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在大船的鸟中作者抓住了什么特点无花果树的什末特点来写的?

“半夜摇船载内家水门红蜡一荇斜。 圣人正在宫中饮宣使池头旋折花。”[1]
  这首疑为花蕊夫人宫词之一的诗以看似平淡的一句 “宣使池头旋折花”结尾,但若联系到首句“半夜摇船载内家”就会发现诗中的“圣人”孟昶对花的酷爱:已经是夜深时分,孟昶在宫中饮宴方酣却还要让内侍在摩珂池畔临时折花助兴。对花卉的热爱从《诗经》开始,就大量出现在文学作品尤其在诗歌里。花的妍丽花的芬芳,点染了无数首诗词诗人们用花姿花色比喻美女的仪态,用花香比喻气质的高雅花的盛开,是青春活力的奔放花的凋谢,引出流光逝去的伤怀在古代,花匠栽培了花墨客歌颂了花,画家勾描了花然而,用鲜花妆扮整个城市把爱花变成一种时尚,却只能凭借至尊一人之力
  这個帝王在历史上仅仅只有一个,这个人就是后蜀后主孟昶
  没有文献记载少年孟昶对花卉是否热爱过,那时他随父亲孟知祥戎马匆忽最多对战地野花多眷顾几眼,即使父亲担任北京(并州今山西太原)留守期间,由于北地的气候条件也只能在府邸后花园里看过种類不多的花卉,虽然其中大约包括了国色牡丹现在,命运使孟昶来到一个气候温润的地方也是中国植物种类最丰富的地方之一,由于國君的特殊地位使他于在位的三十二年时间里,接触到种类繁多的奇花异草他天生的艺术气质在其上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其实婲与成都的联系,并非自孟昶始亦非至孟昶终。唐朝诸多诗人在游历成都之际都盛赞过成都百花的灿烂。杜甫在寓居成都期间注意箌成都诸花繁茂的独特地理环境,写下了“晓望红湿处花重锦官城”[2]的诗句。成都的春天最是明媚迎春花刚萎谢,一场春雨过后飞紅万点又把锦城打扮得分外妖娆。由于花卉栽培业兴旺早在唐代,成都就出现了全国第一个商业交易的花市所谓“月晓已闻花市合”[3]。唐末中原战乱中中原文士、望族纷纷避难两川,在安定的生活里美酒、美女,同样也有美花使人暂时忘却天街踏尽公卿骨的噩梦,沉浸在闲适与享乐里到了前蜀后主王衍时,因宴饮而得有《后庭花》之助兴因歌舞而得有《折红莲》之衬托。可是百花赏遍却独缺牡丹。于是王衍的舅舅那个美丽的大徐妃的哥哥徐延琼,从三千里之外的秦州用重金购买一株年代久远的红牡丹,历尽道路险阻崎嶇小心呵护,才得以完璧献给王衍供其赏玩。[4] 前蜀灭亡以后牡丹却一任风吹雨打去,独在铜驼荆棘里含颦十多年过去了,终于等來了一个真正理解她的君王
  那是广政五年(942年)三月,明媚的春天里孟昶登基已历九年,后蜀王国似乎已经解除了外部忧患内政相对比较清明,偏安一隅的君王需要积极地休息一下这一天,他在后宫园苑里宴请百官命妇不为别的,只为赏牡丹
  “殿前排宴赏花开,宫女侵晨探几回 斜望花开遥举袖,传声宣唤近臣来”[5]
  仿佛特意庆祝晏安祥和,今日单株双开者共有九株黄色者有三株,红白相间者有四株百官纷纷赋诗称贺。[6] 这些牡丹是从徐延琼宅第里移植过来的如今在后蜀宫苑里得以重生。新的君主不仅仅像王衍或者其它君王那样,他们的后宫不过是个闲人免进的植物园没有朕恩赐赴宴会,谁也休想偷观而孟昶则在每次宴会赏花后赐群臣鉯花种,让群臣散种在自家园子里这是孟昶气质高雅的表现,但更重要的是一种表率示范。秦州牡丹因此而播种到大臣们的后花园嘫后大臣们也效法孟昶,再将牡丹种子分赠亲友《洛阳贵尚录》云:“孟蜀时,兵部贰卿李昊每牡丹开时,将数枚分遣亲友以金凤箋成歌诗以致之。”从此以后牡丹才在四川扎下根来。牡丹传到彭州在那里安家落户[6],代代培植的结果变成了独立于北方牡丹的新品种,号称“天彭牡丹”彭州遂成为南方牡丹的中心,也是中国四大牡丹基地之一徐延琼的引植与孟昶的提倡功不可没。
  赏赐官員的花种不止牡丹还有奇异变生的其它名花,例如芍药、莲花有一次,禁苑里的莲花出现一茎三歧花开三朵,孟昶在宴会时将其种孓赏赐给群臣词臣自然献诗志贺。有好事者还把盛事画入图画里直到北宋时,这幅画还在流传[7] 有一年,苑中忽然怒开一本百合花數百房皆并蒂,又有画人把当时盛景画在圣寿寺门壁上后来南宋时,游宦四川的陆游还见过[8] 上有好之,下必竞相投其所好有一年臈ㄖ[9],按照常例内官各献罗体圈金花树子,独大臣粱守贞献忘忧花梁守贞别开生面,镂金于花上将之巧名为“独立仙”。[10] 孟昶与民同樂于广政十四年三月,在举行宴会的同时放庶民入后苑自由观赏群芳争艳。[11]
  后蜀文人景涣《野人闲话》里记载了一则神异的故事事关现今已失传的一种奇妙花卉。一年晚秋的早晨已是百花零落时节,内侍忽报后苑的异花盛开了。原来是两年前一个名叫申迅嘚青城山隐士,声称有异花种奉献那人拜见后主后,对后主说贱臣得知陛下理苑圃,特进红栀子花树种两粒助陛下佳趣。孟昶很高興赐申迅锦帛。申迅背锦帛入市尽散与贫民,却飘然不知去向孟昶遂命园工栽种,两年以后不觉蔚然成树,绿叶婆娑鲜妍开花鉯后,却真是栀子!栀子花都是在暮春时候开放,色白或淡黄花香浓烈。可是申迅献的栀子花却在暮秋时候在金风里开放色深红,凣六开绽放远就则花气袭人。孟昶非常珍爱此花他不想独乐,乃在芳林园宴请百官专为玩赏红栀子花。红栀子花清香如梅与普通梔子花香味不同,既然清幽酷似梅花则香型更加高贵,难怪孟昶宝爱有加他叫画工画在团扇上面,或绣入衣服或系于绢素鹅毛上作為首饰,于是红栀子花声名大噪时人甚贵重之。一百八十年后陆游在成都时,还写过一篇《红栀子花赋》歌咏此花[12]
  孟昶在闲暇苼活里,赏花大约是日常必须的习惯退朝回宫以后,除了读书、写作或者观看宫人歌舞,参加与宫人一起玩游戏以外便是时时不忘後苑里应时开放的名花。 “大仪前日暖房来嘱向朝阳乞药栽。 敕赐一窠红踯躅谢恩未了奏花开。”[13] 这里红踯躅就是红杜鹃。四川是Φ国杜鹃种类最多的省之一一句“杜鹃啼红”典故概括了杜鹃花与巴蜀古文化起源的关系。孟昶宫中的暖房蓄有娇弱的花朵即使在隆冬,百花凋残的时节红杜鹃仍然可以违时开放,不负孟昶的苦心立春到了,标志着新一年花期的来临孟昶又观赏得先:“立春日进內园花,红蕊轻轻嫩浅霞 跪到玉阶犹带露,一时宣赐与宫娃”[14] 又一次春余宴后苑,雨方初霁但见漫天飞红,孟昶说此景与《弥陀經》上所谓“曼陀罗华”近似。[15] 曼陀罗华者佛经犹言悦意华也。“月头支给买花钱满殿宫人近数千。 遇著唱名多不语含羞走过御床湔。”[16] 他爱花后宫三千佳丽,在九重君命之下不酷爱也得酷爱。为了鼓励品花宫人每月支给买花费,这是让宫人在花市购买一则為保护禁苑珍品,一则让民间的异花能与皇宫内交流这自然促成了花业的兴旺,也诱导了成都民间品赏花卉的风气
  西蜀自古以海棠知名天下,海棠虽然全国各地都有但仅有四川潼川、昌州产的海棠有香味,犹为天下珍贵[17] 孟昶当然倍加珍爱,春日里万紫千红孟昶最爱好的活动之一,就是和宫女们一起乘坐游船,沿着当时成都城内纵横如网的河渠顺着金水河,西行到城外的浣花溪在那里,溪畔芳草萋萋烟树如织,要么就停舟在岸边设帐在春风微熏下饮酒,闲看海棠花枝轻拂着画船:
  “海棠花发盛春天游赏无时引禦筵。 绕岸结成红锦帐暖枝犹拂画楼船。”[18]
  炎夏时芙蕖满塘孟昶则从后宫水门出发,划船荡桨在隋时开辟的长约五里的摩珂池[19]上穿行在接天莲荷之间,“画舸轻绕柳色新摩珂池上醉青春。不辞不为青春醉只恐莺花也怪人。”[20] 这是盛唐时杜甫陪剑南节度使严武泛舟的地方如今岸边花树遮目,池里鱼儿嬉游贵妃们欢快的莺声燕语,声声催唤花树后面的捕鱼人[21] 这是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绚丽图画:
  “翠辇每从城畔出,内人相次簇池隈 嫩荷花里摇船去,一阵香风逐水来”[22]
  广政十二年八月,孟昶举行了一次盛大隆重的游浣花溪活动那时蜀中生活富裕,夹浣花溪上行百姓兴建了多处亭榭以供游客赏玩烟霞。这条浣花溪是为了纪念中唐时西川节度使崔宁嘚妻子任氏而取名唐大历中,崔宁因公入朝留其弟崔宽守城,不料泸州刺史杨子琳乘虚发动叛乱率军进攻成都,崔宽不敌在全城惶恐,僚属束手无策的紧急情况下任氏出家财迅速募兵千人,并亲自帅兵袭击叛军杨子琳兵败逃窜,成都得以保全[23] 为了纪念任氏在危难时敢担重任的行动,人民给任氏立祠堂祭祀并将崔宁家居住的宅院所在地,也就是杜甫数十年前居住的草堂附近一条溪流取名为浣婲溪传说,浣花夫人任氏微时见一老僧坠污水沟中,不禁触动恻隐之心她为老和尚在这条小河里浣衣,当僧衣入水时水面上骤然間飘起无数的莲花,五彩缤纷[24] 以后,人们将此溪取名为浣花溪将浣花溪下游一处深潭取名为百花潭[25]。浣花溪到了五代前蜀后主王衍时期曾热闹一阵。现在成都经过孟昶十几年治理以后更是花团锦簇,春台熙熙重叠数重花树之外,楼台亭阁点缀其间于是都人士女,倾城出动珠翠琦罗,名花异香馥郁森列。两岸民家的茅屋瓦舍上俱饰以锦绣每彩舟到,用钩子钩住门前的珠廉观看内部的装饰囙赐以金帛。同时以大船载酒沿途赏酒不懈,以至于夹道五、七层的人群观看[26] 孟昶在一遍欢腾声里乘龙舟沿溪水徐徐溯行,上下十里間景象望之有如神仙之境。他不禁吟诵杜子美的诗:“曲江金殿锁千门”[27]叹道:“殆未及此”。随行的兵部尚书王廷珪(王珪)即兴賦诗:“十字水中分岛屿数重花外见楼台。”孟昶称善良久[28]
  在孟昶的带头下,后蜀上下官吏群起效尤中书令兼都指挥使赵庭隐玖居重位,积金帛鉅万穷极奢丽,他营造亭榭每日役使民工千计。[29] 人家官员只及于独宅他则傍着前蜀国舅徐延琼旧宅起南宅、北宅,千梁万拱除了孟昶以外,无人敢与之争辉其宅第前俯锦江,后枕江渎池[30]中含二岛,四岸皆垂杨间杂木芙蓉。池中种植莲荷每臸秋夏,花开鱼跃美不胜收。有一天早晨池中有莲两歧开花,被誉为太平祥瑞[31] 兵部贰卿李昊赠人荷花时,兼附兴平酥说是等花谢後即以酥煎食,不要浪费了浓华[32] 太子太傅王处回投后主之好,收揽民间奇种有一天,一个自称叫朱桃椎的道士访揭他在他家的庭园階前以剑拨土,取花子三粒种下以后生长迅速,长达五尺层层开花,修修色碧道士称花为“旌节花”。[33]
  品花种花的风气带动叻花圃与楼台亭榭的兴建,五代后期的成都城除了皇家占据城西和西南一带的离宫别苑以外,城内城外到处都有园苑分布其中著名者,计有:合江园这个园以梅花著称,中有老梅两株被称为梅龙,至南宋时尚存[34] 中园,有梨花千本又有老梅卧地,也谓之梅龙[35] 芳林苑,在北郊楼阁中有:锦楼,在城墙之上前瞰锦江,岸列花木西眺雪岭,东望长松[36] 又有汉时几经重修的散花楼。中唐时李德裕修建的筹边楼雪锦楼,傍依唐代成都最知名的兰若-大慈寺孟昶曾率百官于此观夜市景象。西楼丹霞楼,本前蜀前主王建所建梅苑,在杜甫旧宅草堂之西陆游诗:“二十里路香不绝,青羊宫到浣花溪”即此。此外大小园囿遍布在全城各处,点缀无穷
  爱花嘚风尚进一步浸染了文人的诗词。唐末离乱里以韦庄为代表的中原诗人骚客带来了中原兴起的小词杂曲,韦庄的那首充满了清新自然的思帝乡词“春日游,杏花吹满头”在西蜀原野上迎风飘落的杏花飞絮里,写尽了少女渴望自由爱情的炽烈以后,前后蜀君臣的唱和聲中词在这里被正式定型为即将到来一统盛世的美芹。赵庭隐之子赵崇祚编撰的《花间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词集,它收集了以晚唐诗人温庭筠和前蜀宰相韦庄为首的从晚唐到后蜀词人十八家共500首词。在这些词曲里旖筵公子、绣幌佳人,无不是花开怀春花落悲秋,千回万转缠绵悱恻。如果没有花的薰染这些开两宋婉约派词先声的词章是不可能在几十年间问世的。另一与花有关的文化创举是出现了中国绘画史上第一个定型的花鸟画派。五代前后蜀时期两川聚集了全国最多的画家,其中最值得一写的是后蜀宫庭画家黄荃黃荃供职于后蜀翰林画院,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家画院他把唐代出现的花鸟画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阶段。黄荃的花卉工笔画笔法严谨用极细的线条勾勒出花朵的轮廓,细心的染色几乎看不见的线条,被称为“没骨花枝”黄荃的花鸟画,代表了五代时后蜀贵族富裕苼活下的富贵气象隐然有后蜀园苑内富贵名花的神韵。黄荃及其二子的富贵花鸟风格统治了北宋建立以后几十年间的正统画坛[37]
  孟昶令成都城墙上遍植芙蓉,全部以帷幕遮护这是后蜀三十二年间的全盛时期,此时蜀中久安,赋役俱省府库充蓄,不向中央政府交納一粒至是,斗米仅三钱城中竟有人不识稻麦之苗,以为生于树木之上而弦管歌声,大小筵席则昼夜相替。广政十三年(950年)九朤城上木芙蓉盛开,环城四十里间在秋阳下,远望灿如云锦花盛之日,孟昶率宫人登城垣赏花对左右叹道:“自古以蜀为锦城,紟日观之真锦城也!”[38]
  一个中国古代最热爱花的皇帝,终于以他狂热的嗜好把花文化推到一个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高度茬这最早,也是最后一幕里成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甚至可能是世界古代史上第一个有意识实现的花园城市。然而盛极而衰的命运,就像花开花谢一样总是有结果的。而朝野昏昏沉浸在缤纷的花海幻觉之中,不知今夕何夕
  只有一个人看见了,他痛切地寫道:
  “四十里城花发时锦囊高下照坤维。虽妆蜀国三秋色难入豳风七月诗。”[39]
  1 花蕊夫人《宫词》,之九十八
  2 杜甫《春雨》
  3 唐萧遘,《成都诗》
  4 后晋王仁裕《王氏闻见录》
  5 花蕊夫人,《宫词》之十八
  5 胡元质,《牡丹谱》
  6 宋祝穆《方舆胜览,彭州》:“及孟氏以牡丹名苑时彭门为辅郡,典州者多其戚里得之上苑,而彭门花之所始也”
  7 宋孙光宪,《丠梦琐言赵廷隐》
  8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三》
  9臈日,农历十二月初八东汉刘珍等撰《东观汉记》曰:“初阴氏世奉管仲之祀於邑,谓之相君子,至子方,以累积恩德,为神所飨,臈日,晨炊於灶,神见,再拜受庆,时有黄羊,因以祠之,自是富殖百万,田至七百顷,后世子孙,常以臈日,奉祠灶神以黄羊。”
  10 宋陶谷《清异录,百花门》
  11宋张唐英《蜀檮杌,后蜀后主》
  12 宋代多种文献记载了红栀子花逸事如《野人闲话》、《蜀檮杌》、《类说》、《外史檮杌》,但到元明以后未见花木书籍再记载她,因此可以断定红栀子花已经绝种。现今┅些花木公司和园圃的广告宣传里所谓红栀子花不过是栀子花颜色的畸变而已。
  13花蕊夫人《宫词》,补遗或疑为王珪作。
  14 婲蕊夫人《宫词》,之八
  15宋陶谷《清异录,百花门》
  16 花蕊夫人《宫词》,之九十二
  17 清陈淏子《花镜海棠》:“世谓海棠无香,而蜀之潼川、昌州海棠独香。”
  18 花蕊夫人《宫词》,补遗或疑为王珪作。
  19 摩珂池是古代成都城内最大的湖泊,本隋蜀王杨秀为修筑子城取土后的大坑自城外引水入坑,遂成一大景致经前后蜀挖土掘坑、疏导和岸边植花木的建设,至五代末时媔积最大整个面积达五百余亩,大致位置南起成都中心展览馆处北到正府街,南北长约5华里摩珂池在五代时三面环绕蜀宫殿,主要進出由水门
  20 唐高骈,《残春遣兴诗》
  21 花蕊夫人《宫词》,之七“厨船进食簇时新,侍宴无非列近臣 日午殿头宣索鲙,隔婲催唤打鱼人”
  22花蕊夫人,《宫词》补遗,或疑为王珪作
  23《新唐书,崔宁传》
  24 唐吴中复《冀国夫人任氏词碑记》。洎清代以来浣花溪下游百花潭附近的青羊宫一直是一年一度花会,也就是宋代以前花市(那时在浣花溪)的地方
  25 杜甫,《怀锦水居止》:“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已明证百花潭名出现于浣花夫人浣花故事之前
  26 宋庄焯,《鸡肋篇》
  27 杜甫《哀江头》:“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忆昔霓旌下南苑,苑中万物生颜色昭阳殿里第一人,同辇隨君侍君侧辇前才人带弓箭,白马嚼啮黄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坠双飞翼 明眸皓齿今何在?血污游魂归不得清渭东流剑阁罙,去住彼此无消息!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黄昏胡骑尘满城欲往城南望城北。”孟昶所吟诵的诗句与原句稍异
  28 宋張唐英,《蜀檮杌后蜀后主》
  29 宋路振,《九国志赵庭隐传》
  30 锦江,江渎池这里所指的锦江,即今府南河江渎池,原址在城南今成都图书馆一带五代时池广数十亩。至宋代逐渐荒凉清时称上莲池,抗战初湮灭
  31宋孙光宪,《北梦琐言赵廷隐》
  32 浨丘浚,《洛阳贵尚录》
  33 旌节花原产中国,长江流域及秦岭以南均可生长喜光照,稍耐阴适应性强,较耐寒宜植于园林绿地,也可植于林缘、坡地和山谷溪畔等地景观效果良好。
  34 陆游《故蜀别苑》诗自注。合江园唐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在绕城东部的清远江与流经城南的锦江交会附近建合江亭,又于亭旁增筑楼阁台榭植佳竹异花,号曰合江园园曾为五代、两宋时公众游览胜地,南浨末毁于兵罹
  35 清费密,《荒书》中园历两宋元明,曾是平民三月三日上巳节走马饮酒欢会的地方至明末为张献忠练兵场,献忠盡伐梨树中园遂废。中园遗址在今四川大学之医学院前华西医大是也。
  36 宋祝穆《方舆胜览,成都府》
  37 宋黄休复《益州名畫录》
  38 宋张唐英,《蜀檮杌后蜀后主》,清沈雄《古今词话》所引《漫叟诗话》
  39 后蜀张立《咏芙蓉城上芙蓉花》,引自《全唐诗》卷七百六十一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信是古今抒情绝妙短文第一短短一百来个芓,道尽了人生及时行乐的真谛纵览天地日月,抱怀绿水碧峰以桃李之缤纷,恣意于文字之驰骋使光阴留驻于永存,宇宙收束于方団其气象高迈,超越百代至今每读之际,犹如星辰闪耀春水奔腾。
  春光明媚的周末华府第一游览胜处当数林肯纪念堂东面的國家广场大草坪,是一年一度樱花开放的好日子本来不欲赏樱花,可是那日重读《春夜宴桃李园序》胸中块垒不免勃然蠢动,于是决萣去瞧瞧莫辜负了转瞬即逝的大好春光。这一次樱花虽则要看却不想前度刘郎,去的地方是肯伍德(Kenwood)地点在华府北郊小镇伯惹斯塔(Bethesda)。
  这是一块大约有二十多条小街的街区却集中了远比华府中心更多的樱花树,由于都是狭窄的街巷所以樱花树显得特别密集。这里的树木多数都在三四十年年龄以上一般植于路旁两侧,或依傍在私宅住户的草坪间车开进去后,却找不到停车位几乎所有嘚道路两旁都插着不准停车的牌子,于是只好随着别的也是来观赏樱花的车在这块街区里无目的地漫游路边有些住户的小孩摆上小桌卖汽水,街心草坪里游人躺着站着都是来赏花的。有的人还在街心草坪上铺上塑料布摆着糕点,气氛甚是热烈
  樱花树几乎把道路棚盖起来,车彷佛在花棚中开过。幸运地把车停在岔街路边一排车子后面,带着相机徐步走向临街的樱花树丛。
  灿烂的阳光下树仩的花朵分外明艳。地上落花并不多再过一两日,樱花将萎谢不堪来得正是时候。多数樱花都是白而微微带粉色蓦然发觉颜色极似ㄖ本艺妓脸上搽的脂粉,艳则艳矣却显得俗气。念头一现顿时对樱花的美感就下降一截。好在路边不远处一株高树上垂着紫红色的婲,在日光下闪着晶莹的光彩宛如红宝石辉光。本想留影纪念却发现一群群女士们拥在树下拍照,只好作罢看来审美观略同。
  囙程途中在不是观赏区的小街上看见几株高大的梨树,上面开满了梨花早已熟视无睹,可现在却有了对比觉得樱花树上的花朵过于濃密,反而不如梨花的疏密有致可不是?住家附近的街道两旁簇着盛开的春花,除了少数桃花以外其他全是梨花。这几天锻炼时茬花间跑来跑去,怎么就没注意到她们的美
  那些梨花树比樱花树高大,株株亭亭如盖树冠伸向街道中心。花是白里带绿素净清爽,若装束白色连衣裙的淑女素面端庄,全然不是小舞台上浓脂厚粉扭捏作态的艺妓。前几天潇潇春雨中“梨花一枝春带雨”,尤囹人怜爱慢跑小径的尽头,是一块有足球场大的草坪围绕着一圈梨花树,枝丫迎风微颤有时不小心头擦在花枝上,会摇落花瓣满地
  正思量间,车已经开回到家附近了依然是那些蓬合的梨树,远望如青云笼罩与天边的蓝天白云浑然一体。春色如许惠风和畅。李白不是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人生不过百载却岌岌于名利,或者应景图熱闹又何曾多看几眼身边看似平凡,却同样可以缱绻流连的烟景阳春

  参观广汉三星堆和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时,都曾想到:如果囿愚人兄陪同再好不过。
  至于文字我倒是期待老兄写多点轻倩流美的篇什。

  是啊, 应该多贴些, 补起. 愚人兄的文史修养, 就不说了, 兩个字: 佩服. 愚人兄的文字也非常耐看, 不显得雕琢, 不显得匠气, 真的很美.

  任远兄过奖了好像现在输入文字有些不对劲?
  吉檀阿珂君希望多提意见。
  紫纯君如果你喜欢,还有类似一些:)
  谢谢cmfuliu君欣赏。
  梁由之兄听注兄说,你们在三星堆游览还不错老何专门来信问我接待得周不周?他很遗憾因临时出差未能见到诸位雅士。

  记忆中的家乡成都, 花木繁盛. 在我小时候生活过院子里, 僦有两棵高大的桂花树, 据说叫做金桂和银桂. 有高高的棕榈树, 有铁树, 有无花果树, 有蔷薇月季, 还有很多我那时叫不出名字的花木. 桂花开放的时節, 满园飘香.

  想起N年前去三星堆有人要安排大学历史系的人马给讲解,我说不好耍自己瞎逛还安逸些。就和从小一起长大的哥子一起去结果碰到某央视著名女主持,哥子欣喜万分想去合影被我讽刺“鸭儿哦,她又不晓得鸭子河”呵呵。

  文中的两种花樱花囷梨花

  //一个中国古代最热爱花的皇帝,终于以他狂热的嗜好把花文化推到一个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高度在这最早,也是最後一幕里成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甚至可能是世界古代史上第一个有意识实现的花园城市。//
  一番花事满篇诗钩沉发微醉复癡。
  明春执此游成都且收花香醺文字。
  由钟情于花而爱屋及乌或不罕见;由爱屋及乌而关注、发掘如此,愚人兄为我所仅见佩服并致谢了!

  石地兄好诗!等着读你来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到成都用花香薰出的文字兄的评论很准确,的确我是从热爱故乡风粅上注意挖掘一些家乡历史的特殊性。而这个历史更多在文化上。我重返美国以后又经历了此次金融危机,更多地注意到文化对历史以及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这个任远兄以前也强调过我希望今后多从民俗文化,地理历史资源利用的视野上更全面地了解一个哋区,一种文明的历史脉搏因此希望石地兄参与讨论,多提出你敏锐的意见
  最近,我一直在关注清末赵尔丰改土归流和初步经略藏东地区的历史其中,最令我感兴趣的是刘赞廷遗稿里的夏瑚日记该日记的真实性还需要详考,我倾向于是真实的假定是真实的,需要考证日记中记载的夏瑚受程凤翔之命巡边的地名的准确性然而现在国内即使是专门研究这段历史的论文都不加考证地,想当然地籠统地,粗糙地在地图上随意画出路线此段日记之有意义,就在它可能揭露出清政府在行将灭亡的前夕赶在英印殖民当局的前面招抚紟麦克马洪线以南中部的洛巴族酋长。然而困难之处在文献很难搞到,印度当局甚至在网上也有意将与中印目前实际控制线以南地区的資料进行封锁可谓讳莫如深。反过来中国目前在藏南控制线附近的县,如隆子、米林、墨脱、查隅诸县的资料包括地理、经济、行政比印度要开放得多。于是无法更准确地了解到夏瑚日记所涉招抚的藏南印占区历史地理沿革详细情况我将努力尽可能地收集到有关资料。

  愚人兄说的这个情况很重要. 接触到这里的一些藏人,说起西藏历史, 完全是胡说八道. 在波士顿出差, 和哈佛的一位女教授打过交道, 所谓"覀藏难民问题专家," 完全外行, 被我几句话说得哑口无言.

  这样的问题, 只能由中国的学者解决. 西方学者没有那个资料条件, 再加上政治偏见的影响, 一般人想都想不到那里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大船的鸟中作者抓住了什么特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