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与幼儿发展的关系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朱玉萍 甘肃省民乐县永固学区牛顺小学 734500
  摘 要:幼儿园是实施学前社会教育的专门机构,幼儿园活动是由游戏活动共同构成的。《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也明确指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要求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形式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强调活动的趣味性与综合性。本文就对此从游戏的定义、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及与幼儿园课堂教学的关系、幼儿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互相渗透三个大的方面浅谈了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关系。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 游戏 课程 关系
  近年来,随着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深化,同时也是为了尊重儿童及体现儿童自主性的需要,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在逐步落实,幼儿园课程设计及教师的教育行为无不在游戏性、活动性上下功夫,但是如何将游戏自如地运用到幼儿园课堂教学中?本文就此浅谈一下幼儿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关系:
  一、幼儿游戏与幼儿园课堂教学的关系
  关于幼儿游戏与幼儿园课堂教学的关系有三种不同的观点:分离平行的观点、同等的观点和相互融合的观点。其中相互融合的观点最提倡也最流行,它既看到了二者的内在联系,又看到了二者的区别,把游戏寓于教育中,把教育寓于游戏中。
  因此,事实告诉我们,只研究游戏本身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游戏与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游戏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与发展需要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在游戏中反映出自己的现实生活经验,让游戏成为幼儿创造的源泉,使游戏发挥出应有的教育价值。
  二、幼儿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互相渗透
  1.游戏给幼儿园课程注入了活力&&
  游戏和课程的渗透就好像血液和身体的关系,血液渗透在身体的每一部位,当血液的供应充足时,人的生命力会非常旺盛,当血液出现毛病时,人就会显得苍白无力。而游戏在课程中的地位与之相似,它渗透在课程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价之中。游戏作为一种内容和形式融入幼儿教育,不应是孤立的、分割的,它以反映幼儿完整的经验为目的。安排游戏不是为游戏而游戏,而是为了借助游戏这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来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课程选择的形式和内容要注意趣味性,强调在内容之中渗透游戏性特征。
  2.幼儿需要相互渗透、彼此联系的经验
  各种各样的学科把儿童的世界割裂和肢解了,但是,学科互相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而是一个完整的世界,生活事件和现象是整体的、相互联系的。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从来就不是单一的,智力游戏绝对不可能只发展智力,就像角色游戏也有智力的价值一样。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以一定的方式与幼儿发生作用,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渗透在各个领域中。因此,幼儿园课程各个领域在目标、内容和形式上应该有机联系、相互支持,关注幼儿的整体生活,抓住生活、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最大限度地将游戏与教育因素融合在一起,用生活化、游戏化的方法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幼儿教育的形式、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和兴趣,帮助幼儿建构一个完整的经验体系。&   
  3.课程使游戏变得更有魅力&
  从某种意义来说,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就是设置一个丰富而相互联系的整体环境,将课程中相互渗透的各领域内容和经验迁移到游戏中来,增加游戏主题,丰富游戏情节。这样,不仅用课程滋养了游戏,增加了游戏自身对幼儿的吸引力,而且使幼儿的经验在游戏中得以延续,不断为游戏注入新的内容,帮助幼儿学习和过滤经验,促进幼儿智力和道德的成长。有指导的游戏更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游戏与课程有机联系、相互融合,游戏保持自身的基本特征,又发挥出教育价值,将游戏与教育活动相融合已成为一种趋势。比如:一日生活主要围绕主题来开展,游戏与教育活动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作为课程实施重要活动之一的游戏,所有活动都在幼儿主动积极的参与下以游戏或游戏性的方式出现。师幼关系表现出较多的互动性,教师是游戏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关怀和激发幼儿的兴趣,在游戏过程中认真努力地研究幼儿,与幼儿一起感受和体验,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和发现,把活动引向深入。
  总之,幼儿园是实施学前社会教育的专门机构,幼儿园教学是由游戏活动与教学课程共同构成的。在这个特定的教育环境中发生的游戏活动绝不等同于自然游戏活动,在这个环境中的教学活动也绝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理解的教学活动。近年来,随着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深化,同时也是为了尊重儿童以及体现儿童自主性的需要,游戏被推崇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探讨游戏与课程的关系对开展幼儿园游戏与教学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春燕 以游戏精神实现教学与游戏的融合[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2。
  [2]刘炎 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黎安林 走近幼教实践[J].学前教育研究,。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网络读者服务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 热门标签: & & & &&&>>&&>>&&>>&&浅谈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作者:孙倩倩&&来源:中国幼儿教师网&&上传时间:摘要: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符合学前儿童年龄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是影响和决定幼儿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的根本性变化的主导活动,缺少游戏机会与经验将影响幼儿各方面的发展。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和教育现代化的逐步深入,幼儿游戏已被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游戏是幼儿有效的学习形式。游戏与幼儿主体发展的关系;游戏与幼儿的情绪宣泄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游戏与幸福快乐的童年生活的关系等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关注。关键词:游戏&幼儿发展&&天性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符合学前儿童年龄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是影响和决定幼儿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的根本性变化的主导活动,缺少游戏机会与经验将影响幼儿各方面的发展。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和教育现代化的逐步深入,幼儿游戏已被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游戏是幼儿有效的学习形式。游戏与幼儿主体发展的关系;游戏与幼儿的情绪宣泄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游戏与幸福快乐的童年生活的关系等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与关注。那么游戏对幼儿的成长有什么影响呢?&一、&游戏对幼儿的影响。1、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乃儿童的天性,这是人们的共同,因此有许多思想家阐述这个哲理。其中,将儿童的游戏天性提升到人的本位论高度来认识的是德国哲学家席勒。席勒提出了他最着名的这个命题:"只有当人是完全意义上的人时,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时,他才完全是人。游戏是自然赋予儿童的非人力所能控制的活动。游戏是儿童的正当权利。爱玩、会玩是评价婴幼儿发展的标准之一。游戏是婴幼儿最自然、最有效的学习。"爱游戏"是儿童最主要的天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之所以游戏,之所以乐此不疲,是大脑细胞的发育需要。所以,孩子才专注地从事着在成人看来极其枯燥无味的游戏。孩子喜欢游戏,尤其喜欢复杂的游戏。因为游戏越是复杂,对孩子的刺激越大,孩子就越兴奋。通过游戏能够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开拓智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形成团结友爱,互相合作等社会性行为,增强体质。所以说孩子天生就是勤奋的,他们生来就有一种求得胜任的内在欲望,生来就有去做、去学如何做的冲动。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我们的教育必须尊重儿童的天性。让儿童的天性在最大限度上得到发挥。2、游戏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关键要素。当前在婴幼儿教育中,游戏行为往往不被鼓励,爱玩常被看作是淘气、调皮捣蛋、不用功、没出息。喜欢不喜欢玩,会不会玩,对大人也许不那么重要,可对婴幼儿却是件大事,它是衡量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最重要的指标。由于婴幼儿游戏水平反映着他们的身心水平,因此会玩的儿童总是聪明能干的、身体健壮的、善于交往合作的。因此游戏一方面有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孩子需要游戏,就像人需要足够的食物与休息,他们在游戏中接受外来事物的刺激后,综合感觉的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另一方面有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 3、游戏可以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儿童通过学习探索环境,从接触物体中获得知识并解决问题。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斯基所说:"游戏犹如火焰,点燃了探索求知的火焰"。在游戏中儿童可以潜移默化地学到许多知识。如在爬攀登架的过程中能体会到空间和高低,在玩水的过程中他会感觉到干与湿,玩积木的时候他能够体会并认识到大小、形状、颜色等。游戏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注意力、观察力、判断力。在游戏过程中,儿童会不断地移动、触摸、聆听、观察,这些器官刺激有助于培养注意力、观察力和判断力。如推小汽车玩,他会观察到汽车的速度和用力大小之间的关系。游戏能够激发儿童创造力和思考力。游戏是个体作用于环境的活动,幼儿在操作物体的动作中建构经验,因而它同时是一种自发的学习,具有促进认知发展的功能。一方面这一功能表现为自发探索。幼儿在游戏中的尝试性行为的频发率是极高的。凡是用来游戏的物体,孩子们从不马虎,他们先要了解物体的性质,然后要作为工具实现自己的目的,于是敲敲打打、摸摸看看、拆拆弄弄等各种作用于物体的方法就成了他们的游戏行为。另一方面这一功能表现为自发练习。幼儿游戏的主要外显特征就是重复性行为。他们天生就有一种不断重复刚出现的动作、刚获得的经验的活动倾向。这种重复的价值就在于练习,重复就表明这个活动是孩子力所能及,却还没有充分发展完善的一种能力表现。孩子就是在这种重复中巩固了刚刚萌发的许多新的身体能力和心理水平。游戏有助于幼儿感知觉的发展,从而带动认知的发展。感觉和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两岁前儿童依靠感觉和知觉认识世界;感觉和知觉在3~6岁儿童的心理活动中仍占优势。所以说认知水平的提高直接影响到幼儿的能力的发展。二、游戏在教育中的作用。1、游戏能激发幼儿语言交往的积极性。& 语言交往能力是一种体现个性特征的综合心理能力,也是儿童适应生活、适应未来发展的一种基本能力,而游戏是培养儿童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是他们最早、最基本的交往活动,游戏过程本身就是儿童交往的过程。儿童在游戏中常常需要将视觉信息、听觉信息以及主观感受、愿望或要求转换成语言,或者根据别人的意图作出言语的反应。在游戏中,儿童与成人、儿童与儿童之间双向互动过程中的交往语言学习随处可见。可以说,交往语言是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构建的。例如:在游戏“娃娃家”中,扮演母亲的孩子对同伴态度不好,同伴就提出抗议:“妈妈说话不是这样的,妈妈说话是轻轻的,很温柔的。”扮演母亲的小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是“妈妈”,但是她又必须改变自己的语言输出方式,尽力去模仿“妈妈”说话的口气,操持“家务”,照料“孩子”,分派家里人的“工作”,并与周围人交往,这样她就能比较自然地学会交往语言。&2、游戏可以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幼儿在游戏中作为集体的成员,开始学会相互理解,并共同遵守规则,学会与人相处,借助于游戏,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锻炼与发展。社会性发展是指儿童从一个生物人逐渐掌握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成长为一个社会人,逐渐步入社会的过程。它是在个体与社会群体、儿童集体以及同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实现的。特别是在角色游戏中,儿童通过扮演各种角色,学会理解别人,并尝试体验长大后可能成为角色。在游戏中,他们首先学会发现自我,他们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别人会对自己有什么样的反应,自己会对别人有什么样的反应等。在游戏中根据参与人数的多少,游戏分为单人游戏和多人游戏。顾名思义,单人游戏是一个人独自参与并完成的游戏,多人游戏(也可以叫做合作游戏)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协作才能完成的游戏。游戏常常以多人游戏的形式出现,多人游戏是游戏的主要成分。在多人游戏中,富含着社会性教育因素,有分工协作,有人际交往,有相互尊重与谅解,甚至有社会责任和义务? ?&在这里,孩子们学到了他们作为社会人应该具有的一面,为他们融人社会,真正地成为社会的一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游戏促进幼儿情绪的发展。幼儿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情绪对幼儿心理活动的动机作用;情绪对幼儿认知发展的作用;情绪对幼儿社会交往的作用;情绪对幼儿个性形成的作用。其发展的一般趋势为:情绪社会化;情绪的丰富与深刻化;情绪的自我调节化。而通过情绪社会化趋势表现为:情绪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情绪表达的社会化。通过游戏使儿童能够解决一些情绪问题,在试验性的、没有恐惧的情境中学习对待焦虑都需要得到表现。游戏为他们提供了如何安全、妥当地表现自己的情感的途径,从而能够设法驾驭、控制不友好的攻击性行为。游戏是儿童表现情感的一种重要方法。孩子们在游戏的时候往往全神贯注、无拘无束,显露出自己的真正本性。因此游戏好像是儿童情绪的晴雨表,教师可以从游戏中观察了解到儿童的喜怒哀乐。如一个小女孩抱着她心爱的洋娃娃,温暖地抚摩、亲热、说悄悄话,也充分表现了孩子愉悦美好的心理感受。游戏是儿童克服情绪紧张的一种重要手段。孩子们可以在游戏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他们选择一件玩具。这个玩具代表了他所惧怕或不喜欢的东西。在游戏中操作和摆弄它,能够使儿童消除害怕或者厌恶的情绪,重新获得自信,解决问题。如儿童乐意玩医生和护士的游戏,在游戏中儿童扮演医生或护士,津津有味地玩着打针的游戏。有的孩子在娃娃家中哼着唱歌哄娃娃睡觉等。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里利用游戏让儿童掌握一些难以掌握的词。例如,用示范法让女孩掌握"你"字,不成功,用游戏情绪激动法则成功了。姨妈问她:"这只手风琴是谁送给你的?"女孩答:"刘老师送给你的。"姨妈立即说:"啊!送给我的。"随即拿走了。这使女孩激动起来,立刻叫喊:"送给我的。"从此对"你"、"我"二字十分注意。有时说了"某某给你的",立刻改正为"给我的"。有时干脆先说"给我的"。有时干脆先说"给我",再说"某某给我的"。游戏有助于消除孩子愤怒的心情。在当代有许多心理学家或教育学家将游戏作为一种治疗手段,治疗儿童的行为问题或者情绪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4、游戏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满足幼儿心理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马尔兹认为,绝大多数的自我信念都是根据过去的经验——成功与失败、荣耀与屈辱,特别是童年时的经验而不自觉地形成的。游戏是由儿童自发、自由、自选的没有任何功利目的的,能满足儿童需要的活动。例:我在开展游戏活动中,观察到我班小阳小朋友,看他长得高大,其实他的胆子特别小。有一次,我发现他自己吊起药瓶不停地给自己扎针,游戏结束后我跟他谈话,他说:“平时爸爸妈妈带我去打针,我总是又哭又叫,爸爸说我不像男子汉,丢脸。老师你看,刚才我给自己打针,不是没有哭了吗?”原来在游戏中,他觉得自己做到了现实中做不到的事,证明了自己不是爸爸说的“丢脸”。从而满足了自己的心理的需要,使幼儿被压抑的情理问题能够在游戏中得到解决,自信心也就树立了增强了。&5、游戏有利于幼儿自主性、探索性、独立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它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游戏中,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会自我成长是相当重要的。自我成长是探索性学习能力的成长,是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成长,也是自主性、创造性的成长。游戏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自然地融为一体的,它为幼儿提供了自由探索大胆想象的机会,幼儿在实现游戏意图的过程中会不断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他们需要面对不同的问题,进行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体会其中乐趣,使游戏得以继续下去,愿意得以最终实现。例:在游戏“理发店”里,我看到两个幼儿在争吵。一个说:“我不洗头了,你们的理发店连吹风机也没有。”另一个说:“你不要这样了,我们一起想办法啊。”商量了一阵后,他们拿了一个纸巾筒,一个筷子,做成了一个吹风筒。可以看出,通过游戏,幼儿的思维活跃了。自主性、探索性、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6、游戏有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游戏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手段之一。心理学家把儿童的创造力描述为“回忆过去的经验,并对这些经验进行选择、重新组合、以加工成新的模式、新的思路或新的产品”的能力。幼儿不仅从外界吸取知识经验,而且还想把自己头脑中的丰富想象表达出来,游戏能够满足幼儿的这种需要。例:在游戏“商店”里,我观察到慧慧小朋友因买不到电脑而苦恼。在游戏评价时,我向幼儿提出,现在电脑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好朋友,但我们这里还没有电脑出售,怎么办呢?问题一展开,孩子们纷纷提出自己的建议,用积木做、用纸箱做、用泡沫做……品种多样。电脑城构建起来了并走进了各个游戏区内。可见创造能使游戏顺利开展、游戏发展的动力,反之游戏能调动幼儿的创造力。两者相辅相成。& &&总之,在幼儿学习生活中开展游戏活动,对儿童成长有明显的作用。它不仅能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为幼儿创造适宜于他们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的幼儿园生活;使幼儿能拥有快乐的童年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它能寓教于乐,适合幼儿身心发展,引导和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为幼儿终身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参考文献】1、梁志燊主编.学前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92、陈帼梅主编.学前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63、华爱华.游戏是灾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J].幼儿教育2008(12):114、黄进.文化与天性--儿童游戏性质的双重规定[J].幼儿教育2008(9):14&关键词: 最新文章:
相关博文:
阅读人气:828阅读人气:1440阅读人气:1003阅读人气:342阅读人气:1064
已回答相关问题:
[]阅读人气:609[]阅读人气:714[]阅读人气:2004[]阅读人气:1417[]阅读人气:1115
12345678910
中国式“教师梦”谁来圆...“理想杯”优秀园长风采...微专题:细节决定成败—...123 用&&户:
自动登录点击上面的按钮,一分钟成为"中国幼儿教师网"会员东方之星思维教育机构:&&&&
主办单位:北京东方之星幼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中国幼儿教师网
号 -4 | 京公安网备 10337 号您现在的位置: &
在游戏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来源:幼儿学习网 文章作者:徐英梅
&&& 社会性是指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建立人际关系、理解、掌握和遵守社会行为准则,以及控制自身行为的心理特征。幼儿阶段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2-4岁是儿童秩序性发展的关键期,3-5岁是幼儿自我控制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幼儿同伴交往发展的关键期,5岁是幼儿由生理性需要向社会性需要发展的关键期。游戏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形式,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说过:&游戏是孩子的生命,游戏是孩子获取知识的基本活动形式。&在幼儿社会性发展中游戏起着重要作用,如果我们抓住其生理、心理上的敏感期,提供孩子适当的游戏环境,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游戏能为幼儿提供社会交往的机会,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幼儿生性不甘寂寞,爱与同伴游戏。游戏中有四类孩子:受人尊敬的&人气王&;顺从、随和的服从人;不受欢迎又受嫌弃的孤立人;因霸道而遭排斥的儿童人。游戏能使幼儿摆脱&自我中心&,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因为同伴交往需要合作、分享、谦让、同情、助人、宽容等亲社会行为。很多游戏,都需要幼儿合作来完成,如在玩《娃娃家》时,有的当妈妈,有的当爸爸,有的当孩子,组成了一家人,在一起快乐的玩耍,这时,另一个孩子也想到娃娃家去玩,只好问他们的&家长&说:&我当你们家的客人行吗?&得到允许后,于是他们玩起了欢&迎你到我家来做客&的联合游戏,你给客人倒水,他给客人搬椅子;妈妈、爸爸问寒问暖;我给客人拿书看;模仿现实生活中的活动,孩子们玩得可高兴了。
  在建构区,&你抢我的玩具&,&我没有大插片&,&我想&&&孩子间的争吵时有发生,教师不要只做高高在上的大法官,应去做孩子们的玩伴:&我们一起插个大花篮吧!&&你们两个剪子包袱锤,谁赢了给谁。&去参观、郊游时,鼓励孩子去问路,提醒孩子注意说话的语气,让孩子到现实生活中去体验交往。在医院,鼓励孩子自己与医生交流,回答医生的询问,表述自己的病情;在超市,让孩子主动与售货员交往,询问价格,了解商品等等,谁不喜欢交往,就鼓励其他孩子主动与他交往,让他产生安全感,再逐渐鼓励孩子和小朋友交往,体验交往的乐趣。让孩子与玩伴游戏,与比他大的孩子一起玩,可以学习大孩子的为人处事方法;与比他小的孩子一起玩,可以给他一次当哥哥姐姐的机会,让他学会关心照顾他人,让孩子体验待别人好,别人也会待自己好;攻击、侵犯别人,别人就不会喜欢自己,促使幼儿重新调整已有的观念以适应、了解他人的观点,逐渐学会了各种社会交往技巧,包括合作性与竞争性技巧,形成友爱、合作等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孩子社会交往能力的良好发展。
  游戏使幼儿学习社会角色,掌握亲社会性行为规范
  社会犹如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是社会舞台中的不同角色,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按照社会的要求和自我的选择,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职位。由于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还无法真正扮演社会角色,参与社会生活,但在社会性教育活动中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去让幼儿模拟社会生活,预演一些角色,使幼儿在扮演中感知社会角色及其规则、角色之间的关系,从而丰富幼儿的社会认知,强化社会情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要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质,只靠成人的说教效果不会太明显,而让幼儿在无拘无束的游戏中懂得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能判断是非、善恶、美丑、好坏,效果会很明显。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很少能想到主动地去关心别人,只知道别人照顾自己、关心自己是应该的,而在&娃娃家&里,&爸爸&&妈妈&会自觉地关心照顾自己的孩子:给宝宝做饭,送宝宝上幼儿园;宝宝生病了,&爸爸&&妈妈&急得团团转,一会儿找&大夫&,一会儿摸摸宝宝的头,一会儿给宝宝倒水、喝药,还不住地说:&你真勇敢,头烧得烫手,不哭也不闹,真是个懂事的乖孩子。&宁宁在发烧痊愈后返园的第一天,妈妈就拉着我的手说:&宁宁生病的时候可乖了,不哭也不闹,打针时医生都表扬他懂事、很勇敢,问他怎么变得这么棒,他说在娃娃家里都这样。&在游戏中,幼儿学会了关心、帮助别人,并体验到帮助、关心别人的快乐。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幼儿能主动使用礼貌用语,而大部分幼儿是在成人的提醒下使用,然而在游戏中,去&娃娃家&做客,会主动敲门,&小主人&也是热情款待:你好!请进,请坐,请吃水果;玩具一起玩;不小心碰了头,都争着说&对不起,撞疼了吧?&&没关系,我很勇敢!&客人要走了,会主动说:&谢谢你,我在你家玩得很快乐!再见&,&再见,欢迎你下次再来!&这样让孩子体验到礼貌用语给人带来的愉快,在日常生活中也学会了主动使用礼貌用语。农村的环境所限,孩子的卫生习惯不是很好:大多数孩子不洗手脸,衣服上不是泥,就是污垢,家长农活儿忙,也懒得管。我们通过镜子游戏,让孩子在洗手、洗脸、梳头前后照镜子观察自己的变化,还结合儿歌《洗手歌》、诗歌〈〈小朋友爱清洁〉〉、故事〈〈小猪变干净了〉〉和〈〈我的自画像〉〉等一系列游戏活动培养孩子爱清洁讲卫生的习惯,蒙蒙的奶奶笑着说:&俺蒙蒙在家里老嫌爷爷手不干净,还教他怎么洗手照镜子。&在幼儿园生活里,孩子最喜欢做的就是角色游戏,他们将他们所看过的喜欢的角色都往自己的头上套,&妈妈&&爸爸&&医生&&有病的孩子&等,他们不用角色分配而发愁,因为总有适合的孩子去担当需要的角色,他们通过角色扮演来实现与别人的比较和沟通,通过概括他人的观点,调整自己的行为,逐渐将社会要求与社会模式转化为个人的价值观,纳入自我概念中,承担各种社会职责,学习各种社会规范、行为准则,这样幼儿就会逐渐养成遵守一定规则的行为习惯,逐渐形成自控能力。
  游戏能锻炼幼儿意志,培养幼儿的竞争精神和规则意识
  意志是个性的重要构成因素,在现实生活中行动的果断性,对无意义行为的自我控制能力、遵守规则、克服困难等意志品质是幼儿社会性构成的重要方面。幼儿年龄较小,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对于集体中需要遵守的一些常规难以接受和适应,如果把规则融入到游戏中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构区活动过后,玩具扔了一地,我就组织幼儿进行&捡豆&比赛,幼儿拾起玩具,我又趁势对幼儿讲:&这样多好,玩具都回到自己的家里,并与幼儿一起制定了一条规则:玩玩具后要放回玩具架,并且要爱惜玩具,做玩具的好朋友。有一次,转椅旁边聚了好多小朋友,都想坐转椅,金元小朋友提议:&我们来卖票吧。&于是徐锐取了纸,把它撕成长条,卖给要坐转椅的幼儿,一次卖给六个,他们坐上正好坐满,其余的幼儿就等着下一轮再买票上转椅,幼儿在游戏中认可规则的作用,主动、自觉地遵守规则,逐渐从&知道&到&做到&。
  在小狗队与小猫队的30米接力赛中,每个队员必须尽力争取才能获胜,才不会趴在地上学动物叫或爬。在&巨鸟&游戏中,作为翅膀的孟雪掉了鞋子,赤脚跑到终点,小组获胜,而另一组却因&尾巴&的&折断&而被淘汰。在娃娃家中,角色应当由孩子自己分配:你当&妈妈&,我也当&妈妈&;你当&老师&,我也当&老师&,这时,有人会提议竞选:比一比哪个妈妈更会照顾家,照顾宝宝,哪个老师更会组织孩子上课、妥善处理上课、游戏以及小朋友之间的矛盾、冲突,使当选的孩子让大家心服口服;如果竞选失败,我会引导孩子多掌握一些处理事情的办法,下次再竞选。通过游戏让孩子明白:二十一世纪是竞争的时代,只有竞争才能生存,才能适应现代的生活。
  游戏有助于幼儿克服自我中心化,学会理解他人
  自我主要指自己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和控制。发展自我就是让幼儿在成人的指导下,在与周围人们的交往活动中,逐渐认识到自我的存在,认识到自己的生理特征和主体力量,认识到人我、物我关系以及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与作用等。这是幼儿的自尊心、自信心、进取心以及一切积极个性特征形成的基础。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之间难免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如建构区的孩子经常会为一盆玩具争得面红耳赤,&娃娃家&会为做&爸爸&或是&妈妈&还是&宝宝&角色而停止游戏等等,为了使游戏能继续进行,幼儿会试着去认识和理解同伴的想法,学着去处理与协调同伴之间的关系:有时需要几个同伴来完成某项作品,他们会用商量的口吻请求伙伴和自己一起玩,带新颖的玩具去吸引伙伴和自己一起玩,以交换物品、看书、讲故事等方式来引起伙伴的关注,然后协调合作。有时因材料不够用,也会相互商量、讨论、合作,共同解决材料问题。有时会请同伴来欣赏自己的作品,共同分享其中的快乐,陶醉于幸福之中。在游戏中,孩子们学会了物件用完以后归放原处,学会了保持周围环境的整洁,学会尊重他人的结构成果,学会合作,知道要爱护玩具及各种活动材料等等,游戏帮助幼儿学会遵守规则,履行集体一致的要求,由于规则是公正的,幼儿受到规则的约束,便会逐步摆脱以自我为中心。
  正如马卡连卡所说:&未来的活动家,首先是在游戏中培养起来的。&可见,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不可低估,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更应以高度的使命感,结合幼儿教育的特点,左右而全面发展的启蒙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幼教网微信,专注3-6岁幼儿成长教育
微信搜索“家长帮幼教”或扫描二维码即可添加
欢迎访问幼教网,您还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查询幼升小动态、重点小学、家庭教育、幼儿园课件教案等信息。
| 越秀区 | 荔湾区
| 育才小学 |
| 河东区 |
| 吉祥路小学 |
| 锦江区 |
早教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儿童心理 听说读写教育专家 国外教育 教育心得 成长日记 拼音学习 英语学习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健康成长,但由于对早期教育以及……
幼教关键词
版权所有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游戏和儿童发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