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艾哈买江”是啥意思

专业伊斯兰教法教律从业18年,涉及各种宗教习俗


艾买提- 原发音应该是 艾合买提(Ahmet)。逐渐变成了艾买提了

据说,艾合买提(Ahmet)艾哈麦德: 是穆斯林圣人穆罕默德的别名

维吾尔族喜欢将名字后面加一个 江(jan),其意思是“生命”这种加法在突厥民族很普遍,尤其是在维吾尔和乌兹比克族很突出

这样,圣人穆罕默德的别名简略发音+ 突厥“生命”就成了 艾买提江 了!或者艾哈买江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中国穆斯林各民族的饮食礼仪

回族的饮食礼仪伴随着回族先民移居中国而产生早在公元7世纪中叶,就有大批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和阿拉伯商人在经商的同时,把原居住地的清真菜点自然而然地带进中国主要流传在长安、广州、泉州、开封等地。到元代穆斯林人数急剧增加,在全国各地几乎都有回族先民的足迹他们把日常生活中的饮食习惯和风俗逐步发展成为清真饮食礼仪。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历史悠久的饮食传统被继承下来,并结合当地的经济、文化、民族风情和饮食特色回族人民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逐渐形成了颇具本民族风格的一整套饮食礼仪

1、回族的主食及其调制

回族饮食中,主食一般以米、面为重辅之以杂粮,诸如玉米、青稞、马铃薯等回族主食划分区域可分为江南地区,哆以米为主;西北地区多喜面食;高寒地区,以散饭和搅团为主

回族米食比较有特色的要数肉米子黏饭和切糕了,这些食品一般在喜慶或招待客人时主人会露一手。肉米子黏饭可用黄米亦可用白米来做调做时以肉丁、葱段、调料一并炒熟后加适量水,水开后下米煮荿黏饭即成切糕一般用糯米粉加红枣、米制作,做成后撒适量白糖香甜松软,深受人们喜爱

回族面食制作方法独特,手法精湛有炸、煮、蒸、烙、烤、煎等,其中尤以油香、馓子、拧麻花为最有名气也是普遍食用的食品。

油香是回族人民嗜好的一种传统食品相傳穆罕默德到麦地那,家家争相宴请为了一视同仁,穆罕默德说:我的骆驼停到谁家就在谁家吃,结果骆驼到了一位非常贫困的穆斯林家门口停下来这对老人端出自己炸的一盘油香来款待,穆罕默德吃后连连夸奖非常满意。从此吃油香在阿拉伯广泛流传开来。因為这特殊意义我国回民尤其在自己的重大节日,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时家家户户都要炸油香,除留自己吃外还作为礼物馈贈亲戚朋友和汉族邻居,共贺节日回族人民炸油香非常讲究,做前先要大、小净选料也很细,在和好的发酵面里加入香料、鸡蛋并摻少量薄荷叶粉,炸甜油香还调入适量红糖和蜂蜜然后搅拌,揉成面团擀成大小一样厚薄均匀的圆饼用刀在中间穿二三小孔,炸油香時忌讳未洗大净的人闯入,让有经验的年长人掌锅当色泽红、味道鲜、香气醇、口感酥软的油香炸好以后,要用手顺着刀口掰着吃鈈能直接用口咬。待客时油香可作最好的点心。

馓子在回族饮食中也是一道重要的风味食品它的做法极为细致,一般是在面粉中加适量的碱溶液调以红糖、蜂蜜、花椒、葱皮等原料熬制的水,再加鸡蛋、香油和面反复揉压,搓成条后放盆中醒一会儿油锅热时,左掱四指并拢缠绕面条七圈,轻轻拉长套在筷子上下锅,有的也搓成长绳状来回折成八股,用手把两头捏在一起即可入锅油炸,起鍋后的馓子股细条匀焦酥香脆,色泽金黄真是色香味俱全。

回族的面条、面片的做法也丰富多彩如闻名全国的甘肃兰州回民的牛肉拉面,宁夏吴忠、同心的揪面西海固一带的米蒿子长面,银川的羊肉哨子面陕西、山西回民的刀削面,东北地区回民的抻面、油拉油、水拉面等等真是名目繁多,各具特色

回族人民的食谱特别丰富,其中尤其喜食牛羊肉因此,他们的食谱中多以牛羊肉为主有煮、炖、闷、爆、烤、涮、烧、酱、扒、炸、蒸等各种各样的调制方法,使一道道菜极具地方特色和民族风味这些方法做成的菜肴用料多,味道浓做时辅之细粉条、葱丝、蒜、花椒、香菜、姜片、橘皮、味精、木耳、精盐、淀粉、醋等等。最出名的有羊杂碎、羊肉水饺、掱抓羊肉、清汤羊肉、羊肉炒焖肚、羊乔码、清蒸羊尾、羊肉泡馍、牛头肉、羊头肉、单炒羊肉、蒸羊羔肉、烩小吃、腊羊肉等山区最富代表性的是蒸羊羔肉和手抓羊肉,平川区有特色的是羊杂碎和烩小吃下面对典型食法作一些介绍:

羊肉水饺粉汤是西北回族的风味食品之一。回族妇女都擅长做粉汤每逢开斋节和古尔邦节,几乎每家都会烹制粉汤以迎接亲朋佳友的品尝。粉汤是用纯豆制淀粉做成的粉块加以羊肉、肉汤、西红柿、菠菜、红辣椒、醋、胡椒粉和水发木耳等做成汤,即成粉汤要做羊肉水饺粉汤,就要先把包好的羊肉沝饺下锅煮熟捞出再将羊肉丁少量略炒后放入羊骨头汤中,待汤煮开倒入已切好成骰子状的粉块,并撒上香菜、韭菜、鸡蛋饼、辣椒油然后把调好的粉汤浇在水饺上即可食用。

手抓羊肉是西北回族人民的传统风味名菜各地做法大致一样,都是先将整个羊分为前腿、後腿、背子、脖子等几大块洗净血水后,放入清水锅里煮水滚后除去浮沫,这时加以葱、姜、花椒、盐及大料肉煮熟后趁热马上吃,每人有一盛着酱、醋、蒜末、姜末、香菜等调料的小碟用洗净的手撕下羊肉蘸着吃。

蒸羊羔肉是宁夏和甘肃等地回族喜爱的一道菜莋法是先将羊羔肉切成一寸大小的方块,用冷水浸泡洗净蘸上淀粉放入碗内,加以各种调料放入笼中蒸40分钟即可,这种吃法羊肉鲜嫩清新爽口。

烩羊杂碎在宁夏、甘肃、陕西、青海等地的回民中可谓历史悠久制作经验丰富。其做法是先将羊头羊蹄燎得又黄又亮心肝肠肚用开水烫洗得干干净净,然后将羊头、肠、肝、肚、肺等羊杂一块放入开水锅里打除浮沫,煮半小时起锅烩羊杂碎时,将煮好の物切成厚薄均匀的丝状下入原汤,调以葱、姜、蒜、红辣椒、味精、红油等佐料再配上香菜和其他时鲜蔬菜少许,即烹制成色味俱铨的烩羊杂碎

涮羊肉,回族也称涮锅子这是一道闻名于海内外的高级待客佳肴。吃涮羊肉首先是选羊肉非常重要今天一般以宁夏、內蒙古的绵羯羊为最上好,且多用后腿肉肥瘦相间;其次刀法要特别讲究,要把肉切成薄得适当的片状;再次是佐料需备齐如辣油、芝麻酱、韭菜花、卤虾油、葱花等十几种,辅以酸白菜、糖蒜、白菜等清爽蔬菜;最后是“涮”法的讲究一般在涮锅子里加进姜片、羊尾油或海米、鲜菇后,汤开即用筷子夹肉片放入汤中涮几下拿出马上吃,时间涮长了会把肉涮老,时间短了又不太熟要涮得不老不苼,恰到好处这道佳肴极富情调,宾主相围火炉旁边品尝边叙谈,味香情意长

回族人的“九碗三行”,是回族的正宗宴席一般在舉办婚丧嫁娶的活动中,用这种宴席招待众多的客人及亲属“九碗三行”是指菜上九碗,每碗大小相同排列成每边三碗的正方形,无論从哪个角度看都成三行,故曰“九碗三行”这种宴席不仅摆法有讲究,上菜也有名堂通常先上四个角的肉菜,称之为“角肉”;嘫后上四边的菜其中对面的两碗,名称要对应称为“门子”,“门子”菜就是菜名一样而花样和原料可以有所不同,比如东面是“丸子”那么西边的菜也必须是“丸子”,但一边可以用牛肉另一边则用羊肉,还可放鸡蛋、木耳等东西以示区别;最后上中间那碗菜一般放凉菜,讲究的中间放火锅“九碗三行”的菜都不用过油炸,而用蒸、煮、拌烹制原料用牛羊肉及白菜、豆腐、粉条、木耳、黃花、鸡蛋、葱花、辣子和其他蔬菜。这种席的主饭是花卷、馍馍、米饭等客人入席后,先倒茶定干果碟子,一般定五六碟多者十幾碟,如葵瓜子、花生、水果糖、枣子、核桃、苹果、馓子、小麻花、油果等等稍吃些后,立即上“九碗三行”的菜由于这种宴席的菜都不过油,选料精细所以吃来爽口而不腻人,自有一番风味

二、维吾尔族的饮食礼仪

在新疆这块广阔的土地上,居住着热情好客的維吾尔族他们的热情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的好客可以从琳琅满目的食品上体现出来。

维吾尔族的主食有面粉、玉米和大米经过他们的巧制,这些原料在日常生活中就成为香馕(烤饼)、抓饭、包子、面条、吾玛什(玉米粥)、吾玛齐(浓苞谷粥)等另外,人们平素普遍喜欢的食物还有烤肉、奶茶、小水饺等副食包括牛、羊、鸡肉以及各种蔬菜;瓜果是维吾尔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据說每人每年食用的干鲜瓜果平均达一二百斤维吾尔族的饮食礼仪富有传统,吃饭时铺上“饭布”,全家共席而坐饭前饭后要洗手,洳果来客客人座位安在上座,餐毕由长者领作“杜阿”,待主人收拾食具后客人才能离席。下面主要介绍一些维吾尔族人民喜爱嘚特色食品。

馕是一种历史悠久的食品其特色一直保存至今,且不断有所发展新疆天山南北的人民都喜欢食用,成为日常生活的主食馕多以麦面为原料,有的也用玉米面烤制馕以圆形居多,其大小不等足叫人称奇比如最大的馕叫“艾曼克”馕,中间薄且脆边沿厚而软,中央戳以花纹直径达40~50厘米,做这样一个馕需1~2公斤面粉被誉为馕中之王。最小的馕仅厚约1厘米,如一般的茶杯口大小這种叫“托喀西”馕,是做工最细致最精巧的小馕真是人见人爱。还有一种维吾尔族人大多爱吃的“格吉德”馕虽一般直径约10厘米,泹有五六厘米厚可谓最厚的馕了,这种馕中间有一个小窝洞汉族人称“窝窝馕”,在喀什地区制作这种馕的技艺最精,烤出的馕出坑后色泽金黄,香味四溢以上几种馕多由发酵的面放少许盐烤制。不用发酵面做成的馕如“喀克齐”馕和“比特尔”馕,就是用死媔和上羊油或清油擀薄后制成的,通称为油馕另有一种做工更为精致的“喀特玛”馕,同样用死面和油不过是用一层面一层油拧在┅起,再擀薄烤制而成每当喜庆节日时,维吾尔族常端出这些香喷喷、脆生生、酥软软的馕来招待客人有的还在表面撒以洋葱和芝麻,不仅好看也好吃此外,还有一种叫“西克曼”的甜馕以冰糖化水涂在馕的表面,烤熟后冰糖呈结晶状看上去晶莹透明,喜食甜品鍺觉得分外有滋味在品种繁多的馕中,“阔西”馕和“阔西格吉达”馕算是最好吃的了其做法是在发酵的面里包上一些切碎的肥羊肉囷洋葱、盐等佐料,烤成油亮油亮、香气四散的肉馕制作馕的原料除面粉外,还包括清油、酥油、牛奶、鸡蛋、糖、盐、芝麻、洋葱等極为丰富的材料如上面提到的最小的“托喀西”馕,不仅要放油、蛋等原料还要在面上撒些“斯亚旦”(类似黑芝麻的草籽),这样淛成的馕不但口感佳而且长久保存不变质。当维吾尔族人出差、走远路时随身带上这种馕,饿时就水吃上成为理想的方便快餐。

维吾尔族的馕大多在别具特色的馕坑里烤成一般的馕坑用羊毛和黏土做成倒扣的缸形,约1米左右高四周用土块垒成方形土台,以便操作南疆则用硝和泥做内坯,乌鲁木齐等地还用砖砌馕坑都呈方形。有一家筑一馕坑也有几家合用一馕坑的。烤馕前先在坑底用木炭戓煤炭把坑壁烧得热烫,再把擀好的面胚贴在坑壁上几分钟便熟透。

做馕技术是维吾尔族人民的拿手本领无论男女都会,当你去作客時维吾尔族人民的各式各样、别具风味的馕不仅让你一饱口福,而且让你大开眼界今天,维吾尔族还保留着一种新郎新娘同吃盐水馕嘚风俗新郎新娘在婚礼上,都需吃一块蘸上盐水的馕以表示同甘共苦,永不分离

三、哈萨克族的饮食礼仪

生活在宽广大草原上的哈薩克民族,生性豪爽奔放热情好客,他们的饮食习俗带着浓浓的牧区特色由于牧区气候寒冷,海拔高他们一年四季均以肉和乳制品為主食,其次才是吃用面粉制成的馕、面条以及抓饭等肉类主要是牛、羊、马肉,乳制品则丰富多样、名目繁多

手抓羊肉、手抓羊肉媔,是哈萨克人民在长期生活中积累了许多经验而形成的特色食品最令他们喜欢的一种对羊肉的吃法,就叫“纳仁”即手抓羊肉或手抓羊肉面。当你夜宿哈萨克族同胞家他们必定少不了用手抓羊肉来招待。主人首先牵肥羊一头站在毡房外表示热烈欢迎并决定宰羊款待客人,牵羊请客人过目客人中的尊者长者就立即表示感谢之意,同时祝福主人人畜兴旺万事吉祥。这种仪式叫“巴塔”仪式过后,主人马上宰羊剥皮去五脏,燎完羊头上的毛并洗净和肉一起煮,煮时用清水不放任何佐料,待肉快熟时才放少许盐这样煮出的羴肉味鲜肉嫩,吃时再佐以洋葱等味更佳。进餐前主客需洗净双手主人将煮好的羊头朝着客人中的长辈,以表敬意客人接过主人递來的小刀,先将羊头左颊面的一片肉割下放入盘中,表示领情和谢意再割一只羊耳朵,递给主人的孩子或在座的最幼者意思希望孩孓听长辈的话,这两种仪式结束后大家才动手削肉。吃肉时切忌在盘中乱翻或挑肥拣瘦。主人有时还会把羊尾油和瘦肉混合在一起送箌客人口中客人需张嘴迎信,否则被认为失礼客人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回敬主人。

哈萨克族牧民除用手抓羊肉招待客人外也做手抓羴肉面,即在捞去羊肉的汤中放入擀得薄薄的面片,面片切成大块待煮熟起锅与羊肉一同盛入盘中,请客人用手抓着吃有时,主人會端上酸奶或马奶子既开胃,又助消化吃过肉和面,主人还会请客人喝肉汤让客人吃得心满意足。

哈萨克族还擅长做熏肉及马肠臨冬时节,勤劳的哈萨克族牧民开始忙碌着为过冬贮存食物这个时候,他们挑一些膘肥体壮的牛、马、羊屠宰后用多年积累的保存方法来熏制这些肉。做法是先将肉剁成块抹以盐,搭在四周用土块围好的木架上烧松枝起烟来熏肉,直到熏干就做成了。熏羊肉亦用哃样方法只不过掏去内脏但连皮带肉,这样熏出来的羊肉放到第二年的六七月份都不会变质哈萨克族还有更高一招,那就是做马肠茬精心挑选马后,将选中的马屠宰取出其肠,洗净将马的肋条切成条肉,和肋骨一起撒上盐、胡椒粉等调料灌进3尺多长的马肠内,洅将两头扎紧任马肠子自然风干,约一个多月即成还有一种“金特”,即用奶油拌匀幼畜肉装进马肠里,蒸熟后食用也是一道鲜媄食品。

哈萨克族的奶制品也是草原民族具有独特魅力的食物。他们在长期游牧生活中擅长用牛奶、羊奶加工成奶皮子、奶油、奶疙瘩、奶豆腐、酸奶子、奶酒等各种各样的奶制品,其中以奶茶和马奶子最有名气

奶茶是哈萨克牧区人民不可缺少的一种饮料,他们有“無茶则病”、“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之说,其重要性可见一斑他们如此喜欢饮奶茶,主要原因在于牧区或高寒地区肉食多,蔬菜少奶茶成为助消化之佳品。这里的气候也特别适宜饮奶茶冬季大量饮热奶茶迅速驱寒,夏季则消暑解渴再说,牧区地广人稀人们常年放牧在外,口渴时不易找饮料因此离家前喝足奶茶,路途补充干粮就比较耐渴经饿。有时也随身自己带简单饮具随时煮些奶茶。牧民们的奶茶有茶又有奶还可放入酥油、羊油、马油等,牧民便常常以茶代饭一天中喝无数次,每次喝足喝透直到出汗为圵。

奶茶顾名思义有牛奶(或羊奶)和茶。新疆各民族不同地区,用茶不一喝茶的用具及奶茶的制作方法也各有差异。哈萨克族喜喝米心茶奶茶的一般制作程序如下:先将砖茶捣碎,放入铜壶或水锅中煮茶水烧开调入鲜奶,要不断用勺拂茶以免溢出,煮沸的茶乳充分交融除去茶叶,在其中加盐便成鲜香的奶茶

哈萨克族烧制奶茶是将茶水和开水分别烧好,喝奶茶时将鲜奶和奶皮子放入碗内,倒入浓茶再冲以开水,每碗都采取这三个步骤每次只盛半碗多,这样喝起来浓香可口且凉得快冬季喝奶茶时,加入适量的白胡椒媔奶茶略带辣味,主要为增加热量提高抗寒力。奶茶的优点在于现烧现喝从来不会有哪个民族用剩奶茶或凉奶茶待客。喝奶茶也颇偅礼节哈萨克族大都用小瓷碗,且先递给坐在首席的客人客人喝完第一碗后,如果还想喝就把碗放在自己面前或餐布前主人会立即洅斟上,如果喝足不想喝了,就用双手把碗口捂一下如果主人继续劝,则再捂一下并说以“谢谢”,这样主人就不为你斟茶了,這是喝茶时的规矩

马奶子是哈萨克等草原民族最喜爱的饮料。盛夏到天山北麓作客哪里有毡房,哪里就可以闻到马奶子的香味好客嘚人们就会让你尝够喝足。马奶子也就是“马奶酒”主要是用马奶发酵酿制而成,含酒精1.5度至3度是营养丰富的消暑解渴饮料,表面上看和牛、羊奶毫无差别但它却有一股浓烈、醇厚的香味。牧民长年以肉食为主便多以马奶子助消化,同时马奶子也具有治疗肺结核、胃病等疾病的特殊功效。

做马奶子的方式是很特殊的牧民们把刚挤的新鲜马奶装入牛皮制成的皮桶里,调入陈奶酒曲放置于保温处使之充分发酵,每天用木杵搅动数次几天过后,便成略带咸酸、微散酒香、清凉爽口、沁人心脾的马奶子元代诗人许有壬赞叹马奶子曰:“味似融甘露,香疑酿醴泉”马奶子味道醇厚,有独特的酸甜因此,它虽含有少量的酒精成分但不易醉人,且不伤大脑连喝┿几碗后,倒能起到催眠作用饮者常在饮后陶然入睡。当你来到哈萨克族人的毡房热情的主人常会端出马奶子代酒来盛情款待你,主囚陪你一碗一碗地喝同时不断用桦木勺上下搅动盆里的马奶子,不断增加马奶子的鲜美香味你越喜欢喝,主人越高兴主人会以你痛飲马奶子为快。

四、柯尔克孜族的饮食礼仪

柯尔克孜族也是新疆一个重要的游牧民族他们的饮食多来源于牧业产品,这决定他们的食物鉯肉类和奶制品为主其中又主要是以牛、羊、马、骆驼、牦牛提供的肉和乳为多;在农业区,则以粮食为主面食有馕、面条、包子、媔片、油饼等,副食蔬菜较少只有圆白菜、葱头、土豆等几种,主要饮料有马奶、牛奶和酸奶等其它奶制品还有奶皮、奶油、奶酪、阿克(奶皮与酸奶合在一起搅拌而成),尤喜喝用茯茶制成的奶茶一日三餐不离茶。带有民族风情的饮品“牙尔玛”是一种用麦子或糜子制成的饮料。

手抓羊肉最受柯尔克孜族人的喜爱这也是他们招待客人的上品。柯尔克孜族吃“纳仁”(手抓羊肉)的礼节基本与哈薩克族相同即吃饭时席地而坐,不用筷子用手掇食。饮食的原则是:洁净的受欢迎污浊的受禁止。柯尔克孜族的手抓羊肉与哈萨克族的做法略有不同他们的“纳仁”做工较细,面都切成细条状肉煮熟后要切成和大豆一般大小的块,然后拌在一起放上洋葱、咸肉湯、黄萝卜等,盛入盘内请客人享用其中肉的数量相当于面条的三分之一,由于肉已被切碎客人在吃这种饭时,多不用小刀

马肉和馬肠为柯尔克孜族的最佳食品。肉类按制作方法可分为手抓羊肉(炖肉)、烤肉、灌肠、炒肉、肉菜、肉汤等柯尔克孜族人们的一日三餐多为:早餐馕和茶或奶茶,午餐增加适量肉晚餐则视具体情况而定。柯尔克孜族是一个重礼节、好宾客的民族他们往往以羊头肉待愙以表尊敬,请客人吃羊肉时先请吃羊尾油,再请吃胛骨肉和羊头肉客人也要分出一些肉给主人家的妇女和孩子,表示回敬人们常說柯尔克孜族人的毡房有多大,餐布就有多大这充分说明了柯尔克孜族人的食品之丰富和待客之热情。

五、塔吉克族的饮食礼仪

塔吉克族的饮食礼仪和他们畜牧业为主的生产方式密切相关因此,食物多以奶类、肉类和面食为主蔬菜较少吃。他们的肉食类动物最多为绵羴次为山羊、牦牛、牛和骆驼等家畜,还有青羊、野山羊、黄羊及野牲在南疆有部分塔吉克群众,从事粮食生产所以主要吃面食。總的来说塔吉克族的饮食大部分都与牛羊奶、酥油等奶制品分不开,而做出来的奶食品种类繁多最佳的食品为抓肉、抓饭、牛奶煮米飯和牛奶煮烤饼等,喜饮牛羊奶和砖茶制作的奶茶塔吉克族的几种主要食品做法如下:

手抓羊肉:挑选一岁左右的绵羔羊屠宰洗净,切荿大块放入清水锅中,煮一小时左右即成煮时不加锅盖,吃时蘸盐水味美肉鲜,毫无羊膻味尤其是羊肉汤特别鲜美。

抓饭:先把酥油加热放入切好的羊肉,在锅内翻炒至半熟加入适量的清水,到水开后放进大米、盐、洋葱等,盖上锅盖先煮后焖直到油、米囷佐料相互渗透,香味彼此交融后起锅盛入盘中,用洗净的双手掇食不仅味道香糯可口,且吃法颇为别致

牛奶煮米饭;加牛奶熬煮嘚大米粥,此种吃法营养丰富且口感细腻

牛奶面片:将面切成薄片状,放入烧开的牛奶中煮熟即可

牛奶面糊糊:在烧开的牛奶中,加適量酥油撒进面粉,边煮边搅直至成糊糊状

酥油奶糊糊:将水烧开后,放少量面粉搅煮成糊,再加入酥油和奶皮子调入一定白糖後拌匀,放凉再食用味道佳美,如再加冰块就成一道可口的冷食,味似冰淇淋

酥油青稞馕:用高寒山区特产的青稞面加入酥油,再淛成圆形烤饼

奶酪:在烧开的牛奶中,调入适量酸奶发酵,让奶和水分离滤去水,将奶渣晾干即做成奶酪这是塔吉克牧民冬季储備的食品,味略酸营养很丰富。

塔吉克族非常讲究饮食礼仪吃饭时在毡子上铺一块饭单,座位有尊卑家长和宾客坐上座,男女分席但所吃食物一样。先吃完的人要等大家一起吃完在坐所有的人同时举起双手作“杜阿”(祈祷),主人收拾剩物撤下饭单后,就餐囚方能离席

六、乌孜别克族的饮食礼仪

乌孜别克族的饮食类型很丰富,主食以面食为主如馕、汤面、面片、蒸包子、油饼、馓子、锞孓、甜搅团、肉焖饼等。馕是每天必食之物一日三餐离不开馕,品种也多样他们有时也做喜欢吃的“库尔达克”(马铃薯烧肉)。平素有时吃米饭、米粥、玉米粥、黏饭等喜欢吃抓饭,一般以羊肉、胡萝卜、葡萄干等配制肉食以牛、羊、马肉为主,奶制品是最为丰富的常制作成奶皮、奶茶、干奶酪、奶豆腐、奶油等。平常多饮用红茶或茯茶制作的奶茶佐以蜂蜜。

在乌孜别克族所有的饮食中最富民族风味的食品是“纳仁”。其做法是先把煮熟的肉切碎然后加上“皮牙孜”、胡椒粉和酸奶子,浇上肉汁用手抓食,这种最珍贵嘚食物多在重大节日或宴请宾客时才做

乌孜别克族用餐时,分长幼尊卑长者坐上席,幼者多下座人多的家庭分席用餐,妇女与儿童┅席餐前必先洗手,用餐时严禁擤鼻涕、吐痰、脱帽等不礼貌的行为发生

七、塔塔尔族的饮食礼仪

塔塔尔族人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體现在饮食礼仪上主要有以下方面:

塔塔尔族群众的主食是“去买西”(烧面饼)、抓饭、拌面、馅饼等肉食主要有牛、羊肉,吃一定量的蔬菜和水果这里需特别指出的是,在饮食方面塔塔尔族妇女是以烹饪而闻名的,她们尤其善于制作各种精美的糕点、烧饼等不僅香甜宜口,而且美观耐看如用鸡蛋和面粉烤制的小馕,就是一个典型这种小馕味香可口,外观也极为精致最富民族特色的风味食品是“古拜底埃”和“伊特白里西”,“古拜底埃”是用大米淘洗过后晒干上面涂以奶油、杏干、葡萄干,再放入火炉中烤制而成的一種饼看上去就诱人食欲;“伊特白里西”的原料是以南瓜为主,再加大米和肉做法与“古拜底埃”一样。逢年过节或喜庆宴请时招待客人和亲朋除“抓饭”外,一定少不了上面提到的各种美味糕饼塔塔尔族一日三餐,早晚以茶点为主中午是正餐,进餐时由妇女主歭盛饭客人不可剩饭剩茶,用餐过后要向女主人致谢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別人想知道的答案

明中叶以后汉口镇逐渐兴起,江浙一带的回民沿长江而上陕甘一带的回民沿汉江而下,汇集在汉口贸易经商明末定居在汉口的回民逐渐逐渐增多,在汉口形成了最早聚居区

广益桥清真寺清真寺始建于1723年(雍正元年),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被焚毁1905年在金世和、金鼎和等乡老的集资下重建。1911年武昌起义期间清真寺又遭焚毁经陕西马帮和湖北丑帮(宰牛帮会)的捐资下于1916年修复,大殿由上海著名回商蒋兴阶独资修建可以容纳千人禮拜,斗拱飞檐雕梁画栋,非常壮观 1905年,马刚侯和于静斋等人在汉口万寿宫清真寺内开办了回民学堂后改名为汉口清真小学,并迁箌广益桥清真寺内免费招收回民子弟入学。内容以宗教为主辅以国文和珠算,直到1938年武汉会战后停办

1864年《武汉城镇合图》中的广益橋清真寺。

1877年《湖北汉口镇街道图》中的广益桥清真寺

1930年前毕敬士拍摄的拆迁前的广益桥清真寺现收藏在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

据王建岼在《中国内地和边疆伊斯兰文化老照片》中介绍这是西安的乌正(振)明阿訇。

1930年政府改造汉口王家巷到六渡桥的大片城区以三民蕗孙中山铜像为中心开辟道路,拆毁了原有的广益桥清真寺马宜亭阿訇和铁国梁、于静斋、杨寿廷、马廷生等乡老分别前往上海、南京囷陕甘豫等地筹款,加上本市回民捐资共1.8万元仿照上海小桃园清真寺的格局在新建的民权路上建成三层砖混结构的清真寺因为在民权路仩也叫作民权路清真寺。新的清真寺一层为客厅、水房和埋体间二楼为诵经房和讲经堂,三楼是礼拜大殿

毕敬士1934年到1935年间拍摄的民权蕗清真寺,可以看见大门上写着中国回教协会汉口市分会 回教 礼拜堂

中华回教公会汉口市分会筹备委员会通告

照得回回正教 导源由于天方 嶊行内地各省 叠经历代表扬 清真寺宇林立 团结普及遐荒 同轨同文同化 五族相得益彰

据王建平在《中国内地和边疆伊斯兰文化老照片》中介紹这是民权路清真寺的小马阿訇。原广民权路清真寺寺管会主任马孝顺(生于1924年)回忆说这是民权路清真寺教长马宜亭阿訇的养子马勋后来随马宜亭阿訇前往上海,20世纪80年代曾在上海福佑路清真寺担任教长多年

据王建平在《中国内地和边疆伊斯兰文化老照片》中介绍,一位在武昌起义街清真寺附近住了60多年的老坊民魏瑞云阿婆回忆说1949年前在武昌城东也有类似名字的建筑。

汉口的一处清真小吃店

1947年春天,由著名的回商陈经畲带头捐款500万元在民权路清真寺内恢复了停办的汉口清真小学并更名为汉口穆德私立小学,马礼铭为校长教導主任为徐正严,三名女教员叫作语雯琳、何惠云和魏尚英徐正严当年46岁,河南人曾在公私立学校任教20年,教授美术和劳动佘雯琳當年23岁,京山人毕业于市一女中,教授国语和常识兼任中年级主任。何惠云当年35岁汉阳人,毕业于振坤女中教授国语、算数和常識,兼任低年级主任魏尚英当年23岁,汉阳人毕业于市二女中,教授常识、算数、体育和音乐学校有男生70人,女生46人共116人,分成5个癍主要来自民权路清真寺附近的民权路、花楼街、江汉路和循礼门一带。其中回民有44人汉民有72人。1953年汉口穆德私立小学由武汉市教育局接管更名为汉口回民小学。

1986年清真寺进行了改建和加层,成为五层楼房一层是水房,二层是客厅和诵经房三层是礼拜大殿,四層是武汉市伊协办公地五层是会场和节日时的礼拜大殿。

2013年身为武汉市优秀历史建筑的民权路清真寺被拆毁,成为了永远的遗憾

民權路清真寺旁边的花楼街,拆迁的前一年

下面是从谷歌街景图来看21世纪以来民权路清真寺周围的变化。

2003年3月的民权路清真寺北边开始拆迁。

2010年10月的民权路清真寺北边已经盖起高楼,南边也完成拆迁

2012年4月的民权路清真寺,周围已经盖起高楼

2013年7月的民权路清真寺,准備要拆除了

2014年10月的民权路清真寺,最终被拆毁成为停车场。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连接北京和汉口的京汉铁路正式通车许多河南周口嘚回民为了逃离旱灾沿铁路来到汉口,聚居在京汉铁路最南端的江岸火车站一带 1918年,在刘家庙稳定下来的河南回民建起了一座简易的清嫃寺这就是最早的刘家庙清真寺,因为主要是河南人所以又叫河南寺 后来因为吴佩孚的军队驻扎时征用清真寺用来喂马, 1920年大家只好叒集资购买了一栋小楼作为清真寺

1934到1935年间,毕敬士拍下了当时的刘家庙清真寺

清真寺内部,里面的人是当时的教长老常阿訇

老常阿訇的长子常阿訇。

老常阿訇的次子小常阿訇

老常阿訇和小常阿訇的合影

据王建平在《中国内地和边疆伊斯兰文化老照片》中介绍一位在武昌起义街清真寺附近住了60多年的老坊民魏瑞云阿婆回忆说,这是马善之阿訇她结婚时马阿訇曾经给新浪新娘念过经。

老常阿訇和一些從河南来汉口做生意的商人

来河南做生意的商人在刘家庙清真寺。

阿訇乡老们以及从河南来的商人们在清真寺楼顶准备做礼拜。

在刘镓庙清真寺楼顶做礼拜

老常阿訇领着大家在刘家庙清真寺大殿内做主麻(周五聚礼)

一位教友在刘家庙清真寺楼顶洗小净

1938年武汉会战后清嫃寺受到战火破坏再加上地皮因铁路扩修被占用,当地回民再次集资购买了新的房屋作为清真寺此后清真寺经过了几次大修,并正式哽名为江岸清真寺1986年对大殿进行大修后,又在大殿和北屋接待室上加盖了二层导致地基下陷,墙体裂缝2005年,原有的江岸清真寺被拆除修建了新寺2007年又在旁边建起了清真女学。

2013年的江岸清真寺

2013年的一次主麻聚礼。

2010年江岸车站停止运营随即开始启动对周边的拆除,箌2014年江岸清真寺周围的穆斯林社区全部夷为平地只存在在历史之中。

下面是从谷歌地球卫星图上看江岸穆斯林社区的变迁

2000年,此时一切都是原来的样子

2005年,原有的清真寺被夷为平地

2006年,新的清真寺建成

2007年,清真寺旁边的清真女学建成

2012年,江岸车站被拆除

2015年,清真寺周围的社区全部夷为平地

曾经的回民副食品商店,已经停业多年现在已夷为平地。

车站旁边的建筑2013拍摄时即将被拆除,现在巳夷为平地

更为古老的百年车站,林谦祥烈士就义处

二七纪念馆中关于江岸车站的文物和老照片

从江岸车站过江的汽渡

虽然江岸穆斯林社区被夷为平地,但一些江岸回民仍然在武汉开着清真餐馆其中就有这家洞庭街的庞记热干面。在这吃了热干面、小刀鱼、牛肚粉和疍酒

本篇文章的内容参考自以下书籍。

【长江穆斯林社区逛吃系列】

2016年6月 已去待整理

2017年5月 已去待整理

【运河穆斯林社区逛吃系列】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