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抛红药圃夏忆伯爵白连莲塘

斋居偶作 斋居偶作作者:白居易年代:唐体裁:五排童子装炉火,行添一炷香。老翁持麈尾,坐拂伴张床。卷缦看天色,移斋近日阳。甘鲜新饼果,稳暖旧衣裳。止足安生理,悠闲乐性场。是非一以遣,动静百无妨。岂有物相累,兼无情可忘。不须忧老病,心是自医王。【作者小传】: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 搜索本词:
府西池北新葺水斋即事招宾偶题十六韵 府西池北新葺水斋即事招宾偶题十六韵作者:白居易年代:唐体裁:五排缭绕府西面,潺湲池北头。凿开明月峡,决破白苹洲。清浅漪澜急,夤缘浦屿幽。直冲行径断,平入卧斋流。石叠青棱玉,波翻白片鸥。喷时千点雨,澄处一泓油。绝境应难别,同心岂易求?少逢人爱玩,多是我淹留。夹岸铺长簟,当轩泊小舟。枕前看鹤浴,... 搜索本词:
二年三月五日斋毕开素当食偶吟赠妻弘农郡君 二年三月五日斋毕开素当食偶吟赠妻弘农郡君作者:白居易年代:唐体裁:五古睡足肢体畅,晨起开中堂。初旭泛帘幕,微风拂衣裳。二婢扶盥栉,双童舁簟床。庭东有茂树,其下多阴凉。前月事斋戒,昨日散道场。以我久蔬素,加笾仍异粮。鲂鳞白如雪,蒸炙加桂姜。稻饭红似花,调沃新酪浆。佐以脯醢味,间之椒薤... 搜索本词:
松斋偶兴 松斋偶兴作者:白居易年代:唐体裁:五律置心思虑外,灭迹是非间。约俸为生计,随官换往还。耳烦闻晓角,眼醒见秋山。赖此松檐下,朝回半日闲。【作者小传】: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 搜索本词:
仲夏斋居偶题八韵寄微之及崔湖州 仲夏斋居偶题八韵寄微之及崔湖州作者:白居易年代:唐体裁:五排腥血与荤蔬,停来一月余。肌肤虽瘦损,方寸任清虚。体适通宵坐,头慵隔日梳。眼前无俗物,身外即僧居。水榭风来远,松廊雨过初。褰帘放巢燕,投食施池鱼。久别闲游伴,频劳问疾书。不知湖与越,吏隐兴何如?【作者小传】: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 搜索本词:
郡 郡作者:白居易年代:唐谏诤知无补,迁移分所当。不堪匡圣主,只合事空王。龙象投新社,鹓鸾失故行。沉吟辞北阙,诱引向西方。便住双林寺,仍开一草堂。平治行道路,安置坐禅床。手版支为枕,头巾阁在墙。先生乌几舄,居士白衣裳。竟岁何曾闷,终身不拟忙。灭除残梦想,换尽旧心肠。世界多烦恼,形神久损伤。正从风鼓浪,转作日销霜。[佛经云:“此生死... 搜索本词:
桥亭卯饮 桥亭卯饮作者:白居易年代:唐体裁:七律卯时偶饮斋时卧,林下高桥桥上亭。松影过窗眠始觉,竹风吹面醉初醒。就荷叶上包鱼鲊,当石渠中浸酒瓶。生计悠悠身兀兀,甘从妻唤作刘伶。【作者小传】: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 搜索本词:
七言十二句赠驾部吴郎中七兄 七言十二句赠驾部吴郎中七兄作者:白居易年代:唐体裁:七排四月天气和且清,绿槐阴合沙堤平。独骑善马衔镫稳,初著单衣肢体轻。退朝下直少徒侣,归舍闭门无送迎。风生竹夜窗间卧,月照松时台上行。春酒冷尝三数醆,晓琴闲弄十余声。幽怀静境何人别,唯有南宫老驾兄。【注释】:原题注:时早夏朝归,闭斋独处,偶题此什。... 搜索本词:
闻崔十八宿予新昌弊 闻崔十八宿予新昌弊作者:白居易年代:唐陋巷掩弊庐,高居敞华屋。新昌七株松,依仁万茎竹。松前月台白,竹下风池绿。君向我斋眠,我在君亭宿。平生有微尚,彼此多幽独。何必本主人,两心聊自足。【注释】:原题:闻崔十八宿予新昌弊宅,时予亦宿崔家依仁新亭,一宵偶同,两兴暗合,因而成咏,聊以写怀【作者小传】:白居易(772—846)字乐... 搜索本词:
闰九月九日独饮 闰九月九日独饮作者:白居易年代:唐体裁:七古黄花丛畔绿尊前,犹有些些旧管弦。偶遇闰秋重九日,东篱独酌一陶然。自从九月持斋戒,不醉重阳十五年。【作者小传】: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 搜索本词:
恼如霜 恼如霜作者:白居易年代:唐吾道寻知止,君恩偶未忘。忽蒙颁凤诏,兼谢剖鱼章。莲静方依水,葵枯重仰阳。三车犹夕会,五马已晨装。去似寻前世,来如别故乡。眉低出鹫岭,脚重下蛇冈。[庐山冈名。]渐望庐山远,弥愁峡路长。香炉峰隐隐,巴字水茫茫。瓢挂留庭树,经收在屋梁。春抛红药圃,夏忆白莲塘。唯拟捐尘事,将何答宠光?有期追永远,无政继龚... 搜索本词:
和尝新酒 和尝新酒作者:白居易年代:唐空腹尝新酒,偶成卯时醉。醉来拥褐裘,直至斋时睡。静酣不语笑,真寝无梦寐。殆欲忘形骸,讵知属天地。酲余和未散,起坐澹无事。举臂一欠伸,引琴弹秋思。【作者小传】: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 搜索本词:
诗三百三首 诗三百三首作者:寒山年代:唐体裁:五绝凡读我诗者,心中须护净。悭贪继日廉,谄曲登时正。驱遣除恶业,归依受真性。今日得佛身,急急如律令。重岩我卜居,鸟道绝人迹。庭际何所有,白云抱幽石。住兹凡几年,屡见春冬易。寄语钟鼎家,虚名定无益。可笑寒山道,而无车马踪。联谿难记曲,叠嶂不知重。泣露千般草,吟风一样松。此时迷径处,形问... 搜索本词:
声声慢 声声慢作者:李清照年代:宋体裁: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注释】①将息:将养休息。②怎生:怎样,怎么。③这次第:这一连串的... 搜索本词:
与罗隐之联句 与罗隐之联句作者:郑遨年代:唐体裁:联句一壶天上有名物,两个世间无事人。--郑遨醉却隐之云叟外,不知何处是天真。--罗隐之句所愿暂知居者乐,无使时称主者劳。―――李日知令乘骢马去,丞脱绣衣来。―――赵仁奖见《朝野佥载》)魂逐东流水,坟依独坐山。(《哭陈子昂》)三代掌纶诰,一身能唱歌。(见《乐府杂录》)明月飞出海,黄河流... 搜索本词:
暗香 暗香作者:姜夔年代:宋体裁:词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原序: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 搜索本词:
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作者:汉无名氏年代:汉去者日以疏,生者日已亲。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注释】:出自《古诗十九首》之十四。这是《古诗十九首》的第十四首。从题材范围、艺术境界以至语言风格看来,有些近似第十三乎《驱车上东门》,显然是出于游子所作。由... 搜索本词:
隐居偶成 隐居偶成作者:王冕年代:元体裁:七律几日不见青山面,今日青山树色多。风花落水似濯锦,野鸟隔帘如唱歌。年老无成真可笑,世情不合奈之何!柴门本自无车马,昏晓时闻响玉轲。【作者小传】:王冕()元画家、诗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饭牛翁、会稽外史、梅花屋主等,诸暨(今属浙江)人。出身农家,白天放牛,晚至佛寺长明灯下读书。后从... 搜索本词:
斋居书事 斋居书事作者:陆游年代:南宋慵养金丹换鬓须,微霜正要称清癯。平生风露充蝉腹,到处云山寄鹤躯。道室焚香勤守白,虚窗点易静研朱。自知世事难谐偶,不待幽人夜见呼。【作者小传】: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后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 搜索本词:
诗 诗作者:拾得年代:唐体裁:五古诸佛留藏经,只为人难化。不唯贤与愚,个个心构架。造业大如山,岂解怀忧怕。那肯细寻思,日夜怀奸诈。嗟见世间人,个个爱吃肉。碗碟不曾干,长时道不足。昨日设个斋,今朝宰六畜。都缘业使牵,非干情所欲。一度造天堂,百度造地狱。阎罗使来追,合家尽啼哭。炉子边向火,镬子里澡浴。更得出头时,换却汝衣服。出家要清... 搜索本词:
当前第1/3页 [首页] [上一页] [1][][] [] []讲中国历史,看历史知识,尽在讲历史网
白居易《郡斋暇日忆庐山草堂兼寄二林僧社三十韵》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内容导读】古诗《郡斋暇日忆庐山草堂兼寄二林僧社三十韵》&br/&年代:唐&br/&作者:白居易&br/&谏诤知无补,迁移分所当。不堪匡圣主,只合事空王。&br/&龙象投新社,鹓鸾失故行。沉吟辞北阙,诱引…
古诗《郡斋暇日忆庐山草堂兼寄二林僧社三十韵》年代:唐作者:谏诤知无补,迁移分所当。不堪匡圣主,只合事空王。龙象投新社,鹓鸾失故行。沉吟辞北阙,诱引向西方。便住双林寺,仍开一草堂。平治行道路,安置坐禅床。手版支为枕,头巾阁在墙。先生乌几舄,居士白衣裳。竟岁何曾闷,终身不拟忙。灭除残梦想,换尽旧心肠。世界多烦恼,形神久损伤。正从风鼓浪,转作日销霜。[佛经云:“此生死无休已,如风鼓海浪。”又云:烦如霜露,慧日能消除。]吾道寻知止,君恩偶未忘。忽蒙颁凤诏,兼谢剖鱼章。莲静方依水,葵枯重仰阳。三车犹夕会,五马已晨装。去似寻前世,来如别故乡。眉低出鹫岭,脚重下蛇冈。[庐山冈名]渐望庐山远,弥愁峡路长。香炉峰隐隐,巴字水茫茫。瓢挂留庭树,经收在屋梁。春抛红药圃,夏忆白莲塘。唯拟捐尘事,将何答宠光。有期追永远,[晋时永、远二法师,曾居此寺。]无政继龚黄。南国秋犹热,西斋夜暂凉。闲吟四句偈,静对一炉香。身老同丘井,心空是道场。觅僧为去伴,留俸作归粮。为报山中侣,凭看竹下房。会应归去在[一作住],松菊莫教荒。
您可能喜欢:
有史以来,汉民族比游牧民族“开化早”、文化程度高,这是不争事实,但却一再被游牧民族征服,这是为什么?要为这个问题找到简捷答案,必须要弄清一个词:文明。现在人一谈到文明,就很容易与文化混为一
硫磺岛,是一座由火山熔岩冷却后形成的火山岛。其南部的折钵山是一座尚未完全冷却的死火山,如今终年还喷发着雾气,致使硫磺味弥漫全岛。硫磺岛也因此得名。硫磺岛虽是弹丸小岛,却处在战略要津——北距东京
泱泱大清朝统治了中国近代近300年的时间,到了最后三个皇帝的时候却出现了一个奇怪的事情,同治皇帝,光绪皇帝,宣统皇帝都“绝后”没有留下任何子嗣。爱新觉罗皇族在最后的几十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妻妾成群的
全面抗战爆发后,在著名的台儿庄大捷中,美国记者爱泼斯坦亲眼目睹中国官兵端起步枪、挥舞着大刀,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冒着日本军队的炮火向前冲锋的壮烈情景。这位美国记者为这首中国救亡歌曲感动。这首鼓
我们国家在发行邮票的时候,通常整套的邮票之中还会附带几张邮票小型张,当然还有一部分的邮票小型张存在有独立发行的情况。说到这里,最为著名的独立发行的小型张邮票不得不说的就是我们国家在1962年时候发恼如霜露,慧日能消除。”]
08:33:27 【】
来源:艺术中国 已有人浏览 有人发表了看法
恼如霜露,慧日能消除。”]
吾道寻知止,君恩偶未忘。忽蒙颁凤诏,兼谢剖鱼章。莲静方依水,葵枯重仰阳。三车犹夕会,五马已晨装。去似寻前世,来如别故乡。眉低出鹫岭,脚重下蛇冈。[庐山冈名。]渐望庐山远,弥愁峡路长。香炉峰隐隐,巴字水茫茫。瓢挂留庭树,经收在屋梁。春抛红药圃,夏忆白莲塘。唯拟捐尘事,将何答宠光?有期追永远,无政继龚黄。[晋时永、远二法师曾居此寺。]南国秋犹热,西斋夜暂凉。闲吟四句偈,静对一炉香。身老同丘井,心空是道场。觅僧为去伴,留俸作归粮。为报山中侣,凭看竹下房。会应归去在,松菊莫教荒。
wu dao xun zhi zhi , jun en ou wei wang .
hu meng ban feng
, jian xie po yu zhang .
lian jing fang yi shui , kui ku zhong yang yang .
san che you xi hui , wu ma yi chen zhuang .
qu si xun qian shi , lai ru bie gu xiang .
mei di chu
ling , jiao zhong xia she gang .
[ lu shan gang ming . ]
jian wang lu shan yuan , mi chou xia lu chang .
xiang lu feng yin yin , ba zi shui mang mang .
piao gua liu ting shu , jing shou zai wu liang .
chun pao hong yao pu , xia yi bai lian tang .
wei ni juan chen shi , jiang he da chong guang ?
you qi zhui yong yuan , wu zheng ji gong huang .
[ jin shi yong
yuan er fa shi zeng ju ci si . ]
nan guo qiu you re , xi zhai ye zan liang .
xian yin si ju
, jing dui yi lu xiang .
shen lao tong qiu jing , xin kong shi dao chang .
mi seng wei qu ban , liu
zuo gui liang .
wei bao shan zhong lv , ping kan zhu xia fang .
hui ying gui qu zai , song ju mo jiao huang .
热门关键词:
①凡注明 “艺术中国” 字样的内容均属于本站专稿,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②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艺术中国网的立场,也不代表艺术中国网的价值判断。③如涉侵权稿件,请立即与艺术中国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延伸阅读:&
&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书法美术
&&工艺美术
&&艺网推荐(一作能)匡,事。投,失。辞,向。便住寺,仍开一。路(一作地),床。支为枕,阁在墙。舄,裳。闷,忙。想,换尽肠。恼,久。正从风,转作日销霜①。寻,君恩偶未忘。忽蒙颁,兼谢(一作借)剖。莲静方依水,葵枯重仰阳。犹夕会,已。去似寻,来如别。眉低出,脚重下蛇冈(冈名)。渐望远,弥愁长。,水。瓢挂留庭(一作亭)树,经收在屋梁。春抛圃,夏忆塘。唯(一)拟捐,将何荅。追②,继。秋犹热,夜暂(一作渐)凉。偈,静对一。身老同,是。觅僧为去伴,留俸作归粮。为报山中侣,凭看竹。在(一作住),荒。
郡守起居之处。 唐
诗:“今日郡斋中,秋光谁共度?” 唐
诗:“郡斋何用酒如泉,饮德先时已醉眠。” 清
《镇安土俗》诗:“城中屋少惟官廨,墙上山多逼郡斋。”空闲的日子。:“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 唐
诗:“维时遭艰虞,朝野少暇日。” 清
:“余家距 清华园 不半里,暇日尝访其遗构。” 鲁迅 《书信集·致杨霁云》:“倘再与叭儿较,则心力更多白费,故《围剿十年》或当于暇日作之。”(1).山中的草。 唐
:“运转春华至,岁来山草绿。”(2).犹言山野草莽。借指在野未仕。:“方今之事,复同于前。臣伏从山草,痛心伤臆。”:“山草之人,安能佐世!”山林古寺中的僧人。 清
《重过润州上方寺》诗之一:“出郭寻香刹,林僧乃旧交。”(1).数词。十的三倍。:“三十维物,尔牲则具。”:“ 成王 定鼎于 郏鄏 ,卜世三十,卜年七百。”(2).指三十岁。《谷梁传·文公十二年》:“丈夫三十而娶。” 南朝 梁简文帝 诗:“自矜心所爱,三十侍中郎。” 唐 崔灏 诗:“三十羽林将,出身常事边。”(3).指三十年。 唐
诗:“人生大限虽百岁,就中三十称一世。”贬降官职。 唐
诗:“忆昔与君同贬官,夜渡 洞庭 看斗柄。”《好逑传》第十四回:“只因哥哥贬官,原为举荐了一员大将,那大将失了机,故带累哥哥贬谪。” 陈寅恪 《李德裕贬死辨证》:“所书贬官年月,亦与旧史不合。”(1).以后。:“自今已来,除谥法。” 唐
诗:“国初已来画鞍马,神妙独数 江都王 。”(2).多;馀。表示约数。 唐
:“一时俱坐。即唤 香儿 取酒。俄尔中间,擎一大钵,可受三升已来。” 宋
:“日取其乳一升,少只半升已来亦可。” 清
:“俄顷,钱有数十百万,从梁间锵锵而下,势如骤雨……广丈之舍,约深三四尺已来。”(1).谓出仕和隐退。 汉
《荐皇甫规表》:“修身力行,忠亮阐著,出处抱义,皦然不污。” 唐
《与崔群书》:“无入而不自得,乐天知命者,固前修之所以御外物者也。况足下度越此等百千辈,岂以出处近远累其灵台邪!”:“ 萧何 治狱为 秦 吏, 韩信 曾官执戟郎。蠖屈龙腾皆运会,男儿出处又何常。”(2).行进和静止。 宋
:“ 秦 女乘鸾遗翠羽,落在人间与风舞。风休不归谁作主,此郎拾取妆金缕。郎家主妇爱且怜,系向裙腰同出处。” 宋
诗:“可怜鸠取招麾速,谁似云知出处齐。”(1).词语、典故等的来源和根据。:“ 异 曰:‘圆方之说,经典无文,何以怪方?’ 业兴 曰:‘圆方之言,出处甚明,卿自不见。’” 宋
卷二:“ 晋
张望 诗曰‘愁来不可割’,此‘割愁’二字出处也。” 明
:“作诗用虚字,殊不佳。中两联填满方好。出处才使 唐 已下事,便不古。”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德言工容’不是我瞎编,是圣人说的,有出处。”(2).源头。 北魏 郦道元 :“ 徐广 《史记音义》曰:‘ 黾 或作 彭 , 谷水 出处也。’” 宋
《清波别志》卷下:“然 河 之本源,未见出处。”(3).产地;来源。 清
:“有术人携一榼,榼中藏小人……至 掖 , 掖 宰索榼入署,细审小人出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有一天,来了一个人,买了几件鼻烟壶、手镯之类,又买了一挂朝珠,还的价钱,实在内行;批评东西的毛病,说那东西的出处,着实是个行家。” 许地山 《美底牢狱》:“我想所有美丽的东西,只能让它们散布在各处,我们只能在它们底出处爱它们。”(4).出路;出去的地方。 梁斌 《播火记》第一卷十五:“﹝ 李霜泗 ﹞平静下来,慢搭搭地说:‘可是,去,也有好处,将来有了个出处。’”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澄河边上》:“ 澄河 不太深,主要是下暴雨水来得太急,开一点口子,水一有了出处,流头就缓了。”(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b02c?(今陕西渭南)。贞元年间进士。历任左拾遗,江州司马,杭州、苏州刺史,官至刑部尚书。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与元稹齐名,并称“元白”。作有重要诗论《与元九书》及体现其诗论主张的政治讽谕诗《秦中吟》、《新乐府》等。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为世人传诵。有。诗体之一。为五言律诗的铺排延长。 南朝
宋 时已出现,盛行于 唐 , 元 代始确立此诗体名称。每首至少十句。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要求对仗。亦称“ 五言长律 ”。 明
《文章辨体序说·排律》:“ 杨伯谦 云:‘ 唐 初五言排律虽多,然往往不纯;至 中唐 始盛。’”亦省称“ 五排 ”。 清
:“ 薛道衡 《昔昔盐》:‘垂柳覆金堤……’此又五排滥觞也。”(1).引荐任用。:“故引用天下名士。” 唐
诗:“往者 武后 朝,引用多宠嬖。” 清 昭梿 :“故所引用者,急功近名之士,其迂缓愚诞,皆置诸閒曹冷局。”(2).用他人的事例或言词作为根据。 唐
《辩〈鹖冠子〉》:“唯 谊 所引用为美,馀无可者。” 宋
《能改斋漫录·事始二》:“偶读 窦 所引用,于是始知不用正、五、九上官之理。” 艾青 《诗选自序》四:“我在文章中引用…… 李白 的两句话。”(1).典制和成例。故,故事,成例。:“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 隆之 性好小巧,至于公家羽仪,百戏服制,时有改易,不循典故,时论非之。” 宋
王谠 :“压角之来莫究其始, 开元 礼及累朝典故并无其文。”(2).诗文等作品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 清 昭梿 :“其时典故如 屈子 竞渡, 子安 题阁诸事,无不谱入,谓之月令承应。” 清
:“语杂诙谐皆典故,老传著述岂初心。” 老舍 《茶馆》第三幕:“‘青是山,绿是水,花花世界’,又有典故,出自《武家坡》!”汉 循吏 龚遂 与 黄霸 的并称。亦泛指循吏。:“ 汉 世户口殷盛,刑务简阔,郡县治民,无所横扰…… 龚
黄 之化,易以有成。” 唐
诗:“下车书奏 龚
黄 课,动笔诗传 鲍
谢 风。” 宋
黄 满朝人更苦,不如却作 河伯 妇。”《西游记》第九七回:“名扬青史播千年, 龚
黄 再见。” 清
卷五:“何妨缓归棹,在此作 龚
黄 。”直言规劝。《韩诗外传》卷十:“言 文王 咨嗟,痛 殷商 无辅弼谏诤之臣而亡天下矣。” 宋
《上神宗皇帝书》:“历观 秦
汉 以及 五代 ,谏诤而死,盖数百人。”一本作“ 谏争 ”。 叶君健 《自由》十四:“ 吴春茂 说这番话的态度,正如一个忠臣在对皇帝进行谏诤一样,语调非常诚恳。”无益;无所帮助。:“能移无益之事,无补之费,通币行礼,而党必多,交必亲矣。” 南朝
梁 刘协 :“若夫 臧洪 歃辞,气截云霓, 刘琨 铁誓,精贯霏霜,而无补于 汉
晋 ,反为仇雠。” 唐
诗:“扁舟空老去,无补圣明朝。” 明
《〈唱和集〉序》:“昔者 屈原 去 楚 ,《离骚》乃作……万一得附瞽师之口,以感上听,则亦岂为无补哉!” 老舍 《骆驼祥子》七:“他似乎看出来,自己……虽然无补于社会,可是至少也愿言行一致,不落个假冒为善。”亦作“ 迁移 ”。
(1).搬移;从一处搬到另一处。:“今贼臣作乱,朝廷迁移。”:“愚人难与虑始,皆恋邑居,既恶迁移,当保罗郭。”:“若不迁移他处,吾发墓取尸,掷之野外。” 朱德 《过五指山》诗:“民族欣解放,迁移出山林。”(2).变迁,变化。:“与之举措迁移,而观其能应变也。”:“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 明
诗:“惟应学道悟真诀,不与陵谷同迁移。” 郑泽 《壬子秋日纯庵尊翁润荄先生来城纯庵邀摄影象作诗奉呈》:“文化纵迁移,先生长寿耇。” 鲁迅 《华盖集续编·有趣的消息》:“我想,照着境遇,思想言行当然要迁移,一迁移,当然会有所以迁移的道理。”(3).指时间的流逝。《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日月迁移年渐长,仕农工巧各跻排。” 元
卷七:“岁月迁移人事变,却来此地再兴功。” 瞿秋白 《〈赤都心史〉序》:“历史的经过,虽分秒的迁移,也于世界文化上有相当的地位。”(1).不能承当;不能胜任。:“众以美物归女,而何德以堪之,王犹不堪,况尔小丑乎!”:“君令不二,除君之恶,惟恐不堪。” 晋
:“贪进不虑负乘之祸,受任不计不堪之败。”(2).忍受不了。:“ 颜子 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 颜子 不改其乐。” 晋
卷二十:“自言其远祖,不知几何世也,坐事系狱,而非其罪,不堪拷掠,自诬服之。”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僧大汕》:“一日向 吴 自述,酬应杂遝,不堪其苦。” 冰心 《寄小读者》八:“我真是不堪,在家时黄昏睡起,秋风中听此,往往凄动不宁。”(3).不忍心。 南唐
词:“还与容光共憔悴,不堪看!”《秦并六国平话》卷中:“杀得六宫如算子,丫叉尸首不堪闻。” 清
:“《题机声灯影图》之二云……字字血泪,使人不堪卒读。”(4).不可;不能。:“汝谋斯,何向非翼,维有共枳,枳亡重,大害小,不堪柯引。” 朱右曾 校释:“柯,斧柄;引,取也。蔽焉而踪寻斧,虽小者犹不可。” 南朝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马南村 《燕山夜话·为什么会吵嘴》:“少数落后分子残余的坏思想、坏作风是不堪容忍的。”(5).用于形容词后面,表示程度深。:“﹝帝﹞性懦不堪,人视者即有忿责。” 宋
《罗袁州文集序》:“余独怜其老而惫不堪也。” 刘白羽 《一个温暖的雪夜》:“担泥送土的人,上上下下,忙碌不堪。”(6).极坏;糟糕。 明
刘若愚 :“凡背书不过,写仿不堪,或损污书仿,犯规有过者,词林老师批数目,付提督责处之。”第六九回:“每日只命人端了菜饭到他房中去吃。那茶饭都系不堪之物。 平儿 看不过,自己拿钱出来弄菜给他吃。” 茅盾 《烟云》:“他和夫人的同居生活虽非古圣贤那么文雅,可绝不像‘姓 朱 的’信上描绘得那么不堪。”(7).犹不甚。《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 张主管 看见一个妇女,身上衣服不堪齐整,头上蓬松。”(8).犹难堪。:“老父盛怒之下,若知娶妓而归,必然加以不堪,反致相累,辗转寻思,尚未有万全之策。”(1).对当代皇帝的尊称。:“今圣主即位,天下已定,不降何待?” 唐
:“我似浮云殢 吴
越 ,君逢圣主游丹阙,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 峨眉 月。” 明
《陈六事疏》:“臣又自惟,幸得以经术遭逢圣主,备位辅弼。” 清
:“目下有某处将军缺,倘不吝重金,仆嘱内兄游扬圣主之前,此任可致。”(2).泛称英明的天子。:“良医知病人之死生,圣主明于成败之事。” 汉
《圣主得贤臣颂》:“及其遇明君遭圣主也,运筹合上意,谏诤则见听。”:“臣闻附下罔上,圣主之所宜诛;心狠貌恭,明时之所必罚。” 清
《何君殉难碑记》:“饥寒逼身,难顾廉耻;圣主不能安其民,慈母不能抚其子。”只应;本来就应该。 唐
诗:“当时 诸葛 成何事?只合终身作卧龙。” 金 元好问 《西楼曲》:“海枯石烂两鸳鸯,只合双飞便双死。” 元 武汉臣 《玉壶春》第二折:“早知哥哥来到,只合远接。” 茅盾 《虹》十:“这班驯良的受帝国主义豢养惯的奴才只合丢在 黄浦江 里。”佛教语。佛的尊称。佛说世界一切皆空,故称“空王”。:“伏望陛下尽释系囚,易怒为喜,虔奉空王之教,以资爱主之灵。” 宋
之二:“贵有空王章,贫无置锥地。”第五五回:“从今后,伴药炉经卷,自礼空王。”(1).龙与象。水行中龙力大,陆行中象力大,故佛氏用以喻诸阿罗汉中修行勇猛有最大能力者。《大般涅槃经》卷二:“世尊,我今已与诸大龙象菩萨磨诃萨断诸结漏。”(2).指高僧。 唐
《四分律宗记序》:“二边云彻,方知实相之尊;十刹风行,乃识真如之贵。将使龙象缁服,维明克允。” 清
《〈空一斋诗〉序》:“ 紫柏大师 以法门龙象,唱道东南。”(3).指罗汉像。 唐
诗:“只道鬼神能护物,不知龙象自成灰。” 宋
《自海南归过清远峡宝林寺敬赞禅月所画十八大阿罗汉·第十一罗怙罗尊者》:“龙象之姿,鱼鸟所惊。” 清
《重登灵岩》诗:“山静鼪猱栖佛地,堂空龙象散诸天。”(4).象中体格壮健高大者。《维摩经·不思议品》:“譬如 迦叶 ,龙象蹴踏,非驴所堪。” 嘉祥 疏:“此言龙象者,只是一象耳,如好马名龙马,好象云龙象也。”(5).指皇帝。 五代
诗:“瑶阙合陪龙象位,春山休记鹧鸪啼。” 宋
:“爰竭蚍蜉之诚,仰干龙象之驭。”即春社。古代祭祀土地神以祈丰收,时间在立春后、清明前。 前蜀
诗:“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 宋
词:“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1).比喻朝官。 唐
:“鹓鸾粉署起,鹰隼 柏台 秋。” 宋
词:“永别鹓鸾,已盟猿鹤,肯学 周颙 出草堂。” 清
之四六:“彤墀小立缀鹓鸾,金碧初阳当画看。”参见“ 鹓鹭 ”。(2).比喻贤者。 唐
《秋日楚州郝司户宅饯崔使君序》:“城池当要害之冲,寮寀尽鹓鸾之选。” 宋
:“共喜鹓鸾归禁籞,心知日月在重霄。”(3). 唐 时六厩之一。(1).鹓和鹭飞行有序,比喻班行有序的朝官。:“怀黄绾白,鹓鹭成行。文赞百揆,武镇四方。” 宋
诗:“君今幅巾鹓鹭行,切勿著带貔虎傍。” 清
《丙子元旦早朝》诗:“千行鹓鹭集初寅,肃听鸣鞭拜舞匀。”(2).比喻有才德者。:“于是辞人才子,波骇云属,振鹓鹭之羽仪,纵雕龙之符采。” 唐
《群鸦咏》:“冢宰收琳琅,侍臣尽鹓鹭。” 宋
诗:“十年衰病卧林泉,鹓鹭群飞竞刺天。”亦作“ 故步 ”。
原来的步法。:“且子独不闻夫 寿陵 馀子之学行于 邯郸 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作“又复失其故步”。后多比喻固有的技能。:“亡 寿陵 之故步,临 大行 以逡巡。” 宋
《谢除嵩山崇福宫表》:“哀怜末路,盖欲补其前修;矜恤老穷,不忍失其故步。” 清
:“迄兹十年中间,人事牵率,又添作杂文数十篇,而心计愈粗,故步愈失。”参见“ 邯郸学步 ”。:“且子独不闻夫 寿陵 馀子之学行于 邯郸 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郭象 注:“以此效彼,两失之。” 成玄英 疏:“ 寿陵 , 燕 之邑。 邯郸 , 赵 之都。弱龄未壮,谓之馀子。 赵 都之地,其俗能行,故 燕国 少年远来学步。既乖本性,未得 赵国 之能;舍己效人,更失 寿陵 之故。”:“昔有学步于 邯郸 者,曾未得其髣髴,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后因用“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不成,反把自己原有的长处失去了。 宋
诗:“论文要得文中天, 邯郸 学步终不然。” 明
《震泽长语·文章》:“为文必师古,使人读之不知所师,善师古者也……若拘拘规效,如 邯郸 之学步,里人之效颦,则陋矣。”《歧路灯》第一○一回:“‘什么古迹?’ 娄朴 道:‘学步桥。’ 盛希瑗 道:‘是 邯郸 学步,失其故步么?’”亦作“沉吟”。
(1).深思。《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驰情整中带,沉吟聊踯躅。” 宋
词:“一向沉吟久,泪珠盈襟袖。” 杨朔 《海罗杉》:“这段史实, 邹文楷 老人家说得那么清晰,那么动心,听了,使人沉吟回味,久久不能忘怀。”(2).谓深深的思念。 三国
《短歌行》之一:“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宋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词:“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3).迟疑,犹豫。:“ 邯 得书,沉吟十馀日,乃谢士众,归命 洛阳 。”:“ 准 自以杀 曜 母兄,沉吟未从。”卷二八:“ 李方哥 见 程朝奉 要收拾起银子,便呆着眼不开口,尽有些沉吟不舍之意。” 许杰 《改嫁》:“她父亲想到这一层,便有些沉吟起来了。”(4).低声吟味;低声自语。 南朝
梁 刘协 :“是以怊怅述情,必始乎风;沉吟铺辞,莫先乎骨。” 唐
诗:“沉吟《登楼赋》,中夜起三复。” 元
《满庭芳·春晚梅发元帅席上》曲:“谁感慨 兰亭 故纸,自沉吟罗扇新词。”《再生缘》第二一回:“娘娘见说沉吟道,凉药调和或者安。”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一:“﹝ 姮娥 ﹞渴涩的歌喉,早就澜漫沉吟,醉呓依微。”(5).沉重。 明
《牡丹亭·闹殇》:“今夕中秋佳节,风雨萧条,小姐病转沉吟,待我扶他消遣。”(1).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是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奏事之处。:“ 萧何 治 未央宫 ,立东阙、北阙、前殿、武库、太仓。” 颜师古 注:“ 未央宫 虽南向,而上书、奏事、谒见之徒皆诣北阙。”(2).用为宫禁或朝廷的别称。 汉
《答苏武书》:“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谁复能屈身稽颡,还向北阙,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耶?” 唐
诗:“北阙青云不可期, 东山 白首还归去。” 宋
诗:“七十辞北阙,五亩寄西郊。” 康有为 《星海自京还》诗:“伏陈北阙有封事,醉卧西风剩酒楼。”引诱。:“秋, 鲜卑 复率八九千骑入塞,诱引 东羌 与共盟诅。”《水浒传》第七九回:“只因 高太尉 要用诈术,诱引这伙英雄下山。” 萧军 《五月的矿山》第四章:“她自己也不知不觉地喉咙里像有一道细细的小小的声流,轻轻地、一条羞怯的小河似的,随着这声音底诱引,竟泻流出来了。”(1).方位名。指太阳落下去的一边。:“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晋
《杂诗》:“清风何飘飖,微月出西方。” 宋 王谠 :“ 玄宗 时亢旱,禁中筑龙堂祈雨。命少监 冯绍正 画西方,未毕,如觉云气生梁栋间,俄而大雨。”(2).犹西洋。指 欧
美 各国。 章炳麟 《訄书·商鞅》:“故法家者流,则犹西方所谓政治家也,非胶于刑律而已。”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我出国的时候,不知你的去向。但是我们对于西方的景仰,好像是我们先天的遗传。”(3).指西方净土。 唐
诗:“重闻西方止观经,老身古寺风泠泠。”:“那晓你,飘然竟往西方去;害的我,不伶不俐奈如何。”(4).复姓。 南唐 有 西方邺 。(1).指 释迦牟尼 涅槃处。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法云寺》:“神光壮丽,若金刚之在双林。” 周祖谟 校释:“佛在 拘尸那城
阿夷罗跋提河 边娑罗(sala)双树前入般涅槃(见《大般涅槃经》)。在今 印度 北方Kasia(距Gorakhpur约三十二英里)。” 南朝
梁元帝 《荆州长沙寺阿育王像碑》:“然俱冥四德,脱屣双林;示表金棺,现焚檀椁。” 唐
《释迦佛赋》:“双林告灭,演摩诃般若之教,示阿耨多罗之诀。”参见“ 双树 ”。(2).借指 释迦牟尼 。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论》:“别于方等深经,领括枢要,源发般若,流贯双林。” 唐
诗:“既能施六度,了悟达双林。”(3).借指寺院。 唐
诗:“双林彼上人,诗兴转相亲。” 五代
诗:“他年立名字,笑我老双林。” 元 辛文房 :“迁谪 江 右,多结契双林,暗伤流景。”娑罗双树。也称双林。为 释迦牟尼 入灭之处。《大般涅槃经》卷一:“一时佛在 拘施郡城 ,力士生地, 阿利罗跋提 河边,娑罗双树间……二月十五日大觉世尊将欲涅槃。” 南朝
慧皎 《高僧传》卷八:“夫至理无言,玄致幽寂……所以 净名 杜名于方丈, 释迦 缄默于双树,将致理致渊寂,故圣为无言。”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常以“草堂”名其所居,以标风操之高雅。 南朝
《北山移文》:“ 钟山 之英,草堂之灵,驰烟驿路,勒移山庭。” 唐
诗:“ 万里桥 西一草堂, 百花潭 水即沧浪。” 宋
卷一:“ 杜少陵 在 成都 有两草堂,一在 万里桥 之西,一在 浣花 ,皆见于诗中。” 清
《寄梁汾并葺茅屋以招之》诗:“聚首羡麋鹿,为君搆草堂。”(1).谓合法度。:“凡古今天下之所谓善者,正理平治也;所谓恶者,偏险悖乱也。是善恶之分也已。”(2).治理;整治。:“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百喻经·比种田喻》:“问麦主言云:‘何能令是麦茂好?’其主答言:‘平治其地,兼加粪水,故得如是?’” 宋
诗:“况观峡山路,由来欠平治。” 清
《乡饮宾方君墓志铭》:“镇人平治道路,君亦同为甃砌。”(3).太平。 唐
《董府君墓志铭》:“太师累践大官,臻宰相,致平治。” 唐
《请上尊号表》:“ 尧 之在位七十馀载,戒饬咨嗟,以致平治。”(4).犹平息。 宋
王谠 :“与御史大夫,亦可平治慊恨。”(1).道路。:“柞棫拔矣,行道兑矣。” 俞樾 :“行道连文,行亦道也。”(2).指路人。 宋
《表忠观碑》:“今 钱 氏功德,殆过于 融 ,而未及百年,坟庙不治,行道伤嗟,甚非所以劝奖忠臣,慰答民心之义也。” 郑观应 《盛世危言·垦荒》:“近日 俄 人费万万帑金以修 西伯利亚 之铁路,阴谋诡计行道皆知。”(3).实践自己的主张或所学。《孝经·开宗明义》:“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申不害 相 韩 ,修术行道,国内以治,诸侯不来侵伐。” 北齐
:“然则君子应世行道,亦有不守坟墓之时,况为事际所逼也。” 宋
《孙府君墓志铭》:“公即评事之次子,少孤力学,举进士不第,退而修经世之务,欲以布衣干天子,取显位而行道。”《老残游记》第三回:“鄙人行道,没有一定的药金。果然医好了姨太太病,等我肚子饥时,赏碗饭吃,走不动时,给几个盘川,尽够的了。”(4).修道。 唐
诗:“写留行道影,焚却坐禅身。” 明
诗:“身若在师行道处,晚来唯讶不闻钟。”方言。职业;行当。 孙芋 《妇女代表》:“我想告诉你,叫你还干你的行道。”(1).安放;安排。谓使人或事物有着落。《谷梁传·哀公元年》:“‘卜之不吉,则如之何?’‘不免,安置之,系而待。’” 晋
卷三:“男子 张伯 ,除堂下草,土中得玉璧七枚, 伯 怀其一,以六枚白 意 。 意 令主簿安置几前。” 唐
诗:“有客乘舸自 忠州 ,遣骑安置 瀼西 头。”《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待要起行时,在下安置动身,管取安心无虑。” 老舍 《月牙儿》十二:“可是我已经是个大姑娘了,不象小时候那样容易跟在妈妈轿后走过去了。我得打主意安置自己。”(2).就寝;安歇。 唐
:“时既曛黄,且还房室,庶 张郎 共娘子安置。” 宋
卷五:“﹝ 陆象山 ﹞每晨兴,家长率众子弟致恭于祖祢祠堂,聚揖于厅,妇女道万福于堂;暮安置,亦如之。”(3).用作称别人就寝的敬词。:“铺了床,伸开被,点上灯,请婆睡,叫声安置进房内。如此伏侍二公婆,他家有甚不欢喜!”第二回:“和尚送出 周进 的饭来,一碟老菜叶,一壶热水。 周进 也吃了。叫了安置,各自歇息。”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七:“打三更了,大少爷、大小姐向老爷、太太道了安置,才各自进房去睡。”(4). 宋 时官吏被贬谪,轻者称送某州居住,稍重者称安置,更重者称编管。 宋
《到惠州谢表》:“续奉告命,责授臣 宁远军 节度副使, 惠州 安置,已于今月二日到 惠州 。” 宋
卷七:“﹝ 东坡 ﹞门人 张耒 时知 颍州 ,闻 坡 卒,出己俸于 荐福禅寺 脩供,以致师尊之哀。乃遭论列,责受 房州 别驾、 黄州 安置。虽名窜责,馨香多矣。”:“天子听信了,即命翰林草制,贬 吴潜
循州 安置,弟兄都削去官职。”《英烈传》第三回:“ 脱脱 单马竟赴 淮安 安置。”佛教语。谓静坐息虑,凝心参究。:“起浮图于 永贵里 ,立 波若台 于中宫,沙门坐禅者恒有千数。” 唐
诗:“自学坐禅休服药,从他时复病沉沉。” 明
诗:“不炼金丹不坐禅,饥来吃饭倦来眠。” 续范亭 《休养与学习》诗:“早晚两次太极拳,却病无妨学坐禅。”参阅 隋
智顗 卷二。见“ 手板 ”。(1).亦作“ 手版 ”。即笏。古时大臣朝见时,用以指画或记事的狭长板子。:“既见 温 , 坦之 流汗沾衣,倒执手板。”:“笏者,有事则书之……手板,则古笏矣。” 唐
《卢郎中云夫寄示送盘谷子诗两章歌以和之》:“行抽手版付丞相,不待弹劾还耕桑。” 清
《赠家侍御雪航》诗:“却拜极言疏,手板指朝贵。”(2).亦作“ 手版 ”。手本的别名。 清
恽敬 《与李汀州书》:“八月初一日得手书,掷还手版,命此后并此去之,敬当如命。”《老残游记》第十八回:“ 子谨 递上手版,赶到面前请了个安。”参见“ 手本 ”。(3).手掌。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二四:“他的挑战引起了一阵阵热烈的拍手, 盛佳秀 的手板拍红了。”(4).即戒尺。打手心的板子。旧时塾师体罚学生的工具。(1).裹头的织品。:“时且寒,赐以头巾履袜。” 唐
诗:“身老无修饰,头巾用白纱。” 宋 高承 :“古以皂罗裹头号头巾。 蔡邕 《独断》曰:古帻无巾; 王莽 头秃,乃始施巾之始也。《笔谈》曰:今庶人所戴头巾, 唐 亦谓之四脚,二系脑后,二系颔下。取服劳不脱,反系于顶上;今人不复系颔下,两带遂为虚设。后又有两带四带之异,盖自 宋 朝始。” 徐迟 《牡丹》八:“她贴上乌黑的片子,扎上头巾。”(2).指 明
清 时规定给读书人戴的儒巾。:“ 鲁公子 回到家里,将衣服鞋袜装扮起来。只有头巾分寸不对,不曾借得。” 清
《奈何天·虑婚》:“就是一顶秀才头巾,也像天平冠一般,再也承受不起。”(1).始生子,犹言头生。:“诞弥厥月,先生如达。” 朱熹 集传:“先生,首生也。”(2).父兄。《仪礼·有司》:“其先生之脀,折胁一。” 郑玄 注:“先生,长兄弟。”:“有酒食,先生馔。” 何晏 集解引 马融 曰:“先生,谓父兄。”(3).年长有学问的人。:“ 宋牼 将之 楚 , 孟子 遇于 石丘 ,曰:‘先生将何之?’” 赵岐 注:“学士年长者,故谓之先生。”:“ 孟尝君 宴坐,谓三先生曰:‘愿闻先生有以补之阙者。’” 姚宏 注:“先生,长老,先己以生者也。” 宋
《宋故孟夫人墓志铭》:“精义择语,类先生长者之法言。”(4).称老师。:“﹝童子﹞无事,则立主人之北南面,见先生,从人而入。” 孔颖达 疏:“先生,师也。”:“ 列子 曰:‘嘻,子之先生死矣,弗活矣。’” 宋
《太原王氏墓志铭》:“夫人姓 王 氏……为人明识强记,博览图籍,子孙受学,皆自为先生。” 明
:“太子授业毕,徐令左右戒之曰:此读书之所,先生长者在前,汝辈安敢亵狎如此。” 鲁迅 《书信集·致萧军萧红》:“我的确当过多年先生和教授,但我并没有忘记我是学生出身。”(5).称先祖。 元
诗:“我本 东丹 八叶花,先生贤祖相林牙。”(6).称致仕者。《仪礼·士相见礼》:“若先生异爵者,请见之则辞,辞不得命,则曰某无见。” 郑玄 注:“先生,致仕者也。” 清
王引之 :“盖卿大夫之已致仕者为先生,未致仕者为君子。”(7).文人学者的通称。可自称,亦可称人。:“ 张夫子 问 褚先生 。” 司马贞 索隐:“ 褚先生 名 少孙 。”此为 褚少孙 自称先生。:“ 玄晏先生 曰:‘古人称不歌而颂谓之赋。’” 李善 注:“ 谧 自序曰:‘始志乎学而自号 玄晏先生 ’……先生,学人之通称也。” 南朝
沉约 《与陶弘景书》:“先生糠秕流俗,超然独远。” 宋
《能改斋漫录·记事二》:“今先生多教人吏事,所未谕也。”(8).称道士。 唐
诗:“玄都开秘箓,白石礼先生。”《武王伐纣平话》卷上:“却说这 西伯侯 ,与先生(指道士 云中子 )相别。”《水浒传》第十五回:“只见一个庄客报说:‘门前有个先生要见 保正 化斋粮。’”(9).旧时称以相面、卜卦、卖唱、行医、看风水等为职业的人。:“﹝ 蒯通 ﹞以相人说 韩信 曰:‘仆尝受相人之术。’ 韩信 曰:‘先生相人如何?’”:“﹝ 士瞻 ﹞年逾四十,忽忽不得志,乃就 江陵 卜者 王先生 计禄命。” 清
《凰求凤·假病》:“请先生过来,用心替他诊脉。”《负曝闲谈》第二九回:“这时候 顺林 已经回来了,便上前斟过一巡酒,先生在门外拉动胡琴, 顺林 唱了一折‘桑园会’的青衫子,大家喝采。”(10).称妓女。《文明小史》第十九回:“ 上海 妓女,都是称先生的。” 瞿秋白 《论文学革命及语言文字问题·学阀万岁》:“清客是‘介于相公与先生之间的人物。’”原注:“先生,是 上海 长三堂子里的先生。”(11).旧时称担任文书或管理职事的人。《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广州工人参加三元里抗英斗争情况调查记》:“各行都设有‘先生’,由工人互相推举,负责文书和对外交涉。”(12).妻称丈夫。 汉
:“妾恐先生之不保命也。”(13).一般人之间的通称。(14).称地区或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男子。《解放日报》:“ 欧洲 足球先生、法国队的 普拉蒂尼 在与匈牙利队的比赛中飞身抢球。”即乌皮几。 唐
:“乌几重重缚,鹑衣寸寸针。” 宋
诗之二:“竹屏风下凭乌几,画作《柯山居士图》。” 元 谢应芳 《题许别驾雪山图》诗:“ 杨 家冰山无足倚,如何坐对兹山隐乌几。”参见“ 乌皮几 ”。乌羔皮裹饰的小几案。古人坐时用以靠身。 唐
诗之五:“ 锦官城 西生事微,乌皮几在还思归。” 仇兆鳌 注:“:‘ 晋
宋明 不仕,杜门注 黄老 , 孙登 惠乌羔皮裹几。’” 宋
:“乌皮几稳风侵鬓,白玉楼高冷透肌。” 金 元好问 《发济源》诗:“弃掷乌皮几,裴回白版扉。”(1).古代称有德才而隐居不仕或未仕的人。:“居士锦带。” 郑玄 注:“居士,道艺处士也。”:“ 齐 东海上有居士曰 狂矞 、 华士 昆弟二人者立议曰:‘吾不臣天子,不友诸侯,耕作而食之,掘井而饮之,吾无求于人也。’”:“其叔父 同 职居显要,而 景裕 止于园舍,情均郊野,谦恭守道,贞素自得,由是世号居士。”:“ 夐 对玩琴书,萧然自逸,时人号为居士焉。”(2).梵语意译。原指古 印度 吠舍种姓工商业中的富人,因信佛教者颇多,故佛教用以称呼在家佛教徒之受过“三归”、“五戒”者。《维摩诘经》称, 维摩诘 居家学道,号称 维摩居士 。 慧远 义记:“在家修道,居家道士,名为居士。”:“ 寄 因 宝应 不可谏,虑祸及己,乃为居士服以拒绝之。常居 东山寺 ,伪称脚疾,不复起。” 唐
诗:“舍利开层塔,香炉占小峰。道场居士置,经藏大师封。”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自我观之,居士、沙门,二者不可废一。”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饮酒食肉的阔人富翁,只要吃一餐素,便可以称为居士,算作信徒。”(3).称道教中人。 宋
《铁围山丛谈》卷四:“ 政和 以后,道家者流始盛,羽士因援 江 南故事, 林灵素 等多赐号金门羽客、道士、居士者,必锡以涂金银牌,上有天篆,咸使佩之。”(4).旧时出家人对在家人的泛称。 清
:“ 徐 嘲之曰:‘道长日为客,宁不一作主?’道士笑曰:‘道士与居士等,惟双肩承一喙耳。’”第二十回:“﹝老和尚﹞说道:‘居士,你但放心,说凶得吉;你若果有些山高水低,这事都在我老僧身上。’”《花月痕》第五回:“老尼便向 痴珠 合掌道:‘居士何来?’”(5).文人雅士的自称。如 李白 自称 青莲居士 ; 欧阳修 自称 六一居士 ; 苏轼 自称 东坡居士 。(1).白色衣服。《吕氏春秋·孟秋》:“天子居总章左个,乘戎路,驾白骆,载白旂,衣白衣,服白玉。”:“ 仁贵 自恃骁勇,欲立奇功,乃异其服色,著白衣,握戟,腰鞬张弓,大呼先入,所向无前,贼尽披靡却走。” 宋
:“一见胜百闻,往鏖 皋兰山 ,白衣挟三矢,趁此征 辽 年。” 胡征 《白衣女》:“我还不知道你的姓名,更记不清你那夜的容颜,只留下一个白衣的身影,在我深沉的忆念里。”(2).古代平民服。因即指平民。亦指无功名或无官职的士人。:“及 窦太后 崩, 武安侯
田鼢 为丞相,绌 黄 、 老 、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 公孙弘 以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 平津侯 。”:“﹝ 曹操 ﹞遂令丞相军谋祭酒 路粹 枉状奏 融 曰:‘少府 孔融 ……又前与白衣 祢衡 跌荡放言。’” 元 辛文房 :“观 浩然 磬折谦退,才名日高,竟沦明代,终身白衣,良可悲夫!” 清
《菰中随笔》:“ 杨士奇 以白衣荐举,而直纶扉。”(3).古指给官府当差的小吏。:“尚书使 胜 ( 龚胜 )问 常 ( 夏侯常 ), 常 连恨 胜 ,即应曰:‘闻之白衣,戒君勿言也,奏事不详,妄作触罪。’” 颜师古 注:“白衣,给官府趋走贱人,若今诸司亭长掌固之属。” 清
:“白衣,但官府之役耳,若侍卫则不然。” 清 俞正燮 :“云:‘凡州郡县,各因大小,置白直供其役。’即白衣也。”(4).特指送酒的吏人。 唐
《重阳》诗:“岂有白衣来剥喙,亦从乌帽自欹斜。” 宋
:“尽日柴门外,白衣来不来?”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阁上华玄,尝接白衣之载酒;垆头涤器,未酬彩管之题桥。” 清 沉畯 《九日》诗:“有酒赏重阳,无烦白衣至。”参见“ 白衣人 ”。(5).旧指受处分官员的身分。:“冬蒸, 谟 领祠部,主者忘设 明帝 位,与太常 张采 俱免,白衣领职。”:“ 世祖 嗣位,除 丹阳 尹,常侍如故。坐事,又以白衣知郡,寻复本职。”:“败书闻,帝削 常清 官,使白衣隶 仙芝 军效力。” 清
昭梿 :“上大怒,复议兴师,以前副将军 阿桂 首倡罢兵议,因褫其职,以白衣从军。”(6).特指穿便服的士兵。 清
《读史杂感》诗之九:“白衣摇急桨,青草伏彊弓。”(7).佛教徒着缁衣,因称俗家为“白衣”。卷三五九引 荀氏 《灵鬼志》:“ 泰元 中,有道人从外国来,自说所受术师白衣,非沙门也。” 北齐
:“一披法服,已堕僧数,岁中所计,斋讲诵持,比诸白衣,犹不啻山海也。” 卢文弨 注:“僧衣缁,故谓世人为白衣。” 宋
《真相院释迦舍利塔铭》:“ 洞庭 之南,有 阿育王 塔,分葬 释迦如来 舍利。尝有作大施会出而浴之者,缁素传捧,涕泣作礼。有比丘窃取其三……以授白衣 方子明 。”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述此既终,则又得一疑事,或举 赫尔图门 之说,以为宗教不可专任僧徒,当普及白衣而后可。”(1). 南朝
宋 檀道鸾 《续晋阳秋·恭帝》:“ 王宏 为 江州 刺史, 陶潜 九月九日无酒,于宅边东篱下菊丛中摘盈把,坐其侧。未几,望见一白衣人至,乃刺史 王宏 送酒也。即便就酌而后归。”后因以为重阳故事。亦用作朋友赠酒或饮酒、咏菊等典故。 唐
诗:“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 宋
诗:“喜逢门外白衣人,欲鲙湖中赤玉麟。” 明
:“白衣人换太玄衣,浴罢 山阴 洗研池。” 清
《怜香伴·狂喜》:“相公,我劝你左手持螯右举觞,把尘虑尽皆涤荡,换新妆,白衣人翻做彩袖飘扬。”(2).旧指平民。 元
刘唐卿 《降桑椹》第五折:“你不劳挂念,我是个白衣人,怎得到玉阶前?”参见“ 白衣 ”。终岁;整年。 唐
诗:“当宵无关锁,竟岁饶歌吟。” 宋 沉遘 《和江邻几送文丞相》:“竟岁长若此,何时能休哉?”(1).为何,何故。:“尔何曾比予于 管仲 ?” 赵岐 注:“何曾,犹何乃也。”
:“何曾华之无实兮,从风雨而飞飏?”“胡宁瘨我以旱?憯不知其故” 汉
郑玄 笺:“天何曾病我以旱?曾不知为政所失,而致此害。”(2).何尝;几曾。 三国
《与吴质书》:“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 唐
诗:“谩说 陶潜 篱下醉,何曾得见此风流?” 宋
诗:“自古山林人,何曾识机巧?” 刘大白 《石下的松实》诗:“﹝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何曾没有生机?只是横遭抑塞!”(1).一生;终竟此身。:“大夫废其事,终身不仕,死以士礼葬之。”:“盖 钟子期 死, 伯牙 终身不复鼓琴。” 巴金 《灭亡》八:“她也不再恋爱,立誓终身奉养老母,倒也享了些家庭幸福。”(2).指婚姻大事。《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老妪说他终身不了,与他为媒,嫁与 刘俊卿 。” 元
柯丹丘 《荆钗记·庆诞》:“所忧者奈我女儿姻亲未遂,若得了汝终身,永无挂念。”第一一八回:“ 平儿 呆了半天,跪下求道:‘ 巧姐儿 终身全仗着太太!若信了人家的话,不但姑娘一辈子受了苦,便是 琏二爷 回来,怎么说呢?’” 丁玲 《团聚》:“她的终身,只成为她爹最心痛的事。”不料。 元
《小孙屠》戏文第八出:“老身大的孩儿 必达 ,不曾婚娶。半月前有媒婆来,曾说亲,不拟三言两句,便说成就。” 明
诗之七:“病来只盼春风到,不拟春风晓更寒。”消除,使不存在。:“丈夫当时富贵,百恶灭除,光耀荣华,贫贱之时,何足累之哉!” 唐
诗:“灭除残梦想,换尽旧心肠。” 元 李寿卿 《度柳翠》第一折:“为亡灵灭除灾障,佛座前虔诚供养。”谓零乱不全之梦。 唐
诗:“别馆惊残梦,停杯泛小觞。” 宋
诗:“风雨满山窗未晓,只将残梦伴残灯。” 明
《玉簪记·弦里传情》:“落叶惊残梦,閒步芳尘数落红。” 鲁迅 《野草·颓败线的颤动》:“我呻吟着醒来……我自己知道是在续着残梦。”犹旧情。:“旧心依依,实无薄意。” 五代
诗:“晓来枝上千般语,应共桃花说旧心。”(1).佛教语,犹言宇宙。世指时间,界指空间。《楞严经》卷四:“何名为众生世界?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 南朝
梁 沉约 《齐禅林寺尼净秀行状》:“忽自见大光明遍于世界,山河树木,浩然无碍。” 唐
《游悟真寺》诗:“山河穷百万,世界满三千。”(2).世上;人间。 北齐
:“以世界外事及神化无方,为虚诞也。” 唐
诗:“竹柏禅庭古,楼台世界稀。”《西游补》第十六回:“妖魔扫尽,世界清空。”(3).天下;江山。 宋
卷一:“金腰带,银腰带, 赵 家世界 朱 家坏。”《前汉书平话》卷下:“老相公焉能怒乎?若不封了 吕氏 ,我恐灭了咱 汉 家世界。”《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花关索下西川传》:“我不共你争夺世界,损害乾坤。”(4).指人们活动的某一领域或范围。 前蜀
《虬髯客传》:“﹝道士﹞既出,谓 虬髯 曰:‘此世界非公世界。他方可也。’” 元
《寨儿令·收心》曲:“偏游春世界,交付锦排场。” 茅盾 《创造》一:“ 君实 本能的开眼向房中一瞥,看见他自己的世界缩小到仅存南窗下的书桌;除了这一片‘干净土’,全房到处是杂乱的痕迹,是 娴娴 的世界了。”(5).地球上所有地方;全球各国。 马君武 《从军行》诗:“祖国岂不美?世界昔第一。” 巴金 《探索集·访问广岛》:“我看见许多健康活泼的 广岛 儿童,在他们周围开放着美丽的鲜花,它们是世界各大城市儿童送来的礼物。”(6).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活动的总和。 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参见“ 世界观 ”。(7).境界。 唐
诗:“数里烟云方觉异,前程世界更应宽。” 宋
诗:“ 子美 集开诗世界, 伯阳 书见道根源。” 清
《渌水亭杂识》卷四:“五言律诗,其气脉犹与古诗相近;至于七言律诗,则别一世界矣。” 鲁迅 《且介亭杂文·不知肉味和不知水味》:“闻《韶》是一个世界;口渴,是一个世界。”(8).局面。卷三七:“如 汤 放 桀 , 武王 伐 纣 , 伊尹 放 太甲 ,此是权也;若日日时时用之,则成甚世界了?”第二九回:“本朝若不是 永乐 振作一番,信着 建文 软弱,久已弄成个 齐
梁 世界了!” 茅盾 《右第二章》三:“ 东洋 飞机的炸弹拣人多处乱掷。 闸北 成了一片瓦砾场, 闸北 成了恐怖世界!”(9).时世。 唐
诗:“不知何世界,有处似 南朝 。”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三章:“夫电话、铁路、汽船数事者,开创不及百数十年,今之疾速过前世界远矣。” 潘飞声 《壬子新岁作》诗:“一笑 陈抟 堕驴背, 唐
虞 世界说共和。”(10).指世道,社会风气。卷一三○:“世界不好,都生得这般人出来,可叹!”第一回:“你们知道现在是非钱不行的世界了。” 周立波 《盖满爹》:“尤其是 楠森 ,要跟爹老子算账,说小时候打过他,这是么子话?在旧社会,世界不好,哪一个脾气不躁?他说要算账,又如何算法?”(11).指众人。《金瓶梅词话》第二一回:“ 月娘 道:‘不看世界面上,一百年不理才好。’”也称“宇宙观”。
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总的看法。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在某种世界观的支配下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在哲学上存在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心主义两种对立的世界观。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以辩证唯物主义作为自己的世界观。请托致谢的客套话。犹烦劳。 许地山 《铁鱼底鳃》:“他对饭摊主人说了一声‘多烦了’。”如:多烦您给打听一下。(1).形骸与精神。:“凡人所生者神也,所托者形也。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离则死。” 唐
诗:“不能尘土争閒事,且放形神学散仙。” 明
《答督抚吴环洲言敬事后食之义》:“仆以菲薄,待罪政府,每日戴星而入,朝不遑食,夕不遑息,形神俱瘁,心力并竭,于国家岂无尺寸效?”(2).形貌神情。 宋
:“ 锐 在 泽潞 ,有道人自称 卢老 , 锐 馆之于家。一旦辞去,且曰‘我死当为君子。’因指口下黑子为志。及生 咸 ,果有黑子,其形神,即 卢老 也。” 明
:“次日,客酬宴,邀至其室,见柱上锁一小猴,形神精狡。” 清
《原任予告大学士戴公墓碑》:“其形神清和舒平,动若有馀。”(3).指造型艺术的外在物象和内在神韵。亦泛指文艺作品的形式和内容。 邢煦寰 《“意境”新识》:“它们在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征是:情景交融,动静相宜,虚实相生,形神兼备。”(4).谓形肖神似。 宋
《与何浩然书》:“且喜起居佳胜,写真奇绝,见者皆言十分形神,甚夺真也。”(1).伤害;损坏。“既破我斧,又缺我斨” 汉
郑玄 笺:“四国流言,既破毁我 周公 ,又损伤我 成王 。” 汉
诗:“纤手折其枝,花落何飘飏。请谢彼姝子:‘何为见损伤?’” 宋
《论水便宜六事奏状》:“淹浸屋庐,漂溺民蓄,损伤苗稼,不可以数计。” 明
《马氏日抄·异骡》:“庙道士恐为人所损伤,于其项下悬一木牌,标曰神骡。” 茹志鹃 《高高的白杨树》:“当自己美好的理想受到损伤,确是一件不能容忍的事。”(2).创伤;伤残。:“有能生致 王大将军 者,封侯,重赏。若大将军身有损伤,亲近左右,皆从大戮。” 唐
诗:“雄者左翮垂,损伤已露筋。”鼓起波浪。 晋
崔豹 《古今注·鱼虫》:“﹝鲸﹞鼓浪成雷,喷沫成雨,水族惊畏。”我的学说或主张。:“子曰:‘ 参 乎!吾道一以贯之。’” 唐
诗之二:“用拙存吾道,幽居近物情。”:“ 颢 目送之曰:‘吾道南矣。’” 章炳麟 《致陶柳二子书》:“闻 孙逸仙 亦倡是说,窃幸吾道不孤。”(1).谓志在达到至善的境地。语本:“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朱熹 集注:“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则志有定向。” 唐
诗:“味道怜知止,遗名得自求。” 宋
《四箴·听箴》:“卓彼先觉,知止有定。闲邪存诚,非礼勿听。”(2).谓懂得适可而止;知足。《韩诗外传》卷五:“贪物而不知止者,虽有天下不富矣。”:“﹝ 靖 ﹞会足疾,恳乞骸骨,帝遣中书侍郎 岑文本 谕旨曰:‘自古富贵而知止者盖少……公今引大体,朕深嘉之。’”《四游记·铁拐独步遇师》:“知止不求才,金睛半倦开;振衣千仞冈,何必恋尘埃?” 清
《九月十八日高咏堂小集分韵得平字》:“量力宜知止,适志在无营。”参见“ 知止不殆 ”。谓适可而止,就能避免危险。:“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广 谓 受 曰:‘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宋
《黄州安国寺记》:“﹝ 继连 ﹞为僧首七年,得赐衣,又七年,当赐号…… 连 笑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卒谢去。”亦作“ 知足不殆 ”。 汉 荀悦 《汉纪·宣帝纪二》:“太傅 疏广 谓少傅 受 曰:‘吾闻“知止不辱,知足不殆”,功成名遂而身退,天之道也。’”即诏书。 晋 陆翙 《邺中记》:“ 石季龙 与皇后在观上,为诏书五色纸,著凤口中,凤既衔诏,侍人放数百丈绯绳,辘轳回转,凤凰飞下,谓之凤诏。凤凰以木作之,五色漆画,脚皆用金。” 唐
诗:“右 银台 路雪三尺,凤诏裁成当直归。” 元
《送李仲积北上》诗:“峨峨 黄金台 ,凤诏求贤材。”参见“ 诏书 ”。皇帝颁发的命令。:“臣谨案诏书律令下者,明天人分际,通古今之义,文章尔雅,训辞深厚,恩施甚美。” 南朝
刘协 :“ 汉 初定仪则,则命有四品:一曰策书,二曰制书,三曰诏书,四曰戒敕。”:“不一日, 哲宗皇帝 晏驾,新天子即位,颁下诏书,大赦天下。” 陈白尘 《大风歌》第一部第二章:“ 吕雉 冷笑道:‘ 陈平 、 周勃 是奉先皇帝诏书前去斩 樊哙 ,三妹今日进宫,究竟是来吊丧,还是向先皇帝算帐?’”即鱼符。 唐
诗:“忽蒙颁凤诏,兼谢剖鱼章。” 宋 张世南 卷二:“鱼章象简同时,联父子之荣。”参见“ 鱼符 ”。隋
唐 时朝廷颁发的符信,雕木或铸铜为鱼形,刻书其上,剖而分执之,以备符合为凭信,谓之“鱼符”,亦名鱼契。 隋
开皇 九年,始颁木鱼符于总管、刺史,雌一雄一。 唐 用铜鱼符,所以起军旅,易官长;又有随身鱼符,以金、银、铜为之,分别给亲王及五品以上官员,所以明贵贱,应征召。:“﹝ 开皇 九年闰月﹞丁丑,颁木鱼符于总管、刺史,雌一雄一。” 唐
诗:“将随羽节朝珠阙,曾佩鱼符管 赤城 。” 宋
《论夜开宫门状》:“若以式律言之,夜开宫殿门及城门者,皆须有墨敕鱼符。” 明
诗之一:“纵有鱼符专亦得,只今岂少 信陵君 。”(1).佛教语。喻三乘。谓以羊车喻声闻乘(小乘),以鹿车喻缘觉乘(中乘),以牛车喻菩萨乘(大乘)。见《法华经·譬喻品》。 南朝
谢灵运 《缘觉声闻合赞》:“诱以涅槃,救尔生老。肇元三车,翻乘一道。” 唐
:“真僧法号号 僧伽 ,有时与我论三车。” 王琦 注:“三车,谓羊车、鹿车、牛车也……当是以三兽之力有大小,三车之所载有多寡,喻三乘诸贤圣道力之深浅耳。” 明
诗:“相期 白社 里,共听演三车。” 清
《仙坛唱和诗》之二:“《妙华》已悟三车法,台教今为继别宗。”参见“ 三乘 ”。(2). 唐
窥基 博通释典,尝至 太原 传法,以三车自随,前车载释典,中车自乘,后车载妓仆食馔。路遇一老父点化,顿悔前非,只身前往。后成为法相宗大师。见 宋 赞宁 。诗文中亦有用其事者。 唐
诗:“双树容听法,三车肯载书。” 钱谦益 笺:“此诗正用 慈恩 事也。言如容我双树听法,亦应许我如 慈恩 三车自随,但我只办用以载书耳。”三乘车。每乘四马。 殷
商 时为下大夫的仪制。:“贰车者,诸侯七乘,上大夫五乘,下大夫三乘。” 郑玄 注:“此盖 殷 制也。”(1).佛教语。一般指小乘(声闻乘)、中乘(缘觉乘)和大乘(菩萨乘)。三者均为浅深不同的解脱之道。亦泛指佛法。:“初根人为小乘,行四谛法;中根人为中乘,受十二因缘;上根人为大乘,则修六度。虽阶三乘,而要由修进万行,拯度亿流,弥历长远,乃可登佛境矣。”《西游记》第二回:“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 潘飞声 《甘露寺》诗:“荒苔佛座参三乘,老树僧房坐六朝。”(2).道教语。谓以 元始天尊 所传为大乘上法,属洞真部;以 灵宝天尊 所传为中乘中法,属洞元部;以 道德天尊 所传为小乘初法,属洞神部。卷一:“精研三乘,详观四辅。”(1).:“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汉 时太守乘坐的车用五匹马驾辕,因借指太守的车驾。 唐
诗:“云衢降五马,林木引双旌。” 宋
诗:“不羡乘五马,却逢 罗敷 羞。”(2).太守的代称。 唐
诗:“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 明 许目昌 《水浒记·遣讯》:“五马喜通麻,相府威权大。” 清
《送邑侯高松亭调任宿迁》诗:“相期迁五马,重布 晋陵 春。”清晨整治行装。 唐
:“离筵开夕宴,别骑促晨装。” 唐
诗:“晨装林月在,野饭浦沙寒。” 唐
诗:“晨装复当行,寥落星已稀。”(1).以前的时代。:“方臣之少也,进秉笔,赞为命名,称于前世,立义于诸侯。”:“昔在前世,求贤如渴,封墓轼闾,以光贤哲。” 宋
《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盖前世或不能附其民者,刑与赋役之政暴也。” 明
《震泽长语·官制》:“前世藏书分散数处,盖防散佚水火之虞也。” 刘师培 《文说·析字篇》:“呜呼!前世之文,字必师古, 周
秦 故训,赖文以传;后世之文,字必背古,俗训歧义,因文而兴。”(2).前生,前一辈子。 北齐
:“今人贫贱疾苦,莫不怨尤前世不修功业。”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是前世里债、宿世的冤,被你担阁了也 张解元 。”第八八回:“却是除了老太太,别的也伏侍不来,不晓得前世什么缘分儿!” 巴金 《秋》三七:“你是前世修来的。你前世再好一点,这世就会做小姐了。”家乡。出生或长期居住过的地方。:“过故乡,则必徘徊焉,鸣号焉,踯躅焉,踟蹰焉,然后能去之。”:“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唐
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冰心 《晚晴集·我的故乡》:“我生于一九○○年十月五日(农历庚子年闰八月十二日),七个月后,我就离开了故乡-- 福建
福州 。”(1). 鹫山 。 北周
《陕州弘农郡五张寺经藏碑》:“ 雪山 罗汉之论, 鹫岭 菩提之法,本无极际,何可胜言。” 倪璠 注:“ 鹫岭 在 王舍城 ,梵云 耆阇崛山 是也。” 唐
《〈东林寺碑〉序》:“ 尼邱 启于 夫子 , 鹫岭 保于 释迦 。” 清 张芳 《黛史》:“ 鹫岭 之言,有色诸天,兼乎粗妙,形坠即欲,情超即禅,分界有三,本一境耳。”(2).借指佛寺。 宋
《海会殿上梁文》:“庶几 鹫岭 之雄,岂特 鹅湖 之冠。” 明
《题昆山水月殿》诗:“ 鹫岭 岧峣 谷水 阴, 昆山 迢递快登临。” 清
《桂》诗:“露铸鸾钗色,风薰 鹫岭 香。”(3).指 杭州
灵隐寺 前 飞来峰 。 飞来峰 又名 灵鹫 ,故称。 唐
诗:“ 鹫岭 郁岧峣,龙宫隐寂寥。”山名。在 江西省
九江市 南,耸立于 鄱阳湖 、 长江 之滨。又名 匡山 、 匡庐 。相传 周 有 匡 姓七兄弟结庐隐居于此,故名。见 北魏
郦道元 。有 汉阳 、 香炉 、 五老 诸峰耸峙。三面临水,江湖水气郁结。山多巉岩、峭壁、清泉、飞瀑之胜。著名胜迹有 白鹿洞 、 仙人洞 、 三迭泉 、 含鄱口 等。峡谷中的道路或航道。 北周
:“峡路沙如月,山峰石似眉。” 唐
诗:“ 吴 门冒海雾,峡路凌连矶。”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蜀 之 三峡 , 河 之 三门 , 南越 之 恶溪 ……皆险绝之所,自有本处人为篙工。大抵峡路峻急,故曰:‘朝发 白帝 ,暮彻 江陵 。’”亦作“香炉峰”。亦作“ 香炉峰 ”。
庐山 北部名峰。奇峰突起,状似香炉,峰顶水气郁结,云雾弥漫,如香烟缭绕,故名。有数峰。 北香炉峰 下有 白居易 草堂遗址。附近多瀑布,为 庐山 胜景之一。 唐
诗之一:“西登 香炉峰 ,南见瀑布水。” 唐
诗:“迢迢 香炉峰 ,心存耳目想。终年牵物役,今日方一往。” 宋
词:“ 琵琶亭 畔多芳草,时对 香炉峰 一笑。”(1).隐约不分明貌。 南朝
宋 鲍照 诗之二:“隐隐日没岫,瑟瑟风发谷。” 宋
词:“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著 江 南岸。”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隔篱远望,隐隐可见 周乡绅 家的祠堂。”(2).忧戚貌。:“隐隐兮其恐人之不当也。” 杨倞 注:“隐隐,忧戚貌。”:“志隐隐而郁怫兮,愁独哀而冤结。” 王逸 注:“隐隐,忧也。云:‘忧心殷殷。’”(3).象声词。:“须臾有声,隐隐如雷。” 晋
诗:“雷隐隐,感妾心,倾耳清听非车音。” 宋
之四:“属车隐隐远如雷, 陈后 愁眉久不开。”(4).盛多貌。隐,通“ 殷 ”。:“沉沉隐隐,砰磅訇磕。” 李善 注:“隐隐,盛貌也。”:“煌煌乎,隐隐乎,兹礼容之壮观,而王制之巨丽也。” 李善 注:“隐隐,盛也,一作殷殷。” 罗惇曧 《文学源流·总论》:“ 三代 以降,文乃益华,百家分流,词逾彬郁,灿乎隐隐,体制大备。”谓 巴江 或 巴峡 ,曲折似“巴”字。因以喻水流曲折。 唐
诗:“相思合眼梦何处,十二峰高巴字遥。” 唐
诗:“杯来转巴字,客坐绕方流。”:“ 巴江 自古集来派于﹝ 巴州 ﹞郡治之右,状如‘巴’字,又曰 字江 。”(1).广大而辽阔。《关尹子·一宇》:“道茫茫而无知乎,心傥傥而无羁乎。” 宋
《化城阁》诗:“俯视 大江 奔,茫茫与天平。” 清 沉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今年且四十有六矣,茫茫沧海,不知此生再遇知己如 鸿干 者否?” 朱德 《苦热》诗之一:“滚滚 长江 嗟还逝,茫茫大野喜云封。”(2).遥远。 汉 荀悦 《〈汉纪〉论》:“茫茫上古,结绳而治。” 唐
诗:“茫茫从此去,何路入 秦 关?” 清
《女冠子·本事》词之二:“路茫茫,度海云鬟乱,还宫绣带长。” 龚尔位 《怀人》诗之二:“茫茫数千载,微言亦云终。”(3).渺茫;模糊不清。 汉 扬雄 《法言·重黎》:“神怪茫茫,若存若亡,圣人曼云。” 唐
诗:“茫茫十月交,穷阴千馀里。” 宋
诗:“独骑瘦马冲残雨,前伴茫茫不可寻。” 清
《登金山塔》诗:“咄哉天咫尺,消息转茫茫。” 陈其通 《万水千山》第二幕:“夜雾茫茫,月色朦胧。‘迎春亭’伫立山岗。”(4).纷繁,纷杂;众多。 汉 蔡琰 :“十六拍兮思茫茫,我与儿兮各一方。”:“茫茫亿兆,无思不遂。” 唐
之十九:“俯视 洛阳 川,茫茫走 胡 兵。” 清 秋瑾 《宝剑歌》:“ 炎帝 世系伤中绝,茫茫国恨何时雪?”(5).茂盛。《淮南子·俶真训》:“不以曲故是非相尤,茫茫沉沉,是谓大治。” 高诱 注:“茫茫沉沉,盛貌。” 唐
诗:“春草茫茫绿,王孙旧此游。” 宋
:“朝耕草茫茫,暮耕水潏潏。”亦作“ 红药 ”。
芍药花。 南朝
诗:“红药当阶翻,苍苔依砌上。” 唐
诗:“绕廊紫藤架,夹砌红药栏。” 宋
词:“惊飙动幕,扶残醉,绕红药。” 清 沉绍姬 《寄家人》诗:“记得小园亲手植,一栏红药近何如?”(1).白色的莲花。 唐
《与元微之书》:“红榴白莲,罗生池砌。” 明 沉德符 :“ 嘉靖 十二年, 河南 巡抚 吴山 献白鹿,为大臣谄媚之始……此后则 万历 甲戌,白莲、白燕见于翰林院, 江陵
张居正 大喜,进之。”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六月·时品》:“河藕亦种二:御河者为果藕,外河者多菜藕。总以白莲为上,不但果菜皆宜,晒粉尤为佳品也。”(2).指白色的莲花灯。 五代
王定保 :“ 韦承贻
咸光 中策试,夜潜纪长句于都堂西隅曰:‘……白莲千朵照廊明,一片升平雅颂声。’”(1).准许,允许。:“一连求了五日,并不作准,身边银两,都在衙门使费去了。”(2).作数;算数。表示确认。卷十二:“哄我与他脱了籍,他就不作准了。”《西游补》第九回:“此是一时戏话,爷爷,不作准也罢了。”(3).犹言保准、一定。 洪深 《包得行》第四幕:“作准今天。现在你先回去。”尘俗之事。 晋
诗:“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事冥。” 唐
诗:“寥寥隔尘事,疑是入 鸡山 。”:“戴青霞冠,披白鹿裘,不复与尘事接。” 清
:“纷纷尘事扰居诸,谁识清閒福有馀。”(1).谓恩宠光耀。:“ 夏 , 宋
华定 来聘,通嗣君也。享之,为赋《蓼萧》,弗知,又不答赋。 昭子 曰:‘必亡。宴语之不怀,宠光之不宣,令德之不知,同福之不受,将何以在?’” 宋
《祭陈同甫文》:“心事难平,宠光易满,万世之长,一朝之短。”(2).谓光临,光顾。 清
《慎鸾交·品花》:“他说相公屡次宠光我家,十分钦敬。”有一定期限(1).长远;永久。:“我亦不敢宁于上帝命,弗永远念天威。” 宋
《乞增修弓箭社条约状》:“永远只以今来所管五百八十八村为定,所贵事事循旧,不至张皇。”第二五回:“今欲有凭,立此过继文书,永远存照。” 黎烈文 《舟中》:“我将因此堕落到无边的孽海,永远不得超脱。” 杨朔 《英雄的时代》:“他们勇敢、坚韧,永远不向困难低头。”(2).一直;从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回:“这几年永远不曾接过我伯父一封信,从前听说在 宜昌 ,此时不知还在那边不在。” 老舍 《四世同堂》三八:“他自己虽然教英文,而永远不在平常谈话的时候夹上 英国 字,他也永远不穿西装。”(3). 晋 代隐居于 庐山 的两个高僧 惠永 与 惠远 的并称。 唐
诗:“有期追 永
远 ,无政继 龚
黄 。”治政无方,没有政绩。:“四国无政,不用其良。”:“ 续 在国无政,为妖贼所虏。” 唐
《平原郡王柏公碑》:“ 李道昌 无政,宜速得人以代之。” 章炳麟 《訄书·订文》:“国无政者,其出话不然,其为犹不远,官事民志,日以啙媮。”(1).古指 江
汉 一带的诸侯国。:“滔滔 江
汉 ,南国之纪。”:“ 宣王 既丧南国之师,乃料民于 太原 。” 韦昭 注:“南国, 江
汉 之间也。”(2).泛指我国南方。:“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王逸 注:“南国,谓江南也。” 三国
之五:“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南唐
词:“閒梦远,南国正芳春。”《梼杌闲评》第三十回:“只见南国猩唇烧豹,北来熊掌驼蹄。” 巴金 《随想录·关于丽尼同志》:“小车飞驰着,南国的芳香使我陶醉,一切是那么明亮,那么茂盛!”(3).指南方国家。:“先是魏地谣言,‘赤火南流丧南国’。”此指 南朝
:“近者 沉约 ,喜造奇说。称 元帝
牛金 之子以应牛继马后之徵……而 魏收 深嫉南国,幸书其短,著《司马睿传》,遂具录 休文 所言。”此指 南朝
词:“南国,都会繁盛,依然似昔。”此指 南宋 。(4). 南国社 的省称。 田汉 《贺周信芳同志演剧生活六十年》诗之一:“手创 移风 肝胆壮,扶持 南国 意图新。”原注:“一九二七年 信芳 曾参加 南国社 ,支持初期话剧运动。”指文人的书斋。:“﹝ 凝 ﹞常端坐西斋,自非素贵名流,罕所交接。” 唐
《钱塘青山题李隐居西斋》诗:“小隐西斋为客开,翠萝深处遍青苔。” 清
之二八八:“门前报有关山客,来听西斋夜雨声。”亦作“闲吟”。
随意吟唱。 唐
:“唯有诗魔降未得,每逢风月一閒吟。” 唐
诗:“戊辰年向 金陵 过,惆怅闲吟忆 庾公 !” 明 汤潜 《雁宕载菊寄谢贞明王子》诗:“日日篱根下,閒吟兴不穷。”(1).指近体诗中的绝句。因一首四句,故称。 唐
诗:“一壶情所寄,四句意能多。秋到无诗酒,其如月色何!” 宋
之六:“君知早落坐先开,莫著新诗四句催。”(2).指佛经中的偈。因四句合为一偈,故称。 唐
:“说四句,演毗尼,凡夫听者尽归依。”(1).熏炉里的香气。 唐
诗:“禁旅下城列,炉香起中天。” 宋
:“浥浥炉香初泛夜,离离花影欲摇春。”(2).香炉里的香。 唐
诗:“玉洞仙何在,炉香客自焚。” 南唐
词:“夜寒不去寝难成,炉香烟冷自亭亭。”《花月痕》第五二回:“炉香茗碗,消受閒庭院。”(1).古代田制单位。丘,十六井;井,九百亩。:“陵陆丘井田畴均,则民不惑。”:“诏依准丘井之式,遣使与州郡宣行条制。”:“宜 荆 、 淮 旷土,画为丘井,仿古‘助’法,别为科条。”(2).乡村;乡邑。:“伏愿昭览,敕付有司,使 魏 代所采之诗,不堙于丘井,臣之愿也。”:“编氓失业,丘井无人,桑柘枌榆,鞠为茂草。”(3).空井;枯井。佛家常以喻老而不堪复用之身。《维摩经·方便品》:“是身如丘井,为老所逼。” 南朝
梁 沉约 《千僧会愿文》:“一切如电,挥万劫于俄顷;丘井易沦,终漂沉于苦岸。” 宋
诗:“颇怪浮屠人,视身如丘井。”佛教语。谓心性广大,含容万象,有如虚空之无际。亦指本心澄澈空寂无相。 唐
诗:“眼界今无染,心空安可迷。” 唐
:“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亦作“ 道场 ”。 (1).释道二教称诵经礼拜的场所。:“晚年尤遵释教,宅内立道场,环绕礼忏,六时不辍。”卷四三○引 唐 裴铏 《传奇·马拯》:“佛室内道场严洁,果食馨香。”(2).成道修道之所。 南朝 梁 沉约 《〈内典〉序》:“闻片议而陟道场,受一言而升彼岸。” 唐 卢简求 《杭州盐官县海昌院禅门大师塔碑》:“胎卵湿化,无非佛种;行住作卧,皆是道场。” 明
:“ 佛印禅师 者, 杭 之 蜡烛庵 、 圣水寺 ,皆其道场也。” 赵朴初 《印度纪游·访波罗奈城》诗之四:“千古 恒河 是道场。”(3).寺观。 宋
《云麓漫钞》卷六:“ 汉明帝 梦金人,而 摩腾竺法 始以白马陁经入中国, 明帝 处之 鸿胪寺 。后造 白马寺 居之,取 鸿胪寺 之义。 隋 曰道场, 唐 曰寺,本朝则大曰寺,次曰院。”《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 遐叔 与 白氏 看了,叹道:‘这等一个道场,难道没有发心的重加修造?’”《小说选刊》1984年第3期:“这 了千 自 湖南 衡山 前来京城,手中托着个金盘,金盘里放着他自己剁下来用滚油煎焦了的右手,专向王公大臣募化,发愿修一片 文殊 道场。”(4).指和尚或道士做法事的场所。亦指所做的法事。 唐 李绰 《尚书故实》:“ 抱真 命于鞠场,积薪贮油,因为七日道场。”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怎遮当!贪看 莺莺 ,闹了道场。” 清
:“汝倘作道场度我,我得转轮,即亦解冤矣。” 沉从文 《主妇集·贵生》:“老太太死时,他办丧事做了七七四十九天道场,花了一万六千块钱。”(5).佛教界。 唐 辩机 《〈大唐西域记〉赞》:“闻所未闻,得所未得,为道场之益友,诚法门之匠人者也。”(1).厢房,偏屋。与上房相对。:“祠 泰一 、 五帝 于明堂上坐,令 高皇帝祠 坐对之。祠 后土 于下房,以二十太牢。” 宋 沉遘 《奉祠西太乙宫赋》:“趋就乎下房之次,而斋严乎其间。” 明
《寿母赋》:“秉明檠于中室兮,徵丰膳于下房。”第五九回:“里面 鸳鸯 和 玉钏儿 将上房关了,自领丫鬟婆子下房去歇。” 鲁迅 《徬徨·祝福》:“ 四婶 起初还踌蹰,待到听完她自己的话,眼圈就有些红了。她想了一想,便教拿圆篮和铺盖到下房去。”(2).帝王对宫殿的谦称。:“﹝ 元封 二年﹞六月,诏曰:‘ 甘泉宫 内产芝,九茎连叶。上帝博临,不异下房,赐朕弘休。’” 颜师古 注:“言天广临,不以下房为幽侧而隔异之。”犹会当。 宋
之二:“摇落会应伤岁晚,攀翻剩欲寄情亲。” 明 叶宪祖 《易水寒》第一折:“丈夫会应有知己,世上悠悠安足论?”(1).回去。 晋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唐
诗:“醉罢欲归去,花枝宿鸟喧。”《水浒传》第三二回:“﹝ 宋江 ﹞先发付兄弟 宋清 归去。”(2).谓死亡。 清
《语窦》:“嘲人死曰归去。”松与菊不畏霜寒,因以喻坚贞节操或具有坚贞节操的人。 晋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唐
诗:“田园松菊今迷路,霄汉鸳鸿久绝群。” 清
之一二八:“ 陶潜 酷似 卧龙 豪,万古 浔阳 松菊高。”犹莫非。《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 吴教授 听得外面声音,不是别人,是我浑家和 锦儿 ,怎知道我和 王七三 官人在这里?莫教也是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夏忆朵朵的微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