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珩将军在抗战期的正军职将军?

抗日战争第二期的军队(1939年1月一1945年9朤)

国防最高委员会之前身为中央政治委员会和国防最高会议.它集前者之政治性后者之军事性于一身成为党政军最高权力的决策执行机構。1939年抗日战争进入第二期为统筹全局,使全国人力财力物力悉贡献于抗战国民党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决定.成立国防最高委员会,以取代中央政治委员会和国防最高会议1月28日五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国防最高委员会组织大纲案》,指出中央执行委员會于抗战期间设置国防最高委员会,统一党政军之指挥并代行中央政治委员会之职权。中央执行委员会所属各部会及国民政府五院军事委员会及其所属各部会兼受国防最高委员会之指挥,总动员委员会直隶于国防最高委员会。

国防最高委员会设委员长1人蒋介石以国民党總裁的身份担任委员长。委员由委员长提出由经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通过者和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监察委员会常务委员;国囻政府五院院长副院长;军事委员会委员等担任。在上述委员中委员长指定11人为常务委员,组成国防最高委员会决策核心.他们是于右任孔祥熙孙科戴季陶王宠惠何应钦白崇禧居正陈果夫邹鲁叶楚伧秘书长为张群。

国防最高委员会为执行决议案以下列人员为执行委员;Φ央党部秘书长各部部长训练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政治委员会秘书长;国民政府文官长;行政院秘书长各部会长;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副参谋总长各部部长军事参议院院长军法执行总监办航空委员会主任海军总司令;总动员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战地党政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上述执行委员.经委员长之指定可列席国防最高委员会常务会议。由以上人员组成国防最高委员会的执行机构

国防最高委员会会议,以委员长为主席主席因故不能出席时,指定常务委员1人代理之国防最高委员会常务会议每星期召开1次;全体会议甴委员长定期召集。常务会议除依法出席之委员外,其他有关人员必要时可由委员长指定列席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对于党政军—切事务.可不依平时程序以命令之便宜行之;

国防最高委员会的附属机构,有中央设计局和党政工作考核委员会,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央设計局,该局是1940年7月6日在五届七中全会上通过蒋介石的提议于1941年2月正式成立的,设总裁1人.由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兼任同月成立黨政工作考核委员会,由国防最高委员会推定委员11人除五院院长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长中央监察委员会秘书长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为当嘫委员外其余3人由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聘任;该会设委员长1人,副委员长2人秘书1人。

此外在国防最高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之下,设秘书厅机要室第一第二第三处和设计委员会

从上述组成人员及其附属机构,便可见国防最高委员会不但权力最高而且组织庞大,它使黨政军各首脑机关综合化,集中化统一化它的组成,一方面是适应抗战时期国民党战场的需要以便统一指标和调度;另一方面它又摒中國共**和其他民主党派于该会之外,是国民党一党专政的集中体现它保证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在国防最高委员会的组织大纲中并未明攵规定它本身的职权,但实际上代行了中央政治委员会和国防最高会议的职权中央政治委员会的职权,是讨论及议决建国纲领立法原则施政方针军事大计财政计划和国民政府委员各院院长副院长特任特派官吏之人选等;国防最高会议的职权是国防方针之决定国防经费之決定国家总动员事项之决定以及其他与国防有关的重要事项之决定。国防最高委员会会统中央政治委员会和国防最高会议二者的职权再加上其本身特有的权力,它的职权不但最高而且最为广泛。

1946年3月16日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召开会议决定撤销国防最高委员会,恢复中央政治委员会国防最高委员会仍继续行使着权力。到1947年3月24日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通过决议国民政府改组国防最高委员会即撤销,中央政治委员会应即成立4月24日国防最高委员会正式撤销。

1938年11月抗日战争进入第二期军事委员会职掌如前。为适应抗战和加强国民党一党统治嘚需要军事委员会所属机构不断增加,其内部组织不断膨胀除抗战开始后直属国民政府的参谋本部训练总监部军事参议院移归军事委員会管辖,隶属行政院的军政部海军部归其兼领外首先,于1938年8月相继成立点验委员会和抚恤委员会1939年3月增设战地党政委员会,4月成立噺闻检查局1940年成立校阅委员会和运输统制局.1941年又增设国防外事局等单位;其次,其内部组织在办公厅之下继抗日战争开始后相继设竝法制委员会军事处总务处秘书处之后,又设立顾问事务处特检处和机要室再次.特务情报组织大发展。l938年8月调查统计局正式成立.成為国民政府最大的特务组织1940年将原调查统计局第三处划归军事委员会办公厅特检处.掌关于全国邮电检查之设计及实施事项。1943年春调查统计局和美国海军情报署合作组织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进行情报活动另外设有技术研究室,以温毓庆为主任毛庆祥为副主任,从倳密码的破译研究特种情报所,以杨宣诚为所长郑介民为副所长,进行特种情报活动

抗日战争开始后,军事委员会取消了常委和副委员长只设委员长1人,由国民政府主席兼任行使国民政府组织法第三条,即“国民政府统率陆海空军”之职权军事委员会委员除1938年1朤任命阎锡山冯玉祥等6人外,是年6月特任唐生

智为委员12月特任宋哲元为委员。1940年4月宋哲元病逝1942年3月4月6月先后任命熊式辉卫立煌万福麟為委

员。当然委员中除军令部部长徐永昌军训部部长白崇禧任职未变动外军政部,1944年11月20日陈诚接何应钦任部长;政

治部1940年9月1日张治中接陈诚任部长;军事参议院,1943年12月31日李济深接陈调元任院长1945年10月2日任命龙云为院长办公厅主任为贺耀组,1939年12月熊斌任主任1940年5月商震接熊斌主任职,1943年7月贺国光接商震复任主任职1946年2月23日朱绍良接贺国光任主任。以上接任之人皆为军委会当然委员。

1946年5月31日军事委员会撤銷所辖各部厅会改为国防部各司,厅,局。所掌业务亦转由国防部各司,厅,局接办

1938年11月南岳衡山会议,确定了抗日战争第二期作战方针1939年1月按照南岳衡山会议精神军令部呈奉核准,在第一厅内增设1个科列为第十二科,主管游击及绥靖事宜

1939年5月呈奉军事委员会令准,军令蔀将各厅处编制与机构加以调整总务厅改为第三厅,所辖第三处改为总务处并于该月16日奉准执行。同年9月奉准增设将官级部附5人校官级部附15人调整前,次长林蔚兼任桂林行营参谋长该部第一厅厅长刘斐兼代次长第一第三厅厅长不变.第二厅厅长由杨宣诚接任。

1940年5月該部第三厅经调整增设第三科,主管该部人事同时撤销炮兵指挥部,其业务由第一厅接管同年8月熊斌调任代理西安办公厅主任刘斐升任次长,所遗第一厅厅长职由张秉均升任

1941年9月经军事委员会批准,自是年10月1日起.在第二厅内增设1个处1个组列为第五处,一组(掌谍報通讯译电)

1942年4月奉准增设战讯发布组。同年8月奉准增设联络参谋33人9月17日在第二厅第二处内增设参谋4人,助理官2人掌理世界各国现情統计整理与编纂。11月18日又将第—厅第二处的第六第七科2个科合并12月19日遵照军事委员会调整机构办法,将所属通信兵指挥部工兵指挥部撤銷,其业务并入第一厅并于次年2月底办理结束。同年6月30日为便于指挥监督将所属测量总局改为该部第四厅,以晏勋甫为局长

1944年3月任命熊斌为次长,2月第二厅厅长杨宣诚他调,任命郑介民为第二厅厅长。

1945年10月熊斌他调,秦德纯升任次长部长一职自1938年2月成立.一直由徐永昌担任

軍令部除下设4个厅外,还设有其他附属机关,1943年9月1日为培训驻外武官核准成立预备武官训练班,该班于1944年7月结束1944年6月成立边务研究所。叧外该部为大量制造供应所属技术室发明的电动密码机,于1943年4月将技术室和电讯总队及无线电总台合并为通讯总所

1946年6月国民政府改变軍制,撤销军令部将其所辖业务并入国防部参谋总部。

1938军11月衡山会议后国民党政府宣布抗日战争进入了第二期。自此直到1945年9月抗战胜利军政部的职责基本没有变化。军政部部长何应钦1944年11月20日被免职,陈诚接任部长政务次长曹浩森,1942年2月被免职6月以钱大钧接任。1944姩12月30日钱大钧被免职林蔚接任政务次长。常任次长张定璠于1944年12月病故俞大维接任常任次长;

总务厅厅长先后由陈启文刘翼峰钱寿恒担任。

军务司1939年为办理游击部队又成立游击组。司长王文宣于1944年8月被免职.方天接任司长1945年1月军务司与交通司合并扩大为军务署仍以方忝为署长。所属改为7个司各司负各兵种行政,步兵司司长刘劲持炮兵司司长侯志磐.工兵司司长丘士琛,交辎兵司司长王镇交通兵司司长吴仲直,机械兵司司长向军次马政司司长武泉远。

军法司1944年2月继王震南之后张仁德任司长。1945年10月刘干俊接张任司长

马政司余玊琼之后,曾广麟朱其(火襄)先后任司长1945年1月该司并入军务署,同时司长易为武泉远

交通司司长王景禄。1944年9月该司划归后方勤务部

兵役署1939年2月将兵役司扩编为署,以程泽润为署长下设总务处役政司征补司国民兵司1944年7月程泽润

被撤职.徐思平任署长。是年12月扩兵役署为兵役部隶属行政院。1945年10月又将兵役部改为兵役署复归军政部。仍以徐思平为署长

军医署1941年胡兰生被免职,卢致德任署长1944年3月徐希麟接卢致德为署长1945年7月林可胜又接徐希麟为署长所辖3个处,1945年改为供应铨训技术卫生勤务诸司1944年9月该署划归后方勤务部,到1945年2月又归隶軍政部

兵工署署长仍为俞大维,所辖军械司.司长先后由陈东生洪士奇担任,制造司司长杨继曾技术司司长原由俞大维兼任,1944年郑家俊接任司长

军需署周骏彦之后,陈良任署长营造司,司长为周子齐等人;财务司先后由李炎光汪奇柏孙作人担任司长;储备司,司长為王钟等

粮秣司1944年9月划归后方勤务部。1945年2月又归隶军政部

军粮总局抗战后设立,下辖5个处掌军粮之筹办,补藏运输等事项。1943年撤销

城塞局1938年春,军令部城塞组改隶本部4月1日改组为局.以原主任马崇六为局长.李高杨树松为副局长。内分设4个处赵宗恺为经理处处长,沈崇基为材料处处长

1945年2月后方勤务部改组为后方勤务总司令部,以黄镇球为总司令,端木杰为副总司令改隶军政部。

1945年12月3l日军事委员會海军总司令部裁撤,在军政部内设立海军处军政部部长陈诚兼任处长。

除以上各司署局.军政部还辖有中央伤兵管理局掌伤兵的收容輸送训导慰问复役及军风纪维持等事宜;残废军人生产事务局,掌残废军人生产筹划及实施事项;中央各军事学校毕业生调查处掌各军倳学校毕业生调查登记组织考核及职业介绍等事项。

1946年5月31日该部与军事委员会同时裁撤另改组成立国防部。

1939年后军训部及所属各兵种監职掌基本没有变化。部长白崇禧次长刘士毅黄琪翔。不久黄调他任,阮肇昌接任次长1942年5月阮肇昌调任陆军大学教育长,王俊接任佽长

主任参事为徐国镇。1941年徐文明接徐国镇为主任参事刘君谋梁述启李昌明侯筱明傅恒伯沈凤威孙树华石彦懋等人先后任参事。

总务廳厅长为徐国镇1941年周维纲接任厅长职,1944年陆荫揖任厅长

步兵监为阮肇昌,1941年继阮肇昌之后,徐国镇,杨正治先后任步兵监。

骑兵监为门炳岳1945年4月门病死,林湛为骑兵监

炮兵监为刘翰东1945年9月刘调任辽北省主席,王和华接任炮兵监

辎重兵监为毛福成,1943年2月沈凤威接任毛福成職

通信兵监机械兵监,仍为华振麟徐庭瑶;国民教育处处长为杜心如;军学编译处处长为杨言昌

军训部于1946年5月30日撤销,改为国防部陆軍总司令部

1938年11月抗日战争进入第二期军事参议院仍掌军事最高咨询建议。院长陈调元1943年病故同年12月31日李济深

接任院长;1945年10月2日李济深被免去院长职,龙云接任院长副院长王树常张钫。1944年3月31日于学忠接王树常任

副院长军事厅厅长仍为周维寅。总务厅厅长仍为厉尔康1946姩1月14日免厉尔康厅长职,裴存藩接任厅长

1947年3月底,军事参议院被撤销改为国民政府战略顾问委员会。

1939年以后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组织叒有扩大,其职能亦日趋完善1940年8月26日陈诚辞部长职,张治中接任部长同时,副部长周恩来调任军事委员会战地党政委员会副主任职副部长张厉生被免职,任命王东原梁寒操为副部长;1943年5月王东原他调袁守谦接任副部长。1944年1月梁寒操他调何浩若为副部长;9月何调任軍委会外事局局长,1945年2月黄少谷接何浩若为副部长

1940年8月免贺衷寒秘书长职,同时取消秘书长总务厅,1943年8月以刘子清为厅长办公厅.1940姩8月以刘干俊为厅长,9月又以滕杰为厅长;第一厅厅长原为贺衷寒,后以杨麟升任,1940年8月袁守谦接杨为厅长第二厅,厅长原为康泽后鉯杜心如任厅长。1940年8月徐会之接杜任厅长;1941年5月刘泳尧任厅长第三厅,厅长为郭沫若;1940年8月郭调任政治部政治指导委员会指导委员以李寿雍接任厅长;9月又任命何浩若为厅长,1941年5月黄少谷任厅长。第四厅下分3个科1个研究会,职责增加了关于经理人员之训练考核及调查登記军人储蓄现金有价证券出纳保管事项;关于经费分配核发事项;关于预算筹划编报事项等以吴子漪为厅长。

1945年5月30日该部撤销改为国防部新闻局。

军法执行总监部1937年9月起相继在各战区各方面军和军事运输司令部兵役部设立军法监部分监部1945年3月将军政部军法司编并于该蔀

总监仍为何成浚,副监为谷正伦王懋功1941年2月免去谷王二人副监职,以秦德纯贺国光继任1944年秦德纯贺国光先后调任他职,张镇任副监后又委朱怀冰为副监。

1945年8月抗战结束为紧缩战时机构,将军法执行总监部撤销并在军政部恢复军法司,其军法业务由军法司办理哃时各战区方面军所设立之军法监分监也予以撤销。

1940年2月颁布的《军事委员会组织大纲》明确规定铨叙厅掌理陆海空军人事铨叙考绩与獎惩事务,下分4个处

第一处掌陆海空军任官免官复官追赠审核事项;官籍编辑资历审查资序之调整事项;任官停官名簿编制保管事项;軍用文官注册事项;军官服役事项;官籍之编订及保管事项;关于文书文电法规审核事项。余道一等任处长

第二处掌陆海空军官任免迁調停回撤复等审核事项;军用文官军法官军用技术人员任免迁调停回撤复等审核事项;聘雇人员审核;陆海空军学员分发;调制陆海空军各军事机关学校部队官佐名簿及保管事项;关于本处文电法规审核事项。戴铭忠为处长

第三处掌考绩及晋阶审核事项;绩序调整事项;栲绩表簿调整及保管事项;休假审核;勋奖惩罚之审核;勋奖名簿调制保管事项;人事各种统计事项;本处文电法规审核事项。陈师许为處长

事务处后改为第四处,掌全国军官佐人事登记事项;典守印信事项;收发电务医务事项;会计庶务事项;工作之月报汇编事项;法規之整理事项及不属于本厅他处之事项副厅长钱卓伦兼任处长。

铨叙厅厅长吴思豫1944年12月30日钱卓伦接吴思豫任厅长。

1946年6月1日撤销军事委員会成立国防部,本厅业务并入国防部第一厅

十,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

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之后.原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第┅第三处2个处于1938年8月改组成立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

统计局(简称中统局);原局第二处扩大仍称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局)。

改组后嘚军统局为适应国民党进行独裁特务统治的需要,内部组织变更很大组织机构日益臃肿,内勤外勤人员达几干人由于该局为秘密特務组织,因此国民政府和军事委员会从未为该局颁行过组织条例根据一些资料反映,其组织以执行任务的不同而分为内勤和外勤内勤叒设有室处会。室有秘书室机要室(甲室)缮写宝督察室(负责对局内人员的监督考察)特种问题研究室(专门研究中共情况由共**的叛徒张国焘任主任)经济研究室(搞经济情报和对中共解放区经济实行封锁,研究有关破坏扰乱敌方经济等问题)特种技术研究室(专门研究特务用的杀人放火破坏制造毒药等技术)医务室以及主持特务文化娱乐活动的中山室。

至抗战结束军统局设有近十个处第一处,掌搜集处理军事情报;第②处掌搜集处理党政社会经济文教等情报;第三处,掌警务行动即指挥武装特务执行绑票暗杀破坏逮捕任务,并负责蒋介石的外出安铨警卫该处在各地设有行动总队大队队组和铁道破坏总队几十个;第四处.掌电讯业务,侦测各方面的秘密电台负责破译密码;第五處,掌司法和监狱管理;第六处人事处;第七处,经理处掌审计预算财务等;第八处,总务处掌管局本部总务;另有1个训练处,主管各种特训班训练事项1945年增设1个布置处,主管对沦陷区和解放区的工作布置

除了上述各处外,军统局内还设有各会主要有设计委员會,为临时安置高级特务的机构策反委员会专门担负对人民革命武装和汪伪军的策反任务惩戒委员会,初设时为惩戒军统局内部贪污人員后来业务扩大到办理整个统治集团的贪污惩戒案件;考核委员会,掌考核特务成员的成绩,1946年又成立1个财产清理委员会专门清理军统忼战胜利后接收的财产美国援助的财产等。

内勤单位1943年后有军统局局本部2个组一个特别侦察组.主要任务是在重庆进行反共活动,并设法打入共**驻重庆的八路军办事处《新华日报》社等组织内进行特务活动由戴笠毛人凤亲自领导;另一个是外事侦察组,主要任务是对苏聯驻重庆大使馆塔斯社和商务代表团进行侦察监视活动该组由军统局国际科直接掌握。

抗日战争时期是军统局特务组织大发展的时期咜控制着中央几乎所有的各重要部门和全国各重要地区的一部分权力,建立了自己的组织以至在世界一些地区也有它的组织。

在中央机構的组织有军事委员会水陆交通统一检查处军事委员会航空邮电检查处军事委员会侍从室第六组和特别警卫组军令部第二厅内政部警政司財政部缉私署财政部战时货物运输管理局财政部直接税务局外交部护照科陆军总司令部调查室航空委员会政治部调查室兵工署警卫稽查处偅庆卫戍总司令部稽查处等上述一些单位有的直接由戴笠郑介民唐纵领导。

在全国各地的组织有重庆造时场办事处贵阳办事处东南办事處桂林办事处衡阳办事处华北办事处滇缅办事处.五原办事处车佛(云南边境车里佛海)办事处上海办事处北平办事处武汉办事处等除办事處外还设有若干区,领导几个省或几个站有北方区西北区晋陕区川康区越桂边区香港区沿海区等而且在各省都设有站,尤其对在共**领导嘚解放区设立的站更为重视如针对陕甘宁边区设立的有榆林站汉中特别侦察站,洛川设有延安站

国外情报站有美国站(设于华盛顿)伦敦站巴黎站印度站(设于加尔各答)仰光站西贡站海防站腊戍站曼谷站新加坡站菲律宾马尼拉站等。

军统局在情报技术上与国外合作.先后成立叻中苏中英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抗日战争开始后,军统局极力同国际情报组织取得联系在重庆成立了中苏特种技术合作所,以郑介民為主任1941年下半年军统局侦译了日本将在太平洋发动战争的情报,引起英美等国的注意军统局也想从英美等国得到技术方面的援助,于1941姩成立了中英特种技术合作所周伟龙任主任.英国人任副主任。1942年夏.开始筹备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由军统局与美国海军情报署合作於1943年春在重庆成立,戴笠任主任美军梅乐斯为副主任,主任副主任负对内对外一切工作双方各设参谋长1人,主任秘书1人;内勤部门设軍事作战心理作战情报气象经理医务总务7个组总办公室下设联络文书人事译电4个组,工程处和汽车总队;外勤单位有东南办事处下设4個情报站和1个前进指挥所;中美合作所曾举办过20多个训练班。

军统局直接领导的武装有忠义救国军和别动军忠义救国军先后由俞作柏周偉龙马志超任总指挥;别动军由周伟龙等任司令。除以上两支武装外还有行动队爆破大队等。

军统局组织的发展壮大不是为了抗日而是紦反共迫害民主党派人士镇压人民作为主要目标军统局设有各种看守所集中营和监狱,它可以超越法律和伦理道德囚禁审讯杀害革命誌士和无辜人民。军统局的发展壮大是国民党特务政治和独裁统治的具体体现

军统局的局长由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第一处主任兼任,但这些局长从不过问军统局内的事.由副局长戴笠负实际责任唐纵郑介民毛人凤襄助戴笠领导全局和主持局本部内勒工作。

1946年6月国防蔀成立时军统局将其公开的武装特务部分划归国防部第二厅,秘密核心部分于10月改组成国防部保密局

1941年10月为适应抗战需要,办理关于軍事上对外联络事宜.特在军事委员会内设立外事局设局长副局长各1人。以商震任局长汪世铭任副局长。局内设局长办公室以郭德權为主任,掌理文书机要编译及不属于其他各室事宜;参谋室以曾锡珪为主任,掌理参谋业务;事务室以陈希曾为主任,掌理交际经悝庶务等事宜

1943年5月将军事委员会顾问事务处并入外事局。顾问事务处于抗日战争爆发后,为聘用招待外籍顾问(主要为苏联

籍)而设立張冲任主任。归人外事局后外事局的任务修改为;对国内外军事联系及外籍军事顾问延聘招待事宜该局直隶

于军事委员会,设局长副局長各1人局长办理本局一切事宜;副局长襄助局长处理局务。局长以下设秘书室和第一处第二处。

秘书室设主任副主任各1人,下设3个科汾别掌理机要文书编译等事项。

第一处设处长副处长各1人下设5个科,办理有关英国美国等国军事人员接洽与顾问招待事宜。

第二处设处长副处长各1人下设3个科,办理有关苏联顾问延聘招待等事宜

外事局还设有人事科和会计室。

此外又先后在赣州兰州桂林昆明和驻印军設立了办事处及招待所。后设立的军事委员会外语训练班也隶属外事局

外事局各任局长为1944年3月商震调任驻美军事代表团团长,贺国光以軍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兼任局长不久,杨宣诚调任局长10月杨调任军事委员会高级参谋,何浩若接任局长职1946年6月外事局并入联合勤务總司令部。

战时新闻检查局于1939年4月成立隶属于军事委员会并受国民党中央宣传部指导,办理抗战期间全国新闻检查事宜新闻检查局设局长1人,综理局务;副局长1人.襄理局务以熊斌为局长,潘公展为副局长局内设有设计委员会,由局长聘请各机关主管人员5—7人为委員负计划新闻检查改进之职责;同时设有主任秘书1人,副主任秘书1人秘书2人.承局长副局长之命办理机要文书撰拟稿件综核及局长副局长其他交办事项。后不久又增设干事书记各1人,掌理记录登记缮写等。

局以下设有指导情报事务3个科每科设科长1人,科员(干事)书记司書若干人指导科,掌理关于法规撰拟各地检查工作指导及考核中外报纸审查与违检处分等事项;情报科(后改编审科)掌理关于情报之搜集与编纂报社调查统计及与各机关情报交换事项事务科,掌理关于总务及不属各科之事项

检查局在各省市县设立新闻检查所,统承局命辦理各地检查事宜

各任局长为1939年12月陈焯接贺国光任局长。1940年10月商震接陈焯为局长李忠襄接潘公展任副局长。1944年6月贺国光又接商震任局長1945年10月因废除出版检查制度,该局撤销

1939年3月成立,以蒋介石为主任委员李济深为副主任委员,以甘乃光何键徐堪陈诚翁文灏陈立夫徐永昌张定璠周恩来屈映光蒋作宾胡宗铎李杜.黄炎培王葆真梁漱溟为委员邵力子为秘书长。战地党政委员会隶属军事委员会掌战地黨政工作之设计指导监督考核事项。下设设计委员会掌党务军务政务经济文化等研究与设计;秘书室,掌典章印信文书收发及工作汇编;机要组掌关于情报调查统计及参考资料搜集事项;总务组,掌人事庶务会计事项;党务组.掌关于战地宣传民运及关于其他党务事项;政务组掌战地行政事项;军务组,掌战地游击部队活动和人民抗战部队整编事项

1939年秋.因策动伪军反正工作日益繁巨,10月国民党中央指定战地党政委员会负责主持其事各战区亦设有战地党政委员会,掌理各战区战地党政工作之设计指导监督考核事项及策反伪军工作

1940年4月李济深他调,程潜以副参谋总长兼战地党政委员会主任职调政治部副部长周恩来为战地党政委员会副主任。9月免邵力子该会秘书長职晏勋甫接任秘书长。后于1941年1月任命晏道刚为该会委员1942年10月又任命马文车为该会设计委员。

1943年1月战地党政委员会撤销伪军策反业務由军令部和军政部掌理.战地党政业务则由政治部掌理

后力勤务部于1939年1月撤销编辑处,同年5月恢复改为兵站史料编辑处6月增设军邮督察处。

1940年4月调整编制将运输处汽车管理处合并改组成立交通处,原由参谋处主管的通信业务一并改归交通处办理同时将副官处主管的人事科移归参谋处,并添设章则科同年9月军事委员会运输总司令部缩编为铁道运输司令部,所有公路船舶运输业务概归后方勤务部接管于昰在交通处内划出一部分业务,设置运输调度组专主其事

1941年5月因粮服补给业务繁重,又将经理处第一科扩编成立粮服组仍隶该处。

1942年8朤运输调度组撤销归并交通处。同年12月兵站史料编辑处撤销.并入参谋处

1943年春,铁道运输司令部奉令结束其业务移归后方勤务部接管,成立铁道运输处同时.军政部所属军粮总局撤销,关于闽浙粤赣皖豫鄂滇湘等9省军粮的筹划以及储运补给事项统由后方勤务部接辦。由于业务加重,再度调整机构将经理处所属会计出纳审核各科合组成立财务组。又因单位增加人事日繁,将参谋处办理人事的第三科扩编为人事组归部直属。

1944年8月将经理处财务组撤销改设会计处,专司会计审核事项9月黄山会议核实,将军政部的军医署交通司粮秣司划归后方勤务部管辖自10月份开始实行。同时将原属卫生处并入军医署.交通处并入交通司经理处粮服组并入粮秣司,只有被服领發运转等事项仍归经理处设科办理同时将人事组改为人事处。如是后方勤务部共有1个直属署,即军医署;2个司.即交通司粮秣司;8个處即参谋处副官处秘书处人事处经理处军械处铁道运输处军邮督察处;并设有2个委员会,即军事工作考核委员会兵站史料编纂委员会;2個配属单位即政治部和特别党部。

1945年2月后方勤务部改组为后方勤务总司令部以黄镇球为总司令,端木杰齐福司耿幼麟为副司令.郗恩綏为参谋长隶属军政部同时调整业务改定编制简化组织。设参谋副官秘书人事物资运输经理军械卫生共9个处军医署粮秣司仍归还军政蔀建制。交通司铁道运输处军邮督察处均予以撤销各司处业务除交通司一部分改归军政部军务署主管司办理外,其余一概归运输处承办配置单位仍为政治部和特别党部。

后方勤务部于1946年5月底撤销,该部业务由国防部所辖联合勤务总司令部办理

点验委员会于1938年9月成立,隶屬军事委员会掌理各部队点验事宜。陈调元为主任委员秦德纯刘兴为副主任委员,萧昌烈段树华王冠周崇德王殿阁厉尔康为委员1939年2朤任命李保荃为委员,3月又任命田种玉为委员。

抗日战争开始后为考察各部队教育成绩参谋业务经理卫生人马武器与军风纪等实况,估计其战斗力并促其改良进步,由军训部主管总校阅1939年因校阅业务须与军令军政军训各部门联系,遂改由军事委员会办公厅设立校阅组承辦

1940年因校阅范围扩大,即陆海空军的总校阅并含军事院校游击部队保安团队国民兵等,于4月扩大校阅机构成立校阅委员会,隶属于軍事委员会以军训部部长白崇禧兼任主任委员,其他有关各部院会厅所处主管兼任委员该会掌校阅计划及实施;校阅报告整理与审核;校阅经费预算与支付。下设常设校阅组6个其主任与各兵科校阅官选拔品学兼优有作战教育经验之人员充任。并经召集或送入各兵科学校施以短期训练.依据所订制校阅法规手簿等研习校阅业务以达成寓教于校之主旨,树立校阅之权威自1938年至1942年对陆军部队总校阅8次,對军事学校游击保安部队,国民兵团及海空军总校阅1次

1943年4月为裁减机构,将校阅委员会缩编为校阅处改隶军训部1945年4月再将校阅处缩編为校阅组,专以承办陆军部队与军事学校校阅视察业务

军事抚恤始于军政部恤赏科,1933年在南昌行营内设抚恤调查处后该行营撤销,又移駐武昌重庆改为抚恤科。1935年3月将军政部恤赏科转隶铨叙厅1937年将行营抚恤科亦并入铨叙厅。1938年8月在军事委员会之下设抚恤委员会,以陳调元为主任委员吴思豫张定璠为副主任委员,以庞松舟徐允明黄秉衡徐堪陈启之姚琮为委员朱古朋为办公厅主任。

该会职掌为关于傷亡官兵褒扬抚恤事宜;关于伤亡官兵遗族救济事宜下分总务组和第一第二第三处3个处。总务组掌本会文书收发管理印信会计庶务等倳项和抚恤事务改进设计事项;第一处,掌陆海空军死亡官兵抚恤褒扬遗族后事及伤亡官兵伤亡登记统计档案保管事项和关于抚恤章制调查研究事项;第二处掌关于决定及审批伤残等事项和关于复验伤残事项.第三处,掌关于恤金领发事项和关于账籍报销事项

1939年5月何键接陈调元为该会主任委员。4月任命刘景波为委员;8月任命田载龙为委员1943年4月吴思豫调任该会副主任委员。

1941年起.在抚恤委员会之下先後于豫陕浙桂湘粤黔皖赣鄂闽川晋设驻13个抚恤处。1946年8月抚恤委员会撤销改组为联勤总司令部抚恤处

1944年9月25日国防教育会议决议,将军政部兵役署扩大为兵役部隶属行政院,掌理兵役事项兵役部设部长1人,次

长2人10月26日任命鹿钟麟为部长,鹿于11月16日就任11月15日任命秦德纯徐思平为次长。部长次长下设参事秘书和役政征补国民兵3个司及总务人事经理军医督察5个处1944年11月15日任命杨良为人事处处长,其余各司处囚事于是年未见任命

自1945年3月起.陆续任命各司处处长3月19日任命翁国柱为役政司司长,汪祖华为副司长;7月30日任命吴锡祺为征补司司长3朤19日任命吴剑秋为副司长。3月9日任命萧作霖张继寅为国民兵司正副司长;3月19日任命吴嵩庆刘庆生为经理处正副处长;3月9日任命郝子华靳连屾为军医处正副处长3月19日任命王伯骧为督察处处长。该部所设参事秘书未见任命同年8月抗日战争结束,紧缩战时机构9月25日将兵役部洅缩编为兵役署,以徐思平为署长隶属军政部。

运输总司令部原为铁道运输司令部成立于抗战初期,以钱宗泽为总司令1938年将该部扩夶为运输总司令部.兼管水道和公路军运,隶属军事委员会仍以钱宗泽为总司令。1939年7月任命何镜武蒋锄欧为副司令其职掌为指挥各项運输机关办理军运事宜;筹划增进各种军事运输之效能;军运业务管理组织及普通公私运输业务之统制;维持交通运输安宁秩序和纪律。總司令部内设总务处运输处工务处稽查处军法处1940年4月该部所掌业务一部合并为运输统制局。9月缩编为后方勤务部铁道运输司令部以陆鍢廷为司令,蒋锄欧为副司令

二十,军事运输总监部(运输统制局)

1938年为适应抗战需要成立军事运输总监部以唐生智为总监,隶属军事委員会职掌为筹划设计促进建设各项军事交通运输业务;监督指导各项军事交通运输机关之业务;整饬军事交通运输之纪律;军事交通运輸线之保安事项。下设办公厅设计组考查组警卫组1940年4月该部和运输总司令部合并为运输统制局,何应钦兼主任委员张嘉(王敖)。唐生智為副主任委员俞飞鹏为参谋长,副参谋长钱宗泽兼指挥处处长1941年7月张嘉(王敖)辞副主任职,俞飞鹏接任副主任,钱大钧继俞飞鹏任参谋长9月何应钦辞职,俞飞鹏继任局长1945年1月改称战时运输管理局,俞飞鹏任局长后该局并入后方勤务部。

第二节 各行营各战区及所属

1938年10月武汉广州失陷.11月下旬国民党政府军令部在湖南南岳召开军事会议第三第九战区师以上长官出席。蒋介石主持开幕式并致词蒋指出“洎武汉沦陷后,抗战进入第二期即所谓“转守为攻,转败为胜的时期。”蒋介石在会上提出”整理军队建立军队”的任务;指出今后忼战建国必须以“建军为中心”要求分3期轮流整训全国军队。接着又召开西安会议,对第三期作战作了调整与部署

首先,调整军队建制鉴于第一期抗战的教训,指挥级数太多自最高统帅部军事委员会起经过战区兵团集团军军团军,方才到达战略单位—师上下共有7級.以致命令报告传达迟滞使用不灵。自1939年初起废除兵团军团两级,并以军为战略单位如是,由军事委员会到战略单位军.中间只囿战区集团军或到新编制之师,共4级并决定废旅级,使战略指挥战术指挥均较灵活

第二,重新划分战区因武汉广州沦陷,敌我双方态势发生很大变化1938年底,重新划分各战区所辖地境之后,又在1941年6月和1945年1月两次调整各战区所辖地境根据作战需要,先后共设立12个戰区

第三,为加强敌后游击作战建立鲁苏和冀察两战区。其级别小于以数字为序列的战区而大于集团军.故其长官不称司令长官而稱总司令,但可指挥集团军同时.各战区在各省各战区结合部和敌后各要地,成立各种名称的挺进军边区司令部游击指挥部等在军事委员会内成立战地党政委员会.军政部内成立游击组,对敌后各游击部队进行领导1941年后,由于敌后各部队扰民害民游而不击,大批投敵至抗战胜利前夕,几乎濒于消亡

第四,军队建设首先是整军,自1939年春到1940年冬先后整理全国各军师达五分之三,但数量和质量上仍未能充实1941年冬,军事委员会制定《陆军调整大纲实施办法》1942年起实施。是年调整92个军245个师1942年冬,西安军事会议决定将三师制之军以一师作战,一师为预备队一师调后方管区训练补充兵员。此决定自1943年2月起实施至1944年底完成。是时全国正规部队已发展到124个军354个師31个旅112个独立团。由于财力物力有限1945年又策定整军方针,使各部队各裁并三分之一到1945年底,紧缩步兵到89个军242个师

其次是建军。军事委员会除了对各部队不断整理外还于1941年春订定军队3年建设计划,以期建设主力部队20个军60个师及若干特种部队由于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此计划未能实施1942年秋,利用美国租借法案建设驻印军,至1944年共建2个军5个师及若干特种部队其后,继续利用美国军械来装备部队进荇整理。至1945年底先后装备12个军36个师。

抗日战争进入第二期后国民党军队一方面以第二第八第十战区集结大批兵力,在陕甘宁边区周围對第十八集团军进行封锁围困在其他战区,不断挑起反共摩擦;另一方面又组织了对日军进攻的若干会战。这些会战有南昌会战随枣會战桂南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作战枣宜会战豫南会战上高会战晋南会战等1939年9月至1942年初的3次长沙会战和尔后的断赣鄂西常德豫中长衡桂柳豫西鄂北湘西等会战;远征军所进行的滇缅路作战缅北及滇西作战等。这一系列的会战参与部队组织指挥者虽不尽相同,但广大爱国官兵部進行了顽强的战斗消耗了日军的兵力,配合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但是1944年春,日军发动的旨在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将中国东北至东南亞的大陆交通联结起来的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队除在衡阳曾抵抗了1个多月外其他地方则是失败一个接着一个,这是国民党战场自抗战鉯来的第二次大败退据统计,是年4月至12月的8个月中.日军占领了河南湖南广东广西福建等省的大部和贵州省的一部国民党在这次战斗Φ,丢失146座城市7个空军基地36个飞机场损失兵力五六十万人。日军逼近贵州时国民党内一度还出现了迁都西康之说。这一时期国民党的軍队建设虽在数量上有了增加,但质量上大幅下降因而并未能挽救其在豫湘桂战役中的溃败。

由于本章所述这一阶段时间长部队隶屬关系变化频繁,故在介绍时将各师军集团军归于其所隶的一个单位加以叙述.曾隶属过的单位亦在文中分别述及,本节则以战区为款以军为单位,介绍师以上部队沿革情况

1938年11月衡山会议后,军事委员会将前设立的军事委员会广州西安重庆等行营撤销另以新成立的軍事委员会行营行辕.统辖各地军事,到抗日战争结束各地成立的行营行辕概况如下

桂林行营亦称西南行营,1938年12月3日设于桂林以副参謀总长白崇禧兼任主任,林蔚为副主任兼参谋长梁寒操为政治部主任,指挥第三第四第九战区统辖西南抗日军事。1940年5月15日该行营撤销改设军事委员会桂林办公厅,以李济深为主任该办公厅不负指挥之责,只是承转机关1944年2月调李济深为军事参议院院长,该办公厅随の结束;

天水行营又称西北行营1938年11月28日设于天水调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为主任,晏勋甫为参谋长后因天水偏

远,不便指挥乃迁署於西安。统辖第一第二第八第十及冀察鲁苏6个战区1940年4月撤销。程潜调任副参谋总长

兼战地党政委员会主任委员原行营改为军事委员会覀安办公厅,以军令部次长熊斌为副主任兼代主任该办公厅不负指挥之责,只是承转机关1941年3月蒋鼎文接熊任主任。1942年1月蒋鼎文又与第┅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对调卫任职2个月调任远征军总司令,又以第八战区司令长官朱绍良兼任主任职以副司令长官胡宗南代理,谷正鼎曾任副主任

昆明行营1939年12月21日设于昆明.以龙云为主任,以贵州省政府主席吴鼎昌为副主任1945年10月2日调龙云为军事参议院院长,撤销昆奣行营

汉中行营1945年2月11日设于汉中,调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为主任指挥第一第五第十战区。9月抗战结束后该行营改为北平行营,仍以李宗仁为主任汉中行营结束。

赣州行营1945年1月30日设于赣州以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为主任.指挥东南各省军事,8月抗战结束后該行营即结束。

成都行营1939年2月结束原设立的重庆行营另成立成都行营.统辖四川军事,以贺国光为主任1940年11月张群接

贺国光为主任。该荇营于1946年4月23日撤销更新恢复重庆行营。

西昌行辕1939年2月成立以张笃伦为主任

另外,1939年2月为维护重庆治安设重庆卫戍总司令部,以刘峙為总司令1945年2月11日刘峙接李宗仁为第五战区司

令长官,调王缵绪为卫戍总司令1946年6月改组为重庆警备司令部。

1938年11月军事委员会更新划分战區第一战区作战地境为河南的黄河以南安徽的淮河以北地区。1939年1月卫立煌接程潜为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为副司令长官10月冯钦哉任副司令长官。11月孙连仲调任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自1939年12月中旬至次年3月未,第一战区以6个师担任守备9个师取攻势,参加冬季攻势作战曾攻入开封沁阳宝莲寺车站等地。

此后第一战区坚守中条山,在八路军的配合下被日军视为“盲肠”。1941年5月日军集中兵力向中条山进攻晋南会战开始。其时战区主力配置在中条山区一部配置在太行山。在中条山参加会战的军队有第五集团军曾万钟部指挥第三第十四苐十七军;第十四集团军刘茂恩部,指挥第九十三第十五第九十八第四十三军;第二十四集团军庞炳勋部指挥第四十军和新编第五军;苐九第二十七第八十军为战区直辖部队。会战开始后由于司令长官卫立煌去重庆述职,作战指挥一度由来此视察的何应钦主持战区各蔀队消极防御,未能积极进行外线作战.所以到6月初.该部除留一小部在太岳山区游击外主力西渡黄河,中条山为敌占领此后,第一戰区的作战地境为河南省的黄河以南地区

1942年1月卫立煌调任军事委员会西安办公厅主任,蒋鼎文接任司令长官任命汤恩伯为副司令长官。3月免去冯钦哉副司令长官职任命曾万钟为副司令长官。

1944年4月日军为打通平汉路贯通华北华中各战场,集中兵力向河南进攻第一战區驻河南军队共有8个集团军17个军,由司令长宫蒋鼎文和副司令长官汤恩伯分别指挥归司令长官蒋鼎文指挥的有第四集团军孙蔚如部,辖苐三十八第九十六军;第十四集团军刘茂恩部辖第十五军;第三十六集团军李家钰部.辖第四十七军;第三十九集团军高树勋部,辖新編第八军;以及直属于司令长官部的第十四军归副司令长官汤恩伯指挥的有第十五集团军何柱国部,辖骑兵第二军又2个师;第十九集团軍陈大庆部辖暂编第九军;第二十八集团军李仙洲部,辖第八十五第八十九军和暂编第十五军;第三十一集团军王仲廉部辖第十二第┿三第二十九军和第七十八军等。

4月17日日军在开封以西中牟县一带渡过黄河与守军第十五军发生战斗,守军不支溃退除该军外,其他洳第四集团军孙蔚如部以及属第八战区指挥的马法五部都进行了认真的抵抗;而装备优良的汤恩伯部一触即溃望风而逃。敌17日渡过黄河;19日占领郑州;5月1日攻占许昌;5月8日占领平汉路上的西平打通了平汉路。日军又西进逼近洛阳洛阳守军第十五军和第十四军的第九十㈣师进行了英勇的抵抗,给敌以杀伤终因敌军势众,洛阳于5月25日失陷会战结束。豫中会战是抗日战争第二期中国民党军队最大的一次潰败该战区损失兵力20多万,汤恩伯受到撤职留任之处分11月汤调离该战区,任黔桂湘边区总司令是年7月陈诚接蒋鼎文任司令长官。郭寄峤孙蔚如分别于7月9月升任副司令长官

1945年1月陈诚他调,胡宗南代理司令长官同时,重新划定该战区所辖地境为豫中和陕南3月21日该战區会同第五第十战区进行了豫西鄂北会战。参战部队有第三十一集团军王仲廉部指挥第二十七第七十八第八十五,第八十九军。第四集团軍孙蔚如部指挥第三十八第九十六第九十第四十军;豫西警备指挥官刘茂恩部,指挥第十五军;冀察战区总司令高树勋部指挥新编第仈军。战斗开始后该战区所属在南召李青店和长水镇一带阻击日军.摧毁敌人攻势。6月孙蔚如调长第六战区裴昌会升任副司令长官。7朤胡宗南实任司令长官范汉杰升任副司令长官。8月石敬亭升任副司令长官9月日军战败投降,该战区以胡宗南为受降主官办理日军投降地点在洛阳。

该集团军总司令孙桐萱辖第十二军。先后参加1939年冬季攻势作战和豫南会战1943年3月该集团军撤销。

第十二军军长由孙桐萱兼任辖第二十第二十二第八十一师。1942年12月贺粹之接孙任军长1944年该军番号撤

销。第二十师师长周遵时,1942年9月周升任副军长.刘琛接任師长1943年4月刘调任第二十二师师长,杨蔚接刘任师长9月刘琛又回任师长;11月赵桂森接任师长;1944年该师转隶第八十九军;7月单裕丰代理师長12月谭乃大升任师长。第二十二师师长张测民;1943年4月刘琛任师长;9月谭乃大接刘任师长;1944年12月单裕丰接任师长,第十二军撤销后,该师隶屬第五战区第八十一师,师长贺粹之;1943年1月葛开祥升任师长;第十二军撤销后该师转隶第五十五军。

该集团军于1939年1月以第三十八第九┿六第四十七军重新编成孙蔚如任总司令,李家钰为副总司令陈子坚为参谋长;7月第四十七军调出该集团军,李家钰亦被免去副总司囹职第四集团军先在晋中,后转至晋南抗击日军1939年冬参加冬季攻势作战,后转进至中条山地区1941年5月参加中条山会战,10月奉调至豫西1942年4月第十四军转隶该部,陈铁升任集团军副总司令8月第十四军调隶他部。1943年2月3月裴昌会张雪中分别升任副总司令此时,第二十九军

轉隶该部10月该军又调离第四集团军。1944年5月7月张耀明李兴中先后升任副总司令1945年6月孙蔚如调升第六战区司令长官,李兴中接任总司令职韩汉英升任副总司令。后又任命池峰城为副总司令1941年后,第四集团军先后参加了豫中和豫西鄂北会战

第三十八军军长赵寿山,1944年2月趙寿山调任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耀明接任军长。该军辖第十七师和新编第三十五师先后参加1939年冬季攻势作战豫中会战和豫西鄂北会战。第十七师师长原由赵寿山兼任,1938年1月耿志介接任师长1942年7月耿升任副军长,申及智接任师长新编第三十五师,原为晋南民团因作戰有功于1939年与独立第四十六旅并编为新编第三十五师,姜宏谟任师长1940军孔从周任师长。

第九十六军军长李兴中.辖第—七七师和新编第┿四师该军先后参加1939年冬季攻势作战晋南会战豫中会战和豫西鄂北会战。1944年6月李兴中调升第四集团军总司令该军番号撤销。第一七七師师长原由李兴中兼任,1939年1月陈硕儒接任师长1943年6月李振西接任师长。1944年6月该师转隶第三十八军新编第十四师,1942年8月编成陈子坚代師长,1943年11月实任1944年6月该师撤销。

该集团军总司令由卫立煌兼任1939年3月冯钦哉.李默庵任副总司令,冯钦哉代理总司令10月刘茂恩任总司囹职。是年冬参加冬季攻势作战。1940年4月参加中条山会战5月中条山失守,该部除留一小部坚持游击外.大部退至黄河以南8月刘戡任副總司令。其时第十四集团军辖第十四第十五第九十三第九十八军1942年4月辖第九第十五第九十三军。到8月辖第九第十五军1943年2月米文和升任副总司令,后不久刘祖舜任副总司令。其时所辖为第十五第六十九军该集团军于1944年7月撤销,免米文和副总司令职,刘祖舜他调

第十五軍军长刘茂恩,1939年10月武庭麟接任军长该军辖第六十四第六十五师,先后参加1939年冬季攻势作战中条山会战豫中会战和豫西鄂北会战尤其茬洛阳保卫战中给日军以重创。1944年7月第十四集团军撤销后该军担任河南警备。第六十四师师长武庭麟于1939年10月升任军长.12月姚北辰接任師长,1943年11月刘献捷接姚任师长职第六十五师,师长原由刘茂恩兼任1939年4月邢清忠接刘任师长职,1941年3月邢清忠病故4月任命李纪云为师长。

第九十八军1939年初以第十四军团所属第四十二第一六九师编成,冯钦哉兼任军长10月武士敏接任军长。1941年9月日军围攻山西沁水县武在莋战中殉国。11月刘希程继任军长1940年至1941年该军隶属第十四集团军。尔后隶属第三十四集团军直属军事委员会1944年12月该军军部撤销,编并为1個师归汤恩伯直接指挥。第四十二师师长原为柳彦彪。1939年10月王克敬接柳任师长职1941年王宏业接王克敬任师长职,1942年5月8月郭景唐彭克定先后任该师师长1943年姚升瀛接彭任师长职,1944年3月李德生升任师长第—六九师,师长原为武士敏武升任军长后,1939年10月郭景唐任师长1942年3朤曹玉珩接郭任师长。

第九十三军军长刘戡1942年9月陈牧农接任军长。1942年8月前隶属第十四集团军(其中1941年一度直属第一战区)8月后直属军事委員会,1944年秋由豫调黔改隶重庆卫戍部队,是年秋隶属第十六集团军12月甘丽初接任军长。该军在1942年前辖第十第—六六师和新编第八师。1943年第一六六师改隶第九十七军暂编第二师拨隶该军;1945年第十师拨隶第十四军.新编第八师改隶第八十二军,暂编第二师亦拨属他部該军空缺。该军先后参加1939年冬季攻势作战晋南

会战和桂柳会战所辖第十师,师长彭杰如1939年1月王劲修接任师长,1940年8月陈牧农接任师长1942姩1月陈牧农升任副军长,王声溢接任师长1945年2月谷炳奎任师长;新编第八师,师长蒋在珍1939年9月蒋升任副军长,陈牧农任师长1940年8月陈调長第十师,马叔明接任师长;暂编第二师1943年4月以第十五补训处改成,以王公遐为师长8月曾晴初接任师长。

第九军军长郭寄峤1940年6月裴昌会任军长。1942年3月陈瑞河接裴昌会为军长1943年8月陈瑞河被革职讯办,第三十七集团军副总司令韩锡侯兼任军长1944年6月免韩锡侯兼职,陈金誠接任军长该军在1939年1940年隶属第二战区。1941年转隶第一战区1942年隶属第十四集团军。1944年直属军事委员会1945年隶属黔湘桂边区。是军4月后该军涳缺该军在1943年前辖第四十七第五十四师和新编第二十四师。1943年第四十七师转隶暂编第四军该军辖2个师。先后参加1939年冬季攻势作战晋南會战和豫中会战第四十七师,师长裴昌会1940年6月裴升任军长,师长由郭贻珩充任;1942年8月张信成接郭任师长1944年2月杨蔚任师长;9月李奇亨接杨蔚任师长。第五十四师师长孔繁瀛。1939年5月王晋接任师长1943年10月史松泉任师长。新编第二十四师1939年2月以王奇峰骑兵第四师改编成立,张东凯任师长1940年由第九十七军转隶第九军,1942年8月张东凯升任副军长宋子英接任师长;1944年4月夏季屏接宋子英任师长。

暂编第四军1943年12月鉯第四十七师和暂编第四师编成谢辅三为军长,隶属第十四集团军该军曾参加1944年春豫中会战1945年该军撤销。第四十七师1943年由第九军拨属暫编第四军;暂编第四师1943年底新编而成马雄飞任师长。

该集团军总司令潘文华1939年至1941年12月前该部仅有名义,并无统辖军队12月辖第五十陸军。1942年3月30日免去潘文华总司令职4月该集团军番号撤销。

1943年2月以第九十二军另4个步兵师重新编成第二十八集团军以李仙洲为总司令,陳又新孙元良唐星为副总司令隶属鲁苏战区。9月改辖第八十二第七十一军1944年先后隶属第一战区苏豫皖边区。1945年先后隶属汉中行营和直屬军事委员会

第九十二军军长原为李仙洲,1943年1月侯镜如接任军长1939年该军先后隶属第三十一第十五集团军和鲁苏战区。

其时辖第二十一苐九十二师;原第九十八军所属第八十二师曾于是年一度隶属该军;第三十二军所属第一四二师于是年9月转隶该军1940年该军先后隶属第二┿六第三十一集团军,暂编第十四师转隶该军1941年该军又隶属第十五集团军,是年暂编第五十六师转隶该军1944年先后隶属军委会第十集团軍,1945年隶属第二十八第十五集团军,辖第二十一第一四二师和暂编第五十六师该军先后参加南昌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作战及枣宜豫南第二次长沙湘西等会战。第二十一师师长原为候镜如。1942年5月聂松溪接侯署理师长1943年4月实任;8月黄恢亚接任师长。1944年12月郭惠苍接黄恢

亚任师长苐一四二师,原隶第三十二军傅立平任师长。1942年4月刘春岭接傅师长职暂编第五十六师,1941年由骑兵第二军第六师1个团和步兵1个旅编成師长柴济川。

第八十五军军长王仲廉1940年11月王调任第三十一集团军总司令李楚瀛任军长。1943年10月吴绍周接李任军长1939年至1942年间,该军先后隶屬第三十一集团军和军事委员会;1943年至1945年间先后隶属第二十八第十五第三十一集团军。该军辖第四第二十三第一一0师和暂编第五十三师等先后参加随枣枣宜豫南第二次长沙豫中豫西鄂北等会战和1939年冬季攻势作战。第二十三师;师长李楚瀛1941年1月倪祖耀接李任师长;1943年2月張文心任师长;1944年7月黄子华又接张文心师长职。第一一0师师长吴绍周,原隶属第十三军1942年3月廖运周接吴任师长职,1943年转隶第八十五军暂编第五十三师,1943年7月以鲁苏战区直辖第二十二第二十三挺进纵队编成李守正为师长,1944年转隶第十二军

暂编第十五军1941年9月以反正来归嘚刘昌义部改编而成辖暂编第二十七师和暂编第一旅,隶属第二十一集团军1943年4月新编第二十九师拨隶该军。1944年隶属第二十八集团军鈈久该军撤销番号。暂编第二十七师前身为伪军第二十一师,反正后被编为暂编第十五军独立第三旅1942年编为该师,刘昌义兼任师长新編第二十九师师长吕公良

该集团军以汤恩伯为总司令。l939年1月关麟徵周嵒为副总司令5月参加随枣会战。1940年7月前直属军事委员会尔后隶屬第五战区,曾参加1939年冬季攻势作战.后又参加枣宜豫南等会战1940年11月12月王仲廉许绍宗先后升任副总司令。1941年参加第二次长沙会战12月总司令汤恩伯兼任鲁苏皖边区总司令职,改隶第一战区1942年1月辖第十三第七十一军;4月辖第十二第十三第七十一军;9月辖第十二第十三军。1943姩9月汤恩伯他调王仲廉升任总司令职。1944年春参加豫中会战11月张雪中升任副总司令。1945年参加豫西鄂北会战

第十三军军长汤恩伯。1939年8月副军长张雪中代理军长1940年1月实任。1942年7月石觉代理军长1943年5月实任。1945年先后隶属黔桂湘边区和第三方面军该军辖第四第八十九师和新编苐一师,先后参加南昌随枣会战和1939年冬季攻势作战及枣宜豫南第二次长沙豫中会战等第四师,师长陈大庆1939年2月石觉接陈师长职。1942年3月石升任第八十五军副军长蔡剑鸣接任师长。1943年该师由第八十五军转隶第十三军1945年6月骆振韶代理师长。第八十九师师长张雪中。1939年8月舒荣接张任师长1943年6月舒荣升任副军长,金式暂代师长职9月李全任师长1945年2月王光汉任师长;4月又以万宅仁接任师长职。新编第一师1940年2朤由第十三军补充旅和第八十九第一一0师补充团合编而成.以蔡棨为师长。1941年9月刘汉兴为师长1943年6月黄泳瓒任师长。次年转隶第八十九军.

第二十九军军长陈安宝隶属第三十二集团军,指挥第二十六第七十九师和第五预备师;1939年4月下旬参加反攻南昌5月上旬,军长陈安宝茬南昌战死殉国刘雨卿继任军长职。1940年5月刘雨卿调任第三十二集团军副总司令该军空缺。

1940年12月将新编第二军改编为第二十九军原新編第二军,军长鲁大昌1939年撤销番号1940年2月以第十三军第

一九三师第八十五军第九十一师和暂编第十六师,编成新编第二军4月任命陈大庆為军长。12月改番号为第二十九军仍以陈大庆为军长。1943年2月陈调升马励武接任军长。1944年7月该军在河南抗战中失利马励武被停职查办,苐二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孙元良兼任军长1945年5月孙元良调离,该军一度空缺同月任命陈金诚为军长。该军除隶属第三十一集团军外曾先后隶属第三第四集团军和直属军事委员会。1945年6月后隶属黔桂湘边区该军先后参加1939年冬季攻势作战和豫南豫中桂柳等会战及广西境内追擊战。第九十一师师长原为冯占海,原来第八十五军1938年底冯辞师长职,王毓文代理不久实任。1942年10月全英接王任师长1944年7月王铁麟接铨任师长职。1945年改隶第七十一军第一九三师,师长原为李宗鉴1938年12月李升为副军长,马励武接任师长1939年8月赖汝雄代理师长职,1940年实任1943年6月赖升任副军长,郭文灿接任师长1944年7月郭文灿去职,萧重光暂代师长职暂编第十六师,1940年6月以军政部第二十四补充兵训练处所属苐五第六第七第八各团编成李强任师长。1941年3月李强升任副军长吴求剑接任师长。1944年该师编属新编第八军6月潘华国任师长1945年2月万全仁叒接潘华国任师长。

该集团军于1939年1月以第二十七第九十军合编成立.隶属第十战区以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兼任总司令,胡宗南为副总司囹8月蒋辞总司令职,胡宗南升任总司令11月以宋希濂为副总司令。1940年3月6月樊崧甫陶峙岳升任副总司令

5月第十战区撤销,隶属第一战区1941年转隶第八战区。5月辖第一第十六第三十六第七十六军和新编第七军12月增辖第三十九第九十八军。11月宋希濂副总司令调离次年1月6月范汉杰李延年董钊调任副总司令。8月辖第一第十六第九十第九十八军1943年2月李延年接胡宗南任总司令,李文为副总司令1944年参加豫中会战。1945年1月李文继李延年任总司令2月李明灏任副总司令。辖第一第十六第九十军该集团军驻陕西,对共**领导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军事经济封鎖

第一军军长陶峙岳。1940年6月丁德隆接陶任军长1941年5月丁调离,韩锡侯任军长1942年4月张卓接韩锡侯任军长。1945年1月罗列接任张卓军长职该軍辖第一第七十八第一六七师,驻陕西1944年春参加豫中会战。第一师师长李正先1943年6月杲春涌接李任师长职,1945年7月黄正成接杲任师长第七十八师,师长刘安琪1940年9月刘调升,韩锡候接任师长职1941年5月韩升任军长.6月许良玉接任军长职。1945年1月薛敏泉接任师长.5月许良玉复任師长第一六七师,师长赵锡光1940年5月周士冕接赵任师长职。1942年6月王隆玑接周任师长

第十六军军长董钊。1943年6月李正先接董任师长1939年该軍辖第二十八师及第一第三预备师。1940年第二十八师拨隶第九十军第—0九师隶属该军。该军驻陕西曾参加1944年豫中会战。第一0九师师长胡松林,原属第九十军1940年7月陈金城任师长。1943年8月戴慕贞接陈金城任师长职1944年8月朱光墀又接戴任师长职。预备第一师师长谢捕三,1942年10朤冯龙接谢任师长预备第三师,师长周开勋1941年10月陈鞠旅接周任师长职。

第九十军军长李文1945年1月李文调升,严明接任军长该军辖第伍十三第六十一第一0九师。1940年第一0九师拨隶第十六军同时第十六军所属第二十八师转隶第九十军。该军驻陕西曾参加豫西鄂北会战。苐二十八师师长董钊,1939年2月李梦笔接董任师长职1942年4月李升任副军长,王应尊接任师长第五十三师,师长曹日晖1941年11月袁杰三接曹任師长。第六十一师师长钟松,1942年2月邓钟梅任师长

该集团军于1939年10月以第十七第四十七军编成,李家钰高桂滋任正副总司令隶属第二战區,参加1939年冬季攻势作战1940年3月转隶第一战区。1941年5月参加中条山会战1942年11月陈铁升任副总司令。辖第十四第四十七军1994年4月李家钰率部参加豫中会战,5月18日在与日军作战中李家钰阵亡殉国6月刘戡任总司令。7月刘祖舜升任副总司令12月刘戡他调,李玉堂接任总司令方先觉為副总司令。1945年初该集团军一度撤销3月下旬以暂编第五军第二十七军和暂编第三十师重新组建该集团军。以俞济时韩汉英为正副总司令6月下旬该集团军撤销。

第四十七军军长李家钰1939年10月前隶属第四集团军,尔后隶属第三十六集团军1943年11月李宗昉接李家钰为军长。1945年9月李宗昉他调陈鼎勋接任军长。1944年6月后该军隶属第二十二集团军,辖第一0四第一七八师先后参加1939年冬季攻势作战和豫中,豫西鄂北等会戰。第一0四师师长李青廷。1942年10月李青廷升任副军长李伦接任师长1944年2月李伦升任副军长,杨显名接任师长第一七八师,师长李宗昉1944姩李宗昉辞师长职,康庄接任师长

第十四军军长陈铁。1943年3月免陈铁军长职张际鹏署任军长,不久实任1945年2月张际鹏他调,余锦源接任軍长1940年底前该军隶属第十四集团军,1941年先后直属军事委员会隶属第五集团军.1942年隶属第四集团军1943年1944年隶属第三十六集团军,1945年担任重慶卫戍任务曾参加1939年冬季攻势作战和晋南豫中等会战。原辖第十第八十五第九十四师1939年第十师与第九十三军之第八十三师对调第九十㈣师为1940年由第九十七军拨归。第八十三师师长陈武,1943年7月沈向奎接陈任师长职第八十五师,师长陈鸿远1940年1月陈升任副军长,谷熹接任师长1941年7月谷去师长职,张际鹏任师长1943年3月张际鹏升任军长,张世光接任师长1944年12月免去张世光师长职,王景渊任师长第九十四师,师长原为朱怀冰隶属第九十七军。1939年3月朱辞师长职陈希平接任师长。7月蔡劭接陈任师长1940年5月刘明夏接蔡任师长。是年转隶第十四軍1941年7月王连庆接刘任师长职。1944年梅展翼任师长

第二十七军军长范汉杰。1939年7月前隶属第三十四集团军尔后隶属第二战区,参加1939年冬季攻势作战1941年5月参加晋南中条山会战。1942年1月刘进接范汉杰任军长同年转隶第二十四集团军。1943年9月免刘进军长职周士冕接任军长。1944年先歸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指挥后隶属第三十六集团军。1945年6月谢辅三接任军长1945年前该军辖第四十五第四十六师和预备第八师。1945年改辖第四┿七师和暂编第四第三十师1944年后参加豫中会战和豫西鄂北会战。第四十五师师长刘进。1940年6月刘进升任副军长李用章接任师长。1942年4月李用章他调胡长青接任师长。1945年2月该师调隶第五十七军同时李日基接胡长青任师长。4月胡长青以副军长身份兼任师长职第四十六师,师长黄祖埙1942年11月苏积若接黄祖埙任师长1943年一度以刘裕经代理师长,12月李日基任师长第八预备师,师长陈素农;1942年4月陈孝强接任师长第十七军军长高桂滋。1939年先后隶属第五第三十六集团军参加冬季攻势作战。1940年直属第二战区1941年改隶第一战区参加晋南中条山会战。Φ条山失守后6月高桂滋兼任中条山游击司令,隶属第三十六集团军1944年3月免高桂滋中条山游击司令职,该军转隶第八战区;后又转隶第┅战区辖第八十四师和新编第二师。第八十四师师长原由高桂滋兼任。1941年11月高建白接任师长职1943年12月高建白升任副军长任事勋接任师長。1945年5月别光汉接任事勋师长职新编第二师,1936年10月以反正来归之伪蒙古军编成金宪章任师长,直隶第二战区1940年6月拨隶第十七军。1941年1朤高增级接金宪章任师长

第九十七军军长朱怀冰,辖第九十四师,骑兵第四师和新编第二十四师1939年3月前隶属冀察战区。后隶第一战区佽年5月后空缺。

1937年10月太原失守阎锡山退至陕西宜川。第十八集团军所属坚持游击战持久战建立了晋察冀抗日报据地。中国共**领导下的忼日进步武装组织“青年抗敌决死队”也成立了4个总队此外还有1个“工人武装自卫总队”和1个“政治保卫队”,分驻在晋东南晋中和晋覀北地区在八路军的帮助和指导下,成为一支坚强的敌后抗日部队1938年11月军事委员会重新划定战区.该战区所辖地域为晋绥以及陕北的榆林地区。1939年3月任命朱德杨爱源为该战区副司令长官此时,由阎锡山掌握的军队仅有第十九第三十三第三十四第六十一军和骑兵第一军其中有的军只是一个空架子,仅辖一两个旅;而且第三十五军已由傅作义带往绥远脱离了阎锡山的节制。第十八集团军敌后抗日根据哋的建立和“决死队”的壮大使阎锡山既害怕又嫉恨,便于3月25日至4月22日在陕西宜川的秋林会议上开始了妥协投日,破坏团结.阴谋反囲企图困死八路军饿死八路军消灭“决死队”。12月阎发动了旨在消灭“决死队”等抗日武装的“十二月事变”这次事变不仅“决死队”没有被消灭,阎锡山自己的反动武装却遭到“决死队”的沉重打击其军队内部也由此出现了分化使其反共力量受到了很大的削弱。

“┿二月事变”后阎锡山为了加强对军队的控制,在部队中建立并发展了“铁军组织”并于1940年向国民政府索要军队番号,以便扩编自己嘚军队是年在原有的2个集团军(5个军)的基础上扩充成4个集团军(8个军),另外还有6个游击纵队2个政卫师1个独立旅2个总队1个特务团1个机关枪团1個骑兵团1个炮兵司令部和3个宪兵大队。原来的军师长大部分被调换.而以“铁军组织”骨干分子来接充;

是年2月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兼任该战区副司令长官1942年1月蒋鼎文接卫立煌任该战区副司令长官,1944年7月蒋被免职1945年1月该战区作战地境被调整为山西和陕北榆林地区。8朤日军投降阎锡山为该战区受降主官,办理受降地点在太原

该战区所辖各集团军概况如下

总司令杨爱源,副总司令孙楚1939年2月孙楚调長第八集团军,3月杨澄源任副总司令;同月杨爱源升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遗缺以第六十一军长陈长捷升充是年1月该集团军辖新编第┅军第六十一军;7月辖第六十一第八十三军。1940年12月第六十一军改隶第八集团军第八十三军改隶第十三集团军。第六集团军改辖第十九第②十三军

1941年4月总司令陈长捷率第六集团军总部赴陕甘宁边区任副总司令,总司令一职由副司令长官杨爱源兼任3月免杨澄

源副总司令职,遗缺由梁培璜升充11月梁他调,吕瑞英升任副总司令该集团军所辖仍为第十九第二十三军。

第十九军军长王靖国1939年8月王升任第十三集团军总司令,由副军长孟宪吉升任军长1940年3月孟宪吉因病辞职,副军长梁培璜升任军长是年该军辖第六十八师和第二一0旅。1941年3月梁升任第六集团军副总司令军长一职由第六十八师师长刘召棠升任。时该军辖第六十八师和暂编第三十七暂编第三十八师1943年12月刘召棠调任苐二战区长官司令部高级参谋,军长一职以暂编第三十七师师长史泽波升充第六十八师,师长刘召棠;1941年3月刘升任军长师长一职由所屬团长李修理升充。1943年11月李修理调职副师长郭天辛升任师长。暂编第三十七师1941年1月由第二一0旅扩编而成,史泽波任师长1944年1月史泽波升任军长,杨文彩接任师长暂编第三十八师,1941年1月由独立第二十七旅改编而成以钟有德任师长。第二十三军1940年3月以第七十三师和第一⑨六旅及独立第二旅编成刘奉滨任军长1941年3月梁春溥接任军长,1942年11月许鸿林接梁军长职该军辖第七十三师和暂编第三十九暂编第四十师。第七十三师师长刘奉滨,该师原隶属第三十五军1940年3月刘升任军长,高卓之接任师长1943年12月高卓之升任第三十四军军长,副师长席安仁升任师长1944年12月该师改隶第三十四军。1945年7月席安仁升任战区长官司令部高级参谋副师长祁国朝任师长职。暂编第三十九师1940年12月由原第一九陸旅扩编而成鲁应禄为师长。1944年该师改隶第四十三军以卢鸿恩为师长。暂编第四十师1941年1月由独立第二旅改编而成,师长郭熙春1944年1朤郭被调至战区长官司令部,武世权任师长

总司令为傅作义。1939年6月傅作义升任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集团军总司令一职由骑兵第一军军長赵承绶升任。该集团军辖骑兵第一军和第七十三师及新编第二师1940年7月第七十三师改隶第二十三军。10月骑兵第一军改隶第十三集团军該集团军改辖第三十三第三十四军。

第三十三军原军长孙楚;1939年7月郭宗汾接任军长所辖第七十一师和第二00第二0二旅。1940年5月郭宗汾调任第彡十四军军长遗缺由于镇河升充。同年增辖暂编第四十一暂编第四十二师第七十一师,师长郭宗汾1939年7月郭升任军长后,由赵晋接任師长1940年3月樊钊接赵晋任师长;6月商得功任师长;1942年6月阎俊贤任师长,1944年6月卫玉昆任师长,暂编第四十一师该师原为第二00旅,1938年7月建师时归骑兵第一军节制,1939年7月改归该军师长陈震东。1944年1月陈震东升任副军长后由副师长卢鸿恩升任师长职。3月卢鸿恩调任骑兵第二师师長田尚志接卢任该师师长。暂编第四十二师1941年1月由第二0二旅扩编成立,温冬生为师长1944年3月温冬生他调,阎俊贤接任该师师长该师鈈久后改隶第十九军。

第三十四军军长杨澄源1939年6月军长易为彭毓斌。时该军辖第二0一第二0五第二一八旅1941年1月军长易为王乾元,同时将所属3个旅分别扩编为暂编第四十三暂编第四十四暂编第四十五师1942年6月军长为张翼。1943年12月军长张翼调任战区长官司令部高级参谋高卓之任军长。1944年2月调整建制暂编第四十三师调归第四十三军建制,第七十三师改归第三十四军暂编第四十三师,1941年1月原由第二0一旅扩编而荿.师长刘谦1942年12月高雄接刘任师长1944年张景舜接高雄任师长职。暂编第四十四师.1941年1月由第二0五旅改编而成赵恭任师长,1942年11月师长易为马壯,1944年6月王揖接任师长职。暂编第四十五师1941年1月由原第二一八旅改编而成,王凤山为师长1942年6月王凤山与日军战斗时阵亡,由马儒魁升充師长1944年3月王为征接马任师长。

1939年2月以暂编第一军和第三十四军以及直属部队编成孙楚为总司令赵承绶为副总司令。1940年10月暂编第一军裁編第三十四军改隶第七集团军,第八集团军改辖第四十三第六十一军1941年初为指挥便利,又增编副总司令部以楚溪春为副总司令。

第㈣十三军1940年3月由第二0三旅独立第三第七旅编成调第三十三军军长郭宗汾任军长,所有第三十三军军部人员亦调至该军10月郭宗汾调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长升第七十二师师长梁春溥为军长。该军改辖第七十师和独立第七第八旅1941年2月军长梁春溥调任第二十三军军长,升第七┿师师长赵世铃为军长改辖第七十师和暂编第四十六暂编第四十七师。1942年6月军长赵世铃调任战区司令长官部编教处处长刘效增任军长,1944姩3月经整编后改辖第七十师暂编第三十九暂编第四十三师。

第七十师师长马凤岗。1939年4月陈庆华接马凤岗任师长1940年12月赵世铃为师长。1941年1朤石玉衡为师长石玉衡于同年9月在绛县阵亡,即委山西青年团教育长刘墉之为师长,1942年10月任命郑继周为师长暂编第四十六师,1940年1月由独竝第七旅编成周建祉任师长1942年10月韩步洲接任师长。1944年6月郭溶升任师长职暂编第四十七师,1941年1月由独立第八旅改编而成孙瑞琨任师长。1942年王维桢升任师长

第六十一军军长陈长捷。该军辖第六十九第七十二师和第二0八旅1939年6月陈长捷升任第六集团军总司令。军长职由第陸十九师师长吕瑞英升任时该军隶属第六集团军。1940年10月第二战区变更所属序列该军改隶第八集团军。同时第二0八族与第六十九师互換番号,第七十二师仍旧1941年1月第二0八旅改番号为暂编第四十八师,仍隶属该军同年9月,吕瑞英调任第六集团军副总司令,原第六集团军副总司令梁培璜调任军长第六十九师,师长吕瑞英1939年7月吕瑞英调升军长,黄士桐接任师长1940年10月该师和第二0八旅互换番号。1941年1月高金波任师长1942年8月高金波调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高级参谋,周建祉任师长,1944年11月周调任该师整军委员所遗师长职由赵向斗升充。第七十二師师长为梁春溥,1941年1月许鸿林升任师长,1943年10月许鸿林升任第二十三军军长,郭唐贤接任师长;1944年11月郭唐贤调任师整军委员王熙明升任师长。暂编第四十八师1941年1月由第二0八旅改编而成.娄福生任师长。1943年12月娄福生调任该军副军长副师长曹国忠升任师长,

暂编第一军1937年10月傅存怀收容散兵3000余人编成2个团,1938年3月将该部编为保安司令部除原来的2个团外,又编成步兵1个团特务1个团1939年7月编成暂编第一军。后来将原囿的2个团编入第七十师.另外2个团编入第六十六师。该军于1940年10月栽撤

1939年3月成立,辖第十九军王靖国为总司令。同年7月增辖第三十三军1940年12月改辖第八十三军和骑兵第一军。第八十三军1939年3月成立杜春沂任军长,辖第六十六师和第二0四第二0六旅1941年1月增辖暂编第四十九师囷暂编第五十师。1941年3月孙福麟接杜春沂为军长第六十六师,1940年8月由第二0一旅改编而成孙福麟任师长;孙升任军长后.萧荫轩接任师长職;1943年1月萧调任战区干训团教育长,李佩膺升任师长暂编第四十九师,1941年1月由第二0四旅改编而成卫玉昆任师长。1944年6月张彦任师长暂編第五十师。1941年1月由第二0六旅改编而成郭维新任师长。1943年4月王楫任师长,1944年6月雷仰汤接王任师长,1945年4月樊德鸿接雷任师长

骑兵第一军军长赵承绶1940年温怀光代理军长职;1943年沈瑞接温代理军长。该军隶属第十三集团军1939年辖骑兵第一第二师。1940年后骑兵第四师改隶该军骑兵第一師.师长原为彭毓斌,1939年续靖夫接任师长职,1940年赵瑞任师长至此,该师马匹伤亡殆尽名为骑兵师,实际已成步兵师1941年10月韩春生代理师長.不久实任骑兵第二师,师长孙长胜;1939年周原健接任师长,1940年沈瑞又接周原健任师长职1942年5月正式任命。1943年张世科代理师长,1944年6月卢鸿恩代悝师长不久实任。骑兵第四师该师在1936年时为山西成立的国民兵军官教导团,团长杜文若,1938年1月改为陆军第六十一军游击司令部同年11月妀为陆军第二00旅,1939年7月改为新编骑兵第一旅.旅长陈济德,1940年1月扩编为该师,师长仍为陈济德1942年8月杨湛接陈任师长,10月燕登榜任师长,1945年田尚志接任师长。

1938年11月军事委员会重新规定第三战区所辖地为苏南皖南浙闽和江西的赣江以东地区司令长官顾祝同,副司令长官唐式遵1939年冬,第三战区参加冬季攻势作战12月16日以9个师取守势,出动14个师担任主攻击破大通南方敌军阵地,并渗入湖口下游江岸游击敌军军舰。12朤25日遭敌反攻后退守原阵地。嗣后改为游击布雷游击阻碍敌舰运输。1940年7月刘建绪升任副司令长官1941年1月该战区指挥所属第三十二集团軍向皖南的新四军发动突然袭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1942年4月日军发动了旨在摧毁浙江衢州空军基地的浙赣战役。日军以第十彡军为主力调动了4万余兵力。第三战区在第九战区的策应下出动了第十第二十三第二十五第三十二集团军共11个军33个师的兵力参战。兵仂虽多.但指挥不当斗志不旺。5月28日日军占领金华6月7日又占衢州,接着连陷玉山广丰丽水等要地第三战区大败。日军在铁路沿线驻紮了约两个月除占领金华及其周围地区外其余部队撤回原阵地。

1942年9月黄绍竑上官云相任副司令长官1943年3月罗卓英任副司令长官,4月罗即調离1945年1月韩德勤任副司令长官。此时经过调整该战区作战地境为苏南皖南浙闽和赣东北地区。1945年9月日军战败投降顾祝同为该战区受降主官,办理受降地点为杭州

该集团军总司令唐式遵。1939年1月郭勋祺升任副总司令是年辖第二十一第五十军,参加冬季攻势作战1940年12月劉雨卿升任副总司令。1941年9月参加第一次长沙会战1942年5月参加浙赣会战。是年1月副总司令刘雨卿他调陈万仞升任副总司令。3月李觉任副总司令12月陶广调任副总司令。1943年9月佟毅升任副总司令1940年2月辖第二十一第二十五第五十军。1941年8月辖第二十一第二十八第八十军1944年4月辖第②十八第五十第二十一军。

第二十一军1939年2月由原第二十一第二十三军2个军合并而成.辖第一四六第一四七第一四五师共3个师军长由唐式遵兼任。1939年2月陈万仞接唐任军长1942年1月刘雨卿接陈万仞军长职。该军曾参加1939年冬季攻势作战第二次长沙会战和浙赣会战第一四六师.师長周绍轩.1940年6月石照益接任师长.1943年1月戴传薪接石任师长。第一四五师,师长佟毅.1939年12月孟浩然接佟任师长1944年7月岳星明任师长,8月凌谏衔任师长第一四七师,师长章安平1941年10月徐元勋接章任师长,1944年8月傅秉勋任师长

第二十八军军长陶广,1943年3月免陶广军长职陶柳署任军長,不久实任该军1939年辖第十六第六十二第一九二师。7月第十六师改隶第八十六军1942年增辖预备第五师。1943年第五十二师又改隶该军1941年前該军隶属第十集团军,尔后隶属第三十二第二十三集团军。先后参加1939年冬季攻势作战第二次长沙会战和浙赣会战第五十二师.原隶属第二┿五军,师长唐云山1939年7月王禄丰任师长,1940年1月刘秉哲任师长1942年4月刘嘉林接任师长,此后转隶第二十八军1944年3月张迺鑫接任师长。第六┿二师师长陶柳,1942年3月陶柳升任副军长刘埙浩接任师长,1945年6月刘埙浩他调谭道平代理师长。第一九二师师长胡达,1940年12月王(王育)接胡任师长预备第五师,原系鄱阳湖游击司令部所辖3个保安团1939年编成预备第五师,以曾戛初任师长1940年6月归第七十军建制,7月改归第四┿九军1941年5月改隶第十九集团军,1942年改隶第二十八军1943年9月王和华接任师长,尔后又隶属第四十九军

第五十军军长郭勋祺。1939年3月第二十┅军第一四五师拨属该军12月佟毅任军长,1940年1月范子英接任军长1943年1月佟毅又接任军长,9月升田钟毅为军长该军辖第一四四第一四八师囷新编第七师,隶属第二十三集团军参加1939年冬季攻势作战第二次长沙会战和浙赣会战。第一四四师师长范子英,1940年1月曾由唐明照代理同月刘儒斋升任师长,1943年9月柏良升任师长1944年8月罗洁莹任师长。第一四八师师长陈万仞,1939年8月潘左接任师长1943年9月廖敬安接任师长。噺编第七师1938年5月在安徽由川军独立第十三第十四旅改编而成,师长田钟毅1943年9月黄伯光接田任师长。

该集团军于1939年1月由驻闽绥靖公署改編而成陈仪任总司令,辖第一00军12月增辖第七十军。1941年9月陈仪他调总司令职由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刘建绪兼任,同时李觉升任副总司囹1942年3月免刘建绪所兼总司令职,该集团军番号撤销7月又以第八十八第七十军合编成第二十五集团军,李觉任总司令1943年4月刘多荃任副總司令,12月张文清升任副总司令是年辖第二十六第四十九军,1945年辖第四十九和第七十九军该集团军先后参加1939年冬季攻势作战第二次长沙会战和浙赣会战。

第四十九军军长刘多荃1941年12月王铁汉接任军长职。1939年辖第一0五第一一八师和预备第九师4月第一一八师转隶第七十九軍,1940年第二十六师转隶该军1941年暂编第十三师转隶该军。不久预备第九师调出1943年预备第五师转隶该军。该军先后隶属第十九第三十二第┿集团军参加南昌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作战上高会战,第二次长沙会战和浙赣会战。第二十六师师长刘雨卿,1939年隶属第二十⑨军是年5月刘广济任师长.1940年11月刘广济他调,王克俊接任师长同时转隶第四十九军。1943年12月王克俊升任副军长曹天戈接任师长。第一0伍师师长王铁汉,1941年2月王铁汉升任军长,应鸿伦接任师长,1944年6月应升任副军长刘汉玉任师长。暂编第十三师1940年2月在福建漳州,泉州等地收編黄大伟伪和平建国军编成,以史克勤为师长隶属第二十五集团军总部.1941年拨属第四十九军;10月以罗折东为师长,1943年转隶第二十五军

苐七十军军长李觉,1939年辖第十九第一0九师和预备第九师隶属第十九第二十七集团军,参加南昌会战和第一次长沙会战是年10月后改隶第┿五集团军,参加冬季攻势作战1940年4月前直属第九战区,5月至8月隶属第三十二集团

军此后改隶第十九集团军。1941年8月陈孔达接李觉任军长是年该军先后直属第三战区隶属第二十五集团军.参加第二次长沙会战。1942年5月直属第三战区参加浙赣会战。1945年该军辖第八十第一0七师囷第九预备师参加闽浙追击作战。第八十师,师长陈琪1939年4月王继祥接任师长,1940年8月何凌霄任师长,1941年5月钱东亮任师长;7月李良荣又接钱任师長;是年该师由第一00军调隶第七十军,该军第十九师调隶第一00军第一0七师,师长段珩1939年10月前直属第十集团军.尔后转隶第七十军,11月浨英仲接段任师长1942年10月黄华国任师长。预备第九师师长张言传,1941年2月张升任该军副军长胡琏接任师长,同时由第四十九军转隶第七┿军,1942年3月胡琏他调陈集辉接任师长。

该集团军总司令上官云相1939年1月2月王东原王敬久相继升任副总司令。3月辖第二十三第二十九军参加南昌会战。10月辖第二十五第二十六军参加冬季攻势作战。1940年5月12月刘雨卿郭勋祺升任副总司令1941年1月该集团军聚众兵突然向皖南的新四軍发动进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9月参加第二次长沙会战。12月陶广升任副总司令1942年5月参加浙赣会战。9月上官云相调升第三戰区副司令长官.李默庵接任总司令职,1943年9月竺鸣涛升任副总司令此时辖第八十八军和突击第—第二两个队。1944年1月陈沛任副总司令

第八┿八军1938年范绍增在四川编成第八十八军。1939年3月该军出川隶属第三战区第十集团军。1940年10月隶属第三十二集团军此前只辖新编第二十一师1個师。1942年3月范绍增升任第十集团军副总司令何绍周接任军长,增辖新编第三十师暂编第三十二师1943年1月何绍周他调,刘嘉树接任军长哃时改辖第七十九师和暂编第三十三师。该军先后参1939年冬季攻势作战第二次长沙会战和闽浙追击作战第七十九师,原属第二十九军师長原为军长陈安宝兼任,1939年1月段朗如接任师长,5月李祖白任师长;8月张性白代理师长,1940年5月第二十九军撤销该师转隶第十军,是年3月段霖茂任师长1945年直属集团军总部。新编第二十—师1939年1月以川军第二十一军新兵训练处4个团编成,马昆山任师长1940年12月免马师长职,任命罗君彤为师长

集团军所辖突击总队由第一第二2个队编成,第一队队长罗觉元第二队队长魏人鉴。

第二十五军军长王敬久1939年8月张文清接任軍长,1943年10月张文清他调,黄百韬接任军长该军在1943年前隶属第三十二集团军。此后至1945年直属第三战区1943年前该军辖第四十第五十二第一0八师,1941年第六十三师一度亦隶属该军1943年第五十二师拨隶第二十八军,同时将第四十九军暂编第十三师拨属该军该军先后参加1939年冬季攻势作戰第二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和湘鄂赣边区作战赣西追击战。第四十师师长詹忠言,1940年1月詹忠言升任副军长方日英接任师长;1942年5月陈士嶂接任师长。第一0八师师长张文清,1939年11月戎纪五接任师长职1942年11月顾宏扬接任师长。第九十一军1939年2月以第六十三第一九四师和预备第十師编成宣铁吾任军长,隶属第十集团军1940年3月冯圣法接任军长。该军参加1939年冬季攻势作战是年5月第六十三第一九四师直属第三战区,預备第十师转隶第十军该军空缺。

该战区司令长官由蒋介石兼任1938年12月调第九战区所属第二兵团总司令张发奎到该战区代理司令长官,餘汉谋为副司令长官缪培南为参谋长。并于1939年1月在广东曲江正式成立司令长官部重新确定该战区所辖地域为粤桂两省,与第三战区所轄地域分界线为粤赣闽3省省界相连之线所指挥部队为

KMT军中将方阵透视。。。。。。。。。。。

原载《军事史林》2011年第10/11期



  为解决1912年以來实行三等九级军衔制过程中出现的军衔晋授不严格,收编各地方部队各行其道授予机构繁多错乱,军衔与职务相比军衔都普遍偏高,将官数量过多、过滥等问题从1935年开始,国民政府和军事委员会决定重新评定军衔并仿照德国军衔制度制定新的军官军衔制度。1934年國民政府批准组建军事委员会铨叙厅厅长林蔚,副厅长殷祖绳并将军政部陆军署军衡司并入该厅,具体负责依据新颁布《陆海空军官淛表》重新评定军衔工作所有军官均由铨叙厅报请国民政府授任。
  1935年到1949年间总计晋(授)任陆军中将893员(含复授8名)。其中晋任陆军中将的同时退为备役的陆军中将131员,晋任陆军中将的同时除役的陆军中将9员晋(授)任海军中将10员,其中晋任海军中将的同时退为备役的海军中将一员。晋(授)任空军中将3员其中,授任空军中将的同时退为备役的空军中将一员追赠、追晋陆军中将69员。合计晉(授)任中将906员(含复授8名即898人),追赠、追晋陆军中将69员长期以来,对介于少将之上二级上将之下的国民党军中将军衔的晋授特點未见专文剖析论述在此,笔者综合多种史料对此加以整理、剖析其中,必然存在诸多错讹之处恳请广大专家、读者加以批评指正。
  一九三五年国民党军中将晋(授)名录
  (1)1935年4月4日(15名):杨杰、贺耀祖、黄慕松、曹浩森、周亚卫、张华辅、钱大钧、陈诚、卫立煌、张治中、夏斗寅、孙连仲、上官云相、梁冠英、陈继承
  (2)1935年4月4日(15名):薛岳、刘建绪、刘兴、赵观涛、罗卓英、谷囸伦、王树常、鲍文樾、贺国光、蒋伯诚、戢翼翘、荣臻(因投降汪伪政权,1943年11月4日被国民政府免去中将军衔)、吴光新、魏宗瀚、高维嶽
  (3)1935年4月6日(15名):魏益三、门致中、王均、徐庭瑶、何柱国、王以哲、孙桐萱、郝梦龄、刘茂恩、谭道源、李云杰、李韫珩、毛炳文、萧之楚、周浑元。
  (4)1945年4月8日(15名):吴奇伟、汤恩伯、刘绍先、郭汝栋、孙楚、杨效欧、李服膺、王靖国、杨耀芳、李生达、庞炳勋、秦德纯、王俊、刘翼飞、胡毓坤
  (5)1935年4月9日(15名):胡宗南、周碞、曾万钟、陶峙岳、李延年、李默庵、万耀煌、王东原、朱耀华、李觉、冯安邦、曹福林、冯治安、张自忠、张振汉。
  (6)1935年4月10日(14名):岳森、阮肇昌、戴岳、陶广、宋天才、罗霖、樊崧甫、高桂滋、冯占海、沈克、李振唐、黄光华、郭希鹏、马法五
  (7)1935年9月6日(海军2名):陈季良、陈训泳。



  一九三七年国囻党军中将晋(授)名录
  (1)1937年2月22日(1名):阿勒坦鄂齐尔
  (2)1937年3月13日(1名):周祖晃。
  (3)1937年4月2日(8名):廖行超、李必蕃、冯兴贤、殷绳祖、张亮基、郭寄峤、唐星、王范庭
  (4)1937年5月6日(16名):董宋珩、曾宪栋、彭毓斌、孙长胜、刘书香、黄胪初、楚溪春、傅存怀、杨士元、周士廉、刘多荃、陶柳、李涛、廉壮秋、蒋伏生、程泽润。
  (5)1937年5月14日(2名):黄永安、吴克仁
  (6)1937年5月21日(11名):王时、苗松培、霍揆章、李树森、傅仲芳、彭松龄、李俊功、徐权、江煌、谢履、黄裳。
  (7)1937年5月27日(1名):徐鵬云
  (8)1937年5月31日(2名):刘震寰、邓世增。
  (9)1937年6月7日(1名):高双成
  (10)1937年6月19日(1名):陈光中。
  (11)1937年6月23日(1洺):陈光藻
  (12)1937年8月17日(5名):陈志馨、杨绍东、王奇峰、赵启騄、杨吉辉。
  (13)1937年8月30日(1名):李英
  (14)1937年9月29日(2洺):刘雨卿、朱传经。
  (15)1937年10月22日(1名):刘耀扬
  (16)1937年11月15日(7名):杜春沂、郭宗汾、陈长捷、刘奉滨、谢珂、刘忠干、張亮清。
  (17)1937年11月16日(2名):郭持平、金巨堂
  (18)1937年12月6日(追晋1名):姜玉贞。
  (19)1937年12月16日(3名):周斓、佘念慈、邵百昌
  (20)1937年12月14日(追晋1名):萧山令。
  (21)1937年12月24日(2名):姚纯、谢溥福



  一九三八年国民党军中将晋(授)名单
  (1)1938姩1月12日(1名):唐俊德。
  (2)1938年3月1日(1名):李仙洲
  (3)1938年3月4日(1名):邹文华。
  (4)1938年3月9日(追晋1名):刘震东
  (5)1938年3月17日(2名):刘元瑭、晏勋甫。
  (6)1938年3月28日(追晋1名):赵锡章
  (7)1938年4月6日(2名):黄国梁、余华沐。
  (8)1938年5月6日(追晋1名):张培梅
  (9)1938年5月10日(5名):彭进之、区寿年、王修身、陈永、陈铁。
  (10)1938年6月2日(3名):俞星槎、华振麟、钱卓倫
  (11)1938年6月16日(1名):赵寿山。
  (12)1938年6月28日(4名):刘膺古、郭勋祺、段珩、赵南
  (13)1938年6月30日(2名):卢本堂、方昉。
  (14)1938年10月8日(2名):彭位仁、唐英
  (15)1938年11月14日(1名):何宣。



  一九三九年国民党军中将晋(授)名录
  (1)1939年3月21日(1名):涂思宗
  (2)1939年3月21日(1名):张定璠。
  (3)1939年6月6日(2名):黄维、文朝籍
  (4)1939年7月12日(1名):吴逸志。
  (5)1939年7月13ㄖ(9名):周福成、王仲廉、周祥初、谭邃、宋肯堂、张轸、周体仁、杨汉城、李铁军
  (6)1939年8月2日(1名):施北衡。
  (7)1939年8月15ㄖ(1名):张珙
  (8)1939年11月6日(1名):白宝山。
  (9)1939年11月13日(3名):王陵基、张淦、龚理明
  (10)1939年11月28日(2名):丁治磐、張銮基。



  一九四零年国民党军中将晋(授)名录
  (1)1940年1月11日(1名):向传义
  (2)1940年2月10日(1名):刘斐。
  (3)1940年4月13日(3洺):王懋功、刘士毅、黄琪翔
  (4)1940年5月25日(1名):石友三。
  (5)1940年6月11日(追晋1名):郑作民
  (6)1940年6月18日(追晋1名):馬玉仁。
  (7)1940年6月28日(追晋1名):钟毅
  (8)1940年8月20日(追晋1名):钱宗泽。
  (9)1940年9月28日(追晋1名):罗启疆
  (10)1940年12月2ㄖ(6名):邹洪、陈沛、吕济、范子英、莫树杰、张笃伦。
  (11)1940年12月27日(追晋1名):陈烈



  一九四一年国民党军中将晋(授)名錄
  (1)1941年3月21日(追晋1名):朱鸿勋。
  (2)1941年5月8日(追晋1名):邢清忠
  一九四二年国民党军中将晋(授)名录
  (1)1942年1月17ㄖ(追赠2名):赖传湘、李翰卿。
  (2)1942年1月22日(1名):吴石
  (3)1942年5月12日(追晋1名):寸性奇。
  (4)1942年5月19日(海军1名):陈筞
  (5)1942年10月16日(追晋1名):戴安澜。
  (6)1942年11月20日(2名):孙魁元、高树勋
  (7)1942年12月23日(追晋1名):王凤山。
  一九四彡年国民党军中将晋(授)名录
  (1)1943年1月15日(追晋1名):王克敏
  (2)1943年3月30日(1名):马崇六。
  (3)1943年4月26日(1名):黄百韬
  (4)1943年8月17日(1名):周毓英。
  (5)1943年9月4日(追晋1名):张琼
  (6)1943年9月7日(1名):蒋光鼐。
  (7)1943年9月10日(追晋1名):蔣宝德
  (8)1943年9月27日(追晋2名):周复、黄维刚。
  一九四四年国民党军中将晋(授)名录
  (1)1944年2月2日(追晋3名):许国璋、彭士量、孙明谨
  (2)1944年4月22日(追晋1名):王立业。
  (3)1944年8月7日(追晋1名):陈劲节
  (4)1944年8月15日(追晋1名):潘佐。
  (5)1944年9月8日(追晋2名):吕继周、柴意新
  (6)1944年11月7日(追晋1名):王甲本。
  一九四五年国民党军中将晋(授)名录
  (1)1945年2朤20日(5名):王耀武、萧毅肃、杜聿明、胡宗铎、郑洞国
  (2)1945年3月8日(5名):陈大庆、丁德隆、范汉杰、卢佐、徐思平。
  (3)1945姩4月7日(追晋1名):阚维雍
  (4)1945年4月18日(追晋1名):陈可钰。
  (5)1945年6月28日(10名):牟中珩、李文、董钊、王鸿韶、林薰南、张鑒桂、张秉钧、袁守谦、刘咏尧、徐培根
  (6)1945年6月28日(海军1名):曾以鼎。
  (7)1945年6月28日(追晋1名):陈济桓
  (8)1945年8月15日(追晋1名):陈维沂。
  (9)1945年12月31日(追晋1名):齐学启


  1935年到1949年间,国民党军总计晋(授)任陆军中将893名(含复授8名)其中,晉任陆军中将的同时退为备役的131名晋任陆军中将的同时除役的9名。晋(授)任海军中将10名其中,晋任海军中将的同时退为备役的1名晉(授)任空军中将3名,其中授任空军中将的同时退为备役的1名。追赠、追晋陆军中将69名合计晋(授)任中将906名(含复授8名,即898人)追赠、追晋陆军中将69名。
  国民党军陆军中将的晋任、授任主要有以下特征:
  晋任、授任陆军中将的职务水涨船高
  1935年4月起國民政府实行新的军衔制的初衷主要是为了提高军衔尤其是将官军衔的含金量,避免出现将官尤其上将过多过滥的情况而中将恰恰是平衡掌握控制上将数量的一道主要的分水岭。
  1935年12月规定中校以上军官的职务和职阶为一职两阶即一职两衔制度。军事委员会铨(二)芓第九七六号训令:“为令遵事:查现在正军职将军以符官职相称之旨。近年以来征调频仍,懋迁多聚任职则依据编制,叙官则应銓年资以致官职未能尽相符合,长此以往人事难入正规。兹为力求官职相称起见特将编制内所定中校以上相当之各项正军职将军,┅律改为两阶令仰即转饬遵照。”1935年12月6日参谋本部转发了“修正编制中校以上相当之各项正军职将军改为两阶办法”,规定:“一、蔀队:军长以上原系上将者应改为上(中)将。师长原系中将,应该为中(少)将旅长,原系少将应该为少将(上校)。二、机關学校仿此办理三、原系少校以下者,均不改”但是,规定中没有明确说明军长以上职务的军衔对应关系而且,由于实行上将(包括陆军中将加二级上将衔、二级上将、一级上将、特级上将)定额60人除非退役、除役、停役等缺额情况出现,否则中将不得晋任上将。并且因中将及以下军官也是60人编为一个官组,所以随着中将的授任、晋任人数的赠加,在没有正式实施军官退役、除役、停役的情況下少将晋任中将的机会越来越少,也导致中将乃至少将的含金量逐步提高
  在此,以师长和副军长、军长授(晋)任中将为例
  1935年授任中将军衔任职为师长达35人,副军长3人军长17人。
  1936年授任中将军衔任职师长(含教导总队总队长)69人副军长9人,军长15人
  1937年授任军衔任职状况如下:师长24人,副军长6人军长1人。
  1935年实行新的军衔制前方面军、集团军、军团、路军、纵队、绥靖公署等高于军或者相当于军的编制层级始终长期存在。至抗日战争前军的番号已达70多个,师的番号近200个而且,纵队、路军、军团、集团軍、方面军、兵团等名义上高于军或者相当于军的编制层级也始终不同程度地存在。以后国民政府也几次试图以军作为最高编制。到抗戰爆发前国民党军还组建了太原、广西绥靖公署等14个绥靖公署以及鄂豫皖边区,下辖若干绥靖区负责指挥某一地区或者战略方向的作戰。1938年的南岳军事会议后取消军团、旅的建制。1939年春废除“旅”一级编制,由师直辖3个步兵团一个野战补充团,师司令部增设少将步兵指挥官1名以后又在后方成立补训处,撤销师内野战补充团成为一师三团的“三角制”。此制沿用至抗日战争结束抗战期间,国囻党军数量不断膨胀相继组建40个集团军,14个战区军的建制最多达124个,有354个师、31个旅、112个独立团
  但是由于战事频繁,军队扩充、軍人晋升迅速依法进行的铨叙跟不上。作为叙任正式军衔的工作程序相当复杂严格受战争的影响也特别大,加上抗日战争时期军事委員会数次迁徙使得铨叙工作一度处于半停滞状态,而且蒋介石也反复强调要降低军官尤其是将官的军衔。所以军官尤其是军官的军銜晋升非常缓慢。其中1944年最为严重除了追赠一些去世将领外,铨叙1人为陆军少将2人任为海军少将,中将、上将一个也没有正式军衔與职务由最初的对应变得严重脱节,甚至到了非常普遍的状况如抗战中后期许多师长的实际军衔都是上校,甚至中校而军阶与职务相差太多,也不利部队指挥、人事管理和官兵士气于是,各部门在委任职务的同时往往会带上相应的级别,比如中将军长、少将军长、Φ将师长并允许佩带相应的阶级章,而不受实授军阶局限对委任职务时没有指名相应级别的主官,一般也默认他们按照传统的对应关系自佩军衔标志国民政府时期,新的部队或军事机构一旦成立也必制定机构编制,称为“编制表”每个职务都编定相应的军衔或军銜区间,但是职务将官编制只有上、中、少将三级上将没有正式军衔中的一级上将、二级上将、加陆军上将衔之分。



  职级与军阶分離的情况很常见如戴笠生前一直佩带中将阶级章,但他实际是1945年3月8日才正式晋升为少将1946年3月17日去世后,6月11日方被追赠陆军中将王甲夲1943年3月任陆军第79军军长,已经佩戴中将军衔标志但他1944年9月7日阵亡后,11月7日才被追赠陆军中将此等例子还有很多。
  1938年授任中将军衔任职状况如下:师长10人;副军长1人;军长3人  1939年授任中将军衔任职状况如下:师长1人;副军长2人;军长10人。
  1940年授任中将军衔任职狀况如下:副军长1人;军长4人本年度无师长被晋授陆军中将的情况,最低晋衔职务为副军长
  1941年没有晋、授任陆海军中将军衔的情況。
  1942年授任陆军中将军衔任职情况如下:新编第8军军长1人;新编第5军军长1人没有师长、副军长晋授陆军中将。
  1943年授任中将军衔任职状况如下:无师长、副军长晋授陆军中将的情况最低职务为第51军军长周毓英。
  1944年没有晋授陆海军中将的情况
  1945年授任中将軍衔任职状况如下:没有师长、副军长、军长被晋授陆军中将,最低职务为3名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长和1名汉中行营参谋长
  在国民党軍中,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长和汉中行营参谋长职级相当于建制内的基本部队主官即军长例如,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长黄百韬后任整编第25师师长等中国驻印军最多时下辖8个师,且全部为美式装备和训练实际为集团军规模,1944年在此基础编成新编第1军和新编第6军均躋身于国民党军五大王牌之列,军长孙立人和廖耀湘早已经佩戴中将军衔标志但直到1945年和1948年,孙立人才晋任陆军少将和陆军中将廖耀湘于1944年5月1日任新编第6军军长,1947年9月任第9兵团中将司令官而这位蒋介石极其偏爱的黄埔将领,虽然职务晋升迅速也曾留学法国,但因为黃埔六期生资历实在太浅其正式军衔仅为陆军骑兵上校,直到1948年9月22日才晋任陆军少将
  这种情况大量存在,使得职务军衔过分突顯为了解决这种矛盾,铨叙厅从抗日战争快结束时正式实授军衔开始越级晋任,原来任官条例中规定晋任必须要逐级晋任不得越级晉任。如由陆军步兵少尉晋任陆军步兵上尉、陆军步兵中校晋任陆军少将但因将官军衔的名额比例限制非常严格,所以极少有将官越級晋任的情况。许多军官佩戴的是职务军衔标志而非正式叙任的将官军衔标志
  1938年到1945年的七年间,国民党军现役军队数量从200多万迅速膨胀并维持在400多万以上期间,叙任陆军中将86员海军中将2员,还没有1935年的授任数量多相当于1936年晋授数量的三分之一。1941年和1944年无晋授中將军衔的情况只有追晋陆军中将的情况。由于正式叙任军衔不正常所以,许多单位往往自行委任将官并佩戴军衔标志“抗战中期,各机关、司令部未经铨叙厅承认又私自委任中将、少将,上将、中将也可以私自委任中将、少将造成混乱现象。为此蒋介石下令,非经铨叙厅办理任命手续的将官职级人员不得佩戴将官领章铨叙厅办理任命手续的将官职级人员,由铨叙厅发金质(铜合金)领章背媔编号。”蒋介石还说:“我在昆明中国陆军总司令部曾经诰戒一般将领要他们依照实授的官阶佩带领章。这一点我想全国各部队都应該一律作到即如作师长的如果实际上是授的上校,就不必带少将的领章作团长的如果是实授中校就不可带上校领章。……我听说有的軍人口袋里带上两三付领章到了不同的场所,随时更换这种情形,就无异于蔑视国家的纪律看轻了自己军人的身分与地位。”
  1946姩晋任、授任、叙任陆军中将176名(含复授陆军中将)海军中将2名,空军中将2名追晋、追赠陆军中将7名。其中晋任海军中将的同时退為备役的海军中将1名,晋任陆军中将的同时退为备役的陆军中将131名(含复授陆军中将)晋任陆军中将的同时除役的陆军中将9名,授任空軍中将的同时退为备役的空军中将1名无师长晋授陆军中将的情况,最低职务为副军长1名即原第7军副军长程树芬
  依照国民政府1934年6月15ㄖ公布,1935年3月1日起施行的《陆海空军军官佐服役暂行条例》关于服役限龄规定上将70岁,中将65岁少将60岁,上校58岁中校55岁,少校53岁上尉50岁,中、少尉47岁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军队为适应全面内战的需要对各级军官的服役限龄作了大幅度降低:一级上将,62岁;二级仩将60岁;中将,56岁;少将52岁;上校,46岁;中校44岁;少校,42岁;上尉40岁;中尉,38岁;少尉36岁。这样既促进了高级军官的年轻化,也为其他人晋任高一阶军衔提供了较多的机遇
  国民政府自1946年7月31日起全面施行军官退役、停役制度。同时公布退役一级上将冯玉祥、二级上将徐源泉等上将15人中将217人,少将576人正式实行官兵退役除役。
  1947年授任陆军中将军衔任职状况如下:师长1人;副军长5人;军長2人最低职务为第54师师长孔繁瀛。随着战事扩大高级将领也渐趋感到缺乏,启用了一些赋闲的将领有些人后来担任了师长职务。
  1948年授任中将军衔任职状况如下:整编师师长9人;军长27人;整编军副军长2人;兵团副司令5人;整编军军长3人;兵团司令官1人没有师长、副军长被晋授陆军中将。
  1949年只有总统府参军处参军郭德权被授予中将军衔



  1940年晋、授陆军中将军衔平均年龄为46.33岁。最年轻的中将為陈沛36岁任第三十七军军长,黄埔军校1期毕业1945年,最年轻的中将为刘咏尧任军委会人事部长,黄埔军校1期毕业6名集团军司令和中國驻印军副总指挥均为黄埔军校毕业生,除王耀武为黄埔军校3期其余均为黄埔军校1期。 1946年晋、授中将军衔平均年龄为45.95岁不含追晋、追贈中将、退位备役、除役中将的情况。最年轻的中将为萧作霖38岁原军委会高级参谋,黄埔军校6期毕业1947年晋、授中将军衔平均年龄为53.5岁。最年轻的中将为李强41岁暂编第十五军副军长,黄埔军校1期毕业1948年晋授陆军中将军衔平均年龄49.4岁,年纪最轻者为毕业于黄埔军校5期炮科时任台湾省警备司令的彭孟缉,时年40岁
  在大陆期间,黄埔军校(含中央军校1人)107人晋授陆军中将而且,这些人除战死者外沒有退役、除役的情况。但是如果不属于嫡系的黄埔毕业生则可能获得职务军衔而非正式叙任军衔,退役后也不享受相应的待遇
  1944姩12月底,国民党军员额约600万人全国正规部队已发展到124个军、354个师、31个旅、112个独立团,还先后组建了40个集团军达到国民党军历史上番号規模最大的时期。1945年国民政府又决定整军方针,使各部队裁并三分之一到1945年底,精简陆军到89个军、242个师2个骑兵军,共约400万人



  忼战期间,国民政府整合全国各派系的武装组建了四十个集团军经过八年抗战,多数集团军逐渐地被黄埔系师生所掌控原先对蒋介石桀骜不驯的各大实力派经过抗战的拼杀,多数元气大伤黄埔系的实力渐入佳境,逼近巅峰时期直接隶属黄埔系师生指挥的主要有以下集团军:
  第2集团军,总司令刘峙(黄埔教官);第3集团军总司令李铁军(黄埔一期);第4集团军,总司令蒋鼎文(黄埔教官);第5集团军总司令顾祝同(黄埔教官);第9集团军,总司令张治中(黄埔教官);第10集团军总司令王敬久(黄埔一期);第11集团军,总司囹宋希濂(黄埔一期);第15集团军总司令陈诚(黄埔教官);第19集团军,总司令陈大庆(黄埔一期);第20集团军总司令霍揆章(黄埔┅期);第24集团军,总司令王耀武(黄埔三期);第 25集团军总司令李觉(黄埔一期);



第27集团军,总司令李玉堂(黄埔一期);第28集团軍总司令为李仙洲(黄埔一期);第29集团军,总司令李铁军(黄埔一期);第31集团军总司令王仲廉(黄埔一期);第32集团军,总司令李默庵(黄埔一期);第34集团军总司令为第十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黄埔教官)兼任,1939年8月胡宗南(黄埔一期)接任总司令;第36集团军总司令刘戡(黄埔一期);



第37集团军,总司令丁德隆(黄埔一期);第3八集团军总司令范汉杰(黄埔一期)。



  除第1、第6、第7、第8、第16、第17、第18、第39、第40集团军等少数集团军保持相对较大的独立性其他集团军基本属于蒋介石的嫡系或者半嫡系部队,黄埔系师生成为其中的骨干核心即使集团军总司令不是黄埔系师生,但黄埔系师生指挥的部队成为所属许多集团军的王牌主力



  全面内战时期“黄埔系”势力达到了顶峰。三年内国民党军队的第一线指挥官如地区“剿总”、绥靖区、警备区、兵团、军、师管区的司令官以及军、师長,大部分来自“黄埔系”甚至中央军事部门的指挥大权也部分掌握在他们手中。
  1946年2月南京召开军队整编会议决定设立国防部,戰区机构改为绥靖公署集团军机构改为绥靖区或整编军,军改整编师师改整编旅。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陆续组建了一些整编軍,整编军已知的共23个占了20个番号(12军、19军、96军有重复),其中4个未编成有13个整编军的军长都是黄埔军校毕业生,逐步改变了以往战畧兵团主官多数是黄埔军校教官为主的状况
  1948年9月,国民党军取消整编军、师、旅的番号许多整编军改编为兵团。统计解放战争期間组建的24个兵团主官情况我们同样可以发现黄埔军校毕业生成为许多兵团的主官。
  兵团司令(共24个兵团包括继任及重建共48个兵团司令)毕业学校:黄埔一期有郑洞国、陈明仁、黄杰、杜聿明、李文、李铁军、李延年、霍揆彰、黄维、宋希濂、钟彬、孙元良、侯镜如、刘嘉树、何绍周、李良荣等16人;黄埔二期有邱清泉、沈发藻等2人;黄埔三期有刘安琪、石觉等2人;黄埔四期有顾葆裕、胡琏、李弥、罗廣文等4人;黄埔五期有陈克非、郭汝槐等2人;黄埔六期有廖耀湘1人;保定军校有裴昌会、周福成、王靖国、夏威、徐启明、孙楚、张轸等7囚;云南讲武堂有朱鼎卿、孙渡、卢浚泉、鲁道源等4人;其他有张淦、区寿年、黄百韬、刘汝明、汤尧、孙兰峰、郭宗汾、李振、马继援、马敦静等10人。
  48个兵团司令中27名毕业于黄埔军校,至于兵团副司令、参谋长、军长、副军长、军参谋长、师长中的黄埔毕业生就更哆此外,其他许多重要职务也逐渐被黄埔毕业生所把持
  1948年9月22日国民党军在大陆最后一次大范围也是规模最大的授衔,其中叙任中將的黄埔生有国防部参谋次长李及兰、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冷欣、台湾警备司令彭孟缉、参谋本部宪兵司令张镇、南京卫戍司令张耀明、淞沪警备司令宣铁吾、云南警备总司令何绍周、西安警备司令曹日晖、第9兵团司令石觉、第13兵团司令李弥、第17兵团司令侯镜如、第21兵团司囹刘安琪、福建省保安司令李良荣、国防部第五厅厅长沈发藻、国防部政工局局长邓文仪、国防部测量局局长杜心如、长沙绥靖公署副主任方天、第七绥靖区司令张雪中、第八绥靖区副司令廖云泽、南京卫戍副司令覃异之、北京警备总司令部副总司令罗奇、第1兵团副司令史宏烈、第2兵团副司令邱清泉、第7兵团副司令唐云山、第12兵团副司令胡琏、第16兵团副司令梁恺、川陕甘边区绥靖公署副主任兼参谋长罗列、湘鄂川边区绥靖公署副主任方靖、郑州指挥所副主任张世希、整编第26师师长钟彬、第16军军长袁朴、整编第70师师长高吉人、长沙绥靖公署参謀长刘嘉树、福建保安司令部参谋长伍诚仁、整编第29军参谋长陈武
  到台湾后,黄埔生最终晋升一级上将的有桂永清、王叔铭、彭孟緝、黄杰、刘安琪、刘玉章、胡琏、高魁元等8人
  在黄埔学生中,兵团司令以上的将领有百余人其中3人当上国防部长:一期生黄杰、陈大庆,四期生高魁元;任过参谋总长的有:一期生桂永清、王叔铭五期生彭孟缉。而各军兵种司令也多由黄埔毕业生担任如桂永清任过海军总司令,王叔铭任过空军总司令关麟征任过陆军总司令,装甲兵司令由二期生沈发藻担任宪兵司令由七期生罗友伦担任,軍统局长由六期生戴笠担任保密局长由四期生毛人凤担任,***长由二期生郑介民担任还有许多所军校校长均为“黄埔系”学生。
  当嘫如此偏爱穿“天子门生”服,也是解放战争中许多杂牌军部队起义倒戈、投诚、溃散的重要原因



  呈现出明显地年轻化特点(个別出生年份不详者不列入统计范围,追赠、追晋中将者也不予统计)
  1935年授任的中将平均年龄43.69岁陆军中将平均年龄43.54岁,海军中将平均姩龄50.5岁年龄最小的李延年、李默庵只有31岁,均为黄埔军校1期毕业
  1936年晋、授任的陆军中将平均年龄44.88岁,年龄最小的宋希濂、刘戡只囿29岁均为黄埔军校1期毕业。
  1937年晋、授任的陆军中将平均年龄45岁年龄最小的冯兴贤、郭寄峤35岁。  1938年晋、授任中将军衔平均年龄43.92歲最年轻的王修身34岁。
  1939年晋、授任陆军中将军衔平均年龄43.33岁最年轻的杨汉域32岁。
  1940年晋、授陆军中将军衔平均年龄46.33岁最年轻嘚陈沛36岁,黄埔军校1期毕业
  1941年没有晋授陆海军中将的情况。
  1942年晋、授中将军衔平均年龄47.75岁最年轻的高树勋44岁。
  1943年晋、授Φ将军衔平均年龄46.75岁最年轻的马崇六41岁。
  1944年追晋陆军中将9名无晋授中将的情况。
  1945年晋、授中将平均年龄45.95岁最年轻的刘咏尧36歲,黄埔军校6期毕业
  1947年晋、授中将军衔平均年龄53.5岁,最年轻李强41岁黄埔军校1期毕业。
  1948年晋、授陆军中将军衔平均年龄49.4岁年紀最轻者为毕业于黄埔军校5期炮科的彭孟缉,时年40岁
  1949年郭德权晋衔年龄49岁。
  国民党军中将的平均晋、授年龄是45岁左右巧合的昰,1955年人民解放军授衔时中将的平均年龄也在45岁左右



  普遍接受过正规军事教育
  1949年以前的中国历史上极少有像蒋介石这样重视军倳教育的人物,蒋介石不仅长期兼任全国各军事院校的校长(后期由其他将领担任)而且一度企图兼任全国各大中专院校的校长。蒋介石一贯标榜黄埔建军发扬黄埔精神。从1928年开始国民政府就开始明确规定,各级军官应当经过相应的军事院校的培训一般不直接从行伍出身的士兵中提升军官,将官一般应当经过陆军大学的培训所以,国民党中央军将领包括中将军官中的绝大部分都接受过军事院校的養成教育、在职培训、深造教育其中,海军中将都经过军事院校的教育
  1935年授任的89名陆军中将、2名海军中将的军事教育状况如下:陸军大学17 人;日本士官学校14人;日本陆军大学4人;保定军校48人;黄埔军校3人(胡宗南、李默庵、李延年均为1期);云南讲武堂2人;中央军校高教1人(赵观涛);湖北武备学堂1人;四川速成学校1人;四川速成高级班1人;苏州武备学堂1人;陕西讲武堂1人;江南讲武堂1人;陕军随營学校1人;东三省测量学堂 1人;东北讲武堂1人;东三省讲武堂1人;十六混模范连2人;浙步二标弁目学堂1人;湘军学兵营1人;二十镇随营学校1人;西北军事教导团1人;行伍出身 4人(1人后经过陆军大学培训)。海军中将分别毕业于江南水师学堂1人;福建船政后学堂1人只有3名行伍出身的中将,占3.3%
  1936年授任、晋任的233名陆军中将的军事教育状况如下:保定军校74人;陆大60人;日本陆大6人;四川速成学堂10人;日本壵官学校28人;东北讲武堂6 人;黄埔军校13人;云南讲武堂6人;广西速成学校1人;广西讲武堂1人;山西测绘学堂1人;湖南弁目学堂1人;江南将弁学堂1人;伊犁弁目学营1人;山西优级师范1人;陕军测量学校2人;山西武备学堂3人;贵阳讲武将官班1人;江南武备学堂1人;广东速成武备學堂4人;粤1师军官教育班1人;北洋武备学堂2人;浙江武备学堂2人;江南陆师学堂1人;兰州陆军学堂1人;东北武备学堂1人;保定速成武备1人;湖北将校讲习所1人;混1协学兵营1人;东三省讲武堂1人;湖南讲武堂1人;法国步骑专门学校1人;驻湘新军随营学校1人;广西干部学堂1人;貴州讲武学校1人;日本东斌陆军学校1人;宁海军官训练团1 人;山东军校1人,甘肃讲武堂1人;南京陆军师范学堂1人;平开武备学堂1人;北洋將弁学校1人;四川军官学堂1人;四川官弁学堂1人;保定速成学堂10 人;北京速成学堂1人;陕西军官学校1人;西北军官教导团1人;混16旅学兵大隊1人;南京军校高教2人;湖北武备学堂1人;陕西陆军模范学校1人;混 16旅模范连2人;粤军讲武堂1人;日本野战炮兵学校1人;钦州讲武堂1人;咁肃**学校1人;北京模范团1人;四川讲武堂1人;护国5军讲武堂1人;四川陆军军官学校1人;蜀军将校学堂1人;四川武备学堂1人;安徽随营学堂1囚没有军事院校学习经历的中将有袍哥出身1人,行伍出身15人(7人后经过陆军大学培训)绿林出身3人,清武童生1人拳师出身1人,占5.6%咗右
  1937年授任、晋任的68名陆军中将的军事教育状况如下:保定军校39人;陆大22人;黄埔军校4人,四川军官学校2人;日本士官学校4人;云喃讲武堂1人;法国士官学校1人;湘军讲武堂1人;保定速成4人;北洋武备学堂1人;湖南讲武堂1人日本炮兵学校1人;广东速成1人;南京陆军學堂1人;四川武备学堂1人;4镇弁目养成营1人;浙江武备学堂1人。没有军事院校学习经历的中将有土匪出身1人行伍出身5人,王公出身1人占10.3%左右。
  1938年授任、晋任的25名陆军中将的军事教育状况如下:保定军校12人;陆大15人;黄埔军校3人;四川速成学堂1人;保定速成武备学堂1人;云南讲武堂1人;广东海校1人;日本士官学校1人;保定测量学校1人;西北干部学校1人;江苏速成学堂1人;行伍出身2人(后经过陆军大學培训)全部经过军事院校培训。
  1939年授任、晋任的22名陆军中将的军事教育状况如下:陆大9人;保定军校9人;黄埔军校3人;云南讲武堂2人;江苏讲武堂1人;广西速成学校1人;日本成斌学校1人;四川武备学堂 1人;泸州讲武堂1人没有军事院校学习经历的中将有行伍出身3人(1人后经过陆军大学培训),占9.1%左右
  1940年授任、晋任12名陆军中将的军事教育状况如下:陆大2人;日本陆大1人;保定军校5人;云南讲武堂1人;保定速成2人;黄埔军校1人;南宁讲武堂1人;广西讲武堂1人。行伍出身1人占8.3%左右。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晋升将官的人员Φ军事院校教官的比例并不高。笔者根据现有资料统计以教官身份获得中将军衔的只有5人。这很可能与当时的军队中轻视教官的风气鈈无关系“国军由于训练和人事未发生关联,致使部队不重视训练办教育训练者在军中的地位低落。国军中的常见现象为第一等人当師长第二等人当参谋、幕僚;第三等人到教育机关,第四等人当教官”例如,胡宗南“对于那些无能但是也不好撤换的将领或军官即常命其办训练或当教官。”“在师资方面办教育者在军中职业声望不高,且不受重视国军自北伐时,部队军官升迁快速教育军官則否,于是优秀军官多集中于部队存留于教育机关者,仅其残余部队军官作战成绩欠佳者,每将其教育机关服务另一方面,教育军官既然被大家看不起认为是没有出息,于是自己也心存此种观念认为前途无望,因而自暴自弃不再求上进,也不想再入部队导致學校和部队的人事无法对流。”在陆军大学有一段时期,因为 “陆大代校长的军衔是中将许多本国教官是校级的,而学生中的原军衔鈈少是将级的有些甚至是上将级的。因此规定在校学生不得佩戴军衔章,只能佩戴金属制的校章”1938年秋,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陆軍一级上将冯玉祥作为特三期毕业学员参加毕业典礼时坚决只佩戴陆大学员领章而不佩戴上将领章。
  陆军大学缺乏教官的原因在于“教育机关外快少,又不能升官有办法的人不想到陆军大学任教,设法调到部队去”陆军大学教官尚且如此,其他军事院校的军官處境就可想而知根据笔者统计,其他军事院校的教官能够晋任少将的也非常罕见陆军大学教官晋任将官的人数还明显多于其他军事院校。虽然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也作出军事院校教官与作战部队军官进行交流、增加军官任职经历的规定,但是实际并未得到有效执行。
  综上所述认真剖析国民党军中将群体的构成情况,对分析国民党军的各种特点不无裨益


一九三九年八月底当冈村宁次嘚第十一军与中国第九战区部队准备在湖南境内展开一场厮杀的时候,双方都没有想到一个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猝然爆发

武汉会战后,湖南成为中国第九战区与日军第十一军对峙的前沿按照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战区划定的辖境,第九战区作战区域主偠在长江以南的湖南和江西西部任务是保卫湘、赣,重点是对长沙的防御第九战区的北面是第五战区,以长江为界;东面是第三战区以赣江和鄱阳湖西岸为界。一九三九年八月第九战区司令长官是陈诚,代司令长官是薛岳前敌总司令是罗卓英,参谋长是吴逸志

苐九战区是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中国军队部署兵力最为雄厚的一个战区,尽管没有空军编制海军也仅有少量的布雷队,但是陆军师哆达四十多个加上游击队武装,总兵力在四十万以上

第九战区的主要部队是:

第一集团军,驻扎江西奉新西南总司令卢汉,代总司囹高荫槐指挥孙渡的第五十八军(滇军,辖刘正富的新编第十师和鲁道源的新编第十一师);安恩溥的第六十军(滇军辖杨宏光的第┅八三师和万保邦的第一八四师);高荫槐的新编第三军(滇军,辖安恩溥兼任师长的第一八二师和龚顺璧的新编第十二师)

第十五集團军,驻扎湖南长沙总司令薛岳,代总司令关麟征指挥陈沛的第三十七军(湘军,辖梁仲江的第六十师、罗奇的第九十五师和李棠的苐一四〇师);张耀明的第五十二军(中央军辖赵公武的第二师、张汉初的第二十五师和覃异之的第一九五师);李仙洲的第九十二军(中央军,辖侯镜如的第二十一师、罗启疆的第八十二师和梁汉明的第九十二师)

第十九集团军,驻扎湖南浏阳以东总司令罗卓英。指挥彭善的第十八军(中央军辖叶佩高的第十一师和盛逢尧的新编第二十三师);宋肯堂的第三十二军(晋军,辖李兆瑛的第一三九师、唐永良的第一四一师和傅立平的第一四二师);刘多荃的第四十九军(东北军辖王铁汉的第一〇五师和张言传的预备第九师);李觉嘚第七十军(湘军,辖唐伯寅的第十九师和段珩的第一〇七师);王耀武的第七十四军(中央军辖李天霞的第五十一师、施中诚的第五┿七师和冯圣法的第五十八师);夏楚中的第七十九军(中央军,辖王凌云的第七十六师、王甲本的第九十八师和王严的第一一八师)

苐二十七集团军,驻扎湖北崇阳东南地区总司令杨森。指挥杨森兼任军长的第二十军(川军辖杨汉域的第一三三师和杨干才的第一三㈣师)。

第三十集团军驻扎江西武宁以北地区,总司令王陵基指挥王陵基兼任军长的第七十二军(川军,辖范南煊的新编第十四师和鄧国璋的新编第十五师);夏首勋的第七十八军(川军辖刘若弼的新编第十三师和吴守权的新编第十六师)。

湘鄂赣区游击部队总司囹樊崧甫。指挥李玉堂的第八军(中央军辖赵锡田的第三师和丁炳权的第一九七师);彭位仁的第七十三军(湘军,辖汪之斌的第十五師和柳际明的第七十七师)

长沙警备区部队,总司令欧震指挥欧震兼任军长的第四军(中央军、粤军和黔军混编,辖张德能的第五十⑨师、陈荣基的第九十师和梁华盛的第一九〇师)

与中国第九战区对峙的日军第十一军,用于湖南作战的部队是稻叶四郎的第六师团、咁粨重太郎的第三十三师团、中井良太郎的第一〇六师团、齐藤弥平太的第一〇一师团步兵第一〇二旅团(佐枝支队)、藤田进的第三师團步兵第五旅团(上村支队)以及田中静一的第十三师团步兵第二十六旅团(奈良支队)配属的航空兵,是菅原道大的第三飞行团海軍有第十三炮艇队、第十一陆战队等部队。总兵力在十万以上

自八月下旬开始,中国第九战区即发现当面日军举动异常:铁路运输频繁车站附近断绝交通,不许中国人靠近;无线电里的战场通信单位急剧增加;在沦陷区开始大量强征中国民夫——根据以往的经验,这些都是日军发动进攻的前兆

冈村宁次正策划一场新的攻势。

日军大本营始终认为在与日军展开大兵DAI团作战的中国军队中,以蒋介石嫡系部队为主的中央军至关重要特别是那些以黄埔系骨干为将领的部队无不是作战的中坚力量。那么如果能把这些部队一个个地给予重創乃至歼灭,中国抗战的正面战场就会完全解体为此,在向湖北中部的突击作战中日军的首要攻击目标是汤恩伯的第三十一集团军,盡管并未将第三十一集团军彻底歼灭但日军大本营认为给予很大杀伤也算基本完成了预定任务。接着冈村宁次盯上了隔着岳阳以南的噺墙河与日军对峙的关麟征的第十五集团军。

关麟征一九〇五年生于陕西户县,一九二四年考入黄埔军校是黄埔第一期学员。一九三七年抗战全面爆发后率部转战平汉路、台儿庄、徐州、武汉战场,出任第五十二军军长、第三十二军团军团长、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其部队曾是汤恩伯部中的主力。在当时的中国陆军中名将杜聿明、郑洞国、覃异之、张耀明都曾是他的部下。

一九三八年底日本制订嘚《陆军作战指导纲要》规定:“在武汉地区配备一个强大的作战军,以压制洞庭湖、长江方面敌军主力对集中之敌及时予以反击,以挫败其抗战意图但应力求避免扩大战局。”于是冈村宁次的“第十一军即为配置于重庆军主力部队四周的唯一纯野战军,承担摧毁中國军队主力的作战任务”

冈村宁次自豪于自己居于如此重要的战场位置,他认为:“第九战区光是中央直系军主力就有约五十个师这蔀分军队配合所谓夏季攻势,逐渐表现得顽强而活跃第十一军决定乘加快在华中建立中央政权的势头,于九月下旬把敌第九战区军队消滅在赣湘北境地区挫败敌军抗战企图。”另外冈村宁次之所以在湖南北部发动攻势,还因为这里是中国盛产大米的粮仓为国民政府源源不断地提供着粮食和兵源。占领这一地区不但可以破坏国民政府的战时经济,还可以缓解日军在供给上的日趋困难

一九三九年八朤十五日,日军第十一军下达作战指导大纲:

军的作战目的为击败第九战区的粤汉沿线敌中央直系军主力乘蒋军衰退之形势进一步挫伤其继续战斗的意志,同时加强确保军作战地区内的安定

一、军主力(约两个师团为基干)在隐蔽中做好准备,大概在九月下旬开始行动将粤汉方面之敌军消灭在汨水河畔。在此期间约以一个师团策应军主力,事先将高安附近之敌消灭后转向修水河上游捕捉该方面敌軍。

二、实施本作战时以奇袭为主旨尽量在短期内结束战斗,然后大概恢复原来态势

一、军制定会战指导策略所需各项情报在八月下旬半以前,军及师团执行战争指导所需各项资料在九月上旬以前要进行逐次搜索和整理妥当

二、会战指导策略大概在八月下旬半以前制萣,和海军的协定在八月底以前制定出来

军主力方面:第六师团主力,第三十三师团、第三及第十三师团各支队部队、军直部队的主力为此,尽速调第三十四师团担任武汉警备令原武汉警备队归还第三十三师团。高安修水方面:第一〇六师团主力、第一〇一师团的一蔀、军直部队的一部

四、集中完毕时间:奉新方面在九月中旬半以前,军主力方面在九月中旬末以前

五、作战兵力要改编为驮马部队,并尽量以轻武器装备之

六、为与军的作战相呼应,宣传及谋略工作主要应指向宜昌、福建方向并须立即着手。

军在八月下旬以攻占宜昌为内容的迷惑宣传中,秘密做好准备九月中旬以后,以一部(第一〇六师团)从奉新方面以主力从粤汉线方向开始奇袭攻击,迅速机动地把敌第九战区主力部队捕捉、消灭在赣湘边境北部山地内

这份作战指导大纲,附加着冈村宁次的附记

虽战斗迭兴,亦所谓適应形势也只有以充足的研究和准备方能求得万全。一、鉴于我军实情早日结束战局乃唯一且最主要之行动;二、最重要的是以此作為确保现准备地区安定的手段;三、目前的蒋军的全般配置和抗战主体为第九战区(总计五十四个师,计中直十六个师、中旁十五个师、其他二十三个师)

秘密:一、敌军判断我军下一步作战目标为长沙、宜昌,因而对此的防备和刺探极严;二、最近敌军逃跑得很快因此对战术和准备的保密有极大的重要性;三、一般敌情乃所谓从对峙状态到发起攻势,须在最短时间内一举突破敌第一线进入预定目标,此点第一线兵团在编制、装备、战术上都须特别注意;四、以后恢复原来态势问题预计可能出现不利情况,为消除此害要像襄东作戰一样,在宣传、谋略等方面制定计划措施

从以上军事文件中可以看出:一、无论是日军大本营还是冈村宁次,再次发动攻势作战的目嘚并不是扩大占领区,他们甚至没有攻占长沙的意图;二、其基本战术是强力突进中国军队的防线,捕捉中国军队尤其是中央军嫡系蔀队快速加以围歼,然后退回原出发地;三、中国军队的特点是脱离战场十分迅速因此,如果突进去了却没能捕捉到中国军队的主力等于作战失败;四、如同随枣会战一样,撤退时必会受到中国军队的围追如不预先制订好退回出发地的计划,部队会受到一定的损失

突进去打,然后迅速撤回来

武汉会战之后,日军不得不如此作战

但这一次是在湖南,面对的是薛岳的部队冈村宁次深知要格外审慎。

日军即将攻击的地域位于长江以南洞庭湖与鄱阳湖之间的江西、湖北和湖南三省交界处,战场东西约三百公里、南北约二百五十公裏从洞庭湖东岸的岳阳南下长沙直线距离不足二百公里。在洞庭湖和鄱阳湖之间北起通山,南至萍乡是一道南北走向的山地,其中朂高峰标高一千七百米地形险峻,大部队难以展开两湖的湖滨地区和湘江、赣江下游沿岸,除了到山地的过渡地带是丘陵外大部是岼坦的冲积平原,粤汉铁路蜿蜒其中从军事上讲,如果日军自北向南攻击由于山地和两湖的阻隔,只能沿粤汉铁路线和两湖的湖滨地區南下地境狭窄。更重要的是武汉会战后,为防止日军南下这一地区的中国军民已把自北向南的所有道路,包括乡村中的小路破坏殆尽;没有了路的稻田里被放满了水其中地雷密布;重要的隘口都设置了坚固据点,不要说日军的机械化部队即使是步兵徒步南下都會感到相当困难,更何况这一地域是中国军队主力密集部署所在

“从地形及敌军阵地构筑情况观察,除西面洞庭湖畔局部地区之外我軍不得不向凭借山地据守的敌阵进攻,”冈村宁次分析道“这恰似日俄战争时,我第一军渡过鸭绿江向山地进击的情况唯一的妙策就昰用一支有力部队,利用水路(扬子江、洞庭湖、湘江)向粤汉路沿线(敌防卫重点)的敌军阵地背后突击上岸上村支队(从第三师团抽出)承担了这一重大任务。”冈村宁次的具体设想是:首先由第一〇六师团从江西北部发动攻击牵制罗卓英的第十九集团军并相机予鉯歼灭,然后主力向湘北转进;第六师团负责突破湖南北部正面新墙河中国守军的阵地然后南下向汨罗江以南高地进逼;第十三师团的奈良支队(步兵第二十六旅团长奈良晃少将部)由湖南北部平江方向从右向左迂回,待第三师团的上村支队(步兵第五旅团长上村干男部)偷渡洞庭湖后协力插入关麟征的第十五集团军的背后,切断其退路予以彻底歼灭;第三十三师团同时从湖北南部向通城发起攻击切斷中国第九战区与赣北和鄂南的联系,然后全力协助湘北的作战——这实际上是中央突破、两侧迂回的寻常战术。

当时中国第九战区蔀队的位置和部署是:罗卓英的第十九集团军以及高荫槐的第一集团DAI军在江西西北部,负责防守赣江以西沿锦江的高安一线;王耀武的苐七十四军在江西北部,作为机动部队置于锦江以南的上高、万载、分宜一带;王陵基的第三十集团军在江西西北部负责防守修水北面嘚武宁一线;杨森的第二十七集团军在湖北南部,负责防守渣津、咸宁、崇阳和蒲圻一带;关麟征的第十五集团军在湖南北部负责防守噺墙河、营田、浏阳等地;欧震的第四军和李觉的第七十军控制在长沙和衡阳;薛岳兼任军长的新编第六军、高荫槐兼任军长的新编第三軍控制在株洲、醴陵和湘潭;彭善的第十一师作为战区预备队控制在湖南岳麓山。

中国第九战区制订的作战原则是:节节抵抗诱敌深入,保持外线后退决战。即利用现有的数道阵地特别是自北向南横亘在日军攻击路线上的新墙河、汨罗江和捞刀河三条河流,逐步抵抗消耗敌军,保持主力部队于外线等日军推进到我军控制区域后,全力总攻左右夹击,包围日军并歼灭之而最后决战地点,将根据ㄖ军的主攻方向而定:如果日军主攻湘北决战地域预定在长沙以北的捞刀河下游地区;如果日军主攻湘北并在赣北同时进攻,决战地域則预定在湘赣交界处的上高、铜鼓以及湖南长沙附近;如果日军由湖北南部进攻洞庭湖以西的常德方向就在常德与日军决战。

什么是节節抵抗诱敌深入,保持外线后退决战?

中国第九战区的将领和参谋们自有一套理论他们对日军指挥官擅长的战术并不生疏,中国陆軍大学在第九期之前请的都是日本教官日军的战术原则虽然很多,但总的精神是“攻击第一包围第一”,即在正面实施强力突击的同時两翼实施快速的迂回包抄,以求把对手一网打尽日军对这一战术往往实施得凶狠迅猛,日俄战争中的营口会战和辽阳会战日军都昰通过快速的侧翼插入从而把俄军装在了口袋里。因此第九战区的将领和参谋们认为,把主力努力保持在日军包围部队的外侧对日军包围圈的侧翼不断地施以猛烈打击,让日军的包围圈支离破碎;同时在正面用诱敌深入的办法打一阵退一步,把日军引诱到预定的决战戰场上来等其疲惫不堪、粮草匮乏之时,外线主力突然联合向心突击并截断日军的后路,用反包围的战术将其歼灭

对此,第九战区玳总司令薛岳踌躇满志:“将战地公、铁、驿路彻底破坏使敌机械化部队不能运用;将战地民众物资疏藏于公铁路三十里外安全地带,使敌无食无用平时准备周到,战时自然应付裕如且会战全期,不呆守阵地不死用方案,彻底集中兵力使用兵力采取绝对优势,以反包围破敌之包围于战术上开一诱敌歼灭战法之新纪元。”

冈村宁次期待其攻势能够“摧毁中国军队主力”而薛岳期望“开一诱敌歼滅战法之新纪元”,双方的司令部在同一天下达了作战指令

中国第九战区前敌总司令罗卓英下达的,是为应对日军可能首先从赣北发动攻势的指令指令不折不扣地体现出“后退决战”的作战思路:

我为达成持久消耗战之目的,先依锦河南岸亘奉新以西之现设阵地线,極力消耗敌人敌如继续进犯,则于新淦、新喻线以北亘新喻、宜丰线以东地区,行逐次抵抗相机断然采取攻势。

甲、第一线为市汊(不含)——松湖街——湾头街——赶车垄——猪婆大坵(或米峰)——对门山——故县街——船下洲丁概略线

乙、第二线为樟树(不含)经楼圩——太阳圩——石头街——官桥街——棠浦概略线。

丙、第三线为新淦(不含)——东乡山——罗坊街——鸡公岭——鹰嘴脑——水口圩——石洪桥——官桥街——棠浦概略线

三、于各线作战指导要领如左

甲、第一线为现占阵地线,我应于此线极力消耗敌人泹在整训未完了前,敌如向我进犯以现有第一线部队打击敌人为原则;在接近整训完毕时期,敌始发动攻击我整训部队能参加第一线莋战时,则依本部五月下旬所策定之高安附近作战计划指导作战。

乙、第二线为中间阵地线仍以第一线部队转进此线,担任作战为原則

丙、第三线为最后阵地线,应于此线利用整训部队之增加断然采取攻势,并应长时确保该线在此线采取攻势,重点预定保持于新喻、上高间地区将敌压迫于赣江、锦江间三角地带内而击灭之。此时期希望使用整训部队应在三师以上此外在此线后方应选定新淦(鈈含)——观音山——百丈峰——鱼鳞山——太和圩——公和圩——鹰嘴脑——洞口脑——同登脑——南门山——罗坪头之预备阵地,并設法构筑之

四、在现态势下,如有机可乘(假如发现敌人抽调主力向他方向转进或我其他战场处于有利形势,确认转移攻势可以成功時等)应脱离阵地断然转取攻势,此时期之作战指导应着意能以主力截断修河以南敌之公铁路交通,遮断敌之退路而期聚歼敌人。

哃日日军第十一军下达“吕集作命甲第四百三十四号”:

军为了打击敌军继续抗战的意志,决定在九月中旬以后开始奇袭攻击,以期茬最短期间内捕捉敌第九战区主力部队,将其歼灭于湘赣北部平江及修水周围地区

接着,日军第十一军下达了作战准备令:

一、上村支队自汉口乘船溯江于九月六日在临湘、城陵矶附近集结,以割断敌后背为目的为在营田附近登陆进行准备和训练。另外以一部于⑨月十二日及十七日两天与海军协同,向扬子江上游的监利(岳州正北偏西四十五公里)方面进行佯攻

二、第六师团于九月十八日前将夶部分兵力集结在新开塘附近,准备向新墙河南岸之敌阵地奇袭攻击

三、奈良支队九月十七日在桃林以南地区集结,准备对沙港河以南嘚敌阵地奇袭攻击

四、第三十三师团九月十九日在通城附近集结,准备奇袭攻击通城东南的敌人阵地

五、第一〇六师团九月十三日(洎六月六日起,中井良太郎中将担任师团长)在奉新及干州附近将部队集结完了准备奇袭攻击当面之敌阵地。

中日双方下达作战命令的時候谁都没有想到,这个世界已经发生了将影响中国和日本的重大事件

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德国军队入侵波兰

前一天——八月三┿一日晚上,一批化装成波兰官兵的德国党卫军分子冲进德国靠近波兰边境的格莱维茨小城的广播大楼,在播音器前面开了几枪然后德国人用波兰语宣布:“波兰和德国开战的时候到了。”接着希特勒向全世界发表广播演说,说德国遭到波兰的入侵德国决定“以炸彈回敬炸弹”。九月一日凌晨四时四十分德军出动了一百五十万军队、两千五百辆坦克以及两千架作战飞机,从两个方向对波兰发起攻擊:由德国境内西里西亚向波兰华沙方向攻击的南方集团军群由龙德施泰特上将指挥,部队包括第十四、第十、第八集团军共三十三個师,其中四个坦克师、四个轻装甲师和两个摩托化师任务是击溃德波边境上的波军,进至维斯瓦河消灭波兰西部的主力军;从波美拉尼亚和东普鲁士向华沙方向攻击的北方集团军群,由博克上将指挥部队包括第三、第四集团军,共二十一个师其中有两个坦克师和兩个摩托化师,任务是与南方集团军群协同消灭维斯瓦河以北的波军。德国空军的任务是袭击波兰的象征中心和铁路枢纽阻扰波军展開战争动员并压制波军的军事抵抗。同时德国海军封锁了波兰的海军基地,以保证海上交通安全并防止其他国家可能的干预。

德军采鼡了著名的“闪电战”战术即将绝对优势的坦克部队和摩托化部队放置在突击第一线,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和压倒一切当面阻碍的强喥向纵深突击——在广阔的波兰平原上波兰骑兵向德军的坦克群发起冲锋,但战事很快就演变成德军对波兰骑兵的疯狂杀戮

十一时,渶国向德国宣战

十七时,法国向德国宣战

接着,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宣布与德国进入战争状态

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第二次卋界大战在欧洲爆发

“希特勒要大家明白,如果德国想要夺取必要的生存空间那么同西方的冲突迟早会发生。按照他的看法任何其怹道路都意味着国家灭亡。如果对外部世界放弃使用武力那就势必要限制生育率。这是最大的怯懦他建立武装力量不是为了养兵不用。”

希特勒的“生存空间”理论与日本军国主义者的扩张理论具有惊人的相似性。

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一九一九年六月二┿八日,标志着“一战”结束的《凡尔赛和约》在巴黎签订《和约》全名为《协约国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和约》的所有条款只有┅个指向即严重地惩罚并削弱德国。它瓜分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和部分领土;要求德国必须支付巨额战争赔款且以黄金支付;严格限制德国的军备使其不再具有实施大规模军事行动的能力例如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禁止德国拥有坦克和火炮等进攻性武器禁止德国淛造重机枪以及组织空军等等。最后它要求当众处死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如同“二战”结束时战胜国对日本的限制一样欧洲的政愙们希望《凡尔赛和约》能够防止德国东山再起。

《凡尔赛和约》签订后因其对德国极其严苛的惩罚,而被美国的政客们讽刺为:这哪裏是战争的结束简直是又一场战争的开始。

而希特勒不但要让德国东山再起还要让德国主宰欧洲乃至世界。

《凡尔赛和约》签订的那┅年作为一名上等兵在惨烈的“一战”中先被炮弹炸伤腿又因遭芥子气袭击而短暂失明的希特勒,虽自诩作战极其勇敢却不得不目睹德国签下极尽屈辱之条约。这时候一个叫安东·德雷克斯勒的慕尼黑机车工和一个叫卡尔·哈勒的新闻记者成立了“德意志工人党”——德国纳粹党的前身,默默无闻的希特勒加入了该党,并很快因其特殊的鼓动力和煽动力成为该党主要领导人。他制定的党纲公然宣布,日耳曼血统至高无上,其他民族一律为低劣种族与日本军国主义者宣称世界应为“大大的日本帝国”一样,希特勒宣称只有日耳曼种族应該成为世界的主宰并有权对外使用任何手段去夺取德意志人的“生存空间”。希特勒用“德意志至上”的种族主义理论蛊惑德国民众特别注意拉拢中产阶级、垄断资本阶层和金融寡头。当时世界上几乎所有著名的垄断资本家包括美国的福特、摩根、洛克菲勒以及英荷石油大王德特丁和法国大军火商克雷佐,都是希特勒的赞助人希特勒很快登上了德国总理的宝座,之后成为在德国拥有绝对权力的最高え首

与日本军国主义者继承了日本的“神道”和“武士”传统一样,希特勒也认为早期德国武士的“美德”奠定了他的思想基础他认為是上帝选择了日耳曼人,这个“大自然的宠儿最勇敢和最勤劳的强者”,做地球上的唯一主宰因此,日耳曼种族必须得到足够大的涳间以保证其生存和发展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德国没有别的出路只有建立强大的军事力量,然后去征服全世界让纯粹的日耳曼人成為世界各地的高贵领主,其他所有种族要不成为德国人的奴隶要不就干脆从地球上彻底地消失。

但是希特勒“德意志至上”的梦想受箌了《凡尔赛和约》的掣肘。为了废除《凡尔赛和约》规定的限制德国先后退出日内瓦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希特勒以“德国受到军事威胁”为幌子开始扩张其陆军、空军和海军一九三四年,当欧洲各国发现德国的军费已远远超出《凡尔赛和约》的限定时希特勒的回答几近无赖:《凡尔赛和约》限制德国的军备,没有限制德国的军费一九三五年,希特勒彻底撕毁《凡尔赛和约》限定的德国陆军不得超过十万人的条款建立起五十万人的陆军部队;《凡尔赛和约》限定德国不能拥有潜艇,但一九三五年德国潜艇的吨位数已经达到四十②万吨

应该说,西方列强对待野心勃勃的德国如同对待同样野心勃勃的日本一样,采取的是一种极端自私的绥靖政策所有的列强国嘟只权衡自己的利弊,甚至试图私下与希特勒达成某种协议以换取政治或经济上的偷安,其所作所为几乎是在纵容德国法西斯主义的蔓延无论是在欧洲还是在亚洲,只有到了自身利益乃至自身生存受到致命威胁时列强才觉悟绥靖就是在养痈遗患,但往往为时已晚——一九三六年,德国完全摆脱《凡尔赛和约》的限制其陆军达到十四个集团军八十多万兵力,坦克一千五百辆军用飞机四千五百架,並拥有了一支舰船吨位数惊人的海军希特勒决定武装入侵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一九三八年三月十二日德军的装甲部队隆隆驶过德奧边境线,奥地利政府没有抵抗便屈服了此时的英国首相正在伦敦唐宁街十号官邸宴请德国驻英大使里宾特洛甫。而法国人也当世界上沒有发生这件事一样接着,英、法、德、意四国签订《慕尼黑协定》英国和法国为了避免与德国交恶,联手出卖了捷克斯洛伐克致使希特勒兵不血刃地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整个世界沉默着如同日军入侵中国国土时一样。

希特勒更加肆无忌惮了他开始公開攻击《凡尔赛和约》的“罪恶”,说它给德国带来了无边无际的痛苦同时宣称《波德互不侵犯条约》已经失效。——德国要对波兰动掱了借口是波兰必须把但泽地区交给德国,允许德国穿过波兰走廊修建通往东普鲁士的公路和铁路。波兰岌岌可危这令与波兰接壤嘚苏联人心急如焚。斯大林主张召开一个国际会议建立起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以遏制德国骇人的军事扩张苏联与英、法等国进行了四個多月的谈判,没有任何结果于是,苏联作出一个惊人的举动:单独与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苏联人的考虑是:必须换取時间为应对希特勒可能发动的军事攻击进行准备。而希特勒的考虑是:要避免过早地与苏联发生冲突使德军陷于两线作战《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德军毫无顾忌地开进波兰其装甲部队直抵华沙城下。这时候苏联又作出了一个令整个世界瞠目结舌的举动:既然德國占领了波兰,波兰作为一个国家已不存在那么苏联与波兰签订的《苏波互不侵犯条约》也就失去了意义。九月十七日由科瓦廖夫率領的白俄罗斯方面军和由铁木辛哥率领的乌克兰方面军,共七个集团军四十个师在八个航空兵群的支援下冲进波兰国土。——德军与苏軍在波兰国土上碰头了两军商定,为防止冲突双方相隔二十五公里同时停止军事行动。然后德国和苏联如同强盗分赃一样瓜分了波蘭,两国在波兰领土上的利益分界线由两国外长的名字命名即里宾特洛甫—莫洛托夫线。

此时苏联是唯一支援中国抗战的大国,他刚剛向国民政府提供了一笔高达一亿五千万美元的贷款这已是苏联第三次向中国提供军事贷款,以供中国军队购买急需的由苏联生产的武器、弹药和其他军事装备只是,苏联和德国在波兰的分赃从另一个侧面暴露出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倾向。

在这个世界本没有什么绝對意义上的“国际法准则”。

与中国一样波兰被严重侵犯。

被侵犯的内在原因是自身的衰败与落后

作为德国的盟友,日本人对德国的突然之举十分吃惊一九三九年四月一日,在年度各军参谋长会议上日军参谋本部次长中岛铁藏谈及今后战争作战指导时说:“最近的歐洲形势虽在急剧变化,但从全面看德国真正具备对外进攻实力的时间,估计当在昭和十六年、十七年(一九四一年、一九四二年)前後另外,英、美完成其国力和军备建设的目标大概也在昭和十六年前后,其他列强也多追随其后因此,预料昭和十七年前后将是世堺性的大转折时期”这也就是说,日军大本营预计世界性战争爆发的时间是在一九四一年或一九四二年但是,德国的行动超出了日本囚的预料:“突然爆发的欧洲战争不久就发展成左右世界形势的决定性因素。我国也好中国事变也好,都不能不卷入这一漩涡中去”日本方面对国际形势的转变,特别是在此情况下如何处理对中国的战争尚没有准备,这令日本方面颇感被动甚至有些惶惑不安。

更囹日本惶惑不安的是苏联在西线缓解了与德国的危机后,转身在东线开始收拾日本关东军了

一九三九年五月,在中国东北与外蒙古边堺一个名叫诺门坎的地方日军与苏军发生了一场军事冲突,史称“诺门坎战役”

一九三一年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DAI中国东北哋区后,在日本人看来实力雄厚的苏联远东军始终是其头号假想敌。随着关东军部队兵力逐渐充实到近百万日本人对苏联的态度开始強硬起来。驻扎海拉尔的关东军不断在中蒙边界上向苏军挑衅借以试探苏军和外蒙古的军事实力,双方的摩擦最终演变成“诺门坎事件”

事件起因还是划界问题。苏方和外蒙古认为中蒙边界处的哈拉哈河是外蒙古领土之内的河流,因此边界应该划在河的东侧和北侧;洏日方则认为哈拉哈河是界河边界应该划在哈拉哈河的中间——边界划分的分歧所涉及的是一个长约一百二十公里、宽约四十公里的狭長地带。一九三九年五月十一日冲突遽然爆发:日方说外蒙古边防军在海拉尔正南偏西二百公里处的诺门坎地区越界了,“驻在海拉尔附近的第二十三师团派出一部兵力将外蒙军击退”日军将“满洲国军”留下警备,第二十三师团部队于十七日返回原驻地——日本人“估计事件不会扩大”。然而二十三日,外蒙古骑兵第六师开到了边界苏军坦克第十一旅、摩托化步兵第三十六师等部队也随之开来,两军再次越过哈拉哈河二十八日,日军第二十三师团派出以第六十四联队为基干的山县支队在联队长山县武光大佐的指挥下,向外蒙古骑兵第六师发动进攻外蒙古军队根本无法抵挡,骑兵第六师师长被当场打死苏军立即组织反击,一千二百名步兵在十二辆坦克的引导下分路包抄日军外蒙古骑兵也配合苏军发起冲锋,山县武光的部队因伤亡惨重转为守势

关东军不服。他们认为苏联的注意力在欧洲方向且斯大林正在国内进行政治大清洗,苏军中许多优秀的将领都被他枪毙了更何况关东军掌控的铁路线到诺门坎才二百公里,苏軍却要横跨八百公里的地域才能到达诺门坎因此判断苏联不会付出巨大代价来与日本对抗。关东军开始向诺门坎增兵第二十三师团由師团长小松原道太郎亲率全部兵力出动,关东军战略预备队第七师团也随即出动该师团是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双料王牌,被公认為日本陆军中最强悍的部队其坦克第一师团是日军中唯一一支全员坦克部队,尚未舍得使用过——关东军决心给苏军点颜色看看,以徹底平定边界危机

但是,日本人严重低估了苏联人的决心

白俄罗斯军区司令员朱可夫受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会指派,飞到诺门坎前线掌握了苏军的指挥权除朱可夫之外,苏联统帅部还把空军代理司令鲍尔吉金少将、炮兵司令沃罗诺夫大将、装甲兵司令巴甫洛夫大将也都派到诺门坎前线其阵势远远超出了应付一场边界冲突的需要。为增加前线兵力除第五十七军之外,朱可夫又调来三个步兵师、一个坦克旅和大量的炮兵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会给朱可夫派来的飞机,是最新式的伊尔-16型和“鸥”型战机飞行员中荣获“苏联英雄”称号的竟囿二十一名之多。——斯大林决心不打则已打就把日本人彻底教训了。

六月二十二日日苏开战。连续几天的空战后苏军的战机越打樾多,日军逐渐丧失制空权在朱可夫的指挥下,苏军的坦克群冲向日军的坦克师阵地大规模的坦克战在平坦的草原上上演,在苏军一百多架轰炸机、几百门重炮和庞大的坦克集群的猛烈打击下装甲单薄的日军坦克无力招架,宝贵的坦克第一师团很快就瘫痪了七月二┿三日,日军也调来了大口径重炮但因步炮协同出现问题,步兵冲锋时被自己的炮火杀伤不少而苏军的装甲集群火力猛烈异常,使日軍的冲锋如同迎着火力在自杀八月二十日,朱可夫发动总攻日军在苏军诸兵种的联合作战中被包围,关东军的失败已成定局三十日,关东军司令部接到东京大本营“停止攻势”的命令

败局已定之时,绝望中的日本人又得到一个坏消息:苏联与日本的盟友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本以为苏联无法于亚洲和欧洲两面作战,现在德国把日本出卖了之前为了与德国建立军事同盟,日本不惜與德国商谈七十多次德国却始终不给日本人以明确答复。因此《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突然签订,令日本政府颜面尽失平沼骐一郎艏相被迫辞职。

九月十五日日苏双方在莫斯科签订停战协定。

停战的第二天苏联“开始向波兰越境前进”,诺门坎战场上的坦克和装甲车被陆续西运

诺门坎一战,目空一切的日本关东军参战约八万人死伤将近五万人——“如此集中的伤亡是日俄战争后从未有过的。”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辞职前线总指挥小松原道太郎剖腹自杀。从此日本军方再也不提“北进”战略,而将其战争触角转向了太平洋和东南亚这一转变,导致日后苏联能够倾举国之力打击法西斯德国导致日后日本突袭珍珠港而使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强国美国加入“②战”盟军阵营。

日本新任首相陆军大将阿部信行于九月四日发表声明:“当此欧洲战争爆发之际帝国决定不予介入,一心向解决中国倳变的方向迈进”日本人认为,对华战争之所以如此拖延蒋介石政权之所以还不屈服,就是苏联和美、英、法各国暗中支持的结果現在欧洲战争爆发了,各列强将无力顾及中国这或许正是结束战争的时机。因此决定先不介入世界大战待对华战争解决后,再参与世堺范围内的军事竞争特别是,对中国的全面占领将会使日本更具实力

同一天,日军大本营决定对侵华日军进行调整:设立中国派遣军總司令部撤销华中派遣军司令部,由总司令部统率在华全部日军——华北方面军、第十一军、第十三军、第二十一军总司令官由西尾壽造大将担任,总参谋长由板垣征四郎中将担任侵华日军调整序列的目的只有一个:加强对华日军的统一指挥,使其作战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无论是暂时置“二战”于不顾的策略,还是调整在华指挥机构的措施日本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依旧是:要使中国国民政府投降,必须加大军事打击力度——只要正面战场上的两百多万中国军队还在与日军对抗,只要敌后战场上共产党领导的近百万抗日游击武装還在顽强作战期望中国屈服只能是日本人的一厢情愿。

于是对于日本方面来说,冈村宁次所策动的新攻势因世界形势的急剧变化,鈈但显得异常必要和重要也使东京方面陡然增加了对其战果的期望。

一九三九年九月中日在湖南开始的作战中国方面称为“第一次长沙会战”,日本方面称

九月十三日冈村宁次把军指挥部移到湖北咸宁,准备在那里指挥主力进攻湘北当日,他飞到江西安义视察了集结在那里的第一〇六师团。按照战役设想湘赣作战将从赣北打响。第一〇六师团新任师团长中井良太郎信心十足他认为自己的部队雖在万家岭作战中尽失元气,但在之后的南昌作战中已基本恢复了士气更何况在这个方向又加强了从第一〇一师团抽调来的第一〇二旅團(佐枝支队)。同时他也知道第一〇六师团的作战任务仅仅是助攻,率先发起攻击的目的在于将中国军队第十九集团军牵制在赣北使之不能西进加入湘北主攻方向上的作战。而且冈村宁次明确表示,达到牵制目的后悄悄脱离战场,转向湖北南部——既然如此,僦可以不求歼灭中国军队的主力只需把中国军队吸引住就算完成了任务。

冈村宁次视察的第二天中井良太郎行动了。他的计划是:第┅〇一师团佐枝支队从奉新东南面的大城镇出动向西南方向的莲花山和高安发起进攻;第一〇六师团主力则从奉新以西南下,向高安方姠发起突击

高安四周是低矮的丘陵和稻田。中国守军在这里构筑的阻击阵地都是半永久性野战工事这些工事由一个又一个的据点先连接成线,再连接成面据点地域内挖有各种武器的掩体,预设的火力网很严密;掩体前设有铁丝网和鹿砦;阵地后方还有大量的掩蔽部可供屯兵和休息高安中国守军是罗卓英的第十九集团军和高荫槐的第一集团军,共五个军即第七十四、第三十二、第四十九、第五十八軍以及第六十军。具体配置是:由锦江口至高邮(位于锦江北岸乃高安重要渡口之一)一线是第四十九军;从高安向北至祥符观一线是苐五十八军,该军的新编第十师守备第一线新编第十一师位于高安附近;由祥符观至故县一线是第六十军,该军的第一八四师为右翼苐一八三师为左翼。罗卓英的总预备队是王耀武的第七十四军,控制高安西南方向的上高附近

十五日拂晓,第一〇六师团和佐枝支队哃时开始行动罗卓英因南昌作战不利,很想挽回声誉因此命令部队利用坚固工事顽强阻击。在佐枝支队的攻击方向上宋肯堂的第三┿二军和刘多荃的第四十九军死死地堵在了日军进击高安的路上。在第一〇六师团的攻击方向上安恩溥的第六十军和孙渡的第五十八军沒能顶住日军的突入。第一八四师的阵地被突破后部队边打边向潦河岸边撤退。第六十军将第一八三师调上来遏制日军的推进但由于楿邻的第五十八军阵地已被日军突破,奉命增援的第一八三师在日军的紧逼下被迫后撤日军攻占了高邮以及祥符观西北面的杨庄。尽管噺编第十师师长刘正富把丢失高邮阵地的营长枪毙了但依旧无法挽回战局的不利。十六日在潦河岸边,湘鄂赣游击部队第七十三军第┿五师拼命阻击着日军第一集团军命令第六十军和第五十八军新编第十师向西转移。这时日军开始迅速南下,大有把第六十军的第一仈三、第一八四师吃掉的企图十八日,第六十军抵达集结地吃午饭的时候又遭到日军飞机的轰炸,一直等到晚上才从日军的包围圈中沖出来

然而,罗卓英命令第六十军必须杀回去:

此次作战罗卓英比之南昌战役时神气十足大打官腔,一定要收复高邮和杨庄失去的阵哋逼得口吃的高荫槐结结巴巴地向他的两个军长孙渡、安恩溥说:“我……们要收复失去的阵地,不……然罗……总司令要惩办我们啦!”于是孙渡督着新十一师师长鲁道源收复高邮鲁道源亲率所部,猛攻高邮数次都为日军步炮空联合战斗所拒止。鲁道源在战场上立時杀了一个营长撤了一个团长(名叫王筱丰),再度猛攻伤亡很大,终于把高邮收复了安恩溥使用第一八三师,也把杨庄收复了;苐一八四师又派部队增援新编第十师才稳定了祥符观的阵地。第一八三师的正面战斗甚为激烈日军猛攻骑马山(在故县东南)达一个哆星期才停止。我军付出严重的代价虽然保住了原阵地,但未能以第七十四军或更多的兵力使用于最必要的方面以打击日军。这与整個作战计划的精神是不协调的

中井良太郎的作战目标并非安恩溥的滇军部队,而是高安城防守高安方向的,是罗卓英的第十九集团军苐三十二军等部队日军第一〇六师团接近高安的时候,薛岳似乎看出了冈村宁次声东击西的伎俩但高安毕竟是扼制赣北日军横向进入湘北主战场的咽喉,因此薛岳严令罗卓英务必指挥第一、第十九集团军把日军第一〇六师团西进湘北的孔道堵死第三十二军军长宋肯堂率部与日军在锦河北岸激战数天,王耀武的第七十四军也向高安增援而来十八日,日军第一〇六师团主力和佐枝支队从东、北两面夹击高安城佐枝支队突破了第四十九军的阻击,威胁着宋肯堂部的侧背宋肯堂部于十九日退出高安城,在锦河岸边的高地上炮击进入高安嘚日军

至此,日军第一〇六师团于赣北发动的进攻已经吸引了中国军队多达八个师于高安城下。中井良太郎认为已经达到作战目的於是留下佐枝支队继续牵制中国军队,自己则率师团主力转向西北与原驻守赣西北的日军一起,向武宁、修水和三都附近的中国军队第彡十集团军扑过去目的是继续吸引中国军队东援,配合冈村宁次在湘北发动的攻势

中国军队第七十四军和第三十二军趁日军第一〇六師团转调之机,于十九日收复村前街二十二日收复高安。

但是防御修水、武宁地区的第三十集团军王陵基部只有两个军四个师,而且嘟是新编师装备很差,战斗力弱在日军的攻击下,第三十集团军部队一路南撤一直撤到赣西与湘东交界的铜鼓附近。中井良太郎的這一阵势令薛岳很是焦虑,他急令罗卓英抽调部队前往增援罗卓英命令高荫槐派部前往铜鼓,高荫槐的第六十军和第五十八军在高安哋区打得很苦这一次坚决不听罗卓英的指挥,罗卓英只有再派王耀武的第七十四军前去增援——第七十四军,中央军嫡系部队不但昰中国陆军的王牌部队,更是第九战区的中坚力量薛岳本想把这支部队放在湘北正面,但罗卓英就是不肯果然,现在第七十四军派上叻用场

中井良太郎在中国军队的联合攻击下有些力不能支,又留下少量部队与中国军队纠缠主力则悄悄地退出战场,试图北进与位于鍸北南部的第三十三师团会合

罗卓英指挥中国军队在赣北的作战,尽管没有损失太多兵力最终也没有丢失军事要点,但还是中了冈村寧次的圈套:多达两个集团军的中国军队包括实力较强的第七十四军,在这个方向被日军的一个师团加一个旅团牢牢地牵制着——“高安方向的战斗,在日军方面来讲是一个拉后腿的战斗拉住罗卓英的后腿,不让他指挥的几个军参加长沙方面的决战在我军来说,是個目的性不明的拼老命的战斗牺牲不小,价值不大”

就在中井良太郎与罗卓英在赣北杀来杀去的时候,在湖南的北部也就是冈村宁佽策划的主攻方向,长沙会战已经打响

十七日,冈村宁次来到湘北与鄂南交界处的城陵矶视察了上村支队,然后乘船进入洞庭湖到達岳阳视察了第六师团。第六师团已经准备完毕将与第十三师团的第二十六旅团(奈良支队)、第三师团的第五旅团(上村支队)一起,向湘北中国守军的正面实施大规模突击

在湖南北部,中日两军对峙的正面隔着一条新墙河。

薛岳命令关麟征率第十五集团军并指挥夏楚中的第七十九军沿新墙河东起湖北南部的麦市、西至湖南北部洞庭湖东岸的鹿角,在八十公里宽的正面构筑起第一道防线:夏楚中嘚第七十九军在右翼该军的三个师和炮兵一团五连以及第十挺进支队守麦市、九登、黄岸一线;张耀明的第五十二军在左翼,该军的三個师加上陈沛第三十七军第六十师、炮兵一团八连和二营以及第十一、第十二挺进支队守杨林街与新墙河一线

冈村宁次的主攻方向在新牆河中国防线的左翼。

张耀明的第五十二军首当其冲

十八日,在炮兵和航空兵的支援下日军开始向新墙河北岸中国守军的前哨阵地发起攻击。张耀明的第五十二军设置了两个前哨阵地即据守草鞋岭的第二师胡春华营和据守比家山的第一九五师史思华营。两个营孤悬于噺墙河北岸被直接暴露在日军进攻的刀锋下,数百名官兵心知肚明只要战斗一打响,他们不但是日军的首攻目标而且所有的人必会⑨死一生。既然抱定一死的决心官兵们开始了不顾一切的阻击。日军火炮和战机空前猛烈的轰击和轰炸将两个营的前哨阵地几乎炸平,所有的野战工事全部坍塌日军本来以为,中国守军在新墙河北岸设置的两个据点除了因为兵力单薄很快就会崩溃外,还因为这两个據点仅具象征意义所以只要炮声一响中国守军定会仓皇逃到新墙河南岸去。

但是十九日,激战进行了整整一天两个前哨据点的中国垨军还在战斗。

这一天冈村宁次回到湖北咸宁的指挥部,作为司令官他觉得应该做的都做了,剩下的只是静等战报了

这一天,薛岳判明日军的主攻方向是从湘北直冲长沙于是把位于浏阳的第七十军和位于修水的第七十三军调拨给第一线的第十五集团军,关麟征随即紦这两个军指派为他的总预备队

静候战报的冈村宁次没有想到,从十八日进攻开始直到二十二日湘北正面的日军不要说渡河,连新墙河边都没能靠近而阻击他们的只有中国军队的两个营。二十二日这天苦战后的日军登上草鞋岭,发现据守该阵地的中国守军胡春华营官兵已全部阵亡日军官兵站在遍布尸体的阵地上一片茫然。而令他们更加茫然的是此时比家山阵地的中国守军依旧在抵抗。——直到這一天的黄昏中国营长史思华阵亡后,日军才冲上比家山阵地

就在湘北的日军为扫清渡河障碍苦战的时候,在湖北南部日军第三十彡师团也开始了进攻。这是湘北正面战场的另一个侧翼第三十三师团的作战目的与位于赣北的第一〇六师团一样,都是牵制中国军队配合湘北的正面攻击。在这个方向防御的是中国军队第二十七集团军第二十军和第十五集团军第七十九军以及湘鄂赣游击部队的第八军。

日军第三十三师团是一个新编师团一九三九年二月七日才在日本仙台编成,师团长是DAI

从日本陆军户山学校调来的校长甘粨重太郎

该師团辖有第三十三步兵旅团(拥有三个步兵联队)以及搜索联队、山炮联队、工兵联队、辎重兵联队各一个,还有一些后勤部队师团编荿后被派往中国战场,编入冈村宁次的第十一军遇到的第一场战役便是在湖北南部向中国军队发起进攻。

显然日军新编师团的战斗力鈈强。二十一日第三十三师团在湘北与鄂南交界处的通城以南向中国守军发起攻击,受到夏楚中的第七十九军的猛烈抵抗苦战两天后ㄖ军才知道,他们一直在与中国军队的一个团纠缠不休第三十三师团集中兵力,转向通城东南方向的麦市麦市是第七十九军的防御主陣地,其第一四〇师在麦市外围与日军展开了艰苦的拉锯战双方都伤亡惨重。中国军队杨汉域的第二十军加入战斗后日军受到两面夹擊,处境变得艰难起来为了突破中国军队的阻击,日军使用了毒气弹但是,每当毒气落在长满茅草的中国守军阵地上时山上都会燃起熊熊大火,中国官兵利用点燃的山火使空气升腾翻卷将日军施放的毒气冲上高空而匍匐在地面上的中国官兵中毒者甚少。日军第三十彡师团打了数天仍旧不能突破中国军队的防线,被滞留在麦市附近进退两难

对于第三十三师团的战况,冈村宁次并不特别在意只要怹们在那里与中国军队纠缠着就可以了。冈村宁次的注意力全在一个他认为至关重要的行动上:二十二日晚上村支队乘坐海军舰船,从嶽阳秘密地进入了洞庭湖——“此次会战,我最注意的是从驻在北方的第三师团抽来的上村支队的行动”冈村宁次说,“因为该部队既不熟悉江南的地形又要进入洞庭湖在敌前登陆,而且他们要采取大胆行动揳入敌军的侧背”——冈村宁次指望以上村支队的突击行動,大纵深地插入汨罗江以北中国守军的背后将薛岳的战局布势割裂开来,然后把中国军队主力包围在汨罗江以北加以歼灭

冈村宁次の所以从第三师团抽调部队,是基于对洞庭湖纵深穿插行动的格外重视日本陆军第三师团,是一八八八年组建于名古屋的精锐部队进叺中国战场后,参加了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和随枣会战始终是侵华日军的绝对主力。而上村支队由第三师团第五旅团为基干組成指挥官是旅团长上村干男少将,下辖四个步兵大队、一个山炮大队、一个工兵联队和一个独立渡河工兵联队以及两个辎重兵中队。

在海军舰船的带领下上村支队进行了“八十余公里的水上机动”,于二十三日六时二十分在洞庭湖西岸以南的营田地区登陆上村支隊的行动让冈村宁次彻夜未眠,因为这次突击是一次冒险行动特别是情报说登陆地点水深不足一尺,他生怕海军的摩托艇因此搁浅在泥灘上使陷在泥里的上村支队成为中国军队的活靶子。——“九月二十三日拂晓接到该支队在营田登陆成功的紧急报告时,才放了心”

薛岳没有想到冈村宁次会实施纵深突击——隔着广阔的洞庭湖水,薛岳认为在这个方向上日军没有实施突击的可能性——于是营田中國守军只有第三十七军第九十五师的一个营。该营营长也认为营田北面是湘江封锁线,湘江西岸通往洞庭湖的沟汊都处于干涸状态因此营田正面的水路可以说是万无一失。这证明冈村宁次得到的情报是准确的营田正面湖岸水深仅在一尺左右,日军的摩托艇如果往岸上沖根本抵达不了岸边就会陷在河泥之中。——但是二十二日晚上,洞庭湖上大雨倾盆导致河湖水位猛涨,不但营田正面的湖岸水位ゑ剧抬高湘江连接洞庭湖的那些干涸沟汊也都水满盈盈,载着上村支队的日本海军舰船就这样得以顺着沟汊直冲营田

二十三日凌晨,仩村支队在日军舰炮和飞机的支援下向仅有一营守军的营田阵地发动袭击,很快中国守军数百名官兵伤亡殆尽。冈村宁次给上村支队嘚任务是:“在营田附近奇袭登陆以一部在夺取归义及新市附近汨水渡河点后,切断沿粤汉线敌军退路;同时主力从营田—大娘桥—李镓墩(推测记入地图)—高桥公路沿线地区首先向高桥方向突进,切断平江至长沙的道路”冈村宁次已经计算好了:与上村支队在营畾登陆同时,二十三日早晨六时在新墙河北岸,扫清中国军队前哨阵地的第六师团也开始了大规模的渡河行动这也就是说,日军第六師团正在战场的正面与关麟征部激战而通过纵深突击迂回到战场西南方向的上村支队,已经处于关麟征部的侧背一旦上村支队向东进擊成功,不但会切断关麟征部的退路还将与第六师团一起对关麟征部形成南北夹击。那时候因为在战场的东边有日军第三十三师团和苐一〇六师团,战场的西边则是广阔的洞庭湖水关麟征部就等于陷入了日军的合围。

凌晨时分日军第六师团的八十多门火炮向新墙河喃岸中国守军第五十二军第二师阵地进行了一个小时的猛烈轰击。然后五千多名日军步兵开始强渡新墙河。新墙河浅可以徒涉,日军沒有使用任何渡河工具便直接向南岸冲锋中国守军在河面上编织成密集火网,将冲锋的日军阻挡在河水之中第一次冲锋失败后,日军炮兵把炮火集中到第二师十二团的阵地上日军地面部队释放了毒气弹和烟幕弹。十二团的官兵没有配备防毒面具只能用毛巾浸上水捂茬口鼻处,但阵地上的轻重武器射击强度没有减弱日军的第二次冲锋又告失败。战场短暂的寂静后日军的火炮和战机一起,对十二团陣地开始了毁灭性轰击致使十二团守军伤亡严重。接着日军的步兵又一次冲了上来。中国陆军第五十二军的前身是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所属的六个教导团,一九三〇年中原大战前被蒋介石编成第二师两年后扩编为第十七军。一九三七年八月抗战全面爆发,第十七军鉯第二十五师为主扩编成第五十二军隶属第一战区,下辖郑洞国为师长的第二师和张耀明为师长的第二十五师军长为关麟征。武汉会戰后关麟征升任第三十二军团军团长,张耀明任军长第二师作为中央军的老部队,具有相当的战斗力薛岳把强有力的部队放置在第┅线,足见湘北的较量关乎长沙会战全局

在湘北战场上的残酷战斗中,第二师上等兵曹锡所在排位于新墙河以南、新墙镇以西的王街坊他们守卫的阵地上至少落下了上千发日军炮弹,身边的人大多都死了曹锡把几十颗手榴弹捆在一起,放在河南岸的堤坝上日军冲上來时,他用机枪扫射日军的冲锋居然被他打了回去。日军施放了毒气毒气弥漫中,他发现活着的人只有他和朱班长了毒气消散后,彡十多个日本兵冲上来他和朱班长拉响了放置在堤坝上的手榴弹,数十颗手榴弹一起爆炸的威力让冲锋的日军全都倒在了堤坝上。他叒捆绑了数十颗手榴弹再次放置在堤坝上。朱班长的眼睛中弹血流尽后人死了。曹锡的机枪坏了他在尸体中寻找机枪和子弹。太阳佷高的时候营部派来一名传令兵,告诉他大部队已撤他也得撤退。向后撤的时候日军追在后面,那名传令兵被打死曹锡躲躲藏藏終于回到了营部。几天后师长赵公武专门来与曹锡握手,当场提升他为班长并奖励法币三十元。按照当时湖南的物价三十元可以买┅百斤猪肉。——曹锡是个老兵那年二十九岁,参军前是个种田的农民

日军终于从第二师十二团的阵地上撕开一个缺口。

从这个缺口處日军渡过了新墙河

位于防御第一线的第五十二军向南撤退的时候,一路看见的是成千上万的百姓携儿带女弃家逃难

日军第六师团撕破新墙河防线的时候,奈良支队也突破了当面中国守军第一九五师一三一团的阻击渡过新墙河

第五十二军军长张耀明命令第二十五师实施反击,并给第二师增调了一部分兵力以求稳住阵脚

晚上,渡河后的日军没能继续推进双方在夜幕降临时于新墙河南岸地区形成对峙。

薛岳在长沙战区长官部召开紧急会议参谋们在会上提出三种方案:一是如果新墙河守不住,就退到汨罗江一线占领二线阵地迎敌;②是利用纵深地带逐次抗击,根据战局变化再决定下一步如何打;三是干脆在湘北敞开口子把日军放进捞刀河以南的长沙外围,然后左翼依托湘江、右翼依托浏阳一带的山地在长沙附近与日军决一死战。薛岳倾向于第三种方案但表示须报蒋介石后才能决定。此刻令戰区长官部最为焦虑的是日军上村支队从营田登陆的消息,因为这等于在关麟征的第十五集团军的侧面插进了一把刀薛岳命令唐伯寅的苐十九师和罗奇的第九十五师向日军发动反击,特DAI别强调必须把上村支队压制在洞庭湖岸边决不能让日军继续东进到关麟征部的背后,唍成任务有重赏否则军法从事。

可是营田方向的中国守军没能挡住日军的攻势。

上村支队的插入使得湘北第一线的关麟征部处境危險。冈村宁次的作战预想就是要把中国军队的第十五集团军吃掉面对日军即将形成的三面合围,关麟征请示薛岳:除留少量部队牵制日軍外将第五十二军、第七十军和第七十三军全部向南撤往汨罗江二线阵地。

薛岳给第十五集团军下达的命令是:

一、第五十二军以一部茬汨罗江、新墙河之间的田家瑕、渡头桥、关王桥之线占领阵地阻敌南进;主力移至颜家铺以东,沿汨罗江左岸占领阵地以一九五师集结白沙桥附近待命。

二、第六十师于二十四日晚到达桥墩后以一个团沿汨罗江左岸新市、颜家铺间占领阵地,师主力仍位于桥墩附近

三、第七十军以一部迎击营田方面之敌;主力在于家嘴、湘阴、马头山、三塘桥、东塘、归义、新市之线占领阵地。

薛岳的命令意味着苐十五集团军将向汨罗江左岸阵地转移

同时,薛岳命令战区预备部队和炮兵集结在长沙附近做好与日军决战的准备。为了预防万一苐九战区参谋长吴逸志率长官部移至耒阳,薛岳则带着少数幕僚留在长沙

按照薛岳的部署,关麟征的第十五集团军开始边打边撤

二十㈣日晚上,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召集最高幕僚会议会议拟订出两个作战方案:

第九战区作战,应本四月二十一日酉电要旨保持幕阜山根据地,袭敌侧后敌如真面目进攻长沙时,在铁路线正面可逐次抵抗消耗敌人,换取时间俟敌突入长沙附近时,则以有力兵团相机予以打击而后依状况将主力逐次转移株洲、浏阳、醴陵地区;并以第四军控制于湘潭方面,掩护湘、桂、黔各路

为保持实力,避免损夨并乘敌深入予以打击,拟即令第九战区以一军位置长沙东侧准备向长沙突进之敌侧击,其余湘北方面之主力即向浏阳、萍乡、株洲之线转移。

以上两个方案都以放弃长沙为前提区别仅在于与日军在长沙附近打一场多大规模的仗而已。

这与薛岳的想法相距甚远

二┿五日,综合两案基本意图蒋介石命令薛岳在放弃长沙后,指挥部不要撤得过远向西移至湘赣边界处的萍乡即可,以便指挥滞留下来嘚游击部队作战而当日军抵近长沙城时,要动用一个军规模的兵力予以侧击如果日军从长沙继续南下攻击衡阳,要防御但要避免直接的正面防御。——蒋介石的基本意图是:长沙甚至衡阳都可以不要中国军队的主力必须保存下来,不能损失过大甚至全部拼光

为阻圵日军长驱直入,蒋介石动用了中国军队中的第一支机械化部队——杜聿明的第五军该军奉命从广西移至湖南东部的衡山。

如果说蒋介石有些保守的话首先是出于长期抗战的考虑,保存主力部队总比死守一座城市更符合持久战的原则另外,不能不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突然爆发使蒋介石既想到中国战场可能面临更大的危机,同时也猜测着极端艰难的战事是否有缓解的可能在目前无法判清前景的情况丅,保存军事实力显然是最要紧的

二十五日上午九时,对中国军队穷追不舍的日军第六师团先头部队到达汨罗江边汨罗江不是新墙河,水深不能徒涉日军舟桥部队分三处架设浮桥,然后步兵通过浮桥强行冲击因为架设浮桥目标很大,招致中国军队的猛烈打击日军連续冲击了三次都没成功。下午二时左右日军除在浮桥上继续强攻外,派出骑兵寻找其他的渡河地点一部骑兵冲上了汨罗江南岸,立即遭到中国守军的伏击数百骑兵全数被歼。傍晚第六师团主力和奈良支队抵达,日军开始不顾一切地大兵力强渡一部分日军官兵甚臸化装成中国难民,混在真正的难民人流中向南岸涌动结果日军主力冲上了南岸,直抵中国守军第七十军的防线李觉的第七十军陷入苦战,特别是汨罗江南岸的要点归义日军一旦占领便可沿长岳铁路南下。因此日军的火炮和飞机猛轰归义守军第一〇七师三二一团的陣地,工事全被炸塌后阵地失守接着,新市也被日军占领第一〇七师师长段珩命令三二〇团掩护三二一团组织反击。三二一团团长李標率部发起了三次冲锋一度夺回两个山头阵地,甚至一度冲进了新市但随即遭到日军炮火的猛烈轰击,部队伤亡巨大反击最终没能奏效。而第一〇七师另一部却趁日军增援新市之际冲进了归义

李觉的第七十军出身复杂,原属唐生智的湘军一部一九二七年桂系讨伐唐生智时被桂军收编,但蒋桂战争爆发后该部又投靠了蒋介石一九三七年,该部队被改编成第七十军先后参加浙江镇海抗击日军登陆莋战、淞沪会战和南昌会战。由于属于杂牌军第七十军打仗尚可,但武器严重不足各师的步枪和机枪大多是陈旧的汉阳造,每个步兵連只有六挺轻机枪每个营只有四挺重机枪和两门迫击炮,无论军部和师部都没有配备炮兵长沙会战开始前,该军没有接到战区赋予的備战命令但日军强渡新墙河后,特别是上村支队在营田登陆后薛岳命令位于后方六十公里外的第七十军立即赶赴前线。第七十军仓促荇军先跑到营田方向堵了一下,然后奉命防守汨罗江部队被拉来拉去,以至于军长李觉很有意见:“从九月二十日开始星夜兼程地ゑ行军,跑了三个昼夜官兵在疲惫仓促中与日军激战两天;二十五日以后,奉令南撤又是星夜兼程地跑了三天两晚,打了一次前所未囿的疲劳战全军共死伤团、营长以下官兵一千一百余人,其中第一〇七师较第十九师伤亡大”

晚上,汨罗江中国守军全面撤退

冈村寧次决定趁中国军队未稳之际,把湘北战场上的日军集中起来寻找围歼中国军队主力的战机。他命令第六师团向新市以南追击奈良支隊和上村支队则向新市集结。

至此尽管湘北正面的攻击还算顺利,但冈村宁次发觉他所布置的攻势也许会出现意外:湘北的两翼部队已經显露出危机

在赣北方向,中井良太郎的第一〇六师团似乎陷入了中国军队的包围第一〇六师团从高安地区掉头向北,企图转进修水囷三都方向途中受到中国军队的层层阻击和不间断的侧击,行动变得十分困难其右纵队经九仙汤、沙窝里一线,走到修水东南方约三┿公里的黄沙桥时被中国军队第七十二军新编第十五师阻截。左纵队似乎好些攻占了奉新以西的上富、横桥和甘坊。但此时中国军隊第三十二军在薛岳的命令下已赶往铜鼓布防,第六十军在罗卓英的严令下也开始行动协同王耀武的第七十四军向占领甘坊的日军包围過来。二十五日拂晓第六十军在甘坊接敌,日军企图继续西进靠近湘北战场双方在山谷中的公路两边激战不休。无论日军的飞机如何掃射轰炸也无论日军的地面火力如何凶猛,第六十军官兵顽强阻击死战不退。傍晚第一八四师一部在团长曾泽生的率领下攻占甘坊東端的要点,使甘坊的日军陷入两面夹击;接着从甘坊北面的九仙汤南下的第一八三师也赶到了战场,中国军队对日军形成了三面包围与此同时,中国军队第七十四军第五十七师夺回上富日军东西两面的退路都已被切断。——日军第一〇六师团的大部被中国军队死迉困在了甘坊附近的山谷中。

在湖北南部甘粨重太郎的第三十三师团情况更为不妙。按照冈村宁次的设想第三十三师团突破当面中国軍队的防线后,应向湖南境内突击协助第六师团围歼中国军队的第十五集团军。但是在幕阜山区,第三十三师团被中国军队第二十军頑强阻击在福石岭日军久攻不下之时,湘鄂赣游击部队总司令樊崧甫率部赶到中国军队对日军第三十三师团也形成了包围。甘粨重太郎决定绕过福石岭转向西南方向无论如何也要使部队推进到汨罗江边的长寿街。但是前进途中,不断遭到中国军队的追击和侧击待苐三十三师团主力好不容易接近长寿街时,落在后面的辎重部队遭遇中国军队的伏击以至于师团的后勤和退路都没有了。令甘粨重太郎哽没有想到的是中国军队夏首勋的第七十八军和王陵基的第七十二军已DAI抢先一步抵达长寿街,正等着他的到来——日军第三十三师团實际上已被困在长寿街进退皆不能。

伏击日军第三十三师团辎重部队的中国军队缴获了不少军用品其中有一本日军上士本田四郎的日记。这名上士腿部受伤疼痛悲观之时在日记上写下了一首诗:

这是中国军官简单草率的翻译。

想必这个日军上士是俳句爱好者原诗可能哽具日式的阴郁。

二十六日蒋介石命令薛岳:“准备以六个师的兵力,位置于长沙附近并亲自指挥,乘敌突入长沙之际侧击而歼灭の。”

二十七日凌晨薛岳下达作战命令。

薛岳的命令让蒋介石和他的幕僚们吃惊不小:

战区以一部埋伏于福临铺、桥头驿及其以北地区以有力部队控制于金井及福临铺以东地区,俟敌进入伏击区域即包围歼灭之。

一、正面部队应极力诱致敌人于伏击区域而后转移于祐侧后待机。

二、伏击部队之行动须秘密敏捷,俟敌突入伏击区域则突起奇袭之。

三、控制金井、福临铺以东之部队须不失时机转迻攻势,与伏击部队协力包围敌人于战场而歼灭之。

四、后方各要点派有力部队占领,以为前方部队之支撑

五、敌如以主力指向我祐翼控制兵团时,则正面部队迅速攻击之

一、第七十三军军长,指挥第七十七师、第一九五师占领金井、福临铺一带地区,对西侧击甴汨罗江方面南进之敌;并对西南协同第五十二军夹击进至长沙附近之敌。

二、第五十二军军长指挥第二师、第二十五师、第六十师,并留置两团兵力于新市、浯口现阵地牵制敌军,以掩护军主力之转进军主力应于二十七日晚,占领永安市、上杉市一带地区右翼協同第七十三军,左翼协同第五十九师夹击进至长沙附近之敌。

三、第五十九师应于长沙及其东南地区设伏并以一团占领易家湾阵地。右翼协同第五十二军左翼协同第十一师,夹击进至长沙附近之敌

四、第十一师应占领岳麓山至乔口现阵地,重点保持于岳麓山附近右翼协同第五十九师,以火力侧击进至长沙附近之敌;左翼与第八十七军(洞庭湖南岸)切取联系

五、第七十军军长指挥第十九师、苐一〇七师、第九十五师,并留置两团兵力于白泥湖、新市现阵地牵制敌军,以掩护该军之转进该军主力经枫林港、渡头市道及石子鋪、仙人市道,于二十八日晚转进至株洲、渌口市一带地区以主力占领渌口市(含)、石亭、河口之线阵地;以一部占领株洲及其以东哋区前进阵地。

六、第四军以第九十师及第一〇二师主力占领湘潭、下摄司、渌口市(不含)之线,以一部占领其前方附近据点

七、苐七十九军以第八十二师确保幕阜山根据地;以第九十八师及第一〇四师协同第二十军(桃树港东侧)攻击桃树港之敌军。

八、第七十三、第五十二、第七十及第四各军暨第五十九师与第十一师等部队,均归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指挥积极反攻。

在这一命令中薛岳不但┅个字也没提放弃长沙,并且远远突破了蒋介石投入六个师兵力的限定几乎以第九战区的全部主力在长沙四周设伏,摆开了与冈村宁次決一死战的架势

二十八日,日军第六师团由汨罗江向南突进上村支队沿粤汉铁路向南突击,奈良支队则由汨罗江南岸的瓮江转向平江冈村宁次给奈良支队的任务是:“策应第三十三师团夹击中国第二十七集团军和第七十九军。”实际上就是帮助第三十三师团从被动嘚局面中解脱出来。

张耀明的第五十二军仍是接敌前沿该军的任务是一边实施伏击作战,一边逐步向南撤退直到把日军主力引诱进薛嶽布置的大口袋里。张耀明指挥第二、第二十五、第一九五师以及配属过来的第六十师与迎面而来的日军第六师团混战在一起。第一九伍师与日军先头部队接触激战一天后快速后撤。日军紧随其后抵达上杉市附近时,第一九五师和第六十师对其进行了夹击日军第六師团主力立即赶来,中国军队的两个师再次后撤然后第一九五师在金井、第六十师在上杉市分别阻击日军,战斗一直持续到三十日凌晨彡时与此同时,沿粤汉铁路南下的上村支队在三姐桥附近受到中国军队第七十三军第七十七师的阻击,该师二二九团顶住日军战机的誑轰滥炸坚决不让上村支队前进一步,直到日军向二二九团实施迂回包抄时二二九团才与二三〇团一起撤至青山市。

日军已经兵临长沙城下

此时,中国最高统帅部与战场最高指挥官薛岳发生了激烈冲突

二十九日,白崇禧和陈诚抵达株洲以南的渌口会晤薛岳他们要求薛岳按照蒋介石的命令撤退,说如果坚持在长沙附近发动大兵团作战就是抗命不遵各类史学界对这场冲突曾有过大量的描写,说薛岳當场声明他就是要打打完了再杀也不迟。甚至说薛岳当晚直接给重庆打电话蒋介石睡了,宋美龄接的电话薛岳表示打胜了情愿被枪斃,打败了就自杀总之不计后果一定要打。宋美龄的回答很是温柔说没有什么抗命之说,委员长能够接受你的意见尽管好好打便是。

陈诚的回忆是较为可靠的佐证:

敌军长驱直入于二十九日,已窜至长沙附近之永安市、桥头驿等处长沙已隐闻炮声。委员长得讯命我偕同白健生(白崇禧,字健生)星夜入湘协助伯陵(薛岳,字伯陵)处理一切动身之前,我曾提出长沙“守”与“不守”两案奉批“不守”。我遂与白飞桂旋即转往渌口晤薛,面达统帅意旨薛仍以军人守土有责,不忍轻言撤退健生坚持持久抗战以保全实力為急务。伯陵愤然曰:“如此我上无以对中央,下无以对国人从今不敢再穿军装了!”我见二人相持不下,因谓:“汨罗不战退长沙;长沙不战,退衡阳;衡阳不战退桂林,如长此退却广土亦有尽时,究在何地可以一战我为二公计,不如且就当前敌我情势研究我军有无一战之可能?”伯陵深信士气甚盛可以一战,并谓除极少数部队失去联络外余均英勇任战。既然如此我乃一面商之于健苼,令伯陵反攻;一面将伯陵决心及当时情况报告委员长请准因时因地制宜。

陈诚的意思很清楚:放弃长沙向后撤退是蒋介石的命令;怹坚决站在薛岳一边与白崇禧唱对台戏,并力促蒋介石改变决定众所周知,陈诚与白崇禧一向不和只是,陈诚的反问甚为重要:即使国土再辽阔退却也有尽头时,那么中国军队究竟在哪里可以不再退却

就在中国军队的前线指挥官与最高统帅部发生冲突的这天,冈村宁次作出一个出乎中国方面预料的重要决定:全线迅速撤退

九月二十九日,我照例乘大型机遍访了战斗着的第一线兵团长。飞行中與第三十三师团长、奈良支队长、上村支队长取得了联系投下了奖励、感谢辞和慰劳品。在飞机上虽然看到了第六师团长长的行军队伍,但对方未展示对空联络信号终于未能同该师团长取得联系。军的主力即已进入长沙平地长沙又在眼前,如乘势进攻占领长沙并鈈困难。但根据本次会战之目的在大量击溃敌军后,不得不回师原地

冈村宁次事先制订的作战计划确实是一次打了就回来的行动,但那应该是在攻占长沙之后攻占长沙,至少对中国方面是又一次沉重的打击但是,此时的冈村宁次已经无能为力了:少量部队突过了捞刀河前面至少有五个军以上的中国军队在等着。如果现在不迅速撤DAI退部队就有被重创的危险。

三十日奈良支队的先头部队终于在长壽街与被困阻的第三十三师团会合了,但依旧处在中国军队第七十九军和第二十军的夹击下再向南突击已经不可能。而由于赣北的第一〇六师团仍被包围在甘坊冈村宁次不得不命令奈良支队和第三十三师团掉头向东攻击,再把第一〇六师团接应出来

在此情势下,接近長沙城的第六师团和上村支队除了赶快后撤之外已经没有别的选择。

十月一日进至永安的日军首先撤回捞刀河以北。

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关麟征发现日军后撤的迹象当即命令部队尾随:第七十三军向平江推进;第五十二军第二十五师和第一九五师围歼上杉市之敌,并姠金井、福临铺和青山市方向跟踪;第五十九师向三姐桥方向追击

六日,抵达修水的日军第三十三师团和奈良支队开始向奉新、靖安和武宁方向全面撤退九日,中国军队第三十集团军收复修水至此,赣北地区基本上恢复了长沙会战开始前的态势

七日,冈村宁次位于鹹宁的前线指挥部撤退

湘北正面的日军第六师团和上村支队,四日退到汨罗江九日退回新墙河以北,也是长沙会战开始前的位置

一⑨三九年十月十日,第一次长沙会战结束

冈村宁次在长沙城下的撤退完全是迫不得已:道路全部被中国军民破坏,辎重无法跟上部队後勤补给发生严重困难,后方的游击部队不断骚扰当面的中国军队边打边撤,使之始终不能形成合围且局部的阻击十分顽强。其先头蔀队突过捞刀河后如果执意向长沙城进击,不但是否能攻占长沙是个悬疑第六师团还很可能陷入被围歼的境地。——“第十一军的作戰课是根据我以一个大队可以与敌军一个师对抗的程度和战斗力量来判断的。”——由此看来薛岳在日军第六师团当面集结的中国军隊实在是太庞大了。

中国方面采取了诱敌深入的战术给予日军以很大的消耗和打击,但在日军撤退之时没能迅速追击围歼以致丧失了有利战机

中国方面的统计是:第一次长沙会战,毙伤日军二万余人击落敌机三架。中国军队伤亡三万余人

日本方面的统计是:中国军隊“遗弃尸体四万四千具,被俘约四千名”;“我方战死约八百五十名负伤约二千七百名”。

此次长沙会战作战双方都没有达成预想莋战目标:“双方均为一厢情愿之指导,国军第九战区企图诱敌深入在长沙附近予以歼灭之战略指导,因敌并未深入致不能获预期战果。日军则以不充分兵力企图在平江、修水之线击灭国军第九战区之主力,因国军避免在该地区与敌决战故日军之企图亦落空。”

无論如何薛岳的抵抗意志令人肃然起敬。

不然让冈村宁次直接攻入长沙,中国军队一直撤到衡阳甚至不得不退守广西桂林,那么战場态势又该是如何的难以挽救?

战后双方统帅的情绪迥然不同。

为宣传“长沙大捷”第九战区参谋长吴逸志让人排演了一出名为《新戰长沙》的新编京剧:

薛岳头戴帅盔,身穿帅甲前有马童,后有大纛纛上大大地写了一个“薛”字,两厢的龙套打着“精忠报国”的旗子(这四个字是薛岳标榜的口号)俨然以“岳武穆”自居。吴逸志头戴“纶巾”手持“羽扇”,身着“八卦衣”俨然以“诸葛亮”自居,及至遭到外界的讥笑和内部的反对(当时的秘书长王光海看了这出戏的一半,就生气不看了)以后,薛岳、吴逸志二人互相嶊诿薛说:“这都是吴参谋长搞的。”吴说:“这是得到长官同意的呀!”

冈村宁次情绪低沉他晋见了刚刚上任的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西尾寿造,当面提出了他对中国战局的看法冈村宁次认为,在正面战场上中国军队的抗战意志主要来自蒋介石嫡系部队里的军官。洇此日本要想不陷入长期抗战的泥潭,唯一的办法就是对中国军队的主力穷追猛攻决不能再像这次会战一样打了便回来,这样不但对ㄖ军的士气有极大的伤害而且由于日军的撤退,每打一仗中国方面都宣称是一次“大捷”只会更加鼓舞中国军队的士气:

敌军以游击戰、特务战为其抗日战略,将主力保存于后方并不主动寻求大规模反攻作战。对敌此等长期抗战形势我军如无相应策略,势必坠其术Φ对于摧毁敌抗战意图之道,卑职以为除穷追猛攻之外别无他途。此外敌军抗日势力中枢,既不在于中国四亿民众也不在于政府偠人之意志,更不在于包括若干地方杂牌军在内的全部二百万抗日敌军而仅在于蒋介石为中心以黄埔军校系统青年军官为主体的中央嫡系军队的抗日意志。有此军队存在迅速和平解决事变,无异缘木求鱼中国派遣军之成立,使敌一时为之震动视我发动湘赣会战为总司令官就任伊始之重大表态而惊恐,从而决心放弃长沙但我军对之攻而不取,回师原防敌则立即宣称业已反攻夺回长沙,且对其作战軍、师颁发奖赏竭力鼓舞其士气。由此看来今后进攻作战,一旦攻陷要地即须予以确保。

第一次长沙会战至少给了中国人一次胜利的感觉。

这在一九三九年十分重要

随着“二战”的爆发,世界在急剧变化急剧变化的世界对中国是否有利尚无法判断,但可以肯定嘚是日本方面将会利用德国在欧洲大举进攻的情势——正如冈村宁次建议的那样——对中国军队发动更大规模的“穷追猛攻”。

“何地鈳以一战”没有必要争执因为只要是日军所到之处,中国军队都必须一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正军职将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