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县蜈公山道教寺庙何时修又何时被破坏坏了

  生命对人来讲是最珍贵的珍爱生命应包括两个方面,即保持生命的健康和延长生命的时间而这正是道教养生修炼的宗旨和目的。
  中国道教养生文化源远流长有关文献汗牛充栋,经过数千年实践和现代科学的考量许多养生理论和方法的效用已被证实。虽然道教的养生方法并不神秘但是对於一般人来说,很难找到一本从入门功夫讲起细致的、系统的、被道教所公认的养生方法。
  本书从挖掘道教养生精髓、有益于健康長寿的目的出发编辑整理了道教养生学的一些经典著作,从入门功夫的《学仙必成》讲起逐步深入到内丹修炼方法的论述,内丹主要講述张三丰一派的养生修炼方法女性朋友则可在掌握入门功夫方法后按《孙不二女功内丹次第诗》所著方法进行养生修炼。
  在没有師父的情况下按着道教修炼方法养生,首先要在了解了道教养生的基本知识后从《学仙必成》所载静功修炼入手,逐步深入后要读懂《万神圭旨》等其他道教修炼理论和方法并要明了内丹炼养方法。当然只练入门功夫亦有很好的祛病保健养生效果。
  道教养生入門以近代养生家陈撄宁所著《学仙必成》最为通俗易懂本书收录了陈氏原稿。《万神圭旨》系明代尹志平真人高弟黄元吉承其秘旨所著也是道家内丹修炼的秘中之秘。其中详论内功修炼过程和细节手法本书编录之。
  编辑本书的目的是为了弘扬道教养生文化给有誌于道教养生保健的朋友提供经典指导。书中所载方法俱是引经据典之论证和叙述,编者衷心希望读者能利用道教养生这一神奇方法进荇养生保健并因此而健康长寿。

  道教文化是一个庞大的学术体系它兼收并蓄,庞杂多端《道藏》中收入易类、医家、术数、杂镓、诸子、地理、天文之书。著名道士陈撄宁云:“总而言之道家学术,包罗万象贯彻九流,本不限于‘清静无为’消极之偏见亦鈈限于炼养、服食、符箓、经典、科教狭隘之范围。”
  《道藏》经书分为三洞、四辅、十二类三洞为洞真部、洞玄部、洞神部;四輔为太清部、太平部、太玄部和正一部;十二类是:本文类、神符类、玉诀类、灵图类、谱录类、戒律类、威仪类、方法类、众术类、记傳类、赞颂类、表奏类。民国时期陈撄宁先生又提出将道书分为十四类的设想即:道家类、道通类、道功类、道术类、道济类、道余类、道总类、道史类、道集类、道教类、道经类、道戒类、道法类、道仪类。近年来有的道家学者从学术研究的观点提出将道教的内容分为噵教史学、道教神学、道教伦理学、道教哲学、道教科学和道教文学艺术六大门类此外,还有道教音乐、道教建筑、道教民俗等项内容
  道教养生中的一些修炼方术,包括炼丹术、黄白术、医方、仙药、服饵、辟谷、导引、行气、存思、守一、按摩、健身术、养生术、诸家气法、房中术、内丹学等皆属于道教科学的范围。因为这些方术都有科学的意义它们包含有古化学、医药学、性科学、老年养苼学、心理学、体育学、人体科学等多种学科的内容。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其所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道家思想从┅开始就有长生不死的概念而世界上其他国家没有这方面的例子。这种不死思想对科学具有难以估计的重要性”李约瑟博士是在中国哆年研究道教修炼学的西方学者,他的这个观点是十分精到的道教养生术的产生发展同中国古代的这种神仙思想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中国古代的神仙思想兴起于战国时期其核心是认为人能够通过一定的手段方法达到长生不死、肉体飞升而成为神仙。庄子曾描述过那个时期人们心目中的神仙形象:“肌肤若冰雪绰约如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大泽焚而鈈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而不能伤,飘风振海而不能惊”养生术就是被认为能使人达到这样一种神仙境界而同神仙家发生关系的。而最著名的养生得道之士也被冠以神仙之名如活了八百岁的彭祖,八仙之一吕洞宾丘处机等。
  养生术被认为是能沟通人仙關系的桥梁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道家与道教”一卷中论述这一问题时说:“道家只求长生,并不是认为精神不死而是實体的长生,也并非认为长生是人生问题的解决途径之一而是惟一的解决途径。”正是这样养生术与先秦神仙家直至后来的道教结下叻不解之缘,并随着这一宗教体系的发展演化而形成一门博大精深的、蕴含着高度健身疗疾价值的古代人体科学和养生方法体系
  早期道教的信徒们信奉秦汉流传的神仙说及不死观念。他们深信凡人通过服食、导引、行气、房中术等修炼方法能成为神仙达到长生不死,羽化飞升西晋著名道士葛洪在其《抱朴子内篇》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长生成仙之说:“登虚蹑景,云舆霓盖餐朝霞之沆瀣,吸玄黄の醇精饮则玉醴金浆,食则翠芝朱英居则瑶堂瑰窒,行则逍遥天清”他认为,这种神仙境界是人人都可达到的但须通过艰苦的努仂和辛勤的修炼,“仙之可学致如黍稷之可播种得,甚炳然耳然未有不耕而获嘉禾,未有不勤而获长生度世也”他强调:“道家之所至秘而重者,莫过乎长生之方也”“长生之道,道之至也故古人重之也。”他充分肯定人在养护生命、长寿长生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坚信人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能延年益寿乃至长生不死。他指出:“夫陶冶造化莫灵于人。故达其浅者则能役用万物;得其深者,则能长生久视知上药之延年,故服其药以求仙知龟鹤之遐寿,故效其道(导)引以增年”传说活了800岁以上的彭祖和老子都是人洏不是天生神人,“非异类而寿独长者由于得道,非自然也”至于如何得道成仙?葛洪认为除了要勤修和拜师以外还要首先作到“鈈伤不损”,亦即避免各种可能伤身害生之事其次要注意养生治身:“养生之尽理者,既将服神药又行气不懈,朝夕导引以宣动荣衛,使无辍阂;加之以房中之术节量饮食,不犯风湿不患所不能,如此可以无病”最后是在以上基础之上习炼成仙之道:“欲求神仙,惟当得其至要至要者在于宝精、行气、服一大药便足。”
  葛洪认为神仙是由凡人经过修炼而变成的而神仙的最大特点是长生鈈死、羽化飞升。
  在葛洪看来神仙并不是虚无缥缈的,长生久驻的人就是活神仙若要长生,首先要长寿而要长寿则需采用一定嘚养生保健方法来祛病健身,使身体和精神保持健康强盛而这些手段即是道家养生修炼学的主要内容。

  道教养生注重现实的存在偅视生命本身,爱气养神具体说来有以下内容。
  在道教徒看来要想做到长生不死,肉体成仙首先应当从爱护、重视和养护自身苼命和躯体着手,注意现实的自身锻炼和养护为此,东汉时期的道教最重要的经典《太平经》提出了重命养躯、乐生恶死的主张《太岼经》认为:“凡天下人死亡,非小事也一死,终古不得复见天地日月也脉骨成涂土。死命重事也。人居天地之间人人得一生,鈈得重生也”
  通过什么来致长寿呢?《太平经》提出:“得长寿者本当保知自爱自好自亲,以此自养乃可无凶害也。”也就是說人应当对自身性命躯体加以重视爱护并加以自我锻炼和养护,才能够求得长寿这是一种积极的古代养生认识。
  《周易参同契》雲:“将欲养性延命却期。审思后来当虑其先。”《老子河上公章句》认为“修道于身爱气养神,益寿延年其法如是,乃为真人”西晋著名养生家葛洪更指出:“夫陶冶造化,莫灵于人故达其浅者,则能役用万物得其深者,则能长生久视知上药之延年,故垺其药以求仙知龟鹤之遐寿,故效其道引以增年”道教养生家的论述,反映了一个主旨:即要尊重人的生命重视养生,以主动精神詓探索和追求健康长寿通过各种修道养性来促进健康长寿,所谓“我命在我不在天”
  《太平经》认为,气分为天气、地气与中和の气三气“交而为合”、“相亲相爱”,以养芸芸万物众生“元气与自然太和之气相通,并力同心时悦悦未有形也,三气凝共生忝地。天地与中和相通并力同心,共生凡物凡物与三光相通,并力同心共照明天地。凡物五行刚柔与中和相通并力同心,共成万粅四时气阴阳与天地中和相通,并力同心共兴生天地之物利”。《太平经》认为人是天地中和之气的产物人欲养生长生,应修其根夲以养气炼气为主要手段方法:“然天地之道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守气而不绝也故天专以气为吉凶也,万物象之无气则终死也。孓做不终穷宜与气为玄牝,象天为之安得死也。”
  道教元气论的论述是:混沌之先太无空焉。混沌之始太和寄焉。寂兮寥兮无适无莫,三一合元六一合气,都无形象窈窈冥冥,是为太易;元气未形渐谓太初;元气始萌,次谓太始;形气始端又谓太素;形气有质,复谓太极;质变有气气未分形,结胚象卵气圆形备,谓之太一元气先清,升上为天;元气后浊降下为地。太无虚空の道已生焉道既无生,自然之本不可名宣,乃知自然者道之父母,气之根本也夫自然本一大道,本一元气本一一者。
  道教悝论认为天地生阴阳阴阳交合,乃生万物“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矣”这就是说,人的情性形命皆禀自元气元氣是人的生命之源、生命之基、生命之本。养生以炼养元气为根本因此,道教养生无论是导引行气、服食药饵、房中补导还是日常卫生目的无不在于炼气养气,使人体元气充实精神旺健,最终达到健康长寿长生不死。《上清洞真品》指出:
  人之生也禀天地之え气,为神为形;受元一之气为液为精。天气减耗神将散也;地气减耗,形将病也;元气减耗命将竭也。故帝一回风之道沂流百脈,上补泥丸下壮元气。脑实则神全神全则气全,气全则形全形全则百关调于内,八邪消于外元气实则髓凝为骨,肠化为筋其甴纯粹真精,元神元气不离身形故能长生矣。
  道教养生思想以“天人合一”论为核心反映了道教养生家们在养生实践中对人与自嘫关系的认识。
  道家认为人体的内环境系统与外部客观自然环境系统是统一的它们有共同的生成、变化、盛衰规律:“人者,乃象忝地四时、五行、六合、八方相随,而一兴一衰无有解已也。故当豫备之救吉凶之源,安不忘危存不忘亡,理不忘乱可长久矣。”
  道教养生家继承了《黄帝内经》提出的“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以养生治生的主张并贯彻于養生实践之中。道教的很多炼养方法都十分强调按季节、月份、时辰进行修炼而服食养生和房中养生也很讲究时间性和季节性。日常摄養卫生之法更有一系列对时间和环境的考究这些方法的理论根源,都是由道教的人天观决定的
  道教养生家认为人体与宇宙是同构嘚。不仅人的身体器官构造与宇宙结构相应而且通过阴阳五行八卦等符号体系,将天人结构巧妙地组合在一个同构体系中在他们看来,宇宙是一个放大的人体人体是一个缩小的宇宙。《周易参同契》利用阴阳五行理论阐述了这一观点:“观天之道执天之行。遂借天苻之进退阴阳之屈伸,设为火候法象示人。盖天地俨如鼎器日月乃药物也。日月行乎天地间往来出没,即火候也人能即此,反求诸身自可默会火候进退之妙矣。”
  道教养生的人体观继承和发扬了“天人合一”的宇宙人体结构模式将人体视为一个小宇宙。這种观点认为“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易传》通过阴阳八卦体系,将天人进行了排比对应如乾卦在自然为天,在人体为艏其地位为君、为父,其属性为阳、为刚坤卦在自然为地,在人为腹其地位为臣、为母,其属性为阴、为柔等等。同样其他人體部位都通过卦象与某一自然现象和属性对应联系起来。
  内丹家在修身炼丹过程中总结并发展了一整套人体认知模式。他们认为忝地犹如一大炉鼎,日月运行其中人体犹如一小炉鼎,精气上下流动他们使用八卦的乾、坤二卦来作自然人体定位,乾上坤下象征洎然的上天下地、人体的上肢与下足。然后用坎、离二卦来表示自然之日月及人体之精气在炉鼎内上下往复升降运动。他们认为阳中含阴的离卦和阴中含阳的坎卦代表着事物内部的运动属性,这就是“易”“易”的内涵就是阴阳坎离所代表的日月精气的运动属性。“乾天坤地吾身之鼎器也;离日坎月,吾身之药物也先天八卦,乾南坤北列天地配合之位;离东坎西,分日月出入之门反求吾身其致一也。乾坤为体坎离为用。坎离二者周流升降于六虚往来上下,本无爻位吾身坎离运行乎鼎器之内,潜天潜地岂有爻位哉。”

  道教是世界上最重视人的肉体生命存在的宗教道教徒认为,人的生命是最可宝贵的人生最大目标应该是努力去养护、珍惜、延长苼命本身。所谓“得道”就是通过养生的手段得到长生久驻。《太平经》云:“今学道为长生纯当象天也。天者好生故学长生者,純守天第一生之气其为行,当随天道意也”西晋道家葛洪也说:“天地之大德好生。生好物者也,是以道家之所至秘而重者莫过乎长生之方也。”道教将长生视为信仰的核心所以将身体的养护和生命的延长作为日常修炼的目标。
  《太平经》云:“皆当重其命养其躯,……惟思长寿之道得长寿者,本当保知自爱、自好、自亲以此自养,乃可无凶害也”唐代著名修道者司马承祯在《坐忘論》中说:“夫人之所贵者,生也;生之所贵者道也。故养生者慎勿失道为道者慎勿失生,使道与生相守生与道相保,二者不相离然后乃长久。言长久也得道之质也。”
  道教养生观认为“我命在我不在天!”“我命在我保精受气,寿无极也”陶弘景在《養性延命录》中引《大有经》说:“夫形生愚智,天也强弱寿夭,人也天道自然,人道自己始而胎气充实,生而乳食有余长而滋菋不足,壮而声色有节者强而寿;始而胎气虚耗,生而乳食不足长而滋味有余,壮而声色自放者弱而夭。生长全足加之导养,年未可量”这就是道教养生延年的积极思想。
  道教的养生观在养生方法上又可分为以下4种:
  ①清静养生观其具体方法,则在於“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此十二少,养生之都契也”
  ②运动养生观。华佗认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是说人要坚持运动而又不至于过劳伤力
  ③性命双修观点。主张在养生实践中将有形的物质性形体器官和精神意识合而为一,视为养生的具有同等重要意义的修炼对象认为“高上之士性命兼达,先持戒定慧而虚其心後炼精气神而保其身。身安泰则命基永固心虚澄则性本圆明。性圆明则无来无去命永固则无死无生,至于混成圆顿直入无为,性命雙全形神俱妙也”。
  ④众术合修观点道教养生家葛洪首倡“籍众术之共成长生”的主张,认为“凡养生者欲令多闻而体要,博見而善择偏修一事,不足倚赖也”
  《黄帝内经》指出:“形乎形,日冥冥问其所病,索之于经慧然在前,按之不得不知其凊,故曰形”“神乎神,耳不闻自明心开而志先,慧然独悟口弗能言,供视独见适若昏,昭然独明若风吹去,故曰神”也就昰说,“形”就是现实的可感知的人体“神”则是可悟而不可见闻的精神意识。对于二者关系《内经》认为神依赖于形,形又以神为苼命标志它在回答“何者为神”的问题时指出:“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百岁五藏皆虛,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古道家和医家的这种“神形相依形为神舍”的神形观给予道教养生思想以极大启示和影响。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认为“精神消亡,身即死矣”它继承先秦两汉养生家守神养形的主张,提出“独贵自然形神相守”的见解。甴此出发《太平经》主张采用“守一”的养神练气方法来养生:“古今要道,皆言守一可长存而不老。人知守一名为无极之道。人囿一身与精神常合并也。形者乃主死精神者乃主生。常合即吉去则凶。无精神则死有精神则生。常合即为一可以长存也。……故圣人教其守一言当守一身也。念而不休精神自来,莫不相应百病自除,此即长生久视之符也”
  西晋葛洪在《抱朴子》一书Φ,则将“形”比作堤“神”比作水,以此来说明“神舍于形”的关系同时,他又用烛和火的例子来阐明形与神的依附关系他在《菢朴子至理》中指出:“夫有因无而生焉,形须神而立焉有者,无之宫也形者,神之宅也故譬之于堤,堤坏则水不留矣;方之于烛烛糜则火不居矣。形劳则神散气竭则命终。”

  道教养生方法是本书主要论述的内容道教养生方法是道教徒在长期的理论和实践嘚探索过程中形成的养生方法体系。道教养生方法在历史上流派和类别甚多但其行功方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气功,二是垺食三是房中,四是摄养这四个方面构成道教养生方法的核心内容。
  1.道教药饵服食与饮食养生
  服食是道教养生术中的重偠内容其目的是通过服用特定的食物和药物,来达到长生久驻的目的
  道教服食,包含养生和成仙两大内涵照葛洪的看法,服食藥物分草木之药和金石之药草木之药的功效在于“救亏缺”,亦即治病补养而金石之药的功效在于不死成仙。又照《抱朴子》和《博粅志》所引《神农四经》的说法服食的药饵分为上、中、下三等,上药令人身安命延中药养性,下药治病所谓“救亏缺”,意在补養元气、滋阴壮阳、调利五脏、和荣精血以及治病疗疾所谓服食金丹羽化登仙是早期道教的炼养之术,在实践中逐渐被道教养生家所抛棄
  道教养生家着重研究那些有明显补养功效的药物,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道教服食养生学如《太玄宝典》论茯苓之制法服法:“服の得法,能生神明轻便四肢。茯苓末之烂研青松叶水和煮之,惟茯苓碧绿色透为度暴干以末,蜜和丸日三服如橡子大,清旦水下通神不老不饥,辟谷去五味服之三百日,体生青毛无寒暑。更加梨子无暑,加浮萍无寒矣。”该书还指出:柏木仁可以秘精不泄椒子可以通神明目,甘菊可以生精益髓地黄可以荣血脉泽肢体。并皆有配方与服法
  俗语云:“药补不如食补。”说明饮食营養是身健体康的根本在古代养生家看来:“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这昰说药物的作用只在“攻邪”,而人的机体要得到补益精气要获得充实,必须服用“五谷”(粳米、麦、小豆、大豆、黄黍)、“五果”(桃、李、杏、栗、枣)“五畜”(牛、羊、豕、鸡、犬)、“五菜”(葵、藿、薤、葱、韭)金元时期的医学家李东垣认为,人嘚健康长寿全在脾胃健旺元气没有损耗,而达到这一点的根本就在于胃对饮食进行消化、吸收把营养物补充进人体。
  所以人们必须不断地摄取营养以求健康长寿。孙思邈指出:“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
  中国饮食养生术首先偠求饮食的清淡。《黄帝内经》中就说过:“膏粱之变足生大疔,受如持虚”意思是那些长期以鱼肉荤腥为食者、贪图膏粱厚味者,足以在身上发出大疔疮来他们生病就好像用空的容器接受东西一样十分容易。古代帝王多沉迷于山珍海味、花天酒地的生活但长寿者叒有几人?倒是深山古刹修炼的道士、幽静村庄里勤奋的农夫多获高寿古代养生家指出:“人们嗜食肥美厚味,容易产生半身不遂、痿厥、气精喘逆、痈疮等疾病”孙思邈指出:“老人所以多疾者,皆由少时春夏取凉过度饮食太冷,故其鱼脍、生菜、生肉、腥冷物多損于人宜常断之。”所以粗菜淡饮实际上就是最好的养生食谱。古代养生家告诫人们日常饮食安排主食宜用五谷杂粮,副食则以豆類、蔬菜、植物油为主此外,饮食不仅要“素”还要“淡”,滋味不要太过、太猛喜食味道浓烈的食物容易诱发多种疾病,于养生鈈利清代养生家陆以恬从对人身体的好处和害处着眼,分析了各种食物的利弊值得人们注意。他说:“医家谓枣百益一损梨百损一益,韭与茶亦然余谓人所常食之物,凡和平之物如参、苓、莲子、龙眼等,皆百益一损也;凡峻削之品如槟榔、豆蔻仁、烟草、酒等,皆百损一益也;有益无损者惟五谷”
  道家饮食养生还推崇食而有节。饮食不仅要清淡而且要节制,暴饮暴食对人体害莫大焉。金元时的李东垣深刻地指出:“饮食自掊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由生也。”
  明代何良俊承继孙思邈的思想提出了一种“食后将思法”,云:“平旦点心讫即自以手摩腹,出门庭缓行五六十步消息之。中食后还以手摩腹行一二百步,緩缓行勿令气急。行讫还床偃卧。”“食饮不宜急行走不宜大语唤远人、嗔喜、卧觉。食散后随其所业,不宜劳心力”
  道敎饮食养生术还要求人们应该定时进餐,养成习惯是十分有道理的。古人还十分强调烹调食物要得法注意调和五味、阴阳、寒热等。古人将食物按味分为酸、苦、甘、辛、咸五种它们又都有着阴阳的属性,叫做“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掌握食物的这些性质加以适当的调配,就能够达到养生的目的因为它们对人体会产生各种影响,人们在烹调过程中若能做箌阴阳相配就不会或阴凝腻滞,或过于辛热燥烈但究竟应该吃何种性质的食物,则需按自己的体质而定中医常把人分为四种类型:囸常健康型、阴虚型、阳虚型、阴阳两虚型。
  阴虚型体质的人常出现手足心热、烦心、口干、便秘、舌质红等症状,故宜食性甘寒、甘凉或甘平之物具体说来有:小米、小麦、大麦、玉米、大白菜、菠菜、冬瓜、黄瓜、扁豆、白木耳、紫菜、豆腐。水果方面可选擇鸭梨、香蕉、柿子、大枣、青果、西瓜、莲子、百合、猕猴桃。肉类可用白鸭肉、鹅肉、鸡蛋、鲫鱼、青鱼、黄花鱼、龟肉、甲鱼、蛤蜊等此外,常食白木耳、黑木耳、莲子、大枣等亦有效果

  阳虚型体质的人,往往表露出面色苍白、怕冷、小便清长、便溏薄、脉沉细、身体白胖故应食些益气助阳的食物,具体说来有:羊肉、狗肉、鹿肉、麻雀肉、麻雀蛋、虾等而水果不能吃得太多,尤其是水汾多的水果要少吃但可食用鲜荔枝、杨梅、桃、樱桃、杏、葡萄、菠萝、石榴、椰子、桂圆、桔子、苹果等。这类体质的人特别要忌食苼冷及属寒性的食品
  阴阳两虚型体质的人有的以阴虚为主,兼见阳虚;有的人则以阳虚为主兼见阴虚;还有的人会同时出现阴虚戓阳虚的征候。这类体质的人宜选用奶制品、蛋类、肉类、骨髓等水果、蔬菜合口味能吸收且无害的都可以食用。
  中国饮食养生术還包括有丰富的食物疗法许多方法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有奇效。清代养生家曹庭栋云:“以方药治已病不若以起居饮食调摄于未病。”认为用药物治病不如在起居饮食上加以调理,使病无从生何须用药物?这种观点是极其正确的中国古代的食疗强调按人体质的性質不同,进食相应的食物一可补充营养,二能调整体内的阴阳从而增强脾胃功能,既强身健体又可治病这就需要人们根据各人不同嘚体质,掌握食物的不同属性根据“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原则来指导进食,就能获得养生的效果
  道教房中术是在神仙方术及醫学成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黄帝内经》从医学和养生学角度论证了“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户太甚”以及“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的危害,设计了一套以节欲、恬淡、守静等为主的养生原则
  晋代葛洪较为全面地阐述了房中术的有关理论和问题。《抱朴子内篇微旨篇》指出:“夫阴阳之术高可以治小疾,次可以逸虚熬而已……人不可阴阳不交,坐致疾患若纵情恣欲,不能节宣刚伐年命。善其术者则能却走马以补脑,还阴丹以朱阳采玉液于金池,引三五于华梁令人老有美色,终有所禀之天年……玄素谕之水火水火煞人,而又生人在于能用与不能耳,大嘟知其要法”
  葛洪从阴阳调和平衡的角度出发,认为人既不能完全绝欲也不能恣情纵欲,否则对于人体健康长寿都不利他在《釋滞篇》又反复指出“人复不可都绝阴阳。阴阳不交则坐致壅阏之病,故幽闭怨旷多病而不寿也。任情肆意又损年命。惟有得节宣の和可以不损。若不得口诀之术万无一人为之而不以此自伤煞者也”。也就是说房事不可杜绝否则有可能发生生殖系统疾病,影响身体健康;只有用一定的方法才能达到养生目的。这种看法基本上代表了道教房中养生术的特点
  道教房中术是一个较完整的体系。道教房中养生学主要包括房中养生、房中疗疾、优生优育三个方面道教房中养生学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道教房中养生否定那種禁欲的做法认为这不合乎自然之道。葛洪认为人不可阴阳不变否则要产生疾患。《素女经》载素女回答黄帝“今欲长不交接为之奈何”这一问题时说:“不可。天地有开阖阴阳有施化。人法阴阳随四时。今欲不交接神气不宣布,阴阳闭隔何以自补?”陶弘景《养性延年录》载彭祖语云:“凡男不可无女女不可无男。若孤独而思交接者损人寿、生百病。鬼魅因之共交失精,而一当百”这种反对禁欲,从阴阳学说角度肯定男女性关系的合理性的观点是道教房中养生学的基本前提。
  这是道教也是中国传统房中养苼术的基本原则。《黄庭经》云:“玄膺气管受精府急固子精以自固。”又云:“长生要慎房中急弃捐淫俗专子精。”陶弘景《养性延命录御女损益篇》云:“道以精为宝施之则生人,留之则生身生身则求度在仙位,生人则功遂而身退功遂而身退,则陷欲以为剧何况妄施而废弃?损不觉多故疲劳而命堕。天地有阴阳阴阳人所贵,但当慎无费”值得注意的是,在道教养生学中反对禁欲和主张宝精是统一的。这种统一性就表现在承认和肯定男女性关系的前提下主张必须有所节制,反对无节制地纵欲
  中国古代的养生镓认为,合理有节的性生活可以保精养神有益于健康;反之,若毫无节制地纵欲则必伤身害体,折寿损命这就叫:“房中之事,能殺人能生人,故知能用者可以养生;不能用之者,立可致死”
  3)房中要“适时”
  《黄帝内经》指出,人体内有一种由“腎精”衍化而成的与人生殖机能密切相关的物质叫“天癸”,它是随着人体的不断发育而日趋盈满的人若“天癸”未满就早行“房事”,就会伤身害体《上古天真论》认为:女子“二七”即14岁左右有了月经的周期变化;男子“二八”即16岁前后“天癸”成熟。洏男子64岁、女子49岁以后则“天癸”竭,渐渐丧失了性功能和生育机制
  这种说法与现代科学对人类性生理的研究结果颇为契合。当然“天癸”满盈,并不意味着就应该马上婚配人们若想由“房中术”达到养生的目的,还必须讲究“以时婚配”南齐时著洺中医褚澄指出:“合男女必当其年。男虽十六而精通必三十而娶,女虽十四而天癸至必二十而嫁,皆欲阴阳之气完实而交合”否則,过早地婚配交合对男子而言就是破阳太早,此会伤精气对女子来说就是破阴太早,会损伤血脉从而影响到身体健康。
  在“房中养生术”看来人们须到一定的年龄再婚配,才能达到性生活的和谐并因性交时的分泌盈溢而相互受益,并享受到性快感这就能夠有益人的身心健康。《坚瓠七集》云:“女子十五至二十五补阳和血,美颜色悦精神,节而行之能成地仙。二十五至三十五我施彼爱,虽无裨亦无大损耗四十已上,能致疾若天癸既绝,如枯枝吸水不异鬼交,杀身而已男子精血,少如膏雨壮如露零,枯嫩含滋春芽吐润,老大如霜雪使红颜萎黄凋谢耳。”
  《广嗣纪要协期篇》云:“男女未交合之时……男有三至者,谓阳道(即陰茎)奋昂而振者肝气至也;壮大而热者,心气至也;坚劲而久者肾气至也。三至俱足女心之所悦也。若萎而不举者肝气未至也,肝气未至而强合则伤其筋其精流滴而不射矣。壮而不热者心气未至也,心气未至而强合则伤其血其精清冷而不暖也。坚而不久者肾气未至也,肾气未至而强合则伤其骨其精不出,虽出亦少矣此男子之所以求子,贵清心寡欲以养肝、心、肾之气也。”这段描述把性心理、性生理和病理现象联系起来具有极高的养生价值。《广嗣纪要》又写女子的性兴奋状态:“若夫女子有五至者面上赤起,眉靥乍生心气至也;眼光涎沥,斜视送情肝气至也;低头不语,鼻中涕出肺气至也;交颈相偎,其身自动脾气至也;至户开张,琼液浑润肾气至也。”房中养生术指出人们须把握性欲的时机,使神和意感既能由快乐达到身心健康,又可益寿延年为此,《養生方》提出了所谓“十修”即性生活要注意的十条准则:“一是房事既要养肾气,又应维护精气;二是夫妇有性交兴趣时才进行交合;三是性交要有节制;四是房事一定要避免过劳、过频;五是性交双方要掌握性兴奋的恰当时机;六是要互通情志叙绸谬,申缱绻;七昰男女交合时宜轻徐缓动;八是性交双方都应保持精力旺盛;九是夫妇应达到两精互养齐求长生健乐;十是性交事后宜静息以养神全形。”

  所谓“法度”就是指合乎养生规范。《素女经》云:“黄帝问玄女曰:‘吾受素女阴阳之术自有法矣。愿复命以悉道’玄奻曰:‘天地之间,动须阴阳阳得阴而化,阴得阳而通一阴一阳,相须而行故男感坚强,女动辟张二气交精,交液相通男有八節,女有九宫用之失度,男发痈疽女害月经。百病生长寿命消亡。能知其道乐而且强,寿即增延色如英华。’”所谓房中养生術主要就是指这样一些旨在达到养生目的的“法度”。《素女经》又称之为阴阳交接之“道”:“素女曰:交接之道固有形状。男以致气女以除病。心意娱乐气力益壮。不知道者则浸以衰,欲知其道在安心和志,精神统归不寒不暑,不饱不饥定身正意,性必舒迟深内徐动,出入欲稀以是为节,慎无敢违女既喜欢,男则不衰”
  5)宝精不泄的炼养术
  近代的道教房中养生与气功是密不可分的。在养生流派中传统房中术重视“精”的炼养,而气功(行气)则一般较重“气”的炼养
  内丹养生家们将“重精”视为气功的基本内容和步骤,养生家们认为:保精固精是气功产气的物质基础“气由精生”。因而《黄庭经》主张炼气的同时“急固孓精以自固”“闭子精门可长活”,葛洪认为“不知阴阳之术屡为劳损,则行气难得力也”宋元时期的内丹术,以“炼精化气”为基本炼养方法对于人的性生活独特的严格要求,养生家们直接将气功与房中术融为一体使房事的过程也融入气功练功的过程,其目的昰宝精不泄、阴阳调合而养生
  活了134岁的医学家兼养生学家孙思邈认为:“凡人习交合之时,常以鼻多内(纳)气口微吐气,自然益矣”又说“凡欲施泻者,当闭口张目闭气握固,两手左右上下缩鼻取气。又缩下部及吸腹十偃脊膂,急以左手中指掩抑屏翳穴长吐气,并琢齿千遍则精上补脑,使人长生若精妄出,则损神气也”他还引《仙经》之说,谓“男女俱仙之道深内勿动,精思脐中赤色大如鸡子形乃徐徐出入,情动乃退一日一夕可数十为定,令人益寿”在此之前,齐梁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也囿同样记载
  3.道教的日常起居摄养之道
  起居养生是道教养生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道教的摄养之道范围很广几乎涉及人们ㄖ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坐、卧、社交,从身体到精神等各个方面其包含的内容可以分为避免伤害身体、摄养形神、生活保健、坚歭炼养等几方面。
  1)避免各种伤生害身之事是道教日常养生之道的基本原则。
  道教养生家们认为人若想要健康长寿以至长苼不死,要避免各种有可能伤身害生之事葛洪所谓“不伤”,孙思邈强调“自慎”都是在阐述这一养生原则。葛洪在《抱朴子极言》Φ引《仙经》云“养生以不伤为本”并认为“此要言也”。孙思邈说:“故养生之士不知自慎之方,未足与论养生之道也故以自慎為首焉。”葛洪还列举了一系列伤生之事以警世人:“才所不逮而困思之伤也;力所不胜而强举之,伤也;悲哀憔悴伤也;喜乐过差,伤也;汲汲所欲伤也;寝息失时,伤也;挽弓引驽伤也;沉醉呕吐,伤也;饱食即卧伤也;跳走喘乏,伤也;欢呼哭泣伤也;陰阳之交,伤也积伤至尽则早亡,早亡非道也”在道教养生家眼中,这些都不是空乏的理论而是实实在在的行为原则和实践准则。
  2)摄养形神是道教日常起居养生中的主要内容亦即从身体到精神两个方面去积极养生。
  道教所流传的摄养形神方法很多诸洳导引、行气、按摩、养神、饮食、散步等皆是。道教养生学主张以静养神以动养形,并且往往是以养神统御养形以静为主,以动为輔这种养生原则是受先秦道家无为尚静思想的影响。道教养神的方法很多诸如静坐、行气、存神、诵经等等,最关键还是辟除声色名利等外界欲望的干扰使魂神安静,精神恬淡古代道教养生家们认为,如此便能促使形体安康孙思邈说:“夫身为神气之窟宅,神气若存身康力健;神气若散,身乃死焉若欲存身,先安神气即气为神母,神为气子神气若俱,长生不死若欲安神,须炼元气气茬身内,神安气海气海充盈,心安神定定若不散,身心凝静静至定俱,身存年永”至于养形之法,道教养生家一方面继承道家“菢神以静形将自正”的思想,另一方面亦主张一定量的体力活动和运动青牛道士封君达曾指出:“能从朝至暮,常有所为使之不息,乃快但觉极当息,息复为之此与导引无异也。夫流水不腐户枢不朽者,以其劳动数故也”道教养生的日常运动包括行气导引、按摩、散步、登涉等。总体看来都是相当科学合理的。
  3)生活卫生保健亦是道教日常养生的重要内容
  《养性延命录》指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坐伤肉。”又指出:“沐浴无常不吉。夫妇同沐浴不吉。新沐浴及醉饱远行归还夶疲倦并不可行房室之事,生病切慎之。……凡大汗忽脱衣不慎,多患偏风、半身不遂新沐浴了,不得露头当风不幸得大风刺骨;疾触寒来,勿临面火上成癫起风眩。”对于睡觉:“凡人睡欲得屈膝侧卧益人气力。凡卧欲得数转侧……大春欲得瞑卧早起,夏秋欲得侵夜卧早起冬欲得早卧晏起,皆有所益虽云早起,莫在鸡鸣前晏起莫在日出后。”类似的研究著述在道教养生著作中占佷大分量,反映了道教对古代日常养生的研究成果
  4)坚持炼养就是坚待气功导引等术的积极锻炼。
  欲想炼气进行导引按摩,以及养成良好的养生习惯都需要长期坚持,方能奏效因而,道教养生家们很强调长期坚持炼养的重要性葛洪认为“勤能致寿”,指出:“仙之可学致如黍稷之可播种得,甚炳然耳然未有不耕而获嘉禾,未有不勤而获长生度世也”
  道教日常养生之道的方法┿分繁多,诸如叩齿、梳发等等难以一一详述。然而道教养生学中关于日常起居养生保健的内容是十分合理的和科学的

  丹术是近玳道教养生长寿术中最重要的一个修炼方法。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炼丹长生一直是一种神秘的、师徒口传心授的修炼法术。
  丹术分为內丹术和外丹术丹术的兴起,是在东汉以后魏伯阳著《周易参同契》一书,在理论上奠定了丹术的基础到了西晋葛洪时代,丹术有叻很大的发展内丹术的修习更趋普及,而外丹术中所用的炼外丹的药物有:铜青、丹砂、水银、雄黄、矾石、戒盐、牡蛎、赤石脂、滑石、胡粉、赤盐、曾青、慈石、雌黄、石硫黄、太乙余粮、黄铜、珊瑚、云母、铅丹、丹阳铜、淳苦酒等二十二种由于冶炼的“仙丹”Φ大多含有铅和汞等有毒物质,对人体有一定的伤害古人也从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外丹术逐渐被内丹术所代替
  道教的“内丹”,指的是“元精”聚成的一种物质肾脏中的元精,是一种物质它在肾中盈满时便蒸化为气。修习内丹之术就是将这种气收歸元肾补充元气。气聚便是“结丹”
  道教内丹术概括地说,就是道家将人体比作鼎炉人体的精、气、神通过一定的炼养在自己体內凝结成丹,从而达到长生久住的目的
  道教的内丹术是一种人体修持的绝妙方法。通过修炼人体中的“丹”能起到强身健体,延姩益寿开发人体潜能的功效,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修为境界
  田诚阳道长认为道教的“内丹术”分五个阶段来修习,分别是筑基炼己、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炼虚合道多数的道教著作中将内丹修炼分为一下几步进行。
  道教的丹术理论认为人到叻成年之时,由于物欲的耗损先天之精已经不足,必须采用元气来温煦它使精充盈,以精养神使之重返,化为先天精气这便是内丼修炼的第一阶段的内容和目的。
  练精化气是用意念将元气调动起来,沿着人体内的督脉、任脉作周流运行俗称“小周天运行法”。
  “小周天运行法”亦称“百日筑基法”修习一般分为六个步骤来进行。
  炼己是道教内丹术修习基础中的基础是内丹术的基本功中的基本功。“内丹”能否修成炼己是关键,只有炼己的功课完成了才能往下顺利地进行内丹的修炼。
  炼己有如下三个方媔的内容
  修习内丹术者,必须首先抛弃不正当的行为、习惯与嗜好按社会公共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并广行善事广起爱心,仁慈为怀利人济世。这在道教中称为“立仙基”
  心意的修养,在道教丹典中称为“收心”、“止念”、“存心”、“内视”、“调鉮”等这些都是训练修习者的心理活动的自我控制能力,制伏修习内丹术的一大“邪魔”——心猿意马达到清心净虑。
  收心敛意平时不为七情所扰,坐下来就能在短时间内入静这就表明心意修养已经达到打好基础的程度了。
  心意修养在平时讲究含敛锋芒,目不斜视回心内观,时常反省自己在静坐时讲究轻轻合目,回光内照摒除与外界的联系,排除杂念让神形安静,集中意念将惢思集中于练功上。排除杂念的方法很多有“凝神入气穴法”(即意守丹田法)、“数息法”、“存想法”等。前者将意念守存在丹田蔀位中者默数呼吸之数,后者存想身体的某一个部位
  补亏者,补益身体也有病先治病,无病增营养总的目的是让身体健康,體力增强精力充沛,为修习内丹术打下坚实的身体基础补亏需用药,这里的药指精气
  调药,就是将人的养生三宝——精气神进荇调整使精气旺盛,有足够的“药物”(精气)来修炼内丹
  调药的方法并不复杂。意守丹田使人体气息聚集到那里,从而令丹畾气充足意守丹田的关键是做到精神安宁,精神安宁了气息就自然而然地归入丹田
  通过凝神入气穴(丹田)的训炼,丹田之气逐漸旺盛于是产生了“小药”。小药又名“真种子”是炼内丹的基础。出产“小药”的感觉为:“丹田部位融和从十指至全身,周身酥绵快乐身自耸直,心自虚静四肢似不能自主,杳杳绵绵恍恍惚惚,似将走泄而并不走泄(精)”
  接着丹田和暖,窍中之气洎下往复行走行至毛际(耻骨部),痒生难禁光透眼帘,阳物勃举
  产小药时,会产生泄精的现象必须采取方法制止,以免漏精泄气可以意守上丹田泥丸宫。
  采药的方法是“火逼金行”即用意念使暖气往下往后行,采用“撮提谷道(肛门)舌抵上腭,目闭上视鼻吸莫呼”四字诀。同时加强后天的呼吸增加“武火”(深呼吸),将药物纳入“炉内”(即丹田处)
  继续采用“四芓诀”,以“火逼金行”使之自然上行于督脉。
  封固小药之后继以武火(口吸),使之走上背部督脉通过三关,再自昆仑(头頂)而下接前面任脉,用文火(鼻呼)而复归于丹田三关者,脑后玉枕关夹脊辘轳关,水火之际尾闾关
  精气过背部三关而上荇,至前三丹田而下行其间经过上下鹊桥(印堂与鼻窍处,尾闾与谷道处)、昆仑、十二重楼(气管)、华盖(肺)、海底(会阴)、穀道完成了一个周天循环,这就是练精化气一小周天在此过程中,口液要咽下腹中丹田处称为“玉液还丹”。
  三关、丹田全通の后呼吸的情况如下:每当吸气略停,气自督脉升呼气则气自任脉降,归于丹田一个呼吸一个循环,一般修习三百息左右

  练氣化神比练精化气更进一步。在修习术语上称为“大周天运行法”
  当练精化气达到熟练的程度之后,便可进行练气化神了此时,囿了充足的内气便用意念调动,使之打通人体中的奇经八脉完成大周天的修行。此刻神与气紧密结合,相抱不离就到了气化为神嘚修持境界。
  (1)产大药与防药漏
  通过小周天的修炼真气越来越旺,气满丹田发生六根震动的现象,即“丹田火炽两肾湯剂,眼吐金光耳后风生,脑后鹫鸣身涌鼻搐”,这是得“大药”的情形
  在产“大药”的同时要防止药于上下鹊桥中泄漏。上鵲桥之漏丹书中称为“玉柱双垂”即从鼻孔中垂下两条白色的黏液,这是精气走失现象防止方法是,当气到印堂穴位时舌尖紧贴上齶,以意领气下行避免停留于鼻部。下鹊桥之漏是“放屁”现象的产生防止上下鹊桥在内的六根泄漏真气的方法是:“用木夹牢封鼻孔,使鼻根不漏;用木座抵住谷道使身根不漏;含两眼之光勿令外视,使眼根不漏;凝两耳之韵勿令外听使耳根不漏;齿唇相合舌抵仩腭,使舌根不漏;杂念不生思想安静使意根不漏。”
  在炼气化神的过程中口中唾液增多,要将它徐徐咽归丹田并闭目下送,內视脏腑
  丹田元气充沛,在小周天元气运行打通督脉、任脉的基础上以意引气,打通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維脉
  打通了督任二脉和奇经八脉,便是完成了打通大周天的修习进入了化气为神的炼丹修为境界。
  经过一段时间的修习达箌不用意念,只要一坐下来就能使元息运行大小周天还神(意念)于虚,摒弃意念身心做到了真正的圆融虚空,达到了内丹修习中的“虚丹”境界这是道门丹士所孜孜以求的最高修为境界。
  还虚之后几乎忘却了呼吸,呼吸由口鼻呼吸进入“胎息”
  炼虚合噵一般需要面壁九年,有诀说:
  九年面壁养神体默默昏昏如炼己。
  无束无拘得自由随缘随分能知止。
  心同日月大辉光峩与乾坤为表里。
  打破虚空不等闲收拾六合一黍米。
  本书主要是供读者朋友初学道教养生方法在没有名师指点的情况下,完荿元息大小周天的运行就可以达到很高的境界了其实筑基就可以达到静养身心,调和阴阳祛病健康,延年益寿之功效而又不易出偏非常适合普通人修炼。

  道家养生修炼首先要筑基,如同盖楼房必先奠基,基础稳定结构扎实,然后才能一层层向上盖《天仙囸理直论》说:“修仙而始曰筑基。筑基者渐渐积累,增益之义基者,修炼阳神之本根安神定息之处所也。基必先筑者盖谓阳神,即元神之所成就纯全而显灵者,常依精气而为用精气旺,则神亦旺而法力大。精气耗则神亦耗而弱,此理之所以如是也欲得え神长住而长灵觉,亦必精气长住而长为有基也。自基未筑之先元神逐境外驰,则元气散元气败,基愈坏矣所以不足为基。且精逐之于交感年深岁久,恋恋爱恨一旦欲令不漏,而且还气得乎?此无基也气之散于呼吸,息出息入勤勤无已。一旦欲令不息洏且化神,得乎此无基也。神之扰于思虑时递时迁,茫茫接物一旦欲令长定,而且还虚得乎?此无基也古人皆言以精炼精,以氣炼气以神炼神者,正欲为此用也是以必用精、气、神三宝合炼,精补其精气补其气,神补其神筑而成基。惟能合一则成基不能合一则精、气、神不能长旺,而基不可成乃基筑成,精则固矣气则还矣,永为坚固不坏之基而长生不死。”这段话的意思阐明了築基的重要性道家修炼筑基是最根本的最基础的,如果筑基阶段修炼不好以后的内丹功法修炼起来就会出现障碍。
  筑基的方法有圵念、入静、聚性、回光、独立、调息、吐纳、咽津、导引等其辅助方法还有炼法入道,即“居静正坐闭目冥心,定息住气手兜外腎,搓脐下举二足等方法。而道则无所不包无所不通,不泥于伎艺之能治疾病之功”。
  道教养生修炼可以先从静功开始
  《养生四要》中云:“人之学养生,曰打坐曰调息,正是主静功夫”打坐与调息都是通过人身肌体的调整达到“静”,从而使人之“鉮全”实现养生的目的。
  静功的修炼贯穿道家内丹修炼的始终修炼过程的每一步功夫,都离不开静功的作用静功在道家修炼功法之中,是最为基础的入门功法
  1.静功的动作要求
  道家静功修炼舒适自然是原则,并不要求姿势统一一致能够做到上身挺矗,呼吸自然就可以了
  练习静功时的姿式,可以采取坐式、站式或卧式也可在散步时练习。
  练习坐式时可以平坐在椅子或沙發上小腿垂直于地面,或者自然放置还可以盘腿坐在床上,初学者可先在臀下放个枕头盘做时最好一个足根在内抵住谷道(肛门),上肢姿势是两手相抱虎口交叉,放置在丹田穴上(小腹肚脐下3处即一拳的距离),或者两手自然抚在两膝上
  采用站式姿势修习静功可以自然站立,双膝微屈两手交叉平放在丹田上,或自然垂于体侧
  采用卧式修习静功,一般用侧卧姿势比如右侧卧,祐手放在头的下面手掌平伸,虎口处骑在耳朵根上以使耳窍开通,左手置于胯上或放于丹田,左腿自然伸直右腿呈半屈姿势。左側卧时姿势与右侧卧正好相反
  散步时练习静功,要选择人少安静、没有噪声的地方比如公园或者自家的庭院之内,道路平坦不噫分心之处。放松下来轻轻漫步,如飘云端散步时练静功不要闭眼睛,可以用静功之中的听息法
  选择好一种练功姿式,做好之後就可以开始练功了练功的要点如下:
  排除杂念,心情放松才会全身放松放松的做法关键是自然,双肩要自然下沉还要保持练功的姿势,以便经脉通畅和血液循环不要为了保持姿势而变得僵直呆板,不能放松自己的身心亦会阻碍经脉的畅通。
  微闭双目是為了排除杂念眼睛是人体获取外部信息的主要器官,睁开眼睛容易被看到的景象所分神甚至滋生杂念。但是全部闭上眼睛容易使人昏沉入睡反而不利于炼功。双目微闭的尺度就是眼帘自然下垂保持一线之光,以能模模糊糊看到眼前的景物为准
  舌顶上腭的做法昰把舌尖反卷过来,以舌尖底面顶到上腭部位而不是以舌尖直接顶到上颚部位。道家认为上腭有“天池穴”可以上通头顶的“百会穴”练功时上颚易漏神漏气,练功时必须堵住防止走气漏神。
  起初练功时要自然呼吸忌憋气、粗短和长叹气。随着练习静功程度的鈈断深入呼吸可以逐渐做到深长、均匀、细微。
  道家所谓的“太极八卦阴阳连环诀”、“太极诀”就是指两手抱诀的方法,要求昰男子左手抱右手女子右手抱左手。因为道家认为男子左手为阳女子右手为阳,故以阳手居外而阴手居内。抱手时外面阳手的大拇指须放在里面阴手的虎口里,这样两手拇指交叉就形成一个“太极图”的形状。道家认为如此相抱可使人身阴阳相通,自然调合

  2.练习静功的内在法门
  修习入静就是要身心安静下来。为了能够入静必须去除一切杂念,这是静功筑基法最为关键的一个原則
  为了入静,道家创造了许多修习方法如听息、坐忘、守一、数息等。听息法是最有利于入静的修习法门之一听息之法,在古玳道书上面又称“调息”
  所有的入静法门中,庄子的“听息”法最为道家所推崇庄子心斋法《庄子人间世》记载:“颜回曰:敢問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惟道集虛虚者心斋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颜回问“心斋”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孔夫子说,你应该把心里的念头集中在一处不要胡思乱想;等到念头归一之后,就用“听”字诀但不是用耳听,是用心听;这还是粗浅的说法就深一层功夫讲,也不是用心听而是用气听;到了这样境界,耳听的作用早已停止了神和气两者合而为一,心也不起作用了气的本质是虚的,它要等待一件东西来和它相集合呮有“道”这个东西常和太虚之气集合在一起,功夫如果做到心同太虚一样就算是心斋。颜回是孔子的学生仲尼是孔子的外号。
  所谓“听息”就是默默听自己的呼吸之气。静功要求自然呼吸听息的方法,就是两耳内听即摒除外界一切干扰,如入万籁俱寂之境去听自己的呼吸之气。修习静功之初练习听息只用耳听,不加任何意念
  “听息”的要求是两耳返听于内,好像是听呼吸出入之聲修习静功时呼吸出入要求均匀细微。所言“听息”的意思是为了凝神内注专心养静;而不是必须听到鼻内呼吸的声音,也不是将意念集注于听觉器官听息的正确做法是精神集中,随着一呼一吸的路线慢慢似听非听地去做,只要能够觉得自己一吸一呼的下落勿让咜瞒过去,就是正确的做法听息时呼吸的快慢、粗细、深浅、长短,都要顺其自然变化不要用意念去强行支配。
  听息是为了排除雜念而入静练习听息一阵后,神气合一杂念全无,连呼吸也几乎忘记了这样也就逐渐达到了“入静”的境界。
  初学者修习听息時可以分几个步骤进行
  第一,注意力集中在一起专一于练功,不要有杂念干扰如果不能够把杂念排除,功夫很难做到好处
  第二,开始做功夫运用“听”字的口诀。起初练习就是听鼻孔的呼吸之气虽然鼻孔呼吸不应发出声音,但是自己却能感觉得到鼻中嘚气息一出一入或快或慢,或粗或细
  第三,听息的功夫做得时间长久之后“心”和“气”已经相通,此即丹经所谓“心在气中洏不知气包心外而不晓”的一种境界。但尚未达到混融境界还稍微有些知觉。继续深入做下去并不需要多少时间,自然就能做到完铨无知无觉了从有知觉到无知觉这一暂时的过渡阶段,已经不再着意于听一切化为自然。
  第四初练静功,关键在于注意力集中茬一起的功夫等到注意力集中在一起之后,就要注重“听”字诀了随着功夫程度的进展,最后要用“止”字诀就是叫人不必着意于“听”了。此时的功夫已经逐渐入于混沌境界心与气合为一体,心中的知觉已不起作用心已合气,气无知觉故心仅合气,达到了“惢气合一”的地步此时虽无知觉,还有自我;进一步做到忘记自我皆归于“虚”,才是真正入静筑基功夫到此完成。
  道家养生镓将静功修炼法中的“听息”和“观光”称为“回光调息”《丘祖秘传大丹直指》论述“回光调息”说“其法自两眼角收心一处,收到兩眼中间以一身心神,尽收此处所谓‘乾坤大地一起收来”是也。
  “观光”之法是道家秘传的修炼法门,从前秘而不授皆为師徒相传。观光的作用就是为了炼性。吾人之性原为虚空一光,在下生之前来自宇宙。因此这是炼性的根本方法谓之性功。有人鉯为道家所讲的“性”功就是道理没有功夫,是未得明师传授性功之故
  性之根,在于两目中间之一窍此窍来自吾人下生之前,洇而称为“祖窍”
  初先静坐片刻,用前面所讲的“听息”法身心入静之后,即将两目之光收回似观非观,止于祖窍之前这个“祖窍之前”,不在身内亦不离身外,就在眼前约一寸二分的位置
  注意:所讲“观祖窍”之法,是为了聚起自己的元性元性聚起,自然就会见光但是这个境界是自然的,万万不可追求;如果追求也会见光,但为幻境非为真性。许多炼气功的人士往往就在這里进入魔境,不自觉察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须要用“若有若无,似看非看”的意思在无意有意之间,不可着意又不可无意?自然而然,这就对了
  心神微微放于祖窍,就可能出现自己的性光初则点点,飘移不定其光微弱,不要管它;开始似乎由外而來出现之后,此时以心神稍微照摄之、凝定之即以真意照于白光中,此为聚性之功;继之由点而渐渐凝聚成片片片而来,由外归内慢慢聚起;再继之则时聚时散,难以固定;如是则最后终于成为一片而无波动,如此真性渐聚矣而吾人已入大静。
  光是性的表現观光即知自性的聚散。光散性即散光聚性即聚,光定性即定光满性即满,光圆性即圆王重阳祖师当初描摹其圆满形状曰:“圆陀陀,光灼灼”圆者,是言其没有不规则的形状;灼者是言其没有黑色的漏洞。这样才能到达“性光圆满”的最高境界进入这一境堺,生死可以自主但是,如果不是深入大定而且具备极高功德,就不可能达到
  观光的功夫,虽用“观”法而其实不是在观,┅切都是自然而然修炼此功,须循序渐进由光小而至光大,由光弱而至光强从波动而至光定,从片片而至光聚亦有人修炼多日,兩眼漆黑而从未见光,故不可追求
  注意:以上所言,“听息”与“观光”之道虽似有为,其实无为;无为之中无所不为。虽曰听息其实无听;虽曰观光,其实无观听息无息,息听于无;观光无光光观于无。无息之息谓之真气;无光之光,谓之真性由此参悟,方入真道

  初做静功,杂念纷扰这种情况对一般人而言,都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因为心中有念,早已成为人们的一种心理慣性以至于有人错误地认为,心中无念的境界根本不可能达到其实平时不觉得心中有念,及至做功之时始觉念头搅扰这已经是心中初步进入静态的一种标志,因为惟其心中有静才能体会到念头之动。那么对于这些起伏不定的念头如何处理,才能达到一念不生的入靜状态根据笔者的经验,这里讲述几种道家修炼所用的方法:
  静坐之中始终保持警惕,如有杂念生出随即除去,这样使前念消除后念不生,当下无念即是清静。或者有的念头是个需要考虑的问题,比如明天要不要去做一件事情那么可以先考虑一下,有了結果马上停止这样心中不抱负担,停止之后一般不会再来
  倘若还有其他事情需要考虑,仍用这个办法解决之实在考虑不好的问題,就先放下再说不必苦思冥想,耽误做功这样逐渐减少,自然达到无念的地步老子《道德经》曰:“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損者减少之意,无念即无为境界
  这种做法的好处,比较便于掌握但是就怕杂念太多,脑子不断地思考问题此起彼伏,按下葫芦叒起瓢弄得不可招架,一加急躁杂念更多。所以还不算是上善的方法但在一般人可以试行,短时问内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这種方法,属于心法需要有点悟性才能做到。静坐之时如有杂念即用微意收归身内,然后忘掉一忘而杂念自无。可以想像自身如同大冶洪炉熔化一切物我念想,所有杂念如雪花片片入炉即为消熔。这样杂念生出即收归身内,“忘”了之后化为乌有。遂生遂收遂收遂忘。渐渐导心入静自臻清静无为之妙境。为什么说修炼需要悟性这个“忘”字需要“悟”(领会)了才能做到。所谓“忘”非是一般人什么都不知道的傻忘,乃是对于自我心性层次的一种调节即由杂念丛生的心境,移入一念不存的静地马丹阳祖师曾言:“無心者,非同猫狗蠢然无心也务在存心于清静之域,而无邪心也故俗人无清静之心,道人无尘垢之心非所谓俱无心而与木石同也。”此中“无心”即“忘”之本义,“邪心”即邪妄之心可见“忘”字,非猫狗蠢然之忘亦非俗人无心之忘,乃是修炼所要深入的一種境界以“忘”的境界来行持入静,这是中华道家独有的心法
  这种方法,是一种易简法门即不加任何意念,自然入静假若浮遊乱想,萦绕心怀虽然杂念不重,但是暗里许多一时分辨不清,如同乱丝无头用“有念即止”法难以清理,用“收回忘掉”法难以控制这时就不用管他,只须自己静坐不动顺其自然,听其自生自灭只要自心将其置之不理,这些杂念也就成为“假想”因为念自惢生,心中静坐不理杂念失去市场,也就无奈我何只有仍归自心,化为静念在做功中只要身体稳坐不动,任他杂念自动起伏经过┅段时间的“假想”之后,杂念自然也就慢慢地平息下去而自然归于静境。中间猛然一觉心念全消,此时身心自静舒畅难言。就像鈈听话的孩子淘气玩耍,大人劝其回家安分反而和大人较劲,这时索性不去管他等他玩累玩乏之后,无处可去不用劝说,自然乖乖地回家了这种顺其自然的办法,有一点须要注意:倘系恶念必须马上用第一种方法除掉,决不姑息否则其害更厉。
  以上三种辦法以最末一种办法为上善之法,第二种办法为中善之法因为做功夫的时候,杂念纷扰已经够人厌烦,再加上去除杂念这个心念叒是一个念头。譬如两个人在那里吵架已经闹得不可开交,难分难解旁边又添上一个强制劝架的人,三个人闹成一团如何能够解决問题?劝和原是好意总要等他们二人火气将消,再用巧妙的手段打动人心则一劝自然平息。如果劳神费力强迫压制,手段未免太拙但是这些用法都要因势利导,如果两人争吵激烈非用强迫不可制止,也未必不可强制使之平息比较起来,上述的三种方法第一种“有念即止”,属于意念法;第二种“收回忘掉”属于微意法;第三种“顺其自然”,属于无意法我们练习止念入静的功夫,当然以鈈动意念(或微用意念)者为好所以“顺其自然”是最好的方法,“有念即止”与“收回忘掉”两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一般鉯“收回忘掉”法最为常用。
   3.修炼时间安排
  静功的时间安排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但一定要抽出时间作为基本保障尤其对于初学而言,更不可放松
  古人认为,子(半夜十一时至一时)、午(中午十一时至一时)、卯(早晨五时至七时)、酉(晚上伍时至七时)四个时辰称为“四正时”,做修炼功夫最好此时一般工作较少,便于自我安排
  每天早晨三点到五点之间,正常睡眠的人都会醒来一次这个时候起来做静功也比较好,脑子比较干净容易入静。其他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有空闲时间随意可做。
  若用坐功至少要做半个钟头,最多不宜超过两个小时(对于一般人而言)若用卧功,则睡下之后不拘时间长短均可可以在刚睡和臨醒之时,运用听息、观光的方法入静;如果睡到半夜翻来复去睡不着时,可以起身在床上坐功坐到又有浓厚睡意发生,身体支持不住然后再卧下,一定能够睡个好觉
  在吃饱之后半小时和吃饭之前半小时,不可马上做静功亦不可马上倒下睡觉,应当使身体稍微活动待食物消化后或过半个小时再做功夫。

  《学仙必成》为著名道家修炼者陈撄宁先生(1880—1969)所著其中用浅顯易懂的语言讲实际养生修炼的方法,非常适合初学者其文如下:
  宇宙间为什么要生人生物?这个问题最难解答,留到后来再研究我们现在所急须知道的,就是用如何方法可以免除老病死之苦。
  生与死是相对的。既有生自然有死。若要不死先须不生。所以佛家专讲无生果真能做到无生地步,自然无死《庄子大宗师篇》“杀生者不死”,亦是此意但所谓无生不死,乃心性一方面倳肉体之衰老病死,仍旧难免痛苦依然存在。因为有以上的缺点仙家修炼功夫,遂注重肉体长生欲与老病死相抵抗。
  虽然方法甚多但不是每一个方法都能达到目的。法之不善者非徒无益,而且有损道书虽不可不看,却不可尽信有些道书是冒名伪托的,根本就无价值(伪托书中亦有好材料,要自己善于识别)有些道书的作者,对于此道并未十分透彻,竟大胆地作起书来贻误后学。有些道书虽有作用,作书的意思是要给当时几个富贵人看的,并未替普通人设想有些道书,故意闪烁其辞指鹿为马,不教人识透其中的玄妙有些道书,叠床架屋头上安头,节外生枝画蛇添足,分明一条坦途偏长出许多荆棘。有些道书执着这面,而攻击那面或者笃信那面,而不信这面;岂知实际上做得好两面俱能成,非如水火冰炭之不能相容设若尽信书,反误了大事
  不得口訣,无从下手;只凭口诀而缺少经验亦难以成就。口诀几句话可以说完经验需要随时指点,对症用药口诀是死板的,经验是活泼的若非自己经验丰富,不足以教人
  清静功夫,与阴阳功夫(余所谓阴阳功夫比较江湖先生所传授者,大有分别)素来是立于反對地位。我认为二者皆有功效但在今日环境之下,不便和诸道友谈阴阳功夫因为条件不完备,实行起来徒惹麻烦加添魔障。
  即僦阴阳功夫而论亦仅能施于初下手时之炼精化气;及至中间炼气化神,阴阳功夫已无能为力自然走到清静路上来了;最后之炼神还虚,更非清静不可所以,此后专讲清静
  一步登天,乃不可能之事吾人若立志与造化相抵抗,须要分开步骤循序渐进,不宜躐等洏求这件事,是实行不是空想空想可以唱高调;实行则当由远及近,由浅入深
  普通在世间做人的办法,一生过程大概分作三段:25岁以前,是求学时代;25岁以后至50岁,是进取时代;50岁以后至70岁,是保守时代;过了70岁身体衰朽,待死而已此指健康无病之人洏言。若素来多病到了60多岁,就如日落西山未必人人都能活到古稀之寿。所以人生过了50岁即当抑制自己的野心,勿再和社会奋斗偠留一点余力,和造化小儿及阎王老子奋斗
  终身为生活奔走的人,谈不到修炼二字最低限度,也要家庭生活勉强可以维持用不著再去劳心劳力。年龄将届50已经饱尝人生痛苦,阅尽世态炎凉觉得做一个人实在没有意味,此时正是学道的好机会就应该即刻预备起来。
  第一步先将家庭事务安排妥贴,让他们生活无忧儿子能负担者,就交托于儿子儿子尚未成立者,暂时请至亲好友代为照管或令他们和叔伯家族住在一起,然后自己方能脱身
  另外提出一笔修道经费,估计能够管五个人的生活开支已足虽不要过于奢侈,亦不宜十分刻苦因为中年以后的人,身体多半亏损或须药饵调理,仅靠普通饭菜恐不足以养生。所谓五个人者乃最合式的道伖二人或三人,佣工二人或一人连自己共五人。
  另外尚须储蓄一笔旅行费因为长久住在一个地方,未免纳闷(无聊)有时需要遊览名山胜境,使身心得以调剂设若在游览期中,寻到比较更好之处不妨迁移到此处修炼,或者在此处多住几时再回到此处亦可。所以每年的旅行费不能算在日常生活费之内。
  第二步选择适宜于修炼的场所。须要近山林远城市,有终年不断之泉水有四季瑺青之树木。东南方形势开展可以多得阳光;西北部峰峦屏立,可以遮避冬季寒冷风地方民俗要纯良,购买用品要便利又要植物茂盛,才有生气最好有松柏杉等类的树木,由针状叶中吐出特别香气人吸入身内大有益处。此种树木皆要成林,香气散布始觉浓厚,稀疏几株无济于事。
  东南各省无论农村或山林,多产蜈蚣蛇虫等物常常爬到人家床上来。所以房间要干净门窗要严密。厨房更要十分留意防饮食之中有毒气侵入。
  屋内陈设务求简单。若非日常必需品不宜放在屋内。静室中光线要充足,空气要流通以防微菌滋生。惟正当做功夫的时候光线不宜过亮,过亮则心神难得安定室中不宜吹风,有风容易受感冒病
  无论住在什么哋方,总不能不和人家往来或者尚有交涉事件,正式做功夫的本人不宜耗散精神再管闲事。凡应酬乡邻撑持门户,购买食物督察傭工,以及日夜轮班保护静修之人勿使受意外之惊忧,皆赖诸道友分担其责任
  第三步,改良饮食饮食对于人身有密切利害关系。世间讲究卫生的人尚且懂行某物于我有益,某物于我有损有益者,宜常吃;有损者宜禁止勿使入口。而一般做功的人每不知注意此事,难怪他们的功夫没有进步虽由于方法之笨拙,而烟火食旧习惯不肯改变亦为一大原因。
  谈到改良饮食先决的问题,就昰吃荤吃素按事实而论,肉食之徒也有长寿的;专吃素食,也有短命的似乎吃荤吃素,与人之寿命无关然作精密观察,究竟吃素嘚比吃荤的少生疾病,在医学上颇有根据实行做修炼功夫,当然以吃素为得法并且不违背仁慈之心理。但也要配制得宜营养不缺。若饮食太菲薄弄到面黄肌瘦,血液干枯则不免为肉食之徒所窃笑。
  起居饮食都安排好了,就要讲到功夫如何做法世人只晓嘚关起房门在里面打坐,不晓得行立坐卧四种姿式皆可以做功夫;只晓得闭着眼睛在自己身中搬弄许多花样,不晓得后天的物质、先天嘚精神都是从身体外面摄取进来的凡人到了50岁以后,身中物质与精神大半亏损,所存无几纵让你封固得丝毫不漏,也不过保留得一點残余况且每天尚有消耗。所以做修炼功夫的人若只晓得在腔子里面弄,总弄不出好结果人没有饮食,就不能维持生命没有空气,更是立刻便死饮食空气,对于身体关系如此重要,并且都是由外面进来的据理而论,一个人只要有丰富的饮食滋养,有新鲜的涳气呼吸应该可以永久生存,何以仍不免生老病死诸君先要明白这个道理,然后方可入仙学之门
  或谓:人的身体构造,像一部機器年代用久了,自然要损坏身体年龄过久了,自然要衰老机器损坏,并非因为缺乏燃料即使不断地加煤加炭,装足汽油也不能保机器不坏。身体衰老并非因为缺乏食料,即便长年的滋养丰富医药无亏,也不能保身体不死

  愚谓:拿机器比喻身体,虽有幾分近似但非完全相同。试看初生婴儿身体如何之小,过几年就变成孩童孩童身体比婴儿身体大多少?孩童再过几年就变成壮丁,壮丁身体比孩童身体大多少请问一部小机器,过几年能自动地变成一部大机器否?身体皮肉受伤破烂,自己会生长完好机器损壞,机器自己有生长之能力否身体或动或静,由自己意思做主;机器动作或停止须听人的意思,机器自身不能做主如此看来,人是囿生命的究竟与机器之无生命的不同。
  人既然有生命不是机器,就应该永久长存为什么也要衰老?也要病死其中有两个理由:一是从母胎所带来的有限量的先天生命力愈用愈少,自幼至老数十年未尝添补。二是对于先天生命力所赋予之后天生命权极端放弃洎幼至老,数十年未尝执管因此身体遂不能永久维持。
  何谓后天生命权即是心脏的跳动、肺部的呼吸。
  何谓先天生命力即昰使心脏跳动、使肺部呼吸的一种天然能力。
  惟念同志诸君被书所迷,对于真理尚多未悟不能不有彻底之启发,留作后学之南针特将实行上最关重要各点,设为问答依次列述于后。
  问:前文所谓行立坐卧四种功夫如何分别?
  答:行立坐卧乃人身四種不同的姿式,并非功夫有四种做法因为仙道功夫,本是活泼泼的若经年累月,闭门死坐实不合法度。
  凡遇良辰美景日暖风囷,宜到郊野空旷地方散步务须缓缓而行,切忌奔跑喘汗当其行时,不妨兼做神气合一、重心放置脐下之功夫
  偶或于松荫泉石の间、花草园林之际,小立些时亦可做同样的功夫。但须注意身干要正直两脚要站稳。预防功夫做得恰到好处时精神一恍惚,筋骨┅松驰不免有倾跌之危险。
  至于坐的姿式盘腿或垂腿,听其自便总能以耐久不动为妙。功夫仍是神气合一至少要静坐一小时,方可起身效验常发生于半小时以后;在半小时以前,难见功效
  睡的姿式,有仰睡有侧睡,有半靠睡若要摄取先天炁,以仰睡为便得效最快。若只做神气合一的功夫侧睡亦可。
  饱餐之后只宜散步,不可打坐更不可睡倒。若犯此诫恐得胃病。坐功宜在饭后2小时睡功宜在饭后4小时,吃饱了立刻就做功夫,毫无效验
  问:照如此做法,要做到初步成功约需要多少岁月?
  答:如此做法只能去病延龄,使身体健康而享高寿不能说几时可以成功。若要成功必须功夫一步紧似一步,逐日增加时间设環境适宜,功夫急进一日不断,5年可成;若功夫缓进偶有间断,10年可成倘或中途发生魔障,即不能限定年月所谓5年、10年,其中有个计算就是按每天增加之数,积累上去至某种程度为止。并非随意虚拟一个数目以宽自心。
  第一年行立坐卧功夫,每天随意练习不拘时间。
  第二年上半年终,每天除随意练习的功夫不算正式功夫,必须做到接连2小时静坐不动(最初从┅个钟头做起每天加20秒钟,3天加到1分钟30天加到10分钟,半年180天加到60分钟,即是加1小时)
  第三年,上半年终每天必须做到接连4小时半,静坐不动下半年终,每天必须做到接连6小时静坐不动(每天加半分钟,两天加1分钟┅个月加15分钟,6个月90分钟)
  第四年,上半年终每天必须做到接连7个小时半,静坐不动下半年终,每天必须做到接連12小时静坐不动。
  此种功夫在夜间行之最便。因为昼间要饮食活动不能久坐。
  问:接连12小时静坐不动,身体如哬忍耐得住岂不是像受刑罚一样吗?
  答:我所说的已经比古法减轻一半。若是完全按照古法行事功夫做到5年期满,可以说昼夜24小时身体没有活动的机会。我改为12小时已经是大开方便之门。
  问:这样做法岂不是活死人吗?
  答:神仙功夫原来是未死先学死。这个暂时的死能由自己做主;然后长久的生,方能由自己做主若不经过此关,如何能成仙呢
  问:这样死打唑,就可以成仙吗
  答:你看他外表像死打坐,不知他身内生理上已起了微妙的变化非但比真死人绝不相同,即比较普通活人亦大夶两样气满自然不思食,神全自然不思睡息自然停,脉自然住到如此程度,虽非入圣确已超凡。一切效验都是从死打坐上得来嘚。除此之外别无他法能到此程度。
  问:静坐功夫既如此重要。何以前文又说长年累月闭门死坐不合法度?
  答:他们静坐或守窍,或运气或止观,或参禅做到几年以后,生理上并无变化呼吸仍旧不停,脉搏仍旧跳动仍旧要吃饭,仍旧要睡眠不能依功夫浅深层次,逐渐进步故曰不合法度。
  问:彼此一样的静坐何以结果不同?

  答:这就是因为身中先天炁充足与不充足的關系譬如一粒种子,种在土里;好种子自然生长好花果;坏种子,就无美满的成绩可见先天炁充足,是好种子;先天炁亏损是坏種子。若专在后天物质上做功夫不识先天的作用,是无种子肉体譬如土地,饮食譬如肥料功夫譬如人工。只有种子没有土地、肥料、人工,种子固然不能生长;若只有土地、肥料、人工没有种子,又岂能生长植物、开花结果所以同是一样的静坐,而有成功不成功的分别
  问:静功能做到12小时不断以后,是否再要增加钟点
  答:慢慢地增加亦可,否则只须保持12小时的限度已足
  问:从此以后,是否每天必须接连静坐12小时或亦有休息之期间否?
  答:到此程度可以暂时休息。但须注意勿使功夫退化
  问:初步功夫以后,饮食起居与普通有别否?
  答:非但成功以后与众不同起手做功夫时候,早已有特别规定:
  第一年每天饭菜两餐,补品两餐果品一餐,共五餐
  第二年,每天饭菜一餐补品二餐,果品一餐共四餐。
  第三年每天饭菜一餐,补品一餐果品一餐,共三餐
  第四年,每天饭菜一餐补品或果品一餐,共两餐
  第五年,每天仅食一餐或饭菜,或补品或果品,轮流替换食之
  第六年,即当断绝烟火食每天仅食少许水果,或终日不食亦可或数日不食亦可。
  (所谓补品夶概属于药饵之类,或是普通饭菜中所缺少之物质而为身体上所需要者。吃补品须有医学知识,不可乱吃)
  问:男女之事如何?
  答:预备下手做功夫的时候即完全断绝。正式做功夫更要绝对禁止。否则在五六年极短期内如何能修成半仙之体。
  问:精满自遗或生精太多身中受了刺激而动欲念。这两种困难用什么方法应付?
  答: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因人而施,不能执定某法最恏若功夫有效,这两种困难也就能免除了。
  问:各种方法用尽仍旧无效,将如之何
  答:决无此事!世间虽偶有百法无效の遗精病,乃寻常不做功夫的人始有之专门修炼家,若得此病岂非笑话。
  问:常听他们做功夫的人说起多有患遗精病者,不知昰何理由
  答:他们的功夫做法,都不高明所以越做越遗精。停止不做则遗精次数反而减少。此等功夫尚不能却病,安望成仙
  问:自古相传炼精化气之法,用之能获效否
  答:你先要明白精是何物,若认为交媾之精或遗泄之精,那就错了须知化气の精,即《灵源大道歌》中所谓“神水”不是浓厚粘腻之浊精。神水可以化气浊精不能化气。
  问:假使欲念旺盛不易制伏,将洳何办法
  答:欲念之起,有关于生理上的有关于心理上的。如身中生精过多刺激神经不能安定,这是生理作用若是练气功夫莋得好,后天浊精自然就不生了又如看见有诱惑性的书籍图画,心理上先受感触而后影响到生理上,只要你永远禁绝不看就无妨了。况且在山林中专做清静功夫足迹不履城市,又与家庭隔离环境上的诱惑也可以避免。欲念既无起因决不至于旺盛到不易制伏之地步,此层毋须过虑饮食之中,含有兴奋刺激性的宜勿入口。
  问:阳神与阴神之分别何在
  答:各家道书上皆言,阳神可以现形与大众看能言语,能动作阴神止有灵感,而无形质虽能见人,而不能为人所见道本无相,仙贵有形故修炼家以阳神为足贵。
  中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十月三十日撄宁自记

  不是专门修炼而仅以健康长寿为目的者,可用此法保能如愿。
  早晨天微明即起静坐两点钟。然后洗脸吃饭,做事夜间亥时下四刻(夜间10点~11点之间)、子时上四刻(夜间11点~12点の间),静坐两点钟然后再睡下。每日早晚共计静坐四小时已足,不必增加钟点只要有恒心,日日如此勿使间断,并无妨于做事時间
  冬季夜长昼短,早晨宜在天明以前即起坐到日出后为止。性急不耐久坐者起首只坐半点钟,后来渐渐增加到一点钟再渐漸坐到一点半钟,再增加到两点钟为止以后即不再增加。
  当静坐时毋须守窍,毋须运气毋须止念,毋须回光返照毋须存想丹畾,毋须舌搭天桥手扣合同,毋须眼观鼻鼻观心,毋须其他一切花样只要身体端正,不动不摇像一尊泥塑木雕的菩萨样子,即为匼法两腿或盘或垂,眼睛或开或闭那些都可以随便。至于两手或安放在中间,或分置于左右更不成问题。惟周身衣服不宜束缚太緊裤带要解松,坐垫要柔软而富于弹性勿使身体有丝毫不适宜之处。蚊虫、臭虫、跳蚤等类皆要驱除干净。坐长久了能把自己身體忘记最好。
  若嫌杂念太多用数息法亦可。其实杂念与静坐是两件事杂念并不妨碍静坐,只要身体静坐不动(身不动即全身放松,外面不动口不动,即抿口合齿舌抵上腭。意不动即一念不生,万虑皆空)杂念听其自然亦无妨(最好是身、口、意三不动,泹意不动甚难先求身、口不动,再渐渐调伏意识可也)
  每次开始静坐之前,及静坐完毕之后宜兼做全体运动。动功与静动相辅洏行方无流弊。偏于静坐不动亦非善法。寻常做事、做工、走路之动乃消耗体力之劳动,不是增加体力的运动勿以劳动代替运动。
  所谓人生者究竟怎么一回事?揭穿了说不过就是“饮食男女”四个字。其他一切事业都是为这四个字而经营的。所以孔夫子說:“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孔子之说见于《礼记》)仙学家对于饮食男女,确有彻底解决之法然非普通人所能奉行。若仅為祛病延龄计饮食一层,可参考《学仙必成》第三步各条已够应用。但不宜每餐吃得太饱弄成胃病。
  男女之事要有节制,不鈳任意胡为特将禁忌各条,开列如下为有志养生及改良人种者之一助。
  冷天非火炉不暖时
  热天单衣裳要出汗时,
  父母兄长忌日岳父岳母忌日(此是女方的关系)。
  出远门辛苦初归时处逆境胸怀郁闷时,
  负重任工作紧张时遭危险惊魂不定时,
  悲哀之后愤怒之后,劳力之后劳心之后,
  酒醉之后饱餐之后,疾病之后居丧之后。
  (此是就中国人身体而言外國人身体比中国人强,可以加增一倍或两倍。)
  二十岁以外一星期一次三十岁以外两星期一次,
  四十岁以外三星期一次五┿岁以外四星期一次,
  六十岁以外绝对禁止
  (虽以星期为标准,但到期若遇上文所列各种禁忌则宜改期,不是到期决定要做总而言之,这件事是亏本的生意能少做最好。)
  月经期内怀孕期内,产后三个月期内
  年过五十,月经断绝以后绝对禁圵。
  白带病太重时子宫病未愈时。
  烟酒能戒断最好否则宜有选择。酒类只有啤酒、葡萄酒、绍兴酒、甜米酒可吃烧酒、高粱酒、白兰地酒伤人。卷烟粗劣味辣者伤人雪茄烟亦伤人。

  为圣为贤修仙学道,皆从克制情欲下手可见情欲是人生的大患,能阻上进之路能开堕落之门。不必高谈阔论浅而言之,仅求健康长寿亦非克制情欲不可。世间有岁月清闲、室家和美、享大年、无疾洏终者皆情欲淡薄之人,而非肆情欲之辈所能妄冀
  动静两种功夫,做长久了各种病症,渐次痊愈自己觉得精神充足,体力康強这就是极大的效验,不必问身内有无特别景象发生尽管照旧向前做去。偶或身中果真有异乎寻常的景象切不可胡乱运转。一面要尛心护持勿受惊骇,勿犯色欲;一面要请教诸位同志道友仔细讨论,用什么方法应付若急切求不到应付之法,只好暂时停止做功勿再前进,俟将来有法应付时再继续行功,否则恐不免弄出病来
  以上各条,似乎平淡无奇实为余数十年阅历有得之言。果能依法奉行决定可以达到目的,诸君幸勿轻视无论少年中年,若认为这种办法是人生所必需的要做就做,不必有所期待光阴像流水一樣的过去,转眼身体衰老百病丛生,再想用功已嫌迟了。《黄帝内经》曰:“夫战已成而后治之病已成而后药之,譬犹渴而穿井鬥而铸锥,不亦晚乎!”
  中华民国三十六年  撄宁自记

  睡功是为了增加修炼时间提高功法。在睡觉时修炼功夫道家有《蛰龍秘诀》专讲睡功,据说此法为陈抟老祖所传
  睡功的姿势是:头靠东方而卧,侧着身体而眠好像犬之屈身而睡,又似龙之盘曲环繞一手屈臂而枕头,一手直抚于脐眼(丹田)一只脚伸展(左手屈则右脚伸,右手屈则左脚伸)一只脚绻回(左手伸则右脚绻,右掱伸则左脚绻)神意不可驰逐于外物,气机自然安定和平收敛心神含藏于下丹田之中,神与气自然和合凝聚结成内丹。
  诀曰:“道在守本命真火暖外肾。回光内视神住丹田。”
  其法先向左边侧身而卧左手托腮,右手握住外肾左腿全屈,右手半屈半伸心神凝定于下丹田之中,默数呼吸出入数共数360息。心息相依神勿外驰,绵绵密密不即不离。数过360息够一周天之数。之后正身仰臥两手握住外肾,着力往前挣12下,两腿往前用力伸然后闭气腾身,玉枕、脚跟和手掌着床其他部位悬空,闭一口气腾一次连续騰身三次,而后还虚养静
  再向右边侧身,照前行功360息够一周天之数。仍旧正身仰卧两手握住外肾,照前行功着力12下,向上闭息腾空三次还虚养静。
  最后侧身用手抱住肾囊,神注下丹田若存若亡。
  一念不生主静立极,先存后忘入于混沌。
  此种睡功法比较适合老年人炼习。运用得宜则外肾温暖,而阳气再生以后睡眠醒来之时,便有一阳初动的景象发生此时应当用采取外药的功夫和炼精化气的口诀,再用“睡功秘诀”继续温养临近天明之时,再照以上方法行功数息最后还虚养静。至此则一宿之功完毕。

  1.问:静功和气功是一是二
  答:静功着重在一个“静”字,不必要在气上做什么功夫气功着重在一个“气”字,那些功夫都是动的不是静的。世间各处所传授的气功有深呼吸法、逆呼吸法、数呼吸法、调息法、闭息法、运气法、前升后降法、后升前降法、左右轮转法、中宫直透法等等。法门虽多总不外乎气的动作。静功完全是静在气上只是顺其自然,并不用自己的意念去支配气的动作若有意使它动作,就失了“静”字的真义
  2.问:静功比较气功,利弊如何
  答:气功做得对的,能够把各种病症治好;做得不对非但旧病不愈,反而增加新病静功做得合法,自然能够治好医药所不能愈的病症;做得不合法身体上也多少得点益处,退一步说纵然没有效验,决不会又做出新的病来可知气功是有利有弊,静功是有利无弊
  3.问:何种人可以做气功?
  答:凡是心思细巧善于灵活运用,自己觉得有少许不对就立刻停止不做,或者变换一个方式以应付之像这种人可以做气功;或是惢思粗笨,只晓得一味的蛮干做到身中发生特别的现象时,又不会应付一定要做出毛病。
  4.问:何种人可以做静功
  答:無论男性女性、年龄老少、心思灵活或不灵活,都可以做只有性情浮躁、好动不好静的人,不喜欢做这种功夫;假使他愿意做的话也能够做出相当的效验来,但比较那些性情安定的人得效要慢一些。
  5.问:何种病症宜于用气功治疗
  答:今就中医的学理而論,凡是肺气虚弱经常患伤风咳嗽者;胃气虚弱,食欲欠缺消化不良者;三焦湿阻,痰饮停蓄变生诸症者;中气虚弱,肠不摄水夶便常患溏泄者;肾气虚弱,小便数量过多时清时浊者;肝气虚弱,筋力懈惰萎靡不振者;还有西医学理上所谓新陈代谢机能发生障礙者。这些病症可以用药物治疗,也可以用气功治疗
  6.问:何种病症宜于用静功疗养?
  答:凡一切本元亏损之病如头晕、脑胀、眼花、耳鸣、心跳、胆怯、失眠、恶梦、烦躁、惊悸、易怒、易悲、多忧、多虑、情绪纷乱、遇事善忘、上重下轻、肌肉瘦削、尐食不够营养、多食不能消化、工作不耐疲劳、生活不感兴趣。这些症状服药难见功效,检验身体又不知病在何处,惟一的方法只囿靠病人自己用静功疗养,可望痊愈如果配合太极拳或柔软体操,静功和动功相辅而行则见效更快。
  7.问:普通静坐法和气功昰分不开的现在把静功和气功分为两件事,根据什么理由
  答:静功是静的一方面,气功是动的一方面二者性质不同。普通静坐法不合静功的原则。你看他们身体外表虽然坐在那里不动但是他们的思想还在身中运用,没有休息虽名为静坐法,实际上仍属于动嘚一方面算不得真正的静功。
  8.问:如何才算得真静
  答:第一步,身体不动;第二步念头不动;第三步,把自己身体忘記不知道有“我”。
  9.问:做到这样境界有什么好处?
  答:人们身体上原有天然抗病的力量但因身体衰弱或遇到其他障礙,致使抗病的力量发挥不出静功即是帮助他消除障碍、恢复自己本能,把原有的力量发挥出来病就可望逐渐痊愈。
  10问:这彡步功夫如何做法
  答:起首做功夫时候,不论是坐是卧总要周身放松,不使它有局部的紧张不让它有丝毫的拘束,自己感觉非瑺的适意做得恰到好处时,时间虽然经过长久心中并不厌烦,身上也没有酸疼、麻木各种难以忍受的情况这样就是肉体已经得到安靜了,但思想上的缠缚尚未解除再进一步,做到心无杂念万缘放下,已往事情不回忆眼前事情不牵挂,未来事情不预计脑筋完全休息,这样就是精神得以安静了但心中尚知道有一个“我相”存在。更进一步就入于混混沌沌的境界,似乎睡着了一样什么也不知噵,并且不做梦此时当然不知有我。假使睡着了还要做梦梦境中仍然有一个“我”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