗。  首先把矛头指向中国的是国会民主党。众议院议长佩洛西等民主党领导人,今年3月就开始鼓励候选人把中国当成攻击的靶子。  争取连任的美国参议院多数党领袖里德在广告中放上一幅幅中国工人的画面,攻击竞选对手共和党籍的安格尔支持的企业减税计划,导致工作机会流失到中国和印度。  俄亥俄州民主党候选人斯佩斯则在竞选广告中指责共和党对手吉布斯支持自由贸易政策,使俄亥俄州民众的工作流向中国。他的电视广告中最后出现一条巨龙,旁白以极讽刺的语气,用中文说道:“谢谢吉布斯先生!”  为拉选票拿中国当出气袋的现象,惹来不少美国媒体的批评。《纽约时报》表示,对于政客来说,将中国当成代罪羔羊十分容易。但这种情况前所未见。  中期选举改选众议院全部435个议席。大多数主流民意调查机构认为,共和党将赢得重新夺回众议院控制权需要的39个席位。  参议院100个议席中37席将改选,但战场集中在内华达、宾夕法尼亚、伊利诺伊、科罗拉多等少数几个选情胶着的州。民主党在参议院控制59席,共和党需要赢得至少10席才能获得多数。  美国历史长期存在民主党或共和党单独控制国会两院的情况,两党分别长期控制白宫和国会也多次出现,但两党分别控制参、众两院,相当少见。  国会 可能历史性分裂  距投票日只剩几天,如果选情不发生骤变,共和党将夺回众议院控制权,而民主党有望保住参议院多数席位。  众议院“换主人”而参议院不变,上一次出现这种情况得追溯至1930年。党派立场中立的库克政治报告网预测,民主党恐怕将输掉超过90个众议院席位,共和党只有9个议席选情告危。  从现阶段看,民主党可能只输掉3个或4个参议院议席,进而保住参议院控制权。按《华盛顿邮报》说法,民主党人届时可以聊以自慰:这一天不算太糟糕。  奥巴马能否顺利完成后两年任期,取决于能否化解这种两党尖锐对立。前总统克林顿的顾问说,“一个曾经承诺克服政治两极对立但最终加剧这种对立的总统———我相信他不愿意在历史上留下这样的恶名。”  演讲提冷饮名称20次  总统您在打广告么?  全球连锁便利商店“7-11”招牌饮料“思乐冰”(Slurpee)最近突然很火。奥巴马的演说近来发展出一种比喻,就是以这种冰沙饮品,形容共和党人阻挠改革和袖手旁观的态度。奥巴马在费城的竞选活动上说,美国经济像是陷入水沟的车,“当民主党奋力尝试将车拖出泥潭时,共和党人却在冷眼旁观,喝思乐冰”。在过去2个月,“思乐冰”在他演讲中出现的次数不少于20次。  新闻资料  美国中期选举  根据美国宪法,美国总统选举每四年举行一次,国会选举每两年举行一次。其中一次国会选举与总统选举同时举行,另一次在两届总统选举之间举行。在两届总统选举之间举行的国会选举为中期选举。中期选举通常在11月第一个星期后的星期二举行。  国会是美国的最高立法机构,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两院议员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参议员共100名,每州2人,任期6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众议员共435名,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名额选出,任期两年,期满后全部改选。国会每两年为一届。  另外,在中期选举中,除国会选举,美国部分州还将同时举行州长选举。(本组稿件综合新华社等)(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责任编辑:kjkong]
(请登录发言,并遵守)
如果你对新闻频道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到交流平台反馈。【】
新闻视频高清大片
新闻排行图片网评国际国内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昨日激战正酣。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和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在首场电视辩论上那是唇枪舌战,打得不可开交...给我们吃瓜群众贡献了一台撕逼好戏。不过,今年的这两位候选人除了打打嘴炮,没有实质性亮点。美国选民把这届选举投票称为“在疯子和骗子之中做选择”。昨天在朋友圈还热刷了这么一个段子,可见人们对她俩人的厌恶…&“如果希拉里和特朗普同时掉水里,谁会得救?”“美国人民。”&其实能成功当选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的一把手,在纸牌屋胜出的,都是具备超强实力的人精。下面,侃哥带领大家一起快速浏览从1916年到2016年这100年间,美国总统在竞选时期的口号,带大家笑侃风云100年。&1916&&Thomas Woodrow Wilson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He kept us out of war"“他让我们远离战争”&为一战结束作出巨大贡献的威尔逊总统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喜爱。一战结束后,一个德国小镇上曾挂起一面旗帜,欢迎归来的军队,旗帜上书:“勇士们,欢迎回归,你的任务完成了,剩下的交给上帝和威尔逊吧!”&1920&&Warren G. Harding沃伦·G·哈定"Return to normalcy"“回归常态”&4年后,约翰逊总统把权杖交给了哈定总统。在他的带领下,美国倒是从战争状态回归到了常态,可惜哈定总统病死在任内,据八卦说因为其生活不检点,被其老婆毒害。同时,其执政生涯无亮点可言,被认为是最差美国总统。(小布什笑了,终于有垫底的了…)&&1924&&Calvin Coolidge卡尔文·柯立芝"Keep cool with Coolidge"“和柯立芝一起酷”&说实话,柯立芝这个名字很惊艳,我很喜欢。美国历史上的“柯立芝繁荣”大家应该在历史课本里学过,美国经济在一战后得到飞速发展就是在柯立芝任内。说白了,大势所趋,柯立芝赶上了好时候。这个口号确实够酷!&1928&&Herbert Hoover赫伯特·胡佛"A chicken in every pot and a car in every garage"“每个锅里都有鸡,每个车库都有车”&胡佛其实当了哈定和柯立芝两届政府的商务部长,见证了美国的繁荣。人们选他也是希望这尊财神爷能让美国的经济更上一层楼。胡佛的这句竞选口号看得出也是“诚意满满”,承诺美国人人都能过上好日子。不过,随着大萧条的到来,这句口号也沦为笑柄。&1932&&Franklin D. Roosevelt富兰克林·罗斯福"I propose a New Deal"&“我建议搞个新政”&如果说美国要评出最伟大的总统,这位罗斯福总统如果说是第一,那无人敢出其右。他也是美国历史上唯一连任四届的总统(天了噜,16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New Deal”--罗斯福新政--带领美国走出了年的经济大萧条。后来坐在轮椅上指挥美国奠定了二战胜利的基础。因为这位哥们在位时间太长,下一任总统直接跳转到1948年。&1948&&Harry S. Truman哈里·S·杜鲁门&"I'm just wild about Harry!"“我为哈利狂”&看到Truman,我便疯狂脑补金凯利的《the Truman show--楚门的世界》。“I’m just wild about Harry(我为哈里狂)”是20世纪初期一首流行歌曲,杜鲁门的名就叫“Harry”一看就是潮人,善于利用流行歌曲为自己造势。&1952&&Dwight Eisenhower德怀特·艾森豪威尔&"I Like Ike"“我喜欢艾克”&Ike是艾森豪威尔的昵称。“二战时期盟军欧洲统帅就”,光这个title在尚武的美国为艾森豪威尔增加了不少光环。没想到带兵打仗的将军竟然也是个潮人,这个竞选口号因为其接地气,大受欢迎。艾森豪威尔跟前面的柯立芝一样,都属于赶上了好时候,在其任内开启了美国资本主义的黄金时代。连任两届,致使后一位总统上任时间跳转至1960。&1960&&John F. Kennedy&约翰·F·肯尼迪"We Can Do Better"&“我们能做到更好”&著名的纽约肯尼迪机场就是以这位总统命名。肯尼迪,一位才貌双全的总统,达拉斯遇刺英年早逝令人扼腕。他的名言: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而要问一下你能为你的国家做些什么,成为美国最脍炙人口的名句之一。&1964&<p style="font-size: 14 font-family: &#39;Helvetica Neue&#39;, Helvetica, &#39;HirKevin英语课堂(kevinenglishclass)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大不六文章网立场
kevinenglishclass我致力于高质量原创英语学习内容。欢迎订阅。热门文章最新文章kevinenglishclass我致力于高质量原创英语学习内容。欢迎订阅。&&&&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举报邮箱:
Copyright(C)2016 大不六文章网
京公网安备78> 美国总统的竞选口号
美国总统的竞选口号
时间: 来源: 本文已影响人
篇一:美国的总统选举制度】 1787年,美国制定并颁布了世界近代史上的第一部成文宪法,该宪法将国家元首(总统)的选举权交给了人民。215年来,美国的选举制度随着美国的政治气候变化而变化,产生了许多不成文的习惯。原宪法和不成文的习惯同时生效,使美国总统选举变得更加复杂。 一、从选举过程看,美国的总统选举有严格的程序,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美国的总统选举从民主党和共和党的前期竞选准备到正式大选,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实质性的选举主要包括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党内预选。在总统选举年的2至6月,民主党和共和党在各州由普通党员直接选举出席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于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明确表示支持哪位总统候选人,因此,预选结果就能清楚地知道各总统候选人的支持率。从某种意义上讲,总统预选也就是普通党员直接选举本党总统候选人的过程。 第二阶段,确定总统候选人。总统选举年的7、8月份,民主党和共和党分别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大会的主要任务是确定本党的总统和副总统候选人。事实上,在各州的预选过程中,总统候选人的优势已基本明确,全国代表大会不过是为选举的优胜者履行一下正式手续而已。 第三阶段,展开竞选。总统选举年的9至11月份是民主党和共和党候选人的竞选阶段,总统竞选是美国政治生活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在竞选中两党候选人动员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采取一切可能采取的手段为自己拉选票,为最后竞选成功奠定基础。 第四阶段,总统大选。总统选举年的11月的第一个星期一后的星期二是美国总统大选日,这一天,各州选民到指定的选票站选举总统选举人。总统选举人被选出后,组成选举团,于12月的第二个星期三后的第一个星期一在本州首府集会,分别选出正副总统;次年1月6日下午1时,参议院和众议院的全体议员在众议院集会,由参议长主持开票,当众公布选举结果;当选的正、副总统于1月20日宣誓就职。 二、从选举方式看,美国的总统选举实行选举人制度,属于间接选举。 许多人认为,美国总统是在总统大选日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其实不然,美国实行的是间接选举制,即由选民选出总统选举人,再由总统选举人选出总统。由于选民在推举选举人时,已经明确表示选某一总统候选人的选举人,因此,美国总统虽为间接选举,却有直接选举的意义。另外,总统选举人制度作为美国总统选举中的一项独特的制度,还有一些特殊的规定。诸如,各州选举人的数目同本州在国会里的议员人数相等,一些大州议员人数多,选举人数目也就多;选举人的选举实行“胜者得全票制度”,就是说,如果某党获得一个州的多数选举人票,则该党就获得该州的全部选举人票;等等。 三、从政权组织形式看,美国实行严格的三权分立制度,总统选举与国会选举分别进行。 美国是总统制共和制国家,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一样,实行严格的三权分立制。美国总统与国会不仅在权力上相互牵制,而且在产生途径上也各不相同。美国宪法和相关法律规定,总统选举每四年一次,称为“大选”;国会选举则是两年一次,称为“中期选举”。美国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其中,众议院议员435名,任期2年,每两年全部改选;参议院议员100名,任期6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众所周知,美国总统选举获胜的党是执政党,但执政党并不一定是国会中的多数党,执政党往往在国会的一院或两院中占少数席位。当总统所在的党在两院中均占少数席位时,美国的总统被称为“跛鸭总统”。 四、从政党制度看,美国实行两党制,总统选举是政党选举与公民选举交融结合进行的。 美国是两党制国家,其总统的选举产生与国内的两大政党密不可分。美国总统选举实际上是决定由哪个政党执掌政权,成为新的执政党,这是美国两党实现轮流执政的一种方式。美国的总统选举主要是由民主党和共和党运作和控制的。两党的总统候选人必须是本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总统候选人是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决定的,要想被确立为总统候选人,首先必须在党内击败其他的竞争者;总统候选人能否在总统竞选中获胜,除其个人因素外,也与本党有密切联系,总统候选人所在党的威信、形象直接会影响到他的支持率;“胜者得全票制度”则保证了两大政党对总统选举结果的控制。在个别情况下,作为总统候选人,也可以是一些小党成员或无党派人士,但这些总统候选人获胜的可能性很小。而两大政党人多势众、势力强大,这就保证了各州的选举人票落入两党手中。 美国总统选举虽然操纵在两大政党手中,但并非与美国的公民没有关系。美国公民拥有选举权,总统选举人是由公民直接选出的。总统候选人为了在选举中获胜,就必须争取选民,在选民中树立良好形象,提出吸引选民的口号和纲领,甚至向选民作出某些承诺。选民的向背,最终决定总统候选人竞选的成败。总之,两党的总统候选人虽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推举,但能否当选总统是由公民选举决定的,并非由两党决定。 五、从阶级本质看,美国的总统选举是典型的金钱选举,体现了资产阶级统治的国家性质。 金钱是进入白宫的钥匙,这从近几十来美国当选总统的情况和历届总统竞选的费用中可以得到充分体现。 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9位美国总统,大多是富豪。其中,肯尼迪是波士顿财团的大资本家,约翰逊和卡特是大农场主,里根是有名的富翁,布什家族则是美国的制造业巨头。因此,说美国政府是“富豪内阁”是再恰当不过了。 六、从总统的竞选费用看,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总统的竞选费用急剧增加。1964年美国总统竞选费用为2亿美元,1968年是3亿美元,1972年为4亿美元,1976年达到5.4亿美元,1980年高达10亿美元,1996年达到创记录的11.4亿美元。美国总统竞选费用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总统候选人个人拥有雄厚的财力;二是政府补助;三是来自大财团和社会各界的捐款。虽然美国的《竞选运动资助法》规定,个人直接给总统候选人的捐款不得超过500美元,团体捐款不得超过1000美元,但一些大财团通过各种途径钻法律的空子,为自己所支持的候选人提供资金,与总统候选人进行“金钱与政策”的交易。难怪有人说美国的总统选举是“钱举”。篇二:从总统选举看美国政治发展的新动向 龙源期刊网 .cn 从总统选举看美国政治发展的新动向 作者:田新文 来源:《江汉论坛》2015年第06期 摘要:总统选举是美国最重要的政治活动,每一次大选都要经历胶着的竞选过程,候选人通过各种方式赢得选民支持,2012年的总统选举也不例外。通过这场影响显著的选举活动可以看到美国政治生活新的发展要素:新闻媒体不断削弱政党组织的作用,选民自由选择意识日益增强,两党分化逐渐加剧,其他政治力量的作用开始凸显,对华政策在选举中的作用继续上升。这一系列新动向展示了美国政治生活的现实形态和未来走向,为了解美国政治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照。 关键词:总统选举;政治发展:两党制:奥巴马 中图分类号:D7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X(0-05 美国社会有着悠久的民主政治传统。美国实行总统制,每四年一度的总统选举成为美国最重要的政治活动。美国总统选举过程极其复杂而漫长,却又影响显著。为获得总统席位,民主、共和两党展开全方位的角逐,2012年的总统选举同样如此。总统选举从经济、文化、社会、种族等诸多方面反映了美国政体的特征,是我们认识美国政治生活及其发展的重要平台。在2012年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和共和党两位候选人各具优势。作为民主党唯一总统候选人的奥巴马本身是在职总统,具有选举经验、知名度等诸多方面的竞选优势,加之奥巴马拥有超凡的筹钱能力,为其参加“差钱就不行”的美国总统竞选活动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何况在任期间击毙拉登又得到了“实在的好处”,为其连任起到的积极作用显而易见。罗姆尼的优势则在于他的经济能力、从政经历及竞选团队实力。罗姆尼在商业上的成功能够为他带来极大的支持,在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之际,坐拥亿万资产的罗姆尼的“富裕”使奥巴马的软肋暴露无遗,他在商界的风生水起也进一步凸显出其处理经济问题的才干,那些与罗姆尼有着相似职业经历的华尔街金融巨头,天生就倾向于共和党,支持罗姆尼参与竞选。罗姆尼是马萨诸塞州第70任州长,2008年就曾角逐美国总统选举的共和党候选人提名,尽管因初选得票不尽如人意而最终退出,但这次经历仍然使罗姆尼“小负盛名”。罗姆尼的竞选团队成熟、经费充足,这是其他共和党候选人不可企及的。相比于优势,奥巴马最大的劣势在于在任期间没能很好地解决国内发展问题,经济低迷、失业率较高曾对奥巴马的支持率造成不良影响,“奥巴马成为自罗斯福之后第一任在失业率超过6%(7.9%)情形下获得连任的总统”。而罗姆尼的劣势很大程度上在于其企业家的形象难以获得选民的完全认可,他的摩门教信仰也受到部分基督教教徒的抵制。篇三:美国总统期末复习 ? 名词解释 1 独立宣言:大陆会议于日通过了由杰佛逊等人起草的《独立宣言》,它 向世界庄严地宣布:“这些联合起来的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亦应从此完全废止”。《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北美第一个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独立宣言》是世界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治纲领。它用人权代替了神权,因而马克思说它是世界上“第一个人权宣言” 2 联邦宪法: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通称美国联邦宪法或美 国宪法(U.S. Constitution)。它是美国的根本大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1787年5月,美国各州(当时为13个)代表在费城(Philadelphia)召开制宪会议,同年9月15日制宪会议通过《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直到1789年,独立战争胜利后的6年,法定建国日的13年后,美国宪法的前一部分才被通过、美国政府才开始进行工作。 3 约翰.亚当斯:约翰?亚当斯(John Adams,日-日)是 美国第一任副总统(1789年-1797年),其后接替乔治?华盛顿成为美国第二任总统(1797年-1801年)。同时,亚当斯也是第一位由总检察长带领宣誓的美国总统。[1]
他是由托马斯?杰斐逊组成的《独立宣言》起草委员会的成员。被誉为“美国独立的巨人”。亚当斯是美国第一任副总统,后来又当选为总统()。约翰?亚当斯是《独立宣言》签署者之一,被美国人视为最重要的开国元勋之一,同华盛顿、杰斐逊和富兰克林齐名。 4 约翰.汉考特:约翰?汉考克(John Hancock,日-日), 美国革命家、政治家,富商出身。是独立宣言的第一个签署人。由于他在宣言上高贵的亲笔签名,英文中“约翰?汉考克”成为亲笔签名的代名词。 5 帕克里克.亨利:日,弗吉尼亚议会举行会议。帕特里克?亨利以“不自 由,毋宁死”的口号结束演说后,议员们以“拿起武器,拿起武器”的高呼作为回应,实际上等于开始造反了。这个著名的演说使亨利成为美国独立运动中弗吉尼亚的知物、美国的国父之一,他和塞缪尔?亚当斯、托马斯?潘恩并列为美国革命之父。 美国革命家、演说家。弗吉尼亚首任州长()。生于弗吉尼亚州。基本上靠自学成才。1760年取得律师资格。后曾为弗吉尼亚议会议员。积极参加反抗英国殖民者、维护殖民地人民权利的斗争。在美国革命前夜的一次动员会上以“不自由,毋宁死”的结束语闻名,鼓舞了弗吉尼亚的军心。年再次担任州长[1]
。 ? 简答题 1 哥伦比亚特区(华盛顿)为何而建? 美国建国后,美国各州对首都的位置发生了争执。北方希望将首都定在纽约。而南方希望将首都定于南方。最终美国南北双方作出让步,在美国南方离北方不远的地方新建一个城市作为美国的首都。地理位置是由詹姆斯?麦迪逊和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在托马斯?杰斐逊邀请的一次晚宴上讨论出来的。当时的“联邦城”(英语:the federal city)规划为一个面积100平方英里的菱形区域。其位于波多马克河上的实际地点是由华盛顿总统决定的,华盛顿本人还建议美国首都称为“联邦市”。但是日美国首都被命名为华盛顿市。华盛顿本人尽管居住在离华盛顿不远的弗农山庄,但在1799年逝世前华盛顿本人很少到访这个以他为名的都市。 华盛顿总统为了纪念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将特区命名为哥伦布。新都尚未建成,华盛顿便于1799年去世。联邦政府及国会为了纪念他,在翌年(1800年)建成时把新都命名为华盛顿。一般人所说的&首都&,即指联邦政府机构所占有的地区;如说&哥伦比亚特区&,即指居民所占有的地区。政府机构所占有的地面,约占特区面积的1/2。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英语:Washington,D.C.)是美国的首都,同时是联邦区域。英文名称的两部分反映其双重身份,Washington(华盛顿市)是作为首都的名称,而D.C.则为“District of Columbia”(哥伦比亚特区)的缩写,是联邦直接管辖的区域。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通常汉译为华府,以避免和位于太平洋岸同名的华盛顿州混淆。
2 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三位议员。 约翰?卡德威尔?卡尔霍恩(John Caldwell Calhoun,日-日),美国政治家,南卡罗来纳州人。他是19世纪前半叶最著名的美国政治家之一。虽然卡尔霍恩在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前十年就逝世了,但他是后来短命的美利坚联盟国的主要精神设计师。卡尔霍恩享有“铸铁人”之称,原因是他毫不动摇地坚持他的信仰。他提出了无效论的理论。这个极端理论的内容是任何州在认为任何联邦法律违反宪法的话可以宣称这个法律无效。他是奴隶制的强烈支持者。卡尔霍恩生前却始终为联邦政府服务。他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任多个高职。1957年美国参议院将卡尔霍恩评选为“最伟大的五位参议员”之一。2000年参议院通过决议将他评选为“最伟大的七人”之一。 亨利?克莱(Hey Clay,日-日)美国参众两院历史上最重要的政治家与演说家之一。辉格党的创立者和领导人。美国经济现代化的倡导者。他曾经任美国国务卿,并五次参加美国总统竞选。尽管均告失败,但他仍然因善于调解冲突的两方,并数次解决南北方关于奴隶制的矛盾维护了联邦的稳定而被称为“伟大的调解者”,并在1957年被评选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五位参议员之一。 丹尼尔?韦伯斯特Daniel Webster(),美国著名的政治家、法学家和律师,曾三次担任美国国务卿。一生政治观点多变灵活。韦伯斯特并不完全赞同约翰?昆西?亚当斯的主张,但在国会辩论时,他还是支持亚当斯,并在这方面影响了其他人,逐步形成为亚当斯的支持力量。韦伯斯特参与了亨利?克莱挑起的关于保护关税的争论,在国会中发表演说反对保护关税,其中所阐述的重要原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韦伯斯特还是司法改革的积极倡导者。在国际事务方面,韦伯斯特反对欧洲列强对西半球进行新扩张的企图。此时,他扮演了国会中反杰克逊集团的领袖角色,在许多问题上他的态度和观点是至关重要的,甚至可以左右政局。 1827年3月,韦伯斯特进入联邦参议院。此后,韦伯斯特的政治人生进入了一个重要的时期,他被各派势力推向政治旋涡的中心。在加强国家机器,维护统一等方面,韦伯斯特与安德鲁?杰克逊总统的观点是一致的,同时他还转而坚定地拥护保护关税政策,因此,他与总统之间的关系有了明显的改善。但韦伯斯特与杰克逊两人在许多问题上仍存在分歧,尤其在合众国银行问题上,他同杰克逊的矛盾达到白热化的程度。 3 弗吉尼亚是革命的带头人。 该州为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州之一。1607年英国就在沿海的詹姆斯敦建立起北美第一块定居点。所以该州有“老自治领州”的别名。取名“弗吉尼亚”是为纪念英国伊丽莎白女王一世对开拓英国殖民事业的贡献。1774年弗吉尼亚议员建议召开第一届大陆会议。1775年弗吉尼亚人乔治?华盛顿出任北美13个殖民地起义军总司令。1776年7月4日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弗吉尼亚代表托马斯?杰斐逊参与起草的《独立宣言》。美国42位总统中,有8位是弗吉尼亚人,他们是:乔治?华盛顿、托马斯?杰斐逊、詹姆斯?麦迪逊、詹姆斯?门罗、威廉?哈里森、约翰?泰勒、扎卡里?泰勒和伍德罗?威尔逊。故此弗吉尼亚又被称为“总统之乡”。1781年10月19日英军在该州约克敦向美法联军投降,独立战争结束。1783年订立巴黎条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4 美国人权法案形成和批准过程? 日到9月17日美国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制定宪法。这部宪法取代1781年《邦联条例》成为美国的也是世界近代历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制宪会议由华盛顿主持,出席会议的共55人,因罗德岛州对议会予以抵制,所以未派人前往。而余下12州的代表在政治态度上多是保守派,代表人物有弗吉尼亚州的詹姆斯?麦迪逊和纽约州的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只有富兰克林和路德?马丁两名民主派参加会议。最后通过了联邦宪法。这部宪法基本未提及人民的民主权利,后在群众压力和资产阶级民主派的斗争下,于1789年7月又通过10条宪法修正案,日正式生效,即著名的《人权法案》(Bill of Rights) ? 论述 1 路易斯安娜购买地的过程及意义? 西班牙把路易斯安娜割让给法国一事严重伤害了美国。法西密约一年后消息泄露。鲁弗斯?金在伦敦听到这个消息,就把它报告给杰斐逊的国务卿麦迪逊。杰斐逊闻知后坐卧不宁。他决定为夺取新奥尔良而奋斗。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只有两个办法: 诉诸对法战争,或者和平购买。尤其当西班牙中止美国在新奥尔良存放货物的权利后,西部地区及联邦党人都要求政府通过发动战争来解决,但爱好和平的杰斐逊选择了后者,并制订了购买这一地区的,即将依次试用4 个:“首先,美国出 1000 万美元以内的任何价格,购买新奥尔良和东、西佛罗里达; 第二,以 1000 万美元的 3/4 购买新奥尔良岛或密西西比河口东岸地区,兴建新出海口; 第三,以强硬态度要求法国保证国永远享有密西西比河航运权和在海港的存栈权,否则以美英联合进攻新奥尔良相威胁; 第四,前三步均遭拒绝后,美国将与英国秘密接触,联合孤立法国。”杰斐逊训令美国驻法公使罗伯特?利文斯顿与法国谈判购买路易斯安娜问题,并派总统驻法国特使詹姆斯?门罗与公使会合协助其完成该任务,而且赋予他们自行决定权。路易斯安娜这块土地上的门户新奥尔良,是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农产品和外部工业品的重要通道,而密西西比河则是美国西部的商业生命线。谁控制新奥尔良和密西西比河,谁就可以决定美国西部居民的命运。 “首先,美国出 1000 万美元以内的任何价格,购买新奥尔良和东、西佛罗里达; 第二,以 1000 万美元的 3/4 购买新奥尔良岛或密西西比河口东岸地区,兴建新出海口; 第三,以强硬态度要求法国保证美国永远享有密西西比河航运权和在海港的存栈权,否则以美英联合进攻新奥尔良相威胁; 第四,前三步均遭拒绝后,美国将与英国秘密接触,联合孤立法国。” [1](P100) 杰斐逊训令美国驻法公使罗伯特?利文斯顿与法国谈判购买路易斯安娜问题,并派总统驻法国特使詹姆斯?门罗与公使会合协助其完成该任务,而且赋予他们自行决定权。路易斯安娜这块土地上的门户新奥尔良,是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农产品和外部工业品的重要通道,而密西西比河则是美国西部的商业生命线。谁控制新奥尔良和密西西比河,谁就可以决定美国西部居民的命运。 双方妥协在 1803 年 4 月 11 日晚上的谈判中,法国外长塔列兰就主动与美国驻法公使罗伯特?利文斯顿谈起路易斯安娜问题,并提出法国愿意把整个路易斯安娜卖给美国。 (一) 美国领土扩大一倍多,为美国后来成为一个世界大国奠定了基础) (二) 路易斯安娜购买”的成功使密西西比河成为美国的内河 (三) 路易斯安娜问题的解决,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法国、英国、西班牙等国为 争夺此地而产生的矛盾,美国的安全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 “路易斯安娜购买” 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美国与法国、西班牙、英国等欧洲大国彼此斗争与争夺的结果,当地的印第安人是任其宰割的对象。美国“路易斯安娜购买” 的成功不仅改变了欧洲各国在美洲的势力对比,而且对美国近代的发展、壮大、崛起以及成为今天唯一的超级大国,影响都是深远的。 2 波尔克的理论及美墨战争的过程? 波尔克总统在其就职演说中就指出:“我们的可以很容易地把我们的领土扩展到所能及的范围,随着制度的拓展,联邦的结合非但不会消弱,相反会更加牢固”。边界的极限在哪里?二、“命定扩张论”使这种吞并有了理论依据:从1607年英国殖民者在弗吉尼亚建立第一个殖民点詹姆斯敦,到1845年吞并墨西哥的得克萨斯,已经过去了238年,殖民者到了美洲就是夺取土地和驱逐印第安人,为他们获取财富。 波尔克总统采取软硬两种手段,来迫使墨西哥放弃美国要争取的领土。 1、硬的措施 1845年10月,波尔克命令扎卡里?泰勒将军(后来的第十二任总统)率3500名美国士兵到了争议地区努埃西斯河流域。企图强行把这一地区变成美国西部边境。但波尔克出兵并不意味着他事实上希望发生战争。相反,他希望通过军事震慑辅以秘密外交,从而获得墨西哥在领土上的让步。 2、谈判 1945年11月,美国的债务,作为墨西哥承认美国兼并得克萨斯和接受格兰德河为边界的回报。波尔克同时还赋予斯莱德尔权利,如果墨西哥愿向美国出售新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亚的全部或部分,他最高可出价3000万美元。当墨西哥政府拒绝接待斯莱德尔时,波尔克气愤至极,决定强迫墨西哥接受美国的条件 3、战争开始 1846年1月,波尔克命令扎卡里?泰勒将军向南进发到达格兰德河,墨西哥人坚持认为东面的努埃西斯河是法定边界线,认为美军的出现已经构成侵略行为。 当时的民主党报纸和扩张主义者对波尔克的挑衅性决定给予狂热的欢呼,北方辉格党人则持反对态度。到1846年3月,美军的部队就达到4000人,在靠近墨西哥马塔莫罗斯镇的地方驻扎下来。 1846年 5月13日,美国对墨西哥正式宣战。 四、战争三阶段 波尔克推行战争的计划包括三个步骤: 首先,他要将得克萨斯的墨西哥人清除出去,并占领墨西哥北部省份。 第二步,他要夺取加利福尼亚和新墨西哥。 最后,他将进军墨西哥城。 泰勒的军队从格兰德河向西推进,很快就占领了墨西哥北部省份。 到了1847年2月份,圣弗朗西斯科、洛杉矶、圣迭戈等地方已全部归美国军队占领。 五、《瓜达卢佩---伊达戈尔和约》在1848年2月初,双方拟定了《瓜达卢佩---伊达戈尔和约》。 3 麦迪逊分权与制衡思想 在麦迪逊看来,在现实生活中,立法、行政、司法三权是强弱不均的。立法机关人多势众,且易被感情冲动左右,因而应加强内部和外部约束以削弱之:行政权较弱,因而应赋予总统更大的权力,使之连选连任;司法权最弱,因此应更加注重保持其独立地位。 ⑥关于立法权的约束和削弱,麦迪逊认为:只有对立法权进行内部和外部的约束,才能有效地防止危险结果的发生。外部的约束就是加强行政权和司法权,限制立法权;内部的约束即我约束,就是将立法权分别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行使,使两院议员产生的条件、途径及承担的职能各有不同,这样两院之间可以形成有效的制约。关于行政权,麦迪逊认为,要使行政权统一、稳定、有效,必须赋予总统以较大的权力,使行政权集中、统一于一人,这样才能进行明智、果断且灵活高效的管理。总统不仅要具有坚不可摧的行政权,而且还 要对司法权产生影响,即任命最高法院法官,还要对议会的立法权产生影响,即享有否决权。关于司法权,麦迪逊认为这是三权中最弱的权力。因为,它既不能像立法权那样掌握财权,制定法律,又不能像行政权那样可以分配荣誉、地位,宏观管理社会。司法权容易受到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损害。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有两种:一是法官终身制;二是违宪审查权。 ⑦分权思想表达了麦迪逊对政府权力从内部进行制约的观点。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属于政府内部的三项权力,麦迪逊论证了通过三权的分立防止权力集中的暴政;通过行政权对立法权的监督、立法权对司法权的监督、司法权对行政权的监督而达到三权的互相牵制;通过削弱立法权,并加强行政权和司法权达到三权的相互制衡。这样 在政府权力内部形成了一套权力分立、牵制与平衡的制约方式。 ? 材料题 1 华盛顿如何把一纸宪法变为活生生的总统? 第一、 名称 自此之后,人们达成共识,行政首脑不应再有比合众国总统更复杂的称谓。 第二、组建政府 在华盛顿的第一任期内,国会通过议案建立了行政机构的三个主要部门:国务院、财政部和陆军部。根据宪法,这些部门的首长由总统提名,然后由参议院确认。 第三、任命低级官员 1000名华盛顿对低级工作的任命也试图要使它能够提高这个羽翼未丰的政府的合法性.随着他第一任内建立各部门的议案成为法律,总统发现有将近1000个职位等着他来任命,如海关税务官、小型快艇艇长、灯塔守护人或税收检察员等等职务。华盛顿的人事任命政策表明了他关注的是建设国家的必然要求。 第四、总统有权罢免官员 华盛顿开设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先例,即行政机构的权威本质上属于总统。他确立了这样的行政管理理论,即将内阁成员视为总统的“助手或代表”。 第五、不干预立法 1、华盛顿认为,在正当属(本文来自: 千 叶帆文 摘:美国总统的竞选口号)于立法机构的事务上,总统的权力应该受到约束。虽然为数不多,华盛顿的确也向国会提出过立法,但从不向国会施加压力来使他的方案得到通过。 2、华盛顿对否决权的谨慎使用,尽量避免与立法机构发生冲突。他担心总统咄咄逼人地努力主导立法程序,会让反联邦主义者们印证他们的担忧,即总统制会朝着君主制的方向发展。 第六、总统主导外交权 华盛顿理解,总统在与另一国家进行条约开始之前就需要与参议院进行商讨。但他让参议院完全参与制定条约的第一次努力和尝试就引起了一个尴尬和难堪的局面,也开了一个非常不寻常的先例。华盛顿没有在制定条约的前期工作上获得参议院的合作,但这坚实地奠定了总统在外交事务上的最高地位。当然,总统们从来就没有拥有过不受任何阻碍的条约制定权,但华盛顿政府开创的先例,使参议院的权力降低到只是批准或拒绝行政机构业已谈判好的条约。 第七、超党派 作为总统,华盛顿的行为体现了他对总统职位超党派性的理解。和大多数宪法设计者一样,他反对“派性”,且不视自己为任何政党的领袖。 第八、1793年中立宣言 美国总统华盛顿于日发布《中立宣言》宣布对交战双方(英法“)诚心诚意地”
相关热词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的国家治理体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