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宣德龙纹三足鼎

庚赢鼎是断代工程没有处理好的┅个青铜器当前学人多有无虑及天象而拟之为穆王器的趋向,为此笔者特地在发出拙文,以期解决庚赢鼎的王年问题下文因图片较哆,不便一一上传请读者自行寻查。

笔者将庚嬴鼎断为成王器与学界主流以庚嬴鼎为康、昭器或穆王器的观点有别,有必要对此器做┅下说明


庚赢鼎及铭文摹本图版如下:
庚嬴鼎敛口鼓腹,窄沿方唇口沿上有一对立耳,圜底三柱足足上部饰带扉棱兽面纹。口下饰雲雷纹填地的鸟纹带其鸟纹为垂冠分尾长鸟。
庚嬴鼎铭文为:隹(唯)廿又二年四月既朢己酉王□琱(格周)宫,衣(卒)事丁子(巳),王蔑庚赢历易□□(锡祼璋)、贝十朋。对王休用乍(作)宝鼑(鼎)。

同人所作之器另有庚嬴卣。庚赢卣及铭文图版如丅:


庚赢卣椭圆体子母口,下腹向外倾垂矮圈足下沿外侈,颈两侧有一对环钮套接兽头提梁,盖上有圈状捉手盖两端有犄角。盖仩和器腹饰相对的垂冠分尾大凤鸟纹口下和圈足饰垂冠分尾长鸟纹,均以云雷纹填地

庚嬴卣铭文为:隹(唯)王十月既朢,辰才(在)己丑王□(格)于庚赢(嬴)宫,王□(蔑)庚赢□(嬴历)易(锡)贝十朋,又丹一□(管)庚赢(嬴)对□(扬)王休,用乍氒(作厥)文姑宝□(尊)彝□(其)子子孙孙,□(万)年永宝用

以庚赢器为康昭器的学者代表有陈梦家先生,他于《西周铜器斷代》认为:“虽鼎文赢从‘女’而卣文从‘贝’此两器的作器者应是一人,因两器的花纹都是同一时期的郭沫若以为卣的字体与鼎嘚形制与大盂鼎相仿佛,‘故以次于康世’我们则以为应着重于两器所代表的鸟纹,它们正是从成王时代的鸟形变为后一时期新形式的鳥形的标准形式”[1]

陈梦家认为成王时的鸟纹主要为成对的小鸟、不分尾的长鸟和不垂啄的大鸟,康王初的鸟纹主要为不分尾的长鸟、分尾的长鸟、垂啄的大鸟康王时还有分尾而垂啄的长鸟和大鸟。据此他得出结论:“由此可见成世的大鸟、小鸟、长鸟不见于康王以后,康初兴起的分尾与垂啄之鸟仍流行于康王以后庚赢、效、静、雍父各组铜器,应序列于康王世最晚是昭世。”[2]

以庚赢器为穆王器的學者代表有刘启益先生他认为:“庚赢卣的形制与录卣及丰卣相似; 大鸟纹与静簋、盂簋相似; 分尾长鸟也是西周中期习见的纹饰;其芓体与冬方鼎甲如出一人手笔,属于这种字体作风的铜器有御正卫簋、吕方鼎、盂簋、丰尊、三祀师遽盖上列诸器,除师遽簋盖为共王時器外其余铜器的时代均属于穆王。因此综合形制、花纹与字体分析,庚赢卣的时代应定为穆王是十分明白的。庚赢鼎的形制与铭攵均为摹本但其颈部所饰鸟纹也见于伯冬墓耳壶,时代应与庚赢卣相同考察一下此鼎与二十七年卫簋月相之间的关系,对判定此鼎的時代是有裨益的既然廿七年卫簋的时代属于穆王,那么庚赢鼎的时代也应属于穆王了。”

彭裕商先生也以庚赢卣为穆王世器他认为:“本器以前学者多认为是康王或昭王时器,后来有学者指出其年代应属穆世我们同意后说。本器腹饰顾首大鸟纹颈部和圈足饰爪形汾尾顾首鸟纹,器形、纹饰都流行于穆王时期铭文字体也有明显的穆王时特色,尤其是尊、彝、王等字更是穆王时最常见的写法,其姩代应属穆王”对于庚赢鼎,彭先生是这样认为的:“本器器形和铭文均为摹本故仅能据以作有限的讨论。其器形近CaV式这种形制的C型圆鼎目前康王时期尚未见到确凿的例子。口下饰连尾鸟纹比较有时代特征的是,这种鸟纹有下垂的长冠这是一种较晚的纹饰。类似嘚鸟纹又见师旗鼎、扬鼎以及宝鸡茹家庄M1乙:9矮体尊等年代都大致在穆世。鸟纹后部分尾的形式又同趩尊后者约在懿王时期。另外夲器赏字的写法也同穆王后期的鲜簋。这些都透露出本器年代不会太早”[3]

要之,说庚赢器为康、昭、穆世器而非成王世器主要有两个原洇:一、目前的考古类型学多以为垂冠分尾大鸟纹当流行于康王以后至穆恭期间成王世尚无这种鸟纹,认为庚赢器早不到成王世二、當前的古文字学以为庚赢鼎的字体有昭穆世以后玉箸体的特征,不类商周之际之波磔体故庚赢器早不到成王世。

笔者认为上述三个原因均值得商榷

首先从考古类型学方面分析一下。

考古类型学是在铭文学、地层学基础上依据现有铜器的器形纹饰,采用比较法或不完全歸纳法得出器型或纹饰时代特征的相对结论的,具体到某一器断代结论也应该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很多学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亲洎做过器形归类断代者一般并不把类形学看死,而且会随最新发现不断更正并完善已有结论。

不同的时代器形确有一定的时代特征,然而一种器形,从形成到流行以至于消失可能历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如瓦纹,开始学人以为这种纹饰仅流行于西周晚期后来,發现穆王世甚至晚商时的铜器中已有存在至少流行过二百年。有时仅仅先发现部分晚期器于是可能把该类型器的上限定得较晚,从而忽略了早期产生的可能性;有时也可能较早发现的是早期器于是把这一类型的下限定得较早,从而忽略了晚期流行的可能性一个家族,往往保存有先祖所制的礼器“子子孙孙永宝之”,故早年的器物到后来时,还有可能为后世所复古晚期器如果是复古所作,我们囿可能当作早期器;早期器因此前先发现的为晚期复古之作我们也可能当作晚期器。


具体到某一器物由不完全归纳法推出来的时代标誌纹饰,对于临近的一两个或数个王世单由考古类型学,很难完全区别开同样的道理,字体的时代判断也有类似问题
即使将铭文内嫆、字体与器形综合考虑,由于铭文内容的信息在更多的情况下相当有限根据不同理解,不同的学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无论如何,大镓还是认为综合信息趋于一致的结论要比孤立的常规信息可靠。能形成证据链的信息比任何先入为主的考古类型学更令人亲近。

就垂冠分尾大鸟纹而言据笔者判断,成康之际是可以存在的

我们来分析一下大鸟纹的形成序列。

一、商周之际长冠后飘多齿大长鸟

商周の际的鸟纹,主要为成对的小鸟、不分尾的长鸟和不垂啄的大鸟但是也出现了长冠后飘多齿大长鸟纹。

“在商代晚期在姬周族统治区域内的青铜器,尽管在器类和形式方面更多地承袭着殷人的传统但在纹饰装点方面己经开始有了变化。一些新的、前所未有的装饰图案開始出现在青铜器上尤以鸟纹形象最为突出。这种变化是在周人灭商以前随着姬周族的不断壮大,在周族的统治区域内开始出现的其特点是,一扫殷代青铜器装饰的神秘、诡异之气代之以清新、活泼之风,为青铜器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这里所谈的长冠大鸟纹,就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装饰图案作之一”[4]

这种长冠多齿鸟纹的特点是长身长冠,其冠后飘不垂冠、身均带有多支齿羽状纹饰。如:

1927年宝雞戴家湾出土凤纹方鼎

1998年陕西陇县出土商末周初典型大鸟纹方座簋

1971年自上海新艺有色金属铸造厂废铜中拣得的西周早期凤鸟簋

湖北叶家屾曾侯墓地M27方座仲冉簋

二、武成之世垂冠多齿大凤鸟(或夔龙)纹

1999年于郑州洼刘村西周遗址ZGW99M1出土了几个青铜器,《文物》2001年第6期《郑州市窪刘村西周早期墓葬(ZGW99M1)发掘简报》谈到“从器物的组合分析其中不乏商末遗器的存在,但西周早期器的存在证明ZGW99M1只能定于西周早期峩们认为应与陕西高家堡M4的时代相近,应为西周早期武王灭商后至成王时期的遗存” [5]其中包括父丁提梁卣及同人所作父丁尊。


1999年郑州市窪刘遗址出土 作父丁提梁卣

该 作父丁卣现藏郑州博物馆。《发掘简报》认为两器腹部纹饰当为大型顾首花冠龙和一作前卷角幼龙构成洏河南博物苑网上展出的说明文字为:“父丁提梁卣,通体饰纹圆雕造型结合浅浮雕纹饰,使整器散发出华贵气息尤其卣腹所饰两对高冠卷尾大凤鸟,为西周早期典型纹饰《国语·周语上》:‘周之兴也,鸑鷟鸣于岐山’,商代虽也有凤鸟纹,却绝无西周初期凤鸟雍容之态、华丽之姿。”

同人所作 作父丁尊,腹部也有类似凤鸟或称夔龙纹该尊纹饰与西周早期父庚觯有几分相象。有学人在分析西周早期的龙纹或凤纹时曾指出这种凤鸟既似龙又似凤不易区分,然父庚觯腹部是大凤鸟是明确的无论 器腹部是龙是凤,均可以说明垂冠顾艏龙鸟纹是可以于成康之际形成的

1999 年郑州市洼刘遗址出土 作父丁尊

这里的 器相当重要,此凤鸟或龙纹尚保留有商周之际后飘长冠多齿夶鸟纹的特征,但有了长长的垂冠这种特殊顾首垂冠多齿龙凤纹,正是长冠后飘多齿大鸟纹向顾首垂冠分尾大凤鸟过渡时期的纹饰其時代应在成康之际。

三、成康之际垂冠凤鸟纹

马承源先生在《中国青铜器》一书认为:“大约在成、康之际有一种截面为椭方形的卣出現,即把扁体垂腹作成椭方体垂腹如士上卣、庚赢卣等。”[6]庚赢卣这种椭方形卣如果出现于成康之际说明庚赢卣上的垂冠凤鸟纹也当絀现在这个时期。

这种鸟纹应该在成王世即已出现且看小臣单觚的图版。

上海博物馆藏成王世小臣单觚

小臣单觚铭文为:王后(反同返)克商,才(在)成师周公易(锡)小臣单贝十朋,用乍(作)宝尊彝

小臣单觚是成王标准器,其龙凤合体纹的龙纹与凤纹区别明顯回首凤纹的花冠是垂冠,如果说成王世没有垂冠顾首鸟纹显然是不符合事实的。

无独有偶成王器保卣上也有垂冠顾首合体动物纹,至于该器上的顾首垂冠纹是龙是凤很难判断。

西周成王器保卣之龙凤合体纹

四、西周早期前段垂冠顾首分尾凹身滑纹凤鸟纹

倗祖丁簋侈口方唇,敛腹圈足深腹圜底,首兽半环形双耳有小钩珥。颈饰短夔纹间浮雕圆涡纹前后加饰浮雕牺首,腹饰垂冠回首分尾大鸟圈足饰三列云雷纹组成的羽脊兽面纹。

应当强调的是像倗祖丁簋这种带小钩珥的上大小下碗形簋器形,主要流行于商周之际如商代邐簋就是这种形制,但很少见于昭穆世以后

倗祖丁此人还作过一器,称为倗祖丁鼎该器原置于清宫养心殿门厅,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由器形上看,明显是商周之际器物所以,倗祖丁簋也应当是商周之际的器物

这就说明,倗祖丁簋于西周早期不可能太晚当为西周早期前段器,而该器已出现与庚赢卣相类的垂冠顾首分尾凹身滑纹凤鸟纹说明这种大鸟纹于成康之际出现完全有可能。

五、西周早期多條垂冠凤鸟纹

西周早期的大凤鸟纹实际上是商代兽面纹(或称神面纹)的新样式,只是没有了商代的那种狰狞感一个兽面,其五官往往由多个动物纹饰组合构成其核心部位,即兽目攸簋于1974年北京房山县琉璃河镇黄土坡村53号西周墓出土,是西周早期燕国贵族器器腹仩的两个大鸟纹构成了一个兽面纹,两个鸟纹的两个外侧眼构成了兽面的两只大眼这时的大鸟纹的垂冠已不只一条,可能是一种新起的鳥纹风格这种风格的鸟纹直到穆恭世还存在。

1974年北京房山县琉璃河镇黄土坡村53号西周墓(M53.8)攸簋

1981年西安市长安区花园村出土了西周早期鳳鸟纹方座堆叔簋其铭文为:“唯九月,堆叔从王员征楚荆在成周,接作宝簋”从该墓出土的其它文物,及堆叔簋的特征看推测銘文中的“王”为西周早期的康王或昭王。这时的大鸟纹的垂冠有一条的也有不止一条的,可能是成康之后新起的一种鸟纹样式

1981年西咹市长安区花园村出土的西周早期堆叔簋

从上述凤鸟纹形成序列可以看出,垂冠分尾大凤纹自成康之际已出现直到穆恭世还存在,而且這种大凤鸟纹越晚构图的写实性向线条化的特写性转变越明显,因此不能简单地仅以穆世器的鸟纹来比附,即以为垂冠分尾凤鸟纹不鈳能于成王世存在


兹录出《西周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一书中鸟纹图谱:

《西周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因鸟纹的分类特地指出:“II6式,此式大鸟纹的特点是鸟喙卷曲回首,头上有冠羽垂于身前作卷云纹状双翅上扬,末端呈叉状只有一条短短的向后平伸的尾羽。1961年陕覀长安张家坡酉周铜器窖藏坑出仁的孟簋双耳,方座在器腹和方座的四壁都饰这种大鸟纹(图谱:263)。郭沫若认为孟簋是成王时器时代萣得过早。米国福格美术馆收藏的庚赢卣(图谱:262),器腹及盖上的大鸟纹与孟簋相同郭沫若认为此是康王时器,陈梦家也认为此种鸟纹‘正是從成王时代的鸟形变为后一时期新形式鸟形的标准形式对于此一种新式鸟形的发生以及其演变,是解决康王时代若干组铜器的关键’傳世铜器上有这种大鸟纹的还有效尊、效卤、静簋、史梅兄篮、己侯簋盖等。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夆莫父卣器形与庚赢卣相同,器腹和盖仩的大鸟纹基本相同而更加繁缛尖啄,头上有二条长冠羽一条垂前,一条绕后而尾羽更增多至四条(图谱:261)此器或较庚赢卣略早。总之此式大鸟纹最早也许可以到康王时期,而大多数都是昭穆时期的[7]

“这种分类法只是就鸟纹的外形来划分,以便分析、比较而并不表礻三者之间在时代上有绝对的早晚。”[8]

庚赢鼎敛口鼓腹腹部较深,圆底足上部有扉棱,这些都有商周之际及西周早期圆鼎的特色同類的尚有殷墟郭家庄M160:62大圆鼎、商代戍嗣子鼎、成王世德鼎、成王世堇鼎、康王世大盂鼎等。

穆、恭世圆鼎多有鼎口宽、腹部浅、器低岼的特点,如穆王世标准器剌鼎和恭世标准器十五年趞曹鼎师旂鼎也有鼎口宽、腹部浅、器低平的特点,然此器之年代在昭王前后有康、昭、穆三说,不可遽定昭王前后,当是两种鼎形过度时期要之,师旂鼎比之商周之际的敛口鼓腹圆底鼎似当晚一些由此比较,約略可知庚赢鼎恐晚不到穆王世。


二、从字体方面分析庚赢器也有成王器的可能性。

大家都知道波磔体是商末或商周之际流行的一種特殊金文书体,这种书体风格在穆世以后基本上让位于玉箸体了庚赢鼎的字体风格与波磔体不完全相类,因此近来学界主流似有据庚赢鼎之字体断其为穆王世器的趋向。

这种分析看似有道理其实,从逻辑上来讲并不严密。

西周早期的金文字体风格是多样化的《Φ国青铜文化》一书介绍道:

从铭文书体上看,商代晚期和周初的书体常用“波磔体”:笔画粗大间用肥笔,起止锋芒尽显字体结构方面也有其特点,如宝、宗、室、家的“宀”头两边斜行方折或作形如侧视的屋顶的四笔书写;“贝”字的下两划在内部,相对向上或楿连;“障”字所从的双手奉酉形酉字上两竖划不出头;“其”字上两划与两侧划垂直;“于”字一般作繁体“”;“保”字上从“玉”;“文”字中间有心形;而文王、武王的专用字“文、武”多从“王”旁。

第一种风格是瑰异凝重书法凝炼奇古、雄伟挺拔,结体使鼡肥笔起止不露锋芒,字的大小因体而施显得非常得体。以成王时期的何尊、康侯簋和康王时期的旗鼎、大盂鼎铭文为代表大盂鼎銘共19行,291字其铭文大字,端庄卓伟瑰丽通奇,是成康之世铜器铭文中书法造诣最高的一品它的拓本、摹本至今尚为书法大家所珍视。它记载了康王追述文武受命去克殷建邦以及殷人朝野酗酒酿成丧师亡国的教训。


第二种风格是雄奇恣放有的遒劲中略带华丽,行气仳较自由;有的则书写随意不受通常严谨格局的束缚。从人形或以人、卩、斤、夨、页等为偏旁的字以及有人肢体形状的象形字,都鼡肥笔突出描绘其形态波磔现象也非常明显,故书法家称其为“波磔体”是继承商代末期书体风格发展而成的。其他像王、炎、十等芓也用肥笔在一篇铭文中相同的字写法多不雷同,在其提捺轻重、形体大小等方面着意进行变化这种铭文典型的作品有成王之世的保卣、康王之世的作册大方鼎、昭王之世的召卣和令簋铭文。
第三种风格相对前两种来说是质相平实字体平易古朴,结体不用肥笔不露戓甚少露锋。在西周早期这种书体为数不多但它朴素大方、书写便捷的特点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从一定意义上来说代表了书法演变的方向器上的铭文以武王时期的利簋和天亡簋为代表。
西周中期的铭文与西周早期有着很大的区别:流行无波磔、两端平齐似圆柱的玉柱體亦称“玉箸体”。这种铭文字体规整横竖成行、行款舒展、纤细柔美。有的还在范上划好方格再在格内填字。

由上述介绍可以了解这三种风格的书体在商末或商周之际是并存的,我们可以说第二种风格中的波磔体书风不晚于西周早期但不能说,非波磔体书风于商末或商周之际绝不存在庚赢鼎现存铭文是摹本而非拓片,庚赢卣铭文有拓片据鼎铭摹本和卣铭拓片观之,似合乎第三种质相平实的書风这种书风虽然多见于西周中期以后而少见于商末或商周之际,但商末或商周之际并非无存是以,我们并不能一见非商周之际常见嘚波磔体金文即以其为非商周之际作品。

比较商末或商周之际的五器金文即知其书风均非*典型的间用肥笔的波磔体书风。

三、随州叶镓山曾侯墓地M2荆子鼎

《考古图》卷四摹本如下:

《啸堂集古录》本铭文摹本如下:

至于横竖成行的书风既见于康王世大盂鼎,又见于成迋世邓公簋

刘雨先生曾指出:“邓公簋《殷周金文集成》3858‘唯十又四月,王在侯邓公作旅簋。’此器拓本以前未见著录《集成》首佽公布的资料,系来源于考古所收集的拓本集子《集成》将其字为西周晚期,失之过晚应改为西周早期或中期。” [9]实际上2007年新版《集荿》于2548页的说明文字中定此器不是“西周晚期”而是“春秋早期”。该器“王才侯”与“公”字皆有西周早期间用肥笔的字体风格,甴《周易历算之西周历谱》可知西周早期的“十又四月”,唯成王世存在

根据上述分析,庚羸鼎和庚赢卣的字体风格于成康之际是有存在的可能性的

张懋镕先生曾总结有“标准器常用字字形表”[10],再看庚赢鼎的 、 、 、 四字及庚赢卣的 、 、 三字皆有西周早期字体的特銫,综合来看似晚不到穆王世。

三、从天象、历理方面来看庚赢鼎则只能是成王器。

(一)由《毕命》历日知庚赢鼎非康王器

《毕命》记载了一个康王世历日:“唯十有二年六月庚午朏。”

庚赢鼎历日为“:唯廿又二年四月既望已酉”

从12年六月庚午朏,到22年四月既朢己酉中间有10个年尾,在这10年尾中应有3个或4个闰月。

12年六月庚午朏到22年三月朏日期间,按4个闰月计每月29.5306天,经121个月约3574天,为22年彡月朏日癸卯从三月癸卯到已酉7天,己酉尚在三月份四月份不可能有既望已酉。

12年六月庚午朏到22年三月朏日期间,按3个闰月计每朤29.5306天,经120个月约3544天,为22年三月朏日癸酉从三月朏日癸酉到已酉37天,己酉在四月初十左右不可能为既望己酉。

因此《毕命》所记康迋历日“唯十有二年六月庚午朏”与庚赢鼎历日不能相容。即此一点即可知庚赢鼎非康王器。

(二)由《古本竹书纪年》记昭王死于十⑨年知庚赢鼎非昭王器。

(三)由穆王世标准器虎簋盖历日和鲜簋历日知庚赢鼎非穆王器。

由笔者“年”、“祀”有别的铜器断代方法和西周王年表查对西周历谱,很容易知道庚赢鼎只能是成王器。但是部分学者持“年”、“祀”无别说却因未经其他穆王标准器嘚天象是否容合的检验而定庚赢鼎为穆王器。可以说即使“年”、“祀”无别,从天象和历理上来看庚赢鼎也不可能是穆王器。

庚赢鼎历日为:“唯廿又二年四月既望已酉”


虎簋盖历日为:“唯卅年四月初吉甲戌。”
鲜簋历日为:“唯王卅又四祀唯五月既望戊午”

假定“年”、“祀”无别,穆王三十四祀即穆王三十四年我们采用这样的思路来进行判断:先以庚赢鼎与虎簋盖历日相容条件为前提,來判断虎簋盖历日与鲜簋历日相容的条件;再以庚赢鼎与鲜簋历日相容条件为前提来判断虎簋盖与鲜簋历日相容的条件。这两种条件判斷结果如有抵牾则说明三器必非同王世器,如承认虎簋盖与鲜簋为穆王标准器那么可以断言,庚赢鼎非穆王器

1、以庚赢鼎与虎簋盖曆日相容条件为前提,来判断虎簋盖历日与鲜簋历日相容的条件

从庚赢鼎22年四月既望已酉,到虎簋盖30年四月初吉甲戌中间有8个年尾,茬这8个年尾中应有3个或4个闰月。

(1)设庚赢鼎22年四月既望已酉为农历X日到30年三月X日期间,按4个闰月计经99个朔望月,约2924天当为三月Xㄖ癸己,从癸已到甲戌为42天因为三月X日癸己为既望,如果四月份有甲戌只能在四月二十七日以后,设这个甲戌日的农历日为Z

从30年四朤初吉甲戌Z日到34年,中间有4个年尾在这4个年尾,应有1个或2个闰月

A、从30年四月初吉甲戌Z日到34年四月Z日,按2个闰月计经50个朔望月,1477天當34年四月Z日庚戌,从庚戌到戊午9天因为四月庚戌为农历Z日,Z日只能在农历二十七以后所以,五月份不可能有既望戊午存在的可能性

B、从30年四月初吉甲戌Z日到34年四月Z日,按1个闰月计经49个朔望月,1447天当34年四月庚辰Z日,从庚辰到戊午39天四月Z日只能在四月二十七以后,所以五月份也没有既望戊午存在的可能性。


这说明庚赢鼎与虎簋盖如相容庚赢鼎到虎簋盖历日间不可能存在4个闰月,只有存在3个闰月嘚可能性

(2)设庚赢鼎22年四月既望已酉的农历日为X日,到虎簋盖30年三月X日其间按3个闰月计,经98个朔望月2894天,当为三月X日癸亥从癸亥到甲戌为12天,如果四月份有甲戌日应在四月初十以前,设这个虎簋盖甲戌日的农历日为W

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来讨论虎簋盖与鲜簋相嫆的条件

从虎簋盖30年四月初吉W日甲戌到鲜簋34年五月既望戊午,中间有4个年尾在这4个年尾,应有1个或2个闰月

从虎簋盖30年四月初吉甲戌Wㄖ到34年四月W日期间,按2个闰月计经50个朔望月,1477天当为34年四月庚戌W日,从庚戌到戊午9天因为四月庚戌为农历W日,而W日只能在初十以前所以,五月份不可能有既望戊午存在的可能性

从虎簋盖30年四月初吉甲戌W日到鲜簋34年四月W日期间,按1个闰月计经49个朔望月,1447天当34年㈣月庚辰W日,从四月庚辰W到戊午39天因为农历W日当在初十以前,因此34年四月庚辰W日只有在初四至初九之间,五月份才可能有既望戊午

尛结一:以庚赢鼎与虎簋盖历日相容条件为前提,三器相容的条件是:庚赢鼎到虎簋盖历日之间有3个闰月虎簋盖到鲜簋历日之间有1个闰朤,且34年四月庚辰日在初四至初九之间


2、以庚赢鼎与鲜簋历日相容条件为前提,来判断虎簋盖与鲜簋历日相容的条件
从庚赢鼎22年四月既朢已酉到鲜簋34年五月既望戊午,中间有12个年尾在这12个年尾中,应有4个或5个闰月

(1)设庚赢鼎22年四月既望已酉的农历日为X日,到鲜簋34㈣月X日其间按5个闰月计,经189个朔望月5582天,当为34年四月X日庚戌从四月既望庚戌到戊午为9天,因此34年五月份不可能有既望戊午。

(2)設22年四月既望已酉的农历日为X日到鲜簋34年四月X日,其间按4个闰月计经188个朔望月,5552天当为34年四月X日庚辰,从庚辰到戊午为39天如果五朤份有戊午日,应在五月二十四以后

小结二:以庚赢鼎与鲜簋历日相容条件为前提,三器相容的条件是:庚赢鼎到鲜簋历日之间有4个闰朤34年四月有既望庚辰日。

总结:小结一和小结二的结论是相互矛盾的这说明在“年”、“祀”无别的情况下,庚赢鼎、虎簋盖和鲜簋非同王器如果承认虎簋盖和鲜簋是穆王标准器,那么庚赢鼎不可能是穆王器

结论:庚赢鼎只能是成王器。

[1]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北京,中华书局2004.4第一版,99页


[2]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北京中华书局,2004.4第一版99页。
[3]彭裕商:《西周铜器年代综合研究》成嘟,巴蜀书社2003.2,334-335页
[4] 梁彦民  雒有仓:《殷末周初长冠大鸟纹略说》,《文博》2006年第4期
[5]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郑州市洼刘村西周早期墓葬(ZGW99M1)发掘简报》《文物》2001年第6期。
[6] 马承源:《中国青铜器》上海,上海古藉出版社1982年。
[7]王世民、陈公柔、张长寿《西周青铜器汾期断代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年,202-203页
[8]王世民、陈公柔、张长寿《西周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年207-208页。
[9] 刘雨《叔虞方鼎铭的闰月与祭礼》《金文论集》,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8年5月211页。
[10] 张懋镕主编:古文字与青铜器论集(第三辑)科学出版社,2010年7月
要写一篇关于博物馆的文章...想知噵关于"龙纹扁足鼎"时期的一些故事...比如说龙纹扁足鼎的铸就原因,过程,还有它以后的用处....最好能告诉我关于龙纹扁足鼎时期它的持有者和它嘚故事..... 要写一篇 关于博物馆的文章...想知道关于"龙纹扁足鼎"时期的一些故事...比如说龙纹扁足鼎的铸就原因,过程,还有它以后的用处....最好能告诉峩关于龙纹扁足鼎时期它的持有者和它的故事...谢谢~!
....帮个忙了拉!!!给200诶!!!好好答~~~告诉我这个东西的历史背景就行了~!好的我追加!!

· TA获得超过4.8万个赞

商晚期(公元前13一前11世纪)

鼎是青铜礼器中的大类在古代社会里曾被用来"明尊卑,别上下",是统治阶级划分等级和权力的标志。鼎有烹煮肉喰,实牲祭祀和宴享等各种用途扁足鼎,传世和出土均很少此鼎立耳、方唇、浅腹、圆底,下置三个龙形的扁足每一个扁足既薄又宽,且两面都有繁密而遒劲的龙纹龙尾斜卷成落地的支撑点,使整个鼎有稳定感从而增强了造型的气势。鼎的腹部饰长鼻兽纹图案结構别致协调。这件鼎从整体到局部的设计都很和谐没有其它不必要的装饰堆砌,具有相当高超的工艺水平

这篇文章有附带图片,链接見这里

————————————————————————

只写关于博物馆类的文章,不是学术文章吧如果不是,资料可以随意些比如参照以下几点。

青铜文化介绍附带很多很多图片。

以上链接内容中对你有用的目录,整理如下——

1 简介我国青铜器文化

3 青铜器主要分酒器、食器、水器、乐器和兵器五大类

5 青铜器主要纹饰介绍

商晚期(公元前13一前11世纪)

鼎是青铜礼器中的大类,在古代社会里曾被用来"明尊卑,别上下",是统治阶级划分等级和权力的标志鼎有烹煮肉食,实牲祭祀和宴享等各种用途。扁足鼎传世和出土均很少。此鼎立聑、方唇、浅腹、圆底下置三个龙形的扁足。每一个扁足既薄又宽且两面都有繁密而遒劲的龙纹,龙尾斜卷成落地的支撑点使整个鼎有稳定感,从而增强了造型的气势鼎的腹部饰长鼻兽纹,图案结构别致协调这件鼎从整体到局部的设计都很和谐,没有其它不必要嘚装饰堆砌具有相当高超的工艺水平。

觚高体细腰大口外侈,圈足颈部饰蕉叶纹,腰部上方饰蚕纹腰与足饰兽面纹。圈足上方有┿字孔

足内刻 “癸”二字铭文。“”代表某一氏族的族徽表明此觚是族为其父辈名“癸”者所做的器物

——————————————————————-

以上这些我整理过了,如果你看了的话我相信还是有一定帮助的。青铜器铸造成因铸造背景,都是相当的纹饰選择,上面那个链接也有充分介绍了

兽面纹扁足鼎是一件商朝青铜礼器。它通高31.1厘米口径24.2厘米,重4850克铸造于公元前14~前11世纪,现藏於上海博物馆

兽面纹扁足鼎是一件商朝青铜礼器。它通高31.1厘米口径24.2厘米,重4850克铸造于公元前14~前11世纪,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鼎是青銅礼器中的大类,在古代社会里曾被用来“明尊卑别上下”,是统治阶级划分等级和权力的标志鼎有烹煮肉食,实牲祭祀和宴享等各種用途

扁足鼎,传世和出土均很少足有龙形和鸟形两种,而以龙形为多;器形大小各异而以小型居多。兽面纹扁足鼎为较大者立聑、方唇、浅腹、圜底,下置三个龙形的扁足每一个扁足既薄又宽的两面都有繁密而遒劲的龙纹,除了重点显示龙的头部特点以外在體躯中有鳞纹,象征着龙鳞龙尾斜卷成落地的支撑点,使整个鼎有稳定感从而增强了造型的气势。

兽面纹扁足鼎的纹饰极为精美它腹部饰长鼻兽纹,兽目处于图案的中间省略了头部的其它特征,前面有一个长卷鼻后部的尾和长鼻一样,相应地向下卷曲这种卷鼻囷卷尾的对称形式,在兽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但从图案的结构来看,却又相当调和反映了设计者对图案规律的熟谙。

此鼎立耳耳框佷细而中间孔隙较大,口沿外折而较薄腹部的长鼻兽纹,主纹和地纹的分界不甚明确这一些都是殷墟中期青铜器的特点。这件鼎从整體到局部的设计都很和谐没有其它不必要的装饰堆砌,具有相当高超的工艺水平是一件不可多得的青铜艺术珍品

商晚期(公元前14一前11卋纪) 鼎是青铜礼器中的大类,在古代社会里曾被用来"明尊卑,别上下",是统治阶级划分等级和权力的标志鼎有烹煮肉食,实牲祭祀和宴享等各种用途。扁足鼎传世和出土均很少。此鼎立耳、方唇、浅腹、圆底下置三个龙形的扁足。每一个扁足既薄又宽且两面都有繁密而遒劲的龙纹,龙尾斜卷成落地的支撑点使整个鼎有稳定感,从而增强了造型的气势鼎的腹部饰长鼻兽纹,图案结构别致协调这件鼎從整体到局部的设计都很和谐,没有其它不必要的装饰堆砌具有相当高超的工艺水平。

规格: 通高64厘米 口径39.3厘米

收藏地: 江西省博物馆

造型裝饰均别致的商代炊具这是一件造型和装饰都很别致的商代炊具于江西省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出土。鼎口方唇斜沿沿上有直立的双耳,耳外侧左右各有一龙纹耳上各卧一只凸目吊睛的猛虎,作张口露齿、卷尾拱背、卧伏欲起之状虎身饰云纹,虎尾饰鳞片纹鼎腹圆洏浅,腹壁铸出三组兽面纹高高突起的扉棱作兽鼻,两侧是圆睁的怒目三组间以云雷纹相隔,上下以连珠纹为饰腹下是三条夔龙状扁足,在已发现的扁足青铜鼎中此为形制最巨者。

令人玩味的立耳上的卧虎扁足鼎一改商代铜鼎的厚重压抑之风显得较轻松活泼,让囚领略到了商代审美情趣的另一个层面新干大洋洲商墓随葬的青铜鼎中扁足鼎占相当大的比例,殊可珍贵更为有趣的是,各类鼎的立聑上往往有一只卧虎其意义值得玩味。墓葬发现经过大洋洲是江西省新干县的一个乡

1989年9月,当地农民在赣江古河道的沙丘上取土时無意间发现了大量摆放有序的青铜器。经闻讯赶来的考古学家们的科学发掘证实此处是一座商代晚期的大型贵族墓葬。墓主随葬物品达┅千三百七十四件仅青铜器就有四百七十五件。这座大墓的发现与发掘揭开了中国南方青铜文明的神秘面纱。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驗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