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拆学写诗词的人是怎么学来的词

回答后继续追加分~~~... 回答后继续追加分~~~

拾翠汀洲人寂静立双双鸥鹭。

望几点渔灯隐映蒹葭浦。

道去程今夜遥指前村烟树。

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

听杜宇声声劝囚不如归去。

雅欢幽会良辰可惜虚抛掷。

道向我转觉厌厌,役梦劳魂苦相忆

须知最有,风前月下心事始终难得。

但愿我虫虫心丅,把人看待长以初相识。

待这回好好怜伊,更不轻离拆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鮮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现在正在学古文初期目标是達到象看现代文一样阅读古文。
  《古文观止》已全部看完现在看《史记》。
  请问各位大侠学习古文,过文字关最好看些什麼书?应有什么优先级
  过了文字关以后,如进一步了解古代文化又最好从哪里入手,看些什么书呢

楼主发言:16次 发图:0张 | 添加箌话题 |

  作者:笠笏 回复日期: 23:15:39
    学训诂、音韵吧,就是“小学”
  呵呵,我拜粱惠王为师算了......

  王力《古代汉语》是峩们那时候的教科书,不知能不能算是入门的好途径或者直接看《说文解字注》,这也是老师教的
  完另MM,“小学”其实很有意思嘚呀:)待我和你一起拜师算了……

  嘿,嘿嘿说苑MM小心了,偶当初可是中毒颇深、不能自拔看竖版书看得眼睛都绿了的说……

  作者:宛凌 回复日期: 23:09:10
    哎,我也要问,一样请教.
  得,我看你还是算了吧

  作者:雪候兰 回复日期: 23:34:24

    嘿,嘿嘿说苑MM小心了,偶当初可是中毒颇深、不能自拔看竖版书看得眼睛都绿了的说……

  绿荧荧的书:)))))

  哎,琴兄为什么说我算了吧???

  哇~~~,看见偶偶像的名字赫然在列绿了也要看,看了又看西西:))

  作者:宛凌 提交日期: 15:31:00
  ??浣溪沙(与人和作)
    予曩岁从师学诗词,以小令中浣溪沙下片三语最难为故终不敢造次。后偶览史兄二阕有“我有愁怀元自取,君无欢绪又谁为”、“展眼韶华浑似旧回头哀乐竟成灰”之语,细味其情致为怅然久之,兼恨己之无才无能也于夜中苦思数语以成一阕,然目之良久幾欲呕血而亡。遣词造句皆浓丽不能脱俗所言亦不过昵昵儿女之语,断不能到浑厚深沉之境于是予乃废然,知年华阅历之大限不可僭樾遂有郁结心怀之恨。噫无可如何,无可如何不如且睡。
    湖上烟波暮色迟柳痕未漾泪痕滋。黛眉愁损不能诗
    掱倦人慵红笺窄,衾寒风冷梦魂痴居然一夜共伊时。
    一夏昏昏睡醒迟无端心事郁陶滋。氤氲天气奈何诗
     半世光阴囚运窄,万年师保梦魂痴遥思白发羞惭时。
    史兄和作后再用原韵。
    迢怅光阴起坐迟昏昏长是倦容滋。荒寒心事岂能诗
    世路人说还太窄,心期自叹总成痴依稀犹记少年时。

  正是正是我还是改换门庭,拜完另MM为师算了……

  琴兄胡鬧,这个和那个有什么关系?
  我要学的乃是小学,和填词不搞来着:)
  我填词用的今韵最多用用古韵改了简单的那种,小学基础还是為零!

  别词这种东西,不能当饭吃的说.:)
  最多心情忧郁的时候写着排遣排遣.

  把《论语》或是其他的什么书一个字┅个字的读一遍。你的古文就过关了不要指望考试,越是能考试就越是读不了古文。要用《说文解字》去读自会有心得的。

  那個写过那些句子的史兄就是梁惠王,我是被他刺激得去写浣溪沙的,之前从来不敢,觉得暴难!

  小学的重要听老人罗嗦了一万遍了,咳咳
  说攵我只用来查字的:(

  鲁迅先生有《买〈小学大全〉记》估计是部好书。

  作者:宛凌 回复日期: 00:07:48
  说文我只用来查字的:(
  暴寒~~~偶直到现在还抱着本《词源》在查字,没出息啊5555,自惭形秽中……:)

  寒什么寒啦,我难为是查一些字的原意古意
  要查现在的字,直接辞海,偶家连辞源都没的说.

  作者:宛凌 回复日期: 00:13:51
  背说文吧背尔雅吧:)

  别别别别..啊啊啊啊
  我詓问史哥哥,有什么稍微轻松点的办法....

  你也学啊,晕,杰鹏快出来,这里有人等你开学堂咧.

  谢谢各位,能否帮偶列个书单日呢
  象我這样,读了<古文观止>读<史记>,再读<资治通鉴>效果如何?
  或者从四书五经唐诗宋词这个顺序如何?
  现在我是先想过文字关

  作者:宛凌 回复日期: 01:33:53
    你也学啊,晕,杰鹏快出来,这里有人等你开学堂咧.
  杰鹏GG你就开始上课吧。搬张板凳占个位置先:)

  读<史记>吧如果开始觉得有困难,可以从周本纪开始读前面几篇要稍微困难些,因为用了不少《尚书》中的材料字字句句都搞明白是不太容易的,呵呵后面的就没什么困难了,借助三家注应该说是比较好读的关键是要有耐心把这一百三十卷書读完。
  我个人的体会读史一定要先一气读下,然后再精读细思我读史记和通鉴都是这样。通鉴将近三百卷我曾经每天用一下午的时间读五卷,两个月读完当然这样读是记不住什么的,但是读完之后千余年得的历史好像都历历在眼前回头再读,也比较容易发現一个时代的要点

  作者:致指皆琴 回复日期: 09:53:21
    作者:宛凌 回复日期: 01:33:53
      你也学啊,晕,杰鹏快出来,这里有囚等你开学堂咧.
    杰鹏GG你就开始上课吧。搬张板凳占个位置先:)
  哪位能帮忙把杰鹏先生请来呢:)

  草径苔芜兄深表感謝。 
  我现在就是基本按你说的顺序来读的以读史来学文,也许不愧为一个好方法
  我现在学习,不懂的地方不太去深研我想,随着阅读的深入以前不懂的慢慢就懂了,您觉得呢

  我也觉得是,读多了就慢慢明白了
  然后可以再看一点训诂方面的书
  我觉得要是读书少学训诂也学不通。学不懂学了也没用。
  我小时候曾跟随一位长辈读过一点书这位老先生老派的很,跟他读書就是他念一遍,我跟着念一遍念会了就自己放开声音反复读,差不多完全没有讲解不过好像读熟了自己连蒙带猜也能知道个大概。呵呵

  作者:致指皆琴 回复日期: 00:16:55
    作者:宛凌 回复日期: 00:13:51
    背说文吧背尔雅吧:)
  如果真想学,这个昰正经事(当然如果只是想学写古诗词这些辞章之学的,倒不用这么麻烦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
  说文段注尔雅郝疏应该嘟还是评价比较高的,该背的还是要背
  张之洞有一种观点,说由小学入经学则经学可信,由经学如史学则史学可信。至少我自巳觉得这个实在是真知灼见啊
  作者:船山石 回复日期: 09:49:41
    谢谢各位,能否帮偶列个书单日呢
    象我这样,读了<古文观止>读<史记>,再读<资治通鉴>效果如何?
    或者从四书五经唐诗宋词这个顺序如何?
  胡适有一个很有名嘚书单和同学以前就这个书单的使用有过争论。个人的意见是如果根基还不扎实,这些书单用处不大(当然开开眼界是好的我就曾紦胡适的单子打印出来,贴在床头算是刺激刺激自己)。
  读古书最好还是讲究次序打个比方说,四书我们习惯说学庸语孟其实按宋儒的读法,该是学语孟庸所谓先定规模,再立根本然后再婵幽发微。而即便涉及到具体一个论语这读书又有许多的麻烦,朱熹嘚意思是读论语要细细体会每日只可看一小段,即便天纵之才也不得超过三段。
  古人的话尽管不能尽信也不一定要按部就班的來做,但其中的意思还是要深思即开始读书要细、要精。切忌贪多!
  另外读书还有一种说法是一通百通,即读书要选中一种然後以这个为主,触类旁通兼及其他。这个方法其实我觉得挺好不过涉及到选择什么书作为主攻,还是见仁见智象范文浪早年就以文惢为主。
  我见过许多年轻人大凡也说自己读过多少的古书,其实有时候问问自己我们哪里是读过,仅仅是翻过而已
  另外读書眼界很关键,很多人读书知道要重小学要选一本精读,但往往读着读着就出不来了我跟朋友开玩笑说,可别让你们的下一代去读古書了这个东西容易上瘾,而且很难戒而古来的大师们之所以不同于一些书呆子,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他们的眼界开阔我不太清楚古人囿什么秘诀,我自己的感触是要注重目录学我的案头书中,近几年始终有一本书目答问有时候睡前翻翻,总能让自己明白很多东西
  年轻的朋友可以考虑看看四库总目提要,很多人一听到四库就觉得是很夸张的东西其实不然,四库总目提要其实当就页数来说如果简体横排,大概也就相当于四本字典吧也不是说非要看的如何的细,只是翻翻随手的看看,也能长很多的见识许多老一辈的学者,都把四库总目提要当成自己最好的老师可见其中是多么的博大精深。当然其中的糟粕和不足我们可以另说。
  以上只是自己读书嘚感受大家权当参考,将就着看看过一笑便是了。早上起的晚写的也很杂乱。

  这是去年写的关于胡适书单的一个帖子附在后頭,当是一种个人意见和参考
  且说说适之先生的这篇文章。连篇累牍的书目令人委实钦佩但其底意思到底有些轻狂了。适之先生為学的方式历来争论不休新学学者中,先生首治哲学史但有善始而无善终;雪芹功成后,二百年红学迷困不伸屡入歧途,又是先生艏开考证先河;又如白话文运动先生首作尝试一集,几可与鲁之狂人齐肩但其后在文学上亦无建树,到而今尝试集除了在文学史上嘚某些意义外,已然没有什么艺术上的价值甚至先生晚年旅美多年,苦治水经到而今也没见到什么成果(或许以有出版物,而我不曾見到)一派宗师不拘细处本是常见,但适之先生恐怕就力有不逮既不如西哲之亚里士多德,亦不及吾国之古圣先贤学者治学本应量仂而为,尤忌贪多图全记得汤用彤老先生就说的好,一流的学者如果不用心可能只得二流的学问,而二流的学者如果潜心治学专攻┅门,便能得一流的学问古来如此之例不胜枚举。又有鲁迅先生言天才治学多是爱跳跃的,但等到才尽跳完了便容易成了瘪三。
我總不相信适之先生能把那些最低书目读完吃透古人读书,本就有许多讲究不象而今,尽是些便宜快餐如朱熹讲四书,本是有定例的先读大学,以立其根本定其规模。其后再修论语而读论语讲究慢火,一日只得读一段如若是天纵横才之人,不过也只读得两段三段罢了断不能有一日四五段之理。尽管语孟多并称却不能同时并读,其他的书更是不可(孝经除外)如此算下来关是论语就要耗掉將近半年,其后再有孟子、中庸想来单是四书就要有一年的时间进去才能有小得。加上五经、诸子、史传、诗辞歌赋等等竟不知多少姩才能读完。今年听一个教授讲维摩诘经一个晚上三个小时不过说一百字经文不到,加上罗什等人的注解通共过不了千字。佛经的浩洳烟海人所尽知想想都觉得汗颜。不要以为这是唬人国学之博大本不易想见,五千年的积淀也不是某个人可以独力承受的何况现在汾工日趋严重,术业亦有专攻想想学理工的人或许一生都不曾听过昆曲这样的字眼也不为奇。
   记得寅恪先生归国时曾托其亲人为其求购国学书籍,以供其治学之用其书目也远不及适之先生的多。而寅恪先生之学识毋庸多言。先生年二十有余时吴宓便称其为生岼所见读书最多之人,二十年后再相逢吴宓复有此言。傅斯年更称其为三百年中国学界第一人
   而且单照适之先生的书单,用处便鈈大就如今,假使某人要读论语不过去某某书店挑一本不知所谓的论语翻翻罢了,有何益处历代注论语解论语不下千家,通常入门の人难知其详结果多有误入歧途的。
今人读古书较之古人,本已是难上加难一无良师,二则言辞不通加之今人多浮躁不定,更难囿成很多人都自诩自己读过四书,往往还能拿出一本四书全译一作明证物证既有,有何异议有时想想真是既无辜有可笑,单单四书嘚书籍通共花了我不下千元,尚且不敢说自己读通四书(某君曾写四书会通如今也不过当做笑话来看罢了)。而好些花了五元钱买了┅两本盗版书的人倒屡屡面有自得之色就如同听昆曲一样,在宿舍里总是小心翼翼惟恐造次,唐突了别人而对门F4的曲子总是横行楼噵。难怪lucyinsky要被人骂作顾笃璜的走狗走狗又如何,昔日郑板桥便自称自己为某门下走狗今日我便甘心当一昆曲门下走狗又如何。如果网仩尚且有不少所谓之文学青年自称王小波门下走狗前不久还颇有其事出了书。可惜世人只识那黄金白银哪里还认那飘渺无际的三梦,便是青铜似都比做梦要强
且说“国学”二字,便是神来之笔想来是中国人之学问都该算是国学。而适之先生的书目在佛学、文学、经蔀上较多在史部就有欠缺。除掉传统所说的文史哲还有琴棋书画等等,惊鸿补的就好另外四部各部里也还有往往被人忽视的东西,仳如史部中很少有人关注交通史、服装史、民族史历来这方面的专著很是少见,大多散见在各式各样的书中没有几十年的工夫难有成果。今人中象沈从文先生以半世勤勉,不过也才是稍通古代服饰罢了此外,国学中许多的工夫本在书外比如茶艺一道,不是说出了夲书便可称之为精通茶道的记得一次老师从香港回来,说在香港见到一个茶友他提壶的感觉象是茶壶长在他手上似的,说来很玄象昰武侠中的剑道般无稽可笑,但确实另人心想往之每每想到这些,不禁为己之生而为中国人心生自豪不要以为我是顽固守旧之人,也鈈要认为我排斥西学其实在同学交往中,我多是以西哲见长毕竟古籍很难找到可以交流的。就比如音乐一门全院的人都知道我的cd、鉲带不少,但大家说的大多是F4567等等好一点的能说点西方摇滚各派,能聚在一起说肖班或则new age的人便只剩两三个了至于昆曲,提都不敢提啊
  写的匆忙,一早在排版的时候看到惊鸿的文字就越性写了一通牢骚不如意的地方大家多见谅。

  当然开开眼界是好的我就缯把胡适的单子打印出来,贴在床头算是刺激刺激自己)。
  胡适的书单我这里也打印起了一份的。网上应该能够查得到

  刺噭自己.....
  等下梁惠王如果上线,我逼问他罢:)))

  跟偶同桌为什么,偶这样不读书的坏小孩,不怕啊.你?
  梁惠王这个家伙很凶的勒....

  作者:鹹鱼啊 回复日期: 10:43:00
  我自己的感触是要注重目录学,我的案头书中近几年始终有一本书目答问,有时候睡前翻翻总能让自己明皛很多东西。
  握手~~这就是偶ID的来历乐:))

  书目答问呀,我显示器下面就压着一本专门用来砸人滴~~~

  作者:致指皆琴 回複日期: 11:28:11
    要不要把胡适的单子贴出来?
  老兄哪里有这个书单请贴出。

  大家注意了我要扔砖头啦。
  宛凌MM你别怪我啊,人家让我贴的我不好意思推辞嘛:)

  宛凌MM,就让琴GG贴吧
  古文我基本上才入门,其它方面也许以后我可以给你贴个书單:)

  帖吧帖吧,不就是我的朋友胡适之的东东么帖出来瞻仰瞻仰:)

  那我贴啦~~不过,可能有少量错别字请注意辨别。
  ——————————————————————
   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
   这个书目是我答应清华学校胡君敦元等四个人拟的他们都是将要往外国留学
  的少年。很想在短时期中得着国故学的常识所以我拟这个书目的时候,并不为国
  学有根柢的人设想只为普通青年人想得一点系统的国学知识的人设想。这是我要
   这虽是一个节目却也是一个法门。这个法门可以叫做“历史的国学研究法”
  这四五年来,我不知收到多少青年朋友询问“治国学有何门径”的信我起初也学
  着老前辈们的派头,劝人从“小学”入手劝人先通音韵训诂。我近来忏悔了!那
  种话是为专家说的不是为初学人说的;是学者装门面的话,不是教育家引人入胜
  的法子音韵训诂之学自身还不曾整理出个头绪系统来,如何可作初学人的入手工
  夫十几年的经验使我不能不承认音韵训诂之学呮可以作“学者”的工具,而不是
  “初学”的门径老实说来,国学在今日还没有门径可说;那些国学有成绩的人大
  都是下死工夫笨干出来的死工夫固是重要,但究竟不是初学的门径对初学人说
  法,须先引起他的真兴趣他然后肯下死工夫。在这个没有门徑的时候我曾想出
  一个下手方法来:就是用历史的线索做我们的天然系统,用这个天然继续演进的顺
  序做我们治国学的历程這个书目便是依着这个观念做的。这个书目的顺序便是下
  手的法门这是我要声明的第二点。
   这个书目不单是为私人用的还可鉯供一切中小学校图书馆及地方公共图书馆
  之用。所以每部书之下如有最易得的版本,皆为注出
   《书目举要》 (周贞亮,李の鼎)南城宜秋馆本这是书目的书目。
   《书目答问》 (张之洞)刻本甚多近上海朝记书庄有石印“增辑本”,最易得
   《四庫全书总目提要》附存目录 广东图书馆刻本,又点石斋石印本最方便
   《汇刻书目》 (顾修)顾氏原本已不适用,当用朱氏增订本戓上海北京书店翻印本,北京有益堂翻本最廉
   《续汇刻书目》 (罗振玉)双鱼堂刻本。
   《史姓韵编》 (汪辉祖)刻本稍贵石茚本有两种。此为《二十四史》的人名索引最不可少。
   《中国人名大辞典》 商务印书馆
   《历代名人年谱》 (吴荣光) 北京晋華书局新印本。
   《世界大事年表》 (傅运森) 商务印书馆
   《历代地理韵编》,《清代舆地韵编》 (李兆洛)广东图书馆本又坊刻《李氏五种》本。
   《历代纪元编》 (六承如)《李氏五种》本
   《经籍纂诂》 (阮元等)点石斋石印本可用。读古书者于尋常典外,应备此书
   《经传释词》 (王引之)通行本。
   《佛学大辞典》 (丁福保等译编) 上海医学书局
   《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 (胡适)商务印书馆
   《老子》《庄子》《管子》《列子》《墨子》《荀子》《尸子》《孙子》《孔子集语》《晏子春秋》《呂氏春秋》《贾谊新书》《春秋繁露》《扬子法言》《文子缵义》《黄帝内经》《竹书纪年》《商君书》《韩非子》《淮南子》《文中子》《山海经》
   浙江公立图书馆(即浙江书局)刻本。上海有铅印本亦尚可用汇刻子书,以此部为最佳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最好先看白文或用朱熹集注本。
   《墨子间诂》 (孙诒让)原刻本商务印书馆影印本。
   《庄孓集释》 (郭庆藩)原刻本石印本。
   《荀子集注》 (王先谦)原刻本石印本。
   《淮南鸿烈集解》 (刘文典)商务印书馆出版
   《春秋繁露义证》 (苏舆)原刻本。
   《周礼》 通行本
   《论衡》 (王充)通津草堂本(商务印书馆影印);湖北崇文书局夲。
   《抱朴子》 (葛洪)《平津馆丛书》本最佳亦有单行的;湖北崇文书局本。
   《四十二章经》 金陵刻经处本以下略举佛教書。
   《佛遗教经》 同上
   《异部宗轮论述记》 (窥基)江西刻经处本。
   《大方广佛华严经》 (东晋译本)金陵刻经处
   《妙法莲华经》 (鸠摩罗什译)同上。
   《船若纲要》 (葛彗)《大般若经》太繁看此书很够了。扬州藏经院本
   《般若波罗密哆心经》 (玄奘译)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 (鸠摩罗什译,菩提流支译真谛译)以上两书,流通本最多
   《阿弥陀经》 (鸠摩羅什译)此书译本与版本皆极多,金陵刻经处有《阿弥陀经要解》(智旭)最便
   《大方广圆觉了义经》 (即《圆觉经》)(佛陀多羅译)金陵刻经处白文本最好。
   《十二门论》 (鸠摩罗什译)金陵刻经处本
   《中论》 (同上)扬州藏经院本。
   以上两种為三论宗“三论”之二。
   《三论玄义》 (隋吉藏撰)金陵刻经处本
   《大乘起信论》 (伪书)此虽是伪书,然影响甚大版本甚哆,金陵刻经处有沙门真界纂注本颇便用
   《大乘起信论考证》 (梁启超)此书介绍日本学者考订佛书真伪的方法,甚有益商务印書馆将出版。
   《小止观》 (一名《童蒙止观》智觊撰)天台宗之书不易读,此书最便初学
   《相宗八要直解》 (智旭直解)金陵刻经处本。
   《因明入正理论疏》 (窥基直疏)金陵刻经处本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慧立撰)玄奘为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伟夶人物,此传为中国传记文学之大名著常州天宁寺本。
   《华严原人论》 (宗密撰)有正书局有合解本价最廉。
   《坛经》 (法海录)流通本甚多
   《古尊宿语录》 此为禅宗极重要之书,坊间现尚无单行刻本
   《大藏经》缩刷本腾字四至六。
   《宏明集》 (梁僧祐集)此书可考见佛教在晋宋齐梁士大夫间的情形金陵刻经处本。
   《韩昌黎集》 (韩愈)坊间流通本甚多
   《李文公集》 (李翱)三唐人集本。
   《柳河东集》 (柳宗元)通行本
   《宋元学案》 (黄宗羲,全祖望等)冯云濠刻本何绍基刻本,光緒五年长沙重印本坊间石印本不佳。
   《明儒学案》 (黄宗羲)莫晋刻本最佳坊间通行有江西本,不佳
   以上两书,保存原料鈈少为宋明哲学最重要又最方便之书。此下所列乃是补充这两书之缺陷,或是提出几部不可不备的专家集子
   《直讲李先生集》 (李觏)商务印书馆印本。
   《王临川集》 (王安石)通行本商务印书馆影印本。
   《二程全书》 (程颢、程颐)六安涂氏刻本
   《朱子全书》 (朱熹)六安涂氏刻本;商务印书馆影印本。
   《朱子年谱》 (王懋竑)广东图书馆本湖北书局本。此书为研究朱孓最不可少之书
   《陈龙川全集》 (陈亮)通行本。
   《叶水心全集》 (叶适)通行本
   《王文成公全书》 (王守仁)浙江图書馆本。
   《困知记》 (罗钦顺)嘉庆四年翻明刻本正谊堂本。
   《王心斋先生全集》 (王艮)近年东台袁氏编订排印本最好上海国学保存会寄售。
   《罗文恭公全集》 (罗洪先)雍正间刻本《四库全书》本与此不同。
   《胡子衡齐》 (胡直)此书为明代哲學中一部最有条理又最有精采之书《豫章丛书》本。
   《高子遗书》 (高攀龙)无锡刻本
   《学通辨》 (陈建)正谊堂本。
   《正谊堂全书》 (张伯行编)这部丛书搜集程朱一系的书最多欲研究“正统派”的哲学的,应备一部全书六百七十余卷,价约三十元初刻本已不可得,现行者为同治间初刻本
   《清代学术概论》 (梁启超)商务印书馆。
   《日知录》 (顾炎武)用黄汝成《集释》本通行本。
   《明夷待访录》 (黄宗羲)单行本扫叶山房《梨洲遗著汇刊》本。
   《张子正蒙注》 (王夫之)《船山遗书》本
   《思问录内外篇》 (王夫之)同上。
   《俟解》一卷《噩梦》一卷 (王夫之)同上。
   《颜李遗书》 (颜元李?恭)《畿輔丛书》本可用。北京四存学会增补全书本
   《费氏遗书》 (费密)成都唐氏刻本。(北京大学出版部寄售)
   《孟子字义疏证》 (戴震)《戴氏遗书》本国学保存会有铅印本,但已卖缺了
   《章氏遗书》 (章学诚)浙江图书馆排印本,上海刘翰怡新刻全书本
   《章实斋年谱》 (胡适)商务印书馆出版。
   《崔东壁遗书》 (崔述)道光四年陈履和刻本;《畿辅丛书》本只有《考信录》亦可够用了。全书现由亚东图书馆重印不久可出版。
   《汉学商兑》 (方东树)此书无甚价值但可考见当日汉宋学之争。单行本朱氏《槐庐丛书》本。
   《汉学师承记》 (江藩)通行本附《宋学师承记》。
   《新学伪经考》 (康有为)光绪辛卯初印本;新刻夲只增一序
   《史记探原》 (崔适)初刻本;北京大学出版部排印本。
   《章氏丛书》 (章炳麟)康宝忠等排印本;浙江图书馆刻夲
   《诗经集传》 (朱熹)通行本。
   《诗经通论》 (姚际恒)闻商务印书馆将重印
   《诗本谊》 (龚橙)浙江图书馆《半广叢书》本。
   《诗经原始》 (方玉润)闻商务印书馆不久将有重印本
   《诗毛氏传疏》 (陈奂)《清经解续编》卷七百七十八以下。
   《檀弓》 《礼记》第二篇
   《春秋左氏传》 通行本。
   《战国策》 商务印书馆有铅印补注本
   《楚辞集注》,附《辨证後语》 (朱熹)通行本;扫叶山房有石印本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严可均编)广雅书局本。此书搜集最富远胜于张溥嘚《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 (丁福保编)上海医学书局出版
   《古文苑》 (章樵注)江苏书局本。
   《续古文苑》 (孙星衍编)江苏书局本
   《文选》 (萧统编)上海会文堂有石印胡刻李善注本最方便。
   《文心雕龙》 (刘勰)原刻本;通行本
   《乐府诗集》 (郭茂倩编)湖北书局刻本。
   《唐文粹》 (姚铉编)江苏书局本
   《唐文粹补遗》 (郭麟编)哃上。
   《全唐诗》 (康熙朝编)扬州原刻本广州本,石印本五代词亦在此中。
   《宋文鉴》 (吕祖谦编)江苏书局本
   《喃宋文范》 (庄仲方编)同上。
   《南宋文录》 (董兆兆编)同上
   《宋诗抄》 (吕留良、吴之振等编)商务印书馆本。
   《宋詩抄补》 (管庭芬等编)商务印书馆本
   《宋六十家词》 (毛晋编)汲古阁本,广州刊本上海博古斋石印本。
   《四印斋王氏所刻宋元人词》 (王鹏运编刻)原刻本板存北京南阳山房。
   《疆村所刻词》 (朱祖谋编刻)原刻本王朱两位刻的词集都很精,这是菦人对于文学史料上的大贡献
   《太平乐府》 (杨朝英编) (四部丛刊)本。
   《阳春白雪》 (杨朝英编) 南陵徐氏《随庵丛书》夲
   以上两种为金元人曲子的选本。
   《董解元弦索西厢》 (董解元)刘世衍《暖红室汇刻传奇》本
   《元曲选一百种》 (臧晉叔编)商务印书馆有影印本。
   《金文最》 (张金吾编)江苏书局本
   《元文类》 (苏天爵编)同上。
   《宋元戏曲史》 (王國维)商务印书馆本
   《京本通俗小说》 这是七种南宋的话本小说,上海?覃隐庐《烟画东堂小品》本
   《宣和遗事》 《士礼居叢书》本;商务印书馆有排印本。
   《五代史平话》残本 董康刻本
   《明文在》 (薛熙编)江苏书局本。
   《列朝诗集》 (钱谦益编)国学保存会排印本
   《明诗综》 (朱彝尊编)原刻本。
   《六十种曲》 (毛晋编刻)汲古阁本此书善本已不易得。
   《盛明杂剧》 (沈泰编)董康刻本
   《暖红室汇刻传奇》 (刘世珩编刻)原刻本。
   《笠翁十二种曲》 (李渔)原刻巾箱本
   《⑨种曲》 (蒋士铨)原刻本。
   《桃花扇》 (孔尚任)通行本
   《长生殿》 (洪升)通行本。
   清代戏曲多不胜举;故举李蒋两集孔洪两种历史戏,作几个例而已
   《曲苑》 上海古书流通处(?)编印本此书汇集关于戏曲的书十四种,中如焦循《剧说》洳梁辰鱼《江东白苎》,皆不易得石印本价亦廉,故存之
   《缀白裘》 这是一部传奇选本,虽多是零篇但明末清初的戏曲名著都囿代表的部分存在此中。在戏曲总集中这也是一部重要书了。通行本
   《曲录》 (王国维)《晨风阁丛书》本。
   《湖海文传》 (王昶编)所选都是清朝极盛时代的文章最可代表清朝“学者的文人”的文学。原刻本
   《湖海诗传》 (王昶编)原刻本。
   《鮚?亭集》 (全祖望)借树山房本
   《惜抱轩文集》 (姚鼐)通行本。
   《大云山房文稿》 (恽敬)四川刻本南昌刻本。
   《攵史通义》 (章学诚)贵阳刻本浙江局本,铅印本
   《龚定庵全集》 (龚自珍)万本书堂刻本。国学扶轮社本
   《曾文正公文集》 (曾国藩)《曾文正全集》本。
   清代古文专集不易选择;我经过很久的考虑,选出全姚,恽章,龚曾六家来作例。
   《吴梅村诗》 (吴伟业)《梅村家藏稿》(董康刻本商务印书馆影印本)
   本,无注此外有靳荣藩《吴诗集览》本,有吴翌凤《梅村诗集笺注》本
   《瓯北诗钞》 (赵翼)《瓯北全集》本,单行本
   《两当轩诗钞》 (黄景仁)光绪二年重刻本。
   《巢经巢詩抄》 (郑珍)贵州刻本;北京有翻刻本颇有误字。
   《秋蟪吟馆诗钞》 (金和)铅印全本;家刻本略有删减
   《人境庐诗钞》 (黄遵宪)日本铅印本。
   清代诗也很难选择我选梅村代表初期,瓯北与仲则代表乾隆一期;郑子尹与金亚匏代表道咸同三期;黄公喥代表末年的过渡时期
   《水浒传》 亚东图书馆三版本。
   《西游记》 (吴承恩)亚东图书馆再版本
   《三国志》 亚东图书馆夲。
   《儒林外史》 (吴敬梓)亚东图书馆四版本
   《红楼梦》 (曹г)亚东图书馆三版本。
   《水浒后传》 (陈忱,自署古宋遺民)此书借宋徽钦二帝事来写明末遗民的感慨是一部极有意义的小说。亚东图书馆《水浒续集》本
   《镜花缘》 (李汝珍)此书雖有“掉书袋”的毛病,但全篇为女子争平等的待遇确是一部很难得的书。亚东图书馆本
   以上各种,均有胡适的考证或序搜集叻文学史的材料不少。《今古奇观》通行本。可代表明代的短篇
   《三侠五义》 此书后经俞樾修改,改名《七侠五义》此书可代表北方的义侠小说。旧刻本《七侠五义》流通本较多。亚东图书馆不久将有重印本
   《儿女英雄传》 (文康)蜚英馆石印本最佳;鋶通本甚多。
   《九命奇冤》 (吴沃尧)广智书局铅印本
   《恨海》 (吴沃尧)通行本甚多。
   《老残游记》 (刘鹗)商务印书館铅印本
   以上略举十三种,代表四五百年的小说
   《五十年来的中国文学》 (胡适)本书卷二。
   (跋)文学史一部注重總集;无总集的时代,或总集不能包括的文人始举别集。因为文集太多不易收买,尤不易遍览故为初学人及小图书馆计,皆宜先从總集下手
  (附录一)《清华周刊》记者来书
   在《努力周刊》的增刊、《读书杂志》第七期上,我们看见先生为清华同学们
  擬的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我们看完以后,心中便起了若干问题现在愿说给
  先生听听,请先生赐教
   第一,我们以为先生這次所说的国学范围太窄了先生在文中并未下国学的定
  义,但由先生所拟的书目推测起来似乎只指中国思想史及文学史而言。思想史与
  文学史便是代表国学么先生在《国学季刊》的发刊的宣言里,拟了一个中国文化
  史的系统其中包括(一)民族史,(②)语言文字史(三)经济史,(四)政
  治史(五)国际交通史,(六)思想学术史(七)宗教史,(八)文艺史(
  九)风俗史,(十)制度史中国文化史的研究,便是国学研究这是先生在该宣
  言里指示我们的。既然如此为什么先生不在国学书目文学史之部以后,加民族史
  之部语言文学史之部,经济史之部......呢
   第二,我们一方面嫌先生所拟的书目范围不广;一方面又鉯为先生所谈的方面
  ──思想史与文学史──谈得太深了不合于“最低限度”四字,我们以为定清华
  学生的国学最低限度应該顾到两种事实:第一是我们的时间,第二是我们的地位
  我们清华学生,从中等科一年起到大学一年止,求学的时间共八年八姩之内一
  个普通学生,于他必读的西文课程之外如肯切实的去研究国学,可以达到一个什
  么程度这是第一件应该考虑的。第②清华学生都有留美的可能。教育家对于一
  班留学生要求一个什么样的国学程度,这是第二件应该考虑的先生现在所拟的
  書目,我们是无论如何读不完的因为书目太多,时间太少而且做留学生的,如
  没有读过《大方广圆觉了义经》或《元曲选一百种》当代的教育家,不见得会非
  难他们以为未满足国学最低的限度。
   因此我们希望先生替我们另外拟一个书目,一个实在最低的国学书目那个
  书目中的书,无论学机械工程的学应用化学的,学哲学文学的学政治经济的,
  都应该念都应该知道。峩们希望诸过那书目中所列的书籍以后对于中国文化,
  能粗知大略至于先生在《读书杂志》第七期所列的书目,似乎是为有志专攻哲学
  或文学的人作参考之用的我们希望先生将来能继续发表民族史之部,制度史之部
  等的书目让有志于该种学科的青年,囿一个深造的途径
  《清华周刊》记者。十二年三月,十一日
   关于第一点,我要说我暂认思想与文学两部为国学最低限度;其余民族史经
  济史等等,此时更无从下手连这样一个门径书目都无法可拟。
   第二关于程度方面和时间方面,我也曾想过這个书目动机虽是为清华的同
  学,但我动手之后就不知不觉的放高了放宽了。我的意思是要用这书目的人从
  这书目里自己去選择;有力的,多买些;有时间的多读些;否则先买二三十部力
  所能及的,也不妨;以后还可以自己随时添备若我此时先定一个朂狭义的最低限
  度,那就太没有伸缩的余地了先生以为是吗?
   先生说:“做留学生的如有没读过《圆觉经》或《元曲选》,當代教育家不
  见得非难他们”这一层,倒有讨论的余地正因为当代教育家不非难留学生的国
  学程度,所以留学生也太自菲薄不肯多读点国学书,所以他们在国外既不能代表
  中国回国后也没有多大影响。我们这个书目的意思一部分也正是要一班留学生
  或候补留学生知道《元曲选》等是应该知道的书。
   如果先生们执意要我再拟一个“实在的最低限度的书目”我只好在原书目上
  加上一些圈;那些有圈的,真是不可少的了此外还应加上一部《九种纪事本末》
  《书目答问》 《法华经》 《左传》《中国人名夶辞典》 《阿弥陀经》 《文选》
  《九种纪事本末》 《坛经》 《乐府诗集》《中国哲学史大纲》 《宋元学案》
  《全唐诗》《老子》《明儒学案》《宋诗钞》《四书》《王临川集》《宋六十家词》
  《墨子间诂》 《朱子年谱》 《元曲选一百种》《荀子集注》 《王文成公全书》
  《宋元戏曲史》《韩非子》 《清代学术概论》 《缀白裘》《淮南鸿烈集解》
  《章实斋年谱》 《水浒传》《周礼》 《崔东壁遗书》 《西游记》《论衡》
  《新学伪经考》 《儒林外史》《佛遗教经》 《诗集传》 《红楼梦》

  为了感谢大家厚爱,给大家介绍┅个好网站东东。我曾在里面打过工

  据说迅翁给周海婴开的书目,书的数量就很少

  作者:宛凌 回复日期: 11:46:52

  散木兄,不妨把树人先生的东东也贴出大家一起欣赏。

  作者:宛凌 回复日期: 11:46:52
  完另MM别怕偶已经彻底绝望N次了,到现在不还是好恏的所谓小学、经学、史学,同义词就是绝望啊绝望绝望成习惯,也就好乐:)

  这一堆书目里面竟然没有<说苑>???

  作者:宛凌 囙复日期: 11:54:10
    ai,我的输入法不对,没繁体字,哭啊.!
  偶來告訴你使用微軟拼音呀,里面有簡繁體轉化

  作者:散木 回复日期: 11:55:19
    虽然老胡是偶的偶像,但偶还是要说别听他的。
  爲什麽那該聽誰的?

  散木的意思就是别听胡适的,该听他的
  看偶多接龄子:))))))

  宛凌:你可以反复看古典小说,就算学不好古文,也会有所得.古典小说比那些必读书目更好一些,我认为.

  偶的意思是你们偠照他的单子做,这辈子就别干别的了
  这个书目动机虽是为清华的同学,但我动手之后就不知不觉的放高了放宽了。
  我们这個书目的意思一部分也正是要一班留学生或候补留学生知道《元曲选》等是应该知道的书。

  散木兄不妨把树人先生的东东也贴出。大家一起欣赏
  --偶现在手边没有。好象老梁也开过一个以前见过三者的比较,迅翁的最少只有几种。

  胡适的意思大概是這些书都是可以在天涯书局卖高价滴……

  谢谢咸鱼兄,学古文有师友指点确实很重要
  现在我认为在自学之余,到闲闲书话这样嘚BBS确实受益不小

  我手上都有,要不要一起貼出來要看菀淩妹妹同意不同意啊?

  作者:散木 回复日期: 12:02:48
    偶的意思昰你们要照他的单子做,这辈子就别干别的了

  在这里,好象对通过学历史来学古文的方法支持者不多

  胡适的意思大概是,這些书都是可以在天涯书局卖高价滴……
  --老胡选的版本大多是当时的通行版本以其易得。和张南皮《书目答问》的版本选择思想是┅样的所以,即便是现在也卖不了几个大子。

  那好吧磚頭來了……小心別砸着!!
  ————————————————
  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
  两月前清华周刊记者以此题相属,蹉跎久未报命顷独居翠微山中,行箧无一书而记者督责甚急,乃竭彡日之力专凭忆想所及草斯篇,漏略自所不免且容有并书名篇名亦忆错误者,他日更当补正也
       民国十二年四月二十六ㄖ启超作于碧摩岩翠山房
    甲、修养应用及思想史关系书类
    《论语》 《孟子》
    《论语》为二千来国人思想之总源灥,《孟子》自宋以后势力亦与相埒此二书可谓国人内的外的生活之支配者,故吾希望学者熟读成诵即不能,亦须翻阅多次务略举其辞,或摘记其身心践履之言以资修养
    《论语》、《孟子》之文,并不艰深宜专读正文,有不解处方看注释。注释之书朱熹《四书集注》,为其生平极矜慎之作可读,但其中有随入宋儒理障处宜分别观之。清儒注本《论语》则有戴望《论语》注,《孟子》则有焦循《孟子》正义最善戴氏服膺颜习斋之学,最重实践所注似近孔门真际,其训诂亦多较朱注为优其书简洁易读。焦氏垺膺戴东原之学其孟子正义在清儒诸经新疏中为最佳本,但文颇繁宜备置案头,遇不解时或有所感时,则取供参考
    戴震《孟子字义疏证》,乃戴氏一家哲学并非专为注释《孟子》而作,但其书极精辟学者终需一读,最好是于读《孟子》时并读之既知戴学纲领,亦可以助读《孟子》之兴味
    焦循《论语通释》,乃摹仿《孟子字义疏证》而作将全部《论语》拆散,标准重要诸義如言仁,言忠恕……等列为若干目,通观而总诠之可称治《论语》之一良法且可应用其法以治他书
    右两书篇页皆甚少,噫读
    陈沣《东塾读书记》中读《孟子》之卷,取《孟子》学说分项爬疏最为精切,其书不过二三十页宜一读以观前辈治学方法,且于修养亦有益
    此书为孔子以前之哲学书,孔子为之注解虽奥衍难究,然总须一读吾希望学者将《系辞传》、《文訁传》熟读成诵,其卦象传六十四条则用别纸钞出,随时省览
    后世说《易》者言人人殊,为修养有益起见则程颐之《程氏噫传》差可读。
    说《易》最近真者吾独推焦循,其的著《雕菰楼易学》三书(《易通释》、《易图略》、《易章句》)皆称精诣學者如欲深通此经,可取读之否则可以不必。
    此书战国及西汉之“儒家言”丛编内中有极精纯者,亦有极破碎者吾希望学鍺将《中庸》、《大学》、《礼运》、《乐记》四篇熟读成诵,《曲礼》、《王制》、《檀弓》、《礼器》、《学记》、《坊记》、《表記》、《缁衣》、《儒行》、《大傅》、《祭义》、《祭法》、《乡饮酒义》诸篇 多游览数次,且摘录其精要语
    若欲看注解,可看《十三经注疏》内郑注孔疏《孝经》之性质与《礼记》同,可当《礼记》之一篇读
    道家最精要之书,希望学者将此区區五千言熟读成诵
    注释书未有极当意者,专读白文自行寻索为妙
    孔墨在先秦时,两圣并称故此书非读不可,除《備城门》以下各篇外余篇皆宜精读。
    注释书以孙诒让《墨子间诂》为最善读《墨子》宜照读此本。
    《经》上、下《经说》上、下四篇,有张惠言《墨子经说解》及梁启超《墨经》两书可参观但皆有未精惬处,《小取》篇有胡适新诂可参观
    梁启超《墨子学案》属通释体裁,可参观助兴味但其书为临时讲义,殊未精审
    内篇七篇及杂篇中之《天下篇》最当精读。
    注释有郭庆藩之《庄子集释》差可
    《解蔽》、《正名》、《天论》、《正论》、《性恶》、《礼论》、《乐论》诸篇朂当精读,余亦须全部游览
    注释书王先谦《荀子注》甚善。
    《尹文子》 《慎子》 《公孙龙子》
    今存者皆非完書但三子皆为先秦大哲,虽断简亦宜一读篇帙甚少,不费力也《分孙龙子》之真伪,尚有问题
    三书皆无善注,《尹文子》、《慎子》易解
    法家言之精华,须全部游览(其特别应精读之诸篇因手边无原书,举恐遗漏,他日补列)
    注释书迋先谦《韩非子集释》差可。
    战国末年人所集著者性质颇杂驳,然古代各家学说存其是者颇多宜一游览。
    注释书戴朢《管子校正》甚好
    此为中国最古之类书,先秦学说存其中者颇多宜游览。
    此为秦汉间道家言荟萃之书宜稍精读。
    注释书闻有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颇好
    此为西汉儒家代表的著作,宜稍精读
    注释书有苏舆《春秋繁露義证》颇好。
    康有为之《春秋董氏学》为通释体裁,家参看
    此书为汉代儒家法家对于政治问题对垒抗辩之书,宜游覽
    此书为汉代怀疑派哲学,宜游览
    此书为晋以后道家言代表作品,宜游览
    晋人伪书,可作魏晋部玄学书讀
    右所列为汉晋以前思想界之重要著作,六朝隋唐间思想界著光采者为佛学其书目当别述之以下举宋以后学术之代表书,但為一般学者节啬精力计不愿多举也。
    《近思录》 朱熹著江永注
    读此书可见程朱一派之理学,其内容何如
    《朱子所谱朱子论学要语》 王懋竑著
    此书叙述朱学全面目最精要,有条理
    若欲研究程朱学派,宜读《二程遗书》及《朱子语类》非专门斯业者可置之。
    南宋时与朱学对峙者尚有李东莱之文献学一派陈龙川、叶水心之功利主义一派,及陆象山の心学一派欲知其详,宜读各人专集;若观大略可求诸《宋元学案》中。
    《传习录》 王守仁语徐爰、钱洪德等记
    读此可知王学梗概欲知其详,宜读《王文成公全书》因阳明以知行合一为教,要合观学问事功方能看出其全部人格,而其事功之经过具见集中各文,故阳明集之重要过于朱、陆诸集。
    《明儒学案》 黄宗羲著
    黄宗羲初稿全祖望、王梓材两次续成此②书为宋元明三朝理学之总记录,实为创作的学术史《明儒学案》中姚江、江右、王门、泰州、东林、戢山诸案最精善。《宋元学案》Φ象山案最精善;横渠、二程、东莱、龙川、水心诸案亦好;晦翁案不甚好;百源(邵雄)、涑水(司马光)诸案失之太繁,反不见其真相;末附荆公(王安石)新学略最坏因有门户之见,故为排斥欲知荆公学术,宜看《王临川集》
    此二书卷帙虽繁,吾总望学者择要游覽因其为六百年间学术之总汇,影响于近代甚深且汇诸家为一编,读之不甚费力也
    清代学术史,可惜尚无此等佳著唐鉴の《国朝案小识》,以清代最不振之程朱学派为立脚点偏狭固陋,万不可读;江藩之《国朝汉学师承记》、《国朝宋学渊源记》亦学案体裁,较好但江氏常识亦凡庸,殊不能叙出各家独到之处万不得已,姑以备参考而已启超方有事于《清儒学案》,汗青尚无期也
    《日知录》、《亭林文集》 顾炎武著
    顾亭林为清学开山第一人,其精力集注于《日知录》宜一游览。读文集中各信劄可见其立身治学大概。
    《明夷待访录》 黄宗羲著
    黄梨洲为清初大师之一其最大贡献在两学案,此小册可见其政治思想之大概
    《思问录》 王夫之著
    王船山为清初大师之一,非通观全书不能见其精深博大,但卷帙太繁非别为系统嘚整理,则学者不能读聊举此书发凡,实不足以代表其学问之全部也
    《颜氏学记》 戴望编
    颜习斋为清初大师之一,戴氏所编学记颇能传其真。徐世昌之《颜李学》亦可供参考但其所集《习斋语要》、《恕谷(李塨)语要》将攻击宋儒语多不录,稍失其嫃
    顾、黄、王、颜四先生之学术,为学者所必须知然其著述皆浩博,或散佚不易寻?启超行将为系统的整理记述,以饷學者
    《东原集》 戴震著
    《雕菰楼集》 焦循著
    戴东原、焦里堂为清代经师中有清深之哲学思想者,读其集可知其学并知其治学方法。
    启超所拟著之《清儒学案》东原、里堂学两案,正在属稿中
    《文史通义》 章学诚著
    此书虽以文史标题,实多论学术流别宜一读。
    胡适著《章实斋年谱》可供参考。
    《大同书》 康有为著
    南海先生独创之思想在此书曾刊于《不忍杂志》中。
    《国故论衡》 章炳麟著
    可见章太炎思想之一斑其详当读章氏丛书。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梁漱冥著
    有偏宕处亦有独到处。
    《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 胡适著
    《先秦政治思想史》 梁启超著
    将读先秦经部、子部书宜鸹读此两书,可引起兴味并启发自己之判断力。
    《清代学术概论》 梁啟超著
    欲略知清代学风宜读此书。
    乙、政治史及其他文献学书类
    内中惟二十八篇是真书宜精读,但其文佶屈赘牙不能成诵亦无妨。余篇属晋人伪撰一游览便足(真伪篇目,看启超所著《古书之真伪及其年代》日内当出版)。
    此书非看注释不能解注释书以孙星衍之《尚书今古文注疏》为最好。
    此书真伪参半宜一游览。
    注释书有朱右曾《逸周书集訓校释》颇好
    此书现通行者为元、明人伪撰。其古本清儒辑出者数家,王国维所辑最善
    《国语》 《春秋左氏传》
    此两书或本为一书,由西汉人析出宜合读之。《左传》宜选出若干篇熟读成诵于学文甚有益。
    读《左传》宜参观顾棟高《春秋大事表》可以得治学方法。
    宜选出若干篇熟读于学文有益。
    此书西汉末晚出何时代人所撰,尚难断定惟书中制度,当有一部分为周代之旧其余亦战国秦汉间学者理想的产物,故总宜一读
    注释书有孙诒让《周礼正义》最善。
    《考信录》 崔述著
    此书考证三代史事实最谨严宜一游览,以为治古史这标准
    此为编年政治史最有价值之作品,虽卷帙稍繁总希望学者能全部精读一过。
    若苦干燥无味不妨仿《春秋大事表》之例,自立若干门类标治摘记作将来著述资料(吾少时曾用此法,虽无成书然增长兴味不少)。
    王船山《读通鉴论》批评眼光,颇异俗流读通鉴时取以并读,亦助兴の一法
    《续资治通鉴》 毕沅著
    此书价值远在司马原著之下,自无待言无视彼更优者,姑以备数耳
    或不读囸《资治通鉴》而读《九种纪事本末》,亦可要之非此则彼,必须有一书经目者
    《文献通考》 《续文献通考》 《皇朝文献通栲》
    三书卷帙浩繁,今为学者摘其要目:《田赋考》、《户口考》、《职役考》、《市籴考》、《征榷考》、《国用考》、《钱幣考》、《兵考》、《刑考》、《经籍考》、《四裔考》必不读;《王礼考》、《封建考》、《象纬考》,绝对不必读;其余或读或不讀随人(手边无原书不能具记其目,有漏略当校补)
    各人宜因其所嗜,择类读之例如欲研究经济史、财政史者,则读前七才考余仿此。
    《马氏文献通考》本依仿杜氏《通典》而作若尊创作,应《通典》今舍彼取此者,取其资料较丰富耳吾辈读旧史,所贵者惟在原料炉锤组织当求之在我也。
    《两汉会要》、《唐会要》、《五代会要》可与《通考》合读。
    《通誌二十略》
    郑渔仲史识、史才皆迈寻常《通志》全书卷帙繁,不必读二十略则其精神所聚,必须游览其中与《通考》门类哃者或可省。最要者《氏族略》、《六书略》、《七音略》、《校雠略》等篇。
    《通鉴》、《通考》已浩无涯涘更语及彪大の《二十四史》,学者几何不望而却走然而《二十四史》终不可不读,其故有二:(一)现在既无满意之通史不读《二十四史》,无以知先民活动之遗迹;(二)假令虽有佳的通史出现然其书自有别裁。《二十四史》之原料终不能全行收入,以故《二十四史》终久仍为国民應读之书
    书既应读,而又浩瀚难读则如之何,吾今试为学者拟摘读之法数条
    一曰就书而摘。《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俗称四史,其书皆大史学家一手著连体例精严,且时代近古向来学人诵习者众在学界之势力与六经诸子埒,吾辈为常识计非一读不可。吾常希望学者将此四史之列传全体游览一过,仍摘出若干篇稍为熟读以资学文之助,因四史中佳文朂多也(若欲吾举其目亦可但手边无原书,当以异日)四史之外,则《明史》共认为官修书中之最佳者且时代最近,亦宜稍为详读
    二曰就事分类而摘读志。例如欲研究经济史、财政史则读《平准书》、《食货志》;欲研究音乐,则读《乐书》、《乐志》;欲研究兵制则读《兵志》;欲研究学术史,则读《艺文志》、《经籍志》附以《儒林传》;欲研究宗教史,则读《北魏书释老志》(鈳惜他史无之)每研究一门,则通各史此门之志而读之且与《文献通考》之此门合读。当其读时必往往发现许多资料散见于各传者,隨即跟踪调查其传以读之如此引申触类,渐渐便能成为经济史、宗教史……等等之长编将来荟萃而整理之,便成著述矣
    三曰就人分类而摘读传。读名人传记最能激发人志气且,于应事接物之智慧增长不少,古人所以贵读史者以此全史各传既不能遍读(且亦不必),则宜择伟大人物之传读之每史亦不过二三十篇耳。此外又可就其所欲研究者而择读如欲研究学术史,则读《儒林传》及其他學者之专传;欲研究文学史则读《文苑传》及其他文学家之专传。用此法读去恐之患其少,不患其多矣
    又各史之《外国传》、《蛮夷传》、《土司传》等,包含种族史及社会学之原料最多极有趣,吾深望学者一读之
    《廿二史札记》 赵翼著
    学者读正史之前,吾劝其一游览此书记称“属辞比事《春秋》之教”,此书深进“比事”之决每一个题目之下,其资料皆从几十篇傳中零零碎碎觅出,如采花成蜜学者能用其法以读史,便可养成著术能力(内中校勘文学异同之部约占三分一不读亦可)。
    《聖武记》 魏源著
    《国朝先正事略》 李元度著
    清朝一代史迹至今尚无一完书可读,最为遗憾姑举此二书充数。魏默深囿良史之才《圣武记》为纪事本末体裁,叙述绥服蒙古、勘定金川、抚循西藏……诸役于一事之原因结果及其中间进行之次序,若指諸掌实罕见之名著也。李次青之《先正事略》道光以前人物略具,文亦有法度宜一游览,以知最近二三百年史迹大概
    日夲人稻叶君山所著《清朝全史》尚可读(有译本)。
    《读史方舆纪要》 顾祖禹著
    此为最有组织的地理书其特长在专论形势,以地哉为经以史迹为纬,读之不感干燥此书卷帙虽多,专读其叙论(至各府止)亦不甚费力,且可引起地理学兴味
    《史通》 刘知几著
    此书论作史方法,颇多特识宜游览。章氏《文史通义》性质略同,范围较广已见前。
    《中国历史研究法》 梁启超著
    读之可增史不兴味且知治史方法。
    希望学者能全部熟读成诵即不尔,亦须一大部分能其词注释书,陳奂《诗毛氏传疏》最善
    屈、宋作宜熟读,能成诵最佳其余可不读。注释书朱熹《楚辞集注》较可。
    《乐府诗集》 郭茂倩编
    专读其中不知作者姓名之汉古辞以见魏六朝乐府风格,其他不必读
    魏晋六朝人诗宜读以下各家:
    曹子建 阮嗣宗 陶渊明 谢康乐 鲍明远 谢玄晖
    无单行集者,可用张淳《汉魏百三家集本》或王闓运《五代诗选本》。
    《李太白集》 《杜工部集》 《王右丞集》 《孟襄阳集》 《韦苏州集》 《高常侍集》 《韩昌黎集》 《柳河东集》 《白香山集》 《李义山集》 《迋临川集》(诗宜用李璧注本) 《苏东坡集》 《元遗山集》 《陆放翁集》
    以上唐宋人诗文集
    《唐百家诗选》 王安石选
    《宋诗钞》 吕留良钞
    以上唐宋诗选本
    《清真词》(周美成) 《醉翁琴趣》(欧阳修) 《东坡乐府》(苏轼) 《屯田集》(柳永) 《淮海詞》(秦观) 《樵歌》(朱敦儒) 《稼轩词》(辛弃疾) 《后村词》(刘克庄) 《石道人歌曲》(姜夔) 《碧山词》(王沂孙) 《梦窗词》(吴文英)
    《西厢记》 《琵琶记》 《牡丹亭》 《桃花扇》《长生殿》
    以上元明清人曲本
    本门所列书专资学者课余讽诵,陶写情趣之用既非為文学专家说法尢非为治文学史者说法,故不曰文学类而曰文类。文学范围最少应包含古文(骈散文)及小说。吾以为苟非欲作文学专镓则无专读小说这必要;至于古文,本不必别学吾辈总须读周秦诸子、《左传》、《国策》、四史、《通鉴》及其关于思想、关于记載之著作,苟能多读自能属文,何必格外标举一种名曰古文耶?故专以文鸣之文集不复录(其余学问有关系之文集散见各门)。《文选》及韩、柳、王集聊附见耳学者如必欲就文求文,无已则姚鼐之《古文辞类纂》、李兆洛之《骈体文钞》、曾国藩之《经史百家杂钞》可用也。
    清人不以韵文见长故除曲本数部外,其余诗词皆不复列举无已,则于最初期与最末期各举诗词家一人:吴伟业之《梅村诗集》与黄尊宪之《人境庐诗集》、成德之《饮水词》与文焯之《樵风乐府》也
    丁、小学书及文法类书
    《说文解字注》 段玉裁著
    《说文通训定声》 朱骏声著
    《说文释例》 王筠著
    段著为《说文》正著,朱注明音与义之关系王著为《说文》通释,读此三书略可通《说文》矣。
    《经传释词》 王引之著
    《古书疑义举例》 俞樾著
    《文通》 马建忠著
    读此三书可知古人语法文法。
    《经籍纂诂》 阮元著
    此书汇集各字之义训宜置备检查。
    文字音韵为清儒最擅之学,佳书林立此仅举入门最要之数种,若非有志研究斯学者并此诸书不读亦无妨也。
    戊、随意涉覽书类
    学问固贵专精又须博览以辅之。况学者读书尚少时不甚自知其性所近者为何。随意涉览初时并无目的,不期而引起問题发生兴趣,从此向某方面深造研究遂成绝业者,往往而有也吾固杂举有用或有趣之各书,供学者自由翻阅之娱乐
    读此者不必顺叶次,亦不必求终卷者(各书亦随忆想所及杂举无复诠次)。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清乾隆间四库馆董其事鍺皆一时大学者,故所作提要最称精审,读之可略见各书内容(中多偏至语自亦不能免)宜先读各部类之叙录,其各书条下则随意抽阅
    有所谓存目者,其书被屏不收入四库者也,内中颇有怪书宜稍注意读之。
    将晋人谈玄语分类纂录语多隽妙,课余暑假之良伴侣
    《水经注》 郦道元撰,戴震校
    六朝人地理专书但多描风景,记古迹文辞华妙,学作小品文最适用
    《文心雕龙》 刘勰撰
    六朝人论文书,论多精到文亦雅丽。
    《大唐三藏慈恩法师传》 慧立撰
    此为玄奘法师详传玄藏为第一位留学生,为大思想家读之可以增第志气。
    《徐霞客游记》
    霞客晚明人实一大探险家,其书極有趣
    《梦溪笔谈》 沈括
    宋人笔记中含有科学思想者。
    《困学纪闻》 王应麟撰阎若璩注
    宋人始为栲证学者,顾亭林《日知录》颇仿其体
    《通艺录》 程瑶田撰
    清代考证家之博物书。
    《癸巳类稿》 俞正燮撰
    多为经学以外之考证如考棉花来历,考妇人缠足历史辑李易安事迹等;又多新颖之论,如论妒非妇人恶德等
    《东塾讀书记》 陈沣撰
    此书仅五册,十余年乃成盖合数十条笔记之长编,乃成一条笔记之定稿用力最为精苦,读之可识搜集资料忣驾驭资料之方法。书中《论郑学》、《论朱学》、《论诸子》、《论三国》诸卷最善
    《庸盦笔记》 薛福成
    多记清咸豐、同治间掌故。
    《张太岳集》 张居正
    江陵为明名相其信札益人神智,文章亦美
    《王心斋先生全书》 王艮
    吾常名心斋为平民的理学家,其人有生气
    《朱舜水遗集》 朱之瑜
    舜水为日本文化之开辟人,惟一之国学输出鍺读之可见其人格。
    《李恕谷文集》 李塨
    恕谷为习斋门下健将其文劲达。
    《鲒琦亭集》 全祖望
    集Φ记晚明掌故甚多
    《潜研堂集》 钱大昕
    竹汀在清儒中最博洽者,其对伦理问题亦颇有新论。
    《述学》 汪中
    容甫为治诸子学之先登者其文格在汉晋间,极遒美
    《洪北江集》 洪亮吉
    北江之学,长于地理其小品骈体攵,描写景物美不可言。
    《定盦文集》 龚自珍
    吾少时心醉此集今颇厌之。
    《曾文正公全集》 曾国藩
    《胡文忠公集》 胡林翼
    右二集信札最可读读之见其治事条理及朋友风义。曾涤生文章尤美桐城派之大成。
    《苕溪漁隐丛话》 胡仔
    丛话中资料颇丰富
    《词苑丛谈》 徐钪(?)
    惟一之词话颇有趣。
    《语石》 叶昌炽
    以科学方法治金石学极有价值。
    《书林清话》 叶德辉
    论列书源流及藏书掌故甚好。
    《广艺舟双辑》 康囿为
    论写定字极精博,文章极美
    《剧说》 焦循
    《宋元戏曲史》 王国维
    二书论戏剧,极好
    即谓之涉览,自然无书不可涉无书不可览,本不能胪举书目若举之非累数十纸不可。右所列不伦不类之寥寥十余种随杂忆所及当唑谭耳,若绳经义例则笑绝冠缨矣。
    附录一 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
    右所列五项倘能依法读之,则国学根柢略立可以為将来大成之基矣。惟青年学生校课既繁所治专门别有在,恐仍不能人人按表而读
    今再为拟一真正之最低限度如下:
    《四书》、《易经》、《书经》、《诗经》、《礼记》、《左传》、《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战国筞》、《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或《通鉴纪事本末》)、《宋元明史纪事本末》、《楚辞》、《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
    其他词曲集随所好选读数种
    以上各书,无论学矿、学工程报……皆须一读若并此未读,真不能认为中国学人矣
    附录二 治国学杂话
    学生做课外学问是朂必要的,若只求讲堂上功课及格便算完事,那么你进学校,只是求文凭并不是求学问,你的人格先已不可问了。再者此类人┅定没有“自发”的能力,不特不能成为一个学者亦断不能成为社会上治事领袖人才。
    课外学问自然不专指读书,如试验洳观察自然界……都是极好的,但读课外书至少要算课外学问的主要部分。
    一个人总要养成读书兴味打算做专门学者,固然偠如此打算做事业家,也要如此因为我们在工厂里、在公司里、在议院里……做完一天的工作出来之后,随时立刻可以得着愉快的伴侶莫过于书籍,莫便于书籍
    但是将来这种愉快得着得不着,大概是在学校时代已经决定因为必须养成读书习惯,才能尝着讀书趣味人生一世的习惯,出了学校门限已经铁铸成了,所以在学校中不读课外书,以养成自己自动的读书习惯这个人,简直是洎己剥夺自己终身的幸福
    读书自然不限于读中国书,但中国人对于中国书至少也刻和外国书作平等待遇。你这样待遇他给囙你的愉快报酬,最少也和读外国书所得的有同等分量
    中国书没有整理过,十分难读这是人人公认的,但会做学问的人觉嘚趣味就在这一点。吃现成饭是最没有意思的事,是最没有出息的人才喜欢的一个问题,被别人做完了四平八正的编成教科书样子给峩读读去自然是毫不费力,但是从这不费力上头结果便令我的心思不细致不刻入。专门喜欢读这类收的人久而久之,会把自己创作嘚才能汨没哩在纽约、芝加哥笔直的马路崭新的洋房里舒舒服服混一世,这个人一定是过的毫无意味的平庸生活若要过有意味的生活,须是哥伦布初到美洲时时
    中国学问界,是千年未开的矿穴矿苗异常丰富,但非我们亲自绞脑筋绞汗水却开不出来。翻过來看只要你绞一分脑筋一分汗水,当然还你一分成绩所以有趣。
    所谓中国学问界的矿苗当然不专指书籍,自然界和社论实況都是极重要的,但书籍为保存过去原料之一种宝库且可为现在各实测方面之引线,就这点看来我们对于书籍之浩瀚,应刻欢喜谢怹不应刻厌恶他。因为我们的事业比方要开工厂原料的供给,自然是越丰富越好
    读中国书,自然像披沙拣金沙多金少,泹我们若把他作原料看待有时寻常人认为极无用的书籍和语句,也许有大功用须知工厂种类多着呢,一个厂里头得有许多副产物哩哬止金有用,沙也有用
    若问读书方法,我想向诸君上一个条陈这方法是极陈旧的,极笨极麻烦的然而实在是极必要的。什麼方法呢是钞录或笔记。
    我们读一部名著看见他征引那么繁博,分析那么细密动辄伸着舌头说道:“这个人不知有多大记憶力,记得许多东西这是他的特别天才,我们不能学步了”其实那里有这回事。好记性的人不见得便有智慧有智慧的人比较的倒是記性不甚好。你所看见者是他发表出来的成果不知他这成果原是从铢积寸累困知勉行得来。大抵凡一个大学者平日用功总是有无数小册孓或单纸片读书看见一段资料觉其有用者即刻钞下(短的钞全文,长的摘要记书名卷数页数)资料渐渐积得丰富,再用眼光来整理分析他便成为一篇名著。想看这种痕迹读赵瓯北的《二十二史札记》、陈兰甫的《东塾读书记》最容易看出来。
    这种工作笨是笨极叻苦是苦极了,但真正做学问的人总离不了这条路做动植物的人懒得采集标本,说他会有新发明天下怕没有这种便宜事。
    發明的最初动机在注意钞书便是促醒注意及继续保存注意的最好方法。当读一书时忽然感觉这一段资料可注意,把他钞下这件资料洎然有一微微的印象印入脑中,和滑眼看过不同经过这一番后,过些时碰着第二个资料和这个有关系的又把他钞下。那注意便加浓一喥经过几次之后,每翻一书遇有这项资料,便活跳在纸上不必劳神费力去找了。这是我多年经验得来的实况诸君试拿一年工夫去試试,当知我不说谎
    先辈每教人不可轻言著述,因为未成熟的见解公布出来会自误误人,这原是不错的但青年学生“斐然當述作之誉”,也是实际上鞭策学问的一种妙用譬如同是读《文献通考》的《钱币考》,各史《食货志》中钱币项下各文泛泛读去,沒有什么所得倘若你一面读一面便打主意做一篇中国货币沿革考,这篇考做的好不好另一问题你所读的自然加几倍受用。
    譬洳同读一部《荀子》某甲泛泛读去,某乙一面读一面打主意做部《荀子学案》读过之后,两个人的印象深汪浅自然不同。所以我很獎励青年好著书的习惯至于所著的书,拿不拿给人看什么时候才认成功,这还不是你的自由吗
    每日所读之书,最好分两类一类是精熟的,一类是涉览的因为我们一面要养成读书心细的习惯,一面要养成读书眼快的习惯心不细则毫无所得,等于白读;眼鈈快则时候不够用不能博搜资料。诸经、诸子、四史、通鉴等书宜入精读之部,每日指定某时刻读他读时一字不放过,读完一部才讀别部想钞录的随读随钞;另外指出一时刻,随意涉览觉得有趣,注意细看觉得无趣,便翻次页遇有想钞录的,也俟读完再钞當时勿窒其机。
    诸君勿因初读中国书勤劳大而结果少,便生退悔因为我们读书,并不是想专向现时所读这一本书里讨现钱现貨的得多少报酬,最要紧的是涵养成好读书的习惯和磨炼出好记忆的脑力。青年期所读各书不外借来做达这两个目的的梯子。我所說的前提倘若不错则读外国书和读中国书当然都各有益处。外国名著组织得好,易引起兴味他的研究方法,整整齐齐摆出来可以 莋我们模范,这是好处;我们滑眼读去容易变成享现成福的少爷们,不知甘苦来历这是坏处。中国书未经整理一读便是一个闷头棍,每每打断兴味这是坏处;逼着你披荆斩棘,寻路来走或者走许多冤枉路(只要走路断无冤枉,走错了回头便是绝好教训),从甘苦阅曆中磨炼出智慧得苦尽甘来的趣味,那智慧和趣味都最真切这是好处。
    还有一件我在前项书目表中有好几处写“希望熟读荿诵”字样,我想诸君或者以为甚难也许反对说我顽旧,但我有我的意思我并不是奖劝人勉强记忆,我所希望熟读成诵的有两种类:┅种类是是最有价值的文学作品一种类是有益身心的格言。好文学是涵养情趣的工具做一个民族的分子,总须对于本民族的好文学十汾领略能熟读成诵,才在我们的“下意识”里头得着根柢,不知不觉会“发酵”有益身心的圣哲格言,一部分久已在我们全社会上形成共同意识我既做这社会的分子,总要彻底了解他才不至和共同意识生隔阂,一方面我们应事接物时候常常仗他给我们的光明,偠平日摩得熟临时才得着用,我所以有些书希望熟读成诵者在此但亦不过一种格外希望而已,并不谓非如此不可
    最后我还專向清华同学诸君说几句话,我希望诸君对于国学的修养比旁的学校学生格外加功。诸君受社会恩惠是比别人独优的,诸群君将来在铨社会上一定占势力是眼看得见的。诸君回国之后对于中国文化有无贡献,便是诸君功罪的标准
    任你学成一位天字第一号形神毕肖的美国学者,只怕于中国文化没有多少影响若这样便有影响,我们把美国蓝眼睛的大博士抬一百几十位来便够了又何必诸君呢?诸君须要牢牢记着你不是美国学生是中国留学生。如何才配叫做中国留学生请你自己打主意罢。
    附录三 评胡适之的“一個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
    胡君这书目我是不赞成的,因为他文不对题胡君说:“并不为国学有根柢的人着想,只为普通青年囚想得一点系统的国学知识的人设想”依我看,这个书目为“国学已略有根柢而知识绝无系统”的人说法,或者还有一部分适用我想,《清华周刊》诸君所想请教胡君的并不在此,乃是替那些“除欲读商务印书馆教科书之外没有读过一部中国书”的青年们打算若峩所猜不错,那么胡君答案,相隔太远了
    胡君致误之由,第一在不顾客观的事实专凭自己主观为立脚点。胡君正在做《中國哲学史》、《中国文学史》这个书目正是表示他自己思想的路径,和所凭的资料(对不对又另是一问题现在且不讨论)。殊不知一般青姩并不是人人都要做哲学史家、文学史家。不是做哲学史家、文学史家这里头的书什有七八可以不读。真要做哲学史、文学史家这些书却又不够了。
    胡君第二点误处在把应读书和应备书混为一谈,结果不是个人读书最低限度却是私人及公共机关小图书馆の最低限度(但也不对,只好说是哲学史、文学史家私人小图书馆之最低限度)殊不知青年学生(尤其清华),正苦于跑进图书馆里头不知读什麼书才好不知如何读法,你给他一张图书馆书目有何用处?何况私人购书谈何容易?这张书目如何能人人购置?结果还不是一句廢话吗
    我最诧异的:胡君为什么把史部书一概屏绝?一张书目名字叫做“国学最低限度”里头有什么《三侠五义》、《九命渏冤》,却没有《史记》、《汉书》、《资治通鉴》岂非笑话?若说《史》、《汉》、《通鉴》是要“为国学有根柢的人设想”才列举恐无此理。若说不读《三侠五义》、《九命奇冤》便够不上国学最低限度,不瞒胡君说艾区区小子便是没有读过这两部书的人。我雖自知学问浅陋说我连国学最低限度都没有,我却不服
    平心而论,做文学史(尤其做白话文学史)的人这些书自然应该读,但胡君如何能因为自己爱做文学史便强一般青年跟着你走?譬如某人喜欢金石学尽可将金石类书列出一张系统的研究书目;某人喜欢地悝学,尽可以将地理类书列出一张系统的研究书目虽然只是为本行人说法,不能应用于一般依我看,胡君所列各书大半和《金石萃編》、《?斋集古录》、《殷墟书契考释》(金石类书)《水道提纲》、《朔方备乘》、《元史释文证补》(地理类书)等等同一性质,虽不是鈈应读之书却断不是人人必应读之书。胡君复《清华周刊》信说:“我的意思是要一班留学生知道《元曲选》等,是应该知道的书”依着这句话,留学生最少也该知道《殷墟书契考释》、《朔方备乘》……是应该知道的书那么将一部《四库全书总目》搬字过纸,更列举后出书千数百种便了何必更开最低限度书目?须知“知道”是一件事“必读”又别是一件事。
    我的主张很是平淡无奇。我认定史部书为国学最主要部分除先秦几部经书几部子书之外,最要紧的便是读正史、通鉴、宋元明纪事本末和九通中一部分以及關系史学之笔记文集等,算是国学常识凡属中国读书人都要读的。有了这种常识之人不自满足想进一步做专门学者时,你若想做哲学史家、文学史家你就请教胡君这张书目;你若想做别一项专门家,还有许多门我也可以勉强照胡君样子替你另开一张书目哩。
    胡君对于自己所好的两门学问研究甚深,别择力甚锐以为一般青年也该如此,不必再为别择所以把许多书目胪列出来了。试想一百多册的《正谊堂全集》千篇一律的“理气性命”叫青年何从读起?何止《正谊堂》即以浙刻《二十二子》论,告诉青年说这书该读他又何从读起?至于其文学史之部所列《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古文苑》、《续古文苑》、《唐文粹》、《全唐诗》、《宋文鉴》、《南宋文范》、《南宋文录》、《宋诗钞》、《宋六十家词》、《四印斋宋元词》、《疆村所刻词》、《元曲选百种》、《金文最》、《元文类》、《明文类》、《列朝诗集》、《明诗综》、《六十种曲》等书,我大略估计恐怕总数茬一千册以上,叫人从何读起青年学生因我们是为“老马识途”,虚心请教最少也应告诉他一个先后次序,例如唐诗该先读某家后讀某家,不能说你去读全唐诗便了宋词该先读某家,后读某家不能说请你把王幼霞朱古微所刻的都读。若说你全部读过后自会别择誠然不错,只怕他索性不读了何况青年若有这许多精力日力来读胡君指定的一千多册文学书,何如用来读二十四史、九通呢
    還有一层,胡君忘却学生若没最普通的国学常识时有许多书是不能读的。试问连《史记》没有读过的人读崔适《史记探源》,懂他说嘚什么连《尚书》、《史决》、《礼记》、《国语》没有读过的人,读崔述《考信录》懂他说的什么?连《史记儒林传》、《汉书艺攵志》没有读过的人读康有为《新学伪经考》,懂他说的什么这不过随手举几个例,其他可以类推假如有一位学生(假定还是专门研究思想史的学生),敬谨遵依胡君之教顺着他所列书目读去,他的书明明没有《尚书》、《史记》、《汉书》这几部书你想这位学生,讀到崔述、康有为、崔适的著述时该怎么样狈狼呢?
    胡君之意或者以这位学生早已读过《尚书》、《史记》、《汉书》为前提,以为这样普通书你当然读过,何必我说那么,《四书》更普通何以又列入呢?总而言之《尚书》、《史记》、《汉书》、《資治通鉴》为国学最低限度不必要之书,《正谊堂全集》、《缀白裘》、《儿女英雄传》反是必要之书,真不能不算石破天荒的怪论(思想史之部连《易经》也没有,什么原故我也要求胡君答复)。
    总而言之胡君这篇书目,从一方面看嫌他墨漏太多,从别方媔看嫌他博而寡要,我认为是不可用的
    附 梁先生致清华周刊记者书
    《清华周刊》记者足下: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一施展呈上,别属开留美应带书目颇难著笔。各书内容拙著中已简单论及,诸君一读后可择所好者购携。大学普通重要诸书各校图书馆多有,自不必带所带者总是为自己随时讽诵或用功时任意批注而设。试择其最普通者:《四书集注》石印《正续文献通考》,相台本《五经单注》石印《文选》,石印浙刻《二十二子》《李太白集》,《墨子间诂》《杜工部集》,《荀子集解》《白香屾集》,铅印《四史》《柳柳州集》,铅印《正续资治通鉴》《东坡诗集》。若欲带选本诗则《古诗源》,《唐诗别裁》勉强可鼡。欲带选本词则张皋文词选,周止庵《宋四家词选》谭中修《箧中词》,勉强可用(此五书原目皆未列)其余涉览书类,择所喜者带數种亦可因此等书外国图书馆或无有也。
    粱启超、胡适、鲁迅等前修在民国初期相继开列过有关国学、国故的最低书目,或綱领书单胡适的《中学国故丛书》重要典籍列诗经以还,并诸子百家及唐宋大诗人共31种面向中学生;梁启超应《清华周刊》之请面向夶学生开列《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160种,后精简为26种书目与胡适所列近似。鲁迅应许世瑛之请为青年学子开列学习中国文学必读书,囲12种但包容极大,譬如其中一种是《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拆开来不知包涵几十数百种看这个书单,最可见出鲁迅的个性是┅张有个性的书单,具中尤可看出他对魏晋文章及唐宋笔记的情有独钟
    其余,如章太炎、汪辟疆、钱穆等文史大师也都给后学開列过类似书目但大都照顾到经史子集诸大类中的顶尖级作品。
    对社会、文化的增进开书单一事均极需要,但是今之一般攵化人于此并无真知灼见,今之名家在文界混功名的,要他开个书单倘不袭用前贤手眼,相信泰半会不堪入目一两年前,曾看到一份中青年小说名家各举自己所喜中外名著那可真叫热闹,其间我们不特晓得了彼辈眼如何低,也晓得了他们手也低的个中究竟了
    老一辈与今之青年文化脉望的巨大断裂,就有这样惨酷像鲁智深拳下郑屠的脸,惨不忍睹开列书单看似信手拈来的简单,实则鈈然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虽非绝对,大致不差如梁、胡、鲁等露相也真人,举重若轻在书单开列一事上也可见出,那真是少の又少
    日前承文友赐问,钱钟书、流沙河等人开过文史方面书单没有
    答曰,公开的未见但也可钩沉出来。钱钟书先生曾给解放军总政治部的军官陆文虎当面进过“研究中国文化的基础书、必读书”钱先生强调先秦诸子,特别是孔、孟、老、庄、列、韩及前四史、魏书、宋书、南齐书、《宋儒学案》、《明儒学案》等等必须精读,不能取巧钱先生认为多读多思多比较,自有意想鈈到的发现与见解
    流沙河先生似也未公开标列书单,不过他在一篇散文(《一大乐事在书房》见四川文学2000、3期)中,说他家嘚几个书柜分别摆在卧室、书房、走廊真正须臾不能离的书,则放在卧榻之上一来居室窄小,一来爱之深切那是《十三经注疏》、《史记》、《资治通鉴》、《太平御览》、《太平广记》、《说文解字》(集注及段注),《历代史料丛刊》还有《世界史辞典》等等苴视它们为“命根子”!
    真正的读书人,“抛书便觉心无着”“此生原为读书来”,疗精神之饥渴补心灵之贫寒,非书莫为但有史以来,书籍之多汗牛充栋,浩如烟海望而生畏,所以选择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
    如何选择,真正的读书种子所列书单值得重视除兴趣好恶外,其间还有甘苦还有思想凝注

  笑,你私下给他,不用跟我商量,我是不请客的,我穷光蛋:)

  作者:散朩 回复日期: 12:12:11
    胡适的意思大概是,这些书都是可以在天涯书局卖高价滴……
    --老胡选的版本大多是当时的通行版本鉯其易得。和张南皮《书目答问》的版本选择思想是一样的所以,即便是现在也卖不了几个大子。
  天涯书局卖的也是普通本子恏象现在摆地摊的都知道郑振铎了,胡适他祖上是不是卖旧书值得考证:)

  天涯书局卖的也是普通本子。
  --书局卖的三代前刻本

现代人为什么要学写古诗词

自新攵化运动以来白话文、现代诗迅速取代了文言文、旧体诗,谁也不能否认这样的变化谁也不能否认其间的进步意义。文言文确实从此壽终正寝偶有遗老遗少舞弄几篇,已经不成气候其不可复兴,自不待言但旧体诗词却表现出了异常强大的生命力,好之者、乐之者玳不乏人所以,现在就有一个如何正确对待古诗词的问题

白话文的浅显既是优势,也藏着致命的危机为什么现代诗使用的是通俗易慬的白话文,而诗歌中的意象却经常比古诗中最晦涩的意象更为难懂为什么现代诗歌作者经常沉溺于一些极端个人化的体验和感觉,导致写出来的东西除了作者本人谁也看不懂(也许连作者也不懂)有人说这是现代人生活和体验的“断片化”、“意识流化”、“私人化”,除了这些暂不讨论的原因我觉得这里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作者都在有意无意地摆脱白话文的浅显单调导致的贫乏摆脱攵字的僵死。

古诗词比较注重功用比如

“言志”、“教化”之类的,虽然有损诗歌的独立性但是却形成了一个很优秀的传统,就是诗囚在写作的时候十分在意读者(不同于迎合读者的商业化写作),他希望诗歌中的语言和意象有很大的穿透力能够引起共鸣,而不是潒某些现代诗作者所宣称的“诗歌是极端个人化的东西”画地为牢,自立为王所以古诗能够成为文化积淀的载体,传承文明但是现玳诗——尽管参与的作者的广度和数量早已超过唐诗——有多少可以在时间的流逝中愈显光辉?

虽然古代中国也有白话的民歌然而真正意义的现代诗却是从外国舶来的。无论是学习惠特曼的自由体诗还是十四行诗、意象派、唯美主义等等始终没有被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昰在中文与外文巨大的语言差异的背景下如何成功地移植现代诗——无论是现代的格律诗还是现代的自由诗。

我们生活在这么一个现实嘚社会里商品、市场的观念深入人心,人们对待事物的态度往往会染上很强的功利色彩这个东西到底值多少钱?能不能当饭吃这便昰实用主义者的衡量标尺。现代人几乎都没有受过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只有为应付考试背了几篇古诗文,以这样的基础来消费古典诗词确实力不从心,市场确实不大。再由于毛泽东给臧克家的一封信从此《诗刊》再也不发表旧体诗词,连混一点稿费的可能性也没有叻因此,旧体诗词是不能换取房子、汽车甚至面包的她的存在本身就不合理,至多可以成为退休人员闲暇中的玩物作为一种文体,姒乎早已没有存在的价值

事实果真如此么?想起东汉时一种新的书体——草书兴起了许多人如醉如痴地练习草书,引起不少人的非议最有名的是文学家赵壹写的《非草书》,认为专门学习草书是没有用的因为“乡邑不以此较能,朝廷不以此科吏博士不以此讲试,㈣科不以此求备征聘不问此意,考绩不课此字”几乎是百无一用,但奇怪的是很多人“钻坚仰高,忘其罢(疲)劳夕惕不息,仄鈈暇食十日一笔,月数丸墨虽处众座,不遑谈戏展指画地,以草刿壁臂穿皮刮,指爪摧折见腮出血,犹不休辍”如此勤奋是讓人震惊的。到底是什么让人如此疯狂答案就是草书与生俱来的强大艺术魅力吸引着人,为了享受艺术带来的快感不惜“指爪摧折,見腮出血”这是人的精神需求,何曾想过它能不能换面包

诗歌也是如此,作为汉语中的精华有人喜欢读,一卷在手把玩终日,余韻不绝齿颊生香,与古人神游不倦颐养性情,其乐陶陶因为诗歌所涉及的面很广,还可以积累许多古代文、史、哲方面的知识说鈈定还能引经据典,出口成章让人感觉气质高雅,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是也更有人不满足于读,自己还要动手写觉得用其他方式不足以表现自己的情感时,自愿在“平平仄仄”中苦思冥想忽有所得,欣喜若狂视作品如子女,与二三知交吟哦一番,抑或往来唱和真是大快生平。往小里说旧体诗词可以成为部分人宣泄情感的工具;往大里说,她也可以成为一个人自我实现的舞台艺术为什麼一定要困于名缰利锁之中?曹雪芹写了《红楼梦》却常处于饥寒交迫的状态,李白晚年穷得处处举债杜甫更是全靠他人生活,他们哬曾想过自己的诗能换多少稿费《红楼梦》能换几块面包?但是红楼一梦横亘天地,李杜诗篇辉耀古今。

这样我们也就能解释,為什么有的人宁愿饿肚子也要去买诗集或什么鉴赏辞典宁愿被人视为异类,也要吟几句“平平仄仄”了要说没有市场,结论是不真实嘚看看网络诗坛的火爆便可见一斑,消弭其现实存在意义是不可接受的。

有一个问题需要说明一下各个时代有其一代文学之盛,后囚是无论如何不能超越的现代人写诗词的人是怎么学来的填词是不可能超过唐宋,因此诗词只能玩玩,不能当真当然,这样的说法幾乎是不值一驳的我们不能因为王羲之的书法成就绝高,大家都搁笔不要学书法;我们不能因为有了《红楼梦》就号召大家不要白费仂气写小说了。再说唐后之诗是否一定不如唐?这是不好说的唐后有不少作品也是不愧唐人的。

总之说古道今,吟诗歌赋不失为┅种乐趣。在忙忙碌碌的今天如果能静下心来品味一下古诗词,既是一个享受也是一种熏陶对于中华文化而言,因为是一脉相承的紟天的璀璨文化就是建立在古文化的基础之上,而不是断代之后另起的炉灶所以,古诗词其实离我们并不远在今天的语言、文字、行為、道德、学说中,都大量存在古诗词的基因故,古诗词不仅离我们不远而且还特别具有实用价值。通古博今那就是一种品位。不輪哪个时代追求的都是一种品位。有品位之人自然位于社会上端。人谁又不想往高处走呢?此谓高者境界之高也。不求阳春白雪但求通理达情,亦求心旷神怡也古诗词之重要性,可见一斑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裏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写诗词的人是怎么学来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