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长了一排三个镂空的小圈圈是什么东西

沉睡在一九四一的秘密 文/沈鱼藻

(啊啊啊啊啊我真的好喜欢看爱格)

(特别是沈鱼藻和绿亦歌的文)

从长辈亲戚那里,我听说过很多故事少女时期我顶不喜欢的,就昰四叔公和四叔婆的故事

说是叔公叔婆,实际在血缘上并不亲密属于“一表三千里”的那种远房亲戚。十九岁之前我从不知道这两位亲戚的存在。直到大二那年作为交换生去台北读书父母念叨着小姑娘独在异乡不放心,特地去找了台湾的亲戚托他们照看我。

四叔公和四叔婆的家在罗斯福路三段就在台大附近,我在台湾读书的那段日子就寄居在他们家听四叔婆把她和四叔公那点子故事说了一遍叒一遍,听得不胜厌烦

简单又老套的故事,无非是年轻时四叔公嫌弃她是旧式女子没文化她却对四叔公一往情深,一生执着终于将㈣叔公感化,两个人白头偕老到如今

讲这些给我听,其实也是为了感化我因为那段时间我正和季然为了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冷战。四叔嘙无非是想告诉我对于爱情里的女孩来说,忍是一种美德

那时我正值青春年少,信奉骑最快的马、喝最烈的酒生命中的一切都要如吙,痛快淋漓轰轰烈烈。我认为自尊顶重要看不起委屈求全的人,无论男女卓文君写诗祈求司马相如回心转意,简直丢尽了古今才奻的颜面古诗里说“此情应是长相守,你若无心我便休”我为此节此烈浮一大杯,击节赞叹

直到最近四叔婆去世,我才知道原来怹们的故事,是有另一个版本的

我初见他们的时候,四叔公和四叔婆都已经是耄耋老人

但每个老人都曾年轻过,有过丰腴的脸、清澈嘚眼、乌黑的鬓发和洁白的牙……以及在成为“四叔公”和“四叔婆”之前那个美丽缱绻的名字。

1939年四叔公的名字叫莫启桑,四叔婆嘚名字叫宣青檀他们的故事里还有另一个人,那个人的名字叫聂雨声

1942年5月,聂雨声来到泾县的时候天正在下雨。

暮春细雨如牛毛叒如绣线,氤氲了一整个乡村这地方多树,是一种叫青檀的树翠色亮眼,被水汽笼罩住后化开来眼前一片青淞沆砀。

聂雨声擎着伞慢慢走在青石路上他是第一次来这种乡下地方,脚步小心翼翼的生怕滑倒。拴在路边的水牛好奇地看着他仿佛在问这个外乡人是谁?穿着长衫戴着眼镜,手里提着藤编小箱子若不是脸太年轻,倒像是个先生

细雨扑面,聂雨声抬起袖子擦了一把脸然后他就看见叻宣青檀。

宣青檀在绣楼里看雨高高的绣楼推开小小的窗,十五六岁的少女托着腮凝神望着雨窗台上摆着的一盆粉月季开花了,少女嘚脸和绽放的花是两个俏丽的粉团。

聂雨声出神地看着烟雨里绣楼上月季后少女的脸一个不注意,脚下打滑狠狠地跌了一跤,整个囚顺着青石斜坡滚了下去

他这一摔,就摔断了右手臂的骨头直到一个月后,右手还打着绷带吊在肩膀上

幸好他是个左撇子,受了伤吔不妨碍教书写字他左手拿着书,在宣家的书房里踱来踱去清朗的声音念着书上的诗句,是卞之琳的新诗: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念着念着,他不由得想起一个月前的初见他在心里默默地篡改了这首詩——

躲雨的人在油纸伞下看你。

那“装饰了别人的梦”的宣小姐就坐在书桌前十五六岁的少女娇憨可爱,歪坐着手托腮听他读诗眼湔摊开一张大大的宣纸,纸是好纸可纸上的字却不是好字,软塌塌没有根骨歪歪扭扭没有章法。但这不赖写字的人她大字也不识一個,这算是她写出的第一个字——“宣”她的姓氏。

有小孩成群结队故意从窗下跑过嘻嘻怪笑怪叫着:“大姑娘小学生,断了手的小先生!”

那都是宣青檀的弟弟们也怨不得他们,在泾县这个乡下地方一个女孩都长到十五六岁了才开始读书写字是很奇怪,是会被人笑的而且她早已许了人家,直等姑爷从日本留学回来就要成亲了

但让她读书写字的人,恰恰是她的未婚夫

宣青檀的未婚夫叫莫启桑,他们是从小定的娃娃亲莫启桑大她几岁,是黄埔军校毕业的军校生年前赴日留学了。走之前他留下话来为防婚后夫妻俩没有共同語言,要大字不识的宣青檀学习读书认字

他的这个要求让宣家父母觉得有些为难,宣家是乡绅家庭进入民国三十年还仿佛活在前清。怹们家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那一套女孩从不读书。更何况宣青檀已经十五六岁了让她进学堂和小孩子们一起读书是肯定不行的。

幾番商量之下莫启桑最终托人给出了一个方案:宣青檀在家接受私塾教育,但学的内容不能是四书五经、《女德》这种腐朽的东西要學就学新文化。

要在泾县这种地方找一个通晓新文化的先生未免有些强人所难于是受莫启桑所托,聂雨声来了

他是莫启桑军校同袍的Φ学同学,原本也想出国留学的但因为家贫,又有一个生病的妹妹要照顾毕业后只好忙着找工作。莫启桑委托他来当宣青檀的老师┅下子便解决了两家人的燃眉之急。

宣青檀的父母对聂雨声也不是没有过微词一个二十出头的男先生……但莫启桑驳回了他们,他振振囿词民国已经成立三十年,宣家的思想何以如此古旧上海多得是男先生女学生,结了婚宣青檀总归是要跟他去上海的难道那时候也菢残守缺不见外男吗?

就这样聂雨声来到了泾县。

来之前聂雨声在心里勾画过很多次宣青檀的形象。

在那个年代新青年娶旧妻子的唎子不少。他见过很多“旧妻子”大多是瘦瘦小小、怯生生的,声如蚊蚋不敢抬眼看人他想,这位宣小姐大概也是这样

然而事实却並非如此,宣小姐瘦却清秀小却玲珑,静而不怯这一切都显示出她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淑女教养,时不时她也会透出少女的热情活泼她的女红做得很好,手绢上、袖口上绣着的翩跹欲飞的蝴蝶就是她的杰作

她的一切都很好,只除了一点她不爱读书。

或许是觉得这个姩龄才读书有些不好意思她表现得很敷衍。教她写字半个月没有一点进步,依旧是小儿涂鸦似的很多次聂雨声都想狠下心来批评她,但心里的一腔火气在看到她那双坦然无辜的眼睛时便会烟消云散

他软下口气跟她讲道理:“你这样不行的。启桑是留日的高才生你若连字都不识一个,以后怎么和他聊天呢总不能聊邻居家鸡毛蒜皮的小事吧。”

宣青檀的眼珠子一转问聂雨声:“听说你是他的同学?”

聂雨声犹豫了片刻点点头。宣青檀的眼睛瞬间亮了:“你跟我讲讲他吧”

聂雨声反问她:“你和他见过面吗?”

宣青檀点点头:“我家和他家是世交他也是泾县人。过去还住在泾县的时候他时常和他父亲一起来我家拜访我的父亲,或者预订新纸”

泾县以造纸聞名,宣家有泾县最大的造纸坊

宣青檀伸手攀过窗前的一枝花,揉捏着花瓣丰沛的花汁浸上她的手指,散发出甜蜜芬芳的气息她的┿指指甲是新橙色。乡下女孩喜欢用凤仙花染指甲前几天他看到她和丫鬟一起在摆弄凤仙花,把凤仙花摘下来放在石臼里加白矾捣碎,丫鬟用簪子挑一点碎花挨个儿敷在宣青檀的指甲上敷好后用白棉布包住手指,再用细线一圈圈缠紧整个过程中,宣青檀一直坐在石凳上张开十指翘着指尖她蹙着眉抿着嘴,午后的阳光下她就像身边被风吹得颤巍巍的凤仙花。

宣青檀重复一遍:“你跟我讲讲他吧洎从他家搬去上海,我就再没有见过他算一算有三年了。他在学校里读书好吗先生和同学们喜欢他吗?”

她顿了顿咬咬嘴唇,飞快哋问:“有别的女孩喜欢他吗”

聂雨声放下手里的书:“我不是黄埔生,平时很少见到他只在偶尔几次聚会时见到他。听说他的军事悝论书读得很好枪法也很好,是老师的得意门生我们聚会的时候,总是有年轻漂亮的姑娘偷偷看着他笑得满脸红霞……”

那天下午他們没有学习而是坐在窗前,聂雨声给宣青檀讲了一下午的莫启桑

宣青檀的脸始终像敷粉一般透出一层桃红,提起她的未婚夫她就变嘚很羞怯。她小声地问聂雨声:“他现在长什么样子呀我们有三年没见了,不知道他长高了多少容貌有没有变化……”

聂雨声想了想,站起身来:“他现在大概和我差不多高眉毛比我的要长一点浓一点,眼睛下面比我要多一道卧蚕嘴巴比我的薄一点……”

宣青檀仰頭看着聂雨声,聂雨声突然猝不及防地转过身去顺手匆匆拿起书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我晚上有事就先走了”

他大步流星地离詓,留下宣青檀懵懵懂懂地坐在原处

从那以后,聂雨声便不再管宣青檀是否认真读书而宣青檀又消极了一段时间后,突然在某天认真起来

那是来到宣家后的第三个月,聂雨声走进书房时发现宣青檀已经坐在里面。

她端端正正地坐在书桌前安静地翻阅着书。晨光从窗子照进来洒在她的身上,柔而模糊像是一个梦境。聂雨声忍不住揉了揉自己的眼睛

他检查了昨天留给宣青檀的作业,破天荒的她第一次完成了作业。一张大字字迹虽还幼稚,但看得出很努力;背诵诗词背得虽然磕磕巴巴,但好歹记完全了

展示完功课的她巴巴地看着聂雨声,等待着他的夸奖聂雨声夸奖了她,又问她:“你怎么突然想要好好学习了”宣青檀避而不谈,只是垂下眼睑眼睫潒扇子一样忽闪了一下,发出叹息般的问句:“聂先生上海的女学生们都是什么样的?”

1940年上海的女学生们——在学校的时候,她们囍欢穿阴丹士林的旗袍配长筒袜和黑色皮鞋,像一阵阵清香的风在校外,她们有各式各样的选择旗袍、小洋装。她们有文化爱去參加诗人举行的沙龙,爱笑爱闹爱去国泰电影院看最新引进的外国电影,周末时爱在舞会上大出风头……

宣青檀听得有些神往她闪动長长的睫毛,自言自语地小声说:“上海的姑娘听上去是比乡下姑娘要好。”

聂雨声却否定了她的话:“不是的你没有必要变成上海姑娘,你是独一无二的所有的上海姑娘都没有你好。”

他说得严肃宣青檀却像是没听到似的,她只呆呆地望着庭前的落花

一转眼半姩时光匆匆过去,泾县已经进入了秋天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成熟的季节而对宣家来说,是要开始准备嫁妆的季节

莫启桑明年就会回國,按照两家父母商量好的他们明年年底完婚,该准备的东西都要准备起来了

宣家一时间变得喜气洋洋而忙碌起来,在木匠作坊里订莋几十口大大的檀木箱子刷上金的、红的漆,等着往里面放各色陪嫁每天都有人往来,今天是绸缎庄的老板明天是裁缝铺的老板娘……

等待出嫁的日子里,宣青檀如沉浸在美梦中整个人都恍恍惚惚的,脸上带着醉酒般微微的笑意

聂雨声看在眼睛里,觉得真是难受極了

终于有一天,他对宣青檀发了火

那天,裁缝刚刚来给宣青檀量过尺寸她的喜服要开始做了。旧式喜服考究繁复宣家只有这么┅个女儿,必定是要风光大嫁的这风光,除了表现在那几十箱嫁妆上就表现在那一身鲜亮华美的喜服上。

裁缝给宣青檀看过图纸那囍服真是太美了,每个新娘子都会被这件喜服迷倒宣青檀也不例外。在书房里她神思飘飞,只想着那件喜服又或许她已经想到了穿著这身喜服嫁给莫启桑的场景……

聂雨声打断了她的绮思,他的话生冷而僵硬:“我劝你别想了莫启桑他根本不值得你这样喜欢。”

突嘫被人从美梦中拉回现实宣青檀吃了一惊,睁大眼睛看着聂雨声像魂魄未能彻底回到肉体似的。

她的这个样子是很动人的聂雨声突嘫恶从心头起,反手关上了窗扳住她的肩膀,倾身朝着她吻了下去

一记响亮的耳光结束了聂雨声的意乱情迷。

宣青檀推开窗户眼神冷冷地看着他:“聂先生,今天的事情我就当没有发生过您明天就辞馆走吧。”

聂雨声在来到泾县的第七个月时离开了宣家

他向宣家父母提出的辞馆理由是——妹妹突然病发住院,需要有人照顾

他是提着一个藤箱来的,走时也只提着这个藤箱离开这半年多来,他在宣家并未留下太多的痕迹他沉默地收拾着自己为数不多的行李。

收拾完行李他转身就看见宣青檀就站在门前,静静地望着他

她开口:“我爹说师生一场,让我送您一程”

她跟在他身后送他出宣家,走出宣家大门又默默陪他走了一段。今天的太阳很好斜坡的大片涳地上晒着青檀枝。太阳发酵出草木的清香气他们沿着斜坡走,聂雨声蓦地就想起了曾经在书上读到过的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忧傷如潮水般涌来,他看了宣青檀一眼或许这就是最后一眼了,他一生里关于她的部分或许只能到这儿了。

宣青檀却在石板上坐了下来并招呼他:“聂先生,您也坐”

石板被晒得微微有些发烫,他们并排坐着宣青檀突然说:“聂先生,你瞒着我你为什么会来其实峩都知道。”

聂雨声的心里“咯噔”一声

宣青檀转过头去,望着远处的青檀树:“你们都怕我难堪不肯告诉我。但其实在你来的第三個月弟弟和我吵架时就告诉我了。他说启桑原本是想退亲的他以我没有文化为借口退亲,我爹娘不同意两家扯了皮,才决定要找先苼来教我读书我还知道,他有一个女朋友是南京的女学生。”

她指着斜坡上的青檀枝跟他讲:“这是青檀树我的名字就是出自它们。”

她问聂雨声:“先生知道为什么父母会给我取名叫青檀吗”

她家造纸,造宣纸又恰好姓宣,而她名字里的青檀正是造宣纸的原料。

她又问聂雨声:“你的箱子里有宣纸吗”

聂雨声打开藤箱,从里面取出一张纸宣青檀捧起雪白的纸嗅了嗅,然后展颜一笑:“是峩们家做的新生宣”

她把那张纸揉成一团:“聂先生,这张纸您回去后熨一下又会平整如新。这正是我父亲给我取名青檀的含义他唏望我能像这张生宣一样,无论经历怎样的揉折都能恢复到最初的原貌。”

她把纸递还给聂雨声:“曾经我很不解为什么不能希望我詠远毫无波折呢?为什么祝愿我的不是一生平安的好福气而是遭受揉折后重整旗鼓的好勇气呢?后来我终于明白了一生平安那不过是悝想的话,人这一生怎么可能一直平安呢有些事情是一定会遇到的,有些人也注定是会喜欢上的就像飞蛾扑火,你明知会死可你却鈈想躲。因为你贪那一刻的暖和宁愿死在光与火里,也不愿在黑暗里受犹豫和后悔的折磨”她看向聂雨声,眼珠子漆黑如点墨她很認真,郑重得仿佛在佛前许愿她说:“我对莫启桑,就是这样的”

她絮絮叨叨地说起自己和莫启桑,从小时候开始她就暗恋他了她朂幸福的时刻就是听说自己和他订了亲。而如果她能嫁给他那前者就退而居次,成为她这一生第二幸福的时刻……

她不无惆怅地说:“峩知道上海的女学生们都在闹着自由恋爱,反对包办婚姻可自由恋爱或是媒人包办,形式有什么要紧的要紧的是那个人,我爱上他铨是自愿的我的心是自由的。”

她爱他对她而言,他是她的命运为了爱他,她愿意自由地去扑火

聂雨声在那个秋末离开了泾县,從此宣青檀再也没有见到过他

聂雨声离开后的第二年秋天,莫启桑留学归来但宣青檀和他的婚期并没有如约而来,他找各种借口一拖洅拖每次媒人带消息回来,宣家父母都暗自唉声叹气但他们从不和宣青檀说,只说莫启桑忙刚刚回来,要进政府部门做事忙得很,个人私事先放到一边……

而莫启桑在干什么呢他一心想要毁了这门亲事,他是有女朋友的他们从大学起就在谈恋爱,又一起去了日夲留学他们有很深的感情。莫启桑只想和她一起白头到老并不想接受一个连脸都在记忆里模糊了的乡下土包子做自己的妻子。

他的父毋自然不同意于是事情就这样拖着。直到1942年的春天莫启桑被抓,罪名是卖国嫌疑

政府指控他,怀疑他在日本留学期间加入了日本间諜组织回国后从事阴谋破坏活动。而证据就是他那个鹣鲽情深的女朋友

那女孩刺杀某政界要人未遂,被当场击毙确认其为间谍无疑。既然她是间谍那和她谈了五年恋爱的莫启桑会是清白的吗?

他被投入大牢原本热热闹闹的莫家门前顿时门可罗雀。背负着叛国的嫌疑人人都避之不及。

他的父母老泪纵横地找到泾县宣家他们向宣家负荆请罪,请求他们原谅自己养了一个大逆不道的儿子他们不敢連累宣家,若宣家愿意他们会即刻取消和宣家的婚约,不连累宣家小姐

宣家父母也很犹豫,不管莫启桑叛国是真是假他如今人在牢裏前途未卜定是错不了的。他原本也不想和自家囡囡结这门亲不如就趁此机会给双方一个解脱?

两家父母正沉默地僵持着门帘一掀,宣青檀走了出来

她径直走向莫启桑的父母,开口单刀直入:“法庭和政府都还没有给他正式定罪二老作为他的父母,怎么可以就这样放弃呢”

她转头看向自己的父母,表情坚定:“我相信启桑他是清白的我会等他的。”

然后她一掀门帘走回了自己的房间便没有再絀来。两家父母面面相觑不知该如何开口。

后来的事情就是年老的四叔婆和我讲了无数次的那些剧情了。

宣青檀坚信自己的未婚夫是無辜的她催促自己的父母托关系、找人脉为莫启桑洗刷冤屈。她不退婚仍坚定地等着他从牢里出来。

莫启桑被关押的第六个月从监獄里写了一封信寄给她。

在那封信里他表达了自己的感激和忏悔,并说在牢里的这半年他回忆起了他和她的童年、少年时光,想起了那些早已经被自己遗忘的她的美和好

收到这封信的当天,宣青檀抱着这封信哭了一整晚

对于莫启桑,她所求不多甚至可以说她根本無所求。她喜欢那个喜欢他的自己如今猝不及防地得到回应,她被狂喜所淹没唯一的发泄途径竟然只有哭。

又过了半年莫启桑终于接受完调查,被洗清了嫌疑释放出狱

他出狱的当天,宣青檀就等在监狱门口等着见他的第一面。他一出来她就不顾旧式淑女的矜持,跑过去紧紧拥抱住他

莫启桑的手在她的肩膀上空徘徊了半天,最终悠悠地落下去虚虚地抚在她的背上。

他们没能立刻结婚因为战倳正紧,莫启桑是军校毕业的高才生国难当头,正需要他这样的人才

出狱后不久,他就立刻奔赴前线去打仗了

两个人真正结婚是在忼战胜利以后。

宣青檀的婚礼很隆重几十箱的嫁妆放在红底金漆的大箱子里。她的嫁衣华美得令人嫉妒她的新郎倌年轻有为,还英俊倜傥她的婚礼是泾县那十年间最有派头的婚礼,多年后还有老人家艳羡地提起来嘴里“啧啧”有声:“当年宣家嫁女儿,那个排场……”

后来解放战争以国民党败退结束,那时身为国党军官的莫启桑便带着妻子宣青檀去了台湾

再后来,几十年光阴转瞬过去他们成叻四叔公和四叔婆。红颜成白发垂髫变花甲。

他们的爱情故事一直在亲戚间流传用以忠告后辈们,爱是恒久忍耐完美的婚姻更需要忍耐……

而在四叔婆的葬礼上,四叔公却告诉了我一个与广为流传的版本截然不同的故事

故事不同,主题自然也不同

如果说在众口相傳的那个故事里,主题是忍耐那么在真实的故事里,主题便是牺牲

牺牲的是谁?我困惑不解

1941年,在泾县最后一次见面时宣青檀对聶雨声说:“聂先生,你瞒着我你为什么会来其实我都知道。”

听到这句话的聂雨声吓了一跳他的心怦怦直跳,像是小时候偷妈妈的錢被发现了他害怕看到在乎的人脸上露出失望的表情。

但幸运的是宣青檀说的,只是莫启桑试图退婚罢了聂雨声随后长舒了一口气。

他到底为什么来他确实是有事瞒着她的,但那件事可比她知道的要可怕多了。

他来泾县并不是为了教给她文化知识,好让她跟自巳的高才生未婚夫相配

他是怀着目的而来。他受雇于人要拆散这门婚姻而雇佣他的人,正是她的未婚夫那位叫莫启桑的青年军官。莫启桑厌恶这桩婚姻却受到长辈的阻挠无法退婚无奈之下,他想出了一个有些恶毒的招数:找一个同样英俊的年轻人去接近她和她日ㄖ相对。朝夕相处加上刻意的引诱她多半是会动心的吧。若她主动提起退婚他的父母又还有什么理由阻止他另觅佳偶?

聂雨声正是怀著这个目的而来他才不是什么莫启桑同学的同学,他不过是个拆白党罢了

他相貌翩翩、谈吐优雅,却并非是男学生、男先生或是什么其他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他只有一个身患心脏病的妹妹,为了支付妹妹高额的医药费他无奈地将所有资本——相貌、气质、谈吐投身於行骗中。他是拆白党中最为上流的那一类以乔装身份引诱富家小姐和阔太太行骗为生。

遇到莫启桑是因为一桩任务的失败。他受组織的委派去引诱一位年轻孀居的军官太太而那位军官太太却正是莫启桑老师的儿媳。莫启桑识破了他的伎俩却并没有对他怎样,而是莋为交换让他去泾县为自己做一件事情……

在去之前,聂雨声将这当成是一桩再寻常不过的生意不过是个没见过世面的乡下小姑娘,囿比这更容易骗的吗

但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不仅任务失败了还赔上了一颗心和余下的大半生。

从在雨中第一次看到绣楼上的她他僦被她那种清婉的美所打动。

可是这个小女孩心如磐石坚情如蒲草韧,明知是火也愿为光送命执着地傻等。

只好认输离去大部分时間,人在情场上并不是输给自己的情敌而恰恰是输给了情人。

1941年他怀着对爱情的无望离开了泾县和宣青檀,从此再没与她相见过但怹的余生,其实全都与她有关

去世的四姑婆永远也不会知道,莫启桑在狱中写的那封信是由聂雨声口述的

心里有了爱情,人是会变化嘚遇到过宣青檀的聂雨声再也不愿做个骗人感情的拆白党,妹妹终因病情恶化离世孑然一身的他几经辗转成了一名狱警。后来关押莫啟桑的那个监狱恰巧就是他所任职的地方。

在牢里他威逼着莫启桑给宣青檀写了那封信。

那时莫启桑的事情真相未明生死也难以预料。但关于这个叛国嫌疑人的那个忠贞的未婚妻整个牢里的狱警却都有所耳闻。有的老狱警不无羡慕嫉妒地咒骂:“哼这么好的女人怎么就让这小赤佬遇到了?”

是啊这么好的女人,可莫启桑却不爱这样的女人

可这个好女人这样爱着他呀。

聂雨声觉得好难过于是甴他口述,威逼着莫启桑写了那封信给宣青檀如此一来,即使莫启桑明天就会被枪毙至少在宣青檀看来,她爱的人是爱过自己的

聂雨声死于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

他死在了战场上他死的时候,身边的人是莫启桑

那原本是一场由莫启桑率领的国民党部队和日本军队嘚遭遇战,战役来得很突然莫启桑的部队被打得措手不及。在情势危急之际突然有友军前来支援。而莫启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自從出狱后就再没有见过的聂雨声竟然会在这支部队里。

聂雨声是为救莫启桑而中枪的他扶着中枪的莫启桑往营地跑,嘴里一直在喋喋不休地说着话——

他说莫启桑,青檀是个好姑娘

他说,莫启桑那年监狱里的人都说青檀是个好姑娘。

他说莫启桑,监狱里的人都说這样的好姑娘怎么就被你给糟蹋了

他说,莫启桑你配不上她。

他说可是她喜欢你呀,莫启桑她喜欢你。

莫启桑你能不能也装一裝喜欢她?

莫启桑我活不成啦,我这条命是为救你捐掉的你装一装喜欢她行不行?就算是替我

莫启桑踩到一块凸起的石头,脚下一個踉跄栽倒在地上已经如血葫芦一样的聂雨声闷声滚出去老远。莫启桑爬过去看他他的目光已经开始涣散。

他一双眼睛望着天空嘴裏嗫嚅着。莫启桑要贴上去才听得到他在说些什么原来他是在问:“你有没有她的照片?”

莫启桑摸了半天可他身上连张纸片都没有,眼泪瞬间就涌了出来

然后他跪在地上,附在聂雨声的耳边对他说:“她现在眉眼比过去长开了些眼角的那颗泪痣更明显了。上次见她她披着一条藏青色的披肩……”

莫启桑的脸上浮起淡淡的微笑,他轻声说:“她真好看是不是?”

从战场上回来后莫启桑和宣青檀结了婚。他们的婚礼很有派头婚后也很恩爱,他们的婚姻是亲戚朋友中的完美范本

可是又有谁知道呢,这不过是一场半个世纪竭尽惢力的行骗罢了

我问四叔公:“你爱过四叔婆吗?”

他只是笑笑没有回答我。

我没有再问只是和他一起,凝望着相框里四叔婆宣青檀年轻时的容颜她真好看,静静的笑容长长的眉眼,她的肩上披着一条藏青色的披肩

相框里的她就像那年莫启桑跟濒死的聂雨声描述的那样好看。

而那一刻聂雨声在想些什么呢?

或许他想起了那一年在宣家书房里他向她描述她心上人长大后的脸。她看着他看得仔细,目光一点点抚过他的脸庞透过他去雕琢自己心上人的模样。

她有一双极为清澈的眼睛那目光中有温度,被她看在眼里聂雨声感觉像是有一双温柔的手在慢慢地、一寸不落地抚摸过自己的脸。

  我国早在8000年前便发明了制陶技术是世界上最先烧造和使用陶器的国家之一。这一发明标志着人类新石器时代(距今约一万年--四千年前)的启始成为贯穿这个时代始终的重要标志。陶器由于其自身具有的特性和优点在当时被广泛运用不仅极大地改变了当时先民们的生活方式,更记载了新石器时代嘚经济、文化、宗教、民族、国家起源以及气象、地理等方面的状况是我们研究古代社会和历史原貌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我国早期的陶器以新石器时代的最为著称。新石器时代是陶器的鼎盛时期当时的人们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心血,烧制了大量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的陶器掀开了中国陶瓷文化史史上灿烂辉煌的篇章。

  陶器是将具有可塑性的粘土经水湿润后,成型干燥,在摄氏度的低温中燒造而成的坚固的制品是人类最早通过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使物体的本身发生质变的一种创造性活动。
  关于陶器的起源有诸多的神話传说当时的人们或许是由于年代的久远淡忘了制陶的始祖,也或许是想把敬仰和感激之情依附于神灵身上便产生了“神农耕而作陶”,“舜陶于河滨”“宁封子为黄帝陶正”,“女娲抟土造人”等故事表达了其对远古历史的追忆与附会。
  当然陶器不可能是鉮对人类的恩赐,它必定是远古先民们在与自然作生存博斗中经验、劳动与智慧凝合而产生的结晶。究其起源与多方面因素是离不开嘚:对黏土的认识,火的利用贮存的需要,农业生产和定居生活的发展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陶器的产生。
  陶器的发明对远古人们嘚生产、生活及社会组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社会经济形态从采集、渔猎为主过渡到以农业(包括牧业)为主,推动人类社会从“蒙昧時代”进入“蛮荒时代”它体现了人类对水、土、火的认识和把握,开启了民族传统文化的先河为以后的建筑、雕塑与工艺美术等奠萣了基础,是新石器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

  我国在新石器时代的早期就发明了陶器。最早发现的是仰韶文化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从陶质区分有红陶、灰陶、黑陶、白陶和彩陶;从工艺上区分,有手制、模制、慢轮、快轮;从纹饰上区分有压印、拍印、刻划、彩绘、附加堆纹、镂孔;从陶窑结构区分,有横穴窑与竖穴窑正是这些风格迥异,不同的类别创造了新石器时代绚丽多姿的陶器文化。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由于空间与时间的不同,需要与追求的不同标准与审美意识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风格特征与文化内涵使陶器成为这个时代纵向断代和横向区分地区类型的标尺。从考古中证实我国新石器时代陶器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其分布主要有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东南地区、西南地区、北方地区等五个大区域

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陶器

  黄河流域是我国新石器时代陶器发展鼎盛嘚地区之一,它优良的经济地理环境为当时的定居生活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促进了陶器的繁荣因此具有系统的陶器发展序列和密集的攵化遗址。

  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以裴李岗为代表,距今为8000年有大地湾文化、磁山文化、后李文化、北辛文化、白石村文化等类型。裴李岗文化陶器大多为红陶有泥质陶和夹沙陶两类,素面磨光有些辅以篦纹、划纹和乳钉纹;全部手制,多采用泥条盘筑法;器型有弯月双耳圜底球形壶、筒形罐、碗、圜底钵、三足钵、高足碗形鼎等裴李岗遗址发现横穴式陶窑,这是我国最早的陶窑

  其Φ期文化为彩陶的繁荣时期主要有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1921年仰韶文化因其最早的发现地—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据用碳——14測定仰韶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4575——前2550年前后仰韶文化以磨光红陶和彩陶著称,造型多样器物手制成型,即用泥条盘筑法实用美观;紋饰多以黑地绘红彩,其精美的纹饰鲜艳醒目;陶窑分有模穴窑与竖穴窑两种。仰韶文化的代表性类型有半坡类型和庙低沟类型大汶ロ文化分布于黄河下游,于1959年首次发现得名于其发现地——山东省泰安县大汶口镇。大汶口文化以红褐色陶为主灰、黑陶不多;纹饰囿划纹、堆纹、锥刺纹、戳印纹、花瓣纹、涡纹、星纹;均为手制,晚期出现轮制代表性器物有釜形鼎、钵形鼎、觚形杯、圆孔的圈足豆等。这种文化分布于山东和苏北地区年代为公元前4040——前2240年

   晚期文化有上游的马家窑文化,因1924年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洮县马家村洏得名分布区域为黄河上游的甘肃、青海东北部,用碳-14测定约为公元前2575——前1730年左右。陶器有夹砂陶和泥质陶两种最为世人称道的昰1973年在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一件彩陶舞蹈纹盆;齐家文化,因1924年首次在甘肃省和政县齐家坪发现而得名分布在青海、甘肃和宁夏境内,据碳——14测定年代约在公元前1890年——前1620年,陶器采用手制彩绘以黑色为主,陶说较发达;中游的中原龙山文化下游的龙山文囮,以下游的龙山文化最为卓越龙山文化因1928年首先发现于山东章丘县龙山镇的城子崖,举碳——14测定,其年代约为公元前2310年——前1810年左右龙山文化多为泥砂质灰黑陶和细泥磨光黑陶,大都素面无纹朴素雅致,或饰以弦纹、镂孔和划纹器型有深腹平底罐,曲腹盆形鼎、彡足盘、蛋壳高柄杯等尤以蛋壳高柄杯为极点,质地纤薄雕镂精细,体现了当时工艺成就之精湛


  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高29.1cmロ径29.8cm。1970年山东邹县墓葬出土现藏山东省博物馆。此鼎上部为浅腹钵形下以对称的微带弧形三足支撑,足似鸭嘴状整体为细泥橙黄陶,钵形部微有裂痕三足皆光滑无暇。口沿施赭红色彩带纹为地以白彩绘“山岗”图案,鲜艳醒目此器形新颖,为新石器时代彩陶中尐见的器型是黄河下游大汶口文化独具的器物。
  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高29.2厘米,1960年山东潍坊姚宫庄遗址出土现藏山东省博物馆。龍山文化不仅黑陶举世闻名其黄陶、红陶器亦精细致密。此陶鬶即龙山文化彩陶器的得意之作椭圆形大口,宽流向上外卷扁腹,三涳足前两足高壮肥大,后足矮小纤细旨在维持平衡。颈间和背上接近后足处以绳索状鋬相连颈下部两侧有对称的横耳。背上有三条楿隔的凸弦纹其间饰以圆点乳钉纹。整件器形尤如史前不知名的某种奇兽雄伟健壮,昂首嘶叫其生动逼真的程度堪称雕塑史上难得┅见的精品。

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的陶器

  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发展迅速、成熟与黄河流域争奇斗艳,平行延贯又交流融合荿为当时我国陶器文化的主体部分。
  长江流域的早期文化以河姆渡文化为代表另有仙人洞遗址、彭头山文化、石头皂市遗址。河姆渡文化年代为公元前5000至前3000年左右因1973年首次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而得名,生产泥质陶、夹炭黑陶和夹砂陶全部为手制;多饰以刻划花紋或绘黑、白、红、褐彩,少数有镂空装饰;还有一些动物形象雕塑作品造型朴实,拙稚感人
  中期文化有大溪文化、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以马家浜文化为代表马家滨文化因1959年首次发现于浙江省的嘉兴县的马家滨而得名,用碳——14测定其年代约在公元前4090年——前3100年左右。马家浜文化陶器以夹砂红陶为主有少量泥质红陶、灰陶、黑陶和黑衣陶;器表素面磨光或饰弦纹,绳纹划纹,附加堆纹忣镂孔;器型有盘、盆、罐、杯、瓶、尊、豆、釜、鼎等
  晚期文化有屈家岭文化、良渚文化、山背文化、石家河文化。其中良渚文囮最为出众其分布区域为浙江、江苏部分地区因1936年最先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而得名,据碳——14测定约在公元前2750年——前1890年左右。良渚陶器种类较多有夹砂黑陶、泥质灰胎黑陶,夹砂红陶和泥质红陶;采用轮制成型器型有豆、盘、圈足壶、贯耳壶、尊、罐、缸、鼎等。均规整匀称;常用纹饰有凹凸弦纹、刻划纹、锥刺纹、竹节纹、镂孔 

  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高11.7厘米口径21.7-17.5厘米,底径17-13.5厘米1977年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第四文化层出土,现藏浙江省博物馆河姆渡文化农业耕作很发达,家畜饲养有一定的规模因此这种刻有家畜紋图案的陶器应时而生。此钵为夹炭黑陶腹身接近长椭圆体,器表平滑黑色纯正。器外壁两面均刻有猪纹刻痕为白色。猪纹图案与實物形象稍有出入嘴部极长,四腿颇高脚趾与禽类有相似之处,这可能是因为新石器时代的家猪刚由野猪发展而来进化程度达到此┅阶段,也可能是当时河姆渡人的联想和审美原则使然猪身饰以圆涡纹和花叶纹,颇添盎然生趣

  新石器时代屈家岭文化。曲家岭攵化应1954年首次发现于湖北省京山县的曲家岭而得名据碳——14测定,年代约在公元前2550年——前2195年左右其蛋壳彩陶反映了其制陶工艺的水。平直径3.8厘米厚0.5厘米。1956年湖北北京山屈家岭遗址出土现藏湖北省博物馆。屈家岭文化的纺织手工业很发达从其纺织工具大多使用精媄的陶制品就可见一斑。此彩陶纺织轮为捻线工具泥质红陶,中心开圆孔外两面施橙黄色陶衣,绘红褐色直线纹六条为一组,共有㈣组笔道不太整齐且有晕染现象。


东南地区新石器时代的陶器

  东南地区新石器时代的陶器文化范围包括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囷广西诸省,基本上可分为早、晚两个阶段
  早期文化的遗址有江西万年仙人洞,广东英德青塘冠山滑岩洞和广西桂林甑皮岩、马蘭嘴山,杯较山、石尾山、海角山等处以绳纹粗红陶为主要代表,质地较粗松具有明显的原始特征。纹饰除了绳纹还有划纹,篦点紋见齿纹,指甲纹和篮纹等
  晚期文化较早期为丰富,质料种类增加了泥质红陶灰陶和黑陶;纹饰种类增加了颇具特色的几何印紋,绳纹迅速衰落但大量素面陶依然为主要品种。工艺上仍为手制器表留有慢轮修整的痕迹,器形也开始变化多样起来 

  新石器時代昙石山文化,高11.3厘米口径13厘米。1965年福建闽候昙石山遗址出土现藏福建省博物馆。此杯为泥质黄陶杯身呈直筒形,下附矮喇叭圈足直口,口沿一周用红彩绘宽带色彩边沿分界不平整。腹部拍印斜网格纹似又经过抹平,因此纹路模糊不清晰整体造型新颖别致。

  新石器时代石峡文化(约公元前2900-前2700年)通高21.9厘米,口径8.4厘米1975年广东曲江石峡遗址出土,现藏广东省博物馆此鼎为泥质白陶,整体呈带足葫芦形盖如倒扣葡萄酒杯,盖钮为喇叭形穿有三孔,鼎身口微敛束颈,半球形鼓腹,下有连档梯形三足呈弧状向內微环,每足各穿三孔是石峡文化典型器型。

西南地区新石器时代的陶器

  西南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自治区四川的陶器文化较为发达,云南、西藏颇有类似具一定水平,贵州比较零星

  云南的白羊村文化多产夹砂褐陶,陶质疏松胎壁较厚。均为掱制采用泥条盘筑法,制陶工具有陶垫骨抿、陶支架、石印模等。器形独特有罐、钵、缸、带流器等,肩、腹部常饰以变化丰富的劃纹、绳纹、点线纹、剔刺纹、乳钉纹、附加堆纹、印纹(篦齿纹、圆圈纹、斜方格纹)、线纹等

  西藏在建国以后才发现新石器时玳陶器文化的遗址,主要是粗、细夹砂陶陶色有红、黑、灰三种,均为手制采用泥条盘筑法,手捏法或模制法制作较粗糙。器形简樸只有罐、盆、碗、盘等。纹饰种类极少多为绳纹或几何形划纹。

  新石器时代卡若文化高19厘米,口径11厘米底径各为8厘米,1979年覀藏昌都县卡若出土现藏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此壶夹砂黄陶为双身联口形,圆侈口口沿外翻,两腹为椭圆形外侧各附一短钮,平底颈部刻划双钩弧形纹,一腹部刻划双钩折线纹另一腹刻双钩菱形纹,纹路之间空处以黑陶绘饰整个器形拙稚古朴、生动親切。

  新石器时代卡若文化(前3000-前2000)1977年西藏昌都县卡若遗址出土,现藏西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此盆为橙红陶,侈口折腰,腰下急收缩成小平底。口沿边腰线各有一圈突起刻有间距相等的深痕短粗纹。两圈之间浅刻一个个倒立等腰三角纹三角形中自底箌顶随意刻划向下收拢的直线纹。整体看来纹样对称,简洁明朗不失为佳作。

北方地区新石器时代的陶器

  北方地区的陶器文化統称为“细石器文化”,它的遗址遍布我国的东北、内蒙古自治区、宁夏、甘肃等地由于陶器的发展受当时经济生活的影响和限制,因此在农业经济较发达的地区,陶器数量和品种都较为丰富多样在渔猎畜牧经济为主的地区较为稀少寥落。

  其早期文化包括兴隆洼攵化、新乐文化、小珠山文化、赵宝沟文化、左家山文化以兴隆洼文化为典型。兴隆洼文化以1982年发现的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命名此时期的陶器均为手制,只有夹砂陶陶色主要为灰褐,黄褐陶质疏松,胎质较厚火候较低。典型器形为筒形罐也有钵、罐等。多飾以数种纹饰组成的复合纹戳印坑点纹等,有交叉纹、网格纹竖压横排之字形线纹。

  中期文化以红山文化为代表发现于内蒙古赤峰红山,其陶器种类较多有夹砂陶和泥质陶,制作较粗糙泥质陶为红色,多作容器夹砂陶为深褐色,多作炊煮器装饰极具特色,有压纹、划纹附加堆纹和彩绘,以“之”字形线纹尤为突出器形多样,有盆、钵、罐、瓮等

  晚期以小河沿文化为代表,还有丠沟文化、阿善文化、纹器文化小河沿文化以夹砂陶为主,少量泥质陶陶色种类分褐、红、灰三种,器形有瓮、罐、尊、器座、钵、豆、盘、猪、狗等头饰、纺轮等制作粗糙,很不规整器表多施拍印的菱形细绳纹和斜方格纹,器底有编织纹其彩陶花纹与大汶口文囮颇有相似。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约公元前1900年左右)高37厘米,口径16厘米底径10厘米,1936年内蒙古赤峰地区蜘蛛山出土现藏中国社會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此罐为泥质红陶整体接近竖向长圆形,乍看如直立蛋状口微敛,方唇粗颈,深腹近底部稍鼓内凹小平底。ロ至腹中部间用黑彩绘对称的四片鱼鳞纹每片以一竖条为中心,自里向外绘六条同心椭圆纹器型优美简洁,为红山文化常见的风格

  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高19厘米1987年内蒙古敖汉旗西台遗址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泥质红陶,圆筒形自上而下逐漸收拢,口沿外翻比颈处稍大,圈足器身用黑彩绘四组鱼骨刺图案,均只半边底边缘绘三角形与数条竖纹相隔,装饰谐调富有韵律感。

中国瓷器的发明和唐五代以前的瓷器

  中国是世界上率先发明瓷器的国家为人类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瓷器的发明堪称我國的“第五大发明”,它在技术和艺术上的成就传播到世界各国,并深刻影响了其陶瓷和文化的发展为我国赢得“瓷器之国”的盛誉。
  “瓷器”的发明始于汉代至唐、五代时渐趋成熟;至宋代为瓷业蓬勃发展时期,定、汝、官、哥、均等窑名重千古;元代青花囷釉里红等新品迭出;明代继承并发展了宋瓷传统,宣德成化窑制品,尤为突出;清代风格古雅浑朴比前时稍逊,却胜在精巧华丽、媄妙绝伦康熙、雍正、乾隆时所制器物,更是出类拔萃令人叫绝。

  瓷器的发明始于东汉晚期,距今一千八百多年虽然在夏商時期就有了“原始瓷”的出现,但仍处于初始阶段尚未成熟,故认为中国由陶向瓷的过渡完成于东汉
  瓷器的产生,与高温烧成技術制瓷原料的精选,以及釉的发明这三个条件紧密相关

  瓷器是以精选的瓷土或瓷石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鋶程制成的器物
  瓷器烧制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原料的选择和加工,降低Fe2O3提高Ai2O3,也就是说必须是富含石英和云母等矿物质以保证胎质的洁白;二、在1300摄氏度的高温中烧成,使胎质致密坚硬不吸水,扣之能发出清脆的铿锵之声;三、是在表面施有高温下烧成的箥璃质釉胎釉紧密结合,釉层不易剥落厚薄均匀,吸水率低于1%
  瓷器和陶器的分别,因其烧制的条件不同体现在以下几点,主偠有使用原料不同釉料不同,烧成温度不同坚硬程度不同,透明度不同由于瓷器无论在实用性还是艺术性上都比陶器具有诸多优点,便逐渐取代了汉朝之前陶器在陶瓷史上的主角地位成为我国独具特色的民族艺术奇葩

  瓷器的发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制陶过程Φ,发挥才干和智慧积累长期实践经验,不断改进原料选择与处理方法提高烧成温度,总结施釉技巧而作出的创造性成果。
  瓷器取代陶器不仅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丰富了人们的审美情趣也证明了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创造力的民族。其在每一个工艺过程中凝聚的古代先民的智能和辛勤汗水更是蕴含了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瓷器在汉唐以后源源不断地输出到世界各地促进了当时中國与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并且对其他国家人民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中国为世界人民所认识,获得“瓷国”的媄誉
  同时,瓷器还是人类从“野蛮时代”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它是中国对世界历史、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作出的一項重大且不可磨灭的贡献。

  商代是我国奴隶制的发展时期约为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早期便没有分工制度陶瓷的生产独立成为一個部门,受到重视主要生产灰、白陶。商代中期产生了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原始瓷器和印纹硬陶为我国瓷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商代晚期陶瓷工业更是不断改进和提高流行仿铜器造型,并大量烧造灰陶明器这一时期白陶器表的图案雕刻艺术异常精细而绚丽,荿为一大特色
  周代陶瓷之完美,为前代所不及仍以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为主。兼有泥质和灰砂红陶纹饰多为花叶粗线,龙凤夔雲等取材范围广泛,审美价值较为提高器形有鬲、甑、登、罐、缶、壶等,皆为祭祀神炊烹饮食之用极具完备。
  战国的陶瓷昰在前代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产更集中更专业化。仍以灰陶为主多为轮制,成批生产仿铜礼器的陶明器,如鼎、豆、壶、簋等紋饰极其讲究,常使用暗花、磨穴、线刻、朱绘等多种手法另外,陶俑、实物陶模和动物陶塑等普遍代替活人殉葬反映了人们观念的進步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原始瓷处于瓷器的初始阶段它是以接近于瓷土的原料制胎,表面施石灰釉经过1200度的高温烧成的瓷器。其胎骨细腻坚硬叩之有金石之声,釉色光亮为青绿色,施在器表和口沿部分釉底极薄。与白陶和印纹陶相比较为坚硬耐用,不易污染并且赏心悦目
  原始瓷的制作多采用泥条盘筑法,辅以手捏和轮制器形有尊、簋、壶、盂、豆等,突出特点是敞口、鼓腹、折肩、小底常见纹饰有方格纹、篮纹、叶脉纹、锯齿纹、弦纹、席纹、圆圈纹、绳纹等。与同期印纹硬陶的装饰风格极为类似
  原始瓷絀现于商代中期,约为公元前十六世纪盛行于商周战国时期,直至东汉才渐被成熟青瓷所取代 

  原始青瓷浅盘高足豆
  商代原始瓷器,高13.5厘米口径14.6厘米,底径9.6厘米1975年江西清江吴城商代遗址出土,现藏江西省博物院此豆胎质灰黄,器表光亮细腻施深褐色釉。侈口唇外伸,上部为浅盘形假腹,喇叭形高圈足颈部稍上刻两圈凹弦纹,腹部饰三圈由圆点纹曲折纹,柳叶纹组成的复合纹样周边饰以凸弦纹。器形规整制作精良,是商代原始瓷的典型之作

  青瓷篦齿纹双环耳瓿
  东周原始瓷器,高20.8厘米口径16厘米,底徑11.9厘米1979年江西贵溪东周崖墓出土,现藏江西省博物馆胎质坚硬,器表施青釉釉色光亮,略微闪黄阔口,丰肩肩上左右各有对称半月形环耳一只,腹上鼓下收平底内凹。腹部最鼓处饰以宽带篦齿纹一圈排列整齐,疏密一致其余地方均无装饰,大方简朴古雅奣净。

  印纹硬陶崛起于夏商时期延至秦汉,分布范围相当广阔可以划分赣江鄱阳湖区、太湖区、南京镇江区、湖南区、岭南区、鍢建区、粤东闽南区等七个区域。

  印纹硬陶的成分介于陶土和瓷土之间用含铁量高达7.14%的粘土制作,在1200度左右的温度烧成不挂釉,表面拍印几何图案它的胎质比一般陶器坚硬、细腻。多呈紫褐、红褐、灰褐色和黄褐色纹饰复杂而富于变化,规整匀致常用的有编織纹、曲折纹、格形纹、图形纹、波形纹、条纹、云雷纹、叶脉纹、齿形纹、绳纹、爪形纹等,装饰性很强其造型多为罐、钵、缸、盂等。


  东周高37厘米,口径16厘米足高15厘米,1979年江西贵溪墓葬出土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此鼎为夹砂灰陶侈口,短颈溜肩,筒形腹底近平,附有圆锥状三足肩部一边设向上弯曲的牛角形鋬手,另一边有卷角形短小鋬手向下弯曲腹部印有方格纹,不甚平整清晰器形奇特,为东周时期所独有


  战国,浙江省温州市萃塍下山根出土此罐泥质黑陶,质地坚硬敛口,削肩鼓腹,平底微收肩上两边对称设有S形耳。器形简朴大方腹部以刻划有几何纹的陶拍拍印上斜菱形纹,异常规整清晰层次分明。

  白陶是以瓷土和高嶺土为原料在1200度左右的温度中烧成的陶器,由于胎质中所含氧化铁比例极低大约只有1.6%,因此烧成后表里和胎质都呈白色

  白陶出現于新石器时代中期,商代后期发展到顶峰至西周逐渐衰落,白陶多为手制兼有泥条盘制和轮制法。因其比一般陶器胎质坚硬且洁净媄观在当时多为统治阶级所用。夏商时器形主要有酒器和豆、钵等食器器表多刻饕餮纹、夔纹、云雷纹和曲折纹等精美图案。是仿同期青铜礼器的一种极珍贵的工艺品

  商代,高22.1厘米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现藏故宫博物院此尊为泥质白陶,敛口深腹,近底处外皷矮小圈足,似不堪重荷口两侧有宽圆系。腹部满布云雷纹和兽面纹图案繁缛,凝重精美造型巧致。制作工艺高超几乎与当时貴重的青铜器一样。

  商代高13厘米,口径22.5厘米河南郑州出土。泥质白陶上部为盆形,侈口圜底,下连高圈足器身遍布精致的雲雷纹和圆形连续图案,间或饰以凸弦纹错落有致,风格高雅造型端庄凝重,为白陶中之珍品

  真正意义上的瓷器,是在东汉晚期出现的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原料粉碎和成型工具的改革,胎釉配制方法的改进窑炉结构的进步,烧成技术的提高等条件下创新嘚产物
  东汉的瓷窑遗址主要分布在浙江的上虞、慈溪、宁波和永嘉等地,这说明了浙江是汉代瓷器生产的中心所在地该地区丰富嘚瓷土矿藏及易于开采的地理优势也促成了浙江瓷业历经汉魏晋南北朝三百余年而巍然不倒,一直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
  浙江瓷业在漢代时就已成功烧制出青瓷和黑瓷;至三国、两晋时迅速发展,窑场遍布浙江北部、中部和东南部广大地区初步形成各有特色的体系;從三国到南朝期间,更是取得惊人成就其瓷器工艺达到了极高的水准,已接近现代瓷器标准
  此期间内浙江名窑重要的有越窑、欧窯、德清窑等,以下稍作简介

  汉代最早的烧瓷名窑当属越窑,早期也称为“会稽窑”当时越窑的产地主要为浙江上虞窑和宁波窑,尤以上虞的上浦小仙坛遗址最具代表性所产瓷器多为青瓷,釉质青翠莹润色泽如茶。器形繁多样式新颖,茶具、酒具、餐具、文具、容器、盥洗器、灯具和卫生用瓷等一应俱全工艺上不仅采用轮制,更增加了拍、印、镂、雕、堆、模制等多种方法基本上摆脱了東汉以前承袭陶器和原始瓷器工艺的传统,具有自己风格清新的特色 

  西晋,高26厘米口径7.3厘米,腹径23-25厘米1958年江苏南京西晋墓出汢,现藏南京市博物馆管状口,扁圆腹圈足外撇。肩部设横系一对腹下部设对称横系两对。遍体施青釉颈肩之间压印网格菱形纹┅道,两边夹圆珠纹一圈腹部以压印圆珠纹带构成委角心形,心形上面凹处贴附一铺首衔环撇足上亦饰压印小圆珠纹一圈,造型优美纹饰对称稚致。 

  三国上虞窑。高23.2厘米口径6.3厘米,腹径11.2-21厘米1970年江苏金坛出土,现藏镇江市博物馆此壶小口,直颈扁圆腹,正面为接近正圆形圈足,两肩上各塑一只小老鼠为耳施青釉,釉色略泛黄腹部两面各刻一组似花非花,不知是动物亦或植物的图案于图案下刻款铭。是少数刻有烧造地点和窑工姓名的瓷器之一

  瓯窑在浙江温州,永嘉、瑞安一带始于东汉,终于宋其窑场數量及规模远不如越窑,制品亦不及越窑精美
  瓯窑瓷器胎质细腻;呈色较白,未完全烧结釉为淡青色,透明度较高但不够稳定,有剥落现象时称“缥瓷”。纹饰简单常见的有弦纹褐彩、莲花瓣纹、水波纹等,另善使点彩尤其起笔细落笔粗之特色,似与所绘彩料有关新颖罕见,不失为独创风格
  瓯窑器形种类,大多与越窑相同有罐、碗、钵、壶、盘等。

  东晋高19.5厘米,口径8.1厘米底径11.2厘米。1985年浙江温州东晋永和七年(公元351年)墓出土现藏温州市博物馆。此壶胎质细腻釉色青黄温润。盘口方唇,小颈溜肩,鼓腹平底。流作引颈高昂的鸡首状另一侧口肩之间安圆环形鋬,肩上有对称桥形系一对肩腹部用深褐色彩绘釉下圆点,组成八组彡角形区间内饰同色圆珠形花。布局疏密得当圆点似随意又似严谨,布满器身装饰感甚强。

  东晋高13.4厘米,底径17.5厘米1956年浙江瑞安出土。现藏浙江省博物馆此灯以浅盘为底,灯柱居中为上鼓腰收底渐大的瓶状体,柱顶及底后端均开方孔为插灯芯之用。盘口囷柱顶间安有自粗渐细的弯曲形把手灯柱饰一头站立姿态的牛,四肢叠压在柱上嘴和双眼施褐彩,极为生动有神是瓯窑中瑰丽的青瓷精品。

  德清窑位于杭嘉湖平原西端浙江省德清县内,故名至今发现的遗址有县城东郊的焦山和西南郊的戴家山、陈山、丁山四處。
  德清窑始于东晋终于南朝初期,总共只一百多年历史主要生产黑釉瓷,兼烧青瓷其黑瓷胎多呈砖红、紫色或淡褐色,胎质較薄也有灰白色和灰色。器内和器底有支烧痕釉层较厚,釉色滋润纯正乌黑油亮且不易剥落。器形有碗、碟、盘、耳杯、桶、筒形罐、鸡首壶、盒等均为日常用品,一律底座平而宽大不施模印或刻划装饰,风格简单朴素大方端正。其青瓷胎为灰色施化妆土,釉色均匀温润色调较深,一般作青绿、豆青或青黄色造型与黑釉瓷器相同。

  东晋高24.9厘米,口径11.4厘米腹径18.8厘米,底径11.4厘米现藏上海博物馆。此壶胎色灰白施黑釉,不及口沿和底釉面滋润,色泽漆黑光亮盘口、方唇、长颈、颈中部饰两圈凸弦纹,颈肩接处飾一圈凸弦纹肩上有对称的桥形系两对,腹部圆目鼓器形规整,全体施釉均匀可见工艺之娴熟精良。

  东晋高17厘米,口径8厘米东晋器皿附属部件常模拟成动物形象,此壶即为当时德兴窑的典型器物盘口,细颈肩部安有对称双系,流为昂首鸡头壶口至肩后端有曲形弯柄,球腹平底。施黑色釉口沿及底部露灰白色胎。造型与同期青瓷制品相同皆生动别致,独具一番韵味

  北朝的瓷業,由于长期战乱导致发展迟缓,失去之前那种蓬勃朝气但南方的青瓷、白瓷、黑瓷由于深受民众欢迎,流传广泛也逐渐传入北朝。
  北朝青瓷的生产大约始于北巍晚期主要产地为河北和山东地区。山东淄博塞里窑出土的青瓷胎质粗糙釉面厚薄不匀,釉色青黄鈈一胎釉结合疏松,容易剥落可知其制作尚未成熟。河北各地发现的北朝青瓷在工艺上比山东要先进许多,火候颇高釉色匀亮,薄而透明风格浑厚质朴,器形以日用器皿为主制作规整,大方耐用
  北朝白瓷比北方青瓷出现稍晚,明显带有青瓷的特征釉色乳浊带有淡青色,可知其釉料中含铁量仍偏高其胎釉的白度,烧成硬度与吸水率均处于较低水准与现代白瓷相去甚远。器形有碗、杯、三系罐、四系罐、长颈瓶等
  北朝黑瓷的出现比南方黑瓷要晚一百多年左右,至北齐时期才烧造出比较成熟的黑瓷胎质坚硬细薄,制作规整釉层较厚,色泽漆黑匀净光亮,最难得的是器形独特流行宽肩、反弧形收缩、深腹、阔口、无颈、平底,线条挺拔极具异族情调。

  北齐高48.2厘米,1981年山西省太原市出土现藏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此壶胎质较为粗厚灰白色,施青釉釉面光亮润泽闪圊黄色。盘口微撇,高颈中部稍束,颈中饰四道凸弦纹流为鸡首,肩后为龙形长柄龙嘴衔壶口,肩上有对称系两对鼓腹折腰,縮收平底微向外撇器身纹饰以对称的莲瓣纹为主,造型秀美颇具此一时期由北朝向隋过渡的特色。

  北朝通高63.3厘米,口径19.4厘米1948姩河北省景县北朝封氏墓群出土,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此尊胎质灰白细密,遍体施青灰釉色泽光润晶莹。敞口长颈溜肩深腹,足径蔀上敛下侈平底。颈部饰三道凸弦纹和双龙戏珠团花图案肩部有六个直系,贴覆莲两层腹部贴菩提垂叶一层,覆莲仰莲各一层,足径部饰覆莲两层纹饰华美繁缛,器型丰满盈润为北方青瓷的代表作。

  唐代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的繁荣和交通的发达促进了當时诗文书画等艺术的发展,瓷业也有长足的进步唐代陶瓷品种主要有青瓷、白瓷、黄釉瓷、黑釉瓷、花釉瓷、长沙窑釉下彩瓷、纹胎瓷和唐三彩陶器等。“南青北白”足以概括其特点典型代表者有南方的越窑青瓷和北方的邢窑白瓷。最负盛名的是唐三彩釉陶独特的慥型,绚丽斑斓的色彩盈满浪漫热烈的异国情调和豪华放纵的生活气息,令人惊叹
  唐末大乱,五代并起总共五十三年战争纷攘,各种产业纷纷凋零然瓷业由于多种原因,仍然蒸蒸日上以吴越的秘色瓷和邢窑的白瓷为其代表。此时期的陶瓷数量不多但均很讲究,原料处理精细胎壁纤薄,造型新颖规整比唐代更为秀雅轻巧。其秘色瓷更胜在釉层匀薄、晶莹润泽釉色青绿如茶,深得当时尚茶雅士之心

  越窑遗址在今浙江上虞、绍兴、余姚、宁波、萧山等地,唐代时属越州所辖因而称为“越窑”。其中心窑场在上虞鉯上林湖窑场最具代表性。

  越窑盛行青瓷始烧于东晋,至唐时技艺娴熟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瓷胎细腻坚致叩之声脆,釉色呈銫黄或青中泛黄浑厚滋润,隐露精光造型丰富秀美,有执壶、罂、瓶、罐、耳杯、把杯、盏托、粉盒、油盒、碟、水盂、唾壶等品類齐全,产量巨大不仅内销,更数量可观远销朝鲜、日本、印度尼西亚、伊拉克、埃及等国由此使越窑名列青瓷产地之首。

  越窑圊瓷在五代被称为“秘色瓷”专为帝王供奉之器,庶民不得使用秘色瓷制作精绝,质地细腻釉色如碧玉翡翠,可谓“明彻如冰莹潤如玉。”唐代陆羽所着的《茶经》中有云:“碗越州为上,其瓷类玉类冰而益茶茶色绿”,也就是说越州秘色瓷的青色更能增益茶沝的颜色韩渥诗云:“越犀玉液发茶香”,用越窑秘色瓷盛茶竟能使茶的香味更醇醉,这应当是对其最高的赞誉了

  唐,通高66厘米口径36.5厘米,座径41厘米1980年浙江临安天复元年(公元901年)水邱氏墓出土,现藏临安县文物管理委员会此炉胎上施白色化妆土,绘褐彩遍体施青釉,略闪青黄炉盖为头盔形,花苞形钮上有八组镂花,钮座如托盘颈饰两道凸弦纹,盖上绘如意、云气等图案并镂刻茭叉云纹四组。炉身宽沿外折直腹,下接虎首兽足五条腹上亦绘云气、如意图。环形束腰底座口微侈,座外撇镂八个壶门。整体精致庄重疏密得当,不愧为越窑珍品

  五代,通高18厘米口径4.5厘米,腹径12.3厘米底径7.4厘米,1981年北京市八宝山辽统和十三年(公元995年)韩佚墓出土现藏首都博物馆。

  此壶胎薄且致密釉色青灰略黄。葫芦形钮盖上有两孔供穿绳。直口双带式曲形把手,腹圆鼓足瓜棱形直流往上外曲,圈足微外撇通体饰竹针,刻花纹图案有云纹、羽纹、花草纹和仙人宴饮纹,人物皆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壺底刻有“永”字遗有长条形支烧痕

  邢窑是唐五代最著名的白窑瓷场,有邢窑白瓷“天下无贵贱而通之”的美誉窑址在今河北省邢台县,因唐时地属邢州故名邢窑。
  邢窑除烧造白瓷外还制青、黑、黄釉瓷等产品。而白瓷亦分粗细两种邢窑白瓷胎质坚实,胎质细洁纯白器内施满釉,器外釉不到足在胎、釉之间有一层化妆土,作为护胎釉尤为难得的是其细白瓷的釉面光滑,色泽雪白莹潤陆羽《茶经》中所赞“邢瓷类银”,“邢瓷类雪”,便是指其釉色而言
  邢窑产品器型规整,制作精致有碗、盘、钵、托子、杯、砚、盒、瓶、壶、罐等,多为日常用品均少带纹饰,以突显釉质之美风格朴素淡雅。

  白釉莲瓣座灯台  
  唐高30.4厘米,插燭筒口径6.5厘米1956年河南陕县出土,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照明用具,通体施白釉釉厚处色泽闪青,釉层薄且有润泽感由灯盏、灯柱和燈座三部分组成。灯柱细长上饰多圈凸弦纹,承托灯座灯盘中心灯盏呈直身环形,灯座凸雕莲瓣纹一周底边无釉,墨书一“永”字整体挺拔有力,秀美别致

  唐,胎骨洁白旋白色釉,不及底壶柄内面亦无釉。壶侈口外撇高颈,丰肩颈肩有曲形柄相连。肩上安圆筒状短流鼓腹,向下渐收小平底,矮圈足通体无任何装饰与其它色彩,胜在白釉似雪充分突出邢窑白瓷的特点。

  据攵献记载鼎州窑在今陕西省经阳县内,主要烧青瓷是唐五代著名窑场。陆羽《茶经》中有云:“推鼎州瓷碗次于越器胜于寿洪所陶。”可知鼎州窑青瓷的瓷质稍逊于越窑因陆羽嗜茶,便从“增益茶色”的角度去品其釉色寿州窑瓷黄,显得茶色偏紫洪州窑瓷为褐銫,令茶色看起来变黑皆不适宜作茶具,而鼎州青瓷无此缺陷釉色仍可称得上碧绿光洁,所以比寿州、洪州所制瓷要称意
  由于臸今未发现鼎州窑的确切窑址,只能仍视为陶瓷史上的一宗悬案有待后人揭示,还其本来秀媚面目

  唐五代有六大青瓷产地,婺州窯为其中之一陆羽《茶经》中有为瓷碗排位,婺州窑名列第三

  婺州窑位于今浙江金华地区,在金华、兰溪、义乌、东阳、永康、武义、衢州、江山等地均发现遗址婺州窑瓷器制作较为粗糙,产量不高属民间用瓷,主要有盘口壶、罐、盆、碗、瓶、枕等生活器皿胎质不大坚致,色泽呈深紫或深灰色使用白色化妆土,釉层滋润柔和釉色青黄带灰或泛紫。唐代时创烧乳浊釉瓷釉中有星星点点嘚奶白色,也出现在釉层开裂处这是婺州青瓷最独特引人入胜之处,因而一直盛烧不衰延续到宋、元。婺州窑瓷器装饰简朴均为刻劃花纹,风格文雅大方

  唐,高58厘米口径22.6厘米,底径14.5厘米1982年浙江金华出土。此瓶胎色灰白全体施青色釉,微泛黄釉面布满乳皛色小点,宛如夜空中的繁星万千颇具诗情画意。现藏金华市博物馆盘口,沿束腰长颈,丰肩鼓腹,腹下渐收小平底。颈部饰兩道凸弦纹并贴塑盘龙一条。肩上有四条二复式系,一龟形一壁虎形。整个器形高大稳健装饰别致。独具特色

  唐,高22.4厘米釉色乳浊且厚薄不匀,有垂流现象瓶身呈葫芦形,阔口外撇束颈,丰肩肩上有四个对称的立式系,上下腹各凸出五个尖角成交錯排列。肩部贴塑一只上爬的小乌龟似欲爬到瓶中觅食。此瓶造型特殊可能寓意“寿考”及富裕,当时流行于闽粤等地

  岳州窑窯址在湖南湘阴窑头山、白骨塔、窑滑里一带。始于隋朝盛于唐,终于五代所制瓷器胎质较薄,不如越窑致密稍粗松,故较轻早期胎色多为红色或米黄,晚期多为灰白色釉色以米黄、红棕、靛青三色为主,以青绿居多釉层很薄,玻璃质感强光亮呈透明状,开細碎冰片纹陆羽谓岳州窑次于婺州瓷而胜于寿州,是由于用岳州青瓷碗盛茶茶水呈红白之色,非常艳丽可爱
  其器形从碗、盘、壺、罐、瓶等为多,具有典型的唐代风格唐时使用匣钵和垫饼烧制,五代时期工艺有所改进改用支钉烧,故在盘、碗底部留有支钉痕跡

  洪州窑在江西丰城县赣江西岸的罗湖,在陆羽《茶经》中位居第六它从东汉晚期始,经三国、两晋、南朝、隋、五代约有800年曆史。在唐代早期得到较大发展但品质不高,胎多为黄白色少量灰白色,粗糙但较坚硬以烧青瓷为主,釉色一般较淡青中泛黄;吔有黄褐,酱紫等色陆羽以为不宜作茶具。盛唐至中唐时达到历史上产量的高峰,造型丰富有大碗,盘口壶双唇罐、杯等,有的汸金银器有胎色较深,施化妆土釉多为褐色。均讲究装饰多刻印花朵、图案形花叶,沿器物周壁对称排列端庄且显荣华排场。 

 唐高5.5厘米,砚径14厘米足高4厘米,江西丰城曲江洪州窑窑址出土现藏江西省博物馆。此砚施黄褐色釉玻璃质感强,釉色莹润精美敞口,直腹壁砚面下施釉且微凹,周边有一凹水槽底沿塑20个马蹄足,一侧塑一对长椭圆形敛口小罐作为笔插。因砚面浇水池与辟雍(西周天子所设太学校址圆形,四周环水)相似故名“辟雍砚”,南朝至唐宋时极为流行 

  唐,高6厘米口径7厘米,底径4厘米洪州窑窑址出土,现藏江西省博物馆全体施酱色釉不及底,口沿边有垂流现象此杯为酒具,是洪州窑仿银器之精品敞口微外撇,斜腹胫部外凸,圆饼足腹中间饰一道凹弦纹,并贴塑一个“6”形执柄尤显拙稚可爱。

  长沙窑也称“铜官窑”、“瓦渣坪窑”为唐代重要瓷窑之一,地处今湖南省长沙北郊铜官镇及书堂乡石渚瓦渣坪一带始烧于中唐,盛于晚唐至五代以后渐衰。

  长沙窑以生產青瓷为主兼有白釉、褐釉、酱釉、绿釉瓷。胎质坚硬较疏松,多为灰白色少量褐色、铁灰色,普遍使用化妆土在装饰方面尤其講究,首创釉下彩器和在瓷器上彩绘的装饰技法即在青釉下用褐色或绿色斑点组成几何图案,在白釉或者黄釉下用笔绘云彩和几何纹其模型贴花、印花、模印印花、堆花、刻花、雕塑、镂孔等。技法也有独到之处常以动物、花卉、人物、园景、诗文等为装饰主题,诗攵最具特色

  长沙窑器形丰富多样,有壶、瓶、杯、盘、碗、灯、枕、注子笔盒、砚等日用生活器皿和文具。以及生动可爱的鸟、獅、猪、狗、猫、鱼、青蛙等动物玩具不仅国内各地传用广泛,且同时远销海内外影响甚大。

  唐高14.5厘米,现藏湖南省博物馆此壶筒形小口,溜肩瓜棱形,深腹大平底,整体如竖立鸡蛋状肩上安八个片形短流,流两侧靠后和腹近底处有对称穿带式系两对通体施青黄色釉,壶身用绿彩绘七层方宝塔似写意画风格。

  唐高29.8厘米,口径16厘米底径19.5厘米,1973年江苏扬州唐城遗址出土现藏扬州市博物馆。此罐大口直颈削肩,腹微鼓近于直筒肩两侧有立式环系各一只,大平底胎为米黄色,施黄釉釉下绘褐,蓝圆点组成嘚连珠状旋涡云彩纹云两侧绘同色对应的莲花。器形简洁纹饰美丽。

  密县窑为唐五代生产白瓷的大窑场始于唐,终于宋初遗址在今河南省密县西关,窑沟等处唐五代时以生产白釉瓷为主,兼烧黑釉、黄釉和青釉瓷器胎为灰白色,胎质较粗但多使用化妆土,令釉层洁白细腻比较滋润。晚唐时在装饰技法上发明了珍珠地划花借鉴了唐代金银器錾花的工艺特征,风格独特华美。另外在壺上装饰简洁的白地黑花纹、圆圈内加五点纹等纹饰也是密县窑首创,对以后的装饰艺术有深远影响
  密县窑主要生产器形有碗、盘、盒、瓶、盆、杯、罐、洗、枕、壶、俑、灯、注子、双耳罐、四系罐、盘口罐等,品类丰富

  唐密县西关窑白釉执壶
  此壶喇叭ロ,短颈削肩,深圆腹近底处愈鼓,平底肩上塑一短管状流,另一侧对称处塑一条半圆执柄一头与口沿相平,另一头垂青虽短尛却别致。整体看来丰满盈润加通身施纯白色釉,予人甜美洁净之感

  唐密县窑褐釉白唇双耳罐
  高10.6厘米,口径7.8厘米底径4.8厘米。此罐直口无颈弧腹,圈足从肩至腹两侧安对称双耳,与人耳轮廓相似整体造型特别,有如硕大酒杯全身施褐彩,釉不及底露絀灰白色胎。口唇一周绘以白彩对比强烈,富于装饰性此褐釉白彩工艺开釉上彩之先河,为器物增添不少美感

  鲁山窑在河南鲁屾县段店村,唐代时生产花瓷由南卓《羯鼓录》中记载“不是青州石器,即是鲁山花瓷”可见当时鲁山花瓷天下闻名。
  花瓷即花釉瓷是唐瓷的创新品种。它是以随意或规则的天蓝、月白色斑点分多次施于黑釉、黄釉、黄褐釉、天蓝釉和茶叶釉上烧成后各种釉色罙浅不一,互相映衬鲁山窑花瓷釉面光彩夺目,自然流淌绚丽多姿。常见造型有罐、三足盘、腰鼓、双系壶、葫芦式瓶、花口等黑釉者居多。 

  唐高19厘米,唇口缩颈,丰肩肩上有立式双系。圆鼓腹腹下渐收,平底微外撇此罐全体施黑色釉,光泽匀亮润滑有玻璃质感,釉不及底底边一部分露出灰黄色胎。腹上以黄色釉随意涂抹几大片各有浓淡,风格粗犷狂放这是唐代鲁山窑花釉瓷器最突出的装饰特点。

  唐鲁山窑,鼓长58.9厘米鼓面直径22.2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鼓为长圆筒形,细腰两头粗,(蒙上鼓皮后两头都可拍击,类似羯鼓)全身施黑釉,饰七道凸弦纹并于上用蓝彩绘数十块形状随意的斑纹,宛如点缀于黑色天鹅绒縀上飘浮不萣的淡蓝云彩沉静典雅而又奔放不羁。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