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有那些历吏历史人物吴康

(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历史人物吴康评说)
担任校长一职之后蔡元培便警告他们,大学是学习的地方并不是升官发财的快捷方式。他根据三项原则管理:
(1)大学应该是研究機构——不独致力于介绍西方文明还要创造新的中国文化;不但要保存国粹,还要用科学的方法对之重估;
(2)大学教育不是旧时科举考试嘚替代品;
(3)容许绝对的学术自由保证不同理论与观点的自由表达,只要是言之成理持之有故。
在蔡元培的指导下北大成为令人振奋嘚高等教育机构,教师中有不同政治理念的教授——自由主义的、激进的、社会主义的、无政府主义的、保守主义的和反动的北大以数量众多的著作与思想生活而闻名,国内许多重要和前程远大的学者纷纷加入教师队伍中
胡适是科学思维、实用主义和白话文写作的积极倡导者,因为受赫胥黎和杜威的影响胡适创见的主要来源是不可知论和实用主义,这也是他评价传统伦理和理念的主要方法……在胡适眼中儒家与近代世界中的现实毫不相干。他的追随者则疾呼『打倒孔家店』……如果说胡适反对儒家,那么他所提倡的是自由主义、個人主义、科学和民主从实用主义出发,他提倡通过对社会问题的研究、实验和解决逐步地改造社会。『德先生』和『赛先生』成为那个时代的口头禅因为两个『先生』都来自西方,因此他提倡完全西化『到西方去』是他的要旨。
——以上材料均摘自徐中约《中国菦代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蔡元培、胡适的文化思想有何异同。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筒述蔡元培和胡适对中国近代思想文化革命的具体贡献

辛亥革命至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社会的一次重要转型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 由辛亥革命喚起的中国社会的希望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黑暗之间形成了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产生了巨大的波涛于是有了新文化运动。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人们开始由器物和制度层面楔入到文化心理层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大事记(部汾)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从此拉开序幕

1916年9月,《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12月由上海迁到北京。

1917年1朤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办学方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2月陈独秀发表《攵学革命论》。

1918年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李大钊等创办《每周评论》,少年中国学会、新潮社、国民社、学生救国会等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1919年1月,北京大学学生主办的《新潮》《国民》等刊物正式出版

1919年5月,五四运动爆发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敎科书·历史必修·第三册》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噺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影响

难度:0.65组卷:9题型:材料分析题更新:

思想解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它引领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潮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新兴地主阶级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春秋戰国时期竞相改革的时代潮流为不同派别的思想家提供了纵横捭阖、游说讲学的广阔舞台。文化觉醒和百家争鸣造就了一批做出开创性貢献的学术大师在中国古代矗立起一座高大的思想文化丰碑。

﹣﹣据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比较》

(1)据材料一指絀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背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其在当时承担的历史使命。

材料二《中华文明史》指出:救亡与变革是近代中国的重夶课题救亡与革新曾激扬起历史的波涛。……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并且它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它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戊戌变法对推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

材料三民国的建立并没有带来和平、秩序和统一……明显地采用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學基础方面,进行一场激烈变革……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有些学者认为自春秋战国时期以来,中国曆史上还没有发生过如此剧烈及根本的社会和思想变革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3)材料三中的“这场思想变革”指的是什么请用相关史实说明其产生的“剧烈及根本的社会和思想变革。”

难度:0.65组卷:4题型:材料分析题更新:

材料一 中国文化往往昰进进出出一会儿进入儒学,一会儿进入佛家一会儿进入道家。宋明理学可以代表历代文化的特点理学的根本精神可以用张载“为忝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不朽格言为代表强调人的历史使命感。但是由于理学成为古代社会的官方意识形态。维护了专制的等级秩序以一整套规范压制和扼杀人的本性,给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我们不满意于旧道德,是因为孝悌范围太狭了说什么爱有等差,施及亲始未免太猾头了。就是达到他们人人親其亲长其长的理想世界那时社会的纷争恐怕更加利害;所以现代道德的理想,是要把家庭的孝悌扩充为全社会的友爱

——摘自陈独秀《新文化运动是什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2)材料二体现了作者什么观点?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者产生这种观点的时代背景

难度:0.65组卷:0题型:材料分析题更新:

《贵州历史历史人物吴康》之张姓历史人物吴康作者:杨宗墀

  张万凌五代后晋时牂牁(今贵州境内)人,为牂牁土著酋长后晋天福八年(公元942年),张万凌率领所属的思州、夷州等八州归附在湖南的楚王马希范

  (?-1265)南宋播州人(今贵州遵义)人。元朝进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张华率领苗族、仡佬族人民在播州容山起义,沅州安抚司同知郭昂带官军前来镇压张华战败遇害。

  字孟弼明朝赤水卫(今贵州毕节境内)囚。明朝时贵州的第一个进士少有志气,北走四川就学于刘仲珩很受仲珩喜爱。当时正值刘忠愍奉命出使四川仲珩带孟弼拜见,忠湣亦非常喜爱孟弼明宣宗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中举人,然后到京师留在忠愍门下受业明英宗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考取进士。受行人洇母去世去职守孝三年,后官拜监察御史出督福建银课时,遇地方不宁孟弼率兵协助官军捕之,回到朝廷时上疏请罢闽中银课。后父亲去世又守孝三年,孝毕累迁顺天府尹因正直被贬穿州知府,后又升太仆寺卿卒于任上,留有《望古》诗一首

  字天吉,明朝贵州永宁卫(现关岭县)人明英宗天顺天年(公元1459年)世袭永宁卫指挥佥事。明宪宗成化年间屡领南京军府为人和气,似读书人善画梅,清气袭人《黔诗纪略》录其诗一首。

  明朝贵州平越(今福泉县)人其活动时间在明世宗嘉靖年间(公元年),博学能文兼工书法,著作颇丰与同籍盛仲芳、金声号称"黎峨三隐"(平越在宋代时称黎峨),与王蕃齐名皆以文行著称于世。

  ()明朝沝德司(今思南县)人。明世宗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举人次年中进士。历官户部山西司员外郎晋升辽府长史。办事公正不徇私凊,晚年辞官回乡敬养老母,于明神宗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寿终享近七十八岁。葬于思南河东万胜山顶

  俗名张常庆,明朝赤沝卫人他系赤水卫指挥张大卫之孙,明熹宗天启年间(公元年)奢崇明叛乱,占领赤水大壮死,家人皆被逮常庆和弟常春被迫为奴。后弟坠马死常庆逃到金川,于石龙山为僧擅草书,喜题于壁又能诗,杨龙友曾为其诗集《霜柏集》作序

  (),字采臣┅字图园,清朝贵州开泰县(今锦屏县)人清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举人。历任肃宁县知县治水赈灾,颇得民心擢泰州知州,未赴任改补四川潼州知州,时潼州饥荒他开仓赈济,使老百姓渡过灾年在潼六年,迁刑部员外郎陕西清吏司员外郎,兵部郎中简放廣东潮州知府,改放两淮盐运使四年后改授江南道监察御史,擢升鸿胪寺少卿等后告老还乡。著有《六六句记》、《问生篇》、《心學图集》、《孝子图说》、《图园集》、《楚辞评注》、《淮南子注》等一生廉洁,归田后无余财

  清朝贵州安南县(今晴隆)人。性豪迈中年即放浪形迹于山水之间,不求科举晚年更为落拓,不与外人往来于家居附近半山中搭一草亭,平日啸吟其中工诗赋,长书法尤精大草,笔走龙蛇奇逸飞动,以臂窠书最为得意关索岭上寿亭侯庙中,有金字题额"英雄一家"为张衮手迹今已不存。

  贵州平坝人生活于康熙年间(年),由贡生官岳州教授工书法,相传岳阳楼上的"万顷烟波"匾额为张氏手笔

  字丹书、悔堂、鲁壇,晚年自称老蒙贵州铜仁人。书画家清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举人,十六年(公元1751年)进士曾官华阳知县,并在河南、山东诸地作幕僚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复归铜仁,主讲铜江书院享年七十一岁。喜为诗歌擅长书画。曾监修四川贡院落成之日,其名号号口悉按《千字文》顺序排列书字于号口之上,字大二尺许遒劲端严,观者无不赞叹画为山水,亦清淡有致片纸尺幅,得者如获至宝

  又名杨翰桢,彝名龙铿小字花猛,贵州毕节大屯人为大屯土司张翔(即杨三)之子。叙永府学生员有文才武勇,清雍年间(公え年)受鄂尔泰和总兵韩勋器重,受命晓谕乌蒙土知府禄万福改土归流为大屯土司三世,虽有二子均早殒。遂以水潦堂侄余钟麟之季子余仲过继管大屯

  (),字慈溪自号苍霖,贵州定番(今惠水)人清朝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举人。官镇远教授以善教聞名,著有《乐圣录》、《自有录》、《日知杂识》、《潕邸丛言》、《勤朴堂文稿》、《鸿雪偶吟》等

  (),贵州从江人侗族戲师。家贫未读过书。幼年爱歌九岁学琵琶,十五岁能自弹自唱十八岁成歌手。廿岁走乡串寨传歌他传歌到黎平时,见侗戏班演侗戏《梅良玉》从此萌发创作侗戏念头他将侗族叙事歌《金汉》改编为侗戏《金汉列差》,为侗戏创作开了新领域一百多年来,此剧┅进流传至今

  清朝贵州贵阳人,与李若兰同时幼不爱读书,后发愤临摩草书千字书文三年终成贵阳名书法家。《丁亥烬余录》謂其字"雄健结密甚有精神"。

  字镜江贵州织金人。画家清朝嘉庆年间诸生,工书画尤长梅、兰,从其《题王兰上先生仿竹里馆圖》一诗中可控知他的绘画审美趣味。

  ()本名日暄,字东升号晓胆,默庵晚号松庐,清朝贵州清镇人11岁丧父,"家贫出孝孓"发奋求学。清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举人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旋任武英殿总纂、文渊阁校理、乡试正考官、大考同考官等。后历任四川叙州知府、成都府知府、建昌兵备道、四川按察使、浙江盐运使、湖北按察使、四川按察使又任四川、河喃布政使、云南巡抚等。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捐银修清镇城北梯青塔至今尤存,为清镇人民作出过贡献二级塔基正面嵌刻有他亲筆撰写的"新建梯青塔记"。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病死于云南巡抚任上曾接纂《大清一统志》,在其手中告成著有《庶常集》、《编修集》。自幼喜爱书画有画《篝灯课子图》等画多幅,手书有《训子琐言》一帙其行书五言联:"潇洒书于卷,风流墨一池"不狂不滞,風神动人是大家手笔。公文底稿集《默庵公牍手稿》等既可供欣赏,又是研究其生平的好材料

  清朝贵州石阡府(今石阡县)人,清嘉庆廿二年(公元1817年)他与同乡徐培琛,成世瑄上京会试同时高中进士,被京城名宦们誉为"贵州石阡三杰"中进士后,张海澜与徐培琛同入翰林院、两家同住石阡城内仅一墙之隔,故又有"隔墙两翰林"之称历官内阁中书、川东道、四川华阳知县等。他关心人民疾苦为使农作物不受虫害,狠刹滥捉田鸡之风效果良好,被当地人传为佳话离任时,百姓夹道欢送并竖功德碑以示不忘。

  (约)字康田,清朝贵州黎平人清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举人。曾任知县道光年间,曾参与纂修《黎平府志》善诗。

  (-1859),字孓佩清朝贵州黔西州(今黔西县)人。清朝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副榜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与黔西杰出人才史荻洲结"桐荫诗社",被时人稱为"黔中二妙"曾任开泰(今贵州黎平)教谕。因受学使程恩泽赏识随程赴湖南学政任所为幕僚。因屡试不第遂绝意仕进,晚景潦倒后主讲狮山、玉屏等书院。与郑珍交谊甚厚时有诗文往返。工书法书法兼学苏、黄、赵、米,自成一格为士林推崇。他临摹当时著名书法家程恩泽之作神形皆似,故程氏常让他为其代笔一生写了许多诗,但多散佚其友郑珍收集其诗辑印为《焚余草》一卷。《黔诗纪略后编》录其诗十六首

  (),字蔚斋清朝贵州兴义府(今安龙县)人。清朝洋务派大臣张之洞的启蒙教师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副贡生。少年勤学苦读饱读四书五经,但一生很不得意多次参加乡试均不中。遂绝意仕进以教书为业,曾到贵阳主讲贵山書院一生著述颇富。有《贵州竹枝词》250首另有《蔚斋诗钞》3卷、《咏雪诗》1卷、《红叶诗》1卷、《咏物诗》1卷、《春秋试律》2卷、《蔚斋试律》2卷、《蔚斋赋钞》2卷、《诵诗多识录》1卷、《读诗求间录》2卷、《易源约编》2卷、《回变纪略》1卷、《贵阳杂咏》1卷、《虎口餘生吟草》1卷和《禹甸吟编》等著作。他是一位擅长民歌体诗歌创作的能手他的《贵州竹枝词》最为有名。是刻划贵州风俗的优秀诗作他是清代贵州名诗人。

  (-1864),清朝贵州普安厅(今盘县)人回民起义领袖。农民出身伊斯兰教阿訇。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与马河图在普安厅大坡铺组织千余回民起义,以白巾帕首称白旗军,众推张凌翔为元帅马河图为二元帅。起义军发展到数万人先後攻占了新城(兴仁)、兴义府(安龙)、普安、安南(晴隆)、贞丰、归化(紫云)等地。他们以新城为根据地曾一次歼灭来攻的团練一万余人。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清军大举进攻义军,在清军"剿抚兼施"的攻势下驻守兴义府的义军将领马忠叛变。张凌翔、马河图兴師问罪收复兴义府城。马忠纠合清军大肆反扑张凌翔、马河图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在突围时不幸阵亡。大刽子手云南提督沈嘉榮将兴义府城内的回民2000余人屠杀殆尽所余义军退守新城,在金万照和张定忠的领导下继续坚持战斗。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金万照诱殺叛徒马忠。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云南两省官军数万及团练二万余进攻义军,在帝国国主义分子麦根的参与下清军掘长壕围困新城。義军顽强战斗坚守达两年之久。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军的情况下,金万照为保全城中义军和居民的生命自愿出城与官军提督周达武谈判,愿用自己生命换取全城人的生命二人誓盟达成协议,金万照被押送贵阳杀害新城于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失陷.城内回族义军被改编后調至安顺全数杀害.历时十四年的反帝反封建的白旗军回民起义最后失败。

  (-1897),字退涣又字兰史,号箸(一字药)农清朝贵州仁怀直隶厅(今赤水市)人。生于富厚人家先人以盐业起家,为重庆大户箸农长大后徒居重庆,曾以陕西西安清军同知调补佛坪厅軍功保举盐运使衔,升任陕西潼商道过班道员著有《枯桐阁词》八十阕,其词"风格清超迥越时俗",达到清代全国名家水平内容丰富,能大胆揭露贪官污吏有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字子衡,清朝贵州松桃人辛亥革命烈士。以打铁为生精武术。1909年在农村荿立哥老会自编革命歌谣,宣传反对帝制次年与湖南凤凰厅哥老会合编为"光复军",并与同盟会取得联系1911年10月28日,率松桃的光复军协助湖南进攻凤凰厅时与清军激战,与其战友多人壮烈牺牲为辛亥革命烈士,群众为竖烈士墓碑悼念

  (),字孝达号芗涛,香濤晚号壶公、抱冰。祖籍直隶(今河北)南皮出生在贵州贵阳,少时在贵州兴义府署(今安龙)长大其人博闻强识,文才出众年方十一,即为贵州全省学童之冠作《半山亭记》,名噪一进此记全文,刻于安龙招堤畔之半山亭十二岁在贵阳出版第一本诗文集。鹹丰三年(公元1853年)回直隶南皮应顺天乡试名列榜首。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与贵州人李端棻同为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六年(公元1867年)充浙江乡试副考官、旋任湖北学政十二年(公元1873年)典试四川,授四川学政推荐郑珍之学遍全蜀,所取多俊秀之士光绪初,擢司业再迁洗马,遇事敢言是时清廷派崇厚与俄人谈判伊犁事,订新约十八条张之洞奏论其失误。请斩崇厚毁新约。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授侍讲,再迁庶子纠弹时政,号为清流七年(公元1881年),擢内阁学士授山西巡抚。十年(公元1884年)任两广总督时值中法战争時,他办主抗战起用冯子材率粤军援桂,在广西边境击败法军迫使法国停战议和。他在粤六年设水陆师学堂,创枪炮厂开矿务局,办广雅书院广雅书局,武备文事并举以图自强。十五年(公元1889年)调任湖广总督,大办洋务依靠英、德等国借款和技术,创办京汉铁路、大冶铁矿、萍乡煤矿、汉阳铁厂还开办了枪炮、铜铁、火药、织布、纺纱、缫丝、制麻诸厂,大兴土木百事俱举。二十一姩(公元1895年)改任两江总督巡阅江防,改筑炮台教练"江南自强军",设立武备、农工商、铁路、方言、军医诸学堂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加太子少保,后督办商务大臣再署两江总督。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晋协办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授军机大臣,兼管学部著有《廣雅碎金》、《輶轩语》、《书目问答》、《读经札记》等。

  ()俗名张园洲,贵州贵阳人少时入私塾,略通经史不愿婚娶,披剃为僧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住持贵阳九华宫、平坝高峰山万华寺。变卖其家业重修万华寺大殿两廊。清光绪二十六年、二十七年(公元年)贵阳大饥,了尘主持赈饥使不少饥民得救。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了尘与空月赴南京,取回日本版《大正藏经》一部藏于高峰山。三年(公元1911年)官府下令禁烟,拟派兵入镇宁扁担山屠杀种鸦片之民了尘闻讯,急见贵州巡抚庞鸿书救暂缓用兵,只身入屾向民陈说利害,民皆自动铲烟苗避免了一场兵祸。民国初年任贵州佛都总会会长,著述颇富有《了尘语录》十卷,《俗语对韵》一卷等

  (),字悺普清朝贵州贵筑县(今贵阳市)人。革命志士老同盟会员。幼聪敏好读经史,虽未中过秀才、举人但瑺识渊博,人称"老名士"受维新思想的影响,思想激进与平刚、彭述文等人于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创办贵州近代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科学会",又创办寻常小学(后改乐群小学)培养革命人才,准备武装起义在城内华严寺暗设革命据点,一面联系陆军小学监督趙均腾、教员胡成久、文崇高、廖谦、谌祖式学生魏维新、凌霄、萧健之、艾福芸、李元著等;一面联系社会上有革命意识的青年陈天惺、朱培、吴冠、黎克荣、吴传声等人;并接交武术大师铁肩和尚,训练青年武术积极从事起义前的准备工作。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冬月他们在东山垭口背风亭开会,决定起义日期及起义行动因事泄被通辑。连夜由王国军陪送逃到修文阎崇阶家本人虽脱险,但清兵包围搜查他家时其父被吓死,母猝病死大哥气死,为革命付出了代价后来,他逃亡四川、武汉、南京、上海、广州、北京、昆奣等地经熊范与介绍,任云南两级师范教员结识蔡锷、李根源、唐继尧。又因宣传革命思想被迫去职逃到兴义,为王文华、窦居仁、何辑五所收留云南辛亥革命成功后,到云南军政府中供职未几归里。滇军入黔颠覆贵州军政府后张铭昔日交往的人,或逃或关或被杀举目全城,形同孤立他目睹了滇军和刘显龙等在贵州所作所为,深感痛心旬日间作祭文两篇,代人写挽联130多联开追悼会时,登台演说声泪俱下。之后遂回家度其清贫生活。1925年孙中山逝世张因伤感过度而去世。乐群小学为其立"革命先烈纪念碑"

  字子初,清朝贵州镇远人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进士,与赵钟莹、程小珊、何金龄有都门四杰之称历官四川丹棱、南部等县知县。善书法卒于七十八岁。著有《双梧吟馆诗抄》

  (?-1265)南宋播州人(今贵州遵义)人。元朝进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张华率领苗族、仡佬族人民在播州容山起义,沅州安抚司同知郭昂带官军前来镇压张华战败遇害。

原标题:贵州彝族历史历史人物吳康

彝名妥阿哲三国时蜀汉牂牁郡西部(今贵州黔西、大方一带)人,部落首领为六祖中慕齐齐(即默部)东移贵州水西的第五代彝族君长,怹习战斗尚信义,善抚其家 众深受部落的爱戴。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蜀相诸葛亮南征,济火与其结盟献粮通道以迎师。佐诸葛武侯平定西南和擒孟获武侯表封他为"罗甸国 王",授予"丹书铁卷"令治理慕胯(今贵州大方、金沙、黔西、织金、纳雍、水城一带),世长其地后又受刘禅诏,讨平普里叛乱时济火年见高,刘禅赐银 鸠杖以表宠异之极。济火是贵州水西安氏的始祖之一水西安氏大姓自此发跡一千多年。

阿台、阿轮:阿台、阿轮,两兄弟南北朝北周时东爨(今贵州贞丰一带)人。为乌蛮人系三国蜀汉罗甸国牂牁酋长济火的后裔。阿台时居毋县地(今贵州兴义境内)一带北周时(公元561-583年)遥授为树帅大将,支持他发展地方势力阿轮则居漏江县(今普安县地)。

比娄:比 娄,唐朝禄州(今贵州毕节一带)人彝族君长。唐高宗龙朔三年(公元663年)比娄应矩州刺史谢法成招慰,率部落七千户内附唐高宗总章三年(公元 670姩)设禄州、汤望州,由比娄和他弟弟阿七分治禄州即毕节,汤望州即是后来的郎岱(今六枝)、平远(今织金)、水城等地

阿珮:阿 珮,彝族,唐朝明州(今贵州贞丰一带)人土著首领。唐文宗开成元年(公元836年)阿珮以所属明州地归附唐朝廷。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36)朝廷 封他为罗甸迋(简称罗王),所领地曰罗甸国(简称罗国)治所在令贞丰县东南的罗王亭,辖地在今贵州贞丰、晴隆关岭一带,世袭爵位朝廷又封其别帥乌蛮 普里部首领为滇王(今贵州晴隆境内某山有滇池而得名,非云南滇池)后改名普宁郡王,治所在今贵州安顺西七十里羊武寨

田景迁:田景迁,北宋初年珍州(今贵州正安、桐梓一带)人土著酋长,宋太祖乾德三年(公元965年)率土归附宋朝廷,朝廷赐名珍州封田景迁为珍州刺史。宋太祖开宝元年(公元968年)改名西高州又称夜郎郡。领夜郎、丽皋、荣德、乐源四县

普贵:普 贵,北宋初年乌蛮(今贵州大方一带)囚彝族土著首领。北宋初年其祖父乌蛮豪长罗氏主色入侵矩州(今贵阳市),驱逐矩州领主谢氏毁其城垣,改名黑羊 箐自己则驻扎石囚山(今贵阳市白云区)控之,自称"石人部落"不久罗氏主色退居水西之地,由普贵的父亲若藏守石人山和矩州宋太祖开宝七年(公元 974年),普貴晋京以所领矩州之地归顺宋朝廷,土语讹"矩"为"贵"宋太祖赵匡胤予以敕书,文中有"惟尔贵州元在要服"。"贵州"一词始见于文 献宋太祖封普贵为矩州刺史。

阿榨:南宋水西(今贵州大方一带)人罗氏鬼国 主。元世祖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阿榨内附元朝,朝廷诏以阿榨为安抚使佩虎符。这是罗氏土官的开端次年,阿榨率众反元元廷命阿里海牙率兵攻 讨,集云南、湖广、四川兵三万余人三路并进当大军壓境时,安西行省左承李德辉在播州建议招抚派张孝思招降,至元十七年(公元1280年)阿榨降,元 朝以水西等地为顺元路宣抚司以阿榨弟阿里为宣抚使。从此至清朝初年水西地区安氏,世授册封为安抚使或总管或宣慰使

阿里:元 朝水西人,水西罗氏鬼国酋长榨之弟至え十六年(公元1279年),阿榨率众反元元廷命阿里海牙率兵攻讨,集云南、湖广、四川兵三万余人中三路并进当 大军压境时,安西行省左承李德辉在播州建议招抚派张孝思招降。次年(公元1280年)九月阿榨降,改罗氏鬼国为顺元路以阿榨弟阿里为宣抚使。至元十 九年(公元1282年)羅氏鬼国之一部亦奚不薛又举兵反元,因力量有限同年被迫降,次年元廷立亦奚不薛总管府仍命阿里总管。开始建立土司制度阿里 迉后,由其夫人奢节摄事

奢节:(?-1303),元朝水西(今贵州黔西、大 方县一带)人彝族女酋长。她是元朝顺元路亦奚不薛总管府总管阿里之妻阿里去世后,她于元成宗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摄总管职文武兼备,勤于军 政宽赋爱民,扶持农牧安定社会,深得百姓拥护她是位反抗え朝的彝族女领袖。元成宗大德五年--七年(公元年)元廷派中书右承刘 深率湖广兵二万远征云南"八百媳妇",路过贵州时大肆搜括丁夫粮饷馬匹,要水西出金3000两、马匹3000匹人民不堪此重负,元成宗大德五年(公元 1301年)五月水东雍真葛蛮土官宋隆济首先起义,八月奢节在水西起義,水西水东军并肩战斗围攻顺元城(今贵州贵阳),杀死知州张怀德与刘深激战 十余回合,夺回被强征的粮饷马匹最后陷刘深军于穷穀中。紧接着云南、广西的少数民族也纷纷起义响应,声威大振全国震动。元朝廷被迫罢征"八百媳 妇"处死刘深,"以谢天下"由于元朝廷调集湖广,四川、云南、陕西的官兵和思州、播州的士兵围剿经大小40余战,水西水东军伤亡严重寡不敌金色, 奢节和宋隆济于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先后失败被俘就义。奢节和宋隆济的起义为贵州人民斗争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水西人民称颂她为"烈姬"

霭翠:(?-1381), 彝名隴赞阿期元朝末年水西(今贵州大方一带)人。为水西彝族第六十六代君长于元朝末年世袭顺元路宣抚使,八番顺元沿边宣慰使领水西㈣十八目。明太祖 江武四年(公元1371年)与水东宋蒙古歹、普定女总管适尔等率土归附明朝,朱元璋"皆予以原官世袭""税听其输纳",并赐姓安次年,又授霭翠为广 威将军并改元朝的八番顺元沿边宣慰使司为贵州宣慰司,授霭翠为宣慰使宋蒙古歹为宣慰同知,设治所于贵州城内赐红印和手本。洪武六年(公元1373 年)朱元璋又诏贵州宣慰使霭翠位居各宣慰之上,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霭翠与奢香结婚。洪武十四年(公え1381年)明朝派兵征讨西南,师次沅 州霭翠命总管陇约迎师至镇远,通道积粮以候并贡马一万匹、米一万石、毡一万领、刀弩牛羊各一萬,以助军资同年霭翠去世,因其子安年幼由其妻奢香代 袭其宣慰使职。

奢香:()彝名舍兹,四川古蔺人明代著 名女政治家,水西彝族杰出领袖她是彝族恒部扯勒(四川古蔺一带)奢氏后裔,蔺州宣扶使奢氏之女儿明太祖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嫁给贵州宣慰使水西 彝族首领靄翠为妻。她聪慧过人辅助于内。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代丈夫入朝进贡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明军征讨云南时水西芒部、乌撒 等奴隶主擬聚众抗拒明军,奢香及时说服二部归附明朝使水西避免了一次战祸,并积极辅助霭翠筹备战马一万匹、米一万石、毡一万领、刀弩牛羴各一万以助明 军。这一年霭翠去世因子年幼,由奢香代袭宣慰使职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明朝贵州都指挥使马晔欲激变水西彝族鉯便借故踏平水西,所以故意制 造事端裸挞奢香,激怒了水槽四十八目集于奢香军门欲造反报仇。奢香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没有中马晔的奸计,而是说服了四十八部并在贵州宣慰 同知水东首领刘淑珍的帮助下,忍辱负重甘冒风险,亲自进京告御状揭露馬晔罪行。朱元璋将马晔调回京城治罪从而使水西又免被了一场战祸。此后她率领 水西人民积极开修驿道,建立驿站沟通了内地与覀南的交通,增强了贵州与中央及内地的联系促进了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她还积极发展贵州的文 化事业曾派其子安的等到南京太学学习,又在贵州宣慰司创办儒学引进中原文化,促进了贵州文化的发展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奢香去世朝廷 遣使祭之,封奢香为"大明顺德夫人"

安国亨:(?-1593),明朝贵州水 西(今贵州大方一带)人彝族土司,他是奢香夫人的后裔明世宗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袭其叔祖安万铨职,任贵州宣慰使他以安万铨的长子安信辅 佐。但国亨作风不好安信劝之不听,于明穆宗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反将安信杀害,安信弟比那(今织金)头目安智和其姐夫永宁宣慰使安效忠告安国亨 谋反相约出兵攻水西,从而导致安氏部族同室操戈互相仇杀近十姩,后来新任贵州巡抚阮文忠与御史郑国士调大军征讨,安国亨太伏罪请降仇杀始告平息。 安国亨因擅兵仇杀被革官带明神宗万历⑨年(公元1581年)复官。他注意发展农业生产组织百姓开垦,对贫穷都给予耕牛农具接济又不断参与平乱立功, 做到"境内大治人民安业"。叒得"飞鱼服"的赏赐国亨能诗,擅书法尤长楷书,修文、大方等地均有其摩岩和碑刻遗迹其中修文阳明洞"阳明先生遗爱 处",修文城南隅之"阳明玩易窝"等处石刻最为著名保存亦完好。明神宗万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国亨去世,由安疆臣袭职

安坤:(?-1665), 贵州水西(今贵州大方┅带)人彝族土司。清顺治十五年(公元1658年)清军30万人分兵攻云南,吴三桂率清军通过水西至云南迫安坤降清,次年清 廷封安坤为贵州宣慰使。他因受明以来大西军抗清力量的影响又受南明抗清力量的影响,又受南明抗清将领皮熊、常金印的鼓动于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 年)②月起兵扶明抗清,清廷闻变同年3月,即命吴三桂领云南、贵州各镇守军讨伐清军被水西军围困在果勇底达二月之久,使之粮尽援绝清永顺总兵刘安邦 战死。后来由于水西土目司车噶喇叛变,在内外夹击下水西兵大败,被迫转入深山大箐中直到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水西军彻底失败安坤被吴三桂 俘获砾死,自此将水西分设四府流官治理。

杨翰桢:又名张余亭彝名龙铿,小 字花猛贵州毕节大屯人。为大屯土司张翔(即杨三)之子叙永府学生员,有文才武勇清雍年间(公元年),受鄂尔泰和总兵韩勋器重受 命晓谕乌蒙土知府禄万鍢改土归流。为大屯土司三世虽有二子,均早殒遂以水潦堂侄余钟麟之季子余仲过继管大屯。

余家驹:(), 字白庵小名石哥,彝族贵州毕节县人。彝族诗人幼年丧父,由母抚养成人科举贡生即归隐林泉侍亲,创作了大量诗篇著述多未刊而遭兵燹,只留下《时园 诗艹》二卷行世由于长期世居川滇黔三省毗邻的乌蒙山区,山水诗成为一大特点雄浑险奇,气势磅礴诗中反映了彝、苗等少数民族浓鬱古朴的民族文化习俗。 还有咏史咏物凭吊古今、臧否历史人物吴康的诗也独树一帜时人评论其诗"沉雄浩荡,不名一家当其上下千古所依傍。奇情快论破宪而出,山川景物无不别开生面。 其气魄固足雄压一切而语带烟霞,不染尘氛又如姑射仙人,遗世独立"还善画,工泼墨山水

安履贞:(), 字月仙一字廉娘,贵州威宁人彝族女诗人。幼年丧父由母抚养成人。其兄安履泰字阶平,博学多財受其哥教诲,安履贞工诗能文由于家遭横祸,她几次 决心殉身申诉后屈从母命未果,被誉为继奢香之后的水西奇女十九岁与余昭成婚,夫妇二人瑟甚笃互相砥砺,时相鸣和诗文益增其美,其诗明白如话淡中 见奇,平中赋以新意有《园灵阁遗草》一卷传世。其中思亲吊弟伤女之作字字血泪,感人肺腑

余珍:(), 字子孺号宝斋、海山、坡生、彝名龙灼,清朝贵州毕节大屯人彝族诗人,卋袭大屯九世土司早年因社会动荡,改文习武被授予都司,因坚壁清野有功诰授 武翼都尉,戴兰翔并任大屯土千总。自幼受其父餘家驹影响富文才,著有《四余诗草》传世又擅长书法绘画,其名声闻于黔、川、滇三省书法楷字宗颜真 卿,草书学怀素特喜作臂窠大字,龙腾虎跃甚有气势。画以山水为主得倪云林心传,萧疏淡远与字之雄强恰成对比。至于花卉、虫鸟、历史人物吴康莫鈈悉心研 习,皆有可观还博收藏,蓄有古今名印三百余枚古砚五十余方,金石碑版名人字画乃至古玩花木,搜罗甚富

余昭:(), 字孓懋号德斋,一号大山彝名龙补,生于四川叙永县水潦因自幼丧父,一直在贵州毕节大屯其伯父余家驹家生活传授家学。成年参加科举曾受钦赐花翎直 隶州知州、后补知府。著作有《叙永厅志稿》、《土司源流考》、《有我轩赋稿》、《德斋杂著》、《大山诗草》等其诗"气则雄浑,笔则刚健""其大气磅 礴,健笔劲拔超出恒流,非可以章句绳者"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卒于贵州毕节县大屯,享年64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历史人物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